• 185.00 KB
  • 2022-04-22 11:17:29 发布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6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提要项目名称: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设性质:新建主管单位:建设单位:法人代表:建设期限:主要建设内容:本项目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主要建设容包括修建各类道路,总长27.3km;设置安全防护栏548m,景点围栏1500m,河床整治12.3km,河堤修建19km,建立健全森林病虫害防治、森林防火设备设施;给排水设施设备主要建设100m³’蓄水池2座,给排水管道l0km;架设供电线路共26km,购置变压器7台,架设通讯线路10.5km,购置电程控交换机1套:建设污水处理点3处,垃圾收集点5处,水所2处,环保冲式厕所13座,垃圾箱240个,垃圾处理场l处;绿化美化面积20000㎡,种苗基地1处;公同牌坊门l座,主景区出入口大门2座,围墙100m,游客接待中心400m。,停车场4300㎡,广场2900㎡,游客休息桌凳40套,办公及会议室桌椅80套,各种标牌共150个,休息廊470㎡、亭6座,堂1座 ,厅3座,各种景观台共1270㎡及其它旅游服务和管理基础设施;购置清洁车1辆,吸污车1辆,生产用车2辆,生活用车2辆;培训服务及管理人员60人次。项目投资:项目总投资5542.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441.6万元,流动资金101.0万元。效益分析: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0.23%,财务净现值953.1万元,投资回收期11.14年;投资利润率12.1%,投资利税率14.3%,有一定赢利能力;借款偿还期为11.83年(含3年建设期),社会效益显著,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新增就业人员约1000人。1.2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5)《风景名胜区管理暂行条例》(1985年6月7日国务院发布);(6)《甘肃省森林公园管理暂行办法》;(2003年7月18日省政府公布)(7)《旅游区(点)质量等级的划分与评定》(GB/T17775-2003):(8)《森林公园总体设计规范》(LY/5132-95);(9)《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0)《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 (11)国家颁布的相关行业规划、产业政策、法规和设计标准;(12)《甘肃省旅游业发展“十五”规划》;(13)《X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14)X县林业局等单位提供的各种统计资料和相关文件。1.3研究结论及建议(1)X国家森林公园景色优美,旅游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开发利用价值,但旅游基础设施薄弱,严重制约了公园的开发和利用,加强基础建设极为必要。本项目建设符合X国家森林公园总体规划和当地的实际情况,对地方经济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可起到积极的带动作用,将成为X县新的经济增长点。(2)项目在充分利用X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条件的基础上进行建设,以基础设施建设为主要内容,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和观光旅游,起到保护森林资源,改善投资环境,增强X县对外开放竞争能力的作用,为全县的综合开发,招商引资奠定基础。(3)项目建设紧紧抓住了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生态环境建设构建和谐社会这一机遇,同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休假制度的改革,旅游帝场潜力不断增加,项目建设可得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经对本项目进行经济分析评价,其客源市场充足,经济效益教显著, 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实现该公园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全面发挥,同时对保:护森林资源环境和提高X县对外旅游知名度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综上所述,研究认为:该项目符合国家产业、行业政策的要求及甘肃省旅游业总体规划的发展要求,其旅游资源丰富,客源市场充足,凡有开发利用的诸多有利条件,经对本项目进行经济分析评价,经济效益较为显著,通过项目设施建设使区域内的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得到保护,实现生念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全面发挥。项目建设不会对环境造成新的污染,因而是可行的。建议尽快实施。2项目背景与必要性2.1项目背景旅游业是当今世界上发展最强劲的产业,被国际公认为朝阳产业“21世纪的经济巨人”。旅游业的发达程度是一个国家地区经济发展社会文明步的重要标志。随着我国城市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生态游”、“休闲游”日益成为人们的追求和渴望,人们力求通过与自然的亲密接触,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亲身感受和原生异质文化的新鲜刺激。这样,生态旅游就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时尚,也因此成为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20世纪90年代末,以森林景观为主体的森林,生态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旺盛的生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热爱和推崇,成为当今世界一种新的旅 游时尚。作为森林旅游的主要载体一森林公同也随之得到空前的发展,并成为一种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重要方式。独具特色的中国森林公同建设与发展体系的建立,标志着我国森林资源在利用方式上发生了重大变化,改变了长期困扰林业消极保护与单一利用的模式,走出了一条不以牺牲森林资源为代价,充分发挥森林三大效益,促进林业可持续发展的新路子。中国森林公园不仅有效保护了占国土总面积1%以上的森林风景资源,而且在很大程度上满足了人们日益增长的“走进森林,回归自然”的需求,同时,还带动了林区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加快了山区农民脱贫致富的步伐,有效地化解了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之间的矛盾,此外,森林公园作为开展自然科普教育和文化教育的基地,在提高国民的生态保护护意识、改善国民的精神面貌以及保护和挖掘优秀的民族文化资源等方面都发挥了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国森林公园经过20年的建设已成为一个覆盖全国的自然保护与开发建设体系。截至2003年底我国共建立各类森林公园1658处,总经营面积l390万h㎡,其中国家森林公园503处,经营面积983.8万h㎡。随着森林公园建设的快速发展,以森林公园为依托的森林旅游产业蕴藏着巨大的经济发展潜力和美好的前景。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全国森林公园共接待游客1 16亿人次,森林旅游门票收入达45亿元,森林旅游社会综合产值超过500亿元。通过建立森林公园,发展森林旅游,给林区带来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技术流等,森林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一系列相关产业(如交通、餐饮、宾馆饭店、加工业、种养殖业、零售业等)的发展,推动了林区产业构的合理调整,有效缓解了林区的就业压力,不断培育出林业新的经济长点,还极大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成为山区、林区群众脱贫致富重要途径。甘肃省森林公园从1984年在永登县连城林区的吐鲁沟开辟了全省第一,体发展迅速,已成为全省旅游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林业产业的生力军。至2005年底,全省已建立各类森林公园73处,其中国家级森林公园21处。公园年接待游客400多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6000多万元。森林旅游业蓬勃发展,吸纳了大量的林业富余转产职工和社会劳动力,取得了良好社会、经济和生态效益。X森林公园是1992年由原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的国家森林公园,聚集石窟艺术与自然美景于一身,是天然的旅游胜地。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没有稳定的资金投入,基础设施非常薄弱,旅游服务、资源保护以及必要的科普宣教设施很不完善,既不能满足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风景资源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旅游业发展需要,旅游经济的发展滞后状况已不能遁应地区国民经济发展及地区经济结构调整的紧迫要求。进入二十一世纪后,随着中央实施西部大开发重大战略决策的不断深化,国家对西部政策、资金上的倾斜,给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的发展带来了许多机遇,X国家森林公园的生态环境保护及旅游业的发展,得到了甘肃省、平凉市及X县各级领导的重视,X县旅游发展“十五” 规划中确立了把旅游作为一项重要的支柱产业来抓,并出台相关优惠政策,县委、县政府最近又作出有关旅游业发展的重要批示,为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资源的保护、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保证,为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业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发展旅游产业,推动县域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2002年,我国旅游业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5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2%,高出国民经济总体增长速度3个多百分点,旅游业总收入相当于当年国内生产总值的5.4%,占到第三产业的16%多,旅游外汇收入已占国家服务贸易创汇额的半数以上,并且旅游业的发展具有强劲的势头,必将成为当地社会新的经济增长点。同时,发展旅游业既符合我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也符合林业可持续发展战略。X森林公园结合人文景观,开展森林生态旅游,能吸收更多的境外游客,赚取一定外汇;通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产品的质量,增加经济收入和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是十分必要的。X县国民经济是以农业为主的山区经济,2004年全县国民生产总值为9.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2.8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445.82元,县域经济比较落后。而X县境内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分布广泛,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开展潜力巨大,全县的自然旅游资源 和人文旅游资源著名的多达100多处,旅游市场潜力巨大,且开发条件充分,但由于诸多原因而延缓了该县旅游资源优势向旅游经济优势转化的进程。因此充分利用区域丰富的旅游资源,加强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促进全县旅游产业的发展,形成全县国民经济新的经济增长点,有效地完善X县的经济结构,加快城郊经济发展与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进一步提高全县的GDP水平是必要的。(2)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旅游服务功能的需要基础设施建设是森林公园旅游服务的基础,是旅游开发的龙头。X国家森林公园的旅游,目前主要是当地群众每年端午节前往X的游乐活动,旅游收入仅是微小的门票收入,森林公园的作用完全没有发挥,最根本的原因是基础设施空白,无法满足旅客的需要。要发展森林生态旅游业,实现旅游产业化,就必须进行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如下几个方面。系统地开发园路建设,形成一个完整的闭合环路体系。X国家森林公园没有可供游客方便快捷游览的闭合环路,极大地限制了游客观赏国家森林公园景观,感受自然风景的兴趣。因此,急需对公园道路体系做完善的规划和建设。消除安全隐患,提高旅游体验。X为峡谷型风景区,区内奇峰林立、峡谷梯升,素有华山之险。所修园路往往是盘山而过,或濒临悬崖、或两面凌空,或陡峭无比。尤其是像金瓦寺、大寺等许多景点坡陡崖峭多处在45º 左右,基础为自然溜石坡或裸岩,只能使很多游客只能望而却步,为了保证游人的安全,需要修建防护栏、踏步、休息亭、观赏台等防护和游览设施,以保证旅游者的安全。完善服务和管理体系。目前景区的服务和管理设施空白,需要对满足游客旅游的接待、咨询、导游、宣传、医疗、休息、通讯、环卫、环保、销售、水电供给、交通运输等方面和服务管理的基础设施设备,要进行完整的设计和建设。总之,结合公园的实际,进行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设备建设,才能提高旅游产品质量,发挥森林公园最大的效益。本项目建设还将改善X县目前的旅游环境,推动X县旅游业的快速发展。(3)创建和谐社会的需要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我们所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许嘉璐在全国政协联席会议上指出,构建和谐社会离不开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基础和纽带是生态建设。加快林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途径。因此,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积极合理地开发森林生态旅游,是人与自然有机结合的最科学形式,第一,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由森林地文、水文、生物、人文及天象等因素 组成的多样性构成了极其丰富的森林风景资源,森林能成为人们观赏、娱乐、游憩等户外活动提供条件,是人们返璞归真、感受自然、增进健康、提高情趣、陶冶情操、丰富生活的理想场所。通过森林旅游满足了人们回归自然的需求。X国家森林公园周边理论的游客达到111万多人,进行基础建设,快速开发利用是非常必要的。第二,过去很长一段时期,林业生产主要是以木材经营为主的森工生产方式,同时由于森林生长周期长的特点,其结果必然造成森林资源的大量减少和浪费。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森林可供利用的木材资源已成为整体功能价值中极小的一部分,而其改善生态环境、提高人类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作用显得越来越重要,保护和扩大森林成为森林经营的重要目的,资金短缺历来是困扰当地森林经营的主要问题。所以,通过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和发展,能够增加林业经营投入,达到保护森林、创造良好的人类自然环境的需求。第三,通过森林生态旅游的开发和旅游服务增加,不仅能实现扩大就业门路,增加创收,而且对地理位置偏僻,经济落后的区域经济拉动作用更大。X县是地理位置比较偏僻的山区县,通过X森林公园的建设,有利于第三产业的发展,不仅可以创造很好的经济效益,而且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安定团结,为构造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做出贡献。(4)促进就业,增加人民收入和地方财政收入旅游业发展的特点决定了该项目的建设在安排社会劳动力就业、保证社会稳定发展等 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其显著的经济效益,既能有效增加当地居民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可合理培植税源,增加地方财政收入。本项目的建成将为当地及周边农村富余劳动力小本经营和打工就业创造条件。尽管国家长期以来实行的一系列扶贫政策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扶贫攻坚的任务仍十分艰巨,要从根本上解决农民脱贫问题,还必须从解放农村生产力着手,更好地为富余的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转移创造更多的条件。(5)加强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森林旅游是以保护环境为主的生态旅游,通过森林旅游能够给森林公园的管理和保护带来资金。维护公园基础建设、科技和管理工作的正常进行,促进自然保护事业的发展。本项目的建设一方面通过旅游管理机构强化的保护措施,使区内的森林资源得到切实的保护,另一方面通过旅游区的绿化可进一步提高其生态质量。对地区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是实现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条件。(6)自身发展的需要X国家森林公园自90年代开展生态旅游以来,游人逐年增加。今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进行了景区的初步建设,建设了部分公益性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使森林景观资源保护和利用水平得到了显著改观。随着旅游业的迅速发展,现有的基础设施和旅游服务设施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需求。同时,随着游客数量的逐年增加,对资源保护的压力也越来越大,要求也越来越高。如何在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的前提下,在日益激烈的旅游竞争中依托资源优势,增加自身持续发展能力,实现以保护为主体,保护与利用协调发展的可持续经营管理,就成为X国家森林公园在经营发展过程 中的一个重要任务,这也是进行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的一个重要原因。3森林公园概况3.1自然条件3.1.1地理位置X国家森林公园位于X县城以东,距县城约28km。地理坐标介于北纬35º07′~35º15′、东经106º14′~106º24′之间。公园北依华亭,南邻天水,东于关山林场和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崆峒山毗邻,西接X县韩店乡。距陇海铁路75km,到宝中铁路不足30km,华(华亭县)庄(X县)公路横穿X国家森林公园。公园土地总面积22.34万亩,即14890.9h㎡。X县行政隶属于甘肃省、平凉市管辖,土地总面积1553.14k㎡。X县西距兰州市326km,北距银川市450km。东距西安市420km。南距天水市120km,距离平凉市125km。3.1.2自然概况(1)地质地貌X县东北部为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占全县面积的32%,西南部为低山丘陵区,占全县总面积的63.3%,河谷川台区,占全县总面积的4.7%。地势东高低,境内海拔高度在1405-2857m之间。X 国家森林公园地处六盘山系关山西麓,地势较高,地形变化较大,属基岩裸露的高山区,公园西北边多为岩石裸露的荒山和宜林地,东南边是森林风景资源的主要部分,多以页岩、砾岩、石灰岩构成复杂的第三系地质结构,区内沟深谷狭,地势险要,多悬崖峭壁,森林遍布,峰奇石异,呈现出群峰簇拥、险峻奇特的自然形态及独特的丹霞地貌。公园内最高峰为关山梁,海拔2677m,最低处为前河谷,海拔1811m。(2)气候,X县属大陆性季风气候。冬寒半年,夏季短暂,秋早春迟,光能丰富,降水偏少。年平均气温7.9℃,年降水量为547.8mm,受地势影响,自东北向西南随海拔高度降低而降水逐渐减少。年均太阳辐射总量为5.16×10焦耳/c㎡。(3)水文X县的河流主要4条,均均属渭河水系,年均径流总量2.577亿m³。潜水和深层地下水储量为年5042.51万m³,年可开采量840.26万m³。X森林公园2内,主要沟系12条,这些沟系均为水洛河的发源地,泉眼众多,水源丰富,流域内植被茂盛,流水清澈,水质良好,流量稳定,绝少污染,根据有关部门化验分析,流域水体质量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GB3838-2002)一类标准。各沟系水流汇入洛河后投葫芦河流入渭河。(4)土壤X县土地普查结果表明,县内土壤系第四纪不同时代沉积的黄土母质发育形成,土壤类型有七个土类、七个亚类、十二个土属、二十八个土种。X 国家森林公园的土壤主要为砂岩、砾岩、页岩、石灰岩母质上发育成的棕色森林土、褐色森林土和亚高山草甸土,土壤有机质含量高,土层较厚,团粒结构良好,保水性能好。PH值在6-7.5之间。(5)生物资源条件植被分布:根据中国森林植被分区,X国家森林公园植被属温带森林草原植被区,是温带落叶阔叶林向荒漠过渡的中间地带现有植被组成东北、华北、华中、蒙古、中国喜马拉雅区系植物组成的交汇处,森林组成极为复杂,森林的垂直分布比较明显。森林类型:公园存在的森林类型主要有辽东栎林、红桦林、山杨林、白桦林、松栎林5种类型。植物种类:X国家森林公园内森林茂盛,植物种类繁多,据不完全统计调查,共有各类维管束植物60余科、100余属、270多种,其中乔、灌树种约25科、39属、58种;野生草本种类35科、212种。有木耳、蘑菇等营养丰富的天然绿色野生菌类;野生药用植物有灵芝、党参、猪苓、丹皮、大黄、柴胡、防风、淫羊藿等120余种。可采集的野生植物种子、果实有沙棘、山楂、山荆子等。还有箭竹、蕨菜等。目前沙棘、蕨菜、箭竹等资源已初步开发利用。野生动物:公园特殊的地理位置,繁茂的森林为野生动物的生存与繁衍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据有关资料,目前公园有各类野生动物16目、44余科,118余种,其中:鸟类10目、30科、85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红腹锦鸡、黄腹角雉等;兽类有6目、14科、33种,列入国家保护的有梅花鹿、豹、马鹿、石貂、麝等。3.2社会经济条件3.2.1社会经济状况及人口分布2003年底,X县辖23个乡镇,432个村,1699个社,总人口42.71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12万人。2003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7.9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26亿元,增长17.6%,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48亿元,增长15.7%,全县财政收入3874万元。全县拥有各类商业网点3600个,从业人员12300多人,个体工商户达到1668户,私营企业29户,从业人员达1.1万人。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883元。各项存款6.37亿元,各类贷款5.69亿元。基本建设投资完成工程项目73个,累积完成投资2.82亿元。全县人口平均人口密度275人/k㎡,主要分布在中部和西部,东部关山一带密度较小。X国家森林公园周边主要有韩店镇和郑河乡的14个村,8300多人口,人口密度在全县比较小,约56人/k㎡,主要分布在华庄公路沿线。公园因未开发,经济收入微薄,规划的观赏景点和林业用地区域无村落和常住人口。因未得到有效开发,经济收入微薄,历年收入约在5万元/年左右。3.2.2森林公园建设历史X国家森林公园隶属X 县林业局管辖,是在原石桥林场基础上建立的。石桥林场原隶属关山林业总场,1955年成立石桥林业站,1958年更名为石桥林场,1984年10月由关山林业总场移交X县管理。由于自然景观优美、地形奇特,气候宜人,人文景观丰富,山、水、林、人文旅游资源的组合浑然一体,1992年,由原国家林业部批准,成立了X国家森林公园。但由于没有有效开发,也就没有设立专门的管理机构,一直是石桥林场代管。1998年国家全面停止采伐天然林,实施天保工程以来,经过几年的综合培育,公园内的森林蓄积和面积持续增长,森林生态系统逐渐恢复和完善,林木生长茂盛,森林郁郁葱葱,目前有一个木材检查站,14个森林管护站,40多名管护人员。3.3森林公园基础设施现状X县社会经济相对落后,使得X国家森林公园的开发利用滞后。但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克服重重困难,千方百计的筹措了部分资金,对公园内主要游览景区的居民进行了外迁,使公园的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景点的景观质量、环境卫生以及景区的旅游形象和旅游质量都在逐步提高。现有基础设施状况如下:3.3.1交通公园对外交通道路主要依靠省道华庄公路,由华庄公路西行至X县城,距离28km,可至地级市天水、平凉、定西和省会城市兰州、银川。由华庄公路东往华亭县至安口镇可达宝中铁路,距离30km。穿越公园的主要道路华庄公路已规划为二级公路,正在扩建中,预计不久可通车。 园区内除华庄公路外,只有竹林寺水库管理处通往水库坝面的公路,旅游园路是原来林区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之前森林经营的采伐集材道,作为目前通往各个景区景点的主要旅游支线线路,由于近年没有进行养护,通行能力较差,亟待改善。3.3.2供电电力供应依赖竹林寺水库管理处现有电网,照明电路从竹林寺水库管理处仅通至X石窟保护站,其它游览区域不通电。3.3.3通讯公园内部无移动基站,除竹林寺水库坝面附近有极弱的移动通讯信号外,其它地方通讯不畅。有线程控电话仅到达竹林寺水库管理处。邮政依靠韩店镇邮政所,公园函件邮寄很不方便。3.3.4给排水森林公园水资源充足,水质量好,目前各景区给排水设施空白,饮用水取自没有进行卫生处理的泉水。但园内已经建设X县的人畜饮水工程,正在供水管线埋设阶段,为公园的开发能够提供很大的方便。3.3.5安全、环卫X景点设立了一些石窟游览的安全护栏,但仍然不能满足安全的需要,其它景区景点安全设施空白。在竹林寺和X各有一所旱厕,其它游览区域环卫设施空白。3.3.6供热 在竹林寺和X景区内供热以煤炭为主,由于园路不变,煤炭运输存在很大的困难。其它景区目前无常住人员,不存在供热问题。3.3.7服务、管理服务设施方面,公园内无常规的旅游服务设施,为游客能提供休憩和同购物的也是处于散乱无序状态的小商贩、小摊点。也无导游及旅游接待单位。公园的管理涉及到县水利局、林业局、文化体育局等多家单位,没有一个正规的管理单位。4景区旅游资源评价与功能区划4.1旅游资源评价X国家森林公园是一处自然景观突出、人文景观丰富、民俗风情浓郁的旅游佳地。旅游资源丰富多彩、景观独特,知名度高,是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节点和精彩亮点之一,也是古丝绸之路从陕西进入甘肃的重要路线之一,是我国早期石窟艺术保存较为完整的地方,保存完好的北魏时的五方石窟是我省石窟艺术中的精品;公园自然景观丰富多样,类型全、品位高,与历史遗迹天然融合。森林浩瀚如海,林相四季变化丰富多彩,草场星罗棋布;山峰奇特,山谷幽深,巨石象形;溪流纵横,清泉、碧潭、随处可见;民俗风情淳朴,底蕴深厚,品味高,文化内涵丰富,独具特色,众多的历史故事与神话传说生动精彩,引人入胜。遗址、森林、山水与人文景观组合极佳,“红(丹霞地貌)”“绿(森林植被)” 互胡衬,民风溢彩,色彩斑斓,交相辉映。特别是丰富独特的丹霞地貌资源,在甘肃独树一帜,在西北及西部比较罕见,在全国也是具有一定的特色。旅游产品功能丰富,开发潜力大。X国家森林公园,境内峰峦起伏、森林茂密、山花烂漫;山、林、湖、滩自然景色奇异;人文、宗教文化有鲜明的地方特色,与自然景观融合为一体,相得益彰,使得其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引人神往,具有很强的聚集效应和互补效应。X国家森林公园植被繁茂、林茂草丰,山清水秀,森林季相景观绚丽斑斓。境内集密林、秀水、奇山等自然景观和奇异人文景观为一体,青山叠翠,草茂林密,鸟语花香,景色如画,风光旖旎。境内景观数量丰富,类型齐全,有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有险奇秀幽的峡谷峰岭,有野趣盎然的走兽飞禽,有美妙奇异的天象奇观,还有众多的神话传说和浓郁的民族风情,可谓旅游景观资源的天然宝库。据调查,境内现有景观景点81处,其中自然景观38处,占46.9%,人文景观43处,占53.1%。自然景观中地文景观27处,水体景观3处,生物景观7处,天象和气候景观1处;人文景观中主要包括历史遗迹17处,建筑与设施19处,旅游商品4处,人文活动3处。因此,开发建设X 国家森林公园应在加强资源保护的基础上,遵循自然生态经济的原则,发挥其多功能的作用,将其建成独具特色的风景游览胜地。在保护好各类自然景观和保证其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合理、适度地进行开发,不断完善服务设施,使丰富的风景资源变成完善的旅游产品,提高森林公园经济效益。4.2功能区划X国家森林公园在总体上可划分为:自然观光区、宗教文化区、休闲度假区、科普科研区、生态保护区、动物放养区、接待服务区、行政管理区等9个功能区。各功能区占地面积及比例见下表。4.3环境容量测算采用游路法对X石窟、秋千架、大寺、红崖寺、金瓦寺等景点测算环境容量,游览线路共计干道取19km,游览步道取7km,(干道占用指标取值为6km,步道占用指标取值为13km,周转率为1.33),测算日环境容量为5000人次/日;采用面积法对休闲娱乐区、植物园、入口处、亭、馆等游人可以进入暂停、休憩的景区、景点进行测算,总游览面积为650000㎡,按每位游客合理占有面积为450㎡,测算日环境容量为1440人次/日。整个森林公园游览景区的日环境容量值为6440人次/日。森林公园适宜游览时间从4月20日至10月20日,共190天,开放时间每天12h,游人系数取0.6,整个森林公园游览景区的年环境容量为73.4万人次。 以一次游完森林公园需要9h时,最舒适合理的游览时间(包括游览、休息、餐饮)为10h,测算森林公园的日游客容量为5900人次/日。年旅游季节天数分为旺季(5、6、7、8、9月)153天,平季(3、4、10月)92天,淡季(1、2、11、12月)120天,各季节游览率分别取0.6、0.2、0.01。森林公园年游客规模在65万人次。4.4旅游产品与旅游线路4.4.1旅游产品(1)旅游产品种类自然观光类:包括丹霞地貌观赏、原始森林探奇、草原风光远眺等。休闲度假类:包括农家乐生活体验、宗教文化观赏、休闲娱乐。如钓鱼、散步等。体育健身类:包括娱乐健身产品如划船、爬山等,体育竞技产品系列如赛马、射箭、攀岩等。科考教育类:通过图文展示、解说以及对原始森林的参观,让游客更多的了解古树名木,加强紫果云杉等古树名木的保护宣传和教育,强化生态环境保护意识;生物多样性考察研究、珍稀植物中草药研究;古树名木的观测保护、地质水文考察。除上述常规的旅游产品外,可以开发的旅游产品还有餐饮美食类、旅游购物等,同时也根据其他地方文化特色,创造性地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产品。(2)龙头旅游产品 龙头旅游产品,也是核心旅游产品,是指在全国意义上能够具有一定竞争力的旅游产品。主要有:森林生态旅游、丹霞地貌景观游、丝绸古道石窟游、消夏避暑旅游。4.4.2旅游线路(1)景区外部旅游线路随着平(平凉)定(定西)高速公路的修建,华庄公路的建成,X将很快成为兰州~平凉黄金旅游线上的一个亮点,以这几条公路联接的主要客源地为依托设计外部旅游线路如下:兰州―静宁―X―X―隆德―六盘山―崆峒山―平凉―兰州天水―秦安―大地湾―X―X―隆德―六盘山―崆峒山―平凉―兰州银川―固原―六盘山―隆德―X―X―大地湾―秦安―天水天水―秦安―大地湾―X―X―崆峒山―平凉―法门寺―太白山―宝鸡西安―宝鸡―天水―秦安―大地湾―X―X―崆峒山―平凉―法门寺―太白山―宝鸡平凉―六盘山―X―X―华亭―平凉兰州―X―X―华亭―宝鸡―法门寺―太白山―西安兰州―X―X―秦安―大地湾―天水―麦积山―法门寺―太白山―宝鸡―西安(2)景区内部旅游线路根据X 森林公园景区内各功能区、景点、景物的分布和特色,线路组织以X景区为中心,向两侧辐射。各景区之间游览方式以乘车为主,景区内游览方式以步游和电瓶车为主。主要旅游线路如下:竹林寺―竹林水库(乘船)―金瓦寺―罗汉崖―X―秋千架―游客接待中心(一日游);竹林寺―竹林水库(乘船)―金瓦寺―玉皇顶―罗汉崖―X―盐场子―红崖寺―盐场子宾馆(一日游);杜家大湾―盐场子―红崖寺―X―罗汉崖―玉皇顶―金瓦寺―竹林水库―竹林寺―乔阳寺―佛沟寺―游客接待中心(一日游);竹林寺―竹林水库(乘船)―金瓦寺―玉皇顶―罗汉崖―X―大寺―西寺―秋千架―游客接待中心(一日游);佛沟寺―乔阳寺―竹林寺―竹林寺水库―金瓦寺―玉皇顶―X;西寺―大寺―盐场子―红崖寺―盐场子宾馆(二日游);杜家大湾―盐场子―红崖寺―X―玉皇顶―金瓦寺―竹林寺水库;乔阳寺―佛沟寺―西寺―大寺―游客接待中心(二日游)。5旅游市场分析5.1旅游市场现状5.1.1国际旅游市场现代 旅游业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即成为世界第一大产业,并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逐渐增加和物质生活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带带薪假期的延长、世界形势的持续稳定而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2000年全球跨国旅游人数为6.98亿人次,2004年全球跨国旅游人数创历史新高,达7.6亿人次,比2003年增长10%,其中约近一半人参加了生态旅游。居世界旅游组织预计,2005年国际旅游人数将比2004年增加5%~8%,增幅将超过历史平均水平。中国的国际旅游市场规模自1980年初期开始逐年扩大,近年来更是处于迅速发展时期。据统计,1998年全国接待入境人数达6347万人次,外汇收入126亿美元。1999年中国接待入境游客人数首次超过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五大旅游接待国,仅次于法国、西班牙、美国和意大利。2004年,我国入境旅游全面恢复振兴并有新的突破性大发展,全年入境旅游人数达1.09亿人次,比2002年增长11.37%,成为世界旅游第四强国;其中国外游客1693万人次,比2002年增长25.99%。全国旅游外汇收入累计为257.39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6.26%。2004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2885万人次,成为亚洲第一客源市场。旅游业已成为中国非贸易创汇的主要渠道之一。目前,中国已经实现了从资源大国向世界旅游大国的历史性跨越,正在向建设世界旅游强国迈进。5.1.2国内旅游市场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人们的经济收入逐年增加,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带薪长假的实行,使国内旅游市场急剧扩大,旅游业已成为全国许多地方振兴经济的支柱产业。据统计,国内旅游人次由1985年的2.4亿增长到1995年的6.29亿,十年增长了162%。2002年达到8.78亿,为1995年的1.4倍。国内旅游收入由1985年的80亿元增长到1995年的1375.7亿元,十年增长了17倍,2002年达到3878.36亿元,较1995又增长了1.82倍。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达到11亿人次,国内旅游收入471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7%和37%。5.1.3省内旅游市场甘肃省以其复杂的地质构造、多样的气候类型、悠久的历史文化、众多的民族风情和特殊的区位条件,形成了丰富多彩的旅游资源。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断发展,甘肃旅游从无到有,从大到小,客源市场逐渐扩大,游人数量不断上升,新的客源市场不断出现。今天,甘肃旅游客源市场已经逐步走上了健康、持续、稳定发展的道路,初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的格局。目前我省已不同程度开发的旅游区(点)共有349家,旅游直接从业人员 约7.14万人,旅游间接从业人数约35.7万人,大旅游的格局已经逐步形成。特别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全省旅游业有了突破性进展。近十年,全省接待入境旅游者158.93万人次,年均增长11.5%;旅游业总收入217.56亿元,年均增长30.95%。2004年,甘肃省全省旅游接待总人数达973.27万人,总收入达到了55.25亿元,接待入境旅游人数为23.67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4378万美元。旅游业总收入占甘肃省第三产业增加值的10.64%,相当于全省国民生产总值的3.54%。全省旅游业发展趋势良好,旅游业已成为甘肃省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带动第三次业发展、扩大社会就业和促进全省经济健康发展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5.2旅游市场发展趋势5.2.1旅游业方兴未艾,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进入21世纪以来,随着世界各国经济的高速发展以及国际形势的持续稳定,旅游业成为世界上经济增长快速产业,其发展势头仍在增强,呈现出如下趋势:生态旅游已成为新的旅游时尚和最受欢迎和最具生命力的一种旅游形式。“回归自然、感受自然、拥抱自然”成为现代旅游的追求与文明标志,在世界旅游人数中,有将近50%的旅游者参加了生态旅游。旅游呈现全球化和大众化趋势,作为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旅游已走入寻常百姓的家门,而不是少数阶层和有钱人的专利和特权。据世界旅游组织统计,国际旅游者人数每年以超过5%的速度递增。2004年我国国内旅游人数已达11亿人次,形成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国内旅游市场。亚太地区将成为世界旅游的热点,中国将成为世界上一个主要的旅游中心和世界第一旅游大国。从近年来我国接待入境旅游者的发展态势就可见中国旅游发展之一斑。 可持续旅游已成为现代旅游追求的最高目标,以绿色为主的生态旅游将是实现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回归自然走向森林,越来越受到世人的青睐,并成为当今最具生命力的一大旅游方式。5.2.2国内旅游需求急剧增加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逐年增加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尤其是带薪假期的延长,旅游已成为中国一般城市居民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从而促使国内旅游市场规模急剧扩大。从1999年到2004年,国内旅游人数逐年增加,分别为7.19、7.44、7.84、8.78、8.70、11.02亿人次。尤其是近年来作为国内旅游“晴雨表”的“五一”和“十一”黄金周旅游市场的持续兴旺更说明国内旅游市场的迅速升温。2004年“五一”黄金周期间,全国接待旅游人数首次突破一亿人次,实现旅游收入390亿元。“十一”黄金周期间,全国共接待旅游者1.01亿人次,比2003年“十一”黄金周增长12.1%,实现旅游收入397亿元,比2003年同期增长14.7%。 从目前的国内旅游市场来看,沿海地区是全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区域,因此往往即使客源地,又是旅游目的地。同时,由于旅游本身就是一个求异的体验过程,风景名胜区以及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山区和农村以其较好的自然生态环境与现代化城市喧嚣环境形成反差,成为人们旅游热点。尤其是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东部发达地区赴西部旅游的人数不断增加,客观上也使这些地区作为旅游目的地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5.2.3X国家森林公园资源丰富,旅游市场潜力巨大X国家森林公园距离兰州、西安等省会城市直线距离均不超过400km,交通便利,并与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平凉崆峒山相邻,地理区位独特。同时区内具有丰富的生物物种,舒爽宜人的自然环境,众多的历史遗存,构成了优异的旅游风景资源,越来越受到世人的关注,并吸引了众多的游人前来观光度假。这就客观地决定了X国家森林公园具有极为广阔的旅游客源地范围和巨大的旅游市场潜力。5.3客源潜力与游客规模预测目前我国已实行了每周五日工作制,带薪节假日每年长达114天,从时间上给人们外出旅游提供客观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经济收入的提高,从经济上给外出旅游提供了客观条件。据国家旅游局最新统计,2004年中国居民的平均出游率达59.1%。目前X国家森林公园一级客源市场中城镇居民近50万人,农村居民180万人。按城镇居民的出游率50%,农村居民出游率25%,参加生态旅游的人数分别按出游人数的60%和30%估算,X国家森林公园年游客规模可达30.8万人,从市场角度说明X国家森林公园具有可观的市场潜力。同时,X国家森林公园周边有六盘山红色旅游区、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大地湾古遗址旅游区以及天水麦积山石窟、宝鸡太白山森林公园等。旅游区位环境特别优越,市场前景广阔。 另外随着公园旅游的交通、住宿等条件的发展,以及其它基础设施的完善、旅游服务条件的改善、新景点的开发建设、娱乐活动的丰富及旅游市场的成功营销和管理,宣传力度的加大,以及社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游客人数将会逐年增加。据不完全统计,2003年公园旅游人次约4.5万人。参照省内同类旅游区的游客规模及本旅游区客源的稳定成分,以2004年5万人次作为预测基数,进行预测,计算结果如下表:通过预测,X国家森林公园到2020年游客规模将达到32.6万人次,日游客规模在旅游旺季(4月~10月,共计190天)可达1716人。5.4客源市场开发方针与市场细分(1)地域客源市场针对X国家森林公园的资源特色,通过对甘肃省、平凉市以至X县的旅游市场分析,X国家森林公园的地域客源市场定位,可分为三个等级:一级客源市场、二级客源市场、三级客源市场。一级客源市场:以平凉市为中心的客源市场,属区域市场,作为该区域居民日常度假休闲的主要目的地,是公园日后发展的重要市场。二级客源市场:包括兰州、天水、固原、定西、宝鸡等临近X县的其它城市,是目前森林公园的主要潜在客源地,随着旅游设施的完善,其市场份额将会逐步上升。 三级客源市场:国内其它城市、地区以及海外游客,为机会市场,其旅游消费能力高,是推动X国家森林公园生态旅游未来发展的关键因素。(2)类型客源市场从类型客源市场上来分,X国家森林公园类型客源市场需求存在以下一些特点:按年龄细分,应针对中青年游客(40岁以下),这类游客主要消费在自然风光、游憩探险类的旅游产品上。按收入水平细分,主要针对中低收入者(1000~2000元/月以下),偏好自然风光类观光度假综合性旅游产品。按客源地细分,周边临近地区的游客多选择自然风光类旅游产品,出行时间以一至二日为主。按出游方式细分,家庭出游和参加团队的游客都比较喜欢自然风光类旅游产品,商务和公务顺访游客对此类旅游产品也比较喜爱。6项目建设条件分析6.1项目建设的有利条件(1)资源类型多种多样X国家森林公园地域广阔,所包含的风景旅游资源无论从单体数量还是从类型上来说都很丰富。公园的自然旅游资源类型全面,形成以自然景观为主体,人文景观丰富,类型齐全的景观风貌。(2)政府以及各级管理部门的大力支持 甘肃的旅游事业在改革开放中逐步得到了发展,正在走向繁荣。省委、省政府对旅游业给予了高度重视,提出要抓住机遇,扩大开放,努力改善生态环境,加快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特别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和措施,大力发展具有甘肃特色的旅游事业。X县将旅游业作为本县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在政府政策文件中和“十五”发展规划中均体现出对旅游业给予大力支持,特别是整合资金建设X景区外围的道路和进行景区移民搬迁,改善了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的交通条件,加强了森林资源的保护形象。同时,对本项目建设也给予高度的重视。(3)周边群众的大力支持随着旅游业对当地经济的巨大拉动作用以及对当地社会文化的综合效应的不断体现,周边群众已经意识到了旅游资源开发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具有很高的的积极性。只要正确引导,政策优惠,不仅很容易做到旅游业与其它行业,与周边群众的脱贫致富协同发展。而且为X国家森林公园建设提供了劳动力保障。(4)便于建设和管理在公园旅游区内无常住人口,所以在景区开发建设时无须考虑居民调控和移民,极大的降低了公园建设和管理难度。建设用地有保证项目建设用地主要为公园内的荒地,基本平整,经营使用权属项目建设单位所有,避免了征地的资金投入和工作困难。 6.2项目建设的制约因素(1)自有资金不足,制约开发建设X森林公园由于自有资金短缺,启动资金很难落实,制约项目启动、展开及其它各个环节的实施进程。(2)市场营销落后一方面是市场营销资金缺乏,市场宣传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也因为景区服务设施缺少、景区接待能力有限而不敢大规模宣传。(3)缺乏旅游专业人才,服务质量有待提高在当今旅游业迅猛发展,市场经济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专业化人才的作用日趋明显。而目前公园旅游专业人才严重缺乏,旅游管理、服务质量和服务档次无法有实质性的提高,特别是讲解员严重空白。7项目建设方案7.1建设指导思想、原则及目标7.1.1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构建和谐社会为目标,以市场为向导,把进行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与促进发展旅游业、增加就业结合起来;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以丰富的旅游资源为基础,在保护为主,开发为辅的原则下,以开发促保护,充分利用森林、山水等自然景观资源、人文景观资源和游乐设施,为人们提供旅游度假、休憩、疗养、科教、娱乐的场所;以良好的基础建设将X 国家森林公园打造成为一个高质量、有品位的生态旅游胜地。7.1.2建设原则(1)坚持“保护第一”原则以保护为前提。以生态经济和旅游经济理论为指导,开发与保护相结合,资源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在保护的基础上进行合理、适度开发,基础建设服从公园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的需要,把生态效益放在首位,实现生态社会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的最优化。(2)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原则以现地条件为基础,加强资源整合,快速合理的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在突出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特色的基础上,使公园成为朴素实用、功能完善的旅游精品。(3)坚持统筹协调、综合开发的原则基础建设与当地交通建设、环境保护、文物保护等专项规划的衔接,做好公园自身发展与周边旅游环境的结合,做好基础建设与开发、发展的统一,使基础建设经济合理、突出重点、循序渐进,有序发展,使生态旅游、文化旅游密切结合,形成综合型、复合型的旅游产品,增加吸引力和感染力。(4)可操作性的原则 按照真实性、完整性要求,以高起点的旅游经济理论指导基础建设的内容、风格,以保证旅游开发的可操作性和连续一致性。发挥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风格和特色;做好宏观控制,避免过度开发对遗产及其环境造成损坏,坚决防治以开发名义破坏文物和生态环境。地域联合开发的原则基础设施建设必须注重与周边旅游景区(点)基础设施建设的横向联合,做到优势互补,成片连线,构成一个多层次、多功能的跨地域旅游服务网络,特别是与崆峒山风景名胜区、六盘山国家森林公园、麦积山风景名胜区、秦安大地湾遗址等组合起来,使各旅游区自成一体又相互补充,实现拓宽旅游市场的目的。(5)适度超前的原则基础设施建设必须具有创新性和战略性,结合旅游业发展的新形势,立足近期开发,放眼长远其发展,适度超前,保证项目具有前瞻性,提高对游客的吸引力。(6)坚持“以人为本”的可持续发展原则为游客着想,以满足游客的精神需求为目标,基础设施建设能使游人亲近自然、欣赏山水、感受人文、体验风情、享受休闲、美食、购物的过程中体验到良好的旅游服务,增进游人身心愉悦的感觉,同时注重自然优先、规划融于自然的准则,使可持续旅游开发保证对自然和文化生态的保护和延续,满足经济、社会和文化的需求。7.1.3建设目标 通过3年(2007~2009年)建设,改善景区交通、防护、环卫等基础实施条件,扩大景区游览范围,提高景区服务质量。改变景区旅游线路单一的现状,改变基础设施不良或空缺的状况,以方便游人遍览景区风光。以高质量的“吃、住、行、游、购、娱”旅游服务,满足游人的物质和精神需要,最终将X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国家AAA级景区。7.2建设方案7.2.1交通设施建设X森林公园自成立以后,没有进行过专项的道路规划、设计和建设。没有贯穿全景区的主园路。由于受地形条件的限制,游览园路本身并不闭合,呈条带式,回头路多,游人不能遍览景区内的风光。本项目拟定在旅客游览区域建成配置合理的各级交通设施,使游人遍览景区风光,避免走回头路。建设内容包括主干道、次干道、游览步道及踏步。各工程建设规模及结构形式分述如下:主干道竹林寺—佛沟寺,从佛沟沟口接华庄公路,至佛沟寺景点2km;竹林寺—竹林寺水库,从竹林寺前接庄华公路至竹林寺水库坝面0.5km;杜家大湾—盐场子,从杜家大湾前接华庄公路至盐场子9km。总长11.5km,按照国家三级公路标准修建(包桥涵),路基宽8m,路面宽6.5m,,矩形边沟,采用沥青或水泥路面。横断面详见附图10。次干道包括码头广场—X0.5km、X—盐场子3km、盐场子—红崖寺1.5km、X—大寺3km,总长8km ,按照公园公路标准修建(包桥涵),路面宽4m,两边人行道1.2m,矩形边沟,采用水泥或砂石路面。横截面详见附图10。景区步道及踏步包括竹林寺水库大坝—金牛鼻子泉1.5km、竹林寺水库渡口—金瓦寺0.8km、金瓦寺—玉皇顶0.2km、玉皇顶—X0.4km、红崖寺沟—红崖寺0.4km、菜地沟—大寺2km、大寺沟—大寺0.4km、西台沟—西寺0.5km、大寺—西寺0.2km、西寺—罗汉洞0.5km、大寺沟—罗汉洞0.8km,总长7.7km,园路宽度为1.0m~2.0m不等,根据景区游人规模及地形条件,以1.5m的宽度为主。步道最大纵坡为15°,坡度大于15°修建踏步,踏步两边设置钢制护栏,以保证游人的安全。步道结构形式灵活采用砼嵌平板石步道,他不采用条石铺设。砼镶嵌卵石(拼花)步道,结构层从上到下依次为:80厚砼嵌卵石,50厚M2.5混合砂浆,150厚3:7灰土,原土夯实。砼嵌平板石或水泥板步道,结构层详见附图10。10条石踏步结构层从上到下依次为:150厚条石。栈道在盐场子休闲娱乐区拟建人行栈道800m。7.2.2安全防护工程(1)防护栏:X 森林公园为峡谷型风景区,区内奇峰林立、峡谷梯升,素有华山之险。所修园路悬险处甚多。为了保证游人的安全,根据不同的园路和游观地形特点需布设防护栏548m,采用钢架栅栏式,高度不低于1.0m.。(2)景点围栏:景区国家及保护文物及很多不可触及景点、悬险景点,需设置保护围栏1500m,采用钢架栅栏式,高度根据需要设置。(3)扶手、救生衣、救生圈:供旅客摆渡、水上娱乐活动时备用,根据游客容量估算需购置救生衣100套、救生圈100个。(4)轮椅:残疾旅客亲情服务用具,购置2辆。(5)医疗救护中心、医疗救护设备:为保证游客生命安全,防范旅游时意外事故或疾病对游客的威胁,成立医疗救护中心,房建面积100㎡,购置医疗救护设备1套。(6)河床整治、河堤修建:X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旅游线路大部分修建在河谷中,平时水流流量稳定,但在降水比较集中的季节、年份,时有洪水爆满,甚至会形成水患灾害,构成对道路桥梁的破坏,旅游安全不能保证。需要对河道加以整治,修筑河堤以输流导引。河床整治主要是对于过于弯曲狭窄的河床进行适度加宽改造;增加洪水的排泄能力,把平浅的河床加以疏浚;对道路路基构成严重冲塌的水路在上游修建逼水堤。共需要整治河床长度共12.3km;除此之外,按照自然地形特点,设置一些漫水、池潭等水景观,增加美感。河堤修建是采用浆沏石,修建厚0.5m ,高度依据实地防洪需要确定的河岸护堤,河岸护堤长度共需19km。所有的防洪设施建设,均按照50年一遇的标准进行防洪、泄洪的设计。项目安排建设的具体地点、规模如下表(7)森林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原则,依森林林公园的实际情况,森林病虫害防治安排检验检疫设备2套,病虫防治设备10套、药品1批。(8)森林防火:坚持“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不断完善森林防火体系,提高森林消防的监控和快速反应能力,达到逐步实现森林防火的科学化、法制化、信息化、专业化的目的。基础建设内容包括修建瞭望塔2座,设立防火隔离带20km,购置森林消防车1辆、红外火险检测仪3套及其它常规森林防火设备。7.2.3环境卫生工程(1)公共厕所:森林公园公共厕所的布置,要求既隐蔽又要方便使用,且与公园内的游人分布密度相适应,一般要求服务半径不超过500km,按日环境容量的2%设置厕所蹲位(包括小便斗位数),并设立残疾人使用的厕所。规划在公园的入口处、重点景区、休闲娱乐区、游步道旁建设标准厕所,其中在步行道旁边,每隔1~2km左右要建设一座。厕所的位置应在导游指示牌上标记清楚。在建设时,要充分利用公园丰富的地表水资源,建设水冲式厕所和环保式厕所。规划建设厕所15座,其中水冲式厕所2座,环保型厕所13座。类型、数量布局如下表(包括景区道路边及景点厕所数量)。 水冲式厕所:采用砖混结构,建筑面积100㎡,外部造型新颖别致,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具体设计参照国家旅游局计财涵(2001)017号《关于参照执行旅游区(点)厕所质量有关标准的通知》中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执行。内设高档大、小便器,洗手盆台面采用大理石台面,附设烘干器、面镜等设施,以满足卫生需求。地面铺设高档防滑地砖,顶棚采用PVC吊顶处理,内墙面采用瓷砖铁面,外墙面采用仿石瓷砖、天然石材或水泥砂浆仿树皮等贴面。环保免冲式厕所:设备选用清华紫光泰和通环保技术有限公司的产品。该产品是国家旅游局推荐的产品,使用中具有不需要上下水系统、不用水冲洗的特点,也不用电,纯机械式,适用于各景区。免冲厕是生态免水冲厕所的核心,由可生物降解薄膜制成的包装袋、机械装置(机芯)、外壳、储便桶组成。用厕者便后离开,牵引装置自动启动将排泄物进行打包、密封,防治臭味外泄,无环境污染。厕具的降解膜每人次更新一次,无交叉传染,卫生、安全。可降解薄膜用完后,电脑控制系统将会自动将门关闭,门外的指示红灯亮,提示厕所停止使用。厕具分为蹲式和座便式两种,充分考虑了游客的如厕习惯。在厕所通道外,配置了空气清新机和消毒净手器,使用卫生、方便,为游客提供了便利条件。排泄物被打包后暂存到下部的储便桶中,在厕所的后侧有专门的储便桶出口,排泄物可集中处理,制成绿色复合肥,变废为宝。具有座面每次更新、 无交叉传染、无臭味外泄,自动化程度高、使用方便,粪便无污染、便于利用等优点。房体材料为双面彩色钢板泡沫夹心板,房体结构材料选用金属烤漆铝材,地面材料为防滑胶板,座底材料为彩板压型件。(2)污水处理:在竹林寺、X、盐场子建设污水系列处理设施,进行化粪池处理、厌氧池处理、一级生物处理、二级生物处理、消毒处理,达到标准排放,并购置吸污车一辆。(3)垃圾处理:卫生管理是森林公园日常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为繁杂的工作之一,凡是游人涉足的地方都会产生废弃物,如各种废弃食品包装物、饮料瓶、烟头、烟盒、果皮、食品残渣等,对废弃垃圾的处理好坏,是森林公园能否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需要投入一定的管理服务人员进行清理,还必须建设足够的垃圾处理设施设备,以满足公园正常经营的需要,根据X国家森林公园的实际情况,拟定在重点景点、景区道路旁每60m设立一个垃圾箱。在一般景区道路旁每隔150m设立一个垃圾箱,在游人集中休息的地方也要设立一定数量的垃圾箱,整个X国家森林公园共需布设垃圾箱240个。垃圾箱应实用、美观、坚固,造型别致、大方,并与周边环境协调一致。对垃圾箱配备专门人员及时处理,对于乱扔废弃物或破坏森林公园旅游形象的人,要及时纠正处理,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按相关规定处罚。在竹林寺、X、大寺、盐场子、红崖寺景区各设1个垃圾收集点,便于垃圾的及时清理和搬运。对收集起来的垃圾要运往垃圾处理场进行焚烧、掩埋和回收利用。再利用X 县城垃圾处理场的基础上,在杜家大湾建设垃圾处理场1个,处理公园垃圾。(4)清洁车、吸污车:各购置1辆,用于垃圾收集点垃圾和污水处理点污物的及时清运。7.2.4给水排水工程X国家森林公园泉多水清,园内已经建设X县人畜饮水工程,考虑到游客活动范围及景观建设的需要,必须对用水进行综合计划安排,包括给水工程、排水工程。给水工程用水量:按住宿游客120人/日、散客5000人/日、居民140人/日,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4.5.8条规定,住宿游客按300L/人·日,办公人员按100L/人·日,散客按25L/人日;依据消防规范(GBJ16-2006)8.21规定,设计室外消防用水量20L/s,室内消防用水量20L/s,同时火灾一次,延续时间2小时;管道渗漏按总用水量的5%计。经估算,生活用水260m³、消防用水288m³、损耗水量27.4m³;总用水量581.4m³。水源:水源主要利用地表水。森林公园内人出饮用水工程供水管线供水能力超过5000m³/日,完全可以满足公园的用水需求量。供水工程包括干、支水管和 闸阀井等设施埋设,蓄水池修建,根据公园游人活动和休息的主要地点,规划给水路线和方法。目前供盐场子宾馆、游客接待中心、管理局办公楼的水源可以直接接入人畜饮用水工程供水管线,引入高位水池。干、支管道均拟定采用PE管,热熔连接,埋设于冻结土层以下,共需铺设饮水管道2.5km。排水工程污水量:按生活用水量260m³的85%计算,污水量为221m³。污水处理:生活用水产生的污水,禁止直接外排。经管道排入化粪池内,经化粪池和净化池处理,达到环保标准后排入集水池,由污水泵输送至山谷沟地的林地,用于林地灌溉,或输送至竹林寺水库下游的农业灌溉河道。污水处理设备选用WSZ-AO-15型地埋式污水处理定型设备。详见附图12。按每日16小时工作,每小时处理污水按14.1m³计算,污水处理能力为225.6m³。排水采用分流制,排水管道采用PE外螺旋管,承插专用胶粘接,必须埋在冻土深度以下。共需铺设排水管线7.5km.。修建污水排放泵站1处20m³,集水池1个10m³,水泵2组,1备1用;柴油发电机1台。公园地形起伏变化明显,自然排水良好。雨水直接排入旁边的山沟。(3)蓄水池:经计算人均用水量及消防、水头损失和考虑未来发展的因素,在盐场子建100m³高位水调节池一座,以满足接待中心、管理局办公楼用水的需要。其它地方用水利用简易管道自流引水。7.2.5供电工程(1)基本情况X电力供应依靠X 县的供电电网,可以满足目前日常生活需要,新建盐场子宾馆用电量负荷50KW,游客接待中心和办公楼用电量负荷50KW。根据《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4.5.8条规定,住宿游客按300W/床、居民按400W/床,规划人员分别为:住宿游客120人/日、居民60人/日,共需总用电量负荷100KW。(2)建设内容:为了满足森林公园运营的需要,必须构建完整的供电系统。依实际现状,共需埋设高压输电线路14.0km,埋设或架设照明线路21km,安装各类型号变压器7台,敷设分户线,购置电路控制设备和用电器。各景区安排如下:X人文景观区:10KV输电线路3km,0.4KV照明线路6km,50KVA变压器2台;埋(架)设支线,敷设分户线,购置电路控制设备和用电器等;大寺野营生态景区:10KV输电线路4km,0.4KV照明线路6km,50KVA变压器2台;埋(架)设支线,敷设分户线,购置电路控制设备和用电器等;红崖寺生态植物景区:10KV输电线路3.5km,0.4KV照明线路2km,10KVA变压器1台;埋(架)设支线,敷设分户线,购置电路控制设备和用电器等;盐场子民俗风情景区:10KV输电线路3.5km,0.4KV照明线路2km,100KVA变压器1台;埋(架)设支线,敷设分户线,购置电路控制设备和用电器等;竹林寺水库游乐景区:10KV输电线路1km ,0.4KV照明线路6km,100KVA变压器1台;埋(架)设支线,敷设分户线,购置电路控制设备和用电器等;佛沟寺观赏景区:10KV输电线路2.0km,0.4KV照明线路1km,10KVA变压器1台;埋(架)设支线,敷设分户线,购置电路控制设备和用电器材等;(3)注意事项:①高压输电线路采用埋设方法,保证森林安全,避免电路起火引起森林火灾。②高压输电线路埋设要合理设计,防止洪水毁坏。③低压照明线路支线尽量采用埋设方法,如埋设确实存在困难,采用架设方法,高度严格按相关的技术规定要求确定,确保游客安全。④分户线及游客活动、住宿场所的电路必须采用敷设方法,确保游客安全。考虑到森林公园的实际状况,供暖不做集中统一供暖,在采暖时期,宾馆有游客住宿时,采用电暖方式,其它地方采暖时期采用电采暖或无烟煤、低烟煤采暖方式,做到环保、卫生、安全的要求。7.2.6邮政通讯工程随着公园游客量的不断增加,邮政、通讯等联络工具服务量也会不断增大,因此,需要在游客比较集中的地方增加邮政和通讯工程,邀请邮政、通讯等部门在公园内设立分支机构,直直接办理信函、包裹等业务,同时设置程控电话,无线通讯等。工程内容:在竹林寺入口处和盐场子宾馆处各设立邮政服务点1处;架设电话线路10.5km,使竹林寺、X 、盐场子、红崖寺、大寺、金瓦寺的有线通讯紧密联系起来,安装120门程控电话交换机1套,购置电视机10台,并建立森林公园局域网,且连接互联网,建立森林公园网站,可加大对公园的宣传、介绍,同时为游客提供信息服务,吸引更多的游客游览观光。为了满足住宿游客的精神文化生活和娱乐要求,也为了向旅游者介绍景观景物、安全常识、卫生要求等有关旅游知识。拟在客房配备彩色电视机,在在公园入口处、服务区、游客集中的景区及公园管理单位配备有线广播及其相关设备。为了旅游者在景区通过电视获得更多的外界信息,规划在盐场子宾馆、管理局等场所设置卫星电视接收的网络设备。7.2.7环境绿化与美化工程公园管理服务区绿化况较差,但却是游人活动最多的区域,通过对管理服务区进行绿化,可改善公园的整体生态环境状况,提高植被覆盖率;对景区可利用的荒地及河床滩地等未利用地,通过结合河床治理工程进行绿化工程,美化环境,丰富空间层次;采取林带绿化与零星植树及小片林多种形式结合的方法在道路两旁进行绿化。在经济、实用、美观的原则下进行设计。绿化工程应选用抗性强的植物,绿化树种选择,按照速生树与慢生树结合、落叶树种与常绿树种相搭配、乔灌草组合和适地适树的原则进行。可选择的落叶乔木有:红花槐 、龙爪槐、栎类、杨类、桦类、柳类、榆类、国槐等;常绿乔木有:云杉、桧柏、侧柏、华山松等;灌木主要有:牡丹、月季、芍药、刺梅、榆叶梅、丁香、玫瑰等及林区已有灌木树种;草本植物有:菖蒲、马蔺、石葱、紫花苜蓿等及林区内已有草本植物种。(1)种苗基地:在盐场子景区,安排建成种苗基地70亩,主要任务是培育绿化美化运用的各种植物。(2)环境美化:从X到盐环境场子既是公园的中心区域,也是旅游者娱乐的主要场所,需要大量的景观和游憩设施,拟定在盐场子景区河床整治后进行园林式的环境美化,建设面积为8000㎡;竹林寺景区是整个森林公园的门户和游客接待区,为了增强森林公园的渲染气份,需要进行环境美化,拟定建设面积12000㎡。①造景基础处理:依据地形和水体以经济、适用、美观的原则,结合河床整治,依园林建筑、植物造景的要求灵活改造。②园林建筑及小品建设:要在实用、美观、多样的原则下,合理布置园林建筑物,点缀艺术小品,以满足广大游客精神需要。③植物造景:各种植物的应用选择、配置方式要在森林公园的主题下,结合建筑和水体,以灵活多变,手法巧妙的园林艺术构图,适度安排草地和树木,使色彩变化丰富的园林艺术景观与气势磅礴的森林植物景观结合,构成完美壮阔的森林公园画面。④ 花园建设;竹林寺游客接待区域和盐场子休闲娱乐区是游人集散的重点区域,适度配置花园,选择花坛、花池、花台或化境等形式,并合理安排孤植、丛植或群植等树木配植,构成游观休憩场所。7.2.8其它基础设施设备建设包括管理、服务和部分景观小品的建设。管理服务:包括管理办公和服务活动的基础设施建设及设备购置。游客接待服务中心:满足游客吃、住、行、游、购、娱的服务需要,建筑面积400㎡,采用砖混结构,规格详见附图14。围墙:主景区入口大门两侧和管理中心四周修建围墙共计长度100m,高2m;采用透空铁栅栏结构,下部高60cm砖墙,外贴仿石面砖。牌坊:华庄公路的森林公园入境处,修建横跨三门式牌坊1座,总高9m,总宽14m;主门高5.5m,宽8m;仿石钢筋混凝土结构。起加强森林公园宣传力度和渲染气势的作用。规格详见附图9。入口大门:竹林寺景区的华庄公路侧面,是整个森林公园主要景区游览的出入口;大门高13.2m,宽27m,钢混结构。具有森林公园宣传和管理作用。样式详见附图7。出口大门:森林公园内杜家大湾—盐场子公路与庄华公路相结处,是整个森林公园主要游览的出入口;大门高8.6m,宽11m ,钢混结构。具有宣传森林公园和管理作用。样式详见附图8。停车场:游客车辆的集散场所,原土翻夯30m,采用镶嵌草植被的生态型混凝土结构,厚度15m;包括竹林寺停车场2000㎡、盐场子停车场1500㎡、佛沟寺停车场800㎡。广场:游客的集散或活动场所,包括迎宾广场800㎡、码头广场600㎡、休闲广场1500㎡。迎宾广场为原土铺平夯实,上面采用彩色水泥砖铺设。码头广场结构为原土翻夯30㎝,上铺6㎝厚的混凝土砖,包括码头(水榭、廊、亭)等设施的基础。休闲广场结构为原土翻夯30㎝,上铺6㎝厚的混凝土砖;增加花池、花坛、树木配置和休闲凳设施。详见附图17。休息廊:竹林清风休息廊,游客休息、观览和娱乐活动之用。竹林寺景区70㎡,X景区400㎡。混凝土弧形花架廊。休息亭:包括X景区2座(金瓦寺1座,玉皇顶1座),大寺景区1座,结合游览线路的台阶踏步建设台及亭。采用四柱方形亭,两侧配置休息凳。混合结构。详见附图18.观泉亭:由问泉亭、流杯亭、韵高致境亭及堂、厅、廊、台、花坛等构成园林建筑组合,是观景、品茗、游憩、娱乐活动结合的场所。混合结构。观景亭台:由亭和台组成,是观景和休息场所。X景区3处,各300㎡;大寺景1处,110㎡,红崖寺1处,100㎡ ;佛沟寺1处,100㎡;共6处,1270㎡。钢混结构。观景台:观景场所,供游客观览动物放养。高窑子景区1处,60㎡;钢混结构。桌凳:分无桌条凳和有桌园凳,材料不限,灵活应用。无桌条凳分散布置游览道路两侧,20套;方便游客旅途休息、饮食之用。有桌园凳布置于X景区观泉亭廊的亭、堂、厅、台,20套。为游客休闲娱乐场所。详见附图16。桌椅:80套,其中办公桌椅60套,会议室桌椅20套。标牌:包括游览标示牌、导游标示牌、安全警示牌。共150个。要求牢固、经久耐用。木质或铁质。造型与园林环境密切结合,与周围景物协调统一。展板中心高度距地面1.5m左右,长宽可依标牌内容需要确定。游览标识牌:80个,对景区内的动植物进行科学解释、介绍,以提高游客对自然生态环境的认识水平,增加游客浏览兴趣。导游标示牌:20个,主要用来说明森林公园内景点的有关情况,概括介绍、内容包括位置、面积、地形地貌、气候、动植物种类等,提供线路指南,让游客心中有数,帮助寻找游览目的地。安全警示牌:50个,揭示游览过程的自身安全和森林公园的保护规章制度,规范游客行为。 自动导游服务设备:电子导游系统结合宣传材料,游客通过电脑幻灯片和宣传材料自己了解、查寻旅游产品和旅游消费水平。艺术展览馆:明间工艺、书画、奇石、根雕、动植物标本的陈列展览场所。建筑面积400㎡,钢混结构。商店、小卖部:游客在接待服务中心及游览沿线所需物品的购买场所,建筑面积共700㎡,钢混结构。办公设施设备:包括办公用房1200㎡,钢混结构,详见附图15;电脑10台、打印机5台、复印机1台、传真机2台、录放相机设备2套、数码设计2台、投影仪1套;购置车辆4辆(生产用车、生活用车各2辆)。形象雕塑:主要指非收费的旅游小品。在公园入口广场建设森林公园形象雕塑1座。7.3建设期限与实施计划建设期限:2007年~2009年。实施计划:2007年10月以前完成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和设计、招标工作:即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及其审批,工程施工建设单位招标等。2007年10月~2009年9月中旬完成项目的施工建设,即施工阶段,分期完成工程项目。2009年10月竣工验收并投入使用。项目建设期内将继续开展游览,工程建设应在保障游客安全的前提下进行。8环境影响评价8.1项目建设对环境的影响 本项目为旅游基础设施,对环境产生影响的内容有园路(包括通车道路、游览步道、踏步、小桥、栈道)、大门、停车场、广场、供电和通讯的架杆接线、给排水管道的埋设、安全设施(包括扶手、护栏)、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和管理办公用房的建筑等工程建设。其建设对环境的影响主要有:造成局部植被破坏及水土流失;施工期由于施工而引起的粉尘、扬尘,会对空气质量带来不良影响;施工过程繁忙的材料运输,对游客的游览带来不便。但总体而言这些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不会对景区造成遗留问题。8.2保护及对策8.2.1施工期环境保护(1)施工管理加强施工人员、特别是施工管理人员对保护环境重要性的认识,建立健全科学完整的环保方案和行之有效的管理机制,制定必要的奖惩制度,严格管理,确保建设过程中的游人安全,减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破坏。(2)废气扬尘污染防治在施工过程中车辆运输及施工器械使用要尽量避免扰动原始地面,必要时可增加地面保护工序,同时对施工区和运输沿线进行洒水降尘,以减少大气中浮尘及扬尘来源。对施工机械采取消烟除尘措施,避免使用劣质燃料和落后机械进入施工现场,以控制污染源,防止大气污染。(3)加强文明施工 应由设计人员规划出具体的取土和弃废物位置,施工队伍严格按照设计施工,杜绝乱填、乱挖及乱弃废物;施工完成后应及时清理现场,恢复植被,力争将施工带来的影响降到最低程度。(4)植被保护措施车辆及施工器械在施工过程中应尽量缩小施工现场、避免碾压周围植被,不得随意开辟便道,严禁车辆离道行驶。对损坏的植被做好恢复工作。同时必须使这些要求制度化、责任化。确保良好的生态植被。(5)加强用火管理,杜绝工期火灾事故在工程建设期间,工程施工和管理、施工人员的饮食居住都有必要的用火。所以要加强这些用火安全的宣传教育,制定严格的火源管理制度,杜绝火灾事故的发生,保证森林植被的安全。8.2.2运营期环境保护措施(1)加强环境管理工作人员环境保护的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其对环保重要性的认识。合理布设环保设施设备,充分发挥警示牌、宣传牌和导游宣传的作用,无论任何人,都要清楚自己在公园内的责任和义务。景区环保工作要合理布置、统一安排,日常环境管理要有一整套行之有效的管理制度,落实具体责任和奖罚规定。贯彻以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使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防患于未然。做好工作人员的环保学习和必要的环保技能训练,提高环保素质,保证生态环境和森林植被的安全。 (2)做好环境清洁工作旅游线路沿线应设置足够数量的垃圾箱、厕所等环保设施,设置宣传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教育游人注意保护环境。制定合理的处罚条例,进行强制性管理。景区内设置清洁队伍,环保任务划片包干、责任到人,及时清理景区垃圾;合理设立垃圾处理场及污水处理池,对垃圾及污水进行统一处理,创造宜人的旅游生态环境。9项目管理9.1组织机构9.1.1现有管理状况整个X国家森林公园的目前管理现状是:景区管护由X县林业局及石桥林场管理,景区内的竹林寺水库及坝前部分用地由水利局管理,X两个国家级石窟及宗教文化活动用地由文物局管理,旅游服务活动由旅游局管理,这样的管理状况对项目的开展实施工作存在很大的局限性。9.1.2机构模式本项目主管单位为县政府,负责项目的管理、监督、组织协调。建设单位为X县林业局,负责项目实施。X国家森林公园基础设施建设根据目前的管理状况,需要建立一个适合企业管理和市场经济条件的管理模式。建议在主管单位的领导和协调下,确立以建设单位为主,水利局、文物局、旅游局多部门协作的基础工程建设机构一X 国家森林公园管理局。管理局总负责人必须是项目建设法人代表,水利局、文物局、旅游局第一决策领导人协作总负责人,为负责人口业务办公人员由水利、文物、旅游三部门固定配合人员口形成:项目主管单位一管理局一局机构一事务职能的模式。9.1.3机构设置原则(1)机构精简、工作高效、管理科学的原则;(2)多元参与、一元决策、职责明确的原则;(3)按事定岗、按岗定员、责任到人的原则;(4)管理人员素质、工作人员高效率的原则;(5)人事灵活、任务明确、劳务合理的原则;(6)多部门配合、下级服从上级、事务统一管理的原则。9.1.4机构设置及职能划分9.2劳动定员主管单位:由一位主管县长负责,政府办协助办公。同时依据工程建设需要和建设公司提议,协调管理局与各行业之间的关系。管理局:由项目法人代表负责基础设施建设的全盘工作,水利局、文物局、旅游局领导配合总负责分管分项工作,构成4人领导小组,商定项目管理的重大事务。并分工负责部门工作,重点处理好工程建设与行业部门之间的疑难问题。除上述主管领导外,各部拟定定额人员分别为:办公室:4人,其中秘书2人(1人兼主任),后勤1人,其他事务1人。 工程部:2人,办公1人(兼主任),场地事务1人。营销部:3人,购置事务2人(1人兼主任),办公1人。服务部:40人,环境、环卫保护工作10人(2人兼正、付主任),旅游服务30人(2人兼正、付主任)。信息部:3人,办公1人(兼主任),信息采集、咨询工作2人。计财部:4人,会计2人,(1人兼主任),计划1人,出纳1人。共60人(不包括主管部门人员)。每位员工之间对本部门领导负责,而部门对上级领导负责。总负责人临时缺位时,重大事务决策请示上级主管部门。9.3项目管理(1)制度管理项目建设要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原则和现代企业制度进行工程管理,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和产权预先确认制。切实对工程建设质量、投资、进度进行控制,应用组织措施、技术措施、合同措施、经济措施和信息管理措施等,全面提高工程建设管理水平。建设单位建立行政一把手负责制。 项目建设必须依据《合同法》、《招标投标法》及《建设工程质量管理条例》、《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国家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建设工程监理规范》、《工程建设监理规定》、《I程建设施工招标投标管理办法》和《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管理办法》、《关于印发(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若干规定)的通知》、《关于加强国债专项资金财政财务管理与监督的通知》等一系列有关工程建设的行政法规及各相关法律、技术规程、标准。(2)工程管理从勘察设计、施工、材料设备采购、工程监理等方面全面实行招标投标制,由工程等级相应的资质单位进行施工,从各方面(人、材料、设备)、各阶段(设计、施工)全面进行工程质量控制。按审批的设计进行施工和验收,验收通过后建立档案。同时注意工程在旅游区的特殊性,保护生态环境和景观质量不受破坏。(3)资金管理项目资金应设立专门帐户,配备专职财务人员,建立资金内部审计制度,加强基本建设财务管理。把加强资金管理与质量管理紧密结合起来,控制和降低建设成本,确保资金使用效率。进一步加强基础设施项目概算、预算和竣工财务决算管理,把加强资金管理与严格执行基本建设财务管理的各项制度、法规紧密结合起来,防止资金被挪用、占压和流失,使基本建设财务与资金管理步入制度化、法制化的轨道,保证项目建设的顺利进行。(4)计划管理计划部门会同各有关主管部门、地方政府对项目建设进行协调、指导和监督。并对重大建设项目实行稽查。各级财政机关、审计机关对工程建设进行审计。各级有关部门对工程质量及建设资金进行行业管理。 除主管部门进行监督外,聘请(邀请)有关专家对项目前期工作和项目实施过程进行咨询。并欢迎新闻媒体、人民群众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10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10.l估算依据(1)《甘肃省民用建筑工程(建安费用)估算指标》(DBJD25-12-2002)。(2)《甘肃省工程建设其他费用项目组成及有关文件汇编》(甘肃省建设厅2001.8)。(3)《甘肃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及文件汇编》(甘肃省建设工程造价管理站2001.7)(4)<甘肃省安装工程概算定额》(DBJD25-07-1999)。(5)当地市场调查资料。10.2投资估算本项目估算投入总资金为5542,6万元。其中:建设投资5441.6万元,静态部分投资5048.5万元;动态部分投资393,l万元。建设期利息393.1万元。流动资金101.0万元。年度投资:2007年投资1939.3万元,2008年投资1890.7万元,2009年投资1712.6万元;流动资金在项目建成后第一年一次性投入。10.3资金筹措 本项目总投资来源两个渠道:一是申请国家开发银行贷款3881.0万元,占总投资的70.0%;二是自筹资金1661.6万元,占总投资的30.0%。11效益评价11.1财务分析与评价本项目采用“有、无项目”对比法,用增量效益和增量费用进行经济分析与评价。11.1.1财务估算(1)增量财务总成本费用估算:A:“有项目”财务总成本费用估算:①外购燃料及动力费17.9万元:②工资及福利费46.0万元:③维护与修理费10.3万元:④折旧费339.8万元:⑤摊销费53.3万元;⑥财务费用(第一经营年度)261.6万元;⑦管理费用1.5万元,营业费用3.8万元。B:“无项目”财务总成本费用估算:年景区服务人员2名,年工资总额0.8万元。通过“有项目”和“无项目”的对比,项目建设产生增量财务总成本费用733.4万元(运营后第一年)。(2)增量营业收入估算:A:“有项目”,营业收入估算:营业收入共由四部分构成:一是门票收入,年至少238万元’ 二是住宿与餐饮年至少59,5万元,三是停车费,年11.9万元以上,四是向景区内为基准的个体经营户收取的管理费,以直接旅游收入(门票与停车费)的3倍为基数,按10%的比例收取管理费,收入在75万元以上。上述四项收入在384万元以上。B:“无项目”营业收入估算:年产生营业收入(门票收入)5万元。通过“有项目”和“无项目”的对比,项目建设实现增量营业收入379.4万元(运营后第一年)。(3)增量营业税金及附加估算:营业税按营业收入的5%计,城市维护建设税,按营业税的2%计;教育费附加按营业税的3%计,三项合计342万元。(4)利润及利润分配估算:经估算,年利润总额在824.3~1400.7万元,上缴所得税272-462.2万元,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55.2-93.9万元,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27.6-46.9万元,提取公益金27.6-46.9万元,年实现未分配利润441.9万元以上。11.1.2财务盈利能力分析(1)财务内部收益率行业基准收益率为8%,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后为10.23%所得税前为12.20%;(2)财务净现值计算期内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8%),所得税后为953.1万元,所得税前为2031,6万元。 (3)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回收期(包括建设期)所得税后为11.14年,所得税前为10.93年。(4)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以计算期内平均年利润额和利税额与总投资之比进行计算,投资利润率为12.1%,投资利税率为14.3%该项目投资利润率和投资利税率指标比较客观地反映了旅游项目的盈利能力,较高于行业平均利润率和利税率,说明单位投资对国家积累的贡献水平超过了本行业的平均水平。通过以上计算可见该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大于行业基准收益率,说明该项目盈利能力满足了行业最低要求;财务净现值(全部投资)大于零,说明该项目在财务上是可以接受的;投资回收期(全部投资)小于行业基准投资回收期,说明项目的回收能力较强。11.1.3清偿熊力分析本项目按最大偿还能力法偿还借款,还款资金来源有未分配利润、折旧费、摊销费三项。测算的借款偿还期为11.85年(包括建设期),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清偿能力,同时符合贷款机构对于还贷的有关要求。11.1.4不确定性分析(1)盈亏平衡分析 计算项目平均营业年以生产能力利用率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如下:BEP=平均年固定成本÷(平均年营业总收入—平均年可变成本。年营业税金及附加)=42.35%计算结果表明,该项目只要达到设计游客接待能力的42.35%时,项目即可保本,由此可见该项目风险较小。(2)敏感性分析在项目计算期可能发生变化的因素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营业收入和经营成本,各单因素变化正负10%时对财务内部收益率(全部投资)(所得税前)、净现值的影响程度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营业收入变化对各指标的影响较大,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影响次之,经营成本的影响域小。各单因素变化正负10%的范围内,各项指标均在基准值以内,进一步说明该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能力。11.2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在财务评价的基础上,从国民经济整体角度出发,利用影子价格,经济评价转换系数等经济参数,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性。(1)效益与费用的调整范围转移支付的处理:剔除营业税及附加、所得税是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故予以剔除。(2)效益和费用数值的调整 使用换算系数对项目投入总资金进行调整,转换为国民经济建设投资(不含建设期利息),对于经营费用,由于计入投入其价格基本反映实际价值,故不做调整。为不发生重复计算,国民经济评价在直接效益(营业收入)确认时,从财务评价时测算的营业收入中扣减管理费和住宿费与餐饮费做为直接效益,间接效益以直接效益的3倍计取。(3)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详见附表9)①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26,65%;②经济净现值(IS=10%)(ENPV):8952.7万元③效益费用比:3.43:1。从上述各项指标分析,本项目经济效益显著,对国家和社会所做贡献较大。11.3经济评价结论本项目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10.23%,财务净现值953.1万元,投资回收期11.14年;投资利润率12.1%,投资利税率14.3%,盈利能力较好;借款偿还期为11.85年(含3年建设期),清偿能力较强;盈亏平衡点为42.35%,抵御风险的能力较强。国民经济贡献率较高,基础设施项目建成后新增就业人员1000人,社会效益显著。11.4社会效益X国家森林公园旅游基础设施的社会效益表现在: (1)改善景区基础设施条件,促进景区以及区域乃至甘肃旅游业的发展,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发展当地经济。旅游业在拉动需求、创造外汇和脱贫致富方面具有广泛的联动效应,将推动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步伐。X国家森林公园为X县龙头景区,是丝绸之路旅游的重要景点,X国家森林公园的快速发展,必将促进区域乃至甘肃旅游的全面发展。长期以来,X国家森林公园及X县由于自然社会条件等诸多因素的制约,传统的农业经济特征十分明显,适度超前发展旅游业,可以极大推动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的发展,带动宾馆、餐饮、娱乐、商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有效促进产业结构的渊(2)增加就业机会,减轻就业压力。一是旅游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能够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旅游部门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机会,就能带来5个间接就业机会,每5万元旅游营业收入需要一名旅游从业人员,因而X景区旅游业的发展,将明显地促使城镇下岗人员及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得到有序转移。X国家森林公园目前无直接从业人员,项目建成以后需要管理人员60人,由于服务设施建设完成后对景区将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预计X旅游从业人员近期直接从业人员约需200余人,间接从业人员1000多人。二是工程建设本身也是劳动密集型行业,需要大量的临时用工。(3)扩大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目前X县经济尚不发达,对外交流少,人们的思想观念仍比较陈旧。而旅游业的发展,使得外界的先进思想、 现代观念和大量信息源源不断地输入,从而可以改变人们的思想观念,有效促进对外开放,改善投资环境,加速X县社会经济的现代化进程。(4)为人们提供一个休闲、娱乐、健身、求知、寻觅山林野趣、陶冶情操、修心养性的好去处。现代人生活节奏逐渐加快,生活压力逐渐加大。尤其是城市居民整天置身于钢筋水泥的建筑间,穿梭于车流拥挤的大街上,呼吸着被现代工业污染的空气,其身心健康受到极大威胁。而森林公园为他们提供了一个休闲、养性、娱乐、探险的佳地,回归自然,崇尚绿色,呼吸来自“森林氧吧”的新鲜空气,这无疑是每一个人所向往的地方。随着基本建设项目的实施,森林公园的旅游服务设施、环保设施及整体环境将从根本上得到改善,必将吸引大量的外地游客来此观光旅游、避暑度假或从事科研教学实习等,这不仅增加了公园的旅游收入,改善了企业职工福利待遇,而且必将带动地方旅游业的发展,带动餐饮业、商业、娱乐业、交通运输业、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业、建筑业等多种行业的迅速发展,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从而促进地方经济的繁荣、社会的稳定和广大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使本地区尽快脱贫致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 也必将打破当地长期以来落后和信息闭塞的局面,促进当地和外部的经济文化交流,获得更多的外部信息,促进当地改革开放为当地经济发展输入新的血液。同时,从根本上改变本地区人民的生活方式、生活观念,促进当地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水平。11.5生态效益(1)保护自然资源,拯救濒危物种,改善生态环境。虽然项目的建设及游客的到来会对X国家森林公园造成…定的损坏,但这种损坏是十分有限的,通过公园的有效管理,可基本得到控制。相反,随着公园管理机构壮大,可提高对景区的重视和管理,从而更有效的保护森林资源。(2)充分发挥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提高空气质量等功能,使之更好地服务于人类。(3)唤起全民的森林生态意识,树立科学的环保意识,使人类与自然达到共存、和谐、统一的亲密关系。(4)实现以游养林,以林促游的良性循环,达到森林资源的永续利川。12结论及建议12.1结论X国家森林公园是甘肃为数不多的国家森林公园之一。具有特色的自然山水和茂密森林,还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X的所在地,是甘肃省重点发展的旅游线路一丝绸古道主线上的一个旅游靓丽点。是甘肃藿要的自然、人文旅游区,构成甘肃旅游战略东部支点的主要组成部分。发展目标为国家AAA级景区,将逐步成为国内旅游新的热点景区。旅游基础设施薄弱是严重影响其快速发展的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X县旅游业对旅游产品的逐步开发和认识的不断提高,按照 “以人为本,适度超前,经济实用”的原则,建设X森林公园基础设施,以扎实的基础设施状况服务于旅游开发利用,以高质量高档次的旅游产品扩大知名度和提高声誉,会成为全县乃至全省旅游产业中的名牌。但因资金的限制,景区开发及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服务管理、道路、供电系统缺口大,环保、给排水、通讯系统空白。直接制约着森林公园的发展。本项目以公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主,包括园路、安全保护、环境卫生、供电、通讯、给排水、邮政通讯、绿化美化等工程及其它基础设施建设,这对景区而言都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同时,公园的建设将对发展地方经济,培育当地经济新的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就业等都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项目建设指导思想明确,基础条件成熟,建设规模适中,布局合理,工程项目符合实际需要,项目的建设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以及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决策,符合可持续发展战略,符合甘肃省及X县旅游发展规划和景区旅游总体规划。建设条件具备,开发潜力大,带动就业等社会效益显著12.2建议本项目建设对保护森林资源,加快旅游业的发展;改善当地产业结构扩大就业门路,增加经济收入,促进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等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本项目投资风险小,建设规模适中,效益显著,建议尽早筹集资金,组织实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