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5 MB
- 2022-04-22 11:21:47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目录第一章总论1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4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4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51.4项目概况6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8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81.7结论与建议9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11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112.2项目背景112.3建设的必要性15第三章市场分析193.1市场现状及需求193.2市场预测20第四章 项目地址选择及建设条件224.1项目地址选择224.2建设条件23第五章 建设方案与规模265.1基地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265.2建设方案285.3培训基地建设规模295.4培训基地工程建设规模30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316.1总体规划31-
-6.2建筑结构方案41第七章公用工程707.1给排水707.2供电工程777.3采暖空调工程84第八章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878.1环境保护与有关环保措施878.2节能与劳动安全92第九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989.1项目管理989.2项目实施进度99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定员10110.1组织机构10110.2组织机构图10110.3定员101第十一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10311.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10311.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10311.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104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612.1投资估算10612.2资金筹措108第十三章项目财务分析与评估11013.1分析评估依据11013.2总成本费用估算11013.3收入估算11213.4利润估算113-
-13.5现金流量分析11313.6不确定性和风险11313.7盈亏平衡分析11413.8敏感性分析115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11714.1增收效益分析11714.2外部效果分析11714.3社会效益分析119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120-
-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与建设单位1.1.1项目名称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法人代表项目承办单位:某某省就业训练中心法人代表:1.1.3项目拟建设地点某某省省XX县城区1.1.4可行性研究编制单位编制单位:资质证书:1.2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组成某某省省公司接受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的委托,即邀请有关方面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勘察,收集相关资料,并依据国家及省市有关文件、规范、协议,对该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论证后,形成此报告。-
-1.3研究的依据与范围1.3.1研究依据1、某某省就业训练中心对此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的委托书;2、《国务院关于解决农民工问题的若干意见》(国发〔2006〕5号);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4、《国务院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7、《关于实施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的通知》(劳社部发〔2006〕14号);8、《普通高等学校建设规划面积指标》;9、《某某省省2004-2007年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规划》;10、《某某省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政〔2006〕19号);11、《XX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实施意见》(焦政文〔2003〕117号);12、《关于转发市农业局等部门2004—-
-2010年XX市农村劳动力培训规划的通知》;13、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数据、技术资料等;14、编制人员调查的有关资料、数据等。1.3.2研究的范围根据国家对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阶段的工作范围和深度规定,我公司对项目建设的选址和建设条件进行了实地勘察,对项目背景及建设的必要性、项目选址及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与规模、工程技术方案、公用工程、环境保护、消防安全和节能、项目管理与实施、组织机构与定员、项目招投标方案、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和效益等方面进行了综合研究和分析,为项目的决策和建设提供可靠的依据。1.4项目概况1.4.1建设必要性某某省省是全国人口大省,高等教育的规模还不足以满足某某省的需要,在全省高等教育体系中,高等职业教育相对薄弱,现在全国万人在校大学生的比例平均是113人,某某省仅有73人。尤其目前某某省省职业高中、职业技校、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生源流失率比较大。而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使社会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同时也对以促进就业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XX市人口众多,尤其是项目所在地XX县,每年新增劳动力在2.6万人左右,就业压力较大。近三年来,XX县向各高等院校输送毕业生2400多名,向社会输送合格毕业生9000多人,并向上海宝钢,苏州、无锡、深圳等地输出高新技术人才2400多名。随着XX市经济的逐渐发展壮大,对各类实用型人才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目前XX市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学校规模较小,已经远远不能担负新增长劳动力转化的重任,因此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1.4.2建设规模与方案本项目根据《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规定指标,并根据相关政策,扣除教师住宅面积,按最终在校生规模10000人进行征地,一次性规划、建设实施。因此,结合XX县城区总体规划和拟征土地的场地情况,本次新征土地面积为333.739亩(不含科研基地),基本可以满足培训基地发展要求。培训基地总建筑面积为128658.80m2,其中:实训教学楼16591.60m2,理论教学楼15766.50m2,综合楼9392.75m2,图书馆4372.85m2,餐厅10157.58m2,后勤服务中心3205.44m2,风雨操场2847.41m2,教师公寓7242.18m2,学生宿舍57411.49m2,中心变电所(后勤楼内)168.00m2,体育场看台1100m2,锅炉房340m2,垃圾中转站81m2-
-,门卫传达室150m2。1.4.3项目管理与实施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某某省就业训练中心。为做好项目的征地和规划建设工作,中心成立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筹建处,负责征地手续的办理和培训基地规划、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项目建设工期为两年。1.5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17398.86万元,资金来源如下:1、地方财政资金:3000万元;2、银行贷款:8500万元;3、自筹资金:5898.86万元(其中:社会力量筹资3000万元,训练中心筹资2898.86万元)。1.6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模备注1学生规模人100002占地规模m2222270.17折合333.739亩3总建筑规模m2128658.84用水量m3/d19405用电负荷kW70776采暖热负荷104KJ/h3507.67总投资万元17398.868资金筹措万元17398.868.1地方财政资金万元30008.2银行贷款万元85008.3自筹资金万元5898.86其中:社会力量筹资3000万元,训练中心自筹2898.86万元9投资回收期年8.98含建设期1.7结论与建议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是一所以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为主要目标的职业技术培训机构。XX市和培训基地所在地XX县及周边地区生源充足,能够满足培训基地-
-的生源需求。该项目在工程选址、项目建设内容方面均通过了具体分析和多方论证,且中心有能力按期偿还银行贷款。基地建成后,可以进一步优化地方人才专业结构,优化某某省省劳动力培训力量布局结构、层次结构和学科结构,对促进XX市经济和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是十分必要的。并且,从宏观上看,示范基地的建设,有利于提高我省的教育水平,为某某省省经济和社会发展提供更为充足的人才资源,对全面促进某某省省的发展发挥巨大的作用。由此可见,无论从工程技术上还是从社会效益方面,该项目都是必要的,可行的。我们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前期工作,积极落实建设资金,做好新校址的建设实施工作,早日开工,保质保量按施工进度安排完成项目建设,早日投入使用,尽快发挥其应有的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建设必要性2.1项目承办单位概况某某省就业训练中心是XX县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的下属事业单位,综合管理全县劳务输出、劳务市场、职业介绍、就业培训等工作。主要工作职责:1、负责落实政府促进就业,控制失业率的目标;2、负责全县劳动力就业培训工作;3、实施就业援助行动,帮助就业困难群体人员就业;4、负责社会劳动力资源统计和就业、失业、退休人员的登记工作;5、公共职业介绍、人事代理。就业训练中心下属有职教中心和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等机构。其中XX职教中心占地面积2.4万平方米,建有56个标准教室的教学大楼、综合科技楼、多功能餐厅、男女生公寓楼、标准化体育场、学生商店,总建筑面积达18000平方米。校园绿化面积达50%,学校教学、生活设施齐全,师资力量雄厚,拥有一批高素质、技术精湛的教师队伍,其中专业教师副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23人。先后被省、市确定为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示范基地和定点培训机构,XX县也是XX市唯一的全省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县。2.2项目背景-
-教育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基础工程,新中国成立5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教育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巨大成就,但我们的教育观念、教育体制、教育结构、人才培养模式、教育内容和教学方法相对滞后,尤其是提高劳动力就业技能的专业培训。科教兴国和可持续发展两大战略、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两个根本性转变,是我国面向21世纪的发展战略方针,对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出更高更新的紧迫要求。两大战略、两大根本性转变的全面实施和推进,急需大量高级专业人才。据统计,仅1990~2000年城乡共需就业劳动力2.76亿人,年均2700万。在这些就业的人口中,受过大专以上教育的仅占5%,受过中等技术教育的占20%,这显然不适应经济建设的需要,职业技术人才的供求矛盾十分尖锐,唯一的办法是要设法加快职业教育的发展,以缓和这一矛盾,让更多的劳动力能在就业前后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以使他们能更好地上岗工作。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的市场经济体制已初步建立,按照市场需求,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已成为保持经济发展的重要措施。产业结构的调整必然要求人力资源结构进行调整,但目前我国的人力资源结构还不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统计资料表明:25岁以上人口中受过大学教育的人的比重,我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时仅为2%,低于中下等收入国家8.8%的水平,也低于低收入国家2.7%的水平,甚至低于印度1981年2.5-
-%的水平。在这2%受大学教育的人口中,约近20%的人所学专业不适应市场需求,这种状况严重制约高新技术的推广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因此,为了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人力结构调整必须适当先行,职业技术教育将会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成为新的消费热点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从人口增长的角度说,由于职业教育适龄人口增加,职业技术教育也必须相应地有较大的发展。我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增人口就达2000万,这些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要求,同时也为发展职业教育提供了机遇、创造了条件。针对提高劳动者就业技能的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职业教育概念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普通教育对职业教育的渗透和职业教育多样化的发展,使得职业教育成为学习化社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已经成为我国加速实现教育现代化,促进学习化社会形成的重要任务。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职业教育获得了极大的发展,为培养各行各业急需的应用型人才做出了贡献,但职业教育也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中等职业学校(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和职业中学)的数量规模伴随着工业化进程而快速增长,到1999年,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了1140万人的建国以来最高水平。近几年-
-,我国兴起举办新型的职业技术学校,成为职业教育发展中的一个亮点和热点。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精神,广义上的高等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专科层次的高等学校,包括高等专科教育、成人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等,简称三类教育。到2005年底,三类教育的学校达4632所,在校生达1635.53万人,分别占高等教育学校数的66.96%和本专科在校生数的49.96%。职业教育的发展,培养了大批产业技术工人和生产管理人才。尽管我国职业教育发展取得了显著的历史成就,但与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要求还存在相当的差距。目前我国劳动者素质和从业人员技术水平较低,制约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技术水平的升级,迫切需要大力发展各种职业教育和技术培训。据统计,我国的技术工人有7000多万,中级的占35%,高级的仅占0.5%,剩余为初级技术人员,劳动力结构中的中高级技术人才比例仍然较低。加入WTO以后,经济发展迫切要求我国从农业国加快转变为一个工业国,全面参与国际分工。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外移以及我国拥有大量廉价劳动力和成体系的加工组装制造业的比较优势,需要大量的熟练技术工人和较高层次的应用型技术人员。我国职业教育将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生存发展,职业资格、技术标准以及质量管理的国际标准化使现有办学模式面临新的挑战。自《职业教育法》法实施10多年来,某某省省逐步确立了“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并狠抓招生、就业两个关键,职教事业规模进一步扩大,2005年招生数比-
-1996年净增20.1万人,在校生净增47.9万人;2005年毕业生就业率达96.6%,10年来为社会输送中高等职业技能毕业生284万人,成为某某省省产业队伍的生力军。在某某省省各县市中,职教事业最为突出的为XX市,XX市委、市政府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紧紧抓住技能型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三个关键环节,从创新机制入手,努力构筑科学的人才工作体系,使全市的职业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XX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办教育促进法》颁布以后,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对全市的民办教育院校给予了各方面的优惠政策,有力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跨越发展。可以预测,未来5-10年,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快速发展,职业教育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2.3建设的必要性职业技术教育是工业化和商品经济产物,它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它具有职业性、技术性,随现代生产和科技发展而不断变革,不断提高要求,总是和生产单位及一定生产实践相联系。在教育体系中,它和普通教育的关系是:普教是其文化基础,职教是普教和各种职业沟通的纽带。它是教育与经济的重要结合点,是把人力资源转化为智力优势,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桥梁。-
-随着新技术革命的产生和发展,职业教育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尤其是直接为社会提供人才和科技服务的职业教育的发展更是引人注目。职业教育的发展在于职业教育质量的提高和规模的扩展。目前我国职业教育的质量不容乐观,在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许多问题。同时随着社会文化、经济的发展,人民对职业教育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因而迫切要求扩大高校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规模,但我国发展职业学校却比较乏力,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高等教育需求。由此产生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接受职业技术教育需求与有限的职业教育资源供给在数量、质量、结构等方面的矛盾。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教育资源受国家整体发展水平制约,其供给不足矛盾极为突出。解决这一基本矛盾的惟一办法是扩大职业教育的场所,提高职业教育资源的质量。某某省的职业教育事业在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20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成绩是显著的,但是跟兄弟省(自治区)、市相比,同国家要求相比,差距很大。2005年,我省职业教育的毛入学率约为8%,远低于全国平均数11%。在全省教育体系中,职业教育相对薄弱,尤其目前某某省省职业高中、职业技校、职业中专和普通中专生源流失率比较大。而全省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加快,社会对高层次职业技术人员的需求更加迫切,对职业教育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某某省省作为全国一个人口大省,虽然经济总量居全国第五位,但多项人均指标在全国居后列,人口负担还没有完全转化为人才资源。造成这种状况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某某省省的教育水平落后,尤其是职业技术教育发展慢、规模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成为制约某某省省经济发展和综合竞争能力增强的一个主要因素,严重制约某某省省经济和社会高质量、高效益、高水平的可持续发展。要使某某省在21世纪的激烈竞争中不断发展,使人民的生活水平质量不断提高,就必须深化教育体制改革,优先、超前、加快发展教育事业,切实把经济发展转到依靠科学技术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变人口优势为人才优势,变资源优势为经济优势,为振兴某某省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按照《某某省省人民政府贯彻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十一五”期间某某省省各类职业学校担负着为社会输送200多万名职业学校毕业生,每年培训城乡劳动者800万人次的任务。随着全市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对劳动力自身的质量和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XX市富余劳动力增长较快,但培养专业技术性人才的学校规模较小,多数职业培训机构分布不均,场地狭小,不能形成规模化,另外专业设置不合理,一些急需的专业技能培训尚没有开展开来,有许多毕业生毕业后未能及时就业,对社会经济发展产生了一定的制约。综上所述,为响应国家政策、振兴某某省经济-
-、促进全市经济的发展,奠定坚实的人才和知识基础,挖掘企业个人办学潜力,因此,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工程是必要的也是切实可行的。-
-第三章市场分析3.1市场现状及需求根据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提供的数字表明,我国劳动技能指数仅居世界第59位。在技术工人方面,一些发达国家中,高级技师占35%,中级工占50%,初级工占15%。而我国技师和高级技师占1.5%,高级工占3.5%,中级工占35%,初级工占到60%,很多甚至连初级工都不是。在今后很长时间里,我国都需要大量的拥有一定技能的技术工人,尤其是中、高级技工。不仅如此,社会对技术人才的要求也不断的水涨船高,相当多的领域对人才的要求已经不仅仅需要具备熟练的操作技能,更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水平、能进行设计甚至研发,这类复合型人才也就是时下为社会所热捧的“灰领”阶层,其薪资待遇水平,决不亚于一般的“白领”阶层,是现阶段社会上炙手可热的人才,也是众多现代企业急切需求的对象。然而目前我省的职业教育普遍存在着教学质量偏低、教学条件较差、师资力量相对薄弱,学校规模较小,布点分散,专业设置大多重复,专业教师大多靠教师转行或外借,实验实习设备短缺严重,职业学校的专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毕业的学生对口就业率低,导致社会信任度下降等的重大问题。-
-我省技术型工人在供给与需求上存在的矛盾,严重制约着我省经济的发展,鉴于以上原因,我省迫切需求建设一批面向大众的,质量高,条件好的职业学校,以满足我省经济发展对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项目所在地XX县现有人口69万,在校学生12.7万人,其中在应届初中毕业生1.2万人,高中生1.1万人,每年新增劳动力2.6万人,农村目前有16万富余劳动力,另外与其相邻的获嘉县和原阳县有人口110余万人,目前尚无完善的劳动力培训机构,这些都为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充足的生源保障。3.2市场预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日前完成的《中国人才报告》指出,人才发展与经济发展有着高度的相关性,预计在“十一五”期间,中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将进一步增强。 报告指出,从年均增长速度方面考察,1978-2003年,人才总量的增长速度年均为7.34%,实际经济总量(GDP)的增长速度年均为9.38%,经济增长对人才总量增长的弹性系数为1.28,即人才总量每增长1%,拉动经济增长1.28%。报告指出,中国学历人才占就业人员的比例与发达国家20世纪90年代中期最低水准(11%左右)相比,差距在2%-3%之间。报告并预测,“十一五”期间,中国人才需求将持续增长。到2010年,中国专业技术人才供需缺口为1746-2665万人,其中第一产业缺口为211.5-224.3万人,第二产业为1172.8-1266.6万人,第三产业为3170.7-3421.7万人,新兴产业为414.6-440.8-
-万人。报告同时指出,“十一五”期间,人才供求总体上将存在总量短缺与结构性短缺、供给性短缺与需求性短缺并存的状况。但是,在如此严峻的情况下,我国一方面受传统观念的影响,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存在着一定的偏差;另一方面,我国的职业教育却远远不能满足社会对技术型人才的大量需求。面对如此巨大的人才缺口,消除社会对职业教育认识的偏差,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势在必行的。项目所在地XX县近年来大力实施工业强县战略,致力于做大工业经济、做强骨干企业,作优特色产业,全县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58家,特别是XX韩电热电联产、XX瑞丰林浆纸一体化项目等一批重点项目的竣工投产,以及食品、造纸、医药化工、机械制造等四大支柱产业的发展壮大,促进了XX产业快速发展,使XX市产业聚集优势进一步凸现。在市、县工业经济快速发展,带动当地社会经济强劲发展的同时,对劳动力的需要也日益明显,企业的发展尤其需要素质好、技术高的专业技术人才。因此,随着市、县经济的不断发展,劳动力的需求也会不断加大,这对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建设是及其有利的。-
-第四章 项目地址选择及建设条件4.1项目地址选择4.1.1选址原则1、突出学科特色,立足发展。选址必须充分考虑保持和发挥重点学科的优势和特色,有利于项目的发展壮大。2、符合城市规划,推进互动。选址必须尽可能与城市建设整体规划相适应。同时,项目的建设必须坚持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使之成为当地的形象建筑和城市亮点。3、整合各种资源,提高投资效益。项目选址必须坚持经济性原则,最大限度地合理利用城市现有的基础设施和规划条件,最大限度地减少投资规模,提高投资效益,减小投资风险。4、凝聚师生力量,体现众志成城。项目选址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充分考虑师生的愿望和要求,最大限度地给学校师生营造优美、舒适、便利的工作、学习和生活环境。4.1.2选址评价因素-
-选址工作,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结合培训基地发展目标,对建设选址方案进行了分析、决策,避免选址决策主观判断的随意性和局限性,提高了决策的科学性和可靠性,项目建设选址评价指标体系包括影响项目选址三大方面的因素,即社会、政治因素、经济因素和环境因素。4.1.3项目场址确定根据XX县城市规划及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实际情况,该项目选址位于XX县县城,占地面积333.739亩,该项目场地地势平坦,地面无附属物,目前各项前期筹备工作进展顺利,场地条件适宜教学楼建设。4.2建设条件4.2.1气象条件项目所在区域位于暖温带半湿润气候,主要特点是春季温暖大风多,夏季炎热雨集中,秋季凉爽日照长,冬季寒冷少雨雪。各主要气候数据如下:年平均气温14.2℃极端最高气温43℃极端最低气温-17.9℃-
-年均降水量600-700mm主导风向东北风平均风速3.2m/s最大风速30m/s最大风力8级最大积雪深度29cm最大冻土深度31cm年平均相对湿度60%4.2.2场地地质条件根据钻探揭露及原位测试和土工试验结果,勘探深度范围内地层由第四系冲积物组成,主要岩性为粘性土和砂土。4.2.3水文条件XX县属黄河中下游黄、沁河交汇地带,境内有沁河贯中。过(入)境河流有15条,主要排水河道有6条,分属黄河、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域包括沁南地区和黄沁河两滩区,主要过境河流有黄河、沁河、漭河、济河和二四区涝河。海河流域包括县东和沁北地区,主要河流有大沙河、蒋沟及一干排、二干排、共产主义渠首、大狮涝河。XX境内地下水非常丰富,水位稳定,水质良好,适宜居民饮用和工业用水。XX县地下水埋深3.5-
-m左右,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储量充足,易开采,易利用,对混凝土无浸蚀性,排水条件良好。4.2.4地震烈度据《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0),该区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4.2.5基础设施条件1、给排水该地块位于XX县城,有完善的给水和排水管网,可保证项目建设期及建成后的用水和排水需要。2、供电该地块有供配电线路,可满足项目用电需求。3、通讯XX县现已全部架设开通全国直拨程控电话及移动通讯,可满足项目固定和移动通讯要求。4.2.4建设材料及运输条件工程所需的建设材料如:钢材、木材、水泥、电缆等均可通过汽运,由当地建筑材料市场供应。-
-第五章 建设方案与规模5.1基地发展规划及专业设置5.1.1总体发展规划在未来一段时间,通过不懈的努力,使基地的教育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成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与市场需求和劳动就业紧密结合,管理科学、结构合理、灵活开放、特色鲜明、知名度较高的集技工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就业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培训基地。5.1.2具体发展规划1、示范基地建设规模项目建成后在校生规模达到10000人,其中农村及新成长劳动力占85%。包括年短期培训5000人,其中农民工4000人。2、示范基地体制积极探索办学体制改革,加强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定岗培训,争取与省内外有较高知名度的职业院校联合,多层次办学。3、队伍建设(1-
-)建设一支观念先进、业务精炼、开拓进取、团结协作、务实高效、勤政廉洁的干部队伍,所有干部具备现代化管理技术的手段和能力。(2)建设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掌握现代化教育教学技术、具有较强的科教研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制定教师培训进修计划,培养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建设名牌教师队伍。4、专业建设设置烹饪、旅游管理、市场营销、中西药制药、建筑工程设计、机电一体化等多专业并举,集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鉴定为一体的综合性职业技术学校。5、教学设施更新教学、实训设备,加快教学信息化进程,采用多样化的电化教育和计算机辅助教学手段。6、学生教育和管理完善和创新学生管理制度,形成全员育人的大德育体系,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杜绝较为严重的违纪事件,形成勤奋学习、苦练技能、团结进取、文明礼貌的良好风尚。7、校园文化与环境合理设置具有文化品位、育人功能的校园设施和文化景点,精心培育“文明、向上、健康、高雅”的校园文化。-
-5.2建设方案5.2.1依据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中发〔1999〕9号);2、《中共某某省省委、某某省省人民政府关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实施意见》(豫发〔1999〕28号);3、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中长期规划;4、关于印发《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通知(劳办培字〔1991〕18号);5、《某某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转发省农业厅等部门2004-2010年某某省省农民工培训规划的通知》(豫政办〔2004〕40号);6、培训基地中长期发展规划。5.2.2建设方案-
-根据XX市XX县教育发展规划,结合培训基地发展规划,确定培训基地最终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培训基地开设有烹饪、城建、化医、机电4个系22个相关专业。培训基地开设烹饪、城建、化医、机电4个系,设置了中式烹饪、西式烹饪、中西式面点、旅游管理、市场营销、计算机应用、建筑预算、施工管理、园林花卉、药品营销、中药制药、药物制剂、化工工艺、药品检验、设备检修、医疗器械、机电一体化、汽车电子、车工、钳工、电工、焊工22个专业。设置200个教学班。5.3培训基地建设规模5.3.1占地规模本项目根据《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规定指标,并根据相关政策,扣除教师住宅面积,按最终在校生规模10000人进行征地,一次性规划、建设实施。因此,结合XX县城区总体规划和拟征土地的场地情况,本次新征土地面积为333.739亩(不含科研基地),基本可以满足培训基地发展要求。5.3.2校舍建设规模总建筑面积为128658.80m2,其中:实训教学楼16591.60m2,理论教学楼15766.50m2,综合楼9392.75m2,图书馆4372.85m2,餐厅10157.58m2,后勤服务中心3205.44m2,风雨操场2847.41m2,教师公寓7242.18m2,学生宿舍57411.49m2,中心变电所(后勤楼内)168.00m2,体育场看台1100m2,锅炉房340m2,垃圾中转站81m2,门卫传达室150m2。5.4培训基地工程建设规模根据一次性规划,建设实施的原则,结合培训基地-
-当前实际需要以及XX县城区建设情况,本项目主要建设规模为:培训基地工程建设规模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规模备注1学生规模人10000全日制专科在校生2占地规模m2222270.17折合333.739亩3总建筑规模m2128658.83.1实训教学楼m216591.603.2理论教学楼m215766.503.3综合楼m29392.753.4图书馆m24372.853.5餐厅m210157.583.6后勤服务中心m23205.443.7风雨操场m22847.413.8教师公寓m27242.183.9学生宿舍m257411.493.10中心变电所m2168.003.11体育场看台m211003.12锅炉房m23403.13垃圾中转站m2813.14门卫传达室m2150-
-第六章工程技术方案6.1总体规划6.1.1依据1、《XX县城区总体规划》;2、关于印发《技工学校(机械类通用工种)建筑规划面积指标(试行)》的通知(劳办培字〔1991〕18号);3、建设单位提供的各项基础资料。6.1.2规划指导思想校园作为培训基地的物质基础,其建设规划科学与否,直接影响到办学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四者的有机统一。校园环境是与学校文化形成、发展密切相关的生态基础,是校园文化建设重要的物质层面。优良的校园环境对广大师生员工具有陶冶、激励、约束、调适等重要作用,特别是对师生员工的人文素养的提高具有潜移默化的功效。因此,要有高起点、高标准、高质量的总体规划,其基本指导思想为:1、深入把握现代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密切结合-
-职业教育的特点,从规划到单体设计的各个层面上全方位配合培训基地自身的教学特点,注重教育内涵的变化,为教学和科研创造优质高效的物质环境,体现功能布局的合理性与先进性。2、注意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精神,坚持有利于素质教育的整体规划观念,使教学民主化,教育终身化、职能多元化和结构多样化的现代教育发展方向得以充分体现。3、密切结合基地周边环境,在总体结构上把握周边城市总路段用地与培训基地的关系,保持环境的整体性,创造校园的形象特征——标志性,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和谐共生。4、充分考虑各功能因素的关联性和景观的渗透性,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保证校园建设空间环境与教育模式相适应,营造开放性校园空间。5、总体布局有利于学科的交叉与渗透,强调资源共享,简化功能布局,优化建筑群落,利于管理,利于促进后勤服务社会化。建立清晰、简洁、方便的交通体系;6、符合社会、公共事业重大建设项目的建设规律,具有普遍的可操作性,实现投资经济的合理性、社会和环境效益的优化性。-
-6.1.3规划原则与思路该项目是高素质人才培养和知识创新的重要基地,作为这一基地的重要载体,校园环境不同于其他社区环境,应具有自己鲜明的特色,这种特色突出而集中的体现是浓郁的文化氛围。培训基地规划应利用自然环境营造,建筑、环境和文化的和谐统一,构筑个性典雅的校园环境,创造“宁静致远”的治学氛围。其总体思路归结为:1、环状绿化带+中央公园式的生态校园——充分利用基地自然环境,人工天成、相得益彰。XX农民工培训示范基地的校区规划是在尊重、顺应基地条件的基础上完成的,规划吻合了基地地形不规则的自然条件及绿荫覆盖的景观,追求环境的自然天成效果。建筑以组团形式集中布局,组团之间有大面积绿化。建筑组团可像细胞一样有机生长,其间绿化也可像细胞间质一样灵活流动,各建筑组团通过步行景观轴线相联系,形成便捷、高效、美观并具有情致的内外空间景观体系,力图使培训基地建设融入原生环境中,使人造环境与自然环境二者浑然一体、相得益彰,从而构筑绿意葱茏、生机盎然的生态校园。2、户外研究与交往空间的文化校园——-
-挖掘中原文化神韵,在和建筑形象和广场布局的采用上赋予校园以更多的文化内涵。立足校园所在中原地区特有的文化基础,强化校园内外环境对文化的继承、融合与渗透,有效发挥培训基地的文化再创造价值和人文价值,在建筑形象、建筑材料及建筑造型的塑造上充分把握其空间场地的表现特征,为学生提供文化“自明性”的成长环境,使其在培训基地蕴含的人文主义的熏陶下感受文化底蕴和沉淀,并在继承传统文化中寻找新的文化价值取向。3、建筑组群分布的簇群培训基地——各功能区形成簇群式规划结构,并合理配置各功能空间。培训基地各功能建筑成组成簇,可分为实训培训区、理论教学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生活服务区共5个功能簇群,各簇群间相对独立、互不干扰,又通过合理的规划组织使其方便联系。每个簇群根据功能性质适当变化拓展,以顺应景观环境和人的行为活动要求,形成富于北方地域特征的校园生活空间。4、有机生长的高效校园——分区清晰、交通联系便捷。营造有归属感的生活学习环境,树立“校园社区”-
-理念,明确生活、学习、研究、休憩、活动等各领域的界定,形成领域清晰、联系便捷,具有弹性生长的强烈归属感的特色空间。培训基地规划以自然地形及合理的道路布局划分各功能区,功能清晰、用地明确。各功能区间交通便捷,车行及步行交通系统组织合理、方便清晰。各功能区中的预留发展用地是校园具有有机的生长性。5、绿化景观、建筑、地标并重的个性校园——理性典雅、新颖统一的建筑形象和北方少有的水系组成个性化校园。从景观形态学和景观生态学出发,使培训基地建筑顺应自然景观,并符合培训基地所在地域的文化取向。在建筑形态规划中,配合培训基地整体环境序列要求,建筑形式和层数设置强调错落有致、庄重典雅、富于个性。单体建筑以廊连接,围合成院,通过形体关系的推敲使之优雅宜人;群体建筑以空间效果为取舍,追求彼此的统一协调,彼此烘托,使整个校园建筑个性鲜明、统一典雅。-
-建立可变和动态的学术研究环境,根据现代高等教育学科更新频繁的特点,规划采用功能化和通用化的标准建筑单元,增强其通用性并使其具有自身独立扩展的可能。为使各学科既保持相对独立又便于互相交流,对教学区的规划采用线性网络状组织模式,以达成学术研究的高效率,并创造学术资源高度共享的机会。在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形象特征的同时,规划中也强调体现社会、环境、经济效益综合优化,这样培训基地可分期实施又相对完整。6.1.4规划结构1、入口本方案共设2个城市出入口,满足使用,方便培训基地管理。主要出入口位于基地西侧道路上,既是校园行政入口同时又是校园整体人流、车流的主要出入口。次入口则位于基地北侧规划路上,作为学校师生生活的出入口,同时又是后勤服务部门货物输送的主要通行口,既方便使用,同时又避免对培训基地整体形象和主要人流产生影响。2、道路在培训基地内部则是以环形道路划分了实训培训区、理论教学区、综合办公区、体育运动区和生活服务区。环形道路的设计使五个区域既相互分隔,功能独立,又联系方便,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
-6.1.5功能分区6.1.5.1实训楼实训教学楼位于基地主入口东南角,主要建筑是实训教学楼、图书馆等,是学校日常实训训练以及查阅资料的中心。总建筑面积20964.45m2。6.1.5.2理论教学区理论教学区位于基地主入口干道路北侧,主要建筑是理论教学楼等,是学校日常理论学习的中心。总建筑面积15766.50m2。6.1.5.3综合办公区综合办公区位于培训基地中部,座落于校园主干道路轴线上,主要建筑是综合办公楼,总建筑面积9392.75m2。6.1.5.4体育运动区体育运动区位于培训基地西部,建设有:400m标准跑道的田径场、12个篮球场、4个排球场、10个羽毛球场,一个2847.41m2的风雨操场,一个1000m2的单侧体育场看台。6.1.5.5生活服务区生活服务区主要集中在培训基地西南部,主要建筑有学生宿舍、餐厅、青年教师公寓、后勤服务中心等。整个后勤生活区集中布置在学校的东北侧,后勤生活区大面积种植树木、营造绿地,给师生创造安宁、舒适、和谐的生活环境,总建筑面积78016.69m2。-
-6.1.6交通流线1、设计原则人车分流,步行优先,使校园更具人性化。2、道路系统规划基地内部主要车行环路为20m,次要车行道路为9m,各功能区内支路为7m,详见道路系统规划图。同时,按照《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设置残疾人通行的无障碍通道,宽度不小于1.2m,纵坡坡度不大于2.5%。(1)车行车行系统在本规划设计中被作为一个整体系统来设计,基地设置了若干条完整的车行主要环道和次要环道,高效快捷的联系各区,同时车辆在各区的外围亦可进入该区的各个建筑群,避免机动车对各区的步行系统的干扰,保证各区内舒适的步行环境,创造安静的学习和生活环境。(2)人行沿两条轴线构成的景观步道远离外部的环路,是一个幽静安全的步行区域,亦与教学区、中央共享生态区与生活区的步行系统组成完整的步行网络。-
-6.1.7绿化系统规划1、第一层次绿化空间系统以生态核和共享生态带为主体构成校园的第一层次绿化空间系统,是整个校园最重要的生态绿化系统。规划手法上借鉴中国古典园林的组织手法,将规划严谨的建筑群体与自由开放的生态绿化空间相结合,整个校园空间显得疏密有致,对比强烈。2、第二层次绿化空间系统由核心教学组团、学生公寓组团与行政办公组团分别围合成的半开放庭院,形成第二层次绿化空间系统,是中心第一层次园林空间的延续,丰富校园景观的层次。3、第三层次绿化空间系统各功能分区内建筑组团的庭院绿化,建筑内部的庭院、天井、空中花园、交往平台等共同构成第三层次绿化空间系统,这一系统为师生在教学生活中创造了更多互相交流和接触自然的机会。4、第四层次绿化空间系统-
-校园车行环道周边绿化与基地周边沿路绿化,构成第四层次绿化空间系统,校园车行环道周边绿化就像一个绿环,串起各个功能区;基地周边沿路绿化则有效阻止城市交通的噪音对校园环境的影响。6.1.8主要技术指标表1、征用土地面积:333.739亩2、总建筑面积:128658.80m23、绿化面积:48000m24、容积率:0.7426、绿地率:36.10%6、建筑层数:1-6层7、建筑密度:25.49%8、室外机动车停车位:150个9、自行车停车位:2000个10、各建筑物的建筑面积建构筑物一览表类别建筑面积建筑层数建筑高度结构类型实操教学楼16591.60m25层22.65m-
-框架结构理论教学楼15766.50m25层22.65m框架结构综合楼9392.75m26层23.70m框架结构图书馆4372.85m23层13.70m框架结构餐厅10157.58m23层18.05m框架结构后勤服务中心3205.44m23层11.85m框架结构风雨操场4278.40m21层13.60m框架结构教师公寓7242.18m26层18.80m砖混结构学生宿舍57411.49m26层21.95m砖混结构中心变电所(位于后勤楼内)168m2运动场400m标准跑道6.2建筑结构方案6.2.1设计规范1、《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JGJ37-87;3、《办公建筑设计规范》JGJ67-89;4、《图书馆建筑设计规范》JGJ38-99;-
-5、《公寓建筑设计规范》JGJ36-87;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7、《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8、各相关专业设计规范、规定等。6.2.2建筑设计指导思想与原则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本次拟建的建筑有实训教学楼、理论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餐厅、后勤服务中心、风雨操场、教师公寓、学生宿舍、中心变电所(后勤楼内)、体育场看台及其附属用房。根据培训基地规划设计的总体方案,以及各相关专业规范,结合建设方的要求,建筑设计的指导思念与原则可以总结为以下四个方面:1、意义与形态建筑环境是意义的非言语表达,正因为意义的存在,空间形态才有灵魂。在本案的设计中,建筑的象征手法被加以应用。从整个校园的规划设计到单体建筑设计,方与圆两个构成主题被刻意强调。方与圆这种古老的构图形式在中国文化中同“天圆地方”的传统观念有着特殊的渊源,同时,“智圆行方”-
-又是自古以来中国文化中个人修为的思想境界,灵活的思考方式同端正不苟的行为准则的结合,也和现代教育的终极目标相同。方和圆两个构图主题完成了对校园的主体建筑以及相应景观的统摄作用。因此,在本案的设计中,通过象征的手法来隐喻意义的同时,也确定了培训基地的总体形态。2、结构与功能所谓结构,简而言之就是各个构成元素之间的关系。构成结构各要素组织的重要依据之一便是功能,功能的要求应尽可能由专门履行这些功能的结构加以满足。结合XX地区的气候及地理特点,综合思考现实与未来,整体与局部、功能与环境的和谐统一,同时根据总体规划的集中组团布局结构,各个功能区的建筑群落均以细胞式的发展模式扩张,在大的规划格局下力求创造出各单体建筑以及由相邻单体建筑所围合起来的形式多样的室内外空间效果,使这个建筑组群具有一种整体的感觉,特别是教学组团,其间建筑均用道路、广场加以联系,保证了培训基地的连续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在这里结构与功能之间是相辅相成的。3、交往与空间-
-空间环境同发生在其间的交往活动是必然关联的。在培训基地建筑中,环境也可以作为一种教学媒介而存在,在这里,个人通过教育直接获得的文化信息与环境中间接获得的文化信息不断印证并因此得以强化。另一方面,空间为交往互动的发生提供了场所,而这种空间的性质积极与否,直接促进或抑制了交往互动的发生。因此,环境对人的教化功能以及对行为的促发功能必须被有意识地应用到培训基地设计中来。4、风格与意境建筑风格力求简洁、明快,又不失庄重大方,充分利用墙面与玻璃、实与虚的对比以及不同材料质感与颜色的变化、对比,于简洁、朴实的建筑风格中透出考虑细致、周到的精巧与隽秀。在本案设计中与建筑形态相比较,意境的营造似乎更重要。建筑环境是一个人生活于其中的空间,因此,除了要满足前述的人际交往和空间使用的需要之外,它还是人们进行审美体验的一个场所,也是一个适宜人们思索的场所。这就要求环境给人的感受不是直面的,而是含蓄的,有含义性的。空间的层叠渗透,景物的组织经营都不离这个宗旨。6.2.3建筑平面设计6.2.3.1实训教学楼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校园北部,靠近学校北边主入口,北侧面对中心广场,交通便捷,视线开阔。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总建筑面积为16591.60m2。2、平面设计中轴线两侧对称体量之一。平面呈U型围合内院,在面向中心广场和校园主入口部位,考虑校园整体形象和大量人流疏散,设计建筑主入口,在面向生活区的东部设计东、南、北三个次入口,方便生活区大量人流的使用。根据功能及教学设备自身的特点,在教学楼一层设置机械类和制药类专业的实操教室,在一层设置配电室,在U形北侧二层到五层,全部作为烹饪实操教学楼单独使用,而酒店管理专业实习客房则放置在U形西侧二层位置,这样有利于管道集中设计及高效率利用,同时又减少对建筑外立面的影响。3、立面设计-
-立面简洁、明快,整体风格以红色砖装饰为主,白色涂料装饰竖向柱子及横向腰线,形成纵横网格线,打破了大面积红色的单调,活跃了立面形象,同时又突出了校园建筑的文化气质。4、剖面设计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高度为22.65m,层高4.2m,各教室内墙均设高窗,形成穿堂风,使整个教学楼通风顺畅,节约能耗。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教学楼对外设置六个出入口,六部垂直疏散楼梯,楼梯在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建筑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以防火墙、甲级防火门加以分隔,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小于2500m2,符合规范要求。6、无障碍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一层平面主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两侧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在靠近主入口门厅的卫生间内设置无障碍厕位,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
-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不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1)。6.2.3.2理论教学楼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校园中东部,主入口北侧,以中心广场轴线为中心线与南部实操教学楼对称设计。该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总建筑面积为15766.50m2。2、平面设计中轴线两侧对称体量之一,平面呈U形围合内院,主入口与实操教学楼中轴对称设计,同时在面向学生生活区方向,设计了东、南、北三个次入口,方便生活区方向人流使用。根据功能要求,设50人标准教室134个,100人大教室每层一个共计5个,教师教研室15个,满足日常的教学要求;同时考虑大负荷用电需要,在建筑首层还置配电室一个。3、立面设计-
-立面与实操教学楼整体风格保持一致,共同营造出中心广场的文化氛围。同时利用楼梯间的高低错落,使外立面充满现代感,利用屋顶造型与端部透空连廊形成丰富的造型。4、剖面设计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高度22.65m,层高均为4.2m,各教室均设高窗,形成穿堂风,整个教学楼通风顺畅,节约能耗。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教学楼在首层对外设置六个出入口,设置六部垂直疏散楼梯,楼梯在建筑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建筑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均小于2500m2,符合规范要求。6、无障碍设计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在建筑首层平面主入口处设计残疾人坡道,坡道两侧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在靠近主入口门厅的卫生间内设置无障碍厕位,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
-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不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1)。6.2.3.3综合楼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主楼为框架结构,独立基础。总建筑面积9392.75m2。综合楼是中轴线上最为重要的一座建筑。除满足学校日常办公、教工活动、会议外,顶层设置一个多功能用房及辅助用房,采用了左右对称的布局,表达建筑形态对轴线的呼应的同时也彰显其重要的地位,中部引用中国传统中“门”-
-的内涵,运用近乎传统的处理手法,创造出虚实之间的强烈对比,使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两侧实墙面的运用,不但加强了整栋建筑的凝聚力,也使其与前面的广场和两侧的建筑展开对话。学校办公楼的工作特征决定了其兼具有文化性和时代性。大楼设置三部垂直疏散楼梯,造型庄重严肃,以自身独有的气势确立主体地位。2、平面设计大楼以研讨办公为主,也兼顾布置一些休闲娱乐空间。一至二层为综合办公区:基础研讨、教研办公、办公等用房。三层为专业研讨、教研办公、校长办公、接待、会议等用房。四至五层为专业研讨、教研办公、办公、娱乐等用房。六层为专业研讨、教研办公、设有400人大会议室及活动室,在大会议室的两端各有两个疏散楼梯,并在首层直接通向室外。3、立面设计立面简洁、明快,整体风格以红色面砖装饰为主,灰色涂料装饰竖向柱子及横向腰线,形成纵横网格线。建筑主入口采用大面积玻璃窗,两侧青灰色石材,强调建筑的虚实对比及细部处理,创造出虚实之间的强烈对比,使传统与现代相互交融。4、剖面设计室内外高差0.6m,总建筑高度23.7m,一层高4.2m,其它各层高均3.6m。5、消防设计-
-依据消防设计原则,大楼对外设置四个出入口,设置三部垂直疏散楼梯和两部客梯(电梯载重量为一吨,速度为1.0m/s,型号:GPS-Ⅲ-L,M-1000kg/1m/s)楼梯直接对外开门,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本楼标准层1514.25m2,每层设一个防火分区,在每层楼梯间入口设甲级防火门。门厅上空处用复合防火卷帘分开。6、无障碍设计综合楼北入口西侧设残疾人专用坡道,方便残疾人出入。一层卫生间设有残疾人厕位,并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方便残疾人使用。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7-2002),顶层不上人屋面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I屋1(B1-50-F1)。6.2.3.4图书馆1、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学校中部偏南,西侧邻学校实操教学楼,东侧邻风雨操场,环境优美,交通便利、快捷。整体外观充满培训基地氛围,主入口采用大台阶,大雨篷,突出建筑的中心地位,其色彩纯朴现代,典雅庄重,展现了现代技工学校独有的青春活力。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总建筑面积为4372.85m2。2、平面设计大楼呈L型布局,一层西侧为学生阅览室和目录大厅,右侧为办公室、多功能厅、贵宾接待及一个550人的报告厅,二层为学生电子阅览室和学生图书阅览室,三层为学生电子阅览室和教师阅览室。在目录大厅北侧设一个主要出入口,出入口与周围道路或建筑物自然围合成入口广场,便于进入图书馆售货员的集散和车辆的停放;在大楼南侧和东侧设3个次要出入口,便于工作人员的出入和书籍运输,另外大报告厅单独设置4个独立对外出入口使其使用更具独立性,且方便单独管理。3、立面设计-
-整体外观充满培训基地氛围,以红色面砖装饰为主,白色涂料装饰竖向柱子及横向腰线,形成纵横网格线。建筑主入口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强调建筑的虚实对比及细部处理,同时建筑高度为25.5m的钟楼的设计更如画龙点晴,既是主入口设计的一部分,又是图书馆建筑的标志,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4、剖面设计本工程地上共三层,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6m,建筑高度为13.70m,层高均为3.9m(大报告厅层高为6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建筑物首层设置4个对外出入口,其中北面为主要出入口,其余3个为次要出入口,设置3部垂直疏散楼梯,楼梯在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首层单独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2500m2,二层、三层每层均分为两个防火分区,面积小于1000m2,用防火墙、甲级防火门加以分隔,符合规范要求。另外大报告厅采用网架屋面,网架刷耐火极限不低于0.5小时的防火涂料。6、无障碍设计建筑物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首层南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两边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首层设有残疾人卫生间,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
-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8(B1-50-F1)。6.2.3.5餐厅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学校南部位置,东侧邻学校后勤服务中心,西侧邻学生宿舍,方便学生及教工就近就餐,货物进出也很快捷。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总建筑面积为10157.58m2。2、平面设计-
-本楼呈L型布局,西侧为就餐区:一层为学生就餐大厅主体空间,二层为风味餐厅及清真餐厅,三层为大空间餐厅及教工餐厅,局部为餐厅包间。东侧为厨房及其它附属房间。在就餐大厅北侧和西侧分别设有一个主要出入口,出入口与周围道路、建筑物自然围合成入口广场,便于就餐人员的集散和车辆的停放;在厨房东侧设有3个后勤服务出入口,为餐厅工作人员及货物出入口。3、立面设计以红色面砖装饰为主,白色涂料装饰竖向柱子及横向腰线,形成纵横网格线,主入口采用大面积玻璃窗,强调建筑的虚实对比及细部处理,简洁、明快,与周边环境相得益彰。4、剖面设计本工程地上共三层,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高度为18.05m,层高均为5.4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该楼对外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和3个后勤服务出入口,设置六部垂直疏散楼梯和1台液压载货电梯(梯速为0.4m/s,电动机动率为28KW,载重量1600kg),楼梯在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建筑每层分为两个防火分区,以防火墙、甲级防火卷帘、甲级防火门加以分隔,每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m2,符合规范要求。6、无障碍设计-
-建筑物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首层主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两边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建筑物首层卫生间设有无障碍厕位,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不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1)。6.2.3.6后勤服务中心1、工程概况后勤服务中心位于学校出入口附近,西侧邻学校餐厅,方便学生及教工使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建筑设计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建筑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框架结构,柱下独立基础。总建筑面积为3205.44m2。2、平面设计-
-一、二层设有学生浴池(一层为男浴室,共有浴位90个;二层为女浴室,共有浴位90个);小型商店(每个商店均设有对外出入口),学校医务所及附属用房,三层设置后勤人员宿舍。3、立面设计外观造型简洁、明快,整体风格以红色面砖装饰为主,附以白色面砖色带,符合学校建筑的特征。利用窗户的大小变化,进行有规律的排列,形成一定的韵律感。4、剖面设计本工程地上共三层,建筑室内外高差为0.45m,建筑高度为11.85m,层高均为3.6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该楼对外设置2个主要出入口,设置两部垂直疏散楼梯,楼梯在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建筑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面积均小于2500m2,符合规范要求。6、无障碍设计-
-建筑物依据《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进行无障碍设计。首层主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两边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建筑物首层卫生间设有无障碍厕位,满足公共建筑的无障碍设计。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加气砼砌块。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00。其构造和技术要求详见《加气混凝土砌块墙》(97YJ406)。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不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1)。6.2.3.7风雨操场1、工程概况风雨操场位于培训基地的东南侧,紧邻着学生宿舍和足球场,为师生运动提供场所。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网架结构,裙房为框架结构,总建筑面积为2847.41m2。2、平面设计一层为标准篮球场及活动看台,周边设置健身房及辅助用房,利用层高的不同,在二层设置固定看台,满足观演的需要。3、立面设计-
-形体造型,建筑立面以简洁大方为主。建筑中部为通透的玻璃幕墙,与凹凸外墙的纹理,产生材质的变化和对比,体现了极强的时代特征和个性。4、剖面设计主体建筑高度15.4m,附属用房建筑高度为9.90m,室内外高差0.6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大楼对外设置5个出入口,一层为主体育场,二层看台设416个固定座位,设置两部垂直疏散楼梯,满足疏散宽度和疏散距离要求,建筑一层主体育场和二层看台为一个防火分区,附属用房为另一个防火分区。6、无障碍设计风雨操场西入口设残疾人专用坡道,方便残疾人出入。一层卫生间设有残疾人厕位,并设置残疾人专用卫生间,方便残疾人使用。7、建筑用料说明外墙采用200厚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0.000以下采用实心砖。饰面详见立面图,分别采用面砖、玻璃、涂料、铝合金等材料。内隔墙主要采用200厚轻质加气混凝土砌块,网架屋面外包浅灰色塑铝板,网架刷耐火极限不低于0.5小时的防火涂料。-
-6.2.3.8教师公寓1、工程概况本工程位于校园北部。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共两栋六层,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地下条形基础。总建筑面积为7242.18m2。2、平面设计主要考虑作为教师临时休息使用,两栋共计216间,满足教师休息。在使用形式上,三间休息室配设一套独立厨房和卫生间,并设一公共活动室组成一生活单元,设计紧凑、集约、高效,动静分区明确,日照间距满足要求。3、立面设计建筑外观造型主要运用透空的阳台与大片的实墙面进行虚实对比,打破公寓楼单调的外形;墙面材料运用校园的主色调—红色面砖装饰,另外通过腰线的设计来和其他的宿舍及校园建筑协调,形成统一的风格。整个公寓楼外观设计清新、明快。4、剖面设计-
-建筑层高为2.9m,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均比同楼层低0.02m。5、消防设计依据消防设计原则,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三部疏散楼梯,楼梯间在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要求。6、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空心砖。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40。屋面防水等级为Ⅲ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倒置式不上人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1(B1-50-F8)。7、节能设计采用外墙外保温,保温材料为发泡聚氨酯,厚度30mm。屋面采用50mm厚挤塑型聚苯乙烯保温板作保温层。外墙门窗采用平板中空玻璃塑钢门窗,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11.14K/W·m2。6.2.3.9学生宿舍学生宿舍位于学校培训基地西南部,分4人间宿舍和8人间宿舍。4人间宿舍共1栋,8人间宿舍共7栋,均为6层,建筑高度均为21.95m,总建筑面积为57411.49m2。-
-1、四人间宿舍(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地下条形基础。总建筑面积为7312.70m2。(2)平面设计四人间宿舍楼入口均设在北侧,确保最多数的住宿房间南向直接采光。宿舍楼平面布置形式采用单元式,共设五个单元,每个单元设7间宿舍和一部共用楼梯,同时每间宿舍设独立卫生间。(3)立面设计建筑外观造型通过窗户的细部,形成另一种风格。墙面材料采用校园主基调—红色面砖装饰,白色涂料腰线穿行其中,使宿舍楼既有变化又不失统一。(4)剖面设计建筑室内外高差均为0.65m,建筑高度为21.95m,建筑层高为3.55m,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均比同楼层低0.02m。(5)消防设计-
-宿舍楼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每个单元建筑面积不超过300m2,使用人数不超过30人,设一部垂直疏散电梯,通至屋顶,楼梯间在建筑首层设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要求。(6)节能设计本工程均采用外墙外保温,保温材料为发泡聚氨酯,厚度30mm。外墙门窗均采用平板中空玻璃塑钢门窗。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12.94K/W·m2。(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空心砖。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40。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4(B1-50-F3)。2、八人间宿舍(1)工程概况本工程建筑工程设计等级为二级,合理使用年限为50年,耐火等级为二级,抗震设防烈度为7度。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地下条形基础。总建筑面积为50098.79m2。(2)平面设计-
-每栋宿舍楼底层设有两个出入口,其中南侧为主入口,北侧为次入口,与周围的环境相统一。同时宿舍楼内盥洗室、洗衣房、卫生间等附属房间均设置在北部,这样确保最多数的住宿房间南向直接采光。建筑平面布置形式采用内廊式,设集中卫生间,南北阳台,是较为经济实用的方案。(3)立面设计通过阳台的变化,透空与封闭,与实墙面形成强烈的虚实对比,打破了宿舍楼的单调沉闷,充满了生活气息,形成一种特有的风格。在材料的运用上,保持使用校园主基调—红色面砖墙面,白色腰线网格,使每个单体都能融合到整个校园的风格中,形成了整体的文化氛围。(4)剖面设计建筑高度均为21.95m,建筑室内外高差均为0.65m,建筑层高为3.55m,厨房、卫生间及阳台均比同楼层低0.02m。(5)消防设计八人宿舍为通廊式宿舍,每层为一个防火分区,设两部垂直疏散楼梯,楼梯间均封闭,其中主入口处的楼梯直接通至屋顶,同时楼梯间在建筑首层设有直接对外出入口,满足疏散要求。(6)无障碍设计-
-一层入口处设置残疾人坡道,坡道两边设扶手,入口处高差做抹坡处理。(7)建筑用料做法标高±0.000以下砌体为实心砖;标高±0.000以上砌体均为空心砖。除特殊标注外,墙体厚度均为240。屋面防水等级为Ⅱ级,防水做法根据《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50345-2004),屋面为上人倒置式屋面,做法详见05YJ1屋4(B1-50-F3)。(7)节能设计本工程均采用外墙外保温,保温材料为发泡聚氨酯,厚度30mm。外墙门窗均采用平板中空玻璃塑钢门窗。建筑物耗热量指标为11.15K/W·m2。6.2.4结构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2、建筑抗震设防分类标准(GB50223-95)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4、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5、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
-7、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8、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9、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2004)10、建筑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的规定(建设部2003年4月)6.2.5结构方案6.2.5.1单项工程概况单项工程概况表单项名称幢数层数房屋高度(m)结构体系楼盖结构基础型式理论教学楼1521.45框架现浇板柱下独基实操教学楼1521.45框架柱下独基综合楼1622.80框架柱下独基后勤服务中心1311.25框架柱下独基餐厅1316.65框架柱下独基教师公寓2617.85砖混预制板墙下条基学生宿舍6617.80砖混墙下条基风雨操场1115.30框架现浇板-
-柱下独基图书馆1312.30框架柱下独基6.2.5.2使用年限和安全等级本项目各单项工程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50年,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1、抗震设计及荷载取值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J11-89)的有关要求,框架按照“强剪弱弯、强柱弱梁、强节点、强锚固”的原则进行设计,以增强其延性和耗震能力。对非结构件采用设置拉墙筋、构造柱、水平系梁等构造措施增强其抗震能力。荷载取值:理论教学楼、综合楼、教师公寓、学生宿舍均布活荷载为2.0KN/m2;餐厅、走廊、门厅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为2.5KN/m2;消防疏散楼梯楼面均布活荷载为3.5kN/m2。不上人屋面活荷载为0.5kN/m2;上人屋面活荷载为2.0kN/m2;其他荷载根据具体情况另定。2、材料(1)混凝土-
-砖混结构:基础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构造柱、圈梁为C20。框架结构:基础、梁板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填充墙内构造柱、圈梁为C20。(2)钢筋:HPB235、HPB335、HPB400。3、墙体(1)砖混结构:±0.000以下砖为MU10实心砖,M7.5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用MU10多孔粘土砖,M7.5混合砂浆砌筑。(2)柜架结构:±0.000以下砖为MU10实心砖,M5水泥砂浆砌筑,±0.000以上用A3.5加气混凝土砌块,M5混合砂浆砌筑。4、承重结构体系-
-根据本项目各建筑物高度和平面使用功能的要求,实操教学楼、理论教学楼、综合楼、图书馆、后勤服务中心、餐厅、风雨操场采用全现浇的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有受力合理、自重轻、整体性好、空间分隔灵活等优点,其中餐厅、风雨操场及图书馆局部屋顶采用网架结构。教师公寓、学生宿舍采用砖混结构,除卫生间、楼梯、阳台、大开间、屋面采用钢筋混凝土现浇梁板外,其它较为规则的房间均采用钢筋混凝土预制楼板,有自重轻、施工速度快、降低造价等优点。框架结构中除风雨操场框架抗震等级为二级,其余框架抗震等级均为三级,砖混结构中砌体结构施工质量控制等级为B级。-
-第七章公用工程公用工程主要包括给排水、供配电、通讯、通风空调等设施。7.1给排水7.1.1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6)5、《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6、《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138-20007、《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298-988、《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9、《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J15-88(1997年版)10、《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版)-
-12、《建筑给水排水及采暖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40-2002)13、业主提供的有关资料和设计要求7.1.2设计范围培训基地内给水、排水、雨水、消防系统。7.1.3给排水工程1、给水工程设计(1)水源培训基地近邻城市道路,设有DN400的市政给水干管,水源拟由该给水管网供给。从市政管网上分别接两根DN200的进水管,供水压力约0.30Mpa,能够满足各建筑用水需要,各单体给水均由培训基地管网供给。(2)生活用水量设计用水量主要包括:综合生活用水量;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1)综合生活用水量本项目按照教职工350人,在校学生10000人规模设计,用水标准为教职工200l/r·d,学生150l/r·-
-d。小时变化系数:K=2.5。最高日用水量:1570m3/d,最大小时用水量:163m3/h,平均小时用水量:65m3/h。2)浇洒道路广场和绿地用水量培训基地道路广场66603m2及绿化面积为:62598m2,用水定额按1.5L/m2·d,每日一次计,则用水量为:最高日用水量:194m3/d。3)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培训基地的未预见水量及管网漏失量按最高日用水量的10%计,为176m3/D。4)合计用水量用水量估算表序号用水类别数量用水指标用水时间(小时)小时变化系数日用水量(m3)最大小时用量(m3)1生活用水量教职工350人200L/R·D242.51570163学生10000人150L/R·D2道路及绿化129201m21.5L/m2·D2194973不可预见(1+2)×10%241767.3-
-合计1940267.3(3)管材1)管道、管件及阀门的工作压力为1.0MPa。2)水表井和阀门井均采用砖砌筑。井盖采用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位于行车道上者为重型;位于非行车道上者为轻型。3)给水管道采用钢塑复合管,螺纹连接。2、污水工程设计(1)城市污水管道情况:位于本工程西侧市政道路有城市污水管道,允许本工程污水排入。(2)本工程采用生活污水与雨水分流制排水的管道系统。(3)生活污水排水量:排水量取生活用水量的90%,则最高日污水量为:1746m3。(4)生活污水汇集经化粪池、食堂及操作间产生的污水经隔油池处理汇集后,再排入西侧路上的城市污水管道。(5)室外排水管道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并采用混凝土基础。(6)本工程采用砖砌检查井,全部采用重型球墨铸铁井盖和盖座。(7)排水管均采用U-PVC管,连接方式:粘接。-
-3、雨水工程设计(1)本工程东侧的道路上设有城市雨水管道,允许本工程雨水排入。(2)雨水量采用暴雨强度公式:45.8[1+1.151g(p+0.143)]i=mm/min(t+37.3)0.99(3)室外道路边适当位置设置平箅式雨水口、收集道路、人行道及屋面雨水。(4)本工程范围内雨水管设三根排出管,排入西侧路上城市雨水管道。(5)雨水管采用承插式钢筋混凝土管,橡胶圈接口。并设混凝土基础。(6)雨水口、雨水检查井均采用砖砌筑。(7)屋面雨水的排除均采用外排水。7.1.4消火栓系统1、设计依据(1)《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
-(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40-90)2、城市给水现状培训基地西侧道路上规划有城市自来水管道,供水压力0.3Mpa,可以满足要求。在培训基地内设置效容积不小于350m3的消防水池、消防水泵房、屋顶消防水箱及培训基地内DN150消火栓环状管网,以满足本培训基地消防所需的水量及水压。3、消火栓系统(1)消防用水量1)各单体消防用水量各单体消防用水量表楼号室内消防用水量(L/S)室外消防用水量(L/S)实操教学楼1530理论教学楼1530综合楼1525图书馆1530餐厅1530后勤服务中心1520学生宿舍1530风雨操场1530教师公寓1530-
-2)本工程室内消防用水量采用最大一栋建筑的室内外消防用水量:室内消防用水量:15L/s;室外消防用水量:30L/s。3)火灾延续时间:2h,日消防储水量为:324m3。4、单体消火栓系统设置各单体建筑按建规要求布置消火栓,室内消火栓系统成环。初期灭火用水量由设于办公楼屋顶的消防水箱来保证。室内消火栓均设消防按钮,可直接启动设在水泵房的消火栓泵,消火栓泵二台,一用一备。根据规范要求设在建筑物外。5、管材消火栓管道采用内外热镀锌管。6、其它灭火设施建筑内均按规范设置干粉灭火器,轻危险级和中危险级配置2A级磷酸铵盐灭火器,严重危险级配置3A级磷酸铵盐灭火器。各单体建筑灭火器配置危险等级楼号危险等级火灾种类实操教学楼中A类理论教学楼中A类综合楼中A类图书馆严重A类餐厅严重、中A类后勤服务中心中A类学生宿舍严重A类-
-风雨操场中A类教师公寓轻A类7.2供电工程7.2.1设计依据1、《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1995)2、《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50053-1994)3、《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2001年版)]5、《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3年版)]6、《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T50314-2000)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7.2.2设计范围培训基地供配电系统、照明系统、防雷与接地系统、电话系统、有线电视系统、信息网络系统、校园广播系统等。7.2.3电源-
-由基地外引来一路10KV电源。采用10KV交联聚乙烯铠电缆直埋引到校园中心变电所。7.2.4负荷等级及负荷容量消防设备,安防设备,应急照明,值班照明、用油操作设备、通讯电源及计算机系统电源等属二级负荷,其余生活用电属三级负荷。二级负荷采用双回路切换箱直接供电或采用独立供电回路或采用UPS(EPS)作备用电源。火灾应急照明灯及疏散批示标志灯采用自备蓄电池作备用电源,备用电源连续供电时间不少于30分钟,变配电房、水泵房等用房不少于60分钟;网络中心计算机系统采用UPS做备用电源;动力设备采用EPS作备用电源或采用独立供电回路。各单体负荷容量建筑名称建筑面积负荷性质负荷容量备注实操教学楼16591.6m2照明用电249KW1#区域变空调用电462KW操作用电462KW理论教学楼15766.5m2照明用电373KW中心变空调用电632KW综合楼9392.75m2照明用电602KW1#区域变后勤服务中心3205.44m2照明用电169KW2#区域变风雨操场2847.41m2161KW1#区域变教师公寓7242.18m21~2#照明360×2KW共两栋中心变餐厅10157.58m2照明用电250KW2#区域变炊事用电288KW学生宿舍57411.49m21#照明321KW2#区域变2~3#照明279×2KW共两栋2#区域变-
-4~8#照明279×5KW共五栋2#区域变图书馆4372.85m2照明用电210KW1#区域变计算机用电84KW体育场看台1100m222KW2#区域变室外及其它200KW负荷分散于各变电所培训基地总负荷为:Pe=7077KWPjs=3185KW(Kx=0.45)Sjs=3425KVA(本校园对供电部门需求总量)7.2.5变压器设置1、在理论教学楼设置一个中心变电所,负责所有10KV配电;实操教学楼设置1#区域变电所;后勤服务中心设置2#区域变电所。室外用电,公用设施配电分别由上述三个变电所引出。2、变压器布置中心变电所:1×1600KVA1#区域变电所:1×1600KVA2#区域变电所:2×1250KVA本校园对供电部门需求总量:3425KVA7.2.6照明系统1、照度标准-
-各主要功能间设计照度值序号场所照度(1x)备注1报告厅3002办公室3003阅览室3004普通教室3005配电室2006会议室3007宿舍2008商店3009餐厅20010走廊502、光源及灯具所有建筑物均选用节能灯,其中教师公寓采用白炽裸灯头,便于二次装修;教室黑板采用专用黑板灯,其安装时应避免产生眩光;走廊及楼梯间均采用环管节能荧光灯,灯具形式为吸顶灯或壁灯;食堂操作间内采用密闭工矿灯,光源为大功率节能灯;风雨操场采用金卤灯;其余场所均采用三基色荧光灯;有装修要求的场所根据装修定;所有光源均要求其显色指数大于或等于80。3、室外照明-
-主干道两侧采用路灯做功能性照明,光源采用高压钠灯;次干道和广场等处采用庭院灯照明,其光源采用节能灯;草坪上采用草坪灯,光源采用节能灯;室外照明灯具的外观形式根据具体场景和建设方要求而定。4、照明控制室内照明均采用就地控制方式;有多组灯具的场所按平行外窗方向分别控制;公寓楼单元楼梯间采用节能自熄开关控制,利于节能。室外照明采用集中分组或光控开关控制,在深夜关掉部分路灯,节约电能。5、线路敷设室外线路均采用直埋方式,建筑物内除特殊场合外,均于墙、板、柱内暗敷。7.2.7防雷与接地系统1、本工程均为三类防雷建筑物,采用10﹟圆钢沿女儿墙通圈明敷做避雷带,屋面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暗敷做避雷带,屋面网格不大于15×15m,利用结构柱中两根主筋通焊做引下线,上焊避雷带,下焊接地体。2、利用基础中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做接地体,地梁中两根主筋通长焊接彼此焊接做接地体,接地体阻值不大于1欧姆。3、各单体工程均做总等电位连接,卫生间做局部等电位连接。-
-4、路灯和庭院灯均作独立接地极。7.2.8电话系统1、所有办公用房(除大型会议室、活动室外)、学生公寓、后勤服务中心商店、配电房、宿舍、学生活动中心设备房、体育器材室、餐厅雅间和门卫室等设置电话。各单体需要的电话数量统计建筑名称容量(门)建筑名称容量(门)实操教学楼30青年教师公寓240理论教学楼30学生宿舍900综合楼150图书馆30后勤服务中心50餐厅10培训基地总需电话1500门。2、在办公楼内设电话站,内设程控自动数字交换机系统,外线由电信部门负责引入。3、校园内从电话站用HYA20型电缆直埋引到各单体,楼内采用RVB2×0.5分配到各终端插座。7.2.9有线电视系统1、理论教室、校长办公室和中、小型接待室设置电视终端插座。-
-2、从沁河路上的HFC网络的光节点引入,光节点的设备由有线电视部门提供,并由其负责维护。有线电视部门负责提供光节点的信号输出,并负责将信号引入位于办公楼一层广播机房内的有线电视前端装置。3、培训基地内采用SYWV-75-9做电视干线,直埋敷设到各单体。4、单体内部采用分配—分配系统,用SYWV-75-5同轴电缆引到各电视终端。7.2.10信息网络系统1、所有办公室、教研室、电子阅览室和计算机机房等处设置网络插座。2、在办公楼一层设网络中心机房,统一构建校园网,内部用户通过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连接;外网与某某省省教育网络相连接。3、校园内部干线均采用单模或多模光纤直埋引到各单体,单体内数据流量大的部门采用光纤做传输媒介,其它统一采用超五类八芯对绞电缆传输,信息插座统一采用标准86面板RJ45接口。7.2.11校园广播系统1、广场、体育场、风雨操场和餐厅设置广播。-
-2、在办公楼一层设校园广播机房;设置多路节目切换器、多功能音频矩阵切换器、功率放大器、CD激光唱机、数字调谐器等;各单体内值班室或管理室设广播转接端子。平时播放校院新闻、接收和转播调频广播、自办节目,在有消防隐患时做为消防广播使用。4、校园内沿主要道路设壁挂式扬声器,建筑物内设吸顶式或壁挂式扬声器。7.3采暖空调工程7.3.1设计依据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2、《建设设计防火规范》(GBJ16-87)3、《实用供热空调设计手册》4、《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6、《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7、《住宅设计规范》[GB50096-1999(2003版)]8、《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
-7.3.2室外气象参数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夏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32℃;冬季:通风计算干球温度:0℃,采暖计算干球温度:-5℃。2、冬季采暖室内设计温度浴室:25℃;更衣室:25℃。3、机械通风换气次数浴室:9次/h;更衣室:4次/h;操作间:全面通风18次/h;消毒间6次/h;无外窗包间:4次/h。7.3.3采暖系统设计本工程仅对后勤服务中心洗浴用房冬季设有采暖系统。采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双管同程式系统。浴室冬季总采暖热负荷为91.6KW,采暖面积热指标为110W/m2。采暖散热采用内腔无砂铸铁散热器,型号为TZYG3-6-6(745)型,标准散热量为145.8W/片(T=64.5℃)。采暖管道均采用镀锌钢管,DN≤100mm,丝接连接;DN>100mm,焊接连接;设在不采暖房间的管道均需保温,保温材料采用岩棉管壳制品,厚度40mm。-
-7.3.4机械通风系统设计本工程对淋浴、更衣室均设有机械排风系统,淋浴间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为9次/h计算;更衣室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为4次/h计算;各房间均设有排气扇直接排风,进风采用自然进风方式。本工程对操作间仅有全面通风系统,排风量按换气次数为18次/h计算,进风采用自然进风方式。7.3.5室外热力管道本工程冬季总采暖热负荷为91.6KW,采暖热媒采用锅炉房提供的95~70℃热水。室外热力管道采用直埋敷设方式,管道采用聚氨脂泡沫塑料预制保温管,系统采用枝状系统,管道补偿采用波纹补偿器。7.3.6锅炉房设计本工程锅炉负担培训基地浴室采暖和生活热水供应,食堂用蒸汽负荷,各系统负荷:采暖热负荷:Q=91.6KW;食堂用蒸汽量:1.4t/h估算);卫生用热水耗热量:Q=3416KW。本工程拟采用额定蒸发量为2t/h和4t/h的蒸汽锅炉各一台(食堂与浴室按不同使用时间考虑)。-
-第八章环境保护、消防安全与节能8.1环境保护与有关环保措施8.1.1环境保护标准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某某省省建设项目环境保护条例》3、《建设项目环境保护设计规定》[(87)国环字第002号]4、《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6、《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88)7、《地面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8、《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9、《城市区域环境震动标准》(GB10080-88)10、《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11、《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制》(GB12523-90)-
-8.1.2环境影响初步分析1、噪声施工期间施工机械及运输车辆等产生的噪声,具有噪声高、无规律、突发性等特点。运营期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及产生噪声的房间(如实操教室、机械设备间等)。因工程紧临街道,会对周围居民造成生活上的不便。2、污水施工期间施工地的生活污水、施工中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被雨水冲刷而形成的污水,会对附近的水体造成一定污染。运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为学生和教职工产生的生活污水,会对水体造成一定污染。实验室微量废水,含有少量有害物质,集中收集特殊处理达标后,再随冲洗用水排放。3、扬尘、废气施工期主要是建筑材料在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易产生扬尘。运营期主要废气是餐厅炉灶、浴池及热水房锅炉排放的废气,都会对空气造成一定污染。4、垃圾-
-施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来自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和废弃的建筑材料。运营期固体废弃物主要为学生及教职工产生的生活垃圾。都对环境有一定的影响。8.1.3有关环保措施8.1.3.1建设期环境保护1、噪声因工程紧临街道,在施工时,应对施工场地围护,限制车辆运行路线和鸣笛,限制高噪声施工的时间,夜晚停止施工;选用低噪声性能的施工机械,并对施工机械进行润滑和保养。施工噪声应符合《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2)规定。2、污水培训基地内施工地生活污水经化粪池预处理后,排入市政排污管网。对施工开挖的土方和堆放的建筑材料采取围护和遮盖等措施防止流失,应有专人负责管理,并定期清运。3、扬尘在建筑材料的运输、装卸、拌合及土方堆放过程中采取以下措施:将运输车辆密闭,定期清扫施工场地及运输路面上散落的土、石方,定期洒水,使TSP浓度低于《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颗粒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1.0mg/m3。-
-4、废弃物影响在施工过程中开挖的土方和废弃的建筑材料等固体废弃物,经集中收集后全部运至城市垃圾处理站妥善堆放,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8.1.3.2运营期环境保护1、噪声治理本项目主要噪声源为交通噪声及产生噪声的房间(如实操教室、机械设备间等)。可采取增加教学楼与噪声源的距离,在邻近交通干道布置运动场或设绿化带、广场、围墙,对产生噪声的房间密闭门窗,室内贴吸音材料等措施,通过建筑组合及合理的分区布置以达到降噪的目的。2、污水治理排水按照雨污分流原则排放。粪便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实验室微量废水含有少量有害物质,集中收集特殊处理达标后,再随冲洗用水排放。污水治理后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101-2005)规范要求。3、废气治理-
-餐厅炉灶采用燃烧率高、排水量小的柴油电喷炉灶和强力油烟净化系统,经水幕喷淋净化达标后方可排入大气。浴池及热水房锅炉可采用高压雾化或其它喷燃器,改变燃烧方式,结合先进的消烟除尘设备,使废气达到标准后排放。4、固体废弃物治理校园应由专人定期清扫、保持地面干净。在人流密度大,保洁难度高的区域,如教学楼、出入口、厕所等处,设专门的卫生清洁人员,随时清理。在校园内合理布置垃圾箱,设专用垃圾堆点,将垃圾进行集中堆放,由环卫部门定期外运至城市垃圾处理场进行无害化处理。5、绿化为了保护和美化校园环境,创造更好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建设时考虑足够的绿化面积,培训基地临路按规划设绿化带,并在主要道路两侧种植树木,建筑周围及部分空地上,采用点、线、面相结合的方法,设计绿化带,种植高大乔木和花草。根据实际情况,设计长廊、雕塑等园林景点,力争建成一个环境优美、花园式的文明校园。8.1.4环境影响分析结论及建议-
-本项目环境空间设计合理,其建设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在建设和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各种手段加以控制后,均不会对环境造成破坏和影响。8.2节能与劳动安全8.2.1设计依据1、《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2、《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3、《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75-2003)4、《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8.2.2节能措施1、科学布置层高,以节约空气调节耗用能量。采取墙体节能施工措施,降低单位面积的耗能,提高建筑物的保温隔热性能,围护结构的外墙、屋顶及地面的热工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J19-87)和现行行业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26-95)的规定。2、给排水系统采用新型材料和节能设备,完善控制系统,降低水资源的无效消耗,供水系统采取防渗、防漏措施,以达到提高功效,节约用水的目的。-
-3、合理配电,完善调节手段,防止轻载或过载。选用节能型电气设备,合理配备电器,推广绿色照明产品,选用高效节能灯具,达到降低能耗,节约用电的目的。4、建筑尽可能利用可持续发展能源,以达到绿色、环保、能源持续利用的目的。8.2.3劳动安全8.2.3.1建设期的劳动安全1、建筑施工单位必须具备建筑安全生产监督机构的安全认证。2、必须编制施工现场安全应急预案,以防突发事件发生。3、建筑施工主要的安全技术措施:(1)所有施工人员必须配戴好安全帽并系好帽带,不得赤脚,穿拖鞋或高跟鞋进入施工现场。特殊工种必须按规定戴好防护用品。(2)做好施工现场的生活生产设施布置,合理安排场地内临时设施,做到封闭施工,建立防洪、防火组织.配齐消防设施,制订三防措施和管理制度,使防洪、防火落到实处。-
-(3)施工现场的生产、生活区设置足够的消防水源及消防装备,消防器材由专人管理,定期检查,抽调职工组成义务消防队,培训其掌握消防设备的性能及使用方法,各类房屋、场地的消防安全距离应符合公安部门的规定,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物。(4)靠近施工现场的道路,应设置明显警告标志、加强车辆养护与维修工作,搞好各种机动车辆的管理,严禁违章开车,各种车辆严格遵守交通规则,保证行车安全。(5)夏季露天作业,合理安排工时,防止施工人员中暑。(6)垂直运输系统各部位必须专人定期检查,并严格按操作规程操作。(7)加强用电管理,做好安全用电。切实执行照明电力线路的架设标准,悬挂高度及间距必须符合安全规定,严禁电线乱拉乱接及拖地现象,保证场内架设电线绝缘良好,各种电动机械和电器设备均按“一机一闸一漏一箱”设置,确保用电安全。具体要求详见施工用电方案。(8)施工用模板、支架等承重结构要经过结构验算,确保具有足够的强度和安全系数。(9)工地所有设备,必须定期保养,使其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及具有完备的安全装置,所有机具设备的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持证上岗,并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严禁违章作业。-
-(10)加强焊工的管理,对氧气瓶与乙炔瓶运输、有效保管、领取、退还各环节按有关规定制定明确的制度,严禁违章作业。氧气瓶与乙炔瓶要隔离存放,使用时应隔开至少5m以上,乙炔瓶必须有防止回火的安全装置。(11)遵守交通规则,严格车辆管理,对施工场地内行车要作出限速、禁鸣标志。8.2.3.2运营期的劳动安全1、实训中心安全措施(1)实训中心管理人员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确保教师、学生的人身安全和国家财产不受损失。(2)培训基地领导和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对实训中心安全负有直接的领导责任。负责组织有关人员定期对实训中心进行安全检查,做好安全检查记录,及时消除安全隐患;负责制定有关安全防范的制度措施;定期组织实验室管理人员学习有关安全方面的知识和法律法规,提高安全意识和处理突发安全事件的能力。-
-(3)实训中心管理人员对所管辖实验室的安全负直接责任。对所管辖实验室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发现安全隐患要记录、上报,并采取措施及时消除隐患;对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及时消除的隐患,要督促有关人员尽快解决,及时向实验实训中心主任反映情况,同时要负责到底。(4)实训中心使用易燃、易爆和剧毒危险品,要严格按有关制度办理领用手续,制定相应的操作规程和安全措施,并严格执行。(5)实训中心管理人员应熟练掌握消防器材的使用方法,将消防器材放在干燥、通风、明显和便于使用的位置,周围不许堆放杂物。严禁挪用消防器材。(6)实训中心的钥匙应由管理员人统一保管,不得私自配备或转借他人。(7)实训中心内要留有合理的安全通道,未经培训基地保卫处同意,不得自行封闭、堵塞门、窗。严禁在走廊和安全通道上堆放杂物。(8)需要在休息日、节假日及晚间进行实验时,应报请实训中心主任批准,并在培训基地保卫处备案。(9)实训后要切断电源、水源,关好门窗,保管好贵重物品,整理好实验用品和场地。寒暑假和长假期间,对于不使用的实验室要加封。-
-(10)发生各类安全事故和被盗案件时,要保护现场,并立即向保卫处及有关部门报告。凡人为因素造成事故的,要追究当事人的责任。2、餐饮中心安全措施(1)贯彻执行食品卫生法,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炊事员的职业道德教育,制定措施,确保师生、员工就餐质量标准,严防食物中毒的事故发生。(2)预防为主,常抓不懈,食堂的卫生检查与管理,必须日常化、制度化。严格执行进货渠道登记制度,食物验收制度,卫生检验制度等。(3)采取有效措施,防止老鼠、蟑螂、苍蝇等害虫对食物的破坏。并同时做到对餐厅、食堂、餐具进行按时、定量的清洗、消毒。(4)食品原材料堆放整齐,存放合理。红、白案标记明,生熟菜墩分的清。(5)建立严格的烹饪制作程序,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操作间和原料存放室,保障食品采购,食物验收、整理清洗、烹饪制作、食品分发等环节的健康与安全。-
-第九章 项目管理与实施进度9.1项目管理本项目承办单位为某某省就业训练中心。为做好培训基地建设项目的各项工作,中心成立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筹建处和项目建设指挥部,负责各项手续的办理、设计、报批与实施等工作。1、项目实施严格按照“项目法人制、施工招标制和质量管理责任制”的原则进行管理。2、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3、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成本。4、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设过程中,接受计划、审计等部门和社会舆论的监督,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
-5、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严禁挪用和挤占。9.2项目实施进度9.2.1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建设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总体规划、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安装及调试、竣工验收等阶段。为加快建设周期,各阶段允许有一定交叉。项目建设工期两年。9.2.2项目实施进度表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工程实施进度表时间(月)工程进度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可 研总体规划施工图设计场地准备土建施工-
-设备安装及调试竣工验收-
-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定员10.1组织机构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实行主任负责制,基地共设党政机构、教学机构和辅助机构21个。行政机构有基地党委办公室、基地行政办公室、教务处、学生处、财务处、总务处、招生办、人事处、科研处9个部门。教学和辅助机构有审计处、统计处、宣教处、电教处、专家组、团委、教材编审组、公寓房管处、监察处、基建规划处、保卫处、各系办公室等12个部门。10.2组织机构图见下页。10.3定员培训基地工程建成后在校生规模为10000人,教职工人数800人。所有教职工由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和选聘相结合解决。-
-组织机构图-
-第十一章 项目招投标方案为了确保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的工程质量,缩短工程建设期,防范和化解工程建设中的违规行为,保护国家利益,特制定本项目的招标方案。11.1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及招标组织形式本项目招标的范围包括基础设施建设的勘察设计招标、施工监理招标、施工企业选择招标和设备与材料采购招标,面向社会全部进行公开招标。鉴于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该项目招投标活动,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11.2投标、开标、评标和中标程序本项目质量要求高,根据建设项目规模和建设要求,在招投标过程中必须遵守如下程序:1、项目经上级部门批复同意后,项目承办单位在指定媒体上发布招标公告。-
-2、在招标文件开始发出之日起30日内,具有承担招标项目能力的法人或者其它组织都可以投标。投标人少于3个时,应当重新进行招标。投标文件应当对招标文件提出的实质性要求和条件做出响应。招标项目属于建筑施工的,招标文件的内容还包括拟派出的项目负责人与主要技术人员的简历、业绩和拟用以完成招标项目的机械设备。3、评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管理法》的规定和程序进行。4、开标时由受委托的代理招标单位主持,邀请所有投标人参加,由招标人委托公正机构检查并公证。5、中标人确定后,招标人向中标人发出中标通知书,该通知书具有法律效力,若中标人放弃中标项目,应当承担法律责任。自中标通知书发出30日之内,按照招标文件,项目承办单位和中标人签订书面合同,中标人不得向他人转让中标项目,不得将中标项目肢解后分别向他人转让。11.3评标委员会的人员组成和资质要求项目全部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因此,在招投标过程中,为保证项目的公开,对评标委员会的组成和资质有如下要求:-
-1、评标委员会人员组成评标委员会由项目承办单位的代表和有关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组成。专家成员根据本方案在开标当天,在当地发改委专家库随机抽取,评标委员会主任由专家临时推选;评标委员会采用单数制,但最低不少于5人,并且技术、经济等方面的专家不得少于成员总数的三分之二。2、评标委员会成员的资格要求评委会成员职称要求在副高工(副教授)以上,从事本专业至少在8年以上,对工程项目有较深入的研究,并且职业道德良好,与投标单位无任何利害关系。评标委员会成员应当客观公正的履行职务,遵守职业道德,对所提出的评审意见承担个人责任。-
-第十二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1.1估算说明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建设项目工程投资估算范围,包括土地购置、新建建(构)筑物及附属设施的土建、设备购置及安装和其它费用等。12.1.2编制依据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2、《投资项目经济咨询评估指南》咨经〔1998〕11号;3、《某某省省建筑装饰工程综合基价(2002)》;4、《某某省省安装工程单位综合基价(2003)》;5、《XX市建设工程材料基准价格信息》。12.1.3编制办法1、土建工程根据类似工程决算,并参考XX县建设工程造价指数信息进行调整,以单方指标计入;-
-2、安装工程根据设备购置费及设备安装类似工程决算,以指标形式计入;3、设备购置按设备生产厂家报价及产品样本价格计入。4、其它费用按有关规定计取。其中:(1)土地购置费:按当地标准计入;(2)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豫财建〔2002〕125号文件规定计算;(3)工程勘查、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及豫计收费〔2002〕294号文件规定计算;(4)工程监理费:按国家物价局、建设部价费字〔1992〕479号及豫价房字〔1992〕196号文件规定计算;(5)招标代理费:按豫计收费〔2003〕2号及计价格〔2002〕1980号文件规定计算;(6)办公及生活家具购置:按学生和教职工人数以500元/人计入;(7)建设配套费用包括质量监督费、市政配套费、城市绿化费、图纸审查费等,经测算按建筑面积为基数,按60元/平方米计入;-
-(8)其它建设前期费用该费用包括可研编制费、标底编制费等,经测算按第一部分工程费用的1%计算;(9)基本预备费率取5%。12.1.4总投资建设项目总征地面积333.739亩,总建筑面积128658.80m2。经估算,项目总投资17398.86万元,其中建安工程费用11853.63万元,设备购置费用411.6万元,工程其它费用3644.08万元,基本预备费828.52万元。投资构成如下:投资构成表项目名称建筑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设备购置费其他费用合计合计(万元)11853.631489.55411.603644.0817398.86占总投资68.13%8.56%2.37%20.94%100.00%详细投资见附表。12.2资金筹措工程总投资17398.86万元,资金资金来源如下:1、地方财政资金:3000万元;2、银行贷款:8500万元;-
-3、自筹资金:5898.86万元(其中:社会力量筹资3000万元,训练中心筹资2898.86万元)。本项目建设期2年,资金使用计划为:第一年投入总投资的60%,第二年投入总投资的40%。-
-第十三章项目财务分析与评估13.1分析评估依据本项目财务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及现行的财税制度编制。项目计算期按20年计,其中建设期为2年,经营期为18年。13.2总成本费用估算1、原材料、动力原材料、动力消耗由专业人员提出的条件为依据、计算单价均以现行市场价为基础,其中水:1.6元/吨;电:0.55元/kwh。动力消耗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备注1电力kWh21231000.552煤吨21603803水立方米4914001.6小计2、工资及附加-
-项目定员800人,人均月工资为1500元,工资附加按0.14计取,经计算年工资总额为1641.6万元。3、折旧项目按平均年限法计算固定资产折旧,房屋按30年折旧,设备平均折旧年限按25年计算,残值率均取5%,固定资产原值为15901.3万元,年提取折旧总额为529.2万元。无形资产按50年平均摊销,年摊销额29.95万元。详见附表固定资产折旧及递延资产摊销估算表。4、维修费维修费按固定资产原值的0.5%提取,年维修费79.5万元。5、管理培训及其他费用:该费用为招生广告费用、办公及差旅费、低值易耗品、通讯费用教师培训及其它费用,按收入的8%计算。经计算为222.7万元/年。7、总成本总成本费用经计算为3525.7万元(平均值);经营成本费用经计算为2966.6万元(平均值)。有关估算数据可详见附表总成本表。-
-13.3收入估算13.3.1收费依据培训目前执行的收费依据按物价局的收费项目和收费标准执行13.3.2收入估算收入主要为培训费收入和三产收入,本项目主要收入如下:1、在校生:本项目建成后在校生达10000生,学费费用指标按3000元/生·年。2、短期培训:本项目建设完成后招收短期培训学生9000名,学费费用指标按1000元/生·年。3、三产收入:根据本类培训基地目前实际情况,三产收入按学生总人数(10000+9000)减去长期在外实习学生人数(3000生)为基数,按200元/人·年计算。经计算,在项目计算期内收入为5692万元/年。详见收入估算表。13.4利润估算项目利润提留盈余公积金和公益金按15%计。-
-经计算年平均利润总额、年平均可分配利润数据如下:年平均利润总额2166.3万元;年平均可分配利润1841.3万元;详见附表损益表。13.5现金流量分析本项目以20年为计算期,对全部投资进行了现金流量分析,具体数据可见下表。现金流量分析数据表序号名称单位指标备注1全部投资内部收益率%13.5%2全部投资投资回收期年15.303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Ic=8%)万元74934基准收益率%6.39详见附表现金流量表13.6不确定性和风险-
-项目在实施与经营过程中,可能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有:投资、经营成本、招生数量、收费标准等,各种因素影响,是不确定的,一般情况下,学费收入和在校生人数变化对项目影响较大,其中学费收入受政策性影响较大,建议项目实施后要注意去的上级政府政策上的支持并保证生源,只要政府支持、生源有保证,项目就具有抗风险能力。13.7盈亏平衡分析年均经营收入为5692万元,年均固定成本为3526万元。正常年以经营规模表示的盈亏平衡点(BEP)公式为:BEP=固定成本费用/(经营收入-变动成本―销售税金)×100%=56.8%计算显示,该项目经营规模达到设计能力的56.8%;即可保本。见盈亏平衡图:-
-13.8敏感性分析项目在实施与经营过程中,可能影响效益的主要因素有:投资、经营成本、招生数量、收费标准等,分析计算在上述因素变化时,对全投资内部收益率的影响程度,寻找敏感性因素,以尽力避开风险,详见下表。敏感性分析表变化内容变化幅度收益率变化幅度收益率基准收益率0%13.50%0%13.50%投资变化3.0%7.75%-3.0%8.45%5.0%7.53%-5.0%8.70%收入变化3.0%8.50%-3.0%7.70%5.0%8.90%-5.0%7.26%原材料成本变化3.0%7.88%-3.0%8.30%5.0%7.73%-5.0%8.44%注:"+"号表示增加,"-"号表示减少。经过分析以上计算的财务评价指标数据,可以得出以下结论:本项目各因素中收入为最敏感因素,当收入降低5%时,企业的财务内部收益率降为7.26%,比基本方案下降了0.91个百分点,这将给项目的经济效益带来一定的下降。-
--
-第十四章社会效益分析14.1增收效益分析项目建成后每年培训学生达19000人,这些学生毕业后,均具有一定的职业技能,如从事农业劳动,每年人均收入约2870元,毕业后从事技工岗位,每年人均收入可达9600元,人均增加收入6730元,年总增加收入13419.62万元,具有较好的增加劳动者收入的增收效益。14.2外部效果分析某某省省作为粮食主产区,随着农业机械化程度的进一步提高,大量的农村剩余劳动力急待转移,2004年全省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1411万人,其中:接受过专业技能训练的180万人,仅占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总数的12.7%。-
-农村劳动力素质不高,培训机构缺乏,设施落后,是制约劳务输出的重要因素。我省农村劳动力中,初中及其以下文化程度劳动力比重高达80%以上,小学文化程度以下占劳动力总数的40%,初中文化程度占40%,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仅占不到20%。在农村劳动力中受过职业教育和专业培训的仅占农村劳动力总数的15%。农村劳动力素质的低下既制约了劳务输出规模和速度,也制约了劳务输出层次的提高。从长远看,随着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兴起,缺乏转岗就业技能的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难度越来越大,农民工素质亟待提高。加强职业技术教育培训是促进富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多渠道就业的重要保证。当地有巨大的人力资源,但由于素质不高,已成为制约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的主要因素。劳动力素质低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文化素质低。目前农村劳动力中,小学及以下文化程度的占38.5%,初中文化程度的只占49.3%,高中文化程度的占11.7%,大专以上文化程度的只占0.25%。二是劳动技能低。有一技之长的劳动力不多,其中受过专业技能培训的仅占9.1%。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升级,各行业对技术的要求越来越高,技术和资本的密集程度越来越高,相应要求较高素质和工作技能的劳动力。但是企业对低素质劳动力的培训成本远远高于直接从人才市场上招收高素质的大中专毕业生和专业技术人才的成本,所以,企业对低素质的劳动力的需求下降了,而且,对劳动力总量的需求也在下降。一方面是劳动力市场对劳动力素质的高要求,一方面是大量低素质的劳动力供给,富余劳动力有效转移的困难程度可想而知。较高素质农村劳动力就较容易地在城镇中找到合适的工作,而低素质的劳动力将会被拒绝于城镇之外。因此,做好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工作,必须加强对劳动者的就业技能培训,提高劳动力素质,增强其就业能力,实现稳定转移的关键。-
-14.3社会效益分析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可以使XX市以及XX县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训工作再上一个新台阶,以良好的硬件培训场地和设施有针对性地选择培训项目和培训对象,提高职业培训特别是对新增长劳动力进行培训的水平,极大地提高劳动者科技文化素质和职业技能,增强劳动力转移和实现技能就业的适应性,对于提高劳动者的就业能力,促进农民增收,加快农村小康建设将产生极大的社会效益。本项目的建设进一步提高对外输出富余劳动力的素质,合理引导农民脱离土地进入城市,有利于推进城市化进程。本项目建成后,必定使XX市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条件更为优良、用工网络和信息更加丰富充实,从而吸引周边的广大地区的富余劳动力前来求职,寻求用工信息,带动周边县市劳务输出工作的大发展。同时大量经过正规培训的高素质的外出务工人员在使自己获得令人满意的报酬的同时,也会给所在的城市用工单位留下良好的印象,起到了宣传XX的作用,有利于全市的对外开放、招商引资,从而促使全市走上经济、社会效益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因此,本项目的社会效益显著。-
-第十五章结论与建议随着对外开放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急需大量具有较高技能的劳动者,高等教育水平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而劳动力大军的素质水平又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国民经济生产和服务的总体水平。职业教育与经济发展是一种正相关关系,职业教育越发达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也相对比较高。因此,在党中央、国务院“科技兴国”战略的指导下,深化某某省省的职业教育改革,优先发展职业教育,大力支持职业教育是某某省当前的重要任务。某某省省是一个农业大省、人口大省,加快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把巨大的人口压力转化为人力资源优势,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智力支持和人才保障,是某某省省职业-
-教育的重要任务。在各类教育中,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联系最密切、服务最直接、作用最明显,对推动某某省省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由经济大省向经济强省的跨越、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就业再就业、构建和谐某某省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目前某某省人才资源总量不足,人才的结构与分布不够合理,特别是高技能人才紧缺,是制约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关键环节。XX县要加快发展步伐,就必须优先发展教育,特别要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要实施高技能人才培训工程和技能振兴行动,充分发挥职业技术院校的作用,社会变革正在加快、科教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时间正在逐步缩短,新工艺、新设备等方面不断涌现,对掌握现代知识和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及创造者们的需求呈集合技术增长趋势。某某省就业培训示范基地的建成有利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能够促进XX经济、科技科研、文化教育产业的发展,为XX发展乃至中原崛起起到一定的推动之力。项目建成后,培训基地要加强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和教学体制改革的探索。要通过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广大教职工的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增强培训基地的活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效益。同时,要-
-加强教研教改,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育质量;注重对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培养,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兴趣的培养,使其能自主地学习;要加强师资建设,从而为基础教育改革提供根本保证。培训基地校区项目选址合理,建设规模符合国家的有关规定,建设条件具备,建设方案切实可行,因此项目可行。建议建设单位加快项目的前期工作进程,积极落实建设资金,落实设计及施工单位,尽早开工,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工程建设,及时投入使用,尽快发挥项目应有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2011/06/1801:01110kV肇庆变电站电气部分初步设计2011/06/1801:01468Q发动机缸体双面卧式钻床总体设计及左主轴箱设计2011/06/1801:01ABS防抱死系统设计2011/07/0713:35CA1050汽车驱动桥主减速器设计2011/06/1801:01CA6110发动机曲轴的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2011/06/1801:01CA6140拨叉专用夹具设计(831008型号)2011/06/1801:01CA6140拨叉零件工艺及工装设计2011/06/1801:01CA6140机床后托架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2011/06/1801:01CA6140机床法兰盘课程设计2011/06/1801:01CA6140车床主轴箱体的设计与工艺分析及镗模设计2011/06/1812:57CA6140车床刀架的工艺规程和铣上顶面工装设计2011/06/1801:01CA6140车床床身加工工艺及夹具设计2011/06/1801:01CA6140车床手柄座设计2011/06/1801:01CA6140车床拨叉(831007型号)设计2011/06/1801:01CA6140车床拨叉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工艺装备设计8310072011/08/0619:24CA6140车床拨叉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夹具设计8310032011/06/1801:01CA6140车床法兰盘831004工艺规程设计2011/06/1801:01CA6140车床法兰盘工艺规程设计2011/06/1801:01CA6140车床法杠杆的加工工艺设计(φ25mm孔的铣床夹具)2011/06/1801:01CA6140车床进行改造设计2011/07/0713:35CA6140车床齿轮工艺规程与夹具设计2011/06/1801:01CA6150车床横向进给改造的设计2011/06/1801:01CD盒塑料膜毕业设计2011/06/1801:01CK6140进给系统设计2011/06/1801:01DZ038数字频率计的设计2011/06/1801:01NGW-S62-45行星减速器设计2011/07/0713:34POM水龙头壳体注塑模设计与制造设计2011/06/1801:01QY-A型液压支架设计2011/06/1801:01Santana2000轿车制动系统设计2011/06/1801:01T350搅拌机工艺工装设计2011/06/1801:01U型管式换热器设计2011/06/1801:01YMT-50液压马达试验台的设计2011/06/1801:01一级圆锥齿轮减速器设计2011/07/0713:35三坐标数控磨床设计2011/06/1801:01两级圆柱齿轮减速器课程设计2011/06/1801:01中型货车万向节与传动轴设计2011/06/1801:01乘用车变速器设计2011/06/1801:01二级展开式斜齿轮减速器设计2011/06/1801:01五吨单头液压放料机设计2011/06/1801:01仿生机器人的机构设计与运动仿真2011/06/1801:01传动箱体工艺与夹具设计2011/06/1801:01免烧砖的压制设备设计-
-2011/06/1801:01具有托起机构的三辊卷板机设计2011/06/1801:01冲单孔垫圈模具设计-'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中小企业科技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村资金互助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业商贸物流园新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_重命名_2017-4-3-20-41-53
- 地产开开发建设工程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哈密瓜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低产田改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厦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利用废旧轮胎年产11000吨半补强炭黑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企业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可行性研究报告范文
- 中小企业物流公共信息服务平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副产品国际物流中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方税务局办公大楼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含汞废水处理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低产田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业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一般格式和要求
- 利用废旧塑料、木质纤维生产塑木型材(1万吨年)资源综合利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厦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县城排水改扩建工程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