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6.00 KB
  • 2022-04-22 11:44:19 发布

风景名胜旅游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12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3 第1章总论1.1项目提要1.1.1项目名称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1.1.2承办单位***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于2002年2月挂牌成立。2004年6月,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下发文件明确了风景区的管辖范围、管理体制,风景区将设立一级财政、一级金库,并将风景区列入开发区系列。2004年7月,风景区党工委、管委会被确定为市委、市政府派出机构,全面负责对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严格实施保护、管理和开发的职能。1.1.3项目性质生态保护工程1.1.4项目拟建范围本项目用地位于凤岭南路以南的凤岭园艺场,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260亩,在青秀山风景区的旅游功能区范围内。33 1.1.5项目建设内容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260亩。建设内容包括:(1)营造林工程,面积77.56h㎡;(2)灌溉管网工程,约4050m;(3)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设备、信息化系统工程等;(4)附属配套工程,包括道路、交通通讯工程、景观林附属工程等。1.1.6项目建设期及进度项目建设期从营造林主体工程开始,在营造林工程建设前一年穿插开展森林保护设施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设施建设,历时3年。其中营造林主体工程贯穿整个建设期,即2008年年底至2011年完成;开展森林保护设施及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设施建设穿插在营造林主体工程建设过程中,主要集中在建设期的前1年,即2008年年底至2009年完成。1.1.7项目投资规模与资金来源项目投资:项目建设总投资318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519万元,工程其他费用20390万元,预备费2891万元。33 资金来源:业主自筹资金19800万元;申请财政补助12000万元。1.1.8项目效益生态效益: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净化空气;维护生物多样性。社会效益:提高居民生存环境质量;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增加就业机会,繁荣民族经济。经济效益:提高风景区旅游容量。1.2编制依据一、有关法律、法规(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1998年)(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1998年)(3)《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278号)(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002年)(5)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发[2003]9号)(6)广西壮族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的决定》(桂发[2004]12号)(7)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33 《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南发[2004]39号)二、有关规范、规程(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2)《生态公益林建设规划设计通则》(GB/T18337.1-2001)(3)《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标准》(GB/T18337.3-2001)(4)《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分级》(GB/T6000-1999)(5)《林木良种审定规范》(GB/T14071-1993)(6)《育苗技术规程》(GB/T6001-1985)(7)《森林防火条例》(1988年)(8)《喷灌工程技术规范》(GBJ85-85)(9)《喷灌与微观工程技术管理规范》(SL236-1999)(10)《风景名胜区规划规范》(GB50298-1999)(11)《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1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3)《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4)《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15)《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16)《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50140-2005(17)《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18)《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33 (19)《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20)《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21)《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三、有关规划文件(1)《营造林工程建设项目文件组成及深度要求》(LY5141-99)(2)《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定(试行)》(2004)(3)《南宁市近期规划(2006~2010年)》(4)《南宁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5)《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计划纲要》(6)《广西林业科技“十一五”和中长期发展规划》(7)《南宁市“十一五”林业发展规划》(8)《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9)南宁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立项的批复》(南发改社会[2008]14号文)(10)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2008.4)(11)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委托我公司编制本项目可研报告的《委托书》四、承办单位提供的有关材料(1)建设场地的地形图;33 (2)项目用地范围图;(3)周边和用地环境条件;(4)承办单位提供的其他基础资料;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如下表1-1所示。表1-1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用地规模亩12601.1基础设施用地规模亩971.2营造林用地规模亩11632工程费用万元318002.1第一部分工程费万元85192.1.1营造林工程费万元66082.1.2基础设施工程万元1462.1.3附属配套工程费万元17652.2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203902.3预备费万元28911.4建议33 本项目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要求,符合广西林业布局和林业发展规划,符合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对进一步改善南宁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发挥巨大的作用。为了使建设过程顺利进行,最终实现建设目标,我们建议:(1)合理安排种树时节。(2)项目资金来源由管委会自筹。管委会应做好前期准备工作,安排并落实项目所需资金。(3)本项目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树种选择、基础设施配套方面要与正在实施的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一、二期)及整个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建设相衔接融合。33 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建设背景与项目提出的原由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基础。保护和建设好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性发挥展,是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必须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也是履行有关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生态保护林已逐渐演变成现代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生态保护林的建设,在调节气候、环境保护、水源涵养、水土保持、防风固沙、观赏游憩、美化城市以及推进林业的发展方面多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城市绿色空间建设已成为衡量一个城市文明进步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指标。南宁是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也是广西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教育、金融和信息中心,地处中国东南沿海和西南腹地的结合部,东邻粤、港、澳,南临北部湾,背靠云、贵、川大西南,毗邻越南,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的重要枢纽,是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和建立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前沿阵地。是中国南部对外开放的重要城市。但南宁市的城市基础设施相对落后,与城市的全面、健康、持续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特别是从2004年起,中国—东盟博览会永久会址的确立,对南宁的城市交通、防洪安全、环境整治、水土保持以及生态保护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3 青秀山风景名胜区是国家4A级风景区,是南宁市郊最大的一片森林植被,位于城市的上风口,不断向市区输送新鲜氧气,被称为南宁市的“绿肺”,直接影响城市的大气和人居质量,是南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在建设保护过程中,由于土地权属问题,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难以对项目用地进行管理、保护和开发,致使项目用地与风景区建成区景观差别过大,极大的影响了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严重制约了青秀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南宁市社会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人口不断增加,现有的森林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环境相关的矛盾日益突出,南宁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和逐步扩大项目区的森林植被,改造现有低效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状况,启动了“南宁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扩大“城市绿肺”面积,维护南宁市城市生态平衡,推进“中国绿城”建设,2008年2月,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向上级主管部门申请了以完善青秀山生态保护为目标的青秀山风景旅游名胜区营造林工程项目,南宁市发改委以南发改社会[2008]14号文对该项目的立项予以批复。2008年3月,南宁市规划管理局向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颁发了《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许可证号为:地字第450103200820001号,并明确了项目建设土地的性质和规模。2008年4月,为进一步改善南宁33 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提出了《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南发[2008]9号文)。《决定》明确了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意义、区域范围、建设标准及领导机构等内容。本项目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项目建设的其它条件已经具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决定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做好本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2008年3月,我公司受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的委托,进行《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编制工作。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内容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发[2008]9号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青秀山森林公园是“城市绿肺”,是“绿城翡翠”,是首个南宁城市生态环境建设的示范区。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是恢复和保护城市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让市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现实需要;是深化做好“树的文章”,推进“中国绿城”建设,展示“中国绿城”魅力的重要举措;是改善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南宁市发展环境,加快建设广西“首善之区”和区域性国际城市的必然要求。目前,青秀山北面山体为青秀山的主要入口区,但项目区大33 部分山体林相老化,杂早丛生。植被多为杂木林,果树、竹林及灌木林、杂草等,局部区域内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多为砖混结构,极大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本项目的建设通过开展营林工程,引近南亚热带树种、名贵珍惜树种;多层次种植地被、灌木、乔木等植物;分片区、成规模引种不同品种、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植物,将形成与城市特色相辉映的森林景观,打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塑造城市的绿色背景,极大的改善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形象,是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重要内容。2.2.2项目建设是保护和进一步增强青秀山“城市绿肺”功能的根本保障,维持城市生态平衡项目拟建地点青秀山风景名胜区位于南宁市东南方向,正处在城市的上风口。森林制造的新鲜氧气源源不断地向市区输送,是南宁市名副其实的“绿肺”工厂,对该市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随着近年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越来越大。虽然南宁市是国家级园林城市,被人们美誉为“绿都”,但发展并不平衡,城市绿化虽然相对较好,而处于城郊发挥生态基础地位作用的大片森林却屈指可数,远不能满足维护城市生态平衡的需要。本项目建成后青秀山风景区将新增森林面积约77.56h㎡,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51.3%上升到55.8%;南宁人均绿地增长约0.56㎡(项目建设前后青秀山森林覆盖率变化如图2-1所示)。33 图2-1项目建设前后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森林覆盖率变化情况南宁绿量面积及固碳能力也将得到提高。根据测试,分景区各植被类型的平均叶面积指标为2.01(详见下表2-1),本项目营造林工程为77.56公顷。因此,通过本项目的建设,绿量面积将增加1,558,956平方米,约155.00h㎡。表2-1分景区各植被类型的平均叶面积林型马尾松纯林马尾松混交林杂林木其他平均叶面积指数1.182.012.252.62.01注:叶面积指数(Leafareaindex,LAI):为每单位面积中所表现出的最大叶面积,直接反映出在多样化尺度的植物冠层中的能量、CO2及物质循环。根据不同类型的林木的固碳能力(详见下表2-2),预计项目建成后,每天可固定的CO2约为63吨,放出O2约为45吨。一个人每天呼吸约需消耗O2750g,呼出CO2约900克。因此,项目建成后释氧量可供约84,000人的呼吸耗氧。33 表2-2青秀山主要树种的日释固碳能力树种单位叶面积净同化量(mMol*m-2)单位叶面积固碳量(g*m-2)单位叶面积释氧量(g*m-2)灌木及地被515.7322.6916.5火力楠943.141.530.18马尾松851.7637.4827.26格木804.435.3925.74棕榈类1387.5161.0544.4大叶栎1181.651.9937.81石栎1042.545.8733.36杂木林1038.0445.6733.22平均970.5842.7131.06此外,项目种植的大量绿色植物,不仅为其他动物提供猎食、隐蔽、繁殖、越冬等活动的理想场所,而且利用它们茎、叶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根摄取土壤中的水份和矿物质,在阳光照射和一定温度下,把无机物转化成淀粉、蛋白质、脂肪和维生素等有机物,建立起阳光、水体、生物、土壤之间相依相存的森林生态系统,并通过土壤微生物和绿化植物形成的生物链。繁多的生物互相依赖、互相制约,维护着森林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该项目的建设通过自然起伏的地貌、生态植物群落将有利于进一步加快扩大南宁市绿肺的面积,扩大公共绿地率,维护城市生态平衡。33 2.2.3项目建设是推进南宁市“中国绿城”总体目标的现实需要 南宁市在建设最佳人居环境的基础上,提出了建设“南宁森林城市”的构想,把南宁建设成为“城在林中、路在绿中、房在园中、人在景中”、“山、水、城、林”于一体的最佳人居环境和具有全方位国际竞争能力的绿色森林生态城市。根据《南宁森林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要求,预计通过15年,分三个阶段,实现南宁市“森林城市”的创建目标。总体目标是在确保城区绿地及森林稳步增长的基础上,逐步完成城郊环城林带、环城公园带、绿色通道、自然保护、石漠化防治、生态公益林等对改善南宁市生态环境有重要影响的森林绿色工程。为了实现这一宏伟目标,从2006年开始,市委、市人民政府决定按市区人口人均种植一株树的标准,大力加强南宁市的绿化建设工作。连续实施了“2006年建设生态南宁年内种植150万株树木工程”,“2007年建设生态南宁年内种植170万株树木工程”。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作为南宁市极其重要的城市森林区,在“中国绿城”的建设过程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力争用百万乔木扮靓南宁,着力构建生态文明,突出“中国绿城”风貌,是推进南宁市“中国绿城”总体目标的现实需要。33 2.2.4项目建设将推动南宁市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客观需要城市建设的持续健康发展不但需要以持续的经济发展为依托,还必须是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其基础。因此近年来许多城市将其周围的绿地建设也纳入城市建设规划中,强调通过河流、池塘、河岸绿化带、道路绿化带,公园绿地等将城市中的生物生境连接起来,特别是在城市建设中的重点区域与形象地带都需要倾力打造维护城市的生物多样性基础以保持城市的自然风貌,并以此作为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毗邻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北门的城市建设区在《南宁市城市近期建设规划(2006—2010)》中被确立为自治区级行政办公中心、中国东盟商务中心、大型商贸会展中心、区域交通枢纽、高品质居住新城的建设区,地理位置非常重要。随着这片区域建设的日新月异,本项目用地用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通过加大营造林规模在该片区域营建高标准、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能彻底改善该片区域落后的生态环境现状,并构筑区域生态可持续性基础,为邻近城市建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将有利于提升东盟商务区周边环境的景观,对于南宁市“中国绿城”形象也能得到更为直观的表达。因此,项目建设也是南宁市城市建设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33 2.2.5项目建设是提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连通性的必然选择从景观生态学的角度来看,较高的景观连通性是维持系统生态过程和生态服务功能的重要基础,而景观破碎则往往导致系统中的自然生态过程受阻和生态服务功能低下。纵观整个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尤以景区的北面山麓之景观连通性较差。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2001年5月审批的《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青秀山北面山麓为青秀山的主要入口区。但在当地居民的生产经营活动中,垦荒炼山现象时有发生,对于景区的森林保护工作也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而且在垦荒种植的同时,受产品市场以及品种退化的影响,相当部分经济林地又被丢荒闲置,林相老化,杂草丛生,景观破碎,极大地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整体景观形象。因此,通过征用项目区用地,全部用于营造林工程的建设,是从整体上提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景观连通性的必然选择。2.2.6项目建设是提升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旅游产品层次的现实需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为国家级4A级风景区,通过多年不断的修建、整理以及宣传,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已经成为人们较为理想的游览憩息场所。旅游知名度有了很大提高,市场前景乐观。据统计,2007年青秀山风景区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20多万人次,同比增长33 4.18%(由于修建“青竹立交”对游客量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指出,按照分步实施的原则,到2013年基本完成绿化景观及基础设施建设,形成框架,初具规模;到2016年进一步完善配套设施,提升建设保护管理水平,把青秀山森林公园建成为规模宏大、植物品种丰富、景色壮观、环境优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本项目的建设将充分利用其区位优势、生态优势,迎合“生态旅游”的时尚旅游潮流,突出南亚热带风光,走“绿色、生态”这一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提高景区旅游产品层次,强化对“绿肺”的保护、管理和开发,为游客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进一步增强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旅游吸引力和扩大知名度,从而吸引更多的游客。33 第3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3.1需求分析3.1.1南宁市城市绿化现状及存在问题(1)现状近年来,南宁市重视城市的生态建设,把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家园,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共同发展作为城市建设发展的主题,并取得了一系列显著的成绩:2000年,南宁市获得联合国“迪拜国际改善居住环境良好范例奖”;2002年,南宁捧回“中国人居环境奖”的牌匾,2007年,南宁市获得“联合国人居奖”。根据南宁市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南宁市全年共造林11882公顷,其中用材林11769公顷,经济林109公顷。当年幼林抚育作业面积40691公顷。育苗面积239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1.34%。南宁市2006-20078年园林绿化指标如下表3-1所示。33 表3-1南宁市2006-2007年园林绿化指标统计表序号内容单位2006年统计数据2007年统计数据1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公顷6594.896770.542建成区绿地总面积公顷5641.855867.343公园绿地总面积公顷1972.861989.794建成区面积平方公里170179.065市区人口万人254.86259.776城区人口万人161.26159.527建成区绿化覆盖率%38.2137.81%(-0.4%)8建成区绿地率%33.1932.77%(-0.43%)9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按城区人口)计)平方米12.2312.47(+0.24)注:(1)数据来源:南宁市园林局;(2)根据南宁市建委计划财务科的说明,由于部分城区统计范围的变动,导致2007年统计的城区人口比2006年统计的城区人口约有下降。南宁市近期规划提出要实施生态保护与生态建设相结合的战略,努力改善人居环境,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将南宁市最终建设成为人居环境优美舒适,生态环境健康协调的“中国绿城”。积极推进国家生态示范区、国家生态示范城市建设,抓好生态广西建设相关示范项目,构建覆盖全市的绿色生态体系。在生态健康的基础上,促进区域性资源的综合利用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严格和有效保护森林、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以及重要河湖、水库等生态敏感地区。(2)存在问题33 南宁市通过多年来的绿化建设,特别是近年来加大了绿化步伐后,使绿化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南宁绿化面临的任务仍十分艰巨,与国内外相关城市相比差距还很大。①城市绿地系统尚未形成结构清晰的绿地体系从整体来看,南宁市现状绿地分布零散,尚未形成“点、线、面”相结合的清晰的城市绿化体系。②公园绿地分布不均衡从公园的布局上看,市级和区级公园主要集中在城区东部、邕江以北,城北区、江南区等部分城区明显存在着公园绿地指标偏低,与服务人口不相匹配的矛盾。从整体上仍存在数量不足和布点不均,主要集中在青秀区和兴宁区,其他片区密度明显下降,难以满足市民就近休憩的需要。③生产绿地不足,分布零散,不成规模据2005年统计资料,南宁市建成区内生产绿地面积为105.67公顷,建成区外生产绿地为150公顷,其中建成区内园林系统为55.33公顷,系统外为53.14公顷。生产绿地占建成区面积的0.62%,远远低于《国家园林城市标准》的“全市生产绿地总面积占城市建成区面积的2%以上”规定。随着园林绿化苗木需求的增长,专业苗木的生产面积没有增长,苗木和花卉的供应远远满足不了城市绿化的需求。此外,建成区内除少量生产绿地较成规模、并处在交通便捷的地段外,西侧的生产绿地则较多分布在水系附近,零碎分散,交通不便,不利于生产施工的需要。33 3.1.2南宁旅游市场客源现状近年来,南宁市积极拓展境内外旅游市场。在国内旅游市场方面实施“走出去”和“请进来”相结合的策略开展宣传促销,与各地参展商开展交流与洽谈,达成合作意向;在国际市场开发上,南宁市参加自治区赴奥地利、南非等国开展旅游宣传促销并举办旅游新春文化节;赴东盟各国参加“走进东盟—中国广西国际旅游大篷车”活动。2007年南宁旅游收入居广西之首。作为中国—东盟博览会的永久性会址,每年一度在南宁市举行的一系列国际性会议活动,给这个壮族自治区首府城市带来的惠益正日益显现。根据2007年南宁市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7年,南宁市全年共接待国内旅游者2058.1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81%;国内旅游收入114.22亿元,增长17.1%。全年全市共接待境外旅游者14.11万人次,增长32.55%。其中,外国人10.29万人次,增长22.67%,境外旅游者中,来自东盟国家的有6.47万人次,增长16.85%;港、澳、台同胞3.81万人次,增长69.33%。全年全市国际旅游收入31.70亿元,增长27.77%。全年实现旅游总收入102亿元人民币,在广西全区率先突破旅游收入百亿元大关,接待旅游者数量及旅游总收入列广西14个城市首位,成为广西最大的旅游城市。南宁市2004-2007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如下表所示:33 表3-2南宁市2004-2007年接待国内游客数量指标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南宁市接待国内游客人数(万人)1386.911623.471840.682058.1较上年增长(%)--14.3613.4511.81注:数据来源:南宁市2004——2007年社会经济及统计公报3.1.3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现状(1)植被现状青秀山原生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上层多为樟科、壳斗科、茶科、金缕梅科、大戟科、桃金娘科、蕃荔枝科等种类所组成。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城市建设及人为的干扰与破坏,原生植被已丧失殆尽,现有植被为次生的马尾松林,大叶栎林、柑桔及其它荒草地、农作物植被等代替,森林起源均为人工林。项目区植被有荔枝、龙眼、芒果等果树,还有部分杂生灌木和少量的人工乔木。①青秀山风景区主要的植被类型青秀山风景区的主要植被为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都是在过去20年中绿化项目中所种植的树。九十年代,主峰凤凰岭上发生了一场山火。山火之后,部份森林发生变化,种植了大量的本地花灌木,如杜鹃、山桃、李树等。在山顶缓坡周围的草坪被加宽。缓坡的地形也被更改,种植了亚热带树种棕榈类植物。草坪周围的一大片树林也做了改变以体现南国特征。这一地区用于大型户外集体活动,并添置了芳香园、百花园、药用植物园和其他植物风景区。33 ②建成区内的主要植被类型马尾松纯林:青秀山风景区最主要的植被类型,占地面积最大,面积1495374㎡,约占全园面积的27.3%,主要分布于两大区域,不同区域的马尾松纯林的林分结构稍有不同。入口处至抗日学生军纪念碑的马尾松林树龄较小,郁闭度0.5,林下几无灌木。凤凰塔以东的马尾松林郁闭度稍高,可达到0.65,具有明显的3—4层的复层混交群落结构特点。下木有木槿、檫木、乌柏、白纸扇、桃金娘、对叶榕等,地被层有大量蕨类植物,如东方乌毛蕨、铁线蕨、铁芒萁等。桃花园处的马尾松林经人工改造较多,上木稀疏,下木为杜鹃,地被层种类较多。马尾松-大叶栎混交林:索道上站—办公区。林分结构简单,上木为马尾松和大叶栎,几无下木及地被。马尾松-大叶栎-火力楠混交林:龙象塔下向西延伸逐步过渡为杂木林,具有复杂的复层混交结构。上木为马尾松、大叶栎、火力楠,第二层有石栎、乌柏、格木等树种,灌木层包括桃金娘、野牡丹、对叶榕、鸭脚木等树种,地被层种类丰富。杂木林:主要分布于江边,上木有马尾松、粉单竹、柠檬桉、台湾相思、石栎、樟树、楠树等,但结构并不均匀,在某些局部区域内形成了以某种或某几种树为优势种的群落,如马尾松—粉单竹群落,马尾松—柠檬桉——台湾相思群落。③未开发区的植被:33 未开发区(99朵玫瑰)为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形,主要为农林用地和待绿化荒山。其中荒地约10%、荔枝林10%、龙眼林20%、香蕉占地25%、水稻田约为20%,其它作物如菠萝、木薯等约占10%,水面约为5%。该区植被较为简单,缺少大乔木,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④青秀山植被类型与结构主要植被为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混交林,植被类型较为单纯,面积大,形成气势宏大的亚热带森林景观;景区内人工群落类型丰富多样,形成各种特色的稳定的植物景观。马尾松人工纯林:是景区内最主要的植被类型,面积1,495,374㎡,占地面积最大,约占全园面积的27.3%。不同区域的林分结构稍有不同,郁闭度0.5~0.65。其他人工植被类型还有马尾松-大叶栎混交林、马尾松—大叶栎—火力楠混交林。景区内对人工林进行过改造的主要人工景观植物群落有:苏铁园的苏铁群落、雨林大观的仿雨林复层结构群落、桃花群落、环山秀坪的棕榈类-草坪群落、火力楠纯林、格木林、火力楠林复层结构、棕榈类植物群落。33 未开发区(99朵玫瑰)为较为平缓的丘陵地形,当前主要为农林用地和待绿化荒山。其中荒地约占10%,荔枝林占10%,龙眼林占20%,香蕉占地25%,水稻田约为20%,其它作物如菠萝、木薯等约占10%,水面约为5%。植被简单,缺少大乔木,具有很大的改造空间。⑤植物种类景区内植物种类繁多,有各种各样的花草及天然植物和人工林,景区周围有村边风景林如榕树、扁桃树以及竹子等,景区的乔木主要有松树、桐树、相思树等。在尚未开发的景区中,园艺场内丘陵旱地种植有桃、菠萝、香蕉、龙眼、荔枝、柑橙、番石榴、腰果和梅子等。⑥本项目所在区域植被本项目建在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的未开发区,总占地1260亩,为旱地、居住用地、水田、果园、水域、灌木林,植被类型较单一,以果树为主,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杂草灌木,地表裸露较多,植被不发达。主要的植物种类有马尾松、榕树、桃金娘、黄茅草、竹子等,果树主要有扁桃树、龙眼、荔枝、芒果、香蕉,还有少量花生、玉米、蔬菜等经济作物,项目区以农业生态为主。(2)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现状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包括凤凰岭,凤翼岭和青秀山,海拔高度八十二米至一百八十九米,风景优美、气候宜人,拥有龙象塔、天池等23个景点,是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是南宁市民的主要休闲娱乐场所之一,也是外地游客到南宁商务及休闲旅游的首选,近几年南宁青秀山旅游风景区旅游的人数已超过120万人次/年。根据中共南宁市委南发[2008]9号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33 青秀山森林公园西起青山路,北至凤岭分区,南面和东面连接邕江的地域,主要分为核心景区、北坡生态保护区及森林植物乐园三大部分,总面积约为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景区约4.1平方公里)。青秀山森林公园将建设成为规模宏大、植物品种丰富、景色壮观、环境优美、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独具特色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3)《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概述《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将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划分成保护区、风景区、和功能区。①保护区青秀山的历史断面和林区坡地内的历史遗迹;龙象塔及其庭园;山脊的古道(凤凰翼)和该地区中的历史名胜和遗迹。②风景区青秀山临邕江一侧的河岸将作为风景保护区;青秀山的南岸将作为风景控制区;南宁市总体规划对青秀山大部份的风景控制地区(从青山园艺场的另一侧往东)将规划为森林风景区,市区规划区范围以西的土地保留用于园林、森林和园艺,以吸引游客前往青秀山旅游;根据总体规划,在青秀山风景区内将对林地、森林和所有位于其它规划分区内的“玫瑰花蕾”进行自然景区划分。③功能区33 功能区主要指人流活动密集,活动内容集中的区域,包括主入口门区、科技区、现代活动区、植物园、生活文化区、健康疗养区、野外露营区、生态休闲区、邻水休闲区等九大区域。拟建项目位于功能区内。近年来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人数如下表3-3所示:表3-3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2004-2007年接待游客情况指标2004年2005年2006年2007年青秀山接待游客人数(万人)95.3397.87122.36127.48较上年增长(%)--2.6625.014.18备注:资料来源:业主收集整理;2007年由于青竹立交对游客量造成一定影响。3.1.4景区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1)根据南宁市人民政府2001年5月审批的***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青秀山背面山体为青秀山主要入口区。但在建设保护中,由于土地权属问题,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难以对其进行管理、保护和开发,致使部分山体林相老化,杂草丛生,极大的影响了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严重制约了青秀山风景区的进一步发展。(2)青秀山被誉为南宁市的“绿肺”33 ,对全市的生态环境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随着经济建设和城市化步伐的不断加快,城市人口迅速增加,城市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压力与越来越大,现有森林面积远不能满足城市化进程和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南宁市人民政府为保护和扩大项目区的森林植被,改造现有低效林,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状况,为进一步加强“绿肺”功能,需要对风岭园艺场在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规划范围内尚未征收的约1260亩土地进行全面系统的生态保护工程。3.2项目定位3.2.1项目总体定位根据《南宁市总体规划》及《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本项目定位:本项目以开展营造林工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及采取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性生态旅游活动为主要手段,完善和进一步提高青秀山“城市绿肺”的生态功能;要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推进“中国绿城”建设、改善城市人居环境、推进生态文明城市建设,进一步改善南宁市发展环境,促进区域性国际城市和广西“首善之区”的建设。3.2.2项目市场定位本项目为青秀山生态恢复工程,项目建成后,对游客限制性开放。3.2.3项目产品定位本项目不仅为旅游产品的开发,更重要的是通过生态保护工程的实施,改善区域生态环境,维护生态的多样性,提高城市人居质量。33 3.3青秀山凤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考虑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与南宁市接待游客数量变化存在一定的关联,因此,通过对南宁市接待游客数量的变化运用“回归分析法”确定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量2008年至2015年的预测数值。(1)南宁市接待游客数量南宁市2004-2007年接待游客数量如上表1所示。根据2005年11月15日中共南宁市委、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南宁市旅游业发展的决定》(南发[2005]43号文)要求,2008年至2010年,接待海外旅游者、旅游外汇收入、接待国内旅游者、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收入年均增长20%。根据2004-2007年实际增长率,取平均数约为15%,本项目预测2008-2015年南宁市接待游客量的增长率按15%记取。表3-4南宁市2008-2015年接待游客人数预测表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南宁市接待游客数量(万人)2366.822721.843130.113599.634139.574760.515474.596295.7733 增长率(%)1515151515151515(2)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2004-2007年接待游客数量如上表2所示,建立南宁市年接待游客数量与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Y1=a+bX1其中Y1—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万人)X1—南宁市年接待游客数量(万人)图2-1接待游客量回归分析图根据以上所提供的资料进行回归分析,得出一元回归模型如下:Y1=0.0526X1+19.569方差分析结果:R2=0.8783由此推算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结果:表3-5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2008-2015年接待游客量预测表33 年份20082009201020112012201320142015南宁市接待游客数量(万人)2366.822721.843130.113599.634139.574760.515474.596295.77青秀山接待游客量(万人)144.06162.74184.21208.91237.31269.97307.53350.73由上表可以看出,到2010年,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将达到184.21万人次,2015年接待游客数量将达350万人次。3.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建设规模为1260亩,以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主。建设内容如下表3-6所示:表3-6建设规模与内容一览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备注1营造林工程hm277.561.1人工新造常绿阔叶林hm243.731.2改造常绿阔叶林hm28.621.3沿路景观林hm25.871.4生态果园hm23.371.5生态景观林hm212.31.6稻田景观区hm23.672基础设施工程2.1消防管网m40502.2森林保护工程33 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设备、信息化系统工程等,详见方案3附属配套工程3.1综合服务楼㎡3003.2生态知识展厅㎡3003.3道路m7128主园路(沥青砼路面,10m):2578m步行道(混凝土路,2m):2200m园路(青石板,1.5m):2350m3.4公厕㎡753个3.5休闲厅廊个43.6铺装㎡130003.7生态停车场㎡3425137个车位3.8休息平台个633 第4章建设条件4.1自然概况4.1.1项目选址本项目用地位于凤岭南路以南的凤岭园艺场,在风景区的旅游功能区范围内,占地面积约1260亩。用地北面紧临中国-东盟商务区、广西省部级领导办公住宅区和高尚住宅区,随着这片区域建设的日新月异,青秀山1260亩未征地用于生态保护工程建设,将更有利于提升东盟商务区周边环境的景观。本项目以凤岭南路作为对外主要交通的联系道路,可接南宁市的主干道民族大道延长线。即将完成的凤岭南路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4.1.2地理位置南宁市位于我国东南、西南与东南亚经济圈的结合部,广西壮族自治区西南部。其地理位置优越,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北靠大西南,是连接东南沿海与西南内陆以及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重要枢纽城市。幅员面积22293k㎡。101 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位于南宁市区东南部,地处东经108°21′42″~108°27′22″,北纬22°45′35″~22°48′06″。南面以邕江为界,北至民族大道,西接竹溪路、青山路,东邻邕宁县仙湖开发区,其西北端是南宁国际会议展览中心。幅员面积13平方公里,其中核心风景区面积4.1k㎡。4.1.3地形地貌南宁市境内山岳环绕,丘陵起伏,地貌复杂多样。境内山脉和河谷呈西北--东南走向,地势大致呈西北及西南略高,向东倾斜,中部被左江、右江和郁江及支流切割,形成错综复杂的丘陵平原。东北部的大明山为境内最高峰,海拔1760米。千米以上的主要山峰有东部的镇龙山,西部的西大明山和泗城岭,南部的大青山和公母山等10余座。南宁地区地质构造古老,多以泥盆纪,二迭纪和三迭纪地层为主,母岩以石灰岩占优势,页岩、砂岩次之,第四纪红土层为地表覆盖层。项目拟建区地形地貌多为自然丘陵和库塘。西北及东南角坡度较平缓,场地标高在98.1m至140.2m之间,西北角最高点标高为140.2m,局部坡度较陡。4.1.4土壤、植被南宁附近出露地层主要为第三系上统邕宁县系,地层一般可见砂粘土,表层不厚,下部为砂土层。土壤类型主要以赤红壤为主,母质为砂岩、砂页岩,PH值5.0~7.1,有机质含量为1.5~2.2%。青秀山风景区内大部份地面为黏土,101 土地松软肥沃,丘陵坡面较长,坡积层较厚,养分含量高,一般呈酸性反应,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理想的土壤条件。目前,青秀山风景区内绿色植物覆盖率为86%。有1000多种植物,属于60多种科。是一个马尾松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交混的地区。森林的80%属幼林,都是在过去20年中绿化项目中所种植的树。九十年代,主峰风翼岭上发生了一场山火。山火之后,部份森林发生变化,种植了大量的本地花灌木,如杜鹃、山桃、李树等。在山顶缓坡周围的草坪被加宽。缓坡的地形也被更改,种植了亚热带棕榈树。草坪周围的一大片树林也做了改变以体现南国特征。这一地区添置了芳香园、百花园和其他植物风景区。在园艺场的丘陵地带,当地人种植多种本地水果:荔枝、香蕉、桂元、柑桔、番石榴、板栗、李子等。现区域内植被多为杂木林、果树、竹林及灌木、杂草等,局部区域内有建筑物和构筑物,建筑物多为砖混结构,多以园艺场人员居住为主,其余地形仍为自然原生态地形地貌。现状有一片生长状况较好的荔枝林,可考虑保留利用。4.1.5河流、水文南宁市境内河流属西江水系。以邕江、左江、右江为主。邕江经青秀山南面山脚环流而过。左江干流全长539km,流域面积31595k㎡,年平均流量为174亿m3;右江干流全长707km,流域面积38612k㎡,年平均流量145亿m3。左、右江水流落差大,水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达84万kW,其中可供开发41万kW。邕江流经项目拟建区的南部,河面宽300米,最大流量为每秒101 15000立方米。季节水位变化约在3.5米左右,偶发不会淹没风景区东南部的大片土地。邕江是项目拟建区的潜在水源,也可成为进入项目拟建区的通途(邕江成为北至昆明、南至香港的水上航道),并且对风景区的地形、地貌、土地使用、当地植物种系都起了很大的影响。4.1.6气候项目拟建区属于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受海洋季风影响,全年阳光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和,夏无酷暑,冬无严寒;年平均气温为21.6℃。最冷月份为1月份,月平均气温为12.5℃,最冷月极端最低气温-2.1℃;最热月份是7月,月平均气温为28.7℃,极端最高气温为40.4℃。春季气温低,天气多变,多连绵细雨;夏季高湿多雨,高温持续时间较长,6~9月份平均气温在26℃以上,炎夏午后常有雷阵雨。每年4月后,降雨渐多,5~7月为雨季,月降雨量在200mm以上,年平均降雨量达1300.6mm,年最大雨量为1971.6mm(1982年);年最小降雨量为952.9mm(1909年)。9月以后夏季风结束,降雨量渐少,秋冬干燥,具有“三冬少雨,四季长花”的南亚热带风光。全市主导风向为东风及东南风,夏季为东南风,冬季为东北风。历年最大风速为15.7m/s,年平均风速为1.9m/s。良好的气候环境为植物生长提供了理想的水热条件。101 4.2基础设施条件4.2.1水电条件项目拟建区南临邕江,水源充足,水质好,有毒物质少,符合旅游发展要求,生产建设用水可直接从邕江抽水解决,生活用水可以就地与附近城市居民的生活用水管道连接使用。排水采用雨污分流排水体制,雨水直接排入道路雨水系统,污水通过建设污水管道,近期实现分片收集后分别排入污水处理设施,远期接入城市污水管网。4.2.2交通条件本项目以凤岭南路作为对外主要交通的联系道路,可接南宁市的主干道民族大道延长线。即将完成的凤岭南路为项目的建设提供了便利的交通条件。4.2.3通讯条件项目区附近的原凤岭园艺场居民区,早已通电话;附近有通讯电缆线路经过,并且容量充足,有线通讯设备可就近连接使用。另外,项目区距离市区较近,各种无线通讯信号均能覆盖该区域。通讯条件良好。101 4.3社会经济条件4.3.1行政区域及人口据2007年统计资料,南宁市辖六县和六城区,分别是武鸣、横县、宾阳、上林、隆安、马山6个县及青秀、兴宁、江南、西乡塘、良庆、邕宁6个城区,还有2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经济技术开发区,总面积22293平方公里,市区面积1834平方公里,已建城区面积124.7平方公里。全市总人口6487万人,市区人口245万人。南宁是一个以壮族为主的多民族聚居城市,也是我国五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中唯一具有南方风情和沿海开放特点的城市。南宁聚居着壮、苗、瑶、侗、仫佬、毛南等35个少数民族,其中壮族人口约占全市总人口数的56.3%。全市各族人民和睦共处,少数民族风情别具一格,民族文化丰富多彩。4.3.2工农业生产情况根据2006年南宁统计年鉴,2005年,南宁市完成工业总产值490.92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当年价,下同)164.97亿元,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22.83%,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2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370.18亿元,实现工业增加值120.90亿元。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49.78∶101 50.22,重工业比例首次超过轻工业(轻工业总产值184.78亿元,重工业总产值185.4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333.85亿元,实现利税40.25亿元(盈亏相抵实现利润13.33亿元)。2005年,南宁市农业和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1.41亿元,比上年增长8.61%,完成农业增加值119.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其中:农业产值110.78亿元,比上年增长6.91%;林业产值5.14亿元,比上年增长3.45%;畜牧业产值62.01亿元,比上年增长12.78%;渔业产值11.37亿元,比上年增长5.53%;农业服务业产值2.11亿元,比上年增长5.79%。农业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各业的比重分别为:农业占57.88%;林业占2.69%,畜牧业占32.69%;渔业占5.94%;农业服务业占1.10%。农作物种植面积85.09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粮食种植面积42.01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3%;经济作物种植面积22.87万公顷,比上年增长2.02%;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20.22万公顷,比上年增长1.43%。各类经济作物(含其他农作物)种植面积占农作物种植面积50.63%,比上年提高0.08个百分点;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的种植面积比例为1∶1.03。水稻优良品种覆盖率上升,水稻优质品种种植率68.26%,比上年提高5.65个百分点。4.3.3生活水平及经济发展水平101 南宁自古就是我国南方的边陲重镇和著名商埠,有着特殊的战略地位和厚实的历史文化底蕴。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市不断提高城市综合实力,努力塑造城市新形象,经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今天的南宁,已从昔日的边陲小镇出落为一个城市建设水平和对外开放程度很高的现代化城市,各项事业蓬勃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形成了门类较齐全、生产能力较强的工农业体系和发达兴旺的第三产业体系,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改革开放以来,南宁先后荣获“中国城市综合实力50强”、“全国卫生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等称号。南宁还作为精神文明建设的典型在全国广泛宣传,1999年荣获“全国创建文明城市工作先进城市”称号,2002年获“中国人居环境奖”。4.4经营管理条件南宁市近年来,在林业生态建设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特别是在“九五”和“十五”期间,先后启动了重点绿色工程造林、速丰林基地造林、笋材两用竹林基地造林、名特优果木林基地造林、生态公益林建设、退耕还林等生态工程。通过各个生态工程的实施,使当地逐渐恶化的生态环境得到了一定的遏制和明显的改善。南宁青秀山森林公园西起青山路,北至凤岭分区,南面和东面连接邕江的地域,主要分为核心景区、北坡生态保护及森林植物乐园三大部分,总面积13平方公里。青秀山风景区名胜旅游区实行开发区封闭式管理体制,设党政工委和管委会,是南宁市委、市政府的派出机构,授权行使市一级管理权限,管委会内设:党政办公室、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财政局、经济发展局、建设局、招商促进局、社会事业局等部门,101 以及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青秀山地方税务局、规划分局、交警支队第九大队、工商所。管委会组织机构图见下表8-1。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员工文化程度高,技术力量和管理能力强,且具有管理类似项目的丰富经验,完全能胜任该项目的经营管理任务。101 党政办公室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局(2人)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财政局经济发展局招商促进局建设局社会事业局等部门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办公室青秀山地方税务局规划分局交警支队第九大队工商所图4-1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委会组织机构图101 4.5拆迁安置条件项目区内有约一个村500名村民需要搬迁,项目征用的土地有部分属于该村村民的土地,征地和拆迁直接影响被征地拆迁者的切身利益和生活现状,做好征地拆迁及安置工作,对项目建设极为重要。本项目一期征地工作已完成;二期征地工作正在进行。对于拟建项目用地内的搬迁户,规划安置在风岭南路以北、林里桥路旁,安置标准:建筑面积80㎡/人,搬迁时间2008年6月。村民搬迁会对迁入地产生一定的环境影响。建设主管单位严格遵循自治区和南宁市政府的有关精神,落实好拆迁和补偿政策,积极向居民宣传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国家利益和被征地拆迁户的利益关系,消除居民的担扰和不满情绪,在保证征地拆迁工作顺利进行的同时,尽快恢复征地者现有的生活水平。101 第5章建设目标5.1项目建设目标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保护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种植亚热带常绿高大阔叶树种为主,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涵养水土、减少水土流失、维护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与实现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性。通过项目建设,使项目区水土流失控制在隐匿侵蚀的范围内(500t/k㎡.yr以下),系统的生态功能提高20%以上,全面消除项目区域生态性障碍因素。广泛引种南亚热带树种,形成物种丰富、花果飘香的植物群落;多层次,种植地被、灌木、乔木等植物,形成错落有致、层次分明的森林景观;多色彩,分片区、成规模引种不同品种、不同花期、不同色彩的植物,形成色彩斑斓、景色宜人的植物景观;多功能,净化空气、涵养水源、减少土壤流失,增加森林蓄积量,造就良好生态体系。要完善区域内的道路、配套建设生态停车场、游客服务中心等旅游服务配套设施。通过本项目的建设形成与城市特色相辉映的森林景观,打造优美的城市天际线,塑造城市的绿色背景。101 总目标:通过营造林工程,改善山体林相老化、杂草丛生的现状,减少水土流失,改善生态环境退化的状况,完善山林的生态系统,使生态系统能实现良性循环自由运转。通过基础设施、景观工程等工程建设使项目区成为以植物观赏、休闲娱乐、观光农业及生态知识宣传为主的生态旅游公园。近期目标:非营造林项目通过园路、建筑、娱乐设施、基础设施等的建设,把项目区改造成为具有可参与性的森林公园;营造林项目通过生态恢复手段,首先恢复主要活动区周边的山林生态景观,并逐步完善山林的生态系统。5.2指导思想与原则5.2.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项目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广西考察工作时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生态文明城市目标,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的要求,解放思想,开放创新,统筹安排,分部实施,突破重点和难点,狠抓生态环境、基础设施及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步把青秀山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全国一流、具有国际影响的南亚热带森林公园,推进“中国绿城”建设,促进人居环境的进一步改善。同时遵循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要求,以建立比较完备的林业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为宗旨。以保护森林资源为前提,以科技为保障,以生态环保效益101 为中心,以维护南宁市区的长治久安,实现城市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开展营造林工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以及进行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型生态森林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实现其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性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本工程以维护南宁市区的长治久安,实现城市经济腾飞与环境保护、自然生态与人类生态的高度协调和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以开展营造林工程、基础设施等工程建设以及进行有利于提高环境质量的主动型生态旅游活动为主要手段,进一步扩大森林面积,促进生物多样性发展,维护其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实现其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性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性,这是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建设的基本思路和指导思想。5.2.2项目的指导原则项目建设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强度投入、高效能管理,不断提升建设保护管理水平;,坚持以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为核心前提,以营林为基础,以森林资源持续增长为主导,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开发建设与保护生态环境、合理利用资源结合起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坚持以人为本,妥善处理各种利益关系;坚持与城市建设发展相结合,全局谋划,统筹安排;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展示“中国绿城”风貌。(1)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101 建设是为了对重要生态功能区实施抢救性保护。因此,必须坚持保护优先、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切实加强对项目区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环境监管,防止生态功能退化。同时,遵循自然规律,采取适当的生物和工程措施,尽快恢复和重建趋于退化的生态功能。(2)生态优先,全面规划,整体优化原则项目营林造林面积大,改造任务艰巨,应进行全面规划。规划应做到整体优化,反映广西生态城市建设的需要,分步实施,重点工程突出。充分增加生物的多样性,景观功能的多样性。生态的基础性: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走生态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与公园游览设施、基础设施建设相结合,统一规划。生态的观赏性: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所选用的树种更注重观赏性,不同季节体现出不同的风景。生态的参与性: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田间的散步道、林下的散步道,让人融入到自然的环境当中。生态的趣味性:在进行生态恢复的同时,用稻田景观、生态果园、种植园等多种形式,提高植物景观的趣味性。(3)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要突出重点,根据区域的主导生态功能,重点解决制约主导生态功能发挥的各类限制性因素。同时坚持统筹兼顾,点面结合,分步实施的原则。(4)尊重科学与实际、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101 坚持科学设计,讲究实效,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建设措施,以期达到建设效果。要因地制宜,充分发挥土地、气候以及生物资源优势,规模建设。(5)景观协调原则项目建设后的森林景观应有层次性,错落有致,季相变化明显,需要高起点、高品位、创意新,不仅要保证在森林景观的前提下完成营林造林任务,而且要使得项目与周边区域的景观更协调,物种更丰富,防护和环保功能提高,林分生长更加稳定。(6)坚持以社会效益、生态效益为重点,实现经济性、实用性和先进性相结合的原则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效益,在确保生态效益的前提下,尽可能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妥善处理好环境保护、生态环境治理和经济效益的关系。5.3主要建设任务(1)营造林工程,面积77.56h㎡;(2)灌溉管网工程,约4050m;(3)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设备、信息化系统等;(4)附属配套工程,包括道路、交通通讯工程、景观林附属工程等。101 5.4项目建设分期根据功能分区和造林方式将项目区划分为一期和二期工程。一期工程面积38.1h㎡包括生态游览景观林、稻田景观区、修枝补阔生态常绿阔叶林及项目区西北区的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原有林地改造和新建游览区为一期的建设内容。二期工程面积45.90h㎡,包括生态果园及项目区东南区的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人工新造森林景观为主。101 第6章建设方案6.1营造林工程本项目建设以加快区域内的生态恢复为重点,全面恢复其生态环境,配套设施及附属景观工程的建设强调对自然环境的保护,主旨在于配合青秀山整体形象创造森林公园新形象。通过少量破坏的建设、生态知识的宣传和鼓励参与种植,在恢复生态环境的同时创造人参与自然活动的生态旅游公园。6.1.1功能分区与总平面布置项目区划分为活动游览区、生态游览区、生态种植区、生态保育区四个区域。活动游览区为组织游人活动的主要区域,是景区内人的活动较多的范围,集中布置基础配套设施和休闲配套设施;生态游览区为游人活动较少的区域,以游览和观赏森林景观为主;生态种植区为场地整理后,提供给游人参与种植,体验种植和生态保护的区域;生态保育区则以生态恢复为主,游人较少到达:(1)活动游览区山脚地势平缓处,集中布置活动区域,设置综合服务区、野外健身区、生态知识展示厅等。(2)生态游览区101 在生态常绿阔叶林下,设置有生态果园、生态种植园区、休闲步道、健康小道、登山道、山顶观景廊、半坡休息亭等林下休息散步空间和生态活动参与区,体验山林的静谧之美及参与自然活动的乐趣。(3)生态种植区在生态知识展厅附近,整理出一块空地,设置种植园,经过种植分区及种类的统一规划,后期有专业人员进行维护。(4)生态保育区场地四周山坡以生态恢复为主,设置少量的林下漫步道及管理通道。(5)交通组织①车行交通景区内休闲娱乐区及游憩观赏区,可以考虑使用电瓶游览车,以车代步。生态游览区内可以设置自行车道。②静态交通停车场设置于分散布置于景区出入口、各景观节点,方便游览需要。③步行系统步行交通的可达和便利,步行道贯穿分布于整个景区,使景区具有良好的可达性与便利性。101 6.1.2设计原则(1)生态优先原则建设内容要把生态放在第一位,按照城市森林进行建设,保证恢复项目区的生态功能。(2)美学原则在坚持生态优先的同时,注重自然、协调、类型多样、层次丰富,突出景观效果,营造四季不同的林相景观。(3)尊重科学与实际原则坚持科学设计,讲究实效,坚持改造与新建相结合,对不同的地块、不同的对象采用不同的建设措施,以期达到建设效果和经济效益最好。(4)建设与保护并重原则坚持新建与改造、建设与保护并重,除害和兴利并举,使各项建设工程发挥能充分发挥效益。(5)实地适树原则以抗逆性强的乡土树种为主,严格控制引进外来树种;注重林相、季相及群落层次的变化,合理搭配植物,形成以乔木为主,乔木﹑亚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各自占有合理生态位的空间格局,从而形成良好的森林植物群落。(6)持续利用原则101 在保证完成生态恢复的基础上,通过森林群落、植物园、生态游览及其它开发项目建设,促进项目区开发的可利用性和持续发展性。6.1.3营造林工程规模项目营造林工程总规模77.56h㎡,分别包括人工新造林工程与林相改造工程。人工新造林工程总规模61.9h㎡,其中新造生态活动游览景观林12.30h㎡,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43.73h㎡,新造沿凤岭南路景观林5.87h㎡;林相改造工程总面积15.66h㎡,其中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8.62h㎡,生态果园3.37h㎡,稻田景观3.67h㎡。6.1.4项目区区划项目建设的直接目标就是为了巩固和完善区域生态系统功能,消除或减缓阻碍生态系统进一步发育的障碍性因素,使其生态功能进入持续增长的良性发展轨道;同时全面提高生态系统自身的稳定性,使系统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得以显著的提高。因此,根据项目区的现状植被和地形,建设范围整体划分为生态保育林建设区和游览景观林建设区。生态保育林建设区:生态保育林建设区包括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和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通过新造和林相改造进一步完善其生态功能,特别是巩固和进一步提高其“城市绿肺”功能。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常绿阔叶树为基调,同时穿插种植具有季相变化的种类营造林相的季节性景观。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以丰富树林天际线和种类为主要目的。101 游览景观林建设区:生态景观林建设区位于项目区山脚地势较为平坦处,整体上通过利用植物乔、灌、草丰富的层次搭配和疏密结合的空间变化创造优美的树林景观。项目建设在满足生态效能的基础上,注重高度自然的特色景观效果,极其舒畅的游览环境以及充分适宜的生态宣传背景建设。生态景观林建设区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用不同树种的合理搭配与重点布局,形成包括生态采摘果园、稻田景观区、生态种植区等特色园区。6.1.5造林方式设计6.1.5.1生态保育林建设区生态保育区面积35.32h㎡,以生态恢复为主要种植目的。根据现状树木的生长情况采用不同的方式进行生态建设。将乔木生长状况较好的区域采用林相改造的方式,补充种植乔木、灌木和地被;将乔木生长状况较差的区域采用人工新造的方式,进行重新的种植规划和植物种植,注重不同乔木的比例和多层次的复式生态种植。该区人的活动较少,种植的主要目的为尽快恢复山体的生态功能,近期考虑远观的效果,后期生态恢复后可考虑逐步设置游人的游憩设施。(1)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人工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面积29.62h㎡101 ,新造的阔叶林选用常绿乔木为主,适当添加有季相景观的落叶乔木,种植具有野趣的中下层植物。选择种植的乔木60%为8cm以上幼树,40%为5cm以上幼树,灌木和地被的覆盖度为50%。开放当年的郁闭度达到0.3,成年树林的郁闭度达到0.6。(2)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面积为5.70h㎡,保留原有生长较好的乔木,补植常绿阔叶乔木为主,插植可观花或秋季观叶的落叶乔木,种植具有野趣的中下层植物。选择种植的乔木60%为8cm以上幼树,40%为5cm以上幼树,灌木和地被的覆盖度为50%。开放当年的郁闭度达到0.3,成年树林的郁闭度达到0.6。6.1.5.2活动游览区活动游览区面积19.34h㎡,在保证生态建设的基础上,注重植物景观的美观性,使用的适宜性和可接触性。根据植物生长现状和地形现状,划分有活动场地绿化区、生态果园区和稻田景观区。(1)活动场地绿化区活动场地绿化区面积12.30h㎡,在山脚地势较为平坦处,为新造景观林,林下设置有部分供游人活动的场地和游览的车行道和步行道。在活动场所,根据活动性质开辟有疏林、草地等较为开阔的绿化空间。植物种类丰富,色彩多变,搭配注重层次性。植物选择观赏性强的种类,配置方式采用乔、灌、草搭配的生态复层式,具有良好的景观性。选用规格8cm以上的中等或大乔木,开放当年的郁闭度达到0.2,成年树林的郁闭度达到0.4。101 (2)生态果园区生态果园面积3.37h㎡,场地内有生长势较好的荔枝林,对其进行保留并加强养护,增加不同品种的荔枝,补充地被植物的种植,使其发展成为生态性,景观性良好的可供游人游览、采摘的生态果园。选择种植的乔木60%为8cm以上幼树,40%为5cm以上幼树。(3)稻田景观区稻田景观区面积3.67h㎡,山脚有生长良好的稻田,地势较平坦。对其进行划分整理后,上层点植少量遮荫乔木,形成开阔的稻田景观,加入稻田散步道,体验自然的乐趣。6.1.5.3生态游览区生态游览区面积19.60h㎡,原有的植被状况较差,通过大量的常绿阔叶林的基础绿化种植,后期加入小乔木、灌木、地被及草坪的种植,建设为生态性和观赏性均良好的山体绿化。步行道和园路两侧的绿化为重点种植区。6.1.5.4生态种植区生态种植区面积3.3h㎡,与生态知识展厅相结合设置,用参与种植、领养等方式,提供群众参与生态保护与建设的场所,并规划有不同类型的种植区,保证种植成林后的观赏效果。6.1.6树种设计(1)树种选择原则101 适地适树的原则:所选树种的生态习性与营造林区域的立地条件相吻合,并与其各自的用途目的(新造林或者林相改造)相一致,确保营造林成效。项目建设树种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引进外来树种。广泛使用已有成功营造林经验的乡土树种,同时兼顾景观效果良好的树种。树种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原则:树种的选择应具有天然生态系统所要求的异质性(或称多样性),这包括物种组成上的异质性,年龄结构上的异质性以及资源利用上的异质性等等。这些异质性为多种树种的生存提供了各种机会和条件,因此也有利于提高造林的生态功能和景观效果。因此项目建设应该满足风景名胜旅游区建设和功能的要求。项目建设采取多种生物学特性和生态习性各不相同的树种搭配,兼顾林相和季相变化,既能达到生态防护的目的,又能满足丰富景观、增强视觉感受的要求,使生态防护林和生态景观林既丰富多样,又科学合理。经济实效原则:为了使生态保护工程尽快见效,提高造林成活率,使用一定生长年限的带土球幼树为主,以满足营造林的主要目的和特殊用途。同时为了节约项目成本,应该就近调运苗木,节约成本。主要造林树种如下表:101 表6-1主要造林树种表林种主要选择植物初植密度(株/h㎡)选用规格选用原则新造生态常绿阔叶林(437331㎡)乔木基调树:萍婆、秋枫、仪花、小叶榕、菩提榕特色树:春:红花荷、凤凰木夏:粉花山扁豆秋:山乌桕冬:杜英、木棉50060%8cm以上幼树,40%5cm以上幼树基调树的选择与周边树林有延续性,同时使林相景观具有季节变化灌木万年麻、丛生鱼尾葵、竹芋、广西棕竹、三角梅、台湾海桐、阔叶十大功劳1000选用有野趣的种类地被肾蕨、沿阶草、黄花马樱丹、白蝴蝶、红柄蔓绿绒、罗裙带2000选用有野趣的种类改造生态常绿阔叶林(86219㎡)乔木火力楠、海南葡桃、麻楝、秋枫、橡胶榕、南洋杉100060%8cm以上幼树,40%5cm以上幼树丰富树林天际线灌木心叶蔓绿绒、春羽、金边龙舌兰、龙血树、银叶菊、红叶朱蕉、三角梅800选用有野趣的种类地被肾蕨、野牡丹、五色梅、狗牙根、翅荚决明、冷水花、葱兰、长春花2500选用有野趣的种类新造沿凤岭南路景观林(58674㎡)乔木基调树:小叶榕、无花果、幌伞枫、秋枫、仁面果、水蒲桃特色树:蓝花楹、粉花山扁豆、腊肠树、老人葵、糖棕700以胸径10-12cm树木为主绿色背景为基调,与周边绿化相协调,观花及观型树体现特色灌木台湾海桐、非洲茉莉、大红花朱槿、阔叶十大功劳、鸟巢蕨、花叶良姜、金边龙舌兰、银边剑麻1000形态丰富而具有特色地被毛杜鹃、白蝴蝶、大叶棕竹、翅荚决明、黄花马樱丹、长春花、沿阶草3000远观色彩或形态明显,观赏性强新造生态景观林(122954㎡)乔木仁面果、腊肠树、琴叶榕、无花果、小叶榕、扁桃、红花羊蹄甲500以胸径10-12cm树木为主以乡土树为主,具有较强的观赏性灌木红绒球、毛杜鹃、鹅掌柴、鸡蛋花、花石榴、三角梅、山茶、福建茶、黄金榕、朱槿600选择观赏性强的种类地被鸟巢蕨、绿萝、肾蕨、蔓绿绒、牛筋草、蔓花生、风雨兰、地毯草、百喜草2000选择观赏性强的种类101 生态果园(33728㎡)乔木三月红、鸡嘴荔、妃子笑40060%8cm以上幼树,40%5cm以上幼树保留原有荔枝,补植不同品种的荔枝灌木广西棕竹、台湾海桐、福建茶、黄金榕、朱槿400选择观赏性强的种类地被白蝴蝶、紫花马樱丹、大叶棕竹、花叶鹅掌柴1000选择观赏性强的种类稻田景观(36738㎡)乔木麻楝、小叶榕250以胸径10-12cm树木为主保留和补充稻田,点植遮荫乔木6.1.7生态恢复技术措施可以通过交通设计、旅游设施设计等来控制人为活动的干扰,还可以通过移植植株、清理入侵物种、动物种群恢复等方式来缩短生态系统到理想状态所需的时间。充分利用生态系统自我设计、自我组织的功能,实现生态系统的自我修复,生态恢复实际上是个复杂的系统工程,我们计划将其分为三个步骤来进行。生物链的恢复步骤及措施步骤一:在初期投入少量资金,建设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恢复和构筑山林的自然形态和生物栖息地。具体做法是:采用一定的植物绿化加工程方法的方式为生态恢复提供启动条件,为久已缺失的和仍在困境中挣扎的鸟类、禽类、微生物等的回归和繁盛提供初始条件。植物以适合于风景区域内生长、适生型强又具有良好景观效果的乡土树种为重点选择对象101 ,同时引入一些处于演替较高阶段、有培养前途、已有一定栽培经验的树种,提高恢复潜力和速度,如火力楠、格木等。因这些种类适应性强,养护强度低,能适应山林的环境。大面积种植后,可成为具有观赏性和生态性的野趣景观,也有利于各类动物的觅食栖息。这一阶段的内容也是本次工程所要作的主要工作,任务完成之后,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开始改善,各种生物的生长条件开始具备,生物链的底端开始趋向完整,山林生态系统的雏形开始呈现,进行生物链上层结构恢复的物质条件已经具备了。步骤二:利用人类的维护措施对已有的环境进行一些低强度的养护工作,使这阶段尚显脆弱的生态系统能够得以运转,使植物群落发育更为成熟;同时通过放养鸟类、禽类等措施,进一步完善生物链,使整个生态系统接近自我运转、自我调节、自我维护的程度。这一阶段的任务完成之后,风景区的自然环境已经得到根本性的好转,各种生物的种类都大为增多,生物链的复杂程度开始增加,应对环境变化、自然灾害的能力大为增强,一个健康的完善的山林生态系统已基本成型。步骤三:这一阶段山林生态系统已基本能良性循环自由运转,人类的维护工作已降到最低,只需注意降低人类活动所产生的干扰程度,提供其一个自主运行的空间;此外就是协助其抵御一些突发性的事件,如外来物种入侵、突发性的生态灾害等。101 通过以上步骤对风景区生态的多样性恢复,达到建设一个具有山林景观多样性和生物群落多样性的、动态稳定的可以自我调节的山林的目的。6.2基础设施工程6.2.1灌溉管网工程本工程建设范围为广西***景区凤岭园艺场内。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有提水设施、高位蓄水池、灌溉用水管网布置建设及工程涉及的供电、建筑、土建等工程项目。本工程地处广西南宁市城郊,市政工程建设基础好,景区建筑红线外街区主干道路界线明确;南宁市国家电力网为景区提供了方便的电能供给,交通方便,有线和无线通讯覆盖全景区。景区成立以来,景区旅游资源开发,特别是景区的基础设施建设有了较大的发展,灌溉设施建设也初具规模。(1)设计原则实事求是原则:客观反映景区目前灌溉用水的现状,结合景区发展特点,既要满足近期需要又要考虑发展要求。尊重科学原则:按照技术先进可靠,节省能耗,注重技术经济指标优化和工程方案的可实施性,管理方便安全。最大效益原则:合理布局、统筹规划,解决灌溉用水问题。(2)工程方案利用青秀山生态保护工程修建的提水设施和四个现有蓄水池的101 分级配水,通过管道将水分级输配到景区灌溉用水处,解决景区灌溉及生产用水。抽水压力管采用镀锌钢管,法兰连接,灌溉用配水管采用埋地PE给水管,粘胶粘接。建设内容包括室外输配水管网,终端灌溉用控制设施工程的土建、建筑物、构筑物工程建设,以及相配套的阀门井(检查井)等。根据灌溉需要水龙头工作半径按(50—55m)的距离设置较为合理,进入终端用水阀门井(检查井)后,均采用钢制管件,管径选用DN50㎜镀锌钢管与输水管连接。采用塑料(橡胶)软管人工操作灌溉;工程建设所涉及的室外管网、管件均采用地埋暗敷设,主管网及穿越道路的管道埋于地下0.7m,进入林地的支管和终端用水管件设施埋设深度不得小于0.4m(以稳固为原则)。本工程只有林地灌溉系统工程,该景区为丘陵地貌,紧临邕江,自然地表排水畅通;灌溉系统主要为解决干旱时苗木用水,无余水排出,本设计不另设排水系统;雨水利用现有的排水沟、排水暗沟、道路边沟和山溪沟道直接排入河流。同时,景区目前污水排放量甚微,主要为生活污水,可经简单处理达到二级排放标准后用于林地灌溉用肥。6.2.2森林保护工程(1)森林防火工程防火林道:项目区内交通道路较发达,以现有道路系统为基础,考虑到景区的森林游憩功能,防火101 道及林间巡护道通过设立车型巡护道与步行巡护道相互交织的道路网络,既要有利于森林防火工作的开展,也必须兼顾便于游人通行的功能。本次设计将防火及巡护道并入附属配套工程进行设计,不再设计独立的防火及巡护道路。①防火设施、装备了望台:利用现有的凤凰塔、龙象塔兼做了望塔,不再规划新的了望台。护林防火车:为满足防火的特殊需要,规划购置护林防火车1辆。在火警发生时,可以临时征用风景区内的旅游车作为交通车,故不再规划购置。小型防火设备:包括对讲机5台(型号为摩托罗拉XTN2600型,信道数8,最大通话距离9km,频率范围458-470MHz),包括100倍双筒式望远镜1架,灭火水枪2支,扑火服装(含扑火头盔、扑火服、扑火手套、扑火靴)9套,扑火工具(含组合拍、组合锹、耙子、砍刀、锯子、斧子)9套,便携式风力灭火机4台,细水雾森林灭火机动装置1套。②防火措施本着“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加强领导,专人负责,建立完善的护林防火指挥通讯系统,并纳入城市消防体系,配备必要的消防器材,设置室内外消防供水系统,加强护林防火宣传教育工作,制定严格的护林防火管理制度。101 完善现有的森林防火组织,划定防火责任区,制定防火公约,规划聘用季节性兼职护林员2名。由护林员负责巡护森林、监测火警火险、管理野外用火、及时报告火情以及协助有关机关查处森林火灾案件。(2)森林病虫害防治设计①人员、设施、装备配备病虫害监测与防治专业技术人员1名(隶属于园林部),负责项目区内的病虫害监测和预报工作,指导病虫害防治技术;兼职的季节性护林员同时负责在专业技术人员的指导下采取正确的病虫害防治措施。为上述人员配备相应的办公场所及必要的办公自动化设备。病虫害防治设施配备森林病虫害测报设施1套,包括昆虫学实验设备1套和植物病理学实验设备1套,动植物标本制作设备各1套。配备双柱升降式喷雾机车1台(PH-15型),电动喷雾器2台,以及其他设备(各类杀虫剂、杀菌剂每年共计0.2t,植物保护专用服装2套,农药拌合桶2只)。在病虫害防治设施设备费用中保证每年的森林病虫害防治专项经费。②防治措施森林病虫害的防治要落实以预防为主、以早防为主、以林业技术为主、以生物防治为主的四为主方针,综合防治,具体设计措施如下。严格执行检疫制度:禁止使用带有森林病虫害检疫对象的苗木等繁殖材料。101 建立监测预报体系: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站,由专业技术人员定期调查项目区病虫害发生状况,准确掌握病虫的发生动态、预测其发展趋势,制定可行的病虫防治措施。完善生物防治体系:保护害虫天敌及其栖息场所;发生病虫害时尽量施用微生物农药(BT乳剂和病毒乳剂等)、仿生农药(灭幼脲)、动物源农药(昆虫信息素等)、植物性农药(苦楝素、茴蒿素、烟碱等)、矿物性农药(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矿物油乳剂等)。药物防治:必要时使用化学试剂,严禁施用剧毒和残留期长的农药。(3)森林管护设计①管护设施、装备在风景区内的交通要道、景点、林分集中分布的地方设置保护森林的宣传警示牌,规划共设置8个。宣传警示牌为长方形,规格60cm×50cm,1.5~1.9mm薄钢板制作,悬挂于电线杆、灯柱或建筑物墙壁上。制作森林管护人员日常工作标志胸牌2个。在交通要道口、森林资源集中分布的地段,设立森林资源保护宣传碑3块。宣传碑为单面水泥砖石结构(标准砖加水泥制作,标准砖规格240mm×115mm×53mm),基座高0.5m,厚0.8m,碑面高1.5m,长4m,用明显字体和颜色书写森林的生态价值、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有关保护森林资源的法律法规,森林防火、病虫害防治技术措施等相关内容,起到宣传、警示和指导的作用。②网围栏工程101 鉴于风景区北部的凤铃南路建成后可能会对景区动物带来的威胁,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中设计沿凤岭南路建设网围栏。采用不锈钢丝网围栏,围栏高2m,建设规模为1.338km。③管护措施制定森林管护的规章制度,规定相关责任人的责、权、利,从制度上确保森林管护工作的顺利实施。在明确管护制度的基础上,订立责任书、填写责任卡,落实责任区,明确管护范围与目标,确保森林管护工作达到预期效果。④森林保护人员设置森林保护由聘用的季节性兼职的2名护林员担任,负责项目区内的森林管护,管护人员同时负责日常巡护、森林防火和临时性病虫害防治工作。(4)项目信息管理系统建设设计①信息管理内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信息管理主要针对工程建设的各个管理与技术环节,建立完整的信息档案资料并进行系统的管理。具体包括:技术信息:包括立项、可行性研究、总体设计、施工作业设计、检查验收、科研及推广、资源调查与监测、环境监测、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文字、原始调查表格、数据、图件、影象资料、标本,以及经营管理技术措施、使用的技术标准和规程规范等。101 物资信息:包括工程建设、经营等各个时期的物资采购、发放、回收及使用情况等信息。财务信息:包括人工造林工程建设中各项经济投入与支出、补偿与收益等信息。制度法规信息:包括有关管理造林建设的各项法规、规章、规定、制度,以及施工单位、权属、施工日期、施工与监理、监督、评估的组织、管理与结果信息等。②信息管理系统结构为加强工程信息收集和反馈,应建立动态管理信息系统,以保障统计信息资料的准确性、及时性,全面反映工程建设的内容与成效。由项目办确定专人负责信息管理,对信息管理的相关内容进行收集和监测,并及时进行汇总。然后将汇总的信息上报同级项目领导小组、经项目领导小组组织相关人员对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后上报上级项目办。③系统设备购置为了保证信息管理系统的高效性,应充分利用现代计算机及网络技术,因此设计添置台式计算机8台,笔记本电脑2台。激光打印机(HPLaserJet2420d)2台,复印机(佳能iR3570)2台,传真机(佳能FAX-L408S)1台。(5)科技推广工程101 科技推广与培训的目标和任务是充分利用新的科技成果,通过多种形式的推广应用与培训措施,提高项目的科技含量和技术水平。以培育高质量的“城市绿肺”生态系统为目的,选择并推广实用的科技成果与先进的管理方法,改善和提高基层管理人员,特别是项目直接建设者的林业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①科技推广主要项目和内容在工程建设过程中努力推广应用较成熟的新技术,如工程规划、建设及管理中数字化林业与信息技术等。根据工程建设需要,引进1—2项与工程建设相关的专利技术,为工程建设构筑强有力的科技基础,同时也进一步保证项目建设卓有成效。②科技推广主要措施一方面通过有计划、有目的的聘请专家、学者和有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对公司各级工程管理、技术人员进行理论知识、实用技术以及相关专业知识的培训。特别是通过结合生产现场,开展操作技能的培训;一方面组织项目管理及工程技术人员外出考察、学习先进国家或地区的生态保护工程建设技术及经验。在全面提高公司各级工程管理、技术人员的理论知识与适用技术水平的基础上,进一步对管理区域的广大农户开展技术培训。针对性地进行园林植物、经济林木以及花卉生产的适用技术培训,促进管理区域农村产业结构的全面调整,并向着有利于农村小康经济建设、有利于区域生态环境进一步改善的健康轨道发展。同时利用自身一切条件和手段加强管理范围内的居民,特别是青少年和景区游客的热爱自然、保护环境、保护园林绿化成果和生态环境科学知识的宣传与教育。101 科技推广工作结合科技服务中心实验室、试验场进行,不另行配置设备仪器。(6)森林生态环境监测体系①森林资源及生态环境监测通过建立生态环境监测站系统地监测生态敏感区的空气质量、水土流失情况、生物多样性发展情况等生态效益指标,为调控系统的生态功能提供科学和准确的基础信息。采取设计固定样地的方式进行森林资源、生态环境的监测,样地设置宜采用巢式样方,对设置的样地每年进行一次测树、植被、土壤等的调查,并取样进行分析测定。获取森林资源、生物产量、生物多样性、土壤肥力、空气质量以及水土流失状况等相关环境因子信息。监测点按生态保护工程的建设内容分别布设,即分别疏针补阔、修枝补阔、补植灌草、封禁育阔、新造生态防护林、新造生态景观林等类型进行监测点的布置。②森林病虫防治监测建立森林病虫害监测点10个,通过对各监测点的连续监测,建立系统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系统。同时结合景区的巡护和森林管护工作,对于生长异常植株及时纳入监测控制范围。监测工作结合科技服务中心实验室、试验场进行,同时添置必要的采样设备,和专业分析仪器。森林保护工程设备表表6-1101 序号名称单位数量1双柱升降式喷雾机车台12喷雾器(背式电动JYDD型)台23病虫害测报设施套14护林防火车辆15对讲机台56望远镜(100倍双筒式)架17扑火工具(含组合拍、组合锹、钯子、砍刀、锯子、斧子等)把98强光电筒把99警示牌个810宣传碑块311围栏m133812PC计算机台813笔记本电脑台214复印机台215传真机台116激光打印机台26.3附属配套工程6.3.1道路6.3.1.1道路设计本工程主要包括以下三个级别的园路:10m宽的主园路A路、B路及C路,共2578.201m长,贯穿主要活动游览区;2.0m宽的人行道,包括林下步道、健康散步道、登山道等共2200m长;1.5m宽的人行道,包括汀步及林间小道等共2350m长。(1)设计标准依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101 37-90)及青秀山风景区相关规划,本工程主园路A路、B路及C路主要的技术指标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I级2)道路红线宽度:10m3)计算行车速度:20km/h4)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5)道路横断面型式:单幅路6)机动车道数:双向两车道7)道路交通量达到饱和状态的设计年限:10年8)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10年(沥青砼路面)20年(水泥砼路面)9)抗震设防: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测区的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总体上相当于地震基本烈度Ⅵ度,按Ⅵ度设防。(2)平面设计平面设计主要依据项目业主提供的规划进行,并进行局部优化。A路:路线走向大致呈东西走向,起点接生态二期道路,终点接B路,全长490.233米。全线有两个转角。规划控制点如下:位置桩号XYRLs起点K0+000522061.111541261.412JD1K0+159.038521966.267541389.07411020JD2K0+348.149522015.945541579.075260-101 终点K0+490.233522098.449541695.995B路:路线为一东西向的环状道路,起终点均接A路,全长1301.880米。全线有六个转角。规划控制点如下:位置桩号XYRLs起点K0+000522098.449541695.995JD1K0+232.265522326.658541739.216255-JD2K0+575.706522361.795542136.64218020JD3K0+715.096522215.981542216.68071.00120JD4K0+825.476522106.546542186.98270.16720JD5K0+959.027522134.951542030.938271.431-JD6K1+140.404522058.952541860.688301.571-终点K1+301.880522098.333541696.481C路:路线走向大致呈南北走向,起点接A路,终点接现状公路,全长786.088米。全线有三个转角。规划控制点如下:位置桩号XYRLs起点K0+000522098.449541695.995JD1+138.851521979.117541766.983300-JD2+389.022521734.770541823.974300-JD3+638.938521484.960541802.988300-终点+786.088521351.174541738.855(3)纵断面设计综合考虑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和排水,合理选择变坡点。本着尽量节省投资、减少路基土石方并与沿线地形及周边环境相协调的原则进行设计。101 A路:无变坡点,纵坡为5.596%。B路:全线设3个变坡点。最小纵坡为0.894%,最大纵坡为2.0%,最小坡长为80米,凸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1500米,凹型竖曲线半径为2300米。C路:全线设3个变坡点。最小纵坡为0.5%,最大纵坡为4.79%,最小坡长为66.088米,凸型竖曲线半径为1000米,凹型竖曲线最小半径为800米。(4)道路横断面设计1)本工程道路横断面型式为单幅路型式:1.5m(人行道)+7.0m(混合车道)+1.5m(人行道)=10.0m。2)本工程道路路拱、横坡型式为:路拱:采用折线形式机动车道、非机动车道:1.5%人行道:1.0%(5)超高、加宽设计①加宽设计A路平曲线JD1及B路平曲线JD2、JD3、JD4的半径均小于250m,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5.1.9条的要求,需在圆曲线内侧加宽。根据规范Ⅱ类加宽要求,加宽值见下表:曲线编号曲线半径一个车道加宽值(m)合计加宽值(m)AJD11100.61.2101 BJD21800.450.9BJD371.0010.71.4BJD470.1670.71.4②超高设计A路、B路及C路的平曲线半径均大于70m,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第5.1.3条的要求,不需设置超高。(6)路基设计①一般路基设计贯彻因地制宜、就地取材的原则,采取必要的排水防护措施和经济有效的病害防治措施,防止各种不利的自然因素对路基造成危害,以确保路基的强度、稳定性和耐久性。土基回弹模量E0≥30Mpa。设计标高:设计标高为路中线路面标高。填方路基边坡:填方高度H<8米,边坡采用1:1.5;填方高度16米>H>8米,在8米处设置2.0米宽的平台,边坡采用1:1.75;填方高度H>16米,在16米处设置2.0米宽的平台,边坡采用1:1.75。挖方段路基边坡:挖方边坡根据地质情况参照《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表3.4.1和表3.4.2并进行力学分析综合确定。②路基填料要求:路基填料最小强度(CBR)和最大粒径应符合下表要求: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最大粒径要求101 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填料最小强度(CBR)(%)填料最大粒径(cm)填方路堤上路床0~0.3610下路床0.3~0.8410上路堤0.8~1.5315下路堤1.5以下215零填及挖方路基0~0.36100.3~0.8410③路基压实度填方路基应分层铺筑,均匀压实,路基压实度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应不低于路基一般地段的填方要求,压实度要求如下:项目分类路面底面以下深度(m)压实度(%)填方路床0~0.8≥90路堤0.8以下≥87零填及路堑路床0~0.3≥90④路基防护路基防护工程是防治路基病害、保证路基稳定、改善环境景观、保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设施。边坡采用种植草皮防护。(7)路面设计①设计原则101 路面结构系结合当地的气候、水文、土质、材料、工程实践经验、施工和养护条件等,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进行设计,通过综合比较,选择较符合道路使用要求,又经济合理的路面结构类型。②车行道路面方案设计本项目路面方案比选采用水泥砼路面结构和沥青砼路面结构进行比较:1)水泥砼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初期设计车道内标准轴载作用次数150n/d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20年设计年限内的年平均增长率5%轴数分配系数0.6水泥砼路面结构组合表结构层机动车道厚度(cm)水泥混凝土砼面层221.0L/㎡乳化沥青粘层-6%水泥稳定碎石基层20级配碎石底基层18合计602)沥青砼路面设计标准轴载BZZ-100设计初期设计车道内标准轴载作用次数200n/d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的设计年限为10年设计年限内的年平均增长率5%101 轴数分配系数0.6沥青砼路面结构组合表结构层机动车道厚度(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4粗粒式沥青混凝土81.0L/㎡乳化沥青粘层-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20级配碎石底基层20合计52③车行道路面方案比选项目沥青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路面景观效果好一般抗变形、耐磨耗性易产生变形和车辙不易产生车辙式的变形,耐磨耗性较大噪声和振动小大明色性夜间能见度差夜间能见度好平整性无接缝,连续性好有接缝,连续性差施工条件施工速度快施工速度慢造价高低就路面使用性能(如路面平整度、抗滑、耐磨性等)及观感方面来说,沥青混凝土路面更优,而且近年来改性沥青、SMA混合料、加纤沥青混凝土等新技术的运用使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能力、抗水损、低温抗裂性、抗疲劳等关键性能有明显改善。考虑到本工程道路的景观要求较高,且道路填挖较大,因此本道路推荐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101 ④人行道路面方案设计人行道路面结构结构层厚度(cm)步砖6中粗砂3级配碎石15合计24(8)、路基路面排水本路的路基、路面排水是根据路线平面、纵断面,结合沿线地形,气候,降雨,地表河流,水塘水系的分布,及道路两侧土地的开发,综合考虑进行。使路基,路面排水相互结合形成良好的排水系统,使道路排水顺畅,保证路基,路面的稳定和安全行车。6.3.1.2给排水设计(1)项目概况本工程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项目占地面积约为1260亩。主要包括①营造林77.56h㎡;②园路:10m宽的主园路共2578.201m、2.0m宽的人行道共2200m、1.5m宽的人行道共2350m。设计内容:包括室外给水排水设计,公园附属设施的给排水、灭火器配置设计。(2)室外给水工程101 本设计从北侧风岭南路市政给水管道引入DN150给水管,管道自市政管网接管处设置倒流防止器,管道沿主要园路辐射并形成环网,管道沿线每120米设置一个室外消火栓。给水管道采用PE80给水管,热熔连接,压力PM=1.0MPa。管道埋设于道路人行道下。设计范围内草地、乔木和灌木采用埋地式快速取水阀配水、人工浇灌的灌溉方式,详6.2.1灌溉管网工程说明。(3)室外排水工程①雨水本设计地面雨水采用盖板沟收集后排入附近市政道路雨水系统或附近规划雨水受纳系统。盖板沟尺寸通过计算确定,雨水盖板沟设于道路靠近山体一侧,以截留山体地面漫流雨水。本设计采用南宁市暴雨强度公式降雨历时:t=t1+mt2(min),采用设计参数:设计重现期P=1~2a;地面集水时间t1=10min,屋面集水时间t1=5min;管道的综合径流系数则根据管段汇水范围内的地面覆盖种类及相应的径流系数,按加权平均法确定,采用Ψ=0.55;②污水设计范围内公共卫生间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周边市政道路污水管道。污水管道管径DN300,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承插连接。101 (4)公园附属设施给排水设计附属公共厕所和管理用房从附近园路敷设的给水环网取水,给水管道采用新型铝合金PP-R复合管材,热熔连接。厕所污水经管道排入室外化粪池处理后排入园路污水管道,室内排水管道采用PVC-U排水管道,粘胶粘接。公园管理用房按照《建筑灭火器配置规范》GB50140-2005的相关要求设置手提式灭火器。(5)节水节能设计①室内给水管道采用新型铝合金PP-R复合管材,该管材具有更高的强度和更好的耐高温性能,其内壁光滑,水力阻力小。其管道管件连接采用热熔连接,不易漏水,可保证生活用水在输送环节中不被污染,且节水节能。②卫生间器具采用脚踏节水洁具。③在市政入户管和室内消防接管起端设置低阻力倒流防止器,防止二次污染,确保水质卫生安全。6.3.1.3照明设计(1)技术指标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91),城市支路、人行道路的平均照度为10lx。新安装光源、灯具的道路,其路面的初始亮度值应提高30~50%;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满足设计标准不大于0.55W/㎡的要求。101 (2)工程方案本项目道路照明用电为三级负荷,10kV电源由城市电网引至户外路灯箱式变电站,经变压后向路灯供电。户外箱式变电站内可根据需要设置路灯时控装置,以便能对路灯照明进行时控、光控及手控控制。为达到照度要求,且兼顾考虑到美观性和诱导性,照明器的配置为:①红线宽度为10米的道路光源选用100W高压钠灯,采用单臂钢管路灯安装于一侧人行道上,照明器的安装高度为9.0米,灯杆基本间距约为30米,单侧布置。②对于2.0m宽的人行步道,采用70W的庭院灯单侧布设,杆高3.5米,间距20~25米。③对于汀步及林间小道,采用0.8米26W草坪灯布设,间距约5米。路灯线路采用VV-1kV-的电力电缆穿管埋地敷设。(3)节能措施选用高效节能型光源及灯具,并配用节能型电感镇流器。机动车交通道路的照明功率密度值应严格按设计标准控制。6.3.2公用设施厕所101 公园设计规范(CJJ48-92),面积大于10h㎡的公园,厕所的服务半径不宜超过250m。公共厕所建筑面积应根据人口流动量应地致宜。本区内设置3个公共厕所,各5个蹲位。其它公用设施果皮箱、路标等。6.3.3服务设施综合服务楼:包括有餐饮服务、娱乐器材租借等综合服务。生态知识展厅:放置图片资料、标本等宣传生态知识。游憩设施:包括亭、廊、园凳等。管理设施:管理办公室101 第7章消防、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节能措施7.1森林防火主要措施7.1.1森林防火组织体系及队伍建设森林防火是保护造林成果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林业生产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要贯彻“预防为主,积极消灭”的方针。项目要成立护林防火指挥部,制定护林防火制度,成立护林防火机构。配备专职护林员,负责区域内山林巡视和监督,大力宣传森林防火的重要性,增强群众的森林防火意识。7.1.2森林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为了加强森林火灾监测,在项目区现有护林防火设施的基础上,利用规划的管护棚作为护林点,并配备望远镜、对讲机等设备。做好“四网”、“两化”规划和建设,建立永久的防火宣传水泥碑,完善森林防火体系。购置森林防火现代化设备和对防火队伍进行规范化教育,使之与现有的森林防火基础设施相衔接,形成严密的森林防火体系,从而保障森林安全。7.1.3森林防火教育101 森林防火重在规范火源管理,重在教育。项目建设单位要利用报纸、电视、标语、广告牌,以及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野外用火,特别是防火期野外用火的规定,要在中小学校开展环境保护教育和森林消防教育,以防患于未然。7.1.4森林火灾扑救一旦发生森林火灾,第一发现人要迅速报告项目区森林防火办公室或项目建设单位,以迅速组织专业扑火队、当地青壮年及驻军进行灭火。任何情况下不得组织未成年人扑救森林火灾。项目建设单位要对第一发现人给予适当的奖励。7.2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项目所有安全保护和劳动保护,均按国家有关规定进行设计,项目设计坚持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做到防范于未然。7.2.1可能危害因素(1)各种电器设备若没有可靠的防护措施,易造成人身伤害或火险。(2)防火指挥控制中心系统、林火瞭望监测系统各种设备全天候开启,设备易发热,易造成设备损坏或火灾等不安全因素。(3)在林火扑救中,扑火人员运输、山上扑火中,若不注意安全,易发生事故,出现人员伤亡。101 7.2.2防护措施(1)建立健全劳动安全、职业卫生和消防等各项规章制度,设置各种安全标志。(2)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工作时间严格按照《劳动法》执行。(3)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指挥控制中心系统用房,要充分考虑气流通畅和室内采光和防火等要求措施。(4)电器设备和电闸采用接零保护,并在明显处提醒如何操作。(5)建筑物或露天的各种设备要设防雷保护装置。(6)加强安全教育,加强劳动安全卫生管理,保护职工的人身安全和身体健康,搞好安全生产。(7)新职工须按规定通过安全教育和实际操作训练,内容包括遵章守纪,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岗位间工作衔接配合的职业安全健康事项,典型事故及发生事故后应采取的紧急措施,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等项内容,并经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8)当用人单位内部职工从一个岗位调到另一个岗位,或从某工种改变为另一工种、或因放长假离岗一年以上重新上岗时,用人单位必须进行相应的安全技术培训和教育,以使其掌握现岗位安全生产特点和要求。(9)建立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管理档案。101 7.3节能措施7.3.1项目能耗种类本项目为营造林建设项目,项目的主要使用能源为电,主要资源是土地。7.3.2电气节能措施(1)选用系统设备,应为国内专业生产厂家经过多年生产实践检验先进的节能型设备。(2)照明采用高效照明灯具,即采用高效T5荧光灯管作为光源。(3)防火物资储备库、防火检查巡护站、防火指挥控制中心系统用房,要充分利用自然光源和自然通风条件,减少照明,通风能耗,室外照明采用光电自动控制开关或光电定时开关。(4)设备用完后要及时关机,以免浪费电源。(5)加强能耗管理,降低维护费用。7.3.3节地措施由于土地资源是不可再生的资源,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可开发利用的土地资源越来越少,为了利用有限的土地资源,项目建设在总平面布置上,要充分利用现有的土地,合理布局,精心设计,避免多占土地,浪费土地资源。101 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8.1环境现状概况项目所在区域南宁市属湖泊盆地,建设用地处于整个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域内,面临邕江,背靠青秀山,地势起伏变化,有登高望江的便利,植物郁郁葱葱,视野开阔。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地处北纬22°45′35"~22°48′06",东经108°21′42"~108°27′22",植物覆盖度好、覆盖率高,景观基础质量高。建设用地范围内无固定污染源,无工业污染源,空气清新,全年空气污染指数都保持在50以下。空气负离子浓度高。有着优良的环境条件。8.2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8.2.1林地清理、整地对水土流失的影响不同的林地清理、整地方式对水土流失的影响是不同的。如在林地清理时,采取全面炼山的方式来清理林地,地表失去植被的覆盖,其水土流失加重;在坡度大于15度的坡地进行全垦整地,其水土流失亦会加剧。因此,尽量避免采取炼山的方式来清理林地,坡度15度以上的造林地采用带状或撩壕整地,所有一切造林整地活动,必须根据林地的特点,沿等高线水平方向进行。101 8.2.2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长期施用化肥,土壤易板结,土质恶化,土壤肥力降低,在地表施用化肥,农药使用不当或过量,均会污染水源、污染环境,杀伤有益生物,影响人畜安全。但是,只要选用合适的化肥和农药,并且采用恰当的方式方法,加上林地本生的自净能力的作用,它们对环境的影响是可以控制的,也是可以接受的。8.2.3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影响项目建设的实施,对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是有负面影响的,但当营造成林后,将增加森林面积,提高森林覆盖率,环境会恢复并得到改善。可为生活在林内的野生动植物提供更好、更广阔的栖息环境和繁衍场所,为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更好的条件。8.2.4项目建设对其他环境的影响对声环境的影响:基础设施施工中将使用必要的机械设备,如挖掘机、搅拌机、运输设备等,其产生的噪声对施工区周围200m范围的声环境会产生一定的影响。空气质量的影响:施工活动可能产生影响空气质量的物质,如扬尘、运输机械的尾气等。在易产生扬尘的季节和施工区域经常洒水,在春季或雨后整地,可以适当降尘,有效改善施工区域周围的空气环境质量。工程建设增加了区域植被覆盖率,可以增加CO2的吸收和O101 2释放量,同时增加空气中的负离子浓度,有利于改善青秀山景区及南宁市的空气质量。8.3环境保护措施8.3.1整地方式对环境的影响及水土保持措施林地清理和整地方式不当,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因此要严禁炼山;整地方式采用穴垦,沿等高线呈“品”字型布穴。整地要严格保留山顶、山腰和山脚的自然植被,遵循“山顶戴帽,山腰系裙,山脚穿鞋”的原则,岩石裸露的地方,必须保留自然植被,不得伐除。8.3.2施用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化肥用量过多或施用不合理,也会对土壤造成影响。提倡使用有机肥(如农家肥),在整地时表土还穴并施一些有机肥,抚育时挖沟将草、树叶等埋于树蔸旁,增加林地有机肥料。合理使用化肥,根据土壤缺肥状况确定施用化肥的品种和数量,用缓效肥如过磷酸钙和农家肥作基肥,用速效肥如磷酸铵、尿素等作追肥。农药是有毒化学品,要使用高效、低毒、残留期短的农药,尽量减少伤害有益生物和污染环境。8.3.3野生动植物栖息环境的影响及保护措施101 新造林地必须选择适宜的荒山荒地、灌丛地、疏残林地、迹地、荒滩荒地和退耕还林地,注意保护造林地周围的天然次生林,禁止毁林造林,在新栽植的造林地上,尽可能地保留一些原生阔叶林,避免营造面积大、树种单一的人工林纯林。对项目区范围内的珍稀植物、野生动物栖息地,有价值的人类历史文化遗产要加以保护,不得破坏。8.3.4森林病虫害防治措施(1)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项目区要开展经常性的森林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掌握病虫害发生规律,以便采取相应的措施和对策。(2)防治措施①按照“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原则。以生物防治为主,化学防治为辅,采用生物、药物、人工捕捉相结合的综合防治措施,以达到治早、治小、治了的目的,尽可能把森林病虫害控制在不成灾的水平。②选择抗病虫害能力强的品种,加强营林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增强林木自身的抗病虫害能力。③严格执行种苗检疫制度。发现危险性病虫害,应立即采取果断措施进行处理,并实行禁运。8.3.5森林管护主要措施(1)加强《森林法》、《森林法实施条例》宣传教育工作,增强人们的法制观念和法律意识。减少毁林、盗伐林木案件的发生。(2)加强护林队伍建设,实行定人员、定地盘、定责任,与奖101 罚制度挂钩,组成群防群治护林网络。(3)营造林地内严禁放牧、打枝、采矿等非营林生产活动。8.3.6水土和土壤肥力保护措施根据《水土保持法》、《水土保持法实施条例》的有关规定,进行水土保持方案设计,且与主体工程建设“三同时”。工程建设需要开挖时,尽量避免大开挖基面,保持自然地形地貌。特别是车行、步行巡护道施工要注意保护现有林木和采取水土保持措施,路基挖方、填方平衡调配并尽可能减少弃土土方。开挖的土方严禁随意堆放,必须运往指定地点堆放或结合造林工程填入植穴中,不得在风景名胜区内设置弃土场。林地的清林整地,根据地形实行分段施工,及时恢复植被覆盖,减少水土流失。植穴品字形排列,以便更好地蓄水拦泥,植穴开挖的表土均要回填,减少土壤及养分流失;植穴回填完毕,割草覆盖表土。大型的工程开挖面回填后种植灌木和草本植物,进行绿化覆盖。回填后的余土不得就地堆放,要运至指定地点堆放。边坡保护:对原有的易风化、剥落、掉块的边坡,若无法用生物措施进行水土保持,采用浆砌块石或毛石混凝土护坡或砌筑保坎,不准采用“干砌护坡”。对于个别强风化、岩层裸露、表层破碎,土壤侵蚀强烈的边坡,在清除表层破碎岩屑后,用M7.5砂浆抹面防护。对于保坎护坡,保坎选型根据保坎内填料土类确定。保坎施工严格执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101 50330-2002)。严格按图施工,作好保坎的泄水孔及泄水孔的过滤层。保坎用石料应坚硬不易风化,最小厚度不小于250mm,最低强度等级不小于MU30。8.3.7其他保护措施(1)噪音治理措施建设的各种工程设施应避免产生噪音,对易于产生噪音的设施必须进行降噪处理。此外,风景区内严禁产生强大噪声的行为,如放炮、汽车鸣笛等,在醒目处设置禁止产生噪声的永久性标志牌。工程建设要采用低噪声的机械施工作业,期间因机器作业确实无法避免产生噪声时,在夜间施工,以减少白天对游人的影响。(2)固体废弃物治理措施基建工程中的材料如砂、石、水泥等,堆放要与地面隔离,残留砂、石、水泥和混凝土必须掩埋到基坑内,严禁随地丢弃。施工场地必须做到工完、料净、场地清,包装物不得余留在现场,恢复原来的生态环境,并实施绿化。工程建设期间及风景区内其他活动产生的生活垃圾,须及时清运,在南宁市指定的垃圾处理厂集中处理,不得留在项目区中。(3)废水治理措施严禁污染自然水面和自来水水源。生产活动、科研活动产生的废水和生活污水,通过设计的污水管道流入指定地点集中处理,达标后排入市政污水管网中,不得滞留在项目区。101 (4)废气处理严禁在风景区丢弃产生废气的固体、液体物质,严禁焚烧垃圾、植物残体等物质。(5)环境监测结合科技服务中心建设,规划配置环境监测设施1套,包括空气污染物监测设备、水土流失监测设备各1套,另与森林病虫害防治机构共用动植物标本制作设备。配置必要的办公地点和实验室。系统地监测生态敏感区的空气质量、水土流失情况、生物多样性发展情况等生态效益指标,为调控系统的生态功能提供科学和准确的基础信息。8.4环境影响评价本项目建设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环境规划要求,选址合理。项目是绿化祖国,改善环境,造福社会,造福子孙的功德事业。项目的建设在改善环境方面的作用是无需置疑的,即使其在建设过程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水土保持,肥料、农药、包装物对林地也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因为林地具有较强的自净能力,只要措施得当,其负面影响可降至最低,甚至不产生环境污染。总之,项目对环境的正面影响是全局的、长期的,而对环境的负面影响是局部的、暂时的,也是完全可以接受的。101 第9章招标方案9.1招标范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和国家林业局《林业固定资产投资建设项目管理规定办法》,凡是达到国家招标规定范围和规模标准内的项目,必须进行公开招标设计、施工;未达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模标准规定》公开招标标准的,由建设单位实行邀请招标,确定项目实施单位。本项目达到了国家招标规定范围和规模标准,必须进行公开招标设计、施工。9.2招标组织形式建设单位委托专业公司负责招标工作。9.3招标方式招标的具体情况参见《招标基本情况表》。101 第10章项目组织管理10.1组织管理10.1.1组织管理形式为了确保项目建设的顺利实施和建设质量,取得预期的效益,必须推行项目法人负责制和项目建设监理制,建立健全组织管理机构。10.1.2管理机构项目实施前应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小组成员由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管理委员会的有关人员组成。10.1.3机构设置和职责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工程管理部组织项目的建设。工程管理部设经理1名,负责全面经营管理工作,副经理1名,协助经理工作。工程技术科设科长1人、员工3人,计划财务科设科长兼会计1人、出纳1人,物资供应科设科长1人、员工2人。项目建设设专职管理人员11人。工程管理部受建设领导小组领导,全面负责项目经营管理工作,定期向领导小组汇报工程建设进度。工程技术科负责项目的施工管理、工程管理和信息管理工作,定期对生产人员进行培训和考核。101 计划财务科负责定期建设计划,保证资金足额到位,定期制作财务报表,如实反映资金运用情况。物资供应科根据项目建设计划,负责种苗、肥料、农药等生产资料的供应和管理,确保项目建设顺利进行。物资供应科建设领导小组工程技术科计划财务科工程管理部图10-1建设领导小组组织机构图10.1.4人力资源配置及人员培训(1)人力资源配置本项目建成后的人力资源配置主要是根据管委会的实际情况进行设定。(2)人员招聘及培训项目建成后,招聘人员应具备较高素质,应为大专学历以上,管理人员应具备大学本科以上学历。项目建成后一般工作人员对外招聘,管理层人员则以管委会的事业编制人员为主,新进人员需经过健康检查和短期的培训后方能上岗。101 10.2项目管理项目管理贯穿于项目全过程,其内容包括计划管理、工程管理、资金管理、信息管理、档案管理、科研管理及技术培训等。10.2.1计划管理计划管理对各项活动起着平衡、协调和统一指导作用。其主要内容有:(1)制订计划制订计划一般包括长期计划与年度计划。长期计划对一定时期内项目建设的发展目标、建设任务、规划布局、实施年度、投资估算、效益分析等主要措施作出筹划;年度计划是对年度的建设任务、进度、资金、效益等内容作出具体安排。(2)落实计划项目计划必须确保各项计划落到实处,应合理安排人力、物力、财力等,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充分调动全体人员的积极性,群策群力,保证计划的顺利实施。(3)制定措施制定合理有效的行动措施,把权、责、利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人力、物力、财力得到有效的发挥,最大限度地提高工作效率,以保证年度计划的顺利实施和全面完成。(4)监督检查101 必须对各项工作进行跟踪检查,监督其执行情况,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总结计划工作的经验和教训,不断改进工作方法,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和建设质量。10.2.2工程管理本项目工程必须严格按国家基本建设及林业建设程序进行管理。(1)实行项目法人制,项目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对工程建设内容、进度、质量和资金使用负责。(2)实行工程化管理,严格实行设计、施工招标制,工程监理制。(3)建设单位必须与施工单位签订工程承包合同,明确质量要求、技术经济责任制。(4)按照科学化的要求,实行项目施工、生产建设全过程的全面质量管理,执行定期检查验收制度;对工程质量实行动态监督,发现问题及时处理。(5)项目建设过程中的各种技术资料是重要的信息源,应妥善保管。因此,必须健立健全档案管理制度,指定专人及时记载各项生产经营活动和资金使用情况,利用电脑建立数据库,进行动态管理。10.2.3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上级制定的资金使用管理与监督,必须做到:101 (1)建设资金严格按计划审批、运作、执行,不得随意变更投资计划。(2)建设资金实行专户存储,专款专用,不得挤占、挪用和截留。严禁变相使用。(3)建设单位根据工程建设进度,统筹安排建设资金。10.2.4信息管理信息管理的关键是及时、准确地收集国内外有关营造林工程的相关资料、数据等信息,掌握其发展动态,以便引进和应用新技术、新种苗。同时也要关注项目建设的各种相关资料,如森林防火、科学研究、环境保护、实验数据等,并通过计算机进行归类、处理、分析和评价。101 第11章项目实施进度11.1建设期限本项目施工期为3年,即2009年—2011年,共计3年。项目施工期从营造林主体工程开始,在前一年穿插开展森林保护设施及其相应的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设施建设,历时3年。11.2项目进度安排本项目的总体实施计划进度为45个月(含项目前期工作),时间从2008年4月至2011年12月。具体实施步骤为:从2008年4月开始进行工程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历时2个月;批复后,6月进行初步设计及审批工作,并于7月底结束;8月开展施工图设计、审查工作,于9月底完成;10月进行招标工作,于当月底完成;2008年11月,开始营造林工程建设,同步进行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其中,基础设施及附属配套工程历时1年,于2009年11月结束;营造林工程于2011年11月结束,历时3年,2011年12月份完成竣工验收,并交付业主。具体实施进度计划详见本项目的工程实施进度计划表(表11-1)。101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表11-1项目建设工程实施进度计划表─────────────────────────────────────────────────────────────────────────────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2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12.1.1估算范围本工程项目投资估算包括营造林工程、森林保护工程(包括消防车、病虫害防治设备、围栏设施、标牌、防火设备等)以及附属配套工程中的土建工程、给排水工程、电气工程、安装工程、道路及室外停车场工程、绿化工程、临时施工水电等的工程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土地费用、前期工作费、勘察费、设计费、施工图审图费、施工监理费、招标代理费)。预备费及铺底流动资金等。12.1.2编制依据(1)设计图纸、文字说明。(2)同类工程的结算资料。(3)经调查的项目区现行概算定额和费用标准;(4)《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国电力出版社。(5)《广西自治区土地管理实施办法》(6)《南宁市征用集体土地条例及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2005]141号文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7)财政部、国家林业局《关于印发<森林植被恢复费征收使用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财综[2002]73号文(8)工程建设其他费用:a建设单位管理费:广西壮族自治区财政厅桂财建[2003]1号文《转发财政部关于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b勘察费、设计费: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关于发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通知,计价格[2002]10号。c施工图审图费: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建设厅文件,桂建计字[2006]35号《关于转发自治区物价局“关于重新确定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收费标准的复函”的通知》。d施工监理费:国家发改委《建设工程监理与相关服务收费管理规定》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e招标代理费: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980号。(9)预备费:参照[1991]广西壮族自治区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定额。12.1.3估算结果(1)固定资产投资经估算,本项目固定资产投资额为31800万元。估算情况详见投资估算表。(2)铺底流动资金:0万元。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总投资:31800万元。12.2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31800万元,资金筹措方式如下:(1)自筹资金19800万元;(2)申请财政补助12000万元。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3章财务评价13.1项目概况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主要以开展生态保护工程建设为主,主要包括营造林工程、森林保护工程和相关附属配套工程。作为青秀山旅游区的一部分,项目的建设改善了生态环境,从整个风景区的角度讲,必将为风景区带来更多的游客,增加景区的收入。而从项目建设重点来看,其可经营程度不高,因此就项目本身而言,其直接效益更偏重于公益性,即体现在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与实现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减少土壤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从该层意义上出发,按照国家计委最新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中,对非盈利项目财务评价的有关规定,将不计算项目的财务内部收益率、财务净现值及投资回收期,本财务分析将对项目建成后的维护费用作一个预测,并计算相应的财务评价指标,此外,还将对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13.2基础数据13.2.1建设期及资金使用计划根据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工程的总建设期按4年考虑,建设投资31800万元(不含建设期利息)按工程进度逐步投入,第1年约投入15000万元,第2年约投入9800万元,第3年约投入3500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万元,第4年约投入3500万元。13.2.2总资金估算工程项目总资金估算为31800万元,其中建设投资31800万元,无银行贷款故不计利息。13.2.3资金筹措工程总投资共计31800万元,根据国务院《关于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试行资本金制度的通知》规定,公益性投资项目不实行资本金制度,本项目属于公益性投资项目,因此对自有资金没有最低规定。本项目自筹资金19800万元,其余12000万元由南宁市本级财政资金解决。13.3财务评价分析13.3.1单位功能投资项目共需建设投资31800万元,建设面积为1260亩,则每单位面积投资25.2万元。13.3.2单位功能运营成本由于本项目作为公益性项目,其主要目的在于改善南宁市生态环境,因此只考虑其维护费,主要是指项目完成后,对森林维护、草坪绿地、园区道路等的日常维护费,包括人工、水电、清洁、设施耗损等费用。参考同类项目,该部分费用暂按180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万元/年估算,费用来源为自筹资金。项目建成后,建设面积为1260亩,则单位功能年运营成本为0.14万元。13.3.3财务评价结论通过上述的财务分析可以看出,项目建成后,每年的运营费用为180万元,该部分费用由业主单位承担。由于本项目营利性甚微,因此业主单位应注意成本节约及整个景区的综合管理,以保证本项目效益的实现和整个景区财务平衡。由于本项目建设将加快城市绿化步伐,改善人居环境,项目建成后将使南宁市的城市功能更加完善,项目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因此建议市政府有关部门大力支持本项目,使其早日建成,发挥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13.4国民经济评价13.4.1国民经济评价采用的设计参数(1)社会折现率为8%。(2)影子价格。外贸货物以距离项目最近的钦州口岸价格为基础确定。(3)影子汇率换算系数为1.08(4)影子工资。人工工资的调整根据广西的劳动力状况及就业水平,固定工与临时工的比例为1:2,当地人工费平均为35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元/工日,影子工资换算系数用0.83,则影子工资每天为29.05元。(5)贸易费用率为6%(6)残值。取建设费用的50%,以负值在评价末期计入费用。(7)计算期。建设期4年,运营期20年,计算期按24年计。13.4.2费用计算(1)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财务固定资产投资中扣除属于国民经济内部转移支付的费用31800万元,调整后的固定资产投资为27882万元,调整系数87.68%。(2)年运行费对森林维护、草坪绿地、区内道路等的日常维护费,包括人工、水电、清洁、设施耗损等费用,经计算正常运行期年运行费为180万元/年。13.4.3效益计算(1)直接效益该项目的直接效益包括为项目为青秀山带来的风景旅游效益,以法国索格利工程咨询公司对青秀山风景区的游客数量预测为基础,结合本工程的地位及未来发展方向,预计2012-2015年,项目的直接效益约800万/年,2015-2010年约1000万/年,2020年接待能力达100%时,项目直接经济收益将达1500万元/年。(2)间接效益项目的间接效益体现于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成后,可使森林覆盖率由目前的51.3%上升到55.8%,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3898t,使滞尘能力将增加1486.17t/yr,此外还将产生保持土壤肥力,固炭增氧等生态效益以及增加劳务用工,缓解就业矛盾有利于社会稳定的等效益。按照等效益替代原则,其生态价值可达2949.78万元/年(计算期内均值)。13.4.4评价指标国民经济评价采用工程建设期和生产期的效益、费用流程计算建设工程国民经济评价相对和绝对指标,衡量项目的经济合理性。国民经济评价表如下: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表13-1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单位:万元项目(一)效益流量(二)费用流量(三)净现值(四)累计净现值1.项目效益2.余值1.固定资产投资2.运营费用3.流动资金建设期2008  13152  -13152-131522009  8593  -7956-211082010  3069  -2631-237392011  3069  -2436-26175运营期20121411  180 905-2527020131500  180 898-2437220141601  180 895-2347720151717  180 897-2258020162050  180 1010-2157020172202  180 1012-2055820182377  180 1018-1954020192576  180 1028-1851220203305  180 1241-1727120213567  180 1245-1602620223866  180 1255-1477120234210  180 1270-1350120244602  180 1291-1221020255052  180 1317-1089320265567  180 1348-954520276157  180 1385-816020286832  180 1427-673320297606  180 1475-525720308491  180 1529-37292031950513941 180 396321342累计净现值为=21341.97经济内部收益率=8.07%(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经济内部收益率为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效益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经计算经济内部收益率为8.07%,大于社会折现率(is=8%)。但根据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建设项目经济评价与参数(第三版)》中关于社会折现率的说明,对于具有环境保护效益的项目,宜采用低于8%的社会折现率。(2)经济净现值(NEPV)经济净现值是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效益折算到计算期初的现值之和。经计算经济净现值为21341.97万元,大于零。13.4.5敏感性分析为了考察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结论的稳定性,选取工程投资和效益变化对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见下表。表13-2经济评价敏感性分析表敏感性因素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万元)基本方案8.07%21341.97投资增加10%7.39%20932.4投资增加20%6.8%20522.84效益减少10%7.32%18798.21效益减少20%6.53%16254.45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项目对效益变动最为敏感,其次为建设投资。从计算结果来看,当效益下降10%、20%、投资上升10%、20%的四种情况下,财务净现值均大于零,财务内部收益率均小于8%,说明项目在建设期间要严格控制投资成本,在经营期间要注意创收节支。13.5综合评价该工程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各项经济指标均符合规范要求,经济上是合理的。从敏感性分析可以看出该项目也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本项目的建设,不仅能为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能够提高青秀山风景区的观赏性,从而带来一定的经济效益,其最大的效益更体现于改善了南宁市的生态环境,减少了水土流失、增加了固碳增氧、滞尘降尘能力,另外,工程在建设和经营的过程中也将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活跃地方经济,繁荣市场,增加就业机会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因此,项目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生态效益。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4章综合评价14.1项目风险评价14.1.1项目风险分析从业主角度审视,本项目主要有如下几类风险:资金风险、投资估算风险、工程风险。(1)资金风险资金风险是指建设项目资金供给的中断或延误给项目建设带来的风险。本项目的投资额较大,一部分通过财政拨款,一部分由业主自筹解决。因此,项目资金的妥善解决和合理安排对于项目的顺利建设显得尤为重要,工程资金短缺是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经常性的问题,存在重大风险。因此,资金风险是本项目的主要风险。(2)投资估算风险投资估算风险主要来自工程方案变动的工程量增加、工期延长,各种费用、费率等的提高。对于本项目而言,估算风险属一般风险。(3)工程风险分析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工程风险指因设计方案、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施工与工期等存在的各种不确定性给项目带来的风险。尽管项目建设所在地的地质水文稳定,项目工程方案变动的可能性小,但由于工程建设的周期较长,项目的某些费用支出可能较难准确把握。因此,项目建设具有一定的工程风险。14.1.2风险防范措施(1)项目资金风险的防范关键在于项目资金的落实。对于本项目而言,不仅要稳妥落实自筹款项,同时项目业主还应加强与有关政府部门的联系,确保财政拨款的到位。(2)项目工程风险的防范。首先,要探清项目场地的地质水文状况;其次,要在设计阶段全面考虑工程风险因素;最后,要在施工阶段精心组织施工、保证施工按时按质按量完成。(3)投资估算风险的防范需要在估算时考虑人工、材料等费用、费率上涨的可能性,并预留涨价费并尽早实施项目建设。14.2项目影响分析项目建设目的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质量,涵养水土、减少水土流失、保护森林资源,维护生态系统的空间稳定性与实现生态功能的持续增长性。项目投入运行后将提高全市森林覆盖率,扩大城市“绿肺”面积、改善区域景观、维护生物多样性和区域森林景观资源,确保国土生态安全,促进当地旅游业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不仅可以取得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而且能够获得一定的经济效益。因此,项目建设对区域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是积极而深远的。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4.3项目评价14.3.1生态效益评价(1)项目建设增强了森林保土涵水能力。涵养水源:项目建设,扩大了项目区森林面积,提高了森林覆盖率;调整了林种树种结构,提高了林木质量,增加林地土壤有机质,促进土壤微生物活动,改善土体结构,增加土壤非毛管孔度,从而增大土壤贮水量;复合结构的森林植被形成后,随着林地枯落物层的增厚,降水径流速度得以减缓,降水渗透时间将会延长,从而增强森林保土涵水能力。经计算,项目建成后,每年涵养水源增加33041t。保持土壤:多层次的森林植被结构形成后,上层——林冠层将有效拦截降水,减轻雨水对土壤的直接冲击和破坏;下层——植被根系相互穿插、盘结、固持土体,从而增强土壤抗侵蚀、抗冲刷能力,减少土壤流失,达到固土保土作用。项目建成后,每年减少土壤流失量3898t。(2)项目建设有利于营造理想的物种基因库。生物多样性是一个区域内生命形态的丰富程度,它包括遗传(基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三个层次。生物基因库效益主要由植物种植资源多样性和动物资源多样性来体现。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广西是全国野生动物资源丰富的省区之一(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24种,二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119种),现有灵长类动物10种,占全国灵长类动物总数的55.6%;爬行类动物有126种(其中的蛤蚧是广西有名的药用动物;著名的瑶山鳄蜥为广西独有,是中国特产),占全国的80%;渔类600种,占全国的21.2%;鸟类是广西野生动物之冠,分布全区各地,共有400多种,约占全国的34.0%。项目建设具有明显的层序性,形成了许多不同的小生境或小气候条件,为动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每个小生境中生活着许多有代表性的生物,营造了理想的物种基因库。其次,项目建设实施生态保护工程,使得森林生态系统类型结构更趋稳定。丰富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将有利于物种进行就地保护和引种培育以及其它外来有益物种的生存繁衍,各物种与之相适宜的自然环境构成丰富的“生物基因库”,这对研究项目区及区域生态环境变迁和生物演化将发挥重要作用。(3)项目建设对恢复森林植被,减缓风速,抵御和防止风沙,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项目建设通过营林造林营建了高标准、高质量的森林生态系统,能有效的减缓风速,抵御和防止风沙,并且彻底改善该区域落后的生态环境现状,构筑区域生态可持续性基础,为邻近建设区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撑。(4)项目建设能调节项目区气候。森林对局部小气候的作用是明显的。它能降低年平均温度、缩小年温差和日温差,减缓温度变化的剧烈程度。它可以增加降雨量20%~30%,提高空气湿度,降低夏季温度,提高冬季温度。据测定,树木生长1.0g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木材,需耗水150~400g,其中98%用于蒸腾。夏天阔叶林的蒸腾量是同纬度同面积的淡水的1.5倍,是土地的20倍,可使林区的相对湿度提高157%~300%。本项目的建设,由于树木的呼吸蒸腾和蒸发水分,消耗了大量热能,使林内夏季比非林区温度低3~4℃。冬季森林能阻止太阳能的地面辐射,使林内比林外温度高1~2℃。(5)项目建设强化了森林的净化环境能力。项目建成后,每天可固定的CO2约为63吨,放出氧气约为45吨。同时,项目的建设能阻滞酸雨、降尘,还可以衰减噪声,降低风速、减弱风力。在5级风时,人造林带外的风速9.5m/s,而林内只有7.7m/s,减弱近20%。连片的森林能使台风减弱1~2级。据《中国生物多样性国情研究报告》,针叶林的滞尘能力为33.2t/h㎡,阔叶林的滞尘能力为10.11t/h㎡,针阔混交林的滞尘能力为27.83t/h㎡,初步估计,项目建成后系统的滞尘能力将增加1486.17t/yr。此外,本项目通过繁密的植被减少空气中的细菌量,以净化空气。(6)营造林所选种苗,枝叶营养成分高,易分解,对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肥力具有显著作用。14.3.2社会效益分析(1)改善青秀山整体景观、提高居民生存环境质量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通过植树造林,科学合理的配置植物,建立具备合理时空结构、营养结构的植物群落,不仅可提高项目区的森林覆盖率,使南宁市市民人均绿地面积增加,而且可进一步增强粉尘的吸收和噪音的减低功能,从而改善青秀山整体景观,为市区居民提供一个清新宁静的休闲、娱乐场所。青秀山风景区位于南宁市市区的上风方向。项目建成后,伴随着绿化的增加,项目区空气负离子含量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南宁市区的空气质量,提高市区空气清洁度,为市区居民创造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2)保障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加强生态建设,维护生态安全,是二十一世纪人类面临的共同主题,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项目通过营造林木,能有效改善和美化青秀山的生态环境,树立“绿都美、壮乡情、南国风”的旅游新形象,这对扩大南宁市的对外开放,改善南宁市的招商投资环境,调整经济结构和解调各行业的向前发展,促进地方繁荣,保障南宁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3)增加就业机会,繁荣民族经济项目建设为区域内提供了一定数量的就业机会,对缓解项目区的社会就业具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大量资金的注入将提高当地购买能力、刺激生产和消费、促进地方商品贸易;这对增强当地居民的商品经济意识、活跃当地市场、繁荣民族经济将起到促进作用。14.3.3环境质量评价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通过植树造林,科学合理地配植植物,建立具备合理时空结构、营养结构的植物群落,青秀山风景区将新增森林面积77.56h㎡,森林覆盖率将由目前的44.6%上升到50%;南宁人均绿地将增长0.56㎡。绿量面积将增加约147.00h㎡。而且在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净化城区空气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1)通过本项目的建设,随着绿量的增加,每天可固定的CO2约为63吨,放出氧气约为45吨;系统的滞尘能力将增加1486.17t/yr;空气负离子平均浓度将大于现有的1426.5个/cm3;CI值和Q值将分别大于现有的1.34和1.15;空气细菌含量将小于现有的698.3cfu/cm3;空气粉尘平均含量将低于现有的0.036mg/m3。(2)项目建成后,伴随着绿量的增加,项目区空气负离子含量的提高,在一定程度上可改善南宁市区的空气质量,提高市区空气清洁度,为市区居民创造一个更好的人居环境。14.3.4经济效益分析(1)营林效益该项目所选择的树种,符合中共南宁市委南发[2008]9号文《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中所规定的营林建设方向。项目设计的技术标准按国家颁布的有关规定执行。项目建成后将具有一定的营林效益。(2)旅游效益项目建设,充分利用了青秀山风景区区位优势、生态优势,扩大生态保护工程建设,突出东南亚热带风光,坚持走“绿色、生态”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一旅游可持续发展之路,将吸引更多的中外游客来此旅游观光。这不仅能增加青秀山风景区的门票收入,同时也能带能青秀区的餐饮业的发展。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15章结论与建议15.1结论我们在对本项目的建设背景、建设条件、建设方案以及投资估算、生态、社会与环境效益等诸多方面进行了认真分析后认为: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符合《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精神,符合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要求,符合将青秀山建设成为生态旅游风景区的目标,符合南宁市旅游业发展及旅游市场的需求,符合中共南宁市委南发[2008]9号文件《南宁市人民政府关于建设青秀山森林公园的决定》的指导精神。项目的建设对该市提高人居环境质量,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改善青秀山风景区的整体景观形象和东盟商务区周边景观,有利于开发邕江、青秀山的山水旅游资源,形成独具特色的生态旅游景区和知名的旅游产品品牌,加强旅游产业链的开发,是完善的青秀山风景名胜区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也是打造广西精品旅游线路的一个亮点,促进南宁市旅游及社会可持续发展都将发挥巨大的作用。目前,本项目已得到市政府与相关主管部门的关注与支持,项目本身也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环境效益与社会效益,项目建设条件也已基本具备,因此,本项目是可行的。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5.2建议(1)本项目是一个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较好的项目。项目符合南宁市林业“十一五”规划中提出的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的造林原则,符合《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总体规划》,因此,本项目需要政府有关部门从政策方面给予大力支持,以便建设单位在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所确定的建设方案的基础上,做好设计及施工招投标等前期工作,创造一切必要条件,使项目尽早动工,尽快实施,把这件能进一步促进南宁市林业和旅游业向更高层次的提升,促进当地经济与社会全面发展的大事办好。(2)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在施工过程中要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防止水土流失和破坏生态环境,避免影响野生动植物的栖息环境,将环境的负面影响减至最低。(3)项目所需资金金额较大,业主应保证资金的落实和到位。并做好建设资金的使用计划。使建设资金的使用与项目进度同步进行不致因资金问题影响项目的顺利实施。(4)确保优良种苗供应。营造林建设应从种苗繁育工作着手,积极推广应用育苗新技术、新成果,努力提高苗木质量。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总论11.1项目提要11.2编制依据31.3项目主要技术经济指标61.4建议6第2章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2.1项目建设背景与项目提出的原由8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0第3章需求分析与建设规模183.1需求分析183.2项目定位283.3青秀山凤景名胜旅游区接待游客数量预测293.4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31第4章建设条件334.1自然概况334.2基础设施条件374.3社会经济条件384.4经营管理条件404.5拆迁安置条件43第5章建设目标445.1项目建设目标445.2指导思想与原则455.3主要建设任务485.4项目建设分期49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6章建设方案506.1营造林工程506.2基础设施工程616.3附属配套工程70第7章消防、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节能措施837.1森林防火主要措施837.2劳动安全与职业卫生847.3节能措施86第8章环境影响评价878.1环境现状概况878.2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分析878.3环境保护措施898.4环境影响评价93第9章招标方案949.1招标范围949.2招标组织形式949.3招标方式94第10章项目组织管理9510.1组织管理9510.2项目管理97第11章项目实施进度10011.1建设期限10011.2项目进度安排100第12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0212.1投资估算102 南宁青秀山风景名胜旅游区营造林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2资金筹措104第13章财务评价10513.1项目概况10513.2基础数据10513.3财务评价分析10613.4国民经济评价10713.5综合评价111第14章综合评价11314.1项目风险评价11314.2项目影响分析11414.3项目评价115第15章结论与建议12115.1结论12115.2建议122附表:投资估算表附图:方案系列图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