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3 MB
  • 2022-04-22 11:42:42 发布

学院新学科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8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1章总论11.1项目概况11.2承办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简介21.3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4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4第2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52.1项目提出的背景5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6第3章需求分析和建设内容及规模123.1现状及存在问题123.2本项目需求分析163.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23第4章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244.1场址位置及规划要求244.2场址现状244.3气候气象条件254.4工程地质条件254.5区位交通条件264.6市政配套条件26第5章建设设计方案285.1建设规划原则及设计指导思想285.2项目规划建设方案295.3建筑设计325.4结构专业设计355.5给排水系统设计375.6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405.7电气设计45第6章节能和节水513 6.1节能措施516.2节水措施54第7章环境保护567.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567.2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567.3环境保护措施577.4环境保护预期效果59第8章消防与安全措施608.1消防设计608.2安全防护方案62第9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649.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649.2运行管理65第10章建设招投标组织6610.1招投标依据6610.2招标范围及内容6610.3招标组织形式和程序67第11章建设进度安排6811.1建设进度安排原则6811.2建设进度计划68第12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7112.1投资估算依据7112.2投资估算说明7112.3资金筹措75第13章社会效益分析76第14章项目风险分析7814.1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7814.2项目融资风险分析7914.3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分析79第15章结论与建议8215.1结论8215.2建议82附图:1、总平面图2、建筑各层平面图3 附件:1、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项目建议书的函》(京发改[2009]1863号)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附件(条件)》(2008规意条字0053号)3、《北京市环境保护局关于.。。。见的函》(京环函[2010]号)4、国有土地使用证(京通国用(2007划)第001号)5、中华人民共和国组织机构代码证(副本)1.3 第1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建设项目。1.1.2承办单位及主管部门承办单位名称:北京**学院。法定代表人:。地址:主管部门: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位于北京市**号,北京**学院院内中部。1.1.3项目建设规模及内容本项目为新建项目,主要建设一栋新学科综合楼以及相关室外配套工程。项目总用地面积157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共12层,主要为科研、实验、办公等功能用房;地下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为设备用房、人防兼车库等。21 1.1.1项目投资及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10452.4万元,其中70%拟申请北京市政府计划投资,其余30%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1.2承办单位及项目负责人简介1.2.1承办单位简介北京**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的主要为流通领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普通高等院校。前身为1963年北京经济学院设立的**管理系,1980年为适应国家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对**管理人才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成立北京**学院。学校先后隶属于国家**局、**部、国内贸易部,1998年10月划归北京市管理。目前该校已基本发展成为一所以物流学科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理工文法等相关学科为支撑,涵盖经济学、管理学、理学、工学、文学、法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教职工676多人,其中专任教师380多名,正副教授近171名。学校在校生6492人,其中本科生5931人(含高职生),硕士研究生561人。另外,还有各类成人教育学生4000余人。目前,北京**学院设有7个院系,共24个本科专业(方向),5个硕士点,另设有体育教学部和继续教育学院等教学机构。同时,学校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目前北京**学院已建成6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3个研究所,21 8个科研基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33个;现有26个实验室,覆盖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文学和法学六个学科门类各专业的公共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并建有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实战型物流人才培养实验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室,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_物流系统与技术实验教学中心,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市现代物流研究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物流技术工程中心。北京**学院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近三年来,该校共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5项,省部级课题20项;出版专著、译著、教材140部,发表学术论文2500篇。并且,与美国、日本、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等20多所大学或科研机构建立了良好的校际交流关系,在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及科研教学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1.1.1项目负责人简介本项目负责人,**,男,47岁,中共党员,现任北京**学院基建办公室主任;曾先后主持和参与了北京**学院第二教学楼、物流博物馆的建设,教学楼、科研楼、人文楼、学生公寓等项目的装修改造,学校田径场、篮排球场、网球场等体育设施的建设,学校水、电、天然气、暖气以及道路等市政基础设施的建设和改造;具有较强的组织管理能力和丰富的基本建设管理经验。21 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1、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批准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项目建议书的函》(京发改[2009]1863号);2、《普通高等院校校舍规划建筑面积指标》([1992]245号);3、《北京**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4、《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项目项目建议书》;5、《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2;6、国家和行业有关建设工程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7、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资料。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项目名称技术经济指标备注1建设总投资10452.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8613.4万元工程其他费用1064.7万元预备费774.3万元2规划总用地面积15758m²3建设用地面积15758m²4总建筑面积23800m²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800m²地下建筑面积4000m²5建筑层数12层至-1层6建筑高度45米7建筑密度18.3%8容积率1.269绿地率45%10停车泊位81个其中:地下49个21 第1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1.1项目提出的背景随着世界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科学技术的进步,物流产业作为国民经济中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已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发展。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动脉和基础产业,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现代化程度和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之一,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加速器”。近年来,物流业已成为北京市乃至于全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2009年3月,国务院出台《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2009-2011年),物流业成为我国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中唯一的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前景广阔;与此同时,随着物流产业的快速发展,首都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经济管理人才尤其是物流管理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北京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年)》也对北京空间布局进行了功能调整。这些背景为北京**学院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同时也对学校发展提出了新的挑战。北京**学院地处通州,作为物流学科特色鲜明、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院校,是北京市乃至全国物流产业高级人才的培养基地。该校每年都承担着国家许多流通现代化研究领域的重要科研课题,科学研究已成为学校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同时根据北京**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复,到“十一五”末,学院在校生学生规模在6000人左右,但是北京**学院最初建校时仅按照21 1600名的学生规模进行总体规划设计,学校现有的实验实习、教研及行政办公用房面积严重不足,并且没有专门的科研楼,现有科研设施大多老旧,限制了学校的教育科研水平的提高,在客观上制约了学校的发展。北京**学院作为行业高等教育学校及北京市现代物流研究基地,为尽快完善教育、科研和实验设施,缓解学校用房面积紧张的局面,提出本项目建设。1.1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1.1培养高级物流人才,促进物流业发展物流业是融合运输业、仓储业、货代业和信息业等行业的复合型服务产业,涉及领域广,吸纳就业人数多,促进生产、拉动消费作用大,在促进产业结构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增强国民经济竞争力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物流业已成为我国第三产业的支柱行业。但是,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的物流产业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在资金、技术和观念等方面上存在较大差距,而其中更根本的差距在于专业人才的短缺,也因此严重制约着我国物流业的纵深发展以及整个产业水平的提升。目前,我国物流专业毕业生数量远远滞后于市场需求,从教育部高等教育司《中国物流发展与人才需求研究报告》中2005年的招生情况推算出,2009年我国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人数在8.1万人左右,我国物流专业人才缺口约60万。其中,物流高级人才的需求尤为明21 显,据有关部门预计,2010年全国需要物流高级人才20至30万。而目前我国的物流专家大多是从交通运输、仓储、管理工程、营销学、宏观经济、机械工程等领域转型而来,即使活跃在第三方物流领域的专业物流经营管理人才,也大多为欧美、日本、澳大利亚等国家留学回国人员,我国物流人才自主教育培训资源明显滞后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我国对于掌握现代网络信息技术、营销技巧、组织管理、商品配送和资金周转等相关知识、理念和操作方法的国际性物流人才的需求日趋紧迫。北京**学院提出“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把北京**学院建设成为基础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院校”的战略目标。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培养高级物流人才、促进物流业发展的需要。1.1.1缓解教研用房紧张的局面,为学校发展提供保障北京**学院现有教学设施大多是建校初期按1600名在校生规模配置的,远远不能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对高等教育和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北京**学院校园用地已日趋紧张。即使学校近几年采取了许多应对的措施,也无法解决狭窄校园空间导致的学校活动场地和建设用地不足,教学、实验实习和行政办公用房严重拥挤和缺少专门科研用房的问题。因此,学校只能从数量和结构两个方面着手,在校园内挖掘潜力进行空间调21 整,以有效解决制约学校发展的障碍。根据北京**学院“十一五”规划要求,北京**学院校领导班子组织专家反复论证研究,取得上级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对校园现有资源进行了统筹规划,力求合理布局新建校舍,加强校园基础建设,拓展办学空间。根据北京**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复,到“十一五”末,学院在校生学生规模在6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300人,本科生5500人,高职200人。按照建设部、原国家计委、原国家教委1992年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建筑规划面积指标》(以下简称92指标),学校实验实习、科研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面积缺口为40442平方米。因此,相对于国家规划标准指标,北京**学院的实验实习、科研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等面积指标都明显偏低。新学科综合楼建设项目将缓解学校这三类用房面积不足的问题,为学校办学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学校新学科建设提供必要的保障和硬件基础。1.1.1有利于提高学校科研水平,提升核心竞争力北京**学院拥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和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作为教育部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市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北京市人文社科研究基地、北京高等学校工程研究中心,学校坚持以科研促进教学,目前已建成6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3个研究所,8个校内科研基地21 ,组建科研创新团队33个,承担着包括国家级课题在内的一大批科研项目,并在流通现代化研究等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果。然而,学校目前没有专门的科研用房,以上科研基地分散在学校不同性质的建筑中,用房空间狭小、设施陈旧,无论硬件环境还是软件配套都无法满足科研工作的需要。本项目新学科综合楼的建设将为教育科研机构提供一个相对集中、联系紧密、各自独立的研究工作空间,有助于提高学校新学科建设及科研水平,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为学校建成品牌院系、特色专业奠定物质基础。1.1.1有利于改善实验实习条件,提高教学质量北京**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明确指出:学校“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实验室和实训基地的建设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重要手段,也将为教师从事科研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目前,学校正处于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和加快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型的关键时期,实验室和实训基地建设已成为学校发展建设过程中亟待加强的环节之一。北京**学院现有院系中的物流学院和信息学院,按学科体系划分实际应为理工类专业,因此,对于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有着更高的要求。但是该校现有实验室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滞后,生均面积仅为0.97m2/生,远低于“92指标”中5.74m2/生的标准,根本不能满足学21 校正常的教学要求,实验教学设施也落后于行业的发展要求,远远不能满足培养高素质应用人才的需要。学校现有的实验条件已严重制约了其学科专业的发展,教学质量的提高和科研水平的提升。物流学院共有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设备方向)、物流工程以及商品学三个工程类专业。根据工程专业的教学特点,其需要在教学过程中大量地引入实验教学模式,以丰富教学手段、增强学生的认知程度,培养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因此相关专业实验室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目前学校实验场地缺乏、大量的教学设备没有场地进行安装调试和投入教学工作,不能形成良好的教学资源。经统计,物流学院的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设备方向)需要新建12个实验室;物流工程专业需要新建6个实验室;商品学专业需要新建11个实验室。上述实验室的建设还可以为信息学院、商学院等专业教学提供支撑条件。信息学院共有专业五个,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为工科专业,信息计算科学、统计学属理科类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电子商务专业虽然属于管理学范畴,但专业教学内容偏向信息技术范畴,即偏工科,因此,信息学院的五个专业都是偏向理工科。为了建设好已有的专业,使得这五个专业之间能够互相支撑,协调发展,同时也是为了能够更好地申报信息工程专业,信息学院需要新建7个实验室。这样就能够将所有的实验室集中在信息的平台上,分别按照信息科学、信息技术以及信息管理的大类有机地组织起来,为信息学院的所有专业的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21 综上,建设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是改善**学院的实验实习条件,满足培养高素质人才对于实验室的要求,提高教学质量的紧迫要求。21 第1章需求分析和建设内容及规模1.1现状及存在问题1.1.1学校发展现状北京**学院地处北京市通州区,于1980年建校。近几十年来,学校取得长足发展,已成为一所以物流学科为特色,以经济学科为基础,以管理学科为主干,以理工文法等相关学科为支撑的多学科协调发展的财经类高等院校。学校现有教职工676人,其中专任教师380多名,正副教授171名;在校生6492人,其中本科生5931人(含高职生),硕士研究生561人。校园占地面积近600亩,教学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分为教学实验区、生活宿舍区、公共生活区和体育活动区四大功能区。目前,学校设有7个院系,共24个本科专业(方向),5个硕士点,并建有1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3个北京市特色专业建设点。近三年来,北京**学院在承担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和经验,在促进学校的学科建设及科研教学发展的同时,也扩大了其在国际上的影响力。如学校主办的《中国流通经济》杂志是中国市场学会会刊、中国经济类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北京市一级期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发行至全国及英、美、法、德、日、俄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已成为流通领域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理论刊物之一;学校参与主办的“中21 国物流在线”在国内专业网中具有重要影响;学校举办的“中国(北京)流通现代化论坛”已成为我国流通理论研究的高水平论坛,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并能为政府制定流通和物流产业政策、进行决策提供重要咨询服务。近年来,北京**学院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使其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逐渐形成了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协调可持续发展。2008年5月,该校本科教学工作被教育部普通高校评估专家委员会评定为“优秀”。根据北京**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要求,北京**学院未来将立足北京,服务首都,面向全国,以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根本目标,走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发展之路,努力建设成国内知名、特色鲜明、规模适中、管理规范、基础设施良好的教学科研型财经类大学。1.1.1学校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化与发展,高等教育的国际化,社会生活的多元化,社会管理的法制化,以及科技革命的信息化,北京**学院各方面的发展均面临新的挑战。而目前学校存在的问题也制约着其进一步发展:基础设施较差,学校生均占地面积与基本办学标准差距较大;学科专业体系有待完善,硕士点、本科专业的总体数量较少;师资队伍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师资队伍的规模、学历、职称、专业结构均有待改善。其中,学校基础设施建设不足的问21 题尤为严重。近年来,随着学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北京**学院校园用地已日趋紧张。学校目前的各类用房、设备均是按照建校初期1600名在校生规模进行的总体规划设计。而根据北京**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复,到“十一五”末,学校在校生学生规模为6000人左右。目前,学校办学空间已非常狭窄,学校生均占地面积、生均教学行政用房面积、行政科研用房均与教育部规定的基本办学标准差距甚远。即使近几年北京**学院采取了向空间发展的战略,也不能满足新形势下高等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的基本要求。北京**学院作为我国物流管理专业的开拓者、奠基者,其现代物流管理和流通理论及关键技术的研究教学已成为学校的特色核心竞争力。建校迄今,学校致力于建设高水平特色型大学,努力由教学型向教学科研型大学转变,力求以科研促进教学,以教学带动科研,已建成6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3个研究所、8个科研基地,组建科研创新团队33个,并在相关研究领域取得了一批显著成果,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的学术影响。2009年,物流业被国家列为十大调整振兴产业之一,进而对物流管理和物流技术的研究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北京**学院唯有利用其人才优势,努力构建好研究平台,取得先进科研成果,培养雄厚的师资力量,积极推动教学水平提高,才能更好地把握住这个发展契机。但是,学校能提供的硬件资源却十分有限,校内科研和行政用房面积严重不足,不能为科研团队提供专门的科研21 用房,目前教师从事教研工作的场所,实际上正挤占着其他类别的用房面积,且分散而无序;各职能部门办公环境也较为拥挤,不利于行政办公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提高。长此以往,势必会影响学校教学、科研水平的提升。北京**学院为财经类普通高等院校,但由于其独立建校历史较短,隶属关系几经变更,地理位置较为偏僻,原有主干专业在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中调整变化较大。其中,物流学院和信息学院开设的专业,按学科体系划分应为理工类专业,对于实验场所和实验条件的要求远高于一般财经类专业。但是北京**学院现有实验室的总体发展水平比较滞后,实验室实习场所用房严重不足,生均用房面积距“92指标”相差很远。学校实验室建设规划由于场地等原因,迟迟得不到落实,学习环境得不到改善,学生的工程技术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也受到很大的限制。长此以往,将严重制约学校专业的发展和教学质量的提高,无法为形成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学科群打下坚实基础,更无法培养出实践能力强、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21 表3-1北京**学院现有建筑规模一览表序号功能用房名称现有建筑规模(m2)1教室238342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86243图书馆77714风雨操场17095会堂47796校(系)行政用房36767学生宿舍550868学生食堂55749教工食堂359410教工宿舍280411生活福利及其他辅助用房1159312专职科研机构用房01.1本项目需求分析北京**学院“十一五”规划中,对自身的发展目标作出明确定位,在深化改革,理顺关系,完善机制的同时,按照现代大学的要求规范办学,力争使其基础设施、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建设、教育教学水平、学生培养质量等主要办学指标进入市属高校先进行列,使学校成为基础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院校,为学校进一步发展打下坚实基础。其中,扩大办学空间,改善办学基本条件,成为改善学校硬件基础条件的首要之选:要使学校的生均占地面积和主要基础设施达到教育部规定的基本标准,满足教学科研和师生学习生活基本需要。根据“十一五”发展规划以及北京市教育委员会的批复,到“十21 一五”末,学院在校生学生规模在6000人左右,其中研究生300人,本专科生5700人(本科生5500人,高职200人);而目前北京**学院学生人数已达6492人(详见表3-2)。表3-2北京**学院现有学生及“十一五”规划学生人数表序号学院专业现有人数合计“十一五”规划备注一本专科生59315700 1经济学院经济学45211081085 金融学(期货证券方向)200国际经济与贸易183金融学193国际班802物流学院工商管理(国际采购与供应链)13910721004 物流管理462物流工程243商品学16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物流设备工程)60物流管理(高职)343外语系 英语(国际商务、国际传播)378378367 4法政系法学(流通法、国际商法方向)2632632635信息学院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48311611020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89电子商务168计算机科学与技术90信息与计算科学156统计学1756商学院工商管理23513381332 市场营销225会计学(注会方向)321会计学(注评方向)290财务管理2677劳人系人力资源管理371611629 劳动与社会保障240二硕士研究生561300 1管理科学与工程10664工科专业2物流工程94483企业管理18294 4劳动经济学4126 21 5产业经济学13868 三合计64926000 对学校总体需求核算采用92指标中综合类大学建筑面积标准,按照学生规模6000人核算,全部校舍(教室、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图书馆、风雨操场、会堂、行政用房、学生宿舍、学生食堂、教工食堂、教工宿舍、生活福利及其他辅助用房、科研用房)应有建筑面积161064平方米,外加采暖补助5%,共需建筑面积169117平方米,学校现有面积129044平方米,总体缺口面积为40073平方米。学校缺口面积主要为实验实习用房、院(系)行政办公用房、科研用房、图书馆、生活福利及其他辅助用房等五类用房,其中实验实习用房、院(系)行政办公用房、科研用房缺口较大,按92指标核算应有建筑面积50231平方米,外加采暖补助5%,共需建筑面积52742平方米,学校现有三类用房面积12300平方米,缺口为40442平方米。具体分项如下:1、学院规划在校学生自然规模6000人,其中本专科5700人,研究生300人。本专科生按92指标中综合大学学生实验实习用房面积标准计算,研究生补助指标按92指标中工科院校学生实验实习用房面积标准计算。核算共需实验实习用房面积35040平方米(6000×5.74+300×2=35040),外加采暖补助5%,因此,共需实验实习用房面积36792平方米,学校现有面积8624平方米,缺口为28168平方米。2、根据92指标,学校需校(系)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2791平方米(6270×0.83+6270×1.21=12791),其中校行政办公用房所需面积21 5204平方米,院系行政办公用房所需面积7587平方米),外加采暖补助5%,因此,共需校(系)行政办公用房面积13430平方米,目前两类行政用房现有面积为3676平方米(含科研用房占用面积580平方米),缺口为9754平方米。3、学校建有商品与金融期货研究、物流管理与工程、现代物流信息与控制技术研究、商务运作与企业服务创新、现代流通发展与创新研究、国际物流与流通信息平台建设等6个北京市科技创新平台;流通经济研究所、企业内控中心、日本物流研究所等3个研究所;8个校内科研基地,含33个创新团队,共有专兼职科研人员266名(详见表3-3),由于大部分为兼职老师,所以科研人员按120人考虑。根据92指标,科研机构用房标准20㎡/人,学校科研人员120人计算,需科研用房2400平方米。外加采暖补助5%,共需科研用房2520平方米。学校现有科研机构所用的科研用房实际占用的是各院系行政用房的面积,约580平方米,该面积归到现有行政用房面积中已经扣除,本部分不再扣减,因此,学校科研用房面积缺口为2520平方米。21 表3-3北京**学院科研基地、科研创新团队明细表序号科研基地科研基地负责人科研基地下属科研创新团队人数小计合计1物流管理与工程研究基地物流系统与技术创新团队1335采购与供应链研究团队5零售物流研究团队6物流管理现代化研究团队6集团型企业物流资源配置决策研究团队52信息与控制研究基地现代物流信息综合智能处理技术研究团队1240控制、仿真与系统优化研究团队10最优化理论与应用研究团队12网络信息技术创新团队63应用经济学研究基地国际经济与贸易科研创新团队1034证券期货创新与应用研究团队8金融与证券研究团队5现代产业经济研究团队5金融风险管理技术创新团队64流通经济管理与数量分析研究基地统计信息管理与分析研究团队844流通改革与流通现代化科研创新团队10现代化企业资源计划(ERP)应用研究团队65社会信用与社会保障研究基地社会信用制度研究团队632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研究团队12流通法律制度研究团队10经济、劳动法制建设研究团队46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与发展研究团队751新形势下高素质人才培养研究4马克思主义理论与当代中国现实问题研究团队6英语应用语言学科研团队12基于理化理论和实验技术的商品质量监控研究团队8现代体育教学与健康研究8外国语言文学研究团队67工程中心228工商管理农业流通科研创新团队42821 创新基地物流成本与价值管理研究团队5企业风险管理研究团队5会计实务与应用研究8营销科研创新团队6总计26621 表3-4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建设项目规模一览表序号项目名称“92指标”规定建筑规模现有建筑规模(m2)缺口(m2)备注学校规模(生)“92指标”(m2/生)采暖系数校舍规划建筑面积(m2)一学校十三项校舍       1教室 2.525%1587623834-7958 2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 5.745%36792862428168规划建筑面积含研究生补助2m2/生3图书馆 2.035%1278977715018 4风雨操场 0.475%296117091252 5会堂 0.365%22684779-2511 6校(系)行政用房 2.045%1343036769754按学校折算规模计算7学生宿舍 本科生8、研究生125%5166055086-3426按教育部《关于大学生公寓建设标准问题的若干意见》建设标准计算8学生食堂 1.35%819055742616 9教工食堂 0.235%15143594-2080按学校折算规模计算10教工宿舍 2.335%16952804-1109教职工693人11生活福利及其他辅助用房 3.045%19421115937828 小计6000  16659712904437553 二专门科研用房 205%252002520科研人员120人 总计6000  16911712904440073 注:1、学校“十一五”规划学生规模6000人,其中研究生300人,本科生5500人,高职生200人。学校折算规模6270人(研究生折合本科生2人,高职生折合本科生0.85人)。2、上表中92指标按照综合类大学指标计算。3、上表中科研用房标准按照92指标中财经类专职科研机构建筑面积计算(20㎡/人)。69 1.1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考虑到本次用地面积有限的实际情况,学校新学科综合楼建设应首先缓解实验实习用房、院(系)行政办公用房、科研用房等缺口较大用房需求。综上,学校拟建总建筑面积23800㎡的新学科综合楼,其中实验实习用房11480㎡,科研用房约2520㎡,行政办公用房约5800㎡。项目建成后,这三项缺口面积减少一半,将有效缓解北京**学院实验实习、科研用房和行政办公用房不足的问题,学校总体缺口面积将从40073㎡减少到20273㎡。详见表3-5、3-6。表3-5北京**学院三项用房建筑面积对比表项目名称“92指标”规定建筑规模(m2)现有建筑规模(m2)缺口(m2)本次拟建规模(m2)备注实验室实习场所及附属用房3679286242816811480规划建筑面积含研究生补助2m2/生校(系)行政用房13430367697545800按学校折算规模计算专职科研机构用房2520025202520科研人员120人表3-6本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楼层使用功能建筑规模(㎡)一层会议700实验用房2155二层~六层实验用房9325七层~八层科研2520九层~十二层行政办公用房(含会议)5100地上合计19800地下一层设备用房660人防兼车库1800其它1540地下合计4000总计2380069 第1章场址选择和建设条件1.1场址位置及规划要求建设场址位于北京市通州区富河大街1号北京**学院院内中部。北侧为校体育馆,南侧为图书馆,东侧为学生宿舍、食堂及变配电室,西侧为学校足球场。该地块规划指标要求如表4-1。表4-1地块规划指标表单位规划意见备注用地规划要求用地性质教育科研设计用地总用地面积m215758总建设用地面积m215758本次建设面积容积率%≤1.33校园总用地容积率控制在0.6-0.8建筑密度%该校总用地建筑密度小于25%建筑规划要求项目建设用地面积m215758建筑使用性质科研、实验、行政办公用房建筑控制规模m2≤21000不含地下建筑面积约4000m2建筑高度m≤45绿地率%校内总绿地率不低于45%建筑间距符合消防相关要求应符合《北京市居住建筑间距暂行规定》的要求1.2场址现状项目场址现为一个小型广场,广场内无其他建筑物,仅有少量树木。本项目选址符合市教委、发改委“十一五”批文中“按照就地发展的原则,完善校区功能,建设教学实验用房,改善办学条件”的要求,节约用地,节省投资。69 1.1气候气象条件建设场址地处北京市通州区。该地区属半干旱、半湿润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春季干旱多风,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干燥,四季分明。一月平均温度为-4.1℃,七月平均气温为25.8℃,年平均气温为11.3℃,全年平均无霜期为163天,平均生长期为200天,常年降雨量600毫米。生长期较长,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1.2工程地质条件通州区地处永定河、潮白河冲积洪积平原,地势平坦,自西北向东南倾斜,海拔最高点27.6米,最低点仅8.2米。其土质多为潮黄土、两合土、沙壤土,土壤肥沃,质地适中。本建筑物所处位置为8度设防区,由于无地质勘探报告,地质情况参考相邻建筑物地质情况,参考临近6层局部单层教学楼地质勘探资料:场地土上层为人工堆积层,厚0.8~4.8米,下层为亚粘土、漂石填土、卵石、轻亚粘土、重亚粘土等。承载地基土为号轻亚粘土、重亚粘土层和1号粘土、重亚粘土层载及3号重亚砂土层。地基承载力:1.6kg/cm2。地下水较深,无侵蚀性。基础形式建议:浅埋(局部深埋)天然地基。69 1.1区位交通条件通州境内具有密集的公路路网,其中京哈、京沈、京津塘高速等5条高速路穿境而过,京通快速路、朝阳路、朝阳北路、京沈高速和和两广路延长线5条干线以及地铁八通线将市区与通州紧密联系在一起。北京**学院紧邻朝阳北路,靠近京通快速路,有多条公交线路连接市区,交通较便利。本项目用地广场是学校重要的活动场所,四周均有环路,交通便捷。1.2市政配套条件北京**学院目前已有比较完善的基础设施条件,现有道路、供电、给排水、供热、通讯等市政基础设施基本能够满足本项目新增要求。1、给水本工程给水由校园内东侧的校区给水管网供给,管径规格DN200mm,压力0.25MPa。2、排水本工程生活污水排到校园北侧污水处理站,处理后的水排到温榆河,处理能力满足该项目需要,不需新建污水处理工程。项目场址东侧设有污水管道,污水管道接口距场址位置约300米;场址周边设有雨水干管,雨水收集后集中排放到场址北侧100米处人工湖内。3、中水69 学校现有中水处理站位于校园北侧,距离项目场址约100米,处理能力能够满足本项目新增需要。4、供热学校现有供暖锅炉房位于场址东北侧约300米处,设有4台6吨、1台4吨、1台2吨燃气锅炉,可以满足本项目的供热需求。5、电力学校配电室位于场址东侧约100米处,现有4台500KVA、2台1000KVA变压器,总容量达到4000KVA,学校现有用电负荷约2400KVA,现有供电能力能够满足本项目新增需求。6、电信学校现有网络通信系统容量充足,能够满足本项目新增需求,接口位置位于场址东侧约100米处。69 第1章建设设计方案1.1建设规划原则及设计指导思想1.1.1规划原则根据北京**学院校区规划设计的总体要求,本项目建设方案设计本着以下原则进行制定:1、遵循生态原则,体现人与自然的共生理念,节约能源并遵循可持续发展战略,以满足未来发展的需求。2、以人为本,充分体现该地块地处校园的文化内涵,并与周边建筑保持历史延续性。3、具有超前意识,面向新世纪,积极采用新材料、新技术,满足新时代的要求。4、既要经济合理,又要具有前瞻性,应本着满足需要、立足发展、注重效益、适应教学需求、量力而行的原则进行。5、就地发展,完善校区功能,改善办学条件。1.1.2设计指导思想根据北京**学院校区建设规划原则,经过研究论证,确定本项目的设计指导思想: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做舟”69 ,方案从学校特有的环境和氛围出发,力求营造典雅安静的建筑,同时创造多层次的交往空间,为学校提供灵活多变的空间使用方式。2、从实际出发,最大的保留现有的绿化资源,建筑与环境协调,而不是破坏现有环境;建筑与建筑协调,不做粗暴的外来者。1.1项目规划建设方案1.1.1总平面布置建设用地北侧是学校体育馆,东侧临学校主干道,南侧是现有学校图书馆,西侧紧临学校体育场。用地北侧和东侧有树林,绿化条件宝贵。根据规划条件,项目总用地面积15758平方米,拟建综合楼总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筑面积19800平方米,主要功能为科研、实验实习、行政办公等;地下一层,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功能为设备用房、人防兼车库。表5-1本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一览表楼层使用功能建筑规模(㎡)一层会议700实验用房2155二层~六层实验用房9325七层~八层科研2520九层~十二层行政办公用房(含会议)5100地上合计19800地下一层设备用房660人防兼车库1800其它1540地下合计4000总计238001.1.2总平面布置的原则1、新科学楼的总体规划满足北京**69 学院总体规划要求,总平面布置在指定的规划用地范围内进行。2、根据场址外部良好的交通条件,合理组织内部的交通,做到人流、车流分开,互不干扰。1.1.1布置构想详见总平面布置图。1、结合场地条件及规划条件,安排道路合理解决人行、车行交通。2、总图布置上以院落组织建筑,形成整体的围合空间。3、设计室内外的、不同层次的广场,创造宜人的院落环境。4、综合考虑学校现状及远期规划建设要求,使新建综合楼与学校其他建筑形成一个整体。1.1.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5-2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序号项目名称数量备注1建设用地面积建设用地面积15758m2,2总建筑面积23800m2其中:地上19800m2地下4000m23绿化率45% 4容积率1.26   5建筑密度18.3% 6建筑控制高度45m  1.1.3交通设计交通组织设计要便于车流、人流的疏散,满足消防设计的要求。69 1、出入口设置:考虑到本楼主要人流从东侧和南侧来,主入口布置在用地南侧,用地西侧和东侧各安排一个次入口,建筑东侧布置多功能厅出入口。2、道路骨架:本方案围绕综合楼利用西侧和东侧现有道路形成消防环路,满足消防要求。由东西侧道路进入广场可到达建筑的各个出入口,形成层次分明的交通网络。除特殊情况(消防救火、紧急救护、搬运)外,社会车辆不得进入南侧中心广场。3、停车系统:本项目在地下一层布置停车位49个,在室外布置停车位32个。室外停车场地使用嵌草砖铺装美化环境。1.1.1环境设计环境要素是体现新学科综合楼的关键因素之一,与建筑设计相辅相成的环境设计,不但能够提升建筑整体品质,同时也是体现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重要手段。本项目在整体规划中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周围环境的关系,合理规划用地结构,有效组织功能空间。同时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创造出舒适的室内环境,减少能耗和排放,使建筑物的资源消耗和对环境的污染降到最低,建立高效、节能、舒适、生态的宜人环境。69 本项目拟设置不同功能和尺度的庭院来组织绿化景观空间。南侧主入口结合场地周边现有环境设计开放的中心广场,在广场西侧设置公共停车位。建筑主入口柱廊内侧设计半开放式入口庭院,形成半私密的环境。建筑主体和裙房围绕中心内庭院组织,同时在建筑北侧和东侧利用现有保留树林和东侧多功能厅前广场分隔形成两块环绕绿地,使建筑掩映在绿树中。南北两组建筑围绕内庭院布置,改变传统办公楼内的封闭环境,使建筑内部有良好的环境和舒适的空间。1.1建筑设计1.1.1主要设计依据1、《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建设项目项目建议书》;2、《北京市规划委员会规划意见书附件(条件)》(2008规(通)意条字0053号);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4、《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北京地区建设工程规划设计通则》;7、建设单位提出的设计要求;8、其它国家和北京市设计规范、规定、规程、条例。1.1.2平面设计本工程主要分成五个主要功能:地下为人防车库及设备用房,地上是实验实习、科研、办公及多功能厅。1、平面功能布局新学科综合楼各建筑功能分配如下:科研用房2520平方米,行政办公用房5800平方米,实验实习用房1148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2层。69 其中地下1层设置车库及设备用房;同时人防(六级二等人员掩蔽)约1800平方米设于地下一层,平时兼作车库。地上建筑成围合布置,主楼位于南侧(12层),西侧为4层裙房,多功能厅设在建筑东北角,中间为公共大厅和内庭院。建筑在南侧、东侧和西侧均开有出入口,通过庭院及公共大厅可进入各功能区。2、交通核设计竖向交通以电梯为主,设4部客梯(其中1台为消防电梯)。通过四部封闭楼梯可到达建筑的各个功能区。3、消防设计建筑为一类高层建筑,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每个防火分区小于2000平方米,楼梯为封闭楼梯间,设1台消防电梯。4、无障碍设计首层入口设坡道,首层设无障碍卫生间。1.1.1剖面设计室内外高差0.60米,一层层高4.20米,二至十二层层高3.6米,地下一层高4.2米,同时有一米二的人防夹层,建筑总高度45.0米。1.1.2造型设计69 造型设计追求明快清新,典雅大气,楼体造型设计简洁时尚,选择纯净的体块,强化外部形象,风格在统一中变化,在色彩及材质的选用上突出整体的感觉,立面处理简洁时尚,虚实相映,给人以很强的视觉冲击力。形式元素主要是体块、格构、线条,色彩采用高雅的灰色调,与原有建筑风格取得协调并通过明暗对比产生变化。运用现代构成手法,通过体量穿插、虚实对比、光影及色调的运用,表现出一种自由错落而有韵律的肌理效果,通过对力与美的表现增强个体的可识别性,突显区域示范形象。总之,本方案设计通过对建筑的空间轮廓,形体组合,色彩变化,加之绿化的配置、地面铺砌及环境小品的精心设计,整体建筑设计气势庄重而充满活力,和周边环境和谐地融为一体,营造出现代学校综合楼整体而崭新的形象。1.1.1装修材料1、外立面装修整个建筑外墙采用仿石涂料,与校园风格相协调。外门窗采用铝塑复合窗、中空玻璃,外带纱扇,满足安全、隔声、保温等方面的国家规范和北京市规定的技术要求。2、行政办公、实验实习、科研用房地面铺设地砖和PVC卷材,墙面采用高级乳胶漆饰面,天花板采用矿棉吸音板吊顶。3、楼梯间采用地砖地面,乳胶漆墙面,铸铁花饰栏杆及硬木扶手。4、公共卫生间地面采用防滑地砖,内墙面采用防水瓷砖,天花板采用铝扣板吊顶。69 1.1结构专业设计1.1.1设计依据1、《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01)2006版;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3、《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4、《北京地区建筑地基基础勘察设计规范》(DBJ01-501-92);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02);6、《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2008版;7、《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2001);8、《建筑结构可靠度设计统一标准》(GB50068-2001);9、《地下工程防水技术规范》(GB50108-2001);10、《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1.2采用的荷载本工程总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地下1层,地上12层。建筑高度45米。本工程设计采用风荷载:0.45KN/m2,雪荷载:0.40KN/m2。楼面均布活荷载标准值:实验室为2.0kN/m2,办公室为2.0kN/m2,消防疏散楼梯为3.5kN/m2,门厅及走廊为2.5kN/m2,厕所为2.0kN/m2,不上人屋面为0.5kN/m2,上人屋面为2.0kN/m2;六级人防顶板等效静荷载标准值:60KN/m2。69 1.1.1结构设计1、设防类别及安全等级建筑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建筑抗震烈度为8度;建筑物安全等级:二级;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地面以下按二b类环境配制,地面以上按一类环境配制;设计使用年限:50年。2、上部结构选型通过对场地自然条件的分析,根据本工程建筑平面以及各种结构类型的分析、比较及试算,本工程结构体系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抗震墙结构体系。3、地基基础设计等级及基础设计方案本工程基础设计等级为乙级,采用筏板基础。4、主要结构构件尺寸基础筏板厚为600mm,基础梁为600×750mm,650×800mm,地下室外墙厚为300mm,框架柱600×600mm,地下一层至顶层顶板梁为350×600mm,地下一层顶板厚200mm,其余楼层楼板厚为150mm及180mm。5、地下室结构做法及人防等级地下室底板采用C35混凝土,抗渗标号S8。地下室外墙柱采用C40混凝土,外墙混凝土抗渗标号S8。69 地下室回填土须待地下室顶板施工完毕后,清除基坑内的杂物并尽快回填,靠外墙1m范围内用2:8灰土分层回填,夯实系数不小于0.94。人防等级为核武6级。1.1给排水系统设计1.1.1主要设计依据1、《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3、《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4、《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版);5、《汽车库、修车库、停车场设计防火规范》(GB50067-97);6、《人民防空工程设计防火规范》(GB50098-98)(2001版);7、《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8、建设单位和建筑专业提供的其他条件及国家现行的有关规范。1.1.2生活给水系统1、水源本工程给水由校园内东侧的校区给水管网供给,管径DN200,供水压力为0.25MPa。2、用水量本项目按2500人计,用水定额为45L/d·人,最高日用水量为112.5m3/d,最大时用水量为21.10m3/h;汽车库冲地面按2350㎡计,用水定额为2L/㎡·次,每日2次,最高日用水量为9.4m369 /d,最大时用水量为3.13m3/h;未预见用水量10%,合计最高日用水量为134.10m3/d,最大时用水量为26.65m3/h。3、给水方式本工程给水系统分高低区,一~三层为低区,由市政给水管网直接供给。四层及四层以上为高区,采用设置在地下一层给水泵房内的无负压供水设备供水(使用无负压供水设备必须征得当地自来水公司的同意)。地下一层的人防部分设置生活饮用水箱和生活水箱,以供战时的生活饮用水。每层间设N=15KW电开水器供应开水,供教师和学生饮用。4、计量为了节约用水,在建筑物入口阀门井内设水表,便于计量。1.1.1排水设计1、排水系统采用污、废合流制,总排水量按用水量的95%考虑。总排水量为127.4m3。本建筑的东侧新建一座砖砌化粪池有效容积64m³,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经校内的污水管道排到校园北侧污水处理站经处理后排入温榆河69 。地下室排水汇集至排水井,经潜污泵提升后排出。地下室车库内设置四个集水坑,每个集水坑内设置2台潜污泵,互为备用。消防泵房、生活给水泵房和报警阀室分别设置一个集水坑,每个集水坑内设置2台潜污泵,互为备用。污水管道系统设伸顶通气管,地下室污水泵井设通气管。消防电梯坑底的侧面设有集水坑,坑内设有两台消防潜水泵排除消防排水,两台泵一用一备。2、雨水系统屋面雨水采用重力式雨水排水系统,内排水系统,雨水经雨水口,收集后经雨水管道排至室外散水。设计重现期P=5年,暴雨强度Q5=5.06L/s·100m2,h=182mm/h。地面雨水直接排入院内雨水干管。本建筑物周围广场每30米设置一个雨水口,广场地面的雨水经雨水口收集排至校区内的雨水管线。雨水口采用平箅式,各雨水口到校区雨水管线管径为DN250,总长度约为700米。3、管材、接口及阀门(1)消防管道室内部分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采用沟槽连接,其余采用丝扣及法兰连接。(2)生活给水立管及主干管采用内衬塑管,支管采用PPR管,热熔连接,室外采用PE管。生活给水入户管DN100,距室外接口距离50米,入户设水表井。(3)室内污水采用UPVC中空螺旋消音管,透气管均采用UPVC管,粘接,压力废水采用铸铁管。生活污水管出户至室外一米处,由室外排水管收集至化粪池,最后排入校区的污水管线。排水出户管至化粪池距离约60米,采用DN250的埋地塑料管,承插粘接,化粪池距校区的排水管线距离约50米,采用DN250的埋地塑料管,承插粘接。生活废水出户至室外一米69 处,采用DN250的埋地塑料管,排入北侧约100米处中水处理站站。(4)雨水管采用铸铁管。与水泵、设备连接,与管径大于DN150mm阀门连接的管道均采用法兰连接。(5)穿过人防部分的管道设置防护阀门,阀门的公称压力不小于1.0MPa,防护阀门采用阀芯为不锈钢或铜材质的闸阀或截止阀。4、卫生洁具全部卫生洁具,采用新型防污染、实用节水卫生洁具,自动感应式小便器和洗脸盆,脚踏式蹲便器。两档式水箱座便。5、主要设备规格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水泵ZWL5.8/20-1.6MP-3F+1Q,Q=32m3/hH=58mN=7.5KW台3两用一备2潜污泵JWQ65-25-13-1400-2.2,排出口径65mm,流量25m3/h,扬程13米,功率2.2千瓦。台16八用八备1.1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系统1.1.1设计范围本设计包括全楼人防设计、通风及消防排烟系统设计、空调系统设计。1.1.2空气参数及设计标准1、室外空气计算参数69 冬季采暖室外计算(干球)温度-9℃冬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5℃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12℃夏季通风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0℃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球)温度33.2℃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湿球温度26.4℃冬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45%夏季室外计算相对湿度78%冬季室外平均风速2.8m/s夏季室外平均风速1.9m/s冬季大气压力1020.4hpa夏季大气压力998.6hpa日平均≦+5℃天数129天2、室内空气计算参数表5-3室内空气计算参数表房间名称夏季冬季新风量(m3/h.P)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干球温度℃相对湿度%办公室26≤6020≥3030大厅26≤6018≥3010会议室25≤6020≥3030实验室25≤6020≥3030多功能厅26≤6020≥302069 房间名称换气次数地下车库换气6次/时变配电室换气15次/时地下设备房换气4次/时卫生间换气10次/时电梯机房换气15次/时1.1.1空调系统本工程仅实验楼部分设空调系统(夏季使用),办公部分夏季采用分体空调。实验室空调系统采用VRV多联机加新风系统,室外机放于屋顶。冷凝水管采用PPR管。保温材料采用橡塑。选择空调设备时,空调能效比均不小于3.0(W/W)。1.1.2采暖系统本项目办公和实验室冬季采暖热源由院内锅炉房直接供应,锅炉房提供80/60℃热水,末端均选用散热器。由于本楼建成后是院内最高点,故需将膨胀水箱移至本楼屋顶。从锅炉房单引一路DN200的采暖管线由本楼东侧进入,采暖外线采用无缝钢管,保温采用岩棉。69 1.1.1负荷指标的确定根据功能需求以及参照采暖空调设计规范,同时按照总建筑面积19800m2进行测算,最终确定本项目的设计负荷:表5-4本项目设计负荷指标项目内容本楼实验部分空调冷负荷本楼实验部分空调热负荷科研办公采暖热负荷备注指标(W/m2)1507070面积(m2)11480114808320合计(kW)1722803.6582.41.1.2通风及消防排烟系统1、配电室、水泵房、卫生间、电梯机房均设机械排风。2、地下一层设消防排烟及补风系统,排烟风机入口处设280℃防火阀,排烟风机与防火阀联锁,送风机与排烟风机联锁,消防排烟及补风系统平时兼做车库通风系统使用。排风按6次/时设计(兼排烟),送风按5次/时设计(兼补风)。在地下排烟和补风各设一个独立机房。3、人防系统。地下一层平时为汽车库和仓库,战时为六级二等人员掩蔽所,战时设清洁、滤毒、隔绝三种通风方式。二等人员掩蔽所:清洁通风≧5㎡/(p.h),滤毒通风≧2㎡/(p.h).1.1.3主要设备规格表5-5主要设备及技术基本参数69 序号名称规格型号单位数量备注1多联机室外机MDV-1685(60)W/DSN1,制冷量168.5kW,功率51.05kW,冷媒R410A。台62多联机室外机MDV-1750(62)W/DSN1,制冷量175kW,功率54.3kW,冷媒R410A。台43多联机室内机FXD32,冷量3.6kW,热量4.0kW,630m3/h,49Pa,33/29dB。台20天花板内藏风管式(超薄型)4多联机室内机FXD40,冷量4.5kW,630m3/h,49Pa,34/30dB。台130天花板内藏风管式(超薄型)5多联机室内机FXYF63,冷量7.1kW,热量8.0kW,33/28dB。台8四面出风嵌入式6吊顶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HDK-02,风量2000㎡/h,机外余压210Pa,风量耗功率0.08。台37吊顶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HDK-03,风量3000㎡/h,机外余压260Pa,风量耗功率0.08。台28排烟兼排风两用风机HTF-II-10,风量45679/30255㎡/h,机外全压630/276Pa电功率11/9KW台1地下车库9双速送风机SWF-II-8,风量28148/25467㎡/h,机外全压872/193Pa电功率11/9KW台1地下车库10换气扇风量400㎡/h,个50卫生间69 1.1电气设计1.1.1设计参考规范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版);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GB50016-98;3、《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94(2000版);4、《供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95;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6、《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6-2008;7、《建筑与建筑群综合布线系统工程设计规范》GB/T50311-2000;8、《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9、《人民防空地下室设计规范》GB50038-2005;10、与本工程设计有关的国家其它现行法律规范、规程。1.1.2设计范围本项目属一类高层建筑。电气工程设计范围如下:1、供配电系统及照明系统设计;2、建筑物的防雷接地保护;3、低压配电及照明设计;4、火灾自动报警系统;5、综合布线系统;6、有线电视系统;69 7、公共广播及背景音乐系统;8、保安监控系统等。1.1.1负荷计算表5-6本项目负荷计算序号名称面积(㎡)单位指标(W/㎡)负荷估算(kW)1地上部分198007013862地下部分4000502003总计2380015861.1.2负荷等级1、一级负荷:所有消防负荷、中控室、网络中心、保安监控等弱电设备的交流电源。2、二级负荷:电梯、排水泵、空调电力等。3、三级负荷:不属于一、二级的负荷。1.1.3变配电系统1、本项目外电源由项目东侧学校现有总变电室引入380/220V低压电源至本项目地下一层低压配电室。69 本项目按地下公用车库、公用设备机房、人防、办公及实验等不同功能区分开供电。低压采用380/220V三相五线制(TN-S)配电系统,采用树干与放射式相结合的方式。对于消防类用电负荷和重要用电负荷采用放射式供电;对于一般照明等非重要负荷采用树干式与放射式相结合的供电方式。一、二级负荷采用双电源放射式供电,电源分别取自不同变压器的低压母线段,末端自投自复。应急照明为双回路专用电源末端自投,部分应急照明平时作为正常照明的一部分。2、管线选择与敷设方式室内低压电缆选用YJV-1KV电力电缆,最高工作温度90℃;所有电力、照明支线除供给消防等重要负荷的配线选用ZR-BV-450/750V型耐火导线外,其它均选用BV-450/750V型导线,穿焊接钢管暗敷设;控制线为KVV型电缆,与消防有关的控制线为ZR-KVV型耐火电缆;除注明外,配电缆线在有线槽处均沿线槽敷设(与消防设备有关的线路若沿线槽敷设时,线槽作防火处理,同一路径向一级负荷供电的双路电缆,敷设在同一层桥架上时,用隔板隔开);在无线槽处则穿SC焊接钢管暗敷设于地面、楼板或墙体内。1.1.1电气照明设计1、照度标准用房名称照度(LX)地下车库75冷冻机房、水泵房等100配电室、电话、弱电机房等200走道、卫生间100办公、实验、会议3002、公共应急照明为双电源末端切换。应急照明灯具采用交直流两用型,内设可浮充蓄电池,持续供电时间大于60分钟。。69 1.1.1防雷接地系统本项目防雷等级为三类。本项目采用共用接地系统,建筑物的防雷接地、电气设备的保护接地、消防系统及所有弱电系统接地均共用接地装置。总接地电阻值不大于0.5欧姆。本项目低压配电系统接地型式采用TN-S系统,凡正常不带电而当绝缘破坏时有可能呈现电压的一切电气设备金属外壳均可靠接地;本项目采用总等电位联结,在配电室设总等电位箱,电气竖井及部分机房设局部等电位箱;为防止雷电流产生的高电位对附近金属物或电气线路的反击,在外线电源引入的总配电柜处、屋顶用电设备配电箱处、计算机电源系统、有线电视引入端、电信引入端均设置过电压保护装置。1.1.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1)本项目的消防控制室设在首层,同时兼做保安监控室。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按两总线设计,采用系统的成套设备,包括火灾报警控制器、联动控制台、CRT显示器、打印机、应急广播、消防专用电话总机、对讲录音电话及电源设备等,均由系统承包商成套供货,并负责安装、调试。(2)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本项目设置火灾应急广播系统,广播机柜设在消防控制室内,系统采用120V定压输出方式,系统平时不工作,火灾情况下由消防值班员手动选择相关层有关区域进行应急广播,指挥人员疏散。在走廊、大厅、汽车库等公共场所设置耐火型扬声器。平时可兼作背景音乐及广播系统。1.1.3综合布线系统69 系统由学院教学楼内引来网络光纤及大对数电话信号电缆至弱电间,本系统按下列6个部分设计:1、工作区;2、配线子系统;3、干线子系统;4、设备间;5、管理;6、建筑群子系统。整个网络为星型拓扑结构,设计等级为增强型。有线电视系统由学院教学楼内引来有线电视信号至弱电间,用户分配部分主要包括放大器、分配器、分支器、系统输出端以及电缆线路等,用户终端主要设置原则如下:用户分配网络为保证信号质量,若干层选用一个放大器,经放大后的RF信号,高质量地传送到各用户终端。1.1.1闭路电视系统闭路电视系统前端设备设于地下一层设弱电机房内,用户电平要求64±4dB,图象清晰度四级以上。本系统采用分支-分配系统,采用分配器向各用户电视插座配线,系统各类元器件均应具有双向传输功能。室内干线电缆选用SYWV-75-9SC25,支线电缆选用SYWV-75-5SC20,电视电缆除在电气竖井及走道吊顶内有弱电线槽处沿弱电线槽敷设外,其它均穿SC钢管暗敷设。电缆进户处加避雷保护器(SPD)在报告厅、会议室等均设有电视终端插座,用于播放闭路电视。在报告厅、会议室均设一台会议电视终端设备,便于用户召开现场会议。69 1.1.1保安监控系统本项目的电视监控系统主机设置在一层消防控制室内,同时兼做保安监控室。在本建筑内各前室、主要出入口、走廊、重要机房和车库出入口处设置全方位彩色摄像机,所有摄像机的电源由保安监控室集中供给。中心主机采用全矩阵系统,所有摄像点应同时录像,录像机选用光盘刻录数字录像机。1.1.2人防工程本工程地下一层按6级人防设计,战时用作人员掩蔽所。人防部分为一个防护单元,平战结合使用。人防单元供电电源分别由本楼内低压配电柜各自独立引入380/220V低压电源,备用电源自动投入。人防专用配电箱内设计量表,人防内照明、动力配电箱均明装,暗敷管线。所有人防防护墙管线均预埋套管,并做密闭处理。69 第1章节能和节水1.1节能措施为了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北京市节约能源条例》,充分利用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保证城市建设与发展相协调,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重点考虑建筑物的形式、结构、采暖的通风、采光照明、建筑材料和机电设备的选型,以及项目建成后的运营等方面的节能措施。1.1.1建筑节能措施本项目建筑外围护结构的热工设计严格按照北京市《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J01-621-2005)和《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BB(J)24-2000)的规定执行。建筑墙体、屋面、门窗等热工设计按照建筑节能标准要求设计施工,提高建筑物保温隔热性能和采暖空调系统效率,使建筑达到节能标准要求。在整体环境规划中,强调建筑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建筑与地貌、植被、水土、风向、日照与气候的关系;在单体建筑设计中则强外围护结构系统、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自然通风与采光以及环境适宜且能耗低的室内环境控制系统等。1、外围护结构系统结合建筑外型西侧设计生态积能墙,降低西晒对建筑的影响。2、太阳辐射的控制与改善69 基于北京的气候特点,争取尽可能多的南向房间以获得充分的自然采光和适宜的阳光。主要房间都沿着南向展开,南向开设大面积玻璃窗。采用高保温低辐射中空玻璃,最大程度接纳阳光,在冬季,中空玻璃能有效减少玻璃的散热量。北向房间开窗面积较小以保住热能,开启高窗,形成南北对流,能源消耗得以降低。3、自然通风与采光的利用引入生态通风技术与“房屋呼吸”的概念,首先保证足够的开启窗扇面积,同时在房间内和中庭顶部开敞,既达到了自然采光的目的,又可依靠室内外的风压及热压差,形成有组织的自然通风,在室外气候适宜时通过自然通风达到调节室内热环境的目的。中庭设计不仅创造出高品味的空间气氛,而且具有良好的热工效应,冬天的夜晚能够向室内供应热量,组织良好的通风使夏日也能达到良好的温度。1.1.1电气节能措施1、根据建筑季节性负荷特点,优化变压器的经济运行方式,减少变压器能耗。在10KV变配电所内设无功功率补偿屏,使低压侧的功率因数达到0.9以上,以降低电能损耗。2、照明设计满足《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04)的要求,根据各功能区的实际需要配置照明,既要保证照明需要又达到节能目的。69 光源主要采用节能型细管荧光灯和紧凑型节能灯。采用不产生眩光的高效节能灯具,荧光灯采用电子镇流器,提高照明质量,从而降低照明用电量,达到高效、舒适、安全的目的,创造以人为本绿色照明环境。3、楼内电梯选用带智能控制型电梯。办公用房加装集中式智能电表,进行分户计量。4、在本建筑物低压配电室各出线回路设电能表进行计量,便于成本核算。1.1.1设备节能措施1、设备选型均采用国家各部、委推荐的节能型产品,严格禁止选用已淘汰的机电产品。2、采用高效率、节能变压器,提高设备运行效率。3、采暖、通风、空调、供电、供气系统采用合理的工艺流程,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按要求配装能源计量仪表。4、对于大容量风机及水泵负荷,采用变频器控制运行状态。生活水泵采用高效节能型水泵并增设变频装置。地下车库风机采用选用排烟兼通风双速风机,平地时为低速运行,发生火灾时高速运行排风,实现节能运行。5、新风系统选用带热回收的吊顶式热回收空气处理机组(风管选用保温风管),风机盘管设置温控器及电动两通阀实现节能。空调水管保温材料采用泡沫橡塑,风管保温采用岩棉。1.1.2管理节能措施69 在项目建设完成后,业主要制定相关的节能制度,针对用能较大的部门和部位加强管理,建立科学实用的能源使用考核制度。从人为管理的软件上,提高能源的利用效率,将为日后的运营控制开支、带来效益。1、深入贯彻落实《节约能源法》等国家、行业有关法规、法规,建立和完善节能管理体制,明确岗位任务和职责,使每一个员工都有资源意识、忧患意识。2、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准确可靠的能源计量器具,对系统内部的照明、空调、信息等系统分类进行用电情况计量,对耗能设备实行严格的计量管理。3、建立建全设备维护和维修制度,保证设备处于高效运行状态。1.1节水措施本项目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将严格遵守北京市节约用水的要求,本着“分质供水、重复利用”的原则,采用节水型的工艺、设备和器具,建设相应的节约用水设施、雨洪水利用系统等,并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1、生活用水器去全部采用建设部《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164-2002)标准规定的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选用陶瓷芯节水龙头,6升、两档式冲洗水箱坐便器及配件,延时自闭式冲洗阀蹲便器,红外线自动冲洗小便器,等节水型用水设施。2、在独立的用水单元、用水单位、用水总管处均设水表;水池、水箱均设超高液位报警,防止溢流浪费。3、选择耐旱草种和树种,采用先进的节水灌溉技术。69 4、雨水排除采用道路及场地地形排入绿地及排水沟形式,并设雨水收集池;优质冲洗废水收集排到学校中水处理站集中处理回用。利用雨水、中水浇灌绿化,涵养地下水资源。5、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实施节水目标责任制。69 第1章环境保护1.1项目场址环境现状本项目用地场址位于北京**学院校园内中部位置,北侧为体育馆,南侧为图书馆,东侧为学生宿舍、食堂及变配电室,西侧为学校足球场。项目场址现为一个小型广场,场内无其他建筑物,仅有少量树木。1.2项目建设和运行对环境的影响1.2.1建设期的环境影响本项目建设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扬尘、噪声和固体废弃物。1、扬尘扬尘是项目建设期间影响环境空气的主要污染源。施工场地的平整清理、土方挖掘及填埋、物料堆存、施工垃圾的清理与堆放,以及运输车辆的出入等均会产生粉尘的无组织排放。扬尘量的大小与施工现场条件、管理水平、机械化程度、施工季节、土质、天气条件等诸多因素有关。2、噪声建设期的噪声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的各类机械设备和物料运输的交通噪声,不同的施工阶段具有不同的噪声特性。主要噪声设备有推土机、挖掘机、装载机、打桩机、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吊车、升降机以及各种车辆,既有移动声源、也有固定声源。69 3、固体废弃物建设期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施工渣土及损坏或废弃的各种建筑材料。4、污水排放项目主体工程位于地上,因此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极小,对地表水环境影响主要是施工人员的生活污水和施工生产废水。1.1.1运营期的环境影响本项目建成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是生活垃圾、污水和机械噪声。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和冲洗废水,噪声主要为车辆进出、暖通系统设备等产生的机械噪声。此外,配电、通信系统等有轻微电磁污染。1.2环境保护措施1、扬尘污染防治措施施工道路应硬化,施工所存物料必须封闭或者覆盖,施工场地要设置围挡,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回填、散装物料的转运以及其他可能产生扬尘污染的施工,并对施工场地作好遮掩的工作。采取地面洒水、及时清理施工现场、渣土运输车辆加盖苫布等措施,尽量减少施工扬尘和运输遗洒。2、噪声污染防治69 施工期间认真执行《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中的规定,尽可能避免大量高噪声设备同时运行,高噪声设备施工时间尽量安排在白天,减少夜间施工时间,禁止夜间进行打桩作业。对位置相对固定的机械设备,能于棚内操作的尽量进入操作间,不能入棚的可适当建立单面声障。运营期间对于进出项目区的车辆要限制车速、禁止鸣笛,交通噪声污染可控制在较轻程度;对产生噪声的机房室内考虑设置建筑吸声构造,产生噪音的设备采用减震、隔音装置,合理设置排风出口位置,并设置消声器;设于室外的产生噪声的设备如冷却塔等选用超低噪声设备,噪声排放可以满足《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中的I类标准要求,可保证宁静、和谐的环境氛围。3、固体废物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渣土按规定及时清运到环卫局指定的地点,生活垃圾做到定点分类存放,定期收集后清运到指定的垃圾处理场所消纳。运营期日常垃圾由物业卫生员用移动式密闭垃圾桶收集,早晚定时集中外运,由环卫部门清运。4、废水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污染排放采用污废水和雨水分流排放。建筑内部采用生活废水与生活污水分流系统,优质生活废水收集后经中水处理站处理后回用于冲厕、浇洒等,可减少污水排量。冲厕用水必须经化粪池沉淀腐化分解后方能排入污水管线;含油污水要经格栅过滤,并经隔油池除油后方能排入污水处理系统。5、电磁污染防治措施69 在产生电磁污染的房间采取屏蔽措施,如采用涂有导电涂料或金属镀层的绝缘材料,使辐射能被限制在某一范围内,达到防止电磁污染的目的。在后期使用时,合理设计使用各种电器、电子设备,减少设备的电磁漏场及电磁漏能,以减少对人及环境的危害。1.1环境保护预期效果本项目系科研、办公、实验等综合功能建筑,在建设运营过程中没有严重的环境因素产生,在项目设计和运营管理中采取适当的处理措施,完全可以达到国家规定的环境保护要求。因此,对本项目不会产生对周边环境造成严重影响,环境保护效果预期良好。69 第1章消防与安全措施1.1消防设计1.1.1消防采用的规范1、《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45-95)(2005年版);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3、《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设计规范》(GB50084-2001)(2005年版);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1.1.2给排水消防本项目室外消防由市政管网直接供应,室内消防由专用消防水泵供应,室内消防用水储存于地下室的消防水池内。1、消火栓给水系统(1)消火栓用水量:室外20L/s(由市政管网提供),室内30L/s,火灾延续时间为2h。(2)消火栓系统:由地下一层消防水池(V=324m3,内存216m3消火栓系统用水),消防加压泵2台(一用一备),屋顶水箱(V=18m3),2台水泵接合器及管网组成,管网为环状供水,在每层适当位置设室内消火栓。2、自动喷水灭火系统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用水量:30L/s,火灾延续时间1h。69 自动喷淋系统由地下一层消防水池(V=324m3,内存108m3自动喷淋系统用水),喷淋加压泵2台(一用一备),自动喷淋系统与消火栓系统共用屋顶水箱(V=18m3),2台水泵接合器及管网组成,管网为环状供水。3、危险等级本建筑属中危险级(地下车库及人防部分属中危险Ⅱ级设计,喷水强度8L/min·m2,地上部分属中危险Ⅰ级设计,喷水强度6L/min·m2)喷头设于地下车库,人防及办公室、实验室、走道等处。4、灭火器配置灭火级别:本建筑危险等级为中危险级。地下车库、变配电间及地上试验室等属中危险级B类;地下人防及地上办公部分属中危险级A类。系统在每层的消火栓处均配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每具灭火器的灭火级别为2A。变配电室和电气用房设置手提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或手推车式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1.1.1电气消防1、系统组成消防控制中心设在首层,消防按一级保护设计,采用集中报警系统。系统由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消防联动控制系统、火灾应急广播系统、消防直通对讲电话系统、电梯监视控制系统、应急照明控制系统等组成。2、背景音乐和紧急广播系统69 大楼公共广播(背景音乐)与紧急(含消防)广播相结合。该系统设计包括公共广播、紧急呼叫、消防报警等功能,技术措施上采用了控制分区、功放分组以及高电平信号传输等方法。公共广播系统根据建筑的整体性在地下一层设置背景音乐、消防广播中心,供整幢建筑统一使用。整个工程共用一套扬声器,是背景音乐与消防广播合二为一系统。1.1安全防护方案从公共环境及职业安全及防护方面,将严格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进行,以保护教研职工和学生的安全和健康,保证学院各项的教学教研活动顺利实施。1.1.1公共环境安全在建筑方案设计中,对建筑内部重要功能及场所均应配备电子安防及图像监控系统。在运行过程中,要加强公共安全的监管力度,针对教研、实验办公等各种功能分区及活动特点,进行责任区域分工;建立安全管理及巡查制度,对物业人员定期实行安全培训,教育物业及安保人员树立高度的责任心,防止火灾等恶性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教学教研活动有序实施,建立安全和谐校区。1.1.2防火在总平面布置中,将人流车流分开,新建综合楼与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满足建筑消防要求,在建筑内部合理设置安全出口、消防通道等,并设置明显安全提示标志。69 1.1.1防机械伤害对所有动力设备传动系统设安全防护装置,对于介质和用途不同的管道在其外表面涂有明显标志,以便识别。操作工须经安全技术培训,并经考核合格后持证上岗。要定期对设备进行检查保养,当设备出现故障时,应停车检修,不得带故障运行。严格按有关操作规范进行操作,防止机械伤害。1.1.2防止电气伤害对于电气装置和用电设备,严格按电气安全保护规范进行可靠的接地及设置漏电保护系统;对操作人员要配备劳保防护用具,免遭电击伤害,保证人身安全。69 第1章项目组织管理与运行1.1项目实施组织管理1.1.1管理组织机构为建设好本项目,待项目批准立项后,由**学院领导牵头,成立项目建设领导小组,按照统一计划、分步实施、逐步落实的管理原则,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组织管理、部门协调、配套资金落实和使用及监督检查等工作。以项目承建部门为主,由刘新军同志作为项目负责人,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在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开展工作,具体负责项目建设过程中的日常事务,即项目建设计划管理、组织实施、资金运转、工程质量检查、组织验收等事宜。1.1.2职责范围1、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职责(1)项目实施方案的审定;(2)落实项目建设资金,确定年度投资计划及安排;(3)审查确定项目土建、设备和监理等招标工作;(4)项目建设工程质量及进度、资金使用与管理等情况的监督检查;(5)主持项目总结,并组织验收。2、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职责69 (1)项目实施方案的制定;(2)拟订项目建设资金的预算;(3)按照项目实施方案制定分年度计划;(4)实施项目内容包括组织招标、施工、设备采购、人员培训等;(5)进行各阶段项目实施情况总结,做好项目验收的准备工作。1.1运行管理项目实施过程中,由项目建设领导小组牵头,组织成立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严格按照《关于实行建设项目法人责任制的暂行规定》以及国家及北京市有关基本建设项目管理办法等有关要求执行。切实落实执行法人责任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和合同管理制,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进度。对于项目建设资金严格执行专账管理、专账核算、专款专用等规定,确保资金安全。同时,制定严格的工程管理、考核和奖惩制度,规范和强化工程日常监管工作,保证项目按期顺利完成。项目建成后,由北京**学院依据学校及北京市相关物业管理法规和政策统一管理。由于本项目不直接产生经济效益,其运行费用依据相关规定由学校财务部门统一结算。69 第1章建设招投标组织1.1招投标依据本项目建设采购以国家现行的有关法律法规和工程招投标管理制度为依据,具体如下:1、《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2、《政府采购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投标招标法》;4、《国家基本建设大中型项目实行招标投标的暂行规定》;5、北京市招标投标有关规定及其它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1.2招标范围及内容本项目工程投资较大、对工期质量亦有较高要求,应采用竞争性招投标来选择确定经济、技术实力雄厚的公司作为承包人,以确保项目工程质量和其它要求。本项目将严格遵守招投标的法律程序。建设项目的设计、施工、监理和主要设备、材料供应、工程总承包单位以及招标代理机构的选择应按照国家有关招投标法律法规的要求,均应采取招标形式,按照公开、公平、公正、择优和诚信的原则,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实施过程中的招标内容分为三大部分:设计招标、施工招标和其他招标事项。69 1.1招标组织形式和程序在北京市有关政府部门的监督和指导下采用委托招标方式,委托有专业资质的机构代理进行。招标人和投标人均需遵循招投标的有关法律法规。招标基本程序为:申请招标、编制招标文件、发布招标公告或邀请函、进行资格预审确定投标人名单、组织投标单位踏勘工程现场解答问题、投标单位报送文件、开标、评标、定标确定中标方案、发出中标通知书、签订合同。为降低工程项目造价,节约投资,合理运用资金,按目前的建筑技术力量和水平,结合本项目实际情况进行招标工作。表10-1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细项名称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备注设计全部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建筑工程全部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安装工程全部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监理全部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设备全部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重要材料全部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其他69 第1章建设进度安排1.1建设进度安排原则项目建设结合建设方案规划、设计情况,本着“立足当前、着眼未来、远近结合、超前思维”的原则,在注重项目可行、资金到位、管理科学、的前提下,编制项目建设总体工作进度安排,计划用2年左右的时间完成项目建设。1.2建设进度计划项目建设期限为2010年4月至2012年3月。结合本项目目前进展情况,拟将项目总体实施进度划分为以下几个阶段:1.2.1前期工作阶段前期工作阶段指按基本建设程序在项目立项批准后从编制可研报告开始到取得相关法定文件工作。这阶段的主要工作包括:1、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写及审批(2010.4~2010.5);2、完成初步设计招标、扩初设计及审批(2010.5~2010.6)。1.2.2设计与招标阶段1、完成施工图设计及审查(2010.6~2010.7);2、完成土建工程施工、设备采购及安装、工程监理等招标工作,以及施工前准备(2010.7~2010.8)。69 1.1.1施工与验收阶段该阶段指主体工程施工到竣工验收的施工过程,包括以下主要内容:1、主体结构工程(含地基及基础工程)施工(2010.9~2011.8);2、设备采购及安装(2011.5~2011.10);3、装修工程(2011.8~2011.12);4、室外工程:(2011.9~2012.1);5、竣工验收(2012.2~2012.3)。本项目工程的建设进度计划详见表11-1。69 表11-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时间内容2010年2011年2012年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4月5月6月7月8月9月10月11月12月1月2月3月1.项目编写可行性研究报告及审批2.初步设计招标、设计及审批3.施工图设计、审查4.土建工程、设备采购及安装、监理招标5.主体工程施工6.设备购置、安装调试7.装修工程8.室外工程9.竣工验收、交付使用70 第1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1投资估算依据本工程属新建项目,工程投资估算主要依据如下:1、《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2、现行北京市建设工程预算定额;3、类似工程技术经济指标(北京地区);4、项目设计单位提供的基础设计资料。1.2投资估算说明1.2.1项目总投资本项目综合楼建设用地面积为15758平方米,总建筑面积23800平方米。经估算,项目总投资约为10452.4万元,其中工程费用为8613.4万元,其它费用1064.7万元,预备费用774.3万元。工程费用及其它费用分项构成及投资估算详见附表12-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表12-1项目建设投资估算表序号建设内容单位工程量估算指标投资额(元/m2、m)(万元)一工程费用   8613.41土建工程费用   5788.01.1土建结构工程m22380016003808.01.2土建装修工程m21980010001980.02安装工程费用   2503.12.1电气工程   1249.52.1.1供配电系统m223800125297.52.1.2照明及动力配线系统m223800170404.683 2.1.3弱电及监控系统m223800210499.82.1.4建筑防雷及接地m2238002047.62.2消防及给排水工程m223800150357.02.3VRV空调系统m211480500574.02.4通风排烟m240008032.02.5采暖m21980070138.62.6电梯部4380000152.03室外工程费用   322.33.1道路及广场m2590816094.53.2绿化及景观制做m2709112085.13.3弱电电缆及电缆沟、保护管m1009009.03.4动力电缆及电缆沟m100220022.03.5热力管线DN200m300100030.03.6给水管线DN100m504002.03.8污废水管线DN250m21070014.73.9雨水管线DN250m70065045.53.10路灯   15.03.11化粪池m3647004.5二工程其它费用   1064.7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m223800100238.02移伐树木费棵69 36.83建设单位管理费万元8613.4 99.14前期咨询万元8613.4 49.75审计费万元8613.40.3%25.86环评费万元8613.4 9.07工程设计费万元8613.4 266.58工程勘察费m223800921.49工程监理费万元8613.4 253.410招投标代理及交易服务费万元8613.4 28.611施工图审查费m2238003.48.112竣工图文件编制费万元266.58%21.313建筑工程及施工人员意外保险费万元8613.40.08%6.9三预备费%9678.18%774.3四总投资   10452.41.1.1工程费用83 本项目工程费用包括土建工程费、安装工程费、室外工程费、道路广场费、绿化费等,共计8613.4万元。根据估算,本项目综合楼建筑单方综合造价约为4210元/平方米。1、土建工程费用本项目综合楼的土建结构工程费按照1600元/平方米测算,装修费用按照1000元/平方米测算。经测算,本项目土建工程费用为5788.0万元。2、安装工程费安装工程费费包括给排水工程费、采暖通风工程费、电力及变配电工程费、照明工程费、弱电工程费,共计2503.1万元。各项取费标准如表12-2所示。表12-2安装工程费取费标准项目单位取费标准供配电系统元/m2125照明及动力配线系统元/m2170弱电及监控系统元/m2210建筑防雷及接地元/m220消防及给排水工程元/m2150VRV空调系统元/m2500通风排烟元/m280采暖703、室外工程费用本项目室外工程费用主要包括道路广场费、绿化景观费以及室外市政管线的铺设等。经估算,室外工程费共计322.3万元。项目用地范围内道路广场建设费用及绿化景观费用分别按照160、120元/平方米测算。1.1.1工程其它费用83 本工程其他费用包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建设单位管理费、前期工作咨询费、勘查设计费、工程监理费、土建及设备采购安装等工程招投标交易服务费,工程保险费等。参照国家及北京市现行有关建设项目管理制度、文件的规定以及类似工程取费情况,经估算,本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约1064.7万元,各单项取费标准如下:1、城市基础设施建设费按照100元/平方米估算;移伐树木费根据园林局现有标准测算,如下表所示。表12-3园林局树木移伐标准一览表项目树种数量〈棵〉单价(万元)总价(万元)伐树槐树50.31.5 杨树360.310.8移树垂柳250.5125 雪松3412合计 6936.82、建设单位管理费参照财政部《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财建[2002]394号文)规定计算取值;3、工程前期咨询费包含项目立项、可研以及节能等咨询报告编制费用。主要按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咨询收费暂行规定的通知》(计价格[1999]1283号)计算,其中节能专篇编制费参照类似项目,按项目建议书的费用计取。4、审计费参照《关于修订现行会计师事务所收费的通知》(京价(收)字〔2001〕335号)中有关规定计算,环评咨询费按照《国家计委、环保总局发布环境影响咨询收费有关问题通知》(计价格[2002]125号)规定计算;5、工程勘查设计收费标准、竣工图编制费按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建设部计价格(2002)10号文《工程勘察设计收费管理规定》的方法计取,其中竣工图编制费按设计费的8%计取;83 6、工程建设监理费按照国家计委、建设部《关于发布工程建设监理费有关规定的通知》([2007]价费字670号);7、工程招标代理及交易服务费参照国家计委关于印发《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的通知(计价格(2002)1980号文)规定计取,其中招投标代理交易费按招投标代理服务费的3%测算。8、施工图审查费参照北京市建设工程勘察设计质量监督总站《关于施工设计文件审查收费的说明》(京勘设管字(2001)41号),按3.4元/平方米计算。9、工程保险费及施工人员意外伤害险依据《北京市实施建设工程施工人员意外伤害保险办法(试行)》(京建法【2004】0243号),按照工程费用的0.8%计算。1.1.1预备费用估算预备费包括基本预备费和涨价预备费两部分,根据目前国内物价水平,不计涨价预备费,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与其他费用之和的8%计取,预备费为774.3万元。1.2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10452.4万元,其中70%约7316.7万元拟申请北京市政府计划投资,其余30%约3135.7万元由建设单位自筹解决。83 第1章社会效益分析北京**学院新学科综合楼的建设,符合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物流业发展对高等教育提出的新要求,是落实《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的重要举措,是实施《北京**学院“十一五”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助于缓解学校科研用房、实验实习用房及行政办公场所不足,科研环境较差的状况,推动学校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为国家培养更多的高级物流人才,项目投入使用后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具体表现为以下几点:1、促进高等教育发展,提高科技创新与社会服务能力。新学科综合楼建成后,有利于深化科研改革,整合科研资源,增强创新能力;有利于科技创新平台、科研创新团队的建设与发展,科技尖子人才培养;有利于将北京**学院建成全国的高素质物流人才培养基地、物流理论研究中心、物流政策与决策咨询中心和首都物流技术应用研究中心。进而为加强校企合作、校际合作、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间的合作,形成产学研结合的良性机制,强化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工程化能力建设,提高大学科技园的产业孵化能力,提供众多契机,增强学校以科技为社会服务的能力。2、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加就业率83 本项目建成后,将为在校学生提供30多个不同类型的实验室并配套先进实验器材,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为培养出创新型、高素质、高技能的专业人才奠定了坚实基础。3、推动物流产业发展北京**学院在推动学校高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高学校办学水平的同时,将为国家培养更多高级物流人才;而开展流通现代化领域的研究工作所产生的一批应用性研究成果,将为我国物流产业的发展提供科技支撑。此外,新学科综合楼的建设对实现“使学校成为基础设施良好、管理规范、特色鲜明、国内知名的财经类院校”的目标有着积极的作用。因此,本项目的社会效益十分显著,同时也有一定的间接经济效益,项目效益显著。83 第1章项目风险分析1.1投资决策阶段的风险分析1.1.1宏观政策影响因素任何建设项目的投资决策都要符合国家的一系列投资政策的规定。国家政策环境的变动作为投资决策的进入导向至关重要,因此,在投资以前仔细研究国家的政策条件和政策意图以及它们的变化趋势,是控制投资决策风险的前提。本项目符合《北京**学院“十一五”规划》发展方向,符合《2020年中国教育发展纲要》和《北京市“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有关要求。因此项目来自宏观政策环境的支持或受政策影响的变动干扰等的风险极小。1.1.2投资决策因素要堵塞投资决策风险控制的“漏洞”,必须强调投资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充分论证项目内外部建设的资源、环境条件的可行性。要防止投资决策过程中的长官意志与行政命令,不允许任何人滥用决策权限。尤其要强调国有企业资产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投资决策分工制约关系,防止代理人不认真履行投资决策职责,发生“内部人失控”,导致投资决策的失误。83 总之,项目在投资决策、实施和运营中应坚决依法办事,坚持科学化与民主化原则,在涉及社会群体利益的问题和措施决策方面更应认真贯彻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原则,以大幅度降低投资项目决策风险。1.1项目融资风险分析项目融资方面风险主要来源于资金来源的可靠性及充足性。本项目的建设单位北京**学院是一所北京市属的主要为流通领域培养高素质专门人才的高等院校,按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投资建设的相关规定,本项目70%资金可申请北京市政府固定资产计划投资,其余30%可依据相关政策,由校方通过社会融资等相关方式解决。因而,本项目融资风险较小。1.2项目建设阶段风险分析项目建设实施过程的风险因素很多,应采取主动控制和被动控制相结合,对于项目实施过程中发现的风险因素,及时进行识别、评价,提出应对措施,使项目实施顺利进行。项目建设阶段风险一般为投资风险、进度风险、工程质量风险和安全风险。根据项目特点,表14-1对该项目建设阶段的存在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价,提出了初步对策方案。83 表14-1项目建设阶段主要风险分析及对策表序号风险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对策风险类别主要风险因素风险概率潜在损失风险量一投资风险价格变化汇率变化利率变化很小中等小采用风险转移对策:在签订设备采购、设备安装、土建工程施工合同中明确,对原材料价格的上升、汇率的变化、利率的变化,合同价格不做调整。资金管理使用不当中等中等中在深化设计中,要密切关注设计的建设规模、设备选型和建设标准,避免出现投资失控,造成资金浪费。项目建设期间,按合同要求和规定的程序进行工程款支付;确保建设资金及时到位;实行履约保证制度等。二进度风险项目管理不到位很小中等小设备采购、设备安装、土建施工采用招标方式,选择有相应资质、有管理经验、技术水平高的供货商和承包商。项目参与各方协调难度大很小中等小对于项目实施全过程做出科学的安排,制定切实可行的进度计划;建立业主、工程监理和施工单位会议协调制度;严格履行合同。建立履约保证制度,用经济手段控制供货商供货进度。三质量风险设计质量、施工企业的质量管理水平、技术手段和能力等中等中等中应把好设计、施工、监理等队伍选择的各个环节,所有的合作和服务关系均按市场经济条件下依法签定的合同加以控制,建立违约赔偿制度,从而将质量风险影响因素降到最小程度。四安全风险土建施工、设备安装等过程中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事故。很小中等中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文明施工,按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施工,合同中明确施工安全的责任;建立建设单位、监理、施工单位安全生产联合督察组机制,强化安全管理。83 质量管理是工程项目管理的三大关键管理之一,工程项目的质量管理贯穿于项目的始末。为保证项目工程质量,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将严格按照国家投资项目管理有关制度和规定进行。对工程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实行项目监理制,委托专业监理单位对工程设计、投资、质量和进度进行管理,为项目实行全过程质量控制提供有效保证。对设计、施工和监理单位的选择以及建筑材料、公用设备的采购等均采用招投标制,选择满足符合工程建设标准相当要求且具有相关资质、业绩及财务能力的供方进入本项目建设队伍,确保项目各阶段从技术源头上保证项目建设的质量要求。83 第1章结论与建议1.1结论1.1.1项目建设符合学校规划发展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不仅符合**学院“十一五”规划发展的需要,而且初步缓解学校教研、实验实习以及办公用房不足、科研环境较差的状况,有助于学校教研实践以及新学科的建设发展,使学校建设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要求。1.1.2项目建设符合政府有关批复的要求本项目的建设符合市教委、发改委"十一五"批文中“按照就地发展的原则,完善校区功能,建设教学实验用房,改善办学条件"的要求。建设方案体现了节约用地,自我消化,节省投资的特点。1.1.3项目建设具有可行性本项目需求和目标明确,建设规模和内容合理,建设方案严格执行政府有关节能环保的要求,并且场址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技术可行,项目的建设资金符合申请北京市政府计划投资的要求。只要严格按照工程项目建设监管法规实施,项目可以达到预期目的。1.2建议83 1、在初步设计阶段,应结合使用功能要求,细化功能分区方案,优化暖通、供电、给排水等方案设计,使项目建设方案更加完善,投资规模更趋合理。2、鉴于学校科研实验用房需求紧迫,建设条件良好,建议有关部门加快对项目的评估批复工作,使项目尽早开展后续设计和建设实施工作。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