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3.00 KB
  • 2022-04-22 11:18:04 发布

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6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总论第一节项目概况⒈项目名称: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⒉项目主办单位:⒊建设地址:⒋项目占地面积:2500亩⒌项目规模:山西世合乐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项目是一个以生态开发为宗旨,集农业技术研发、水果采摘、户外拓展和旅游休闲为一体的绿色生态园,为确保产品优质高产,企业长期聘请山西农业大学和山西省农科院的农业专家为技术顾问,将畜禽的养殖与销售,果树种植、观光休闲以及商贸服务于一体的观光旅游区域,主要分为林果采摘区、生态养殖区、鱼塘垂钓区、高档休闲区以及瓜果长廊等,规划建设“四区一廊”,总面积约为2500亩。(1)林果采摘区林果采摘区规划建设在项目区的正东方向,规划用地300亩,布局在园区坡度为25°—35°的缓坡区域。采摘区应用现代移栽技术、生物技术、繁育技术,探索驯化方法和栽培技术,驯化改造野生果树,引进栽培特色水果,培育具有风味的地方果品,繁育适合当地实际又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特色鲜果种苗,满足山区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实现转型和跨越发展。主要种植凯特杏、大樱桃、李子、梨树、核桃和枣树等名特优水果树,发展果树的科学种植。种植大樱桃、凯特杏、李子和梨树等名特优水果200亩,栽植核桃和枣树50亩,花椒树50亩。(2)现代农业区60 规划建设蔬菜和作物种植区220亩,其中建设现代农业蔬菜大棚100亩。主要以反季节特色无公害有机蔬菜为主,布局在园区靠近休闲别墅区的平缓区域。种植区引进高产栽培技术,采用滴灌技术,常年生产长季节、硬肉型的西红柿、春白萝卜、春大白菜、无刺小型黄瓜、彩色甜椒等反季节新奇蔬菜,每亩年产蔬菜4000公斤以上。其中,规划建设农事体验区20亩,供游客进行农事体验,自己种植自己收获,体验区也是科普教育基地,具有科普教育和示范的功能,少年儿童可以在示范区内学习蔬菜种植的相关知识,了解当前先进的生作物栽培新技术,体验农业种植的乐趣,实现游乐中学习,寓教于乐的效果。(3)生态养殖区生态养殖区位于林果采摘区的东南和西北方向,规划建设用地为100亩。生态养殖区完全按照标准养殖小区进行规划建设,主要养殖抗病力强、草食为主的梅花鹿、特种野猪、芦花鸡和龙山鸡等动物畜禽品种。梅花鹿养殖区位于采摘区的西北面,规划养殖梅花鹿2000只;建设标准化养猪场一座(位于采摘区的东南面),养殖特种野猪,野猪存栏达到6500头,年出栏特种野猪10000头;建设鸡舍一座,在林果园、绿色植物园等区域以林下散养模式养殖绿壳蛋鸡、芦花鸡、龙山鸡等禽类动物20000只,年产鲜蛋18.75万斤,大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促进增产增收;提供绿色无公害的、高蛋白的肉类食品,丰富游客的多元化饮食需求。建立家禽家畜无公害养殖园,不仅能作为养殖业优良品种展示,还能为园区餐饮提供绿色肉类食品。同时在园区规划建设中型沼气池一座,通过沼气发酵、实现动物粪尿废弃物的回收利用,解决观光园区内生活区对燃料的需求、动物养殖的能源需求,沼渣沼液进入林果采摘区满足果树对各类营养元素的需求,实现林果业的绿色无公害生产,实现种植、养殖和生产的循环发展新模式,60 推动园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4)鱼塘垂钓区鱼塘垂钓区位于项目区的西南方,是园区的入口处,规划建设用地100亩,可同时满足500余人垂钓。鱼塘内主要放养鲫鱼、草鱼、鲤鱼以及热带罗非鱼等易于上钩,体型在1.5-3斤左右的成年鱼,增加养殖密度,做到养殖品种的多样化,这样既可以改善鱼塘水质、提高鱼塘鱼的产量、调动垂钓者的兴致和增加鱼塘的经济效益。鱼塘建设主要体现人性化设计的原则,池塘底部安装加热设施,保证不同种类的鱼可以安全越冬和鱼塘冬季的正常垂钓;鱼塘两岸安装座椅、架设遮阳设施,对游客做到人性化服务。(5)高级生态休闲区1)现状项目区随处可见的茂密森林是都市区人们难得一见的风景,身处此处可随时看到周围绿色风景和林中各种小动物的身影,能让人充分放下忙碌的心情去尽情的享受森林的恬静。2)规划目标本项目以“只缘身在此山中”的理念,挖掘当地自然风景资源和历史文化遗产的内涵,根据科学布局,通过生物多样性的恢复、资源保护的措施,争取达到植被恢复、土质改良、小气候调节的生态功能。在生态保护前提下,建设欧式木质别墅群、休闲避暑山庄、户外拓展基地、跑马场、狩猎场等项目,给人们一个能亲近自然、感受自然的环境。A、狩猎场(练靶场):狩猎是一项野性又时尚的活动,它能满足狩猎爱好者追究新奇、刺激的心理,培养坚韧的意志,良好的合作精神,融洽的人际关系,教会人们许多与自然界打交道的知识与技巧。在山野间狩猎,放松身体和心情,释放情绪,成为了许多时尚人士回归自然的生活方式。狩猎场规划占地300亩,经实地踏查,选择60 园区的西北部,地形复杂、山势起伏、沟道纵深、环境幽静的山坡地做为狩猎场场地,用铁网及电网封闭起来,供游客在区域内体验狩猎带来的乐趣。B、跑马场:骑马是一项时尚运动。在当今都市生活的紧张节奏中,到绿草茵茵的马场上尽情奔驰,不但能锻炼意志和体魄,也能使思路开阔、有益事业,同时又能欣赏大自然美景,呼吸到新鲜空气,实在是一种惬意、浪漫的享受。项目建设小型跑马场,建设地址位于背部山坡的的平缓地带,占地面积100亩。建设内容包括:(1)安全训练场。占地10亩,指导初学者学习骑马,训练小型跑马。(2)野外跑马场,占地面积50亩,地形较开阔,并伴有起伏的微地形和一些河流水池,充分利用项目区的现有道路开辟骑马观景旅游线路。(3)娱乐休闲中心。在跑马场的南面建设休闲娱乐区,占地面积2000平方米,在向游客提供必要骑马装备如头盔、马鞭、马靴和护腿包等。(4)防护措施。在跑马场四周设置防护措施,让游客在跑马场上体验骑马飞奔的淋漓快感。C、户外拓展基地:户外拓展基地占地面积100亩。利用项目区的复杂地形开展镭射野战拓展和野外生存训练活动。镭射野战拓展区位于西面休闲区的背面,绿化区深处,利用沟西侧的斜坡、平地、高台、凹地、树林、草丛等地形地貌条件,设置不同的障碍物,如废弃油桶、旧轮胎、木桩等,开展真人军事对抗,给军事爱好者提供一个逼真的、身临其境的、枪林弹雨的场景。野外生存训练项目位于内部区域,利用区域物种丰富、地形复杂的条件,设计负重前行、野外定向、徒步、露营等内容,使参与者学会野外方向识别、逃生自救、钻木取火、水源净化、野外露营、基本医疗救护包扎等知识,提高适应险恶环境、磨砺野外生存能力,同时体验神秘、惊险、刺激的感觉。60 项目区的规划建设,立足打造太原市东北风景区的后花园,利用东山地区原有生态森林区的地形特点进行规划建设,争取达到建筑、人与自然浑然一体的和谐生态空间。丰富园区景观和当地物种文化,开展生态保健活动,进行生态多元化发展研究。(6)绿色长廊绿色长廊工程指园区内的主干道路及次干道,全长约10公里,道路两侧视野范围内的山地,采取退耕育林、封山育林、补充造林和低产林园改造,栽植油松、白皮松、侧柏、国槐等乔木树种,配以紫薇、北海道黄杨、紫叶小檗等灌木,通过乔、灌、草的有机集合,对园区通道实行绿色美化,并且全部挂牌标识,介绍各树种的相关知识,在给人带来美感效果的同时,丰富游客的知识,寓教于乐。规划沿道路建设四个绿化观光休闲接待站,让游客能够随时休憩于园中的各个角落,实现多角度的人文关怀,使游客流连忘返,陶醉于园区的美景之中。⒍项目建设内容:(1)2011-2012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功能规划为综合服务区、景观区、养殖区、户外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2)兴建现代化的养殖中心,修建沼气池,用于生态观光园动力等需要;3)修建综合服务中心,包括综合办公楼、医疗服务中心、职工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4)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林果业;5)修建商务会议中心,供相关单位召开商务会议;6)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中,通过采用RFID60 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畜禽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2)2012-2013年计划:1)兴建集餐饮、棋牌、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观光园区。休闲园规划结构为:休闲别墅区、水果采摘区、垂钓区和户外拓展训练区等。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等是今后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为了确保生态园建设前期的资金周转及维持经营,在真正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集团内部消化。(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⒎项目总投资:8473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4957万元,建设备购置费286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47元。在工程建设投资中,工程费用为4327万元,其他费用为330万元,预备费用为300万元。⒏资金筹措:本项目所需投入资金由单位自筹、社会融资和申请上级扶持资金三部分组成。其中项目单位自筹930万元、社会融资450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支持资金2043万元。⒐项目建设期:3年。60 第二节项目主办单位概况企业名称:山西世合乐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公司地址:山西省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长沟新村东北企业类别:股份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董瑞群山西世合乐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1年,公司地址位于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长沟新村东北,。公司主要从事蔬菜和经济林种植、畜禽养殖及观光旅游等业务,是杏花岭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重点扶持建设的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是集农作物种植、畜禽养殖、销售和科技服务为一体的企业。(1)公司技术力量雄厚。现有职工143余人,具有大专及以上学历人员79人,占公司人员总数的62.2%。其中,管理人员15人,专业技术人员26人,一般职工102人。(2)通过前期的基础设施建设,公司的各项生产设施已初具规模。公司已建起综合办公大楼、现代化养殖场等基础设施;建成无公害蔬菜种植大棚800间,栽植枣树2000株、杏树2000株、核桃树1500株。(3)具有良好的产业化经营模式。一年来,凭借国家在农业产业化方面优惠政策、世合乐园生态园区独特的地理位置、发展农业产业化进程的高瞻性及丰富的人力资源,在短短近一年的发展历程中,初步形成以高附加值的现代畜禽养殖基地、大型农业观光旅游和现代农业技术示范基地。(4)公司建立了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严格按照市场的发展规律制定企业发展战略,建立了企业的长远规划和短期发展目标,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和跨越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公司董事长60 董瑞群同志毕业于山西财经大学工商管理专业,经营企业多年,具有丰富的企业管理经验,公司各项规章制度健全,企业按照现代企业制度进行管理,保证了企业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第三节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要点1.编制依据1.1依据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1.2依据《太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2006—2010年》、《太原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和《太原市“十一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1.3国家计委《关于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的试行管理办法》1.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编写大纲》和《关于企业投资项目咨询评估报告的若干要求》.1.5国家有关行业部门颁布的《建设设计规范》1.6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1.7项目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8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1.9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⒉研究要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市场分析及预测、项目选址概况、工程方案、配套公用工程、总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以及财务评价分析等。第二章项目背景及必要性分析第一节项目所在地概况60 杏花岭区位于太原市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8~112.47,北纬37.52~37.59,西北部与尖草坪区新城乡、阳曲镇、尖草坪街道办事处为邻,北部与阳曲县的侯村乡交界,东部与寿阳县南庄乡毗邻,南部与迎泽区的孟家井乡、郝庄乡以及市内的柳巷、庙前街道办事处相毗,西部以汾河为界与万柏林区隔河想望。杏花岭区地形北、东部高,西南部低,海拔在800米--1670米之间。东部丘陵较多,属太行山支脉系舟山延续,山势缓和,基本属于黄土丘陵,山坡和山间谷地被黄土层覆盖,构成黄土沟谷、洪积盆地、冲积扇等多种地貌特征。区内有东山前的城关断裂和汾河西侧的新城断裂。全区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全年日照2808小时,无霜霜期120-180天,结冰期年均155天,年平均气温9.8C。全境春冬季风日较多,多为西北风和偏北风,风力一般为5-6级,有时可达8级,6级以上大风年均47天,由于气候干燥,大风出现往往伴着风沙。秋季风日很少,秋高气爽,云淡风轻。中涧河乡位于太原市东北部,属杏花岭区管辖,东与小返乡为邻;南接孟家井乡、杨家峪乡;北同新城乡接壤;西交太钢,面积为44.5平方公里,地处太原市东山丘陵地带,地势东高西低,岗峦沟壑遍布全乡,是太原东北的天然屏障。地形以两沟一梁为主,南沟即涧河,北沟即枣沟河,全长约7公里。两沟中夹一道山梁为中涧河乡的主要耕地。中涧河乡交通便利,东有东山过境高速公路,西邻解放路和涧河路,辖区内的大运公路、东山矿石场公路、丈子头出口连接线、东山马路、卧虎山路是全乡的主要干线,60%的村通公交车,城乡间交通较为方便。全乡总面积40.92平方公里,其中耕地10826亩。15个行政村1个社区,全乡总户数6554户,人口17575人,其中:农业人口13186人,非农业人口4389人。60 本项目立足当前,着眼长远,以生态旅游为定位,追求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利用在中涧河乡长沟村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在长沟新村东北部毗邻长沟新村音乐广场的丘陵地区进行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达到闲置资源的重复利用,发展都市生态农业,实现农业产业化生产和观光旅游的双重发展,解决周边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促进农民增收和企业绿色转型发展。项目实施后,园区内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将大幅度提高,科技示范辐射作用将进一步增强,可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4000人,带动农民增加收入2000万元,带动其它相关产业增加产值3000万元。第二节项目提出的背景1、生态观光农业发展前景生态观光农业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生态旅游业。近年来,伴随着农业产业化的发展,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等功能。随着收入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观光农业应运而生,拓展了农业发展的新空间,开辟了旅游业发展的新领域。2、生态观光农业发展趋势现代社会,人们渴望能在优美的环境中放松休闲。于是,回归田野自然的观光农业就成为人们最好的选择,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做农家活看农家景成了新的热点。据专家介绍,观光休闲农业,在日本美国等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就已形成产业规模,进入90年代,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观光休闲农业也应运而生。60 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发展的一个趋势,有着丰厚的社会基础。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人们收入水平迅速提高。在解决温饱之后,人们对吃穿以外的生活追求日益增多,日趋多样,这是观光农业发展的主要基础。与此同时,节假日的增多,双休日的实行,为人们外出休闲观光旅游提供了大量的时间。从人们旅游情趣多向性来看,追求田园式的生活情趣是一个重要的发展趋向。而现实中,这样的景点场所显得相对匮乏,这就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市场;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长沟村位于太原市东北方向,紧邻太原市动物园、滨河公园和曦岭滑雪场等旅游区,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和多样的农业资源,则为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3、生态观光农业的基本特点生态农业观光园不是人们通常所述的与生态农业、旅游农业、高效农业等同意义上的生态农业观光,它是在现代农业基础上,集合现代农业建设的实践经验,迎合社会经济发展和人们情趣变化的需要而提出的。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市场为导向,以区域优势为基础,以高新示范园区为桥梁,以产业化经营为主线,融直接效益与观赏效益长远效益与社会效益于一体的现代农业新体系。它具有五大基本特点:1)市场化:生态农业观光园的起点和终点都要定位于市场上。其市场范围更为广阔,融人了情趣与休闲的内涵。2)专业化:专业化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特征,没有专业化就没有现代化。因此,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专业化是其必然。3)一体化;生态农业观光园是较高层次的现代农业,一体化是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核心。更加广泛的和大量的第三产业组织会全面介入和渗透于生态农业观光园,开展全方位系列化和多样化的服务。60 4)高新化:高密度的资金投入,高新技术的集中采用,是生产高品位高效益产品的必备条件。生态农业观光园对高新化的要求更高,因为它不仅要生产人们喜欢的直接产品,而且要生产人们喜欢的休闲与观赏产品生产的环境。5)示范与观赏性:这是生态农业观光园区别于传统现代农业的最基本和最主要之处。在生态农业观光园中,示范性和观赏性是其基本内涵。4、生态农业观光园发展定位生态观光农业园主要是以发展养殖、种植为最主要的经营项目,养殖和种植品种力求做到新奇特。在养殖品种中,可引入市场销售情况较好人人爱吃的动物及特色品种。种植项目应引进速生抗病丰产好看好吃,或外观奇特的产品。在生态观光农业园内游客不但可吃到各种山珍野味,品尝到珍奇水果蔬菜,还能参与到各种农事活动和民俗风情活动中,放松身心,体验这一系列活动所带来的快乐,使农产品在各种休闲参与的项目中就地消费。利润和效益是普通种养业的5至10倍。5、城市总体规划的调整太原濒临汾河,三面环山,自古就有“锦绣太原城”的美誉。太原作为山西省的省会,是山西省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交通、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是我国北方最著名的历史名城之一。近年来,在煤炭资源整合及关闭中小型煤矿的大背景下,太原市首次提出由华北地区西南部重要的中心城市变为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由能源重化工为主的工业基地变为全国重要的新材料和先进制造业基地,由历史文化名城变为历史悠久的文化古都,打造“双城”和“双区”的城市空间布局,在“双区”布局中明确指出要打造北部生态屏障保护区,60 全面启动了生态新城建设,而位于中涧河乡的长沟新村就在这一规划区域之内。太原市新的城市规划和定位对旅游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为旅游空间发展格局调整和资源整合指明了方向。历史文化资源保护的强化和人口的疏解,为都市旅游的发展、旅游要素的配套与提升创造了良好契机;郊区城市化的推进,对周边地区乡村旅游的发展带来了机遇与挑战;远郊山区生态保护力度的加大,生态环境质量的进一步提高,将促进自然类旅游产品的升级。6、推进城、郊都市观光旅游市场互动,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结合太原市城市总体规划和依据旅游产业总体规划,引导各区县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实施《太原市旅游业发展总体规划》,实现城-郊旅游市场互动,重点推进小城镇建设和庄园经济的发展,促进郊区休闲旅游市场开发科学化、建设规范化和管理标准化。努力探索城乡居民互动模式,开拓都市观光农业旅游市场。面向生态光旅游市场,加强方便、快捷、价格合理的旅游服务接待体系建设。7、合理开发休闲度假旅游,培育拓展乡村旅游《太原市旅游产业发展规划(2009-2020)》提出,以“唐风晋韵,锦绣龙城”为形象定位;以历史文化名城、北方休闲旅游胜地和区域旅游中枢为功能定位,实施四大并重战略,即集散地与目的地建设并重、观光旅游与休闲旅游并重、内在产品创新和外在区域联动并重、旅游地开发与目的地营销并重战略。依据资源特点和市场需求,打造特色化、多元化的休闲度假旅游产品,提升现有产品档次,优化休闲度假环境。从科学发展观和可持续发展角度出发,结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环境保护规划,鼓励环境友好型、生态协调型休闲度假项目的发展,严格控制能耗大、占地多、对生态环境影响较大的旅游项目建设。太原市旅游业总体60 发展规划提出,加快实现乡村旅游产品从观光型向综合型方向转变,从以餐饮住宿收入为主向以旅游综合收入为主转变,注重本土化开发和特色化开发,推进乡村旅游产业链本地化和乡村旅游经营者的共生化,逐步培育和发展中高端乡村旅游市场,重点发展家庭旅游、特色餐饮、观光农园、观光果园、民俗节庆等五大乡村旅游产品系列。8、在旅游空间布局上,构建郊区旅游圈结合太原市城市及社会经济发展目标与战略,构建郊区旅游圈包括市区附近县区及其以外的地域范围。发展重点:一是强化和完善太原市周边地区的旅游服务功能,培育各具特色的主导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项目,形成区域性的旅游服务基地。二是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名胜观光、生态康体、会议服务旅游产品,完善旅游度假区的综合配套服务体系,强化生态型项目的建设。三是建设大型采摘园、高科技农业园区,提升休闲农业发展水平,发展企业化管理,集农业生产、科技示范、农产品加工、休闲游憩等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休闲农业园区。四是在全力保护国家级和省市级风景名胜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旅游资源的前提下,积极推进这些区域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以适应公众日益提高的旅游需求。第三节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分析(1)实施本项目,是贯彻杏花岭区区委“文化强区”战略、进行“三区建设”,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有效举措;杏花岭区区委委提出““文化强区”战略,是区委、区政府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进一步优化区域发展格局、统筹城乡发展、创新发展战略、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决策。实施本项目是进行“三区建设”60 ,推进城乡、区域间协调发展的战略实践,利于加快解决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矛盾突出的问题,促进人口、资金等生产力要素合理流动,促进资源、空间等发展要素的科学利用及分布,科学体现了“统筹城乡,科学发展”的根本要求,是今后我区农业农村建设和城镇化建设的主攻方向和重要抓手。(2)实施本项目,是全面落实省委“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的战略部署;是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是进行生产力科学布局、发展市郊生态型观光农业的具体步骤;本项目的实施重点,突出了发展都市农业和城郊生态观光旅游经济、绿色产业和农业产业化的主题,既是深入贯彻“农业现代化、城乡生态化”的具体行动,也是对区委区政府改善生态环境、调整种植结构、发展生态产业、增加农民收入的重大举措的拓展和深化。在中涧河乡长沟村实施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是农业资源和旅游资源的综合开发,可使我区农村经济发展思路更加明晰、定位更加准确,必将优化生产力布局,加快新农村建设进程,促进杏花岭区的转型发展和跨越发展。(3)本项目实施是培植县域经济主导产业、加快新农村建设的内在需要;加快农村主导产业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本项目的实施,就是着力解决农村产业发展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整合农村各项资源,优化产业布局,促进特色产业向优势区域聚集,逐步实现区域化布局、产业化发展和规模化经营,使人与自然相融合、经济发展与生态环保协调一致。通过农业观光园的建设,能有效促进当地农业、旅游业和餐饮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为县域主导产业的发展,促进当地产业结构调整和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4)本项目的实施是发挥比较优势、立足当地实际,实现县域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60 中涧河乡地处太原市的城郊结合部,要实现跨越式发展,应当在发挥比较优势上做文章。在选择发展上必须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中涧河乡作为一个典型的农业经济乡镇,有着丰富的农业资源,有着发展观光农业和生态旅游的先天优势。通过阶段性的发展,可以打造为当地县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逐步缩小区域间发展的差距,促进中涧河乡特别是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第三章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分析与预测第一节生态农业观光园概况1、生态农业观光的涵义生态旅游是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发展起来的。生态旅游不仅被定义为一种适应市场机制的以自然为基础的旅游;它还是国家政府机构用来实现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效工具。目前,最流行的关于生态旅游的定义有两个:1)生态旅游是一种对环境负责的旅游和观光行为,主要通过对环境的保护,达到使当地的生态和人口得以持续发展的目的。2)生态旅游是在一定自然地域中进行的有责任的旅游行为,为了享受和欣赏历史的和现存的自然文化景观,这种行为应该在不干扰自然地域保护生态环境降低旅游的负面影响和为当地人口提供有益的社会和经济活动的情况下进行。近年来,伴随全球农业的产业化发展,人们发现,现代农业不仅具有生产性功能,还具有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人们提供观光休闲度假的生活性功能。随着收人的增加,闲暇时间的增多,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竞争的日益激烈,人们渴望多样化的旅游,尤其希望能在典型的农村环境中放松自己。于是,农业与旅游业边缘交叉的新型产业——60 生态农业观光应运而生。各地掀起发展观光农业的热潮:有的选择已有的自然风景区或旅游景点为依托,兴建“观光果园”或珍稀动物养殖场;有的以种养殖场为基础,再造人工景观游乐设施;有的集科研技术开发观光旅游于一体,兴建“水果世界”等等。生态农业观光是一种以农业和农村为载体的新型旅游业,有狭义和广义两种涵义。狭义的仅指用来满足旅游者观光需求的农业;广义的观光农业应涵盖“休闲农业”“观赏农业”“农村旅游”等不同概念,是指在充分利用现有农村空间农业自然资源和农村人文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与施工,把农业建设科学管理农艺展示农产品加工农村空间出让及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新型农业艺术及生态农业的大自然情趣的新型旅游业。生态农业观光始于二战后的欧美国家,后在日本台湾等地充分发展并日趋成熟。由最初的小规模的观光果园形式发展到统一规划的集观光休闲娱乐教育为一体的有组织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区观光农业带,走向多元化多层次规模经营,成为国际旅游业发展的重点。它改变了传统农业仅专注于土地本身的大耕作农业的单一经营思想,把发展思路拓展到“人地共生”的旅游业与农业结合的理想模式。2、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主要类型生态农业观光园是把观光旅游与农业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旅游活动,它的形式和类型很多。其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5种:1)观光农园在城市近郊或风景区附近开辟特色果园菜园茶园花圃等,让游客人内摘果、拔菜、赏花,享受田园乐趣。这是国外观光农业最普遍的一种形式。60 2)农业公园即按照公园的经营思路,把农业生产场所农产品消费场所和休闲旅游场所结合为一体。例如日本有一葡萄园公园,将葡萄园景观的观赏葡萄的采摘葡萄制品的品尝以及与葡萄有关的品评绘画写作摄影等活动融为一体。除了果品水稻花卉茶叶等专业性农业公园外,目前大多数是综合性的,包括服务区、景观区、草原区、森林区、水果区、花卉区及活动区等。农业公园的面积,因性质和功能而异,既有迷你型的0.3hm2的水稻公园,又有几十公顷的果树公园。3)教育农园这是兼顾农业生产与科普教育功能的农业经营形态,即利用农园中所栽植的作物,饲养的动物以及配备的设施,如特色植物热带植物水耕设施栽培传统农具展示等,进行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传授游客农业知识。代表性的有法国的教育农场,日本的学童农园,台湾的自然生态教室等。4)森林公园是一个以林木为主,具有多变的地形开阔的林地优美的林相和山谷奇石溪流等多景观的大农业复合生态群体。在树种结构上,针叶树阔叶树与果树树种相结合;在土地资源利用和空间布局上,林果渔菜花相结合,以森林风光与其他自然景观为主体,配套一定的服务设施,必要的景观建筑,在适当位置建设有狩猎场游泳池垂钓区露营地野炊区等,是人们回归自然休闲度假旅游野营避暑科学考察和进行森林浴的理想场所。5)民俗观光村在具有地方或民族特色的农村地域,利用其特有的文化或民俗风情,提供可供夜宿的农舍或乡村旅店之类的游想场所,让游客充分享受浓郁的乡土风情以及别具一格的民间文化和地方习俗。如深圳的民俗文化村等。3、生态农业观光园的功能分区生态农业观光园是以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功能为主,兼有度假文化娱乐体育运动等多功能的综合性游览区。按其不同的性质和功能进行空间区划,可划分为四个分区:1)观赏区由观赏型农田带、瓜果园、花卉苗圃、珍稀动植物饲养场构成,使游客身临其境,感受真切的田园风光和自然生机。2)示范区由农业科技示范、生态农业示范、60 科普示范构成,以浓缩的典型农业模式,展示特色农业生产景观与经营模式,传授系统的农业知识,使游客增长教益。3)休闲体验区由当地乡村民居乡村活动场所构成,营造游客能深入其中的乡村生活空间,使游客参与农耕活动,学习农作物的种植技术及农业经营管理等,体验农村生活。4)产品区由可采摘的直销果园、乡村工艺作坊、乡村集市构成。让游客充分体验劳动过程,自采、自制、自买的方式亲身体验农产品制作过程,并购买乡村旅游产品,推动乡村经济发展。4、生态农业观光园的目标1)一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生态农业观光园是现代农业的一个新兴分支,是以农业产业为基础。因此,获取直接的经济效益是观光农业最基础的目标,特别是观光农业发展的初始阶段尤为如此。2)二是可持续发展目标。可持续发展是现代农业的基本理念。生态农业观光把改善生态美化自然造就人与自然和谐的生存发展环境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3)三是示范观赏目标。离开了这一目标,就没有了生态农业观光。这一目标是“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延伸。换句话讲,也是产业链的延伸与拓展。三大目标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三者相互关联相互促进。“直接经济效益目标”是三大目标的基础,“可持续发展目标”既为长远利益拓展了空间,又是第三目标——示范观赏目标的基础。而示范观赏目标为基础产业提高了知名度,拓宽了市场空间,促进了“直接经济效益目标”的实现。第二节生态农业观光园旅游分析观光农业旅游是旅游市场中的一种新产品,以游为主题,巧妙利用城乡各种差异来规划设计,是以农业资源为基础,通过生态旅游60 组合农业产品,促进游客的消费欲望,满足旅游者食住行游购娱的需求以及参与新型农业技术与生态农业活动感受大自然情趣的一种旅游形式,简称观光农业。作为一种新型的旅游开发项目,观光农园这一旅游新产品不仅日趋活跃,而且日渐显示出良好的旅游开发前景。在我国发达地区的一些大中城市周边交通便利的农业地带开展的“当一天农民”“插队落户”等观光农业旅游(或乡村旅游)已搞得红红火火。游历了名山大川的都市旅游者,在农业旅游中找到了一种真正接近自我回归自然的乡土感觉。观光农园以其山清水秀,花果满山,鱼跃禽鸣,荷塘万里,凉亭竹棚的农耕景观,从另一方面圆了许多都市人的绿色梦,亦以农业生态的独特魅力丰富了我国生态旅游的内容。1、相关数据据有关部门总结百姓生活十大变化,其中之一是假日旅游热起来。1989年,我国国内年旅游人数只有2.4亿人次,2008年,我国旅游业发展势头良好,三大市场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共接待入境游客13187.33万人次,实现国际旅游外汇收入419.19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5%和23.5%;国内旅游人数16.10亿人次,收入7770.62亿元人民币,分别比上年增长15.5%和24.7%;中国公民出境人数达到4095.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8.6%;旅游业总收入10957亿元人民币,比上年增长22.6%。2、旅游要素旅游业的六大要素是“行游住食购娱”60 ,围绕任何一点,生态农业观光都可以有所作为。生态农业观光的现实意义主要体现在它为农业经济开辟了一个全新市场,竖起了一个新兴产业。它从另一种角度去挖掘我们现有的人力物力资源,开拓出一个完全属于农民自己的市场。在这里,农民表现得主动活跃有创造力,而不必听命于机械的需求。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园对于缓解目前农村经济难以突破的几大矛盾,都有不俗的表现:1)一是解决农民增收难。生态农业观光园产品,大多都在当地销售,农民能够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现金收入,而且可以最直接地得到消费者的需求信息,对产品进行开发或改进,实现增收。生态农业观光园的产品是丰富多样的,就地取材,就地加工,大小批量都有市场,小规模的家庭联产承包的经营方式在生产作为加工业原料的农产品时无法显现优势,在这里却可以大显身手,各显其能。2)二是提高农产品质量。现在,大多数农副产品都供大于求,追求品质成为主流。生态农业观光园以发展地方特色品种为主导,这些品种往往产量相对较低,不为人们重视,一些传统优良品种近乎消亡。生态农业观光园能够发扬传统品种和传统栽培技术之长,生产“有滋有味”的农产品。由于生态保护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拒绝使用有害投入品,这样一来,农民无论在选择品种还是选择生产方式上,品质成为惟一目标,其产品大面积实现绿色无公害生产。3)三是吸纳农村富余劳动力。据测算,“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太原市每年新增农村富余劳动力4万多人。如何转移?在工农业产品都供大于求的情况下,第三产业是最大的出路。而在农村地区,生态农业观光园应该是最大的第三产业。旅游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对一二三产业均有巨大的带动作用。据世界旅游组织测算,旅游业每直接收入1元,相关行业就可增收4.3元;旅游业每直接就业1人,社会就可新增5个就业机会。3、经济效益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太原60 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第三节绿色食品市场分析1990年5月15日,我国正式宣布开始发展绿色食品。我国绿色食品事业经历了以下发展过程:提出绿色食品的科学概念→建立绿色食品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系统组织绿色食品工程建设实施→稳步向社会化产业化市场化国际化方向推进。1)第一阶段,从农垦系统启动的基础建设阶段(1990一1993年),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在农垦系统正式实施。在绿色食品工程实施后的三年中,完成了一系列基础建设工作,主要包括:在农业部设立绿色食品专门机构,并在全国省级农垦管理部门成立了相应的机构;以农垦系统产品质量监测机构为依托;建立起绿色食品产品质量监测系统;制订了一系列技术标准;制订并颁布了《绿色食品标志管理办法》等有关管理规定;对绿色食品标志进行商标注册;加入了“有机农业运动国际联盟”组织。与此同时,绿色食品开发也在一些农场快速起步,并不断取得进展。1990年绿色食品工程实施的当年,全国就有127个产品获得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使用权。1993年全国绿色食品发展出现第一个高峰,当年新增产品数量达到217个。260 )第二阶段,向全社会推进的加速发展阶段(1994年一1996年),这一阶段绿色食品发展呈现出五个特点:(1)产品数量连续两年高增长。1995年新增产品达到263个,超过1993年最高水平1.07倍;1996年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新增产品289个,增长9.9%。(2)农业种植规模迅速扩大。1995年绿色食品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700万亩,比1994年扩大3.6倍,1996年扩大到3200万亩,增长88.2%。(3)产量增长超过产品个数增长。1995年主要产品产量达到210万吨,比上年增加203.8%,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4.9个百分点;1996年达到360万吨,增长71.4%,超过产品个数增长率61.5个百分点,表明绿色食品企业规模在不断扩大。(4)产品结构趋向居民日常消费结构。与1995年相比,1996年粮油类产品比重上升53.3%,水产类产品上升35.3%,饮料类产品上升20.8%,畜禽蛋奶类产品上升12.4%。(5)县域开发逐步展开。全国许多县(市)依托本地资源,在全县范围内组织绿色食品开发和建立绿色食品生产基地,使绿色食品开发成为县域经济发展富有特色和活力的增长点。3)第三阶段,向社会化市场化国际化全面推进阶段(1997年一至今),绿色食品社会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中国许多地方的政府和部门进一步重视绿色食品的发展;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认知程度越来越高;新闻媒体主动宣传报道绿色食品;理论界和学术界也日益重视对绿色食品的探讨。绿色食品市场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随着一些大型企业宣传力度的加大,绿色食品市场环境越来越好,市场覆盖面越来越大,广大消费者对绿色食品的需求日益增长,而且通过市场的带动作用,产品开发的规模进一步扩大。绿色食品国际市场潜力逐步显示出来,一些地区绿色食品企业生产的产品陆续出口到日本美国欧洲等国家和地区,显示出了绿色食品在国际市场上的强大竞争力。60 绿色食品国际化进程加快主要表现在:对外交流与合作深度和层次逐步提高,绿色食品与国际接轨工作也迅速启动。为了扩大绿色食品标志商标产权保护的领域和范围,绿色食品标志商标相继在日本国和香港地区开展注册;为了扩大绿色食品出口创汇,中国绿色食品发展中心参照有机农业国际标准,结合中国国情,制订了AA级绿色食品标准,这套标准不仅直接与国际接轨,而且具有较强的科学性权威性和可操作性。另外,通过各种形式的对外交流与合作,以及一大批绿色食品进入国际市场,中国绿色食品在国际社会引起了日益广泛的关注。21世纪是一个“绿色”的世纪,面临日益严重的环境和资源问题,世界各国将在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承诺的基础上采取实质性行动,而食物生产将是采取行动的重点领域。常规食物生产方式已引起人们广泛而深刻的反思,只关注食物生产的效率和效益已远远不够,而必须考虑生产方式对资源环境消费者的影响,这是因为它们已成为食物价值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且对食物生产政策农产品国际贸易产生了影响,未来的趋势是,只有在洁净的土地上用洁净的生产方式生产的食物才更具有竞争力,才能更好地满足消费需求。21世纪的主导农业是生态农业,21世纪的主导食品是绿色食品。绿色食品的有机食品生态食品自然食品生产和贸易发展十分迅速,市场容量也在迅速扩大。4)绿色食品的发展前景,有关专家认为,21世纪将成为“人类生命科学世纪”“产品质量创新世纪”。当今世界各国都面临着“绿色世纪”和“绿色革命”的严峻挑战。随着高科技的发展,通过多层次加工的健身滋补食品强力美容食品野生植物食品转基因食品等脱颖而出,将以其独特的品质和特性,抢占绿色食品市场。由此可见,新世纪绿色食品市场竞争将更加激烈。市作为世界农业大市之一,绿色食品资源丰富,开发潜力巨大,绿色市场销售前景看好。绿色产业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注重标示本兼治为发展之根本。绿色食品如要超常规发展:首先,要增加市民的环境保护意识,减少污染源,依靠科技增加有机肥和开发“绿色”农药,减少化学肥,为开发绿色食品创造良好的绿色环境。其次,食品加工部门要注重人才技术设备资金的投入,依靠科技开展创新,在提高食品质量上做文章,在研究开发绿色食品上下功夫,把争创绿色名牌作为立足点着眼点,领取进入国内外市场的“绿色通行证”。只有让更多更好更优的绿色食品走向市场,走向家庭餐桌,才能给世人的生活多添一份“绿色”。60 第四节经济林分析1、生产与市场现状据统计,2010年太原市全市水果产量超过5万吨(其中干果类核桃产量2400吨);其销售量均大于生产量,市场供不应求。2、木材市场预测及分析据统计,2005年,我国木材供需缺口超过1亿立方米。由此可见,木材市场前途广阔。其中缺口又以纤维材的紧缺更为严重,在树种中,松类木材的需求量缺口最大。太原市作为重要的产煤大市,多年来由于煤炭开采导致了森林植被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生态退化问题。因此,筹措资金建立集约经营的经济林基地,既是实现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的有效举措,也是进行生态林建设,实现转型跨越发展,改善生态环境的需要,更是太原市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当务之急。第五节山西省蔬菜生产与市场供求形势分析2009年,山西省多数地方先后遭受了百年不遇的特大雪灾,农业生产遭受重大损失,但是全省蔬菜累计产量达到1895.94万吨,比上年增产18.50%。2010年各地为弥补灾害损失纷纷加强蔬菜生产措施,扩大蔬菜生产规模,全市蔬菜生产实现了较大增长。据统计,全市蔬菜累计产量达到2200万吨,比上年增长16%。综观2010年,山西省地方特色农产品在国内已打开销路,并占有一定的市场份额。永济芦笋、寿阳甘蓝、长子青椒、大同黄花菜、平遥长山药、应县大蒜、万荣大葱、黎城三樱椒等一些品牌蔬菜已叫响全国,有的还通过出口走向世界。60 全年蔬菜产销特点是:种植规模稳定增长,单产水平有所提高,区域特征比较明显;品种结构优化,优质菜得到较快发展,品质不断提高;销售形势看好,商品蔬菜外销量增加,市场价格持续上扬。1、蔬菜消费近年来保持平稳。山西省拥有3000多万人口,是蔬菜消费的大省。近20年来,山西省居民家庭蔬菜的消费总量呈上升趋势。据住户资料推算,山西省居民家庭蔬菜消费总量增长0.62%;增长幅度平均每年0.048%。这些数据不包括餐饮及食品服务业中的蔬菜消费量。近两年来,随着我省农村粮经比例的大幅调整,蔬菜种植面积和产量增加迅速,山西省人均年消费量在268公斤左右,远远超过世界每人107公斤的年消费量。2、未来的蔬菜种植品种应需转变思路,寻求新的发展:1)向营养保健型转化:在市场开放蔬菜源扩大和品种增多的情况下,人们更讲究蔬菜的质量营养。一些营养价值高且风味好的豆类瓜类食用菌类和茄果类蔬菜,由数量型向质量型发展,而花菜生菜绿菜花和紫甘蓝等一些营养价值高风味好的蔬菜销售形势一直看好。2)向加工方便型转化:净菜上市适应了城市快节奏高效率生活方式。如今,许多地方的蔬菜生产都开始向净菜小包装阶段发展,即在生产地将蔬菜整理后进行消毒灭菌分级,并用薄膜包装密封,然后上市出售。3)向绿色食品型转化:使用生物农药和高效低毒化学农药,禁止使用剧毒农药,尽量少施化肥,多施有机肥,以避免和减少对蔬菜的污染,这已成为目前蔬菜生产的趋势。4)向新鲜多样型转化:目前,“大路菜”的生产效益开始下滑,人们开始趋向于购买一些营养丰富保健型蔬菜和反季节蔬菜。3、蔬菜供应分析60 人口增长将是未来畜产品需求长期增长的基本动因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观念日益加强,绿色食品消费成为时尚,而首当其冲的是对绿色无公害蔬菜的关注和期盼。但是作为卖方的生产者对无公害蔬菜的高期盼与作为买方的消费者对市场上无公害蔬菜价格的心理承受能力却产生了激烈的对撞,一边生产无公害蔬菜势必要增加投入,不能做亏本的买卖,一边是消费者在超市或农贸市场专卖区是望菜兴叹,高价位挡住了普通消费者的口福,其潜在的市场需求还期待更多的业者共同参与努力。第六节养殖业市场分析1、特种野猪养殖市场分析特种野猪是以纯种野山猪为你本,以瘦肉型猪为母本进行杂交,经过多次选育,驯化的一种野猪,称特种野猪。这种特种野猪,既保持了野山猪瘦肉率高,肉质鲜嫩,抗病力强,适应性广的优势,又保持了瘦肉型猪瘦肉率高,生长发育快,饲料利用高,繁殖力强,性情温驯,好饲养的特点,并克服了野山猪的体形小、生长慢、季节性繁殖、产仔少的缺陷。所以特种野猪养殖,已成为养殖业中热门选项,并列入国家科技部星火计划的推广项目。特种野猪肉食用价值高,猪肉肉质鲜嫩,野味浓郁,瘦肉率高,脂肪含量低,营养丰富,是人类追求的绿色保健食品。一是含有17种氨基酸和多种微量元素,亚油酸含量比一般猪高2。5倍,亚油酸是人体惟一不能合成的必需脂肪酸,对高血压、高血脂、冠心病、脑血管疾病有独特的疗效。二是食用特种野猪皮可以预防人体代谢紊乱,生殖机能障碍,高度疲劳和儿童发育不良等疾病。三是最新研究表明,特种野猪肉里含有抗癌物质锌和硒等,是一咱理想的滋补保健肉类。四是特种野猪骨头可制药。有关资料显示,200960 年特种野猪在京津地区供不应求,而在广东、上海和香港等市场,特种野猪活体重价格30元/公斤,猪肉价格为48元/公斤,比一般活猪和猪肉价格高3~4倍。特种野猪饲养成本低、效益高特种野猪的商品野猪7~8个月重可达90~100KG出栏,饲养成本约为440元/头,是养一般猪的60%~70%,而养瘦肉型猪饲养成本为550~650元/头。二是效益高,居然特种野猪的出栏期比一般快速育肥猪晚2个月,但比野猪出栏提前2个月,而特种野猪打破了野猪年产1胎(仔猪4~6头)的低产状况,每年可产2胎,每胎可产8~12头,繁殖率为野山猪的4~5倍。2、禽类养殖市场分析特禽养殖业是一项极具市场潜力和竞争优势的产业,诸如天然资源丰盛(野生物种、育成的品种品系)、资源成本低(人力、物力、地力)和国际市场竞争力与回旋空间大(价钱优势、世界华人多及传统文化)等。我国特禽养殖快捷发展始于80年代,目前约有3000多家饲养场,其中除一些肉鸽场较具备范围外,大多数范围不大,个体户较多,且多属粗放型饲养,效率低,特禽类产品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因此,发展禽类养殖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绿壳蛋鸡:又名黑珍珠,是天然的黑色食品,是21世纪“药食同一”的保健食品,其下的绿壳蛋,是绿色纯天然营养食品,有天然防伪标志。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目前绝大部分地区还属空白,市场上还很难找到,且多是有价无货。北京、上海、广州、海南等大中城市的人以吃绿壳蛋为时尚,日本人、韩国人都以吃绿壳蛋为荣。我国有13亿人口,98%的中国人都吃蛋,营养丰富、药食兼用的绿壳鸡蛋必将有广阔的市场前景。芦花鸡:60 芦花鸡属纯瘦肉型鸡种,脂肪量极低,血液中免疫球蛋白含量高,蛋品质好,蛋黄大,高VEVA氨基酸微量元素,胆固醇含量低,具有滋阴、壮阳、健脾、活胃、延年益寿之功效。肉质细密,娇嫩鲜美。10周龄的雏鸡风味更加独特,犹如飞禽,该鸡胸部肌肉同腿部肌肉风味基本一致,可为餐用的佳肴珍品,芦花鸡不仅蛋品质好,蛋大,其卵磷脂、维生素A、B、E及微量元素,碘、锌、铜、氩和氨基酸的含量比普通鸡蛋高出6至10倍,所以这种蛋成为名副其实的珍禽蛋。在当今崇尚健康、讲究保健的人们眼里,芦花鸡又是保健食品,具有滋阴补肾、生血补气,强身健脑的功效。适应产妇、病人及病后康复人群滋补食用,儿童因缺锌综合症引起的厌食、忌食、免疫力低下,不长个子以及中老年心脑血管疾病,甲状腺肿瘤,抗衰老等有明显疗效。山鸡:我国人工驯养山鸡始于20世纪70年代后期,是目前开发最成功的著名特禽。自去年冬以来,山鸡市场价格持续升温,商品销价达20-35元/kg。特别是用山鸡剥制的动物标本是高级工艺装饰品,每架售价280元以上。专家认为,目前广东、上海商品山鸡每年需求4400万只,而仅能供应200多万只,今后几年内将供不应求。乌骨鸡:乌骨鸡的国内市场容量很大,目前价格在10元/斤;国外市场主要在东南亚和日、韩等国家,世界各地华人区也很欢迎,港澳地区主要进口活鸡,台湾和欧美地区的潜力很大,只要乌骨鸡与乌骨鸡产品的质量符合国际标准、生产获得进口国的认证许可,就可出口。3、梅花鹿养殖市场分析梅花鹿养殖作为60 传统产业,虽然目前市场价格仍不够理想,但它仍然是个朝阳产业。因为从2005年开始到2009年上半年,梅花鹿产业价格低迷,对这一产业造成了严重的打击,与此同时这一产业也在价格受挫时逐渐成熟起来。一,科学优质养殖成为模式。随着鹿业产品价格的走低,使养殖户逐渐认识到了仅靠盲目的繁殖是走不通的,仅有依靠科学、优质的养殖方式才能从低谷中走出,因此在这几年的鹿业产品价格萧条期,养殖户受养殖成本的压力,逐渐淘汰了血系不好的可繁殖母鹿,效益不高的成龄公鹿,去其糟粕,留其精华,经过这一筛选不但使梅花鹿的数量降低到可持续发展的程度,还通过建立品种档案使鹿业品种逐年净化、提升,质量逐年提高,形成了特色的科学优质养殖模式。二、经营理念更加理性化。以往闲散,单一的经营方式未能抵御突如其来的鹿业萧条,促使鹿业发展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转换,更侧重于理性思维和市场经营理念,并促使鹿业资金进行了整合,逐渐形成了生产、加工、销售的产业链条,加强了抵御风险和占领市场的能力。三、发展鹿业事业的基础仍在。受成本和市场萧条的影响,尽管一部分养殖户退出了市场,但他们发展鹿业事业的信心和雄心仍在,原始资金积累仍在,固定资产——圈舍仍在,养殖和加工技术仍在,他们现处于观望的态度,一旦鹿业市场复苏,他们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重抄旧业。四,梅花鹿业价格复苏初露端倪。从2005年鹿业市场开始萧条,到目前已经经历了5年时间,2009年下半年直到现在鹿茸产品价格从走势上看有所提升,2009年6月份之前一等干二杠价格在2100—2250元左右,二等干二杠在1800—1950元之间,2009年10月份时,一等干二杠价格在3200—3300元之间,2009年12月份时一等干二杠价格在3800—4000元之间,二等干二杠在3400—3700元之间,2010年8月一等干二杠每公斤达5000元,二等干二杠达4000元。预计下半年到来年开春鹿茸产品价格还将继续提升,湿鹿茸(二杠)将达到每公斤1500--1600元左右。经过几年扑杀、淘汰、选优,劣质鹿品种殆尽,形成了优质鹿业种群,为鹿业价格复苏注入了强劲动力。因此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梅花鹿养殖成本虽然增加(主要是饲料价格上涨,如玉米),但鹿产品的价格成正比例上涨,梅花鹿产业仍然是一个利润空间大,发展趋势强的朝阳产业。60 第四章项目选址第一节地理位置该园区建设地选择在杏花岭区中涧河乡长沟村,位于太原市东北部,太原市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8-112.47,北纬37.52-37.59,全区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全年日照2808小时,无霜霜期120-180天,结冰期年均155天,年平均气温9.8C。全境春冬季风日较多,多为西北风和偏北风,风力一般为5-6级,有时可达8级,6级以上大风年均47天,由于气候干燥,大风出现往往伴着风沙。秋季风日很少,秋高气爽,云淡风轻,非常适宜养殖业和种植业的发展。项目区占地面积2500亩,主要以荒山荒坡为主,其中可耕地面积800亩,非耕地面积1700亩;园区属于丘陵山坡,以梯田为主,土壤的以黄土为主。该园区地处太原市城郊结合部,距太原市市区16公里;毗邻太原市动物园和东山地区,乡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运输条件极为发达,对项目的建设、产品的销售以及建成后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有较好的推动。第二节自然条件杏花岭区位于太原市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为东经112.38~112.47,北纬37.52~37.59,西北部与尖草坪区新城乡、阳曲镇、尖草坪街道办事处为邻,北部与阳曲县的侯村乡交界,东部与寿阳县南庄乡毗邻,南部与迎泽区的孟家井乡、郝庄乡以及市内的柳巷、庙前街道办事处相毗,西部以汾河为界与万柏林区隔河想望。杏花岭区地形北、东部高,西南部低,海拔在800米--1670米60 之间。东部丘陵较多,属太行山支脉系舟山延续,山势缓和,基本属于黄土丘陵,山坡和山间谷地被黄土层覆盖,构成黄土沟谷、洪积盆地、冲积扇等多种地貌特征。区内有东山前的城关断裂和汾河西侧的新城断裂。第三节其它建设条件⒈气候条件全区气候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多雨,冬季严寒干燥,全年日照2808小时,无霜霜期120-180天,结冰期年均155天,年平均气温9.8C。全境春冬季风日较多,多为西北风和偏北风,风力一般为5-6级,有时可达8级,6级以上大风年均47天,由于气候干燥,大风出现往往伴着风沙。秋季风日很少,秋高气爽,云淡风轻。⒉交通运输条件杏花岭区内交通运输条件十分便利。有大小街巷300余条,公交线路30余个,同蒲铁路横穿南北,东山过境高速公路依区而过并与太旧高速公路连为一体,大大缩短了本区与京、津、冀等省、市的距离。⒊公用设施依托条件a.水本项目拟在项目区内打3眼深井,出水量为150t/h,以满足项目供应。b.电项目电力主要有中涧河乡变电站供给,变电站变电设施齐全,可以保证项目的电力供应。⒋环境保护条件项目区周围没有污染环境的工矿企业,也没有水源保护区和其它自然保护区,厂区周围均为农田,本项目所产生的“三废”60 ,都采取了较好的处理措施,排放标准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法规的要求。⒌厂址项目地理位置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长沟新村东北。第五章建设规模和主要建设内容第一节指导思想遵循“市场导向,政府引导,突出特点,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按照“保护第一,开发第二”的基本方针,把握农业及旅游业的重大发展的机遇,依托当地的旅游资源,以农业生态和民俗文化为主体,把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成集观光、旅游、休闲、渡假和生态农业于一体的综合性农业风景旅游区,提升改造传统的农业产业,使之成为山西省现代化农业和农村的窗口,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食品供应基地和展示当地农家风貌和民俗风情的观光休闲胜地。实施旅游带动战略,推动农业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充分发挥农业景观的旅游功能,提高农业的综合效益。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丰富旅游业内涵,拓宽旅游业发展领域,实现高效农业、生态农业和旅游农业的有机结合,形成旅、农共生发展的新型高效产业,带动和促进杏花岭区乃至太原市都市农业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第二节建设目标1、总体目标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太原市农业和旅游发展战略,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区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园区建成后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年均增长5%;特色农产品及加工年产值2460 00万元,年均增长8%;旅游及其它总收入3928万元,年均增长10%左右,旅游资源和环境保护达到世界要求的标准水平。采用现代生物技术、农业装备、农业科技开发特色资源,建设与该地区中心城市相匹配的生态农业园。经过5—10年的建设,把园区建设成为山西现代农业和农村的窗口,优质特色农产品的展示园,国内一流的农业观光休闲基地,国内一流的城郊生态农业基地,国内一流的高科技农业示范基地,国内一流的高档优质无公害旅游农产品生产基地,市域内围绕旅游调整农业和农村结构的样本。把旅游观光农业培植成杏花岭区国民经济的重点产业。2、阶段目标规划期为5年规划建设期3年(即2011—2013年),市场推广及培养期2年(即2014—2015年)。2.1第一阶段(2011—2012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现代农业区、现代化养殖区、林果种植区三大主体工程建设。启动高档休闲区和绿化长廊建设工程。到2011年年底,完成农业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太原市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园区收入达到500万元。2.2第二阶段(2012—2013年):完成生态农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农业园风格初步形成。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高档休闲区和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初步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接近国际标准的农业旅游示范区。到2015年,园示范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园区农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良种化程度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土地生产效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园区收入达到60 1500万元以上。2.3第三阶段(2014—2015年):园区成为旅游繁荣地带和旅游热点景区之一,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基地。推出生态农业园的郊野乡村生态旅游和健身性旅游项目,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区乃至太原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园区整体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土地生产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实现园区农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实现园区旅游收入2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第三节建设规模本项目在国内部分省市和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市场调研的基础上,根据目前太原市生态农业观光园建设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建设占地面积为2500亩的生态农业观光园。生态农业观光园将建成“现代农业技术展示区、农事生活体验区、现代养殖区、户外拓展训练区和休闲度假区”五个功能区,总计占地150公顷,将生态、生产、生活、服务、景观、培训等功能有机结合,充分体现知识性、趣味性、参与性、观赏性于一体。在保证观光农业产业发展的前提下,建造富有特色、具有农林氛围、生态意境的农林景观。第四节主要建设内容项目主要建设内容:(1)2011年计划重点建设基础设施:1)按功能规划为服务区、景观区、种植区、养殖区、活动区等,并进行具体分区;260 )兴建现代化的养殖区,将RFID(无线射频识别技术)运用到养殖业中,通过采用RFID技术建立饲养档案、预防接种档案等,达到高效、自动化管理牲畜的目的,同时为食品安全提供保障;3)现代高新技术农业展示区:建设连栋温室20亩、“五位一体”的高效节能日光温室200栋(每个半亩地)、大棚100栋(每个1亩地)及露地生产基地。占地220亩;4)修建工作人员办公区、宿舍及小规模接待区;5)修建沼气池,满足畜禽养殖、水果蔬菜种植的动力和肥料需求等需要;6)建设滴灌系统,发展果树种植和间种农作物;7)修建综合服务中心,具备接待、专业技术培训、科普教育、办公、住宿等功能,;(2)2012年计划:1)兴建集餐饮、棋牌、休闲、游乐、园林绿化和乡村情调于一体的多功能休闲园区。休闲园规划结构为:休闲别墅区、水果采摘区、观光植物区、农事体验区和鱼塘垂钓区。2)运用现代化市场营销手段,以服务为舞台,以商品、农业自然景观、产业为道具,环绕消费者,创造出值得消费者回忆的活动为农业体验,积极发展观光采摘业。(3)建立绿色产品生产基地进行山地资源综合开发,建立以立体种植和立体养殖为主的高效生态科技示范园,随着我国加入WTO,社会消费市场对农产品质量将会提出更高的要求,生产质优价高的无公害畜禽肉类和蔬菜粮食等是今后农业生产领域的主要任务。为了确保生态园建设前期的资金周转及维持经营,在真正走向市场化道路之前,生态园的前期产出全部由集团内部消化。(4)建设农业生态休闲观光园60 在生态示范园的基础上,立足生态园山青水秀、“绿色环保”以及生态园的休闲园的特点,充分利用生态园自然景观,形成“可览、可游、可居”的环境景观和集“自然—生产—休闲—康乐—教育”于一体的景观综合体,建设具有住宿型、康体型、度假型、生产型等功能的市民体验农园,发展体验农业与观光农业相结合的特色旅游。(5)农业技术研发区:为观光园的稳定持续运营提供技术支撑,并为山西省农业经济发展及地方特色植物资源开发提供技术保证。占地20亩,其中研发中心楼占地5亩。第六章技术方案及工艺路线第一节技术方案一、设计原则本项目的技术方案依照项目区的经济社会条件,遵循自然社会和经济系统协调发展的原则,以充分利用当地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建立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系统为目的,运用生态学的物质循环转化原理、生态位原理、边缘效应原理进行设计。二、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技术重点推广使用水土保持专项治理技术坡耕地综合治理技术和“畜---沼---果”“种---养---沼---加”60 生态利用模式。针对项目区水土流失现象较为严重的情况,对重力侵蚀造成的水土流失地段开展以工程措施为主的改造与修复工作,对坡耕地和裸露坡地采用生物与农艺措施相结合进行改造,控制土壤侵蚀降低地表径流提高生物生产量,形成土涵水水养土生物生长旺盛的高效利用模式。在农业生产上,推广应用新型高效生态利用模式,把养殖所产生的粪便,人类的生活垃圾及污水通过沼气池发酵,沼气作为能源再利用,沼液浇灌果园沼渣作为肥料施入农田,从而实现资源高效利用,也优化了生态环境。三、高效生态林业建设技术根据项目区绿色长廊的建设需要,结合当地实际,加大封山育林的力度,引进推广无性繁殖技术种苗的培育技术及高效栽培模式。选择当地适种的树种,通过早期混交密集栽培的方法,并采用适当的调节技术确定种间关系,加速绿化山顶等瘠薄山地。同时,采用秸秆覆盖和水土保持技术保持水份,提高幼林成活率和森林植被的生长速度,加速绿色长廊的建设速度。四、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利用项目区土壤空气水无污染的优势,引进推广无公害农产品的生产技术。在改造农田园地的基础上实施沃土工程,引进推广平衡施肥技术,秸秆快速催腐返田技术,提高土壤肥力。在生产过程中,实施生态综合防治病虫害工程,采用现代栽培技术,引进防病虫害能力强的农作物品种,推广使用物理生物防治病虫害技术,推广使用高效生物农药,降低病虫害的危害,同时要引进有毒残留快速检测设备,严格控制农产品的有害残留,提高农产品质量。五、庭院生态模式建设技术根据项目的自然经济条件,结合家庭诱馆建设,选择庭院生态模式。重点引进立体农业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蔬菜——家禽”生态模式;引进推广花卉水果高效种植技术,发展“经济林果——花卉——养殖业”;引进推广生态养殖技术,发展“养殖业——经济林果”生态模式。一个以上专业生产项目的生态庭院,使其家居环境更加优美经济更加富裕。60 第二节工艺路线第七章公用工程第一节给排水工程1、给水1.1用水量计算生产用水量:养殖区每天的饮用水460吨/天,农产品加工区每天用水150吨,现代农业展示区每天用水370吨,其他用水150吨/天,合计用水1130吨/天。不可预见用水量按上述用水量的15%计算为169.5吨/天。以上计算用水量合计1299.5吨/天,本项目按1300吨/天考虑。1.2消防用水设室内消防系统,消火栓用水量5L/S,同时使用水枪2支,每支最小流量2.5L/S,同时灭火次数一次计算,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36M3,设置灭火器。室外消防用水量15L/S,按火灾延续时间2小时,同时火灾次数一次计算,用水量为108M3。60 1.3给水水源项目区供水水源为项目区内的三眼水井。1.4排水本项目所排污水主要为生活污水,排放量为140吨/天。生活污水经处理后,再排入污水管。场区雨水由地面排水纵坡流入排水管道排入排水渠。第二节供电工程1、生产设备用电负荷计算本项目区用负荷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严格估算,生产用电主要包括综合服务区、现代化养殖区和现代农业展示区和园区道路照明,共需用电负荷为563.25KW,需系数以0.85计,计算负荷478.76KW。综合服务区照明用电按3000M2,25W/M2计算,为7.5KW。总用电量为486.26KW。2、供电工程园区用电主要主要由中涧河乡变电站引入。本项目设变配电室并购置安装750KVA变压器1台。3、供电线路动力用电由变配电室引出至各设备,电缆采用VV22-0.5KV铜芯聚氯乙烯铠装电力电缆,埋地敷设。室内配电干线采用VV22-0.5KV铜芯聚氯乙烯绝缘导线穿管暗敷,照明支线均匀为BV-0.5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穿管暗敷。4、防雷、接地屋顶设镀锌圆钢避雷带,防雷引下线利用柱中竖向主筋,接地极利用基础中钢筋自然接地极,要求接地电阻小于10欧。本项目绝缘地形式TN-C-S。保护接地与防雷接地共用接地极。60 第三节采暖工程观光园区内总建筑面积54362M2,中其:库房和锅炉房等建筑面积9216M2,不考虑采暖,故采暖面积为45146M2。采暖热负荷450KW,采暖介质为95-70℃热水,场区内的原有50吨锅炉即可满足所需,热源全部由沼气池产生的沼气来完成。室外供热管网采用无缝钢管直埋敷设,聚氨酯保温,保温厚度50MM,玻璃钢管壳保护层。供热管网为技术枝状管网。室内采暖系统,采用上供下回单管程式系统,室内干管沿墙布置。系统布置力求各环路压力平衡。采暖管道全部采用焊接钢管,管径DN≤32采用丝扣连接,DN≥采用焊接或法兰连接。第八章消防安全和劳动保护第一节消防安全本项目严格按照GBJ16-8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等要求设计,总平面布置时留有消防通道,由专人负责消防及消防设施的正常运行和保养。在园区内主要道路旁设消火栓,在生产车间内设置消火栓和若干手提式干粉灭火器,循环水可作为消防水源,严禁参观者及生产人员在车间内点火、吸烟。第二节劳动保护1.职业安全1.1生产现场及场所按有关规定加强各项劳动安全设施,按照严格制度做到防火、防爆,保证生产人员的生产条件和生产安全。60 1.2企业职工严格按各自岗位及作业规程、质量管理和环境管理要求作业。1.3定期开展安全教育,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并在生产过程中及时报告异常现象及其他隐患,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1.4电气系统采用接零保护,变压器中性点、电气设备外壳等均接地可靠厂电阻≤4欧姆,高压母线上设置避雷器。1.5照明线路采用BV型绝缘导线、钢管保护暗敷,外保护钢管接地电阻≤4欧姆。1.6在动力线路中采用桥架铺设部分,走线合理,符合电气设计规范,安全可靠,维护方便。1.7定期做好设备维护保养,保证设备安全运行。1.8按作业种配置劳动防护用品,并做到及时发放。2、职业卫生2.1按食品卫生法要求,要求岗位操作人员做好清洁卫生工作。定期体检,以避免疾病通过产品传播,严格禁止有传染病的职工上岗。2.2车间内配置通风装置,保证内部新风量。2.3锅炉房为夏季高温作业场所,采取自然通风、排风等降温措施,并发放防暑降温夏令用品。2.4本项目生产中无对人身体有害的废气、废水、废渣产生。2.5对有噪声产生的设备采取有效的吸音,防振措施,降低噪声对职工的身心影响。第九章环境保护和节能第一节环境保护60 生态观光农业是一项保护和改善山区生态环境的绿色生态产业工程。在生产建设中尽量做到节能减排,减少对环境的污染。1.建设中的三废治理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产生的建筑垃圾,采取定点堆放、定期治理的方式,少量生活污水经污水管排出厂外。2.生产中的三废治理2.1废水本项目不产生工业型废水,主要为生活污水,生活污水经排水管道排至室外化粪池沉淀处理后,排至污水干管。2.2废物本项目主要废物为生产各个环节产生的废物和生活垃圾,其它各个运行环节产生的废物全部投入到下一个环节重复使用,做到零排放,生活垃圾实行需定点收集和定点填埋,保证园区干净整洁。第二节节能本项目节能设计参照部颁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J26-86)及省颁标准《民用建筑节能设计标准山西地区实施细则》(GBJ04-203-91)执行。本项目节能措施如下:1.所有建筑物的墙体和屋顶均加强保温,控制窗墙体面积。2.冷库、恒温库使用保温新材料。3.暖通、供电、供气、供排水系统均采用合理的输送工艺,尽可能降低途中消耗。4.增加管道保温厚度,尽量减少热能损失。5.所选设备均采用节能低耗型,在生产中合理安排生产工序,尽量做到均衡使用,以减少功率浪费,尽可能节约用电。电气照明采用节能型。60 第十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一、工程项目管理建设项目是一个系统工程,由于系统工程有其内在的规律,需要通过与之相适应的管理模式管理程序管理方法管理技术去实现。就是说,需要有专门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组织为之服务。这种组织应该有与项目管理相应的功能机构程序方法和技术;有相应的资质人才经验,能够为业主提供最优秀的项目管理服务,能够为业主创造最大限度的效益。1、实施投资项目法人制1992年国家计委颁发了《关于建设项目实行业主责任制的暂行规定》,并随后推行项目法人责任制。国家十一五计划纲要又指出:全面实行投资项目法人责任制招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管理制,健全投资约束机制。这使我国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向前迈进了一大步。业主是项目的投资主体,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有最大的决策权,能否正确决策取决于业主的素质。业主不一定必须是项目管理专家,但作为工程建设项目的业主应该具备必要的项目管理方面的知识。应该了解项目管理费用进度质量三大控制,应该懂得项目的费用不一定越低越好,费用低到不能保证工程质量的程度,工程就会出质量事故。进度也不一定越快越好,建设周期压缩到不合理程度,就会不得不增加费用或影响质量;质量也不一定越高越好,质量的标准应是适宜和合格,质量过剩是一种浪费。二、组织机构60 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和逐级管理,逐级考核的直线分层次管理体系。依靠有效的激励机制和制约机制,坚持自主管理,以人为本,以质量为中心,以责任为纽带,鼓励不断创新,走中外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管理之路。三、人力资源总经理由董事会批准任命,中层管理人员采取按条件在社会择优招聘办法解决。营业人员及服务人员从市区下岗职工按规定考核择优录用。四、员工培训主要管理人员由单位组织外地考查学习和培训,工作人员由公司统一组织培训学习。第十一章总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第一节总投资估算一、估算编制范围本估算为太原市中涧河乡长沟村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投资估算,估算主要包括:五区一廊的建设费、土地租用费,基础设施费及市政配套费。但不包括以下各项费用。(1)业主开业流动资金。(2)建造期价格可能发生的变动而需要增加的费。二、编制依据2.1《山西省建设工程预算定额》2000年2.2《山西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2000年2.3《山西省建设工程其他费用定额》2002年2.4《山西省建筑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997年2.5《山西省建筑安装工程概算定额》1993年及山西省建委和省计委晋建标字[1996]125号《关于发布山西省建筑工程安装工程定额调整系数及有关问题的通知》60 2.6《太原市建设工程材料预算定额》2005年3投资估算及编制说明3.1投资估算项目总投资为8473万元。其中:工程建设投资4957万元,设备购置费2869万元,铺底流动资金647元。在工程建设投资中,工程费用为4327万元,其他费用为330万元,预备费用为300万元。3.2编制说明3.2.1建设单位管理费按工程费用的0.24%计算,为10.38万元;3.2.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费根据规定计取,为6万元;3.2.3工程勘察设计费按工程费用的1.46%计取,为63.17万元;3.2.4工程环境评价费费按工程费用的1.22%计取,为52.79万元;3.2.5工程监理费按工程费用的0.73%计取,为31.59万元;3.2.6职工培训费按600元/人·月计算,共36万元;3.2.7生产准备费按工程费用的2.44%计取,为105.58万元;3.2.8消防设施配套费4元/M2计21.74万元;3.2.9基本预备费按工程费用及其它费用的3%计取,为138.81万元;3.2.11生产铺底流动资金按全部流动资金647万元的30%计为194.1万元。第二节资金筹措本项目总投资为8473万元,其中:固定资产投资7826万元,总投资中含铺底流动资金647万元。资金来源为其中项目单位自筹930万元、社会融资5500万元、申请上级扶持支持资金2043万元。60 第十二章工程招标第一节招标范围本项目土建、设备购置及安装进行全部招标,监理、勘察设计费用较小,不进入招标,采用议标形式。第二节招标组织形式本项目拟委托项目所在地太原市有招标资质的公司进行招标。第三节招标方式项目采用公开招标的方式进行招标。邀请参加招标的承包商、供应商、服务提供者不得少于三家。第十三章工程实施进度项目期历时5年,其中规划建设期3年(即2011—2013年),市场推广及培养期2年(即2014—2015年)。第一阶段(2011—2012年):启动基础设施建设,重点进行水电路的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建设。生态农业园区建设初见成效,完成现代农业区、现代化养殖区、林果种植区三大主体工程建设。启动高档休闲区和绿化长廊建设工程。到2011年年底,完成农业工程建设,现代农业区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太原市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50%以上,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0%,园区收入达到500万元。第二阶段(2012—2013年):完成生态农业园全部建设工程,形成各具特色和优势的功能区,与旅游形象协调的生态农业园风格初步形成。完善生态旅游设施的配套供给,调整旅游产品结构,完成高档休闲区和60 绿色长廊工程建设,初步建成旅游设施完善,旅游产品结构合理,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接近国际标准的农业旅游示范区。到2015年,园示范功能开始发挥作用,园区农业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良种化程度农产品优质率达到95%,土地生产效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园区收入达到1500万元以上。第三阶段(2014—2015年):园区成为旅游繁荣地带和旅游热点景区之一,成为国内一流的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区基地。推出生态农业园的郊野乡村生态旅游和健身性旅游项目,现代生态农业旅游示范功能进一步完善,带动全区乃至太原市农村经济的发展。园区整体科技与生产水平达到国内先进,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5%,土地生产率达到每亩0.8万元以上,实现园区农业收入2000万元以上,实现园区旅游收入2000万元以上,年均增长率达10%,实现预期的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目标,经济社会综合竞争力达到全市先进水平。工程建设分期进度表项目名称第一阶段(2011~2012年)第二阶段(2013年)第三阶段(2014~2015年)现代农业区√现代化养殖区√林果采摘区√绿化长廊建设√鱼塘垂钓区√休闲娱乐区√市场营销与推广√60 第十四章财务评价第一节财务评价编制依据1.国家计委、国家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二版;2.国家现行有关财务税收的文件和政策。第二节成本估算一、成本估算1、各项原材料成本,按现行市场行情进行估算。2、投资采用平均年限法分类进行折旧摊销摊销折旧20年。3、管理费用按销售收入的20%计算。(包括防疫请临时工土地租用费等办公用品)4、销售费用按销售收入的3%计算。5、职工年平均工资按8000元计算,管理人员工资2.5万元,技术人员工资2.0万元。包括工资性补贴及福利。6、税金:交易税按收入3.3%计算,营业税按收入5.5%计算,租用按租金收入17.5%计算,农业特产按8%计算。二、所得税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暂行条件》及其它实施细则,所得税按25%计取。三、利润估算根据本报告拟定的项目收益成本费用和税收等水平,通过相关工作表格计算分析,整个项目建成后,运营利润1565.2万元。四、财务指标分析60 本项目从经营角度编制现金流量表,通过现金流量表分析可得如下指标。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前35%财务内部收益率税后20%每年利税为:2739.1万元每年收益为:1565.2万元投资回收期含折旧摊销期5.41年。经过年收支预测和财务分析得出项目全部经营收益率按平均收益率20%,大于中国人民银行发布的贷款利率,项目财务净现值为1565.2万元。则本项目在财务效益评价下是可行的。五、财务评价结论从财务角度分析,本项目各项财务指标良好,具有较强的盈利能力和贷款偿还能力,并可为国家创造较高的税收,具有较好的社会效益,财务分析可行。第十五章生态农业观光园效益分析1、经济效益分析(一)特种野猪养殖效益分析(1)种公猪饲养成本引种款: 30头特种野猪种公猪(30斤左右)总款41400元,每头种猪可做种8~10年,种猪每年基础成本即5175元。饲料成本:30头种猪12个月的饲养成本:1.5元/天/头×12个月×30天×30头=16200元。 两项合计种公猪每年饲养成本=5175+16200=21375元60 (2)基础母猪饲养成本(300头)空妊期成本110元+妊娠期成本520元+哺乳期饲料成本140元=770元平均每头每年生产2胎,饲养成本=770*2*300=46.2万元(3)项目进入正常年年可出栏育肥猪1万头每头饲料成本平均每天2.8元,饲养成本=2.8*30*7*1=588万元(4)工资、水电、车辆燃油费等约30万元。(5)每头平均95公斤出售,每公斤按20元计算每头销售收入=20*95=1900元项目正常年年出栏1万头收入=1900*1=1900万元(6)项目进入正常年后养殖特种野猪年可实现纯收入纯收入=1900-1176-46.2-2.14-30=645.66万元(二)绿壳蛋鸡养殖效益分析(1)鸡苗费5元/只(2)育雏期每只需饲料1.5斤,按1元/斤计算,每只鸡育雏期饲料成本=1.5*1=1.5元(3)育成期每只需饲料8.5斤,按0.9元/斤计算,每只鸡育成期饲料成本=8.5*0.9=7.65元(4)产蛋器每只需饲料71.5斤,按0.95计算,每只鸡产蛋器饲料成本=71.5*0.95=67.925元(5)每只鸡每年需注射疫苗费用约1.65元(6)每只鸡基本成本=5+1.5+7.65+67.925+1.65=83.725元(7)每只鸡年可产蛋20斤,按6.5元/斤计算,每只鸡年产蛋收入=20*6.5=130元,毛利润=130-83.725=46.275元(8)项目进入正常年后年存栏2万只,实现销售收入=130*2=260万元,毛利润=46.275*2=92.55万元60 (9)水电、人工等费用平均每年15万元(10)项目进入正常年年实现纯收入=95.55-15=77.55万元(三)梅花鹿的养殖效益(1)成龄种鹿市场价为1300元每只,共计需购买种鹿750只,合计1300*750=975000元。(2)种鹿饲料成本,每只种鹿约年需80斤的混合精料,再加草和盐,每斤均价按1元计算,防疫、药品费每年每只2元,每只种鹿基本饲养成本=80*1*12+5=965元项目进入正常年后共饲养150只种公鹿,600只种母鹿,共750只种鹿,种鹿饲养成本=750*965=720000元(3)商品鹿每年养殖成本约900元/只,每只防疫、药品费5元,按年养殖3000只计,供需养殖成本=900*3000+5*3000=2715000元(4)项目进入正常年后年可出栏仔鹿600只,按2010年市场价格计算,即仔鹿850元/只,仔鹿销售收入为600*850=510000元商品鹿可实现年产鹿茸2.5千克/只,2010年鹿茸市场价为每千克1500元,产茸率按70%计,共计可实现销售收入:3000*1.5*1500*0.7=4725000元(5)水电、人工等年约需300000元;(6)项目进入正常年后,年实现纯收入为:472.5+51-271.5-72-97.5-30=52.5万元由以上合计,园区内养殖业在正常年份可实现年纯收入775.72万元。2、社会效益分析旅游观光农业是以农业为依托和旅游业相结合的复合型产业。作为可持续高效农业的一种理想开发形式,旅游观光农业的大力发展必将极大地推动太原市60 旅游业及第三产业的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与生态环境的保护等有着重要的作用。(一)、保护和改善太原地区的农业生态环境。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是现代经济发展和资源优化配置的必然要求,中部崛起就把生态环境的改善作为一个重要目标。旅游观光农业是对具有观赏性、可参与性等特点的农业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从其主要形式如旅游观光种植业,旅游观光林果业和旅游观光生态农业等开发经营的对象与过程来看,都在很大程度上有利于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改善,比如旅游观光种植业通过现代先进农业技术手段开发与维护具有较高经济价值和观赏价值的农作物园地,旅游观光林果业则是通过有计划地开发与维护具有观赏、休闲和参与性功能的自然林地、人工林地、经济林地、果园或“森林公园”,从而起到保护与改善农业生态环境的作用。旅游观光生态农业基地则按生态学原理建立起融生产性、生态性、知识性、趣味性和观赏性于一体的达到自然环境物质和能量良性循环的良性生态型综合体。而化学农业由于主要依靠化肥和农药来提高产量,破坏了土壤肥力,也污染了水土环境。(二)、增加杏花岭地区的农民收入。增加农民收入是全国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山西省转型跨越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旅游观光农业产出双重产品,除了像普通农业一样产出农副产品外,还产出旅游产品(旅游景点、景区或旅游线路)。因而和普通农业相比多出了旅游产品售出(接待游客)部分的收益,比如一个生态农业产业观光开发区,除了与一般农业生产一样取得诸如果菜、花卉、林产品或水产品等实物产品产出的收益,还会得到提供旅游、娱乐服务的收益,由于农户是开发与经营旅游观光农业的主体,显然能够直接增加农民收入。(三)、促进杏花岭区乃至太原市旅游产品的多样化与改善旅游线路网络布局,开拓更广阔的旅游客源市场,推动全省乃至华北地区旅游业的的发展。太原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多彩,已经形成了如60 晋祠公园风景区等诸多的旅游线路与旅游景区。但当前重点开发的主要是旅游观光农业资源以外的其它旅游资源。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是对杏花岭区农业资源的充分利用和太原市农业资源的有效整合;开发本项目可以使本地区的旅游产品更加多样化,也更具吸引力,有利于改善相关地区乃至整个山西的旅游线路网络布局,更有利于旅游业开发经营的规模效益的实现。(四)、促进杏花岭区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旅游观光农业的开发经营,其产业关联度较大,可以带动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加工、旅游工艺品加工、餐饮服务、交通运输与商业贸易等其它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不仅增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还推动了农村剩余劳动力向第二、第三产业转移,推动农村第二三产业的发展有效地促进农村产业结构的调整与升级。此外,带有示范性质的旅游观光农业项目的开发,有利于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手段,促进优良品种和先进生产经营管理方式的引进,促进当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高,通过学习外面的知识、技术、经验、观念以及吸取各种有益的信息,也会促使当地农民的整体素质的提高。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推动相关农村地区经济的发展。(五)、60 有利于农村地区的开放发展,加强城乡联系和促进农村地区的精神文明建设。开放式发展是地区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封闭式发展是农村经济落后的一个主要因素。旅游观光农业的开发,使农村地区向城市为主的外部地区开放。游客流向农村购买旅游观光服务的同时,必然会对农村产生信息、思想意识、科技文化等多方面的积极影响。城乡居民的广泛接触与交流,还将引发城市优势要素向农业地区扩散和辐射,如向农村开发项目投资、产生技术和人员的流动等,由此也进一步加强了城乡之间的联系。此外,城市或城镇是当地经济中心之外,也是当地的科技文化,政治、良好道德规范及精神文明建设的中心,因而农村对城市或城镇的开放性互动过程也能大大地促进其精神文明的建设。(六)、本项目的实施能带动中涧河乡乃至杏花岭周边地区新农村建设的快速发展。3、生态效益提高中涧河乡的绿化覆盖率,带动杏花岭区的环境治理,加速太原市整体风貌整治工程,再现太原地区几十年前的郁郁葱葱。同时,随沼气等新型能源的推广应用、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的引进应用,空气将更加清新,环境更加优美,调节小气候,生态环境向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第十六章风险分析一、发展高科技生态农业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途径改革开放以来,太原市农业有了巨大发展。但是,农业问题尚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农业风险尚存,农业依然是高风险产业。防范风险,必须依赖于一套完整的风险防范体系,生态农业观光则是防范农业风险的根本出路。二、生态农业观光园面临的风险1、资源风险此处的“资源”,特指农业自然资源,它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前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主要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和微生物等。通常,人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和海洋资源五大类,或将其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和气候等)、耗竭性资源(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和60 水资源等)。资源风险,则是指农业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索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农产品的安全供给带来的危害。农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各种资源的存在和有效供给,是农业安全的前提。1)人均耕地不足。“土地是财富之母”,耕地乃农业赖以发展之根本。2)水资源短缺太原市人均水资源量只相当于全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的1/4;单位耕地面积占有水资源量则为全国平均水平的60%,远低于其它地区。3)农业生态恶化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看,现实中的农业技术可分为合理利用资源承载力的技术和超越资源承载力极限的技术两种类型。过去,在推进农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消耗大量非再生资源,产生大量废弃物和农药残毒等生态环境问题,造成农业生态的日益恶化,威胁着农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2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造成的损害。由于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不可抗拒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及其变化的频繁性,可能造成农业生产在地区、季节和年度之间的巨大反差,给农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3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农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太原市农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长。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太原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突出问题。60 三、发展生态观光农业是化解生态农业观光园风险的关键农业发展的推动力量主要来源于三个方面:投入的增加(包括土地投入、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制度的变革和科技的进步,其中,后两种力量对农业增长的贡献并称为农业技术进步的贡献率(周洪文,2001)。随着社会的发展,技术对农业发展作用日益增大。历史用事实反复论证了一个铁的定律:科技是农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是解决农业问题的根本出路;具有了农业高新技术,就控制了农业发展的制高点。当前,科技对农业增长的贡献份额,发达国家达到70%—80%,我国也达到了42%,农业科技进步已成为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力。现在,农业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应用最广阔、最活跃和最富有挑战性的领域,高科技农业的发展,将使农业发生革命性变化。四、防范风险措施1、制度安排与政策机制。它直接关系到能否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使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充满生机和活力。现有的以家庭经营为基础的农业经济制度,充分调动了农户生产经营的积极性,但小规模的分散经营,增大了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使生态农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制约。如何在坚持和稳定现有制度的基础上,扩大经营规模,降低生态农业的发展成本,是我们的一项重要任务,这涉及到政策的基本走向。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在相当长的时期内离不开政府的扶持,在当前我国农村生产力水平比较低的情况下,离开了政府扶持,农业科学研究和开发就难以进行,真正把发展生态农业摆在重要的位置,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指出方向。60 2、市场调节机制。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更应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遵循价值规律,讲求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从长远意义上说,离开了市场机制,农业生态观光园的研究开发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就难以发展。市场需求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的方向。3、资金投入机制。发展农业生态观光园是一项高投入的系统工程,农业生态观光园的产出率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各投资主体对高新技术的投入数量。所以,在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以政府为主导的多元投资主体。首先,进一步明确政府投资的主体地位。其次,鼓励企业和社会团体投资高新技术农业。农业经营实体及农业科技经营开发公司农业专业技术协会等组织,应着力投资于农业高新技术的开发推广和应用研究,由此而形成相互依存各有侧重的投资机制。第三,通过股份制筹集资金。即以项目为募股或集资的主体,向社会定向或公开募集农业技术项目所需资金,并按照股份制的要求进行组织和运作。4、科技创新机制。科技创新是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的必由之路,我们一定要构建科技创新机制,为高科技农业的发展提供支撑。抓住农业生态观光园产业结构的关键与重点,选择关系到培育新产业生长点与传统产业改造等关键的高新技术。对这些技术要集中力量重点突破,争取时效,强调效益。5、推广应用机制。新的推广应用机制应突出两条,一是由政府行为逐渐转变为社会行为,二是农户成为推广应用的主体。社会在进行技术推广应用的过程中,应以农户为中心,形成“自下而上”的推广应用机制。因为农户是技术的最终需求者,而不是技术的被动接受者。6、风险控制与管理机制。农民收入水平长期得不到应有的提高,对风险的承受能力极低,农民的文化素质不高和市场经济观念仍较淡薄,使农业生态观光园的发展“险上有险”。7、人才培育机制。发展生态观光60 农业必须调动全社会的力量,其中的核心问题是人才队伍建设。我们要通过体制改革环境优化观念转变,不拘一格,发现人才,使用人才,对有突出贡献的农业科技人员要实行重奖,鼓励农业科技人员为实现农业现代化作出贡献。要做好吸引国外留学生的工作,按照“支持留学、鼓励回国和来去自由”的原则,鼓励和引导留学人员留居海外的农业科技人员回国工作或在国外为农业生态观光园发展献计献策。第十七章研究结论与建议一、推荐方案总体描述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旅游业发展一个新方向,一方面拓宽了旅游业的广度,为旅游活动增添了新景观,有助于生态保护和环境优化,使环境恢复魅力,永保秀丽;另一方面改变了传统的农业生态结构,优化了农业经济的组合,开拓了农业和土地被利用的新领域,强化了农业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运行机制,增加了农产品的商品量和农业附加值,加速了传统农业向现代新型农业的转变,是振兴农村经济和优化农业结构的有效措施。围绕建设旅游大产业和面向旅游大市场,进一步调整优化农业结构,通过生态农业园的建设,引导和推动太原市市杏花岭区的农业结构调整和新农村建设。二、结论与建议在经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综合分析后,可以得出本项目可行性研究结论:山西世合乐园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太原市杏花岭区中涧河乡长沟村建设的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建设具有重大社会经济环境效益,项目可行,建议有关部门尽快批准!60 建议一:本项目建筑工程量较大,工程建设中应多听取有关专家的意见和建议,有关论证设计监理施工要紧密配合,对于建设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应用科学的方法进行分析比较论证。在设计监理和施工中,吸取省市类似规模的观光园建设经验,采用合理可行有效的技术手段,确保工程万无一失。建议二:加强宣传,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要结合中国人的特点,细说旅游消费不仅仅是一种生活享受,而且十分有益于人的身心健康。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人通过与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的接触,体验生活的乐趣,它对于消解现代社会由于工作紧张城市喧嚣所带来的身心疲惫的亚健康状况很有帮助。从这个意义上讲,它是一种十分有效的保健措施。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使人乐观开朗,有助于形成一种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同时,生态农业观光旅游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知识与才干。还有助于增添家庭生活乐趣和睦家庭关系增强家庭凝聚力等等。总之,要把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与现代人的生活方式联系在一起,造就一种旅游人生的观念,营造一种良好的旅游文化氛围。建议三:提高服务的质量,增强消费者的旅游意识。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是一种消费行为,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消费者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满意度与舒适度。服务质量好,消费者的旅游意愿会加强,反之,则会削弱。从这个意义上讲,生态农业观光旅游服务不但关系到消费者旅游意识的培育,还涉及到如何使消费者的旅游意愿转化为旅游消费行为。因为,只有当人民大众热心参与旅游活动,生态农业观光旅游业才能得到真正可持续的发展。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