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5.00 KB
  • 2022-04-22 11:23:29 发布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毕业论文.doc

  • 4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河南大学硕士学位论文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姓名:王贞申请学位级别:硕士专业:音乐学指导教师:韩梅2011-05 摘要本文以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为研究对象,采取田野调查,作品分析和文献分析等研究方法,对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创作思想和创作思想形成的历史成因这三个方面进行系统论述。第一章简介曹尔瑞少儿舞蹈的艺术特征,笔者将其总结为选材新颖、构思巧妙、小中见大和童趣横生四个特点,分别从题材,结构,寓意和舞蹈情状入手展开,对作品的整体面貌做全面性概括。第二章为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分为四节深入论述。第一节,“童”化自我,童心出发,论述了曹尔瑞对于少儿舞蹈的认知基础是以少儿生活和少儿心理作为出发点的;第二节,打造具有典型意义的主题动作,这是曹尔瑞设计提炼舞蹈动作的内在标尺;第三节,“龙头豹肚凤尾”式的结构原则,是曹尔瑞设计少儿舞蹈结构的基本要求;第四节,融入语言元素的舞蹈音乐,是曹尔瑞在少儿舞蹈表现手段上的一大特色。第三章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的历史成因,着重论述曹尔瑞成长过程和生活环境对其创作思想的影响,分别从舞蹈文化土壤、生活经历、教育环境和工作经历四个方面展开。通过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的研究和论证,旨在对少儿舞蹈编导的创作提供参考,以期对河南省少儿舞蹈事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关键词:曹尔瑞,少儿舞蹈,艺术特征,创作思想,历史成因I AbstractThisthesistakesthecreationofCaoErRuichildrendanceasitsresearchobject,andwiththeresearchmethodsoffieldsurvey,workanalysisanddocumentaryanalysis,thispaperexplainssystematicallyfromthreeaspectsasfollows,theartisticcharacteristicsofCaoErRuichildrendanceworks,creativethoughtandthehistoricalcausesofit.ThefirstchapterintroducestheartcharacteristicsofCaoErRuichildrendance,theauthorsumsitupasfourcharacters,novelmaterial,ingeniousconception,bigfromsmall,fullofchildren’sfun.Compeletelysummarizestheoveralloutlookofthisthesisfromthetheme,structure,meaningandcircumstancesofdancerespectively.ThesecondchapteristhecreativethoughtofCaoErRuichildrendance,whichisdividedintofourpartstobedeeplydiscussed.Thefirstquarter,makeyourself"childlike",whichexplainsthatthecognitivebaseofCaoErRuichildrendanceisthelifeandmindofchildren;Inthesecondquarter,buildatypicalthememotion,itistheinternalyardstickforCaoErRuitodesignandrefinedancingmovement;Thethirdpart,compositionprincipleof"leadingleopardbellyPNDtail-on"isthebasicrequirementforCaoErRuitodesignthestructureofchildrendance;Fourth,thedancemusicmixedwithlanguageelementsisoneofthefeaturesofCaoErRui’smeansofexpressionofchildrendance.Chapter3isthehistoricalcausesofCaoErRuichildrendance’screativethought,emphasisestheimpactofCaoErRui’scourseofgrowing-upandenvironmentonhiscreativethought,whichisdividedintofouraspectsasfollows,culturesoilofdance,lifeexperiences,educationenvironmentandworkingexperience.ByresearchanddemonstrationofCaoErRui’screationofchildrendance,thisthesisaimsatprovidingreferenceforthecreationofchildrendance,inhopesthatitcanplayacertainroleinpromotingthedevelopmentofchildrendanceofHenanprovince.Keywords:CaoErRui,Childrendance,Artcharacteristics,Creativethought,Historicalcauses.III 关于学位论文独创声明和学术诚信承诺本人向河南大学提出硕士学位申请。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完成的,对所研究的课题有新的见解。据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说明、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论文中不包括其他人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括其他人为获得任何教育、科研机构的学位或证书而使用过的材料。与我一同工作的同事对本研究所做的任何贡献均已在论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在此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学位论文不存在舞弊作伪行为,文责自负。学位申请人(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关于学位论文著作权使用授权书本人经河南大学审核批准授予硕士学位。作为学位论文的作者,本人完全了解并同意河南大学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要求,即河南大学有权向国家图书馆、科研信息机构、数据收集机构和本校图书馆等提供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以供公众检索、查阅。本人授权河南大学出于宣扬、展览学校学术发展和进行学术交流等目的,可以采取影印、缩印、扫描和拷贝等复制手段保存、汇编学位论文(纸质文本和电子文本)。(涉及保密内容的学位论文在解密后适用本授权书)学位获得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201年月日学位论文指导教师签名:201年月日III 引言引言曹尔瑞,中国著名少儿舞蹈编导、教师。近30年的少儿舞蹈教育生涯中,她不仅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舞蹈教师和舞蹈艺术表演者,并且创作出大量的少儿舞蹈精品。她独特的教学模式和创作理念铸造了“蓓蕾艺校”这一著名品牌,她带着一群河南娃娃背负着黄河儿女的期望走上了一个又一个舞台,为河南省学前艺术教育作出了突出贡献。一、选题意义与研究现状1.选题意义少儿舞蹈作为当下已被社会广泛认可的一种符合儿童心理特征的文化样式,不仅可以促进儿童的骨骼发育,提高其身体素质,而且具有开发儿童智力和品德教育的作用,是对儿童进行德、智、体、美、劳教育的有效方式之一。因此,少儿舞蹈作为影响儿童成长的重要因素而逐渐被学界重视。由于少儿舞蹈的参与主体在生理和心理上具有不成熟的特性,少儿舞蹈教育者的引导作用就显得尤为重要。当前少儿舞蹈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向为大致可以分为:1、如何定位少儿舞蹈,定位少儿舞蹈教育;2、如何使得少儿舞蹈以儿童身心发展为本,以促进儿童健康人格的形成;3、如何强调儿童在舞蹈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使少儿舞蹈教育向有序的、健康的、全方位的方向发展。以上三个方面应当是每一位少儿舞蹈教育工作者需要思考的命题。学界对于少儿舞蹈的重视和鼓励也应当具化为加强对优秀少儿舞蹈教育者和创作者的研究和对少儿舞蹈教育的研究。之所以选择曹尔瑞的舞蹈创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是因为她在少儿舞蹈界所取得的骄人成绩。她自1989年从事少儿舞蹈教育工作以来,不仅培育出一大批优秀的少儿舞蹈艺术表演者和教育者,并且创作出了一大批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还编写或参与编写了多部少儿舞蹈教材。其主要获奖经历如下:1993年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其“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2001年获全国少儿舞蹈工作者突出1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贡献奖;2003年获河南省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成果奖;2005年获河南省政府第四届文学艺术成果奖。2006年获省文化厅河南省少儿文化艺术成就奖;2002年和2006年两次举办个人舞蹈作品晚会;其作品在中国舞协主办的“小荷风采”评比中连续四届获金奖;在文化部举办的“群星奖”评比中四次获群星奖;2010年,她的作品——《我可喜欢你》继1994年《少儿盘鼓》之后再次走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她不仅在少儿舞蹈创作方面取得了可观的成绩,也为河南省的少儿舞蹈教育做出了巨大贡献。因此,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与教学就具有相当的研究价值。再次,曹尔瑞是土生土长的河南开封人,作为河南本土成长起来的音乐家身上,必定凝结着强烈的河南特色文化气息,铭刻着河南省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印记。笔者希望通过对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的研究不仅可以在对其本体研究的基础上为少儿舞蹈的教育和创作提供可鉴依据,更加企盼能以个案研究的方式折射出河南省近现代音乐发展的大环境,大面貌。时至河南大学百年校庆,作为河南省近现代音教史研究的一部分,对于河南本土成长的音乐家的研究无疑是为母校献礼添砖加瓦。河南大学历时百年积淀,深受中原文化恩泽,培养出了大批名人志士,这些优秀人物所具备的奉献精神和研究精神理应被每一位河大人继承和发扬。本课题的研究,不仅希望为少儿舞蹈的教育提供可鉴的理论指导,更希望为校庆尽一名河大学子的绵薄之力,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2.研究现状学界对于少儿舞蹈创作的研究多是侧重于对舞蹈取材、编导、表演等环节整体特征的把握,另外就是一些关于舞蹈作品的短小的评论或感悟。以人物为研究主线的少儿舞蹈论述仅限于对黎锦辉的儿童歌舞剧研究。据笔者搜集整理,国内研究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和教育的论述有以下几篇:《撒播一片爱心----从“曹尔瑞少儿舞蹈专场谈起”》(《舞蹈》2002年11期)一文是作者申溪在“曹尔瑞少儿舞蹈专场”后写的一篇观后感。文章总结了专场当中十三个舞蹈作品的特色,从幕前引出幕后曹尔瑞专心潜教所倾注的心血。我的舞蹈创作理念》(《舞蹈》2002年11期)一文是曹尔瑞对自己少儿舞蹈创作理念的总结,从选材到动作设计再到角度选取,较系统地阐述了作者本人在少儿舞蹈创作过程当中的经验。《曹尔瑞的“蚂蚁”情结》(《舞蹈》2002年11期)一文是由曹尔瑞生活和事业上的伴侣吴振邦执笔撰写的对获奖作品《快乐的小蚂蚁》的创作背景和各界评价的总结。这些文章散见于期刊杂志,且囿于个人经验总结和节目观后感,没有对舞蹈作品进2《 引言行深入的梳理和归纳,更没有对其作品的艺术特征和创作思想做系统论述,这就为笔者留下了充足的学术空间。虽然没有直接的相关理论成果可考,但近距离地与创作者进行面对面交流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论文的真实性和可靠性。二、曹尔瑞艺术经历及成就曹尔瑞1947年生于开封市,原开封第一师范学校舞蹈高级讲师,现任开封蓓蕾少儿艺校校长。中国舞蹈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舞蹈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儿童歌舞学会理事,河南省舞蹈家协会五届主席团顾问,河南省少儿歌舞学会副会长,开封市音乐舞蹈家协会副主席。1993年国家人事部、教育部授予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称号并授予人民教师奖章;2001年获全国少儿舞蹈工作者突出贡献奖;2003年获河南省政府第三届文学艺术成果奖;2005年获河南省政府第四届文学艺术成果奖;2006年获省文化厅河南省少儿文化艺术成就奖;2002年和2006年两次举办个人舞蹈作品晚会;《舞蹈》2002年11月和2007年1月两期杂志都有专版报道;在中国舞协主办的“小荷风采”评比中连续四届获金奖;在文化部举办的“群星奖”评比中四次获群星奖。其中在第十四届“群星奖”评比中获“大奖”。代表作品:我可喜欢你》、宝宝会走了》、快乐的小蚂蚁》、大书包》、biajibia》、《下雪了,真滑》、《小蜜蜂》、《我爱足球》、《少儿盘鼓舞》、《鼓恋》等。3《《《《《 第一章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第一章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是当代儿童精神风貌的反应,是儿童生活夸张化的艺术再现,是一幅色散斑斓的画,是一首欢快的歌。少儿舞蹈以其独特的魅力,灵活的方法,多样的形式吸引着儿童,伴其快乐成长,并可以发掘儿童的潜能,塑造其积极向上的个性,促进其身心全面发展。曹尔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少儿舞蹈编导,近三十年来她深入儿童生活,致力于少儿舞蹈的编创与教学,创作出了《少儿盘鼓舞》、《我可喜欢你》、《宝宝会走了》等一大批观众喜看,小朋友爱跳的少儿舞蹈精品。这些作品不仅活跃在省市各大晚会当中,更是被搬上了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她不仅为少儿舞蹈的创作留下了丰硕的成果,并且积淀了宝贵的创作经验。她的舞蹈作品之所以可以经久不衰,常演常新,是因为她的作品具有与众不同的艺术特质。第一节选材新颖舞蹈题材是舞蹈作品的基本因素,好的选材不仅可以激发创作者的创作欲望和创作动机,更是形成舞蹈精品的基本保障。好的少儿舞蹈作品的生成必定是由好的选材开始,从而顺利形成舞蹈主题,经过发展和凝练,进而形成简练短小的舞蹈经典。少儿舞蹈作品是不同年龄段儿童生活和心理的写照,只有立足于儿童的特点,以儿童独特的视角来观察和发现舞蹈题材,才能在儿童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提炼出适合儿童心理,表达儿童心声的舞蹈素材。一般情况下,曹尔瑞的舞蹈创作通过以下三种方式进行选材:一、从儿童生活中选材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他们对日常生活当中的任何事物都具有普遍的好奇心,并且伴随着强烈的表现欲望。“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咏歌之;咏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①儿童也一样如此,充满生机与活力的儿童生活给创作者提供了丰富宝贵的资源。曹尔瑞深入到儿童生活当中①黄霖.中国历代文论选新编:精选本[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8.5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去,从儿童的实际生活中取材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少儿舞蹈作品。《biajibia》的灵感显现,就是曹尔瑞发现,下雨的时候,孩子们是不会像大人一样避开水洼走路的,他们甚至会在水洼里发现乐趣,故意踏起水花打闹玩耍;孩子们在生活中也在不断地发现,不断地思考,不断地表达。有时候孩子们会扬起头告诉我们他在想什么,而更多的时候他更愿意趴在小伙伴的耳朵边说上几句悄悄话。曹尔瑞抓住儿童的这一情感表现方式,加以艺术化就形成了少儿舞蹈《悄悄话》。《下雪了,真滑》也是曹尔瑞发现孩子们下雪的时候“滑”的动作,拿来应用在舞蹈编导当中。二、从校园学习生活中选材在我国,三岁以上孩童的主要学习与生活是在校园里进行的,因此,校园生活就形成了儿童生活当中的一大部分。在学校里,孩子们学习知识和礼仪,在与同学们游戏的过程中建立友谊。从校园学习生活中选材的舞蹈作品具有艺术性,娱乐性、知识性的特征。曹尔瑞退休后,有了大量的创作时间,她就喜欢到幼儿园去,和孩子们在一起,与孩子们朝夕相处,细致地观察孩子们的学习生活,学习内容,兴趣所在。孩子所接触的第一所学校就是幼儿园,在这里他们第一次尝试着进行集体生活,脱离父母的怀抱,在老师的引导下学习、游戏、生活。刚刚上学的新鲜感是每一个孩子都有的,每天早晨孩子们都会大声地告诉爷爷奶奶:“我上幼儿园啦!”曹尔瑞抓住孩子的这一心理特征,编创了舞蹈《我上幼儿园》,表达了孩子们刚刚进入学校的快乐心情,开始学做一个老师的好学生,父母的好宝宝。在幼儿园里,有一个话题是孩子们永远都不会厌烦的,那就是讨论今天谁来接自己放学。《爸爸妈妈来接我》就描述了这样的场景:盼到放学的时间,孩子们都昂着小脑袋看谁的爸爸妈妈来的最早,远远地看见自己的父母就大声叫着:“爸爸,妈妈!”飞快地奔到家长的怀抱。《大书包》则是取材于校园生活的另外一面。伴随着经济加速发展,科技发达,我们都说现在的孩子是幸福的一代。可是,大人对孩子的期望值越来越高,孩子们的负担也就越来越重。曹尔瑞看见了小小孩子身上背的大大书包,创作了《大书包》搬上舞台,她替孩子们呼喊:“还孩子一个健康快乐轻松的童年!”三、从历史文化、传统民族文化当中选材中华民族的伟大文明如浩瀚苍穹,源远流长,历史为我们留下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贵财富。这些博大精深的文化素养时刻沁润在我们生活中的各个角落,星火相传。6 第一章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生活又是儿童成长的大环境,从这一角度选材创作出的舞蹈作品贴近儿童生活,符合儿童风貌,具有明显的社会标识和民族特征。曹尔瑞特殊的成长经历,使其成为一个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人,她长年的创作与演出经验为其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并善于从历史中发掘宝藏,从民族文化当中汲取营养。比如:《少儿清明游》这个作品就是从民风民俗的角度取材。在中国古老的民俗文化中,清明节不仅是扫墓祭祖的日子,也是全家一起踏青出游的时节。小孩子是很喜欢这种亲近大自然的外出的,在这种活动中他们往往都会表现得异常欢欣雀跃。这个舞蹈就将儿童在游玩过程当中的童真、童趣表现的淋漓尽致。《铁棒磨成针》则是取材于我国一个家喻户晓的古代励志故事。唐代大诗人李白年幼时曾觉得诗书枯燥深奥而顽皮怠学,有一天遇到了一位坚持要将铁棒磨成绣花针的老奶奶,受到老奶奶坚持不懈精神的感染,李白终于耐下心来刻苦钻研、长期研读诗书。孩子们排演这个舞蹈不仅受到舞蹈这一艺术形式的熏陶,更能从故事中学到做人做事的道理,只要有恒心,有毅力,任何事情都能取得成功。中国传统戏曲文化博大精深,它包含了音乐、文学、舞蹈、杂技、美术、武术以及各种表演艺术因素。《粉墨游戏》就是将这一古老的艺术形式与现代音乐结合起来,让孩子们在表演的过程当中直接地感受我们民族戏曲文化的魅力。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之所以受到广泛的好评,还在于取材“新”。这个“新”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独辟蹊径”——寻找与众不同的素材。“生活就像汪洋大海无比丰富宽阔,是创作少儿舞蹈取之不尽的源泉,少儿舞蹈编导从中发现、吸取能够反映儿童生活情趣的素材,每年都有许多优秀的的作品问世。但别人好的作品只能作为借鉴和参考,决不①在题材上出新,首先保证了舞蹈作品在创作源头上与众不同。比如,在少儿舞蹈的作品当中大多数都是女孩儿舞蹈,男孩儿舞蹈却很少有人涉及。曹尔瑞老师就大胆地选取男孩儿作为舞蹈表演主体,创作出了《少儿盘鼓舞》。男孩子们气势威猛地一亮相就给人以耳目一新的感觉。再如,其他的少儿舞蹈编导一般都选取蝴蝶、小马等形象好看容易表现的动物形象作为创作原形,而曹尔瑞却选择了在地上爬的,黑溜溜的,很不起眼的小蚂蚁作为原形进行创作,发展蚂蚁“爬”的动作形成了短小精练,耐人寻味的舞蹈《快乐的小蚂蚁》。在选材上出新,拓宽少儿舞蹈题材的选取范围,挖掘被忽略的创作处女①曹尔瑞.我的舞蹈创作理念[J].《舞蹈》2002第十一期.7能一味地跟在别人后边去模仿。”曹尔瑞有一条创作理念----尽量不选别人选过的题材。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地,才能使少儿舞蹈真正变幻多端,丰富多彩。二、“老树发新芽”----旧材新用。曹尔瑞在进行创作的时候也会用到很多人都用过的素材,可是她的作品总能给人很新鲜的感觉,不是在重复他人,也不是在重复自己。这是因为她会以与人不同的角度来表现同一题材。比如,《女足妞妞》“就避开了已有的表现角度,而着力去表现绿茵场上动人的细节,在‘踢’上做文章,从‘腿’上下功夫,编舞时捕捉孩子踢球时最感人的瞬间”①。第二节构思巧妙舞蹈构思是舞蹈创作的中心环节,是舞蹈编导将创作由萌芽发展直至成熟的一个复杂的酝酿过程。“没有舞蹈的构思,生活就不能升华为舞蹈艺术。它要求在生活的基础上,运用舞蹈的形象思维思索生活,提炼生活,考虑如何选择表现的题材,如何深刻地开掘主题,如何用典型化的方法塑造出生动的舞蹈形象,以及考虑如何运用与表现内容完美结合的舞蹈表现形式。总之,它涉及从触发创作动机到寻求作品表现内容和形式的整个创作过程。”②所以,一个舞蹈作品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舞蹈编导的构思。少儿舞蹈也是一样,俗话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少儿舞蹈虽然题材简单,结构短小,但是,要想创作出既贴近儿童生活又具有欣赏价值,生动形象,引人入胜的舞蹈作品,就需要舞蹈创作者具有超强的编导功力和巧妙的构思能力。一般情况下,少儿舞蹈的构思过程有三个步骤:首先,在生活中触发创作灵感。我们的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孩子们的生活更是异彩纷呈。他们与人为友,与花草为友,与昆虫为友,与世间一切有生命的没有生命的物体为友;他们与伙伴交谈,与动物交谈,与玩具交谈,他们热情地向世间万物播撒纯真的爱,也强烈地渴望得到爱。舞蹈编导只有深入到孩子的生活当中去,以他们的视角观察生活观察世界,才能捕捉到精彩的有创作潜力的舞蹈形象。其次,要发散思维,展开想象。生活是创作的源泉,想象是创作的翅膀。孩子们的世界从来都不是循规蹈矩的,他们喜欢夸张的艺术形象,喜欢夸张地表达情感,舞蹈也不是现实生活的照搬,而是艺术化精炼化的艺术形式。舞蹈编导只有展开想象才能逃脱生搬硬套这一艺术创作的囹圄,用舞蹈的思维来设计,最终呈现出艺术品的姿态。第三,寻找适合儿童表演的形式。这一个步骤非常关键,一个好的符合主题表现的形式,就是舞蹈作品的“点睛”之笔,是舞蹈作品的看点和关键点。少儿舞蹈的①②8曹尔瑞.我的舞蹈创作理念[J].《舞蹈》2002第十一期.李炽强.编舞漫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 第一章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表现形式应该是千变万化的,而不只是简单的动作堆积。这三个步骤可以依序进行,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交叉或颠倒进行,总之,“任何构思的基础来自生活,任何构思的动力来自创作的情感冲动所表现的强烈欲望,而舞蹈的技术性编排则应服从于舞蹈作品的构思,这是应该共同遵循的规律。①”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之所以“精”,之所以“妙”,之所以耐人寻味,就在于她对每一部舞蹈作品的巧妙构思。巧妙的构思直接决定了舞蹈作品的形态,这里笔者以曹尔瑞的两部经典作品为例来说明:一、以《下雪了,真滑》为例下雪了,孩子们纷纷跑出来玩雪,他们跑啊闹啊,有个小朋友在奔跑的过程中不小心滑倒了。这时,孩子们似乎找到了另一种玩法,纷纷效仿。“滑”,就开始了。首先,舞蹈音乐与舞蹈情绪吻合。富有感染力的音乐给孩子们一个表演提示,使孩子很快进入表演状态。另外,孩子还没有出场观众就已经从音乐当中捕捉到了即将呈现的表演线索,做好了情绪准备。此舞蹈音乐的主要旋律是由钢琴演奏的,从结构上来讲,共有两部分,第一部分是欢快的,跳跃的情绪;第二部分相对较为抒情。清脆的钢琴声特别能吸引人的注意力,跟孩子们精灵般的表演形成听觉与视觉的二维一致性。滑稽,调皮的曲风跟孩子在“滑”的过程当中所展现出的种种小聪明相得益彰。其次,语言在舞蹈当中的巧妙应用。舞蹈开篇就加入孩子们“下雪啦!”的叫喊声,开篇宣义,很快就让观众进入到特定的情境当中去。曹尔瑞还在这部作品当中很巧妙地加入了“bia”、“哈哈”、“咦”、“丢丢”、“哇塞”等孩子在玩耍的时候发出的奇奇怪怪的声音。这些声音不是随便添加进去的,每种声音都有特殊的情绪特征:bia”是小朋友们滑倒的声音;“哈哈”是小朋友们体会到滑倒的乐趣后发出的清脆的笑声;“咦”是提示大家注意他们又有新的滑法了;“丢丢”是孩子们为他们劈叉然后用背转着滑的新式滑法配的音,像外星飞船来袭;“哇塞”是孩子们为发明奇特滑法的小朋友喝彩叫好!这些语言因素的加入,使得孩子们的表演更加生动,情境设定的立体感更强,更淋漓尽致地表达孩子们玩耍时令人兴奋、欢快、热闹的场面。再次,巧用悬念。整个舞蹈作品每隔两个或四个八拍就会有一次孩子“哈哈”的笑声,笑声过后就会有一次不一样的滑倒。两次过后,观众就会有期待,下一次是怎样滑①李炽强.编舞漫谈[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1981.9“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呢?是一个人滑还是几个人一起滑?是向前滑还是向后滑?结果都不是的,竟然是三个人组成小组滑或趴在地上转滑或滑的过程中转身,总之各种各样的滑法,吊足了观众的胃口。最后出其不意的一滑了之,干净利索,告诉观众“下雪了,真滑”。最后,攻其一点不计其余。《下雪了,真滑》这个舞蹈从孩子最普通的“滑倒”动作开始,发展到极致。简单的一个滑倒动作,在曹尔瑞手里变成了各式各样的“滑”。有向前滑,有向前转滑,有趴地转滑,有三人一组两人拉一人滑,有劈叉后用背转滑;有一个人滑,有一排人滑,有两排交错滑,有转成一圈滑,有大家一块儿滑。正如冯双白在2007年10月江西南昌“第四届小荷风采”创作研讨会上谈到《下雪了,真滑》时说:“这样的节目就是在创作中,我们的编导非常聪明地选择一个点,然后把这个点从动作到精神气质到编排把它发展到极致。”这是一种理念,攻其一点不及其余。二、以《宝宝会走了》为例“三翻翻,六坐坐,七爬爬,小宝宝小宝宝会走了。”听到爸爸妈妈念起这温馨的民谣,小宝宝们高兴地笑了。她们尝试着站起来走路,但都没有成功摔倒了。这时,一个宝宝推着大皮球爬出来了,孩子们兴奋地跟着大皮球爬行,爬着爬着跟不上大皮球了,就又试着学走路,但还是没有成功又摔倒了。就这样,宝宝们试着用各种方式学走路都没有成功,他们为难的哭了。这时听到妈妈的声音,她亲切地鼓励和召唤,使宝宝们又重新振作起来练习走路。在经历了多次跌倒,爬起来,再跌倒,再爬起来的过程后,宝宝们终于会走了,他们是那样的喜悦、自信、自豪。首先,结构设计合理。整个舞蹈展现的是宝宝学步的整个过程。首先引起宝宝学走路的是爸爸妈妈念童谣的声音,孩子们争先恐后地试着站起来走路,然后跌倒了。再一次引诱宝宝走路的是小孩儿推出的皮球,这是第二次“想走路”,宝宝们尝试很多次以很多方式站起来,都跌倒了。妈妈的召唤是宝宝们再次鼓起勇气学走路的动力,宝宝们终于会走了。这样一个由想走到跌倒到第二次想走到第二次跌倒到第三次想走到学会走路的过程设计,添加童谣、皮球和妈妈的呼唤三个直接诱因,使得整个舞蹈一气呵成,内容丰富又不冗杂,寓于情理与其中。其次,节奏变化清晰,动静对比得当。童谣声响起的时候,宝宝“听”是静态的;推出皮球的时候,宝宝“看”是静态的;妈妈在召唤时,宝宝“想”也是静态的。在三“静”中间穿插宝宝学走路的“动”,动静交错,使“静”更加空白,使“动”更加丰满。动静设置符合结构特征,也防止观众产生视觉疲劳。10 第一章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再次,发扬儿童动作的特征,儿童形态跃然台上。这个舞蹈当中,曹尔瑞把大量的精力和时间都放在了动作设计上。宝宝尝试走路的勇气固然可嘉,宝宝学会走路的那一刹那固然令人潸然泪下,可怎样将这样的场面搬到舞台,既不失自然之态,又具有艺术质感呢?这就要在舞蹈动作上大下苦功。五指张开,勾脚尖,下前腰,高抬头,这些肢体上细碎的小语言将一个个盼望学会走路的宝宝形象生动地勾勒出来。少儿舞蹈结构短小,因此要在构思上巧做文章着实是对编导功底的严峻考验,怎样在这一环节胜出,仅有生活中的仔细观察是不够的。这需要少儿舞蹈编导经过大量的实践,不断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自觉汲取优秀作品当中的营养。著名的舞蹈编导玛莎·格莱姆说过:想出一个精品就先出100个废品。”只有在不断的实践过程当中,才能锻炼出对舞蹈构思的精炼把握,才能以不同于常人的视角表现各种题材,才会出“精”出“彩”。第三节小中见大“小中见大”主要是指曹尔瑞的少儿舞蹈作品结构“小”,舞蹈形象“小”,表演主体“小”,立足视角“小”,但通过“小”的方式表达“大”的舞蹈寓意和思想内涵,用“小”的表现方式为载体传播“大”的文化表达。少儿舞蹈除了有助于儿童塑造良好的身形,健康体魄,协助儿童身心协调发展以外,还承担了对儿童进行美育的功能。这就是通过舞蹈主题来实现的。舞蹈主题是舞蹈作品的灵魂,是一切表现手段围绕的核心,少儿舞蹈的主题也不例外,而寓意就是主题的精髓。好的少儿舞蹈,不在于华丽的服饰,不在于高难的技巧,更不在于舞蹈表演中的花样百出,而在于鲜明的,健康向上的寓意。每个舞蹈作品在编排之前,必定要先确立寓意,就像写文章之前要先想好中心思想和立意一样。儿童通过舞蹈表达爱,同时也被舞蹈这种艺术形式所感染,从而学会爱。不过,少儿舞蹈应该有一个明确的定位。少儿舞蹈是围绕着儿童的生活展开的,是为表达儿童的美好情感而存在的,不能只一味追求大而空的寓意而强加在少儿舞蹈作品当中,使得作品呈现出“成人化”的误区。编创者应该多多摒除自己的成人意识和思维方式,以一颗童心与孩子们交流,放下姿态与孩子们站在一起,以他们的角度来观察和打量这个世界,用他们喜爱的方法方式表达他们自己和周围的事物。这样创作出的少儿舞蹈才能以其寓教于乐的方式潜移默化地使孩子欣赏和接受一切真、善、美的事物,自觉摒弃假、丑、恶,从而培养孩子感受美,欣赏美和追求美的能力。11“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当我细细看,呵,一棵荠花,开在篱墙边。”这是日本诗人松尾芭蕉的著名俳句。在一条小路旁,无人注意的一个墙角,诗人看到了这样一株野花,没有鲜艳的色彩,没有扑鼻的花香,没有骄人的姿态,而诗人却感动于它的朴实无华,在微小中看见了伟大,在无色中感受到了灿烂。所谓“一花一世界,一草一天国”。在曹尔瑞的舞蹈作品中也渗透着这样“小”中见“大”的艺术智慧。赵国政老师在观看《快乐的小蚂蚁》后这样高度评价这个舞蹈作品内容与形式的一致性:“第一,形态一致(蚂蚁小,孩子也小);第二,行为一致(蚂蚁总是集体行动,孩子们爱扎堆儿);第三,教育指向一致(蚂蚁的勤劳与互助);第四,性格情绪一致(乐观、善良)。①”蚂蚁是小的,孩子也是小的,少儿舞蹈体裁也是小的,而从这个小的表演背后,折射的却是团结,勤劳,乐观,善良大的价值闪光。你在“小蚂蚁们”整齐划一在口哨声中的出场可以看到,你在“小蚂蚁们”齐心协力战胜大风的坚定步伐中可以看到,你在“小蚂蚁们”自信欢乐的表情中可以看到,她们是一滴水,却折射出了太阳的光芒。真,善,美是整个人类社会永恒的追求,这样大的题目正是依托在这舞蹈形象小,表演主体小,表演篇幅小的《小蚂蚁》身上才那么感人,那么活灵活现,那么贴近生活,那么能让人产生共鸣。再有,就是《少儿盘鼓舞》。盘鼓是开封传统民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与凤阳花鼓,安塞腰鼓,兰州太平鼓和山西威风锣鼓并称“中华五鼓”,寓意五谷丰登。开封盘鼓名震四海,多次在国家级的民间花会当中获得最高名次,看过开封盘鼓表演的朋友都知道,它节奏性强,套路多变,气势恢弘,给人以振奋之感。开封盘鼓之所以流传至今,生生不息,不仅因为这种艺术活动可观性强,更因为它背后所包含的深厚文化底蕴。在开封人眼里,盘鼓已经不再只是简单承担着求雨,祭祀,庆典等社会功用,它象征着中原人民生生不息代代相传的黄土命脉,象征着中华民族龙腾虎跃威震四海的黄河气概。鼓是召唤,鼓是问候,鼓是语言,鼓是心跳,鼓是爱恋,在不同的场合,不同的心境下,开封盘鼓传达着不一样的中原情感。曹尔瑞就将这样一种历史悠久的民间舞蹈用16个男孩儿表现了出来,别有一番气概,恢弘中透出一些孩子的古灵精怪,使人感觉妙不可言。再如《我可喜欢你》,从小的方面说,它表现了孩子们天真烂漫,开朗活泼的生活状态,鼓励孩子们勇敢地与人交往,待人友善;从大的方面说,“我可喜欢你”这句话的提出,也是在和谐社会建设的大背景下的一个“小”的缩影,正如曹尔瑞在谈到这个作品的时候所说:小孩儿的‘喜欢’就是表示友好,要是社会的一种‘喜欢’就是一种大的和谐。”①吴振邦.曹尔瑞的“蚂蚁”情结[J].《舞蹈》2002第十一期.12 第一章曹尔瑞少儿舞蹈作品的艺术特征孩子丰富多彩的生活海洋是由无数小的水滴组成的,要截取当中最富儿童特色的“水滴”,折射出整个太阳的光彩,不是一件易事。曹尔瑞的少儿舞蹈作品以体裁之小、表演主体之小、舞蹈形象之小表现出大的教育指向、文化底蕴和社会价值取向,这不仅仅是创编技巧,舞蹈构思等技术层面的高要求,更是一种在生活中砺炼出的艺术智慧。第四节童趣横生“儿童的想象力极为丰富,他们的动作行为常常背离成人的思维模式而使人感到妙①蹈当中缺少了童趣,那将会变成对成人行为的机械模仿,孩子不喜欢跳,观众也不喜欢看。童趣来自于儿童的生活,是由孩子们的内心流淌出来的,是孩子们日常行为的艺术再现,来不得半点矫揉造作,更不能想当然地加入任何成人化的思维模式。曹尔瑞的少儿舞蹈作品总能很快地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不仅孩子们喜欢跳,观众更喜爱看,每次演出总能引起小朋友和家长们会心地微笑和热烈的反响,这就在于她舞蹈作品的“童趣性”。这种童趣渗透在她作品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用儿童特色的肢体语言和行为方式,表达他们质朴的情感。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想孩子所想”少儿舞蹈的表演主体是儿童,舞蹈作品首先要提高孩子的表演兴趣。由于儿童的特殊心理特征,他们只有对自己感兴趣的事情才会全神贯注,全身心地投入进去。所以,少儿舞蹈必须表现孩子们所想要表现的,必须表达孩子们的心声。舞蹈编导必须“身”入到孩子们的生活当中去,用“心”感受孩子们的情绪,挖掘他们想要表达的情感要素,由此提炼出的舞蹈主题,才是符合孩子心理特征的,被孩子们所接受的。曹尔瑞的《悄悄话》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她退休后长期跟孩子们生活在一起,有一次,有个小孩儿跑过来跟她说:“曹老师,我要跟你说一句悄悄话!”她回答说:“好啊!”小孩儿就把嘴巴凑过来,却只是在她耳朵边吹了吹气,随即便跑开了。她便感动于这个小动作,把它发展丰富,就形成了舞蹈作品《悄悄话》。孩子们发现,他们日常生活当中不经意的小片段也可以搬上舞台来表演,也可以用好看的舞蹈动作来演绎,非常开心,这就拉近了孩子们与舞蹈艺术的距离,极大地提高了孩子们的兴趣和表演欲望,孩子们自然表演起来就生动形象,得心应手。①白玉云.谈儿童舞蹈艺术特性的把握[J].《大舞台》2010第四期.13不可言,人们把它称为‘童趣’。”童趣是少儿舞蹈最主要的审美特征,假如少儿舞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二、“做孩子所做”所谓“做孩子所做”,就是少儿舞蹈要以儿童的思维模式,儿童的行为,儿童的方式来表达儿童的情感。这就需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孩子怎么做?儿童的性格天真烂漫,充满了好奇心,这就决定了孩子的动作往往是跳跃性很强的。舞蹈是肢体语言的艺术,所以少儿舞蹈的动作必须是具有儿童行为特征的,具有“童态”的。二是孩子通过什么方式做?爱玩是孩子的天性,在儿童的世界里很多事情都是通过“玩”来解决的,知识可以通过“玩”来获得,友谊可以通过“玩”来建立,矛盾可以通过“玩”来化解。所以,少儿舞蹈作品中就要贯穿“玩”这一环节,而且要有设计有艺术性,才能用得巧,用得妙。在这里,我用曹尔瑞的两部舞蹈作品来说明这个问题。《宝宝会走了》这个舞蹈主要表现的是孩子蹒跚学步的感人瞬间。曹尔瑞是在陪孙子玩耍的过程当中偶尔得到这个舞蹈的创作灵感的。她看见小孙子去追一个向前滚动的皮球,不小心跪在了地上,然后像小青蛙一样“噗”整个人趴在了地上。这个摔倒引起了大家发自内心的的欢笑。她就发现,小孩子摔倒是不疼的,而且小孩子在没有熟练掌握走路的时候,摔倒又尝试着站起来是非常感人的。怎样将孩子学走路过程当中的摔倒和站起呈现在舞台上,让大家都来回顾这一感人的瞬间,怎样设计活灵活现的“假摔”动作,就成了这个舞蹈最需要下工夫的地方。《粉末游戏》中,孩子们对这种古老戏曲艺术的欣赏也是从“玩”开始的。花旦的水袖在孩子们的手中变成了玩耍的工具,大家一块儿玩起了“钻桥洞”;带着花脸面具的净角儿一出场,就把漂亮的小花旦们吓了个精光。这样的设计,不仅让观众看到了孩子们有模有样的生旦净末各种扮相,又被孩子们新奇的想法所吸引,戏在情理之中,舞在意料之外,既看到孩子们活灵活现的角色扮演,又不照搬成人戏曲套路从而妙趣横生。少儿舞蹈童趣性这一艺术特征就要求我们的少儿舞蹈编导要细致地洞察孩子们金子般的童心,倾听孩子们的心声,了解他们的情感,搜集孩子们可爱的行为动作和姿态,作为少儿舞蹈的素材。14 第二章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第二章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曹尔瑞是中国当代著名的少儿舞蹈编导,赵国政曾在《舞步铿锵看河南》一文谈到河南省舞蹈人才建设问题时说到:“除了少儿舞蹈专家曹尔瑞以外,能向全国著名编导问鼎的大家似乎尚未出现。”①给了曹尔瑞高度的评价。曹尔瑞的舞蹈作品频频在各大比赛当中摘得桂冠,“谁看谁喜,谁看谁惊,谁看谁都忍俊不禁”②。无论从舞蹈选材,还是舞蹈构思和表现手法,都体现出一个舞蹈编导应该有的深厚底蕴和编导功底。她的少儿舞蹈作品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大的反响,是因为她拥有系统的创作思想和独特的创作理念。第一节“童”化自我童心出发曹尔瑞的少儿舞蹈作品色彩斑斓,溢满欢愉,是儿童生活的产物,是她对儿童生活的观察、体验、认识和升华。她的舞蹈作品无不闪耀着童心的光芒、童趣的光彩,带着鲜明的儿童标识,体现了她“少儿舞蹈一定要是儿童的”创编思想和要求。“少儿舞蹈一定要是儿童的”,看似简单的一句话却道出了少儿舞蹈创作的根基和关键。所谓“儿童的”,就是一定要把握童心,在自我“童化”的能动思维当中,体验儿童生活,把握儿童心理,找准恰当的切入点,使得舞蹈创作呈现出区别于成人舞蹈的儿童特色。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之所以在各大赛事当中独领风骚,归至根源即为其对童心敏锐地把握。曹尔瑞长期跟孩子们相处,发现把握儿童的心态有两个进入角度:其一是思维特征,其二是动作神情。首先,孩子们的思维是跳跃的单向性思维,想到哪就要做到哪。说要画画马上就挥动彩笔,想要裁剪马上就折叠纸张;时而沉浸在童话故事的情节中不能自拔,时而到处侦查UFO是否到地球观光;这会儿与小伙伴剑拔弩张,另一时又勾肩搭背号称畅游世界风光。凡此类表现和语言都是孩子思维跳跃性的佐证。其次,孩子的动作神情是心态的直接表露,高兴时,眼睛弯弯,笑声朗朗,手舞足蹈,蹦蹦跳跳;伤心时,沉默不语,噘嘴皱眉,哭天喊地。当然,这两个方面是不可割裂开来的,它们是孩①②赵国政.舞步铿锵看河南[J].《舞蹈》2002第十一期.赵国政.舞步铿锵看河南[J].《舞蹈》2002第十一期.15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子心态的两个方面。孩子的思维特征直接决定了他们的行为方式,跳跃性思维直接决定了他们的神情忽晴忽雨,他们的行为无规范,不掩饰,完全“自我化”。而动作神情又是孩子心态的外化表现,敏锐地捕捉孩子行为和神情的变化和闪光,再由表象深入挖掘就能帮助我们更好地把握童心。从这两点入手,把握孩子的心理特征,体验童心,曹尔瑞将其少儿舞蹈的创作分为三个类别:1、反映儿童动作的舞蹈(如:《biajibia》、《下雪了,真滑》、《宝宝会走了》等);2、反映儿童情感生活的舞蹈(如《悄悄话》、《我上儿童园》、《我可喜欢你》等);3、反映跟孩子情感教育指向一致的动植物的舞蹈(如《快乐的小蚂蚁》、小蜜蜂》、《贪吃的小猪》等)。《宝宝会走了》是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中第一类别的代表作品。舞蹈中,孩子们拢着身子,使劲向前趴,勾着脚尖,高昂着头,摇摇晃晃地向前、跌倒、再向前,将刚学习走路的孩子急切地想要站起来的样子勾画的活灵活现、生动感人。这就是她从童心出发的创作成果。在舞蹈创作初期,她时常观察孩子学走路的姿态、神情。走在花园里,看到正学走路的孩子,就守在一旁看;专门到儿童培训中心,看一岁到两岁孩子的培训课程,观察各式各样的孩子蹒跚学步。最终提炼出动作精华,并将其升华为舞蹈语言呈现出来。《我可喜欢你》则是第二类别当中的代表作品。在演出这个舞蹈时,观众无不被孩子们的天真活泼、真诚热情而打动。孩子的情绪和心理都会直接地反映在动作和语言上,他们会毫不羞涩地表达爱,更渴望得到爱。这个舞蹈就由此而生。孩子们大声地呼喊着“我可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这种极具儿童特色的直接的表达方式贯穿舞蹈始终,使整个舞蹈处处闪耀着童心的光芒,从而具有了儿童的“专利”。孩子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在他们眼里任何物体都是可交往的对象,他们向往自然,向往一切有生命的无生命的自然存在,他们认真地探寻各种大自然的秘密,甚至模仿。少儿舞蹈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属于教育舞蹈,承担着对孩子进行知识、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功能。表现跟孩子教育指向一致的动植物的舞蹈就是把握“童心”的深层次要求。在这一方面曹尔瑞的《快乐的小蚂蚁》就是一个成功范例。赵国政老师在评价这一作品时提出了“四个一致”(本文第一张第三节已有摘录,在此不多作赘述),强调了这类舞蹈在教育功能上的突出作用。少儿舞蹈不仅要使孩子可观可演,还要有所学有所得。曹尔瑞的少儿舞蹈以三个方面为切入口,最大纬度发掘舞蹈素材,把握儿童特征,16 第二章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从孩子思维特征和动作神情入手,透过表面贴膜向深处纵向挖掘,从孩子天真纯朴的童心出发,将孩子的心态外化为舞蹈语汇,从而真正成为“儿童的”舞蹈。第二节打造具有典型性的主题动作一、“典型性主题动作“概念界说所谓主题动作,即在舞蹈作品当中对塑造舞蹈形象具有典型意义的舞蹈动作,在内容上它是紧扣作品思想立意的;在表现上,它是贯穿和隐现于作品全过程的典型形象”①。所谓典型,即“个别的特殊的艺术形象所具有的体现出生活中某些普遍意义的特性”②,是“艺术的基本属性之一,是成功的艺术作品所具有的品格。”③少儿舞蹈中具有典型性的主题动作应是体现儿童所具有的普遍性特征的,在塑造舞蹈形象时具有典型意义的动作。典型性的主题动作应该是每一位舞蹈编导正确认识生活和发挥想象力进行艺术创造的结果,每一个成功的少儿舞蹈作品都应该具有典型的主题动作,典型性主题动作是衡量舞蹈作品思想内容的标准,是从审美角度衡量艺术水平的标准。作为衡量作品思想内容和艺术水平的标准,典型性具体呈现出四个方面的特性:“(1)艺术独创性,包括艺术家对生活的独特发现、独特创造、独特的艺术个性;(2)艺术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其思想情感、行为、外貌有与众不同的特征;(3)概括性,能概括有普遍意义的某些特征或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方面或趋向,概括不等于代表多数或常见现象统计的平均数,它可以是在生活中处于少数但体现着历史发展方向的人或事;(4)完整性,典型性要求艺术形象、环境、意境真实、统一、丰富、有生命的活力。”④任何可称之为典型性的艺术创作都应同时具备以上四种性质。曹尔瑞少儿舞蹈的主题动作正是以以上四点为目标的,可以说典型性是曹尔瑞在少儿舞蹈创作初期对主题动作的艺术追求和高贵品质。二、主题动作中典型性的体现曹尔瑞的每一个作品当中都有一个具有典型性的主题动作,现以《宝宝会走了》、我可喜欢你》和《快乐的小蚂蚁》为例加以说明:①②③④程心天.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金炳华.马克思主义哲学大辞典[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3.17“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宝宝会走了》当中主题动作为摇晃走路,下后腰然后向前下板腰,屁股后撅坐地。这个动作是曹尔瑞根据孩子在学走路的过程中由于把握不了重心,站不稳摔倒这一生活形象得来的,具有学走路孩子的普遍性特征。完全照搬孩子生活动作到艺术创作当中来无疑是不可取的,她发现这一有且仅有一岁多的孩子才具有的形象特征后,使用舞蹈语汇,夸张地表现出来。孩子蹒跚学步变成了小演员摇晃着脑袋,睁大眼睛,伸直胳膊,下板腰,蹬直两腿,勾脚尖;孩子重心不稳摇摇晃晃变成了小演员张大的嘴巴,向后下腰后顺势向前下板腰;孩子摔倒在地变成了小演员抻直双腿,上半身前倾坐地。一个小孩学走路不小心摔倒的动作就艺术化为活灵活现的少儿舞蹈形象。小演员们身穿红色马褂,头戴虎头帽,脚蹬虎头鞋,一个个学走路的娃娃跃然台上。《我可喜欢你》的主题下身动作是小碎步两拍,两腿分开站立两拍,再接小碎步两拍,跳蹲两拍。上身动作是胳膊平举,双手合在胸前两拍,右手前指,下左侧腰两拍,双臂以肩为轴画圈两拍,身体下蹲,双手抱左腿两拍。这个舞蹈取材于孩子的情感世界,而感情却是看不见摸不着的,这就增加了舞蹈动作的创编难度。曹尔瑞抓住孩子情感的细微外化表现,通过夸张,调动三度空间(地面、中间、空中),方向的变化和力度的强弱演变成活泼热情的主题动作,准确地塑造了一群希望得到大家认可的孩子形象。小演员们或扭捏或开放,或掩面而泣或哈哈大笑,或上蹦下跳或静若处子,体现了孩子喜怒无常、哀乐无措的情感特征。在设计舞蹈《快乐的小蚂蚁》主题动作时,曹尔瑞着实下了很大的功夫。她查阅了大量关于蚂蚁生活习性的文字和视频资料,经常蹲在路边观察蚂蚁的行动方式,最后提炼出一拍一压胸,同时由压胸带动头部动作的爬行蚂蚁形象。这一主题动作的原型就是蚂蚁的“爬”,而作为舞蹈动作仅仅只是模仿是不够的,还要为塑造舞蹈形象服务。蚂蚁在大家的心目当中应该是勤劳、乐观、乐于负重的形象,因此,主题动作上下起伏的动率更加生动地点明了主题。曹尔瑞少儿舞蹈的主题动作由儿童生活中来,都经过她的仔细观察、准确捕捉和层层筛选,最终提炼出表现主体最具代表性的肢体语言,首先保证了舞蹈形象鲜明独特的个性和概括性。然后经过自己的艺术加工,将简单的动作“字母”用舞蹈的语汇表现出来,点明主题,保证了主题动作的独创性。孩子们的表情、表演情节设计、舞蹈服装和道具的使用则保证了主题动作的完整性。因此,可以说,曹尔瑞的少儿舞蹈主题动作的创作是以典型性为追求目标和内在标尺的,这一标尺的设立为少儿舞蹈的成功创作打下18 第二章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了坚实的基础,为优秀舞蹈形象的塑造提供了具有生命力的发展素材。第三节“龙头豹肚凤尾”式的结构发展原则“龙头豹肚凤尾”原意是指文章结构当中开头、主体和结尾之间的关系,是说文章的开头要精彩,足够吸引人的眼球;主体部分要有丰富的内容;结尾要点题。在这里引用到舞蹈领域又有新的含义。所谓“龙头”,即舞蹈开头要紧,在开始便要交代清楚舞蹈的情绪,主要表现内容;“豹肚”是指在舞蹈的发展过程当中一定要有内容,以叙事色彩为主,将选题发展到极致,尽兴;“凤尾”是指结尾不可拖沓,而应该是整个舞蹈的点睛之笔。儿童相比较成人而言,他们的注意力不易长时间集中,极易被其它事物所吸引,而且,从生理方面来看,他们的生理机能处于平稳的发展状态,虽然具有一定的承受能力但缺乏持久的耐受力。因此,少儿舞蹈的结构不宜长大,应该短小精干。要在如此短小的结构中将儿童之貌描绘精准,将儿童之情发挥淋漓,将儿童之趣表达透彻,实在不是一件易事。曹尔瑞“龙头豹肚凤尾”的结构发展模式正是基于儿童在心理和生理的特殊性上形成的。一般情况下,少儿舞蹈应包括开始、发展、高潮和结尾四个部分,笔者就从这四个部分入手结合曹尔瑞的作品,对这一结构发展原则进行论述:一、开始部分----“龙头”开始部分“主要揭示作品的特定情绪、舞蹈形象和典型环境,介绍作品风格特点、语言个性和表现方法,使欣赏者感受到舞蹈的内容”①。少儿舞蹈不可能有长大的篇幅供编导将所要表达的舞蹈主题娓娓道来,而且,根据孩子单向性的思维特征,他们的表达方式应该是直接的。由此,曹尔瑞的少儿舞蹈通常在一开篇就把舞蹈所要表现的主要情况交代清楚,正如写文章时开头要交代事情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和背景,使观众明了即将呈现的舞蹈大概内容。舞蹈开始的方式有很多种,或以静开篇(编排演员以静止的姿态或造型在舞台上随音乐的开始和灯光的打开而开始),或以动开篇(编排演员在静中舞蹈或调度中舞蹈的动感中启幕),或以行开篇(大幕开启后,编排演员由一个或几个方位出场)。但无论采取什么方式都要在舞蹈的开始部分将主要表现内容交代清楚。《宝宝会走了》就采用的①程心天.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4.19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是以静开篇的方式,小演员们在舞台中间摆好造型,静静地听音乐声响起。开头“三翻翻,六坐坐,七爬爬,小宝宝,小宝宝会走了”的童谣,直观地告诉观众,这个舞蹈讲述的是小宝宝学走路这一主题。紧接着,三个小演员爬出队伍将整个舞蹈的主题动作展示一遍,具有典型性特征的主题动作再一次强化这一舞蹈主题。《下雪了,真滑》则是采用以行开篇来揭开舞蹈的序幕。小演员们排成两队由上台口高举双手跑出来,边跑边蹲下身体捧一抔雪花再撒向天空,“扑通”有个小朋友一不小心摔倒了,大家发出欢快的笑声。舞蹈一开场就给我们展示了一幅充满童趣的“戏雪图”。《我上幼儿园》采用的是以动开篇,六个小演员在舞台中央站成一排,跟随音节奏舞蹈,边舞边唱“爸爸妈妈去上班,我上幼儿园。也不哭,也不闹,叫声‘老师好!’”立即点明舞蹈表现的是小朋友到幼儿园上学的生活。二、发展和高潮部分----“豹肚”发展部分是舞蹈情绪、事件、人物、性格和形象得以深化的关键部分,在整个作品中占有比较多的篇幅,是引发高潮的先导。高潮部分是舞蹈结构当中的灵魂,是舞蹈形象塑造的完成和情绪抒发的最高点。这两个部分构成了舞蹈结构的主体,是舞蹈作品的主要部分。“豹肚”是曹尔瑞对自己舞蹈创作中发展和高潮部分的创作原则,要求在这一部分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并且不能只是动作的简单堆积和冗杂堆砌,应“攻其一点不尽其余”。发展部分,充分抓住主题大作文章,发挥想象,设计情节,组织发展,此谓“攻其一点”;高潮部分顺势在情节激化和情感最高点出现,这一部分的舞蹈场面和音乐都应该有艺术震撼力,此谓“不仅其余”。在舞蹈《下雪了,真滑》中,曹尔瑞就是从孩子“滑”这个动作入手,发挥想象设计了多种多样“滑”的样式。向前滑,趴在地上转圈滑,三人一组“拉雪橇”滑,劈叉用背转滑,多种多样的滑法,让人不自觉地感到惊奇。而这些滑的动作虽然种类繁多,但一点也没有让观众感觉没有头绪。这是因为曹尔瑞在组织舞蹈发展时,统一使用了相同的情节设计:每一次出现不同的滑的动作,都是由一个小演员先滑,然后大家效仿,只在队形的变换,舞台调度的调整方面做文章。这样的设计使舞蹈在内容丰富的前提下展示清晰的发展脉络,而且很符合儿童的“扎堆儿心理”,看见别人怎么滑大家就纷纷模仿,并且滑出各种各样的动作来。这些滑的动作也是按照由简单到复杂的顺序排列,当大家都学会最需要技术含量的“背转滑”时,舞蹈的高潮部分也就呈现出来。所有小朋友一块儿在舞台上展示,一拨又一拨的小朋友紧20 第二章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接着以滑的动作出现,人数越来越多,节奏也越来越紧凑,将整个舞蹈推到最高峰,使观众不自觉地被孩子们的欢乐所感染,感同身受地体会到孩子的乐趣。在舞蹈《我可喜欢你》中,这种原则也体现得很明显。在发展部分,曹尔瑞将孩子们的各种喜欢方式层层递进展示出来:先是小朋友之间最平常的互相友好,“我的东西给你吃(玩),你喜不喜欢我?”“我会跟你做游戏,你喜不喜欢我?”,接着是对孩子正面行为的赞扬“我跌倒了,我不哭,你喜不喜欢我?”,然后是体现孩子迫切希望得到关注的“我的爸爸妈妈喜欢我,你喜不喜欢我?”,最后扩大为面向观众的互动“阿姨(叔叔),我的东西给你吃(玩),你喜不喜欢我?”表达了孩子渴望受到关注的社会性心理需求。发展部分各种“喜欢”的层层递进将舞蹈推进高潮。孩子们重复高喊着“我可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扎成一堆。她们眼神迫切,喜形于色,她们跳跃着,呼喊着,满脸洋溢着天真,纯净和热情,见此情状,怎能让人不喜欢?三、结尾部分----“凤尾”结尾部分是整个舞蹈的结束,怎样把这个“句号”画圆满,怎样为整个舞蹈添彩加分,是所有舞蹈创作者需要思考的问题。少儿舞蹈结构短小,所以不能在结尾部分出现拖沓的现象,大费笔墨。舞蹈内容、情绪和形象塑造在开始部分点明后,经过发展部分和高潮部分的组织已经完成展示,因此,结尾部分应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曹尔瑞的少儿舞蹈作品的结尾都是可圈可点的,既是从舞蹈的发展来看顺理成章,又点明主旨,让人意犹未尽。舞蹈《我可喜欢你》在经过了十个八拍的重复后,正值观众都认为舞蹈要在重复叠加中结束时,音乐在第十一个八拍时停止了。从队伍当中跑出一个小姑娘,回到舞台中央,半带扭捏地问:“你喜欢我吗?”立即跑开了。一个演员的单独表现与前面大段的集体重复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长达十个八拍的情绪不断高涨忽然停止,突出了小女孩稚嫩的询问,使观众不禁回味无穷。曹尔瑞的少儿舞蹈结构紧凑,自成体系,“龙头豹肚凤尾”舞蹈的各个部分承担着舞蹈发展的不同功能,顾全舞蹈整体,并且有所突出,结构为表现舞蹈主题服务,使舞蹈开头有“瞧头”,中间有“看头”,结尾有“嚼头”。第四节融入语言的舞蹈音乐波格丹洛夫-别林卓夫斯基在《舞蹈的特性》一书中说:“音乐是舞蹈的灵魂,是舞蹈的内在律动;舞蹈的动作、手势和舞姿则是可见的音乐、可见的歌唱,是音乐的有形21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的体现。”说明了音乐跟舞蹈之间密不可分,互相补充的关系。少儿舞蹈艺术理论家程心天在谈到音乐与舞蹈关系的时候也曾说过:“音乐是舞蹈声响化的体现,舞蹈是音乐形象化的体现。”可见,音乐是听觉艺术,舞蹈是视觉艺术;音乐包含的是音响,舞蹈包含的是动作和物象。完整的舞蹈艺术就要在视觉和听觉二维达到统一。少儿舞蹈也是一样,也需要符合舞蹈主题的音乐与之相适应,舞蹈与音乐相互糅合,一展少儿舞蹈的风采。少儿舞蹈音乐一般有以下三类:创作舞曲、儿童歌曲和剪切音乐。创作舞曲要依据舞蹈作品的情感和内容,将舞蹈的长度和结构,消化为音乐的长度与结构,一般要由舞蹈编导与专业作曲家协商沟通来完成。儿童歌曲则要选用那些符合舞蹈内容、情感和结构的,使二者水乳交融,珠联璧合。剪接音乐要在搜集大量器乐曲素材的基础上,从中选用符合舞蹈内容与情绪的全部或部分,根据舞蹈结构进行重复或剪切而完成。曹尔瑞的少儿舞蹈音乐一般采用的是儿童歌曲或者剪切音乐。《我上幼儿园》、《铁棒磨成针》等就是直接选用的儿歌作为舞蹈音乐。剪切音乐相对儿童歌曲形式较灵活,源头更广泛;相对创作歌曲成本低,操作较简单,因此,在曹尔瑞少儿舞蹈音乐当中占有相当比例。比如:《宝宝会走了》、《我可喜欢你》、《大书包》等,都属此类。曹尔瑞的舞蹈音乐除了采用儿童歌曲和剪接音乐以外,还在音乐当中糅入了语言因素。少儿舞蹈不仅仅只是孩子动作展示,所有能用来表现孩子的手段,都应大胆应用。”①孩子在表达情感的时候,往往是语言先行,手脚并用的。舞蹈虽然是肢体语言的艺术,但仍然要突出孩子的行为特征和心理特征。将这些具有孩子特征的语言因素加入音乐当中,使得音乐表现更生动更直接。这些语言因素一般有以下几种:1、语言段落或句子(如《我可喜欢你》中的“我可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2、象声词(如《下雪了,真滑》当中的“bia”);3感叹词(如《我可喜欢你》中的“呀!”)。它们在舞蹈当中承担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开篇宣义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中,关于舞蹈结构方面有一条是:舞蹈的开始部分要紧。怎样在一开始就让观众明了舞蹈的主要情绪和形象?这时,语言就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在《下雪了,真滑》的一开始就听到孩子们欢快的嬉闹声“下雪啦!”“哈哈!”,立①曹尔瑞口述22“ 第二章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即就使观众明白,这个舞蹈的主要内容是孩子们在雪地里的嬉戏。《我可喜欢你》中的“朋友多,朋友多,我可喜欢你,你喜不喜欢我?”在舞蹈一开始就清晰地交代了舞蹈所将要表现的主题是关于孩子情感层面的。《宝宝会走了》则是以童谣开篇,“三翻翻,六坐坐,七爬爬,小宝宝小宝宝会走了。”简单明了,直抒胸臆,将舞蹈的主要内容呈现出来。二、结构标志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强调在舞蹈的发展部分一定要有丰富的内容,怎样在内容丰富的同时,不模糊舞蹈作品的结构层次?除了在舞蹈动作上有明显区别外,语言的使用也是有效的途径。在《宝宝会走了》当中,曹尔瑞将孩子学走路的过程按照由想走到跌倒,由第二次想走到跌倒,由第三次想走到学会走路的情节主线分成了三个部分。这三个部分环环相扣,层层递进。第一个学走路的环节,曹尔瑞安排了“三翻翻、六坐坐、七爬爬”的童谣,这是孩子想学习走路的第一个诱因。第二个学走路的环节,是皮球的诱惑,用孩子的肢体语言来表述。第三个环节是妈妈的召唤,当然妈妈的形象是不在舞蹈中出现的,只是出现了妈妈说话的声音。语言作为舞蹈结构的标志,直观地将舞蹈发展的主线勾勒清楚,交代明白。《我可喜欢你》也是一样,语言在其中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舞蹈从一开始的小朋友之间的友好到希望得到家庭之外成员的肯定,再到跟观众的互动,都由语言和小演员的舞蹈动作结合完成,将孩子纯净、天真、热情的童心表达的酣畅淋漓。三、补充舞蹈情绪少儿舞蹈是儿童本真生活的艺术升华,是用来描绘儿童生活,表达儿童情感的。儿童的生活是丰富多彩,五彩缤纷的,充满了幻想趣味。儿童表达感情的方式也与成人不同,相对来讲,更加直接,很多情况下会呈现出夸张的特征。因此,少儿舞蹈虽然在篇幅和舞蹈技巧上不敌成人舞蹈,但在表达舞蹈情绪方面却应该是一样的,都要鲜明深刻地体现出来。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在表达情绪这一方面,不仅仅在舞蹈动作,服饰,表情等方面下工夫,还将语言补充进来。如《下雪了,真滑》当中,如果只是小演员表现各种不同类型的“滑”,那也只是选题新颖,内容丰富,活泼可爱的少儿舞蹈而已。因为曹尔瑞在音乐当中加入了“bia”、“哈哈”、“咦”、“丢丢”、“哇塞”等孩子在玩耍的过23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程当中发出的奇奇怪怪的声音,并且各有各的情绪、各有各的作用(第一章第二节当中有详细描述,在此不做赘述),更立体更生动地将孩子玩耍过程当中的快乐和抑制不住的兴奋表现了出来,描绘出孩子嬉闹的图景。《我可喜欢你》中,曹尔瑞设计了一个情景,有个小孩在做游戏的过程当中不小心摔倒了,然后爬起来略带委屈强忍着眼泪说“我不哭,我不闹,你喜不喜欢我?”这样一个环节的设计,怎样将全场的焦点由一开始做游戏的欢心热闹场面一下子集中到跌倒的小孩身上?曹尔瑞在孩子跌倒时加入了一个由所有小朋友发出的惊讶的声音“呀!”这时,所有小朋友都停止了玩耍,面向跌倒的小朋友做静止造型。这个感叹词的加入,使整个舞蹈由满场热闹一下子静了下来,将孩子情绪的转换迅速准确地传达出来。此处的静止也给了观众很大的想象空间,将观众的心绪跟舞蹈紧密地连接到了一起。直到小孩爬起来不哭不闹,大家才长舒一口气,放下心来。四、点明舞蹈主题由语言来承担点明舞蹈主题的任务只怕是再合适不过了,一个舞蹈可能由于舞蹈语汇不清晰而让人看不懂,或者因为舞蹈结构不明确而让人看不清,但绝不会因为添加了语言还使人混淆舞蹈主题。曹尔瑞就是抓住了这一点,在舞蹈中加入了符合音乐情绪和节奏的童谣或创作儿歌,明确舞蹈主题。《小蚂蚁》是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当中描述跟儿童教育指向一致的动植物形象的代表作。她希望能将蚂蚁那种勤劳,乐于负重的精神展现出来,并借此舞蹈使孩子们得到舞蹈之外的集体主义精神教育。因此,曹尔瑞根据这一主题创编了一首儿歌,并且加入到音乐当中。“蚂蚁蚂蚁,住在小洞里,高高兴兴,天天搬东西。团结起来,力量就是大,一二一二,搬山也能移。”简短的儿歌在舞蹈当中首尾呼应,准确地概括了舞蹈的主题。《大书包》在这方面也有侧重。“哎呦我的书包是越来越大了,越来越大越来越大压得我受不了。书包太大了,书包太沉了,书包太大,书包太沉,压得我受不了。压得我不能跑,压得我不能跳,压得我喘不过气儿来,长也长不高。书包太大了,书包太沉了,书包太大书包太沉,压得我受不了。”这首儿歌贯穿舞蹈始终,时刻提醒观众舞蹈主题,加上形象的舞蹈动作和夸张的书包道具,描绘出孩子们负重前行的形象,道出他们心底的呐喊和对快乐童年的渴望。24 第二章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五、鲜明舞蹈节奏语言因素揉入到舞蹈音乐当中,并不是没有规则乱加的,也要符合音乐的节奏和动律要求。这就使语言在承担描述和表情达意的作用同时也具有了鲜明的节奏感。这样,孩子在跳舞蹈的过程当中,不仅仅可以从旋律当中找到节奏动律,还可以根据不同的语言出现点,把握舞蹈音乐。25 第三章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第三章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第一节舞蹈文化土壤曹尔瑞出生于1947年,生长在20世纪中后期的中国社会,经历了新中国成立,文化大革命”浪潮,改革开放等新中国建设过程当中的重要阶段。中国社会经历了由动荡到稳定,由落后到稳步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中国的舞蹈事业在变化与发展中前进。这些环境因素对曹尔瑞的成长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也为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提供了萌发和壮大的文化土壤。在我国,舞蹈文化经历了数千年漫长的发展历程。周代首创了严整典雅的雅乐舞体系,汉朝以雄健豪放的舞姿及精湛的舞蹈技艺,奠定了汉族传统舞蹈的基础。大唐盛世,国力的强盛和物质基础的丰富为舞蹈事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这时的舞蹈事业在博采众长的基础上,创造了绚丽多彩的唐舞。宋、元时期,直接反映社会生活的戏曲艺术兴起,舞蹈作为艺术门类中重要的一环被融进戏曲艺术当中,以另一种方式发展。作为独立表演艺术门类的舞蹈,渐趋衰落。当中国社会进入封建社会的晚期明清以后,国门逐渐打开,外来艺术的传播,西方舞蹈传入给中国舞蹈带来了生机和转变。新中国成立后,大量的舞蹈专业团体和学校成立,培育出新中国第一批人民的舞蹈家、教育家和理论家,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如雨后春笋般相继面世,“从源自民间和戏曲的《红绸舞》到第一部中国民族舞剧《鱼美人》;从翩翩而来的《荷花舞》到第一部中国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从高举反帝反封建的民族舞剧《小刀会》到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新中国的人民艺术家们创作了许多属于作品艺术范畴的舞蹈。①”十年浩劫使中国舞蹈艺术备受摧残,70年代后期,尤其实行改革开放以来,中国舞蹈艺术全面复苏并逐渐迎来辉煌。在中国实行改革开放这一历史性的社会变革的进程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心理状态、审美意识等都发生着明显的变化。各种文艺思潮纷纷涌入我国,文化艺术界人们的思想空前活跃,各种艺术创作也空前繁荣。②”随着舞蹈事业发展逐渐步入正轨,一批具有创新精神,发扬民族精神,大胆借鉴西方舞蹈艺术,反映中国新面貌的舞蹈编导应运而生,并创作出一大批优秀的舞蹈作品,民族舞①纪广.舞蹈编导原理与教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②纪广.舞蹈编导原理与教学[M].北京:科学普及出版社,2007.27““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剧,芭蕾舞剧和现代舞剧。比如标志着我国舞蹈创作进入新阶段的《命运》、《小溪、江河、大海》、《奔腾》、《金山战鼓》、《黄土黄》、《黄河》、《雀之灵》等创作舞蹈;1979年甘肃省歌舞团创作的舞剧《丝路花雨》;山西省歌舞剧院相继推出的“黄河派”舞剧《黄河儿女情》、黄河一方土》、黄河水长流》;现代舞剧《蘩漪》、悲鸣三部曲》、红高粱等》。总之,舞蹈艺术开始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曹尔瑞经历了不同时代的文化冲击和文革的洗礼,这使得她的舞蹈创作更加能体现时代性特征,使她可以敏锐地捕捉到不同时期不同孩子的不同特征,创作出生动、形象的舞蹈形象。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舞蹈事业也是在摸爬滚打中找到了前进的方向,一大批敢于创新的舞蹈家和舞蹈编导们大力开拓,无数舞蹈事业的从业者和热爱者前赴后继创造了当今舞蹈事业的辉煌。正是在这种大背景下,在舞蹈事业不断繁荣发展的浪潮中,曹尔瑞如饥似渴地吸收着营养,并时刻被鼓舞着。她坚持不懈,坚持创新,大胆创作,在少儿舞蹈界再创佳绩。第二节生活经历曹尔瑞生于书香门第,早年祖父就在开封市开办杂志社,但她的童年生活却不是无忧无虑,一帆风顺的。小尔瑞的父亲曹直刚在解放前任河南省盐业局的科长,后在1957年“反右斗争”中被打成右派,1960年被活活饿死。父亲的去世对于曹家来说无疑是晴天霹雳,小尔瑞和弟弟的生活就靠母亲替人家打零工来勉强维持。对曹尔瑞走上艺术道路起启蒙作用的就是她的母亲,母亲未出嫁前教过美术课,喜欢美术和京剧。当她还不会说话的时候,母亲就会哼唱京剧《苏三起解》里的包括青衣、老旦、花脸等很多唱段给她听。母亲也会教小尔瑞画画,尤其到父亲去世后,为了维持家里的日常开销,母亲就到帽厂里拿草帽来画。为了赶进度,母亲总是没日没夜画草帽,懂事的小尔瑞就主动帮助母亲在草帽上点叶子,她仔细地观察母亲细致地勾勒每一笔,小小年纪就对美的事物产生了强烈的渴望。后来,母亲将小尔瑞送到了复兴街幼儿园,这是曹尔瑞一直很感激母亲的一件事情,因为在那里她参加了第一次舞蹈表演。六一节要排演节目,老师一开始并没有挑中又瘦又小话也不多的小尔瑞,得益于一位小演员的临时缺席她才以替补演员的身份走上了舞台。单一的舞蹈动作、朴素的演出服、简单的舞美设计丝毫没有影响小尔瑞对那个舞台的向往,在她的心目中,舞台是那么美好,舞台上的那棵苹果树永远都有翠绿的叶子和28《《 第三章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红彤彤的果实。第一次演出就在她心目中埋下了一颗“美”的种子,之后的生活和学习过程当中她都没有放弃过对心目中“美”的追求。年少时可供玩耍的事物太少,小尔瑞就躺在床上望着墙上脱落的墙皮发呆,把那些斑驳的不规则的图案想象成活灵活现的人物呈现在眼前。它们在小尔瑞的脑海里时而是一位唱青衣的演员,婀娜多姿;时而变成了钟馗捉鬼,精彩纷呈;时而变成了母亲戏词里诉说冤情的苏三。小尔瑞很沉浸于这样的自我游戏当中,每听了母亲哼唱的戏曲唱段,她总能敏锐地把握戏词和唱腔当中的感染力,虽然从没看过真正的戏曲表演,但会在脑海里浮现出戏词里的人物和故事情节。小尔瑞虽然年纪小,但已经不仅只靠想象来满足自己对“美”的追求。当她看见美丽的小鸟轻盈地在天空中飞翔,落在枝头歌唱,她就会找一块布披在身上像小鸟一样挥动翅膀;当她看见舞台上的演员长袖翩翩,裙角飞扬,就会把自己家的床单系在腰上;她还经常组织临近的小朋友一块儿来演自己脑海当中想象的“戏”。那时候小尔瑞并不懂得这就是最浅层次的“表演”,只是当作孩童的游戏来装点自己的生活。随着年纪的增长,家里每况愈下,母亲外出当保姆,把腿摔断了,只能卧床休息,家里唯一的经济来源也断掉了,一家人只能靠街道和学校的救济过日子。家里原先的大房子迫于生计被卖掉,三口人只能住在一间破旧的小屋子里。每逢刮风下雪的天气,雪花透过门缝落满了大半间屋子。这个时候的曹尔瑞已经开始接触和学习舞蹈,所以,无论现实生活多么困苦多么艰难,她都会将心中那一块不可侵犯的美好地带留给舞蹈。她那么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那么向往舞台,那么迫切得到他人的关注,这都鼓励着她在学习舞蹈的道路上无怨无悔,无惧无怕。母亲的启蒙和教育使曹尔瑞形成了对美好事物的强烈渴望和敏锐的捕捉能力,这也就是她少儿舞蹈创作过程当中对“美”的要求直接诱因。现实生活愈发困苦,她心中所向往的舞蹈天地就愈发美好。曹尔瑞在从事少儿舞蹈创作后,遇到质疑、困难和挫折,从不轻言放弃,而是坚定地执着于她的“舞蹈梦”,她心目中对“美”的向往鼓励和支持着曹尔瑞在这条道路上走下去。第三节教育环境曹尔瑞生于开封,长于开封,自从在幼儿园第一次登台表演之后就对舞台产生了强烈的好感。她在复兴街小学读三年级时,学校排练大合唱《右派分子一手遮天》。音乐29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老师挑选合唱队员时,小尔瑞支着耳朵从头听到尾都没有听到自己的名字。平时在很多事情上,小尔瑞都是一个胆小的人,但是,唯独对于上台表演这件事,她放不下自己内心的坚持。于是下课后,她就到办公室找到了音乐老师说:“老师,我可想演,您让我参加合唱表演吧!”老师看着小尔瑞坚定的神情终于同意让她参加街头演出,但是需要自己编排节目。小尔瑞就想,这没什么难的,只要能上台表演就行,就立马答应了老师。得到任务的小尔瑞赶紧组织了几个小朋友编了一段小舞蹈就跟着老师上街头表演去了。虽然是在街头,没有正式的舞台,也没有灯光和幕布,但小尔瑞依然很兴奋。她认为可以得到这么多人的认可,能调动这么多人的情绪,不需要语言就能跟观众进行互动,是件很美妙的事情。这就更加加剧了她对表演的热爱。真正为曹尔瑞打下舞蹈基础的是初一那年的市体操队招生。因为没有可以学舞蹈的培训班或者业余舞蹈班,曹尔瑞一直怀着心中的舞蹈梦而无法实现。当开封市竞技体操队面向全市招生时,她就毫不犹豫地报了名,接着在体操队接受了三年的体操训练。虽然没有正规的舞蹈基础训练,但她还是在柔韧性和协调性上为以后的舞蹈学习以及创作打下了基础。直到初三的时候,开封市群艺馆的唐振民老师(是从部队文工团调到群艺馆的)知道曹尔瑞对舞蹈的一片痴情,就收她为徒。之后的一年里,每天下了课小尔瑞就跑到群艺馆跟着唐老师练功,唐老师主要教授她芭蕾集训的相关课程还有一些民族民间舞(如《姑嫂采茶》)。得益于唐老师的推荐,小尔瑞也逐渐参加一些群艺馆组织的活动,在其中表演舞蹈。1963年曹尔瑞考入开封市女子高中(现开封市七中)读书,学习任务逐渐加重,她就从体操队退出了,但是始终没有放弃舞蹈的学习。当时开封市体校有一位刚毕业于上海体育学院的邵紫婉教练会跳华尔兹,她就每天放学守在邵老师的家门口等着她回来教自己跳舞。还有一位从新疆来到河南大学学习声乐的王春英老师,她擅长跳新疆舞。曹尔瑞就每天清晨天不亮就从开封女高跑步到河南大学大礼堂门前,跟着王老师练功学舞。天天如此。她不仅坚持跟当地的老师学习,还想尽办法拓宽自己的学习渠道。只要有歌舞团到开封演出,她就想尽办法找到演员跟她们学习舞蹈。她跟河南省歌舞团的演员学到了西班牙舞,跟甘肃省歌舞剧院《丝路花雨》的演员学到了“英娘”的舞蹈,只要有机会,她就不会放过。学到了,她就成为开封市里招眼的人物,当人们说起,谁会跳新疆舞?回答是:曹尔瑞。谁会跳三步舞?回答仍然是:曹尔瑞。自然,登台表演机会也便多了起来。30 第三章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除了学习,曹尔瑞最重要的舞蹈生活就是练习。因为女高距开封市大众电影院很近,每个周六的下午,整个学校的同学都到电影院看电影了,校园里显得空荡荡的。这时曹尔瑞就到女高的礼堂,把桌椅腾出个空地儿,练习舞蹈。每个课间,都是她为同学们表演舞蹈的时间。一听到音乐响起,曹尔瑞就会随之起舞。因为学到东西很不容易,一但学到手,曹尔瑞就欣喜万分,如获珍宝,不停地练习琢磨,想着怎样把这一点东西发展壮大。每次老师教了新东西,曹尔瑞就会配上不同的音乐,将这一个动机或一个动作做千变万化的发展,形成各种各样的动作组合。不仅掌握动作本身,还抓住了基本动律,举一反三,进而学会在编舞中使用和引申。当时她只是觉得学到的东西很珍贵,不舍得丢下,不知不觉就为自己后来从事舞蹈创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高中时期的曹尔瑞不仅如饥似渴地“学”,如痴如醉地“练”,而且还得到了一些“教”的机会。曹尔瑞读初中时的音乐老师张桂山对她很器重,每当学校要举办一些文艺活动时,就会把曹尔瑞请回学校去,帮助他们排练舞蹈。在排练的过程当中曹尔瑞就发现了“教”的乐趣。为师妹们排练舞蹈,不仅仅要自己先编出来,构想出舞蹈的原形,更重要的是怎么样想办法让她们学会动作,学会队形变化,学会融入情绪。当师妹们学会舞蹈之后展示给观众看时,台下都在议论:“嗯,这是曹尔瑞编的。”这种成就感是无以言表的。这就引起了曹尔瑞极大的兴趣。经常琢磨应该怎么教才能更易于接受,才能让师妹们学习地更快。曹尔瑞没有进行过专业系统的舞蹈学习,只是凭着一腔对舞蹈表演的热爱,从学到教,她深知自己任何时刻都需要比别人付出更多的努力。也正是因为她迫切地想学却学不到,就练就了一身“动机发展”的本领。只要是学到手的东西,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动作或短小的组合,她就能将其举一反三,经过重复变化,发展成为舞段或成品舞蹈,并可以应用于各种情绪的音乐当中。第四节工作环境1966年的“文化大革命”浪潮对于曹尔瑞来讲是一件喜忧参半的经历。一方面,出身“右派”家庭的曹尔瑞参军无门,报考歌舞团无望,上帝似乎把她追寻舞蹈梦想的大门紧紧地关上;另一方面当时建立的“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着实为曹尔瑞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追求梦想的舞台。每当回忆起那段时光,曹尔瑞总会说:“无论是褒还是贬,我自认为是在文化大革命当中起家的。”这个“起家”,不仅仅指曹尔瑞在这一段时期内31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可以在实践当中不断提升自己,更提升了她在开封市的知名度。高中毕业后,正赶上党中央鼓励知识青年到农村去“上山下乡”,可出身不好的曹尔瑞不符合条件,再加上家里状况实在困难就没有被安排到农村去。当时,开封空分集团的厂长得知曹尔瑞是跳舞蹈的一把好手,也希望将厂子里的宣传队搞起来,就把曹尔瑞接纳到了厂广播站。在那里,曹尔瑞遇见了她一辈子的伴侣吴振邦先生。当时,吴振邦刚从开封师范学院(现河南大学)艺术系毕业,分配到空分集团宣传部。空分集团有一批复员军人组成的宣传队,曹尔瑞负责编排舞蹈和领衔舞蹈演出,吴振邦负责作曲和配器,很短的时间内,这支宣传队就红红火火地搞起来了,不仅在厂里组织文艺活动活跃生产气氛,还到周边市县的单位去演出。好景不长,正当曹尔瑞在空分集团干劲十足地促生产,搞创作时,攻击她的谣言也接踵而至,报纸上到处是登着“曹尔瑞逃避上山下乡”的字样。最后空分集团的老厂长也留不住她,她只好另谋出路,到湖南省的中央煤炭部第四十五处煤矿文工团去。在湖南的生活条件很差,文工团成员跟着建井单位住工棚,每到夏天闷热难耐,而且住在边远的山区,生活物资极其缺乏。但是,曹尔瑞一心扑在舞蹈创作和演出当中,丝毫不在意生活条件的困苦,乐在其中不能自拔。当时,东北矿院、北京矿院和长沙矿院的大学生都要下煤矿锻炼,文工团的成员也基本上都是大学生。曹尔瑞积极跟学生们交流,在文工团期间不仅仅搞关于舞蹈的表演和创作,唱戏、表演话剧、排练样板戏等等,只要有需要她都积极参与。这段时间的工作经历对于曹尔瑞以后的舞蹈创作很有帮助,积累了大量的素材和表现形式。她说:“少儿舞蹈不是只跳动作,而是怎样能表达儿童就采用什么样的形式,文工团的锻炼使我在这一方面得到了拓展。”1973年,邓小平复职整顿“文化大革命”期间造成的混乱局面,很多在此期间受迫害的人被平反。于是在74年,曹尔瑞携丈夫回到开封。一开始被分配到开封市服务公司,负责打浆糊,舞蹈梦想暂时搁浅。1978年开封第一师范学校(现开封教育学院)招聘舞蹈教师,曹尔瑞就去报名招考,毫无悬念,顺利地成为了一名舞蹈教师。能够跳舞蹈教舞蹈,这是曹尔瑞梦寐以求的事情,每天晚上她都会梦见一师门前的路很宽很宽,望不到头。她就给自己解释:到了一师,舞蹈之路就畅通了。刚到一师,她就在教学当中发现了问题。当时,曹尔瑞主要任教幼师专业教学班,发现别的科目像声乐、钢琴等都有固定的教材,而同样作为技能专业课之一的舞蹈课却没有教材,只有一个教学大纲(草案),曹尔瑞就下定决心要根据这本大纲编写教材。她每天白天在课上按照自己的编排上课实践,晚上回家就钻到屋子里写,丈夫吴振邦帮忙画插图。如此反复。不仅如32 第三章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思想形成的历史原因此,她认为编教材还需要学习更多的舞蹈,尤其对于像她一样并没有进过专业舞蹈学校和团体,没有接受过系统的舞蹈学习的教师来讲,出门学习更加有必要。这个时候,北京舞蹈学院办起了“50个民族民间舞”培训班,她就自费到北京学习。当时,每个月的工资大概是37块钱,可学习班的学费都要120块钱。好在丈夫吴振邦在学习这件事情上跟曹尔瑞有着共同的认识,他们认为吃的可以简陋,穿的可以俭朴,但在学习上付出金钱是非常值得的。就这样曹尔瑞学到了新的舞蹈就把它补充到日常的教学当中,然后融汇在自己编写的教材里。每年像这样的学习基本上都有两到三次,不断提高自己在民族民间舞和芭蕾基训方面的素养。不久,曹尔瑞就成为学校里自费学习的榜样。几年后,教材终于编写完毕,这本凝聚了曹尔瑞心血和汗水的教材立刻在教师队伍当中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全国各地得知此消息的人都闻风来买。河南省教委也批准了教材的出版问题。正在曹尔瑞兴致勃勃地与出版商谈出版的相关事宜时,发生了一件让她措手不及的事情。国家教育部下发文件,文件称国家教育部将统一师范类教材,各地方停用地方性教材。这对于正热切盼望自己教材出版发行的曹尔瑞来讲无疑是个巨大的打击。1992年,这本教材才得以如愿出版。1989年河南电视台少儿艺术团(开封蓓蕾少儿艺术学校前身)在开封成立,有了固定的排练团体和场地,曹尔瑞开始大量创作少儿舞蹈,并且不断在国家级和省级赛事中获奖。她所创作的少儿舞蹈取材新颖,动作形象,充满童真童趣,受到业内外人士的好评。2002年和2006年两次成功举办个人作品晚会,1994年和2010年更是两次受邀参加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直播。曹尔瑞的工作经历使她拥有大量实践的机会,在开封空分集团和湖南煤矿文工团时,她积累了多种表演艺术品类的表演和创作经验,这为后来拓宽少儿舞蹈的表现手段提供了多种可能。尤其到开封第一师范学校工作和河南电视台少儿艺术团的成立直接决定和推动了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创作方向和事业发展。工作当中不断坚持学习的经历,不仅为她的创作提供大量素材,更使她养成了长期坚持学习的习惯,生生不息,学习不止。33 结语结语任何艺术形式的创作与实践都与本人的成长历程和教育环境有莫大的关系。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已经成为她生活的方式,创作如人,人如创作,她说:“舞蹈是我的一个梦,我活在梦里”。30年的少儿舞蹈创作历程,使她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创作思想。她用一双孩子的眼睛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点滴感动,保证舞蹈取材源自儿童。然后再用孩子特有的肢体语汇将这一材料表现出来,并将其艺术化,夸张化,形成主题动作。再按照“龙头豹肚凤尾”的结构原则将主题动作进行重复和变化组织成舞段。除了选取适合舞蹈情绪和主要内容的音乐以外,力求拓宽少儿舞蹈的表现手段,在音乐中加入语言便是成功的一例。有了以上创作思想,曹尔瑞的作品才会呈现出选材新颖,构思巧妙,小中见大,童趣横生的艺术特征,她的舞蹈才会没有丝毫造作,尽展儿童生活之情状,抒发儿童之情感。当今河南,顺应国家“中原崛起”之雄风,经济日益繁荣,人民生活水平逐渐提高,文化艺术事业也逐渐攀高。笔者研究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过程中,发现其创作与教学中有很多方面是值得我们在发展大局当中借鉴的,尤其是对本省的少儿舞蹈发展事业。现简单总结如下:一、在中国舞台打响“河南牌”从1994年的《少儿盘鼓舞(金钹响鼓送除夕)》到2010年的《我可喜欢你(玩具店之夜)》,曹尔瑞带着蓓蕾少儿艺术学校的孩子两次站在了春节联欢晚会的舞台上,用孩子们热情、天真、纯净的表演打出了一张“河南牌”。这张牌是河南省少儿舞蹈教育与创作在中国舞台上的自信发声,是地道的中原文化在中华民族艺术之林的闪光。《少儿盘鼓舞》整齐的口号,丰富的节奏型,变化多端的套路,雄壮的气势,刚劲的盘鼓与柔美秧歌的交相辉映,展现出河南娃娃的精神气概。2010年充满童真童趣的《玩具店之夜》孩子们天真可爱地大声呼喊:“我可喜欢你!”,这充满河南特色的“可”字,一下子吸引了观众的注意力。热情的河南孩子,向全国的观众朋友带去了新春的问候。立足于河南文化,在全国舞台展现风采的例子大有所在。1994年河南电视台开办的《梨35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园春》栏目,将现代化电视传播手段与河南传统地方戏曲相融合,不仅创造了电视传播视野下的传奇,还在世界舞台承担着越来越多的社会职能。刘宝山先生凭借一腔对中华武术的热爱之情,于1978年创建了少林塔沟武校,以武术为媒介广交天下友,在世界级、国家级赛事当中摘金夺银,2004年更是以“国家形象”站在了第28届雅典奥运会的舞台上。中原大地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中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舞阳贾湖出土的距今8000年的骨笛改写了世界音乐史;春秋时期的老子、墨子、庄子、韩非子不仅以其伟岸的人格为人们所敬仰,还以自己丰厚的知识和深邃的思维注写了一大批经典著作,成为中国文化史上不朽的篇章;女娲补天,夸父追日,大禹治水,愚公移山,中原儿女热爱英雄,仰慕英雄也造就着英雄。中原文化给我们的艺术创作留下了宝贵的,用之不竭的源泉,我们的少儿舞蹈事业怎样在这片肥沃的土地上扎根发芽长成参天大树,必须要深扎根于自身文化特色,创造具有河南特色的教育模式,打造河南品牌。这给每一位少儿舞蹈教师都提出了一个深刻的命题,要自觉从地方文化当中汲取营养,不断学习,不断探索,才能使少儿舞蹈带着鲜明的文化烙印越走越远。二、继承传统不断创新继承与创新之间的关系一直在被不断探究不断实践,任何艺术形式都是有继承也有创新的,一味的模仿只会被历史的潮流所淘汰。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有这样一条理念:不模仿别人,也不重复自己。她就是在这样的理念下,根植地方特色文化土壤,不断地突破自我,不断在生活中发现新的舞蹈创作原点,创作出越来越好的舞蹈作品。邓肯在突破了足尖鞋的束缚后,用赤裸的双脚在大地上倾情舞动,开创了现代舞蹈的先河。张继刚、高成明、陈维亚、赵明等当今中国舞蹈界最具影响的中青年舞蹈编导们无一不是在创作模式、舞蹈构思、舞蹈语汇等各个方面的突破,传统舞蹈风格的继承与现代审美趣味的融合,从而塑造了从古至今的不同时代、不同人物、不同民族、不同题材,风格各异、情感丰富的众多舞蹈艺术形象,带给了人们较高的审美享受。任何艺术门类都贵在独创,贵在主体对客体独有的发现和感悟力。少儿舞蹈的创作也是如此,我们必须大胆运用不同题材,尝试不同角度,从生活中提炼新的舞蹈素材,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才能使少儿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历久弥新,永远迸发出年轻的活力。三、非学校教育机构的成功经验----蓓蕾少儿艺术学校开封蓓蕾少儿艺校(以下简称蓓蕾)原名“河南电视台少儿艺术团”,创建于1989年,由河南电视台成立。如今的蓓蕾已经成为开封市乃至河南省少儿舞蹈教育的一面旗36 结语帜,先后多次在国家级,省级大型赛事中获头奖,培育出了一大批优秀的青年舞蹈教师和表演者,近年来多次受到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的表彰,且被河南省电视台,开封市电视台等多家媒体确定为长期合作单位。蓓蕾能拥有今天的成绩,必然有其办学独特之处,笔者将其总结为以下两个方面:(一)纯洁的办学目的笔者在蓓蕾采访的过程当中,无时无刻不被曹尔瑞对少儿舞蹈事业的热爱所感染。从一开始的河南电视台少儿艺术团,到后来的开封蓓蕾艺校,曹尔瑞和先生吴振邦把他们的心血和汗水都浇灌在了这一片少儿艺术教育的热土上。他们生活简朴,衣着简单,全部心思只用在一件事情上,那就是少儿舞蹈事业。很多人都纳闷,以蓓蕾艺校当今在全省乃至全国的地位,扩大学校规模,拓展生源,增加盈利,这都应当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当笔者向吴振邦老师问起这个问题时,吴老师这样回答我:“我们不缺钱,我们办学不为赚钱。”教育是一个良心产业,尤其是对儿童的教育。儿童正处于心理和生理成长的关键时期,不加以正确的引导将会带来不可估量的危害。目前我国培训业发展迅速,但伴随繁荣而来的,也有很多弊病,比如:虚假广告,缺乏竞争力,培训水平总体较低,恶意竞争等,使得培训业呈现出良莠不齐,部分商家唯利是图的局面。笔者认为,要在教育服务行业立足,发展壮大,首先应建立在纯洁的积极的办学目的上。开封蓓蕾艺校自1989年建校以来,发展至今,培养出了一大批专业舞蹈演员和教师,蓓蕾”开遍了祖国的各个角落,数十名学生进入北京舞蹈学院,中央民族大学,解放军艺术学院等国内顶尖专业高等学府进行专业舞蹈学习;毕业后工作于大中专院校,部队文工团,省歌舞剧院等单位。现学校拥有舞蹈教师10名,固定学生500名,获得奖励近50次。作为少儿舞蹈教育的成功典范,这一点是值得广大办学者学习的,那就是曹尔瑞和先生吴振邦为儿童教育办学,为理想办学的纯洁办学动机和目的。(二)成熟的教学模式独有的办学特色蓓蕾艺校22年的办学积累,由一开始名不见经传的兴趣爱好班变成现在响当当的“蓓蕾名牌”,形成了非学校教育机构成熟的教学模式和独有的办学特色。由于本文的主要立足点是曹尔瑞的少儿舞蹈创作,所以,就这一部分笔者就从以下几点做简单介绍:1、有传承有补充的教师队伍学校现有教师10名,其中3名是由蓓蕾艺校走出来的学生,7名是补充的新鲜力量。这样的的师资组成本身就有利于教学教法的传承与补充。曹尔瑞在长期的少儿舞蹈37“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教学过程当中,积累了大量的教学经验,这些教学经验与少儿舞蹈教学理论相结合形成了一套系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法。蓓蕾的学生们正是这一教学思想和教学法的体验者和继承者,这套体系已经在长期的学习过程当中融入她们的舞蹈视野。当她们完成了学校教育之后又回到蓓蕾,以教师的身份亲身实践这套教学体系,无疑是对教学力量的壮大,这对“曹氏少儿舞蹈教育”的继承是非常有好处的。如此往复,纵向来看,整个蓓蕾艺校的教学一脉相承,易于开展,易于保留。蓓蕾也从不拒绝“外来”师资力量的补充。学习舞蹈的环境不同,接受的舞蹈教育不同,对舞蹈的理解自然也就有不同的角度。她们所带来的新的教学法和思维方式无疑是一个有意的补充。蓓蕾艺校有“老”有“新”的师资力量构成,既可以保证曹尔瑞长期坚持的教学法和教学原则得以保留和延续,又可以带来新的补充和发展,是学校教学稳步有序进行的基本保障。2、实践与教学相结合舞蹈是一门表演艺术,只让孩子们关在排练室里进行技巧和组合训练是远远不够的,他们需要走出教室到各式各样的舞台上进行表演和阐释。在蓓蕾,教学与实践是紧密结合在一起的,实际演出也成为日常教学的一部分。一方面,日常教学给孩子们打下坚实的舞蹈基础,另一方面,不断的登台表演给孩子们一个展现自我的机会,积累实战经验,提高表演能力。在教室里,孩子们学会的是踢腿、下腰、打前桥、做组合、跳舞蹈;在舞台上,孩子们才能学会表达、演绎、巩固和提高。蓓蕾跟省内多家媒体和栏目(河南电视台,开封电视台,河南电视台“梨园春”栏目等)都有长期的合作,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的平台,还在一次次“出镜”的过程中打响了名号。实践与教学本身就应该是结合在一起,密不可分的,只有实践没有长期的教学积累就不可能在艺术道路上走长走远,而只有教学没有实践,那只能学到所谓的“跳转翻”永远也学不会真正的舞蹈。3、高素质的家长团队这一点是笔者在采访过程当中最为钦佩的。在蓓蕾,学习者都是3到10岁的孩子,尤以儿童园的孩子居多,在学习和演出的过程当中就需要家长的陪护。而蓓蕾在这一过程当中不仅仅承担着教育孩子的责任,还担任着普及社会艺术道德规范的职责。蓓蕾的每一间教室都是半透明的(有一面墙是用玻璃做成的),这样既避免了家长在等孩子的过程当中太焦躁,也有助于家长辅助孩子的课后练习。每一次带孩子们去演出,曹尔瑞就会提前将家长们集中起来开会,开会的内容大致分为以下三点:第一,集合时间。蓓38 结语蕾的家长已经养成了守时的习惯,老师要求什么时间在什么地点集合,都不会出现掉队的情况,这就是长期以来蓓蕾对家长团队严格要求的结果。无论严寒酷暑,刮风下雨,只要老师不通知取消演出,家长们都会把孩子按时送到指定地点。从小处讲,守时是个人行为在时间方面的正面约束;从大的方面讲,只要作出承诺就要言而有信,说到做到,这是对自己也是对他人的尊重。第二,强调集体纪律。每一次演出至少有10个小朋友一起出发,一起表演,一起返回。在此过程中,如果有一人不遵守集体纪律,就会导致整个集体的落后。所以,在蓓蕾演出的过程当中,家长们都很自觉地跟随集体活动,不搞特殊,不脱离队伍。第三,演出会场秩序。在演出会场,不吃东西,不随意走动,不大声喧哗,不乱扔杂物,这是作为观众所应坚守的最基本准则。真正演出之前总要经过多次的走台和彩排,在这过程中,蓓蕾的家长休息区总是最安静、最有秩序、最整洁的,家长在这一时刻不仅要看好自己的孩子,保证其人身不受伤害,更多的是一个观看演出的观众,作为艺术的欣赏者,首先要尊重艺术,尊重表演者,这就体现了这一家长团队过硬的素质。蓓蕾在肩负孩子舞蹈教学的同时,还承担着对家长队伍行为的约束和规范,这是蓓蕾主动承担社会责任的突出体现,是一个负责任的教育机构应有的态度。4、独创性品牌特征蓓蕾品牌的最大特色和最大优势就在于独立进行少儿舞蹈的创作。建校以来,蓓蕾带着新作品争战于全国顶尖的舞蹈赛场。自1983年《春芽》获全国首届少儿音乐舞蹈录相大赛铜奖以来,蓓蕾在各大比赛中连连获奖。1985年《巧哑姑》获全国聋哑人艺术大赛银奖;1987年《养兔小丫》获全国第二届少儿音乐舞蹈录相大赛银奖;1993年《编花兰》入选文化部全国首届校园舞蹈优秀作品;1994年《少儿盘鼓舞》获文化部第四届“群星杯”银奖,并于1997年获全国首届“小荷风采”迎香港回少儿舞大赛金奖;1998年《妞妞唢呐娃娃鼓》获全国首届优秀少儿舞蹈“小荷风采”展演金奖;2000年《蜜蜂飞舞》获文化部首届“蒲公英杯”(属群星奖)少儿舞大赛金奖,同时获全国第二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金奖;2000年《我爱足球》获文化部首届“蒲公英”杯(属群星奖)少儿舞大赛创作金奖;2000年《太阳出来喜洋洋》获全国第二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银奖;2001年《小蛇戏春》获全国第二届“雅士利杯”少儿舞大赛银奖;2002年《快乐的小蚂蚁》获全国第四届“雅士利杯”少儿舞大赛表演金奖、创作金奖、服装设计奖;2004年获全国首届“红舞鞋杯”校园舞蹈大赛金奖,并被邀参加中央电视台第三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颁奖晚会演出;2005年在第三届“小荷风39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采少儿舞蹈比赛”中获金奖;2004年《biajibia》获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三届“群星奖”;2004年《大书包》获全国第五届“雅士利杯”少儿舞大赛金奖;2007年,《下雪了,真滑》在第四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中获金奖和文化部十四届群星奖大奖,同时在中国广电学会等单位组织的“阿法贝”杯“校园文化周”中获金奖第一名,2008年得到河南省政府表彰;2009年,《宝宝会走了》和《我可喜欢你》同时获得第五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金奖,这两个节目在2010年获得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第十五届“群星奖”。蓓蕾一直以来都坚持自己的创作,这是它之所以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塑造行业品牌是近年来各行各业都追求的近期目标,有了自己的品牌才能在激烈的竞争当中站稳脚跟,才能享受品牌文化带来的溢值效应。少儿舞蹈教育要打出自己的品牌,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人是肯定不会成功的。要有自己的创作,自己的创新,自己的教育特色,结合各地实际情况,扎根地方本土文化,大胆运用艺术手段搞创作。这才是我们少儿舞蹈教育行业整体所需要钻研的地方。本文通过对曹尔瑞舞蹈作品的分析,对其少儿舞蹈的创作思想进行概括,并结合其成长过程和环境探讨其创作思想形成的原因,以上研究基于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为事实,以作品研究为主要研究手段,访谈为辅,进行独创性地总结概括。曹尔瑞对舞蹈事业满怀热情,她一生执着于少儿舞蹈的创作与教学,坚持于内心对美的向往。正是这份对舞蹈的纯真,鼓励着她在这条道路上越走越好。第六届小荷风采少儿舞蹈大赛开幕在即,笔者衷心祝愿曹尔瑞再创佳绩,获得征战“小荷”的五连冠。40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著作类:[1]程心天.儿童舞蹈教育、创作经验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2]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3]陈望衡.艺术创作美学[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7.[5]罗·扎哈洛夫.舞剧编导艺术[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1964[6]吴晓邦,新舞蹈艺术概论EM3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1982.[7]薛天.舞蹈编导知识[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4.[8]孙景琛.舞蹈艺术浅谈[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7.[9]王克芬,陈望衡.中国近现代当代舞蹈发展史[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89.[10]中国大百科全书.音乐舞蹈卷[M].北京: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9.[11]徐小蛮.舞蹈艺术[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91.[12]张文金.艺术创作论[M].春风文艺出版社,1995.[13]欧建平.舞蹈美学[M].东方出版社,1997.[14]王朝闻.美学概论[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15]童庆炳.艺术创作与审美心理[M].百花文艺出版社,1999.[16]李承祥.舞蹈编导基础教程[M].北京:北京舞蹈学院,2000.[17]王杰.美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8]黄明珠.中国舞蹈艺术鉴赏指南[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19]王克芬.中国舞蹈发展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20]吕艺生.舞蹈学导论[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21]孙天路.中国舞蹈编导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2]高椿生.舞蹈艺术审美讲座[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5.21[23]徐先玲.舞蹈艺术百科[M].北京:中国戏剧出版社,2005.[24]弗里德里希.黑格尔.美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25]金秋.舞蹈编导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26]于平.中外舞蹈思想概论[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7.论文类:[1]赵国政.舞步铿锵看河南[J].舞蹈,2002,(11)[2]申溪.撒播一片爱心[J].舞蹈,2002,(11)[3]曹尔瑞.我的舞蹈创作理念[J].舞蹈,2002,(11)41 曹尔瑞少儿舞蹈创作研究[4]吴振邦.曹尔瑞的“蚂蚁”情节[J].舞蹈,2002,(11)[5]申溪.走进童心世界----观曹尔瑞少儿舞蹈有感[J].舞蹈,2007,(1)[6]唐如.谈曹尔瑞少儿舞蹈的几个特征[J].舞蹈,2007,(1)[7]张先敏.多彩的少儿舞蹈梦[J].舞蹈,2007,(1)[8]孙福媛.谈儿童舞蹈教学中的兴趣、音乐和自我表现[J].舞蹈,1997,(03).[9]张怡.舞蹈教育与美育——儿童舞蹈教学美育探微[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10]常贞德.寓教于儿童舞蹈教学之中——在儿童舞蹈教学中的点滴体会[J].安徽新戏,2000,(06)[11]孙志红.儿童舞蹈的艺术特征和时代感[J].美与时代,2004,(11)[12]张焱.幼儿舞蹈教学中的价值取向[J].教育导刊.儿童教育,2003,(05)[13]张焱.谈幼儿舞蹈教学中审美意识的培养[J].学前教育研究,1998,(05)[14]孙晖.舞出真情——谈幼儿舞蹈教学[J].早期教育(教师版),2005,(06)[15]柏海涛.儿童舞蹈教学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01)[16]刘锐.浅谈幼儿舞蹈教学的开展[J].课程教材教学研究(幼教研究),2007,(02)[17]文畅.兴趣培养——幼儿舞蹈教学的成功所在[J].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07,(09)[18]李飞锐.浅谈幼儿舞蹈教育与“快乐引导”[J].艺术教育,2009,(02)[19]平心.试论舞蹈教育的本体价值——兼谈舞蹈美育与素质教育[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8,(03)[20]张冬梅.中等幼师舞蹈教学探讨[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1999,(04)[21]田丽萍,王淑艳.关于普通班和舞蹈班儿童智力发展的比较研究[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2,(04)[22]何群.我国校园舞蹈的现状调查及理论构想[J].北京舞蹈学院学报,2003,(04)[23]李岚.普及型舞蹈教育与中小学舞蹈教育的普及[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03,(02)[24]郑玉玲.儿童舞蹈的艺术特性与心理特征[J].福建艺术,2004,(04)[25]詹晓南.舞蹈在现代社会中的地位与处境[J].改革与战略,2004,(05)[26]柏海涛.儿童舞蹈教学初探[J].桂林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6,(01)[27]张薇.舞蹈艺术走进大众的探讨[J].韩山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01)[28]开红,田耀农.音乐教学对儿童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影响的研究[J].科教文汇(上旬刊),2007,(01)42 致谢致谢四月,阳光明媚,春花烂漫,古老的河大园又穿上了她最绚烂的衣衫。每每这个时节,她都会默默注视着怀抱中最为忙碌的一群孩子,一群即将走出校园,奔赴未来的孩子。寒来暑往于美丽的河大园,七年时间转瞬即逝。毕业论文的写作即将告罄,回首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设定框架到写作时的学术规范、用词斟酌,我衷心地感谢我的导师韩梅教授。论文的写作过程是曲折的,每次遇到“瓶颈”,她都不厌其烦地循循教导,在繁忙的课业当中抽出时间来指导我构思论文。三年研究生阶段的学习,韩老师给予我的不仅仅是声音技术上的知识和应用技巧,更是审美旨趣的引领,艺术品位的提升和人生航向的指引。感谢曹尔瑞老师和吴振邦老师对本论文的写作所提供的无私帮助,在笔者采访研究期间,时刻被你们对少儿舞蹈事业的一片赤诚所感染,是你们高尚的艺术品质激励着笔者,克服写作困难。感谢陈家海副院长对《河南省近现代音乐教育发展研究》项目的苦心操持,是您的良苦用心、坚定态度和鼓励的眼神给了我们克服困难的勇气和力量。感谢胡斌老师不厌其烦地给予我们关于立足视点、研究方法和学术规范方面的指导,您的每一次课堂和讲座我们都受益匪浅。感谢李法祯老师对我们选题和写作给予的帮助,您为我们提供的有关研究对象的关键点,使我们茅塞顿开。感谢我同窗三年的同学雪霞、宝珍、萌萌,是你们在生活上无微不至的关心,在学业上不断地鼓励,使我在这个陌生的城市时刻感受到家的温暖,三年的朝夕相处,不仅仅是同学之谊,更是手足之情。求学生涯即将结束,未来的道路充满未知。但是,有恩师、同学、亲人和朋友们的帮助和关怀,我会坚定地朝目标走下去,永远将你们的恩情牢记于心!王贞2011年5月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