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9.47 KB
  • 2022-04-22 11:50:48 发布

8套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docx

  • 11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2012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教育心理学形成了独立的理论体系,并注重教育实际相结合。这一时期是教育心理学的(  )  A.初创时期  B.成熟时期  C.发展时期  D.完善时期  2.埃里克森认为,12~18岁个体的心理社会性任务是发腱(  )  A.自主性  B.主动性  C.自我同一性  D.勤奋感  3.乘坐校车时,系好安全带就可以中止刺耳的提示噪音,这种强化属于(  )  A.负强化   B.正强化  C.替代强化  D.自我强化  4.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下列选项中属于缺失需要的是(  )  A.自我实现的需要  B.自尊的需要  C.认知的需要  D.审美的需要  5.高中阶段学生关于“元素周期表”的学习,深化了他们对初中阶毁“元素化合物”等知识的理解,这种迁移属于(  )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负迁移  D.逆向正迁移  6.下列选项中属于陈述性知识的是(  )   A.学习的定义  B.产品的使用说明  C.汽车驾驶方法  D.问题解答思考过程  7.在操作技能的学习过程中,当动觉反馈已经成为动作程序的调节器时,技能的学习就进入到了(  )  A.定向阶段  B.模仿阶段  C.熟练阶段  D.整合阶段  8.为了巩固学习的效果,小明每天放学回家后,将当天所学内容给爸爸妈妈讲一遍,这种学习策略是(  )  A.寻求他人支持策略  B.复述策略  C.时间管理策略  D.监控策略   9.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笼子里的猫,并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对猫的恐惧反应。教师对该生所采用的行为矫正方法是(  )  A.理性情绪法  B.自我控制法  C.松弛训练法  D.系统脱敏法  10.某中学生认为,法律或道德是一种社会契约。为维护社会公正,每个人都必须履行自己的权利和义务。但同时他也认为,契约可根据需要而改变,使之更符合大众权益。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该生的道德判断处于(  )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  11.下列选项中属于结构良好问题的是(  )  A.建筑设计   B.剧本创作  C.技术革新  D.演员根据剧本表演角色  12.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情感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的心理学家是(  )  A.弗洛伊德  B.布卢姆  C.皮亚杰  D.杜威  13.课堂里某种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被称为(  )  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  C.课堂气氛  D.人际关系  14.衡量一个测验能否测量出所要测量的特征或品质的指标被称为(  )  A.效度   B.区分度  C.信度  D.难度  15.在师生关系中,“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教师(  )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A.知识  B.认知  C.人格  D.技能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  17.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已由经验型向__________转化,并开始出现辨证思维。  18.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原有认知结构、学习心向与定势。  19.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区分,主要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__________。  20.品德学习包括亲历学习和__________学习两种形式。   21.会谈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可分为__________和影响性会谈两种类型。  22.某学生为提高复习效率,主动将所学概念进行分类整理和比较,这一学习策略属于__________策略。  23.根据新旧知识的复杂程度,知识学习可分为下位学习、上位学习和并列结合学习三种。其中,__________又称类属学习。  24.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实施前的一项创造性工作,它主要包括设置教学目标、组织教学过程和__________三项任务。  25.分析教学任务主要涉及三个方面:确定学生原有基础、分析使能目标和__________。  26.课堂教学环境包括课堂的社会环境和__________两方面。  27.影响有效课堂管理的因素主要有教师的领导方式、__________、学生的责任感及对教师的期望。  28.学校的期终考试通常是对全学期教学情况的测评。这种测评类型属于_________。  29.加涅根据学习的水平、层次将学习分为由低到高八类,经典条件学习属于其中的_________学习层次。  30.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学习需要和_________。  31.具有追求成功倾向的学生,通常多选择成功概率为_________%的任务。   32.练习曲线可反映动作技能形成过程中三种练习进步状况,即练习进步先快后慢;练习进步先慢后快和_________。  33.问题空间由起始状态、目标状态和_________三部分组成。  34.在师生关系上,教师应扮演学生父母、长者、朋友和_________的角色。  35.教学效能感可分为一般教育效能感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  36.简述最近发展区的内涵及其教育意义。  37.简述发现学习的主要特点。  38.简述问题解决中常用的三种启发式策略。  39.简述学习策略中的认知策略及其构成。  40.简述课堂教学中提高知识直观的方法。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  41.论述技能与能力的区别与联系。   42.热衷于“奥数”培训的人持有这样一个观点:“奥数”有利于训练学生的思维,学生思维能力提高了,其他能力相应就会有所提高。就像运动员的体能训练一样,其肌肉发达了,运动技能水平也会有所长进。  历史上有种迁移理论与上述观点相似,请论述该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及其对教育的影响。参考答案及名家精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精析】B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  2.【精析】C依据埃里克森的发展阶段理论,12~18岁为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发展任务是培养自我同一性。  3.【精析】A负强化是指通过移除个体希望避开的刺激来增强某一行为或反应的过程。  4.【精析】B马斯洛将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归为缺失性的需要,将自我实现需要归为成长性的需要。后来新增的认知的需要、审美的需要也是成长性需要。   5.【精析】D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的迁移称为正迁移。逆向迁移是指后面的学习影响着前面学习所形成的经验结构,使原有的经验结构发生一定的变化,使之得到充实、修正、重组或重构等。  6.【精析】A由于反映活动的侧面不同,知识可以分为陈述性知识、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具备有意识地提取线索因而能直接陈述的知识。程序性知识也叫操作性知识,是个人缺乏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而只能借助于某种作业形式间接推测其存在的知识,它主要用来解决“做什么”和“怎么做”的问题。  7.【精析】D在操作整合阶段,视觉控制不起主导作用,逐渐让位于动觉控制。  8.【精析】B小明将当天内容讲给爸爸妈妈听以巩固知识,采用的是复述策略,本题会误选寻求他人支持策略,寻求他人支持策略是在学习遇到困难时寻求帮助。  9.【精析】D系统脱敏法的具体做法是治疗者与求诊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求求诊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惧事物同时放松,等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按恐惧事物分级表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  10.【精析】C处于后习俗水平的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  11.【精析】D有结构的问题,已知条件和要达到的目标都非常明确,个体按一定的思维方式即可获得答案的问题。   12.【精析】B布卢姆等人对教育目标分类进行了研究并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13.【精析】C课堂气氛作为教学过程的软情境,它通常是指课堂里某些占优势的态度与情感的综合状态。  14.【精析】A效度是指测验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正确测量了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而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  15.【精析】C“亲其师而信其道”反映的是教师的人格特征对学生的影响。  二、填空题  16.学习过程  17.理论型  18.相似性  l9.伦理的道德情感  20.模仿(观察)  21.评估性会谈  22.认知(组织)  23.下位学习   24.选择教学策略  25.分析支持性条件  26.物理环境  27.班集体的特点  28.总结性评价  29.信号(最低)  30.学习期待  31.50  32.练习进步前后一致  33.算子(认知操作/存在的限制或障碍)  34.管理员  35.个人教学效能感  三、简答题  36.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间的差异。   最近发展区阐述了教学促进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即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水平。37.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2)强调直觉思维;(3)强调内部动机,即从学习探索活动本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奖励;(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38.启发式指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它可以迅速解决问题,但也有可能失败。  (1)手段一目的分析法。在手段一目的分析中,解决者首先发现当前所处状态与想要达到状态之间的差异,然后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设立各种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即解决问题。  (2)反推法。即学生从问题的目标状态往回走,最后倒退到起始状态。  (3)简化法。即在解决问题时,先着重关注问题的重要信息而忽略其他一些次要信息,把问题抽象成较简单的形式,解决这个简单的问题,然后再利用这个解答来帮助或指导更复杂的整个问题的解决。  (4)类比法。即在问题情境和曾经熟悉的某情境之间做出类比,用熟悉的解题方法“以此类推”来解决新问题。  39.认知策略指对信息进行加工时使用的有关方法和技术。包括复述策略;精加工策略;组织策略。   40.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性对象的特点;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  四、论述题  41.【参考答案】(1)区别:①从性质上来看,技能指顺利完成一定任务的活动方式,活动方式属于具体的操作程序。能力则是顺利完成活动任务的个性心理特征,心理特征属于个体表现的倾向性。②从范围上来看,技能的活动方式有特定性,某种活动方式只适用于某类活动的效率中并影响着活动。而个性心理特征具有普遍性,它表现在各种活动中并影响着活动的效率。  (2)联系:①技能的形成以一定的能力为前提。在技能的形成过程中,体现着个体能力发展的水平和个别差异。个体掌握技能的难易程度和速度有赖于其已有的能力水平。②技能的形成促进能力的发展。要形成和提高能力,必须掌握与之相应的基本技能。  42.【参考答案】与上述观点相似的是形式训练说。  形式训练说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这种理论是以官能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官能心理学认为人的心是由许多不同的官能组成,这些官能包括注意、意志、记忆、知觉、想象、推断、判断等,各种官能可以像训练肌肉一样通过练习增加力量(能力),官能训练注重训练的形式而不注重内容,因为内容易忘记,其作用是暂时的,但形式是永久的。形式训练说认为,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 在形式训练说看来,教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训练和改进各种官能,而且越难越深奥的项目,越具有训练价值,忽视教学内容,忽视知识的实用价值。今天的奥数训练实际上是形式训练说的翻版,虽对开发学生智力具有价值,但容易与现实生活实际技能相脱节。2011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教育心理学的初创时期大致为  A、20世纪20年代以前  B、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  C、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  D、20世纪80年代以后  2、儿童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观念,是发展到下列哪一阶段才具有的  A、感知运动阶段  B、前运算阶段  C、具体运算阶段   D、形式运算阶段  3、根据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6—12岁的儿童的发展任务是培养  A、自主性  B、主动性  C、勤奋感  D、自我同一性  4、在几种可能解答的问题情境中,小明倾向于很快地检验假设,且常常出错,小明的认知方式属于  A、场依存型  B、场独立型  C、沉思型  D、冲动型  5、下列现象中,属于学习的是  A、异物进入喉咙,引起咳嗽  B、从不会操作电脑到会操作电脑   C、药物引起的行为变化  D、喝完咖啡后精神好多了  6、一年级学生小明,为了得到老师和家长的赞许或认可而认真学习,他的学习动机表现为  A、认知内驱力  B、附属内驱力  C、自我提高内驱力  D、求知欲  7、小红因完成了作业,所以家长取消了限制小红看电视的禁令。家长采用的这种强化措施属于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8、一堂语文课的教学目标设置为“速读课文,能概述课文内容”。这一目标是  A、情感目标   B、行为目标  C、动机目标  D、态度目标  9、从迁移的方向看,小学儿童运用已学过的三角形面积公式来推导出梯形的面积公式,属于  A、负迁移  B、逆向迁移  C、水平迁移  D、垂直迁移  10、已经掌握了“动物”这一概念,再学习“马”这一概念,属于  A、上位学习  B、下位学习  C、整合学习  D、并列结合学习  11、下列归因中,归属于外部稳定因素的是   A、努力  B、能力  C、运气  D、任务难度  12、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内容的程度称为  A、信度  B、效度  C、难度  D、区分度  13、要求学生尽可能多地列举红砖的用途,是为了训练学生的  A、发散思维  B、幅合思维  C、经验思维  D、理论思维   14、根据遗忘的干扰说,当学生学习一系列的词汇后立即对其测验,测验结果通常会出现  A、只有开头几个词汇记忆较好  B、所有词汇都没记住  C、开头和最后几个词汇记忆较好,中间的词汇容易遗忘  D、只有最后几个词汇被记住  15、在小学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有人按字音归类识字,有人按偏旁归类识字,这属于  A、组织策略  B、精细加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复述策略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  16、在学习与教学的要素中,学习的主体因素是__________。  17、个体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__________的过程。  18、依据个人心理活动倾向于外部还是内部,可把人的性格分为外倾型和__________。   19、自我效能感理论的创立者是__________。  20、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__________和自我实现的需要。  2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的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__________阶段。  22、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__________和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23、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__________。  24、一般认为,影响创造性的因素主要有环境、__________和个性。  25、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规律是__________。  26、约束群体内成员行为准则的群体动力表现被称之为__________。  27、有机体发展过程中最容易习得某种行为的时期称为该行为的__________。  28、在课堂教学时,经常担心“学生喜欢我吗?”等这样一些问题的教师,其职业成长这时主要处在__________阶段。  29、布鲁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__________三大领域。  30、让学生以自己的水平和速度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策略称之为__________。   31、如果将在教学过程中实施测验的解释视为形成性评价,那么对于期末考试结果的解释就是__________。  32、吸引与排斥、__________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3、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的思维训练方法是__________。  34、人们常用电吹风来吹头发,却没想过用它来烘干潮湿的衣服,这种情况属于__________。  35、__________是心理咨询与辅导的基本方法。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36、简述认知差异的教育意义。  37、简述桑代克试误学习的主要规律。  38、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  39、简述元认知策略的具体形式。  40、简述态度与品德学习的一般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小题10分,共20分。  41、论述正例、反例在知识概括学习中的主要作用。   42、试用行为主义学习论的强化观,对下面案例中的现象进行分析。  小玲很想能引起老师对她的关注,一直难以如愿。这天上课时,小玲在教室里吵闹,老是影响上课,老师非常生气地训斥她:“不要吵!你在干扰别人的学习!”但她并没有停止,而是继续我行我素,甚至有些变本加厉。  一、选择题题次123456789101112131415答案ACCDBBBBDBDBACA  二、填空题  16、学生17、心理自我18、内倾型19、班杜拉20、尊重的需要21、权威(他律)阶段22、原有的认知结构23、学会调适24、智力25、先快后慢26、群体规范27、关键期(敏感期)28、关注生存29、动作技能30、个别化教学31、总结性评价32、合作33、头脑风暴训练34、功能固着35、会谈  三、简答题  36、创设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组织形式;采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各2分)  37、准备律;效果律;练习律。(各2分)  38、问题特征;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各2分)  39、计划策略;监控策略;调节策略。(各2分)   40、依从;认同;内化。(各2分)  四、论述题  41、解释含义。正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的例证。(2分)  反例——包含概念或规则的部分特征,但不包含本质特征的例证。(2分)  主要作用。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3分)  反例——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3分)  42、答案要点: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强化观认为,影响个体行为改变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4分)  在此例中,老师的本意是要给予小玲惩罚,但训斥的效果却起到了正的作用。因这让小发现,干扰课堂是能引起老师关注的一种有效方式。所以,这种行为在受到了老师的训斥后并没有停止,而是变本加厉。(6分) 2011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中学教育心理学真题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1、教育心理学是研究教育情境中 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D)A、德育与智育 B、知识与技能C、动机与迁移 D、学习与教学2、小红认为,她喜欢狗,所以每一个人也都喜欢狗。她所表现出来的是前运算思维的何种特征?(C)A、不可逆性 B、单维性C、自我中心 D、集中化3、中学阶段与埃里克森人格发展理论的哪一个人格发展阶段相对应?(D)A、信任对不信任 B、自主对羞耻C、勤奋对自卑 D、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4、在解决问题时,强调速度而非精度任意球认知风格是(A)A、冲支型 B、反思型C、场依存型 D、场独立型5、一位学生这样来管理自己的学习,“如果我能在40分钟内完成好学习任务,那么就出去和玩。”这里他所运用的是(C) A、外部强化 B、替代强化C、自我强化 D、负强化6、教师在开始讲授“雷达的工作原理”时,先让学生讨论了对“回声”的了解,接着他将雷达的工作原理与类似的回声联系起来。他使用了下列哪种技术?(B)A、陈述性先行组织者 B、信息论生先行组织者C、标记 D、提示策略7、根据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学生表现出来的对稳定、可预测环境的需要,属于(B)A、生理需要 B、安全需要C、归属需要 D、自尊需要8、“形式训练说”所讨论的迁移实际上属于(D)A、正迁移 B、负迁移C、特殊性迁移 D、普遍性迁移9、某学生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加入中介词,将其加工成“gas-该死—煤气”。该学生所使用的策略是(A)A、精细加工策略 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 D、计划监控策略10、知识学习中,理解某一原理意义的学习属于(A)A、陈述性知识学习 B、程序性知识学习C、策略性知识学习 D、操作性知识学习 11、下列活动中,属于心智技能活动的是(A)A、下棋 B、体操C、书法 D、游泳12、研究“如何提高学生的能力水平”。这类问题主要属于(B)A、结构良好问题 B、结构不良问题C、界定清晰问题 D、非现实问题13、学生李亦看到自己的朋友体育课不守纪律,随便离开操场却没有遇到麻烦,于是他下次也参与进去,朋友行为对他产生了影响。这种学习属于(B)A、直接学习 B、替代学习C、亲历学习 D、试误学习14、班主任采取通过全班同学讨论协商建立行为准则并约束行为的方式来实现课堂管理。这种管理利用的是(B)A、群体凝聚力 B、群体规范C、课堂气氛 D、从众15、某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关注的是课堂气氛以及学生的整体状况,并据此安排自己的教学。按福勒和布朗所划分的教师成长阶段,该教师所处的成长阶段是(C)A、关注生存 B、关注学生C、关注情境 D、关注结果二、填空题: 16、教育心理学研究内容中所涉及的学习与教学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与评价与反思过程。17、国内的研究表明,初中二年级是中学观察概括性发展的转折点。18、迁移认知结构论认为,认知结构的可利用性、可辩性与稳定性是影响迁移的最关键因素。19、阿特金森认为,个体的成就动机可分为两类:追求成功与回避失败或避免失败。20、加里培林认为心智形成经历五阶段,即:活动定向、物质或物质化、有声言语、无声的外部言语和内部言语活动阶段。21、已有研究表明,创造与智力的关系表现为一定条件下相关的非线性关系。22、心理辅导的基本目标是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23、教师对教育教学在学生学习行为及学习成绩中影响作用的主观估计被称之为教学效能感。24、在师生关系上,教师扮演着父母、长者、朋友和管理员的角色。25、一般情况下,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成正比或是一致的。26、美国心理学家林格伦提出的课堂纪律四类型是:教师促成的纪律、群体促成的纪律、任务促成的纪律和自我促成的纪律。27、有效的课堂管理要达到的三个目标是:争取更多时间用于学习、争取更多学生投入学习和帮助学生自我管理。28、由对某种具体道德情境的感知而迅速发生的情感体验被称之为直觉式的道德感。29、根据自编测验题的构成特点以及对学生的反应限制来区分,“是非题”属于客观题类型。30、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31、高原现象一般出现在技能练习的中期。32、研究表明,与适度学习相比较,学习某材料的熟练程度达到150%时,记忆效果最好。33、学习动机具有激发、指导和维持或调节,或强化功能。 34、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观认为,学生学习包括三个过程,即获得、转化和评价。35、自我意识从观念上区分,可分为现实自我、理想自我和投射自我。三、简答题:36、概述学生特征差异的表现方面。①性格的态度特征②性格的理智特征③性格的情绪特征④性格的意志特征37、简述意义学习的基本条件。①学习者具有意义学习的心向。②学习材料具有逻辑意义③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具有适当的观念38、简述三种记忆系统及其特点。①瞬时记忆,保持时间0.25—2秒②短时记忆,保持时间2秒—1分钟③长时记忆,保持时间1分种以上,直至终身。39、简述资源管理策略的主要构成。①学习时间管理②学习环境管理③努力与心境管理④社会资源与社会支持的管理40、简述发散思维的主要特点。 ①流畅性②变通性③独特性四、论述题:41、根据观察学习的有关研究,论述榜样示范法在学生品德培养中的实施要求。①应注意榜样的特点,选择可接近或可信服的榜样。②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呈现方式。③应注意榜样示范行为的性质及后果。42、对于学生在课堂上的违规行为,教师常采用不同的办法进行处理。下面是3个实例,请用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分析说明各实例中处置学生不当行为的教育措施的心理学依据(即采用的行为矫正策略)。例一:课间,学生张明和王林吵架。前来上课的老师厉声制止,毫无效果,围观的学生越来越多。老师于是决定用8分钟时间让两个学生吵个够,而让其他学生在一旁静观。结果两个学生很快就不再吵架了。例二:肖云上课总是不遵守课堂纪律,经常干扰同学的学习。他多次承诺改,很快又重犯。今天上课时,他趁李军站起来回答问题时不注意,抽掉李军的椅子使其重重地摔了一跤。老师这里严肃宣布,取消肖云很期待的和全班同学一起去春游活动的资格。例三:对于平时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一旦他在某节课不讲闲话,老师就及时予以表扬。上述3个实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的处置措施,集中体现了行为主义学习观点在学校教育中的运用。行为主义学习理论把个体行为改变的过程视为条件反射的形成与消除过程,而影响这一过程的重要条件是强化、惩罚和消退等外部条件。例一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餍足法(过度满足法)。他在采用其他方法无法终止学生违规行为的特殊情况下,让学生过量的重复其原有行为,使其因得不到强化、失去意义而自动消退。例二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代价法(负惩罚或取消惩罚)。该学生违规行为多次发生,现为促使他放弃,教师采用违反了要付出代价的惩罚性措施,来使其错误行为发生的概率降低。 例三中教师运用的方法是强化法(正强化)。他对平时在课堂上经常讲闲话的学生“不讲闲话”的表现,及时予以表扬,实际是通过强化与学生原有错误行为不相容的行为,来制止学生的错误行为,并培养其良好的行为习惯。2010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心理学真题(附答案)1、世界上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出版于1903年,其作者是A、斯金纳B、桑代克C、布鲁纳D、廖世承2、某人在读一首短诗,10遍刚好就能成诵。但他在能背诵之后再读5遍,这种刚好成诵以后的附加学习,被称为A、分散复习B、集中复习C、过度学习D、组块化编码3、某小学生喜欢结构化的学习任务,偏爱人文社会科学知识,难以从复杂图形中找出镶嵌于基中的简单图形。根据威特金的理论,该生的认知方式属于A、场独立型B、场依存型C、冲动型 D、沉思型4、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附属内驱力在学生动机结构中的比重并非一成不变。从发展的观点看,附属内驱力表现最为突出的时期是A、儿童早期B、儿童后期C、少年期D、青年期5、某小学生不喜欢体育锻炼,但喜欢看动画片。家长规定,只有在进行半小时的锻炼之后才允许看动画片,这样,该生锻炼时间相应增加。这种用高频活动强化低频活动的做法,在行为塑造中称为A、餍足B、消退C、分化D、普雷马克原理6、学会写“石”字后,有助于学习写“磊”字。这种把具体、特殊的经验应用到有限情境中的迁移,称为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一般迁移 D、特殊迁移7、学生在一些结构比较复杂的技能学习中,练习到一定阶段后常出现进步暂时停止的现象。这种现象被心理学家称为A、高原现象B、功能固着C、高峰体验D、定势8、新课程倡导的研究性学习、合作学习、教学对话等教学方式,其依据的学习理论是A、联结学习论B、认知学习论C、建构学习论D、信息加工学习论9、流程图可用来表示步骤、事件和阶段的顺序,如系统结构图、网络关系图。在学习策略的分类体系中,它属于A、精细加工策略B、调节策略C、资源管理策略D、组织策略 10、学习质量与重量、热与体积、遗传与变异等概念之间的关系。这种学习属于A、下位学习B、上位学习C、概念学习D、并列结合学习11、立榜样、树标兵和杀一儆百、杀鸡儆猴的做法,让学习者因榜样受到强化而间接受到强化。这种强化就是A、替代强化B、自我强化C、直接强化D、外部强化12、着眼于社会要求,开始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凡是社会大众认可的就是对的,反之则是错的。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A、前习俗水平B、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普遍伦理水平13、罗森塔尔效应说明了教师的什么方面影响了学生的发展A、知识 B、智力C、认知方式D、期望14、研究表明,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表现为A、时快时慢B、先慢后快C、先快后慢D、不快不慢15、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摒弃无关因素,并在头脑中形成有关问题的初始状态、目标状态和操作过程,即形成问题表征的过程。这一过程被称为A、发现问题B、明确问题C、提出假设D、验证假设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个空,每空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填空题栏内。16、学习与教学的主要构成要素有:学生、教师、教学内容、__________和教学环境。17、维果斯基提出“__________”概念,阐述了教学促进认知发展的可能性。 18、桑代克提出了三条重要的学习规律,即效果率、练习律和__________。19、奥苏伯尔认为,实现意义学习的主观条件除了学习者头脑中有适当的观念外,还必须具有意义学习的__________。20、“大地是扁平的”、“太阳绕着地球转”,学生日常直觉经验中与科学理论相违背的认知体系,被称为__________。21、所谓__________,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变换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22、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__________。23、安德森认为,技能的形成直接来源于陈述性知识向__________知识的转化。24、依据经验或直觉选择解法的问题解决策略,称为__________。它包括手段—目的分析法、后推法、简化法和类比法。25、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道德认识、道德情感和__________。26、现代认知心理学把人的记忆系统分为__________、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27、布卢姆把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__________和动作技能目标。28、因看到鸟的飞翔而发明飞机,因丝茅草割破手指而发明锯子,这类创造活动的心理机制是__________。29、我们的不良情绪不是由事件本身直接决定,而是由非理性观念造成的,这就是艾里斯提出的__________疗法中的基本思想。30、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一般经历依从、__________和内化过程。 31、最早研究__________的心理学家勒温认为,群体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处在不断地与个体相互作用、相互依存的过程之中。32、有效自编测验的必要条件包括效度、信度、难度和__________。33、维纳提出三维度六因素的归因模型。三维度指稳定性、__________和可控性。34、通过“水下打靶”实验提出了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的心理学家是__________。35、心理学家班杜拉认为,除了能对行为结果作出主观判断外,人还能对自己是否能够成功完成某项行为作出主观判断,这就是所谓的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简答题栏内。36、简述心理发展的含义及其基本特征。37、简述促进知识迁移的教学措施。38、简述加里培林关于心智技能的形成阶段。39、简述他律道德和自律道德的特点。40、简述行为改变的基本方法。四、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答题卷的论述题栏内。41、谈谈学生的性格特征差异及其表现。42、某老师上发散思维训练课,要求学生在5分钟内尽可能列举带“土”字结构的汉 字。甲同学列举了10多个,但大多是同一类型:“土”作为左偏旁的汉字,如地、埋、坑、坊等等。乙同学也列举了10多个,但却是不同类型:“土”字结构有的在上方,如幸、袁等;有的在下方,如尘、型、垒等;有的在右边,如灶、社、肚等。丙同学只列举了少数几个,但与众不同,“土”字结构嵌在字的中间,如庄、在、著、奢等。什么是发散思维,如何评价学生发散思维的质量,发散思维训练有哪些方法?请根据这些心理学知识对上述现象进行分析。一、选择题123456789101112131415BCBADDACDDABDCB二、填空题16、教学媒体17、最近发展区18、准备律19、心向20、错误观念21、变式22、调节策略23、程序性24、启发式25、道德行为26、瞬时记忆(感觉记忆)27、情感目标28、原型启发29、理性情绪30、认同31、群体动力32、区分度33、内在性34、贾德35、自我效能感三、简答题36、心理发展是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2分),具有以下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各1分)。 37、1、精选教材,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原理;合理编排教学内容;合理安排教学程序;教授学习策略。(答对任意一点给2分,最高给6分)38、1、活动定向阶段;物质活动与物质化活动阶段;有声言语活动阶段;无声的外部言语活动阶段;内部言语活动阶段。(第5点2分,其它各1分。)39、1、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特点:服从权威;对行为的主要看结果,而不考虑动机(3分)。2、10岁以后,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特点:服从法则,对行为的判断注重动机。(3分)40、强化相当规模,代币奖励法,行为塑造法,示范法,暂时隔离法,自我控制法。(各1分)四、论述题41、学生的性格特征分为态度特征、理智特征、情绪特征、意志特征(2分)。1、性格的态度特征是人对现实的态度方面的特征,如对他人、集体、社会的态度特征;对学习、工作和劳动的态度特征;对自己的态度特征等(2分)。2、性格的理智特征是在认知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特征,如在感知、记忆、思维方面的态度特征(2分)。3、性格的情绪特征是在情绪活动中表现出来的态度特征,如在情绪活动中的强度、稳定性、持久性和主导心境方面的态度特征(2分)。 4、性格的意志特征是个体对自己行为的自觉调节方面的个人特点,如目的性、独立性、果断性等(2分)。42、发散思维是沿着问题的不同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1分)评价发散思维的质量主要有三个方面的指标:流畅性、变通性、独特性。(3分)发散思维的训练方法有结构扩散、用途扩散、方法扩散等与形态扩散等方法。(2分)从上述案例来看,该老师采用的是结构扩散方法,即以“土”的结构为扩散点,尽可能多地列举出包含有该结构的汉字。在该安全中,甲生的发散思维尽管流畅,但不变通、不独特;乙生虽流畅、变通,但不独特;丙生虽独特,但不流畅变通。因此,三位同学的发散思维都存在一定缺陷。老师应让他们取长补短,促进其发散思维能力的共同提高。(4分)2010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教育心理学(小学)一、选择题: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其中,小学生主要处于(B)A、幼儿期B、童年期C、少年期D、青年期2、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 A、2岁B、3岁C、4~5岁D、10岁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A、勤奋感对自卑感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C、主动感对内疚感D、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4、学习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C)A、并列结合学习B、下位学习C、上位学习D、相关类属学习5、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D)A、内部而稳定的归因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A)A、顺向正迁移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D、逆向负迁移7、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A、概念学习B、符号学习C、命题学习D、原理学习8、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以下熟练程度时,记忆效果最好(D)A、50%B、100%C、150%D、200%9、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扩是(C)A、打篮球B、骑单车C、吹口琴D、解应用题10、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D)A、划线B、复述C、谐音联想法D、列提纲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B)A、自我中心阶段B、权威阶段C、可逆性阶段D、公正阶段1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C)A、直觉式道德情感B、想像式道德情感C、伦理式道德情感D、表象式道德情感13、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B)A、程序教学B、合作学习C、计算机辅助教学D、掌握学习14、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A、集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兼有BC两种型15、下列哪种型不属于客观题(D) A、选择题B、是非题C、填空题D、论文题二、填空题:16、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17、个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18、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19、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20、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中的干扰主要是有两种,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21、熟悉了红砖是作为建筑材料用的,就看不同它的其它功能,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现象叫功能固着。22、多媒体教学属于模象直观方式中的一种。23、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存在着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的品德关键年龄大致在小学三年级(或9岁左右)。24、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25、有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他。这时他的学习内驱力主要属于附属内驱力。26、某学生在知觉事物时,喜欢看教师的“脸色”而修改自己意见,该生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场依存型。27、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28、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问题,这属于心理问题行为。29、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30、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教学评价,称之为总结性评价。31、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教学反思方法,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32、根据问题结构特点的分类,数学应用题中的问题一般属于结构良好问题。33、技能即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34、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基本特征。35、智力超常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三、简答题:3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37、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答: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38、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答: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9、简述有效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答: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40、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答: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③提高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4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答: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四、论述题:42、请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答: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3、当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以说理为主,收效甚微。请你从学生品德结构特点及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2009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1924年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出版,该书的编写者是(B)  A、陶行知  B、廖世承  C、潘菽  D、蔡元培  2、守恒指物体不论形态如何变化,其质量恒定不变。皮亚杰认为,儿童开始具有守恒观念的年龄阶段是(C)  A、0-2岁  B、2-7岁  C、7-11岁  D、11-15岁   3、某生的智力年龄为10岁,实际年龄为8岁。按照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智商计算公式,该生的智商为(C)  A、80  B、100  C、120  D、81  4、儿童刚表现改进错误的行为,家长便取消他看动画片的禁令,孩子随后表现出更多的改进错误的行为。这种取消厌恶刺激,从而使某一行为反应概率增加的过程是(B)  A、正强化  B、负强化  C、正惩罚  D、负惩罚  5、小明学习不是为了获得家长的赞许,也不是为了赢得名次,只是他发觉知识学习过程本身就有乐趣。根据奥苏伯尔关于学校情境中的成就动机理论,小明的学习动机属于(A)  A、认知内驱力  B、自我提高内驱力   C、附属内驱力  D、自我效能感  6、儿童在知道“白菜”、“萝卜”和“菠菜”等概念之后,再学习“蔬菜”这一新概念。这种把新知识与原有知识结构联系起来的学习属于(B)  A、下位学习  B、上位学习  C、并列结合学习  D、类属学习  7、老师在讲授直角三角形时,列举了直角在上方、下方、右方、左方等不同类型的直角三角形。这种突出直角三角形的本质特征“含有直角”,同时变换直角三角形的非本质特征“直角的方位”,就是运用了(B)  A、定势  B、变式  C、直观  D、迁移   8、在记忆一篇较长的文章时,开头和结尾部分容易记住,中间部分容易遗忘,这是那种影响的结果。(D)  A、同化  B、痕迹消退  C、压抑  D、前摄抑制与倒摄抑制  9、下列那种技能不属于心智技能(A)  A、书写技能  B、阅读技能  C、写作技能  D、心算技能  10、汉语拼音的学习干扰了英语音标的学习。根据迁移的性质,这种迁移属于(B)  A、正迁移  B、负迁移  C、垂直迁移   D、水平迁移  11、一个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总目标,对学习时间作出总安排,并列出学习日程安排表。这种学习策略属于(C)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策略  C、资源管理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2、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13、某学生过分害怕猫,教师先让他看猫的照片,谈论猫,再让他看关在笼中的猫,接近猫,最后让他摸猫、抱猫,消除他对猫的恐惧反应。这种行为矫正技术就是(B)  A、放松疗法  B、系统脱敏疗法   C、厌恶疗法  D、满灌疗法  14、某人在判断行为的好坏时,关注的是行为的具体结果或与自身的厉害关系。根据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理论,这种道德判断水平属于(A)  A、前习俗水平  B、习俗水平  C、后习俗水平  D、普遍伦理水平  15、无论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还是学习能力弱的学生,都能达到某项学习任务的规定水平,只不过所花的时间有所差别而已。这种教学理念就是布卢姆所提出的(C)  A、情境学习  B、合作学习  C、掌握学习  D、发现学习二、填空题:  16、学与教相互作用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以及评价/反思过程。   17、在解答问题时,有些儿童倾向于深思熟虑,且错误较少,这种认知方式属沉思型认知方式。  18、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理论,6--11岁儿童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勤奋感。  19、布鲁纳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的认知结构。  20、儿童多动症是小学中最为常见的以注意力缺陷和活动过度为特征的行为障碍综合症。  21、维纳提出归因的三维六因素模型。其中,三维度是指稳定性、内在性与可控性。  22、贾德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这种迁移理论称为经验类化说。  23、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主要有三种直观方式,即实物直观、模象直观和言语直观。  24、技能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活动方式。  25、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  26、创造性指个体产生新颖奇特、有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  27、一般认为,态度与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28、罗森塔尔等人研究发现,教师的期望对学生产生自动应验效应,这被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或罗森塔尔效应。   29、勒温将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  30、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心智技能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  31、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三个阶段。  32、耶克斯和多德森发现,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  33、班图拉把强化分为三种:直接强化、替代强化与自我强化。  34、福勒和布朗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三个阶段。  35、常模参照评价是以学生所在团队的平均成绩为参照标准,根据学生所在团队中的相对位置来报告评价结果。三、简答题:  36、简述学习动机的激发措施。  答::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  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  ③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妥善进行奖惩;  ④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37、简述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   答:①准确地示范与讲解;  ②必要而适当的练习;  ③充分而有效的反馈;  ④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  38、简述小学生品德培养的常用方法。  答:①有效的说服;  ②树立良好的榜样;  ③利用群体约定;  ④给予恰当的奖励与惩罚。  39、简述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系统。  答:①认知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和评价;  ②情感目标;  ③动作技能目标;  40、简述影响学生观察直观对象的主要感知规律。  答:①强度律;   ②活动律;  ③差异律;  ④组合律。  41、简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  ②有效地运用记忆术;  ③进行组织块化编码;  ④适当过度学习;  ⑤合理进行实习。  四、论述题:  42、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  答: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环境。  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支持容忍标新立异者;  ②给学生留有充分的选择余地;  ③在考试内容形式上增添无固定答案的问题,评估学生成绩时考虑创造性的高低。   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  ①保护好奇心;  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  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  3、开设培养创造性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  ①进行发散思维训练。  ②进行推测与假设训练  ③进行自我设计训练  ④进行头脑风暴训练  43、一名专家到一所小学考察学生的地理知识。她浏览了一下课本,向学生问道:“假如你在地下挖一个几百米深的坑,坑底比上面是热还是冷呢?”没有学生能够回答。这时,教师对专家说,“我确信他们是知道的”。于是教师向先生问道,“地球的内核是什么样的状态?”“地球内核是火热的熔岩”,同学们齐声回答。试问,为什么原本有意义的知识学生只能如此死记硬背?请根据奥苏伯尔的意义学习理论对此现象进行分析。  答:1、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生的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2、意义学习就是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的适当观念建立起非人为的和实质性的联系,相反,如果学习者并未理解符号所代表的知识,只是依据字面上的联系,记住某些符号的词句,则是一种死记硬背的机械学习。  3、意义学习的产生有主客观条件,客观条件是材料本身有意义,主观条件包括:学生有适当观念、学生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的倾向性,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4、从本案例来看,材料本身有意义,造成学生死记硬背的是主观条件,也就是说,学习没有将新知识与适当观念联系起来,从而没有使新知识获得心理意义。 2008年湖南省教师资格认定考试试卷  教育心理学(小学)  一、选择题:  1、我国心理学家通常将个体的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其中,小学生主要处于(B)  A、幼儿期  B、童年期  C、少年期  D、青年期  2、有研究表明,儿童学习书面语言的关键期是(C)   A、2岁  B、3岁  C、4~5岁  D、10岁  3、根据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6~11岁的儿童要解决的主要矛盾是(A)  A、勤奋感对自卑感  B、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  C、主动感对内疚感  D、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  4、学习了苹果、梨子、香蕉等概念后,再学习“水果”这一概念,这种学习属于(C)  A、并列结合学习  B、下位学习  C、上位学习  D、相关类属学习  5、有人把学业失败的原因说成是努力不够,这种归因属于(D)   A、内部而稳定的归因  B、外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C、外部而稳定的归因  D、内部而不稳定的归因  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A)  A、顺向正迁移  B、顺向负迁移  C、逆向正迁移  D、逆向负迁移  7、学习英语单词,属于(B)  A、概念学习  B、符号学习  C、命题学习  D、原理学习  8、研究表明,过度学习达到以下熟练程度时,记忆效果最好(D)   A、50%  B、100%  C、150%  D、200%  9、下列选项中属于心智技能扩是(C)  A、打篮球  B、骑单车  C、吹口琴  D、解应用题  10、下列选项中属于精细加工策略的是(D)  A、划线  B、复述  C、谐音联想法  D、列提纲   11、小学低年级儿童常常认为听父母或大人的话就是好孩子。根据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这是因为他们的道德发展处于(B)  A、自我中心阶段  B、权威阶段  C、可逆性阶段  D、公正阶段  12、爱国主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属于(C)  A、直觉式道德情感  B、想像式道德情感  C、伦理式道德情感  D、表象式道德情感  13、下列教学模式不属于个别化教学的是(B)  A、程序教学  B、合作学习  C、计算机辅助教学   D、掌握学习  14、赵老师是二甲班的班主任,每次赵老师上课或在场时,学生都规规矩矩,可是等赵老师一走开,班级纪律明显涣散。赵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A)  A、集权型  B、民主型  C、放任型  D、兼有BC两种型  15、下列哪种型不属于客观题(D)  A、选择题  B、是非题  C、填空题  D、论文题二、填空题:  16、1903年,出版西方第一本《教育心理学》著作的心理学家是桑代克。  17、个体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18、中国心理学家通常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行为规范学习三类。  19、斯金纳认为操作性条件作用的基本规律是强化。  20、心理学研究表明,记忆中的干扰主要是有两种,即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  21、熟悉了红砖是作为建筑材料用的,就看不同它的其它功能,这种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现象叫功能固着。  22、多媒体教学属于模象直观方式中的一种。  23、小学儿童的品德发展存在着关键年龄。从整体发展来看,小学儿童的品德关键年龄大致在小学三年级(或9岁左右)。  24、一般认为,态度和品德的形成过程经历依从、认同和内化三个阶段。  25、有些小学低年级学生的学习是为了引起老师注意他。这时他的学习内驱力主要属于附属内驱力。  26、某学生在知觉事物时,喜欢看教师的“脸色”而修改自己意见,该生认知风格很可能属于场依存型。  27、布卢姆等人在其教育目标分类系统中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目标、情感目标和动作技能目标三大领域。  28、学生身上表现出的退缩、神经过敏等行为问题,这属于心理问题行为。   29、吸引与排斥、合作与竞争是课堂里主要的人际关系。  30、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进行的教学评价,称之为总结性评价。  31、布鲁巴奇等人提出了四种教学反思方法,即反思日记、详细描述、交流讨论和行动研究。  32、根据问题结构特点的分类,数学应用题中的问题一般属于结构良好问题。  33、技能即指通过练习而形成的一种活动方式。  34、流畅性、变通性和独创性是发散思维的三个主要基本特征。  35、智力超常是指智商超过140的儿童。三、简答题:  36、简述学生认知差异研究对教学的主要启示。  答:教师应根据学生的特点,不断改革教学,努力因材施教;要做到:①创设适应学生认知的教学组织形式;②彩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方式,努力使教学方式个别化;③运用适应认知差异的教学手段。  37、简述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  答:①相似性;②原有认知结构;③学习的心向与定势。  38、简述小学生心理发展的四个基本特征。   答: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  39、简述有效地促进知识保持的主要方法。  答:①深度加工材料;②有效运用记忆术;③进行组块化编码;④适当过度学习;⑤合理进行复习。  40、在教学中如何提高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答:①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②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③提高多种练习的机会;④培养思考问题的习惯。  41、简述影响课堂管理的因素  答:①教师的领导风格;②班级规模;③班级的性质;④对教师的期望。  四、论述题:  42、请举例说明如何帮助学生有效地进行知识概括?  答:①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②提供变式;③科学地进行比较;④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  43、当前,在学校德育工作中,有的老师往往以说理为主,收效甚微。请你从学生品德结构特点及关系角度进行分析,论述提高德育实效性的方法和途径。答:①指出“说理”即注重对学生进行道德认识教育;②运用品德结构的观点,指出品德教育应该重视品德教育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指出还应采用多种方法、手段以提高德育的实效性。 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1)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在教育史,第一个明确提出将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理论基础的人是德国教育家、哲学家兼心理学家(  )A.赫尔巴特B.桑代克C.维果斯基D.鸟中斯基2.人的抽象思维的发展总是先于感知运动的发展,这体现心理发展的特点是(  )A.连续性与阶段性B.定向性与顺序性C.不平衡性D.差异性3.一般说来,如果一个人的智商是100,说明这个人的智力处于(  )水平。A.超常B.弱智C.中下D.中等4.以下选项中,不属于经典条件反射现象的是(  )A.望梅止渴B.画饼充饥C.谈虎色变D.叶公好龙5.(  )是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要求超越原先的学习内容。A.知识B.应用C.评价D.综合6.成就动机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阿特金森认为,避免失败者的目的是避免失败,减少失败感,所以他们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当一项任务的成功率为50%时,他们会、(  )A.可能选择B.犹豫不决C.回避这项任务D.坚决选择 7.地方方言影响学习普通话,这是一种(  )A.正迁移B.负迁移C.顺向迁移D.逆向迁移8.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这种观点的代表学说是(  )A.痕迹衰退说B.同化说C.干扰说D.动机说9.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不稳定现象B.不协调现象C.起伏现象D.高原现象10.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  )A.组织策略B.调节策略C.监视策略D.精细加工策略11.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  )A.牢记题目内容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的表征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12.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主要体现了个体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13.群体对每个成员的吸引力,就是(  )A.群体凝聚力B.课堂气氛C.群体规范D.学校人际关系 14.(  )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透明度15.下列选项中,不是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的一项是(  )A.课堂规则的制订与执行B.教材的呈现C.课时计划的安排D.课堂练习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研究表明: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热心和同情心;二是教师的__________。17.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__________。18.奥苏伯尔认为,影响接受学习的关键因素是认知结构中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观念的可利用性,为此,他提出了“__________”的教学策略。19.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__________。20.一般来说,动机具有__________功能、指向功能和强化功能。21.格式塔心理学家提出的关系转换理论认为,迁移产生的实质是个体对__________的理解。22.在知识学习的三阶段中,应解决的主要心理问题分别是知识的__________、保持和应用。23.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属于__________技能。24.下位学习包括两种形式,即__________和相关类属学习。25.问题解决的过程可分为四个阶段,即__________、理解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26.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包括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__________的道德情感。27.课堂结构包括__________和课堂教学结构。28.__________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非正式观察搜集关于学生学业成就的信息。29.解决问题的最高表现形式是__________。30.__________行为是由特定刺激引起的,是不随意的反射性反应。31.__________是个体努力克服障碍、施展才能、力求又快又好地解决某一问题的愿望或趋势,是一种主要的学习动机。32.原型定向阶段是__________使主体掌握知识的阶段。33.__________是阅读和听讲时常用的一种精细加工策略,教师应注意讲慢一点、重复复 杂主题材料、在黑板上写出重要信息等。34.观察学习和__________学习是品德学习的两种基本形式。35.早期失去父母的爱,从小受溺爱而缺乏惩戒或受到不一致的惩戒,此类因素容易导致学生产生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皮亚杰认知发展阶段的基本理论。37.简述原有的认知结构对迁移的作用。38.怎样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39.简述课堂气氛的类型。40.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在课时计划中的差异。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学习策略训练的原则和方法。42.如何运用有效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心智技能?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A19世纪心理学的长足发展为教育心理学作为一个独立分支从母体中分出提供了可能。最早出现的教育心理学著作仅是以心理学知识与教育问题简单结合的形式出现的,对于当时影响较大的这种考试应首推德国著名心理学家赫尔巴特。2.【精析】B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定向性与顺序性。如感知一运动一情绪一动机一社会能力一抽象思维。3.【精析】D一般的,IQ大于140为天才,130~140智力超常,120~130智力优秀,110~120智力中上,90~110智力中等,80~90智力中下,70~80临界状态,小于70智力低下。4.【精析】D所谓经典条件反射,就是一种刺激替代过程,即由一个新的、中性的刺激替代了原先自然引发反应的无条件刺激,A、B、C三项均属于经典条件反射,故选D。5.【精析】C布卢姆将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分为知识、领会、应用、分析、综合、评价六个层次,它们是由低到高的阶梯,评价目标是最高层次的认知目标。6.【精析】C避免失败者则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如果成功的几率大约是50%时,他们会回避这项任务。因为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7.【精析】B负迁移指两种学习之间相互干扰、阻碍,题中所述应为负迁移,故选D。8.【精析】B奥苏伯尔认为,在真正的有意义学习中,前后相继的学习不是相互干扰而是相互促进的,因为有意义学习总是以原有的学习为基础,后面的学习则是前面学习的加深和扩充。遗忘就其实质来说,是知识的组织与认知结构简化的过程。 9.【精析】C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的成绩时而上升、时而下降现象称为起伏现象,故选C。10.【精析】B调节策略的实施可及时修正、调整认知活动。帮助学生矫正其学习行为,以补救理解上的不足,属于调节策略,故选B。11.【精析】B进行问题表征的方法有多种,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不见诸笔端的抽象思考,另一类是以一些可见的方式,如利用图表、方程式、图画的形式来表述问题。12.【精析】C道德意志是克服所遇到的困难和障碍时所表现出来的心理特征,抵抗外界诱惑的能力体现了个体的道德意志,故选C。13.【精析】A群体凝聚力指群体对每一名成员的吸引力。它可以通过群体成员对群体的忠诚、责任感、荣誉感、成员之间的友谊感和志趣等来说明。14.【精析】B效度是指测量的正确性,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其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故选B。15.【精析】CA、B、D三项均属于专家教师与新教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的差异,C项中课时计划发生在课堂教学之前,故选C。二、填空题16.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17.评价/反思过程18.先行组织者19.认知结构20.激活21.事物问关系22.同化23.心智24.派生类属学习25.发现问题26.伦理27.课堂情境结构28.观察29.创造性30.应答性31.成就动机32.操作性33.做笔记34.亲历35.人格障碍三、简答题36.经过一系列的研究与演变,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四个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指0~2岁,这一阶段儿童的认知发展主要是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指2~7岁,这个阶段的儿童的各种感知运动图式开始内化为表象或形象模式,特别是语言的出现和发展,使儿童日益频繁地用表象符号来代替外界事物,但他们的语词或其他符号还不能代表抽象的概念,思维仍受具体直觉表象的束缚,难以从知觉中解放出来。(3)具体运算阶段。指7~11岁,这个阶段的儿童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思维可以逆转,因而能够进行逻辑推理。其标志是儿童已经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指11~15岁,这一阶段的儿童思维已超越了对具体的可感知的事物的依赖,使形式从内容中解脱出来,进入形式运算阶段。37.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 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8.(1)充分利用已有经验,形成知识结构体系。(2)分析问题的构成,把握问题解决规律。(3)开展研究性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4)教授问题解决策略,灵活变换问题。(5)允许学生大胆猜想,鼓励实践验证。39.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以分成积极的、消极的和对抗的三种类型。积极的课堂气氛是恬静与活跃、热烈而深沉、宽松与严谨的有机统一。消极的课堂气氛通常以紧张拘谨、心不在焉、反应迟钝为基本特征。而对抗的课堂气氛则是失控的气氛,学生过过度心奋、各行其是、随便插嘴、故意捣乱。40.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只是突出了课的主要步骤和教学内容,并未涉及一些细节。相反,新教师却把大量时间用在课时计划的一些细节上。另外,专家教师在制订课时计划时,能根据学生的先前知识来安排教学进度。他们的课时计划就有很大的灵活性。而新教师仅仅按照课时计划去做,并想办法去完成它,却不会随着课堂情境的变化来修正他们的计划。四、论述题41.训练原则:(1)主体性原则。指任何学习策略的使用都依赖于学生主动性和能动性的充分发挥。(2)内化性原则。指训练学生不断实践各种学习策略。逐步将其内化成自己的学习能力,并能在新的情境中加以灵活应用。(3)特定性原则。指学习策略一定要适合学习目标和学生的类型。(4)生成性原则。指学生要利用学习策略对学习的材料进行重新加工,生成某种新的东西。(5)有效的监控。指学生应当知道何时、如何应用他们的学习策略,并能反思并描述自己对学习策略的运用过程。(6)个人自我效能感。指教师给学生一些机会使他们感觉到策略的效力以及自己使用策略的能力。训练方法:(1)指导教学模式。指导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讲授法十分类似,由激发、讲演、练习、反馈和迁移等环节构成。(2)程序化训练模式。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如解题技能、阅读技能、记忆技能等,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学生按此程序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4)交互式教学模式。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预测。(5)合作学习模式。以合作方式学习的学生比起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42.由于心智技能是按一定的阶段逐步形成的,因此在培养方面必须分阶段进行,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效。为提高分阶段训练的成效,必须充分依据心智技能的形成规律,采取 有效措施。为此,必须注意以下几点:(1)激发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任何学习任务的完成均依赖于主体的学习积极性与主动性。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取决于主体对学习任务的自觉需要。由于心智技能本身难以认识的特点,主体难以体验其必要性。因而,在主体完成这一学习任务时,往往缺乏相应的学习动机及积极性。为此,在培养工作中,教师应采取适当措施,激发主体的学习动机,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2)注意原型的完备性、独立性与概括性。心智技能的培养,开始于主体所建立起来的原型定向映象。在原型建立阶段,一切教学措施都要考虑到有利于建立完备、独立而具有概括性的定向映象。所谓完备性,指对活动结构(动作的构成要素、执行顺序和执行要求)要有清楚的了解,不能模糊或缺漏。所谓独立性,指应从学生的已有经验出发,让学生独立地来确定或理解活动的结构及其操作方式。所谓概括性,是指要不断变更操作对象,提高活动原型的概括程度,使之具有广泛的适用性,提高其迁移价值。(3)适应培养的阶段特征,正确使用言语。心智技能是借助于内部言语而实现的,因此言语在心智技能形成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言语在不同的阶段上,其作用是不同的。言语在原型定向与原型操作阶段,其作用在于标志动作,并对活动的进行起组织作用。这时的培养重点在于使学生了解动作本身,利用言语来标志动作,并巩固对动作的认知。言语在原型内化阶段,其作用在于巩固形成中的动作表象,并使动作表象得以进一步概括。这时培养的重点应放在考查言语的动作效应上。(4)创设条件,提供心智技能练习、应用的机会。为了学生能熟练地掌握、灵活地运用心智技能,教师应积极引导学生参加实践活动,或者创设问题情境,让学生的心智技能在解决问题的练习中得到锻炼。此外,教师在集体教学中还应注意学生的个别差异,充分考虑学生所面临的主客观条件,并针对学生存在的具体问题采取有针对性的辅助措施,以求最大限度地发展学生的心智技能。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2)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在西方,对学习类型的分类有较大影响的心理学家是(  )A.加涅B.斯金纳C.托尔曼D.桑代克2.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的认知方式属于(  )A.冲动型 B.沉思型C.场独立型D.场依存型3.顿悟说的奠基人是(  )A.考夫卡B.韦特海默C.苛勒D.托尔曼4.课堂上,教师一般在处理学生讲小话没认真听课的行为时,采用(  )妥当。A.惩罚B.表扬别人忽视他C.餍足D.消退5.某学生将自己这次考试获得了高分归之为“本就是这块料”,这实际是将其归之于(  )A.努力B.运气C.难度D.能力6.“自信、坚强、勤奋”描写的是人的哪种心理特征(  )A.气质B.性格C.能力D.动机7.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显示,遗忘是有规律的,其规律是(  )A.先快后慢B.先慢后快C.先后一致D.不快不慢8.在技能形成的练习过程中,其进步情况的表示方法是用(  )A.图示B.坐标C.遗忘曲线D.练习曲线9.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对记忆有帮助的这种方法称为(  )A.语义联想B.视觉想象C.关键词法 D.谐音联想法10.教育心理学成熟时期比较注重结合教育实际,注重为学>-j教育服务。(  )思潮掀起一场教育改革运动。A.人本主义B.行为主义C.认知心理学D.信息论11.柯尔伯格道德判断发展的最高阶段是(  )A.寻求认可取向阶段B.遵守法规取向阶段C.社会契约取向阶段D.普遍伦理取向阶段12.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  )A.动态性B.静止性C.相对性D.绝对性13.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能力上的差异并不能决定他们能否成功掌握教学内容,而是在于他们的(  )A.学习积极性B.学习自觉性C.要花多少时间D.智力水平14.约束群体内成员的行为准则称为(  )A.群体气氛B.群体压力C.群体凝聚力D.群体规范15.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  )A.相关学科知识B.教育学知识C.心理学知识D.专业知识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教师在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________。 17.从认知心理学角度将知识分为__________和程序性知识。18.在认知风格中,与“场独立”相对的认知风格叫__________。19.动机最佳水平应是__________程度的激活或唤起,此时对学习具有最佳效果。20.班杜拉认为观察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所表现的行为及结果而发生的__________学习他的大量实验表明榜样在观察学习中起到了非常重要作用。21.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见或典型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力的功能,这称为__________。22.英文单词“Tiger”可以联想成“泰山上一只虎”,这种方法叫做__________,是记忆术自一种。23.过度学习达到___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24.短时记忆的容量约为__________个组块。25.在概念形成过程中,__________和比较起着重要作用。26.影响自我效能感最主要的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______。27.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__________消除消极行为,慎用惩罚。28.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提出假设常用的方式有算法式和__________。29.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能力或特性称之为__________。30.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__________。31.维果斯基提出了__________,指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32.美国心理学家斯金纳把人和动物的行为分为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行为。33.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关键特征和本质属性的学习是__________学习。34.匹配题目包括两列词句,一列是问题选项,一列是__________。3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__________和教师在职实践训练与进修提高。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如何帮助青少年建构健康人格?37.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区别有哪些?38.如何正确对待和处理个别学生的纪律问题?39.简述出现高原现象的原因。40.简述专家型教师与新教师的差异。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如何利用感知的基本规律,提高直观教学的效果?42.举例说明如何利用系统脱敏法矫正学生的心理障碍。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A加涅对学习做出了学习层次的分类,还根据学习结果进行了分类。2.【精析】D场依存性个体主要利用外部的视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场独立性个体主 要利用身体内部的知觉线索来调整身体的位置。3.【精析】C格式塔学派的代表认为,苛勒最早提出了学习顿悟说。他认为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这种知觉经验变化的过程就是突然的顿悟。4.【精析】B表扬别人而忽视讲小话的学生是利用结合消退和强化的方法,即忽视不良行为、奖励所期望的行为。5.【精析】D该生认为自己“本就是这块料”,可见他将考试成绩归因于自身的能力。6.【精析】B性格是人格的核心。而自信、坚强和勤奋描写的恰好是人的性格特征。7.【精析】A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中可以看到,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过程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也可以说,遗忘的发展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呈负加速型。8.【精析】D从练习曲线中可以看出技能随练习量的增加而提高的一般趋势。9.【精析】D谐音联想法是指学习一种新材料时运用联想、假借意义从而对识记予以帮助的方法。10.【精析】A在成熟时期,人本主义掀起了一场教育改革运动。11.【精析】D这一阶段的人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12.【精析】C从某种意义上讲,所有的人都处在极健康和极不健康两端边线中间的某一点。这句话反映了心理健康的相对性。13.【精析】C掌握学习理论认为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并不是决定他能否学会教学内容,而只是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14.【精析】D群体规范是影响和约束群体及成员行为的行为准则。15.【精析】D教师知识结构的核心是教师的专业知识。二、填空题16.差异律17.陈述性知识18.场依存19.中等20.替代性21.功能固着22.关键词法23.50%24.7±225.变式26.成败经验27.消退法28.启发式29.创造性30.接受学习31.最近发展区32.操作性33.概念34.反应选项35.师范教育培养 三、简答题36.(1)重视青少年人格的整体调节;(2)帮助青少年进行积极的自我评价,获得自尊感;(3)建立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4)引导青少年正确对待挫折;(5)引导青少年进行人格的自我教育。37.(1)人的学习除了要获得个体的行为经验外,还要掌握人类世世代代积累起来的社会历史经验和科学文化知识。(2)人的学习是在改造客观世界的生活中,在与其他人的交往过程中,通过语言的中介作用而进行的。(3)人的学习是一种有目的、自觉的、积极主动的过程。38.教师应该做到下面几点:(1)教师要正确对待学生的纪律问题;(2)有针对性地引导;(3)善于奖励,不要迷信惩罚;(4)教师应通过自身的工作去解决问题,而不是把责任推给家长。39.(1)提高成绩需要采用新的结构和新的方法;(2)经过长时间练习后,学生的练习兴趣有所下降,注意力分散,甚至产生厌倦情绪,或者出现身体疲劳等,学习动机下降;(3)在个人知识方面,知识基础不牢的学生容易遇到高原现象。40.根据研究结果,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在课时计划、课堂教学过程和课后教学评价三个方面都存在差异。第一,课时计划的差异。对教师课时计划的分析表明,与新教师相比,专家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具有预见性。第二,课堂教学过程的差异:(1)课堂规则的制定与执行;(2)吸引学生注意力;(3)教材的呈现;(4)课堂练习;(5)家庭作业的检查;(6)教学策略的运用。第三,课后评价的差异。在课后评价时,专家教师和新教师关注的焦点不同。四、论述题41.可以利用感知的基本规律,采用如下途径提高知识直观的效果:(1)灵活选用实物直观和模象直观。一般而言,模象直观的教学效果优于实物直观。但是,这一结论只限于知识的初级学习阶段。在具体的教学中,先进行模象直观,在获得基本的概念和原理后再进行实物直观,比一开始就进行实物直观的学习效果要好。(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为了增强直观的效果,必须加强词与形象的结合。在形象直观过程中,首先要加强言语的指导,明确观察目标,提示合理的观察程序。其次,形象的直观结果应以确切的语词加以表述,以检验直观效果并使对象的各组成要素进行分化。再次,应依据教学任务,选择合理的词语与形象的结合方式。有时,先言语后直观,前者起指导作用;有时先直观后言语,后者起总结和概括作用;有时也可边言语边直观。采用何种方式应视教学目标和教学过程而定。(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要想在直观过程中获得有关的知识,首先必须注意和观察直观对象。而要有效地观察直观对象,必须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对象的特点。(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观察是知觉的特殊形式,是有目的、有计划、主动的知觉过程。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一切科学实验、科学的新发现、新规律,都是建立在周密、精确、 系统的观察基础之上的。观察力是智力结构的一个组成部分,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是教学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在可能的情况下,应让学生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改变“教师演,学生看”的消极被动的直观方式。42.系统脱敏法为美国心理学家沃尔帕首创,主要用于治疗恐怖症,如对减轻学生考试表现的恐惧有明显的治疗效果。同时,也适用于其他以焦虑为主导症状的行为障碍,如口吃、强迫症等等。具体做法是治疗者与求诊者共同设计出一个能引起恐惧感的由轻到重的恐惧事物分级表,然后要求求诊者在放松的状态下逐级训练,想象恐惧事物同时放松,等恐惧感接近消失时,再升级想象更恐惧的内容。按恐惧事物分级表想象完成后,再过渡到真实事物的逐级训练。在系统脱敏治疗中,注意求诊者对放松训练的反应很重要,因为有些求诊者要他放松时反而更紧张。因此,要建立求诊者对治疗的信心,治疗时,求诊者应坐在舒适的扶手椅上,治疗地点要隔音,治疗者要用温和而单调的语声促进其放松。采用系统脱敏法治疗时须掌握的要点有:①帮助求诊者建立对治疗的信心,要求求诊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②在引起焦虑的刺激参照时,要求求诊者不发生任何回避行为或意向;因为回避能强化恐惧的心理和生理反应;③每一次治疗后,要与求诊者进行讨论,对其成功加以赞扬,以强化求诊者的适应性行为。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3)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美同教育心理学比较重视研究教学中的社会心理因素。20世纪60代掀起了一股人本主义思潮,(  )提出了“以学乍为中心”的主张,认为教师只是一个“方便学习的人”。A.杜威B.罗杰斯C.马斯洛D.桑代克2.儿童身心发展有两个高速发展期:新生儿与青春期,这是身心发展(  )规律的反映A.顺序性B.不平衡性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3.提出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概念的研究者是(  )A.加涅B.皮亚杰C.奥苏伯尔 D.桑代克4.知道“三角形的内角和等于180O”,属于(  )A.策略性知识B.陈述性知识C.条件性知识D.程序性知识5.智力技能形成的三个阶段依次是(  )A.原型定向、原型内化、原型操作B.原型操作、原型内化、原型定向C.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原型内化D.原型内化、原型定向、原型操作6.就动作技能的学习而言,“见者易,学者难”这句话强调的是(  )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A.言语指导B.示范C.练习D.反馈7.李老师是二班的班主任,每次他上课或在场时,学生一个个规规矩矩的;等他一走开,纪律明显涣散。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很可能是(  )A.集权型B.民主型C.放任型D.兼有AB两种类型8.布鲁纳认为,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下列不属于基本结构的是(  )A.基本概念B.基本原理C.基本方法D.基本知识9.为了打击社会不良现象,政府常用“杀一做百”的做法,其理论依据可能是(  )A.经典条件反射B.操作条件反应C.人的悟性D.替代惩罚10.高原期通常出现在操作技能练习过程中的(  )A.初始阶段B.中间阶段C.结束阶段 D.全过程11.狗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  )A.无条件反射B.第一信号的条件反射C.第二信号的条件反射D.本能的反射12.在下列各种学习动机中属于内部动机的是(  )A.获得好名次B.获得高分C.获得老师表扬D.获得解答13.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是(  )A.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B.处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电视的行为C.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D.让孩子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14.层次结构图和流程图都可以衍变成(  )A.一览表B.双向表C.模型图D.网络关系图15.提问者要求列举木材的用途。回答可能是:桌椅材料、做成艺术品、筷子等等,这种寻求答案的思维方式是(  )A.抽象思维B.联想思维C.发散思维D.逻辑思维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  )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教育心理学是介于__________和心理学之间的交叉学科。17.__________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是没有影响。18.在教育心理学领域最有影响的学习理论是奥苏伯尔的__________和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9.需要层次论是__________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的体现,其代表人物是马斯洛。 20.从迁移的角度看,合理编排教学内容的标准就是使教材达到结构化、一体化和__________。21.影响学习迁移的主要因素有相似性、原有认知结构和__________。22.操作技能的培训要求包含以下四个步骤:(1)准确地示范与讲解;(2)必要而适当的练习;(3)__________;(4)建立稳定清晰的动觉。23.先学习的信息对后学习的信息的干扰,叫做__________。24.按照皮亚杰的观点,在__________阶段,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25.焦虑症是一种与__________不相适合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26.制约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三大要素是教师、学生和__________。27.所谓群体是指人们以一定方式的__________为基础而结合起来的联合体。28.从教学评价的功能来划分,教学评价可分为配置性评价和__________评价。29.对于情感以及道德行为表现宜采用__________的评价手段。30.桑代克尝试__________错误说是建立在小猫.基础上的。31.__________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32.自我意识包括三种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__________。33.__________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34.要想实施启发式教学,关键在于创设__________,它指的是具有一定难度需要学生克服,而又是学生力所能及的学习情境。35.__________指对认知的认识,即个体关于自己学习或如何学习的知识。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性格差异的教育意义。37.简述遗忘规律。38.意义学习需要具备哪些条件?39.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意义。40.举例说明什么是“功能固着”及其作用。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42.有人建议,在教育实践中,“要多使用奖励,而尽量少用惩罚”。请简要阐述你对这种建议的看法。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人本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在教学法方面提倡“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法,又叫非指导性教学法;教师的作用是按自由学习的原则去促进学习。 2.【精析】B如果强调儿童身心发展的两个发展期,是阶段性的反映。而本题强调的是这两个时期的高速发展的特点,故反映了不平衡性。3.【精析】C本题考查考生对奥苏伯尔的学习分类的理解和掌握。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奥苏伯尔根据学习主体所得经验的来源不同,将学习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依据所得经验的性质不同,将学习分为有意义学习与机械学习。4.【精析】B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个人能用言语进行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5.【精析】C我国教育学家冯忠良教授认为,智力的形成可以概括为原型定向、原型操作和原型内化三个基本阶段。①原型定向:原型是指被模拟的某种自然现象或过程。智力技能形成中的原型定向就是使学生了解心智活动的原型,从而明确该做哪些动作和怎样完成这些动作,明确活动的方向。②原型操作:是依据智力技能的实践模式,学生将头脑中建立的操作活动程序映象,以外显的操作方式付诸执行。③原型内化:指动作离开原型中的物质客体与外显形式而转向头脑内部,借助于言语来作用于观念性对象,从而对对象的主观表征进行加工、改造,并使其发生变化。6.【精析】C动作技能的学习需要必要而适当的练习,练习是动作技能形成的基本条件。“见者易,学者难”强调的是练习对动作技能学习的重要性。7.【精析】A二班同学在老师“在与不在”时表现不一,说明李老师的领导方式倾向于集权型,致使学生对领导的依赖性较强。8.【精析】D在布鲁纳的教学观中,所谓学科的基本结构,指其基本概念原理和方法9.【精析】D在替代学习中,他人的行为受到了强化或惩罚,就相当于观察者也受到了奖惩,因而这种奖惩又叫替代性的强化或替代性的惩罚。10.【精析】B在操作技能的练习曲线中可以看出,通常在练习的中间阶段会出现一个高原期。11.【精析】B对具体刺激的反射是第一信号系统,对语词的反射是第二信号系统。语言是人类特有的活动,因此对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也是人所特有的。狗虽然能听到主人唤它的名字就跑过来,是对名字的发音作出的反应,名字对于狗来说,只是一个声音刺激,并没有符号和语言代表意义。12.【精析】D内部学习动机指由个体内在需要引起的动机。例如,学生的求知欲、学习兴趣、改善和提高自己能力的愿望等内部动机因素,会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13.【精析】A斯金纳认为,操作性行为主要受强化规律的制约,看电视这一行为属于正强化,能够提高反应(按时完成家庭作业)的概率。14.【精析】B双向表即从纵横两个维度罗列材料中的主要信息。15.【精析】C发散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从不同角度列举木材的用途,应为发散思维,故选C。二、填空题16.教育学 17.关键期18.有意义接受学习论19.人本主义20.网络化21.学习的心向与定势22.充分而有效的反馈23.前摄抑制24.他律道德25.客观威胁26.课堂情境27.共同活动28.诊断性29.非测验性30.迷箱实验31.心理发展32.自我监控33.强化34.问题情境35.元认知三、简答题36.性格是指个体在生活过程中形成的对现实的稳固态度以及与之相适应的习惯化行为方式,是人格的核心。性格虽然不会决定学习是否发生,但它却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同时也作为动力因素,影响学生学习的速度和质量。性格的性别差异会影响学生对学习内容的选择。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学校教育应更重视性格因素的作用,使教育内容的选择和组织更好地适应学生的性格差异。37.遗忘是指识记过的事物不能或者错误地再认或回忆。对于遗忘发展的进程,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最早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创立了著名的遗忘规律——遗忘的速度是不均衡的,最初进展得很快,以后逐渐缓慢,过了相当的时间后,几乎不再遗忘(先快后慢)。38.意义学习的产生既受学习材料本身性质(客观条件)的影响,也受学习者自身因素(主观条件)的影响。(1)从客观条件来看,意义学习的材料本身必须具有逻辑意义。在学习者的心理上是可以理解的,是在其学习能力范围之内的。(2)从主观条件来看,首先,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能够同化新知识的适当的认知结构;其次,学习者必须具有积极主动地将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适当知识加以联系的倾向性。最后,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使认知结构或旧知识得到改善,使新知识获得实际意义即心理意义。上述条件缺一不可,否则就不能构成有意义的学习。 39.(1)预防精神疾病,保障学生心理健康的需要。(2)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促进其人格健全发展的需要。(3)对学校日常教育教学工作的配合与补充。40.功能固着也可以看作是一种定势,即从物体通常的功能的角度来考虑问题的定势。也就是说,当一个人熟悉了某种物体的常用或典型的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所具有的其他潜在的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的功能。比如都知道笔是用来写字的,但是还可以拿来当尺子来画直线。功能固着在解决问题中可能起积极的促进作用,也可能起消极的阻碍作用。比如当在某种情形下需要利用某一物体的潜在功能来解决问题时,功能固着可能起阻碍的作用。四、论述题41.(1)创设有利于创造性产生的适宜环境。①创设宽松的心理环境。教师应给学生创造一个能支持和容忍标新立异者或偏离常规思维者的环境,让学生感受到“心理安全”和“心理自由”。②给学生留有充分选择的余地。在可能的条件下,应给学生一定的权力和机会,让学生有时间、有机会干自己想干的事,为创造性行为的产生提供机会。③改革考试制度与考试内容。应使考试真正成为选拔有能力、有创造性人才的有效工具,在考试的形式、内容等方面都应考虑如何测评创造性的问题。(2)注重创造性个性的塑造。①保护好奇心。好奇是创造活动的原动力,可以引发个体进行各种探索活动,应给予鼓励和赞赏,不应忽视或讥讽。②解除个体对答错问题的恐惧心理。对出现的错误不应全盘否定,更不应指责,应鼓励学生正视并反思错误,引导学生尝试新的探索。③鼓励独立性和创新精神。应重视学生与众不同的见解、观点,并尽量采取多种形式支持学生以不同的方式来理解事物。④重视非逻辑思维能力。非逻辑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在各种创造活动中都起着重要作用,贯穿整个创造活动的始终。教师应鼓励学生大胆猜测,进行丰富的想象,不必拘泥于常规的答案。⑤给学生提供具有创造性的榜样。(3)开设培养创造性的课程,教授创造性思维策略。①发散思维训练。训练发散思维的方法有多种,如用途扩散、结构扩散、方法扩散与形态扩散等。②推测与假设训练。这类训练的主要目的是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对事物的敏感性,并促使学生深入思考,灵活应对。③自我设计训练。教师考虑到学生的兴趣及其知识经验,给他们提供某些必要的材料与工具,让学生利用这些材料,实际动手去制作某种物品。④头脑风暴训练。通过集体讨论,使思维相互撞击,迸发火花,达到集思广益的效果。42.我认为奖比罚好,原因如下:(1)惩罚传递不该怎么做的信息,奖励传递该怎么做的信息。(2)必要的惩罚是需要的。学习是有纪律的活动,必要的约束与惩罚是维持秩序所需要的。但惩罚应以不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与求知欲为前提。(3)奖与罚应及时公正,才能真正提高一个人的积极性。对该表扬的行为不及时做出表扬等 于是批评这种行为;对做错的同学不做出批评等于是表扬了这种行为;表扬对内向孩子的作用大于对外向孩子的作用;表扬对女生的作用大于对男生的作用;师生关系紧张时的批评,起不到教育作用,反而会促使双方关系的对立;失去公正性的表扬与批评不起作用;过于频繁地表扬某一个人会造成对方在同学中的孤立。(4)进行表扬与批评时,应注意个性差异。表扬与批评的作用在于个体对表扬与批评的认识,不应伤害到其他方面的积极性。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4)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教育心理学主要研究的是学校教育中的(  )A.学生的学习B.教育措施C.学校环境D.学与教的规律2.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以学生为中心并有(  )A.系统性B.预见性C.结构性D.实效性3.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称为(  )A.组织策略B.复述策略C.计划策略D.调节策略4.有的学生平时易受暗示,屈从于权威.按照他人的意见办事,不善于适应紧急情况,这类学生的性格属于(  )A.场依存性占优势B.场独立性占优势C.思考型D.冲动型5.加涅将学习分为智慧技能等五种类型的依据是(  )A.不同的学习结果B.学习层次的高低C.学习情境的繁简 D.学习水平的优劣6.以下心理学家及其理论匹配不正确的一项是(  )A.奥苏伯尔——认知发现说B.苛勒——完形一顿悟说C.托尔曼——认知目的说D.加涅——信息加工理论7.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任务的是(  )A.避免失败者B.力求成功者C.自我实现者D.追求荣誉者8.儿童在家庭中养成了爱劳动的行为习惯,这种习惯也会在学校中表现出来,这是(  )A.行为规范的迁移B.知识迁移C.技能迁移D.学习经验的迁移9.在教学中讲授“果实”概念时,既选可食的果实,又选不可食的果实(如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准确地掌握“果实”概念。这是运用了(  )A.正例与反例配合法B.变式法C.比较法D.直观法10.安德林的心理技能形成三个阶段的第三个阶段是(  )A.认知阶段B.联结阶段C.评价阶段D.自动化阶段11.昨天,我们学习了一个英文单词interest,今天又学习其形容词interesting,由于有了昨天的基础,今天学习特别快,这属于(  )A.前摄促进B.倒摄促进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12.一个人面对同一问题,能想出多种不同类型的答案,这表明他的思维有(  )A.流畅性B.变通性C.指向性 D.独创性13.爱国主义情感属于(  )的道德情感。A.直觉的B.想象的C.行为的D.伦理的14.我们常说的提升学生心理素质,其标准是根据心理健康三层面中的(  )A.非病状态B.良好适应状态C.理想状态D.正常状态15.一般在教学开始前使用(  )来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A.诊断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总结性评价D.配置性评价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学与教的作用过程由__________、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三种活动交织在一起。17.心理自我开始形成和发展的时期为__________。18.巴甫洛夫提出经典性条件反射论,基本规律有获得与__________、刺激泛化与分化。19.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最主要因素是个体自身行为的__________,同时,归因方式也影响到自我效能感的形成。20.物理学习中的审题技能的掌握可能会促进化学等其他学科的审题技能的应用,这在心理学中称__________。21.奥苏伯尔认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__________的接受学习。22.加涅认为,程序性知识包括__________和认知策略两个亚类。23.所谓技能,一般认为是通过练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__________。24.__________是形成各种操作技能所不可缺少的关键环节。25.__________是理解科学知识的起点,是学生由不知到知的开端,是知识获得的首要环节。26.任何问题都含有三个基本的成分:一是给定的条件;二是要达到的目标;三是存在的__________。27.按照创造的分类,各种发明创造可以视为是__________的典型例证。28.个体品德的核心部分是__________。29.不管是正式群体还是非正式群体,都有群体凝聚力、__________、群体气氛以及群体成员的人际关系。 30.在通常情况下,课堂气氛可能分成积极的、__________和对抗的三种类型。31.常模参照评价是评价时以学生所在团体的__________为参照标准(即所谓常模),根据其在团体中的相对位置(或名次)来报告评价结果。32.__________提出了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33.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34.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学习期待。35.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心理发展的概念及特征。37.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的关系。38.影响创造性的主要因素有哪些?39.简述皮亚杰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40.简述罗森塔尔效应。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中学生品德发展的主要特征。42.试述马斯洛学习动机理论及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D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它拥有自身独特的研究课题,那就是如何学、如何教、学与教之间的相互作用。2.【精析】B与新教师相比,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简洁、灵活、以学生为门心并具有预见性。3.【精析】B复述策略是认知策略的一种,指在工作记忆中为了保持信息,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材料或刺激,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上的方法。4.【精析】A具有场依存方式的人,对物体的知觉倾向于以外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的依据;他们的态度与自我知觉更易受周围其他人,特别是权威人士的影响三干扰,善于察言观色,注意并记忆言语信息中的社会内容。5.【精析】A加涅早期根据学习情境由简单到复杂、学习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的顺序,把学习分成了八类;后来根据学习结果的不同将学习分为五种类型。6.【精析】A奥苏伯尔的代表理论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论,认知发现说是布鲁纳的代表理论。7.【精析】A避免失败者倾向于选择非常容易或非常困难的任务。选择容易的任务可以保证成功,使自己免遭失败;而选择极其困难的任务,即使失败,也可以找到适当的借口,得到自己和他人的原谅,从而减少失败感。 8.【精析】A迁移广泛存在于各种知识、技能与社会规范的学习中。儿童在家庭中养成的爱劳动的行为习惯在学校中表现出来的是社会行为规范的迁移。9.【精析】B所谓变式,就是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10.【精析】D著名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认为,心智技能的形成需经过三个阶段,即认知阶段、联结阶段和自动化阶段。11.【精析】A先前所学的信息对后面所学信息盼干扰叫做前摄抑制;后面所学的信息对前面所学信息的干扰叫做倒摄抑制。先前所学的知识对后面所学的知识的促进叫前摄促进;后面所学的对前面魇学的知识的促进作用叫做后摄促进。12.【精析】B变通性又称流畅性,对于同一问题所想出来的各类别的答案越多的人,变通性越高。13.【精析】D道德情感从表现形式上看,主要有直觉的道德情感、想象的道德情感和伦理的道德情感三种。伦理的道德情感,即以清楚地意识到道德概念、原理和原则为中介的情感体验。如爱国生义情感和集体主义情感。14.【精析】C心理健康是个体心理健康在自身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是一种理想状态。15.【精析】D配置性评价,或称准备性评价,一般在教学开始前进行,摸清学生的现有水平及个别差异,以便安排教学。二、填空题16.学习过程17.青春期18.消退19.成败经验20.一般迁移21.有意义22.心智技能23.活动方式24.练习25.直观26.限制或障碍27.真正的创造28.道德认识29.群体规范30.消极的31.平均成绩32.波斯纳 33.趋向或接近34.学习需要35.心理状态与过程三、简答题36.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研究表明,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基本特征。(1)连续性与阶段性。在心理发展过程中,当某些代表新特征的量累积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取代旧特征而处于优势的主导地位,表现为阶段性的间断现象。但后一阶段的发展总是在前一阶段的基础上发生的,而且又萌发着下一阶段的新特征,表现出心理发展的连续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尽管发展的速度可以有个别差异,会加速或延缓,但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不平衡性。心理发展的不平衡性一方面表现出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速度上、发展的起止时间与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进程;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率。(4)差异性。任何一个正常学生的心理发展总要经历一些共同的基本阶段,但在发展的速度、最终达到的水平以及发展的优势领域等方面又往往是千差万别的。37.学习动机和学习效果的关系:(1)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关系并不是直接的,它们之间往往以学习行为为中介。只有把学习动机、学习行为、学习效果三者放在一起加以考查,才能看出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既一致又不一致的关系。(2)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学习行为也好,则学习效果好;相反,学习动机弱,学习积极性不高,学习行为也不好,则学习效果差。不一致的情况是:学习动机强,学习积极性高,如果学习行为不好,其学习效果也不会好;相反,学习动机不强,如果学习行为好,其学习效果也可能好。(3)学习动机是影响学习行为、提高学习效果的一个重要因素,但却不是决定学习活动的唯一条件。38.(1)环境。家庭与学校的教育环境是影响个体创造性的重要因素。父母的受教育程度、管教方式以及家庭气氛等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孩子的创造性。学校的气氛、教师的管理方式、学习活动安排等都影响学生的创造性。(2)智力。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可表现为: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由此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是其必要条件。(3)个性。高创造性者一般具有以下一些个性特征:①具有幽默感;②有抱负和强烈的动机;③能够容忍模糊与错误;④喜欢幻想;⑤具有强烈的好奇心;⑥具有独立性。39.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的道德发展大致分为两个阶段:在10岁以前,儿童对道德行为的判断主要是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称为他律道德。在 该阶段,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出对外在权威的绝对尊敬和顺从的愿望。在10岁以后,儿童的判断主要是依据自己认可的内在标准,称为自律道德。他们开始认识到规则不是绝对的、一成不变的,可以与他人合作,共同决定或修改规则,规则只是维护自己与他人的关系。儿童的思维已从自我中心解脱出来,能站在他人的立场上考虑问题。皮亚杰认为,在从他律到自律的发展过程中,个体的认知能力和社会关系具有重大影响。道德教育的目标就是使儿童达到自律道德,使他们认识到道德规范是在相互尊重和合作的基础上制定的。40.罗森塔尔等人对教师的期望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证明,教师的期望或明或暗地被传送给学生,学生会按照教师所期望的方向来塑造自己的行为。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在实际的教育情境里,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并不一定会发生自我应验的预言效应。因为教师期望效应的发生,既取决于教师自身的因素,也取决于学生的人格特征、原有认知水平、归因风格和自我意识等众多的心理因素。四、论述题41.(1)伦理道德发展具有自律性,言行一致。在整个中学阶段,学生的品德迅速发展,处于伦理形成时期。伦理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它是道德关系的概括,伦理道德是道德发展的最高阶段。①形成道德信念与道德理想。中学生逐渐掌握伦理道德,并服从它,表现为独立、自觉地依据道德信念、价值标准等去行动,使学生的道德行为更有原则性、自觉性。②自我意识增强。在品德发展的过程中,中学生更加关注自我道德修养,并努力加以提高。可以说中学生对自我道德修养的反省性和监控性有明显的提高,这为产生自觉的道德行为提供了有效的前提。③道德行为习惯逐步巩固。由于不断地实践、练习,加之较为稳定的道德信念的指导,中学生逐渐形成了与道德伦理相一致的、较为定型的道德行为习惯。④品德结构更为完善。中学生的道德认识、道德情感与道德行为三者相互协调,形成一个较为完善的动态结构,使他们不仅按照自己的道德准则去行动,而且也逐渐成为稳定的个性心理结构的一部分。(2)品德发展由动荡向成熟过渡。①初中阶段品德发展具有动荡性。从总体上看,初中即少年期的品德虽然具有伦理道德的特性,但仍旧不成熟、不稳定,具有动荡性,表现在道德观念的原则性、概括性不断增强,但还带有一定程度的具体经验特点。②高中阶段品德发展趋向成熟。高中阶段或青年初期的品德发展进入了以自律为主要形式、应用道德信念来调节道德行为的成熟时期,表现在能自觉地应用一定的道德观点、信念来调节行为,并初步形成人生观和世界观。42.(1)需要层次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理论在动机领域中的体现,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是 这一理论的提出者和代表人物。(2)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有五种,它们由低到高依次排列成一定的层次,即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3)在人的需要层次中,最基本的是生理需要;在生理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是安全需要,即表现为个体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免除恐惧和焦虑等;这之后是归属和爱的需要,即个体要求与他人建立感情联系;随后出现的是尊重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受到他人的尊重。在上述这些低一级的需要得到基本满足之后,便进入自我实现的需要层次。(4)自我实现作为一种最高级的需要,包括认知、审美和创造的需要。它具有两方面的含义,即完整而丰满的人性的实现以及个人潜能或特性的实现。马斯洛认为,自我实现的人心胸开阔、独立性强,具有创造性;他们知道自己的需要,能意识到自己实际上是怎样一个人,自己的使命是什么。从学习心理的角度看,人们进行学习就是为了追求自我实现,即通过学习使自己的价值、潜能、个性得到充分而完备的发挥、发展和实现。因此,可以说自我实现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动机。(5)需要层次理论说明,在某种程度上学生缺乏学习动机可能是由于某种低级需要没有得到充分满足(如父母离异使归属与爱的需要得不到满足),而正是这些因素会成为学生学习和自我实现的主要障碍。所以,教师不仅要关心学生的学习,也应该关心学生的生活,以排除影响学习的一切干扰因素。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5)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1868年,俄国教育家鸟申斯基出版了(  ),对当时的心理学发展成果进行了总结,鸟申斯基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A.《大教学论》B.《人是教育的对象》C.《教育心理学》D.《教育心理大纲》2.第一个提出发展关键期概念的人是(  )A.劳伦兹B.艾显克森C.皮亚杰D.维果斯基3.生理自我基本成熟大约在(  )A.1岁B.3岁C.5岁 D.7岁4.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挺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的是(  )A.斯金纳B.巴甫洛夫C.布鲁纳D.苛勒5.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  )A.构造一种完形B.对环境条件的认知C.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D.形成刺激与反应间的联结6.下列属于需要层次理论中的成长性需要的是(  )A.自我实现的需要B.归属与爱的需要C.生理的需要D.尊重的需要7.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迁移B.固着C.定势D.原型影响8.在教“鸟”概念时,用麻雀、燕子说明“前肢为翼,无齿有喙”是鸟概念的本质特征,这是适当地运用了(  )A.命题B.案例C.反例D.正例9.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的是(  )A.原型操作B.原型定向C.原型内化D.原型启发10.利用课余时间读短篇文章或阅读报纸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属于(  )A.计划策略B.组织策略C.学习时间管理策略D.调节策略 11.将能达到目标的所有可能的选择都找出来,试遍所有可能,总会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这种方法称为(  )A.启发式B.推理式C.算法式D.演绎式12.道德的“两难故事法”由(  )研究,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A.柯尔伯格B.皮亚杰C.布卢姆D.克拉斯沃尔13.课堂上人际关系出现双方相互亲近,认知协调,情感和谐,行动一致。这是一种(  )的人际关系。A.吸引B.合作C.沟通D.平等14.经常思考“如何教好这节课?”等这样一些问题,这时教师处于发展的(  )阶段。A.关注生存B.关注情境C.关注学生D.关注自我15.心理辅导的目标有两个:一是(  ),二是寻求发展。A.行为矫正B.学会适应C.克服障碍D.学会调适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对专家型教师和新教师的比较研究发现,专家型教师的课时计划更简洁、灵活,具有预见性,并以为__________中心。17.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18.班杜拉将强化分为三种类型:直接强化、__________和自我强化。19.布卢姆认为最低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知识,最高水平的认知学习结果是__________。20.奥苏伯尔认为学校学生的成就动机主要由三种内驱力组成,即__________的内驱力,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附属的内驱力。21.早期的迁移理论主要包括形式训练说、__________、概括化理论和关系转换理论。 22.知识学习的类型有__________、概念学习和命题学习。23.心智技能的培养首先应该激发学生的__________。24.__________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25.__________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26.柯尔伯格将道德判断分为三个水平:__________、习俗水平和后习俗水平。27.中学生思维的主要形式是__________,其突出特点是由“经验型”上升为“理论型”。28.常见的教师自编测验的类型主要有__________和主观题。29.美国教育心理学家__________提出了认知结构迁移理论。30.对遗忘原因的一种最古老的解释理论是__________。31.__________是指对解决问题起启发作用的事物,与所解决问题有某些共同点或相似点。32.中学生的伦理道德发展的基本特征之一是可以做到言行一致,具有__________性。33.根据技能的分类,“默读”主要属于__________技能。34.教师在写板书时,要求尽量用白色粉笔,所依据的感知规律是__________。35.教师成长与发展的基本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二是实践训练与继续教育。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教学中影响迁移的主要因素。37.简述教学中的感知规律。38.简述问题解决的影响因素。39.简述课堂纪律的类型。40.简述教师成长的过程。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论述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42.用成败归因理论解释归因对学习动机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俄国著名教育家乌申斯基于1868年发表了《人是教育的对象》,因此被称为“俄罗斯教育心理学的奠基人”。2.【精析】A劳伦兹提出发展关键期,即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仅能产生很小的影响或几乎没有影响,故选A。3.【精析】B自我意识在不同的发展阶段成熟的时间是不同的,生理自我在3岁左右基本成熟。4.【精析】A斯金纳提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和提倡程序教学与机器教学,故选A。 5.【精析】C布鲁纳认为,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构建认知结构,故选C。6.【精析】A成长性需要是指求知与理解需要、审美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基本需要是指生理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和尊重的需要。7.【精析】C由于先前活动而形成的心理的一种特殊准备状态称为定势,故选C。8.【精析】D首先要弄清概念。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由此可知,题中运用的是鸟的正例。9.【精析】A原型操作在加里培林及其学派的著作中称为“物质或物质化活动阶段”,故选A。10.【精析】C学习时间管理策略包含:统筹安排学习时间、高效利用最佳时间、灵活利用零碎时间。利用课余时间读短篇文章或阅读报纸杂志,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充分体现了灵活利用零碎时间,故选C。11.【精析】C算法式即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因此也叫做随机搜索策略,是一种尝试错误的方法。12.【精析】A柯尔伯格研究了道德的“两难故事法”,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论,故选A。13.【精析】A人际吸引是指交往双方出现相互亲近的现象,它以认知协调、情感和谐及行动一致为特征;人际排斥则是交往双方出现关系极不融洽、相互疏远的现象,以认知失调、情感冲突和行动对抗为特征。14.【精析】B教师处在关注情境阶段时,经常考虑“如何教好课”。15.【精析】D心理辅导的目标包括学会调适和寻求发展。二、填空题16.学生17.学习过程18.替代强化19.评价20.认知21.共同要素说22.符号学习23.积极性与主动性24.精细加工25.维果斯基26.前习俗水平27.抽象逻辑思维28.客观题29.奥苏伯尔30.痕迹衰退说31.原型32.自律33.心智34.差异律35.师范教育三、简答题36.影响迁移的因素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1)相似性。相似性的大小主要是由两个任务中含有的共同成分决定的,较多的共同成分将产生较大的相似性,并导致迁移的产生。共同成分既可以是学习材料(如刺激)、学习中的环境线索、学习结果(如反应)、学习过程、学习目标等方面的,也可以是态度、情感等方面的。(2)认知结构。原有的学习对后继学习的影响是比较常见的一种迁移方式,原有认知结构的特征直接决定了迁移的可能性及迁移的程度。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对此进行了明确的阐述。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首先,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已有的背景知识 越丰富,越有利于新的学习,即迁移越容易。专家之所以具有较强的迁移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他们具有解决某一问题的丰富的背景经验或认知结构。其次,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经验的概括水平越高,迁移的可能性越大,效果越好;经验的概括水平越低,迁移的范围越小,效果也越差。再次,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学习的心向与定势。心向与定势常常是指的同一种现象,即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定势的形成往往是由于先前的反复经验,它将支配个体以同样的方式去对待后继的同类问题。正因如此,定势在迁移过程中也起到一定的作用。定势对迁移的影响表现为两种:促进和阻碍。定势既可以成为积极的正迁移的心理背景,也可以成为负迁移的心理背景,或者成为阻碍迁移产生的潜在的心理背景。除上述谈到的影响迁移的基本因素外,年龄、智力、学习者的态度、教学指导、外界的提示与帮助等也都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迁移的产生。37.教学中的感知规律包括四个方面:(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为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因此,在直观过程中,教师应突出那些低强度但重要的要素,使它们充分地展示在学生面前。(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在知识本身层次,应合理地安排新旧知识,使旧知识成为学习新知识的支撑点。(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38.(1)有关的知识经验;(2)个体的智能与动机;(3)问题情景与表征方式;(4)思维定势与功能固着。39.根据课堂纪律形成的原因,可以将课堂纪律分成四种类型:(1)教师促成的纪律。这是指教师为学生的学习和工作设置一个有结构的情境,即组织一个良好的集体结构。在课堂管理中,教师促成的纪律是不可缺少的。(2)集体促成的纪律。这是指Fh群体压力而形成的纪律。从入学开始,同辈人的集体在学生社会化方面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3)任务促成的纪律。每一次任务都有其特定的纪律,有时某项任务会引起学生的高度注意,使他对其他诱人的活动置之不理。任务促成的纪律是以个人对活动任务的充分理解为前提的。(4)自我促成的纪律。当外部的纪律控制被个体内化成为个体自觉的行为准则时,自律便出现了。40.福勒和布朗根据教师的需要和不同时期所关注的焦点问题,把教师的成长划分为关注生存、关注情境和关注学生等三个阶段。 (1)关注生存阶段。处于这一阶段一般是新教师,他们非常关注自己的生存适应性。因而有些新教师可能会把大量的时间都花在如何与学生搞好相互关系上。(2)关注情境阶段。当教师感到自己完全能够生存(站稳了脚跟)时,便把关注的焦点投向了提高学生的成绩即进入了关注情境阶段。在此阶段教师关心的是如何教好每一堂课的内容,一般总是关心诸如班级的大小、时间的压力和备课材料是否充分等与教学情境有关的问题。(3)关注学生阶段。当教师顺利地适应了前两个阶段后,成长的下一个目标便是关注学生。教师将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认识到不同发展水平的学生有不同的需要,某些教学材料和方式不一定适合所有学生。能否自觉关注学生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四、论述题41.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理论:美国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提出了人类道德发展的顺序原则,并认为道德认知是可以通过教育过程加以培养的。柯尔柏格研究道德发展的方法是两难故事法。柯尔伯格提出了三水平六阶段的道德发展阶段论。分别是:(1)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第一阶段:惩罚服从取向阶段。衡量是非的标准是由惩罚决定的,对成人或准则采取服从的态度,缺乏是非善恶的观念,判断好坏只注意行为的结果,而不注意动机。第二阶段:相对功利取向阶段。是一种朴素的利己主义,判定某一行为的好坏,主要看是否符合自己的要求和利益,具有较强的自我中心性,认为符合自己需要的行为就是正确的。(2)习俗水平。着眼于社会的希望和要求,从社会成员的角度思考道德问题,开始意识到个体的行为必须符合社会的准则,能够了解和认识社会规范,并遵守和执行社会规范。第三阶段:寻求认可取向阶段。此阶段的儿童主要是考虑社会或成人对“好孩子”的期望与要求,并力求达到这一标准。第四阶段:遵守法规取向阶段。服从权威,遵守公共秩序,接受社会习俗,尊重法律权威,有责任感和义务感。(3)后习俗水平。以普遍的道德原则作为自己行为的基本准则,能从人类正义、良心、尊严等角度判断行为的对错,并不完全受外在的法律和权威的约束,而是力图寻求更恰当的社会规范。第五阶段:社会契约取向阶段。认识到法律或习俗的道德规范是一种社会契约,大家可以相互承担义务和享有权利,利用法律可以维持公正。第六阶段:普遍伦理取向阶段。根据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去判断是非善恶,超越现实规范的约束。即以良心、正义、公平、尊严、人权等最一般的原则为标准去进行道德判断,行为完全自律。研究表明,大多数9岁以下的儿童以及少数青少年处于前习俗道德水平;大部分青年和成人都处于习俗水平;后习俗水平一般要到20岁以后才能出现,而且只有少数人才能达到。 42.(1)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并把归因分为三个维度: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性归因和不可控性归因;又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即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2)就稳定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稳定因素(能力、任务难度),则学习者对未来的学习结果也会抱成功或失败的预期,并会增强他们的自豪感、自信心或产生羞耻感、自卑感;相反,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稳定因素(努力、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不会影响他们对未来成功或失败的期望,其成败体验也不会影响到将来的学习行为。(3)就内在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自身内在的因素(能力、努力、身心状态),学习者会产生积极的自我价值感,进而更投入到未来的学习活动中去,或形成消极的自我意象,从而更避免参与成就性任务;相反,如果学习者将成功或失败归因于机体外在因素(任务难度、运气、外界环境),则学习结果不会对其自我意象产生什么影响。(4)就可控性维度而言,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可控因素(努力),学习者会对自己充满信心或产生一种犯罪感;反之,如果学习者把成功或失败归因于不可控因素(能力、任务难度、运气、身心状态、外界环境),则会产生感激心情或仇视报复情绪。(5)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运用归因理论来了解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学生的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6)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在1960年提出了“课程改革论”的教育心理学家是(  )A.华生B.杜威C.布鲁纳D.布卢姆2.个体动作发展的规律,遵循自上而下、由躯体巾心向外围、从大肌肉动作到精细动作的发展规律,这种规律现象说明心理发展具有(  )A.差异性B.顺序性和定向性C.不平衡性D.连续性和阶段性3.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  )A.婴儿期B.幼儿期 C.童年期D.少年期4.受先前活动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特殊准备状态称为(  )A.原型启发B.功能固着C.负向迁移D.定势5.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  )A.直接动机和间接动机B.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C.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D.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6.从迁移的观点看,“温故知新”属于(  )A.顺向正迁移B.逆向正迁移C.顺向负迁移D.逆向负迁移7.皮亚杰认为,儿童在判断行为对错时,是(  )A.从客观责任到主观责任发展B.从主观责任到客观责任发展C.从他律向自律发展D.从自律向他律发展8.在技能形成过程中,练习中期出现进步的暂时停顿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  )A.抑制现象B.挫折现象C.高原现象D.低谷现象9.先对材料进行系统的分析归纳,然后写出重点的这种策略属于(  )A.元认知策略B.精细加工策略C.组织策略D.复述策略10.把一个问题分解为若干个子问题,设立各种子目标,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人们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称之为(  )A.目的手段法B.反推法C.简化法 D.类比法11.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  )A.道德情感异常B.道德行为不良C.道德意志薄弱D.道德认识缺乏12.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A.相应的背景知识B.概括水平C.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D.A、B和C13.合作学习也是一种教学策略,它的特征是以学生的主动合作学习的方式代替(  )A.教师的主导教学B.独立完成作业C.家庭作业D.个别课堂练习14.有利于创造良好课堂气氛的教师领导方式是(  )A.权威型B.放任型C.民主型D.专制型15.观察法是按照研究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直接观察学生个体的行为表现,对所观察的事实加以记录和客观的解释,以了解学生心理和行为特征的一种方法。以下哪种方式不属于观察法的记录方式(  )A.项目检查表B.评定量表C.轶事记录D.日记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教育心理学研究的重要领域、核心内容是__________。17.依据评价资料的处理方式,教学评价可分为__________参照评价和标准参照评价。18.心理学研究发现,个体生命早期的某个时期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其影响很小或几乎没有影响,这一时期在心理学中被称为__________。19.短时记忆是瞬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中问阶段,一般包括直接记忆和__________记忆两种成分。 20.我国心理学界通常认为,用__________来建立心智活动的实践模式需要经过的步骤为创拟确立模型和检验修正模型。21.__________策略是对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策略。22.学习动机的两个基本成分是__________和学习期待。23.__________指群体对每一个成员的吸引力。24.技能是获得经验、解决问题、变革现实的__________。25.数学学习中数字运算影响到字母运算的学习,此为__________迁移。26.前面学习的材料对识记和回忆后面学习材料的干扰称为__________抑制。27.元认知策略分为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____策略。28.__________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沿不同的方向去探求多种答案的思维形式。29.创造性的两个主要成分:创造性想象和__________。30.问题空间由__________、目标状态和操作三部分组成。31.强迫症包括__________和强迫行为。32.__________指教师通过协调课堂内教师、学生和课堂情境三者之间的关系,从而有效地实现预定教学目标的过程。33.有的学生认为“太阳围着地球转”、“重的物体会更快落地”,这种现象属于__________。34.教师要求某学生,认真完成了作业就可以参加兴趣组的活动,该教师依据的是__________。35.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称为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问题解决的共同特点有哪些?37.简述转变错误观念的条件。38.使用“头脑风暴法”时所应遵循的原则有哪些?39.简要说明群体凝聚力的培养。40.简述创造性的含义及其特征。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李华是一个十分聪明的学生,他的最大特点就是贪玩,学习不用功。每次考试他都有侥幸心理,希望能够靠运气过关。这次期末考试他考得不理想,他认为这次是自己的运气太差了。请运用维纳的归因理论来分析:(1)他的这种归因是否正确?这种归因对他以后的学习会产生怎样的影响?(2)如不正确,正确的归因应是怎样的?(3)对教师来讲,正确掌握维纳归因理论有何意义?42.影响态度与品德形成的内部条件是什么? 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C布鲁纳提出“课程改革论”,主张结构化学习。2.【精析】B在正常条件下,心理的发展总是具有一定的方向性和先后顺序。发展是不可逆的,也不可逾越。3.【精析】D社会自我基本成熟的时期在少年期。4.【精析】D学习定势是指学生的学习迁移往往受他的学习意图或者学习心向的影响。5.【精析】D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高尚的动机和低级的动机。6.【精析】A先前的学习对后来的学习的影响,称为顺向迁移,同时还具有促进作用,所以属于顺向正迁移。7.【精析】A皮亚杰认为,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判断行为对错是从客观责任向主观责任发展的。8.【精析】C根据练习曲线,中间会出现暂时的停顿,即高原期。9.【精析】C组织策略是整合所学新知识之间、新旧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形成新的知识结构。包括列提纲,列图表等。而精细加工策略是一种将新学材料与头脑中已有知识联系起来从而增加新信息的意义的深层加工策略。注意二者的区别。10.【精析】A目的一手段分析是通过实现一系列的子目标最终达到总目标,以此解决问题。11.【精析】C由道德的常识可知,学生明知故犯,言行不一的主要原因是道德意志薄弱。12.【精析】D奥苏伯尔的认知结构迁移理论认为原有认知结构对迁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学习者是否拥有相应的背景知识,这是迁移产生的基本前提条件;原有的认知结构的概括水平对迁移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学习者是否具有相应的认知技能或认知策略以及对认知活动进行调节、控制的元认知策略,这也影响着迁移的产生。13.【精析】A合作学习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不同于以往以教师为中心的主导教学。14.【精析】C教师的领导方式分为集权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这三种不同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行为反应,从而形成不同的课堂气氛,其中民主型的课堂气氛最佳。15.【精析】D观察法的记录方式通常有以下三种:项目检查表、评定量表和轶事记录。二、填空题16.学习过程17.常模18.关键期19.工作20.心理模拟法21.元认知22.学习需要23.群体凝聚力24.前提条件25.垂直26.前摄27.调节28.发散29.创造性思维30.初始状态31.强迫观念32.课堂管理33.错误观念34.普雷马克原理35.焦虑症 三、简答题36.问题解决共同特点共有三个:(1)目的性。问题解决具有明确的目的性,它总是要达到某个特定的目标状态。(2)认知性。问题解决是通过内在的心理加工实现的。(3)序列性。问题解决包含一系列的心理活动,即认知操作,如分析、联想、比较、推论等,仅仅是简单的记忆提取等单一的认知活动,都不能称之为问题解决。37.(1)引发学生对原有观念的不满;(2)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可理解性;(3)显示新观念的合理性;(4)使学习者意识到新观念的有效性。38.(1)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2)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3)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4)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39.首先,要了解群体的凝聚力情况。其次,要帮助所有的学生对一些重大事件与原则问题保持共同的认识与评价,形成认同感。再次,引导所有学生在情感上加人群体,以作为群体的成员而感到自豪,形成归属感。最后,当学生表现出符合群体规范和群体期待的行为时,就给予赞许与鼓励,使其行为因强化而巩固,形成力量感。40.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目前公认的是,以发散思维的基本特征来代表创造性。发散思维作为创造性思维的核心,其主要特征有三个。(1)流畅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不同观念的数量的多少。该特征代表心智灵活,思路通达。对同一问题所想到的可能答案越多,即表示他的流畅性越高。(2)变通性。即灵活性,指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不墨守成规,不钻牛角尖,能随机应变,触类旁通。对同一问题所想出不同类型答案越多者,变通性越高。(3)独创性。个人面对问题情境时,能独具慧心,想出不同寻常的、超越自己也超越同辈的意见,具有新奇性。对同一问题所提意见愈新奇独特者,其独创性越高。四、论述题41.(1)不正确。他将行为的原因归为外部的不可控制的因素,这样他就对自己的行为不用负责,因此学习动机不高,学习成绩也不会提高,甚至会越来越差。(2)他应该将其归因为自己的内部的可控制因素如不努力。如果他认为学习失败是不努力造成的,那他就会相信只要自己努力,学习一定可以获得成功。(3)有助于教师了解心理活动发生的因果关系,有助于根据学生行为及其结果推断出个体的稳定心理特征和个体差异,有助于从特定的学习行为及其结果预测个体在某种情况下可能产生的学习动机,对于改善其学习行为,提高其学习效果也会产生一定的作用。此外,归因训练还有助手提高自我认识。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正确归因,对消极的归因进行辅导。如果一个学生长期处于消极的归因心态就有碍于人格的成长,如惯于逃避的学生,他们经常将失败归为能力不足,将成功归于运气或任务容易,长此以往,成为一种习惯,就会演变为一种习得性无助感。42.(1)认知失调。人类具有一种维持平衡和一致性的需要,即力求维持自己的观点、信念 的一致,以保持心理平衡。(2)态度定势。个体由于过去的经验,对所面临的人或事可能会具有某种肯定或否定、趋向或回避、喜好或厌恶等内心倾向性,这种事先的心理准备或态度定势常常支配着人对事物的预料与评价,进而影响着是否接受有关的信息和接受的量。(3)道德认知。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取决于个体头脑中已有的对道德准则和规范的理解水平和掌握程度,取决于已有的道德判断水平。(4)受教育程度。品德行为是个人价值内化的结果。学生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能力,无疑与教育密切相关。随着受教育程度的提高,道德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都有所提高。总体上,教育程度与品德的关系,类似于智力与品德的关系。此外,个体的智力水平、年龄等因素也对态度与品德的形成与改变有不同程度的影响。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  )是研究如何促使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并对学习进行自我调节。A.主动性研究B.反思性研究C.合作性研究D.社会文化研究2.心理学里通常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  )A.定势效应B.晕轮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首因效应3.用“钱禁兵馆”来帮助记忆《辛丑条约》内容的记忆术是(  )A.位置记忆法B.编简C.谐音联想法D.语义联想4.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是(  )A.生理自我B.社会自我C.心理自我D.自我意识5.(  )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A.学校 B.家庭C.社会D.工作单位6.小老鼠通过尝试错误进行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  )A.独立的发现学习B.有指导的发现学习C.有意义学习D.接受学习7.下列选项属于学习的是(  )A.每天跑步B.视力下降C.不怕见生人了D.药物引起瞌睡8.(  )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A.奥苏伯尔B.桑代克C.贾德D.苛勒9.在学过正方体、长方体等形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后,学习一般柱体的体积计算公式,属于(  )A.并列结合学习B.类属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10.对于操作技能和心智技能的区别,描述不正确的是(  )A.操作技能的对象是具体的物质实体,心智技能的对象是观念性的B.操作技能的执行过程是外显的,心智技能的执行是内潜性的C.操作技能的动作可以合并,心智技能的动作不能合并D.操作技能对动作不能合并,必须切安执行,心智技能的动作可以舍并11.计划安排每天自习时间表。属于学习策略的是(  )A.组织策略B.认知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2.在创造性的培养上有一种“头脑风暴法”,以下不属于这种方法的是(  )A.百家争鸣B.自由辩论 C.抢答D.“胡说八道”13.在柯尔伯格的有关儿童道德判断发展阶段的研究中,服从与惩罚定向阶段属于(  )A.习俗水平B.前习俗水平C.后习俗水平D.权威水平14.教师不准吵闹的学生在下课时间到教室外面玩,并要求其抄写一段课文,如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这是运用了(  )A.正强化B.负强化C.间歇强化D.连续强化15.某一测验在多次施测后所得的分数的稳定、一致程度称为(  )A.难度B.效度C.信度D.区分度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__________是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被称为教育心理学之父。17.自我意识包括自我认识、__________、自我监控三种主要成分。18.布鲁纳认为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__________三个过程。19.__________是观察者因看到榜样受到强化而如同自己也受到强化一样,是一种间接的强化方式。20.专家比新手拥有更强的迁移能力,其原因之一就是专家拥有更丰富的背景经验和__________。21.贮存时间大约为0.25~2秒的记忆是__________。22.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__________。23.当学生取得好的成绩后,老师和家长给予表扬和鼓励,这符合桑代克学习规律中的__________。24.心智技能与操作技能相比,具有以下三个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__________。25.__________是阅读时常用的一种复述策略,一般与圈点批注的方法一起使用。26.创造性是指个体产生新奇独特的、__________的产品的能力或特性。27.从完整的问题解决过程来看,__________是其首要环节。28.__________是人生观形成的时期,又是容易发生品德两极分化的时期。 29.由于教师在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对学生的__________以及教师的情绪状态便成为影响课堂气氛的主要冈素。30.__________是衡量一个教师是否成长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31.皮亚杰认为,守恒是__________阶段儿童具备的能力。32.斯金纳认为行为分为两类:应答性行为和__________行为。33.学习者把自己的成功或失败归因于运气或任务难度;这种归因是从维度归因的__________。34.右手打乒乓球的技能也将促进左手技能的掌握,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称为__________。35.交互式教学旨在教会学生四种策略:总结、提问、析疑和__________。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什么是“最近发展区”?37.简述学习动机的分类。38.试述布鲁纳的认知一结构学习论。39.元认知策略的内容有哪些?40.简述创造性与智力的基本关系。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怎样有效地组织教材概括?42.结合教学实际论述建构主义的学生观。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B主动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主动参与教与学过程;反思性研究是研究学生从内部理解所学内容的意义;合作性研究是研究如何使学生共享学与教的过程中所涉及的人类资源;社会文化研究是研究社会文化背景如何影响学习过程与结果。2.【精析】C罗森塔尔借用古希腊神话中的典故,把教师期望的预言效应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也有人将之称为罗森塔尔效应。3.【精析】B编简即将识记的材料的每条内容简化成一个关键性的字,然后变成自己所熟悉的事物,从而将材料与过去材料联系起来。4.【精析】D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己的认识和态度,是人格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使人格各部分整合和统一起来的核心力量。5.【精析】A学校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场所。6.【精析】A小老鼠的“迷宫”问题解决模式属于独立的发现学习,它是通过不断地尝试错误而发现解决问题的方法。7.【精析】C根据学习的特征:表现为行为的变化;引起的变化是相对持久的;学习是由反复经验而引起的,可判断只有C符合。8.【精析】C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 9.【精析】D上位学习也叫总括学习,即通过综合归纳获得意义的学习。10.【精析】c就动作的结构而言,操作活动的每个动作必须切实执行,不能合并、省略。而心智活动可以高度省略和简化。11.【精析】D计划安排每天的自习时间是时间管理策略的一种,属于资源管理策略。12.【精析】D头脑风暴训练应遵循四条基本原则:一是让参与者畅所欲言,对所提出的方案暂不作评价或判断;二是鼓励标新立异、与众不同的观点;三是以获得方案的数量而非质量为目的,即鼓励多种想法,多多益善;四是鼓励提出改进意见或补充意见。胡说八道不是头脑风暴训练。13.【精析】B在前习俗水平,根据行为的具体结果及其与自身的利害关系判断好坏是非,认为道德的价值不是取决于人或准则,而是取决于外在的要求。包括惩罚服从取向和相对功利取向两个阶段。14.【精析】B教师罚学生抄写课文旨在减少学生的违纪行为,抄写得好才可以解除禁令,即符合负强化撤销某种刺激引起反应概率增加的原理。15.【精析】C信度是指测验的可靠性,即多次测验分数的稳定、一致的程度。它既包括在时间上的一致性,也包括内容和不同评分者之间的一致性。二、填空题16.桑代克17.自我体验18.评价19.替代性强化20.认知结构21.瞬时记忆22.异类比较23.效果律24.结构具有简缩性25.画线26.有社会价值27.发现问题28.初中阶段29.期望30.能否自觉关注学生31.具体运算32.操作性33.外部的不可控的34.学习迁移35.预测 三、简答题36.苏联的心理学家维果斯基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如儿童已经完全掌握了某些概念和规则。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也就是说,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自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之问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邻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童今天已达到的发展水平,还应该看到仍处于形成的状态,正在发展的过程。所以,维果斯基强调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从而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37.学习动机的分类:(1)高尚的动机与低级的动机。根据学习动机内容的社会意义,可以分为高尚的与低级的动机。高尚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他主义,学生把当前的学习同国家和社会的利益联系在一起。低级的学习动机的核心是利己的、自我中心的,学习动机只来源于自己眼前的利益。(2)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作用与学习活动的关系,可以分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和远景的间接性动机。近景的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活动直接相关联的。远景的间接性动机是与学习的社会意义和个人的前途相关联的。(3)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分为内部学习动机和外部学习动机。内部动机是指由个体内在的需要引起的动机。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外部诱因所引起的动机。38.布鲁纳是美国著名的认知教育心理学家。他主张,学习的目的在于以发现学习的方式,使学科的基本结构转变为学生头脑中的认知结构。因此,他的理论常被称为认知一发现说或认知一结构论。其要点如下:(1)学习的实质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布鲁纳认为,学习的本质不是被动地形成刺激一反应的联结,而是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主动地获取知识,并通过把新获得的知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联系起来,积极地建构其知识体系。(2)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布鲁纳指出,学习包含三个差不多同时发生的过程,这就是新知识的获得、知识的转化、评价。获得了新知识以后,还要对它进行转化,目的在于学得更多的知识。(3)提倡使用“发现法”。所谓发现法就是由教师创设情境,使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产生矛盾,从而进行主动、积极的思考,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和设想,通过分析、运算和操作等过程,最后自行发现原理,达到掌握知识的目的。发现法能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有利于知识的巩固。39.所谓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具体地说,是关于个人自己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包括计划策略、监控策略和调节策略三种。(1)计划策略。元认知计划是根据认知活动的特定目标,在一项认知活动之前计划各种活动,预计结果、选择策略,想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并预估其有效性。元认知计划策略包括 设置学习目标、浏览阅读材料、产生待回答的问题以及分析如何完成学习任务。(2)监视策略。认知监视是在认知活动进行的实际过程中,根据认知目标及时评价、反馈认知活动的结果与不足,正确估计自己达到认知目标的程度、水平;并且根据有效性标准评价各种认知行动、策略的效果。元认知监控策略包括阅读时对注意加以跟踪、对材料进行自我提问、考试时监视自己的速度和时间。(3)调节策略。元认知调节是根据对认知活动结果的检查,如发现问题,则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根据对认知策略的效果的检查,及时修正、调整认知策略。40.研究表明,创造性与智力的关系并非简单的线性关系,二者既有独立性,又在某种条件下具有相关性,其基本关系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低智商不可能具有创造性。(2)高智商可能有高创造性,也可能有低创造性。(3)低创造性的智商水平可能高,也可能低。(4)高创造性者必须有高于一般水平的智商。上述关系表明,高智商虽非高创造性的充分条件,但可以说是高创造性的必要条件。四、论述题41.有效组织教材概括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1)配合运用正例和反例。正例又称肯定例证,指包含着概念或规则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的例证;反例又称否定例证,指不包含或只包含了一小部分概念或规则的主要属性和关键特征的例证。一般而言,概念或规则的正例传递了最有利于概括的信息,反例则传递了最有利于辨别的信息。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为了便于学生概括出共同的规律或特征,教学时最好同时呈现若干正例,以一个个的例子来说明。同时,如有可能,教师最好能利用机会把正反两种例证同时加以说明。这样,概念和规则的学习将更加容易。(2)提供变式。变式就是指概念或规则的肯定例证在无关特征方面的变化。如在讲果实的概念时,不要只选可食的果实(如苹果、西红柿、花生等),还要选一些不可食的果实(如橡树子、棉籽等),这样才有利于学生看到一切果实都具有“种子”这一关键属性,而舍弃其“可食性”等无关特征。又如在讲惯性时,不仅要举固体的惯性现象,也要举液体和气体的惯性现象,这样学生才会形成“一切物体均有惯性”的正确观念,而不至于认为只有固体才有惯性。(3)科学地进行比较。比较主要有两种方式:同类比较和异类比较。同类比较即关于同类事物之间的比较。通过同类比较,便于区分对象的一般与特殊、本质与非本质,从而找出一类事物所共有的本质特征。例如,为使学生获得“平原”这一地理概念,先让学生观察各种平原地带的图片和地图,然后要求他们去比较这些图片与地图上所见到的各个地带的特征,确定哪些是个别地带所特有的、变异着的无关特征,哪些是各个地带所共有的关键特征。经过这样的比较,学生就能概括出“地势平坦”是这些地带所共有的关键特征,而地面上的植物、沙漠、湖泊等是个别地方才有的,对平原地带来说是无关特征。异类比较即不同类但相似、相近、相关的事物之间的比较。如对“重量”与“质量”、“压力”与“压强”、“岛”与 “半岛”、“主语”和“谓语”等概念的比较。通过异类比较,不仅能使相比客体的本质更清楚,而且有利于确切了解彼此间的联系与区别,防止知识问的混淆与割裂,有助于知识的系统化。(4)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在讨论的时候,不仅要鼓励学生主动提出问题,而且要鼓励他们主动解答问题。即使在讨论初期,学生提出的问题可能不着边际,回答的方式未必中肯,但经过这一阶段之后,至少他们对所讨论的原则中包含的概念可先获得澄清。教师如果在这个时候发现学生对原理中某一概念尚缺乏了解,那就说明学生对所学原理尚缺少一部分起点行为,教师必须在设法补足以后,再继续进行讨论。在讨论的过程中,教师应从旁辅导,但不宜代替学生匆匆作结。42.(1)建构主义者强调,学生并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中,在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形成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宇宙、星体的运行,从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几乎都有一些自己的看法。而且,有些问题即使他们还没有接触过,没有现成的经验,但当问题一旦呈现在面前时,他们往往也可以基于相关的经验,依靠他们的认知能力(理智),形成对问题的某种解释。并且这种解释并不都是胡乱猜测,而是从他们的经验背景出发而作出的合乎逻辑的假设。所以,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这些经验,不能另起炉灶和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生长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2)教师不只是知识的呈现者,他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并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这不是通过简单的“告诉”就能奏效的,而是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做出某些调整。由于经验背景的差异,学生对问题的理解常常各不相同,在学生的共同体之中,这些差异本身便构成了一种宝贵的学习资源。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自己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2013年湖南省教师资格《小学教育心理学》临考冲刺题及答案(8)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入相应的括号内)。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60年代到70年代末为(  )A.初创时期B.发展时期C.成熟时期D.完善时期2.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  )A.《比纳一西蒙量表》 B.《斯坦福一比纳量表》C.《韦克斯勒量表》D.《比纳一推孟量表》3.以守恒观念的形成为标志的认知发展阶段是(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4.奥苏伯尔根据学习进行的方式把学习分为(  )A.知识学习和技能学习B.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C.概念学习和意义学习D.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5.维纳将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六个因素,其中不属于自身内在因素的是(  )A.能力高低B.努力程度C.任务难易D.身心状态6.埃里克森指出,许多人对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可以追溯到人格发展阶段的(  )A.羞耻感B.内疚感C.勤奋感D.孤独感7.学会写“木、石、口”,有助于学习写“森、磊、品”,这是一种(  )A.顺向迁移B.水平迁移C.一般迁移D.具体迁移8.按照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的观点,(  )是指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A.认知策略B.智慧技能C.言语信息D.动作技能9.知道“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属于(  )知识。A.陈述性B.条件性 C.程序性D.策略性10.以下不属于言语讲解应注意的一项是(  )A.言语要简洁、概括与形象化B.同时讲解动作的结构和具体要求,以及动作包含的基本原则C.不仅讲解动作的物理特性,也要指导学生注意体验执行动作时的肌肉运动知觉D.过度的讲解,数量一般应控制在100%~150%11.桑代克认为动物的学习是由于在反复的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了稳定的(  )A.能力B.技能C.兴趣D.刺激反应联结12.调节策略属于学习策略的(  )A.认知策略B.提问策略C.元认知策略D.资源管理策略13.以下问题属于无结构问题的是(  )A.数学应用题B.怎样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C.《背影》的作用是谁D.2008年奥运会主办方是哪个国家14.婴儿学会称呼邻居家的男性为“叔叔”后,他可能会对所遇到的任何陌生男性均称呼为“叔叔”,这种迁移属于(  )A.顺向迁移B.横向迁移C.正迁移D.一般迁移15.随着考试临近,学生心情极度紧张,考试时不能集中注意,无法发挥正常水平,这是一种(  )A.焦虑症B.强迫症C.恐怖症D.人格障碍二、填空题(本大题共有20个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把答案填在题中的横线上)。16.学生这一要素主要从__________和个体差异两个方面影响学与教的过程。 17.班杜拉的大量实验表明,__________在观察学习过程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18.__________具有直接的社会意义,是人格的核心。19.规则学习主要有两种学习方式:发现学习和__________。20.苛勒认为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__________。21.强化是一种操作,其作用在于__________。22.积极诱因使个体产生积极行为,__________某一目标;消极诱因则使个体产生负性行为,远离或回避某一目标。23.在布卢姆等人的认知领域目标分类架构中,__________能力层次最高。24.与学习活动本身相联系的学习动机属于__________。25.__________是原有经验得以概括化、系统化的有效途径,是能力与品德形成的关键环节。26.处于同一抽象和概括水平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被称为__________。27.教师启发学生进行自觉概括的最常用方法是__________。28.研究表明,学习的熟练程度达到__________%时,记忆效果最好。29.__________既是个体在头脑中对所面临的事件或情境的表现和记载,也是个体解决问题时所加工的对象。30.组块的方式主要依赖于__________。31.根据练习时间分配的不同有__________与分散练习。32.__________模式主要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一起进行。33.学习策略的本质属性是对学习进行__________。34.原型定向阶段是主体掌握__________的阶段。35.发散性思维的三个特征分别是__________、变通性、独创性。三、简答题(本大题共有5道小题,每题6分,共30分)。36.简述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理论。37.简述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越性。38.简述正确学生观的内容。39.如何培养学生思考问题的习惯?40.简述教师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四、论述题(本大题有2道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41.阐述早期的四种迁移理论的基本观点。42.论述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一、单项选择题1.【精析】C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经历了四个时期:①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②发展时期(20世纪20~50年代);③成熟时期(20世纪60、70年代);④完善时期(20世纪80 年代以后)。2.【精析】B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量表是法国心理学家比纳和西蒙于1905年编制的;世界上最著名的智力量表是《斯坦福一比奈量表》,是由斯坦福大学的推孟对《比纳~西蒙量表》做了多次修订而成的,故选B。3.【精析】C具体运算阶段以守恒观念的形成为标志。4.【精析】B奥苏伯尔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把学习分为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根据学生学习进行的方式,分为接受学习与发现学习。5.【精析】C从内在性维度上看,能力、努力、身心状态是自身内在因素。6.【精析】C 6~11岁为勤奋感对自卑感阶段,埃里克森指出这一阶段的勤奋感对许多人的工作和学习的态度习惯有影响。7.【精析】D具体迁移是一种学习中习得的具体的、特殊的经验直接迁移到另一种学习中去,题中所述应为具体迁移,故选D。8.【精析】A认知策略,表现为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注意、学习、记忆、思维和问题解决过程的内部组织起来的能力。它是在学习者应付环境事件的过程中对自身认知活动的监控。9.【精析】A陈述性知识主要用来回答事物是什么、为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可用来区分和辨别事物,“三角形任意两边长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应属于陈述性知识,故选A。10.【精析】DABC均为言语讲解应该特别注意的,只有D项不属于,讲解应尽可能概括,练习的时候应过度学习。11.【精析】D桑代克依据小猫“迷箱”实验,提出在尝试一错误过程中,形成稳定的刺激一反应联结。12.【精析】C调节策略属于元认知策略。13.【精析】B无结构问题即已知条件与要达到的目标都比较含糊,问题情境不明确,各种影响因素不确定,不易找出解答线索的问题。14.【精析】B横向迁移,即水平迁移,指处于同一概括水平的经验之间的相互影响。题干中学习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是并列的,故属于横向迁移。15.【精析】A焦虑症是以与客观威胁不相适应的焦虑反应为特征的神经症。学生由于考试而产生紧张情绪,以致考试不能正常发挥,属焦虑症,故选A。二、填空题16.群体差异17.榜样18.性格19.接受学习20.完形21.改变某一反应在将来发生的概率22.趋向或接近23.评价 24.近景直接性动机25.迁移26.水平迁移27.鼓励学生主动参与问题的讨论28.15029.表征30.人过去的经验31.集中学习32.交互式教学33.自我调节和控制34.操作性知识35.流畅性三、简答题36.巴甫洛夫条件反射理论包括:(1)条件反射习得,即建立条件反射,条件刺激获得信号意义。(2)条件反射消退,条件反射会因得不到无条件刺激强化而消退。巴甫洛夫认为这是一种消退性抑制,这种抑制解除后,条件反射会恢复。(3)条件反射泛化,条件反射可以由与条件刺激相似的刺激引起,越相似,越能引起条件反射。(4)条件反射分化,分化与泛化是条件反射建立过程中的两个阶段,在条件反射建立的初期,相似刺激能引起条件反射,出现泛化现象,但随着用无条件刺激对不同刺激进行强化或消退,就建立分化条件反射。(5)多级条件反射,即在条件刺激的基础上,再赋予它以信号意义,形成二级条件反射,依此类推,可以建立多级条件反射。37.标准化成就测验是指由专家或学者所编制的适用于大规模范围内评定个体学业成就水平的测验。这种测验的命题、施测、评分和解释,都有一定的标准或规定。由于测验条件的标准化,测验的结果比较客观一致,适用的范围和时限也较宽广。标准化成就测验的优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客观性。在大多数情境下,它是一种比教师自编的测验更加客观的测量工具。(2)计划性。专家在编制标准化测验时,已经考虑到所需的时间和经费,因此它比大部分的课堂测验更有计划性。(3)可比性。标准化测验由于具有统一的参照标准,使得不同考试的分数具有可比性。38.正确的学生观是指对学生有一个科学而客观的看法。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正确认识学生的向师性和独立性,既要珍惜学生的向师性,又要尊重学生的独立性,建立教学相长、尊师爱生的师生关系。(2)正确认识学生的能动性和可塑性。既不能忽略学生内心的感受和积极探索的欲望,也不 能忽略学生自学能力的培养,要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学生,这是激励学生成长进步的根本动力,是教师留给学生的宝贵精神财富,也是教师正确的学生观的核心内容。.(3)正确认识学生的个别差异和发展潜力。要侧重于从因材施教的角度看待个别差异,从提高基本素质的角度为学生创造全面发展的机会,这是教师树立正确学生观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39.(1)鼓励学生主动发现问题。鼓励学生对平常事物多观察,不要被动地等待教师指定作业后,才去套用公式或定理去解决问题。(2)鼓励学生多角度提出假设。在明确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尽可能多地提出各种假设,而不要对这些想法进行过多的评判,以免过早地局限于某一解决问题的方案中。这时,重要的是数量,而不是质量。(3)鼓励自我评价与反思。要求学生自己反复推敲分析各种假设、各种方法的优劣,对解决问题的整个过程进行监控与评价。也就是说,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元认知能力,以有效地调控问题解决的过程。40.教师自编测验的常见错误:(1)教师过于相信自己的主观判断而忽视测验的信度和效度指标。(2)许多教师对测验准备的重要性缺乏足够的认知,对测验准备不够充分,甚至没有准备。(3)许多教师编制的测验太简单,题量太小。总之,测验准备不充分、题量小、相信主观判断,都会导致过分强调无关紧要细节,从而忽略自编测验的重要原则或注意事项。四、论述题41.(1)形式训练说,它是以官能心理学为依据,认为人的各种活动都由相应的官能所主宰,各种官能分别从事不同的活动,迁移要经过一个“形式训练”的过程才能产生。迁移是无条件的、自动发生的。(2)共同要素说。当两种情境中有相同要素或共同要素时,迁移才能发生,相同联结越多,迁移越大。迁移是非常具体的并且是有条件的,需要有共同的要素。(3)经验类化理论。贾德的经验类化理论则强调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在迁移中的作用。贾德认为,产生迁移的关键是,学习者在两种活动中概括出它们之间的共同原理。(4)关系转换理论。习得的经验能否迁移,取决于个体能否理解各个要素之间形成的整体关系,能否理解原理与实际事物之间的关系,即对情境中一切关系的理解和顿悟是获得一般迁移的最根本要素。42.建构主义对当今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影响:(1)根据建构主义的知识观,课本知识只是一种关于各种现象的较为可靠的假设,而不是解释现实的“模板”。科学知识包含真理性,但不是绝对正确的最终答案,它只是对现实的一种更可能正确的解释。而且,更重要的是,这些知识在被个体接受之前,它对个体来说是毫无权威可言的,不能把知识作为预先决定了的东西教给学生,不要用我们对知识正确性的强调作为让个体接受它的理由,不能用科学家、教师、课本的权威来压服学生。学生对知识的“接受”只能靠他自己的建构来完成,以他们自己的经验、信念为背景来分析知识的 合理性。学生的学习不仅是对新知识的理解,而且是对新知识的分析、检验和批判。另外,知识在各种情况下的应用并不是简单套用,具体情境总有自己的特异性,所以,学习知识不能满足于教条式的掌握,而是需要不断深化,把握它在具体情境中的复杂变化,使学习走向“思维中的具体”。(2)根据建构主义的学习观,学习是个体建构自己的知识的过程,这意味着学习是主动的,学生不是被动的刺激接受者,他要对外部信息做主动的选择和加工,而且,知识或意义也不是简单由外部信息决定的,外部信息本身没有意义,意义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知识经验反复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而建构成的。其中,每个学习者都在以自己原有的经验系统为基础对新的信息进行编码,建构自己的理解,而且原有知识又因为新经验的进入而发生调整和改变,所以学习并不是简单的信息积累,它同时包含由于新、旧经验的冲突而引发的观念转变和结构重组。学习过程并不是简单的信息输入、存储和提取.而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的过程。因此,建构主义又与认知主义的信息加工论有所不同。(3)根据建构主义的学生观,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已有经验,另起炉灶,从外部装进新知识,而是要把儿童现有的知识经验作为新知识的长生点,引导儿童从原有的知识经验中“生长”出新的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教师应该重视学生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倾听他们的看法,洞察他们这些想法的由来,以此为根据,引导学生丰富或调整自己的理解。需要与学生共同针对某些问题进行探索,并在此过程中相互交流和质疑,了解彼此的想法,彼此作出某些调整。教学就是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使他看到那些与他不同的观点,从而促进学习的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