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6.00 KB
  • 2022-04-22 11:38:31 发布

毛概期末考试(无答案)习题.doc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一、单项选择题1、毛泽东第一次提出“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这个根本思想原则的著作是:A、《〈共产党人〉发刊词》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C、《目前的形势和党的任务》D、《新民主主义论》2、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A、刘少奇B、朱德C、邓小平D、王稼祥3、中国工人阶级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是在:A、辛亥革命中B、新文化运动中C、五四运动中D、国民革命运动中4、中国共产党人第一篇反对教条主义的重要文献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反对本本主义》5、中国共产党把毛泽东思想确定为党的指导思想的会议是:A、遵义会议B、中共六届六中全会C、中共六届七中全会D、中共七大6、在当代中国,只有(),而没有别的理论能够解决中国社会主义的前途和命运问题。A马列主义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7、党的()在党章中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A十三大B十四大C十五大8、“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一科学命题是邓小平同志在()上提出的。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二大C党的十五大9、邓小平理论形成和发展的时代特征是()。A和平与发展B战争与和平C革命与战争10、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第一次比较系统地初步回答了中国这样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一系列基本问题。A如何发展社会主义B如何巩固社会主义C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11、建国初期,我国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照搬了()。A苏联模式B南斯拉夫模式C匈牙利模式12、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B可以不要人民群众参加C只是少数领导干部的事13、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A应以马克思主义的经典著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B应以领导人的意志作为检验真理的标准C应以实践作为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二、多项选择题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具体表现为:A、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民族化的优秀典型B、是毛泽东同志的思想C、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D、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E、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2、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客观需要和必然要求B、新的社会生产力增长和工人运动的发展C、新文化运动的兴起和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传入和传播D、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的人民革命E、20世纪前中期世界和中国政局的变动3、标志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的著作是: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的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E、《反对本本主义》4、在运用马克思列宁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际相结合问题上,曾经出现过的错误倾向是:A、教条主义B、经验主义C、主观主义D、自由主义E、宗派主义5、毛泽东为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主要表现在:21 A、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发展B、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建立和发展C、中国各族人民解放事业的胜利D、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缔造E、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发展6、邓小平理论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是()。A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理论基础B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C中外社会主义建设兴衰成败的历史经验是邓小平理论形成的历史D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践是邓小平理论的形成的现实依据7、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A马克思主义B列宁主义C毛泽东思想D邓小平理论E“三个代表”重要思想8、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发展是硬道理B贫穷不是社会主义C为人民服务D解放思想E实事求是9、邓小平理论是()。A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B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C中华民族振兴的精神支柱D时代精神与民族精神的统一E社会主义与爱国主义的统一10、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原因主要是()。A错误路线造成的政治混乱B西方国家的“和平演变”战略C没有及时地、成功地对原有经济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D经济搞得不好,人民生活改善不大E社会主义制度本身具有缺陷11、邓小平批判“两个凡是”,提出完整、准确地理解毛泽东思想。“两个凡是”是指()。A凡是正确的都要坚持B凡是毛主席的决策,我们都要坚持维护C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D凡是党中央的决定,都要照办E凡是存在的都是正确的12、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邓小平理论没有教条式地对待马克思主义B邓小平理论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和创新C邓小平理论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了发展和创新D邓小平理论用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把马克思主义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E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机械的重复三、问答题1、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是什么?2、为什么说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1、邓小平理论形成的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是什么?2、邓小平理论科学体系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四、论述题如何理解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为什么说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第二章一、填空题1、(),(),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2、拨乱反正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也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3、我们党的十六大通过的新党章规定,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解放思想,实事求是,()。4、“三个有利于”标准是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根本性的()是衡量改革开放和其他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5、党的十六大报告支指出:“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工作要体现(),把握(),富于()。二、单项选择题1、解放思想,实事实是的宣言书是指()A《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B《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21 D《在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的谈话要点》E《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2、检验真理的标准是()。A马克思主义著作B社会主义基本原则C实践D党中央文件3、邓小平理论的精髓是()A社会主义市场经济B社会主义本质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D“三个有利于”标准4、()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A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B制度创新C科技创新D文化创新5、马克思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其奥妙就在于它有()的理论品质,它是一个开放的思想体系、发展的科学体系。A与时俱进B开拓创新C实践性6、解放思想、实事求是贯穿于邓小平理论的()A形成阶段B发展阶段C成熟阶段D形成和发展的全过程三、多项选择题1、判断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是看()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社会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E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2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的关系()A 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B 只有解放思想,才能达到实事求是C 解放思想的目的为了实事求是D 解放思想不能离开实事求是E 解放思想与实事求是是统一的3、江泽民在《论科学技术》一文中指出:“创新是().A一个民族的灵魂B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C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D是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E就是创造4、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为了()。A让邓小平重新出来工作B冲破思想禁锢,拨乱反正C以邓小平理论代替毛泽东思想D解决历史遗留问题,解决新出现的矛盾和问题E确定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路线、方针、政策和措施5、按照"三个有利于"标准,必须明确()。A不能离开"三个有利于"标准去抽象谈论社会主义B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问姓"社"姓"资"C不可以把那些既可为"资"服务又可为"社"服务的东西当作资本主义的东西加以排斥D一切合乎"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就是为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E一切违背"三个有利于"标准的,决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和允许的四、问答题1、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相互关系是怎样的?2、与时俱进的内涵和根本要求是什么?五论述题谈你对“坚持的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我们党坚持先进性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这句话的认识。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  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目的是()  A.取消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种种特权  B.消灭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改变买办的封建的生产关系  C.打到军阀统治,实现祖国统一  D.从根本上解放被束缚的生产力  2.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核心是()  A.无产阶级的领导  B.人民大众的参加21   C.反对帝国主义   D.反对封建主义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最根本标志是()  A.反帝反封建的彻底性     B.革命发展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C.马列主义是革命的指导思想  D.无产阶级成为革命的领导阶级  4.下列著作中,毛泽东明确地把官僚资本主义列为中国民主革命的对象之一的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  C.《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  D.《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  5.关于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关系,表述不正确的是()  A.二者是中国革命进程必经的两个阶段  B.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  C.二者可以同时进行,“毕其功于一役”  D.二者体现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辩证统一  二、不定项选择题  6.毛泽东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是()  A.官僚资本主义  B.民族资本主义  C.帝国主义  D.封建主义    E.小资产阶级  7.关于官僚资本,表述正确的是()  A.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是中国资本主义的两个不同组成部分  B.官僚资本和官僚资产阶级的概念,是毛泽东于解放战争时期提出的  C.中国的官僚资本和西方资本主义国家一样,是在一般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形成的  D.官僚资本在抗日战争时期和日本投降后达到了顶峰  E.官僚资本是直接依靠反动政权的力量形成的,并构成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8.中国无产阶级的特殊优点是()  A.不占有任何生产资料   B.与农民有着天然的联系  C.人数虽少,但比较集中  D.富有组织性、纪律性  E.比任何别的阶级都具有革命的彻底性  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包括()  A.农民阶级    B.城市小资产阶级  C.工人阶级  D.民族资产阶级  E.大资产阶级  10.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来源于()  A.买办资产阶级  B.官僚地主  C.商人  D.农民  E.手工工场主  三、辨析题  11.农民问题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因此,农民是中国革命的天然领导者。  12.近代的中国农民普遍具有革命性。  13.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任务是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  14.1928年有人主张,既然中国革命的动力是无产阶级,那么革命本身就是无产阶级革命。  15.“现阶段的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只有在坚决进行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才能得到彻底的胜利。”  四、分析题  16.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为了对付帝国主义的压迫,为了使落后的经济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必须利用一切与国计民生有利而不是有害的城乡资本主义因素,团结民族资产阶级,共同奋斗。我们现在的方针是节制资本主义,而不是消灭资本主义。”结合有关知识分析党在当时采取这一方针的基本依据。  17.以下是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性质和领导权问题的材料。  材料1  人类社会经济政治大改造的革命有两种:一是宗法封建社会崩溃时,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一是资产阶级崩溃时,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国民革命的性质虽然是资产阶级的革命,它的胜利虽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革命运动中的形式及要求却只是一个国民革命,这种特殊形式的革命,本是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政治经济状况所自然变成的。  无产阶级客观的力量是随着资产阶级之发达而发达的,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既然不能成为一个独立的革命势力,无产阶级便是不用说了。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和社会各阶级》(1923年4月25日)21   材料2  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率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与革命的资产阶级》(1923年12月1日)  材料3  怎样才能更加巩固和扩大国共两党的亲密合作呢?一方面,须要将有关两党合作的各种基本问题解释得清楚明白;另一方面,须要采取许多巩固和扩大两党合作的具体办法。……但是,在两党方面的确都还有少数人不清楚了解两党合作的许多基本问题。……第一,他不清楚了解今天两党合作的主要原因和主要目的,……因此,他们有时忘记了抗日是目前民族统一战线的最主要的共同纲领,于是忘记了以抗日与否来划分友敌的最主要标准,于是忽略了“抗日高于一切,一切服从抗日”的言行准则;因为有时把其他问题与抗日问题并列或对立,以致模糊了今天民族统一战线的主要目标;有时甚至把抗日问题看得比其他问题次要,以致引起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营垒中的许多不应有的磨擦或裂痕。  ——摘自王明:《挽救时局的关键》(1937年12月27日)  材料4  综上所述,可知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阶级以及附属于他们的一部分反动知识界,是我们的敌人。工业无产阶级是我们革命的领导力量。一切半无产阶级、小资产阶级,是我们最接近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可能是我们的敌人,其左翼可能是我们的朋友——但我们要时常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们扰乱了我们的阵线。  ——摘自毛泽东:《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925年12月1日)  材料5  既要革命,就要有一个革命党。没有一个革命的党,没有一个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和革命风格建立起来的革命党,就不可能领导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战胜帝国主义及其走狗。……中国共产党就是依照苏联共产党的榜样建立起来和发展起来的一个党。自从有了中国共产党,中国革命的面目就焕然一新了。  ——摘自毛泽东:《全世界革命力量团结起来,反对帝国主义侵略》(1948年11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和材料2,说明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问题上所犯的错误。  (2)参照材料3,评价王明在统一战线问题上的认识。  (3)综合上述材料,试论述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权。  18.下面是一组关于中国民主革命问题的有关材料。  材料1  “立三同志既然对于中国经济性质有了非马克思主义的错误认识,当然无从来正确的认识中国革命的动力。他始终把富农看成小资产阶级,以为富农可以革命,也可以反革命;他把小资产阶级看成整个的阶层,他不知道小资产阶级这一阶层中包括有剥削他人劳动的‘上层’和不剥削他人劳动或受人剥削的‘下层’,上层小资产阶级在武汉时代后已转入反动的营垒,现在有革命作用的只是小资产阶级的下层,他不了解资产阶级的大中阶层及一切资产阶级的改良派别……都各是反动营垒的一翼,而且把他们看成是站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所谓‘第三派’或‘中间营垒’。他把学生看成整个的范畴,认为学生是‘城市贫民’,不看见学生中的阶级分化过程,认为现在还有‘夺取整个学生群众’到革命营垒来的可能。……他不能正确了解中国现在革命阶级的革命主要动力是:工人阶级、雇农和贫农,中农是巩固的同盟者,加上城乡的广大半无产阶级成份和小资产阶级的下层。”  ——摘自陈绍离:《为中共更加布尔什维克而斗争》  材料2  陈独秀说:“中国的经济现状,军阀阶级与资产阶级显然分开,而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的分化尚未截然分离的程度。”  “中国最大多数的工人,还没有自己阶级的政治斗争之需要与可能,而且连一般的政治斗争之需要甚至连自己阶级的经济斗争之需要都不曾感觉的工人(如后工业工人),也并不是少数。”“殖民地半殖民地国民革命的意义,就是对外要求民族之经济的政治的独立,对内要求一般国民在政治上的自由。这种一般国民之政治自由,如集会结社罢工的自由,正是中国工人阶级目前至急的需要。”  ——摘自陈独秀:《中国国民革命与社会各阶级》  材料3  “将来革命事业完全成功时,社会阶级分化究竟至何种程度,那时对于革命的性质究竟如何解释,我们现在还不知道,现在也没求其知道的必要;可是观察过去及现在的革命运动,确是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而且我们也应该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实实在在的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因此,我们以为国民党应该明白觉悟负了中国历史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使命,这在革命运动中,不可有拒绝资产阶级之左倾的观念,……我们也知道中国资产阶级势力的微弱,尚不足克服封建军阀及国际帝国主义,所以使革命党易于采用右倾的妥协政策”、“21 无产阶级也明明知道此种民主革命的成功诚然是资产阶级的胜利,然而幼稚的无产阶级目前只有在此胜利之奋斗中才有获得若干自由及扩大自己能力之机会,所以和革命的资产阶级合作,也是中国无产阶级目前必由之路”、“总括起来说:在每个革命运动中,浪漫的‘左’倾观念和妥协的右倾观念都能妨碍革命的进行;中国国民党目前的使命及进行的正轨应该是:统帅革命的资产阶级,联合革命的无产阶级,实现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  ——摘自陈独秀:《资产阶级的革命和革命的资产阶级》  材料4  “中国现时确实还是处在资产阶级民权革命的阶段。中国彻底的民权主义革命的纲领,包括对外推翻帝国主义,求得彻底的民族解放;对内肃清买办阶级在城市的势力,完成土地革命,消灭乡村的封建关系,推翻军阀政府。必定要经过这样的民权主义革命,方能造成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真正基础”。  ——摘自毛泽东:《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11月25日)  材料5  “中国革命的现时阶段依然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性质的革命,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性质的革命,这是十分明显的。”“革命的动力,基本上依然是工人、农民和城市小资产阶级,现在则可能增加一个民族资产阶级。”“革命的转变,那是将来的事。在将来,民主主义的革命必然要转变为社会主义的革命。”  ——摘自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  材料6  “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是分为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步骤,而其第一步现在已不是一般的民主主义,而是中国式的、特殊的、新式的民主主义,而是新民主主义。”“很清楚的,中国现时社会的性质,既然是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它就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个步骤。第一步,改变这个殖民地、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形态,使之变成一个独立的民主主义的社会。第二步,使革命向前发展,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的社会。”  ——摘自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  请回答:  (1)材料1中陈绍离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的阶级分析是否正确?  (2)结合材料2、3分析陈独秀在中国革命领导阶级问题上的错误。  (3)结合材料3分析材料4和5中毛泽东关于中国民主革命的动力和性质的观点。  (4)结合材料3分析材料5和6中毛泽东关于中国革命发展阶段的观点。第四章一、单选题  1.新中国成立之初,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是  A.新民主主义  B.社会主义  C.共产主义  D.资本主义  2.我国从新民主主义进入社会主义的标志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B.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  C.第一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通过  D.十一届三中全会  3.1953年到1956年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是  A.人民大众同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对派残余的矛盾  B.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4.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  A.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B.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C.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D.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  5.过渡时期总路线的主体是  A.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B.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21   C.对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D.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  6.我国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的性质是  A.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  B.完全社会主义性质  C.半社会主义性质     D.新民主主义性质  7.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方式是  A.定息  B.国家资本主义  C.公私合营  D.四马分肥  8.1953年9月,毛泽东在对民主党派和工商界部分代表讲话时指出:改造资本主义工商业和逐步完成社会主义过渡的必经之路是  A.剥夺资本家的财产  B.排挤私营工商业  C.国家资本主义    D.保护民族工商业  9.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正确方针是  A.利用、团结、教育  B.利用、团结、改造  C.利用、限制、批评  D.利用、限制、改造  10.1956年我国在生产资料所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开始进入  A.新民主主义时期  B.国民经济恢复时期  C.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时期  D.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二、不定项选择题  1.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了新民主主义社会  C.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D.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开始  2.中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主要是  A.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初步发展  B.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和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  C.有利的国际因素  D.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  3.在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目的是  A.消灭资本家       B.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  C.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  D.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4.具有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的内容是  A.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B.通过一系列逐步过渡的由低级到高级的社会主义改造形式  C.和平改造特别是对资产阶级实现了和平赎买  D.对经济制度的改造与对人的改造相结合  5.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  A.自愿互利  B.典型示范  C.国家帮助  D.公私兼顾  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采取由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的过渡形式有  A.委托加工、计划定货  B.委托经销代销  C.统购包销       D.公私合营和全行业公私合营  7.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私人资本主义采取的赎买政策有  A.四马分肥  B.定息  C.公私合营  D.全行业公私合营  8.全行业公私合营前,国家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赎买政策是四马分肥,其中四马是指  A.国家所得税  B.企业公积金  C.工人福利费  D.资本家的利润(包括服务与红利)  9.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一场伟大的社会变革,但是在改造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偏差,遗留了一些问题,具体表现在  A.所有制结构过于单一在社会主义公有制已居于绝对统治地位的条件下,没有有限度地保留一部分有益于国计民生的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  B.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也随之扩大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21   C.在一定程度上排斥了商品经济和市场经济的正常运行  D.要求过急,发展过快,工作过粗,改造形式过于简单  三、辨析题  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  2.建国初期,我国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是一种资本主义经济。  3.我国社会主义改革实质是对50年代中期社会主义改造的否定。  4.在中国社会主义改革与社会主义改造关系问题上,有人说:早知今日,何必当初?  四、分析题  1.如何理解江泽民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建立社会主义上层建筑,以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开辟道路。  2.江泽民《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八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我们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广泛最深刻的社会变革。我们创造性地实现了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全面确立了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使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东方大国进入了社会主义社会。这是中国社会变革和历史进步的巨大飞跃,也极大支持和推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请根据江泽民这段科学论述,分析说明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的伟大意义是什么?  3.下面是一组有关中国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的特殊:  材料1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个阶段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了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的完成。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又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材料2  国营经济是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是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加上私人资本主义,加上个体经济,加上国家和私人合作的国家资本主义经济,这些就是人民共和国的几种主要的经济成分,这些就构成新民主主义的经济形态。  摘自毛泽东:《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经济建设的根本方针,是以公私兼顾、劳资两利、城乡互助、内外交流的政策,达到发展生产、繁荣经济之目的。国家应在经营范围、原料供给、销售市场、劳动条件、技术设备、财政政策、金融政策等方面,调剂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农民和手工业者的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和国家资本主义经济,使各种社会经济成分在国营经济领导之下,分工合作,各得其所,以促进整个社会经济的发展。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材料3  中华人民共和国为新民主主义即人民民主主义的国家,实行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团结各民主阶级和国内各民族的人民民主专政,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为中国的独立、民主、和平、统一和富强而奋斗。  摘自《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1949年9月29日)  材料4  今天的斗争对象主要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其走狗国民党反动派残余,而不是民族资产阶级。对于民族资产阶级是有斗争的,但必须团结它,是它用既团结又斗争的政策以达团结它共同发展国民经济之目的。  摘自毛泽东:《在全国统战会议工商组讨论会的一份发言记录稿上的批语》(1950年4月)  我们当前总的方针是什么呢?就是肃清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推翻地主阶级,解放台湾、西藏,跟帝国主义斗争到底。为了孤立和打击当前的敌人,就要把人民中间不满意我们的人变成拥护我们。这件事虽然现在有困难,但是我们总要想各种办法来解决。…………  总之,我们不要四面出击。四面出击,全国紧张,很不好。我们绝不可树敌太多,必须在一个方面有所让步,有所缓和,集中力量向另一方面进攻。我们一定要做好工作,使工人、农民、小手工业者都拥护我们,使民族资产阶级和知识分子中的绝大多数人不反对我们。这样一来,国民党残余、特务、土匪就孤立了,地主阶级就孤立了,台湾、西藏的反动派就孤立了,帝国主义在我国人民中间就孤立了。我们的政策就是这样,我们的战略策略方针就是这样,三中全会的路线就是这样。  摘自毛泽东:《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6日)  在打倒地主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级的矛盾,故不应再次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国阶级。  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1952年6月6日)21   材料5  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但这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方面的结果,不是它的全部结果。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发展,又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这种社会主义因素是什么呢?就是无产阶级和共产党在全国政治势力中的比重的增长,就是农民、知识分子和城市小资产阶级或者已经或者可能承认无产阶级和共产党的领导权,就是民主共和国的国营经济和劳动人民的合作经济。所有这一切,都是社会主义因素。加以国际环境的有利,便使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最后结果,避免资本主义的前途,实现社会主义的前途,不能不具有极大的可能性了。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1)根据材料1,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为什么是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由之路?  (2)根据材料2和3,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在经济上政治上的特征是什么?  (3)根据材料4,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指出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什么?  (4)根据材料1~5,并结合所学的知识,怎样理解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第五章一、单选题  1.邓小平关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的基本的理论问题是  A.什么是市场经济,怎样建立市场经济体制  B.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D.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  2.邓小平明确提出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是在  A.党的十三大       B.1992年南巡谈话  C.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  D.党的十三大  3.邓小平指出,在改革中社会主义必须始终坚持的两条根本原则是  A.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  B.实行按劳分配,增强综合国力  C.不断发展社会生产,增加社会财富  D.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实现共同富裕  4.发展生产力是社会主义的  A.根本任务 B.优越性  C.根本目的 D.发展动力  5.十六大报告指出,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  A.创新  B.实事求是  C.发展  D.廉洁二、不定项选择题  1.邓小平回答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一重大课题意味着  A.我们已经完全掌握了对社会主义的认识  B.进一步丰富和发展了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C.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重大的实践指导意义  D.提出了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  A.突出了生产力的基础性地位   B.突出了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  C.在动态中描述了社会主义本质  D.在目标层次上界定了社会主义本质  3.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二者之间的辩证关系是  A.解放生产力是发展生产力的前提  B.发展生产力是解放生产力的目的  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    D.社会主义根本任务和根本目的的统一  4.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体现了  A.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统一  B.发展生产力与实现共同富裕的统一  C.目的与手段的统一        D.社会主义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21   5.实现共同富裕是  A.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和本质内容  B.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      D.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  6.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在于  A.实现共同富裕    B.不存在两极分化  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D.消灭剥削,消除阶级  7.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是  A.共同富裕  B.市场经济  C.按劳分配 D.公有制占主体8.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因为,发展生产力是  A.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  B.解决社会主要矛盾的要求  C.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要求  D.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要求  9.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  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  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  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和实现国富民强的要求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和命运 三、辨析题  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论断既是一个内在统一的有机整体,又是分层次的。  2.实现共同富裕就是实现全体人民的同步富裕。  四、分析题  1.邓小平在1992年初的南巡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的分析,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发展生产力试述现阶段我国大力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和迫切性。第六章一、单选题  1.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最大的实际是  A.生产力水平低且具有多层次、不平衡的特点  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C.我国已是社会主义社会  D.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  A.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我国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  D.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我们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下列选项不是原因的是  A.社会主义社会是一个相当长期的、独立的社会形态  B.我国是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  C.在这个阶段需要对资本主义进行补课  D.要防止急躁、冒进超越社会发展阶段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不可逾越的,这主要取决于  A.市场经济的不可逾越性  B.生产力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C.生产关系发展的不可逾越性  D.文化传统的不可逾越性  5.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A.改革与开放的矛盾21   B.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  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  D.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最核心的是坚持  A.社会主义道路  B.共产党的领导  C.人民民主专政  D.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  7.改革是社会发展的  A.间接动力B.最终决定力量  C.直接动力D.根本动力  8.下列对“改革是中国的二次革命”这一论断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  B.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C.改革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  D.改革与第一次革命具有相同的内容  9.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经济方面,我们国家的基本目标是  A.坚持和完善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B.坚持和完善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C.坚持和完善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  D.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二、不定项选择题  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从发展进程看,其特征有  A.它是由自然经济和半自然经济占很大比重,逐步转变为经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历史阶段  B.它是由贫困人口占很大比重、人民生活水平比较低,逐步转变为全体人民比较富裕的历史阶段  C.它是由文盲半文盲占很大比重、科技教育文化落后,逐步转变为科技教育文化比较发达的历史阶段  D.它是逐步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不可逾越的一个历史阶段,这是由于  A.这是由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的客观条件决定的  B.其历史任务是实现别的国家在资本主义条件下实现的工业化和现代化  C.它的战略目标是摆脱贫困、解决温饱、实现小康  D.它反映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特殊性  3.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发展生产力要解决的历史任务是  A.实现经济现代化B.实现经济社会化  C.实现国家工业化D.实现经济市场化  4.我们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可以概括为  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  5.我国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初级阶段的涵义有  A.我国社会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  B.多种所有制经济、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主义社会  C.我国生产力落后,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的特定阶段  D.没有实现现代化的不发达的社会主义社会  6.我们党的基本路线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那么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内容是  A.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B.坚持社会主义道路  C.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  7.改革作为第二次革命与第一次革命有着明显的区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次革命的条件不同B.二次革命的内容不同  C.二次革命的对象不同D.二次革命的形式和手段不同21   8.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  A.二者对立统一并统一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  B.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  C.二者都为了解放生产力  D.改革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9.实行改革开放是  A.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B.新时期中国最鲜明的特征  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表现D.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历史性决策  10.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A.中国共产党制定路线、纲领、方针、政策的根本出发点  B.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社会主义理论  C.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D.是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的科学反映  11.我国现阶段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之间的关系,就是要坚持  A.改革是发展的动力,发展是改革的目的  B.要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  C.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  D.在改革和发展中实现政治稳定,在社会政治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  12.中国近现代革命和改革的共同点是  A.内容和对象相同  B.手段和形式相同  C.根本目的相同  D.对社会发展所起的作用相同  13.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的基本政策和基本目标为  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  B.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C.坚持和完善人民民主专政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D.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  1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了党在这一时期的  A.根本任务  B.基本目标C.基本政策D.总体目标  15.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主要是  A.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B.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C.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  D.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三、辨析题  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必须反对机械论。  2.我们党之所以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期性是因为过去曾犯过急躁冒进的错误。  3.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发展生产力。  四、分析题  1.试述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并说明组织实施再就业工程,妥善安排好下岗职工生活是关系改革、发展、稳定全局的大事。21   2.论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构成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第七章一、单项选择题1.在社会主义阶段,解放生产力的正确途径是()A.革命B.改革C.政治运动,:D.阶级斗争我国改革的性质是()。A.从根本上改变社会主义基本制度B.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统治的政治斗争C.用市场调节代替计划调节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是()。A.阶级斗争B.发展生产力C.改革D.物质利益原则3.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A.增强大中型国有企业活力B.完善宏观调控体系C.改革旧的价格管理体制D.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4.“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表明在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中()。A.无需借鉴外国经验B.可以照搬外国经验C.不能借鉴资本主义国家的经验D.可以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积极文明成果5.“三个有利于”标准具有内在的联系性,其中最基本的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B.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完善社会主义制度D.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6.“三个有利于”标准体现了()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C.从实际出发与从人民利益出发的统一D.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的统一7.中国正式加入世贸组织是()。A.1995年1月1日B.2001年12月11C.1948年1月1日D.1950年3月6日8.邓小平在南方谈话中指出:抓住机遇,发展自己关键是()。A.坚持改革开放B.发展能源和交通C.发展经济D.发展科技和教育9.“三个有利于”标准()。A.是判断姓“社”还是姓“资”的标准B.是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是判断社会制度优劣的标准D.是判断社会进步与否的标准10.我国对外开放()。A.是指要对世界所有国家开放B.是指对发达国家开放C.是指对第三世界国家开放D.是指对发展中国家开放11.社会主义改革()。A.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B.是国家发展和稳定的前提条件C.以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结束为终结D.是对旧制度的根本变革12.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的过程,也就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通()、实现社会由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转变的历史过程。A.改革开放B.发展科技教育文化C.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全国人民艰苦奋斗13.()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A.发展生产力B.发展教育C.发展高科技D.改革开放二、多项选择1.在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动力问题上,邓小平强调改革A.也是解放生产力B.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C.是对社会主义制度的根本改变D.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E.是引进和发展资本主义2.邓小平提出的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根本标准是()。21 A.是否有利于巩固社会主义制度B.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C.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劳动者的积极性E.是否有利于提高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3.正确处理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必须反对两种错误倾向、()。A.闭关自守,盲目排外的思想B.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思想C.照搬照抄,崇洋媚外的思想D.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思想E.自力更生为主,争取外援为辅的思想4.世贸组织是()。A.调整其成员国之间贸易关系的法律框架B.为商界创造了一个有保障的和可预见的国际贸易环境C.调解和解决国际贸易争端的机构D.进行世界贸易谈判的专门场所E.不能促进世界经济增长和发展•5.世贸组织协议的宗旨主要是()。A.保障充分就业B.提高实际收入水平C.提高生活水平D.扩大货物与服务贸易E.保护和维护生态环境6.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是()。A.改革是动力B.改革是目的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E.发展是手段在改革、发展、稳定这三者关系中,()。A.发展是改革的目的B.改革是发展的动力C.发展和改革是稳定的基础D.稳定是发展和改革的前提7.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革命与生产的矛盾D.社会生产与人民需要的矛盾8.判断改革及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即()。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社会主义制度的完善和发展D.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9.社会主义改革是()。A.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中国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C.改革现有基本制度存在的弊端D.改革现有的具体体制存在的弊端10.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B.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C.社会生产与人民需要的矛盾D.先进的社会制度与落后的社会生产的矛盾三、辨析题1.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2.资产阶级也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进行自我调整。因此,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与资本主义的局部调整在本质上是相同的。3.在社会主义社会,只要我们坚持不断变革和完善生产关系,就能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4.任何一个国家的现代化,都不能不吸收其他国家的先进科学技术。5.人多地少;人均资源相对短缺,是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根本依据。四、简答题1.为什么说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2.如何认识我国社会主义改革的必要性?3.社会主义国家对外贸易有什么作用?4.利用外资有哪些重要作用?5.如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6.简述社会主义改革的基本含义。五、论述题1.试述我国对外开放与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关系。21 2.中国.“入世”后有哪些权利和义务?3.如何理解“三个有利于”是判断改革开放得失成败的标准?4.谈谈你对改革是中国第二次革命的认识?第八章练习题:一、单项选择题:1.股份制是()A.资本主义私有制经济B.一种行业自律形式C.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D.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标志是()A.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国家对国民经济进行宏观调控C.建立现代企业制度D.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3.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区别在于()A.宏观调控不同B.资源配置不同C.所有制基础不同D.市场机制不同4.股份制企业姓“社”姓“资”,关键要看()A.是否有国家入股B.是否有集体入股C.是否有私人入股D.是否有国家或集体或私人入股5.公有制实现形式,具体是指()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6.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A.现代企业制度B.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C.宏观经济调控制D.统一开放的市场体系7.在下列收入分配中,属于按劳分配的收入是()A.集体企业职工工资奖金收入B.个体劳动者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分红D.外资企业职工工资8.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A.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B.能确保经济总量的平衡C.可实现经济结构的平衡D.可保障社会公平9.我国现阶段,不同国有企业职工,付出同样劳动,获得的劳动报酬会有所差别,是因为()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是结合在一起的B.贯彻按劳分配会使一部分企业先富起来C.按劳分配要贯彻效率优先,兼顾公平原则D.按劳分配的实现程度与企业经营成果联系在一起10.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体现在()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经济包括()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人入股、雇工经营的企业D.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成分E.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集体成分2.市场经济的共同特点是()A.经济关系市场化B.企业行为自主化C.宏观调控间接化D.经济管理法制化E.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3.公有制的主体地位主要体现在()A.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B.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并起主导作用21 C.公有资产既有量的优势,又注重质的提高D.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和控制力不断增强E.国有经济在社会总资产中的比重不断增大4.党的十六大指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的新要求是()A.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B.重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C.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D.坚持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统一E.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5.我国现阶段公有制的实现形式有()A.股份合作制B.合作社C.公有民营D.股份公司E.租赁、承包制三、简答题1.我国确立“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的依据是什么?2.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3.简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过程。四、辨析题1.私营经济比重的增加,国有经济比重的减少,会影响我国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2.公有制和市场经济不能结合。3.股份制企业是众多投资者共同投资组建的企业,所以它是集体经济的一种形式。五、论述题中共十六大报告指出:“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坚持和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结合社会主义建设实践,说明如何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六.材料题马克思在《哥达纲领批判》中,设想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中的分配。在高级阶段,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在第一阶段,实行等量劳动相交换的原则,即按劳分配。这种按劳分配是,各个生产者的个人劳动时间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提供的部分,就是社会劳动日中他的一份。他从社会领得一张凭证,证明他提供了多少劳动(扣除他为公共基金而进行的劳动),他根据这张凭证从社会储存中领得一份耗费同劳动量的消费资料。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是什么?确立这一制度的依据是什么?(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按劳分配与马克思所设想的按劳分配有什么区别?第九章一、单项选择题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本质特点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社会主义制度D.依法治国2.“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一科学论断阐明了()A.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B.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C.社会主义民主的内容D.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内在属性3.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民主集中制4.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5.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性质是()A.社会主义国家政体的改变B.社会主义国家国体的改变C.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D.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21 6.我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它表明人民民主专政是我国的()A.国体B.政体C.根本制度D.经济基础7.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A.共产党的领导B.人民当家作主C.维护人民的权利D.民主集中制8.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A.共产党一党专政B.工农联合专政C.共产党领导的多党联合专政D.无产阶级专政9.我国的政体是()A.人民民主专政B.人民代表大会制度C.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民族区域自治制度10.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A.人民当家作主的原则B.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C.民主集中制原则D.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的原则二、多项选择题1.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A.它们的领导力量是一样的B.它们的阶级基础是一样的C.它们的本质内容是一样的D.它们的形式是一样的E.它们承担的历史任务是一样的2.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这是因为它()A.直接体现了我国人民民主专政的性质B.直接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国家政权的领导C.直接体现了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D.保证人民的权利在全部国家政治生活中处于首要地位E.在制定国家各种制度中起着决定性作用3.我国民主党派的参政作用表现在()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管理C.参加政府,成为执政党派之一D.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E.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4.人民政协的民主监督职能主要是指()A.对国家的宪法和法律法规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B.对国家工作人员提出质询、弹刻C.对重大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情况进行监督D.对人民代表大会进行工作监督E.对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履行职责的情况进行监督5.资本主义国家“三权分立”制度在本质上是()A..各阶级分掌统治权B.防止国家政权侵犯人民民主和自由C.统治阶级的内部职权分工D.资产阶级专政的工具E.实现“主权在民”原则的有效机制三、简答题1.什么是社会主义政治文明?21 2.简述我国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3.简述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必然性。四、辨析题1.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2.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不是一党制而是多党制。3.社会主义民主根本区别于资本主义民主之处就在于它由人民直接行使国家权力。五、论述题1.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的特点和意义是什么?2.如何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3.如何坚持和完善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六.材料分析题材料1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同志在中共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的讲话中强调:“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须加强法制。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材料21999年1月22日,中共中央向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提出《关于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中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1999年3月15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第十三条规定:“宪法第五条增加一款,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材料3坚持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全面进步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加强立法工作,提高立法质量,到2010年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加强对执法活动的监督,推进依法行政,维护司法公正,提高执法水平,确保法律的严格实施。维护法制的统一和尊严,防止和克服地方和部门的保护主义。拓展和规范法律服务,积极开展法律援助,加强法制宣传教育,提高全民法律素质,尤其要增强公职人员的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能力。党员和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要成为遵守宪法和法律的模范。请回答:(1)结合材料1,说明党在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建设上取得了什么样的突破?(2)比较材料3和材料1、2,说明我们党在依法治国方面的进步。(3)结合三个材料,说明依法治国的重要意义。第十章一、单项选择题1.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是()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C.大力发展教育事业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2.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核心是()A.社会主义B.爱国主义C.集体主义D.马克思主义3.法治和德治的关系是()A.互为目的,互为手段B.前者是基础,后者是目标C.相辅相成、相互促进D.前者是内容,后者是形式4.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起着主导作用,居于决定性的支配地位的是()A.思想道德建设B.教育科学文化建设C.思想建设D.道德建设5.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是()A.集体主义B.爱国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6.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必须坚持的方向是()A.为党的工作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B.为社会稳定服务,为经济发展服务C.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D.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服务21 7.现阶段我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A.实现祖国统一B.建立共产主义社会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D.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8.在我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一切工作的生命线是()A.文化教育工作B.思想政治工作C.改革开放D.经济建设工作9.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是()A.在全社会形成共同理想和精神支柱B.发展教育和科学C.营造良好的文化环境D.深化文化体制改革10.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是()A.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B.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建设C.促进我国综合国力的提高D.提高社会主义生活质量二、多项选择题1.在当代中国,先进文化就是()A.面向现代化的社会主义文化B.面向世界的社会主义文化C.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文化D.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E.精英文化2.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任务和目标之一,培育“四有”公民是指()A.有思想B.有道德C.有文化D.有纪律E.有理想3.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的基本内容包括()A.以爱国主义为核心B.勤劳勇敢C.爱好和平D.自强不息E.团结统一4.要牢牢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必须()A.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支持健康有益文化C.努力改造落后文化D.坚决抵制腐朽文化E.继承民族传统文化5.从根本上说,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根本任务就是要:()A.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B.促进经济发展C.提高全民族的精神文化素质D.促进人的全面发展E.培养“四有”公民三、简答题1.怎样保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指导思想是什么?3.当前,为什么必须继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四、辨析题1.市场经济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有消极影响。2.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是一致的。3.欲灭一国,先灭其文化。五、论述题如何全面理解要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六、材料分析材料1: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壮大的精神支撑。一个民族,没有振奋的精神和高尚的品格,不可能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长期实践中不断结合时代和社会的发展要求,丰富着这个民族精神。面对世界范围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必须把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国民教育全过程,纳入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摘自江泽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材料2:韩国队历史性地打入了四强,舆论出现了两种声音:一种认为,韩国队进入四强主要依靠裁判的帮助;一种认为,韩国队取得如此辉煌的成绩,主要还是靠自身的实力。这种时候,有个人的声音我们可以听听,……21 他就是青岛颐中队主帅李章洙。26日,记者在青岛颐中队俱乐部里采访了这位典型的韩国人。……记者:韩国队本次世界杯中体现出的顽强的意志品质及韩国强大的球迷拉拉队都给人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而这种民族自尊心和求胜欲望从您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您曾说过输球会难受得吃不下饭,对这种现象,您如何理解?李章洙:这并不是韩国民族精神的首次体现,很早以前就有过这方面的例子。1999年韩国经济危机时,韩国的家庭妇女们就纷纷捐出自己的金银首饰。……这是韩国民族精神的体现。对于我们而言,这没有什么特别的,而是很自然应该去做的事情。……(摘自徐燕华:《李章洙为韩国队感到骄傲:民族精神使我们创造奇迹》,载《体坛周报》,2002-06-27)根据以上材料,请回答:(1)什么是民族精神?(2)什么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3)在目前,弘扬民族精神具有什么重大的意义?第十一章一、单选题1.“把和谐社会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构建和谐社会,其关键是各级领导要学会在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能动的反作用b.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主要矛盾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d.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推进社会管理体制的创新。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经济学依据是①劳动是一切财富的源泉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③劳动者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劳动生产率水平④劳动者创造了价值规律并利用价值规律为人类服务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根本的保证是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b.全体人民的根本利益一致c.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同建设社会主义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是有机的统一体,和谐社会建设对三个文明建设的作用是a.物质基础b.政治保证c.精神支撑d.社会条件二、多选题1.2005年2月19日,在中共中央举办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胡锦涛总书记作重要讲话,指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应该是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c.充满活力、安定有序d.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2.2005年2月19日,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性是a.从国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抓住和用好重要战略机遇期、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从国际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把握复杂多变的国际形势、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从我们党肩负的使命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从我们党的执政能力看,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全面落实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的必然要求3.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a.关系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关系到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c.关系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关系到社会主义政治体制改革的成败4.党提出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为一项重大任务是a.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的必然要求b.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c.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21 d.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5.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必然要求b.有力应对来自国际环境的各种挑战和风险的必然要求c.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d.积极促进世界多极化、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必然要求6.正确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大力促进社会和谐是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前提c.物质文明建设的重要标志d.政治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7我们党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a.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经验的科学总结b.更好地推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举措c.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规律的新认识d.对执政规律、执政能力、执政方略、执政方式的新认识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系到a.最广大人民的利益b.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c.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全局d.党的事业兴旺发达和国家的长治久安9.我们党明确提出并积极推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利条件有a.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b.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c.全体人民在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d.马克思主义在全社会的指导地位、民族凝聚力显著增强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要处理好的关系包括a.人与人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自然与自然的关系三、简答题1、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涵义2、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原则3、简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任务四、论述题1、当前为构建和谐社会所解决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或举例说明我国正在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是什么?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