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1.89 KB
  • 2022-04-22 11:29:54 发布

党校讲课稿讲话稿 许耀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新理念、新举措

  • 1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许耀桐: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新理念、新举措2014-10-2921:12宣讲家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我要评论0字号:核心提示:本期报告中,许耀桐教授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理念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举措三个方面为我们全面解读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许教授认为,十八届四中全会把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标志着我国法治建设进入到了新阶段,为依法治国绘制了新蓝图;《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论述了执政党与法治、政府与法治、人民与法治、改革与法治和国家治理与法治等五方面的关系;《决定》提出了180多项新举措,重点是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许耀桐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未经许可,不得复制、印刷、出版,违者负知识产权法律责任)2014年10月20日到23日,我党隆重的召开了十八届四中全会,这次会议在我党的历史上具有里程碑的意义,它是第一次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的全会。全会在闭会的时候就发表了《公报》,昨天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也已经发表了,同时还发表了习近平就《决定》所做的说明讲话,内容非常丰富。 学习四中全会最重要的是学习《决定》。《决定》是由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担任起草组组长,历经8个多月完成的。分析一下《决定》的结构,主要分为三大板块:第一大板块,由导语和第一部分组成的,阐述依法治国的根本理论。第二大板块,由第二部分到第五部分组成,阐述宪法、法治政府、司法和全民守法等重大问题。第三大板块,第六、第七部分加上结束语,阐述立法、执法、司法队伍建设和加强改进党对法治的领导的问题。今天我主要讲三个问题:第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第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理念。第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举措。我个人认为理解四中全会的基本精神和这个《决定》主要就是围绕这三个“新”,新阶段、新理念、新举措。一、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阶段怎么理解依法治国进入新阶段呢?有必要对依法治国的发展历程做一个简要的分析。在我们国家,从古代封建社会,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一直到新中国成立以后,虽然其中也有法律条文的制定,也有法治机构,还有法治制度的执行,但是我们还是处在人治时代,或者留有很深的人治痕迹。邓小平提出必须加强法治,使我们的法治要制度化、法律化,这就开始发生根本的转变了,所以我们把它称之为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之后,紧接着还发生了从“法制”到“法治”的转变。什么叫“法制”到“法治”的转变?“法制”是制度的制,后面的法治是治理的治理。理论界曾经探讨过这个问题,说刀制的“法制”与水治的“法治”有三点区别: 第一个区别,刀制的“法制”就是法律制度的简称,是相对于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而言的,而我们讲的水治的“法治”是与人治相对立的。第二个区别,法制就是干巴巴的法律的条文、具体的制度,而水治的“法治”是一种治国理论和治国方略,还包含着法律更深刻的东西。第三个区别,刀制的“法制”,就是按照法律条文办事,有法必依、依法办事。水治的“法治”,不但也讲这些,更主要的还与民主政治密切结合,要求人人在法律面前平等,体现法律的公正性,也讲人民群众的民主权利,同时更重要的,水治的“法治”从根本上说还是一种文化精神理念。刚才讲的这三点区别大家也比较清楚了,再简要的归纳一下,刀制的“法制”是一种硬约束,水治的“法治”不光有硬约束还有软约束。1997年召开的“十五大”迎来了依法治国得以确立的伟大时刻。我们国家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是在党的“十五大”,党的“十五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十五大”以后,从党的“十六大”到党的“十八大”,依法治国又有了新的进展、新的变化。在“十六大”报告当中第一次提出依法治国是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的命题,“十六大”把它提升到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十七大”又进一步的加以肯定。到了“十八大”又加上了一句话,依法治国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从“十六大”、“十七大”“十八大”,我国把依法治国从命题提升到基本方略、基本方式的高度。十八届四中全会对依法治国又有新的发展,体现在更加明确的提出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而且要建设、要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体系。我们迎来了依法治国的新阶段,这个新阶段新在哪里?这次四中全会迎来了中国法治化的新时代,新就新在这里。为什么四中全会要专门以依法治国作为主题,是因为依法治国在当前还面临着严峻的问题,下面从几个方面来给大家做分析。第一,从干部的角度分析。虽然提出依法治国30多年了,但是一些领导干部,以权压法、徇私枉法这样的事情还时有发生,在一些干部的头脑里法律还是轻飘飘的。举个例子,前不久10月17日,湖南省华容县召开了一个公布公判大会,把一些犯罪的人拉出来公开的示众,这个事情是违法的,因为我国早在1988年,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就下令,要禁止对已决的犯人或者未决的犯人进行公开示众。犯人固然犯法,但是不能去侮辱他、去凌辱他,但是一些干部还是不讲法,还是习惯的思维。第二,从公民的角度分析。我国从1986年开始,连续搞了6个普法教育,力度很大,虽然经过六个“五年计划”的普法,但是很多老百姓、民众没有养成自觉遵守法律的习惯。中国人在根深蒂固的观念里面是比较轻视法律的,没有什么法律的理念。中国人讲“三个大”,人是大于法的,情是大于法的,权大于法。在西方国家,一些公民出了问题,首先会想着去找法律上的依据,去看究竟错在什么地方或者哪儿没有错,他们是寻求法律的帮助,最后听从法律的裁决。可是中国人要出了事,首先想到的是要赶快找人,去找关系。正因为在依法治国当中面临着严重的问题,所以现在要认真研究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大问题。这一次通过四中全会,通过《决定》,是为依法治国描绘了新蓝图,正因为有了这个新蓝图,我们才能够说是真正完成了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现在就是要把依法治国落到实处。 这个新蓝图的六点归纳:第一,一条道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归结到一点,就是要坚定不移的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道路。“十八大”报告已经提出了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现在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都是道路,但不要理解成两条路,实际上还是一条路。今天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它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道路的具体化,我们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也可以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第二,一个目标。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什么呢?两句话,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二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就是我们的总目标。理解这个总目标,《决定》提出了三个核心的要务,共产党的领导,社会主义制度,还有法治理论我们要坚持。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坚持社会主义法治理论才能达到这个目标,而且这三个要素也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的基础。第三,五个体系。要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还要打造五个体系,或者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里面包含着具体的五个体系,这五个体系,一是形成完备的法律规范体系,二是高效的法治实施体系,三是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四是有力的 法治保障体系,五是形成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前面四个体系非常明确,第五个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还要解释一下,因为这是第一次提出来的。我们共产党有自己的党章,还有各方面的规定、条例、办法,这叫党规、党法,过去党规、党法是党内的,约束党员同志的一些规定。现在我们把他作为国家法律了,这是非常大的一个变化,因为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要领导国家,所以执政党党内的规定、党规、党法就要作为国家法律的一部分。第四,三个依法和法治。我们现在提出要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还要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第五,五个坚持。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还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第六,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六项任务。第一个任务,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宪法实施。第二个任务,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加快建设法治政府。第三个任务,保证公正司法,提高司法的公信力。第四个任务,增强全民的法治观念,推进法治社会的建设。第五个任务,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第六个任务,加强和改进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领导。以上这六点我构成了依法治国的全新的蓝图,正是因为有了这个蓝图,所以我们可以理直气壮的宣告,我们确实进入了一个依法治国的新时代、新阶段。理解新阶段还要讲一下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简单接纳为三个方面。第一个方面,中国迈入了法治的新纪元,开创了新时代。这次四中全会写下了两个第一次,第一,是第一次在中国的历史上,党的历史上以依法治国为主题召开的全会。第二,第一次通过了依法治国的纲领性的文件。第二个方面,现在对我们的党也好、对我们的政府也好、对我们的干部也好、对我们的人民也好,包括对我们的企业、公司都会发生变化。习近平总书记在讲话中也讲,法律是治国之利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良法、善治的提出也是第一次在中央的文件当中体现的,是带有很深的警惕力的。第三个方面,实现中国梦有了根本的保证。中国共产党提出两个一百年的目标,归根到底就是要实现中国梦,怎么实现中国梦?中央认为,只有走法治化的道路才是根本的保证,也是实现中国梦最强有力的武器。 二、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理念下面从五个方面来分析发生了哪些新的变化。第一个新理念,执政党和法治关系的调整。(一)领导的关系。要强调我党对法治负有领导的责任。这次的《决定》讲的很清楚,党对法治的领导是命脉所在,是依法治国应有之义,我党对法治的领导还必须贯彻到依法治国的全过程和各个方面,所以不要以为一讲法治了就不要党的领导了。(二)一致的关系。党要领导法治不是说党可以超越凌驾于法治之上,而是党跟法治是一致的。这次《决定》讲的很清楚,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党的领导也必须依靠社会主义法治,所以千万不要把这两者对立起来。(三)遵守的关系。我们党的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按照《决定》提出来的,要带头遵守法律,还不是一般的遵守法律,要走在老百姓的前面,所以我们党的干部、各级的官员必须带头遵守国家法律。(四)执行的关系。共产党是执政党,执政党要依法执政,依法执政就是要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要求去治国理政,当然我们也要按照党规党法去执行。所以我们的各级党组织,特别是基层也要去全面的执行这个法律,推进基层治理法治化。(五)管制的关系。《决定》讲的很清楚,我们党也好、党员干部也好,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不是逍遥法外的,也需要接受管理和治理的。我们这个党,包括我们的党员干部是生活在法治的环境里。《决定》提出,首先对我们党要依据党内的法规来管党、治党,这里讲的管制关系就是从管党、治党提炼出来的。我们这次《决定》还讲的很清楚的,我们党内法规还要注重跟国家法律的衔接,一个是本身现在也成为国家法律的一部分,再一个,现在还强调党规党法要跟国家的法律相衔接,跟国家的法律不是矛盾的。第二个新理念,治国理政和法治的关系。(一)一定要依法来建设法治政府,我们的政府要依法办事,首先就要把自己建设成为法治政府。什么叫法治政府呢?《决定》有了很明确的表述,就是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 (二)法治政府更重要的还要依法履行政府职能,我们这个政府怎么才算是依法履行呢?要推进机构职能、权限、程序、责任的法定化,要推行政府权力清单制度,全面推进政务公开,以公开作为常态,以不公开作为例外,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举个例子,北京市西城区的有一个权力清单制度,当然西城区是这方面的试点,西城区就把权力清单晒出来了,北京日报、新京报都登了。西城区的党委们说,他们的权力就是116项,其中书记只有15项,区长只有19项。西城区全区一共有68个职能部门,权力有9大类、6636项,全部一一公开,而且划了2128张这样的权力运行图,所以我们履行政府职能要权力清单制度。现在就把它叫做两晒,第一个晒,晒权力的清单,第二个晒,晒权力运行的流程。(三)法治政府还要依法来改革政府的执法体制。政府执法一定要讲公正、文明,要维护群众的切身利益,不能侵犯群众的利益,我们现在执法确实有比较大的问题,时不时的就暴出一些城管野蛮执法事例。举个例子,2013年央视《焦点访谈》公开报道,私人跑长途货车违规违法是要处罚,可是河南永城县的执法就变成反复执法了,反复对人家罚款,结果半年多一点时间就罚人家20万。有一天又要给人家开罚单,开了3000块,这个货主她没钱了,我们路政执法人员说没钱你就不能过,货主急的说你不要让我过我就服毒自杀,结果这个货主真把农药喝下去了。前不久多次反复的去罚人家款的涉及7个责任人,被分别做了处理,这就是我们执法当中的问题。(四)要依法制约和监督政府。政府是需要监督的,当年毛泽东就说了,我们找到了跳出周期律的新路,那就是民主,而且民主就是要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会松懈。第三个新理念,人民跟法治的关系。(一)人民是主体。《决定》讲的很清楚,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当中人民是主体的,我们的法律活动、我们的法律制定首先要以以民为本、立法为民。法律的制定、法律的实施都要体现人民的意志,要得到人民的拥护。(二)人民要参与。要广泛的让人民群众来参加法律制定的过程,重大的政策方针,重大的法律出台都要举行司法听证、公示。 (三)全民守法。《决定》提出了关于法的16个字,叫做“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当然这个重点就是我们要讲全民守法,这16个字是非常新的,在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们也提出关于法的16个字,叫做“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次我们讲的更全面,讲了立法的问题,讲了执法问题,讲了司法的问题,最后落脚于全民要守法。我们干部也是人民的一分子,也属于全民的一部分。《决定》的原话,要成为社会主义法治的忠实的崇尚者、自觉的遵守者、坚定的捍卫者。第四个新理念,改革跟法治的关系。三中全会和四中全会我们通过了两个《决定》,这两个《决定》是姊妹篇,为什么是姊妹篇呢?因为三中全会是讲“全面深化改革”,我们这次是“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那么改革跟法治究竟什么关系?我们现在要把它分析透,这里面包含着很多新的理念。这次《决定》提出了“三个全面”,我们“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中全会是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四中全会提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这“三个全面”当然是有内在关系,“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近期目标,到2020年要实现。改革是“三个全面”当中的一个根本动力,建成小康也好,全面依法治国也好,要靠改革来推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是根本保证,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也好,全面深化改革也好,离不开法治的这个根本保证,这就是三个关系,所以我们这里讲改革跟法治的关系首先要明确,改革对法治来说也是一个动力。当然改革也要于法有据,《决定》讲的很清楚,现在叫做要坚持立法先行,要发挥立法的引领和推动作用。这个就是要改变我们一些观念了,我们过去说改革就改,没有考虑跟法律的关系。现在改革首先要考虑一下符合不符合法律,于法有没有据。我这里特别还要强调一下,因为有人就说了,这个就不好办了,我还怎么改啊,过去的习惯,“改革要上路,法律要先让路”,我们曾经说过一句话“和尚打伞,无法无天”,不要讲法,就好象孙悟空大闹天宫一样,他也不讲规矩、也不讲等级。有的人还举出来,比如安徽凤阳小岗村的大包干,这个当时确实就是不合法的,最后还带来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建立。深圳也是大刀阔斧的,叫做要杀出一条血路,最后大家才开创了改革的新局面,也带来了一系列立法。我讲这些不是说我们改革要离开法治,恰恰为了说明这只是我们前面第一个阶段,千万不要引到现在来,我们经过二三十年艰苦的努力,中央也早就宣布了,我们 到2020年已经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所以现在改革首先还要看有没有违反的行为。改革还要运用法治思维和方式。今天我们各级领导、各级干部办事、处理问题一定要有法治的思维和法律的方式。过去我们可能出台一个改革措施,想怎么干就怎么干,现在不行,现在我们的改革一定不要偏离法治这个轨道,要有法治的意识、法治的精神、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式。第五个新理念,国家治理和法治的关系。同志们,刚才我们说的是三中全会跟四中全会是姊妹篇,是有联系的,我们在三种全会的时候提出了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那么这次我们又提出社会主义法治体系,这里面究竟是什么关系。应该是内在的关系,它们是在一个整体里面的。国家治理体系更加宏观,是系统工程,四中全会所要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是其中的一个部分。提升我们的国家治理能力,重要的就是要提升法治能力,法治的能力也是国家治理能力里面一个部分,这是内在关系。我们还要看到,国家治理现代化也有赖于法治化。什么叫国家治理现代化?包含了“四化”,就是民主化、法治化、制度化、多元化。我们也把国家治理总结一下,叫做要实现“四治”,德治、法治、共治、自治,我们把国家治理现代化如果用非常精炼的语言去理解它、去概括,就是叫做“四化”、“四治”。“四化”里面包含了法治化”,“四治”里面包含了“法治”,国家治理是离不开依法治国的,离不开法治的,讲国家治理如果不依靠法治的话,那办不成,也实现不了,这是国家治理跟法治的内在关系和依赖关系。三、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新举措同志们,四中全会《决定》我们今天看到了全文,17000多字,内容非常丰富、非常饱满,这里面提出的要建立众多的、全新的而且具体的新规定、新制度,我可以把它概括叫做新举措。习近平在讲话当中讲得很清楚,一共有180多项新举措,我们要去落实他,因为开着这样的会,有了这么好的一个《决定》,如果只是停留在学习上去看它,当然不行的,关键还在于要执行、要落实。我们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也是要全面使我们的法治落地,要接地气。解读这180多项显然时间是不够的,也没必要,我们可以回头慢慢来看、慢慢来理解。我这里作为从理解的角度,主要分四大范畴,挑选出最重要的20个大项来做一个解释。理解了这些大的举措,我想其他的也就好办了。这里讲的新举措是 下面四大范畴围绕着20项重大的举措来做一个讲解,帮助我们来领会这个四中全会和这个《决定》的精神。(一)有关宪法、立法和人大的新举措。1.坚持依法治国首先要坚持依宪治国,坚持依法执政首先要坚持依宪执政依法治国首先是依宪治国,依法执政首先是依宪执政,这个要求非常明确地提出来了。大家也知道,宪法乃国之大法。我们有一个比喻,宪法就相当于母法一样,没有这个母亲哪有子子孙孙后代啊。所以,我们的法律体系也是这样,最大的法就是宪法,其他的法都跟宪法要保持一致,也都是在宪法的指导下制定出来的。所以这次我们的《决定》提出来,我们国家的法律体系是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因此宪法具有至高无上的地位。我们要坚决维护宪法的法律权威。现在大家看《决定》很清楚,每年还设立了12月4日为宪法日。今年,我们很快就要迎来第一个宪法日了。2.健全宪法实施和监督制度刚才讲了,宪法很伟大,宪法是母法,我们当然要去实施它,同时对它实施的情况也要加强监督。所以,这个问题就提出来了。大家也知道,过去如果我们不太讲法律、不太讲法治,什么法不法的,包括宪法都在我们心目中轻飘飘的,知道有一个宪法,但宪法怎么样,还不就是那么回事嘛,怎么实施、怎么监督,不太理会。这个不行。我们说,你遵守法律,遵守宪法这是最大的守法;违反法律,违宪也是最大的违法。因此,就要加强对它的实施和监督。当然,我们说从法律的职权来说,对宪法的实施和监督这是属于全国人大常委会。因为全国人大常委会也还服从于全国人大。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全国人大和全国人大常委会都负有宪法实施和监督这样的职权。这里肯定还提出一个问题,实际上我们党已经也考虑了,怎么实施和监督宪法。应该要有一个专门的机构,在国外有宪法法庭、宪法法院。我们国家现在也在考虑至少要先搞一个宪法监督委员会。3.健全宪法解释程序机制对于宪法,怎么去理解、怎么去执行,人们可能会产生一些不同的看法,怎么办呢?不能谁来解释都行,那不乱套了嘛,必须由全国人大常委会才有解释宪法的权利。而解释宪法,这也相当于立法,是准立法。这个我们也要把它健全完善。 4.健全有立法权的人大主导立法工作的体制机制我们刚才讲了有关法律的16字方针,我们现在立法方面提出,要以人大作为主导。我们大家知道,只有人民代表大会才有权进行国家法律的立法,因此要讲人大主导的。我们经过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同时也要完善立法项目征集和论证制度,要加强重点领域的立法。目的就是要通过我们人大这样一个立法机关来立法,不能谁都想立法,就是党的领导也要通过人大这样的一个立法机关来进行立法,当然人大的立法也要让人民群众参与这样的活动,有这样一个过程。(二)有关执法和党、政府实施法治的新举措。5.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这次《决定》提出的一个根本要求就是,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我们经常看到,制定了很多法,出台了很多法律,如果只是把它在那里,不去很好地执行,那还有用吗?我认为根本就没什么用,所以法律出台了,而不去执行它、落实它,这是对法律最大的伤害,也没有任何意义。所以,这次《决定》才会站在这么一个高度上提出这么一个举措、要求,叫做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一定要把它用起来。6.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工作实绩重要内容,纳入政绩考核指标体系我们既然讲法治的实施、法律的执行非常重要,要把它作为我们每一个干部他的实际政绩、考核指标。这也是这次《决定》第一次提出来。干部怎么考核?过去就是GDP第一,别的不考核,就是看你GDP怎么样,叫做GDP是唯一考核的指标。十八大以来有改变了,已经破除了GDP唯一考核指标这个不好的规定。干部的考核指标多了,带有综合性。现在又加了一条,按照依法治国的要求,要考察这个班子也好、每一个领导成员也好,是不是依法办事,有没有法治思维,有没有依法办事的能力,要把法治建设作为每个班子和每一个干部考核的要素,加上这一条。今后我们到年底的时候,也不是说GDP不能考核,而是还有其他指标要考核,但是现在要把是否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内容,这就加进来了。7.健全依法决策的机制。 怎么执行任务,你怎么完成任务,所以我们政府要搞决策。现在中央也第一次提出这样全新的命题,叫做健全依法决策机制。《决定》还对这个依法决策,包括程序、环节上都讲得很到位。《决定》讲,要有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过去,我们的决策布局,有些干部还稀里糊涂的,想决策就决策,多半是一把手提出来,叫做“一把手工程”、形象工程。现在不行了,要公众参与,要专家论证,还要风险评估,更重要的还要合法性审查,就是这个决策首先有法制局或者法制办看看你要决策项目、内容跟法律有没有抵触。现在更明确地叫合法性审查,而且这要作为前置性条件,就是做决策之前首先要看看跟法律有没有抵触、有没有违法,违法了就马上叫停,不能进行下去了。还有更重要的一点,《决定》提出了,建立重大决策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及责任倒查机制。过去很多是“三拍干部”,叫做“拍脑袋决策、拍胸部执行、拍屁股走人”,如果决策错了也没问题,反正换个地方拍拍屁股就走了嘛。现在走不了,叫做“吃不了兜着走”,要追究你的责任,而且责任认定不明确的我们还要倒查,最后落实是谁的责任。这里边特别强调两个字叫做“终身”,大家理解一下什么叫做终身?终身就是一辈子,不管过了多少时间,也不管你在不在这个岗位,换了几个岗位;再就是,也不管你是不是在现职上,还是退居二线,还是退休回家了,出了问题都要找到你,这叫终身。所以,有了这样的规定以后,各级干部今后决策一定会慎之又慎,无处遁形,它会终身跟着你。讲到决策问题我还简单说一下,我们也把智库建设提到议事日程上。刚才说了,决策要公众参与,要专家论证,所以我们要做好决策。现在大家也看到,习近平同志提出我们要建设一批国际影响力的高端智库。什么叫高端智库?这就是外脑。我们决策不能靠领导者的几个头脑,也还要借助专家的头脑,也叫外脑。这个外脑就是智库,我们很多决策应该经过专家,或者经过各专业的人才,提出方案,然后供领导参考,领导提出两个、三个拍板,才由领导来决断。所以,决策有两个基本的过程:一个是“谋”,第二个才是“断”,我们应该把谋划交给智库,把拍板才给我们领导作主决定,这就是科学。8.健全执法体制机制现在执法当中存在很多违法现象。现在就提出了,行政执法不能有时候没完没了,要跟刑事司法衔接起来,这叫做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相衔接。还有就是行 政裁量权。行政有一个自由裁量权,但是裁量权弹性太大了,应该有一个基准制度。另外,也要落实行政执法责任制和纠错问责制。(三)有关司法和司法系统与法治队伍的新举措。9.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前头我们讲问题的时候也提到,司法不公对社会公正具有致命的破坏作用,我们应该牢牢树立“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的意识,我们每一个干部要自觉的把他作为一个要求。10.确保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的制度我们提出法治中国很重要的一条,就是要确保我们能够依法独立公正的行使审判权和检察权。过去,我们这点讲得不够。为什么大家觉得司法不公,怀疑判案对这个人、对那个人有很大的差别?就是因为我们的法院、检察院也不能够依法独立的来进行审理、来进行判案。现在又提出,我们还要推动省以下的地方法院和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现在正在这样的改、这样试点、这样推进。司法不独立,也可以说是我们从苏联模式继承过来的一些弊端,早就要把它改革了,这次四中全会又得出了这样的结论,非常重要,能够保证我们司法公正。11.对领导干部干预司法要建立追究制度具体的就是,《决定》提出来要建立领导干部干预司法活动、插手具体案件处理的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领导去干预司法审判、审理的情况,往往打电话、递条子、打招呼,现在要记录在案。回头就进行责任追究,我想有了这样一个制度以后,还敢打电话、还打递条子吗,估计也不会了,因为这是违法的。12.建立健全司法人员履行法定职责的保护机制这个保护机制很重要,我们知道干检察院、法院这一行,人家过去就有担心,审案、判案因为牵扯到被判的人,如果对方是黑势力呢、黑社会,对你的家人、对你的本人都有威胁,因此我们要有这么一个保护机制。13.建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 其实在国外早有这样的管理,我们最高法院设立巡回法庭是有很多好处的,因为它高于各个省的高院,能够回避一些关系,更加公正,也更加独立。据说法学界也讨论了,在华北、华南、华东、华中和西南、西北设立六个片区的巡回法庭。14.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和人民检察院各级的法院、检察院是按照行政级别来对等设立的。今后我们可能要打破这个,不一定一个城市配一级的法院、检察院。三中全会其实就提出来了,这次提出我们还要搞一些跨区的。因为有些案子不是就在这个区域,它可能跟别的区域、跟别的省有关系,会出现一些推诿的现象。比如生态治理方面,会牵扯到不同的省份,所以有必要设立跨行政区划的人民法院、人民检察院。像这样的案子就可以接起来,也更好的处理。15.建立检察机关提起公益诉讼制度有些是公益的案子,甚至可能连主体都闹不清楚,我们有了检察机关公益诉讼制度也把这个给管起来了。16.实行办案质量终身负责制和错案责任倒查问责制这又是一个“终身”。这次《决定》提出两个终身:决策终身责任制和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办案质量终身责任制是对法官、检察官来说的,同样的道理,你出了这个错案,责任终身跟着你,所以这就加强我们办案的责任心和慎重的态度。17.完善检察机关行使监督权的法律制度我们检察机关在办案过程当中,由于中国人的传统习惯,可能会出现“关系案”、“人情案”、“金钱案”,要加强监督,杜绝这些现象发生,这有赖于我们监督的法律制度。18.加强法治工作队伍建设《决定》这次也谈到了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很重要的就是要依靠法治工作队伍。这个法治工作队伍我们现在讲的很清楚了,要求“四忠”:“忠于党、忠于国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这支法治工作队伍又是由三支队伍组成的,叫做“立法队伍、行政执法队伍、司法队伍”。这样一个法治工作队伍要讲“正规化、专业化、 职业化”。要有一个法律职业的准入制度,现在叫讲考核、考证或者有资格才能做专职的法律工作。这里我们讲,要打造一支法律工作队伍任务也很重大。我们知道,在我们的法治队伍当中也出现了一些败类。去年曾经报道的,上海市高院民一庭的庭长陈雪明他收了人家的好处,就对房子的财产案作出了不公正的判决。今天加强法治工作队伍的建设一定就是要解决这些问题。这是第三个领域,法治方面我讲的比较多,讲了十个方面的内容,这里面内容很多。(四)有关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的新举措。19.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教育现在我们讲“法治”,跟当年我们讲的“法制”有着明显的区别。这个区别就在于,“法治”还包含着文化,因此我们《决定》非常强调法治工作的重要性,要开展法治教育,这是最根本的。《决定》提出,我们要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开展法治文化的宣传教育,要把它作为国民教育的一个部分,同时也提出强调道德对法治的支撑作用。《决定》好几处讲了法治教育,要引起我们重视。大家知道,法律那些条文是硬约束,你要理解它们才能够更好地执行。法律的东西只是一个主线,你理解了它,有了这样的理念就会防止你去触犯这个底线。所以,我们说法律是一个他律。法治文化,包括理念、精神、思维、道德,它是一个自律。有了这样的教育以后,我们可以避免很多犯罪违法情况。因此,法治文化和法治教育非常重要,我们要深入开展教育活动,同时从小学开始都应该把它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当中,并作为一个重要的内容。20.加强对法治人才的培养机制我们提出要有一个社会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形成这样的学科体系、课程体系,要推动法治教育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这样能够不断培养出法律的专门人才,同时也对我们的全民法治教育起到根本作用。以上只是我个人的一些学习体会,四中全会结束没有多久,《决定》也刚刚发布不久,我和大家一样都在学习的阶段,如果讲错的地方希望大家给予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