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8.50 KB
  • 2022-04-22 11:30:02 发布

党校讲课稿讲话稿 杨伟东 推进法治中国建设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学习贯彻四中全会精神,推进法治中国建设主讲人:杨伟东杨伟东:各位下午好,我们都是同行。今天很高兴也很荣幸和大家一块交流,四中全会刚刚闭幕。我是把今天我的学习体会,跟大家一块做一个交流。我想今天大概分为四个部分。第一法治中国是如何提出来的?第二四中全会以及四中全会作出决定的意义,和它的主要内容。最后一个方面结合四中全会提出来一些新的措施,跟我们法治中国的建设,能够做一个整体的交流。首先我们进入第一个部分。法治中国。法治中国是一个近年来提出来的一个概念,是我们十八大之后,中央提出来的我们法治建设当中新的目标。所以法治中国是一个全新的提法和全新的理念,全新的观念。我们来看看它提出来的过程。法治中国应当是在2013年1月由习近平总书记在一次政法工作当中的批示当中第一次提出来。他在召开会议当中,报告当中,专门做了这段批示。第一次有了法治中国这样的提法。之后大家知道,就是在去年11月召开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的重大决定当中,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正式把总书记的这样的提法,上升为中央集体的决策。所以专门提出来确立为法治政府的新的目标。短短的一年多的时间,成为我们今天所努力的方向。 由总书记的批示,而上升为今天我们整个国家党所提出来一种奋斗目标。有人会说,法治中国和我们的依法治国,法治国家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通常从两个方面解释理解法治中国。第一,法治中国是“中国版”过去提依法治国,今天也提法治国家,是没有区别,中国可以有,美国可以有,德国也可以有。但是只有法治中国这个目标,是独具中国特色的,别的用不了。所以它实际是把法治跟中国密切结合起来的一种目标。更具有中国的特色,特点。第二,是“综合版”,我们后面会提到,法治中国,以及十八大提出来的,它是一个综合性的目标,不是指某一个环节,不是单单立法。包括执法,包括司法,包括守法,不单单指国家,也包括政府,也包括老百姓。都在我们当今中国提到的依法治国和法治中国。所以它涵盖了国家、政府和社会。涵盖了我们从经济、社会、政治、生态各个建设当中。今天的五大建设当中,如果说法治中国,有中国版,这只是一个名称上的。我想更重要的是它的第二个方面,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也是当今中国推进法治当中一个新的认识。不是指某个人,某个领域,某个团体,某个环节,某个具体的建设,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所以法治中国这样目标的提出,提升了我们对法治目标的要求。 今天大家可以看到,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把我们法治中国的目标从提出确立,转换成具体的落实,进入到了法治中国的推进阶段。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提出,是正式的确立。十八届四中全会把这样的目标,把这样的要求,开始转换成为具体的举措。这就是我们法治中国和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区别,是我们落实这样的目标,由中央作出的专门的决定。这是我想第一个跟大家交流的话题。我们回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想分两个方面跟大家交流,四中全会它的意义和主要内容,我们首先看它的意义。我把它概括为三个方面,可能有不同的概括,我概括为三个方面。它的意义可以从三个角度,三个方面来理解。第一是从我们党的历史上来说,开创了党史,党的历史当中的先河。第二,法治本身来看,升级了法治建设。第三,从整个国家的建设当中,我们形成了一个完整的发展的链条。这是我对于十八届四中全会这样的一个召开这样的会议,作出的决定,它的三个角度,三个方面的理解。我们一一来看一下。首先来看第一个方面。开场党史先河,这是我们党的历史上,以及党的全会历史上,第一次专题,以这个话题作为唯一的话题,来研究,并通过重大的决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是第一次。在党的全会历史上,也是第一次。所以人民日报称,这是第一次镌刻在党的中央全会上的里程碑意义的一次会。所以我们可以看看,我们党的中央会议,一般来说每届现在成为惯例,其次当然之前有更多的。但是从十五大以来,基本形成了这样的惯例,每次每届召开七次,四中全会大家知道,一般在关键年份,承上启下的年份。五年当中,往往在第二年,第三年中召开,它是一个承上启下的年份。讨论的内容大家知道,都涉及到了涉及党和国家的重要的话题。我把它做了一个梳理,大家可以看到。从我们改革开放之后,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四中全会都开了什么? 大家就可以看到它的意义。1979年9月,刚刚改革开放,那次讨论大家知道,一个是叶剑英代表,军委国务院,作出的报告,同时加强农业发展方面的决定。足以可以显示它的意义。十二届四中全会,1985年召开。我们有两个重要的议题,其中一个专题性的1975的计划,另外一个就是新旧领导的交替规则。1989年比较特别,那个年份是比较特别的。所以实际是确定的新中央领导的集体,尤其是总书记人选的确定。它是一个比较特别的年份。之后大家可以看到,基本进入了正规。1994年,党的建设的重大决议。然后1999年,十五届四中全会国企这是比较特别的一个。接着大家可以看,十六十七都是党的建设。概括来说,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四中全会大多数以党建作为研究的重点。只有几次例外,有些例外是因为特定的年份,只有1999年那个时候是比较特别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四中全会它的重要性。我们这次的四中全会专题来研究,法治问题。可以说前所未有。开创了党的历史当中的先河。这是我们从党的历史当中可以说它是开先河的。 第二,我概括为升级法治建设。从法治本身来说,大家可以看到,中国的法治建设,经历了几个阶段。建国之后的重视,到文革当中的法治的迫害,改革开放之后,大体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法治的恢复和重建阶段,1978到1997年,近20年当中,是法治的恢复和重建。到1997年,这是我们的转折点。第一次确定了依法治国是治国的基本方略。我们今天谈依法治国就是从那个时点,有人说那是1.0版的确立了,之后1999年大家知道,修宪,把依法治国建设法治国家,正式载入宪法当中。不仅有中央来认可,依法治国,而且宪法当中,专门把依法治国载入宪法当中,成为一个宪法的要求。所以,从那个时点开始,依法治国正式进入了快速的轨道。所以这个时期,一直到2012年,是我们依法治国的确立的发展阶段。2012年,新一届的领导集体确立了法治中国这样的要求。大家可以看到,开始进入了深化的阶段。今天召开的十八届四中全会,被称为是2.0版的。升级就在于不单单是确立,而且必须加大力度推进,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全和快。这是今天我们对法治的建设当中的,它的升级,表现在第一,速度当中加快了。第二,是全。当今的2.0版,不单单是速度方面,而且是全方位的,这正是它升级的意义。不是指某一个立法环节。不是指的某一个领域,而是全方位的要求。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称之为是依法治国方略17年,我法对法治再次的部署。这是我们可以看到的,从我们法治本身来看,它的升级换代。 我们来看第三个方面,形成的发展链条。我们刚才说的第一次和对法治本身,我们放在整个党和国家的建设当中,我们来看它的意义。大家可以看到,十六大确立了我们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2020年。这是我们的目标。有了目标,我们有了奋斗的方向,接着大家可以看到,在2013年11月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我们发展的动力。你有目标,没动力,同样是一个空洞的目标。不可实现的目标。所以我们为什么对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抱有很高的预期,这是当今中国面临的问题,靠什么来实现这样的目标?所以在有了目标之后,去年的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的决定,就在解决动力的问题。能够是在我们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当中,有全新的动力,今天我们说改革,是释放红利。是提供新的发展动力,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解决动力不足的问题。而法治我们十八届四中全会解决的是什么问题?发展的保证问题。有了目标,有了动力,但怎么能够沿着既定的轨道来进行?这就是法治为什么被重视的意义。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今天提三个全面。这三个全面从目标,到动力,到保障。形成了完整的链条。没有目标,就没有奋斗的方向,是无头的苍蝇,有目标但没动力,这是一个空洞的目标。而有了目标,有了动力,还需要有充分的保障,在当今这个保障不是靠某个人,某个环节,而要靠规则。这正是当今中国的发展所形成的完整的链条。在这个意义上大家可以看到,从目标、动力,到发展,是一个递进的逻辑,是一个相互协调一致的完整的环节。缺少任何一个环节,都是不可以的。所以我想十八届四中全会为什么引发关注,为什么能够在我们这次全会当中得以专题的研究,正是我们来解决我们发展的链条,发展的逻辑的问题。它的意义超越了某一个第一次,超越了所谓的法治本身,而建立了整个国家和社会的发展当中。它要解决的是我们的保证问题。所以这就是我想,我们十八届四中全会以及由此作出的全面推进依法治国,重大问题的决定当中,它的意义所在。 这是我们第一个方面,也就是我们十八届四中全会的意义。所以我把它概括为这三句话,其实是对三个方面的总结,我们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第一次作出的法治国家的纲领性文件,党的历史当中来,之前从来没有过,第一次。为我们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这是从我们法治本身。但更重要的是为我们的治理国家,发展中国提供了根本的遵循,提供了根本性的保障。所以实际上是对我们前三个方面的,我个人的总结和概括。这是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我们四中全会当中的第一个方面。第二个方面,我想跟大家交流的是四中全会当中的主要内容。我想不一一细说,我主要从大的方面。四中全会有很多的方面,总体来说是七大部分,大家知道,虽然现在这个决定没发布,加上引言和结论。基本是七大部分。30号晚上应当会公布。31号就应当能够有公开的文本。但是30号晚上一般来说,各大媒体都会把相关的内容整理出来。所以基本那时候的内容会公布于世,内容涉及很多的方面,我概括为这几个方面,从总体来说确立了总目标。 这个目标就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这两句话,其实第二句话早就提出来。也是我们法治中国当中的内容。关键是第一个,法治体系。这是我后面专门跟大家交流的,这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也是我们这一次当中最大的亮点之一。就是法治体系。所以我们今天的目标当中,除了加上我们早已提出来的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我们所努力的方向就是要建设这个法治体系。我们整个的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的决定当中,就围绕这个。框架当中主线就是这个。就是这个法治体系。后面我想会跟大家交流这个话题。第二个,明确了基本原则。中国的法治建设,应当按照什么样的原则来建设?就是“五个坚持”。这五个坚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坚持依法治国以德治国相结合,坚持从中国实际出发。既然有了目标,按照什么原则来发展?五个方面提供了我们的基本的要求。这里面大家可以看到,大多数是我们所熟悉的内容。比如坚持中国特色的领导,这是我后面专门给大家讲到的,法治和领导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这一次决定当中,直面,所谓直面问题,就是从这个意义,我认为直面问题的意义,第一就在于党的领导和法治什么样的关系?过去说不清楚或者说大家回避这个问题,这次决定当中明确提到,不仅在原则当中,在具体的内容当中都涉及了这样的话题。第二,人民的主体地位,依法治国最终目标是保障公民权利,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权利,坚持人民主体地位,毫无疑问成为我们依法治国最基本的要求。 第二个方面我认为是法治当中这次特别提到的基本原则,也有特殊的价值。虽然是重申,但是有特别的意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这是整个依法治国当中,我认为最核心的原则要求之一。所谓的依法治国,我们通常认为习近平总书记称之为准绳,所谓的法治就是准绳。就是大家在做任何一件事当中,最基本的准则,准绳。那这个准绳对所有人都是一样的。不应该有差异,不应该有级别,有地位,有层次的差异。所有人都是一样的,这是法治当中最核心的精髓之一。所以这一次能够把它直接确立我们的基本原则,放在中间位置,我认为是恰如其分的。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不仅要靠法治要靠道德,这个今天大家可以看到,两个方面都不容易偏废。第二个方面从中国实际出发,要从中国的客观实际来发展。所以这五个方面的原则,我想都比较容易理解,就不一一细说,有些点在后面会展开。第三个部署了新的任务。这也是报告当中的主体,六大任务,构成了报告当中的,大家可以看到,所谓的七大部分,除了第一个是目标,剩下的每一个部分就是我们的每一个段子,七大部分当中,目标和原则是一个部分。接下来就是这些,每个都是一个部分。我们的报告是围绕六个任务来展开的。这六大任务实际就是我们今天前四个就是,我们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我们今天法治的建设当中的四个方针当中的针对的每一个部分。增加了两个,一个就是队伍,一个是党的建设。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报告的主体部分,就是这样的。第一部分是目标原则要求。剩下的六大部分是任务,六大部分的排序大家很容易掌握,法治当中的四个环节,立,执,司,守。对应的前四个部分,接着是第五,最后是党的建设,这就是我们决定当中,未来要见诸报端就是这么来的。六大任务当中围绕立法,提供规则到执法,就是以法治政府为核心的。接着是司法,最后是守法。 为了保障它,需要有专门的队伍。需要有党的领导。这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报告的主体部分,是以目标,原则,和六大任务共同构成了报告的主体部分,我们理解这个报告的内容。实际就是从目标原则要求,到这六大任务。这是第三个方面。第四个方面,我想最核心的内容是确定了基本道路。有了目标,有了原则,有了任务,按照什么道路走什么道路?我们这次明确提到了,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既要遵循法治当中共同的做法,但是一定要考虑到,和中国结合的那就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可能像西方那样走,自发的法治发展,我们讲西方当中,一种是自发的,美国英国,都是自发性的发展起来的。循序渐进的发展起来了。那么中国显而易见没有办法按照这条道路来走。所以我们是要把自上而下的发展,和自下而上的发展,两条道路结合起来。所以这就是中国的法治道路。我们这次明确提到了这样的道路。走的是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这就是我想我们这次当中,基本内容。这是我想第二三部分当中跟大家交流的。我想重点是最后一个部分。对法治中国的创新发展。围绕这个决定当中的内容,对我们法治中国,对我们的法治,究竟有哪些新的发展?我把它概括为“五个新” 。这次的全会和作出的重大决定,究竟对我们法治中国,对我们的法治建设,有哪些新的内容?创新的发展?前面都是从意义上来说的,都是从整个的角度来说的。那聚焦到法治建设的,究竟在哪些方面提出来了跟过去不一样的要求?对我们的法治建设会有重大的影响?这五个新:新的定位,新的关系,新体系,新布局,新方针。所以这是我理解,我们这次全会和它的决定,对我们法治中国建设创新的地方,每个人可能有不同的概括,找到不同的点。我想这五个方面,是能够浓缩我们这次决定和它的,以及公报当中最核心的内容。我们一一来看。首先来看定位,新的定位。既然是法治建设,究竟法治在一个国家当中起什么样的地位,这是我们第一个要解决的问题,也是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所探索的。十八大当中,对我们的法治的概括,就是浓缩为这一句话,也是今天和我们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一个基础。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对法治的地位的概括。一个新的定位。我们1997年提到,那时候用的是治国的基本方略。今天和基本方式有没有差异呢?应当本质目标是一样的。但是我个人的理解,这句话更容易理解,更容易能够确定法治在一个国家,在一个执政党中的地位,是基本方式。不是次要方式。不是可有可无的方式,不是辅助的方式,而是最基本的方式。治理一个国家,领导一个国家,靠什么,靠的最基本的方式,最根本的方式是法治。那这次十八届四中全会沿着这样的思路,把它说的更清楚。实现经济发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会公正,生态良好,实现我们国家和平的发展战略,必须发挥法治的引领和规范作用。十八大当中那样的目标,那样的定位做了更细化的规定,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我们当今五大建设。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都应当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所以这次全会本身就意味着,高高的提升了法治的地位。这是我想新一届的中央领导集体是十八大以来,我们对法治的全新的定位。既有原来的,显而易见提升了法治的定位。为什么要重视法治,为什么要把它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这是我想我们党召开这次会议,应当讨论的。也是我们要回答,为什么今天会对法治作出新的定位。我想结合我们的公报和相关的内容,有三个方面来解释为什么会对法治作出全新的定位。三个方面,历史的抉择,重要的保障和长远的考虑。共和国我们党,为什么在这个时点当中召开全会,专门研究法治问题。为什么把法治作为我们治国理政的基本方针,从宏观上考虑主要是这三个方面。我们一一来看。历史的抉择。中国的法治建设,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不是搞理论的,不是我们搞法学的人凭空想象的,说要重视法治,这是中国的发展百年的历史,尤其是我们近年来2.0版提出来的,正式建立在历史的抉择基础上。十八大对我们当今中国面临的形势做了这样的概括,概括就是当今事情国情党情发生变化,我们面临的发展机遇和挑战前所未有。这是十八大对我们当今中国面临的形势的概括。从概括来说,大家可以看到,沿袭了我们过去一分为二的做法,当今中国确实面临着巨大的发展机遇,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另一方面面临着风险挑战,我特意把风险挑战用了红体字标出来,这不是我个人的判断。而是中央作出的判断。这是中国随着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当中,面临的形势。既有良好的机遇,但是挑战和风险是巨大的。为什么这么说?这就要回顾我们改革开放。 我们回顾我们改革开放30年,确实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如果纵观历史,西方在200年发展中,西方资本主义在二三百年的发展中,通过几大革命赢得了整个世界,西方在两个世纪内创造了人类之前10几个世纪的财富,靠的正是这几大技术革命,18世纪的蒸汽技术,到19世纪70年代的电子,20世纪的电力,到20世纪50年代电子和当今的信息技术。西方取得了快速的发展。我们看我们中国,大家可以看到,中国在短短的30年当中,在中国中华大地当中,几大技术革命,尤其是后三个,几乎是在我们中国的大地当中同时出现。你可以看到,电力电子,信息技术,我们在短短的30点都实现了,这就是我们过去所经常提到的所谓的后发优势。后来的发展国家,可以把他人的经验制度,技术拿来为我们所用,缔造历史,中国过去的30年,从整个世界当中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是我们今天能够享受到的。 所以这叫中国奇迹。但是任何一种发展,都不是没有代价的。西方在发展当中,同样有代价。西方在二三百年当中,并非没有代价,并非没有问题。随着发展,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所以大家可以看到,随着工业的发展,农民失地,随着技术的提高,有工人的失业,20世纪的问题,社会的稳定问题,生态的问题,社会结构的问题。所以马恩,我们所学到的,马恩把那时候形容于垂死的挣扎着。就是对西方的发展当中,面临的问题的描述和分析。潜在的危险性。但是西方的发展,随着新技术的发明运用,以及制度的变革,西方这些问题并没有达到足以让这些国家,进入到了真的死亡的情形。所以我们今天看到,西方并没有从垂死走向真正的死亡,反而生龙活虎,是因为他们的问题随着变革逐步加以解决,至少缓解虽然没有得到彻底的缓解。当今中国在过去的30年当中,大家可以看到,这五大问题,在中国同时并存。从农民失地,改革开放之初就有,今天反而愈演愈烈。所以当今中国的土地制度,农民和我们的农业在发生重大的转型。由开始原来的分产到户,开始走向了集约。工人失业今天已经不单单是工业失业的问题,整个社会就业的问题。过去大家之后,读书读了大学肯定能找到工作。今天读了大学差不多是半失业,有找工作一定是找工作去工作了,为什么读研究生博士,我把他形容为三年缓期,找不到工作就再读三年博士。所以大家可以比较,近十年当中的变化。原来大家觉得读研究生挺好的事,上进,,有前途,今天有几个人,我不知道读了三年读能不能找到工作,读了六年更是这样,去年的大学生是699万,今天是723万,所以新的读书务用论,读书耗费了家里多少钱,结果工作没找着,这是我们当今面临的挑战,社会的稳定,更是如此。近十年当中各类的纠纷,是当今中国面临的大问题。这是一张群体性事件的表我们通常2003年是巅峰,之后采取了各种措施,总体是下降的。 有两栏,一栏是浅的颜色,是发生在建筑,深的颜色是参加的人数。大家可以看到,2004年是一年7.1万件。参加的人数将近400万人,2005年下降不到3万件,参加的人数降到了200万以内。到2008年可以看,已经减少到2万件。参加的人数已经刚刚过百万。确实有很大的改变。但是你就想,就是按照一年两万件在中国,那是多可怕的事情。北京如果到闲暇你去看看地铁,看天安门广场全是安检,今天不单单是群体性事件了,恐怖。所以纠纷多,而且难以解决这是我们当今中国面临的重要的问题和挑战。生态的问题更如此。这两天大家都有体会,北京蓝天白云,但是两天前北京是什么样的状况。能见度一公里。雾气昭昭,雾霾的霾指数是多少?超过400。雾霾近年来新的名词,我们原来只知道雾不知道霾,两年前一周时间,大家都以为是雾,不是,是霾。过去是晚报雾霾多少,我们那时候觉得美国别有用心,公布北京的空气质量,后来发觉这不是问题是大的问题,美国是为了中国使馆工作的人员发补贴。今天大家可以看到PM2.5的公布,成了常规天气预报当中,北京人很习惯每天都要看看今天的雾霾指数是多少,常态数一定是超过100。今天比昨天要差,昨天应该是30到40,那是难得的。现在的北京的天气几乎是两个极端。蓝天白云,然后两天之后就进入另一个极端,雾霾。据说今天晚上雾霾就要来了。 所以今天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所担忧的不是我们的工作有多好,我们的住房有多大,而是我们最基本的生存,呼吸都成了问题。所以在北京第一次雾霾来的,也就是2013年的上半年,马云在一次高峰论坛当中我第一句话我就是今天特别高兴,他说我高兴是我第一次感到,真正的意义的平等。在雾霾面前,所有人,无论是富人还是穷人,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一定要呼吸这个空气。所以实现了真正意义的平等。这当然是苦涩的。所以有人说,当今中国领导最关心的话题是什么?空气质量。别的都可以好说,但是空气没办法。有人开玩笑,说我们现在有南水北调,西气东送,现在省会城市哪个地方的空气质量最好?哪个地方?官方的。海口空气质量最好。所以有人说北京的雾霾天太严重了,应当开设专门的管道,把海口的空气输送到北京。这当然都是玩笑。但是足以说明今天我们的生态问题。而不单单北京有,北方乃至于南方的城市也有,上海也有。只是没有那么严重。所以生态的问题是我们今天面临的突出问题。社会结构的问题。如果说前一个方面是我们后发优势,第二个方面是我们的近十年当中感受到的后发的劣势,快速的单纯以经济发展为代价,十八大对我们今天面临的问题做了六个方面的概括,是对我们前面的一句话的一个具体的梳理。就是当今中国面临的六大问题。第一个大家可以看到六大问题当中第一个是经济领域当中的问题,只有第一个是经济领域的问题。发展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主要是经济领域的问题。但是大家可以看后面五个问题,基本或者说根本不是经济领域的问题。而是社会领域和政治领域当中的问题。比如城乡发展差距,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显而易见不是经济领域的问题。我们过去认为,我们的生活好,就可以解决问题,经济只要搞上去了问题就解决了。第二个问题大家可以看到,显而易见不是经济,中国的经济足够大。至少从总量当中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蛋糕已经足够大,经济只解决了把蛋糕做大。今天的中国的蛋糕足够大了。而第二个问题,还存在就是因为,分蛋糕分的问题。这显而易见不是经济能够解决的。你就是再发展,蛋糕比现在要大,就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同样这个问题会存在,那就是分配问题。社会矛盾明显增多,这是我们刚才已经明确提到的。一些领域道德示范,诚信缺失,同样是我们政府和国家面临的问题,人和人至今相互不信任,官方和老百姓之间的不信任。大家知道,2008年之后,北京开始限购,你有车,也不行。先是限行,后来是限购,有钱也买不了车,北京采取的方法就是摇号,不像上海,我拍卖。就是上海已经达到了一个牌照将近七万。越来越高,北京采取的方法,就是摇号。所以现在既然要摇号,那怎么办?我不想买也摇吧,所以现在概率是差不多100比1。场景往往是想买的买不上,不想买的第一次加入就买上了。因为就像中彩票一样,之后很多的地方都开始采取这种措施。现在大家知道,上海,广州,天津各种各样的传言,杭州,在去年的时候几次传言,说杭州要限购了。一夜之间,最后结果呢?市民疯狂抢车,4S店疯狂抢车,没多久辟谣说这是谣言,是某些4S店和经销商的传言。彻夜不眠,排队,价格再高,都疯狂的买不止,有关方面辟谣说是谣言。今年的3月25号,杭州市政府当众宣告,买不到的说别上政府的当,我相信政府,结果我买不上,应当补偿我,赔偿我。所以成都有一个4S店的老板,借这个声势说成都要限购了,很快的彻夜不眠,公安局说这是造谣,拘留就是15天,采访市民说证明这是谣言,公安局处罚了那个人你相信不相信,大多数人说还是买为好不知道哪天政府就限购了,这就是今天的政府的诚信问题。 有人形容凡是政府辟谣都是真的,这句话有点极端,某种程度确实存在这个问题,甚至有些人打着这样的旗号,不知道大家记得,前段时间河南一个地方,有一个人有一个公司,拉了一辆车,几个人在一个服务大厅门口散发黄花菜,结果黄花菜种出来没地方卖,我不知道大家看了第一印象是什么,我看了第一印象一定是真的。没多久央视进一步的采访说这是谣言。实际是这个公司因为资金不够,政府给的一个项目没有马上批准,资金出现了问题,采取了这一招,为什么,大家都认为政府有问题。所以有些利用了这一点,向政府施加压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腐败问题,所以这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十八大对我们今天面临的形势。我们这次全会当中,作出了两个概括,前所未有。当今国际国内形势的严峻前所未有。这是第一个前所未有。 第二个前所未有,是改革所涉及的利益的复杂性前所未有。是对我们当今面临的问题的新的概括,两个前所未有。是对十八大在这个基础上,对我们当今中国面临的形势的概括的严峻型的概括。国际国内,形势严峻前所未有。我们改革进入深水区面临的各种复杂的利益,前所未有。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才选择了法治,在这样的情况之下,靠什么来解决?不是我们凭空想象出来的,所以大家可以看到,中国搞法治,如果抛开建国之后,有两个,第一个建国之后,要改革开放之初,那是文革的十年教训换来的。这是第一个我们第一次强调法治是因为文革的十年的惨痛教训,让我们中国人,包括高层领导认识到了,中国搞过去那一套是行不通的。今天的2.0版,是因为我们过去的改革开放新的历史阶段中,我们今天面临的挑战。这就是我想,为什么说法治,为什么在这个时点当中开是一个历史的抉择,中国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发展,经验教训换来的,中国不搞法治,是行不通的。不是基于纯粹的理论,不是纯粹基于某个人的学说,而是基于中国的现实。第一次搞,改革开放之初是因为十年的文革。而今天是因为当今中国面临的复杂的形势,需要我们用规则,用法治来解决。这就是第一个我想,也是我们这次全会整个的背景当中,选择这个时点当中的意义,是历史选择的结果。第二,是重要保障。大家可以看到,当今中国的三大主体,改革发展稳定,是当今中国的三大主题,如何改革,如何发展,如何保持稳定的是当今中国解决的问题,我们整体贯彻的就是把这三大主体建立在法治当中的,这是我们在定位当中要解决的。这一点同样是我们经验教训换来的。如果你要改革,如果要发展,如果要保持稳定靠什么?我们当今认识到的需要靠法治。这是我前面提到的,我们的意义当中形成了国家发展的链条。完整的链条。正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无论是改革发展还是稳定,都必须靠法治做保障。没有这个保障,无论是发展稳定还是改革,都难以稳定。我们具体来看一看。十八大提出要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表面上说我们将来在座的各位,我们要向领导干部公务员传达的领导应当树立新的思维,新的方式,也是上午胡主任跟大家讨论的核心的议题。我理解这不是说简单的领导要有这种观念,而是整体要对法治的定位,法治的定位改革发展稳定,什么样的关系?法治和这三大主体是什么样的关系,它解决的是这样的问题。而不是单单是一个领导的观念的问题。 我们来看,我们如何来理解改革发展稳定?过去的排序,应当是如此。稳定毫无疑问排在第一位的。稳定压倒一切。在稳定的基础上,才能够谈发展。不稳定就没有发展,在发展的基础上进行一定的改革。这是我们过去的排序。法治排在哪儿呢?一定是最末。稳定了,发展了,改革了,然后再谈点法治。所以从排序上来说,它毫无疑问是最后的。但是今天就可以看到,在十八大之后,以及刚才提到的我们整体的认识当中,对于这主体以及这几大主体和法治之间的关系,显而易见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新的排序。改革毫无疑问是被排在了第一位,正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当中决定的意义。为什么?当今中国如果不改革,不解决相应的问题,不解决长期积存的问题,没有办法来发展。更谈不上稳定。所以大家为什么对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无论是平民,还是官员,都抱有预期,希望能够在改革当中,能够解决相应的问题。中国才能够保持稳定。改革能够释放红利,能够提供动力,为发展奠定牢固的基础。这样这个国家这个社会才能够保持稳定,大家可以看到,当今我们对这三大主体的认识。稳定毫无疑问是内在的,没有人说今天的稳定不重要。怎么来保持稳定?就是新的排序当中,可以看到。稳定不再是简单的说稳定压倒一切了,必须建立你在改革发展当中,才能够保持稳定。而法治跟它的三大主体什么样的关系?这句话所强调的正是法治是三大主体的基础。这句话的根本的意义在于,实际上仍然回答的是定位的问题。无论改革发展还是稳定,必须以法治作为基础,法治是三大主体的基础,原来是排在最后的,可有可无的。现在应当成为这三大主体当中的基础。 而让我们最深刻的认识到变化就是纠纷解决。近十年来的教训我们意识到,如果纠纷的解决步建立规则,不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是末没办法解决的。过去一个太强硬,你要有诉求,要有不满,轻则拘留,重则劳动教养,再不行就判刑,各地都有这个问题,现在又冒出一个新的,或者别的一种做法。另一种极端,软,只要你不闹,只要你不到省会,不到北京都好说。给好处。这两种结果都带来的是对规则的破坏。包括第二种,我到山西调研,到县里,他们给我讲一个故事。 在一个县里设的农行,农行设在县里的点,十几年年辞退了六个人,达不到工作要求,当时拿到了一笔补贴,各自回家,爱干吗干吗,相安无事。但是近年来,信访很红火,其中有一个人看到了机会,找到了农行。和当年你辞退我是不对的,不应当辞退我,我要求恢复我的工作,补发我的工资和待遇。农行把这个人的情况拿过来,审核一遍,给的答复对不起,你的诉求是不成立的。你牙根不符合我们的工作要求,我们辞退你,无论是决定还是程序都没有问题,你当年也是同意的,你的要求不能满足。这个人就开始了上访之路,先是到县里,县里没解决到市里市里没解决到省里,到北京,几次三番,每到一个地方,当地政府和银行都派人把他接回去,每来一回都记录一次,后来有压力,后来说每去一次我们都记一次分,不是问题,这个问题如果不解决,永远是会成为我们的隐患。那个人说那就解决吧。跟这个人。你有什么要求,就提出来,我女儿刚大学毕业,没找到工作,能不能安排到农行,既然要谈,没有回绝,你把你女儿的档案,材料给我们,我们看一看。我们再面试面试如何合格我们一定录,而且优先录。这个人就把他女儿的材料给了农行。农行一看是本科毕业,牙根学的不是金融,也不是银行,说我们本来是录的,我们想照顾照顾,但确实,不行。没办法,我们只能对不起你了。那不行,你不录,我就继续上访。又开始上访又去半年。 每回都是去接又,又去,几次三翻。后来干脆录,吧免得老惹事,后来破例把他的女儿安排到了农行,今天的工作这么难找,问题解决了。就消停了半年,没多久,这个人又找到了农行,你安排我女儿的问题,解决了我的后顾之忧,但是我没工作。自从你辞退了之后,我就靠打临工,虽然我女儿到这,工资不高,就是工资高,近来也得养家,能不能给我点工资,那不行,你女儿能进入,就破例了,你又没有工作能力,如果有我们也不会辞退你,我不行,我就要每个月给我发工资。农行拒绝又开始上访一想,大礼都送了,有工作,这个人提出一个月两千,牙根不用上班,农行断然拒绝,我们天天上班比你多不了多少,你要两千,不是白拿吗,只给800,讨价还价,一个月给1200,不用上班。领着工资。农行一想,女儿工作安排了,这每个月领1200的工资解决了。松了一口气,没过一年,这位老先生又来了,找到农行,安排女儿工作给他发工资,解决了他基本的问题,但是最近发觉,这1200根本不够花的。物价在上涨,自己对生活的追求,经过这两件事情大大提高了。发觉这1200不够花的,最近考虑做点生意。但是发觉没本钱。你能不能帮我未来五年的工资一块发给我。给农行又提出这样的要求,农行经历了前两件事,这次断然拒绝,不能发,你没完没了,先是给你女儿工作,不发我就上访,农行这次铁了心。坚决不能发。这个问题还没解决,剩下的五个人全来了。辞退了六个人,这六个人后来知道,这个人女儿安排工作进了农行,每个月不用工作发1200,凭什么,我们一批辞退了,他女儿安排工作发工资,我们什么也没有。是不是看我们欺负。我们也要求至少跟他同等的待遇。农行傻了眼了。县政府也傻眼了,问我,这就是你过去,大闹大解决,小闹小解决,隐患,不仅没有解决问题,又回到了比原来更严重的地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没有规则,一步退让而带来的隐患。今天我们形容领导干部新三陪,陪吃,陪喝陪玩。这一次好不客气了,北京老去,这次就不去了。我们去海南。过去都是坐火车,这次能不能坐飞机,领导说没问题,只要你没去没问题,能不能带我爹一块去,一块去都。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在这三大主体当中,让大家最先深刻认识到的就是解纷就是。十八大之后,尤其是近年来,信访制度开始发生变化,不排名了。今年中办国办下发的,明确提到了几点,第一信访,不能用行政的方法来解决,就是政府的信访机构是不能解决的。信访必须恢复到法治的基础上,程序合不合规,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 第三,信访也需要终结机制,不能没完没了,十几年前的案子,你来了,需要有终结机制,我们这次,经过省里的政法机关,至少形式上终结了。就是要回到过去。但是,今天要回到过去,花的代价会更大。因为老百姓已经形成了这个定式了,大家在北京可以看到,有很多人仍然愿意到北京来。所以稳定问题,至少在纠纷解决领域当中,让大家认识到了讲法治,把法治作为一个基础的重要性。改革要不要?过去认为改革一定是不要法治的。所谓的改革就是打破旧的规则。过去的改革基本是突破规则的情况下进行的。改的什么?就是改的你们的老的条条框框,你们的规则。但是近年来当中,我们的认识发生了重要的变化。改革这样的问题,不是想怎么改就改的。也必须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上。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改革和法治的关系,在十八大之后,有了新的变化,这一次也是四中全会当中特意强调的。习近平总书记先是在去年11月在山东考察的时候提到了改革当中的五不要。这五不该尽早推进的不要拖宕,该深入研究后再研究的不要急于求成,不要超前推进。这最后一个方面就是法治。第一次很明了的由总书记强调了法治和改革的关系,不是想怎么改就改的。这样的基础上,在今年第二次中央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的会议当中,习近平再次阐述了改革和发展的关系,改革和法治之间的关系。凡是重大改革必须依法有据,今天已经载入到了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决定当中。 整个改革过程当中,要高度重视运用法治思维,法治方式,发挥法治的引领推动作用,加强相关立法的协调,确保在法治轨道上进行改革。这大家可以看到,更深入的阐述了改革和法治之间的关系。具体来说,我们从这些论述和十八届四中全会当中,改革和法治究竟什么样的关系?我想法治对改革的作用大体可以概括为这三个方面。第一个,方向引领作用。改革改到哪儿,需要有法治来做保障。这就是我们提到的改革必须依法有据。十八大之后很重要的变化,不单单中央做决定,而且必须修法。大家可以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废除劳动教养,不是中央做了决定就废了,必须由常委会做决定,劳动教养是1957年全国人大做了决定的,你要改不是中央做了决定就废了。比如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到单独可以生第二胎,中央做决定,纳入到我们改革的路线图当中。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省都开放,我们有计划生育法,同时这个政策是各异省专门有地方性法规,由各个省来修订,必须在法律上改。改是改了,实质是合法的,但是程序上不合法。法律还存在,劳动教养全国人大常委会还有,你就废了。第二,轨道规范作用。怎么改?按照什么流程来改?同样有法律来保障,这主要是程序谁来决定改?怎么改?需要有法治来做保障。我们过去的改革,包括机构改革,虽然有各种规划,但是大家可以看到,有很多方面跟人有关系的,比如大交通运输部,你可以看到,民航合了,水陆合了,铁道部过去就是不合,刘志军在任的时候,铁道部就是特别的,就是不合。但是刘志军一倒台,这次的机构改革,铁道部被合并,撤销几乎没有任何反对的声音。跟人有关系。我们的这种改革,包括机构改革,就要建立在这样的基础上,不是根据某个人,这个部门很强势,这个人很强势就不改了。需要建立在轨道上。 第三保障的固化,改革的成果需要有法治做保障,今天有很多的大部门制,决策执行,监督权的相互分离和制约。这个很好,很多在落实,并没有在我们的机构和改善的成果上,法治的意义就是把你的成果能够上升到法律,能够加以规定,这就是改革和法治之间的关系。现在开始已经有了很重要的转变。第三个方面,就是和发展,我想我们可能认识最慢的,我接触的估计大家接触很多地方政府的领导,都会说,我一个地方要发展。肯定不能靠法律,法治。不仅不要法治,反而觉得你的法治碍手碍脚,所谓的发展过去一定打破法治,过去的假冒伪劣,一定都是在这个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所以第一桶金都是什么样的?都是建立在违规的基础上,很多情形。地方政府经常会说,法治,我要发展别跟我讲法治,法治部门的人往往碍手碍脚,这个不能干,那个不能干,大家在座的也一样,给领导干部最难讲的,领导干部最不愿意听的就是法治课程,这个不能干,这个你们干错了,领导干部不愿意听这个,更愿意听领导艺术,怎么跟上级搞好关系,怎么和下级搞好团结,领导艺术是大家愿意听的课程。又轻松又能够真正用到的,法律都是批评我们的,好像我们都是做错了。告诉我们怎么做,不用你们告诉我,告诉我了你们的也不管 用,这就是我们现实当中,领导干部也一样,我这个地方要发展,有指标,你们法治这个不能干,那个也不能干,你告诉我哪一个能干。法制办就要打破脑袋想,不能说这个不能干,那个违法,如何能够通过法治推动你的发展。但是今天大家可以看到,随着我们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个社会的发展不单单要靠经济,要靠整体的发展。五大建设。而发展从长远来说,靠什么?不是靠打破规则,不是靠招商引资,不是靠我们某个领导人的优惠政策,而要建立在透明公开的基础上,这是一个地方长久的动力,为什么我刚才提到的发展链条,让我们意识到,我们当今中国发展到第二大经济体,如果将来还要发展,能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资源,没有了。我们今天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了,资源也耗尽了,污染也严重了,就靠良好的环境吸引投资推动发展。一个地方也是这样。所以这就是大家可以看到的,我们当今为什么要讨论法治问题,正是建立在对改革发展稳定这三大主体之间的认识,以及法治和这三大主体关系的认识。靠法治为我们改革发展稳定提供保障。脱离开这一点,我们没有办法,为我们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这就是我想第二个方面。我们休息一会儿吧,大家下午可能比较困。(休息)各位我们继续。我们谈到了法治在十八大和十八届四中全会中新的定位当中的第二个考虑,就是重要保障。 第三,长远考虑。这是我们这次召开全会以及作出重大决定当中另外一个重要的原因。或者说我们选择法治的另外一个考虑,就是长远的考虑。前两个都比较容易理解。大家可以看到,是历史的抉择,历史的选择。到法治保障,相对来说比较容易理解,第三点是一个全新的提法。为什么是长远的考虑?中央这次作出这样的重大决定,召开这样的会议考虑的更长远。有三个,第一2020年小康社会目标实现之后,中国的路该怎么走?这是中央要考虑的,因为2020年很快就会实现。六年,七年的时间不到七年的时间,小康社会建成之后,中国该怎么走?这是我们必须要解决的问题。我们百年之梦,以及中华民族的复兴之路该怎么走?第二,如何避免周期律,这是我们一直提到的,如何能够保证执政的长久,避免陷入周围律。第三如何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只是我党作为执政党,作为我们国家的治理必须考虑的,第二方面更多从我们实现小康社会,我们的发展链条当中的形成考虑的。而这一点的长远,就不是局限于未来五年十年,小康社会的实现,而站在更久远来考虑的。我们这次召开是其中第三个方面,我想是一个更深远的话题。我们提出了这样三个问题。我党提出这样三个问题,而选择法治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小康社会路怎么走,一定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如何避免周期律,一定是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如何实现中国的长治久安?同样只能靠法治。所以我想与其是问题,还不如说实际上已经找到了这个问题的答案。十八届四中全会的召开,以及作出的决定,本身就是对这三个问题长远考虑的回答。正是基于不仅着眼于眼下,2020年的小康社会,而是更着眼于之后,长久的考虑我们才选择的法治,才走向了法治,才会在这次全会中,专门来研究法治问题。 所以我想新的定位正是基于在这样的因素的判断当中,不仅有眼下问题的解决,不仅有实局的考虑,不仅有我们改革发展稳定的工具性的考虑,更有我们对中华民族未来的发展的考虑。我们必须走法治。所以这就是我想,第一个新新的定位的背景和意义。第二个,新的亮点。就是新的关系。课间还有人提出来,就是党的领导和法治和以宪治国和法治是什么样的关系?我们过去是回避这个问题的。甚至是把它对立起来的。强调党的领导,一定是不讲法治。如果要讲法治,一定是消除党的领导。这一次全会当中,专门作为一个重要的问题提出来,不仅在原则当中提到了,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专门把党和法治以及如何来体现法治,专门做了阐述和分析。这就是所谓的新亮点。也就是所谓我们的所谓的直面问题。我们当今党的领导,党是执政党,又要讲法治,到底怎么协调这样的关系?那么全会当中,公报当中明确提到了,也是我们最核心的精神,明确提到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法治是一致的。两不矛盾,并不是强调一个方面,就否定另一个方面。重视一个方面,就削弱了另一个方面,本质是一样的,实际这个意思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当中,习近平已经讲到了这样的意思。这次全会当中更明晰的提到了这样的要求。 两个方面,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法的领导,中国的法治建设,离不开党的领导。而另一方面,党的领导的落实实现,保障必须靠法治。所以一致性表现在这两个方面都是不可或缺的。不仅不矛盾,而是相互强化的。这就是全会当中对于新关系的界定,直面问题得出的结论。回答,而是不矛盾,并不因为强调法治削弱了党的领导,不会因为强调党的领导,就会破坏法治。但是有人还是强调党的领导,和法治如何协调,仍然会有,我们这次全会决定当中也清晰阐述了这一点。第一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法的领导。这是第一个方面不是强调了法治就不要党的领导了,必须坚持,为什么,三条理由,回答了。第一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最根本保障。作为执政党,社会主义法治的发展方向,必须靠党来保障。如果没有方向的把握,社会主义法治同样会偏离轨道。所以党的领导,体现在思想,政治,组织,社会主义法治正是靠这个三个方面来保障的。第二是社会主义法治的根本要求。我们前面提到中国是社会主义国家,当然需要坚持这一规则。第三是社会主义法治建设的基本经验。我们过去的发展,大家可以看到,虽然我们经历了文革,虽然经历了法治的忽视。但是我们从改革开放之后,对法治的重视,到十五大,1997年确定法治是治国的基本方略,到这次召开。正说明了党的领导,不仅不会削弱,反而能够强化,单靠政治讲管用吗,当今的党作为执政党,我们最终全会的内容当中更突出了法治地位,单靠一级政府来讲,中国来讲,显而易见不够明确。党通过领导才能够推动法治,这也是我们中国的法治道路和西方不一样,和中国的发展道路不一样。第一方面回答了社会主义法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同时作为一个原则。 第二个方面,回答了党的领导必须靠法治。我想这一次这个方面更为重要。如果说第一个方面相对比较容易理解,比较容易接受。而第二方面,我觉得是这次更有创造性,更有价值的部分。党的领导的强化,保障,同样离不开法治,必须依靠法治,也有三条理由。第一,党的领导必须依靠宪法,法律,治国理政,党是执政党,依法执政,这是我们所强调的。党不是单纯靠政策,不是靠某个人的领导意图,治理一个国家,我们前面提到了,长久的考虑就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如何避免走出周期律,靠的是法治。不因为领导人的改变,不能因为政策的改变而改变了,而应当是制度化的。第二,党必须把法治工作作为党的重要工作,既然是你执政的保障,那你就必须来研究法治。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十八届四中全会正是这样的表现。是专门用全会来研究,并且发布决定,同时大家可以看到,全会当中专门强调了党委必须对法治进行统一规划,统一部署,统一安排。只有党重视了,这个法治工作才能重视,所以要求中央和地方的党委,必须把法治作为重要工作来研究来部署来推进。第三,党必须依照党内的法规,管党治党,新的法律体系当中提到了,党规同样是整个的广义的法治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所以我们的法规体系当中,有一部分内容,就是党内的法规体系。把党内的法规体系,纳入到整个的法治当中。其实还应当加上另一条,党必须在法律宪法的框架当中进行十八大当中明确提到了这一点,党依靠法治是党必须模范的带头,遵守法治,党员领导干部,必须模范的守法。这是我们后面会专门提到。 所以这就是新的关系的立定。所以有媒体采访我,党的领导,是不是跟法治矛盾,我说我们的宪法当中明确说到了,是执政党,以宪治国,宪法至上并不是否定党的领导,我们的宪法当中明确提到了党是执政党。所以你依宪治国,当然保证党的定位,党必须改变领导方式,必须把党的领导工作,转换到用法治的方式来解决问题。所以我认为,第二个方面更是我们这一次新关系当中我认为最更为重要的一个部分。解决了几个方面的问题。第一党也必须在宪法法律框架下运用,不因为你是执政党就可以逾越法律,不能因为有权限,破坏法律,十八大以来我们用到的三个词。以言代法,以权压法,这是我们新的时期,破坏法治,某些人破坏法治的一个。从正向的就是这三个方面。党的治理国家要靠法治,党应当专门把自己的思想,组织,方式上升到国家的意识,转换成党的法治,同时党本身是党的事务,必须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这就是我想第二个先的亮点,新的关系的界定。第三,新体系。新体系是在我们一开头就提到了,目标当中,这次全会当中亮点重要的亮点之一。所谓的新体系,大家可以看到,这样的概括。我们的法治体系,应当是五个体系的组成的统一体。完备的法规,法律规范体系。高效的法律实施体系,严密的法治监督体系,有力的保障体系和完善的党内法规体系。这是第一次用了这样的概括。所以应当是这个里边我把它概括为,是最亮的地方。五大体系,不仅提出了法治体系,而且把这样的体系分为五个方面,五大方面。 尤其是党内的法规体系是第一次提出来的。前面是我们对新的历史时期法治的发展的新的概括。新是用了新的表述方法,形成了一个体系。而最后一个方面是一个全新的内容。这就是我们刚才提到的第二个新关系当中的延伸。不是简单提到就可以了,而是纳入到了新的体系当中。把党内法规体系纳入到我们整个的法治建设当中来看待。我们具体来看看相关的方面。新体系当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从法律体系到法规,法治体系。大家知道2011年全国人大常委会宣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但今天我们重提,体系,已经从法律体系转换成了法治体系。一字之差,但是有本质的区别,我想差异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由静态到动态。过去的法律体系更多是规则,其实也就是更多指的是第一个方面。其实指的是第一个方面,我们的法律体系顶多是第一个,法律规范体系。所以它是静态的。而我们今天的法治体系大家可以看到,既有静态的规则,更重要的是,大家可以看到。我们更多的实施体系监督体系,保障体系,涵盖了整个的法治的所有的环节。所以使得我们的法治从静态,变为动态。从单一到全面。一个国家法治不是只有规则。所以我们提到,法治应当不仅包括纸面上的法律,也包括行动中的法律,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实际大家可以看到,越来越多的有规则,而变成了如何落实,如何实施,当今中国的法治,更关键的是有了规则如何落实的问题,更把我们原来单一的方面,强调更多是规则变成了整个的全过程,立法,执行,司法,保障,都涵盖在里面,从单一变成了立体,从单一变成了全面,这就是这个体系的意义。 所以这就是大家可以看到,如果我们还原一下,法治体系当中,今天大家可以看到立法。要解决的是一个规则体系的完备的法规体系,靠立法。实施体系就是执法要解决的问题,监督是司法要解决的问题。守法以及党规的问题。所以今天的法规体系,实际是这五个方面的综合体。缺一不可。所以这就是我想我们这次法治体系的意义之所在。把我们的法治建设成为一个立体的过程,全方位的过程。而不是某一个环节,某一个领域,而是一个全面的体系。所以我们决定当中,大家看将来30号就可以看到,正是建立在对五大体系的细化。再加上一个人才建设,形成了几大部分。所以大家理解这个决定,我想两个方面。它是贯穿我们决定的主线。我们的决定就是按照这样框架来安排的。所以从目标到立法,到实施,到司法,到守法,到党内法规体系,外加一个人才队伍建设。所以整个我们理解文本,就要以新体系作为主线来理解它,就比较容易来理解。第二它是我们未来法治发展的总抓手,未来的法治建设就要从这五个方面一一能够取得突破,中国的法治建设才可能有进展。你单靠立法,规则再多也不管用。如果立法质量不高,你的执法也没有保障。如果司法不能够公正,你那立法和执法争端永远没有办法解决,如果老百姓不懂法,执法机关投入再多的力量,法院再公正,这个国家也没有希望。如果党游离在这个之外,同样法治也是没有希望的。所以我们的总抓手就是要把这五个方面同时抓起都取得突破。中国的法治才会有希望。才能够取得大的进展。所以我们是把法治体系作为我们整个文件当中的主线,也是作为未来我们推动中国法治发展的总抓手来看待的。这就是新体系当中的,我们后面还会涉及到这些内容。这是第三个新。 第四个新,新的布局。新的布局我们在十八大之后,尤其近一年来提到的。所谓的共同建设一体推进。这跟刚才的体系是密切挂钩的。大家可以看到。这就是所谓我们共同推进,一体建设的。当今中国的法治建设,国家要依法,政府要依法行政,而党要依法执政。所谓的共同推进。缺一不可。国家是依法了,行政机关作为最主要的一方面,没有做到依法行政,不能实现。而党,没有依法执政,同样不可能。所以大家可以看到,这是最早我们提依法治国,依法行政,到现在提出来依法执政,目标是什么?国家应当建成法治国家,政府应当是法治政府。社会应当构成法治社会。当然对应的是依法执政,这是有很多人建议,能不能写法治政党,我们把它扩大大,前两个都能够完全对应,就是第三个,我们把它扩大化了,法治社会。所以我们提到的就是共同推进就是依法治国,依法行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目标这几个是应当一体建设的。所以跟我们的法治体系是一脉相承。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不是某一个方面,某一个领域,而是一个综合性的要求。 所以这就是我想,我们今天法治的全的实现。全的第一个表现,主体。国家应当依法,政府应当依法,党应当依法。社会包括我们组织个人,都应当依法。大家可以看到,我们过去的依法行政,或者是我们的法治建设当中,往往是相互指责的。老百姓指责政府官员不守法,你们腐败那么严重,你让我们守法。而官员和有些政府部门指责老百姓素质太低,我们规定了各种要求,你们不守法。老百姓素质太低,经常抱怨,实际都站在否定对方的角度,都希望对方先提高。老百姓素质好了,我的管理就提高了。如果公共机关不守法,凭什么让老百姓守法,老百姓是站在这个角度,凭什么我守法,你不守法。老百姓当然寄希望官员先守法,你再要求我守法。所以我们都寄希望于对方,结果呢?就会出现谁也不守法。都可以相互指责,今天你可以看到,政府能够有老百姓提出问题的,我们刚才的不信任的。老百姓有没有,我们往往是官员的违法和老百姓的守法是交织在一块的。结果,都靠着对方。寄希望对方失败了,对方走的这个轨道了,我再走。结果永远走不到。我们这次提出来的法治,不是靠一方,所有的主体,我们共同来,国家,政府,党,组织个人,都应当守法。没有谁比谁更例外的。这就是我想综合要求的第一个方面。所以我们的法治社会,要求全民守法,作为我们体系当中的一个部分。就是从这个角度来说的。第二,事务。我们今天谈到的建设,五大建设。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态。我们的五大建设,无一例外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十八届三中全会四中全会当中,贯穿了这样的精神,经济发展,也同样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政治,无一例外。文化也一样。社会管理,也一样。所以我们过去大家看,社会管理那几句话,党委领导我们的第一句话,第一要靠党委领导。第二政府主导。这是我们的第二句话,第三,共同参与。社会的共同参与。 最后加了一句话,法治保障。光靠那几种力量,大家都不在法治,不在轨道上,社会治理当中同样是没有希望的。生态文明一样。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对四中全会当中提到了,那几个经济发展,政治昌明,文化繁荣生态文明的建设,都必须建立在法治基础上,四中全会当中,开宗明义提到了,我们这些都建立在法治的基础上不是说政治需要法治的保障,经济不需要了,文化不需要了。同样使所有的这些方面,都要建立在法治基础上。所以这就是我们所谓的新的,基本的格局就是要靠综合性的力量来体现。所以从地位上,当然我们说齐头并进,但略微有不同,依法治国,实现法治国家是全局和革命。列入到我们总的目标当中,依法行政目标是建设法治政府。是整个法治建设当中的重点和难点。难虽然一样,政府要守法,毕竟你掌握公权力。所以你让他守法,更难。所以应当是我们整个法治,未来的法治建设当中的重点和难点。我们在十八大当中已经提到了,我们到2020年的法治政府的目标应当是基本建成。目的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依法执政是我们整个的法治建设的基础和保障。如果党不能做到依法执政,社会当中老百姓都不守法,这个国家的法治也是没办法实现的,是整个我们的基础和保障。所以这就是我们综合性要求当中,有不同的重点,有不同的要求。这就是第四个方面,新的布局。 第五新的方针。老的方针大家非常熟悉,我们来概括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今天仍然有效,十八大总的目标提到了我们新的方针,就是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围绕这四个方面,十八届四中全会专门提出了新的举措,如何能够保障在这四个关键性的环节,有重要突破。所以我们比较,80年代1978年提出的新方针和新的方针,大家可以比较,显而易见,应当大大的体现了我们的法治发展。但是今天我们法治的形势仍然面临这样的问题,有人概括到这样,我们当今的法治现实是全面立法,普遍违法,选择执法。当今中国的现实,是法立的很多,因为我们2011年已经宣布法律体系已经形成,现实当中大量的违法现象存在。而执法是选择性的。这个概括有点极端,某种程度确实概括了当今中国的法治现实。很多都是有规则的。但现实当中,并没有做到守法。 所以之前大家近两年时髦的所谓中国式过马路就是最生动的写实,哪干红绿灯只要错过一拨人就走,这也是很多官员抱怨老百姓法律意识不高,守法意识式不强的重要表现。过马路最简单的形势,视自己的生命于不顾,最近一段时间,治理,北京在各大路口安置了很多人,不是交警,交警没时间。都是专门发了服装,连协警都不是,就是一帮人,穿上专门的服装,站在十字路口,最近我发现,不仅站在那,弄个旗子,制止,还拉绳子。就是一看到红灯把绳子拉上,回到最老的办法,告诉你不能走。这就是我们可以看到逐渐违法的情形的普遍。没有罚单。就是拦上不让你走了。有的更厉害,路上交通的那种拦截的,一红灯就开始拦,根本走不了,你就可以看到我们当今治理一个最简单的问题。红绿灯的问题。难度很大。是因为存在大量的情形。所以我记得石家庄采取了措施,闯红绿灯,走在前面的三个人罚款,剩下的不用罚。前三个就罚款,50。这个举措怎么样,我说要罚都罚,干吗罚前三个,谁让你们三个带头走。我说这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为什么罚我们三个,那我以后就跟着别人,我们一块走,平行走,一块走行不行。是不是我们这10个人,20个全罚还是罚。这就是我们现实当中的这种做法。既然违法很严重,只能选择了。像北京大家知道,停车很难。现在买车买不上,现在严重的是开不动车。开了车停不了车。所以你可以看到路边的违章停车很多,之前一段时间,经常看到有人贴单子。其实不是交警,就是雇的两个人,两个人都是拿着照相机,看到这个地方有人违章停车就照,照完了就到下一拨地方去了。场景往往你会发现你停的车,前面没贴罚单,后面没贴,就你的车贴了罚单了。我们单位有个人说最近是不是被交警盯上了,我说为什么?我最近发现几次,前面的人没贴罚单,后面没贴,就我这贴了,我说你怎么得出这个印象,是不是我这上面有国家行政学院的停车,可能也有,可能你运气不好,你刚停这,那俩就来给你贴单子,你只能倒霉,要是运气好,你开走了,他们来了。因为他们是流动的。他不可能24小时盯着。所以场景往往是这样的。这就是有选择,没办法。他只能是流动性,这个位置上贴完了,再到下一处,真是只能靠运气,运气好开走了就没有赶上,运气不好,出去买个东西就贴上了。前两年有人出了主意,既然贴了单子,有人把交了罚款的单子贴在那一看这有不用贴了,我估计只骗一时,骗不了长久。所以你可以看到这是各种的方式。我们的法治新方针大家可以看到,把四个方面都重视,就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我们具体来看一看,第一个科学立法。我们过去的是先要有法,所以1982年代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看到对有法可依的理解是有比没有好,邓小平讲,有比没有好,易粗不易细,先有,牙根没有,怎么谈法治。第二中国不断在变化,宜粗不宜细,先有一个大体的框架,逐步在完善。今天可以看到,中国的立法,已经走到了从有法可依到良法,不是有没有的问题了,我们2011年已经宣布法律体系已经形成了。今天仍然抱怨,因为你的法立的不好。所以对于好的法律,良法的要求,这就是科学立法的指向。不仅要有,立的科学,合理,所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到了,人民今天对立法的期盼已经不是有没有,而是好不好。管用不管用,能不能解决实际问题。这生动的说明了我们对今天的立法的需求。是是非常直白的表现出了我们今天对立法的需求,好不好,管不管用,能不能解决问题,四中全会的概括,用了跟习总书记讲话不一样的,很文艺的表达方式,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对立法的要求。做了这样的概括。良法是善治的前提。只有好的法律,才能够谈到如何落实呢?我们这次谈到了两项关键的举措,第一立法先导,第一次提到的,也是我们对立法的要求。也是我们前面提到的和改革发展一致的要求,立法应当走在前面。应当有预测性,应当有事先的规范化。必须有改革,我们的改革必须依法有据,正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上。立法先导是我们科学立法的先导性,你有预先性,有预知性,应当能力看得更远。不能立了就废了,就是过时的。这是我们强调的立法,要进行论证,要进行科学的分析的要求。 第二个,我们更为看重的所谓大家提以宪治国,明确提到,依法治国首先是以宪治国。这个提法,之前就有。但是我想这次有两个至关重要的落实举措。就是这两个方面。宪法的实施和监督机制。如何能够让宪法真正成为一个最高的根本法?不是你单纯说以宪治国,这四个字,或者是加上首先是六个字,怎么能够?那就是要有宪法的监督机制和宪法的解释机制,明确提两个方面,要健全宪法的解释机制。按照宪法第67条规定,宪法的解释权归谁,全国人大常委会,全国人大解释过几回?你要实施宪法,第一条要解决的问题,宪法的条文的意思是什么?怎么来理解它?首先是要解决这样的问题。 所以这次明确提到,宪法的解释,我认为就是要启动宪法的解释。我们知道,我们之前有一个案子,被认为当年很轰动的案子,就是发生在山东的。冒名顶替别人上学的案子。一个女学生考大学,发现没考上,很失望。然后就打工了。后来有一次在银行办,银行帐号的时候,发现办不了。再一查,才曝出惊天内幕,已经考上大学了,后来被他同班的一个代替了,这个人已经分到了银行,这个人大为恼火,就向法院提起诉讼告几个机关,告他的同学,理由是侵犯他的姓名权和受教育的权利;因为这是民事权利,侵犯名誉权,姓名权,但是民法当中没有规定,宪法当中有。所以这个法院搞不清楚,就经过,山东省高院,最后请示法院能不能直接源引宪法当中的权利,你侵犯这个人的姓名权,更大的是丧失了受教育的权利,进而丧失了整个工作的权利。之前大家知道,法院是不能在法律当中直接源引宪法的,经过山东高院请示法院,能不能引用宪法的受教育权,最高人民法院,是在这个过程中是可以源引的,当时被认为启动中国的宪法机制的重要的案件。最后法院就按照这个判决。黄松有出事之后,前段时间中央人民法院全部废止这个。回到今天可以看到,宪法是最根本法,最高的法律效力,宪法没有办法在民事刑事案件当中用,这次这个就要解决这个问题。既然人大常委会用这个解释这个权利,你就要解释。第二要有健全宪法的监督机制,我们现实当中有违宪法的,立法当中专门规定了如果认为行政法跟地方法规,跟宪法相违背可以审查,但是大家可以看到只有公民的建议权,但是基本上没有正式的回应。其他的几大机关没有正式的提出来。我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专门有这样的机构,通过内部协调机制解决的。所以这次我认为更重要的是第二方面,宪法授权了全国人大和常委会的监督全你要落到实处,对现实当中的违宪的行为加以制止,才能够真正让宪法落到实处,我想更重要的是第二个方面。是我们这次两个举措当中更为重要的,就是让宪法能够在我们的现实当中发挥作用。这是第一个,科学立法当中我们这次的创新性的具体的举措。第二,严格执法。法律实施是我们至关重要的环节。所以这次明确四中全会明确提到,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实施,法律的权威也在于实施。法律有没有作用?要靠实施。法律只有靠实施了才能够有权威。这是为什么我们刚才提到的,我们只有法律没有法治的意义。质量规定很好,但是落实不了,普遍违法。所以丧失的其实不是一次两次的,一两个人的,而是整个的法治权威,大家不相信。大家更相信潜规则,因为没有落到实处。这次提到了相应的举措。我想有三个大的方面。 第一个,明确法治政府的内涵。因为严格执法当中,主要是行政机关的要求。所以这次大家可以看到,明确提到了法治政府六个方面的要求。职能科学,权责法定,执法严明,公开公正,廉洁高效,守法诚信,这是第一次中央对法治政府提出的要求。这是第一个方面在实施当中,我想提出的举措,我们未来的法治政府建设,应当围绕这六个方面来进行。第二,一个新的内容,就是对重大决策的责任追究。这次专门提到了重大决策,大家知道,这里边提到了决策应当经过合法性论证,经过风险的评估,要征求意见要经过专家论证,很多媒体采访我,确实是中央第一次的规定。但是这个规定之前就有,2010年的国务院发布的加强法治政府的意见当中已经有这个内容。这次对决策当中新的内容,就是这句话。不在于追究,在于责任,终身责任追究制。以及责任倒查机制。前面的程序固然重要,更重要对领导人来说,对政府部门来说,有约束的是这个责任,我终身要承担这个责任。同时一旦出现问题,要有倒查存在的问题,威慑力的问题,这次针对我们严格执法,对于政府权利的要求当中至关重要的要求。只有落实了这一点,问责了,重大决策当中的问责,才能够有震慑力。 第二个,强化政务公开。公开大家知道,这是我们这些年来推行的。但是在现实当中有很多人有不同的认识。这次中央的会议当中,专门强化了公开。强调了两个方面。第一坚持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原则上都要公开,只有少数例外的情况才能不公开。这是给我们政府以及领导干部提出的至关重要的要求。将来的思路不是说我公开了要求我公开才能公开,没要求我就不公开。而是原则上都要公开。公开是你的常态,是你的最基本的要求。不公开才是例外。你不能把它颠倒过来,现实当中很多人把它颠倒过来,原则是不公开的,除非写的很清楚。这次在中央的明确提出,上升为我们未来公开的基本的方向。第二,公开常态,是一个全程的公开,全方位的公开。包括决策的公开,执行的公开,管理的公开,服务的公开,结果的公开。从决策到执行到管理到服务到执行到结果,无一例外全部要公开。唯一的你就是能不能找到不公开的理由。重大决策是不是涉及到国家秘密。结果是不是涉及到国家秘密,个人隐私,商业秘密,如果没有这些理由,就是要公开。所以这就是我们今天强调的以公开来促公正。这个思路就是要通过公开来促公正。让大家相信,政府执法是公正的。而不是区别对待,而不是有目的。所以这是第三个方面的举措。第三,公正司法。这是大家可以感受到的,也是对我们很多的人员有影响重大冲击的,就是司法的改革。十八大之后,我认为包括这次全会的内容当中,其实琢磨最多,力度最大的就是我们对司法的变动。我有一个说法概括,如果十年前,如果近十年来我们的改革,如果从政府部门来说,国家机关来说,过去更多集中在行政改革。机构的合并调整,人员的分流,你在行政机关工作的人员,往往的担惊受怕。从十八大,两年多来,检察院和法院感到了压力,我们整个的法治迈出大步伐的就是司法,我们来看看要求。 目标方向,就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到司法的公平正义就在身边。目标司法改革的方向,司法体制改革的方面,或者公正司法的目标,就是让人民群众切实感受到司法的公平正义。让司法的阳光照耀到我们每个人,这是我们的目标方向。也是我们整个司法法院检察院所努力的方向。这是我们对过去十年,我们纠纷面临的问题,信访不信访,我们那么多的纠纷,为什么法院没发挥作用?所以大家可以看,为什么力度大,除了跟政务有关,另外一个方面,就是对我们解决纠纷矛盾的方式方法的反思,要回归到法治,回归到正式的解决途径,不是大量依靠别的途径来解决,哪些举措我们看看。第一最直接的也是这次全会当中重大突破的。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记录通报和责任追究制度,这是比以前跟大的一个内容。全会当中,在司法改革当中,我认为对领导干部有重要影响的,一项内容。就是在全会当中强调,领导干部如果干预司法,插手具体案件,应当有记录通报,并且责任追究。所强调的就是司法为司法排除外在的外来的干预。我们今天司法改革有很多的举措,比如说推行的,省以下的法院检察院的人财物统归省领导,第二去行政化的,让裁判者负责,这次又作出明确的规定,同样是为了避免外在的干预。今天法院为什么让大家不相信呢?希望通过信访,不相信法院是公正的,而法院检察院办案当中确实在一些案件当中,受到了外界的外在的干扰。所以这次明确提到了,领导干部是不能干预的。要干预,插手具体的案件,要记录在案,更重要的要通报,要追责。既是对领导干部的警报,插手干预,会被记录在案,你就应当谨慎考虑,是不是该批条子,打招呼。 第二给了法院检察院法官检察官尚方宝剑,全会当中明确提到,你是不能插手案件的,我是具体的审理案件,裁判案件,解决这个案件的,你是不能干预的。他就可以以这个理由。所以我知道现在的法院,检察院,法官,检察官,有明确的理由,我审理的要负责,终身负责,你给我打招呼,出了问题,你承担责任,所以大家知道,发生在赵作海案件当中,因为打麻将还是什么发生了一个案子,赵作海打了赵振响,就躲了,因为他杀了人,跑到了外地,以捡破烂为生,拾荒为生,跑了不要紧,家里满世界找找不着了,然后他的侄子向工商保安,叔叔一定是被赵作海杀了,失踪了不见了,公安开始没立案,后来没多久,在村子里发现了尸体,家里去看,是不是赵振响说是,后来立案,说赵作海就是作案的,几经周折之后就开始判案另外一个案件的被害人,被杀了的赵春响在外地识破烂没办法回到了自己的村子。很快法院就发现当年已经被杀的受害人,居然还活着,连夜判赵作海无罪及没多给了赵作海几十万的国家赔偿和生活补助,有人还说赵作海蹲了十年,赔了几万挺值的,赵作海跟媒体说,没办法,有人在我睡觉的时候给我头上放鞭炮,没办法,只有那个法官,就是说就是不判死刑,这个法官立功了,别的法官没问责,这个法官提拔了,今天的,法院,你说让我认定有罪,将来要追究责任,我要承担责任,你是没关系,我当然不干了。 今天大家可以看到,既让裁判者要裁判,同时要裁判者终身负责,就要考虑我终身要负责,我干吗要听领导的,领导你要干预批了条子,要承担责任。有人说了领导不批条子,口头打招呼行不行,当然可以,很多的领导用这样的方式。聪明的领导都不批条子,傻瓜的领导才会批条子,这就是一个既对于法官检察官提的责任,无论是民事的刑事的,记录在案的,现实当中有厉害的法官,直接在法院的判决中,某某领导让我们这么判的,直接写在判决书中,就是为了将来追究责任。这就是从风险意识中意识到的,我们自上而下的要听领导的,你又没有风险,如何规避风险。今天我们对讲法律的,不单单说国家需要法律,而是实际上对于公务员个人来说,也有风险的问题。你是听了领导的,领导说了,将来承担责任。这就是我们的举措当中,我认为从责任入手,既强调了法官检察官的责任,同时强调了领导,本身干预的责任。这是我认为我们这次司法改革,四中全会当中,超越之间重大的改革,重大的规定。第二,健全司法人员履行职责的保护机制。这是我们站在法官检察官的角度当中,提的要求。对于法官检察官,如果依法履行职责是可以受到保护的,可以免责的。只要你证明你是依法办案,那你就应当有免责。如果你受到外在的干预,你可以抵制,实在不能抵制的,你可以免除一定的责任。这是给法院检察院,法官检察官另一项重要的机制。 第三,重要的改革的举措,推动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对分离的体制。大家知道法院有专门的执行厅现在叫执行局。是法院既审案子又裁判案子,过去法院当中出了很多问题的,就是在执行当中。你又判又执行。难免会出现问题。所以我们强调了审判和执行权是两种分离的全这次改革当中明确提到,这是两种不同的权利。不以为着你有审判权就有执行权,执行是保障落实的,两种不同的权利。应当分离。也就意味着将来法院当中这两种权利,会发生变化。当然怎么变化?没有说。所以搞试点,一种方式彻底的分离,若干年前提出了制度,法院的执行局从法院当中裁撤,归谁管,司法厅司法局。让司法部门,司法行政部门管执行。这是其中的一种,把执行彻底从法院当中分离出来。这是一种最彻底的分离方法。另一种方法就是在法院内部的相对分离。内部的相对分离,这是一个不改大的格局的情况,法院仍然享有执行权,这两种权利应当由不同的人员进行,机构应当相对的独立性。我们四中全会当中没有说,具体的怎么改。是试点。所以这是对我们未来的改革当中,另一项重要的举措。当然还有最高人民法院设置巡回法庭,还有探索司法管辖区和行政区划的问题,之前都有这种提法,这几条是我们这次全新的提法和全新的要求。最后一个方面,全民守法。我前面提到,我们今天的法治建设,只靠立法,只靠执法,只靠法院检察院是没办法的,一定是全社会的力量,立要立的好,行政机关要严格执法,法院检察院有公正司法,就是站在国家机关。第四个方面,是从全社会当中提出来的。只有整个社会形成了大家都守法,这样的意识和要求。我们才有可能实现法治。只有国家机关去努力,没有老百姓的配合,没有老百姓的守法,这个国家同样是没有希望的。如何做到?我想三个方面。真学,真用,真信。第一得学习了解法律。了解规则,了解法治在国家当中的作用。 第二学了之后要用。真正用到自己的工作实践当中。所以我们所代表的任务就是让大家传输,我有一个朋友2008年那时候房价是一个拐点的时候。买了房子,跟人签了合同,后来没多久向我咨询,后来发现儿子卖母亲的房子,儿子问怎么样,之前为什么没有问,第一,儿子卖母亲的房子可不可以,授权没授权,说他母亲是再婚的我问了这个房子到底是共有财产,你查清楚了,说房本是写母亲的,不能单看房本。听了吓了一身冷汗,后来提出这个问题,经过他母亲认可,是他母亲同意的。后来说当时再婚之后有约定,后来还买的比较值,价格比较低,为什么不早问我,因为你们比较忙;就是我们现实当中,大家经常碰到这样的问题。我们今天很多人,包括官员都是出了问题,这个案子已经到了法院才开始想着请律师,开始想问搞法律的人,这个案子怎么办?不是在最初签合同的时候,事前就考虑这样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今天强调的,法律是公安把人抓了,这个法律才有用,而是一开始就跟法律有关。最至关重要的是真信。所以大家可以看到,我们经常引用的卢梭的话,说明信仰的重要,对法律信仰的重要,卢梭说一切法律当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刻在大理石上的,也不是刻在铜表上的,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里的。老百姓是真正相信这法律的,这个时候才能去守法,这个国家的法律才有希望。 我们这次全会当中说到了跟这样的意思是完全一样的。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内心的拥护和真诚的信仰。如果老百姓不相信,相信的是潜规则,而不是你写在宪法当中,写在法律条文当中的规则。一定这个国家大家都不会去信。所以我认为真学真信是我们法律当中最重要的,是基本的前提,用是关键,我想最为要害的是信,首先是信。大家不信,当然我没有动力去学,也不会去用,真正的守法当中,信是最为关键的。只有信才是关键的,我们信的是找关系,我们想的第一想到的很多人想的是有没有关系,包括我们的日常生活习惯当中也是这样的。而不是首先在法律上成立不成立。我们回想我们的办事过程,拿高考,高考是最公正的,你就是考省里第一,也不能保证能上及我也得找关系论证论证,有没有风险,这是我们中国人的做法,真信我认为是至关重要的。只有真正让大家信了,才会有学,用的问题。才能够解决学和用的问题。举措当中,我想我们有很多的内容,我认为最关键的一条就是这个。如何让大家信,特别是官员信,我们将来的法治可靠上。尤其是这次全会当中,至关重要的一个要害性的问题,就是要把法治建设纳入到政绩考核当中。所以大家可以看到,内容就是要提高领导干部法治思维和依法办事能力。下面的一句话是我们更为关键的。把法治建设成效作为衡量各级领导班子,领导干部工作实际的重要内容。这是对一个集体。政绩当中法治建设好坏,成效,是你衡量你这个班子,干部工作实际的重要内容。这就改变了我们过去为GDP论,法治建设纳入到政绩考核的指标体系。我们的未来考核,不再是GDP,法治搞的好不好,直接影响你的政绩。这是第一个方面的要求。 第二个是对个人。能不能守法,能不能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容。相比较第一个方面,这是一个更为关键的。干部能不能晋升,能不能提拔?我们过去不把它作为重要内容,所以领导不重视,我搞的好坏,守法不守法,没有作为重要的内容,这次明确提出干部的考核,考察,需要办理能不能依法办事作为重要的标准,这是最要害的一项内容。我们党校行政学院干部培训,考评的都是我们老师,都是学员给我们打分。搞的我们紧张兮兮的。从来没对学员考核。你学的好坏,经过我们两个月,一个月的培训,原来入学考60分,现在有没有提高,一考考了50分。这是我们过去工作当中的考核的方式,只考老师不考学员。就没压力。未来的你学的好坏,工作当中做到没做到依法行政,案子办的好坏,你做的决策当中是不是出了问题,直接作为晋升提拔的重要的依据和标准。我认为这是对我们领导干部来重视法治最为要害的。能够转换成他重视法治的,前面很多内容,可能对他来说都是空的。所谓党的领导和法治。如果站在个人角度,我没有那么高的意识。我可能不去理解它但是对于领导干部个人来说,要发展,你就必须要考虑。所以我们有两端,一个是责任,一个是考察干部。未来需要研究法治守法如何纳入到干部的考察考核和提拔当中,究竟占多大比重,这就是我们未来至关重要的一步。只要把我们的依法办事纳入到我们具体的领导干部的提拔任用当中,占一定的指标,占一定的标准。我们才能够真正在工作当中考察,我做的决策,做的决定,对不对。合法不合法,如果出现违法,会有什么风险。 所以我认为这是我们这次全会当中如果说到全民守法,有很多的要求。我认为这是最本质的,最关键的一条。督促领导干部官员来重视比值建设。所以这就是第五个新。这就是我想我们,跟我们法治中国建设当中密切相关的,也是我想跟大家重点介绍的。就是我们今天第二个大的方面,这五个新。新的定位,新的关系,新的体系,新的布局,新的方针。这就是我想今天跟大家报告的内容。十八届四中全会刚刚闭幕,还没发布。在座的都是一线,更多的是跟大家提供一个思路,一个观点,希望能够对大家有所帮助,有不对的地方请大家批评指正,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