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73 MB
  • 2022-04-22 11:18:47 发布

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pdf

  • 18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UDC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ePGB50189-2015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ener白Tefficiencyofpublicbuildings2015-02-02发布2015-10-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联合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DesignstandardforenergyefficiencyofpuhlichuildingsGB50189-2015主编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批准部门: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施行日期:2015年10月1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15北京 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且主公ιz第739号住房城乡建设部关于发布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的公告现批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为国家标准,编号为GB50189一2015,自2015年10月1日起实施。其中,第3.2.1、3.2.7、3.3.1、3.3.2、3.3.7、4.1.1、4.2.2、4.2.3、4.2.5、4.2.8、4.2.10、4.2.14、4.2.17、4.2.19、4.5.2、4.5.4、4.5.6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原《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同时废止。本标准由我部标准定额研究所组织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发行。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2月2日3 L一一口前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迫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12J5号)的要求,标准编制组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本标准。本标准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总则;2.术语;3.建筑与建筑热工;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5.给水排水:6.电气;7.可再生能源应用。本标准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是:1.建立了代表我国公共建筑特点和分布特征的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在此基础上确定了本标准的节能目标;2.更新了罔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和冷惊能效限值,并按建筑分类和建筑热T:分区分别作出规定;3.增加了罔护结构权衡判断的前提条件,补充细化了权衡计算软件的要求盈输入输出内容;4.新增了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有关规定。本标准中以黑体字标志的条文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本标准由住房和城乡建设部负责管理和对强制性条文的解释,由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负责具体技术内容的解释。执行过程中如有意见或建议.请寄送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组(地址:北京市北气环东路30号,邮政编码100013)。本标准主编单位:巾国建筑科学研究院本标准参编单位: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P同建筑设计研究院4 上悔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阿南设计研究院天津市建筑设计院|司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间济大学中德工程学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上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新疆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罔际设计顾问有限公司山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股份有限公司华南理王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仲皑农业工程学院同方泰德国际科技(北京)有限公司开利空调销售服务(上海)有限公司特灵空调系统(中罔)存限公司大金(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江森白控楼宁设备科技(无锡)有限公司北京金易格新能源科技发展有限公司两门子西伯乐斯电子有限公司北京绿建(斯维尔)软件有限公司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欧文斯科宁(中国)技资有限公司曼瑞德集团有限公司广东艾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5 河北奥润)11页达窗业有限公司北京振利节能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员:徐伟邹瑜徐宏庆万水娥潘云钢寿炜炜陈琪徐凤冯稚顾放车学娅柳澎王谦金丽娜龙惟定赵晓宇刘明明刘呜毛红卫周辉于晓明马友才陈祖铭丁力行刘俊跃陈曦孙德宇杨利明施敏琪钟鸣施雯班广生邵康文刘启耀陈进曾晓武田辉陈立楠李飞龙魏贺东黄振利王碧玲刘宗江本标准主要审查人员:郎四维孙敏生金鸿祥徐华东赵铿戴德慈吴雪岭张旭赵士怀职建民王素英6 目次1总则-2术语…………................….......…...........•.•••.•.•••..•.••23建筑与建筑热工.................................•.............•..….43.1一般规定…........………….........…..................…….43.2建筑设计........……........................……·…….........53.3罔护结构热T企设计…........….........….........………….83.4固护结构热]性能的权衡判断…........……….........…·…14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74.1一般规定.•.••....•..•••..……...............….........…….174.2冷源与热源…..............….........……..................….184.3输配系统…..........................….........................264.4末端系统......•.………........………................…….334.5监视1]、控制与i十茧………….................….........…….345给水排水............•......................….........................375.1一般规定…........……......••••..•..•.............…........375.2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375.3生活热水…….................…...........................….386电气.................................................................….406.1一般规定..••....….........…..................................406.2供配电系统…...........••.....................................….406.3照明.......................….................................….406.4电能监测与计量........….........……….........…..........427可再生能游、应用........…...........................….........….437.1一般规定…............................................……….437.2太阳能利用..............………….........…...................437 7.3地源、热泵系统...................................................................................................….44附录A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45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仅衡计算·附录C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53附录D管道与设备保温及保冷厚度…...........................55本标准用词说明....................................................…..................…..................…….59引用标准名录..............................................…..................….........…..........60附:条文说明…"""................................................................................................….618 Contents1GeneralProvisions..............……………..................….12Terms…........…….....•........10.............………….........23BuildingandEnvelopeThermalDesign.....................•••43.1GeneralRequirements………………………………………43.2ArchitecturalDesign…………………………………………53.;)BuildingEnvelopeThennalDesign……………………………83.4BuildingEnvelol陀ThermàlPerformanceTrade-oH…………144Heating,VentilationandAirConditioning………………174.1GeneralRequirements………………………………………174.2HeatingandCoolingSource…………………………………184.:-!TransmissionandDistributionSystem………………………264.1TerminalSystem…………………………………………334.5Monitor.(‘ontrolandMeasure……………………………345WaterSupplyandDrainage………………………………375.1GeneralRequirements………………………………………375.2WaterSupplyandDrainageSyst巳m…………………………375.3ServiceWaterHeating……………………………………386Electric……………………........………………………….406.1GelleralRequirements………………………………………406.2PowerSupplyandDistributionSystem………………………406.3Lighting……………………………………………………406.4ElectricPowerSupervisionandMeasure……………………427RenewableE口ergyApplication….......................…….437.1(~eneralRequirements………………………………………437.2SolarEnergyApplication……………………………………439 7.3GroundSourceHeatPumpSystem…………………………44AppendixACalculationofMeanHeatTransferCoefficientofWalls………………….......…..45AppendixB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Trade-oH…….......................………..........46AppendixC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ComplianceForm….................................53AppendixDTnsulationThicknessofPipes,DuctsandEquipments…………………………………55ExplanationofWordinginThisStandard……..................59ListofQuotedStandards………....................................60Addition:ExplanationofProvisions…...........................6110 1总则1.0.1为贯彻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方针政策,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能师、利用效率,促进可再生能源的建筑应用,降低建筑能耗,制定本标准。1.O.2本标准适用于新建、扩建和政建的公共建筑节能设计。1.0.3公共建筑节能设计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在保证室内环境参数条件下,改善围护结构保温隔热性能-提高建筑设备及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利用可再生能源,降低建筑暖通空调、给水排水及电气系统的能耗。1.O.4当建筑高度超过150m或单栋建筑地上建筑面积大于200000m2时,除应符合本标准的各项规定外,还应组织专家对其节能设计进行专项论证。1.O.5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说明该工程项目采取的节能措施,并宜说明其使用要求。1.O.6公共建筑节能设计除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1 2术语2.O.1透光幕墙transparentcurtainwall可见光可直接透射人室内的幕墙。2.o.2建筑体形系数shapefactor建筑物与室外空气直接接触的外表面积与其所包围的体积的比值,外表面积不包括地面和不供暖楼梯间内墙的面积。2.o.3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singlefacadewindowtowallratio建筑某一个立面的窗户洞口面积与该立面的总面积之比,简称窗墙面积比。2.O.4太阳得热系数(SHGC)solarheatgaincoefficient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投射到透Jé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外表面上的太阳辐射量的比值。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包括太阳辐射通过辐射透射的得热量和太阳辐射被构件吸收再传人室内的得热量两部分。2.o.5可见光透射比visibletransmittance透过透光材料的可见光光通量与投射在其表面上的可见光光通量之比。2.o.6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buildingenvelopethermalperformancetrade-off当建筑设计不能完全满足围护结构热工设计规定指标要求时,r十算并比较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是否符合节能设ìt要求的方法,简称权衡判断。2.O.7参照建筑referencebuilding进行罔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起用的基准建筑。2 2.0.8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integratedpartloadvaluε基于机组部分负荷时的性能系数值.按机组在各种负荷条件下的累积负荷百分比进行加权计算获得的表示空气调节用冷水机组部分负荷效率的单→数值。2.0.9集中供暖系统起电输热tt(EHR-h)electricitycon•sumptiontotransferredheatquantityratio设计工况下,集中供暖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热负荷(kW)的比值。2.0.10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EC(H)R-a]electricityconsumptiontotransferredcooling(heat)quantityrat10设计工况下,空调冷(热)水系统循环水泵总功耗(kW)与设计怜(热)负荷(kW)的比值。2.0.11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systemcoefficientofrefrigerationperformance设计工况下,电驱动的制冷系统的制冷量与制冷机、冷却水泵及冷却塔净输入能量之比。2.0.12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Wβ)energyconsumptionperunitairvolumeofairductsystem设计工况下,空调、通风的风道系统输送单位风量(m3/h)所消耗的电功率(W)。3 3建筑与建筑热工3.1一般规定3.1.1公共建筑分类应符合下列规定:1单栋建筑面积大于300旷的建筑,或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时但总建筑面积大于1000旷的建筑群,应为甲类公共建筑;2单栋建筑面积小于或等于300旷的建筑,应为乙类公共建筑。3.1.2代表城市的建筑热工设计分区应按表3.1.2确定。表3.1.2代表城市建筑热工设计分区气候分区及气候子民代表城市博克阁、伊春、日于马、海拉尔、满洲望、阿尔严寒A区山、玛多、黑河、嫩江、海伦、齐齐哈尔、富锦、哈尔滨、牡丹江、犬庆、安达、传木斯、=ì主治严寒B区特、多伦、大柴旦、阿勒泰、那陆l严寒地区长春、通化、延古、通iI、四平、抚顺、阜新、沈阳、本溪、鞍山、呼和浩特、包头、鄂尔多斯、严寒C怪赤峰、额济纳旗、大同、乌鲁木齐、克拉玛依、酒泉、西宁、日喀则、甘孜、尿定丹东、大连、张家LJ、承德、唐山、青岛、洛寒冷AIX阳、太原、阳泉、音城、天水、愉林、延安、宝鸡、银川、平凉、兰州、喀什、伊宁、阿坝、拉寒冷地区萨、林芝、北京、天津、石家庄、保定、邢台、寒冷BIX济南、德州、充州、郑州、安阳、徐州、运城、西安、咸阳、吐鲁番、库尔勒、哈密4 续表3.1.2气候分区及气候TI&代表城市南京、蚌埠、盐城、南通、合肥、安庆、九江、夏热冬冷八1)(武汉、黄石、岳阳、汉中、安康、t海、杭州、夏热冬冷地l泛宁波、温州、!在同、长沙、南同、株洲、永州、赣州、相关、杜林、重庆、达县、万州、沽陵、夏热冬冷B区南元、宜宾、成部、遵义、凯里、绵阳、南平夏热冬暖A区福州、甫田、龙岩、梅州、兴宁、英德、河池、l夏热冬暖地区柳州、贺州、泉州、厦门、广州、深圳、湛江、夏热冬暖B区汕头、南宁、北海、情州、海口、工亚l昆明、贵阳、丽江、会泽、腾冲、保山、大理、温和A仄楚雄、曲靖、泸西、屏边、广南、兴义、独山温和地!文温和巴区瑞~~、耿马、|陆沧、澜沧、忠、!f;、江城、蒙自3.1.3建筑群的总体规划应考虑减轻热岛效应。建筑的总体规划和总平面设计应有利于白然通风和冬季日照。建筑的主朝向宜选择本地区最佳朝向或适宜朝向,且宜避开冬季主导风向。3.1.4建筑设计应遵循被动节能措施优先的原则,充分利用天然采光、自然通风,结合罔护结构保温隔热和遮阳措施,降低建筑的用能需求。3.1.5建筑体形宜规整紧凑,避免过多的凹凸变化。3.1.6建筑总平面设计及平面布置应合理确定能源设备机房的位置,缩短能源供应输送距离。同一公共建筑的冷热源机房宜位于或靠近冷热负荷中心位置集中设置。3.2建筑设计3.2.1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应符合表3.2.1的规定。表3.2.1严寒和寒冷地区公共建筑体形系数单栋建筑面积A(m2)建筑体形系数3008004二0.405 3.2.2严寒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均不宜大于0.60;其他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各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包括透光幕墙)均不宜大于O.70。3.2.3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的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凸凹立面朝向应按其所在立面的朝向计算;2楼梯间和电梯间的外墙和外窗均应参与计算;3外凸窗的顶部、底部和侧墙的面积不应计入外墙面积;4当外墙上的外窗、顶部和侧面为不透光构造的凸窗时,窗面积应按窗洞口面相计算;当凸窗顶部和侧面透光时,外凸窗面积应按透光部分实际面积计算。3.2.4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小于O.40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0.60;甲类公共建筑单一立面窗墙面积比大于等于0.40时,透光材料的可见光透射比不应小于O.40。3.2.5夏热冬暖、夏热冬冷、温和地区的建筑各朝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均应采取遮阳措施;寒冷地区的建筑宜采取遮阳措施。当设置外遮阳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东西向宜设置活动外遮阳,南向宜设置水平外遮阳;2建筑外遮阳装置应兼顾通风及冬季日照。3.2.6建筑立面朝向的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1北向应为北偏西6000至北偏东60;2南向应为南偏两3000至南偏东30;3西向应为西偏北30。至西偏南600(包括西偏北30。和西偏南600);4东向应为东偏北30。至东偏南600(包括东偏北30。和东偏南600)。3.2.7甲类公共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面积不应大于屋顶总面积的20%。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3.2.8单一立面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应6 符合下列规定:1甲类公共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应设可开启窗扇,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所在房间外墙面积的10%;当透光幕墙受条件限制无法设置可开启窗扇时.应设置通风换气装置。2乙类公共建筑外窗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不宜小于窗面积的30%。3.2.9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应为开启扇面积和窗开启后的空气流通界面面积的较小值。3.2.10严寒地区建筑的外门应设置门斗;寒冷地区建筑面向冬季主导风向的外门应设置门斗或双层外门,其他外门宜设置门斗或应采取其他减少冷风渗透的措施;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建筑的外门应采取保温隔热措施。3.2.11建筑中庭应充分利用自然通风降瘟,并可设置机械排风装置加强自然补风。3.2.12建筑设计应充分利用天然采光。天然采光不能满足照明要求的场所,宜采用导光、反光等装置将自然光引人室内。3.2.13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宜符合表3.2.13的规定。表3.2.13人员长期停留房间的内表面可见光反射比房间内表面位置可见光反射比顶棚O.7~O.9墙面。.5~O.8地面O.3~O.53.2.14电梯应具备节能运行功能。两台及以上电梯集中排列时,应设置群控措施。电梯应具备无外部召唤且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顶置指令时,自动转为节能运行模式的功能。3.2.15自动扶梯、自动人行步道应具备空载时暂停或低速运转的功能。7 3.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3.3.1根据建筑热工设计的气候分区,甲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分别符合表3.3.1-1-表3.3.1-6的规定。当不能满足本条的规定时,必须按本标准规定的方法进行权衡判断。表3.3.1-1严寒A、B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体形系数运0.30。.到k体形系擞:Ç0.50国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J屋面三ζ0.28主三0.25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0.38三二0.35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桃楼板三二0.38主二0.35地下车库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板=二0.50三二0.50非供暖楼梯间与供暖房间之间的隔墙三二1.2主三1.2窗墙面积比毛0.204二;2.吁:Ç2.5。.20<窗墙面积比:Ç0.30主二2.5主三2.30.30<窗墙面积比:Ç0.40主二2.2王三2.0单一立面外窗。.40<窗埔面积比二0.50:Ç1.9:Ç1.7(包括透先幕墙)。.50<窗墙面积比王三0.60:Ç1.6三三1.4。.60<窗墙面积比泛0.70三二1.5主二1.4。.70<窗墙面积比<0.80<1.4主二1.3窗墙面积比>0.80主二1.3:Çl.2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泛20%)=二2.2国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I周边地面?1.1供暖地下室与土攘接触的外墙二三1.1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时)二三1.28 表3.3.1-2严寒C区甲类公共建筑围妒结构热工性能限值体形系数<0.300.30<体形系数乏。.50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数K[w/(m2•K)J屋面主三0.35三二0.28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0.43<0.38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运0.434二0.38地下东库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饭三ζ0.70<0.70非供暖楼梯间与供暖房间之间的隔墙<1.5<1.5窗墙面积比<0.20三三2.9<2.7。.20<窗墙面积比二0.30<2.6~2.4。.30<窗墙面积比<0.40三三2.3主二2.1单一立面外商0.40<窗墙面积比王三0.50三三2.0三三1.7(包括透光幕墙)0.50<窗墙面积比<0.60~l.7王三1.50.60<窗墙面积比<0.70主二1.7<1.50.70<窗墙面积比~0.80王三1.5~1.4窗埔面积比>0.80豆豆1.4三三1.3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商积<20%)三二2.3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J周边地面注1.1供暖地下室与土壤接触的外墙;?;1.1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时)二三1.2表3.3.}-3寒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妒结构热工性能限值体形系数:S;:0.300.30<体形系数:S;:0.50I太阳得热太阳得热传热系数传热系数围护结构部位系整"lSHGC系数suα了K[W/{m2K[W/{m2•{东、南、{东、南、•K)JK)J西向/北向)西向/北向l屋面三三0.45主二0.40外墙(包括非透光惠墙)主豆0.50豆豆。.459 续表3.3.1-3体形累擞,ç0.30。.30<体形系数,ç0.50太阳得热太阳得热传热系敬传热系数围护结构部位系数SHGC系数SHGCK[W/(m2K[W/(m2•(东、南、(东、南、•K)JK)J西向/北向)西向/北向)1底面接触塞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饭,ç0.50一主三0.45一地下车库与供暖房间之间的楼饭主二1.0豆豆1.0非供暖楼梯间与供暖房闽之阔的隔墙ζ1.5一,ç1.5窗墙面积~t三0.20运3.0,ç2.8。.20<商墙面积比,ç0.30运2.7<0.52/一二2.5三二0.52/一0.30<窗墙面积~t,ço.40三二2.4王三0.48/一,ç2.2三三0.48/一单一立面外窗。.40<窗墙面积比,ç0.50三二2.24三0.43/一王三1.9运。.43/一(包括透。.50<窗墙面积~t位80三三1.5三三0.30/0.52ζ1.4主二0.到1/0.52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豆豆2.4<0.44三2.4=二0.35部分面积<20%)围护结构部位保温材料层热阻R[(m2•K)/WJ周边地面多。.60供暖、空调地下室外墙二三0.60(与土壤接触的墙)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时)注0.90L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一→表3.3.1-4夏热冬冷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传热系数K太阳得热系量!i:SHGC围护结构部位[W/(m2•K)J(东、南、西向/北向}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IrÇ2.5运0.40屋面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豆。.5010 结表3.3.1-1传热系数K太阳得热系数骂H(;("围护结构部位[W/(m2•K)J(东、南、西向/北向)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主豆0.60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围妒结构热惰性指标D>2.5主二0.80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忌。.70窗墙面积比ζ0.20~3.50.20<窗墙面积比~0.30主主3.0王三0.44/0.480.30<商墙面积比ζ0.40三二2.6三三0.40/0.44单-立面。.40飞商墙面积比~0.504二2.4三二0.35/0.40外商(包括0.50<窗墙面积比<0.60<2.2主三0.35/0.40透光幕墙}。.60<窗墙面积~I:~O.70~2.2~0.30/0.350.70<窗墙面积~1:~0.80~2.0主三0.26/0.35商墙面积比>0.80=二1.8<0.24/0.30屋顶透明部分(屋顶透明部分面积~20%)三三2.6三三0.30表3.3.1-5夏热冬暖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传热系蚊K太阳得热系数SHGC围护结构部位[W/(m2•K)J{东、南、西向/北向)围妒结构热惰性指标D乓2.5忌。.50屋面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主豆0.80围宁户结构热惰性指标D~ζ2.5<0.80外精{包括非透光幕墙)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气>2.5主ζ1.5底面接触室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板三二1.511 续去;).3.1~5传热系披K太阳得热系数SHGC围护结构部位[W/{m2•K)J(东、南、西向/北向)窗墙面积比<0.20三二5.2运0.52/一0.20<窗墙面积比于二0.30三三4.04三0.44/0.520.30<窗墙面积比<0.40运3.0<0.35/0.44单一立面0.40<窗墙面积比泛0.50王三2.7三三0.35/0.40外窗(包括0.50<窗墙面积比<0.60三二2.5三二0.26/0.35透光幕墙)。.60<窗墙面积比<0.70<2.5主二0.24/0.300.70<窗墙面积比<0.80三三2.5ζ0.22/0.26窗墙面积比>0.80三三2.0三二0.18/0.26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三三3.0主三0.30表3.3.1-6温和地区甲类公共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传热系数K太阳得热系数SUGC围护结构部位[W/{m2•K)J{东、南、西向/北向)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4豆。.50屋面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主豆0.80外墙(包括非围护结构热惰性指标D<2.5ζ0.80透光幕墙)围护结构热情性指标D>2.5豆豆1.5窗墙面积比<0.20<5.20.20<窗墙面积比ζ0.30三二4.0<0.44/0.480.30<窗墙面积比<0.40三三3.0三二0.40/0.44单一立面0.40<窗墙面积比ζ0.50豆豆2.7主二0.35/0.40外窗(包括0.50<窗墙面积比豆豆0.60ζ2.5三三0.35/0.40透光幕墙)。.60<窗墙面积比ζ0.70主ζ2.5三二0.30/0.350.70<窗墙面积比<0.80三三2.5三三0.26/0.35窗墙面积比>0.80主三2.0三三0.24/0.30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透光部分面积<20%)<3.0三三0.30注:传热系数K只适用于温和A区,温和B区的传热系数K不你要求。12 3.3.2乙类公共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应符合表3.3.2-1和表3.3.2-2的规定。表3.3.2-1乙类公共建筑屋面、外墙、楼板热工性能限值传热系数K[W/(m2•K)J围护结构部位严寒A、夏热冬暖严寒C区寒冷地区夏热冬冷地区B区地区屋面:S;0.35主主0.~5三三0.55:S;0.70~0.90外墙(包括非主二0.45:S;0.50王玉0.60:S;1.0头1.5透光慕墙)底面接触室外空气主三0.45王三0.50三ζ0.60主三1.0的架空或外挑楼板地下车库和供暖房豆豆0.50三0.70主二1.0间与之间的楼板表3.3.2-2Z.类公共建筑外商{包括透光幕墙)热工性能限值围护结构部位传热系量l1K[W/(m2•K)J太阳得热系数SHGC外商{包括遗光严寒严寒寒冷夏热冬夏热冬寒冷夏热冬夏热冬幕墙)A、B区C区地区冷地区暖地区地区冷地区暖地区单-立菌外窗"::;;2.0主豆2.2运二2.5:S;3.0主豆4.0三0.52主二0.48(包括透光幕墙)屋顶透光部分(屋顶遗先部分运2.0三二2.2王三2.5<3.0主三4.0=三0.44三0.35主二0.30面积:S;20%)3.3.3建筑用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1外墙的传热系数应为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平均传热系数应按本标准附录A的规定进行计算;2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计算;3当设置外遮阳构件时,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13 热系数应为外窗(包括透光幕墙)本身的太阳得热系数与外遮阳构件的遮阳系数的乘积。外窗(包括透光幕墙)本身的太阳得热系数和外遮阳构件的遮阳系数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计算。3.3.4犀面、外墙和地下室的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不应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3.3.5建筑外门、外窗的气密性分级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flî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中第4.1.2条的规定,并应满足下列要求:110层及以上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7级;210层以下建筑外窗的气密性不应低于6级;3严寒和寒冷地区外门的气密性不应低于4级。3.3.6建筑幕墙的气密性应符合国家标准《建筑幕墙>>GB/T21086-2007巾第5.1.3条的规定且不应低于3级。3.3.7当公共建筑入口大堂采用全玻幕墙时,全班幕墙中非中空玻璃的面积不应超过同一立面透光面积(门窗和玻璃幕墙)的15%,且应按同一立面透光面积(含全玻幕墙面积)加权计算平均传热系数。3.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3.4.1进行罔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前,应对设计建筑的热工性能进行核查;当满足下列基本要求时,方可进行权衡判断:1屋面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1的规定。表3.4.1-1屋面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王三O.35王三O.702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2的规定。14 表3.4.1-2外墙{包括非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王三0.45"(1.03当单一立面的窗墙面积比大于或等于0.40时,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和综合太阳得热系数基本要求应符合表3.4.1-3的规定。表3.4.1-3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基本要求传热系数K太阳得热系数气候分以窗墙面积比[Wj(m2•KlJSHGCo.刊<窗墙面积比王三0.60ζ2.5严寒A、BI?s:窗墙面积H:>0.60王三2.20.40<窗墙面积比"(0.60王三2.6严寒c区窗墙面积比:>0.60主二2.30.40<窗墙面积比"(0.70主ζ2.7寒冷地区窗墙面积H:二>0.70=二2.,10.,10<窗墙面积比ζo.70"(3.0夏热冬冷地区fζo.44窗墙面积、比>0.70王三2.6。.,10<窗墙面积tL",二o.70三三4.0夏热冬暖地I式运0.44窗埔面积比>0.70三三3.03.4.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应首先计算参照建筑在规定条件下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施,然后计算设计建筑在相同条件下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当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小于或等于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应判定围护结构的总体热工性能符合节能要求。当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大于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时,应调整设计参数重新计算,直至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不大于参照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15 3.4.3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窗墙面积比、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应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当设计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的面积大于本标准第3.2.7条的规定时,参照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的面积应按比例缩小,使参照建筑的屋顶透光部分的面积符合本标准第3.2.7条的规定。3.4.4参照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取值应按本标准第3.3.1条的规定取值。参照建筑的外墙和屋面的构造应与设计建筑一致。当本标准第3.3.1条对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未作规定时,参照建筑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应与设计建筑一致。3.4.5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应符合本标准附录B的规定,并应按本标准附录C提供相应的原始信息和计算结果。16 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4.1一般规定4.1.1甲类公共建筑的施工图设计阶段,必须进行热负荷计算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4.1.2严寒A区和严寒B区的公共建筑宜设热水集中供暖系统.对于设置空气调节系统的建筑,不宜采用热风末端作为唯一的供暖方式;对于严寒C区和寒冷地区的公共建筑,供暖方式应根据建筑等级、供暖期天数、能源消耗量和运行费用等因素,经技术经济综合分析比较后确定。4.1.3系统冷热媒温度的选取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的有关规定。在经济技术合理时,冷媒温度宜高于常用设计温度,热媒温度宜低于常用设计-温度。4.1.4当利用通风可以排除室内的余热、余湿或其他污染物时,宜采用自然通风、机械通风或复合通风的通风方式。4.1.5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宜采用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1全年所需供冷、供暖时间短或采用集中供冷、供暖系统不经济;2需设空气调节的房间布置分散;3设有集中供冷、供暖系统的建筑中,使用时间和要求不同的房间;4需增设空调系统,而难以设置机房和管道的既有公共建筑。4.1.6采用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应根据气候特点,经技术经济分析论证,确定高温冷源17 的制备方式和新风除湿方式;2宜考虑全年对天然冷源和可再生能糠的应用措施;3不宜采用再热空气处理方式。4.1.7使用时间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应划分在同一个定风量全空气风系统中。温度、湿度等要求不同的空气调节区不宜划分在同一个空气调节风系统巾。4.2冷源与热源4.2.1供暖空调冷源与热源应根据建筑规模、用途、建设地点的能源条件、结构、价格以及罔家节能减排和环保政策的相关规定,通过综合论证确定,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有可供利用的废热或工业余热的区域,热源宜采用废热或工业余热。当废热或工业余热的温度较高、经技术经济论证合理时,冷源宜采用吸收式冷水机组。2在技术经济合理的情况下,冷、热源宜利用浅层地能、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源。当采用可再生能源受到气候等原因的限制无法保证时,应设置辅助冷、热源。3不具备本条第1、2款的条件,但有城市或区域热网的地区,集中式空调系统的供热热源宜优先采用城市或区域热网。4不具备本条第1、2款的条件,但城市电网夏季供电充足的地区,空调系统的冷源宜采用电动压缩式机组。5不具备本条第1款~第4款的条件,但城市燃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宜采用燃气锅炉、燃气热水机供热或燃气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供冷、供热。6不具备本条第1款~5款条件的地区,可采用燃煤锅炉、燃油锅炉供热,蒸汽吸收式冷水机组戎燃油吸收式冷(温)水机组供冷、供热。7夏季室外空气设计露点温度较低的地区,宜采用间接蒸发冷却冷水机组作为空调系统的冷源。8天然气供应充足的地区,当建筑的电力负荷、热负荷和18 冷负荷能较好民配、能充分发挥冷、热、电联产系统的能漉综合利用效率且经济技术比较合理时,宜采用分布式燃气冷热电兰联供系统。9全年进行空气调节,且各房间或区域负荷特性相差较大,需要长时间地向建筑同时供热和供冷,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宜采用水环热泵空调系统供冷、供热。10在执行分时电价、峰谷电价差较大的地区,经技术经济比较,采用低谷电能够明显起到对电网"削峰填谷"和节省运行费用时,宜采用蓄能系统供冷、供热。11夏热冬冷地区以及干旱缺水地区的中、小型建筑宜采用空气源热泵或土壤源地源热泵系统供冷、供热。12有天然地表水等资源可供利用,或者有可利用的战层地下水且能保证100%回灌时,可采用地表水或地下水地漉热泵系统供冷、供热。13具有多种能源的地区,可采用复合式能源供冷、供热。4.2.2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供暖热源:1电力供应充足,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2无城市或区域集中供热,采用燃气、煤、油等燃料受到环保或消防限制,且无法利用热泵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3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非常小,且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的建筑;4以供冷为主、供暖负荷小,无法利用热泵或其他方式提供供暖热源,但可以利用低谷电进行蓄热,旦电锅炉不在用电高峰和平段时间启用的空调系统;5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电加热用电量需求的建筑。4.2.3除符合下列条件之一外,不得采用电直接加热设备作为空气加湿热源:1电力供应充足,且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时;19 2利用可再生能源发电,且其发电量能满足自身加湿用电量需求的建筑;3冬季无加湿用蒸汽源,且冬季室内相对湿度控制精度要求高的建筑。4.2.4锅炉供暖设汁应符合F列规定:1单台锅炉的设计容量应以保证其具有长时间较高运行效率的原则确定,实际运行负荷率不宜低于50%;2在保证锅炉具有长时间较高运行效率的前提下,各台锅炉的容量宜相等;3当供暖系统的设计回水温度小于或等于500C时,宜采用冷凝式锅炉。4.2.5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的热效率不应低于表4.2.5的数值。表4.2.5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锅炉的热效率(%l锅炉额定蒸发量D(t/h)/额定热功率Q(MW)锅炉类型1足D三三2/220/及燃料种类0.7二二Q1.414.0~1.4<4.2~5.6三二14.0重油8688燃油燃气轻油8890锅炉燃气8890层状燃烧7578808182锅炉抛煤机链条E类8283炉排锅炉烟煤流化床燃烧84L些尹」一4.2.6除下列情况外,不应采用蒸汽锅炉作为热源:1厨房、洗衣、高温消毒以及丁-艺性湿度控制等必须采用蒸汽的热负荷;2蒸汽热负荷在总热负荷中的比例大于70%且总热负荷不20 大于1.4MWo4.2.7集中空调系统的冷水(热泵)机组合数及单机制冷量(制热量)选择,应能适应负荷全年变化规律,满足季节及部分负荷要求。机组不宜少于两台,且同类型机组不宜超过4台;当小型工程仅设一台时,应选调节性能优良的机型,并能满足建筑最低负荷的要求。4.2.8电动压缩式冷水机组的总装机容量,应按本标准第4.1.1条的规定计算的空调冷负荷值直接选定,不得另f1=附加。在设计条件下,当机组的规格不符合计算冷负荷的要求时,所选择机组的总装机容量与计算冷负荷的比值不得大于1.1。4.2.9采用分布式能源站作为冷热源时,宜采用由自身发电驱动、以热电联产产生的废热为低位热源的热泵系统。4.2.10采用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系数(ω!P)应符合下列规定:1水冷定频机组及凤冷或蒸发冷却机组的性能系数(ωI.P)不应低于表4.2.10的数值;2水冷变频离心式机组的性能系数(ωIP)不应低于表4.2.10中数值的0.93倍;37.1<冷变频螺杆式机组的性能系数(ωI.P)不应低于表4.2.10中数值的0.95倍。表4.2.10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冷水(热泵)机组的制冷性能系数(ωIP)性能系数ωIJ>(W/W)名义制冷量类型严寒严霉温和毒冷夏热冬夏热冬æ(kW)A、B区C区地区地区冷地区暖地区活塞式/涡旋式ζ汇总5284.104.104.104.104.204.40æζ528,4.604.704.704.704.804.907)c冷螺杆式528<æ:(;1l635.005.005.005.105.205.30æ:>11635.205.305.405.505.605.6021 续表4.2.10性能系敬ωtP(W/W)名义制冷量类型严惠严寡温和惠冷夏热冬夏热冬α:(kW)A、B区C区地区地区冷地区暖地区æ~1l635.005.005.105.205.305.40水冷离心式1163<~二21105.305.705.405.405.505.60cc>21105.705.905.705.705.805.90活塞式/æ:s二502.602.602.602.802.602.70凤冷或涡旋式æ巳泣502.802.802.802.802.902.90蒸发æ,运502.702.702.702.802.902.90I冷却螺杆式CC>502.903.002.902.903.003.004.2.11电机驱动的蒸气压缩循环降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PLV)应符合下列规定:1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lPLV)计算方法应符合本标准第4.2.13条的规定;27.](冷定频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lPLV)不应低于表4.2.11的数值;37.](冷变频离心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Cl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离心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30倍;4水冷变顿螺杆式冷水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ClPLV)不应低于表4.2.11中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限值的1.15倍。表4.2.11冷水(热泵)机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lPLV)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名义市l冷量类型CC11635.855.956.106.206.306.30冷CC~11635.155.155.255.355.455.55离心式116321105.955.955.956.106.206.20风CC~50:3.103.103.103.103.203.20活塞式/涡旋式或冷CC>503.353.353.353.353.403.45蒸发CC~502.902.902.903.003.10:3.10螺杆式却冷CC芒>503.103.103.103.203.203.204.2.12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COP)不应低于表4.2.12的数值。对多台冷水机组、冷却水泵和冷却塔组成的冷水系统,应将实际参与运行的所有设备的名义制冷量和耗电功率综合统计计算,当机组类型不同时,其限值应按冷量加权的方式确定。表4.2.12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5<ωW)综合制冷性能系数sαJP(W/W)名义制冷量类型严寒严寒温和寒冷夏热冬夏热冬CC(kW)A、B区C区地区地区冷地区暖地区活塞式/涡旋式CC运5283.33.33.33.33.43.6CC~5283.63.63.63.63.63.7螺杆式528<α、<116344444.14.1水CC~116344.11.24.44.44.4冷CC~11634444.14.14.2离心式1163<("C<21104.14.24.24.44.44.5(汇兑21104.54.54.54.54.64.623 4.2.13电机驱功的蒸气斥缩循环冷水(热泵)机组的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CIPLì0应按下式计算:IPLV=1.2%XA十32.8%XB+39.7%XC+26.3%XD(4.2.13)式中:A-10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300C/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50C;日←←7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60C/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31.SOC;C一-50%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230C/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80C;D--25%负荷时的性能系数(W/W),冷却水进水温度190C/冷凝器进气干球温度24.50Co4.2.14采用名义制冷量大于7.1kW、电机驱动的单元式空气调节机、凤管送凤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能效比(EER)不应低于表4.2.14的数值。表4.2.14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单元式空气调节机、风管迭凤式和屋顶式空气调节机组能效比(EER)能效比EER(W/W)名义制冷量类型严寒严寒温和寒冷夏热冬夏热冬CC(kW)A、B区C区地区地区冷地区暖地区7.114.02.652.652.652.702.752.75凤冷7.114.03.253.303.303.353.403.45水;令7.114.03.003.003.053.103.153.20一十一」4.2.15空气源热泵机组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24 1具有先进可靠的融霜控制,融霜时间总和不应超过运行周期时间的20%;2冬季设计工况下,冷热风机组性能系数(COP)不应小于1.8,冷热水机组性能系数CCOP)不应小于2.0;3冬季寒冷、潮湿的地区,当室外设计温度低于当地平衡点温度时,或主导室内温度稳定性有较高要求时,应设置辅助热源;4对于同时供冷、供暖的建筑,宜选用热回收式热泵机组。4.2.16空气源、风冷、蒸发冷却式冷水(热泵)式机组室外机的设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确保进风与排风通畅,在排出空气与吸入空气之间不发生明显的气流短路;2应避免污浊气流的影响;3噪声和排热应符合周围环境要求;4应便于对室外机的换热器进行清扫。4.2.17采用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时,其在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不应低于表4.2.17的数值。表4.2.17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下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名义制冷量町(kW)严寒严寒温和寒冷夏热冬夏热冬A、自区C区地区地区冷地区暖地区æ:;::;;283.803.853.853.904.004.0028<æ"三843.753.803.803.853.953.95ι"C>843.653.703.703.753.803.804.2.18除具有热回收功能型或低温热泵型多联机系统外,多联机空调系统的制冷开IJ连接管等效长度应满足对应制冷工况下满负荷时的能效比CEER)不低于2.8的要求。25 4.2.19采用直燃型滇化程眼收式冷(温)水机组肘,其在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的性能参数应符合表4.2.19的规定。表4.2.19名义工况和规定条件下直燃型澳化程吸收式冷(温)水机组的性能参数名义工况性能参数冷{温)*进/出口温度冷却水进/出口温度性能系数(W/W)(OC)("C)制冷供热12月(供冷)3t1/351.20一160(供热)泣。.9t1-一一一4.2.20对冬季或过渡季存在供冷需求的建筑,应充分利用新风降温;经技术经济分析合理时,可利用冷却塔提供空气调节冷水或使用具有同时制冷和制热功能的全调(热泵)产品。4.2.21采用蒸汽为热源,经技术经济比较合理时,应回收用汽设备产生的凝结水。凝结水回收系统应采用闭式系统c4.2.22对常年存在生活热水需求的建筑,当采用电动蒸汽压缩循环冷水机组时,宜采用具有冷凝热回收功能的冷水机组。4.3输配系统4.3.1集中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4.3.2集中供暖系统的热力人口处及供水或回水管的分支管路上,应根据7)(力平衡要求设置水力平衡装置o4.3.3在选配集中供暖系统的馆环水泵时,应计算集中供暖系统起电输热比(EHR-h),并应标注在施工,民l的设计说明中。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应接下式计算:EHR-h=0.003096L;(GXH/币,,)/Q豆豆A(B十αL;L)/t,.T(4.3.3)式巾:EHR-h一一一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G一一每台运行水泵的设计流量(m3/h);H一-每台运行水泵对应的设计扬程(mH20);26 可h每台运行水泵对应的设计工作点效率:Q设计热负荷(kW);6.T设计供回水温差(飞);A-~与水泵流量有关的计算系数.按本标准表4.3.9-2选取;H-与机房及用户的水阻力有关的计算系数,一级泵系统时13取17,二级泵系统时B取21;"L.L…一热力站至供暖末端(散热器或辐射供暖分集水器)供回水管道的总长度(m);α与"L,L有关的计算系数;Z与"L.Lζ400m时,α=0.0115;当400m<"L,L200mJhA{在0.0012250.003858I0.003749表4.3.9-3B值系统组成四管;j;ljr.在冷、单热管道β值内管制热水管道B值冷水系统28一缀泵热水系统2221冷水系统33二级泵热水系统2725表4.3.9-4囚管制冷、热水管道系统的α值管道长!支"2;L范用(m)系绞~Lζ100m11lIlm<"2;L<1000m:二L注1000m冷7)(α=0.02αι口.016十1.6/~Lα=0.013十~.6/~LI热水α=c0.014α=0.0125斗-O.6/~Lα=0.009"4.归LI29 表4.3.9-5两管制热水管道系统的α值管道长度:EL范罔(m)系统地仅:二;L:(;400m400111<2::Lz能根据需求供热量调节锅炉的投运台数和l投入燃料量。4.5.6供暖空调系统应设置室温调控装置;散热器及辐射供暖系统应安装自动温度控制阔。4.5.7冷热源机房的控制功能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进行冷水(热泵)机组、水泵、阀门、冷却塔等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2应能进行冷水机组的白数控制,宜采用冷量优化控制方式;3应能进行水泵的台数控制,宜采用流量优化控制方式;4二级泵应能进行自动变速控制,宜根据管道斥差控制转速,且压差宜能优化调节;5应能进行;令却塔风机的台数控制,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进行变速控制;6应能进行冷却塔的自动排污控制;7宜能根据室外气象参数和末端需求进行供水温度的优化调节;8宜能按累计运行时间进行设备的轮换使用;9冷热源主机设备3台以t二的,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当采用群控方式时.控制系统应与冷水机组自带控制单元建立通信连接。4.5.8全空气空调系统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j挂行风机、风阀和水阀的启停连锁控制;2应能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宜对启停时间进行优化调整;3采用变风量系统时,风机应采用变速控制方式;4过渡季宜采用加大新风比的控制方式;35 5宜根据室外气象参数优化调节室内温度设定值;6全新风系统送风末端宜采用设置人离延时关闭控制方式。4.5.9风机盘管应采用电动水阀和风速相结合的控制方式,在设置常闭式电动通断阀。公共区域风机盘管的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能对室内温度设定值范围进行限制;2应能按使用时间进行定时启停控制,宜对启停时间进行优化调整。4.5.10以排除房间余热为主的通风系统,宜根据房间咀度控制通风设备运行行数或转速。4.5.11地下停车库风机宜采用多台并联方式戎设置风机调速装置,并直根据使用情况对通风机设置定时启停(台数)控制或根据车库内的一氧化碳浓度进行自动运行控制。4.5.12间歇运行的空气调节系统,宜设置自动启停控制装置。控制装置应具备按预定时间表、服务区域是再有人等模式控制设备启{亭的功能。36 5给水排水5.1一般规定5.1.1给水排水系统的节水设计应符合现行同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毡))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有关规定。5.1.2计量水麦应根据建筑类型、用水部门和管理要求等因素进行设置.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有关规定。5.1.3有计量要求的水加热、换热站室,应安装热水表、热量表、蒸汽流量计或能ü原计量表。5.1.4给水泵应根据给水管网水力计算结果选型,并应保证设计工伞况F水泵效率处在高效区。给水泵的效率不宜低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规定的泵节能评价值ε5.1.5卫生间的卫生器具和配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CJ/T164的有关规定。5.2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5.2.1给水系统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或小区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生于批准可采用叠压供水系统。5.2.2二次加ffi泵站的数量、规模、位置和泵组供水水月二应根据城镇给水条件、小区规模、建筑高度、建筑的分布、使用标准、安全供水和降低能耗等网素合理确定。5.2.3给水系统的供水方式及竖向分仄应根据建筑的用途、层数、使用要求、材料设备性能、维护管理和能耗等因素综合确定。分区压力要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37 范))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的有关规定。5.2.4变频调速泵组应根据用水量和用水均匀性等因素合理选择搭配水泵及调节设施,宜按供水需求自动控制水泵启动的台数,保证在高效区运行。5.2.5地面以上的生活污、废水排水宜采用重力流系统直接排至室外管网。5.3生活热水5.3.1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宜利用余热、废热、可再生能源或空气源热泵作为热水供应热源。当最高日生活热水量大于5m3时,除电力需求侧管理鼓励用电,且利用谷电加热的情况外,不应采用直接电加热热源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5.3.2以燃气或燃油作为热源时,宜采用燃气或燃油机组直接制备热水。当采用锅炉制备生活热水或开水时,锅炉额定工况下热效率不应低于本标准表4.2.5中的限定值。5.3.3当采用空气源热泵热水机组制备生活热水时,制热量大于10kW的热泵热水机在名义制热工况和规定条件下,性能系数(0ο"F)不宜低于表5.3.3的规定,并应有保证水质的有效措施。表5.3.3热泵热水机性能系数(ω11>)(W/W)制热量HCkW)热水机型式普通型低温到一次加热式4.403.70H注10不提供水泵4.403.70循环加热提供水泵4.303.605.3.4/J、区内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水循环管网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且不应大于500m。水加热、热交换站室宜设置在小区的中心位置。5.3.5仅设有洗手盆的建筑不宜设计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设有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建筑中,日热水用量设计值大于等于38 5m:l或定时供应热水的用户宜设置单独的热水循环系统。5.3.6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供水分区宜与用水点处的冷水分区同区,并应采取保证用水点处冷、热水供水压力平衡和保证循环管网有效循环的措施。5.3.7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管网及设备应采取保温措施,保温层厚度应按现行同家标准《设备及管道绝热设计导则))GB/T8175中经济厚度计算方法确定,也可按本标准附录D的规定选用。5.3.8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监测和控制宜符合下列规定:1对系统热水耗量和系统总供热量宜进行监测;2对设备运行状态宜进行检测及故障报警;3对每日用水量、供水温度宜进行监测;4装机数量大于等于3台的工程,宜采用机组群控方式。0;39 6电气6.1一般规定6.1.1电气系统的设计应经济合理、高效节能。6.1.2电气系统宜选用技术先进、成熟、叮靠,损耗低、谐波发射量少、能效高、经济合理的节能产品。6.1.3建筑设备监控系统的设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智能建筑设计标准))GB50314的有关规定。6.2供配电系统6.2.1电气系统的设计应根据当地供电条件,合理确定供电电压等级。6.2.2配变电所应靠近负荷巾"L、、大功率用电设备。6.2.3变压器应选用低损耗型,且能效值不应低于现行国家标准《兰相配电变压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中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6.2.4变压器的设计宜保证其运行在经济运行参数也罔内。6.2.5配电系统三相负荷的不平衡度不宜大于15%。单相负荷较多的供电系统,宜采用部分分相无功自动补偿装置。6.2.6容量较大的用电设备,当功率因数较低且离配变电所较远时,宜采用无功功率就地补偿方式。6.2.7大型用电设备、大型可控硅调光设备、电动机变频调速控制装置等谐波源较大设备,宜就地设置谐波抑制装置。当建筑巾非线性用电设备较多时,宜预留滤波装置的安装空间。6.3照明6.3.1室内照明功率密度(LPD)值应符合现衍国家标准《建40 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6.3.2设计选用的光游、镇流器的能效不宜低于相应能效标准的节能评价值。6.3.3建筑夜景照明的照明功率密度(LPD)限值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城市夜景照明设计规范))JGJ/T163的有关规定。6.3.4光源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应:1→般照明在满足照度均匀度条件下,宜选择单灯功率较大、光效较高的光源,不宜选用荧光高压友灯,不应选用自镇流荧光高压乘灯;2气体放电灯用镇流器应选用谐j皮含量低的产品;3高大空间及室外作业场所宜选用金属卤化物灯、高压$内灯;4除需满足特殊工艺要求的场所外,不应选用白炽灯;5走道、楼梯间、卫生间、车库等元人长期逗留的场所,宜选用发光二极管CLED)灯;6疏散指爪灯、出口标志灯、室内指向性装饰照明等宜选用发光二极管(LED)灯;7室外景观、道路照明应选择安全、高效、寿命长、稳定的光源,避免光污染。6.3.5灯具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规定:1使用电感镇流器的气体放电灯应采用单灯补偿方式,其照明配电系统功率因数不应低于0.9;2在满足眩光限制和配光要求条件下,应选用效率高的灯具,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的有关规定;3灯具自带的单灯控制装置宜预留与照明控制系统的接口。6.3.6一般照明无法满足作业面照度要求的场所,宜采用氓合昭明6.3.7照明设计"不宜采用漫射发光顶棚。6.3.8照明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41 1照明控制应结合建筑使用情况及天然采光状况,进行分区、分组控制;2旅馆客房应设置节电控制型总开关;3除单一灯具的房间,每个房间的灯具控制开关不宜少于2个,且每个开关所控的光源数不宜多于6盏;4走廊、楼梯间、门厅、电梯厅、卫生间、停车库等公共场所的照明,宜采用集中开关控制或就地感应控制;5大空间、多功能、多场景场所的照明,宜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6当设置电动遮阳装置时,照度控制宜与其联功;7建筑景观照明应设置平时、-般节日、重大节日等多种模式自动控制装置。6.4电能监测与计量6.4.1主要次级用能单位用电量大于等于lOkW或单台用电设备大于等于lookW时,应设置电能计量装置。公共建筑宜设置用电能耗监测与计量系统,并进行能效分析和管理。6.4.2公共建筑应按功能区域设置电能监测与计量系统。6.4.3公共建筑应按照明插座、空调、电力、特殊用电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办公建筑宜将照明和插座分项进行电能监测与计量。6.4.4冷热师、系统的循环水泵耗电量宜单独计量。42 7可再生能源应用7.1一般规定7.1.1公共建筑的用能应通过对当地环境资源条件和技术经济的分析.结合同家相关政策,优先应用可再生能惊。7.1.2公共建筑可再把能源利用设施应与主体t程问步设计。7.1.3吁环境条件允许且经济技术合理时,宜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可再生能惊直接并网供电。7.1.4当公共电网无法提供照明电源时,应采用太阳能、风能等发电并配置蓄电油的方式作为照明电源。7.1.5可再生能源、应用系统宜设置监测系统节能效益的计量装置。7.2太阳能利用7.2.1太阳能利剧应遵循被动优先的原则。公共建筑设计宜充分利用太阳能。7.2.2公共建筑宜采用光热或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系统;光热或光伏与建筑一体化系统不应影响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建筑功能,并M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7.2.3公共建筑利用太阳能同时供热供电时,宜采用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系统c7.2.4公共建筑设置太阳能热利用系统时,太阳能保证率应符合表7.2.4的规定。表7.2.-"太阳能保证率f(%)太阳能资源以划|太阳能热水系统l太阳能供暖系统|太阳能空气调节系统I资源丰富区二判。二?!50二主4543 续表7.2.1太阳能资源12<姊太阳能热水系统太阳能供暖系统大1;11能空气调节系统H资源较富I运二:::50二主35:二"030•m资源一般民二"040二三30注:25R俨资源贫乏民二三30)":25二",207.2.5太阳能热利用系统的辅助热潮应根据建筑使用特点、用热量、能源供应、维护管理及卫生防菌等因素选择,并宜利用废热、余热等低品位能源和生物质、地热等其他可再生能源。7.2.6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组件的设置应避免受自身或建筑本体的遮挡。在冬至日采光面上的日照时数,太阳能集热器不应少于仙,光伏组件不宜少于3ho7.3地源热泵系统7.3.1公共建筑地源热泵系统设计时,应进行全年动态负荷与系统取热量、释热量计算分析,确定地热能交换系统,并宜采用复合热交换系统。7.3.2地源热泵系统设计应选用高能效水源热泵机组,并宜采取降低循环水泵输送能耗等节能措施,提高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效。7.3.3水源热泵机组性能应满足地热能交换系统运行参数的要求,末端供暖供冷设备选择应与水源热泵机组运行参数相匹配。7.3.4有稳定热水需求的公共建筑,宜根据负荷特点,采用部分或全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全年供热水时.应选用全部热回收型水源热泵机组或水源热水机组。44 附录A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A.O.l外墙平均传热系数应按现行同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进行计算。A.o.2对于一般建筑,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也可按下式计算:K=cpKpCA.().2)式中:K外墙平均传热系数[W/Cm2•K)J;KI"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W/Cm2•K)J;v一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A.O.3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ψ可按表A.0.:-3取值。表A.O.3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ψ气候给民外保温夹心保温(自保温)内保温严寒地区1.30寒冷地i义1.201.25夏热冬冷地l又].101.201.20夏热冬暖地区1.()()1.0"1.0545 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B.O.l建筑罔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应采用能自动生成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参照建筑计算模型的专用计算软件,软件应具有下列功能:1全年8760h逐时负荷计算;2分别逐时设置工作日和节假日室内人员数量、照明功率、设备功率、室内温度、供暖和空调系统运行时间;3考虑建筑围护结构的蓄热性能;4计算10个以上建筑分区;5直接生成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报告。B.O.2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应以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总耗电量作为其能耗判断的依据。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供暖耗煤量和耗气量应折算为耗电量。B.O.3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空气调节和供暖能耗应采用同一软件计算,气象参数均应采用典型气象年数据。B.O.4计算设计建筑全年累计耗冷量和累计耗热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构造尺寸、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做法、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窗墙面积比、屋面开窗面积应与建筑设计文件一致;2建筑空气调节和供暖应按全年运行的两管制风机盘管系统设置。建筑功能区除设计文件明确为非空调区外,均应按设置供暖和空气调节计算;3建筑的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运行时间、室内温度、照明功率密度值及开关时间、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及在室率、人46 员新风量及新风帆组运行时间表、电气设备功率密度及使用率应按表B.O.4-1~表B.O.4-10设置。表B.O.4-1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日运行时间类组IJ系统工作时间工作日7:OO~18:00办公íl筑节1t"1日宾f自建筑全年1:OO~24:00商场建筑全年8:00~21:00l灾疗建筑门诊楼全年8:00~21:00T作日7:OO~18:00学校建筑教学楼卜一一一一一•节假日表B.O.4-2供暖空调区室内温度rC)建筑:ib:f丁运行下列计算IH刻(h>供暖空调区室内设定温度(OC)类另IJH、j段攒式235678101112寸,ìJ司373737:1737,7282626262日26下竹日办公J产供暖5、】、5512182020202020建筑、空调373737373737:373737373737教学楼节假日J严供暖55δ飞)5355555宾馆~i周25斗,、。-25252525252525252525建筑、全年住院部供暖222222222222222222222222商场空调:17:17373737372825〈勾〉υ丐252éí建筑、全年严>55U618181818门诊楼供暖5547 续表13.O.4-2建筑运行1至一n下歹IJ计算时刻(h)供暖气五调l沃宫内i坚定ifr1t度(OC)类别IH段模式131415161718192021222::;24乡;;jJ哥26262íi262626:17:17:1737下作LI办公供暖20202020201812、)、)5建筑、与;;ìJ可37373737:,73737:17373737教学楼和fj1i日供暖5:)5:)飞丁b二严35J55U宾馆空调252G202G2521252525252525建筑、全年22供暖22222222222222222222住院部商场空调2525252;)2:;25252537373737建筑、全年供暖181818181818181812飞)3门诊楼"表8.O.4-3照明功率密度值CW.m")建筑类别Ni可jJ)J牛f密!主:办公建筑9.0宾馆建筑7.Ü商场建筑10.0医院建筑门诊楼9.0学校建筑一教学楼9.0表8.O.4-4照明开关时间(归)1至f丁下列计算时刻(h)!!在明)f关时间(:Y")建筑类另IJ时段423567且11)1112办公建筑、l作L!()。。。。。10J()9J9S9580教学楼lJ!1XLI。。。。。o()o。o。宾馆建筑、全年101010101010函。30:10且()』。30住院部商场建筑、全年101010lO10105060606060门诊楼.18 续表B.O.4-41至干"一了-下列计算时刻1(h)照明开关时间(儿)建筑类别fI才段131115161718192021222324办公11筑、".竹Fl80959595"l530:lü。。。o出教学楼ìJflU11{、。()。。。。Q。。。U宾馆建筑、全年30:,05050I6090909090so1010I住院邸←一→一商场建筑、全年606060901001001001010JOI门诊楼表B.O.~-5不同类型房间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积(时/人)建筑类别人均占有的建筑面积办公主li筑10宾馆建筑25市场建筑8医院建筑门诊楼8学校建筑教学楼6表B.O.4-6房间人员逐时在室率c%)Jb1丁下列Ht算时刻Ch)房间人员逐时在宅;率(%)建筑类别时段2356789101112办公建筑、r作日()。。。。。105095959580教学楼节II头日。o。。。。。。。。。。宾馆建筑、全句号707070707070707050,,050引0住院部全年959595%9595959595959日95商场建筑、全年o。。。o。()20508080白。门ì~楼全年。。。。。()。20509580,101圣f丁下71J计算时刻(hl房!,8J人员逐时在室率(%)建筑类别时段131415161718192021222324办公建筑.工作u80059595953030。。。。1)教学楼节fß1U。()。。。。oo。。1)o宾馆建筑、全年:;(150éiO505050707070707070住院部全年9595959595959595口59595商场建筑、全年808080808080807050。。。门i去楼全年205060日()2020。。。。。。49 表B.O.4-7不同类型房间的人均新凤量[m"/(h.人)]建筑类别和iJ礼lII办公il!JfL30宾馆建立L30~;j场建筑;,0医院建筑门诊梭30学校建筑教学楼30表8.0.牛8新风运行情况(1表IJ)忻风开启.0表示;jJi风关闭)1王三f丁下列计算时刻(h)新风运什↑自ílc建筑类月1)时段l23υ「678日1()1112办公建筑、工作日1]1](1。。11教学楼节假日l)。o。(1ο。()()。(1宾馆建筑、千年l1住院部全年l1I商场建筑、全年。。。。IJ。。l门诊楼全年。。()。()(lf飞l1至一于íi下列计算II,t去1)仆仆新JA运行情况建筑类别时段13111516181")2021232221办公建筑、工作日()()。()11教学楼节假日oIJ。。()()()。()。(1。宾馆建筑、全年1住院部全年1向场建筑、/,、..!tf.:lIIJ。。门诊楼全年(Ju。。o。表ß.O.4-9不同类型房间电器设备功率密度(W/时)建筑类别电器设备J}J率办公建筑1"宾钉{建筑15商场建筑13医院建筑门诊楼20学校建筑-教学楼550 表8.0.牛10电气设备逐时使用率(%lg;iJ下列ìi赁叫卖IJ(h)电气设备运时使用率建筑类另IJIIt1"9:l234c,67H9101112()o。(J。。I()50959550办公建筑、rl111教学楼"11Jj!11()。。。()()()()。()。。宾馆建筑、1:"1(J。。。()。()。o。()。住院剖;全"-195959595959395959595商场建筑、1":"-1.()。n。。。。、)0,,0808030门诊楼1:勾()。。。。。2050058010运行下列ìrTI时刻(h)电气设备逐时伎Jìj字建筑类别时段l:l1415161718192()212223243η。。。。()办公建筑、r作H509595959530教于1楼"111过nυ()。。()。。υ。。。。()。()。80808080目。。()宾馆建筑、1:句:←一住院部今年95~):;9υK%9[):)::i959S959S95商场建筑、全年8080808080RO8071150。。()门诊楼余年2050506020zo。。B.0.5计算参照建筑全年累叶耗冷量和累计耗热量时,应符合下列规定:1建筑的形状、大小、胡向、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建筑构造尺寸应与设计建筑一致;2建筑罔护结构做法应与建筑设计文件一敢,围护结构热T性能参数取值应符合本标准第3.:)节的规定:3建筑空气调节和供暖系统的运行时间、室内温度、照明功率密度及开关时间、房间人均占有的使用面积及在主率、人员新风量及新风机组运行时间表、电气设备功率密度及使用率应与设计建筑一致;4建筑空气调节和供暖应采用全年运行的两管制风机盘管系统。供暖和空气调节区的设置应与设计建筑一致。B.0.6计算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全年供暖和空调总花电量时,S1 空气调节系统冷濒应采用电驱动冷水机组:严寒地区、寒冷地区棋暖系统热源应采用燃煤锅炉;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供暖系统热源应采用燃气锅炉,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全年供暖和空调总起电量应按下式计算:E=EH一i←Ec(B.o.6-1)式中:E→一全年供暖和空调总耗电量CkWh/时);E{→→全年空调起电量(kWh/m2);EH←←全年供暖耗电量(kWh/m2)02全年空调屁电量应接下式计算:、=QL(B.0.6-DC-AXS(χJPI式中:Qc全年累计耗冷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kWh);A总建筑面积(m:");scοIPT一←{共冷系统综合性能系数,取2.5003严寒地区和寒怜地区全年供暖耗电量应按下式计算:二二豆L一(且0.6-3)H-111!jlq2式中:QH一一全年累i十耗热量(通过动态模拟软件计算得到)CkWh);非一一热源为燃煤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效率,取0.60;ql标准煤热值,取8.14kWh/kgce;q2发电煤耗(kgce/kWh)取O.360kgce/kWho4夏热冬冷、夏热冬暖和温和地区全年供暖耗电量应按下式计算:一旦_11-(0CB.o.6-4)NAqzqiqzv式中:和热源为燃气锅炉的供暖系统综合放率.取0.75;如一标准天然气热值,取9.87kWh/m";伊一一天然气与标煤折算系数,取1.2]kgce/m:;052 附录C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表C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审核表项口名称下:程地址设计单位设计日期气候l吐域采用软f"l软件版本m飞.,建筑外表而积m-建筑面积建筑体积nl:1建筑体形系数屋顶透光设计建筑街路面积比部分与尾M的限值顶总面积立面]立丽112古今面3立面4之比M20%设计建筑参照建筑是1;"符用扩1结构传热系数大阳得热传热系数合标准太阳得热系部位K系数K规定限值数SH(X:W/(m"•KSH(;(‘W/(m2•Kl屋顶透光部分立面l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立面2外窗(包拍透光幕墙)立面3外窗(包捐透光幕墙)立面4外衍(包括透光幕墙)53 续表C设计建筑参照建筑是否符罔护结构传热系数太阳得热传热系数合标准太阳得热系,";j;位K系数K规定限值数SHGCW,(m2•KSHGCW/(m2•K)屋而外墙(包捐非透)"t幕埔}底面接触言外空气的架空或外挑楼极非供暖房间与铁暖房间的隔墙与楼饭设i十建筑参照建筑是否符合回护结构部位保;虽材料层热阻保温材料层热阻R标准规定R[(m2•K)/W][(m"•Kl/WJ限值周边地面供暖地F室与上填接触的外崎变形缝(两侧墙内保温11才)罔护结构传热系数基本要求K设ìt建筑是台满足基本要求[W/(m2•KlJ屋l国外墙(包扫作透光幕墙)权衡判断基本外窗(包要求判定括透光乎占墙)太阳得热系数SHG("国护结构是否满足是/开基本要求权衡计算结果设ìt建筑>GB50189-2015经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15年2月2日以第739号公告批准、发布。本标准是在《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的基础上修订而成。土一版的主编单位是中同建筑科学研究院和中国建筑业协会建筑节能专业委员会,参编单位是中国建筑西北设计研究院、中国建筑西南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巾国建筑设计研究院、上海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土海市建筑科学研究院、中南建筑设计院、中国有色工程设计研究总院、中国建筑东北设计研究院、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广州市设计院、深圳市建筑科学研究院、重庆市建设技术发展中心、北京振利高新技术公司、北京金易格幕墙装饰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约克(无锡)空调冷冻科技有限公司、深圳市方大装饰工程有限公司、秦皇岛耀华玻璃股份有限公司、特灵空调器有限公司、开利空调销售服务(土海)有限公司、乐意涂料(土海)有限公司、北京兴立捷科技有限公司,主要起草人是郎四维、林海燕、涂逢祥、11íW%lJ1ê1、冯雅、龙惟定、潘云钢、寿炜炜、刘明明、医园、罗英、金丽娜、卡一秋、郑爱军、刘俊跃、彭志辉、黄振手IJ、班广生、盛萍、曾晓武、鲁大学、余中海、杨利明、张盐、周辉、杜立。本次修订的主要技术内容包括:1.根据国家统计局建筑类型分布数据和国内典型公共建筑调研信息,建立了代表我国公共建筑特点和分布特征的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并确定本标准节能目标;2.采用收益投资比(SIR)组合优化筛选法,通过模拟计算分析并结合国内产业现状和工程实际更新了用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和冷热源能效限值;围护结构热T性能限值和冷源能效62 限值均按照建筑热工分区分别作出规定;3.增加了窗墙面积比大于O.70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增加了围护结构进行权衡判断建筑物热工性能所需达到的基本要求,补充细化了权衡计算的输入输出内容和对权衡计算软件的要求;4.增加了建筑分类和建筑设计的有关规定;5.将原第-章室内环境节能设计计算参数移入附录B罔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6.增加了不同气候区空调系统的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限值,修订了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风道系统单位风量耗功率的计算方法及限值;7.新增了给水排水系统、电气系统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相关规定;8.增加了对超高超大建筑的节能设计复核要求。为便于广大设计、施工、科研、学校等单位有关人员在使用本标准时能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编制组按章、节、条顺序编制了本标准的条文说明,对条文规定的目的、依据以及执行巾需要注意的有关事项进行说明,且着重对强制性条文的强制性理由作出解释。本条文说明不具备与标准正文同等的法律效力,仅供使用者作为理解和把握标准规定的参考。63 目次1,总贝ψ…………………………………………………………..662术语.................….........….............•....….........…….713建筑与建筑热工........…....................................…….743.1一般规定…........................................………........743.2建筑设计........……….........……..........…........…….773.3围护结构热丁,设计........…..................………..........863.4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91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954.1一般规定.......….........…….......…..................…….954.2冷源与热源…........……….........………·…........…….994.3输配系统…................………......................…….1214.4末端系统………..........."......….................……….1364.5监测、控制与汁量……...........................….........….1385给水排水…........…·…..........................................1455.1一般规运……........…….....................................1455.2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1495.3生活热水………........…....•.............……………….1496电气.................….........…...........................…….1546.1→般规定…………..........•..•................……………1546.2供配电系统........………….........…..................….1546.3照明..............…………….........….........…..........1556.4电能监测亏计量…........…….........…...................1577可再生能源应用…........….................................….1607.1一般规定……........………….........…….........…….1607.2太阳能利用….................…...........................….16164 7.3地源热采系统….................….........….......………163附录A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165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168附录D管道与设备保温及保冷厚度.................…..........17165 1总则1.0.1我国建筑用能约占全国能据消费总量的27.5%,并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逐步增加到30%以上。公共建筑用能数量巨大,浪费严重。制定并实施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有利于改善公共建筑的室内环境.提高建筑用能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合理利用可再~能源,降低公共建筑的能耗水平,为实现国家节约能惊和保护环境的战略,贯制有关政策和法剧作出贡献。1.O.2建筑分为民用建筑和工业建筑。民用建筑又分为居住建筑和l公共建筑。公共建筑则包括办公建筑(如写字楼、政府办公楼等),商业建筑(如商场、超市、金融建筑等).酒店建筑(出口宾馆、饭店、娱乐场所等).科教文卫建筑(如文化、教育、科研、医疗、卫生、体育建筑等),通信建筑(如邮电、通讯、广播用房等)以及交通运输建筑(如机场、车站等)。目前中国每年建筑竣工面积约为25亿m2,其中公共建筑约有5亿n12。在公共建筑中,办公建筑、商场建筑,酒店建筑、PZ疗卫生建筑、教育建筑等几类建筑存在许多共性,而且其能耗较高,节能潜力大。在公共建筑的全年能耗中,供暖空调系统的能耗约占10%~50%,照明能耗约占30%~40%,其他用能设备约占10%~20%。而在供暖空调能耗巾,外用护结构传热所导致的能耗约占20%~50%(夏热冬暖地区大约20%,夏热冬冷地区大约35%,寒冷地区太约40%,严寒地区大约50%)。从H前情况分析,这些建筑在围护结构、供暖空调系统、照明、给水排水以及电气等方面,有较大的节能潜力。对全同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本标准从建筑与建筑热工、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给水排水、电气和可再生能掘应用66 等方面提出了节能设计要求。其中,扩建是指保留原有建筑,在其基础上增加另外的功能、形式、规模,使得新建部分成为与原有建筑相关的新建建筑;改建是指对原有建筑的功能或者形式进行改变,而建筑的规模和建筑的占地面积均不改变的新建建筑。不包括既有建筑节能改造。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公共建筑的装修工程设计也应执行本标准。不设置供暖供冷设施的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参数可不强制执行本标准,如:不设置供暖空调设施的自行车库和汽车库、城镇农贸市场、材料市场等。宗教建筑、独立公共卫生间和使用年限在5年以下的临时建筑的罔护结构热E参数可不强制执行本标准。1.0.3公共建筑的节能设计,必须结合当地的气候条件,在保证室内环境质量.满足人们对室内舒适度要求的前提下,提高罔护结构保温隔热能力,提高供暖、通风、空调和照明等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在保证经济合理、技术可行的同时实现国家的可持续发展和能源发展战略.完成公共建筑承担的节能任务。本次标准的修订参考了发达同家建筑节能标准编制的经验,根据我国实际情况,通过技术绎济综合分析,确定我国不同气候区典型城市不同类型公共建筑的最优建筑节能设计方案,进而确定在我国现有条件下公共建筑技术经济合理的节能目标,并将节能目标逐项分解到建筑围护结构、供暖空调、照明等系统,最终确定本次标准修订的相关节能指标要求。本次修订建立了代表我国公共建筑使用特点和分布特征的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数据库中典型建筑模型通过向国内主要设计院、科研院所等单位征集分析确定,由大型办公建筑、小型办公建筑、大型酒店建筑、小型酒店建筑、大型商场建筑、医院建筑及学校建筑等七类模型组成,各类建筑的分布特征是在国家统计局提供数据的基础上研究确定。以满足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要求的典型公共建筑模型作为能耗分析的"基准建筑模型"J‘基准建筑模型"的围护结构、供暖壁调系缆、照明设备的67 参数均按国家标准《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规定值选取。通过建立建筑能耗分析模型及节能技术经济分析模型,采用年收益投资比组合优化筛选法对基准建筑模型进行优化设计。根据各项节能措施的技术可行性,以单一节能措施的年收益技资比(简称SIR值)为分析指标,确定不同节能措施选用的优先级,将不同节能措施组合成多种节能方案;以节能方案的全寿命周期净现值(NPV)大于零为指标对节能方案进行筛选分析,进而确定各类公共建筑模型在既定条件下的最优投资与收益关系曲线,在此基础上,确定最优节能方案。根据最优节能方案中的各项节能措施的SIR值,确定本标准对围护结构、供暖空调系统以及照明系统各相关指标的要求。年收益投资比SIR值为使用某项建筑节能措施后产生的年节能量(单位:kgce/a)与采用该项节能措施所增加的初投资(单位:元)的比值,即单位技资所获得的年节能量(单位:kgce/(年·元))。基于典型公共建筑模型数据库进行计算和分析,本标准修订后,与2005版相比,由于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改善,供暖空调设备和照明设备能效的提高,全年供暖、通风、空气调节和照明的总能起减少约20%~23%。其中从北方至南方,围护结构分担节能率约6%~4%;供暖空调系统分担节能率约7%~10%;照明设备分担节能率约7%~9%ot亥节能率仅体现了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供暖空调设备及照明设备能效的提升,不包含热回收、全新风供冷、冷却塔供冷、可再生能源等节能措施所产生的节能效益。由于给水排水、电气和可再生能源应用的相关内容为本次修订新增内容,没有比较基准,元法计算此部分所产生的节能率,所以未包括在内。该节能率是考虑不同气候区、不同建筑类型加权后的计算值,反映的是本标准修订并执行后全国公共建筑的整体节能水平,并不代表某单体建筑的节能率。1.O.4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和建设规模的不断扩大,超高超大的公共建筑在我国各地日益增多。1990年,同内高度超过200m的建筑物仅有5栋。截至2013年,国内超高层建筑约有260068 栋,数量远远超过了世界上其他任何一个国家,其中,在全球建筑高度排名前20的超高层建筑中,国内就占有10栋。特大型建筑中,城市综合体发展较快.截至2011年,我国重点城市的城市综合体存量已突破8000万时,其中北京就达到1684万m2。超高超大类建筑多以商业用途为主,在建筑形式上追求特异,不同于常规建筑类型,且是耗能大户,如何加强对此类建筑能耗的控制,提高能源系统应用方案的合理性,选取最优方案,对建筑节能工作尤其重要。因而要求除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外,超高超大建筑的节能设计还应通过国家建设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专家论证,复核其建筑节能设计特别是能源系统设计方案的合理性,设计单位应依据论证会的意见完成本项目的节能设计。此类建筑的节能设计论证,I综满足本规范要求外,还需对以下内容进行论证,并提交分析计算书等支撑材料:1外窗有效通风面积及有组织的自然通风设计;2自然通风的节能潜力计算;3暖通空调负荷计算;4暖通空调系统的冷热源选型与配置方案优化;5暖通空调系统的节能措施,如新风量调节、热回收装置设置、水泵与风机变频、计量等;6可再生能糠利用计算;7建筑物全年能耗计算。此外,这类建筑通常存在着多种使用功能,如商业、办公、酒店、居住、餐饮等,建筑的业态比例、作息时间等参数会对空调能耗产生较大影响,因而此类建筑的节能设计论证材料中应提供建筑的业态比例、作息时间等基本参数信息。1.0.5设计达到节能要求并不能保证建筑做到真正的节能。实际的节能效益,必须依靠合理运行才能实现。就目前我国的实际情况而言,在使用和运行管理上,不同地区、不同建筑存在较大的差异,相当多的建筑实际运行管理水平69 不高、实际运行能耗远远大于设计时对运行能耗的评估值,这一现象是严重阻碍了我国建筑节能工作的正常进行。设计文件应为工程运行管理方提供一个合理的、符合设计思想的节能措施使用要求。这既是各专业的设计师在建筑节能方面应尽的义务,也是保证工程按照设汁思想来取得最优节能效果的必要措施之一。节能措施及其使用要求包括以下内容:1建筑设备及被动节能措施(如遮阳、自然通风等)的使用方法,建筑围护结构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做法;2机电系统(暖遇空调、给排水、电气系统等)的使用方法和采取的节能措施及其运行管理方式,如:(1)暖通空调系统冷调配置及其运行策略;(2)季节性(包括气候季节以及商业方面的"旺季"与"淡季")使用要求与管理措施;(3)新(回)风风量调节方法,热回收装置在本同季节使用方法,旁通阅使用方法.水量调节方法,过滤器的使用方法等;(4)设定参数(如:空调系统的最大及最小新([i:IJ)风风量表);(5)对能源的计量监测及系统日常维护管理的要求等。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尽管许多大塑公建的机电系统设置了比较完善的楼于自动控制系统,在一定程度上为合理使用提供了相应的支持。但从目前实际使用情况来看,自动控制系统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管理。因此,充分发挥管理人员的主动性依然是非常重要的节能措施。1.O.6本标准对公共建筑的建筑、热工以及暖通空调、给水排水、电气以及可再生能源应用设汁中应i去控制的、与能起有关的指标和应采取的节能措施作出了规定。但公共建筑节能涉及的专业较多,相关专业均制定了相应的标准,并作出了节能规定。在进行公共建筑节能设叶时,除应符合本标准外,尚庇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标准的现定。70 2术语2.0.3本标准中窗墙面积比均是以单一立面为对象,同一朝向不同立面不能合并计算窗墙面积比。2.0.4通过透光罔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成为室内得热量的太阳辐射部分是影响建筑能耗的重要因素Q目前ASHARE90.1等标准均以太阳得热系数CSHGC)作为衡量透光围护结构性能的参数。主流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中也以太阳得热系数CSHGC)作为衡量外窗的热工性能的参数。为便于工程设计人员使用并与同际接轨,本次标准修订将太阳得热系数作为衡量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性能的参数。人们最关心的也是太阳辐射进入室内的部分,而不是被构件遮挡的部分。太阳得热系数CSHGC)不同于本标准2005版中的遮阳系数CSC)值。2005版标准中遮阳系数(SO的定义为通过透光围护结构(门窗或透光幕墙)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与相同条件下通过相同面积的标准玻璃门mm厚的透明玻璃)的太阳辐射室内得热量的比值。标准玻璃太阳得热系数理论值为O.87。因此可按SHG(、等于SC乘以O.87进行换算。随着太阳照射时间的不同,建筑实际的太阳得热系数也不同。但本标准中透光用护结构的太阳得热系数是指根据相关国家标准规定的方法测试、计算确定的产品固有属性。新修订的《民用建筑热r设计规范))GB50176给出了SHGC的计算公式,如式(1)所示.真中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也按夏季条件确定。二Ja-Ag十二ρ·主ArSHGC=,uc(1)Aw71 式中:5HGC一一门窗、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8←÷→|、丁窗、幕墙中透光部分的太阳辐射总透射比,按照国家标准GB/T2680的规定计算;p一一门窗、幕墙中非透光部分的太阳辐射吸收系数;K门窗、幕墙中非透光部分的传热系数[W/(m2•K)J;αe一一外表面对流换热系数[W/(m2•K)J;Ag门窗、幕墙中透光部分的面积(m2);Ar门窗、幕墙中非透光部分的面积(m2);Aw门窗、幕墙的面积(m2);2.O.6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是一种性能化的设计方法。为了降低空气调节和供暖能耗,本标准对罔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提出了规定性指标。当设计建筑无法满足规定性指标时,可以通过调整设计参数并计算能耗,最终达到设计建筑全年的空气调节和供暖能耗之和不大于参照建筑能耗的目的。这种方法在本标准中称之为权衡判断。2.O.7参照建筑是一个达到本标准要求的节能建筑,进行罔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用其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作为标准来判断设计建筑的能耗是否满足本标准的要求。参照建筑的形状、大小、朝向以及内部的空间划分和使用功能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但其围护结构热t性能等主要参数应符合本标准的规定性指标。2.0.11电冷源综合制冷性能系数(5αJP)是电驱动的冷源系统单位艳电量所能产出的冷量,反映了冷源系统效率的高低。电冷惊综合制冷性能系数(5COP)可按下列方法计算:5LOP=号(2)式中:Qc冷源设叶供冷量(kW);72 Ee冷册、设计起电功率>GB50352中规定:采用直接自然通风的房间……生活、工作的房间的通风开口有效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地板面积的1/20。这是民用建筑通风开口面积需要满足的最低规定。通过对我国南方地区建筑实测调查与计算机模拟表明:当室外干球温度不高于280C,相对湿度80%以下,室外风速在1.5m/s左右时,如果外窗的有效开启面积不小于所在房间地面面积的8%,室内大部分区域基本能达到热舒适性水平;而当室内通风不畅或关闭外窗,室内干球温度260C,相对湿度80%左右时,室内人员仍然感到有些闷热。人们曾对夏热冬暖地区典型城市的气象数据进行分析,从5月到10月,室外平均温度不高于280C的天数占每月总天数,有的地区高达60%~70%,最热月也能达到10%左右,对应时间段的室外风速大多能达到1.5m/s左右。所以做好自然通风气流组织设计,保证一定的外窗可开启面积,可以减少房间空调设备的运行时间,节约能源,提高舒适性。甲类公共建筑大多内区较大,且设计时各层房间分隔情况并不明确,因此以房间地板面积为基数规定通风开口面积会出现无法执行的情况;而以外区房间地板面积计算,会造成通风开口面积过小,不利于节能。以平层40mX40m的高层办公建筑为例,有效使用面积按67%汁,即为1072时,有效通风面积为该层地板面积5%时,相当于外墙面积的9.3%;有效通风面积为该层地板面积的8%时,相当于外墙面积的15%。考虑对于甲类建筑过大的有效通风换气面积会给建筑设计带来较大难度,因此取较低值,开启有效通风面积不小于外墙面积的10%对于100m以下81 的建筑设计均可做到。当条件允许时应适当增加有效通风开口面积。自然通风作为节能手段在体量较小的乙类建筑中能发挥更大作用,因此推荐较高值。房间面积6m(长)X8m(进深)层高3.6m的公共建筑,有效通风面积为房间地板面积的8%时,相当于外墙面积的17%。以窗墙比O.5计,为外窗面积的34%;以窗墙比O.6计.为外窗面积的28%。3.2.9目前7层以下建筑窗户多为内外平开、内悬内平开及推拉窗形式;高层建筑窗户则多为内悬内平开或推拉扇开启;高层建筑的玻璃幕墙开启扇大多为外上悬开启扇,目前也有极少数外平推扇开启方式。对于推拉窗,开启扇有效通风换气面积是窗面帜的50%;对于平开窗(内外),开启扇有效通风换气面积是窗面积的100%。内悬窗和外悬窗开启扇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具体分析如下:根据现行行业标准《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的要求"幕墙开启窗的设置,应满足使用功能和立面效果要求,并应启闭方便,避免设置在梁、柱、隔墙等位置。开启扇的开启角度不宜大于300,开启距离不宜大于300mmo"这主要是出于安全考虑。以扇宽1000mm,高度分别为500mm、800mm、1000mm、1200mm、1500mm、1800mm、2000mm、2500mm的外上悬扇计算空气流通界面面积,如表1所示。不同开窗角度下有效通风面积见图1。表1悬扇的有效通凤面积计算15"开启角度30。开启角度开启扇面积扇高(mm)空气界面下缘框扇间距空气界面下缘框扇l可距(m2)(rri)(mm)(m2)(mm)0.55000.19130O.382600.8800。.372000.7340082 续表1150开启角度30。开启角度开启扇面积扇高(mm)空气界面下缘框扇间距空气界面下缘框扇间距(m2)(m2)(mm)(m2)(mm)1.01000O.522601.035201.212000.673111.346221.515000.953881.907761.818001.284662.559322.020001.535203.0510402.525002.216474.4112945|斗-+-7f启酣31_150空气界面.~十30。空气界面"咐一执手推距~-=-F-hf」b伊~~图1不同开窗角度下有效通风面积由表l中可以看出,开启距离不大于300mm时,"有效通风换气面积"小于开启扇面积,仅为窗面积的19%~67%。当幕墙、外窗开启时,空气将经过两个"洞口",一个是开启扇本身的固定洞口,一个是开启后的空气界面洞口。因此决定空气流量的是较小的洞口。如果以开启扇本身的固定洞口作为有效通风换气面积进行设计,将会导致实际换气量不足,这也是目前市场反映通风量不够的主要原因。另一方面,内开悬窗开启角度更小,约15。左右,换气量更小。3.2.10公共建筑的性质决定了它的外门开启频繁。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冬季,外门的频繁开启造成室外冷空气大量进入室内,导致供暖能耗增加。设置门斗可以避免冷风直接进入室内,在节83 能的同时,也提高门厅的热舒适性。除了严寒和寒冷地区之外,其他气候区也存在类似的现象,因此也应该采取各种可行的节能措施。3.2.11建筑中庭空间高大,在炎热的夏季,太阳辐射将会使中庭内温度过高,大大增加建筑物的空调能艳。自然通风是改善建筑热环境,节约空调能耗最为简单、经济,有效的技术措施。采用自然通风能提供新鲜、清洁的自然空气(新风),降低中庭内过高的空气温度,减少中庭空调的负荷,从而节约能惊。而且中庭通风改善了中庭热环境,提高建筑中庭的舒适度,所以中庭通风应充分考虑自然通风,必要时设置机械排风。由于自然风的不稳定性,或受周围高大建筑或植被的影响,许多情况下在建筑周围无法形成足够的风压,这时就需要利用热压原理来加强自然通风。它是利用建筑中庭高大空间内部的热压,即平常所讲的"炯囱效应",使热空气上升,从建筑上部风口排出,室外新鲜的冷空气从建筑底部被吸人。室内外空气温度差越大,进排风口高度差越大,则热压作用越强。利用风压和热压来进行自然通风往往是互为补充、密不可分的。但是,热压和风压综合作用下的自然通风非常复杂,一般来说,建筑进深小的部位多利用风压来直接通风,进深较大的部位多利用热压来达到通风的效果。风的垂直分布特性使得高层建筑比较容易实现自然通风。但对于高层建筑来说,焦点问题往往会转变为建筑内部(如中庭、内天井)及周围区域的风速是杏会过大或造成紊流,新建高层建筑对于周围风环境特别是步行区域有什么影响等。在公共建筑中利用风压和热压来进行自然通风的实例是非常多的,它利用中庭的高大空间,夕|、围护结构为双层通风玻璃幕墙,在内部的热压和外表面太阳辐射作用下,即平常所讲的"烟囱效应"热空气上升,形成良好的自然通风。对于一些大型体育馆、展览馆、商业设施等,由于通风路径(或管道)较长,流动阻力较大,单纯依靠自然的风店,热压往往不足以实现自然通风。而对于空气和噪声污染比较严重的大城84 市,直接自然通风会将室外污浊的空气和噪声带入室内,不利于人体健康,在上述情况~,常采用机械辅助式自然通风系统,如利用土壤预冷、预热、深井水换热等,此类系统有一套完整的空气循环通道,并借助一定的机械方式来加速室内通风。由于建筑朝向、形式等条件的不同,建筑通风的设计参数及结果会大相径庭;周边建筑或植被会改变风速、风向;建筑的女儿墙,挑檐,屋顶坡度等也会影响建筑围护结构表团的气流。因此建筑中庭通风设计必须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并且与建筑设计同步进行(而不是等到建筑设计完成之后再做通风设计)。因此,若建筑中庭空间高大,一般应考虑在中庭上部的侧面开一些窗口或其他形式的通风口,充分利用自然通风,达到降低中庭温度的目的。必要时,-应考虑在中庭上部的侧面设置排风机加强通风,改善中庭热环境。尤其在室外空气的焰值小于建筑室内空气的始值时,自然通风或机械排风能有效地带走中庭内的散热量和散湿量,改善室内热环境,节约建筑能耗。3.2.12应优先利用建筑设计实现天然采光。当利用建筑设汁实现的天然采光不能满足照明要求时,应根据工程的地理位置、日照情况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合理的选择导光或反光装置。可采用主动式或被动式导光系统。主动式导光系统采光部分实时跟踪太阳,以获得更好的采光效果,该系统效率较高,但机械、控制较复杂,造价较高。被动式导光系统采光部分固定不功,其系统效率不如主动式系统高,但结构、控制较简单,造价低廉。自然光导光、反光系统只能用于一般照明的补充,不可用于应急照明。当采用夭然光导光、反光系统时,宜采用照明控制系统对人工照明进行自动控制,有条件时可采用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对人工照明进行调光控制。3.2.13房间内表面反射比高,对照度的提高有明显作用。可参照国家标准《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的相关规定执行。3.2.14设置群控功能,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等候时间,减少电梯运行次数。轿厢内一段时间无预置指令时,电梯自动转为节能85 方式主要是关闭部分轿厢照明。高速电梯可考虑采用能量再生电梯。在电梯设计选型时,宜选用采用高效电机或具有能量凹收功能的节能型电梯。3.3围护结构热工设计3.3.1、3.3.2强制性条文。采用热E性能良好的建筑围护结构是降低公共建筑能耗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国幅员辽阔,气候差异大,各地区建筑围护结构的设计应因地制宜。在经济合理和技术可行的前提下,提高我国公共建筑的节能水平。根据建筑物所处的气候特点和技术情况,确定合理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本标准修订时,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是根据不同类型、不同气候区的典型建筑模型的最优节能方案确定的。并将同一气候区不同类型的公共建筑限值按其分布特征加权,得到该气候区公共建筑用护结构热工性能限值,再经过专家论证分析最终确定。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与投资增量经济模型的准确性是经济、技术分析的关键。非透光围护结构(外墙、屋顶)的热工性能主要以传热系数来衡量。编制组通过调研,确定了目前最常用的保温材料价格,经统计分析建立传热系数与投资增量的数学模型。对于透光围护结构,传热系数K和太阳得热系数SHGC是衡量外窗、透光幕墙热工性能的两个主要指标。外窗造价与其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的经济分析模型是通过对调研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确定的。外墙的传热系数采用平均传热系数,主要考虑罔护结构周边混凝土梁、柱、剪力墙等"热桥"的影响,以保证建筑在冬季供暖和夏季空调时,围护结构的传热量不超过标准的要求。本次修订以太阳得热系数CSHGC)作为衡量透光围护结构性能的参数,一方面在名称上更贴近人们关心的太阳辐射进入室86 内得热量,另一方面同外标准及主流建筑能耗模拟软件中也是以太阳得热系数(SHGC)作为衡量窗户是透光幕墙等透光围护结构热L性能的参数。由于严寒AQ{的公共建筑面积仅占全同公共建筑的0.24%,该气候民的公共建筑能耗特点和严寒B仄相近,因此,对严寒A区和B仄提出相同要求,以规定性指标作为节能设计的主要依据。严寒和寒冷地区冬季室内外温差大、供暖期长,建筑围护结构传热系数对供暖能耗影响很大,供暖期室内外温差传热的热量损失占主导地位。因此,在严寒、寒冷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冬季保温,对罔护结构传热系数的限值要求相对高于其他气候区。在夏热冬暖和夏热冬冷地区,空调期太阳辐射得热是建筑能耗的主要原因,因此,对窗和幕墙的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的太阳得热系数的要求高于北方地区。夏热冬冷地区要同时考虑冬季保温和夏季隔热,不同于北方供暖建筑主要考虑单向的传热过程。能耗分析结果表明,在该气候区改变用护结构传热系数时,随着K值的减少,能耗并非按线性规律变化:提高屋顶热工性能总是能带来且好的节能效果,但是提高外墙的热工性能时,全年{共冷能耗量增加,供热能耗量减少,变化幅度接近,导致节能效果不明显。但是考虑到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该地区对室内环境热舒适度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对该地区国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要求也作出了相应的提高。目前以供冷为主的南方地区越来越多的公共建筑采用轻质幕墙结构,其热T"性能与重型墙体差异较大。本次修订分析了轻型墙体和重型墙体结构对建筑全年能起的影响,结果表明,建筑全年能梧随后墙体热惰性指标D值增大丽减小。这说明,采用轻质幕墙结构时,只对传热系数进行要求,难以保证墙体的节能性能。通过调查分析,常用轻质幕墙结构的热惰性指标集中在2.5以下,故以D=2.5为界,分别给出传热系数限值,通过热惰性指标和传热系数同时约束。87 夏热冬暖地区主要考虑建筑的夏季隔热。该地区太阳辐射通过透光围护结构进人室内的热量是夏季冷负荷的主要成因,所以对该地区透光用护结构的遮阳性能要求较高。当建筑师追求通透、大面积使用透光幕墙时,要根据建筑所处的气候区和窗墙面积比选择玻璃(茹其他透光材料),使幕墙的传热系数和玻璃(或其他透光材料)的热工性能符合本标准的规定。为减少做权衡判断的机会,方便设计,本次修订对窗墙面积比大于O.70的情况,也做了节能性等效的热工权衡计算,并给出其热工性能限值。当采用较大的窗墙面积比时,其透光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所要达到的要求也更高,需要付出的经济代价也更大。但正常情况下,建筑应采用合理的窗墙面积比,尽量避免采用大窗墙面积比的设计方案。通常,窗墙面积比不宜大于O.7。乙类建筑的建筑面积小,其能耗总量也小,ï:iJ适当放宽对该类建筑的围护结构热工性能要求,以简化该类建筑的节能设计,提高效率。在严寒和寒冷地区,如果建筑物地下室外墙的热阻过小,墙的传热量会很大,内表面尤其是墙角部位容易结露。同样,如果与土壤接触的地面热阻过小,地面的传热量也会很大,地表面也容易结露或产生冻脚现象。因此,从节能和卫生的角度出发,要求这些部位必须达到防止结露或产生冻脚的热阻值。因此对地面和地下室外墙的热阻作出了规定。为方便计算本标准只对保植材料层的热阻性能提出要求,不包括士壤和混凝土地面。周边地面是指室内距外墙内表面2m以内的地面。温和地区气候温和,近年来,为满足族游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主要公共建筑都配置了供暖空调设施,公共建筑能耗逐年呈上升趋势。目前国家在大力推广被动建筑,提出被动优先、主动优化的原则,而在温和地区,被动技术是最适宜的技术,因此,从控制供暖雪调能耗和室内热环境角度,对国护结构提出一定的保温、隔热性能要求有利于该地区建筑节能工作,也符合国家提出的可持续发展理念。88 温和A区的采暖度日数与夏热冬冷地区一致,温和B区的采暖度日数与夏热冬暖地区一致,因此,对于温和A区,从控制供暖能耗角度,其围护结构保温性能宜与具有相同采暖度日数的地区一致,一方面可以有效降低供暖能起,另一方面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提升也将有效改善室内热舒适性,有利于减少供暖系统的设置和使用。温和地区空调度日数远小于夏热冬冷地区,但温和地区所处地理位置普遍海拔高、纬度低,太阳高度角较高、辐射强,空气透明度大,多数地区太阳年日照小时数为2100h~2300h,年太阳能总辐照量4500MJ/m2~6000MJ/m2,太阳辐射是导致室内过热的主要原因。因此,要求其遮阳性能分别与相邻气候区一致,不仅能有效降低能起,而且可以明显改善夏季室内热环境,为采用通风于段满足室内热舒适度、尽量减少空调系统的使用提供可能。但考虑到该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对滞后、能源资源条件有限,且温和地区建筑能起总量占比较低,因此,本标准对温和A区围护结构保温性能的要求低于相同采暖度日数的夏热冬冷地区;对温和B区,也只对其遮阳性能提出要求,而对围护结构保温性能不作要求。由于温和地区的乙类建筑通常不设置供暖和空调系统,因此未对其围护结构热工性能作出要求。3.3.3本条是对本标准第3.3.1条和3.3.2条中热工性能参数的计算方法进行规定。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参数是本标准衡量围护结构节能性能的重要指标。计算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有关规定。围护结构设置保温层后,其主断面的保温性能比较容易保证,但梁、柱、窗口周边和屋顶突出部分等结构性热桥的保温通常比较薄弱,不经特殊处理会影响建筑的能耗,因此本标准规定的外墙传热系数是包括结构性热桥在内的平均传热系数,并在附录A对计算方法进行了规定。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热工性能,主要指传热系数和太阳得热系数,受玻璃系统的性能、窗框(或框架)的性能以及窗框89 (或框架)和玻璃系统的面积比例等影响,计算时应符合《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的规定。外遮阳构件是改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太阳得热系数的重要技术措施。有外遮阳时,本标准第3.3.1条和3.3.2条中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遮阳性能应为由外遮阳构件和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组成的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系统的综合太阳得热系数。外遮阳构件的遮阳系数计算应符合《民用建筑热下设计规范))(出50176的规定。需要注意的是,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的汁算不考虑内遮阳构件的影响。3.3.4围护结构中窗过梁、罔梁、钢筋混凝土抗震柱、钢筋混凝土剪力墙、梁、柱、墙体和屋面及地面相接触部位的传热系数远大于主体部位的传热系数,形成热流密集通道,即为热桥。对这些热工性能薄弱的环节,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温隔热措施,才能保证围护结构正常的热工状况和满足建筑室内人体卫生方面的基本要求。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规定要求的目的主要是防止冬季供暖期间热桥内外表面温差小,内表面温度容易低于室内空气露点温度,造成围护结构热桥部位内表面产生结露,使用护结构内表面材料受潮、长霉,影响室内环境。因此,应采取保温措施,减少围护结构热桥部位的传热损尖。同时也可避免夏季空调期间这些部位传热过大导致空调能耗增加。3.3.5公共建筑一般对室内环境要求较高,为了保证建筑的节能,要求外窗具有良好的气密性能,以抵御夏季和冬季室外空气过多地向室内渗漏,同此对外窗的气密性能要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国家标准《建筑外门窗气密、水密、抗风!王性能分级及检测方法))GB/T7106-2008,建筑外门窗气密性7级对应的分级指标绝对值为:单位缝长1.0二三Ql[m"/Cm.h)]::>O.5,单位面积3.0二三Qz[m3/Cm2•h)J>1.5;建筑外门窗气密性6级对应的分级指标绝对值为:单位缝长1.5~的[m"/Cm.h)J>1.0,单位面积4.5关Qz[m3/Cm2•h)J>3.0。建筑外门窗气密性4级对应的分90 级指标绝对值为:lyq;/J;ï长2.5二三ql[m3/Cm•h)J>2.0,单位面积7.5:;?华[m1/(m"•h)J>6.0。3.3.6口前间内的{Ml~与工程,主要考虑幕墙罔护结构的结构安全性、忖Yt照射的)"C)1~境、隔绝噪声、防止雨点渗透以及防火安全等方面的问JMi"较少号虑幕墙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J令凝等热工节能问题。为r"l"d"I.J能源,必须对幕墙的热工性能作出明确的规定。这些规定ιff体现在第3.3.1、3.3.2条巾。由于透光幕墙的气密性能对建筑能耗也有较大的影响,为了达到节能目标,木条文对透光幕墙的气密性也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国家标准《建筑f,~悄))CB/T21086一2007,建筑幕墙开启部分气密性3级对应指标为1.5二三qI.[m1/(m.h)J>O.5,建筑幕墙整体气密性3级对!川目标为1.2二三q/.Im3/(m2•h)J>O.503.3.7强制性条文。It1于功能要求,公共建筑的人口大堂可能采用玻璃肋式的今})Ji{,"~睛,这种幕墙形式难于采用中空玻璃,为保证设计师的灵川性.牛二条仅对入口大堂的非中空玻璃构成的全玻幕墙进行特咪『些求、为了保证围护结构的热下性能,必须对非中空玻璃的面积1m以t";;HiI],底层大堂非中空玻璃构成的全玻幕墙的面积不应超过1,i]./.丽的门窗和透光幕墙总面积的15%,加权计算得到的平均传热系数应符合本标准第3.3.1条和第3.3.2条的要求。3.-"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3.4.1为防止建筑物H斗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存在薄弱环节,因此设定进行建筑阳1.J/1f,"i向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的前提条件。除温和地区以外.迸n权耐劳1]断的甲类公共建筑首先应符合本标准表3.4.1的性能要求J、li不符合时,应采取措施提高相应热工设计参数,使其达到某乍条{午后方可按照本节规定进行权衡判断,满足本标准节能要求,J1筑罔护结构热工性能判定逻辑关系如图2所示。根据实际士程纯收.与非透光围护结构相比,外窗(包括透91 满足本标准要求固2围护结构热工性能判定逻辑关系Jt幕墙)更容易成为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薄弱环节,因此对窗墙面积比大于O.4的情况,规定了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基本要求。3.4.2公共建筑的设计往往着重考虑建筑外形立面和使用功能,有时由于建筑外形、材料和施工工艺条件等的限制难以完全满足本标准第3.3.1条的要求。i司此,使用建筑罔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方法在确保所设计的建筑能够符合节能设计标准的要求的同时,尽量保证设计方案的灵活性和建筑师的创造性。权衡判断不拘泥于建筑围护结构各个局部的热工性能,而是着眼于建筑物总体热工性能是否满足节能标准的要求。优良的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是降低建筑能耗的前提,因此建筑围护结构的权衡判断只针对建筑围护结构,允许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互相补偿(如建筑设计方案中的外墙热工性能达不到本标准的要求,但外窗的热工性能高于本标准要求,最终使建筑物围护结构的整体性能达到本标准的要求),不允许使用高效的暖通空调系统对不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围护结构进行补偿。自2005版标准使用建筑围护结构权衡判断方法以来,该方92 法已经成为判定建筑物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并得到了广泛地应用,保证了标准的有效性和先进性。但经过几年来的大规模应用,该方法也暴露出一些不完善之处。主要体现在设计师对方法的理解不够透彻,计算中一些主要参数的要求不够明确,工作量大,导致存在通过权衡判断的建筑的围护结构整体热工性能达不到标准要求的情况。本次修订通过软件比对、大量算例计算,对权衡判断方法进行了完善和补充,提高了方法的可操作性和有效性。3.4.3权衡判断是一种性能化的设计方法,具体做法就是先构想出一栋虚拟的建筑,称之为参照建筑,然后分别计算参照建筑和实际设计的建筑全年供暖和空调能耗,并依照这两个能起的比较结果作出判断。与实际设计的建筑能起大于参照建筑的能耗时,调整部分设计参数(例如提高窗户的保温隔热性能、缩小窗户面积等等),重新计算设计建筑的能起,直至设计建筑的能起不大于参照建筑的能耗为止。每一栋实际设计的建筑都对应一栋参照建筑。与实际设计的建筑相比,参照建筑除了在实际设计建筑不满足本标准的一些重要规定之处作了调整以满足本标准要求外,其他方面都相同。参照建筑在建筑罔护结构的各个方面均应完全符合本标准的规定。3.4.4参照建筑是进行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时,作为计算满足标准要求的全年供暖和空气调节能耗用的基准建筑。所以参照建筑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参数应按本标准第3.3.1条的规定取值。建筑外墙和屋面的构造、外窗(包括透光幕墙)的太阳得热系数都与供暖和空调能耗直接相关,因此参照建筑的这些参数必须与设计建筑完全一致。3.4.5权衡计算的目的是对围护结构的整体热工性能进行判断,是一种性能化评价方法,判断的依据是在相同的外部环境、相同的室内参数设定、相同的供暖空调系统的条件下,参照建筑和设计建筑的供暖、空调的总能起。用动态方法计算建筑的供暖和空93 调能耗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很多细节都会影响徨耗的i十算结果。因此,为了保证计算的准确性,本标准在附录B对权衡计算方法和参数设置等作出具体的规定。需要指出的是,进行权衡判断时,计算:H的是某种"标准"工况下的能起,不是实际的供暖和空调能耗。本标准在规定这种"标准"工况时尽量使它合理并接近实际i".况。权衡判断计算后,设计人员应按本标准附二是C提供计算依据的原始信息和计算结果,便于审查及判定。94 4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一般规定4.1.1强制性条文。为防止有些设计人员错误地利用设计手册中供方案设ìI写如7]Jþ设计时仙算时的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直接作为施工罔设计阶段确定空调的冷、热负荷的依据,特规定此条为强制要求。用单位建筑面积冷、热负荷指标估算时,总负荷计算结果偏大,从而导致了装机容量偏大、管道直径偏大、水泵配置偏大、末端设备偏大的"四大"现象。其直接结果是切投资增高、能量消耗增加,给同家和投资人造成巨大损失。热负荷、空调冷负荷的计算应符合国家标准《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i十剧也))GB50736-2012的有关规定,该标准中第5.2节和第7.2节分别对热负荷、空调冷负荷的计算进行了详细规定。需要说明的是.对于仅安装房间空气调节器的房间,通常只做负荷估算,不做空调施工图设计,所以不需进行逐项逐时的冷负荷计算。4.1.2严寒A15(和l严寒B区供暖期长,不论在降低能耗或节省运行费用方面,还是提高室内舒适度、兼顾值班供暖等方面句通常采用热水集中供暖系统更为合理。严寒C区和寒怜地区公共建筑的冬季供暖问题涉及很多因素,因此要结合实际汇程通过具体的分析比较、优选后确定是杏另设置热水集中供暖系统。4.1.3提倡低温供暖、高温供冷的目的:一是提高冷热源效率,二是可以充分利用天然冷热源和低品位热源,尤其在利用可再生能糠的系统中优势更为明显,三是可以与辐射末端等新型末端配合使用,提高房间舒适度。本条实施的一个重要前提是分析系统95 设计的技术经济性。例如,对于集中供暖系统,使用锅炉作为热源的供暖系统采用低温供暖不一定能达到节能的目的;单纯提高冰蓄冷系统供水咀度不一定合理,需要考虑投资和节能的综合效益。此外,低温供热或高温供冷通常会导致投资的增加,因而在方案选择阶段进行经济技术比较后确定热媒温度是十分必要的。4.1.4建筑通风被认为是消除室内空气污染、降低建筑能耗的最有效手段。当采用通风可以满足消除余热余湿要求时,应优先使用通风措施,可以大大降低空气处理的能耗。自然通风主要通过合理适度地改变建筑形式,利用热压和风压作用形成有组织气流,满足室内通风要求、减少能耗。复合通风系统与传统通风系统相比,最主要的区别在于通过智能化的控制与管理,在满足室内空气品质和热舒适的前提下,使一天的不同时刻或→年的不同季节交替或联合运行自然或机械通风系统以实现节能。4.1.5分散设置的空调装置或系统是指单一房间独Î[设置的蒸发冷却方式或直接膨胀式空调系统(或机组),包括为单一房间供冷的水环热泵系统或多联机空调系统。直接膨胀式与蒸发冷却式空调系统(或机组)的冷、热源的原理不同:直接膨胀式采用的是冷媒通过制吟循环而得到需要的空调冷、热摞或空调冷、热风;而蒸发冷却式则主要依靠天然的干燥冷空气或天然的低温冷水来得到需要的空调冷、热源或空调冷、热风,在这一过程中没有制冷循环的过程。直接膨胀式又包括了风冷式和水冷式两类。这种分散式的系统更适宜应用在部分时间部分空间供冷的场所。当建筑全年供冷需求的运行时间较少时,如果采用设置冷水机组的集中供冷空调系统,会出现全年集中供冷系统设备闲置时间长的情况,导致系统的经济性较差;同理,如果建筑全年供暖需求的时间少,采用集中供暖系统也会出现类似情况。因此,如果集中供冷、供暖的经济性不好,宜采用分散式空调系统。从目前情况看:建议可以以全年供冷运行季节时间3个月(非累积小时)和年供暖运行季节时间2个月,来作为上述的时间分界线。当然,在有条件时,还可以采用全年负荷计算与分析方法,或者96 通过供冷与供暖的"度日数"等方法,通过经济分析来确定。分散设置的空调系统,虽然设备安装容量下的能效比低于集中设置的冷(热)水机组或供热、换热设备,但其使用灵活多变,可适应多种用途、小范闸的用户需求。同时,由于它具有容易实现分户计量的优点,能对行为节能起到促进作用。对于既有建筑增设空词系统时,如果设置集中空调系统,在机房、管道设置方面存在较大的困难时,分散设置空调系统也是一个比较好的选择。4.1.6温程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将空调区的温度和程度的控制与处理方式分开进行,通常是由干燥的新风来负担室内的温负荷,用高祖末端来负担室内的显热负荷,因此空气除温后无需再热升泪,消除了再热能耗。-同时,降温所需要的高温冷源可由多种方式获得,其冷媒温度高于常规冷却除温联合进行时的冷媒温度要求,即使采用人工冷源,系统制冷能效比也高于常规系统,因此冷源效率得到了大幅提升。再者,夏季采用高温末端之后,末端的换热能力增大,冬季的热媒温度可明显低于常规系统,这为使用可再生能源等低品位能源作为热源提供了条件。但目前处理潜热的技术于段还有待提高,设计不当则会导致投资过高或综合节能效益不佳,无法体现温温度独立控制系统的优势。因此,温湿度独t控制空调系统的设计,需注意解决好以下问题:1除湿方式和高温冷源的选择1)对于我国的潮湿地区[空气含湿量高于12g/503.403.203.002.自()2.60CC~528J.O()1.704.4()4.103.80水冷式528GB21454中以IPLVCC)作为其能放考核指标。因此,本标准采用制冷综合性能指标IPLV(C)作为能效评价指标。名义制冷工况和规定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GB/T18837的有关规定。表3为摘录自现行国家标准《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能效限定值及能源效率等级))GB21454中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能源效率等级限值要求。117 表3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的能源效率等级限值帘l冷量CC‘制冷综合性能系数(kW)l235CC:S;283.403.603.20:1.()O2.8028843.503.303.!O2.902.70L一一对比上述要求,表4.2.17中规定的制冷综合性能指标限值均达到该标准中的一级能效要求。4.2.18多联机空调系统是利用制冷却~(冷媒)输配能量的,在系统设计时必须考虑制冷剂连接管(配管)内制冷剂的重力与摩擦阻力对系统性能的影响。因此,设计系统时应根据系统的制冷量和能效比衰减程度来确定每个系统的服务区域大小,以提高系统运行时的能效比。设定因管长衰减后的主机制冷能效比(EER)不小于2.8,也体现了对制冷剂连接管合理长度的要求。"制冷剂连接管等效长度"是指室外机组与最远室内机之间的气体管长度与该管路上各局部阻力部件的等效长度之和。本标准相比同家现行标准《多联机空调系统工程技术规程》JGJ174及《民用建筑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736中的相应条文减少了"当产品技术资料无法满足核算要求时,系统冷媒管等效长度不宜超过70m"的要求。这是冈为随着多联机行业的不断发展及进步,各厂家均能提供齐全的技术资料,不存在无法核算的情况。制冷剂连接管越长,多联机系统的能效比损失越大。目前市场上的多联机通常采用R410A制冷剂,由于R410A制冷剂的却性和摩擦阻力小于R22制冷剂,故在相同的满负荷制冷能效比衰减率的条件下,其连接管允许长度比R22制冷剂系统长。根据厂家技术资料,当R410A系统的制冷剂连接管实际长度为90m~100m或等效长度在1l0m~120m时,满负荷时的制冷能效比(EER)下降13%~17%,市l冷综合性能系数IPLV(C)下118 降10%以内。而目前市场上优良的多联机产品,其满负荷时的名义制冷能效比可达到3.30,连接管增长后其满负荷时的能效比CEER)为2.74~2.87。设计实践表明,多联机空调系统的连接管等效长度在110m~120m,己能满足绝大部分大型建筑室内外机位置设置的要求。然而,对于一些特殊场合.则有可能超出该等效长度,故采用衰减后的主机制冷能效比GB/T18362的有关规定。4.2.20对于冬季戎过渡季需要供冷的建筑,当条件合适时,应考虑采用室外新风供冷。.~建筑物室内空间有限,无法安装风管,或新风、排风口面帜受限制等原因时,在室外条件许可时,也可采用冷却塔直接提供空调冷水的方式,减少全年运行冷水机组的时间。通常的系统做法是:当采用开式冷却塔时.用被冷却119 塔冷却后的水作为一次水,通过板式换热器提供二次空调冷水(如果是闭式岭却塔,则不通过板式换热器,直接提供),再由阅门切换到专调:令水系统之中向空调机组供怜水句同时停止怜水机组的运行。不管采用何神形式的冷却塔,都应按当地过技季或冬季的气候条忡,计算空调末端需求的供水温度及冷却水能够提供的水温.并得出增加投资和回收期等数据,当技术经济合理时可以采用。也口J考虑采用水环热泵等可同时具有制冷和制热功能的系统,实现能量的回收利用。4.2.21目前一些供暖空调用汽设备的凝结水未采取回收措施或由于设计不合理和管理不善,造成大量的热量损失。为此应认真设计凝结水回收系统,做到技术先进,设备可靠,经济合理。凝结水回收系统一般分为重力、背ffi和压力凝结水回收系统,可按工程的具体情况确定。从节能和提高回收率考虑,应优先采用闭式系统即凝结水与大气不直接相接触的系统。回收利用有两层含义:1问到锅炉房的凝结水箱;2作为某些系统(例如生活热水系统)的预热在换热机房就地换热后再回到锅炉房。后者不但可以降低凝结水的温度,而且充分利用了热量。4.2.22制冷机在制冷的问时需要排除大量的冷凝热,通常这部分热量由冷却系统通过冷却塔散发到室外大气中。宾馆、医院、洗浴中心等有大量的热水需求,在空调供冷季节也有较大或稳定的热水需求.采用具有冷凝热回收(部分或全部)功能的机组,将部分冷凝热或全部冷凝热进行回收予以有效利用具有眼苦的节能意义。冷凝热的回收利用要同时考虑质(温度)和量(热量)的因素。不同形式的冷凝热回收机组(系统)所提供的冷凝器出水最高温度不间,同时,由于冷凝热回收的负荷特性与热水的使用在时间上存在差异,因此,在系统设计巾需要采用蓄热装置和考虑是否进行必要的辅助加热装置。是否采用冷凝热回收技术和采用120 何种形式的冷凝热回收系统需要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强调"常年"二字,是要求注意到制冷十几组具有热同收的时段,主要是针对夏季相过渡季制冷机需垂运行的季节,而不仅仅限于冬季需要。此外生活热水的范围比卫生热水范围大,例如可以是厨房需雯的热水等。4.3输配系统4.3.1采用热水作为热媒,不仅对供暖质量有明显的提高,而且使于调节。因此,明确规定散热器供暖系统应采用热水作为热媒。4.3.2在供暖空调系统中,由于种种原因,大部分输配环路及热(冷)源机组(并联)环路存在水力失调,使得流经用户及机组的流量与设计流量不符。加上水泵选型偏大,水泵运行在不合适的工作点处,导致水系统大流量、小温差运行.水泵运行效率低、热量输送玫率低。并且各用户处室温不一致,近热源处室温偏高,远热闹处室温偏低。对热源来说,机组达不到其额定出力,使实际运行的机组台数超过按负荷要求的行数。造成了能耗高,供热品质差。设置水力平衡装置后,可以通过对系统水力分布的调整与设定,保持系统的水力平衡,提高系统输配效率,保证获得预期的供暖效果,达到节能的目的。4.3.3规定集中供暖系统耗电输热比(EHR-h)的目的是为r防止采用过大的循环水泵,提高输送效率。公式(4.3.3)同时考虑了不同管道长度、不同供回水温差因素对系统阻力的影响。本条计算思路与《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2010第5.2.16条一致,但根据公共建筑实际情况对相关参数进行了调整。居住建筑集中供暖时,可能有多幢建筑,存在供暖外网的可能性较大,但公共建筑的热力站大多数建在自身建筑内,因此,在确定公共建筑耗电输热比(EHR-h)时,需要考虑一定的区121 别,即重点不是考虑外网的长度,而是热力站的供暖半径。这样,原居住建筑计算时考虑的室内干管部分,在这里统一采用供暖半径即热力站歪供暖末端的总长度替代了,并同时对B值进行了调整。考虑室内干管比摩阻与L:L~400m时室外管网的比摩阻取值差距不大,为了计算方便,本标准在L:L~400m时,全部按照α二0.0115来计算。与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GJ26相比,此时略微提高了要求,但对于公共建筑是合理的。4.3.4对于变流量系统,采用变速调节,能够更多地节省输送能耗,水泵调速技术是目前比较成熟可靠的节能方式,容易实现且节能潜力大,调速水泵的性能曲线宜为陡降型。→般采用根据供回水管上的压差变化信号,自动控制水泵转速调节的控制方式。4.3.5集中空调降(热)水系统设计原则。1工程实践已充分证明.在季节变化时只是要求相应作供冷/供暖空调工况转换的空调系统,采用两管制水系统完全可以满足使用费求,因此予以推荐。建筑内存在需全年供冷的区域时(不仅限于内r:{),这些区域在非供冷季首先应该直接采用室外新风做冷源,例如全空气系统增大新风比、独立新风系统增大新风量。只有在新风冷源不能满足供冷量需求时,才需要在供热季设置为全年供冷区域单独供冷水的管路,即分区两管制系统。对于一般工程,如仅在理论上存在一些内区,但实际使用时发热量常比夏季采用的设计数值小且不长时间存在,或这些区域面积或总冷负荷很小,冷游、设备无法为之单独开启,或这些区域冬季即使短时温度较高也不影响使用,如为其采用相对复杂投资较高的分区两管制系统.工程巾常出现不能正常使用的情况,甚至在冷负荷小于热负荷时房间温度过低而无供热于段的情况。闪此一「程中应考虑建筑是否真正存在面积和冷负荷较大的需全年供应冷水的区域,确定最经济和满足要求的空调管路制式。122 2变流量一级泵系统包括冷水机组定流量、冷水机组变流量两种形式。冷水机组定流量、负荷侧变流量的一级泵系统形式简单,通过末端用户设置的两通阀自动控制各末端的冷水量需求,同时,系统的运行水量也处于实时变化之中,在一般情况下均能较好地满足要求,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系统形式。当系统作用半径较大或水流阻力较高时,循环水泵的装机容量较大,由于水泵为定流量运行,使得冷水机组的供田水温差随着负荷的降低而减少,不利于在运行过程中水泵的运行节能,因此一般适用于最远环路总长度在500m之内的中小型工程。通常大于55kW的单台水泵应调速变流量,大于30kW的单台水泵宜调速变流量。随着冷水机组性能的提高,循环水泵能耗所占比例上升,尤其当单台i令水机组所需流量较大时或系统阻力较大时,冷水机组变流量运行水泵的节能潜力较大。但该系统涉及冷水机组允许变化毡围,减少水量对冷机性能系数的影响,对设备、控制方案和运行管理等的特殊要求等,因此应经技术和经济比较,与其他系统相比,节能潜力较大并确有技术保障的前提下,可以作为供选择的节能方案。系统设计时,应重点考虑以下两个方面:(1)怜水机组对变水量的适应性:重点考虑冷水机组允许的变流量范围和允许的流量变化速率;(2)设备控制方式:需要考虑冷水机组的容量调节和水泵变速运行之间的关系,以及所采用的控制参数和控制逻辑。冷水机组应能适应水泵变流量运行的要求,其最低流量应低于50%的额定流量,其最高流量应高于额定流量;同时,应具备至少每分钟30%流量变化的适应能力。一般离心式机组宜为额定流量的30%~130%,螺杆式机组宜为额定流量的40%~120%。从安全角度来讲,适应冷水流量快速变化的冷水机组能承受每分钟30%~50%的流量变化率;从对供水温度的影响角度来讲,机组允许的每分钟流量变化率不低于10%(具体产品有123 一定区别)。流量变化会影响机组供水温度,因此机组还应有相应的控制功能。本处所提到的额定流量指的是供回lK温差为50C时蒸发器的流量。水泵的变流量运行,可以有效降低运行能耗,还I可以根据年运行小时数量来降低岭水输配侧的管径,达到降低初投资的目的。美国A0JSl/ASHRAE/IESStandard90.1-2004就有此规定,但只是要求300kPa、37kW以上的水泵变流量运行,而到ANSl/ASHRAE/IESStandard90.1-2010出版时,有了更严格的要求。ANSl/ASHRAE/IESStandard90.1-2010中规定,当末端采用两通阀进行开关量或模拟量控制负荷,只设置一台冷水泵且其功率大于3.7kW或冷水泵超过-fî且总功率大于7.5kW时,水泵必须变流量运行,并且其流量能够降到设计流量的50%或以下,同时其运行功率低于30%的设计功5~;>lí冷水机组不能适应变流量运行且冷水泵总功率小于5SkW时,或者末端虽然有采用两通阀进行斤关量或模拟量控制负荷,但是其数量不超过3个时,冷水泵nJ不作变流量运行。3二级泵系统的选择设计(1)机房内冷源、侧阻力变化不大,多数情况下,系统设计伞水流阻力较高的原因是系统的作用半径造成的,因此系统阻力是推荐采用工级泵或多级泵系统的充要条件。当空调系统负荷变化很大时,首先应通过合理设置冷水机组的台数和规格解决小负荷运行问题,仅用靠增加负荷侧的二级泵白数无法解决根本问题,因此"负荷变化大"不列入采用二级泵或多级泵的条件。(2)各民域水温-致且阻力接近时完全I可以合用一组二级泵,多台水泵根据末端流量需要进行台数和变速调节,大大增加了流量调解范围和各水泵的互为备用性。且各区域末端的水路电动阀自功控制水量和通断,即使停止运行戎关闭检修也不会影响其他区域。以佳工握中,当各区域水温一致且阻力接近,仅使用时间等特性不同,也常按区域分别设置工级泵,带来如下问题:一是水泵设置总台数多于合用系统,有的区域流量过小采用124 一台水泵还需设置备用泵,增加投资;二是各区域水泵不能互为备用,安全性差;三是各区域最小负荷小于系统总最小负荷,各区域水泵台数不可能过多,每个区域泵的流量调节范围减少.使某些区域在小负荷时流量过大、温差过小,不利于节能。(3)当系统各环路阻力相差较大时,如果分区分环路按阻力大小设置和选择二级泵,有可能比设置一组二级泵更节能。阻力相差"较大"的界限推荐值可采用O.05MPa,通常这一差值会使得水泵所配电机容量规格变化一档。(4)工程中常有空调冷热水的一些系统与冷热源供水温度的水温或温差要求不同,又不单油设置冷热源的情况。可以采用再设换热器的间接系统,也可以采用设置二级混水泵和混水阀旁通调节水温的直接串联系统。后者相对于前者有不增加换热器的投资和运行阻力,不需再设置一套补水定压膨胀设施的优点。因此增加了当各环路水温要求不一致时按系统分设二级泵的推荐条件。4对于冷水机组集中设置且各单体建筑用户分散的区域供冷等大规模空调冷水系统,当输送距离较远且各用户管路阻力相差非常悬殊的情况下,即使采用二级泵系统,也可能导致二级泵的扬程很高,运行能耗的节省受到限制。这种情况扒在冷源侧设置定流量运行的一级泵,为共用输配干管设置变流量运行的二级泵,各用户或用户内的各系统分别设置变流量运行的三级泵或四级泵的多级泵系统,可降低二级泵的设计扬程,也有利于单体建筑的运行调节。如用户所需水温或温差与冷源不|司,还可通过兰级(或四级)泵和混水阀满足要求。4.3.7一般换热器不需安定流量运行,因此推荐在换热器二次水侧的二次循环泵采用变速调节的节能措施。4.3.8由于冬夏季空调水系统流量及系统阻力相差很大,两管制系统如冬夏季合用循环水泵,一般按系统的供冷远行工况选择循环泵.供热时系统和水泵工况不吻合,往往水泵不在高效区运行,且系统为小温差大流量运行,浪费电能;即使冬季改变系统125 的压力设定值,水泵变速运行,水泵冬季在设计负荷下也可能长期低速运行,降低效率,因此不允许合用。如冬夏季冷热负荷大致相同,玲热水温差也相同(例如采用宦燃机、;j(滑、热泵等),流量和阻力基本吻合,戎者冬夏不同的运行工况与水莱特性相l吻合时,从减少投资和机房占用面积的角度出发,也吁以合周循环泵。值得注意的是,当空调热水和空调冷水系统的流量和管网阻力特性及水泵丁‘作特性相吻合而采用冬、夏共用水泵的方案时,应对冬、夏两个工况情况下的水泵轴功率要求分别进行校核计算,并接照轴功率要求较大者配置水泵电机,以防止水泵电机过载。4.3.9空调冷(热)水系统耗电输冷(热)比反映了空调水系统中循环水泵的耗电与建筑冷热负荷的关系,对此值进行限制是为了保证水泵的选择在合理的范围,降低水泵能耗。与本标准2005版相比,本条文根据实际情况对计算公式及相关参数进行了调整:1本标准2005版中,系统阻力以一个统一规定的水泵的扬程H来代替,而实际工程中,水系统的供冷半径差距较大,如果用一个规定的水泵扬程(标准规定限值为36m)并不能完全反映实际情况,也会给实际工程设计带来一些闲难。因此,本条文在修订过程中的一个思路就是:系统半径越大,允许的限值也相应增大。故把机房及用户的阻力和管道系统长度引起的阻力分别计算,以H值反映了系统内除管道之外的其他设备和附件的水流阻力,α"L,L则反映系统管道长度引起的阻力。同时也解决了管道长度阻力α在不同长度时的连续性问题,使得条文的可操作性得以提高。公式中采用设计冷(热)负荷计算,避免了由于应用多级泵和泪水泵造成的水温差和水流量难以确定的状况发生。2温差的确定。对于冷水系统,要求不低于50C的温差是必需的,也是正常情况下能够实现的。在这里对四个气候区的空调热水系统分别作了最小温差的限制,也符合桶应气候区的实际126 情况,同时考虑到了空调白动控制与调节能力的需要。对非常规系统应战机组实际参数确定。A值是反映水泵效率影响的参数,由于流量不同,水泵效率存在一定的差距,因此A值按流量取值,更符合实际情况。根据现行罔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ì(;}319762中水泵的性能参数,并满足水泵工作在高效区的要求,当水泵水流量豆60m1/h时,水泵平均效率取63%;当60m3/h<水泵水流量ζ200口y"也时,水泵平均效率取69%;当水泵水流量>200m1/h时,水泵平均效率取71%。当最远片j户为空调机组时,I;L为从机房出口至最远端空调机组的{共回水管道总长度;吁最远用户为风机盘管时,I;L应减去100mo4.3.10随着工艺需求和气候等网素的变化,建筑对通风量的要求也随之改变。系统风量的变化会引起系统阻力更大的变化。对于运行时间较长且运行中风量、风压有较大变化的系统,为节省系统运行费用,宜考虑采用双速或变速风机。通常对于要求不高的系统,为节省投资,可采用政速风帆,但要对政速风机的工况与系统的工况变化进行校核。对于要求较高的系统,宜采用变速风机,采用变速风机的系统节能性更加显著,采用变速风机的通风系统应配备合理的控制措施。4.3.11空调系统设计时不仅要考虑到设计工况,而且应考虑全年运行模式。在过渡季,空调系统采用全新风或增大新风比运行,都可以有效地改善空调区内空气的品质,大量节省空气处理所需泊起的能量,应该大力推广应用。但要实现全新风运行,设计时必须认真考虑新风取风口和新风管所需的截面积,妥善安排好排风出路,并应确保室内必须满足正压值的要求。由明确的是"过渡季"指的是与室内外空气参数相关的个空调工况分区范围,其确定的依据是通过室内外空气参数的比较而定的。由于空调系统全年运行过程中,室外参数总是不断变化,即使是夏天,在每天的早晚也有可能出现"过渡季"工况127 (尤其是全天24h使用的空调系统),因此,不要将"过渡季"理解为一年中自然的春、秋季节。在条件合适的地区应充分利用全空气空调系统的优势,尽可能利用室外天然冷源,最大限度地利用新风降温,提高室内空气品质和人员的舒适度,降低能起。利用新风免费供冷(增大新风比)工况的判别方法可采用同定温度法、温差法、固定焰法、电子恰法、始差法等。从理论分析,采用恰差法的节能性最好,然而该方法需要同时检测温度和温度,且温度传感器误差大、故障率高,需要经常维护,数年来在国内、外的实施效果不够理想。而固定温度和温差法,在工程中实施最为简单方便。因此,本条对变新风比控制方法不作限定。4.3.12本条文系参考美同供暖制冷空调工程师学会标准((VentilationforAcceptableIndoorAirQuality))ASHRAE62.1中第6章的内容。考虑到一些设计采用新风比最大的房间的新风比作为整个空调系统的新风比,这将导致系统新风比过大,浪费能惊。采用上述计算公式将使得各房间在满足要求的新风量的前提下,系统的新风比最小,因此本条规定可以节约空调风系统的能程。举例说明式(4.3.12)的用法:假定一个全空气空调系统为表4中的几个房间送风:表4案例计算表房间用途在室人数新风量(m:l/h)总风量(ml/h)新风比(%)办公室20680340020办公室413619107会议室501700510033接待室615631205合计8026721356020如果为了满足新风量需求最大(新风比最大的房间)的会议128 室,则须按该会议室的新风比设计空调风系统。其需要的总新风量变成:13560X33%二4475(m:1/h),比实际需要的新风量C2672m1/h)增加了67%。现用式(4.3.12)计算,在上面的例子巾,Vot=未知;V,t二13560m1/h;γ川工2672m才/h;V山=1700m:1/h;V,c=5100m3/h。因此可以计算得到:Y=Vu,/V,t二Vut/13:160X三Von/Vst=2672凡3560=19.7%z=V.时/V阿=1700/5100=33.3%代人方程Y=X/O十X-z)中,得到V,t!13560=O.197/0斗0.197-0.333)=0.228可以得出V川工3092ml/h。4.3.13根据二氧化碳坡度控制新风量设计要求。二氧化碳并不是污染物,{且可以作为评价室内雪气品质的指标,现行国家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GB/T18883对室内二氧化嵌的含量进行了规定。当房间内人员密度变化较大时,如果一直按照设计的较大人员密度供应新风,将浪费较多的新风处理用冷、热量。我国有的建筑巳采用了新风需求控制,要注意的是,如果只变新风量、不变排风量.有可能造成部分时间室内负庄,反而增加能耗,因此排风量也应适应新风量的变化以保持房间的正距。在技术允许条件下,二氧化碳浓度检测与VAV变风量系统相结合,同时满足各个区域新风与室内温度要求。4.3.14新风系统的节能。采用人工冷、热源进行预热或预冷运行时新风系统应能关闭,且目的在于减少处理新风的冷、热负荷,降低能量消耗;在夏季的夜闽或室外温度较低的时段,直接采用室外泪度较低的空气对建筑进行预冷,是一项有效的节能方法,应该推广应用。4.3.15建筑外区和内区的负荷特性不同。外区由于与室外空气相邻,声|护结构的负荷随季节改变有较大的变化:内区则由于无外罔护结构,室内环境几乎不受室外环境的影响,常年需要供129 冷。冬季内、外民对空调的需求存在很大的差异,因此宜分别设计和配置空调系统。这样,不仅方便运行管理,易于获得最佳的空调效果,而且还可以避免冷热抵消,降低能源的消起,减少运行费用。对于办公建筑而言,办公室内、外区的划分标准与许多因素有关,其中房间分隔是一个重要的冈素,设计中需要灵活处理。例如,如果在进深方向有明确的分隔,则分隔处一般为内、外区的分界线;房间开窗的大小、房间朝向等因素也对划分有一定影响。在设计没有明确分隔的大开间办公室时,根据同外有关资料介绍,通常可将距外围护结构3m~5m的范罔内划为外民,其所包围的为内区。为了满足不同的使用需求,也可以将上述从3m~5m的范围作为过渡区,在空调负荷计算时,内、外区都计算此部分负荷,这样只要分隔线在3m~5m之间变动,都是能够满足要求的。4.3.16如果新风经过风机盘管后送出,风机盘管的运行与否对新风量的变化有较大影响,易造成能源浪费或新风不足。4.3.17粗、中效空气过滤器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空气过滤器>>GB/T14295的有关规定:1粗放过滤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50Pa(粒径大于或等于2.0μm,效率不大于50%且不小于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100P的2中效过滤器的初阻力小于或等于80Pa(粒径大于或等于O.5μm,效率小于70%且不小于20%);终阻力小于或等于160P的由于全空气空调系统要考虑到空调过技季全新风运行的节能要求,因此其过滤器应能满足全新风运行的需要。4.3.18由于种种原因→些工程采用了土建风道(指用砖、棍凝土、石膏板等材料构成的风道)。从实际调查结果来看,这种方式带来了相当多的隐患,其中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漏风严重,而且由于大部分是隐蔽工程无法检查,导致系统不能正常运行,处理130 过的空气无法送到设计费求的地点,能量浪费严重。因此作出较严格的规定。在工程设计中,有时会因受条件限制或为了结合建筑的需求,存在一些用砖、泪凝土、石膏板等材料构成的土建风道、国风竖井的4情况;此外.在一些下送风方式(如剧场等)的设计中,为了管道的连接及与室内设计配合,有时也需要采用一些局部的土建式封闭空腔作为送风静压稽。因此本条文对这些情况不作严格限制。同时由于混凝土等墙体的蓄热量大,没有绝热层的土建风道会吸收大量的送风能量,严重影响空调效果.因此当受条件限制不得已利用土建风道时.对这类土建风道或送风静压箱提出严格的防漏风和绝热要求。4.3.19做好冷却水系统的水处理,对于保证冷却水系统尤其是冷凝器的传热.提高传热效率有重要意义。在目前的4些工程设计中,片面考虑建筑外立面美观等原因,将冷却培安装区域用建筑外装修进行遮挡,忽视了冷却塔通风散热的基本要求,对冷却效果产生了非常不利的影响,导致了玲却能力下降,冷水机组不能达到设计的制冷能力,只能靠增加冷水机组的运行白数等非节能方式来满足建筑空调的需求,加大了空调系统的运行能起。网此,强调冷却塔的工作环境应在空气流通条件好的场所。冷却塔的"飘水"问题是口前一个较为普遍的现象,过多的"飘水"导致孙水量的增大,增加了补水能艳。在补水总管上设置水流量计量装置的H的就是要通过对补水量的计量,让管理者主动地建立节能意识.同时为政府管理部门监督管理提供一定的依据。在室内设置水箱存在占据室内面职、水箱和冷却塔的高差增加水泵电能等缺点,网此是否设置应根据具体工程情况确定,且应尽量减少冷却塔和集水箱高羞。4.3.20空调系统的送风温度应以h-d图的计算为准。对于1显度131 要求不高的舒适性空调而言,降低湿度要求,加大送风温差,可以达到很好的节能效果。送风温差加大一倍,送风量可减少一半左右,风系统的材料消花和技资相应可减少40%左右,风机能耗则下降50%左右。送风温差在40C~80C之间时.每增加lOC,送风量口[减少10%~15%。而且上送风气流在到达人员活动区域时已与房间宅气进行了比较充分的混合,温差减小.口[形成较舒适环境,i友气流组织形式有利于大温差送风。由此时见,采用上送风气流组织形式空调系统时,夏季的送风温差可以适当加大。4.3.21在空气处理过程中,同时有冷却和加热过程出现,肯定是既不经济也不节能的,设计中应尽量避免。对于夏季具有高温高温特征的地区来说,若仅用冷却过程处理,有时会使相对湿度超出设定值,如果时间不长,一般是可以允许的;如果对相对虚度的要求很严格.则宜采用二次回风或淋水旁通等措施,尽量减少加热用量。但对于-些散温量较大、热湿,比很小的房间等特殊情况,如室内游泳池等,冷却后再热可能是必要的方式之一。对于置换通风方式,由于要求送风温差较小,?可采用一次回风系统时,如果系统的热湿比较小,有可能会使处理后的送风温度过低,若采用再加热显然降低利用置换通风方式所带来的节能效益。因此,置换通风方式适用于热湿比较大的空调系统,或者可采用二次回风的处理方式。采用变风量系统(VAV)也通常使用热水盘管对冷空气进行再加热。4.3.22在执行过程中发现,本标准2005版中川机的单位耗功率的规定中对总效率币1和风机全压的要求存在→定的问题:1设计人员很难确定实际工程的总效率17,;2对于空调机组,由于内部组合的变化越来越多,且设计人员很难计算出其所配置的风机的全压要求。这些都导致实际执行和l节能审查时存在一定的网难。因此进行修改。由于设计人员并不能完全掌控空调机组的阻力和内部功能附132 件的配置"情况。作为节能设计标准.规定Ws的目的是要求设计师对常规的空调、通风系统的管道系统在设计工况下的阻力进行一定的限制,同时选择高效的风机。近年来,我同的机电产品性能取得了较大的进步句风机效率和电机效率得到了较大的提升。本次修订按照新的风机和电机能放等级标准的规定来重新计算了风道系统的Ws限值。在计算过程中,将传动效率和电机效率合并后,作为后台计算数据,这样就不需要暖通空调的设计师再对此进行计算。首先要明确的是,Ws指的是实际消耗功率而不是风机所配置的电机的额定功率。因此不能用设计罔(或设备表)中的额定电机容量除以设计风量来计算W忖O设计师应在设计图中标明风机的风斥(普通的机械通风系统)或机组余压(空调风系统)p,以及对风机效率轩的最低限值要求。这样即可用上述公式来计算实际设计系统的Ws"井和表4.3.23对照来评判是否达到了本条文的要求。4.3.23本标准附录D是管道与设备去色热厚度。该附录是从节能角度出发,按经济厚度和防结露的原则制定。但由于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差异很大,对于保冷管道防结露厚度的计算结果也会相差较大,因此除了经济厚度外,还必须对冷管道进行防结露厚度的核算,对比后取其大值。为了方便设计人员选用,本标准附录D针对目前建筑常用管道的介质温度和最常使用、性价比高的两种绝热材料制定,并直接给出了厚度。如使用条件不同或绝热材料不同,设计人员应结合供应厂家提供的技术资料白行计算确定。按照本标准附录D的绝热厚度的要求,在最长管路为500m的空调供回水系统中,设计流速状态下计算出来的冷水温升在O.25"C以下。对于超过500m的系统管路中,主要增加的是大口径的管道,这些管道设计流速状态下的每百米温升都在O.004"C以下,因此完全可以将整个系统的管内冷水的温升控制在O.3"C(对于热水瘟阵控制在O.6"C)以内,也就是不超过常用的供、133 回水温差的6%左右。但是,对于超过500m的系统管道,其绝热层表面冷热量损失的绝对值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区域能源供应管道,往往长达一千多米。当系统低负荷运行时,绝热层表面玲热量损失相对于整个系统的输送能量的比例就会上升,会大大降低能调效率,其绝热层厚度应适当加厚。保J令管道的绝热层外的隔汽层是防止凝露的有效手段,保证绝热效果。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绝热层外设置保护层主要作用有两个:1防止外力,如车辆碰撞、经常性睬踏对隔汽层的物理损伤;2防止外部环境,如紫外线照射对于隔汽层的老化、气候变化→雨雪对隔汽层的腐蚀和由于击。风造成的负风ffi对隔汽层的损坏。实际土,空气调节保冷管道绝热层在室外部分是必须设置保护层的;在室内部分,由于外界气候环境比较稳定,无紫外线照射,温温度变化并不剧烈,也没有负风庄的危险。另外空气调节保冷管道所处的位置也很少遇到车辆碰撞或者经常性的踩踏,所以在室内的空气调节保冷管道→般都不设置保护层。这样既节省了施工成本.也方便室内的维修。4.3.24与风道的气密性要求类似,通风空调系统即使在停用期间,室内外?气的温湿度相差较大,空气受斥力作用流出或流入室内,都将造成大量热损失。为减少热损失,靠近外墙或外窗设置的电动风阀设计上应采用漏风量不大于0.5%的密闭性阀门。随着风机的启停,自动卅启或关闭.通往室外的风道外侧与土建结构间也应密封可靠。否则,常会造成大量隐般的热损失,严重的甚至会结露、冻裂水管。4.3.25空气空气能量回收过去习惯称为空气热|口|收。空调系统中处理新风所需的冷热负荷占建筑物总冷热负荷的比例很大,为有效地减少新风冷热负荷,直采周空气一空气能量国收装置回收空调排风中的热量和冷量,用来预热租预冷新风,可以产生显134 著地节能效益。现行国家标准《空气空气能量回ljÆJ装置))GB/T21087将空气热问收装置按换热类型分为全热回收型和显热回收型两类,同时规定了内部漏风率和外部漏风率指标。由于热回收原理和结构特点的小同,空气热IQI收装置的处理风量和排风泄漏量存在较大的差异。1与排风中污染物浓度较大或污染物种类对人体有害11才.在不能保证污染物不泄漏到新风送风中时.空气热回收装置不应采用转轮式空气热回收装置,同时也不宜采用板式或板翅式空气热同收装置。在进行空气能量国收系统的技术纯济比较时,应充分考虑当地的气象条件、能量回收系统的使用时间等因素。在满足节能标准的前提下,如果系统的回收期过长,则不宜采用能量回收系统。在严寒地区和夏季室外空气比恰低于室内空气设计比恰而室外空气温度又高于室内空气设计?1l1r度的温和地厌,宜选用显热回收装置;在其他地区,尤其是夏热冬冷地区,宜选用全热扣l收装置。空气热回收装置的空气积灰对热回收效率的影响较大,设计中应予以重视,并考虑热回收装置的过滤器设置问题。对室外温度较低的地区(如严寒地仅),如果不采取保温、防冻措施,冬季就可能冻结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因此,要求对热回收装置的排风侧是杏出现结霜或结露现象进行核算,当出现结霜或结露时,应采取预热等措施。常用的空气热问收装置性能和适用对象参见表5。表5常用空气热回收装置性能和适用对象热归收装置形式1页门转轮式液体循环式板式热管式饭翅式溶液吸收式热|门1~k.(显热或!以热!监热思热全热今7热形式全热热回收5(l%~85%55%~~65%50%~80%~J叭~65%5()~í~7()%5()%~85%效率135 续表5热回收装置形式项日转轮式液体循环式板式热管式饭趟式溶液吸收式排风泄o.5%~lU%。O~5%()~l0-5%。漏量风量较新μLt7含有轻大且允许可J要网需回收排阳u棉田1"X.",苟同i嗷灰才、或适Hl排风与新收全热且全热并付收点较多收显热的沮度较高对象风间有适?气较清"空气有过H比较外系统的通风系量渗透的?古(I"J系统j暗的系统散的系统统系统4.3.26采用双向换气装置,让新风与排风在装置中进行显热或全热交换,可以从排出空气中囚收50%以上的热量和冷量,有较大的节能效果,因此应废提倡。人员长期停留的房间一般是指逗续使用超过3h的房间。当安装带热回收功能的双向换气装置时,应注意:1热回收装置的进、排风入口过滤器应便于清洗;2风机停止使用时,新风进口、排风出口设置的密闭风阀应同时关闭,以保证管道气密性。4.4末端系统4.4.1散热器暗装在罩内时,不但散热器的散热量会大幅度减少;而且,由于罩内空气温度远远高于室内空气温度,从而使罩内墙体的温差传热损失大大增加。为此,应避免这种错误做法,规定散热器宜明装。面层热阻的大小,直接影响到地面的散热量。实测证明,在相同的供暖条件和地板构造的情况下.在同一个房间里,以热阻为O.02[m2•K/W]左右的花岗石、大理石、陶瓷砖等做面层的地面散热量,比以热阻为o.10[m2•K/W]左右的本地板为面层时要高30%~60%,比以热阻为O.15[m2•K/W]左右的136 地毯为面层时高60%~90%。由此可见.面层材料对地面散热量的巨大影响。为了节省能起租运行费用,采用地面辐射供暖供冷方式时,要尽量选用热阻小于0.05[m2•K/W丁的材料做面层。4.4.2蒸发冷邱空气处理过程不需要人工冷源.能耗较少.是一种节能的空调力式。对于夏季湿球温度低、温度日较差(即一日内最高温度与最低温度之差值)大的地区,宜充分利用其干燥、夜间凉爽的气候条件,优克考虑采用蒸发冷却技术或与人工冷惯、相结合的技术.降低空调系统的能耗。4.4.3风机的变风量途径和方法很多,通常变频调节通风机转速时的节能效果最好,所以推荐采用。本条中提到的风机是指宅调机组内的系统送风机(也(可能包括回风机)而不是变风量末端装置内设置的风机。对于末端装置所采用的风机来说,若采用变频方式应采取可靠的防止对电网造成电磁污染的技术措施。变风量空调系统在运行过程中,随着送风量的变化,送至空调区的新风量也相应改变。为了确保新风量能符合卫生标准的要求,同时为了使初调试能够顺利进行,根据满足最小新风量的原则,应在设计文件中标明每个变风量末端装置必需的最小送风量。4.4.4公共建筑采用辐射为主的供暖供玲方式,一般有明显的节能效果。分层空调是」种仅对室内下部人员活动区进行空调,而不对上部空间宅调的特殊空调方式,与全室"性空调方式相比,分层空调夏季可节省冷量30%左右,因此,能节省运行能耗和初投资。4.4.5发热量大房间的通风设计要求。1变配电室等发热量较大的机电设备用房如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过低,甚至低于室外通风温度,既没有必要,也无法充分利用室外空气消除室内余热,简要耗费大量制冷能量。因此规定夏季室内计算温度取值不宜低于室外通风计算温度,但不包括设备需要较低的环境温度才能正常工作的情况。2厨房的热加工间夏季仅靠机械通风不能保证人员对环境137 的温度要求,一般需要设置空气处理机组对空气进行降温。由于排除厨房油烟所需风量很大,需要采用大风量的不设热回收装置的直流式送风系统。如计算室温取值过低,供冷能耗大,直流系统使得温度较低的室内空气直接排走,不利于节能。4.5监测、控制与计量4.5.1为了降低运行能耗,供暖通风与空调系统应进行必要的监测与控制。20世纪80年代后期,直接数字控制(DDC)系统开始进入我国,经过20多年的实践,证明其在设备及系统控制、运行管理等方面具有较大的优越性且能够较大地节约能源,在大多数工程项目的实际应用中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就目前来看,多数大、中型工程也是以此为基本的控制系统形式的。但实际情况错综复杂,作为一个总的原则,设计时要求结合具体工程情况通过技术经济比较确定具体的控制内容。能源、计量总站宜具有能源计量报表管理及趋势分析等基本功能。监测控制的内容可包括参数检测、参数与设备状态显示、自动调节与控制、工况自动转换、能量计量以及中央监控与管理等。4.5.2强制性条文。加强建筑用能的量化管理,是建筑节能工作的需要,在冷热师、处设置能量计量装置,是实现用能总量量化管理的前提和条件,同时在冷热源处设置能量汁量装置利于相对集中,也便于操作。供热锅炉房应设燃煤或燃气、燃油计量装置。制冷机房内,制冷机组能耗是大户,同时也便于计量,冈此要求对其单独计量。直燃型机组应设燃气或燃油计量总表,电制冷机组总用电量应分别i十量。《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实行集中供热的建筑应当安装供热系统调控装置、用热计量装置和室内温度调控装置,因此,对锅炉房、换热机房总供热量应进行计量,作为用能量化管理的依据。目前水系统"跑冒滴漏"现象普遍,系统补水造成的能源浪费现象严重,因此对冷热源站总补水量也应采用计量手段加以138 控制。4.5.3集中空调系统的冷量和热量计量和我国北方地区的供热热计量一样,是一项重要的建筑节能措施。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不仅有利于管理与收费,用户也能及时了解和分析用能情况,加强管理,提高节能意识和节能的积极性,自觉采取节能措施。目前在我国出租型公共建筑中,集中空调费用多按照用户承租建筑面积的大小,用面积分摊方法收取,这种收费方法的效果是用与不用→个样、用多用少一个样,使用户产生"不用白不用"的心理,使室内过热或过冷,造成能源浪费,不利于用户健康,还会引起用户与管理者之间的矛盾。公共建筑集中空调系统,冷、热量的计量也可作为收取空调使用费的依据之一,空调按用户实际用量收费是未来的发展趋势。它不仅能够降低空调运行能耗,也能够有效地提高公共建筑的能源管理水平。我国已有不少单位和企业对集中空调系统的冷热量计量原理和装置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和开发,并与建筑自动化(BA)系统和合理的收费制度结合,开发了一些可用于实际工程的产品。当系统负担有多栋建筑时,应针对每栋建筑设置能量计量装置。同时,为了加强对系统的运行管理,要求在能源站房(如冷冻机房、热交换站或锅炉房等)应同样设置能量计量装置。但如果空调系统只是负担一栋独立的建筑,则能量计量装置可以只设于能源站房内。Z与实际情况要求并且具备相应的条件时,推荐按不同楼层、不同室内区域、不同用户或房间设置冷、热量计量装置的做法。4.5.4强制性条文。本条文针对公共建筑项目中自建的锅炉房及换热机房的节能控制提出了明确的要求。供热量控制装置的主要目的是对供热系统进行总体调节,使供水水温或流量等参数在保持室内温度的前提下,随室外空气温度的变化进行调整,始终保持锅炉房或换热机房的供热量与建筑物的需热量基本一致,实现按需供热,达到最佳的运行效率和最稳定的供热质量。气候补偿器是供暖热源常用的供热量控制装置,设置气候补139 偿器后,可以通过在时间控制器上设定不同时间段的不同室温节省供热量;合理地匹配供水流量和供水温度,节省水泵电耗,保证散热器恒温阅等调节设备正常工作;还能够控制一次水田水温度,防止回水温度过低而减少锅炉寿命。虽然不同企业生产的气候补偿器的功能和控制方法不完全相同,但气候补偿器都具有能根据室外空气温度或负荷变化自动政变用户侧供(回)水温度或对热媒流量进行调节的基本功能。4.5.5供热量控制调节包括质调节(供水温度)和量调节(供水流量)两部分,需要根据室外气候条件和末端需求变化进行调节。对于未设集中控制系统的工程,设置气候补怯器和时间控制器等装置末实现本条第2款和第3款的要求。对锅炉台数和燃烧过程的控制调节,可以实现按需供热,提高锅炉运行效率,节省运行能耗并减少大气污染。锅炉的热水温度、烟气温度、烟道片角度、大火、中火、小火状态等能效相关的参数应上传至建筑能量管理系统,根据实际需求供热量调节锅炉的投运台数和投入燃料量。4.5.6强制性条文。《中华人民共和同节约能源法》第兰十七条规定:使用空调供暖、制冷的公共建筑应写实行室内温度控制制度。用户能够根据自身的用热需求,利用空调供暖系统中的调节阀主动调节和控制室温,是实现按需供热、行为节能的前提条件。除末端只设于动风量开关的小型丁-程外,供暖空调系统均应具备室温自动调控功能。以往传统的室内供暖系统中安装使用的手动调节阀,对室内供暖系统的供热量能够起到一定的调节作用,但因其缺乏感温元件及内力式动作元件,无法对系统的供热量进行自动调节,从而无法有效利用室内的自由热,降低了节能效果。因此,对散热器和辐射供暖系统均要求能够根据室泪设定值白动调节。对于散热器和地面辐射供暖系统,主要是设置自力式恒温阀、电热阀、电动通断阀等。散热器恒温控制问具有感受室内温度变化并根据设定的室内温度对系统流量进行自力式调节140 的特性,有效利用室内自由热从而达到节省室内快热量的目的。4.5.7冷热调机房的控制要求。1设备的顺序启停和连锁控制是为了保证设备的运行安全,是控制的基本要求。从大量工程应用效果看,水系统"大流量小温差"是个普i且现象。末端空调设备不用时水阀没有关闭,为保证使用支路的正常水流量,导致运行水泵台数增加,建筑能耗增大。因此,该控制要求也是运行节能的前提条件。2冷水机组是暖通空调系统中能耗最大的单体设备,其fT数控制的基本原则是保证系统冷负荷要求,节能目标是使设备尽口I能运行在高效医域。冷水机组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反机组的某一部分负荷仄域,因此采用冷量控制方式有利于运行节能。但是,由于监测冷量的元器件和设备价格较高,因此在有条件时(如采用了DDC控制系统时),优先采用此方式。对于一级泵系统冷机定流量运行时,冷量可以简化为供回水温差;当供水温度不作调节时,也口I简化为总回水温度来进行控制,工程中需要注意简化方法的使用条件。3水泵的台数控制应保证系统水流量和供水压力/供回水压差的要求,节能日标是使设备尽可能运行在高效区域。水泵的最高效率点通常位于某→部分流量区域,因此采用流量控制方式有利于运行节能。对于→级泵系统岭机定流量运行时和二级泵系统,一级泵台数与冷机台数相同,根据连锁控制即可实现;而→级泵系统冷机变流量运行时的一级泵台.数控制和二级泵系统中的二级泵台数控制推荐采用此方式。由于价格较高且对安装位置有一定要求,选择流量和冷量的监测仪表时应统一考虑。4二级泵系统水泵变速控制才能保证符合节能要求,二级泵变速调节的节能日标是减少设备耗电量。实际工程中,有压力/压差控制和温差控制等不同方式,温差的测量时间滞后较长,压差方式的控制效果相对稳定。而压差测点的选择通常有两种:(1)取水泵出口主供、回水管道的压力信号。由于信号点的距离近,易于实施。(2)取二级泵环路中最不利末端回路支管上的压141 差信号。由于运行调节中最不利末端会发生变化,因此需要在有代表性的分支管道上各设置一个,其中有一个压差信号未能达到设定要求时,提高二次泵的转速,直到满足为止;反之,如所有的压差信号都超过设定值,则降低转速。显然,方法(2)所得到的供回水压差更接近空调末端设备的使用要求,因此在保证使用效果的前提下,它的运行节能效果较前一种更好,但信号传输距离远,要有可靠的技术保证。但若压差传感器设置在水泵出口并采用定压差控制,则与水泵定速运行相似,因此,推荐优先采用压差设定值优化调节方式以发挥变速水泵的节能优势。5关于冷却水的供水温度,不仅与冷却塔风机能耗相关,更会影响到冷机能耗。从节能的观点来看,较低的冷却水进水温度有利于提高冷水机组的能效比,但会使冷却塔风机能耗增加,因此对于冷却侧能耗有个最优化的冷却水温度。但为了保证冷水机组能够正常运行,提高系统运行的可靠性,通常冷却水进水温度有最低水温限制的要求。为此,必须采取一定的冷却水水温控制措施。通常有三种做法:(1)调节冷却塔风机运行台数;(2)调节冷却塔Þ>GB19762的规定进行计算、查表确定泵节能评价值。水泵比转速按下式计·算:/,,‘、nHU)lL-主旦旦亟吨H:l1式中:Q一一流量(m:l凡)(现吸泵计算流量时取Q/2);H一一一扬程(m)(多级泵计算取单纯扬程);n转速(r/min);几比转速,无量纲。按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的有关规定,计算泵规定点效率值、泵能效限定值和节能评价值。工程项目中所应用的给水泵节能评价值应山给水泵供应商提148 供,并不能小于现行国家标准《清水离心泵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762的限定值。5.2给水与排水系统设计5.2.1为节约能源,减少生活饮用水水质污染,除了有特殊供水安全垂求的建筑以外,建筑物底部的楼层应充分利用城镇给水管网或小区给水管网的水压直接供水。当城镇给水管网或小区给水管网的水压和(或)水量不足时,应根据卫生安全、经济节能的原则选用储水调节和(或)加压供水方案。在征得:"lj地供水行政主管部门及供水部门批准认可时,可采用直接从城镇给水管网吸水的叠斥供水系统。5.2.2本条依据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2009年版)第3.3.2条的规定。加压站住置与能耗也有很大的关系,如果位置设置不合理,会造成浪费能耗。5.2.3为避免因水F巨过高引起的用水浪费,给水系统应坚向合理分区,句-区供水斥力不大于0.45MPa,合理采取减压限流的节水措施。5.2.4吁给水流量大于10m:l/h时,变频组工作水泵由2台以上水泵组成比较合理,可以根据公共建筑的用水量、用水均匀性合理选择大泵、小泵搭配,泵组也可以配置气压罐,供小流量用水,避免水泵频繁启动,以降低能耗。5.2.5除在地下室的厨房含油废水隔油器(池)排水、中水源水、间接排水以外,地面以上的生活污、废水排水采用重力流系统直接排至室外管网,不需要动力,不需要能耗。5.3生活热水5.3.1余热包括L业余热、集中空调系统制冷机组排放的冷凝热、蒸汽凝结水热等。当采用太阳能热水系统时,为保证热水温度恒定和保证水质,可优先考虑采用集热与辅热设备分开设置的系统。149 由于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采用直接电加热会耗费大量电能;若当地供电部门鼓励采用低谷时段电力,并给予较大的优惠政策时,允许采用利用谷电加热的蓄热式电热水炉,但必须保证在峰时段与平时段不使用,并设有足够热容量的蓄热装置。以最高日生活热水量5町作为限定值,是以酒Jb生活热水用itt进行了测算,酒店一般最少15套客房,以每套客房2床计算.取最高日用水定额160L!(床·日),则最高日热水量为4.8町,故当最高H生活热水量大于5m3时,尽可能避免采用直接电加热作为主热源或集中太阳能热水系统的辅助热源.除非当地电力供应富裕、电力需求侧管理从发电系统整体效率角度,有明确的供电政策支持肘,允许适当采用直接电热。根据当地电力供应状况.小型集中热水系统宜采)日夜间(硅谷电直接电加热作为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的热源。5.3.2集中热水供应系统除有其他用蒸汽要求外,不宜采用燃气或燃油锅炉制备高温、高压蒸汽再进行热交换后供应生活热水的热源方式,是因为蒸汽的热始比热水要高得多,将水由低温状态加热至高温、高压蒸汽再通过热交换转化为生活热水是能量的高质低用,造成能源浪费.应避免采用。医院的中心供应中心(室)、酒店的洗衣房等有需要用蒸汽的要求.需要设蒸汽锅炉,制备生活热水可以采用汽水热交换器。其他没有用蒸汽要求的公共建筑可以利用工业余热、废热、太阳能、燃气热水炉等方式制备生活热水。5.3.3为了有效地规范国内热泵热水机(器)市场,加快设备制造厂家的技术进步,现行国家标准《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1将热泵热水机能源效率分为1、2、3、4、5五个等级,1级表示能源效率最高,2级表示达到节能认证的最小值,3、4级代表了我国多联机的平均能效水平,5级为标准实施后市场准入值。表5.3.3中能效等级数据是依据现行国家标准《热泵热水机(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1中能效等级2级编制,在设计和选用空气惊热泵热水机组150 时,推荐采用达到节能认证的产品。摘录自现行国家标准《热泵热水机(器)能放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9541巾热泵热水机(器)能源效率等级见表90表9热泵热水机(器)能源效率等级指标制热i过能效等级COPCWjW)形式fJ/li-!H式CkWl23451欠加热式、循环加热式4.604.101.103.~IO3.70普通型H>GB50015巾规定,办公楼集中盟洗室仅设有洗手盆时,每人每日热水用水定额为5L~10L,热水用量较少,如设置集中热水供应系统,管道长,热损失大,为保证热水出水温度还需要设热水循环泵,能起较大,故限定仅设有洗手盆的建筑,不宜设计集中生活热水供应系统。办公建筑内仅有集中盟洗室的洗于盆供应热水时,可采用小型储热容和、式电加热热水器供应热水。对于管网输送距离较远、用水量较小的个别热水用户(如需要供应热水的洗手盆),当距离集中热水站室较远时,可以采用局部、分散加热方式,不需要为个别的热水用户敷设较长的热水管道,避免造成热水在管道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热水用量较大的用户,如洛室、洗衣房、厨房等,宜设计单独的热水回路,有利于管理与计量。5.3.6使用生活热水需要通过冷、热水泪合后调整到所需要的使用温度。故热水供应系统需要与岭水系统分区-致,保证系统内冷水、热水压力平衡,达到节水、节能和用水舒适的目的,要求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民用建筑节水设计标准))GB50555有关规定执行。集中热水供应系统要求采用机械循环,保证于管、立管的热水循环,支管可以不循环,采用多设立管的形式,减少支管的长度,在保证用水点使用温度的同时也需要注意节能。5.3.7本条规定了热水管道绝热计算的基本原则,生活热水管的保温设计应从节能角度出发减少散热损失。152 5.3.8t>GgS0314对设置有详细规定。6.2供配电系统6.2.2不{但且配变电所要靠近负荷rt护I心-各级自配己电郡要尽f萤击减少供电线路的距离。"啃西配己变电所{位主于负荷中J心L"、飞提f倡吕配变电所位于负荷中心旦是-电气设计专业的耍求.{f1建筑设计需要整体考虑,配变电所设置位置也是电气设计与建筑设计协商的结果.考虑配变电所位于负荷中心主要是考虑线缆的电斥阵不满足规范要求时,需加大线缆截面,浪费材料资瓶,同时,供电距离长,线损大,不节能。((2000全罔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电气》第3.1.3条第2款规定..低JT线路的供电半径应根据具体供电条件,干线一般不超过250m,.~供电容量超过500kW(汁算容量),供电距离超过250m时,1主考虑增设变电所"。且IEC标准也在考虑"吁建筑面积>20000m2、需求容量>2500kVA时,用多个小容量变电所供电"。故以变电所到末端用电点的距离不超过250m为宜。在公共建筑中大功率用电设备,主要指电市IJ冷的冷水机组。6.2.3低损耗变压器即空载损托和负载损耗低的变压器。现行配电变压器能效标准同标为《芝相配电变!石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2。6.2.4电力变压器经济运行计算可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电力变154 压器经济运行))GB/T13462。配电变压器经济运行计算可参照现行行收标准《配电变斥器能效技术经济评价导则))DL/T985。6.2.5系统单相负荷达到20%以上时,容易出现主相不平衡,且各相的JJ]率因数不一致,故采用部分分相补偿无功功率。6.2.6容量较大的JIJ电设备一般指单什AC380V供电的250kW及以上的用电设备,功率因数较低一般指功率因数低于0.8,离配变电所较远一般捐距离在150m左右。6.2.7大型用电设备、大型可控硅调光设备一般指250kW及以上的设备。6.3照明6.3.1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对办公建筑、商店建筑、旅馆建筑、医疗建筑、教育建筑、博览建筑、会展建筑、交通建筑、金融建筑的照明功率密度值的限值进行了规定,提供了现行值和日标值。照明设计时,照明功率密度限值应符合该标准规定的现行值。6.3.2目前同家已对5种光惊和3种镇流器制定了能效限定值、节能评价值及能效等级。相关现行回家标准包括:((单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415、《普通照明用双端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放等级))GB19043、《普通照明用自镇流荧光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044、《高压纳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9573、《金属卤化物灯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4、《管型荧光灯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17896、《高压饷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节能评价值))GB19574、《金属自化物灯用镇流器能效限定值及能效等级))GB20053。6.3.3夜景照明是建筑景观的斗大亮点,也是节能的重点。6.3.4光源的选择原则。1通常同类光源中单灯功率较大者,光效高,所以应选单灯功率较大的,{旦前提是应满足照度均匀度的要求。对于直管荧155 光灯,根据现今产品资料,长度为1200mm左右的灯管光效比长度600mm左右(!!P丁8型18W,T5型14W)的灯管效率高.再加上其镇流器损耗差异,前者的节能效果十分明显。所以除特殊装饰斐求者外,应选用前者(即28W~45W灯管),而不应选用后者(14W~18W灯管)。与其他高强气体放电灯相比.荧光高斥乖灯光效较低.寿命也不长.显色指数也不高,故不宜采用。白镇流荧光高压示灯光效更低,故不应采用。2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电磁兼容限值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ç16A)))CB17625.1对照明设备(C类设备)谐波限值的规定,对功率大于25W的放电灯的i皆被限值规远较严.不会增加太大能耗;而对ζ25W的放电灯规定的谐疲限值很宽(3次谐波可达86%),将使中性线电流大大增加,超过相线电流达2.5倍以上,不利于节能和节材。所以"ç25W的政电灯选用的镇流器宜满足下列条件之一:(1)谐愤限值符合现行同家标准《电磁兼容限恒谐波电流发射限值(设备每相输入电流运16A)))GB17625.1规定的功率大于25W照明设备的情波限值;(2)次谐破电流不大于基波电流的33%。7室外景观照明不应采用高强投光灯、大面积霓虹灯、彩灯等高亮度、高能耗灯具,应优先采用高效、长寿、安全、稳定的光源,如高频无极灯、冷阴极荧光灯、发光二极管(LED)照明灯等。6.3.5当灯具功率因数低于0.85时,均应采取灯内单灯补偿方式。6.3.6一般照明保障一般均匀性,局部照明保障使用照度,但要两者相差不能太大。通道和其他非作业区域的一般照明的照度值不宜低于作业区域一般照明照度值的1/3。6.3.7漫射发光顶棚的照明方式光损失较严重,不利于节能。6.3.8集中开、关控制有许多种类,如建筑设备监控CBA)系统的开关控制、接触器控制、智能照明开、关控制系统等,公共156 场所照明集中开、关控制有利于安全管理。适宜的场所宜采用就地感应控制包括红外、雷达、声波等探测器的自动控制装置,可自动开关实现节能控制,通常推荐采用。但医院的病房大楼、中小学校及其学生宿舍、幼儿园(未成年使用场所)、老年公寓、酒店等场所,因病人、小孩、茬年人等不具备完全行为能力人,在灯光明暗转换期间极易发生踏空等安全事故;酒店走道照明出于安全监控考虑、需保证一定的照度,因此上述场所不宜采用就地感应控制。人员聚集大厅主要指报告厅、观众厅、宴会厅、航空客运站、商场营业厅等外来人员较多的场所。智能照明控制系统包括开、关型或调光型控制,两者都可以达到节能的目的,{El舒适度、价格不同。当建筑考虑设置电动遮阳设施时,照度宜可以根据需要自动调节。建筑红线范罔内的建筑物设置景观照明时,应采取集中控制方式.并设置平时、一般节日、重大节日等多种模式。6.4电能监测与计量6.4.1参照现行国家标准《用能单位能源计量器具配备和管理通则))GB17167要求,次级用能单位为用能单位下属的能源核算单位。电能自动监测系统是节能控制的基础,电能自动监测系统至少包括各层、各区域用电量的统计、分析。2007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与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关于加强国家机关办公建筑租大型公共建筑节能管理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科[2007J245号)对国家机关办公建筑提出了具体要求。2008年6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发布了《国家机关办公建筑和大型公共建筑能耗监测系统分项能起数据采集技术导则h对能耗监测提出了具体要求。6.4.2建筑功能区域主要指锅炉房、换热机房等设备机房、公157 共建筑各使用单位、商店各租户、酒店各独立核算单位、公共建筑各楼层等。6.4.3照明插座用电是指建筑物内照明、桶座等宝内设备用电的总称。包括建筑物内照明灯具和从插座取电的室内设备,如计算机等办公设备、厕所排气扇等。办公类建筑建议照明与插座分项监测,其目的是监测照明与插座的用电情况,检查照明灯具及办公设备的用电指标。二与未分项ìt量时,不利于建筑各类系统设备的能起分布统计,难以发现能耗不合理之处。空调用电是为建筑物提供空调、采暖服务的设备用电的统称。常见的系统主要包括冷水机组、冷冻泵(一次i令冻泵、二次冷冻泵、i令冻水加压泵等)、冷却泵、冷却塔)片飞机、)xL冷热泵等和冬季采暖循环泵(采暖系统中输配热量的水泵;对于采用外部热源、通过板换供热的建筑,仅包括板换二次泵;对于采用自备锅炉的,包括一、二次泵)、全空气机组、新风机组、空调区域的排风机、变J令媒流量多联机组。若空调系统末端用电不可单独计量,空调系统末端周电应计算在照明和插座子项中‘包括220V排风扇、室内空调末端(风机盘管、VAV、VRV末端)和分体式空调等。电力用电是集中提供各种电力服务(包括电梯、非空调区域通风、生活热水、自来水加压、排污等)的设备(不包括空调采暖系统设备)用电的统称。电梯是指建筑物中所有电梯(包括货梯、客梯、消防梯、扶梯等)及其附属的机房专用空调等设备。水泵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消防系统以外的所有水泵,包括自来水加压泵、生活热水泵、排污泵、中水泵等。通风机是指除空调采暖系统和油防系统以外的所有风机,如车)草通风机,厕所屋顶排风机等。特殊用电是指不属于建筑物常规功能的用电设备的耗电量,特殊用电的特点是能起密度高、占总电耗比重大的用电区域及设备。特殊用电包括信息中心、洗衣房、厨房餐厅、游泳池、健身房、电热水器等其他特殊用电。158 6.4.4循环水泵耗电量不仅是冷热源系统能柜的一部分,而且也反映出输送系统的用能效率,对于额定功率较大的设备宜单独设置电计量。159 7可再生能源应用7.1一般规定7.1.1((中华人民共和同可再生能源法》坝定,可再生能源是指风能、太阳能、水能、生物质白色、地热能、海洋能写:非化石能源。目前,可在建筑中规模化使用的可再生能源主要包括浅层地热能和太阳能。《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同家鼓励和扶持在新建建筑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巾采用太阳能、地热能哼可时生能源。在具备太阳能利用条件的地区,应当采取有效措施.鼓励和扶持单位、个人安装使用太阳能热水系统、照明系统、供热系统、供暖制冷系统等太阳能利用系统。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初同-nJ再生能源法》和《民用建筑节能条例》等法律法规,在对当地环境资源条件的分析与技术经济比较的基础上,结合同家与地方的引导与优惠政策,优先采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措施。7.1.2((民用建筑节能条例》规定:对具备可再生能游、利用条件的建筑,建设单位应当选择合适的可再生能源,用于供暖、制冷、照明和热水供应等;设计单位应当按照有关可再生能源利用的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应当与建筑主体工程同步设汁、同步施丁.、同步验收。目前,公共建筑的可再生能源利用的系统设计(例如太阳能热水系统设计),与建筑主体设计脱节严重,因此要求在进行公共建筑设计时,其可再生能源利用设施也向与主体工程设计同步,从建筑及规划开始即所涵盖有关内容,并贯穿各专业设计全过程。供热、供冷、生活热水、照明等系统中应用可再生能源时,应与相应各专业节能设计协调一致,避免出现因节能技术的应用而浪费其他资源的现象。160 7.1.3利用可再生能掘应本着H白发白用,余量;上闷,电网调节"的原则。要根据当地口照条件考虑设置光伏发电装置。直接并网供电是指无蓄电、池-太阳能光电并网直接供给负荷,并不送至k级电网。7.1.5提出计量装置设置要求-适应节能管理与评估工作要求。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闻工理评价标准))GB/T50801对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的评价指标及评价方法均作出了规定,设计时宜设置相应计量装置,为节能效益评估提供条件。7.2太阳能利用7.2.2太阳能利用与建筑一体化是太阳能应用的:&展方向,应合理选择太阳能应用一体化系统类型、色泽、矩阵形式等,在保证光热、光伏效率的前提下,应尽可能做到与建筑物的外用护结构从建筑功能、外观形式、建筑风格、主面色调等协调王先,使之成为建筑的有机组成部分。太阳能应用一体化系统安装在建筑屋面、建筑立面、阳台或建筑其他部位,不得影响该部位的建筑功能。太阳能应用一体化构件作为建筑围护结构时,其传热系数、气密性、遮阳系数等热工性能应满足相关标准的规定;建筑)"CJ~或光伏系统组件安装在建筑透光部位时,应满足建筑物主内采光的最低要求;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应符合系统有效吸收太阳亢的要求,并降低二次辐射对周边环境的影响;系统组件的安装不应影响建筑通风换气的要求。太阳能与建筑→体化系统设计时除做好光热、光伏击ß件与建筑结合外,还应符合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保证系统应用的安全性、可靠性和节能效益。目前,国家现行相美标准主要有:《民用建筑太阳能热水系统应用技术规范))GB50364、《太阳能供热采暖工程技术规范))GB50495、《民用建筑太阳能空调工程技术规范))GB50787、《民用建筑太阳能光伏系统应用技术规范))JGJ203。161 7.2.3太阳能光伏光热系统可以同时为建筑物提供电力和热能,具有较高的效率。太阳能光伏光热一体化不仅能够有效降低光伏组件的温度,提高光伏发电效率,而且能够产生热能,从而大大提高了太阳能光伏的转换效率.但会导致供热能力F降,对热负荷大的建筑并不一定能满足用户的用热需求,闪而在具体工程应用中应结合实际情况加以分析。另一方面.光伏光热建筑减少了墙体得热,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室内空调负荷。光伏光热建筑-体化(BIPV/T)系统的两种主雯模式:水冷却型和空气冷却型系统。7.2.4太阳能保证率是衡量太阳能在供热空调系统所能提供能量比例的一个关键参数,也是影响太阳能供热采暖系统经济性能的重要指标。实际选用的太阳能保证率与系统使用期内的太阳辐照、气候条件、产品与系统的热性能、供热采暖负荷、末端设备特点、系统成本和开发商的预期投资规模等问素有关。太阳能保证率影响常规能源替代量,进而影响造价、节能、环保和社会效益。斗三条规定的保证率取值参考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的有关规定。7.2.5太阳能是间歇性能源,在系统中设置其他能源辅助加热/换热设备,其目的是保证太阳能供热系统稳定叮靠运行的同时,降低系统的规模和投资。辅助热源应根据吁地条件,尽可能利用工业余热、废热等低品位能源或生物质燃料等可再生能源。7.2.6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组件的位置设置不吁,受到前方障碍物的遮挡,不能保证采光面上的太阳光照时,系统的实际运行效果和经济性会受到影响,因而对放置在建筑外罔护结构上太阳能集热器和光伏组件采光面上的日照时间作出规定。冬至日太阳高度角最低,接收太阳光照的条件最不利,因此规定冬至日日照时间为最低要求。此时采光面上的日照时数,是综合考虑系统运行效果和围护结构实际条件而提出的。162 7.3地源热泵系统7.3.1全年冷、热负荷不平衡.将导致地埋管区域岩土体温度持续升高或降低,从而影响地埋管换热器的换热性能,降低运行效率。闵此.地埋管按现系统设计JiZ考虑全年咛热负荷的影响。二~两者相差较大时-!自1通过技术经济比较,采用辅助散热(增加冷却陪)!"x;辅助供热的方式来解决,一方面经济性较好.另→方国也可避免冈吸热与释热不平衡导致的系统运行效率降低。带辅助冷热悦的混合式系统可有效讪少埋管数量或地下(表)水流量或地表71<换热盘营的数量.同时也是保障地坷管系统吸样热量"f衡的主要手段,己成为地源热泵系统应用的主要形式。7.3.2地源热泵系统的能放除与水源热泵机组能放密切相关外,受i也册、侧及用户侧循环水泵的输送能耗影响很大.设计时应优化地说{侧环路设川,宜采用根据负荷变化调节流量等技术措施。对于地埋管系统,配合变流量措施.11f采用分区轮换问歇运行的方式.使岩土体温度得到有效恢复,提岗系统换热效率,降低水泵系统的输送能耗。对于地下水系统‘设计时JiZ以提高系统综合性能为目标,考虑抽水来与水、肺、热泵机组能耗间的平衡,确定地下水的取水量。地下水流量增加,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提高,但抽水泵能耗明显增加;相反地下水流量较少,水源热泵机组性能系数较低,18抽水泵能耗明显减少。因此地下水系统设计山在两者之间寻找平衡点,同时考虑部分负荷下两者的综合性能,计算不同工况下系统的综合性能系数,优化确定地下水流量。该项工作能有效降低地下水系统运行费用。表10摘自现行国家标准《可再生能惊建筑应用工程评价标准>>GB/T50801对地源热泵系统能效比的规定,设计时可参考。163 表10地源热泵系统性能级别划分1况l级2级;,级制热性能系数C(JPC()P二三3.51OoÇ("()P<:3."I2κ("()P<江0制冷能效比EEREER?3.93."l",;EER"-:::l.9I:l.OoÇEEJ<<3.,)7.3.3不同地区岩土体、地下水或地表水水温差别较大,设计时应按实际水温参数进行设备选型。末端设备应采用适合水源热泵机组供、回水温度的特点的低温辐射末端,保证地源热泵系统的应用效果,提高系统能跟利用率。164 附录A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A.O.2,A.O.3在建筑外用护结构中,墙角、窗间墙、凸窗、阳台、屋顶、楼板、地板等处形成热桥,称为结构性热桥。热桥的存在A方面增大了墙体的传热系数,造成通过建筑罔护结构的热流增加,会加大供暖空调负荷;另一方面在北方地仄冬季热桥部位的内表面温度ilT能过低,会产生结露现象,导致建筑构件发霉,影响建筑的美观和室内环境。同际标准"Thermalbridgesinbuildingconstruction-Heatflowsandsurfacetemperatures-Detailedcalculations"ISO10211:2007中,热桥那位的定义为:非均匀的建筑罔护结构部分.ì亥处的热阻被明显改变,由于建筑罔护结构被另一种不同导热系数的材料完全或部分穿透;或结构的厚度改变;或内外表面及不同,如墙体、地版、顶棚连接处。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中热桥的定义为:围护结构单元中热流强度明显大于平壁部分的节点。也曾称为冷桥。围护结构的热桥部位包括嵌入墙体的混凝土或金属梁、柱,墙体和屋出版中的混凝土肋或金属构件,装配式建筑中的版材接缝以及墙角、屋顶檐口、墙体勒脚、楼板与外墙、内隔墙与外墙连接处等部位。公共建筑用护结构受结构性热桥的影响虽然不如居住建筑突出.{旦公共建筑的热桥问题应写在设计中得到充分的重视和妥善的解决,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对热桥部位做重点的局部处理。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计算方法,本标准2005版中采用的是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规定的面积加权的计算方法。这一方法是将二维温度场简化为一维温度165 场,然后按面积加权平均法求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面积加权平均法汁算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基本思路是将外墙主体部位和周边热桥部位的一维传热系数按其对应的面积加I权平均.结构性热桥部位主要包括楼板、结构柱、梁、内隔墙等部位。按这种计算方法求得的外墙平均传热系数一般要比二维温度场模拟的计算结果偏小。随着建筑节能技术的发展,用护结构材料的更新和保温水平不断提高。该方法的误差大、汁算能力差等局限性逐渐显现,如无法计算外墙和窗连接处等热桥位置。经过近20年的发展,国际标准中引人热桥线传热系数的概念计算外墙的平均传热系数,热桥线传热系数通过二维叶算模型确定。现行行业标准《严寒和寒玲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JGJ26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B50176中也采用该方法。对于定量计算线传热系数的理论问题已经基本解决,理论上只要建筑的构造设计完成了,建筑中任何形式的热桥对建筑外围护结构的影响都能够计算。但对普通设计人员而言,这种计算工作量较大,因此上述两个标准耸另IJ提供了二维热桥稳态传热模拟软件和平均传热系数计算软件,用于分析实际工程巾热桥对外墙平均传热系数的影响。热桥线传热系数的计算要通过人工建模的方式完成。对于公共建筑,围护结构对建筑能耗的影响小于居住建筑,受热桥影响也较小,在热桥的汁算上可做适当简化处理。为了提高设计效率,简化计算;在轩,本次标准修订提供一种简化的汁算方法。经对公共建筑不同气候区典型向造类型热桥进行计算,整理得到外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的修正系数值ψ,于受到保温类型、墙主体部位传热系数,以及结构性热侨节点构造等因素的影响,由于对于特定的建筑气候分区,标准中的用护结构限值是固定的,相应不同气候区通常也会采用恃定的保温方式。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结构性热桥节点的构造做法多种多样,墙体中又包含多个结构性热桥,组合后的类型更是数量巨166 大,难以一」列举。表A.O.3的主要目的是方便计算,表中给出的只是针对一般建筑的节点构造。如设计中采用了特殊构造节点,还应采用现行国家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标准))GB50176巾的精确叶算方法计算平均传热系数。167 附录B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计算B.O.l为了提高权衡计算的准确性提出t述要求,权衡判断专用计算软件指参照建筑围护结构性能指标应按本标准要求同化到软件中.计算软件可以根据输入的设计建筑的信息自动生成符合本标准要求的参照建筑模型,用户不能更改。权衡判断专用计算软件应具备进行全年动态负荷计算的基本功能,避免使用不符合动态负荷计算方法要求的、简化的稳态计算软件。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报告应该包含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基本信息,建筑面积、层数、层高、地点以及窗墙面积比、外墙传热系数、外窗传热系数、大阳得热系数等详细参数和构造,照明功率密度、设备功率密度、人员密度、建筑运行时间表、房间供暖设定温度、房间供冷设定温度等宝内计算参数等初始信息,建筑累计热负荷、累计冷负荷、全年供热能起量、空调能耗量、供热和空调总耗电量、权衡判断结论等。B.0.2建筑罔护结构的权衡判断的核心是在相同的外部条件和使用条件下,对参照建筑和所设计的建筑的供暖能耗和空调能耗之和进行比较并作出判断。建筑罔护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是为了判断建筑物罔护结构整体的热工性能,不涉及供暖空调系统的差异,由于提供热量和冷量的系统效率和所使用的能源品位不同,为了保证比较的基准一致,将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累计耗热量和累计耗冷量按照规定方法统一折算到所消耗的能掘,将除电力外的能源统一折算成电力,最终以参照建筑与设计建筑的供暖和空气调节总耗电量作为权衡判断的依据。具体折算方法详见本标准第B.O.6条。B.O.3准确分析建筑热环境性能及其能耗需要代表吁地平均气168 i民状况的逐时典型气象年数据。典型气象年是以累年气象观测数据的平均值为依据,从累年气象现测数据中,选出与平均值最接近的12个典型气象月的逐时气象参数组成的假想年。8.0.-"哀:B.o.)-2空调以室内温度所规定的温度为建筑用护结构热r性能权衡判断时的室内计算温度.并不代表建筑物内的实际温度变化。IlMtr建筑能耗模糊软件计算时,一般通过室内温度的设定完成供暖空调系统的运行控制,即当室内温度为3rc时空间系统停止1二作,室内温度为50C时为值班供暖,保证室内ylfA度。为保证建筑用护结构的热工性能权衡判断计算的基础数据一虱.规定权衡判断计算节假日的设置吃按照2013年国家法定节假日进行设置。学校的暑假假期为7月15日至8月25日,寒假假期为l月15日至3月1日。室内人体、H在明和设备的散热中对流和辐射的比例也是影响建筑负荷计算结果的因素,进行建筑用护结构热T性能权衡判断计辑时可按表11选择。人员的散热量可按照表12选取。表11人体、照明、设备散热中对流和辐射的比例热洲、辐射比例(%)对流比例(%)~R吵j67tl设备3070人i1i!IlH-!III60表12人员的散热量和散湿量炎:另IJ!iilJ-!(矶,)1替热(W)散湿量(g/h)教学楼671161办公建筑、洞的建筑、住院部6668102ri:{场建筑、门诊楼6"111717~一8.0.5罔护结闹的做法对用护结构的传热系数、热惰性等产生影响。可计算建筑物能耗时采用相同传热系数.不同做法的罔护169 结构其计算结果会存在一定的差异。时此规定参照建筑的罔护结构做法应与设计建筑一致,参照建筑的用护结构的传热系数应采用与设i十建筑相同的自l护结构做法并通过调整用护结构保温层的厚度以满且本标准第3.:-l节的要求。B.0.6由f提供玲量平日热量所消耗能量品位以改供咛系统和供热系统能源放率的差异.因此以建筑物供玲和侠热能跟泊起量作为权衡判断的依据。在建筑能耗模拟计算巾,如呆通过iJ].缸计算的Hl:去,根据建筑逐时负荷计算建筑能艳,涉及末端、输配系统、冷热掘的效率,存在一定的难度,布要耗费较大的精力和时间,也难于准确计算。建筑物罔护结构热工性能的权衡判断着眼于建筑物围护结构的热工性能,供暖空调系统等建筑能源系统不参与仪衡判断。为消除兀关|刘素影响、简化计算、减低计算难度,本标准采用统-的系统综合效率简化计算供暖空间系统能耗。本条的目的在于使用相同的系统效率将设计建筑和l参照建筑的累计耗热量和累计耗冶量计算成设计建筑和参照建筑的供暖耗电量和供冷耗电量.为权衡判断提供依据c本条针对不同气候区的特点约定了不同的标准供暖系统和供怜系统形式。空气调节系统冷源统一采用电驱动冷水机组;严寒地区、寒冷地区供暖系统热源采用燃煤锅炉:夏热冬冷地区、夏热冬暖地区、温和地区供暖系统热源采用燃气锅炉。需要说明的是,进行权衡判断计算时,计算的并非实际的供暖和空ìi可能耗.而是在标准规定的工况下的能耗,是用于权衡判断的依据,不能用作衡量建筑的实际能耗。170 附录D管道与设备保温及保冷厚度D.O.I热价35元/GJ相吁于城市供热;热价85元/GJ相当于天然气供热。表D.O.1的制表条件为:1按经济厚度计算,还贷期6年,利息10%,使用期120dC2880h)。2柔性泡沫橡塑导热系数按下式计算:À=0.034十0.00013tm(10)式中:À导热系数[W/Cm.K)J;1m绝热层平均温度。C。3离心玻璃棉导热系数按下式计算:À=0.031十0.00017tm(11)4室内环境温度200C,风速Om凡。5室外环境温度。OC,风速3m/s;当室外温度非OOC时,实际采用的绝热厚度按下式修正:c/=[CT"-Tw)/T,]O.36•δ(12)式中:δ-二一室外环境温度OOC时的查表厚度(mm);T,,-一宫"内介质温度CC);Tw实际使用期室外平均环境温度CC)。D.O.2较干燥地区,指室内机房环境温度不高于310C、相对湿度不大于75%;较潮湿地区,指室内机房环境温度不高于330C、相对湿度不大于80%;各城市或地区可对照使用。表D.O.2的制表条件为:1按同时满足经济厚度和防结露要求计算绝热厚度。冷价75元/(汀,还贷期6年,利息10%;使用期120d(2880h)。2柔性泡沫橡塑、离心玻璃棉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应符合本标准第D.0.1条规定;聚氨醋发泡导热系数应按下式计算:171 λ=0.0275十0.000091",(13)D.0.3表D.0.3的制去条件为:1柔性泡沫橡塑、离心玻璃棉导热系数计算公式同式(10)、式(11):2环境温度50C.热价85元/(汀,还贷期6年.利息、10%。D.O.4去D.o.4的制表条件为:1室内环境温度:供冷风时.26飞;供暖风时,温度200(;2冷价75元气17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