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88.50 KB
  • 2022-04-22 11:38:11 发布

污水处理工程主要工艺单元调试手册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主要工艺单元调试手册本工程中主要工艺单元主要为预处理段的水解酸化池、生化处理段的曝气生物滤池和深度处理段的D型滤池,在所有电气、机械、仪表安装完毕,滤料铺设完毕,构筑物清水实验通过,设备单机调试、联动调试合格之后进行上述三个单元的调试。1、水解(酸化)池(1)运行机理水解(酸化)工艺属于升流式污泥床反应器技术范畴,污水由反应器底部进入,通过填料型污泥床,从而将进水中的颗粒物质与胶体物质迅速截留和吸附。截留下来的物质在大量水解-产酸菌作用下,将不溶性有机物水解为溶解性物质,将大分子、难于生物降解的物质转化为易于生物降解的小分子有机物质(如有机酸类)。(2)水解(酸化)池的启动水解(酸化)池的启动是其达到设计要求后正常运行的前期工作,是反应器中缺氧或兼氧微生物的培养和驯化过程,会直接影响水解(酸化)系统能否顺利投入使用及其运行效果。启动—般采用同类污泥接种,一般温度适宜时启动时间约2~6周不等。a.接种 接种是向水解酸化池中接入厌氧、缺氧以及好氧代谢的微生物菌种。若不接种,靠反应器本身积累的微生物量来启动将需要比接种长3~5倍的时间。①接种物来源接种物主要来源于各种污泥,如现有污水处理厂厌氧、缺氧或好氧反应器的污泥,下水道、化粪池、河道或污水池塘等处积沉的污泥以及农村沼气池内的底泥。②接种物的基本要求水解(酸化)反应降解是各种类群微生物共同作用的结果,因此对接种物有以下要求。(a)必须含有适应于一定废水水质特征的微生物种群;(b)所接入的微生物(或污泥)必须具有足够的代谢活性;(c)污泥所含的微生物数量应较多,且各种微生物比例应协调。例如,接种污泥中厌氧水解菌(纤维分解菌)的含量较高时,对于有机物的水解(酸化)效果就较好,能够缩短启动时间,提高有机物的水解降解率。接种微生物可通过纯种培养获得,但对于工业废水处理至今尚属困难之事,实用中一般采用以上自然或人工富集的污泥作为接种物来源。③接种方法采集接种污泥时,应注意选用生物活性高的、相对密度大的污泥,同时应除去其中夹带的大颗粒固体和漂浮杂物。接种量依据处理对象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水质特征、接种污泥性能,水解(酸化) 池容积、启动运行条件等来决定。一般来说加大接种量有利于缩短启动时间。若按容积比计算,投加的接种污泥量一般为10%~30%。若按接种后的混合液VSS计,接种污泥量按5~10kgVSS/m3。接种部位应在反应装置底部,尽量避免接种污泥在接种和启动运行时流失。b.启动的基本方式当反应器中接种污泥投足后,控制污水、废水分批进料,启动运行初期水解缺氧反应装置间歇运行的方法。每批废水进入后,反应装置在静止状态下进行缺氧代谢(或通过回流装置适时进行循环搅拌),让接种污泥或增殖的污泥暂时聚集,或附着于填料表面,而不是随水分流失。经若干天(所需时间随水质和接种污泥浓度而变)缺氧反应后,大部分有机物被分解后,再进第二批废水。在分批进水间歇运行时,可逐步提高进水的浓度或工业废水的比例,可逐步缩短反应的时间,直至最后完全适应污水、废水水质并连续运行。c.影响启动的因素影响启动的因素,除接种污泥以外,还有污水、废水的水质特征、有机质负荷和有毒污染物质、环境条件、填料种类、回流等。①废水性质包括废水中有机污染物构成与浓度、pH值、营养物质等。废水中有机物质(易降解性的)浓度对于缺氧水解反应器的启动是有影响的,合适的浓度能使微生物污泥迅速絮凝形成,形成足够浓度和活性的微生物污泥,缩短启动的时间。 尽管缺氧水解微生物对C、N、P营养的要求不如好氧微生物严格,但对于某些成分过于单纯的工业废水,在启动时仍应通过添加相宜的污水或营养物质,协调进水中C、N、P等的营养平衡。对于酸性或强碱性的工业废水,在启动中首批投料时,甚至在启动的前阶段,必须调节废水的pH值至中性或偏碱性,才能免去再调pH值的过程。物料的缓冲性能有助于保持消化液的适宜酸碱度,从而为在较高的有机物质负荷下启动提供有利条件,以利缩短启动的时间。②有机质负荷有机质负荷常常成为影响启动的关键因素。启动过程中,有机质负荷过高,导致挥发性有机酸过量积累,消化液pH值下降过度就会使启动停滞或破坏。反之,有机质负荷太低,则会降低微生物的增殖速率,从而使启动的时间延长。控制有机质负荷的要领为“有节”、“有进”。有节,指有节制地递增有机质负荷,以免在超负荷冲击下,使启动遭受挫折,结果是欲速则不达。有进,则指把握时机,及时递增有机质负荷,以期尽快地完成启动过程。控制好有机质负荷,可以缩短启动的时间过程,提高启动的成功率以及系统的运行效率。可以避免因需要重复启动所造成的运行费用损失,时间上的延误,排除那种虽运行平稳,但效率不很高的状况,提高整个缺氧反应过程的稳定性。③水温 废水温度是影响启动的重要因素,因为温度直接影响微生物代谢和增殖速率,影响微生物的负荷能力,故温度降低会使启动时间延长。另外水温也会影响污泥黏附成团的速率。④出水回流缺氧反应器的出水以一定的回流比返回反应器,可以回收部分流失的污泥及出水中的缓冲性物质,可以平衡反应器中水的pH值,有利于加速富集,缩短启动所需时间。在启动时出水是否回流,与反应器类型很有关系。一般,附着型的反应装置,因填料具有一定拦截作用,不必再加回流。悬浮型反应装置启动时,污泥絮凝不好易于流失,可适当用出水回流。⑤其他对于填料型水解缺氧反应器,填料附着性能会影响挂膜的快慢,因而影响启动时间。填料的填充量、是否分层或错层等也对启动过程有一定的影响。水力负荷对启动过程有一定影响,水力负荷过高,可能会造成污泥大量流失;水力负荷过低,又不利于对污泥的筛选。一般在启动初期可选低的水力负荷,经过数周后可以递增水力负荷,并维持平稳。d.启动障碍的排除在启动过程中,常遇到的障碍是超负荷所引起的消化液VFA浓度上升、pH值降低,使厌氧反应效率下降或停滞,即酸败。解决的办法是:首先暂停进料以降低负荷,待pH值恢复正常水平后,再以较低的负荷开始进料。若pH值降低幅度太大,可能需外加中和剂。负荷失控严重,临时调整措施无效时,就需重新投泥,重新进水启动。 (3)厌氧生物处理装置的运行管理a.运行控制指标①有机物降解指标COD、BOD等的去除率。②出水水质指标出水VFA、pH值、SS等。③运行负荷测试并控制正常的污泥负荷、容积负荷、水力负荷。④温度控制反应较稳定的水温。⑤生物相可不定期检验污泥的生物相。b.运行中应注意的问题①通过调节两座水解酸化池进水管道的手动阀门,察看流量计的流量读数,保证流量均衡。②保持水解(酸化)池污泥区泥床高度基本恒定和污泥区有较高的污泥浓度(20g/L)。③保持水解(酸化)池排泥系统畅通,若发生排泥不畅与淤堵现象,应安排人员及时疏通。④污泥排放采用定时排泥,日排泥次数控制到1~2次。c.严格控制水解(酸化)池出水悬浮物SS含量①采用水解(酸化)—曝气生物滤池组合工艺,为避免曝气生物滤池反冲洗次数过于频繁,防止生物膜流失和运营成本增加,应控制水解酸化池悬浮物SS含量小于100mg/L,并保持相对稳定。②及时清除水解(酸化)池液面浮泥,以防止浮泥带入下级曝气生物滤池。 ③严格保证水解(酸化)池进水(泥)、配水(泥)均匀,定期检查浮渣挡板运行状况,出现问题及时解决。④如遇到下雨、暴雨天气,严格控制进水水量,并加强维护次数。 2、曝气生物滤池(1)曝气生物滤池(CN池)挂膜曝气生物滤池调试运行主要指使滤料挂膜、BAF各设备及其运行状态进行调整到最佳运行参数,使处理出水达到设计要求。在进行挂膜培养之前,要进行调试前的预处理:滤料填装入滤池后,在正式进水前应对滤料进行反冲洗,要求冲洗到清洁为止,冲洗的出水较清澈为准。方法一:拟采用纯培养直接挂膜可以采用直接挂膜法。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水温、溶解氧等)和水质条件(PH值、BOD、COD、N等)下,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这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滤池中连续鼓入空气的情况下,按设计流量的25%泵入废水并补入生活污水或经过滤的化粪池的水,按风机操作规程启动风机,每隔6h停止曝气风机并更换BAF处理水,连续闷曝(即在不进水的情况下曝气)7~10天,控制曝气量为设计风量的50%;其后按20%的设计流量连续增加进水,开启风机75%连续曝气。可以通过测定调试期间滤池处理水出水的水质变化,来反映生物膜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PH值、DO的数值变化,及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即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水质数据,来控制曝气量、进水水力负荷、各并联池体的运行方式。当曝气生物滤池的初步挂膜成功后,可以按设计流量的20%连续增加进水,并连续曝气。直至接近设计流量,驯化生物膜,在此期间避免水力负荷的突然增加对不稳定成熟的生物膜造成不利影响。   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后继续增加废水的进水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了良好高活性的成熟微生物膜,池中曝气即调节至满负荷。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来控制曝气机的运行,保持滤池池内的溶解氧(DO)为4~6mg/L,滤池出水的溶解氧控制在2~4mg/L。方法二:接种挂膜在调试过程中,挂膜调试的备选方法:采用接种污泥的方法,即向滤池投加部分活性污泥,投加量以池容的1%为准,利用接种的方法进行挂膜培养。将污水厂污泥浓缩池或污泥脱水间压滤的污泥投入滤池,然后进水进行闷曝(闷曝步骤参考第一种方法),待2~3天污泥基本在滤料表层着床,将多余的污泥采用反洗的方法排除池体,然后进水继续闷曝,后期调试步骤参照以上第一种方法后期进水调试。(2)DN生物滤池的挂膜 配合曝气生物滤池(CN池)的挂膜步骤,采用直接挂膜法。在合适的环境条件下(水温、溶解氧等)和水质条件(PH值、BOD、COD、N等)下,让处理系统正常运行;这个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按设计流量的25%泵入废水并补入生活污水或经过滤的化粪池的水或原需要处理的进水,静止吸附,每隔6h更换DN池处理水,连续7~10天;其后按20%的设计流量连续增加进水;可以通过测定调试期间滤池处理水出水的水质变化,来反映生物膜的增长情况。并注意观察PH值、及DN池的溶解氧(DO)值变化,及时对工艺参数进行调整。即通过实验室检测的水质数据,来控制进水水力负荷、各并联池体的运行方式。当DN生物滤池的初步挂膜成功后,可以按设计流量的20%连续增加进水。直至接近设计流量,驯化生物膜,在此期间避免水力负荷的突然增加对不稳定成熟的生物膜造成不利影响。  达到较好的处理效果后继续增加废水的进水量,直至满负荷。满负荷运行阶段,由于池中已培养了良好高活性的成熟微生物膜,池中曝气即调节至满负荷。此过程同步监测溶解氧来控制滤池的进水流量,保持滤池池内的溶解氧(DO)为0.5mg/L以下。(3)滤池反冲洗操作BAF的反冲洗过程常采用“气洗→气水同时反洗→水漂洗”三步。随着运行时间的延长,生物滤料中截留的SS的增多和生物膜的增厚及脱落会造成水头的增加,且会引起陶粒中水和气的分布不均,这时必须对BAF进行反冲洗。反冲周期的长短主要与水力负荷、进水有机负荷有关,也受反冲强度和时间的影响;水力、有机负荷大,滤池中产生的污泥量就多,反冲的周期就短;对于BAF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反冲洗的气、水强度要适宜,气洗强度为15L/(m2·s)。反冲洗空气速度为60~90m/h,水强度为5.0~8.5L/(m2·s),冲洗时间15~20min。本污水厂采用的反洗周期为24h~48h调试期间的反洗周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具体反洗步骤见工艺提供的逻辑关系。(4)生物滤池的运行指示 曝气生物滤池运行过程中的指标性微生物如下:高负荷的生物膜真菌类显著增加,纤毛虫类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消失,可见到屋滴虫属、波豆虫属、尾波虫属等鞭毛虫类。此时处理水水质较差。处理水水质恶劣时的生物膜在高负荷的生物膜中已经介绍过的鞭毛虫类和草履虫属、豆形虫属、裸口虫属、瞬目虫属等游泳性生物增多。负荷适当、处理水水质良好的生物膜此时会出现独缩虫类、聚缩虫属、累枝虫属、集益虫属等大的群体,而且钟虫也增多。低负荷的生物膜除了可以看到(3)中所提到的生物外,还可观察到盾纤虫属、尖毛虫属、表壳虫属、鳞壳虫属等。这些生物多时处理水的BOD会较低。快速更新的生物膜轮虫类、线虫类、寡毛虫类、昆虫类等多的时候,厌氧性层减少,不会引起生物膜肥厚,而且膜的脱落量也少。厌氧性层厚的生物膜厌氧层厚的生物膜中会出现扭头虫属、新态虫属、贝日阿托菌属等。当出现这些生物时,生物膜会出现恶臭。(5)实际运行中曝气生物滤池的控制参数a、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系统达到最佳控制参数及处理效果。感官指标:出水清澈透明、无异味、无明显悬浮物或漂浮物 水质指标:实验室检测所得COD、NH3-N、SS、TP、TN、溶解油类说明:1)控制滤池的处理效率就是控制微生物膜的处理活性,即可通过反冲洗及进水负荷和曝气量来调整。2)可以根据滤池处理出水是否浑浊,有无片状的悬浮物来确定反冲洗周期;可以根据进出水溶解氧的差值变化来反映微生物膜利用氧的效率,从而来增大或减小曝气量(增大或减小进水负荷)。3)DN池的处理效率可由回流比例来调整,脱除TN效率低,可增大回流比,即增加回流水泵的台数。b、为使微生物(M)均匀增长,防止污泥堵塞滤料,保证处理效果均匀,应对滤池均匀布水和布气。c、观察正常运行时脱落的微生物膜颜色(正常的活性生物膜的颜色是土褐色,附着力强),及微生物膜脱落的不均匀性,出现该情况后,要调整布气强度。说明:1)生物膜呈黑色:曝气不足或进水负荷较高解决:增大曝气量或减小进水负荷(即减小进水流量)2)生物膜呈苍白色:过曝气或营养不足解决:适当减小曝气量或投加营养物质3)生物膜较松散不宜沉淀:曝气量不足或营养物质不充分,微生物利用自身代谢的酶做为营养物质,从而失去了粘附性能。 解决:增大进水量,补充废水中的营养物质,根据水质检测指标适当调整曝气量d、溶解氧(DO)在曝气生物滤池中连续测定溶解氧值,并控制调节曝气,使曝气生物滤池内溶解氧达到较高水平(4~6mg/L)出水达到2mg/L。对于DN池则DO的数值应控制在0.5mg/L以下。复合滤池当处理效果较好可以停止风机的供氧或采用间断供氧,只采用厌氧反硝化功能。e、反冲洗的质量对出水水质,工作周期,运行状况的影响很大。正常运行情况,本污水厂采用,24小水反冲洗一次。滤池并联运行时,反冲洗过程是一次单格进行反冲洗。具体的反冲洗周期根据检测出水水质来确定或由巡视发现滤池有无悬浮物穿层确定;f、温度曝气生物滤池正常运行的温度控制在15~35℃。当反应池的温度降低时,可通过减小水力负荷(即控制进水的小水量),及延长废水在反应池的水力停留时间来解决。g、pH值曝气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时最佳PH值应控制在7.2~8.5。进水PH一旦突变应及时调整。h、营养物质 水、碳源、氮源、无机盐及生长因素为微生物生长的条件。废水中应按C∶N∶P=100∶5∶1的比例为生物膜的挂膜创造良好的营养条件,C源用醋酸钠;i、水力负荷曝气生物滤池正常运行时按设计流量来进水。控制好滤池的水力负荷。水力负荷超过设计值则系统的处理效率就会下降。 (6)调试期间的监测和控制在调试及运行过程有许多影响处理效果的因素,主要有进出水CODcr浓度、pH值、温度、TN、TP、溶解氧等,所以对整个系统通过感官判断和化学分析方法进行监测是必不可少的。根据监测分析的结果对影响因素进行调整,使系统达到最佳控制参数及处理效果。调试期间暂无须反冲洗,待挂膜完毕后,出水水质可达标时,若出水SS过高,需反冲洗,初次反冲洗以设计反冲洗水量的60%进行反洗,然后逐渐增加至设计水量进行反冲洗。(7)滤池运行中异常情况处理气味对曝气生物滤池,当进水有机物浓度过高或滤料层中截留的微生物膜过多时,滤料层中局部产生厌氧代谢,有可能产生异味,解决:a、减少滤池中微生物膜的积累,让生物膜正常脱落并通过反冲洗排出池外;b、保证曝气设施正常工作,使滤池中的溶解氧达到预定的水平4~6mg/L。c、检查原水的水质,避免高浓度或高负荷污水的冲击。应调整污水的水质至曝气生物滤池的负荷能力范围内。生物膜严重脱落 滤池正常工作中,微生物膜不正常的脱膜是不允许的,脱膜的主要原因是由水质引起的,如抑制性或有毒性污染物浓度太高或PH值突变,使微生物代谢功能受到损害或消失,微生物膜失去净化活性和絮凝活性,正常运行时,处理水量或污水浓度长期偏低,而曝气量仍为正常值,出现过度曝气,引起微生物过度自身氧化,菌胶团絮凝性能下降,微生物膜解体,微生物膜可能会部分或完全失去活性等,解决的方法是:必须改善水质,使进入滤池的水质基本稳定及调整曝气量。滤池处理效率降低当滤池系统运行正常,且微生物膜生长情况良好,仅仅处理效率下降,可能是水的PH值、溶解氧、水温、短时间超负荷运行产生的,若不影响出水水质的达标排放,可不采取措施,若出水水质影响达标排放,则需要采取一些调整措施加以解决,如调整进水的PH值,调整供气量等。出水堰脏且出水不均因脱落的微生物膜黏附、藻类在滤池的出水堰上生长繁殖,或浮渣等物体积留在堰口上,导致出水堰很脏,甚至某处堰口堵塞出水不匀。解决办法为:经常清除出水堰口积留的污物;适当加氯杀菌阻止微生物、藻类在堰口的生长滋生。微生物不增长或减少的现象微生物量长期不增加或增加后又很快减少了,主要原因:污泥所需养料不足或严重不平衡;导致生物膜的絮凝性差而脱落随出水流失;风量过大,过度的曝气使生物膜发生自身氧化。 解决办法有:适量补充些污泥(不可多投加,否则会堵塞滤头);投入充足的营养物质,满足微生物自身新陈代谢对底物的需求,并保持水中的营养平衡,或提高进水量或外加营养(补充C、N或P及微量元素),或高浓度易代谢废水;合理控制曝气量,应根据生物膜量,曝气池溶解氧浓度来调整。溶解氧过高或过低曝气生物滤池内DO过高,可能是因为微生物中毒,或生物膜量较少;曝气生物滤池DO过低,可能是因为反冲洗周期控制不当,曝气生物滤池内微生物膜量过多,导致微生物的需氧量大。遇到以上情况,应根据实际予以调整,如调整进水水质、曝气量、反冲洗周期等。进水水质异常a、进水浓度偏高:应当加大曝气量和曝气时间来保持污泥负荷的稳定性。b、进水浓度偏低:应当减少曝气力度和曝气时间来解决。出水水质异常a、出水水质浑浊:主要原因是生物膜太厚,反冲洗强度过高或冲洗次数过频。解决方法:生物膜厚度达到300~400μm,立即冲洗。控制反冲洗强度。b、水质发黑、发臭:可能是溶解氧不足,造成污泥厌氧分解,产生H2S气体,解决方法:加大曝气量,提高溶解氧的含量。也可能局部水系堵塞,造成局部缺氧。解决方法:检修或加大反冲洗强度。 (8)调试期间需检测及观察项目a、调试期间现场水质检测(NH3-N、温度、DO、COD、TN、TP、悬浮物);检测周期:每天2次检测部门:污水厂检测部门取样方式:进、出口代表水样报表方式:日报表取样地点:滤池进水、CN池出水、DN池出水b、根据水质检测的结果调整运行参数的调整及反冲洗周期;不定期对运行数据进行分析;c、对反冲洗状况分析;对曝气情况的观察;水质颜色的变化;运行中滤料跑料观察;数据整定值BAF反冲阀开启度冲洗强度(L/s.m2)冲洗历时(min)滤速m/s滤料高度(m)膨胀率(%)滤料流失情况123DN反冲洗参数及水量计算冲洗方式冲洗强度(L/m2·s)流量(m3/h)历时(min)耗水量(m3)气水气水气冲气—水混合冲水漂洗 (9)调试注意事项及紧急措施a、如出现跑料现象,立即停止冲洗,调节反冲强度后再行冲洗;b、如有阀门突然损坏不能动作,致使滤池水位升高,应立即打开放空阀;c、检查时时刻注意安全,随时观察滤池水位、在线检测仪的数值;d、所有参加调试人员作业前要任务明确,作业时要精力集中,服从统一指挥,不得擅自离开自己的岗位;e、调试过程中除操作人员、监护人员等相关人员外,其它人员不得随意进行各受电区域各和设备运行区域;f、巡检人员应勤于巡视,发现问题及时汇报,遇紧急情况采取紧急措施以防事故扩大;事后要做好详细记录;g、调试过程中的检修工作必须在切断电源,采取有效措施保证安全后方可进行,并填写有关施工作业票;h、调试前要检查仪表设备的电源接线、接地是否正确,各控制点至控制单元的接线是否正确。i、采样时如遇原污水事故性排放、高浓度排放或处理设施运行故障,与正常样品应有所区别,采样时应详细记录。j、对取来的水样应及时测定,不要耽搁,以免影响化验结果的准确性。 3、D型滤池(1)工作原理原水进入D型滤池,在D型滤池内经新型彗星式纤维滤料过滤截留悬浮物,清水经过滤池底部出水管流出。当滤料纳污量达到饱和状态时,滤池滤速会逐渐降低,滤池内水位会慢慢上升,当水位上升到液位控制高位信号时,自控系统收到信号会对滤料进行反冲洗,把滤料拦截的悬浮物污垢冲洗排除滤池外。(2)控制要求a.D型滤池运行控制分为:自动运行控制和手动运行控制b.反洗过程分为时间控制与液位控制时间控制:即设定过滤周期时间,过滤周期时间达到后滤池能自动进入反洗过程并循环进入初滤过程和过滤过程。液位控制:即过滤周期达到一定时间,滤速降低滤池内液位上升,当液位上升到设定高度时,液位信号反馈给PLC程序,滤池能自动进入反洗过程并循环进入过滤过程。液位控制与时间控制只要满足其中条件之一便进入反洗过程,以条件达到为优先原则进入反洗过程。(3)工艺运行说明D型滤池的工艺运行过程分为两步,即:过滤过程和反冲洗过程。其中反冲洗过程又分为三步即:单独气洗阶段、气水联合冲洗阶段、单独水冲洗阶段。在工作过程中,每组(格)滤池有5个电动阀与1个排气电磁阀,它们分别命名为:原水进水阀、清水 出水阀、反冲洗排污阀、反冲洗进气阀、反冲洗进水阀、排气阀(详见设计图纸)每一过程按工艺要求每个阀门执行各自的开启与关闭命令。a、过滤过程在过滤过程中,只有原水进水阀、清水出水阀、排气阀是开启的,其余阀门都是处于关闭状态的。过滤时间要根据原水情况而定,一般过滤时间在10-24小时。该过程是滤池运行工艺核心,是将原水进水中的悬浮物进行拦截,达到高效过滤的效果。b、反洗过程反冲洗过程分三个阶段:(1)单独气冲洗阶段:历时3~5min,气洗强度28~32L/(m2·s)。此过程打开:反冲洗进气阀、反冲洗排污阀、且原水进水阀打开三分之一度、风机,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此过程主要是通过气流将滤料层抖松,为下一步气水联合冲洗减压。(2)气水联合反冲洗阶段:历时8~10min,气洗强度28~32L/(m2·s),水洗强度5~6L/(m2·s)。此过程打开:反冲洗进气阀、反冲洗进水阀、反冲排污阀、且原水进水阀打开三分之一度、风机、水泵,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此过程有效的将悬浮物污垢迅速与滤料脱离,然后通过水的反冲力,将污水流出滤池进入排污沟。(3)单独水洗阶段:冲洗历时3~4min,冲洗强度5~6L/(m2·s)。 此过程打开:反冲洗进水阀、反冲排污阀、排气阀、且原水进水阀打开三分之一度、水泵,其余的阀门都处于关闭状态并关闭风机。此过程主要是通过干净水流对滤料进行漂洗,同时把滤料上的悬浮脏物进一步排到排污管中。反冲洗全过程伴有表面扫洗,表面扫洗强度1.4~2.8L/(m2·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