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0.00 KB
  • 2023-01-02 08:31:39 发布

污水处理-厌氧生物处理方法

  • 5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生化处理主要内容废水处理微生物学基础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一)稳定塘、土地处理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二)--生物膜法废水的好氧生物处理(三)--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除磷技术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n废水的厌氧生物处理概述原理影响因素及控制要求主要构筑物及工艺\n一、厌氧生物处理——概述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消化法)在断绝与空气接触的条件下,依赖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的生物化学作用,对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的过程。与好氧过程的根本区别在于不以分子态氧作为受氢体,而以化合态氧、碳、硫、氢等为受氢体。处理对象:不溶性固态有机物(难生物降解有机物)应用场合:高浓度有机废水、城镇污水的污泥、温度较高的有机工业废水。\n在这个过程中:部分有机物转化为CH4部分被分解为CO2、H2O、NH3、H2S等无机物,并为细胞合成提供能量;少量有机物被转化、合成为新的原生质的组成部分。一、厌氧生物处理——概述\n厌氧生化法与好氧生化法相比具有下列优点:(1)既适用于高浓度废水,又适用于中低浓度废水。(2)能耗低:厌氧法产生的沼气可作为能源。(3)负荷高:厌氧法为2~10kgCOD/m3·d。(4)剩余污泥量少,且其浓缩性、脱水性良好。(5)氮、磷营养需要量少:厌氧法的C:N:P为100:2.1:0.5(100-300:5:1)(6)厌氧处理过程有一定的杀菌作用。(7)厌氧活性污泥可以长期贮存。一、厌氧生物处理——概述\n厌氧生物处理法也存在下列缺点:(1)厌氧微生物增殖缓慢,设备启动时间长。(2)出水往往达不到排放标准,需要进一步处理。(3)厌氧处理系统操作控制因素较为复杂。一、厌氧生物处理——概述\n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厌氧生物处理机理二、厌氧生物处理——原理\n1)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早期的厌氧处理研究主要针对污泥消化,即将污泥中的固态有机物降解为液态和气态的物质。污泥的消化过程明显分为两个阶段:固态有机物先液化,称液化阶段;接着降解产物气化,称气化阶段;整个过程历时半年以上。\n1)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1、液化阶段最显著的特征是液态污泥的PH值迅速下降,不到10天,降到最低值(例如在室温下,露在空气中的食物几天内就变馊发酸),所以又称酸化阶段。污泥中的固态有机物如淀粉、纤维素、油脂、蛋白质等,在无氧环境中降解时,转化为有机酸、醇、醛、水分子等液态产物和C02、H2、NH3、H2S等气体分子。由于转化产物中有机酸是主体,所以导致PH值下降。又由于产生的NH3溶解于水后产生的NH4OH具有碱性,产生中和反应并经过长时间的过程后使PH值回升,并进入气化阶段。\n1)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2、气化阶段:有机酸、醇、醛等中间产物在甲烷菌的作用下转化为生物气,也可称消化气,主体是CH4,因此气化阶段常称甲烷化阶段。该阶段除产生CH4外,还产生CO2和微量H2S。\n1)厌氧生物处理的早期目的和过程液化阶段:兼性厌氧菌作用,大量氢产生,也称氢发酵阶段,有机酸大量积累,pH迅速下降,污泥带有粘性,呈灰黄色,并发出恶臭,污泥称为酸性发酵污泥。气化阶段:专性厌氧菌作用,需隔绝光和空气,最佳pH值7.2-7.5,有机酸浓度不超过2000mg/L,最佳50-500mg/L,碱度不应超过5000mg/L,最佳2000-3000mg/L污泥呈黑色,稳定不易腐化,无甚恶臭,易于脱水,这种污泥成为熟污泥或消化污泥。\n2)厌氧生物处理机理消化经历四个阶段:水解阶段酸化阶段乙酸化阶段甲烷化阶段\n厌氧发酵的几个阶段\n2)厌氧生物处理机理(1)水解发酵阶段水解发酵阶段是将大分子不溶性复杂有机物在细胞外酶的作用下,水解成小分子溶解性高级脂肪酸(醇类;醛类、酮类等),然后渗入细胞内,参与的微生物主要是兼性细菌与专性厌氧菌。兼性细菌的附带作用:是消耗掉污水带来的溶解氧,为专性厌氧细菌的生长创造有利条件。此外还有真菌(毛霉Mucor,根霉Rhigopus,共头霉syncephastrum,曲霉Aspergillus)以及原生动物(鞭毛虫,纤毛虫,变形虫)等。可统称为水解发酵菌。\n2)厌氧生物处理机理(1)水解发酵阶段污水中三种有机物的分解情况如下:碳水化合物水解成单糖,是最易分解的有机物;含氮有机物水解产氨较慢,故蛋白质及非蛋白质的含氮化合物(嘌呤、嘧啶等)继碳水化合物及脂肪的水解后进行,经水解为脲,胨,肌酸,多肽后形成氨基酸;脂肪的水解产物主要为甘油、醛等。上述三种有机物的水解速率常数为:碳水化合物(纤维素为0.04~0.13,半纤维素为0.54),脂肪为0.08~1.7,蛋白质为0.02~0.03。不溶性有机物的水解发酵速度较缓慢。从水解速率常数可看出水解过程的快慢,不难理解不同的水质需有不同的水解停留时间。\n2)厌氧生物处理机理(2)产酸脱氢阶段产酸脱氢阶段是将第一阶段的产物降解为简单脂肪酸(乙酸、丙酸、丁酸等)并脱氢。参与该阶段作用的微生物是兼性或专性厌氧菌(产氢产乙酸菌以及硝酸盐还原菌NRB、硫酸盐还原菌SRB等)。故第二阶段的主要产物是简单脂肪酸,C02,碳酸根HCO3-,铵盐NH4+和HS-,H+等。此阶段速率较快。\n2)厌氧生物处理机理(3)产甲烷阶段产甲烷细菌将乙酸、乙酸盐、CO2和H2等转化为甲烷。参与作用的微生物是绝对厌氧菌(甲烷菌)。此过程由两组生理上不同的产甲烷菌完成,一组把氢和二氧化碳转化成甲烷,另一组从乙酸或乙酸盐脱控产生甲烷,前者约占总量的1/3,后者约占2/3。\n2)厌氧生物处理机理上述3个阶段,以产甲烷阶段的反应速度最慢,为厌氧消化的限制阶段。与好氧氧化相比,厌氧生物处理产生的污泥量远少于好氧氧化。有的研究人员将厌氧过程分为四个阶段:水解、酸化、酸性减退(由于产生中间产物氨,中和了酸)、产甲烷阶段。参与厌氧反应的细菌,酸化阶段的统称产酸或酸化细菌,几乎包括所有的兼性细菌;甲烷化阶段的统称甲烷细菌,已经证实的已有80多种\n二、厌氧生物处理原理厌氧生物处理的方法基本功能有二:(1)酸发酵的目的:为进一步进行生物处理提供易生物降解的基质;(2)甲烷发酵的目的:进一步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完全的厌氧生物处理工艺-----因兼有降解有机物和生产气体燃料的双重功能,因而得到了广泛的发展和应用。\n在厌氧消化系统中微生物主要分为两大类:非产甲烷菌(non-menthanogens)产甲烷细菌(menthanogens)三.厌氧法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甲烷发酵阶段是厌氧消化反应的控制阶段,因此厌氧反应的各项影响因素也以对甲烷菌的影响因素为准。\n产酸菌和产甲烷菌的特性参数参数产甲烷菌产酸菌对pH的敏感性敏感,最佳pH为6.8~7.2不太敏感,最佳pH为5.5~7.0氧化还原电位Eh<-350mv(中温),<-560mv(高温)<-150~200mv对温度的敏感性最佳温度:30~38℃,50~55℃最佳温度:20~35℃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n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温度因素酸碱度(PH)有机负荷营养与C/N比搅拌有毒物质影响因素\n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产甲烷菌的温度范围为5~60℃,在35℃和53℃上下可以分别获得较高的消化效率,温度为40~45℃时,氧消化效率较低。温度的急剧变化和上下波动不利于厌氧消化作用。短时间内温度升降5℃,沼气产量明显下降,波动的幅度过大时,甚至停止产气。温度的波动,不仅影响沼气产量,还影响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此其高温消化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根据采用消化温度的高低,可以分为常温消化(10~30℃)、中温消化(35℃左右)和高温消化(54℃左右)。一、温度\n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1、温度因素\n在35℃~38℃和52~55℃各有一个最适温度。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1、温度因素\n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pH值条件首先使产氢产乙酸作用和产甲烷作用受抑制,使产酸过程所形成的有机酸不能被正常地代谢降解,从而使整个消化过程的各阶段间的协调平衡丧失。若pH值降到5以下,对产甲烷菌毒性较大,同时产酸作用本身也受抑制,整个厌氧消化过程即停滞。即使pH值恢复到7.0左右,厌氧装置的处理能力仍不易恢复;而在稍高pH值时,只要恢复中性,产甲烷菌能较快地恢复活性。2、酸碱度、pH值\n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厌氧装置适宜在中性或稍偏碱性的状态下运行。最适pH值为7.0~7.2,pH6.6~7.4较为适宜。pH值和温度是影响甲烷细菌生长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对营养物的吸收;pH强烈地影响酶的活性,进而影响微生物细胞内的生物化学过程。2、酸碱度、pH值\n3、有机负荷在一定范围内,随着有机负荷的提高,产气率趋向下降,而消化器的容积产气量则增多,反之亦然。原因:若有机负荷过高,则产酸率将大于用酸(产甲烷)率,挥发酸将累积而使pH值下降、破坏产甲烷阶段的正常进行,严重时产甲烷作用停顿,系统失败,并难以调整复苏。有机负荷过高,则过高的水力负荷还会使消化系统中污泥的流失速率大于增长速率而降低消化效率。若有机负荷过低,物料产气率或有机物去除率虽可提高,但容积产气率降低,反应器容积将增大,使消化设备利用效率降低,投资和运行费用提高。三、厌氧消化的影响因素与控制要求\n4、营养与C/N比厌氧法中碳:氮:磷控制为20O~300:5:1为宜。此比值大于好氧法中100:5:1,这与厌氧微生物对碳素养分的利用率较好氧微生物低有关。在碳、氮、磷比例中,碳氮比例对厌氧消化的影响更为重要。原料C/N比过高,碳素多,氮素养料相对缺乏,细菌和其他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受到限制,有机物的分解速度就慢、发酵过程就长。原料C/N比过低,可供消耗的碳素少,氮素养料相对过剩,则容易造成系统中氨氮浓度过高,出现氨中毒。C/N=10~20:1\n各种废物的碳氮比(C/N)原料碳氮比原料碳氮比大便(6~10):1厨房垃圾25:1小便0.8:1混合垃圾34:1牛厩肥18:1初沉池污泥5:1鲜马粪24:1二沉池污泥10:1鲜羊粪29:1鲜猪粪13:1\n5、搅拌和混合混合搅拌是提高消化效率的工艺条件之一。没有搅拌的厌氧消化池,池内料液常有分层现象。通过搅拌可消除池内梯度,增加食料与微生物之间的接触,避免产生分层,促进沼气分离。在连续投料的消化池中,还使进料迅速与池中原有料液相混匀。搅拌的方法有:(1)机械搅拌器搅拌法;(2)消化液循环搅拌法;(3)沼气循环搅拌法等。其中沼气循环搅拌,还有利于使沼气中的CO2作为产甲烷的底物被细菌利用,提高甲烷的产量。\n6、有毒物质抑制物质浓度/(mg/L)抑制物质浓度/(mg/L)挥发性脂肪酸>2000Na3500~5500氨氮1500~3000Fe1710溶解性硫化物>200Cr6+3Ca2500~4500Cr3+500Mg1000~1500Cd150K2500~4500对厌氧消化具有抑制作用的物质\n7、氧化还原电位无氧环境是严格厌氧的产甲烷菌繁殖的最基本条件之一,产甲烷菌对氧和氧化剂非常敏感。产甲烷菌初始繁殖的环境条件是氧化还原电位不能高于-330mV,相当于2.36×1056L水中有1mol氧。在厌氧消化全过程中,不产甲烷阶段可在兼氧条件下完成,氧化还原电位为+0.1~-0.1V,而在产甲烷阶段,氧化还原电位须控制为-0.3~-0.35V(中温消化)与-0.56~0.6V(高温消化),常温消化与中温相近。产甲烷阶段氧化还原电位的临界值为-0.2V。\n8、厌氧活性污泥厌氧活性污泥主要由厌氧微生物及其代谢的和吸附的有机物、无机物组成。厌氧活性污泥的浓度和性状与消化的效能有密切的关系。性状良好的污泥是厌氧消化效率的基础保证。厌氧活性污泥的性质主要表现为它的作用效能与沉淀性能,前者主要取决于活微生物的比例及其对废物的适应性和活微生物中生长速率低的产甲烷菌的数量是否达到与不产甲烷菌数量相适应的水平。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与污泥的凝聚性有关、与好氧处理一样,厌氧活性污泥的沉淀性能也以SVI衡量。\n第一代厌氧消化工艺①普通厌氧消化池;②厌氧接触工艺。第二代厌氧消化工艺③上流式厌氧污泥床(UASB)反应器;④厌氧滤床;⑤厌氧流化床反应器;⑥厌氧生物转盘;⑦其它,如厌氧混合反应器和厌氧折流反应器。第三代厌氧反应器和其他改进工艺⑧厌氧颗粒污泥膨胀床(EGSB)反应器;⑨厌氧复合床反应器(AF+UASB);⑩水解工艺和两阶段厌氧消化(水解+EGSB)工艺。四、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n1、普通厌氧消化池废水定期或连续进入池中,经消化的污泥和废水分别由消化池底和上部排出,所产沼气从顶部排出。为了使进料和厌氧污泥充分接触、使所产的沼气气泡及时逸出而设有搅拌装置,常用搅拌方式有三种:(1)池内机械搅拌(2)沼气搅拌(3)循环消化液搅拌。四、厌氧法的工艺和设备\n常用加热方式有三种:(1)废水在消化池外先经热交换器预热到定温再进入消化池;(2)热蒸汽直接在消化器内加热;(3)在消化池内部安装热交换管。普通消化池一般的负荷:中温为2~3kgCOD/m3·d高温为5~6kgCOD/m3·d1、普通厌氧消化池\n普通消化池的特点优点: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厌氧消化反应与固液分离在同一个池内实现,结构较简单。缺点:(1)缺乏持留或补充厌氧活性污泥的特殊装置,消化器中难以保持大量的微生物细胞;(2)对无搅拌的消化器,还存在料液的分层现象严重,微生物不能与料液均匀接触,温度也不均匀,消化效率低。1、普通厌氧消化池\n2、厌氧接触法为克服普通消化池不能持留或补充厌氧活性污泥的缺点,在消化池后设沉淀池,将沉淀污泥回流至消化池,形成了厌氧接触法。该系统既使污泥不流失、出水水质稳定,又可提高消化池内污泥浓度,从而提高设备的有机负荷和处理效率。\n为了提高沉淀池中混合液的固液分离效果,目前采用以下几种方法脱气:(1)真空脱气,由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经真空脱气器,将污泥絮体上的气泡除去,改善污泥的沉淀性能;(2)热交换器急冷法,将从消化池排出的混合液进行急速冷却,如中温消化液35℃冷到15~25℃,可以控制污泥继续产气,使厌氧污泥有效地沉淀;(3)絮凝沉淀,向混合液中投加絮凝剂,使厌氧污泥易凝聚成大颗粒,加速沉降;(4)用超滤器代替沉淀他,以改善固液分高效果。2、厌氧接触法\n厌氧接触法的特点:(1)通过污泥回流,保持消化池内污泥浓度较高,一般为10~15g/L,耐冲击能力强;(2)消化池的容积负荷较普通消化池高,中温消化时,一般为2~1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比普通消化池大大缩短,如常温下,普通消化池为15~30天,而接触法小于10天;(3)可以直接处理悬浮固体含量较高或颗粒较大的料液,不存在堵塞问题;(4)混合液经沉淀后,出水水质好,但需增加沉淀池、污泥回流和脱气等设备。厌氧接触法还存在混合液难于在沉淀池中进行固液分离的缺点。\n3、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应应器\n上流式厌氧污泥床反应器的特点:(1)反应器内污泥浓度高,一般平均污泥浓度为30~40g/L;(2)有机负荷高,水力停留时间短,中温消化,COD容积负荷一般为10~20kgCOD/m2·d;(3)反应器内设三相分离器,被沉淀区分离的污泥能自动回流到反应区,一般无污泥回流设备;(4)无混合搅拌设备。投产运行正常后,利用本身产生的沼气和进水来搅动;(5)污泥床内不填载体,节省造价及避免堵塞问题。但反应器内有短流现象,影响处理能力;进水中的悬浮物应比普通消化池低得多,特别是难消化的有机物固体不宜太高;运行启动时间长,对水质和负荷变化比较敏感。\n4、厌氧生物滤池废水从池底进入,从池上部排出,称升流式厌氧滤池;废水从池上部进入,从池底部排出,称降流式厌氧滤池。\n厌氧生物滤池的特点是:(1)由于填料为微生物附着生长提供广较大的表面积,滤池中的微生物量较高,又生物膜停留时间长,平均停留时间长达100天左右,因而可承受的有机容积负荷高,COD容积负荷为2~16kgCOD/m3·d,且耐冲击负荷能力强;(2)废水与生物膜两相接触面大,强化了传质过程,因而有机物去除速度快;(3)微生物固着生长为主,不易流失,因此不需污泥回流和搅拌设备;(4)启动或停止运行后再启动比前述厌氧工艺法时间短。但该工艺也存在一些问题:处理含悬浮物浓度高的有机废水,易发生堵塞,尤以进水部位更严重。滤池的清洗也还没有简单有效的方法。\n5、厌氧流化床第一段:水解和液化固态有机物为有机酸;缓冲和稀释负荷冲击与有害物质,并将截留难降解的固态物质。第二段:保持严格的厌氧条件和PH值,以利于甲烷菌的生长;降解、稳定有机物,产生含甲烷较多的消化气,并截留悬浮固体,以改善出水水质。\n厌氧流化床特点:(1)载体颗粒细,比表面积大,可高达2000~3000m2/m3左右,使床内具有很高的微生物浓度,因此有机物容积负荷大,一般为10~40kgCOD/m3·d,水力停留时间短,具有较强的耐冲击负荷能力,运行稳定;(2)载体处于流化状态,无床层堵塞现象,对高、中、低浓度废水均表现出较好的效能;(3)载体流化时,废水与微生物之间接触面大,同时两者相对运动速度快,强化了传质过程,从而具有较高的有机物净化速度;(4)床内生物膜停留时间较长,剩余污泥量少;(5)结构紧凑、占地少以及基建投资省等。但载体流化耗能较大,且对系统的管理技术要求较高。\n6、厌氧转盘\n七、两步厌氧法和复合厌氧发7、两步厌氧法和复合厌氧法两步厌氧消化法是厌氧消化反应分别在两个独立的反应器中进行,每一反应器完成一个阶段的反应;复合厌氧法是在一个反应器内由两种厌氧法组合而成。如上流式厌氧污泥床与厌氧滤池组成的复合厌氧法。\n五、厌氧产气量计算与反应器设计1)理论产气量的计算1.根据废水有机物化学组成计算产气量2.根据COD与产气量关系计算在标准状态下,1mol甲烷,相当于2mol(或64g)COD,则还原1gCOD相当于生成22.4/64=0.35L甲烷。\n2)实际产气率分析在厌氧消化工艺中,实际产气率受物料的性质、工艺条件以及管理技术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在不同的场合,实际产气率与理论值会有不同程度的差异。1.物料的性质就厌氧分解等当量COD的不同有机物而言,脂类(类脂物)的产气量最多,而且其中的甲烷含量也高;蛋白质所产生的沼气数量虽少,但甲烷含量高;碳水化合物所产生的沼气量少,且甲烷含量也较低;\n2.废水COD浓度废水的COD浓度越低,单位有机物的甲烷产率越低,主要原因是甲烷溶解于水中的量不同所致。因此,在实际工程中,高浓度有机废水的产气率接近理论值,而低浓度有机废水的产气率则低于理论值。3.沼气中的甲烷含量沼气中的甲烷含量越高,其在水中的溶解度越大。故甲烷的实际产气率越低。4.生物相的影响产气率还与系统中硫酸盐还原菌及反硝化细菌等的活动有关。若系统中上述菌较多,则由于这些菌会与产甲烷菌争夺碳源,从而使产气率下降。\n5.工艺条件影响对同种废水,在不同的工艺条件下,其去除单位重量COD的产气量不同。6.去除的COD中用于合成细菌细胞所占的比例对于等当量COD的不同有机物,厌氧消化时用于细菌细胞合成的系数有一定的差异,故产气率不是常量。去除的COD中用于合成细菌细胞所占的比例越大,则分解用以产生甲烷的比例将越小,从而去除1kgCOD的甲烷产量越低。一般情况下,变幅小于10%。\n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厌氧反应器的设计包括工艺设备的选型、反应器容积的计算和设备构造的确定等。厌氧处理装置的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废水中的悬浮物含量、粒度和厌氧可降解性。\n六、厌氧设备的运行管理一、厌氧设备的启动厌氧设备在进入正常运行之前应进行污泥的培养和驯化。厌氧活性污泥可以取自正在工作的厌氧处理构筑物或江河湖泊沼泽底,下水道及污水集积腐臭处等厌氧生境中的污泥,最好选择同类物料厌氧消化污泥。在启动过程中,控制升温速度为1℃/h,达到要求温度即保持恒温;注意保持pH值在6.8~7.8之间;此外,有机负荷常常成为影响启动成功的关键性因素。启动的初始有机负荷因工艺类型、废水性质、温度等的工艺条件以及接种污泥的性质而异。\n二、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的欠平衡现象及其原因保持厌氧消化作用的平衡性是厌氧消化系统运行管理的关键。欠平衡:厌氧消化过程易于出现酸化,即产酸量与用酸量不协调现象。厌氧消化作用欠平衡时可以显示出如下的症状;(1)消化液挥发性有机酸浓度增高;(2)沼气中甲烷含量降低;(3)消化液pH值下降;(4)沼气产量下降;(5)有机物去除率下降。诸症状中最先显示的是挥发性有机酸浓度的增高,故它是一项最有用的监视参数,有助于尽早地察觉欠平衡状态的出现。其他症状则因其显示的滞缓性,或者因其并非专一的欠平衡症状,故不如前者那样灵敏有用。\n厌氧消化作用欠平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如:有机负荷过高;进水pH值过低或过高;碱度过低.缓冲能力差;有毒物质抑制;反应温应急剧波动;池内有溶解氧及氧化剂存在等。一经检测到系统处于欠平衡状态时,就必须立即控制并加以纠正,以避免欠平衡状态进一步发展到消化作用停顿的程度。可暂时投加石灰乳以中和积累的酸,但过量石灰乳能起杀菌作用。解决欠平衡的根本办法是查明失却平衡的原因,有针对性地采取纠正措施。二、厌氧反应器运行中的欠平衡现象及其原因\n三、运行管理中的安全要求厌氧设备的运行管理很重要的问题是安全问题。沼气中的甲烷比空气轻、非常易燃,空气中甲烷含量为5%~15%时,遇明火即发生爆炸。因此消化池、贮气罐、沼气管道及其附属设备等沼气系统,都应绝对密封,无沼气漏出。并且不能使空气有进入沼气系统的可能,周围严禁明火和电气火花。所有电气设备应满足防爆要求。沼气中含有微量有毒的硫化氢,但低浓度的硫化氢就能被人们所察觉。硫化氢比空气重,必须预防它在低凹处积聚。沼气中的二氧化碳也比空气重,同样应防止在低凹处积聚,因为它虽然无毒,却能使人窒息。因此,凡需因出料或检修进入消化池之前,务必以新鲜空气彻底置换池内的消化气体,以策安全。\nA/O法;可以达到生物脱氮的目的、脱磷效果厌氧一缺氧—好氧法(A/A/O法)缺氧—厌氧—好氧法(倒置A/A/O法)可以在去除BOD、COD的同时,达到脱氮、除磷的效果。五、厌氧和好氧技术的联合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