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6.00 KB
  • 2022-04-22 11:29:50 发布

杏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浅谈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杏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浅谈  摘要:本文通过对杏仁加工废水水质的调查和分析,确定了一种较为可行的废水处理工艺,并对工艺可行性进行了分析。关键词:杏仁加工废水处理工艺Abstract:inthispaper,throughtheinvestigationandAnalysisonwaterqualityofalmondprocessingwastewater,wastewaterisafeasibletreatmentprocessweredetermined,andthetechnologyfeasibilityanalysis.Keywords:almondprocessingwastewatertreatmentprocess中图分类号:X7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杏仁加工废水是一种高浓度有机废水,废水来源于生产加工过程中的蒸煮和酸洗工艺,除酸洗工序外不含其它化工原料,废水的有机物浓度较高,并且含有大量氰化物,处理难度大。5 杏仁脱苦加工厂在承德及其周边分布较广,因其产生的废水含有剧毒氰化物,如果直接外排或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污染事故。通常的处理方法有酸化法、氯化法和自然曝气氧化法等,它们共同缺点是处理费用高、氰化物分解不彻底、易造成污染物转移等。本项研究以承德地区某杏仁加工企业为载体,采用以生物强化为辅,生化氧化为主的复合处理工艺,对杏仁脱苦废水进行处理,从而达到废水净化的目的。某公司,设计加工杏仁能力6m3/d,满负荷生产废水排放量约150m3/d,每天按20小时计算,折合小时流量为7.5m3/hr。主要污染物指标如下:表1杏仁加工废水主要污染物指标一、工艺选择该废水的CODCr和BOD5都比较高,并且废水中含有大量氰化物,由于潜在的氰化物的毒性,该废水不适合采用传统的生物处理工艺进行处理,根据成功工程经验,对该废水适宜采用以生物强化技术为主体的好氧+厌氧水解+好氧(O-A-O)的新工艺,同时兼顾考虑废水的工艺先进性和经济适用性问题。因杏仁加工废水中含有一定量的酸性废水,废水的PH值偏酸性,所以应先对废水调节PH值至适合生物处理的范围,然后再进行后续的生物处理。二、工艺流程说明与分析工艺流程说明5 杏仁加工废水工艺流程图图11、废水处理杏仁加工废水首先经过水力格栅拦截大部分漂浮物等大颗粒的固体污染物后,进入沉砂池,废水在沉砂池内沉淀去除大部分的悬浮物,然后进入调节池。在调节池设穿孔曝气管,提供曝气和搅拌,并设石灰乳投加设备,以调节废水的PH值达到生物处理的许可范围。调节池废水经水泵一次提升后进入一级生物强化池,在一级生物强化池中完成大部分有机物的降解。一级生物强化池出水经一级沉淀后进入厌氧水解池,厌氧水解池设置配水系统,生物填料等,废水在厌氧水解池进行水解酸化,大分子有机物被降解为小分子有机物,利于后续氰化物的去除和有机物分解。厌氧池出水进入二级生物强化池,废水在二级生物强化池中完成剩余有机物的大部分去除。二级生物强化池出水经二级沉淀池后实现达标排放。两级生物强化处理池共用一台生物强化器,定期培养优势微生物并植入到一级生物强化池和二级生物强化池中,使系统可以承受废水中一定浓度有机氰化物的冲击,并可以分解废水中的氰化物。生物强化器的使用确保了微生物的良好活性,可以保证整个处理系统的出口废水能稳定的达标排放。2、污泥处理5 本工艺流程的优势之一就是产生的污泥主要来自两级沉淀池产生的剩余污泥,污泥的产生量较少,少量剩余污泥可以掺煤进入锅炉焚烧处理。三、结论与建议1、本处理工艺是根据杏仁加工废水的水量和水质的实际情况而设计的,整个处理工艺运转灵活,抗冲击能力强,不会因生产的中断或系统的故障而给废水处理系统带来不便。2、生物强化技术中所采用的菌种不是经过基因工程后菌种,不会出现蜕化等问题,在调试过程中,仅仅需要一次性投入既可,以后使用中无需反复投加,可以提供运行时间保证。3、设计充分参考其他杏仁加工厂的成功工程经验,其运行工艺更加可靠和经济,保证出水达到COD<100mg/l的国家标准。4、该工艺设计可根据投资状况,在保证出水达到实际运行要求的前提下,对设备材质、自动化水平等进行调整,以满足实际应用需求。参考文献:1.张自杰,《环境工程手册——水污染防治卷》,高等教育出版社,1996;2.国家环保总局,《高浓度有机废水厌氧处理技术》,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1992;5 3.王凯军,《实用水处理技术丛书--发酵工业废水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10;4.唐受印,《食品工业废水处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5;作者简介:林思鑫(1982-),女,承德市环境保护局,助理工程师,主要从事环境影响评价、环保科研工作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