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08.00 KB
  • 2022-04-22 11:19:39 发布

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8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规模化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录第一章总论1第一节项目背景1第二节项目提出的理由与建设的必要性2第三节项目概况9第二章市场分析及预测12第一节草莓市场供应与消费现状12第二节产品未来需求预测15第三节产品竞争能力分析172.3.1优势17第四节营销策略19第三章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22第一节生产规模22第二节产品方案22第四章场址选择25第一节场地所在位置25第二节土地利用现状、地形地貌25第三节场地建设条件26第五章技术方案和工程方案28第一节主要技术方案28第二节工程方案及主要设备37第六章主要原材料、燃料动力消耗37第一节主要原材料37第二节主要燃料及动力38第七章项目总体布置38第一节场区总平面布置38第二节公用辅助工程39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39第一节总投资估算39第二节资金筹措42第九章财务评价43第一节基础数据与参数43第二节财务盈利能力44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第三节偿债能力分析47第四节不确定性分析47第十章结论与建议52第一节结论52第二节建议52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总论1.1项目概述1.1.1项目名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1.1.2项目承办单位########################种养殖专业合作社。1.1.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七号镇七号村东滩。1.1.4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本项目为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项目,对厂区产生的污水进行分离收集处理,综合建设期10个月。主要建设内容包括:新建DN300污水管网500m,新建DN400-DN1000雨水分流管网800m,改造排污沟500m,共计1800m。新建10吨/天污水处理站一座及配套设施。新建长20m×宽10m的圆拱形钢结构防渗防漏储粪棚。本项目建设目标:通过基础设施及污水处理站建设,厂区污水收集的污水处理站深度处理后用于绿化等,雨水用来灌溉农田,保护地下水资源。1.1.5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总投资约人民币240万元,其中自筹资金140万元,申请国家资金100万元。项目建成后,改善污染状况和卫生面貌,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充分利用污水管网工程,提高污水收集率,发挥污水处理站治污减排功能。使厂区的水污染物排放达标,实现低排放要求。1.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1.2.1项目现运行情况########################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3年10月,养殖场位于############七号镇七号村东滩,占地面积20000m2,计划养殖澳大利亚奶牛200头。公司将致力于和有实力的奶制品生产工艺先进、技术含量高的企业联合加工各种鲜奶制品,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合格、健康、绿色的无抗奶饮用品。公司投产后,日均生产原奶5t,公司现有员工10名,其中高级工程师2名,技术人员3名。养殖场的雨污分流及污水处理工程严格按照环保要求建设,产生的污水经过处理才能符合国家环保要求。为此,合作社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引进先进设备投入大量资金建设污染治理设施,提出节能环保理念,打造生态健康的养殖场。1.2.2项目的提出在国家产业政策调整,鼓励节能减排技术创新的大政方针指导下,########################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养殖场的建设中,加大了环保设施的投入。拟投资240万元,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和养殖场污水等进行综合治理工程建设,使其各项污染物排放达标。此举既是为减轻对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周边环境的污染,也是为了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符合############关于规模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项目政策规定。1.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1、发展循环经济的需要第一,发展循环经济是实施资源战略,促进资源永续利用,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重大战略措施。我国的资源状况,一方面人均资源量相对不足,另一方面资源开采和利用方式粗放、综合利用水平低、浪费严重。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在节约资源方面是大有可为的。第二,发展循环经济是防治污染、保护环境的重要途径。首先,发展循环经济要求实施清洁生产,这可以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是保护环境的治本措施。另外,各种废弃物的回收再利用也大大地减少了固体污染物的排放。第三,发展循环经济是应对入世挑战,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和客观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企业面临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要生存和发展,必须转变增长方式,走内涵发展道路。发展循环经济,可以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使企业的竞争能力得到增强。目前,我国单位产值能耗为世界平均水平的2.3倍,主要用能产品单位能耗比国外先进水平高40%;我国工业产品能源、原材料的消耗占企业生产成本的75%左右,若降低一个百分点就能取得100多亿元的效益。循环经济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可持续发展战略的一种有交模式。对于促进############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经济社会又快又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保护生态环境的需要我国生态环境的基本情况是:总体在恶化,局部在改善,治理能力远赶不上破坏速度,生态赤字逐步扩大。十八大报告在概述前进中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时,提到“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十二五”规划纲要指出,面对日趋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必须增强危机意识。由于长期以来传统工业化和粗放增长方式的惯性,很多问题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不少矛盾经过多年的积累,恰恰到了集中凸显期。为了降低对环境的影响,本项目对水污染的治理,着手从源头出发,购置先进的设备、使用先进的生产工艺,这将使本项目的污染最小化。########################种养殖专业合作社不惜投入资金,坚持开发与节约并重、节约优先的方针,加强资源综合利用,完善资源再利用的体系。综上所述,本项目既能在资源利用上达到最大化,又能在环境保护上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所以,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1.3编制依据及可研报告研究范围1.3.1编制依据1、法律法规规章(1)《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7)《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8)《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规范性文件和技术标准(1)《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信息化“十二五”规划》;(2)《############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若干政策措施〉的通知》;(3)《############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4)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5)《############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6)《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8)《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9)《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10)《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1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95;(12)给水排水工程和污水处理工程建设有关技术规范3、其它附件和资料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发改部门或主管部门批复的项目建议书;(3)项目投资单位提供的相关技术资料和其它附件。1.4.2可研报告研究范围本可研报告的研究范围如下:项目建设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分析;项目目标及效果分析;工程技术方案;建设场址和建设条件分析;环境保护、消防、节能节水措施研究;生产组织和劳动定员;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方案;效益评价;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1.5项目建设方针、目标1、建设方针项目建设以科学发展观为基本方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遵循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企业主体、自主创新、因地制宜、重点突破的方针,加快科技创新,推广先进适用技术,推进资源综合利用产业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废弃物排放,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2、建设目标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部署,是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和促进可持续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的重要任务。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长远发展的需要,不断提高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10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6可行性研究结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拟投资240万元,建设雨水和污水管网,建设10t/d污水综合处理工程,对养殖污水进行处理。建设长20m×宽10m的圆拱形钢结构防渗防漏储粪棚。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具体,建设条件优越,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或规划,符合“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申报要求。项目投资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各类污染物排放达标、污染治理措施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管理体系健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短。项目采取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有效:污水年处理量1825m3/a,CODCr年减排8.28t,氨氮年减排0.19t。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污染治理措施得当,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立项目标准确,对推进当地环保设施建设发展等具有带动作用。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建议项目尽早立项,并尽快筹措资金,抓紧实施。并建议相关政府给予一定政策和资金支持,使项目尽快解决养殖污染等问题,并使其早日发挥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目标及效果分析2.1项目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根据《!!############财政厅、环境保护厅关于申报2014年############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污染防治项目的通知》([2014]426号)文件要求,结合当前环保工作总体思路、规划目标和重点任务,市财政局和市环境保护局共同部署2014年############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污染防治项目申报工作。本项目完全符合项目申报要求,且通过治理可以为完成主要污染物化学需氧量和氨氮削减任务做出贡献。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相关产业政策,是政府重点扶持的项目。2.2现有工程概况2.2.1养殖区概况本项目场址在############七号镇七号村东滩,养殖规模为200头,其中成年奶牛总数为150头,犊牛和青年牛50头,项目所需的其它原辅包装材料可由当地市场或企业供应。2.2.2养殖区选址概况养殖区位于########################七号镇,养殖区总占地面积20000m2,养殖区距县城60km,紧邻省道高速公路交汇处3公路,周围有零星居民。2.2.3污染物排放特点及产污环节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养殖场和奶站及生活区会产生大量的废水等有机污染物,这些污染物如不处理直接会造成环境恶化,空气质量,地下水,地表水等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在此过程中产生的有机污染物,呈现出危害大、持续时间长、量多等特点。因此对该项目产生的污染物必须经过恰当的治理方能外排。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工程技术方案3.1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3.1.1总平面布置原则主要设计依据采用国内现行规范,包括《工业企业总平面布置设计规范》(GB50187-2005)等。总平面布置的原则和功能划分:1、厂区考虑生产设施及办公设施布置的科学合理。2、生产装置尽量做到一体化和有序化,人货分流。3、总平面布置符合国家规范要求,确保生产安全,管理方便。4、力求工艺流程通顺,避免管道往返交叉,布局协调,整齐美观。5、严格采用雨、污分流制。6、应尽量使污水重力自流排放。7、污水排放应采用暗管排放。3.1.2总平面布置方案本项目主要由雨污分流管网及污水处理站及设备间组成。污水处理站位于养殖区西北角,处于厂区地势最低处,利于废水的收集。工程总平面布置是在满足养殖需求的前提下,结合厂址位置进行布局的。总体来讲,工程建设区总平面布置基本合理。3.1.3排水体制排水体制一般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两种类型。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合流制排水系统是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径流汇集在一个管渠内予以输送、处理和排放。按照其产生的次序及对污水处理的程度不同,合流制排水系统可分为直排式合流制、截流处理式合流制和全处理式合流制。城市污水与雨水径流不经任何处理直接排入附近水体的合流制称为直排式合流制排水系统。当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雨水用两个或两个以上排水管渠排除时,称为分流制排水系统。其中排除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系统称为污水排水系统;排除雨水的系统称为雨水排水系统。根据排除雨水方式的不同,又分为完全分流制、不完全分流制和截流式分流制。完全分流制排水系统分设污水和雨水两个管渠系统,前者汇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送至处理厂,经处理后排放或加以利用。后者通过各种排水设施汇集城市内的雨水和部分工业废水(较洁净),就近排入水体。但初期雨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到水体,对水体污染严重。不完全分流制只建污水排水系统,未建雨水排水系统,雨水沿着地面、道路边沟和明渠泄入水体。或者在原有渠道排水能力不足之处修建部分雨水管道,待进一步发展或有资金时再修建雨水排水系统。该排水体制投资省,主要用于有合适的地形、有比较健全的明渠水系的地方,以便顺利排泄雨水。目前还有很多地方在使用,不过它没有完整的雨水管道,在雨季容易造成径流污染和洪、涝灾害,所以最终还得改造为完全分流制。对于常年少雨、气候干燥的城市可采用这种体制,而对于地势平坦,多雨易造成积水地区,不宜采用不完全分流制。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1.4污水管网布置形式污水管网分布在整个排水流域内,根据管道在排水中所起的作用,可分为主干管、干管和支管。污水由支管流入干管,由干管流入主干管,由主干管流入污水处理站,管道由小到大,分布类似河流,呈树枝状。污水在管道中一般是靠管道两端的水面高差从高向底处流动。在大多数情况下,管道内部是不承受压力的,即靠重力流动。3.1.5污水管网布置原则1、管道系统布置要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取短捷路线。每段管道均应划给适宜的服务面积。汇水面积划分除依据明确的地形外,在平坦地区要考虑与各毗邻系统的合理分担。2、尽量避免或减少管道穿越不容易通过的地带和构筑物,如高地、基岩浅露地带、基底土质不良地带、河道、铁路、地下铁道、人防工事以及各种大断面的地下管道等。当必须穿越时,需采取必要的处理或交叉措施,以保证顺利通过。3、安排好控制点的高程。一方面应根据竖向规划,保证汇水面积内各点的水都能够排出,并考虑发展,在埋深上适当留有余地;另一方面应避免因照顾个别控制点而增加全线管道埋深。对后一点,可分别采取以下几项办法和措施:局部管道覆土较浅时,采取加固措施、防冻措施。穿过局部低洼地段时,建成区采用最小管道坡度,新建区将局部低洼地带适当填高。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必要时采用局部提升办法。管道坡度的改变应尽可能徐缓,避免流速骤降,导致淤积。同直径及不同直径管道在检查井内连接,一般采用管顶平接,不同直径管道也可采用设计水面平接,但在任何情况下进水管底不得低于出水管底。流量很小而地形又较平坦的上游支线,一般可采用非计算管段,即采用最小直径,按最小坡度控制。3.1.6污水管道定线正确的定线是合理、经济地设计污水管道系统的先决条件,是污水管道系统设计的重要环节。管道定线一般按主干管、干管、支管顺序依次进行。定线应遵循的主要原则是:应尽可能地在管线较短和埋深较小的情况下,让最大区域的污水能自流排出。定线时应充分利用地形,使管道的走向符合地形趋势,一般宜顺坡排水,管道必须具有坡度。因此,在管道定线时需作方案比较,选择最适当的定线位置,使之既能尽量减少埋深,又可少建泵站。3.2污水管道设计3.2.1设计原则1、污水干管按远期一次性规划设计,管径按远期设计流量确定,干管根据近、远期的发展,分段敷设。2、干管按排水规划,并且根据当地具体情况,确定管径和具体走向,设计流量按各排水分区的建设面积比流量计算,以此确定管径。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污水管道布置力求符合地形变化趋势,顺坡排水,应尽量采用重力形式,避免提升。线路短捷,减少管道埋深和管道迂回往返,降低工程造价,确保良好的水力条件。4、在设计充满度下条件,重力流污水管道最小设计流速不小于0.6m/s。5、仔细研究管道敷设坡度与地面坡度的关系。所确定的管道坡度,既能满足最小设计流速,又不使管道的埋深过大。6、尽量利用已有的污水管道,并对现有污水管道、暗沟进行合理的改造,收集污水。3.2.2设计参数每一设计管段的污水设计流量可能包括以下几种流量:本段流量q1—是从管段沿企业流来的污水量;转输流量q2—是从上游管段和旁侧管段流来的污水量;集中流量q3—是从工业企业或其它大型公共建筑物流来的污水量。对于某一设计管段而言,本段流量沿线是变化的,即从管段起点的零增加到终点的全部流量,但为了计算的方便,通常假定本段流量集中在起点进入设计管段。它接受本管段服务地区的全部污水流量。本段流量可用下式计算:—设计管段的本段流量(L/s);—设计管段服务的区面积(ha);—生活污水量总变化系数;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比流量(L/(s.ha)),3.2.3水力计算计算公式:流量公式:Q=AVQ—设计流量(m3/s)A--水流有效断面面积(m2)V—流速(m/s)流速公式:V=1/n·R2/3·i1/2n—粗糙系数R—水力半径(m),R=A/P,P为湿周i—水力坡降经计算,污水管网的管道参数合理可行。3.2.4管道基础1、沟槽、沟底与垫层(1)沟槽的宽度应便于管道敷设和安装,同时也便于夯实机具操作和地下水排出。沟槽的最小宽度b应按下列公式计算确定:b≥D1+2S式中:b——沟槽的最小宽度(mm)D1——管外径(mm)S——管壁到沟槽的距离(mm)(2)管壁沟槽壁的距离宜按下表确定。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推荐的S值(mm)管公称直径DNS300<DN≤500200500<DN≤900300900<DN≤16004501600<DN≤2400600(3)沟槽边坡的最陡坡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4)根据沟槽的土质情况,必要时沟槽壁应设置支撑或护板。(5)当土壤承载力为80~100kPa和非岩石时,应采用原状土作为基础;当土壤承载力为50~70kPa时,应采用经夯实后的原土作为基础,夯实密度应达到95%。(6)当沟底遇到岩石、乱石、硬质土、软的膨胀土、不规则碎石块及浸泡土质而不宜做沟底基础时,应根据实际情况挖除后做人工基础。基础厚度宜采用0.3~0.5倍管径,且不得小于150mm。(7)当沟底遇到地下水时,应采取排水施工。(8)在管子接口处应随敷管随挖坑穴。接口施工完毕后,应采用砂或砾石回填、夯实。(9)管道的垫层应按回填材料的要求使用砂或砾石。管床应平整,垫层厚度不宜小于50mm,且不得大于150mm。2、管道基础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钢筋混凝土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2)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管道基础应采用土弧基础。对一般土质,基底可敷设一层厚度为100mm的中粗砂基础;对软土地基,且槽底处在地下水位以下时,宜铺垫厚度不小于200mm的砂砾基础,也可分二层敷设,下层用粒径为5~40mm的碎石,上层铺厚度不小于50mm的中粗砂;当槽底土基承载力较小,难以保证基底不受挠动时,需敷设土工布对槽底及邻近槽壁一定范围加固处理。管道基础设计支撑角2范围必须用中粗砂填充密实,不得用土或其它材料填充。3.2.5管道连接1、HDPE管道接头宜采用专用接头板材与管道进行热熔焊接,焊接前焊接面应清洁,焊缝应平整、光滑和牢固,管材厂家应提供安装技术指导。2、电熔连接用电热熔带,其外观应平整,电热网嵌入平顺、均匀、无皱褶、无影响使用的严重翘曲;电热熔带的基材为聚乙烯,其材质要求是:重力密度:;短期弹性模量:;抗拉强度标准值:;抗拉净度设计值:。3.2.6检查井设计检查井的位置,应设在管道交汇处。本工程管道检查井形式,应根据养殖场实际情况,并结合当地的工程习惯作法设计。检查井井底宜设流槽,污水检查井流槽顶可与0.85倍大管管径处相平。流槽顶部宽度宜满足检修要求。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2.7主要工程量新建DN300污水管网500m,改造排污沟500m。3.2.8管材选择在污水工程中,管道工程投资在工程总投资中占有很大的比例,而管道工程总投资中,管材费用约占50%以上。污水管道属于地下永久性隐藏工程设施,要求具有很高的安全可靠性。因此,合理选择管材非常重要。3.2.9对管材的要求1、排水管渠的材料必须满足一定要求,才能保证正常的排水功能。2、排水管渠必须具有足够的强度,以承受外部的荷载和内部的水压。3、排水管渠必须具有抵抗污水中杂质的冲刷和磨损的作用。4、排水管渠必须不透水,以防止污水渗出或地下水渗入,而污染地下水或腐蚀其他管线和建筑物基础。5、排水管渠的内壁应整齐光滑,使水流阻力尽量减小。6、排水管渠应尽量就地取材,并考虑到预制管件及快速施工的可能,减少运输和施工费用。3.2.10排水管材的类型目前常用的排水管材有以下几种:1、混凝土管和钢筋混凝土管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这两种管道制作方便,造价低,在排水管道中应用极广。但具有不抵抗酸、碱侵蚀及抗渗透性能差、管节短、接口多、搬运不便等缺点。混凝土管内径不大于600mm,长度不大于1m,适用于管径较小的无压管;钢筋混凝土管口径一般在500mm以上,长度在1-3m。多用于埋深大或地质条件不良的地段。其接口形式具有承插式、企口式和平口式。2、陶土管陶土管由塑性粘土焙烧而成,带釉的陶土管内壁光滑,水流阻力小,不透水性好,耐磨损、抗腐蚀。但质脆易碎,抗弯抗拉强度低,不宜敷设在松土中或埋深较大的地方。另外管节短,施工不便。陶土管直径不大于600mm,其管长在0.8-1m。由于陶土管抗酸腐蚀,在世界各国广泛被采用,尤其适合排除酸碱废水。接口有承插和平口式。3、金属管采用的金属管有排水铸铁管、钢管等。具有强度高、抗渗性能好,内壁光滑、抗压、抗震性能强,且管节长,接头少。但价格贵,耐酸碱腐蚀性能差。室外重力排水管道较少采用。只用于排水管道承受高内压,高外压,或对渗漏要求高的地方,如泵站的进出水管、穿越河流、铁路的倒虹管,或靠近给水管和房屋基础时。4、石棉水泥管由石棉纤维和水泥制成。具有强度大、抗渗性能好、表面光滑、重量轻、长度大、接头少等优点。但石棉水泥管质脆、耐磨性能差。管径多为500-600mm,长度2.4-4.0m。我国产量不大,在排水工程中还未广泛使用。5、大型排水管渠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排水管道的预制管管径一般小于2m。当排水需要更大的口径时,可建造大型排水渠道,常用建材有砖、石、混凝土块或现浇钢筋混凝土等,一般多采用矩形、拱形等断面,主要在现场浇制、铺砌或安装。6、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管(UPVC和HDPE管)聚氯乙烯和聚乙烯塑料管表面光滑,不易结垢,水头损失小,耐腐蚀,重量轻,加工连接方便,采用橡胶圈承插柔性接口,对管道基础要求低。国外塑料管使用广泛,近几年我国许多城市已有大量应用。常规污水混凝土管道每节长度只有2米,管道的接口多,在有地下水的情况下,施工难度较大。UPVC双壁波纹管、玻璃钢管、HDPE管每节长度为6米,采用柔性接口,强度高,抗不均匀沉降能力强,且接口连接方法方便,可靠,施工方便,抗渗漏效果好。由于内壁光滑,不易结垢,可减少清通的工程量,因此从施工难易和使用效果方面比较,UPVC双壁波纹管、玻璃钢管、HDPE管优于混凝土管。但玻璃钢管排水管因管材价格相对较高而较少在非压力管道中选用。综上所述,管径≤DN500的排水管建议采用HDPE双壁波纹管,管径为DN500以上的排水管建议采用预应力钢筋砼排水管。3.3雨量公式及设计参数确定3.3.1雨水管网现状分析############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境内有10余条季节性河流,水流域面积约2214平方公里。雨季河水潺潺,天旱河床干涸。境内有汛期季节性淖泊约100多个。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民乐淖、勿兰淖、二计淖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朝阳盆地、七号、德善宽谷洼地,其余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全县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276.5万立方米。由于水利工程建设滞后经济社会发展,水利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工作相对薄弱,水利发展还存在不少问题,水利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区域水利和城乡水利发展不平衡、重大工程建设轻非工程措施建设、重大资源开发利用轻节约保护、重建轻管、管理体制不顺、运行机制不健全等不同程度存在。3.3.2雨量公式############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降水分布不均,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降水过程中年际变化较大,降水量最多可达760mm,最少时仅200mm,以降雨为主。雨量计算采用############短历时暴雨强度公式:其中:q——设计暴雨强度(l/s.ha)p——设计重现期(年)t——设计降雨历时(分钟)3.3.3雨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其中:Q——雨水管道设计流量(L/s)ψ——径流系数q——设计降雨强度(L/s·ha)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F——设计雨水管道所服务的汇水面积(ha)3.3.4集水时间根据雨水管道的极限强度理论,设计降雨历时按设计汇流时间计算,即集水时间,其包括地面集水时间t1和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两部分。地面集水时间t1主要取决于水流距离的长短和地面坡度,t2随着管道长度和管内流行速度的不同而不同。集水时间如果定的过长,将造成上游地区的地面积水,定的过短则增加不必要的投资。集水时间公式:t=t1+mt2式中地面集水时间t1取15分钟,m延缓系数,按下表选用。暗管延缓系数采用条件地面条件—地面坡度m值的采用<0.002可采用m=2在0.002~0.005之间宜采用m=1.5>0.005不宜采用m(即m=1)3.4雨水管网设计3.4.1设计原则1、雨水管按设计暴雨强度进行计算,并随道路的新建拓宽逐步铺设管道,为便于地块内雨水的排出,雨水干管应先行铺设。2、雨水管道应以就近、分散排入河流水系为主要布置原则,以减小管径,缩短管道长度,减少造价。3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充分利用各排水流域内自然地势,使规划线路实现最短距离,管径较小,埋深较浅,把地面径流通过管网按重力流方式就近排入水体。4、尽可能减少裸地,建设绿化,对初期雨水的污染物进行过滤截留。5、充分利用现状管线,完善雨水体系,使其达到规划标准。6、在主河道尽量少设雨水排放口,并应采用高区系统与低区系统分离,做到高水高排,以减少排涝站的数量。7、雨水管网系统按远期规模并适当考虑远景要求一次完成整体规划,实施时可根据建设发展情况分步实施,并可结合发展过程中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管道口径和线路布局。3.4.2雨水管道规划雨水管道布置时充分利用地势,使雨水就近排入水体或灌溉周边田地,尽量使排水通畅,并节省管材。3.4.3主要工程量新建DN400-DN1000雨水管网800m。3.5污水处理工艺方案3.5.1工艺选择原则选择合理的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是十分重要的。只有选择得当,才能使污水处理工程的处理效果好,运行管理方便,节省投资成本和运行费用。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首先需要适应污水进水水质、出水水质要求以及当地温度、工程地质、环境等条件,然后综合考虑工艺的可靠性、成熟性、适用性、去除污染物的效率、投资省、操作管理简单、运行费用低等多因素,选择最优的工艺方案。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符合国家环境保护政策和相关法律法规、标准及规范;2、工艺技术先进、高效节能,处理效率高,出水稳定达标;3、处理设施安全、成熟,并尽量减少工程投资成本,降低运行费用;4、充分考虑地域特点,最大限度地降低操作管理和维修技术难度;5、污水处理设施具有较强的抗水量、水质冲击负荷能力;6、污水处理设施运行时不产生臭气及噪声等二次污染;7、优先选择国内先进、可靠、高效、成熟的污水处理专用设备。污水处理工艺技术概述污水处理的主要工艺技术包括:生物处理技术、自然处理技术。经过人类上百年的实践,国际上公认以生物处理为经济-效益比最好(cost-effective)。因此世界上大多数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处理工艺。污水的生物处理一般分为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法。厌氧生物处理废水厌氧生物处理是指在没有游离氧的情况下,以厌氧微生物(如厌氧细菌、酵母菌等)为主对有机物进行降解、稳定的一种无害化处理方法。在厌氧处理过程中,复杂的有机化合物被降解成简单、稳定的化合物,同时释放能量,其中大部分能量以甲烷的形式出现。厌氧生物处理的能耗大大降低,而且还可以回收生物能(沼气);污泥产量很低;厌氧微生物有可能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反应过程较为复杂—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厌氧消化是由多种不同性质、不同功能的微生物协同工作的一个连续的微生物过程;对温度、pH等环境因素较敏感。但一般来说,厌氧生物处理的出水水质较差,需进一步利用好氧法进行处理;气味较大;对氨氮的去除效果不好。好氧生物处理常用好氧生物处理工艺有三大类: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膜生物反应器工艺等。(1)活性污泥法工艺活性污泥法是以活性污泥为主体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通过向污水注入空气进行曝气,为好氧微生物提供生长必需的氧气,微生物通过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吸取养分,并形成大颗粒的絮状体,即活性污泥。活性污泥易于沉淀,通过沉淀、物理分离过程等与水分离,使污水得到净化。活性污泥处理系统自从20世纪初于英国开创以来,历经几十年的发展与不断革新,现已拥有以传统活性污泥处理系统为基础的多种运行方式。主要包括传统性活性污泥法、氧化沟、序批式曝气活性污泥法(SBR,SequencingBatchReactor)和AB法(吸附—生物降解工艺)、AO(厌氧-好氧活性污泥法)等污水处理技术。传统活性污泥工艺系统,原污水从曝气池首端进入池内,由二次沉淀池回流的回流污泥也同步注入。污水与回流污泥形成混和液在池内呈推流形式流动至池的末端,流出池外进入二次沉淀池,在这里处理后的污水与活性污泥分离,部分污泥回流曝气池,部分污泥则作为剩余污泥排出系统。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传统活性污泥法系统对污水处理效果良好,BOD去除率可达90%以上,适用于处理净化程度和稳定程度要求较高的污水。但是传统活性污泥法曝气池容积大、占用地土地多、基建费用高且对进水水质和水量变化的适应性较低。目前是我国大型城市污水处理厂普遍采用的水处理工艺,在中小城镇的应用相对较少。(2)生物膜法工艺生物膜处理法是与活性污泥并列的一种污水好氧生物处理技术。这种处理方法的实质是使细菌和菌类一类的微生物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一类的微型动物附着在滤料或某些载体上生长繁殖,并在其上形成膜状生物污泥—生物膜。污水与生物接触,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作为营养物质,为生物膜上的微生物所摄取,污水得到净化,微生物自身也得到繁衍增殖。污水的生物膜处理法既是古老的,又是发展中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迄今为止,属于生物膜处理法的工艺有生物滤池(普通生物滤池、高负荷生物滤池、塔式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流化床、曝气生物滤池(BAF)、生物接触氧化等。生物滤池是早期出现、至今仍在发展中的污水生物处理技术,而后三种则是近几十年来开发的新工艺。与活性污泥法相比,生物膜法具有以下特点:对废水水质、水量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操作稳定性好。可处理高浓度难降解的工业废水。生物膜含水率比活性污泥少,不会发生污泥膨胀,运转管理较方便。生物膜中的生物相丰富,具有稳定的生态系。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剩余污泥少。由于活性生物量难以人为控制,因而在运行方面灵活性较差。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小,BOD容积负荷有限。填料结构复杂,成本比活性污泥法高,维护较困难。适合于BOD不高,水量不大的系统。A.生物曝气滤池(BAF)生物曝气滤池(BAF)是80年代开发研究的新型微生物附着型污水处理设备,目前全世界已有超过60座城市及工业污水处理厂采用生物曝气滤池处理工艺。生物曝气滤池的构造及运行方式与给水的普通快滤池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净化污水除主要依靠填料上的生物膜外,滤池中尚存在一定浓度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量,对污水也有一定降解作用。作为附着生物载体的滤池填料本身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此容积负荷可以很高,反应器容积可大大缩小。同时填料本身可截留SS,因此生物曝气滤池可同时完成生物处理与固液分离。在如选择较小的填料粒径和相对较低的滤速,固液分离效果要优于沉淀法,可接近普通快滤池的过滤效果。B.生物接触氧化法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接触氧化法又称浸没曝气式生物滤池。是在曝气池内填充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生物接触氧化法技术具有多种净化功能,除有效去除有机污染物外,如运行得当还能用于脱氮和除磷,因此,可以作为二级处理技术。生物接触氧化法的特点是生物膜生物活性高,处理时间短,相对节约占地面积,对冲击负荷有较强的适应能力,在间歇运行条件下,仍能保持良好的处理效果,污泥产量低,污泥颗粒大,易于沉淀,减少污泥的处理费用,动力消耗相对较低。但出水水质一般只能达到北京市污染物排放标准二级限值,不适合较高的水质要求,需要另加深度处理采用达到一级B类标准和回用标准。C.生物流化床流化床是用于化工领域的一项工艺,从70年代开始用于污水生物处理领域。研究证明生物流化床可以提高处理设备单位容积内的生物量,加强有机底物从污水中向微生物细胞的传质过程从而达到进一步强化生物处理技术,提高生物处理设备的处理效率的效果。因此,备受重视。生物流化床是以砂、焦炭、活性炭等颗粒材料为载体,载体表面附着生物膜。充氧废水自下而上以一定流速流动,使载体处于流化状态,生物膜与废水充分接触,并降解废水中有机污染物。生物流化床的工艺特点是有机负荷较大,耐冲击负荷,运行稳定,占地很少,床内水力停留时间短,泥龄较长,活性污泥少。缺点是载体流化能耗较大,系统是设计和运行要求较高,不适合大流量场合。(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膜生物反应器,简称MBR(Membrane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Bio-reactor)。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膜分离技术和活性污泥生物技术的结合。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生活污水处理后可直接回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膜生物反应器出水水质优良、稳定;工艺简单;不必单独设立沉淀、过滤等固液分离池,占地面积少。水力停留时间大大缩短;污泥排放量少,只有传统工艺的30%,污泥处理费用低。但一次性投资较高。(4)污水的自然处理自然处理法主要有水体净化法和土壤净化法两类。属于前者的有氧化塘和养殖塘,统称为生物稳定塘,属于后者的有土壤渗滤和污水灌溉,统称为废水的土地处理。自然处理法不但费用低廉、运行管理简便,而且对难生化降解有机物、氮磷营养物和细菌的去除率都高于常规二级处理,达到部分三级处理的效果,而其基建费用和处理成本分别为二级处理厂的1/5~l/3和l/20~1/l0。A.土地处理技术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土地处理技术作为一种污水生态处理技术,是一种利用土壤-微生物-植物系统的综合净化功能实现对污染物的净化,同时也是水肥资源的充分利用,通过收割种植的经济作物和处理出水的回用,可取得一定的经济收入,因此是一种具有运行成本低、投资少、处理效果好的一种成熟技术。土地处理方法主要包括:慢速渗滤处理系统、快速渗滤处理系统、地表慢流处理系统、湿地处理系统和污水地下渗滤处理系统等。北方由于冬季气温较低,较为适合采用土壤渗滤和潜流湿地方式。土壤渗滤系统中,污水土地处理技术对BOD、COD、氨氮、总氮和总磷有着较高的去除率,并且投资省,运行费用低,管理简单,维护方便,有净化污水、美化绿化环境和节约水资源的综合效果。废水的土地处理可具有投资成本小,运行费用低的特点,是农村适用的污水治理技术之一。但土地处理占地面积很大,出水水质与使用土地的面积和停留时间关系密切,土地处理区容易发臭、蚊虫孳生,影响环境,土地渗滤形式的土地处理容易堵塞,寿命较短。因此一般用于小水量、有空闲土地的地方。B.氧化塘技术经过人工适当修正的土地,设围堤和防渗层的污水池塘,主要依靠自然生物净化功能使污水得到净化的一种污水生物处理技术。主要包括:稳定塘、好氧塘、兼性塘、厌氧塘、曝气塘、深度处理塘和控制出水塘等。优点:在条件合适时,基建投资少;运行管理简单,耗能少,运行费用低(为传统人工处理厂的1/3~1/5);可进行综合利用,形成复合生态系统,可产生明显的经济、环境和社会效益。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缺点:占地面积过多;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大,如春、秋季翻塘问题等;如设计或运行不当,可能形成二次污染(如污染地下水、产生臭气等)。适于采用稳定塘的必要条件:土地、气候、气温、日照条件、风力等。3.5.2工艺初选在上述介绍的各种污水的生物处理方法中,厌氧生物处理技术降解有机物的效率有限,出水水质较难达到本项目的要求,且占地相对较大,废气收集处理问题也不好解决。因此也不考虑单独使用。本项目中,化粪池作为典型的厌氧处理,作为标准的设施用于污水处理的前处理。传统的活性污泥法投资高、运行费用高、占地大、污泥处理量大、处理较为复杂(通常要采用厌氧污泥消化),本方案也不考虑采用。土地处理和氧化塘在有场地条件的情况下也是一种比较适宜农村污水的工艺技术,但单独用于污水处理,占地面积过大,北方地区气候适合的潜流湿地和土壤渗滤系统投资成本较高。由于本工程中可利用的土地资源较少,没有足够的场地,结合实际情况,本方案不考虑采用。生物膜法是一种比较适合的污水工艺技术,与传统活性污泥法处理系统相比较,生物膜法易于维护运行、节能省电、占地面积小,污泥少,一次性投资较普通活性污泥法稍高一些但可以接受。作为本工程的方案比选工艺。在本方案中主要对不同生物膜法工艺进行比较优选最合适的工艺。膜生物反应器以出水水质稳定优良为其优势,但一次性投资成本较高,本工程中出水水质要求较高,作为本方案重点考虑工艺。经以上分析,在本项目中推荐膜生物反应器工艺作为可选工艺进行比选。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次工艺比选主要对出水水质达到GB18918-2002《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一级B标准的工艺进行比选。经上节初步分析,并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初步选择生物膜法的两种具体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曝气生物滤池、生物接触氧化工艺)和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方案进行进一步的技术经济指标比选。以确定不同站点的工艺方案。方案1:生物接触氧化+混凝过滤工艺方案2: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工艺方案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工艺比选论述方案一工艺描述(接触氧化+混凝过滤)(1)概述生物接触氧化工艺是七十年代发展起来的水处理工艺,具有较长的历史,在污水处理方面应用较为广泛。生物接触氧化工艺通过鼓风机进行充氧曝气,在接触氧化池内,利用填料上附着的微生物膜吸收分解污水中的有机污染物质,达到降解COD和BOD等的目的。接触氧化池出水自流进入沉淀池,脱落的生物膜等在其中进行沉淀,澄清水经过加药装置投加絮凝剂后进入中间水池,用二级提升泵提升进入过滤器,用于过滤水中悬浮物,并进一步降低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滤后水经加氯消毒后由供水系统将处理后水供给各回用点。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其优点是工艺简单、一次设备投资成本较低。其缺点是出水水质不稳定,依赖于管理人员的经验;自动化程度较低;占地面积大。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由于填料比表面积大,池内充氧条件良好,池内单位容积的生物固体量较高,因此,生物接触氧化池具有较高的容积负荷;不存在污泥膨胀问题;工艺简单,一次性投资少。出水水质不稳定,抗冲击负荷较差。自动化程度较低,管理不方便。布水、曝气不易均匀,容易出现死区。占地面积大。(2)工艺流程接触氧化工艺是在曝气池污水中浸没全部填料,污水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活性污泥和填料上的生物膜,在污水活性污泥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微生物的新陈代谢作用下,污水中有机物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其工艺流程如图3-1所示:污泥处理鼓风机接触池污水反冲洗给水回流过滤混凝沉淀出水二沉池预处理池调节池初沉池接触氧化池加药装置消毒图3-1接触氧化+混凝过滤工艺流程图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工艺原理生物接触氧化处理技术的实质之一是在池内充填填料,已经充氧的污水浸没全部填料,并以一定的流速流经填料。在填料上布满生物膜,污水与生物膜广泛接触,在生物膜上微生物的新陈代谢功能的作用下,污水中有机污染物会得到去除,污水得到净化。其另一项技术实质是采用与曝气池相同的曝气方法,向微生物提供其所需要的氧,并起到搅拌与混合作用,这样,这种技术又相当于在曝气池内充填供微生物栖息的填料。生物接触氧化是一种介于活性污泥法与生物滤池两者之间的生物处理技术。方案二工艺描述(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1)概述曝气生物滤池(BiologicalAeratedFilter,简称BAF)自90年代初在欧洲建成第一座采用该工艺的城市污水处理厂后,该工艺已在欧美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广为流行,目前世界上已有3500多大大小小的污水处理厂应用了这种技术。曝气生物滤池是一种膜法生物处理工艺,微生物附着在载体表面,污水在流经载体表面时,通过对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机营养物质的吸附、氧向生物膜内部的扩散以及生物膜中所发生的生物氧化等作用,对污染物质进行氧化分解,使污水得以净化。生物膜的吸附作用主要是由于在生物膜的表面附着一层薄薄的水层,水中的有机物被生物膜所氧化(其浓度要比滤池进水中有机物的浓度低很多),当废水在滤料表面流动时,有机物就会从运动着的废水中转移到附着在生物膜表面的水中去,被生物膜所吸附。空气中的氧通过水层而进入生物膜。生物膜上的微生物在氧的参与作用下对有机物进行分解和机体的新陈代谢,产生了包括二氧化碳等无机物,它们又沿着相反的方向,即从生物膜经过附着水层排到流动着的废水及空气中去。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去除SS、COD、BOD、硝化、脱氮、除磷、去除AO####(有害物质)的作用,其特点是集生物氧化和截留悬浮固体与一体,节省了后续沉淀池(二沉池),其容积负荷、水力负荷大,水力停留时间短,所需基建投资少,出水水质较好。该工艺具有以下特点:优点:A.处理效果显著:把生物处理和过滤结合在一起,能得到高质量的出水,其COD、BOD、SS均能满足二级标准;B.占地面积小,不需要二沉池;C.设备国产化程度高;D.所需曝气量较小,电耗少。缺点:A.冬季受温度的影响出水水质不稳定;B.需要反冲洗,产生二次污染;C.布水、布气难均匀。(2)工艺流程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经预处理的污水从滤池底部进入滤料层,滤料层下部设有供氧的曝气系统进行曝气,气水为同向流。在滤池中,有机物被微生物氧化分解,NH3-N被氧化成NO3-N;另外,由于在堆积的滤料层内和微生物膜的内部存在厌氧/缺氧环境,在硝化的同时实现部分反硝化,从滤池上部的出水可直接排出系统。随着过滤的进行,由于滤料表面新产生的生物量越来越多,截留的SS不断增加,在开始阶段滤池水头损失增加缓慢,当固体物质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使水头损失达到极限水头损失或导致SS发生穿透,此时就必须对滤池进行反冲洗,以除去滤床内过量的微生物膜及SS,恢复其处理能力。曝气生物滤池的反冲洗采用气水联合反冲,反冲洗水为经处理后的达标水,反冲洗空气来自于滤板下部的反冲洗气管。反冲洗时关闭进水和工艺空气,先单独气冲,然后气水联合冲洗,最后进行水漂洗。反冲洗时滤料层有轻微膨胀,在气水对滤料的流体冲刷和滤料间相互摩擦下,老化的生物膜与被截留的SS与滤料分离,冲洗下来的生物膜及SS随反冲洗排水排出滤池,反冲洗排水回流至预处理系统。工艺流程见图3-2。曝气生物滤池的构造及运行方式与给水的普通快滤池相似,它是一种具有活性污泥法特点的生物膜法处理构筑物,净化污水除主要依靠填料上的生物膜外,滤池中尚存在一定浓度类似活性污泥的悬浮生物量,对污水也有一定降解作用。作为附着生物载体的滤池填料本身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因此容积负荷可以很高,反应器容积可大大缩小。同时填料本身可截留SS,因此生物曝气滤池可同时完成生物处理与固液分离。在如选择较小的填料粒径和相对较低的滤速,固液分离效果要优于沉淀法,可接近普通快滤池的过滤效果。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预处理池污泥处理鼓风机接触池曝气生物滤池污水反冲洗给水过滤加药装置消毒调节池混凝沉淀出水图3-2曝气生物滤池+混凝过滤工艺流程图(3)工艺原理在滤池里装填一定量的滤料,滤料表面生长着高活性的生物膜,使滤池系统具有较好的抗冲击负荷能力,污水流经时,利用滤料的高比表面积带来的高浓度生物膜的氧化降解能力对污水进行快速净化。最上部装填一定量的石英砂,截留污水中的悬浮物,且保证脱落的生物膜不会随水流漂出。方案三工艺描述(膜生物反应器工艺)(1)概述膜处理技术,是基于膜分离材料的水处理新技术。膜分离技术的工程应用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海水淡化。以后,随着各种新型膜的不断问世,膜技术也逐步扩展到城市生活饮用水净化和城市污水处理以及医药、食品、生物工程等领域。在全球水资源紧缺、受污染日益严重的今天,膜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再生水回用技术,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膜技术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最初应用是利用超滤膜取代传统的二沉池,取得了极好的效果。但当时膜技术处于发展初期,膜价格昂贵,寿命短,能耗高,未能得到推广应用。20世纪80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年代,随着膜技术的发展和完善,膜生物反应器开始引入城市污水及垃圾填埋渗滤液的处理。这种集成式组合新工艺把生物反应器的生物降解作用和膜的高效分离技术溶于一体,具有出水水质好且稳定、处理负荷高、装置占地面积小、产泥量小、操作管理简单等特点。膜技术在90年代后期发展迅速,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膜材料生产的规模化、膜组件及其处理产品的设备化和集成化,膜设备生产技术的普及化和价格大众化,膜技术的发展已经从实验室潜在技术迅速发展成为工程实用技术。已经在许多工程实施中应用,并且可以与传统技术相竞争。膜生物反应器具有出水水质好、占地面积省的特点。该技术通过膜的高效分离作用,大大提高了泥水分离效率,并且由于曝气池中活性污泥浓度的增大和污泥中优势菌的出现,提高了生化反应速率。同时,该工艺能大大减少剩余污泥的产量,从而基本解决了传统生物方法存在的剩余污泥产量大、占地面积大、运行效率低等突出问题。在膜生物反应器中,由中空纤维膜组成的膜组件浸放于好氧曝气区中,由于中空纤维膜0.1~0.2微米的孔径可完全阻止细菌的通过,所以将菌胶团和游离细菌全部保留在曝气池中,只将过滤过的水汇入集水管中排出,从而达到泥水分离,免除了二沉池,各种悬浮颗粒、细菌、藻类、浊度和COD及有机物均得到有效的去除,保证了出水悬浮物接近零的优良出水水质。由于微滤膜的近乎百分之百的菌种隔离作用,可使曝气池中的生物浓度达到一万毫克/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升以上,这样不仅提高了曝气池抗冲击负荷的能力,提高了曝气池的负荷能力,而且大大减少了所需的曝气池容积。池容积的缩小又相应大比例降低了生化系统的土建投资费用。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是二十世纪末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膜分离技术和活性污泥生物技术的结合。它不同于活性污泥法,不使用沉淀池进行固液分离,而是使用中空纤维膜替代沉淀池,因此具有高效固液分离性能,同时利用膜的特性,使活性污泥不随出水流失,在生化池中形成8000-12000mg/L超高浓度的活性污泥浓度,使污染物分解彻底,因此出水水质良好、稳定,出水细菌、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生活污水处理后可直接回用,在污水处理方面具有传统工艺不具备的优点。优点:A.出水水质标准高,品质稳定。膜表面孔径只有0.1~0.2微米,能够高效地进行固液分离,悬浮物和浊度接近于零,可直接回用;B.运行控制更加灵活稳定。膜的高效截流作用,使微生物完全截流在反应器内,实现了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HRT)和污泥龄(SRT)的完全分离;C.对水质水量的变化适应力强,耐冲击负荷强。解决了传统活性污泥法造成的沉淀部分对最大生物浓度的限制,反应器内的微生物浓度高,是传统方法的2~3倍,达8000~10000毫克/升,在进水有机物浓度较低的情况下,污泥浓度可以控制在3000~4000毫克/升;D.脱氮效果好。在膜池前设置缺氧段,同时就近从膜池回流含有大量硝酸基的内循环混合液,有利于增殖缓慢的硝化细菌及其它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系统硝化效率得以提高,反应时间也大大缩短;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E.有机物去除率高。膜分离使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成分,在体积有限的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有利于专性菌的培养,大大提高了难降解有机物的降解效率,COD去除率高;F.模块化设计易于扩容,具有可移动性;G.系统采用PLC控制,可实现全程自动化控制,运行管理方便;H.膜抗污染性强,易清洗,适于污水处理。化学性能稳定,抗氧化性强,可采用常用氧化性药剂清洗;I.污泥龄长,膜分离使污水中的大分子难降解成分在生物反应器内有足够的停留时间。反应器在高容积负荷、低污泥负荷、长泥龄条件下运行,剩余污泥排放量不到传统方法的66.7%;J.容积负荷高,占地少。K.启动快,不受污泥膨胀的影响。缺点:A.一次性投资稍高。(2)工艺流程原水预处理池调节池提升泵回流提篮格栅缺氧段MBR池抽吸泵出水鼓风机消毒装置加药装置图3-3膜生物反应器工艺流程图(3)工艺原理A.生物处理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污水经提升后通过细格栅进入到缺氧区,去除总氮。缺氧区后面是膜池,在这里进行生化反应完成BOD和氨氮的去除。膜组件包含曝气系统对污水曝气。膜池混合液通过污泥回流泵回到前面的缺氧区使反硝化反应得以进行。B.膜过滤膜组件浸没在混合液中,在抽吸泵产生的负压条件下,水穿过膜而完成过滤处理。膜池取代了二沉池悬浮物与液体分离和颗粒滤料滤池的功能。在膜组件的底部采用大气泡曝气产生紊动来冲刷中空纤维的表面并使颗粒脱落膜的表面。另一方法是在膜组件底部将气水结合可产生相同效果。每一种措施都会降低化学清洗膜组件的频率。微滤膜也是生物絮体、悬浮物、病原体的屏障,可以获得清澈的出水,SS浓度进乎于零。并且分离效果不依赖于污泥的沉降性能。因此,该工艺可在比传统的活性污泥工艺高的MLSS浓度的条件下运行,无需考虑生物工艺的效率。3.5.3方案确定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该养殖场每年产生的污水量为1825方/年,根据实际情况拟定经以上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方案三是目前最为先进的污水处理工艺之一,在国内已有不少成功的工程实例,尤其是在北方地区,运行管理经验也较成熟,而且该方案出水水质相当稳定,同时具备占地面积小省地、污泥量少等优点,运行费用与其他两个方案相当;方案二虽然投资较方案三稍低,但其占地面积比方案三大,小型污水处理系统采用该工艺的运行管理经验相对较少,且其工艺流程复杂,需专业的操作维护人员;方案一为传统的生物膜法处理工艺与传统的深度处理工艺组合,运行经验成熟,投资相对较低,运行费用与其他两个方案相当,但其出水稳定性、耐水质冲击负荷能力等较方案三差,且占地面积较大,污泥量较多,同时组合工艺流程较长,不易维护管理。综上所述,从技术可行性和先进性、水质稳定性和运行管理方便性、污泥产量、抗水质冲击负荷能力以及用地条件等方面综合比较,同时要求处理工艺能够长期稳定的达到设计的出水水质,且厂内的可利用土地面积较小。本可研报告将方案三(MBR工艺)作为本工程的推荐方案。污泥处理与处置本工程中的污水处理站的处理规模不大,同时采用MBR工艺,其污泥排放量也很少,从节省投资的角度考虑,不需专门做污泥处理系统。剩余污泥回流至预处理池,预处理池定期(半年或一年)由环卫车抽吸外运,抽出的污泥可以作为林地底肥使用或直接回田。3.5.4工艺方案设计MBR工艺流程及说明1、工艺流程此工艺为达到一级B处理标准设计,工艺流程包括预处理单元和生化处理单元。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污水经外部污水管网送至处理站,进入预处理池进行预沉降,出水经过格栅截留污水中的悬浮污染物后进入调节池,以保护后续处理系统正常运行,去除污水中的悬浮颗粒,再由提升泵提升到生化池进行生化处理和氮的去除。生化池分为缺氧区、好氧区和MBR区,好氧区与MBR区合建。膜处理单元的回流污泥通过污泥回流泵回流到缺氧区,剩余污泥通过膜区剩余污泥泵定期排出,预处理池沉淀污泥定期清掏,运送至环卫部门指定地点进行处置,每半年或一年清掏一次即可。工艺流程图如下:原水预处理池调节池提升泵回流提篮格栅抽吸泵出水鼓风机消毒装置加药装置MBR好氧缺氧图3-4工艺流程图2、工艺说明(1)预处理池预处理池可以截留、沉淀污水中的大颗粒杂质、防止后续的提升泵堵塞。(2)提篮格栅提篮格栅设于调节池进水端,目的是进一步去除污水中粒径大于1.2mm的悬浮物。提篮格栅截留的栅渣外运与城市垃圾一起填埋处置。(3)生化池A.缺氧区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缺氧区的功能是脱氮,在此反应器中,反硝化菌利用污水中的有机物作碳源,将膜池回流污泥中带入的大量NO3-和NO2-还原为N2并释放到空气中,BOD5浓度继续下降,NO3-浓度也大幅度下降。B.好氧区在曝气条件下利用池中大量繁殖的活性污泥微生物通过自身的降解或吸附作用除去水中的有机物质,以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C.MBR区MBR区利用膜对生化反应池内的含泥污水进行过滤,实现泥水分离。一方面,膜截留了反应池中的微生物,使池中的活性污泥浓度大大增加,达到很高的水平,使降解污水的生化反应进行得更迅速更彻底,另一方面,由于膜的高过滤精度,去除了大部分悬浮物质,得到高质量的产水。膜区设置MBR膜组件系统及配套的出水、反洗、清洗、吹扫、等系统。MBR膜区内的吹扫(曝气)有两个用途,一是用于膜组件周围的气水振荡,保持膜表面清洁,二是提供生物降解所需要的氧气。生物降解后的水在自吸泵的抽吸作用下通过MBR膜组件,滤过液经由MBR集水管汇集,再经过消毒送到清水池或排放。通过膜的高效截留作用,大部分细菌及悬浮物被截留在膜池中。MBR膜组件可以有效截留硝化菌,使硝化反应顺利进行,有效去除氨氮;同时可以截留难于降解的大分子有机物,延长其在反应器中的停留时间,使之得到最大限度的降解。MBR膜组件设有专用的吹扫系统,吹扫抖动膜元件,以防止污泥在膜元件周边累积,影响膜元件通透性。剩余污泥被定期排出,可控制系统内活性污泥的浓度及污泥龄。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同时为了保证MBR膜组件有良好的水通量,能持续、稳定地出水,使用化学清洗程序对膜组件进行定期清洗。(4)消毒系统出水经消毒后,里面的细菌被杀死,使出水得到更好的保证。(5)絮凝加药系统通过在污水中投加絮凝剂来去除水中的总磷。构筑物设计参数(1)预处理池尺寸:3000×1500×3500mm有效水深:1.5m停留时间:4h数量:1座结构:钢混结构(2)调节池尺寸:3000×2000×3500mm有效水深:1.5m停留时间:8h数量:1座结构:钢混结构(3)生化池尺寸:2000×2000×3000mm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有效水深:1.5m停留时间:8h数量:1座结构:钢混结构设计参数悬浮固体浓度:8000mg/L污泥回流比:200%污泥负荷:0.068kgBOD/kgMLSS·d污泥龄:64d综合产泥率:0.6kgSS/kgBOD5(4)设备间尺寸:2000×2500×1500mm数量:1座结构:砖混结构注:在每一个牛舍门口建一个大棚污水处理站总占地面积500m2。3.5.5主要设施设备1格栅600×300×300mm,间隙1.2mm个1 2提升泵Q=10m3/hH=4.8mN=3.7kw台1 3膜组件210m3/d套1 4鼓风机Q=7.0m3/minP=29.8KpaN=5.5kw台1 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自吸泵Q=10.0m3/hHs=8mH=15mN=3.5w台1 6加药装置Q=2L/hH=70mN=2kw台1 7消毒装置氯片自动投药消毒器台1 8电控柜 套1 9回流泵Q=20m3/hH=4.5mN=3kw台110清水泵Q=10m3/hH=4.5mN=2.2w台111管道、阀门 套1 3.5.6治理前后污染物排放对比表3-2污水治理前后排放情况对比序号项目进水指标出水指标1CODcr1000≤502BOD5400≤103SS200≤104氨氯45≤55TP3.5≤0.5污水年处理量1825m3/a,CODCr年减排8.28t,氨氮年减排0.19t。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4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供应4.1给水给水依托项目建设地水源;采用DN100铁管引自于养殖场。4.2供电养殖场的电源负荷可以满足本项目的施工;项目运行后独立供电。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土建工程、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5.1土建工程5.1.1结构设计1、设计原则(1)依据国家现行设计规范和技术标准进行设计;(2)依据各专业提供的相关设计资料;(3)建筑场地工程勘察报告数据。2、主要建(构)筑物形式(1)地基处理:拟建建(构)筑部分置于回填土。(2)构筑物抗浮:部分构筑物深埋地下,保证建筑物安全使用。(3)构筑物段保护层最小厚度:墙板主受力筋:30mm,梁拄主受力筋35mm,基础、底板受力筋:35mm。5.1.2采用材料1、混凝土:垫层C10;池体C25防水抗渗标号S6;框架、排架、梁拄、板C25—C30,钢结构采用Q235—A,内外防腐。2、水泥:配制防水混凝土上的水泥不低于425号。3、砂石:配制防水混凝土的砂应采用中、粗,石头采用碎石或卵石,砂石纽配和材质应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普通混凝土结构的砂石应符合规范要求。4、钢筋:一般直径φ10用Ι级钢材,φ1012用Π级钢材。5、砌体:采用条石、混。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沙浆:地面以下用M7.5水泥沙浆,地面以上用M5混合沙浆。5.1.3建筑设计1、设计基本条件项目拟建场地处,无地震、塌陷、滑坡记录。适宜修建工业企业。2、建筑设计说明空间、实体、场地构成整个建筑环境,本设计在建筑空间、交通组织、入口、室外绿化等方面进行了仔细推敲,从丰富人的空间体验与感知的角度入手,力图使整个建筑给人深刻的影响。由于污染治理工程本身即为一带有强烈环保性质的生产建(构)筑物群。因此在整个设计中充分考虑其建筑属性,在服从生产工艺流程的基础上着重考虑其生态氛围,在满足建筑空间与用地尺度配置适宜的前提下还原于自然,使整个治理工程围绕于绿野之中,形成优美、宁静的人工自然空间。5.2公用工程养殖区、生活区各项设施基础完善,稍作修整,能满足要求。5.3供电工程1、用电负荷:本项目生产装置及公用工程总装机容量约为20KW,按85%负荷计算,计算负荷为17KW。该项目现有供电能力完全能满足新上项目的生产、生活用电,且能预留余量。2、用电负荷等级:根据项目特点及工艺要求,用电负荷确定为三级负荷。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厂区电源由厂总变配电室电缆直埋引出,三相四线,380V/220V,零线在入户处做重复接地,厂区配电室采用JKT系列低压配电屏1P-7P。4、动力配线:采用电缆由配电室上电缆桥架,引至设备附近时再穿钢管引至电动机,电动机全部通过防爆挠性管及防爆活接头和钢管连接。5、防雷接地系统按国家规范设置。6厂址条件和厂址位置6.1厂址所在地自然条件6.1.1地理位置############地处锡(盟)乌(兰察布)张(家口)三角地带,集宁――通辽铁路横贯东西,呼市――满洲里省际通道和天津――二连浩特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四通八达,东可直达锡林浩特、赤峰、通辽;南可直达张家口、北京;西可直达集宁、呼和浩特;北可直达二连浩特。距首都北京350公里,首府呼和浩特300公里,港口天津450公里,二连浩特300公里。本项目场址在############!!########################七号镇七号村东滩;距呼-满和天津-二连公路交汇处3公里,通周边旗县均为二级公路,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农畜产品和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6.1.2地形地貌############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地处阴山北麓东端,!!高原中部南缘,属阴山山地与乌兰察布高原的过渡带。整个地形西高东低,由西北向东南缓缓倾斜。山地、丘陵、川地相间,呈现“远看是山,近看是川”的景象。最高点是西北部公腊胡洞乡境内的大脑包山,海拔1791米;最低处是七号镇境内的孔督营子,海拔1244米。境内土壤为粟钙土、草甸土、盐土三种类型。粟钙土面积约为372万亩,占全县面积的98.2%。活土层一般在30厘米左右。各类草地面积234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61%,属干旱、半干旱型草原植被。主要牧草44科153属235种,其中禾本科、豆料、菊科等饲用植物84种。人工草场到2004年达44.4万亩。############矿产资源丰富,已探明的金属、非金属矿藏有钨、金、银、铁、铜、硅藻土、石英、萤石等20余种。石英石储量在2亿吨以上,是发展硅铁生产的丰富资源。硅藻土储量在102万吨以上,品位为国内“三杰”之一。野生植物资源有44科153属235种,其中药材资源140多种,花卉资源20余种。野生动物有狐狸、野兔、刺猬、黄鼠、青蛙、蛇等60多种,禽类有胡燕、乌鸦、喜鹊、野鸽、野鸭、鸿雁、沙鸡、百灵鸟等30多种6.1.3河流水文############水资源主要来源于大气降水。境内有10余条季节性河流,水流域面积约2214平方公里。雨季河水潺潺,天旱河床干涸。境内有汛期季节性淖泊约100多个。积水面积在1平方公里以上的有民乐淖、勿兰淖、二计淖等。地下水主要分布在朝阳盆地、七号、德善宽谷洼地,其余地区地下水资源贫乏。全县可开采利用的地下水资源为2276.5万立方米。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6.1.4土壤植被############地处中温带,属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2.5℃,年均降水量330毫米,雨水大都集中在6~8月份。年均无霜期102天。春秋季节多风,年均大风日数67天。冬季寒冷漫长,夏季干热短促。年均日照3078.7小时,太阳幅射强。干旱、大风、霜冻为主要灾害性天气。6.2厂址所在地社会发展状况6.2.1行政规划化德全县辖3镇2乡,93个村委会、355个村民小组,7个社区,在册人口16.02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3.4万人。6.2.2经济概况“十二五”末,############将充分利用西部开发、中部崛起、东北振兴的有利时机,置于更大的经济发展格局中,主动融入京津唐三小时经济圈,呼包鄂经济带的发展中。紧紧围绕“两轻两重一加工、两养两种一条龙、五纵五横八万人”的思路,培育壮大风能开发、服装生产、矿产品开发、重化工、农畜产品加工五大支柱产业,增强肉羊、乳业、马铃薯蔬菜、饲草饲料四大主导产业,构建种养加、产供销一条龙的农牧产业化格局,加强市政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镇化进程。6.2.3交通运输情况############地处锡(盟)乌(兰察布)张(家口)三角地带,集宁――通辽铁路横贯东西,呼市――满洲里省际通道和天津――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二连浩特高速公路在此交汇,交通四通八达,东可直达锡林浩特、赤峰、通辽;南可直达张家口、北京;西可直达集宁、呼和浩特;北可直达二连浩特。距首都北京350公里,首府呼和浩特300公里,港口天津450公里,二连浩特300公里。通周边旗县均为二级公路,优越的区位和便捷的交通为农畜产品和原材料、工业产品的运输提供了便利的条件。全县行政村通公路率达到96%,乡村公路实现了村村通。项目选址附近公路四通八达,交通便捷。6.3概况6.4项目选址优势分析1、政策环境本项目的建设,对改变当地的产业经济结构、推动地方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可得到政府大力的支持。县委县政府十分支持企业的发展,并推出一系列扶持政策(1)各级各部门要确保本优惠政策及配套措施落实到位,(2)金融部门对外来投资企业和本县企业要一视同仁。在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的前提下,对有市场,有效益的外来投资企业,应给予积极的信贷支持。(3)工商、税务、地矿、经协等涉及到招商引资的部门,要切实做到礼貌待人,热情周到,做好外来投资者来此考察、洽谈的接待工作,确保招商引资工作的顺利进行。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基础设施条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和投资环境正加速改善。通信发展迅速,现代化通信网络已具规模。市委、市政府正不断地优化投资环境,完善各种配套设施,为外来投资者经商创业、生活休闲提供一切便利。 6.5项目选址意见综合上述,该项目选污染治理工程项目所选场址自然条件优越,社会条件成熟,具备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相关条件。因此,从项目建设条件和地理位置而言,该项目所选场址具备建设的各项条件,可以选择。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7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7.1设计依据1、设计依据(1)劳动部(1996)第3号令《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2)《############安全生产监督管理规定》;(3)《############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审查验收工作程序》。2、设计主要采用和执行的劳动安全卫生标准(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1991)(2)《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83-1999)(3)《电气设备安全设计导则》(GB/T4064-1983)(4)《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条文说明》(GBJ140-1990)(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6)《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7.2主要安全卫生措施1、建构筑物安全,场地布置和物流规划采取的劳动安全措施当地的地震基本烈度为V度,本次新建建、构筑物均按5度设防,按《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01)设计。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总图布置充分考虑安全因素,人畜分流且人流、牲畜通道宽畅;各建筑物周围设环形运输与消防通道;道路转弯半径和道路交叉处的会车视距等满足安全行车要求。新建生产厂区四周均布置绿化用地,种植果树和牧草,以吸收灰尘减少噪声和美化环境。2、防雷措施新建厂房均有可靠的防雷接地措施,按地电阻不大于10Ω(冲击值)。3、用电安全养殖区内配电系统采用TN-C制保护接地系统。高低压电气设备在正常条件下与带电部分绝缘的外露金属部分及其安装金属支架均进行保护接地。低压系统中,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1Ω。电缆的零线及金属保护等在引入建筑物处按规范重复接地。养殖区内移动式用电设备和生活间的插座,采用三相五线制或单相三线制。其地线与零线不得混接。根据实际情况供电线路采用断路器、熔断器等继电器保护性安全措施,保证安全用电。带电体与其它物体的安全间距及检修安全距离和操作安全距离,视电压等级及配电设备的具体情况,按照《牲畜养殖电力设计技术规程》确定。工作照明和事故照明电压为220V,局部照明和危险场所照明电压采用24V。4、防暑降温养殖厂区工人作业点和临时休息处,采用工业壁扇或岗位式轴流风机降温。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建筑设计时充分考虑自然通风效果和建筑隔热效果。5、噪声控制选用低噪声节能工艺设备和辅助设备,如颗粒机选用时注意选用同类型的节能低噪产品,安装时配减振座架,减少噪声与振动对工作环境的影响。6、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措施按国家有关规定,企业应设置劳动安全卫生管理机构,它的基本任务是组织、落实、监督本企业的劳动。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8消防8.1设计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8年10月28日;2、《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2001);3、《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J140-90。4、《养殖企业总平面设计规范》GB50187-938.2设计中的消防措施1、养殖场地面防火严格遵守有关养殖企业地面防火规程的要求,取得当地消防队的指导,在生产过程中加强防火检查,消除一切隐患和采取防火技术措施。在设计和建筑厂房时,遵守《养殖企业和居住区建筑设计暂行防火标准》的规定。火灾危险性不同的建筑物,采用不同的耐火等级。建筑物的耐火等级根据承重者或楼梯间的墙,柱、间壁、楼板、屋顶和防火墙等主要部分所用建筑材料的可燃性质及其耐火极限而定的,共分五级:(1)上述主要部分是非燃烧体构成者为I级和Ⅱ级。(2)屋顶为燃烧体,其他部分为难燃烧和非燃烧体构成者为Ⅲ级。(3)屋顶为燃烧体、防火墙为非燃烧体,其余为难燃烧体构成者为IV级。(4)防火墙为非燃烧体,其余为燃烧体构成者为V级。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考虑到地形和常年风向,将火灾危险性大的厂房建于其他厂房的下风侧;相邻建筑物外墙之间保持规定的防火间距;各建筑物之间通道的宽度都保证消防车畅通:路旁栽种阔叶树。2、养殖房根据其生产性质及防火要求(1)燃料仓库、灯房、充电室以及易发生闪燃或爆炸的养殖间采用I级或Ⅱ级建筑物。(2)变压器房和电力动力设备养殖场采用Ⅲ级建筑物。非生产性质的一般建筑物,如办公室、联络走廊等,采用Ⅳ级建筑物。若一个厂房内有几个火灾危险性不相同的生产养殖场,且各养殖间之间无耐火间壁,则根据其中火灾危险性最大的生产养殖场来制订防火措施。(3)除建筑物室内设消防给水系统外,同时室外也设消防系统,并设专人负责消防安全管理。消防设施、器材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4)厂区内的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应符合国家的有关电气设计、安装规范的要求。照明用电与动力用电分开设置。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9节能、清洁生产9.1节能9.1.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1、本项目适用以下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1)相关法律法规及规划《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7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促进法》(200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72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200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第33号主席令);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民用建筑节能管理规定(建设部部长令第76号)、夏热冬冷地区居住建筑节能设计标准JCJ134-2001、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176-93、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以及JCJ144-2004《外墙外保温工程技术规范》等。2、节能总则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通过对该项目的生产工艺技术和设备、辅助公用工程设备、单项目节能、总图布置和运输、建筑节能以及电气动力、给排水、空调空压等方面的节能综合设计,预测该项目的实际用能情况、能源消费种类、数量和结构,从而评判该项目符合产业政策和项目所在区域的规划要求;符合国家、地方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和标准要求;能耗指标达到同行业国内先进水平;能源计量管理、能源的综合利用及其节能配套措施科学合理和切实可行。9.1.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本项目在通过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技术来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产品性能的同时,将十分注重节能技术的应用,使产品的综合耗能指标保持国内先进水平。在变配电方面,电气设备和灯具选用新型高效节能型产品,减少电能损耗。各高低压配电室均设有无功补偿装置,并对大功率用电设备就地安装功率补偿器,使功率因数保持在0.9以上。在满足工艺生产要求的条件下,尽量选用功率小的电气设备。所有设备一律选用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的节能型产品,绝不允许使用国家已公布淘汰的机电产品。1、工程项目、工艺设计节能最大限度的缩短供电距离,减少线路损耗;照明采用高效节能灯具,提高发光效率,减少照明用电负荷。进一步优化了给排水系统的合理性,利用水压直接给水,减少加压所需电能。在各个水、电使用点设置计量仪表,加强计量措施,定期考核。2、整体设计节能公用设施尽量靠近负荷中心,以降低能耗。根据不同用途、结构类型选用合理建筑材料,较好的满足了保温、隔热、通风、耐潮的要求,无形之中变相的节约能耗。3、其他方面节能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设备占地少,相同的设备,相对独立,较好的减少了局部工作导致连带空转的能量损失。同时,合理布局生产工艺流程,减少提升,降低动力消耗。据此,本项目投产前采取了充分的节能措施,并对生产人员强化了节能意识,其节能效果经过了充分论证和预测。9.2清洁生产清洁生产的实质就是在生产发展过程中,坚持采用新工艺、新技术,通过生产全过程的污染控制和资源、能源的合理配置,最大限度地把原料转化为产品,把污染消灭在生产过程中,从而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目的。实现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清洁生产评价方法:对建设工程的生产工艺、装备的先进性,能源消耗指标,污染物排放指标等进行清洁生产水平评价。1、清洁生产工艺、装备本项目所使用工艺为目前国内先进工艺,工艺成熟可靠;所使用的主要设备符合国家现行产业政策的要求。能达到清洁生产国内先进水平。2、能源指标评价项目能耗位于国内同行业中在平均水平左右。3、“清洁生产”的管理要求(1)要求企业制定出清洁生产管理规章制度和目标要求,由企业的主要领导人兼管此项工作,并要求做出清洁生产的承诺。同时开展一年一度的“清洁生产”评比活动和奖惩制度。(2)加强环保设施的日常管理和维护工作,建立健全环保设施的运行管理制度、定期检查制度、设备维护制度,确保环保设施高效运行。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加强生产过程的作业管理,控制和减少污染物的“跑、冒、漏”。4、清洁生产小结综上所述,本项目采取的工艺符合国家对该行业清洁生产导向,从工艺技术、资源和能源利用、污染控制等方面符合清洁生产原则。总之,公司通过在生产工艺、内部管理、污染治理等多方面采取合理可行的清洁生产措施,较好地贯彻了以“节能、降耗、减污”为目标的清洁生产。清洁生产水平能达到国内清洁生产一般水平。报告要求企业严格按照“清洁生产的管理要求”进一步落实和加强清洁生产措施,确保清洁生产制度在企业的贯彻和实施。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0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10.1项目实施及运行的组织与管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非常重视本项目的建设。合作社还专门成立了以社长为组长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负责指导和监管项目建设。下设项目部,具体负责本项目的建设实施。项目经营管理实行社长负责制,下设生产技术部、财务销售部、办公室、安检部。生产技术部主要负责生产及设备检修等方面的工作;财务销售部负责产品销售和财务核算等工作;安检部负责组织、配合相关部门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并对员工做好安全知识培训和教育等工作。10.2劳动定员1、工作制度:本项目为全年连续工作制,年工作日为280天。2、人员配置:该项目劳动定员为2人。10.3管理措施10.3.1建设期管理1、实行项目法人负责制:以合作社法人代表为项目第一负责人,对本项目负总责,做好项目的协调、技术指导和监督工作。2、实行招投标制:对项目主要设备购置进行招投标。3、实行工程监理制,确保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4、实行竣工验收制:项目建成后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验收。项目竣工验收后方可交付使用。同时加强项目档案工作,从项目筹划到工程竣工验收各环节的文字资料要严格按规定收集、整理、归档。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5、项目资金管理方式:本项目资金管理按照有关财政规定和项目计划使用和管理,设立专账,由专人负责管理,做到专款专用。10.3.2建成后经营管理1、生产经营管理项目建成后,要建立健全各种运行和管理制度,制定完善的运行管理制度、工艺流程和技术规范,保证项目正常运行,长期发挥效益。主要措施:严格按现代企业制度要求运行,各级管理人员和职工责、权、利明确。管理人员实行专业化,并一专多能,竞争上岗,建立岗位责任制度,员工实行定岗、定员、定编。协调好各方面的关系,既要确保公司的利益,同时也要将客户的利益摆在重要地位,用合同管理方式将公司与客户有机地结合起来,共同发展。2、财务管理在资金运行中要按照有关财务会计制度等规定使用和管理资金。做到精心组织,定期审核,杜绝浪费,确保资金的安全运行和合理使用。10.4技术培训建立健全合作社的“内训”制度。由行业专家和技术人员定期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对经两次培训不合格者予以辞退。1、本项目员工主要在当地劳动力市场进行招聘,优先招聘当地或周边地区农户农民。项目技术人员、管理人员现场进行指导。2、设备安装完毕后,设备操作人员由设备提供厂家在现场进行培训,直至达到熟练操作技能。3、全员接受5日的安全生产和卫生防护培训。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1项目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11.1施工条件本项目的厂址位于!!########################七号镇七号村东滩;周围2公里内没有农户;项目周围无大的居民聚居,无医院、学校、医药食品企业等环境敏感目标。交通便利,方便运输。项目所在区域环境良好空气质量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地表水各项指标均满足《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Ⅲ类水域标准要求;区域声环境昼间、夜间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选址周围无饮用水源保护区、名胜古迹和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各项条件均已符合项目施工条件。11.2进度计划1、项目建设实施阶段项目业主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根据项目建设实施情况应分为以下几个项目建设阶段:(1)项目决策阶段业主根据本单位整体发展水平和发展规划,进行项目前期考察,委托有资质中介机构对项目的建设进行可行性论证并编制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对工程项目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进行评审,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负责向政府主管部门申请项目立项,落实项目建设相关条件,筹集项目建设所需资金。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项目准备阶段取得项目选址、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批准文件;明确设计的范围和设计深度,选择有信誉和合格资质的勘察设计单位进行设计,签订合同,并进行合同管理;办理设计文件的审批工作;组织开展设备采购与工程施工招标及评标工作,选择合格的承包商,并签订合同;组建项目建设领导小组及管理办公室,选派合格的现场代表,选择适宜的工程监理机构。(3)项目实施阶段办理需由项目业主出面的项目批准手续,以及法律、法规规定的申请批准手续等。按合同规定为项目实施提供必要的条件,在实施过程中督促检查并协调有关各方的工作,定期对项目进展进行研究分析,保证工程按期竣工。(4)项目施工阶段完成项目工程的全部土建施工、装修及安装等。(5)竣工验收阶段组织有关各方对工程进行竣工验收和工程决算;办理工程移交手续;做好项目有关运营的接收和管理工作,组织项目投入运营。2、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在保证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根据本项目的特点和工程量大小,以及现有施工水平和施工条件,计划本项目综合工期为10个月,即2014年1月-2014年10月。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表11-1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表工作阶段时间2014年12345678910前期准备阶段(可研、审批等)施工图设计阶段土建工程、施工阶段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培训竣工验收、试运行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2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2.1投资估算依据(1)项目建议书;(2)项目建设规模、产品方案;(3)工程项目、辅助工程一览表;(4)工程设计方案、图纸及主要设备、材料表;(5)同类型建设项目的投资资料;(6)有关规定,如对项目建设投资的要求、银行贷款利息率等。(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布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8)国内配套定型设备价格除参考《九O年工业产品不变价格》、《机械产品目录》(1991年版)外,主要是向设备生产厂询价资料。非标设备按现行制造价格计算。(9)安装工程费用按化工部《化工设计概算定额》估算计取。(10)建筑工程根据不同结构形式,按现行平方米造价指标估算。82 凉城海高牧业奶牛养殖场废水处理项目(11)施工取费按《建筑安装工程间接费和其他直接费定额》计取。(12)其他费用按化工部《其他费用取费标准》计取。12.2项目总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估算为人民币240万元。企业自筹140万元,申请国家资金100万元。1、固定资产投资该项目固定资产投资总额为200万元,占建设投资的95%。2、流动资金估算本项目流动资金估算采用分项估算法。经估算,该项目铺底流动资金总额为10万元。12.3资金来源及资金筹措12.3.1资金来源该项目所需资金由企业自筹和申请国家专项资金。12.3.2资金筹措方案企业自筹140万元,申请############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100万元。12.4资金使用和管理项目资金240万元,主要是用于该项目雨污管道建设,污水处理站建设、规划设计费、基本预备费等。公司股东将严格信守承诺,积极筹措资金,保证自筹资金部分及时足额到位,确保国家资金专款专用。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项目评价13.1环境效益评价13.1.1环境影响分析1、空气环境影响本项目通过采取洒水、绿化,空气污染治理的效率能够达到95%以上,完全能够到达国家污染物处理要求,极大的改善了养殖厂区空气环境质量。2、地表水和地下水环境影响项目废水正常排放情况下,生产废水经处理后对地表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分析认为,为防止废水下渗污染地下水,本项目要求建设单位做好防渗漏措施,并通过收集处理后回用。在采取以上措施后,废水对地下水环境基本没有影响。3、声环境影响根据预测结果,在采取治理措施后,交通运输产生的噪声经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减速、禁止鸣笛等措施后对沿线居民的生活影响较小。采取措施后,本项目的噪声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4、固体废物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污泥定期送环卫部门处置,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运往生活垃圾场处置。综上所述,本项目污染治理技术得当,效果显著,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明显影响。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1.2环境效益评价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贯彻了清洁生产、循环经济、节能减排原则。对各污染源采取的环保措施合理有效,技术可行,污染物能实现达标排放,满足总量控制要求,对评价区域环境质量的影响较小。本项目建设将极大的改善该区域的环境质量,环境风险水平可接受。因此,本报告认为,在该项目建设过程中有效落实上述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及其它措施,并充分考虑报告提出的建议后,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该项目的环境效益显著,建设可行。13.2社会效益评价13.2.1项目对本地区社会影响分析该项目引进先进污染治理设备,对该养殖区的污染物进行治理,节约资源并且减少环境污染,是解决节能降耗的有效途径,是响应国家节能减排号召的具体表现。在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同时,增加国家及地方财政收入;为解决当地剩余劳动力以及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供了便利条件。本项目社会效益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增加就业该项目建成后,总劳动定员2人,可增加当地居民的就业机会。2、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该项目的建成投产,在带动周边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有利于促进我国和谐社会的建设。3、提高污染治理工艺水平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建成投产后,可以带动当地及周边地区养殖业综合治理技术的相关建设与发展,推进养殖区的污染治理水平。因此,本项目建成投产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13.2.2项目与本地区互适性分析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1)对当地的直接受益者——人民群众而言,本项目的实施,可以促进当地群众就业,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并带动相关上下游产业的发展。(2)对地方政府而言,本项目能促进本地区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战略的实施,优化产业结构,拉动地方经济发展,从而促进当地社会经济综合发展。从长远来看,本项目实施必将对当地加快社会经济发展、改善生态环境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由此可见,当地政府和广大人民群众都会对本项目的建设持肯定的态度,并积极支持。2、社会对项目的适应程度及可接受度程度项目能否成功不但取决于项目自身的因素,也受很多社会因素的影响,这些社会因素对项目的适应程度和可接受程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项目的社会价值,进而影响到项目营运的成败情况。具体分析如表13-1所示:表13-1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适应程度可能出现的情况1不同利益群体适应支持肯定态度2当地组织机构适应支持肯定态度3当地经济技术条件适应能保障本项目开展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3.3项目财务评价13.3.1财务评价依据1、国家计委、建设部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企业会计制度》及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进行。2、项目主要投入、产出物价格以2011年项目单位执行的价格为依据,并考虑未来价格的变动趋势。3、项目建设期为10个月,计算期为10年。4、贴现率取8%。5、资金来源:项目资本金为240万元,由国家补助和企业自筹。6、当技术投备、生产能力完全达到要求后,定员为2人。7、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部分货物适用增值税低税率和简易办法征收增值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9]9)号规定,产品增值税税率17%。8、城市建设维护税税率及教育附加费分别按增值税的5%和3%计取。9、固定资产净残值率取5%,设备按11年进行折旧,房屋按20年进行折旧;维修费按折旧费的50%计;无形资产、其他资产分别按5年进行摊销。10、其他营业费用按销售收入的5%计。11、福利费:按工资总额的14%计算。13.3.2成本概算采用成本费用要素法分类测算。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原材料及辅助材料原材料及辅助材料消耗量,按同类产品的消耗定额估算,分别套用不同物料的现行市场价格计算,原材料及辅助材料的年费用为1.66万元(投产后第一年),1.36(投产第二年开始)万元。2、动力费动力消耗量根据目前同类产品消耗定额确定,按当前市场价格计算,动力费项目建设前后为2万元。3、工资及福利根据设计方案确定的新增职工人数为2人。职工平均工资按2000元/人.月计算,福利费为工资总额的14%,各项社会保险及住房公积金按工资总额的26.5%计取,工资福利费用为1.5万元。4、折旧、摊销项目建设投资240万元,应计提的固定资产原值为200万元。固定资产折旧按分类折旧法计算,建构筑物折旧年限20年,机械设备折旧年限11年,净残值率按5%考虑,为2.4万元。5、管理维护费管理维护费按折旧费的50%计取,每年分别为1.2万元。6、总成本费用总成本费用在预测为达产年份5.7万元。13.3.3盈亏平衡分析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BEP(生产能力利用率)=固定成本/(销售收入-销售税金-可变现成本)####100%=59.31%结果表明,当产品生产达到设计生产能力的59.31%时,即可保持盈亏平衡,说明项目具有较强的抗风险13.3.4财务效益对比分析及评价在项目建设后,企业的效益相比之前上升了7.2%,虽说运行总成本增加了22.1%,但总体而言为企业带来了实际利益。因此,项目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显著,是切实可行的。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14结论和建议14.1结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拟投资240万元在养殖区的基础上,建设雨污分流管网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建设目标明确具体,建设条件优越,符合国家和地方产业政策或规划,符合“############排污费环境保护专项资金项目”申报要求。项目投资结构合理,建设规模适宜,资金安排合理,各类污染物排放达标、污水治理措施符合相关政策规定,管理体系健全,项目投资建设周期短。项目采取的各项污染治理措施有效污水年处理量1825m3/a,CODCr年减排8.28t,氨氮年减排0.19t。项目从建设规划、投资规模到经营管理均切实可行,污染治理措施得当,抗市场风险能力强,立项目标准确,对推进当地环保设施建设发展等具有重要意义。项目符合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具有显著的环境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因此,如能按报告中相关内容执行,项目总体上切实可行。14.2建议1、项目投资金额较大,建议尽快筹措落实资金。2、建议项目建设单位在下一步工作中,一要进一步加强对污染治理设施设备工艺方案设计的优化,以提高治污效果、节约成本;二要加强对建设工程质量、财务管理的监督和检查,做到专款专用。82 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奶牛养殖雨污分流及污水综合处理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3、本项目的建成将推动相关产业发展,建议项目单位及相关部门尽快落实项目资金,以促使项目早日建成投产见效。4、建议项目尽早立项,抓紧实施。并建议相关政府给予一定政策和资金支持,使项目尽快解决挤奶废水污染等一系列污染问题,使其早日发挥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工作取得新成就。坚定维护国家利益和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加强同世界各国交流合作,推动全球治理机制变革,积极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为改革发展争取了有利国际环境。党的建设全面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继续推进,思想理论建设成效明显,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取得重要成果,党的建设改革创新迈出重要步伐。党内民主进一步扩大。干部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人才工作开创新局面。创先争优活动和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深入进行,基层党组织不断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取得新成效。同时,必须清醒看到,我们工作中还存在许多不足,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主要是: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农业基础依然薄弱,资源环境约束加剧,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较多,深化改革开放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比较困难;一些领域存在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现象;一些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不强,一些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突出,奢侈浪费现象严重;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反腐败斗争形势依然严峻。对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必须高度重视,进一步认真加以解决。过去五年的工作,是十六大以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十年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十年,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重大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到新的发展阶段。进入新世纪新阶段,国际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国力竞争空前激烈,我们深化改革开放,加快发展步伐,以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为契机,变压力为动力,化挑战为机遇,坚定不移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前进过程中,我们战胜突如其来的非典疫情,认真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及时提出和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开拓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广阔空间。二〇〇八年以后,国际金融危机使我国发展遭遇严重困难,我们科学判断、果断决策,采取一系列重大举措,在全球率先实现经济企稳回升,积累了有效应对外部经济风险冲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经验。我们成功举办北京奥运会、残奥会和上海世博会,夺取抗击汶川特大地震等严重自然灾害和灾后恢复重建重大胜利,妥善处置一系列重大突发事件。在十分复杂的国内外形势下,党和人民经受住严峻考验,巩固和发展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大局,提高了我国国际地位,彰显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增强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凝聚力。十年来,我们取得一系列新的历史性成就,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我国经济总量从世界第六位跃升到第二位,社会生产力、经济实力、科技实力迈上一个大台阶,人民生活水平、居民收入水平、社会保障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人们公认,这是我国经济持续发展、民主不断健全、文化日益繁荣、社会保持稳定的时期,是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人民得到实惠更多的时期。我们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靠的是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正确指引,靠的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奠定的深厚基础,靠的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奋斗。在这里,我代表中共中央,向全国各族人民,向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各界爱国人士,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和台湾同胞以及广大侨胞,向一切关心和支持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各国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总结十年奋斗历程,最重要的就是我们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出一系列紧密相连、相互贯通的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同当代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对新形势下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问题作出了新的科学回答,把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的认识提高到新的水平,开辟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最新成果,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指导党和国家全部工作的强大思想武器。科学发展观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道,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面向未来,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必须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全过程、体现到党的建设各方面。全党必须更加自觉地把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加快形成符合科学发展要求的发展方式和体制机制,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平发展,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牢固基础。必须更加自觉地把以人为本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核心立场,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不断在实现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取得新成效。必须更加自觉地把全面协调可持续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不断开拓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必须更加自觉地把统筹兼顾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实践发展永无止境,认识真理永无止境,理论创新永无止境。全党一定要勇于实践、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把握时代发展要求,顺应人民共同愿望,不懈探索和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永葆党的生机活力,永葆国家发展动力,在党和人民创造性实践中奋力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二、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回首近代以来中国波澜壮阔的历史,展望中华民族充满希望的未来,我们得出一个坚定的结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确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成功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深刻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在探索过程中,虽然经历了严重曲折,但党在社会主义建设中取得的独创性理论成果和巨大成就,为新的历史时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深刻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深刻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确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明确提出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学回答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在国内外形势十分复杂、世界社会主义出现严重曲折的严峻考验面前捍卫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依据新的实践确立了党的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确立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和基本框架,确立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开创全面改革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成功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向二十一世纪。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中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强调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提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成功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坚持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一以贯之的接力探索中,我们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必须倍加珍惜、始终坚持、不断发展。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就是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等基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根本保障,三者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这是党领导人民在建设社会主义长期实践中形成的最鲜明特色。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又根据时代条件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以全新的视野深化了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从理论和实践结合上系统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人口多底子薄的东方大国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根本问题,使我们国家快速发展起来,使我国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起来。实践充分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根本方向,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历史任务,必须准备进行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我们一定要毫不动摇坚持、与时俱进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必须牢牢把握以下基本要求,并使之成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信念。——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要发挥人民主人翁精神,坚持依法治国这个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管理经济和文化事业、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更好保障人民权益,更好保证人民当家作主。——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科学发展为主题,全面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实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必须坚持推进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要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创新,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必须坚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公平正义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在要求。要在全体人民共同奋斗、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加紧建设对保障社会公平正义具有重大作用的制度,逐步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努力营造公平的社会环境,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必须坚持走共同富裕道路。共同富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要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分配制度,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必须坚持促进社会和谐。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要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增强社会创造活力,确保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国家长治久安。——必须坚持和平发展。和平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选择。要坚持开放的发展、合作的发展、共赢的发展,通过争取和平国际环境发展自己,又以自身发展维护和促进世界和平,扩大同各方利益汇合点,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是世界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没有变。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国情,推进任何方面的改革发展都要牢牢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个最大实际。党的基本路线是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必须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妄自尊大,扎扎实实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目标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二〇二〇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要在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努力实现新的要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在发展平衡性、协调性、可持续性明显增强的基础上,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二〇一〇年翻一番。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大幅上升,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工业化基本实现,信息化水平大幅提升,城镇化质量明显提高,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机制基本形成。对外开放水平进一步提高,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民主制度更加完善,民主形式更加丰富,人民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进一步发挥。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落实,法治政府基本建成,司法公信力不断提高,人权得到切实尊重和保障。——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明显提高。文化产品更加丰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中华文化走出去迈出更大步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基础更加坚实。——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总体实现。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进入人才强国和人力资源强国行列,教育现代化基本实现。就业更加充分。收入分配差距缩小,中等收入群体持续扩大,扶贫对象大幅减少。社会保障全民覆盖,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住房保障体系基本形成,社会和谐稳定。——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主体功能区布局基本形成,资源循环利用体系初步建立。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和二氧化碳排放大幅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显著减少。森林覆盖率提高,生态系统稳定性增强,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要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更大程度更广范围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完善宏观调控体系,完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发展。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从各层次各领域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实现国家各项工作法治化。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管理体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健全基层公共服务和社会管理网络,建立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的体制机制。加快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任务十分艰巨,全党同志一定要埋头苦干、顽强拼搏。国家要加大对农村和中西部地区扶持力度,支持这些地区加快改革开放、增强发展能力、改善人民生活。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在现代化建设中继续走在前列,为全国改革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四、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要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新变化,加快形成新的经济发展方式,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着力激发各类市场主体发展新活力,着力增强创新驱动发展新动力,着力构建现代产业发展新体系,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使经济发展更多依靠内需特别是消费需求拉动,更多依靠现代服务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带动,更多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驱动,更多依靠节约资源和循环经济推动,更多依靠城乡区域发展协调互动,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道路,推动信息化和工业化深度融合、工业化和城镇化良性互动、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相互协调,促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一)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各类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加快改革财税体制,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完善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主体功能区建设的公共财政体系,构建地方税体系,形成有利于结构优化、社会公平的税收制度。建立公共资源出让收益合理共享机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促进宏观经济稳定、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现代金融体系,加快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稳步推进利率和汇率市场化改革,逐步实现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加快发展民营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提高银行、证券、保险等行业竞争力,维护金融稳定。(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推动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着力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完善知识创新体系,强化基础研究、前沿技术研究、社会公益技术研究,提高科学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能力,抢占科技发展战略制高点。实施国家科技重大专项,突破重大技术瓶颈。加快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研发应用,加强技术集成和商业模式创新。完善科技创新评价标准、激励机制、转化机制。实施知识产权战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促进创新资源高效配置和综合集成,把全社会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创新发展上来。 (三)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必须以改善需求结构、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推进城镇化为重点,着力解决制约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重大结构性问题。要牢牢把握扩大内需这一战略基点,加快建立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释放居民消费潜力,保持投资合理增长,扩大国内市场规模。牢牢把握发展实体经济这一坚实基础,实行更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强化需求导向,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先进制造业健康发展,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发展壮大,合理布局建设基础设施和基础产业。建设下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发展现代信息技术产业体系,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网络技术广泛运用。提高大中型企业核心竞争力,支持小微企业特别是科技型小微企业发展。继续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优先推进西部大开发,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大力促进中部地区崛起,积极支持东部地区率先发展。采取对口支援等多种形式,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扶持力度。科学规划城市群规模和布局,增强中小城市和小城镇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人口集聚功能。加快改革户籍制度,有序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努力实现城镇基本公共服务常住人口全覆盖。(四)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增强农村发展活力,逐步缩小城乡差距,促进城乡共同繁荣。坚持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坚持把国家基础设施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重点放在农村,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依法维护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宅基地使用权、集体收益分配权,壮大集体经济实力,发展农民专业合作和股份合作,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发展多种形式规模经营,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改革征地制度,提高农民在土地增值收益中的分配比例。加快完善城乡发展一体化体制机制,着力在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方面推进一体化,促进城乡要素平等交换和公共资源均衡配置,形成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工农互惠、城乡一体的新型工农、城乡关系。(五)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要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创新开放模式,促进沿海内陆沿边开放优势互补,形成引领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的开放区域,培育带动区域发展的开放高地。坚持出口和进口并重,强化贸易政策和产业政策协调,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新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推动对外贸易平衡发展。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加快走出去步伐,增强企业国际化经营能力,培育一批世界水平的跨国公司。统筹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推动同周边国家互联互通。提高抵御国际经济风险能力。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打胜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场硬仗,把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竞争力提高到新的水平。五、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和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人民民主是我们党始终高扬的光辉旗帜。改革开放以来,我们总结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正反两方面经验,强调人民民主是社会主义的生命,坚持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不断推进政治体制改革,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正确方向。政治体制改革是我国全面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必须继续积极稳妥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以保证人民当家作主为根本,以增强党和国家活力、调动人民积极性为目标,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要更加注重改进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保证党领导人民有效治理国家;更加注重健全民主制度、丰富民主形式,保证人民依法实行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国家治理和社会管理中的重要作用,维护国家法制统一、尊严、权威,保证人民依法享有广泛权利和自由。要把制度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充分发挥我国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优越性,积极借鉴人类政治文明有益成果,绝不照搬西方政治制度模式。(一)支持和保证人民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行使国家权力。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保证人民当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要善于使党的主张通过法定程序成为国家意志,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充分发挥国家权力机关作用,依法行使立法、监督、决定、任免等职权,加强立法工作组织协调,加强对“一府两院”的监督,加强对政府全口径预算决算的审查和监督。提高基层人大代表特别是一线工人、农民、知识分子代表比例,降低党政领导干部代表比例。在人大设立代表联络机构,完善代表联系群众制度。健全国家权力机关组织制度,优化常委会、专委会组成人员知识和年龄结构,提高专职委员比例,增强依法履职能力。(二)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社会主义协商民主是我国人民民主的重要形式。要完善协商民主制度和工作机制,推进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通过国家政权机关、政协组织、党派团体等渠道,就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和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实际问题广泛协商,广纳群言、广集民智,增进共识、增强合力。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围绕团结和民主两大主题,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加强同民主党派的政治协商。把政治协商纳入决策程序,坚持协商于决策之前和决策之中,增强民主协商实效性。深入进行专题协商、对口协商、界别协商、提案办理协商。积极开展基层民主协商。(三)完善基层民主制度。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实行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是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的重要方式。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以扩大有序参与、推进信息公开、加强议事协商、强化权力监督为重点,拓宽范围和途径,丰富内容和形式,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发挥基层各类组织协同作用,实现政府管理和基层民主有机结合。(四)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要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坚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保证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加强重点领域立法,拓展人民有序参与立法途径。推进依法行政,切实做到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进一步深化司法体制改革,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确保审判机关、检察机关依法独立公正行使审判权、检察权。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树立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增强全社会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识。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能力。党领导人民制定宪法和法律,党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和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以权压法、徇私枉法。(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行政体制改革是推动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的必然要求。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继续简政放权,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稳步推进大部门制改革,健全部门职责体系。优化行政层级和行政区划设置,有条件的地方可探索省直接管理县(市)改革,深化乡镇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提高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推进政府绩效管理。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推进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完善体制改革协调机制,统筹规划和协调重大改革。(六)健全权力运行制约和监督体系。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保障人民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是权力正确运行的重要保证。要确保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确保国家机关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行使权力。坚持科学决策、民主决策、依法决策,健全决策机制和程序,发挥思想库作用,建立健全决策问责和纠错制度。凡是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决策都要充分听取群众意见,凡是损害群众利益的做法都要坚决防止和纠正。推进权力运行公开化、规范化,完善党务公开、政务公开、司法公开和各领域办事公开制度,健全质询、问责、经济责任审计、引咎辞职、罢免等制度,加强党内监督、民主监督、法律监督、舆论监督,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七)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统一战线是凝聚各方面力量,促进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海内外同胞关系的和谐,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重要法宝。要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巩固统一战线的思想政治基础,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坚持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加强同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团结合作,促进思想上同心同德、目标上同心同向、行动上同心同行,加强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选拔和推荐更多优秀党外人士担任各级国家机关领导职务。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政策,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牢牢把握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主题,深入开展民族团结进步教育,加快民族地区发展,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益,巩固和发展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促进各民族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全面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发挥宗教界人士和信教群众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鼓励和引导新的社会阶层人士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作出更大贡献。落实党的侨务政策,支持海外侨胞、归侨侨眷关心和参与祖国现代化建设与和平统一大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是团结亿万人民共同奋斗的正确道路。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前进,使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展现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六、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建设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关键是增强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82 污水处理站工艺流程图88 污水处理站平面布置图88 目录1总论61.1项目概述61.1.1项目名称61.1.2项目承办单位61.1.3项目拟建地址、地点61.1.4项目建设规模与目标61.1.5项目投资资金及效益情况61.2项目提出的背景和建设的必要性71.2.1项目现运行情况71.2.2项目的提出71.2.3项目建设的必要性81.3编制依据及可研报告研究范围91.3.1编制依据91.4.2可研报告研究范围111.5项目建设方针、目标111.6可行性研究结论122项目目标及效果分析132.1项目产业政策和规划符合性132.2现有工程概况132.2.1养殖区概况132.2.2养殖区选址概况132.2.3污染物排放特点及产污环节133工程技术方案153.1厂区总体规划及总平面布置153.1.1总平面布置原则153.1.2总平面布置方案153.1.3排水体制153.1.4污水管网布置形式173.1.5污水管网布置原则173.1.6污水管道定线183.2污水管道设计183.2.1设计原则183.2.2设计参数193.2.3水力计算203.2.4管道基础203.2.5管道连接223.2.6检查井设计2288 3.2.7主要工程量233.2.8管材选择233.2.9对管材的要求233.2.10排水管材的类型233.3雨量公式及设计参数确定253.3.1雨水管网现状分析253.3.2雨量公式263.3.3雨水管道流量计算公式263.3.4集水时间273.4雨水管网设计273.4.1设计原则273.4.2雨水管道规划283.4.3主要工程量283.5污水处理工艺方案283.5.1工艺选择原则283.5.2工艺初选363.5.3方案确定463.5.4工艺方案设计473.5.5主要设施设备513.5.6治理前后污染物排放对比524原材料及辅助材料供应534.1给水534.2供电535土建工程、公用工程及配套设施545.1土建工程545.1.1结构设计545.1.2采用材料545.1.3建筑设计555.2公用工程555.3供电工程556厂址条件和厂址位置566.1厂址所在地自然条件566.1.1地理位置566.1.2地形地貌566.1.3河流水文576.1.4土壤植被586.2厂址所在地社会发展状况586.2.1行政规划586.2.2经济概况586.2.3交通运输情况5888 6.3概况596.4项目选址优势分析596.5项目选址意见607劳动保护及安全卫生617.1设计依据617.2主要安全卫生措施618消防648.1设计依据648.2设计中的消防措施649节能、清洁生产669.1节能669.1.1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669.1.2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分析679.2清洁生产6810项目的组织管理和劳动定员7010.1项目实施及运行的组织与管理7010.2劳动定员7010.3管理措施7010.3.1建设期管理7010.3.2建成后经营管理7110.4技术培训7111项目施工条件和进度计划7211.1施工条件7211.2进度计划7212项目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7512.1投资估算依据7512.2项目总投资估算7612.3资金来源及资金筹措7612.3.1资金来源7612.3.2资金筹措方案7612.4资金使用和管理7613项目评价7713.1环境效益评价7713.1.1环境影响分析7713.1.2环境效益评价7813.2社会效益评价7888 13.2.1项目对本地区社会影响分析7813.2.2项目与本地区互适性分析7913.3项目财务评价8013.3.1财务评价依据8013.3.2成本概算8113.3.3盈亏平衡分析8213.3.4财务效益对比分析及评价8214结论和建议8314.1结论8314.2建议83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