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量方案施工交底 7页

  • 109.00 KB
  • 2022-12-07 09:26:25 发布

测量方案施工交底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方案交底记录工程名称丹东博恩·御山水项目施工方案测量施工方案工程编号日期1.工程定位本工程的定位依据悉地(北京)国际建筑设计顾问有限公司提供的红线桩、水准点作为定位起始点,计算出建筑物方位与红线桩坐标关系数据进行建筑物的定位测量。2.仪器准备本工程使用的测量仪器(经纬仪、全站仪、水准仪等)均为新购买。核定使用的量具(50m钢卷尺)。所有测量设备都由相关计量鉴定单位出具合格证书。施工测量仪器序号名称型号精度数量1电子经纬仪DT1012”1台2水准仪DZS3-11台3全站仪DTM/102NC2”、(2mm+2mm/km*D)1台4钢卷鼓测-501把5对讲机VKSANTONG2部62.1对测量放线的基本要求:(1)施工前需对测量成果上的各基准点坐标重新复测闭合,以确保基准点准确无误。(2)施工测量平面控制网的测设:根据复测完的控制点,一次性建立统一的平面施工控制网,定位放线施测完成后,报监理验线。测量记录应做到原始、准确、完整,计算依据正确、方法科学、步步校核、结果正确。2.2布网原则:(1)“先整体、后局部”的原则,以高精度控制低精度。(2)控制点要选在硬度大、安全、易保护的位置,相邻点之间应通视良好、分布均匀。2.3测量放线的基本准则(1)遵守先整体后局部的工作程序。(2)严格审核测量起始依据的正确性,坚持测量作业、计算工作步步有校核的工作方法。7\n(3)测法科学、简捷、精确合理相符的工作原则。(4)严格执行测量管理工作制度,及时报请监理验收。3.控制网的布置控制网是整个建筑物平面定位及竖向控制的依据。布设是否合理、科学是保证整体施工测量精度和分区分期施工相互相接的基础。要本着“先整体后局部”,高精度控制低精度原则,控制点位要通视,易量,布点要均匀,便于长期保存。3.1工程平面网的布置根据本工程整体布局,形状及施工段分区的情况,首先进行整体建筑平面网的布设,共4个控制点组成首级控制网,然后进行局部控制点加密。所有控制点(包括加密点)须通通视以便闭合测量。控制网的测设采用高精度的测量设备(全站仪)进行。首级网点根据前期建筑工程定位桩作为起始点位,采用极坐标方法测设4个网点。每个点的极长2次量测,极角采用2个测回。以保证点位的精度。符合测量规范后出成果资料,报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根据控制网点与轴线间尺寸的关系,进行对轴线的加密控制。3.2高程控制网的测设根据规划局提供的水准点进行建筑标高网的测设,本工程标高控制网布设在平面网点上,及西侧楼房处,与水准起(基点)、构成附合水准路线,观测方法采用四等几何水准测量。标高控制网布置见附图2。3.3控制网点的保护与复测建筑平面网和标高网布设完成,应将网点编号对应实地标识在点位处,以避免在使用中用错造成严重的质量事故。整个场地的平面网及高程网,监理单位验收合格后点位应及时采取措施妥善保护,并在雨季前、后复测,以保证数据的正确性。4.主轴线现场布控根据建筑物的实际情况依据工程测量规程进行控制网布设。本工程基础施工设控制轴线13条,详图到位时再加密。主体施工控制桩设置在安全、易保存位置,相邻点间通视良好。5.基础施工测量5.1基础轴线测设7\n基础部分轴线测设根据施工现场布置的平面控制桩点进行,利用全站仪进行直接投测定位,并复测闭合检查以满足精度要求。根据施工流程、工序分阶段地对工程进行轴线控制投测,当基础垫层浇筑完后,再将各主要轴线、边界线、墙宽线和柱位线位置测设出来,并以墨线的形式在垫层面上弹出各轴线、轴线结构外皮线以及结构外皮的0.5m控制线,作为基础结构模板的支设依据,并弹出钢筋绑扎的分档标志线,以保证钢筋摆放的准确性,钢筋绑扎检验完毕后,再将控制线投测到钢筋上,并作好标记,作为对模板支设的复检及插筋的依据。施测中必须严格保证精度,严防出现错误。±0.000以下轴线控制网采用整体控制网,南北纵向布置主要控制线,东西方向布置主要控制轴线,控制轴线间距布局合理,可满足±0.000以下的施工放线工作和要求。.5.2各部位轴线及细部检查结构(模板支设)控制线测设完毕后,首先要检查轴线控制点有无用错和位移,再检查各轴线地投测位置(既定位轴线)。实量各轴线地相对尺寸,测量角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验线时还应检查垫层顶面地标高,经检查无误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5.3基础结构标高地控制本工程依据测绘院提供的水准点用DZS3-1水准仪采用四等水准观测方法在建筑区域布点并做好明显的标记作为本工程标高控制点地依据。为了保证建筑标高控制的精度要求,在基础施工中就应注意准确的测设标高,为±0.000m以上的标高传递打好基础,用水准仪及钢尺根据控制网点进行分阶段引测,如在基础四周部位,以水平壁桩的形式测设标高作为各结构部位垫层、混凝土施工的控制依据。也可采用挑挂钢尺的方法进行引测,将标高传递到基槽护坡挡壁处,基础底板上1m并把标高转测到基槽四周,用红色油漆标注三角。标高传递见下如图:7\n6.主体结构首层以上施工测量6.1轴线竖向控制当工程施工到±0.000m以上分别布置各单体轴线内控点。6.1.1内控制网点的布设内控基准点的布设:在建筑物首层测设室内控制网,基准点设在距各轴线的交叉点上,用激光垂准仪竖向投测,以保证竖直投测精度,布设基准点时要注意尽量避开混凝土墙柱。6.1.2内控点的埋设方法采用钢板(150mm×150mm×10mm)钢板通过锚脚与首层板筋焊牢,高度与首层结构平或高出5mm即可。另外施工上升到各层楼面,每层在对应控点竖向位置预留(150mm×150mm)方孔洞,以便竖向投递,洞口处用砂浆做成20的防水斜坡,完成后进行保护。6.1.3内控网点测设首层点位设计、埋设工作完成后,进行内控点地测设。以外控轴线控制网点,用高精度全站仪,采用极坐标法或直角坐标法,长边控短边,精确测设内控点位,然后将仪器安置在内控点位上,进行角度和距离的闭合。测角中误差及边长距离相对中误差符合规范要求后,出测量成果,交监理检测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内控网点的标识可用钢针刻画十字线。内控点的埋设方法见以下示意图:内控点埋设及保护示意图6.1.4内控点竖向投递仪器采用高精度激光垂准仪DZJ37\n,采用天顶法进行竖向投测。在首层内控点上架设仪器,调制仪器对中、置平后启动电源,使激光铅垂仪发射出可见的红色光束,投射到放线层预留孔接收靶上,用对讲机配合指挥,查看红色光斑点离靶心最小点,通知上方,准备投测:(见如下页示意图)(1)仪器水平度盘指向00°,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一点。(图a)(由于仪器本身存在误差,投测所发射的激光线可能不垂直,须将仪器水平旋转一周。)(2)仪器平转180°,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二点。(图b)。(3)仪器再平转90°与270°位置,在激光接收靶上定出第三点、第四点。(图c、d)(4)检查投点位置正否,取四点的中心点作为最后点位。(5)点投好后,通知上方,保护标志。6.1.5校核每层内控点竖向测完毕后,都必须进行检查校核(即边长距离和角度)符合规范后才能进行细部轴线地放线工作。所有内控点的投测均采用上述方法。6.2±0.000m以上的结构标高控制主要是用钢尺沿结构外墙,边柱或内控点预留孔,向上竖直测量。每段施工区应至少有3处向上引测,以便能相互校核,适应分段施工。6.2.1用水准仪根据场区标高控制点在首层标高向上引测处准确的测出相同起始标高线+1.000m,用钢尺沿铅直方向向上量到施工层,并划出整数水平线,各层的标高线均由起始高程向上直接量取。当楼高大于1整尺的高度时,应该在该层精确测定第2条起始标高线,作为再向上引测的依据。6.2.2每层引测的3处标高控制点校核后取其平均值作为该层地抄平基准。向上传递地标高点使用钢尺应经过鉴定,引测时尺身应铅直并用标准拉力,同时也要进行尺长和温度的改正。6.2.3施工层抄平:引测校核后的标高控制点为基准进行抄平工作,在观测时尽量做到前后视距等长,减少仪器误差对测量的影响。7\n7.本工程施工测量具体要求平面控制网的技术指标等级使用范围测角中误差(″)边长相对中误差二级框架、高层、连续程度一般建筑±121/15000水平角观测技术要求(方向观测法)仪器类型光学测微器两次重合读数差半测回归零差(″)一测回互差2c(″)同一方向各测回互差(″)DJ23±12±18±12水平角观测的测回数等级控制网分类测角中误差(″)测回数DJ2二级场区±101建筑物±12普通钢尺量距的技术要求丈量相对中误差作业次数丈量次数读定次数估读(mm)温度读至(℃)定线最大偏差(mm)尺段高差较差(mm)同尺各段或同段各尺的较差(mm)1/240001—2230.51501021/200001/150001/100001—22211701031/8000基础放线尺寸的允许偏差长度L、宽度B的尺寸(mm)允许误差(mm)L(B)≤30±530<L(B)≤60±1060<L(B)≤90±1590<L(B)±207\n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30m<L≤60m±1060m<L≤90m±1590m<L±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线±3标高竖向传递的允许误差项目允许误差(mm)每层±3总高(H)H≤30m±530m<H≤60m±1060m<H≤90m±1590m<H±20技术负责人:交底人:接交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