桩基施工技术交底 7页

  • 55.00 KB
  • 2022-12-07 09:24:51 发布

桩基施工技术交底

  • 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钻孔灌注桩第一节K16+250桥桩基概括第二节钻孔平台与护筒埋设一、施工平台与护筒1、施工平台要求施工现场进行平整,满足钻机移机及灌桩相关要求。2、护筒设置(1)、护筒内径宜比桩径大20㎝~40㎝。(2)、护筒采用挖坑埋设法,护筒底部和四周所填粘质土必须分层夯实。(3)、护筒高度宜高出地面30㎝。(4)、护筒埋置深度一般情况宜为2~4米。二、钻孔场地要求1、场地为旱地时,应清除杂物、换填软土并整平夯实,清除面积应满足钻孔需要;2、场地为陡坡时,可用枕木、型钢等材料搭设工作平台,其高度应高于工作水位;三、相关事项钻孔前设置泥浆回收循环净化使用系统。一般应备有泥浆池、沉淀池或搅拌池、循环槽等。第三节钻孔施工一、钻孔机具选择实心锥冲击钻孔时,应选择提升速度较快、起重能力较大的钻机和质量较大的钻锥,锥径不宜小于孔径的95﹪。二、钻孔注意事项1、用冲击锥造孔时,应采用1~1.5米小冲程开孔,使孔壁坚实、竖直、圆顺起导向作用。当钻锥穿过护筒底3米以后,可根据地层情况加大冲程。冲击操作时应防止打空锤和大松绳。在粘质土、风化泥岩地层冲击时,宜向孔内送入清水,自然造浆,选用十字小刃角形冲锥,以中、小冲程0.6~1米\n钻进。在粘性很大的粘质土中,应边冲边投入适量的粗砂,并在抽筒捞渣的同时向孔内泵入清水。在砾类土层中冲击时,宜使用粘度较高、相对密度适中的泥浆并保持足够的水头,在冲击时向孔内投入粘质土。当遇到砂类土层时,应停钻向孔内投放足量的掺入片石或碎石的粘质土,改用小冲程冲击,孔内泥浆相对密度宜保持在1.2~1.4。在卵石土、漂石土中冲击时,宜选用带侧刃的大刃脚一字形冲锥,重力要大。冲击时冲程应高但不得大于4~6米,并投入粘质土,注意保持孔内水头。当发现冲孔倾斜时,应暂停冲击,提起冲锥向孔内倾斜段填满粘质土掺石块,再用低冲程冲击,控制钢丝绳放绳量。若仍不能纠正钻孔倾斜,宜改用回转钻进法穿越斜孔段。在裂隙岩溶地层冲孔时,冲击锥操作应平稳,尽量不碰撞孔壁,选圆形钻锥,冲程宜小,钻锥重力宜大。遇裂隙可边投入粘质土,边冲击,直到穿过裂隙。当遇到深洞时,可边冲边向孔内投放片石或碎石,稳定填充物。遇起伏不平的岩面和溶洞底板时,应投入粘质土掺石块,将孔底填平,用十定形冲锥以小冲程反复冲击,慢慢穿过。2、钻孔口时,严禁孔口附近站人,防止发生人身事故。三、钻孔故障及处理方法1、坍孔,其表征是孔内水位突然下降又回升,孔口冒细密水泡,出渣量显著增加而不见进尺,钻机负荷显著增加等。坍孔多由泥浆性能不符合要求、孔内水头未能保证、机具碰撞孔壁等原因造成。应查明坍孔位置后进行处理,坍孔不严重时,可回填土到坍孔位以上,并采取改善泥浆性能、加高水头、深埋护筒等措施,继续钻进;坍孔严重时,应立即将钻孔全部用砂类土或砾石土回填,无上述土类时可采用粘质土并掺入5﹪~8﹪的水泥砂浆,应等待数日方可采取改善措施后重钻。坍孔部位不深时,可采取深埋护筒法,将护筒填土夯实,重新钻孔。2、钻孔偏斜、弯曲,常由地质松软不均、岩面倾斜、钻架位移、安装未平或遇探头石等原因造成。一般可在偏斜处吊住钻锥反复扫孔,使钻孔正直。偏斜严重时,应回填粘质土到偏斜处顶面,待沉积密实后重新钻孔。3、扩孔与缩孔,扩孔多系孔壁小坍塌或钻锥摆动过大造成,应针对原因采取防治措施。钻锥缩孔常因地层中含遇水能膨胀的软塑土或泥质页岩造成;钻锥磨损过甚,亦能使孔径稍小。前者应采用失水率小的优质泥浆护壁,后者应及时焊补钻锥。缩孔已发生时,可用钻锥上下反复扫孔,扩大孔径。4、\n钻孔漏浆,遇护筒内水头不能保持时,宜采取护筒周围回填土夯筑密实、增加护筒沉埋深度、适当减小护筒内水头高度、增加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倒入粘土使钻锥慢速转动、增加孔壁粘质土层厚度等措施,用冲击法钻孔时,可填入片石、卵石,反复冲击,增加护壁。5、梅花孔(或十字孔),常由冲击钻锥的自动转向装置失灵、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太大、冲程太小等原因造成。应针对上述原因采取改善措施。已发生的梅花孔,应采用片石或卵石土掺粘质土混合回填孔内,重新冲击钻孔。6、糊钻、埋钻,冲击钻锥糊锥时,应减小冲程,降低泥浆相对密度和粘度,并在粘土层回填部分砂类土和砾类土。遇到坍方或其他原因造成埋钻时,应使用空气吸泥机吸走埋锥的泥砂,提出钻锥。7、卡钻常发生在冲击钻孔时,多因先形成了梅花孔,或钻锥磨损未及时焊补、钻孔直径变小,而新钻锥又过大,冲锥倾倒,遇到探头石,或孔内掉入物件卡住等。卡钻后不宜强提,可用小锥冲击或用冲、吸的方法将钻锥周围的钻渣松动后再提出。8、掉落钻物宜迅速用打捞叉、钩、绳套等工具打捞。若落体已被泥沙埋住时,宜按前述各条,先清泥沙,使打捞工具能接触落体后打捞。9、在任何情况下,严禁施工人员进入没有护筒或无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中处理故障。当必须下入护筒或其他防护设施的钻孔时,应在检查孔内无有害气体,并备齐防毒、防溺、防坍埋等安全设施后方可进行。第四节清孔一、清孔要求1、钻孔孔深、孔径符合要求后方可清孔。2、在吊入钢筋骨架后,灌注水下混凝土之前,再次检查孔内泥浆性能指标和孔底沉淀厚度,如超过规定,应进行第二次清孔,符合要求后方可灌注水下混凝土。3、清孔方法采用换浆法及抽浆法。4、在清孔排渣时,必须注意保持孔内水头,防止坍孔。5、清孔后应从孔底提出泥浆试样,进行性能指标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规定。灌注水下混凝土前,孔底沉淀土厚度≤500mm。6、清孔泥浆性能指标的规定,相对密度1.03~1.1,粘度17~20,含砂率≤2﹪。7、不得用加深钻孔深度的方式代替清孔。二、清孔的方法如下1、在完成钻孔深度后,提升钻锥至距孔底钻渣面0.1~0.3米以下,,以大泵量泵入符合清孔后性能指标的新泥浆,维持正循环4小时\n以上,直到清除孔底沉渣、减薄孔壁泥皮、泥浆性能指标符合要求为止。2、钻孔完成后,将钻锥提离孔底钻渣面0.1~0.3米以下,并向孔中注入清水,应经常测量孔底沉渣厚度和孔中泥浆性能指标,满足要求后立即停止清孔,注意在清孔过程中,必须始终保持孔内原有水头高度。第五节灌注水下混凝土一、钢筋骨架的制作、运输及吊装就位的技术要求钢筋骨架的制作和吊放的允许偏差为:主筋间距10㎜;箍筋间距20㎜;骨架外径10㎜;骨架倾斜度0.5﹪;骨架保护层厚度20㎜;骨架中心平面位置20㎜;骨架顶端高程20㎜,骨架底面高程50㎜。二、灌注水下混凝土时应配备的主要设备及备用设备水下混凝土一般用钢导管灌注,导管内径为20~35㎝,视桩径大小而定。三、灌注水下混凝土的技术要求1、首批灌注混凝土的数量应能满足导管首次埋置深度≥1米和填充导管底部的需要。2、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混凝土应连续灌注。3、在灌注过程中,应注意保持孔内水头。4、在灌注过程中,导管的埋置深度宜控制在2~6米。5、在灌注过程中,应经常测探井孔内混凝土面的位置,及时地调整导管埋深。6、为防止钢筋骨架上浮,当灌注的混凝土顶面距钢筋骨架底部1米左右时,应降低混凝土的灌注速度。当混凝土拌和物上升到骨架底口4米以上时,提升导管,使其底口高于骨架底部2米以上,即可恢复正常灌注速度。7、灌注的桩顶标高应比设计高出一定高度,一般为50~100㎝,以保证混凝土强度,多余部分接桩前必须凿除,残余桩头应无松散层。8、在灌注将近结束时,应核对混凝土的灌入数量,以确定所测混凝土的灌注高度是否正确。9、在灌注过程中,将孔内溢出的水或泥浆引流至适当地点处理,不得随意排放,污染环境及河流。四、使用的一些注意事项1、导管上口应设置储料斗、溜槽、漏斗等设备,各设备的尺寸大小构成的总容量,应能满足灌注水下混凝土首批储备量的需要(桩长24m;泥浆比重1.2;导管内径30cm;导管底口离孔底40cm;混凝土容重为2.4;计算得首批混凝土用量为3.61m3)。\n2、灌注混凝土前应在漏斗底口处设置提板软垫和阀门隔水设施,该设施要严密不漏浆,启动迅速方便,不梗阻拌和物的下落,不防碍拌和物向四周流动扩散,制作容易,使用经济,无条件时,可使用硬球塞或柱栓。3、灌注水下混凝土期间应配备保持井孔水头和及时处理故障的水泵、吸泥机和高压射水管等设备。4、水下混凝土的灌注技术要求如下:(1)、灌注混凝土前应检测孔底沉淀土厚度,若大于50cm,应进行处理。(2)、灌注前应将漏斗插入导管内,漏斗底口宜高于井孔内水面30㎝,并于该处安置隔水设施,经检查稳妥后,可开始将首批混凝土拌和物灌入漏斗和储料斗内,待数量满足要求后,方可开启隔水设施。首批混凝土拌和物下落后,应立即检查导管高程是否符合要求,导管内是否有水涌上来,如发现导管提升过高,管内并有水涌上来,则灌注失败,应进行处理。(3)、灌注开始后,应连续地灌注,并应尽可能缩短拆除导管的间隔时间。当导管内混凝土不满时,应徐徐地灌注,禁止在导管内形成高压气囊。(4)、在灌注过程中,特别注意保持孔内水头。(5)、在灌注过程中,可采用测深锤探测。锤宜为锥形,锤重力不宜小于4公斤,并采用轻质、遇水不伸缩、抗张拉的测尺或测绳系挂探测。当有条件时,宜采用可靠测深仪探头,探测井孔内混凝土面高度,并及时地提升和拆卸应拆除的导管。(6)、桩身混凝土灌注工作结束后,处于地面及桩顶以下井口的整体式刚性护筒应立即拔出;处于地面以上并能拆卸的护筒,应待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5Mpa后方可拆除。第六节钢筋一、一般规定1、钢筋必须按不同钢种、等级、牌号、规格及生产厂家分批验收,分别堆存,不得混杂,且应设立识别标志。钢筋在运输过程中,应避免锈蚀和污染。钢筋宜堆置在仓库(棚)内,露天堆置时,应垫高并加遮盖。2、采用电弧焊,焊缝厚度不小于0.3d,焊缝宽度不小于0.7d(d为钢筋直径)。同时还必须满足以下要求:(1)、焊缝表面必须平整,不得有凹陷或焊瘤。(2)、焊缝接头区域不得有肉眼可见裂缝。3、所有受力钢筋焊接必须采用502或506以上焊条,禁止使用422焊条。二、钢筋的加工\n1、钢筋调直和清除污锈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的表面应洁净,使用前应将表面油渍、漆皮、鳞锈等清除干净。(2)、钢筋应平直,无局部弯折,成盘的钢筋和弯曲的钢筋均应调直。(3)、采用冷拉方法调直钢筋时,I级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2%;HRB335、HRB400牌号钢筋的冷拉率不宜大于1%。三、钢筋的连接1、钢筋的焊接与绑扎接头(1)、桩基钢筋采用电弧焊。(2)、钢筋焊接前,必须根据施工条件进行试焊,合格后方可正式施焊。焊工必须持考试合格证上岗。(3)、钢筋接头采用搭接或帮条电弧焊时,宜采用双面焊缝,双面焊缝困难时,可采用单面焊缝。(4)、钢筋接头采用搭接电弧焊时,两钢筋搭接端部应预先折向一侧,使两接合钢筋轴线一致。接头双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5d,单面焊缝的长度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钢筋接头采用帮条电弧焊时,帮条应采用与主筋同级别的钢筋,其总截面面积不应小于被焊钢筋的截面积。帮条长度,如用双面焊缝不应小于5d,如用单面焊缝不应小于10d(d为钢筋直径)。(5)、凡施焊的各种钢筋、钢板均应有材质证明书或试验报告单。焊条、焊剂应有合格证,各种焊接材料应分类存放和妥善管理,并应采取防止腐蚀、受潮变质的措施。(6)、受力钢筋焊接或绑扎接头应设置在内力较小处,并错开布置,对于绑扎接头,两接头间距离不小于1.3倍搭接长度。对于焊接接头,在接头长度区段内,同一根钢筋不得有两个接头,配置在接头长度区段内的受力钢筋,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对于绑扎接头,其接头的截面面积占总截面面积的百分率应符合下表规定。接头型式接头面积最大百分率(%)受拉区受压区主钢筋绑扎接头2550主钢筋焊接接头50不限制注:①焊接接头长度区段内是指35d(d为钢筋直径)长度范围内,但不得小于500mm,绑扎接头长度区段是指1.3倍搭接长度;②在同一根钢筋上应尽量少设接头;\n③绑扎接头中钢筋的横向净距不应小于钢筋直径且不应小于25mm;④焊接时,对施焊场地应有适当的防风、雨、雪、严寒设施;三、钢筋骨架和钢筋网的组成及安装1、钢筋骨架必须具有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2、骨架的焊接拼装应在坚固的工作台上进行,操作时应符合下列要求:(1)、钢筋拼装前,对有焊接接头的钢筋应检查每根接头是否符合焊接要求。(2)、拼装时,在需要焊接的位置用楔形卡卡住,防止电焊时局部变形。待所有焊接点卡好后,先在焊缝两端点焊定位,然后进行焊缝施焊。(3)、骨架焊接时,不同直径的钢筋的中心线应在同一平面上。(4)、施焊顺序宜由中到边对称地向两端进行,先焊骨架下部,后焊骨架上部。相邻的焊缝采用分区对称跳焊,不得顺方向一次焊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