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49.50 KB
  • 2022-12-07 09:24:42 发布

某标段路面设计施工技术交底文件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云南省昆明市环湖南路二标路面设计、施工技术交底(技术文件)【内容:第一部分路面设计技术交底(设计技术要求)第二部分路面施工技术交底(施工技术要求)】交底单位(部门):环湖南路二标总工办负责人:接受单位:路面施工负责人:交底时间:2010年4月26日星期一11:30分21\n第一部分路面设计技术交底1.1设计原则及标准1.1.1设计原则根据道路使用要求及沿线气候、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施工条件、材料来源,密切结合当地实践经验进行路面技术经济综合设计。本着技术先进、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安全适用、经济合理的原则进行路面设计。1.1.2设计标准路面设计采用双圆垂直均布荷载作用下的多层弹性连续体系理论,以设计弯沉值为路面整体刚度的设计指标,计算路面结构厚度,并对面层、基层、底基层进行层底拉应力验算。主线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采用以双轮组单轴轴载100kN为标准轴载。设计使用年限为15年。1.2路面结构组合设计1.2.1设计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2002《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I50-2001)《昆明市环湖南路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2.2交通量预测与分析:(1)交通量依据路面设计所采用的交通量数据是根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交通运输现状与交通量预测”一章预测结果。(2)工程可行性研究交通量成果21\n表1-1车型分类及折算系数表序号车型车型定义小客折算系数1小货额载重量小于2吨者,含2吨1.02中货额载重量2~7吨者,含7吨的货车1.53大货额载重量7~14吨者,含14吨的货车2.04拖挂车拖挂车及额载重量大于14吨的货车3.05集装箱包括国内集装箱和国际标准集装箱3.06小客19座(含19座)以下,包括小轿车、吉普车、面包车1.07大客19座上的客车1.5表1-2本项目交通量增长趋势年份官南大道~马金铺2005~20109%2010~20198%2019~20297%表1-3本项目交通量预测结果单位:pcu/d年份交通量类型官南大道~马金铺2010  合计5352其中:趋势4460诱增8922010   合计5352其中:趋势4460诱增892转移02019合计10698 其中:趋势8915 诱增1783 转移02029合计21044 其中:趋势17537 诱增3507 转移0表1-4车型比例预测结果本项目年份小货中货大货拖挂车集装箱拖拉机小客大客合计20109.9%18.0%12.0%0.9%5.8%0.0%41.0%12.4%100.0%20198.0%12.0%12.1%1.0%5.9%0.0%48.0%13.0%100.0%20297.4%9.0%12.2%1.1%6.0%0.0%51.0%13.3%100.0%主要相关道路21\n年份小货中货大货拖挂集箱拖拉机小客大客合计20059.5%25.6%11.3%0.6%5.5%6.1%31.9%9.5%100.0%201011.3%26.1%10.8%0.5%5.2%7.7%30.8%7.5%100.0%201915.8%23.6%10.6%0.5%4.9%5.6%32.5%6.6%100.0%202920.9%18.7%10.3%0.5%4.4%4.6%34.9%5.9%100.0%(3)交通量年平均增长率2010年~2015年γ=8.0%2015年~2020年γ=8.0%2020年~2025年γ=7.0%1.2.3路面结构组合设计由于沥青砼路面具有表面平整、无接缝、行车舒适、耐磨、振动小、噪音低、色黑而无强烈反光、施工期短、养护维修方便等优点,因此,本项目路面设计采用沥青砼路面。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是关系到路面建成后其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的一项很重要的设计过程,它需要根据不同路面结构层的受力特点及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1)沥青混凝土面层本项目主线设计采用以下级配类型结构组合:4cm厚改性沥青马蹄脂混合料SMA-13表面层+5cm厚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中面层+7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AC-25C下面层。(2)封层+玻纤格栅+透层1cm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玻纤格栅+透层(4)基层、底基层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及要求,本项目基层、底基层采用如下结构组合:二灰稳定碎石基层(厚度经计算确定)+15cm厚级配碎石底基层。(5)其它由于本项目所在地区水系较发育,为了保护基层免受水害,延长使用寿命,同时,为了增强沥青混凝土面层之间及与基层之间的连接,在面层与面层之间设置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6)路面结构计算各种车型所采用的计算数据见下表:21\n表1-5分车型交通量组成序号车型名称前轴重(KN)后轴重(KN)后轴数后轴轮组数后轴距(m)交通量1北京BJ13013.5527.21双轮组5302五十铃NPR59523.5441双轮组6423黄海DD690561042双轮组>34424三湘CK65601325.61双轮组21945东风EQ140K23842双轮组>3166交通SH361601102双轮组<3321(注:轴载为单轴轴载,拖挂车考虑为双轴,且轴距大于3m。)①路面设计参数的选定路面各结构层材料劈裂强度及抗压回弹模量的取值,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中的附录表E.1、E.2确定。表1-6路面结构层材料设计参数结构层劈裂强度15℃(Mpa)20℃抗压回弹模量(Mpa)15℃抗压回弹模量(Mpa)SMA-13沥青马蹄脂混合料(SBS改性+0.3%木质纤维素)1.414001800AC-20C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抗车辙剂)1.012001600AC-25C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810001200二灰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0.61500级配碎石/25021\n路面设计其他参数的取定:设计年限为15年,车道系数0.5,公路等级系数1.0,面层类型系数1,路面结构类型系数1。本设计路段所属公路自然区划为Ⅴ4区,参照《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附录F,查表土基回弹模量取值为:E0=40Mpa。②路面结构层厚度计算当以设计弯沉值为指标及沥青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为2618,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为1.273518E+07。当进行半刚性基层层底拉应力验算时:路面竣工后第一年日平均当量轴次为3462,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上累计当量轴次为1.684079E+07。路面设计弯沉值为22.8(1/100mm)。表1-7各结构层材料容许拉应力结构层容许拉应力(Mpa)SMA-13沥青马蹄脂混合料(SBS改性+0.3%木质纤维素)0.43AC-20C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抗车辙剂)0.3AC-25C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24二灰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0.23级配碎石/经计算,二灰稳定碎石基层最小厚度为36cm。(7)路面结构层确定方案及各结构层交工验收弯沉表1-8交工验收弯沉值结构层厚度(cm)竣工验收弯沉(0.01mm)SMA-13沥青马蹄脂混合料(SBS改性+0.3%木质纤维素)421.2AC-20C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抗车辙剂)523.2AC-25C粗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726.1二灰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0.8MPa)3630.6级配碎石15153.8土基/166.321\n表1-9桥面铺装结构层厚度(cm)SMA-13沥青马蹄脂混合料(SBS改性+0.3%木质纤维素)4AC-20C中粒式密级配沥青混凝土(0.3%抗车辙剂)5桥梁铺装除沥青面层外还应按规范设置粘层、防水层和保护层。1.2.4路面排水一般路段,路面设置2%路拱,路面水由路拱横坡向两侧自然分散排除;土路肩设4%倾向路基的横坡,土路肩上的水经路面排至雨水管。1.2.5景观道路面1.2.5.1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景观道宽6m,沿湖一侧设置:2m宽人行道+4m宽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是关系到路面建成后其耐久性和使用性能的一项很重要的设计过程,它需要根据不同路面结构层的受力特点及功能要求进行合理的路面结构组合。路面结构层确定方案表1-10人行道路面结构结构层厚度(cm)青石板8M10水泥砂浆3二灰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18级配碎石12土基/表1-11非机动车道路面结构结构层厚度(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C5透层+沥青封层1二灰稳定碎石(7d无侧限抗压强度≥0.6MPa)20级配碎石151.2.5.2路面铺设方案设计景观道路基宽6.0m,沿湖一侧设置:2.0m宽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景观道两侧分别设置25cm21\n宽平缘石,非机动车道与人行道衔接处在非机动车道内侧设置25cm宽平缘石。人行道外侧平缘石内侧设置60cm宽盲道,并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余下路面全部采用青石板铺筑,详见《路面结构设计图》。4.2.3材料要求(1)底基层(级配碎石)级配碎石底基层宜用几种粒径的碎石和石屑掺配拌制而成,碎石质量要求同二灰稳定碎石基层。集料要求为骨架密实型,当用重型击实标准设计时,压实度应不小于96%,CBR值不应小于80%。骨架型级配碎石底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7.5mm,级配碎石基层级配范围符合下表要求。表1-12骨架型级配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筛孔尺寸(mm)37.53126.5169.54.751.180.60.075.通过率(%)上限10010085674027201810下限1008565422010850(2)基层(二灰稳定碎石)二灰稳定碎石是由几种材料混合而成的,为了确定各种材料的组成比例,充分发挥各种材料的特性,获得性能优良的稳定材料,必须进行混合料的组成设计。二灰稳定碎石的组成设计包括:根据规定的材料指标要求,通过试验选取合适的集料和石灰及粉煤灰,确定合理的集料配合比例,石灰、粉煤灰剂量及混合料最佳含水量。合理的二灰碎石组成必须符合强度要求,具有较小的温缩和干缩系数,施工和易性好。(1)材料要求石灰:钙质生石灰三级以上,灰渣不大于17%、活性氧化物大于70%、氧化镁含量小于等于5%。其它技术指标应满足国家现行规范。粉煤灰:应采用二级以上的粉煤灰,粉煤灰中SiO2、Al2O3和Fe2O3总的含量应大于70%,烧失量不超过20%;通过0.075mm筛孔总量不少于70%、通过0.3mm筛孔总量不少于90%;使用湿粉煤灰时含水量不超过35%。碎石:二灰21\n稳定碎石基层应采用反击式破碎机轧制的碎石,加工场的石料破碎机必须配备振动预筛喂料装置(筛网长度不小于2m)和吸尘装置,以减少集料中的泥土含量。进场后按标化工地的要求分档堆放,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质量要求。表1-13基层用碎石质量要求项目压碎值针片状小于0.075mm颗粒含量密度砂当量吸水率坚固性大于13.2mm4.75~13.2mm2.36mm以上0~2.36mm单位%%%%g/cm3%%%质量要求≤25≤15≤25≤2.0石灰岩≤15其它≤10>2.5≥50≤3≤12(2)集料级配要求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基层集料的最大粒径不大于31.5mm,二灰稳定碎石基层级配范围符合下表要求。表1-14骨架密实型二灰稳定碎石混合料的级配组成表筛孔尺寸(mm)31.526.5199.54.752.361.180.60.075通过率(%)上限100100683435161263下限100954824256200(3)混合料组成设计建议二灰稳定碎石基层重量配比为石灰:粉煤灰:碎石=6:14:80,应用12T以上的压路机碾压,压实度不小于98%。7天无侧限浸水抗压强度应不小于0.8MPa。基层材料的选用、施工及验收均应严格按照《粉煤灰石灰类道路基层施工及验收规程》(CJJ4-97)中的一级公路标准执行。(3)透层(乳化沥青)用在二灰碎石基层上的透层应采用慢裂喷洒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PC-2),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21\n表1-15透层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类型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0.1标准粘度C25,3S8~20恩格粘度E251~6贮存稳定性CH5<5低温贮存稳定性(-5℃)外观无粗颗粒或结块与石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蒸发残留物性质蒸发残留物含量%≥50(25℃)针入度0.1mm80~250(15℃)残留延度比%≥40溶解度(三氯乙烯)%≥97.5注:乳液粘度测定方法可任选其一。(3)玻纤格栅为了防止基层裂缝而引起的沥青面层反射裂缝的产生,在二灰碎石顶面铺设一层双向(经纬)玻纤格栅,抗拉强度≥50KN/m,最大负荷延伸率≤3%,网孔尺寸25mm×25mm。未尽事宜详见《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J/T019-98。(4)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ES-2)普通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由乳化沥青、集料、矿粉与水组成,各类材料的规格与技术指标要求如下:①乳化沥青采用慢裂型道路用乳化石油沥青BC-1(A-70#),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表1-16乳化沥青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类型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0.1标准粘度C25,3S10~60恩格粘度E252~30贮存稳定性CH5<5与矿料的拌和试验均匀蒸发残留物性质蒸发残留物含量%≥55(25℃)针入度0.1mm45~150(15℃)残留延度比%≥4021\n溶解度(三氯乙烯)%≥97.5②集料用当地石灰岩轧制而成,粗集料形状应饱满且接近正方体,石质应洁净、坚硬、粗糙,细集料宜采用洁净的机制砂或石屑,不得使用天然砂。集料的规格与级配要求应满足下表的要求。表1-17集料的规格与级配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原石集料压碎值%<28原石洛杉机磨耗率%<30集料的坚固性损失%<12粗集料的吸水率%<3粗集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25<4.75mm集料的砂当量%≥45③矿粉可选用不含杂质的石灰石粉或普通硅酸盐水泥作为填料,用量由试验确定,以不影响稀浆的性能为度,并符合矿料的级配组成要求,若要使用水泥代替矿粉,则水泥用量不应超过矿粉用量的三分之一。④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组成要求表1-18矿料级配与沥青用量范围稀浆封层类型通过下列方孔筛(mm)的质量百分率(%)油石比(%)9.54.752.361.180.60.30.150.075ES-210090~10065~9045~7030~5018~3010~215~157.5~13注:油石比是指水分蒸发后的沥青含量,乳化沥青用量应据乳液浓度反算确定。⑤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性能要求表1-19封层混合料技术要求项目单位微表处稀浆封层试验方法可拌和时间s>120手工拌和稠度cm-2~3T0751粘聚力试验30min(初凝时间)60min(开放交通时间)N.mN.m≥1.2≥2.0(仅适用于快开放交通的稀浆封层)≥1.2≥2.0T075421\n负荷轮碾压试验(LWT)粘附砂量轮迹宽度变化率[1]g/m2%<450<5(仅适用于重交通道路表层时)<450-T0755湿轮磨耗试验的磨耗值(WTAT)浸水1h浸水6dg/m2g/m2<540<800<800-T0752(6)粘层(改性乳化沥青)在明涵、桥头搭板板上、沥青层与沥青层之间等部位,必须洒布粘层油。粘层油采用改性乳化沥青,所使用的基质沥青标号与主层沥青混合料相同,沥青用量为0.5L/m2,并通过试洒确定。喷洒的粘层油必须均匀雾状,在路面全宽度内均匀分布成一薄层,不得有洒花漏空或者成条件,也不得有堆积。喷洒不足的要补洒,喷洒过量的应刮除。粘层油层在当天洒布,等乳化沥青破乳、水分蒸发完全后,紧跟着铺上面一层沥青混合料,确保粘层不被污染。在正式摊铺沥青稳定碎石层前,应彻底清除表面的污染物及松散颗粒,并洒布粘层油。粘层油喷洒后严禁车辆和行人通行。粘层沥青采用A级70#沥青掺4%SBS+0.3%的抗剥落剂进行乳化,粘层沥青的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的各项要求:表1-20粘层沥青技术要求性能指标单位技术要求电荷类型阳离子(+)1.18mm筛上剩余量%<0.1破乳速度试验速度快裂贮存稳定性5dCH5<51dCH1<1粘度标准粘度C25,3S8~25恩格拉粘度E251~10与石料的粘附性裹覆面积≥2/3蒸发残留物含量%≥50低温储存稳定性外观无粗颗粒或结块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0.1mm40~120延度Cm>20软化点℃>50注:两类粘度试验可任选其一。21\n(7)SMA沥青上面层①沥青结合料建议上层采用SBS(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嵌段共聚物)改性沥青,型号为I-D型,基质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级-70#,其技术要求应符合《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SBS改性沥青最大特点是高温,低温性能都好,且有良好的弹性恢复性能,运用于各种气候条件下使用。表1-21沥青与基质沥青技术要求试验项目等级单位A级-70#针入度(25,100g,5s)0.1mm60~80延度(5cm/min,15)ACm100软化点(R&B)A°C45闪点不小于A°C260含蜡量(蒸馏法)不大于A%2.2溶解度不小于%99.5密度(15)g/cm3实测记录质量变化不大于%±0.8残留针入度比(25°C)不小于%61残留延度(10°C)不小于Cm6表1-22聚合物改性沥青技术要求指标技术要求SBS类(I-D型)针入度25°C,100g,5s(0.1mm)40~60针入度指数PI≥0延度5°C,5cm/min(cm)≥20软化点TR&B(°C)≥60运动粘度135°C(Pa·s)≤3闪点(°C)≥230溶解度(%)≥99离析,软化点差(°C)≤2.5弹性恢复25°C(%)≥75TFOT(RTFOT)后残留物质量变化(%)≤±1.0针入度比25°C(%)≥65延度5°C(cm)≥15②集料及矿料集料构成沥青路面总体强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上面层直接承受车辆荷载的冲击与磨耗作用,因此应选用具有足够抗冲击荷载、耐磨耗的集料,上面层推荐采用具有足够强度、耐磨耗、良好颗粒形状的集料。21\n粗集料采用破碎的非吸水性、坚硬、粗糙的石料,必须符合下表要求。表1-23SMA表面层用粗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石料压碎值%≤25T0316洛杉矶磨耗损失%≤28T0317视密度t/m3≥2.60T0304吸水率%≤2.0T0304与沥青的粘附性级≥4T0616坚固性%≤12T0314针片状颗粒含量%≤15T0312水洗法<0.075mm颗粒含量%≤1T0310软石含量%≤1T0320石料磨光值BPN≥42T0321具有一定数量破碎面颗粒的含量具有一个破碎面的颗粒具有2个或2个以上破碎面的颗粒%≥100≥90T0327细集料采用专用的细料破碎机(制砂机)生产的机制砂。细集料的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表1-24SMA面层用细集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视密度t/m3≥2.50T0329坚固性%≤12T0340砂当量%≥55T0334塑性指数%无T0118或0119(土工试验)粗糙度s实测T0345砂作为细集料使用时,必须测定其粗糙度指标,以表示砂粒的棱角性和表面构造状况。填料必须采用由石灰石等碱性岩石磨细的矿粉。矿粉必须保持干燥,能从石粉仓自由流出,其质量应符合下表的技术要求。为改善沥青结合料与集料的粘附性,使用消石灰粉和水泥时,其用量不宜超过矿料总质量的2%。粉煤灰不得作为SMA的填料使用。表1-25矿粉填料质量技术要求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试验方法视密度t/m3≥2.50T035221\n含水量%≤1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0351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T0351外观%无团粒,不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系数%≤4T0118或0119(土工试验)③纤维建议采用木质素纤维作为稳定剂,用量为混合料总量的0.3%,主要技术指标见下表。表1-26木质素纤维性质技术要求试验项目性质指标试验方法纤维长度<6mm水溶液用显微镜观测灰分含量18%±5%,无挥发物高温590°C~650°C燃烧后,测定残留物pH值7.5±1.0水溶液用PH试纸或PH计测定吸油率不小于纤维质量的5倍用煤油浸泡后,放在筛上,经振敲后称量含水率<5%(以质量计)105°C烘箱烘2h后,冷却称量(8)AC沥青中、下面层①沥青与基质沥青普通沥青混凝土AC中下面层基质沥青采用道路石油沥青A级-70#,中面层掺入0.3%抗车辙剂。②矿料a粗集料粗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具良好的颗粒形状,粗集料的技术要求见下表:表1-27沥青面层粗集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AC中下层集料压碎值不大于%28洛杉机磨耗损失不大于%30表面相对密度不小于2.50吸水率不大于3.0坚固性不大于%12细长扁平颗粒含量1:3%≤15水洗法<0.075mm不大于%121\n软石含量不大于%5集料磨光值不小于BPN38集料冲击值%≤28集料的破碎面积%≥90砂当量%≥60b细集料沥青混合料的细集料不得采用优质天然砂,应采用使用干净的灰岩碎石轧制的机制砂,规范符合规范要求,但通过0.075mm筛孔的粉料含量不得大于3%。碱性石料的机制砂与石屑,细集料应洁净、干燥、无风化、无杂质,含泥量不超过3%,并有适当的颗粒组成,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要求。表1-28沥青混合料细集料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技术要求视密度g/cm3≥2.50坚固性(大于0.3mm部分)%≤12含泥量(小于0.075mm的含量)%≤3亚甲蓝值g/kg≤25棱角性(流动时间)S≥30砂当量%≥60c集料规格要求沥青面层的粗集料与石屑应在下表所列规格中选取,最终配比应满足混合料级配要求。表1-29粗集料规格要求规格名称公称粒径(mm)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10675635337.531.526.519.013.29.54.752.360.6S140~7510090-100--0-15-0-5S240~6010090-100-0-15-0-5S330~6010090-100--0-15-0-5S425~5010090-100--0-15-0-5S520~4010090-100--0-15-0-5S615~3010090-100--0-15-0-5S710~3010090-100---0-150-5S810~2510090-100-0-15-0-5S910~2010090-100-0-150-5S1010~1510090-1000-150-5S115~1510090-10040-700-150-5S125~1010090-1000-150-5S133~1010090-10040-700-200-521\nS143~510090-1000-150-3表1-30细集料规格要求筛孔尺寸(mm)通过各孔筛的质量百分率(%)粗砂中砂细砂9.54.752.361.180.60.30.150.07510090~10065~9535~6515~305~200~100~510090~10075~9050~9030~608~300~100~510090~10085~10075~10060~8415~450~100~5d矿粉用于沥青混合料中的矿粉应采用洁净的石灰岩矿料磨细而得,矿粉要求干燥、洁净、不得使用回收粉尘,其技术指标应满足下表所列要求:表1-31沥青混合料矿粉技术要求项目单位高速公路、一级公路其他等级公路试验方法表观相对密度不小于t/m32.502.45T0352含水量不大于%11T0103烘干法粒度范围<0.6mm<0.15mm<0.075mm%%%10090~10075~10010090~10070~100T0351外观无团粒结块亲水系数<1T0353塑性指数<4T0354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①沥青混凝土a级配要求与沥青用量表1-32沥青混合料级配要求(通过率%)级配类型通过下列筛孔(mm)的质量百分率(%)31.526.5191613.29.54.752.361.180.60.30.150.075粗粒式AC-25C10090-10070-9060-8351-7640-6524-5214-4210-337-245-174-133-7中粒式AC-20C10090-10078-9262-8250-7226-5616-4412-338-245-174-133-7细粒式AC-13C10090-10068-8538-6824-5015-3810-2810-287-204-821\nb混合料性能要求按上述级配范围与最佳沥青含量所确定的沥青混合料性能指标应满足下表技术要求。表1-33沥青混凝土技术要求技术指标单位景观道面层AC-13C中层AC-20C底面层AC-25C击实次数次507575马歇尔稳定度KN>5.0>8.0>8.0流值0.1mm20~4515~4015~40空隙率%3.5~4.53.5~4.53.5~4.5矿料间隙率VMA%≥15≥14≥14沥青饱和率VFA%70~8565~7565~75残留稳定度%>80>80>801.2.3缘石设计本项目共设计2种立缘石(TF1型和F型)和3种平缘石(P1、P2、P3型),并配以相应的砂浆垫层及C15砼基础及靠背。立缘石均采用天然石材,平缘石均采用天然石材,C15基础及靠背采用砼现浇。详见《路缘石设计图》。2.2.4主线公交停靠站台主线公交停靠站台采用与人行道道相同的路面结构,并设置必要的无障碍设施。设置于土路肩上的I型公交停靠站外侧增设P3型平缘石及C15砼基础。详见《公交停靠站设计图》。第二部分路面施工技术交底2.1底基层摊铺与碾压必须采用机械作业,要求垫层表面平整,混合料均匀,压实度达到96%以上。2.2基层(1)强度标准:要求二灰碎石试件的7天浸水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0.8MPa(景观道0.6MPa)。施工前应按强度标准通过试验选用合适的配合比,并确定最佳合水量与最大干密度等指标以控制混合料的施工。21\n(2)拌料:基层材料应在集中拌合厂内进行机械拌合。拌合前的集料应具备良好的储藏条件,拌合时应准确配料,材料拌合应尽量均匀。(3)运输:拌合好的混合料应尽快运至工地,在运输过程中,车上的混合料应采取覆盖措施以减少其水分的损失。(4)摊铺:二灰稳定碎石最好选用沥青混凝土摊铺机或稳定土摊铺机进行摊铺作业,在条件受限的情况下也可使用平地机或摊铺箱,但禁止人工摊铺。摊铺过程应平稳连续,尽量减少横向施工缝。摊铺时应严格掌握基层松铺厚度,混合料应均匀一致,摊铺后要有专人检查质量,防止二灰稳定碎石离析,产生离析的二灰稳定碎石应及时调整。施工时应严格控制基层的平整度以及路拱横坡度在评定标准允许的误差范围内。(5)碾压:先用8t~12t的压路机跟随摊销机进行初压,速度为1.5~1.7km/h,然后再用15t~20上左右的三轮或震动压路机进行复压,速度为2.0~2.5km/h。碾压方向为从两侧到中间,从超高内侧到外侧,碾压遍数为4~6遍,以保证压实度达到98%以上。(6)养生:基层施工完毕后直采用湿砂、不透水薄膜或草袋进行养生,洒水量视温度与风速而定,整个养生期间应始终保持二灰碎石表面处于潮湿状态。在养生期间除洒水车外应禁止一切车辆通行,以尽可能减少对基层的早期损坏。养生结束后在上结构层施工前必须将覆盖物或杂物清除干净。要求基层的养生时间不小于7天。2.3透层(乳化沥青)(1)基层施工结束表面稍干后即可浇洒透层沥青,对于存在泥浆和污染的基层表面,喷洒透层油之前必须进行严格的清理,必要时可洒水润湿基层表面;(2)透层油采用慢裂PC-2型乳化沥青,推荐用量为1.1L/m2,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温度在范围内适当调整透层沥青的稠度与用量,渗透深度应大于5mm;(3)为保证透层油能均匀满布,应采用洒布车或至少手持洒布机进行透层沥青的施工:(4)在透层沥青水分完全蒸发并充分渗入基层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此时段至少保证24h;21\n(5)在透层施工后应立即在其顶面撒布薄层石屑或粗砂,并用6~8T的钢轮压路机稳压一遍,施工车辆通行时应控制车速,当透层沥青发生局部剥落时要及时修补。2.4下封层(乳化沥青稀浆封层)(1)配比:确定最小或最大乳化沥青用量,控制集料组成在规定级配以内,并通过拌合试验预测混合料破乳前的可拌合时间。(2)拌合前应对现场料堆取样进行筛分分析试验,要求0.6mm及其以上筛孔的每档用料偏差△≤5%,△0.3mm≤4%,△0.15mm≤3%,△0.075mm≤2%,纯沥青含量应控制在最佳用量的士0.5%之内。拌合时应根据试验数据严格控制集料、填料、水、沥青乳液等的配比;(3)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施工温度不得低于10℃。(4)如施工气温较高,基层表面特别干燥时,摊铺作业前应用洒水车或摊铺箱前的预洒水装置对表面进行预湿处理,洒水量视温度、干燥程度而定,但凹陷处不得有积水;(5)稀浆的摊铺至少应采用单轴叶片式稀浆封层机进行,摊铺机保持匀速前进,要求表面平整,混合料在摊铺箱中分布均匀,不得超载,混合料不得结块成团。摊铺机无法到达的部位也可人工摊铺,但表面效果应与机械摊铺一致,摊铺后24小时内不宜开放临时交通;(6)摊铺时应注意尽量减少纵横接缝数量,接缝搭接宽度不超过75mm,接缝处的不平整度≤5mm。2.5粘层(改性乳化沥青)(1)在洒布粘层沥青之前,应清除粘层基面的杂质,确保其表面干燥、洁净;(2)为保证粘层沥青能均匀满布,应采用洒布车进行洒布;(3)粘层材料采用中凝快裂阳离子改性乳化沥青,推荐用量为0.5L/m2。施工时应根据现场温度适当调整粘层沥青的稠度与用量,施工后应形成均匀、饱和的油面:(4)洒布粘层沥青后应封闭交通,任何车辆均不得通行。洒布粘层沥青到铺上层沥青路面的时间不得少于24小时,也不得多于5天。在风砂较重时,不得多于48小时。(5)在粘层沥青破乳并干燥后方可进入下道工序。21\n2.6沥青混凝面层(1)备料:沥青混合料在拌和前,应认真检验原材料的质量,只有符合质量标准的材料才能进场使用,并在施工过程中随时进行抽检。沥青混合料生产拌和前,应通过有资质的实验设计单位对原材料进行认真的目标配合比设计,在检验所设计的混合料的性能指标达到设计要求的条件下,才允许作为沥青拌和站的目标控制级配。(2)配合比: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前,应进行冷料上料速度曲线测定,根据目标配比设计确定各种集料的上料速度,并以此进行上料,取得各热料仓热料,进行生产配合比设计,必须通过试验路段(长度300m)的铺筑总结确定生产配合比及其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参数。优化机械台班组合及人员配置,以指导大面积施工。(3)计量:沥青混凝土拌和站在拌和沥青谈前,应认真校核拌和机的计量精度,在确认计量精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才允许进行拌和。(4)拌合:沥青拌和站在拌和沥青混合料时,应保证足够的温度与拌和时间,以保证混合料拌和均匀,注意在拌合改性沥青混合料时应适当提高拌合温度并延长拌合时间。(5)运输:沥青混合料在运输过程中,如果气温较低或运距过长,应适当提高拌合温度并采取相应保温措施,以免温度降低太快,影响沥青混合料的摊铺和压实。(6)摊铺:当单幅路面宽度大于摊铺机的工作宽度时,应采用两台摊铺机并行摊铺,避免形成纵向冷接缝。(7)碾压:沥青混凝土的压实分初压、复压与终压三步完成。初压应在混合料摊铺后温度较高时进行,必要时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压路机从外侧向中间碾压,重复碾压宽度应不小于压路机轮宽的三分之一。碾压时应将驱动轮面向摊铺机,碾压路线及方向不得突然改变,压路机启动、停止时必须放慢速度。21\n复压采用重型的轮胎压路机或振动式双钢轮压路机进行,它是获得密实度最主要的手段,一般采用高频率低振幅的方式进行碾压。施工中主要应控制复压的温度。终压应紧接复压后进行,终压时应注意采取收迹碾压的措施,所有碾压工作应在规定的温度范围之内完成,以免温度过低碾压痕迹无法消除。在整个碾压过程中,应特别重视对接缝边沿附近的碾压,待大型压路机碾压结束后,再用小型压路机反复进行碾压,以确保这些部位的压实效果。(8)通车:施工完毕后的路面宜在24小时内禁止一切车辆通行。表2-1沥青混合料施工温度及其碾压参数控制指标施工项目施工机具SBS改性沥青混凝土普通沥青混凝土拌合沥青混合料拌合厂170℃-180℃150℃-165℃到场加覆盖自卸式卡车≥155℃≥140℃摊铺沥青混合料摊铺机≥150℃≥135℃初压6-8T钢轮≥145℃≥130℃复压12-20T轮胎或三钢轮≥135℃≥120℃终压8-12T钢轮≥110℃≥90℃注:自重不小于15T,激振力不小于25T。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