墩台施工技术交底 8页

  • 107.87 KB
  • 2022-12-07 09:24:40 发布

墩台施工技术交底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技术交底书交底单位:中铁十三局合福铁路站前二标六分部工程名称铜陵长江大桥北引桥受控编号主送单位日期接收单位接收人墩台施工技术交底1、定位放样用全站仪准确测定墩身中心线与基础衔接部位的平面位置,用水准仪控制其顶面高程,为下步支模做好准备。墩身平面位置放样点为轴线端点外延40cm点,然后根据放样点连线引出墩身平面轴线端点,根据墩身平面几何尺寸画出墩身外轮廓尺寸线,用以指导墩身模板安装就位,同时根据放样点进行检查墩身位置是否准确。2、承台顶砼凿毛施工应尽量减少基础施工与墩身施工的时间间隔,以防止混凝土收缩不同期引起的墩身混凝土开裂。钢筋安装前,混凝土强度达到2.5MPa后可以采用人工凿除的方法凿除基础顶面与墩柱连接部位的浮浆,保证石子外露,并用高压水冲洗干净。3、墩身、墩帽、垫石钢筋安装3.1、墩身钢筋安装在已完成的承台顶面放出线位,准确无误后,再做墩柱钢筋的绑扎工作。先将歪斜墩身主筋校正,按其间距固定。钢筋接头按<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10-2005)办理,采用搭接电弧焊或帮条焊,焊缝长度需满足规范规定,钢筋接头应分散布置,且同一截面上钢筋接头的截面积不得大于截面总面积的25%,钢筋接头避免设在基顶以上3m范围内。根据现场墩身轮廓结合图纸形式尺寸制作绑扎箍筋,绑扎时注意扎丝头向里扭。钢筋采用吊车吊送到位,人工绑扎,先进行竖向主筋绑扎,再进行箍筋绑扎。竖向钢筋先进行焊接连接,连接时人工辅助保证钢筋竖直,先进行点焊,再进行满焊,焊接完毕后再进行箍筋绑扎。主筋连接采用电弧焊和电碴压力焊。箍筋从下往上顺次绑扎,绑扎前先用定位架在编制者:审核者:第页共页\n基础砼面上3m位置固定好主筋位置,然后绑扎3m以下箍筋,随着箍筋的绑扎顺次向上移动固定架,固定架与已绑扎最底层箍筋距离不宜超过3m,同时要求在接头下50cm固定一次,以保证主筋间距及顺直度。箍筋间距采用自制手卡控制,绑扎按照梅花状进行。严格按照设计图纸进行下料,墩柱钢筋一次绑扎到柱顶。模板安装前请监理钢筋验收。3.2墩帽钢筋安装在墩身施工完毕后,安装墩帽模板,在墩帽模板内进行墩帽钢筋安装。钢筋绑扎工艺:核对钢筋半成品→钢筋绑扎→预埋管线→安装混凝土垫块 3.2.1核对成型钢筋钢筋绑扎前,应先按设计图纸核对加工的半成品钢筋。对其规格、形状、型号、品种经过检验,然后挂牌堆放好。3.2.2钢筋绑扎钢筋绑扎按照由底向上,先长轴后短轴,由一端向另一端的顺序依次进行。先进行骨架筋安装,再进行箍筋绑扎,箍筋绑扎从下向上进行,先进性外侧圆弧箍筋绑扎,再进行横向及竖向的内部直线形钢筋绑扎。操作时按图纸要求划线、铺铁、穿箍、绑扎,最后成型。3.2.3预埋件对于支座锚固螺栓采用PVC管预埋,吊篮采用PVC管及钢板预埋,泄水管不预埋,施工时采用膨胀螺栓进行固定,接地端子直接预埋,沉降标采用PVC管预埋。预留孔洞及预埋钢板等预埋件位置满足设计及表4的有关要求。3.3垫石钢筋的安装垫石钢筋在钢筋加工场绑扎,利用吊车吊装,与墩帽预埋垫石钢筋连接确保支座锚栓孔预留位置准确。4、混凝土垫块底部钢筋下垫混凝土垫块,垫块砼配合比采用同墩身砼的配合比,厚度以满足保护层的厚度为准,每隔1m放一块,确保每平方米混凝土垫块数量不少于4块,侧面的垫块应与钢筋绑牢,在模板安装前绑扎完毕。本桥净保护层5cm。5、模板安装模板安装顺序为:搭设脚手支架→地面拼装墩身模板并加以处理→吊装模板\n→质量检查。模板安装前首先在墩身四周搭设脚手支架,支架内侧距墩身砼面不小于70cm,便于施工作业,脚手架安装与拆除要由专业的架子工操作。同时将墩身和承台接触面上的焊渣等杂物清洗干净,然后才能进行模板安装。模板安装前要除锈、涂脱模剂。支模前将承台顶面的模板底座处用水平尺和砂浆找平,以保证模板的垂直度。为防止漏浆,模板螺栓接口处粘贴双面胶,模板与承台顶面砼之间用砂浆封闭抹平。按照已画好的外模线,人工配合吊车将钢模安装就位,先进行平面模板就位,再进行圆端形模板就位,采用定位销使模板定位,然后再上紧钢模螺栓,螺栓采用高强双螺帽,正反交错布置。模板定位采用下锚拉线固定,平面位置使用下锚拉线调整,以满足墩身模板的整体平面位置,整体平面位置的校正包括纵、横两个方向。模板拉筋采用25mm精扎螺纹钢筋,每延米不少于4根。每次模板拼装时要认真检查模板上下顺序及子母口的位置。6、混凝土施工6.1混凝土搅拌所有使用混凝土材料是必须检验合格,数量能满足一个墩的要求。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应由专人掌握进行配料,在搅拌地点应悬挂配合比指示牌,注明每次搅拌用砂、石、水泥、水和外加剂等用量及坍落度要求等,并严格计量。拌制混凝土配料时,各种衡器应保持准确;确保各种原材称量允许偏差在规定范围内,并且每班抽查不少于一次;对骨料的含水率应经常进行检测,据以调整骨料和水的用量。混凝土搅拌采用双掺法,搅拌时间不少于3分钟。混凝土出机后和浇筑前及浇筑过程中要严格检测塌落度、含气量、入模温度等指标,每50立方混凝土测定不少于一次坍落度和含气量。不合格的坚决不许使用。一般入模坍落度为14~18cm。6.2混凝土的运输选取最短的运距,混凝土的运输能力应适应混凝土凝结速度和浇筑速度的需要,使浇筑工作不间断并使混凝土\n运到浇筑地点时仍保持均匀性和规定的坍落度。混凝土运输时罐车必须转动,防止混凝土产生离析。罐车灌注前要快速反向旋转20~30s,以保证混凝土的匀质性。6.3混凝土运送及下料方式6.3.1混凝土运送根据实际情况考虑使用混凝土泵车或双吊车配合吊斗运送混凝土至墩顶进行下料。6.3.2下料方式墩帽顶部布置施工平台,安排4人进行辅助下料。a.布料方式:采用双点布料。b.混凝土自由运行方向图六图七6.3.3下料高度混凝土自由下落高度不得超过2米,控制在1.0m-2.0m之间,保证混凝土不产生崩溅,不发生离析。6.3.4混凝土的离析的处理为防止模板周围混凝土离析,利用小桶在窜筒下先接合格混凝土,倒在模板周围。从罐车出料时如果发现离析,禁止混凝土入模。当窜筒下发现混凝土离析时必须人工清除。6.3.5混凝土的振捣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的分层根据当时天气情况可做适当变动,一般选用振捣器作用部分长度的1.25倍,最大摊铺厚度不宜大于400mm,泵送时不宜大于600mm。混凝土振捣顺序为四周与中央同时振捣的方式。振捣人员4名,每人负责四分之一区域,振捣区域在施工之前划分清楚,责任到人。另外加两人辅助进行提拉串筒及振捣器。\n图八采用φ50振捣棒振捣时,离侧模距离控制在10~15cm以内,四周振捣间距为25cm,对于两分层之间,应当插入下层混凝土5~10cm。振捣时要快插慢拔,垂直插入,单点振捣至混凝土不再下沉,表面已摊平;不出现气泡;表面开始泛浆为止。单点振捣时间在1min左右,不得漏振及过振。振捣时不得敲击模板和钢筋。6.3.6施工缝处理混凝土应连续浇筑。人为分次留施工缝全部在模板接缝处。如果因为混凝土供应或机械原因而间歇时间过长必须留施工缝时,要采取妥善方案处理。应在前层混凝土凝结前将次层混凝土浇捣完毕。规范规定一般停歇时间不得超过2小时,否则,应当待混凝土抗压强度不低1.2MPA时,才能继续浇捣。因为混凝土拌和物中的水和水泥经拌和后5小时开始初凝,但还不具备强度,如继续浇捣会使已浇捣好的混凝土因受震动而破坏凝结作用,所以必须待混凝土能够抵抗外来震动时,允许继续浇捣。对于已形成的施工缝,采取人工凿毛、刷毛、冲毛、高压水冲刷的办法。但是冲毛的时间随气温而异,春秋季节,在浇筑完毕后10—16小时开始:夏季掌握在6—10小时。如果时间掌握得不好,过早会使混凝土表面松散或冲击表层混凝土;过迟则混凝土已硬化,不仅增加工作难度,而且不能保证质量,也加大了凿毛、排清和清洗的工作量,影响施工进度。等待混凝土终凝后(夏季一般在14~20小时),除去混凝土表面的浮皮,使其露出密实混凝土面。在浇筑上层混凝土时,先铺一层2~3厘米与混凝土同号的水泥砂浆,以利于上下层新老混凝土之音黏结,保证构件的整体性和防渗性。6.3.7砼试块制作与留置每个墩柱每班必需做一组标准养护试件,一组同条件养护试件,由于有抗冻要求每生产5000m3至少做一组抗冻试件。每2000m3至少做一组(56d)电通量试\n件。第一个墩柱每项检测指标必须全做。6.3.8收面当混凝土浇筑至设计标高时首先用木抹子抹平,在初凝前进行第二次收面压光,防止顶面混凝土出现收缩裂缝,严禁超低、高。6.3.9预埋件施工本桥接地端子、沉降观测标、检查梯、墩身排水管、支撑垫石预留钢筋、支座锚栓孔、墩顶围栏、吊篮等都必须按规定预留。7、模板拆除7.1根据同期养护试件,侧模应在强度达到2.5MPa以上,芯部与表层、表层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得大于15℃条件下,且要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因拆模而受损时,方可拆模;大风或气温急剧变化时不宜拆模。7.2拆模时墩身模板拆除先从顶帽开始,使用吊车辅助人工,由专人指挥进行拆除。拆除圆端模板前先进行顶帽模板四周支架的拆除。模板拆除先进行压槽模板,再进行圆端处模板的拆除,一侧圆端处有两块模板,先拆除一块,再进行另一块拆除。两侧圆端模板拆除完毕后拆除平面模板。然后逐层拆除标准模板,同样先进行圆端型模板的拆除,再进行平面模板的拆除。在模板与同面脱离时,速度要慢,同时人工辅助,避免磕碰砼,吊模板过程要稳,避免磕碰墩身砼面。8、混凝土养护8.1砼养护的方法砼浇注完12小时后于柱顶喷水、然后覆盖塑料布进行初步养护。在墩身模板拆除后立即对墩身砼洒水并覆盖一层塑料布,在接头处用宽带胶布粘紧,且用宽带胶布每隔1m横向缠绕1道。在墩帽模板拆除后用塑料布将全部砼进行封闭养护。8.2砼养护的要求混凝土养护期间,混凝土内部最高温度不宜超过65℃,混凝土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之差、表面温度与环境温度之差不宜大于15℃,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差不得大于15℃。因为是大体积混凝土,养护日期不少于28天。9、脚手架、坡道及避雷装置9.1脚手架\n9.1.1材料采用建设主管部门认证的合格的密目式安全网封闭,且应将安全网固定在脚手架外立杆里侧,并绑扎严密。9.1.2搭设前的准备工作  a.搭设前,按墩柱施工方案的要求,对架子工、起重工等相关工种进行安全技术交底和安全教育,告知危险源及安全操作规程,双方履行签字手续。  b.材料准备。对进场的钢管、扣件、脚手架、安全网等进行检查验收。  c.架子工应持有效的特种作业人员操作证上岗作业。必须戴好安全帽、佩安全带、必须穿鞋,严禁穿塑料底鞋,皮鞋等硬底易滑的鞋子登高作业。操作工具及小零件要放在工具袋内,扎紧衣袖口,领口以及裤腿口,以防钩挂发生危险。 9.1.3搭设过程中的要求  a.脚手架搭设按照安全技术规范顺序进行搭设。b.脚手架必须配合施工进度搭设,保证搭设过程中和稳定性。  c.竖立杆时应由两人配合操作。大、小横杆与立杆连接时,也必须两人配合。  d.当有六级及六级以上大风和雾、雨或雪雨、雪天气时,应停止脚手搭设作业。雨、雪后上架作业应注意防滑,并采取防滑措施。  e.非操作层脚手架上严禁堆放材料,且必须保持清洁,操作层脚手架上材料堆放不能集中,不能超高,堆放要稳固,工作完成后及时清除干净。f.在整个施工中,工作平台单独设置,不与模板支架联结,防止模板变形。  9.1.4拆除时主要安全技术要求拆除脚手架作业比搭设脚手架危险性更大,必须根据工程情况、作业环境及脚手架特点制定拆除作业方案,并应注意以下事项:  a.作业前应对脚手架的现状,包括变形情况、杆件之间的连接、与建筑物的连接及支撑情况以及作业环境进行检查。  b.拆除脚手架应设置警戒范围,张挂醒目的警戒标志,禁止非操作人员通行和地面施工人员通行,并有专人负责警戒。  c.长立杆、斜杆的拆除应由二人配合进行,不宜单独作业,下班时应检查是否牢固,必要时应加设临时固定支撑,防止意外。  d.拆除外架前应将通道口上的存留材料杂物清除,按自上而下先装后拆,后\n装先拆的顺序。  e.拆除作业时,地面设专人指挥,按要求统一进行。拆除程序与搭设程序相反,先搭的后拆除,自上而下逐层进行,禁止上下同时作业。拆除时,先将防护栏杆、安全网等附加杆件拆除,并翻板将脚手板向下传递,每档留一块脚手板便于操作。  f.如遇强风、雨、雪等气候,不能进行外架拆除。  g.地面人员应与拆除作业人员紧密配合,将拆下的杆件等按品种、规格码放整齐。  h.吊下的钢管与扣件运到地面时应及时按品种规格堆放整齐。  i.拆除作业中应随时注意作业位置的可靠和挂牢安全带。不准将拆除的杆件、扣件、脚手板等向地面抛掷。9.2斜道采用之字型斜道,人行斜道宽度不宜小于1m,坡度宜采用1:3,拐弯处应设置平台,其宽度不上于斜道宽度。斜道两侧及平台外围均设置栏杆,外侧挂密目网封闭。脚手板上应每隔250~300mm设置一根防滑木条,木条厚度宜为20~30mm。  9.3避雷装置a.脚手架顶部高于2m,四角设置避雷针。  b.接地装置的接地线应采用三根导体,在不同点与接地体作电气连接,接地电阻不大于4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