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9.50 KB
  • 2022-04-22 11:29:37 发布

高层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工艺探析

  • 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高层建筑电气安装施工工艺探析  摘要:随着我国高层建筑的逐渐增多,高层住宅中的电气安装也越来越多的得到人们的关注。伴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调高,种类繁多的家用电器进入了我们的生活之中,在带给我们快捷便利的舒适享受的同时,随之而来的是种种用电安全问题。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电气安装的质量是关键所在。本文就目前常用一般的电气安装施工工艺做出系统介绍,希望对电气安装施工人员在今后的工作与实践中有所帮助。关键字:高层建筑;电气安装;准备工作;施工工艺Abstract:Withthedevelopmentofhigh-risebuildingsinChinaisgraduallyincreasing,electricalhigh-riseresidentialinstallationisalsomoreandmoregettheattentionofpeople.Alongwiththepeoplelivingstandardcontinuouslyadjustablehigh,variouskindsofhouseholdappliancesinourlife,hasbroughtusconvenience,comfortatthesametime,thereisavarietyofelectricalsafetyissues.Inordertosolvetheseproblems,thequalityofelectricalinstallationisthekey.Inthispaper,8 thegeneralelectricalinstalla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tomakethesystemintroduction,hopetohelptheelectricalinstallationconstructionpersonnelinthefutureworkandpractice.Keywords:high-risebuilding;electricalinstallation;preparation;constructiontechnology中图分类号:[TU20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电气安装前的准备工作8 建筑工程的施工是十分复杂的工作,它不仅囊括了土建、采暖通风、给排水、电气安装等几个不同的分部,而且各分部在施工过程都有紧密联系,各分部工作完成的好坏势必会影响与其相关的工种的工作,一旦出现问题不仅会浪费大量金钱,而且也会影响整体工程的施工效率延误工期,为此在进行电气安装前我们必须要做好前期准备工作。施工准备工作是保证工程顺利完工且达到制定技术指标的前提保障,其作为一项有步骤的工作不仅体现在施工前,而且也应该贯穿于整个施工过程中。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有很多,首先根据其进入工程的先后顺序我们可以将其大概分为施工准备阶段、安装施工阶段和验收三个阶段;其次根据其不同的施工范围又可将其细分为技术准备、材料器具准备、组织施工等几个阶段,在这里每个阶段都有其各自的阶段性任务。在技术准备阶段,要求我们首先依据施工图纸要求确定出此项工程需采用何种施工方法和技术措施,具体参与的施工人员好和根据自身的工作经验,在保证工程质量的前提下,确定工程的施工进度计划;在材料器具准备阶段,要求我们在根据图纸的基础上提前掌握工作所需材料器具,如有发现库存材料不足或者器具有损坏的现象,提前向供货商订货以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在组织施工阶段,则要求我们的现场管理人员合理安排人员施工,协调好各部门的工作,并且要控制好工程的进度和质量。一般电气安装的施工工艺2.1防雷接地保护安装技术在目前的高层建筑中一般采用柱子内两根主筋作为接地下引线,那如何选用柱内哪两根主筋作为引线就是我们工作的关键。一般我们通过看柱子上有没有设有断接螺栓来进行主筋选择下面分别来介绍:柱子上设有断接螺栓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确定螺栓在柱子上的位置。如果螺栓在室内,为了方便从主筋上引出安装断接螺栓就可以利用柱子靠内侧的中间两根主筋作为下引线;另一种情况,如果螺栓在室外,就可以直接选用靠外侧中间两根主筋作为引线。柱子上不设有断接螺栓8 在这种情况下,主要需要考虑安装方便问题。为了使避雷针与屋顶引出部位连接方面,通常情况下我们一般选用柱内靠右侧或左侧中间的两根主筋。此外当建筑内设有大量的电子贵重设备或者智能布线系统时,考虑到其系统耐压稳定性等级低的问题,在安装防雷接地线路时要采用针带组合接闪器和网格避雷带。通过网格与屋内金属构件的连接构成一个具有多层次的防雷体系,这样不仅可以有效的防止雷击造成的设备损坏而且也可以有效的减少来自外面的电磁干扰。2.2配电线路安装配电线路安装是保证居民安全用电的关键,在安装配电线路之前施工人员首先要确定管线沟槽。开关位置以及支架的制作是否符合图纸和有关规范要求,以及能否符合相关设备正常工作的工作需要。在一般的线路安装过程中根据其所处的安装位置不同可分为室内线路安装和室外线路安装两种:室内线路安装在室内进行线路安装时主要有明配线和暗配线两种线路安装。其中明配线是指那些沿墙壁或柱子明敷的导线,最主要的特点是能够以用肉眼直接观察到的。而暗配线是指隐藏在墙壁内测、地面以下或者通过导线槽来进行安装的导线。根据两种导线的不同使用性能在安装过程中的具体要求也不尽相同,下面分别介绍:8 在选用导线时,要保证家用电器或者其他用电设备的安全运行,必须选用额定电压大于线路工作电压的导线。在进行明配线的安装时,安装高度不得低于距地面2.5米且在墙面上必须以平行或垂直的方式进行铺设。在进行暗配线的安装时,要确保导线的疏通不受外力的作用而且要尽量避免产生接头。在进行母线安装时,要根据其颜色和位置的不同采用通用的方法进行顺序排放和梳理。一般情况下,水平方向上采用从左到右A/B/C进行排放,左正极右阳极;垂直方向上从上到下A/B/C进行排放并使正极在上负极在下。室外线路安装在进行外部线路安装时主要考虑架空电力线路使用的材料问题,为保证用电安全必须保证材料的性能且无交叉、折叠、断裂和破损现象的产生。有镀有绝缘层的导线要保证绝缘层的光滑干燥且无破损之处。在进行电线杆埋设的工作时,要根据具体地方的土质选择合理的埋设深度和卡盘固定方法。2.3配电箱安装8 在进行配电箱安装时首先要确定其安装位置,要选择合理的位置并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和技术规范要求进行固定,一般要求配电箱底边距地面不低于1.5米,底板距地面不低于1.8米。要合理确定配电箱进、出线开孔位置且保证一孔一线。在进行导线连接和配电箱固定时必须保持平稳,连接导线与箱内元器件的连接必须紧密牢固。完成配电箱的安装之后要确保箱体内的干净整洁无异物。当一切准备工作都做好之后要进行试电测试已达到最完美的施工效果和安全保障。2.4开关、插座安装在进行开关、插座安装时首先要提前确定预埋线接线盒的位置,避免出现目标偏移现象的产生,其次要根据建筑物的具体使用功能确定开关、插座的安装位置,例如在普通住宅中一般选用高度为1.3米,而在幼儿园为了方便小朋友的使用和安全开关的位置常设的比较低而插座的位置则比较高以避免触电事故的产生。在进行插座接线安装时,如果是单相三孔插座时要严格按照母线的颜色进行接线,上孔接保护线、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相线避免零线和保护线接错现象的产生;如果进行单相两孔插座的接线时要根据其具体安装方向的不同合理进行接线,水平放置时左孔接零线右孔接相线,竖直放置时上孔接相线下孔接零线。此外在进行开关和插座的安装时要注意建筑物的整体的美观,要保证墙面的干净整洁,在同一个建筑物内建议使用统一型号统一厂家的产品,这样不仅统一美观而且也方便将来的整体维修更换。2.5灯具、吊扇的安装8 在进行灯具安装时,首先要根据图纸设计要求认清每个灯具不同的照明作用以便能够合理的疏通线路避免由于线路问题引起的照明功能障碍;其次在安装水晶吊灯时要在顶面上安装圆木台,如果是吸顶灯直接采用固定螺栓就可以。在进行吊扇安装时,由于电扇工作时产生较大的扭转力,所以要将电扇安装在龙骨上,此外为了避免线路卷进扇叶之中安装时要求不得线路外露。在进行灯具和吊扇的安装是我们还要注意的就是安装位置和高度问题,对此应采用十字线的方法将其安装在房顶正中央。对于安装高度而言,为了到达照明效果灯具应尽量提高安装高度并设置PE保护线,而吊扇的扇叶距地面不应低于2.5米距顶不应少于0.5米。结语:电气安装工程是一项对技术水平和工作质量的要求都很高的工作,这就要求企业管人员认真履行管理职责合理安排材料的选用以及在保证工程质量和进度的前提下紧抓质量管理。对于技术人员而言,首先要掌握牢靠的理论实践基础,在工作中严格要求自己不留工作死角,确保每项工作都能够达到技术规范要求。参考文献:[1]王学军.建筑电气安装质量管理[J].电气时代,2000(12).[2]冉松.关于建筑电气安装技术探讨[J].经营管理者,2010(01).[3]陈秋瑜.多高层住宅建筑电气接地设计的分析[J].黑龙江科技信息,2009(3).8 [4]李春晓.论某建筑电气安装及施工技术[J].四川建材,2009(1).[5]冯立斌.浅析建筑电气安装工程中的问题与改善措施[J].科技创新导报,2009(0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