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8.00 KB
  • 2022-04-22 13:47:21 发布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doc

  • 3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 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厅2013年11月目录1总则21.1适用范围21.2术语与定义22水量、水质和排放标准22.1水量、水质22.2排放标准32.3工程类型及规模32.4工程项目组成32.5场址选择32.6总平面布置43工艺设计43.1一般规定43.2工艺选择44工程设计54.1污水收集系统54.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64.3预处理设施设计74.4主体处理设施设计115检验与过程控制245.1一般规定245.2检测与控制246主要辅助工程246.1电气系统246.2给水、排水及消防246.3建(构)筑物设计247劳动安全与职业安全258施工与验收258.1施工258.2环境保护验收259运行与维护259.1基本要求259.2安全防护269.3维护保养269.4防火防爆269.5安全操作279.6指标要求279.7污泥处理与处置2710引用文件27 前言为防治农村生活污水污染,指导农村环境整治工作,确保“美丽广西·清洁乡村”活动成效,制定本指南。本指南可作为开展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程的技术参考资料。本指南起草单位:广西壮族自治区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28 1总则1.1适用范围本指南规定了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的水量、水质、总体要求、工艺设计。本指南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新建、扩建和改建的生活污水处理工程规划、设计、建设与管理工作的技术参考。本指南适用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居住人口在5000人以下的行政村、自然村的生活污水治理。1.2术语与定义1.1.1农村生活污水农村居民生活活动所产生的污水。主要包括厕所卫生间冲厕、洗涤、洗浴和厨房排水,农村公用设施、旅游接待户、旅馆饭店、家庭农副产品加工及畜禽散养农户等排水,不包括乡镇企业工业废水。1.1.2分散型污水处理针对村庄人口数量较少、污水排放量较小、不适合或不需要大范围铺设污水管网的情况,以单户、联户或街区为单位进行就地污水处理的方式。1.1.3集中型污水处理针对村庄人口数量较多、污水排放量较大、城市管网不能覆盖的情况,对一定区域内产生的生活污水通过较大范围的管网进行收集,输送至指定地点,并进行处理的方式。2水量、水质和排放标准2.1水量、水质广西农村居民生活用水量及排放系数参考值参见表1,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参考值见表2。表1广西农村生活污水用水量及排放系数参考值区域人均用水量(L/人·d)污水排放系数桂东、桂南80~1200.6~0.7桂中、桂北60~1000.5~0.6桂西50~800.4~0.6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活源调查研究报告》,参考DB45/T804《农林牧渔业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环保部《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村镇居民人均生活污水量参数估算确定。28 表2不同区域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参考值单位(mg/L)区域pHCODCrBOD5NH3~NTP桂东、桂南6.5~8.090~35050~21020~301~4桂中、桂北6.5~8.0100~40055~24020~351~4桂西6.5~8.0110~45060~26020~351~5注: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生活源调查研究报告》,参考《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村镇居民人均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参考值估算确定。2.2排放标准当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及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或者排入水源保护区上游,或者排入自然保护区和风景名胜区的水体,或者位于环境容量小、生态环境脆弱容易发生严重环境污染问题而需要采取特别保护措施的地区,需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级A标准。采用分散型处理的污水不得直接排入敏感水域或特殊水体。当出水排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海水水质标准(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采用集中处理方式的污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一级B标准,采用分散处理方式的污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二级标准。当出水排入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地表水Ⅳ、Ⅴ类功能水域或GB3097海水三、四类功能海域时,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二级标准。出水回用于农田灌溉的污水,其水质标准必须符合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的规定。出水回用于渔业用水的污水,其水质标准必须符合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的规定。2.3工程类型及规模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类型主要为分散型和集中型表3。表3广西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类型工程类型水量(m3/d)分散型≤5集中型5~5002.4工程项目组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由预处理设施、主体设施2部分组成:2.4.1预处理设施:格栅池、化粪池、沼气池等。2.4.2主体处理设施:好氧池、厌氧池、土地处理系统或几种处理方式的组合。2.5场址选择2.5.1应符合不同区域总体发展规划和有关专项规划的要求。2.5.2综合考虑交通、土地权属、土地利用现状、发展扩建等因素。2.5.3应考虑自然条件及特点,包括地形、水文及工程地质条件等因素。2.5.4场址宜便于污水、污泥的排放和再利用。2.5.5工程选址原则上应尽量不占或少占用耕地。2.5.6在有水源地的地区,水污染处理设施宜选在村落的水源地下游,防止水源的污染。28 2.6总平面布置2.6.1充分利用自然环境条件,按构(建)筑物使用功能和工艺流程要求,结合地形、地质条件,便于施工、维护和管理等因素,合理安排,紧凑布置。2.6.2场区的高程布置应充分利用原有地形,符合排水通畅、降低能耗、平衡土石方的要求。多单元处理系统高程设计应尽量结合自然坡度,采用重力流形式;确需提升时,宜一次提升。3工艺设计3.1一般规定3.1.1工艺设计应综合考虑处理水量、原水水质、占地面积、建设投资、运行成本、排放标准、稳定性及区域自然气候条件、植被类型和地理条件等因素,通过技术和经济比较后确定适宜的方案。3.1.2预处理设施宜采用悬浮物去除效果较好、投资和运行费用较低的工艺,其设计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3.1.3根据原水水质、水量情况与污水排放标准要求,选择适宜的污水处理工艺,其设计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中的有关规定。3.1.4污泥处理工艺设计应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的有关规定。3.2工艺选择农村生活污水常用处理技术如表4所示。表4农村生活污水常用处理技术类型名称特点去除率η(%)预处理格栅拦截污水中较大尺寸的呈悬浮或漂浮的固体污染物—三格式化粪池生活污水通过化粪池达到沉淀、发酵、调蓄目的。25~35(COD)沼气池通过厌氧发酵降解高浓度有机污染物。25~35(COD)平流式隔油池废水从池的一端进入另一端流出,宜于去除粒径大于150μm的油珠。60~70(除油)斜板隔油池池内采用波纹斜板,废水沿板面向下流动,从出水堰流出,易于去除粒径大于80μm的油珠。70~80(除油)调节池排水不稳定时,用于来水的水量调节。—厌氧法厌氧生物滤池厌氧微生物可以对好氧微生物不能降解的一些大分子有机物进行降解或部分降解。60~80(BOD5)生物膜法生物接触氧化法利用生物膜降解污水中有机物的生物处理方法。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污水生物处理。85~90(BOD5)活性污泥法SBR在同一反应器中,按时间顺序进行进水、反应、沉淀和排水的污水处理方法。80~95(BOD5);60~85(TN);50~80(TP)氧化沟构筑物呈封闭无终端矩形布置,降解污水中有机污染物和氮、磷等物质。80~95(BOD5);55~85(TN);50~75(TP)28 表4(续表)类型名称特点去除率η(%)生物组合工艺ANO工艺污水经过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以提高总氮去除率的处理方法。90~95(BOD5);60~85(TN)APO工艺污水经过厌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以提高总磷去除率的处理方法。80~90(BOD5);75~85(TP)A2O工艺污水经过厌氧、缺氧、好氧交替状态处理,以提高总氮和总磷去除率的处理方法。85~95(BOD5);50~75(TN);55~80(TP)土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人工筑成沟槽充填一定的基质种植水生植物,利用基质、植物、微生物的物理、化学、生物协同作用使污水得到净化。进水水质要求:BOD5≤80mg/L;TN≤25mg/L;TP≤4mg/L。40~85(BOD5);30~70(TN);30~80(TP)土地快速渗滤污水有控制的投配到土地表面,污水在通过具有良好渗透性的土壤向下渗滤过程中籍生物氧化、沉淀、过滤、氧化还原和硝化、反硝化的作用而得到净化。进水水质要求:BOD5≤100mg/L;TN≤25mg/L;TP≤4mg/L。60~85(BOD5);30~60(TN);30~70(TP)稳定塘理处理系统兼性塘塘内分为厌氧、兼性、好氧3个区域,厌氧菌、兼性菌、好氧菌和藻类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水深1.2m~2.5m。40~75(BOD5)好氧塘好氧微生物于藻类共生对有机物进行降解。水深小于0.5m。60~85(BOD5)4工程设计4.1污水收集系统新建地区的排水系统应采用雨污分流制。现有合流制排水系统,有条件的应按照城镇排水规划的要求,实施雨污分流改造;暂时不具备雨污分流条件的,应采取截流、调蓄和处理相结合的措施,其规划、设计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有关规定。4.1.1分散型收集系统该收集系统适用于居民居住相对分散地区的居民生活污水收集。图1分散型收集系统注:黑水通过三格式化粪池处理时,灰水可先进入化粪池第三格,然后再进入污水处理系统,也可直接进入污水处理系统。4.1.2集中型收集系统4.1.2.1该收集系统适用于居民居住相对集中地区的居民生活污水收集。28 图2集中型收集系统4.1.2.2位于城市市政污水处理系统服务半径以内的村庄,可建设污水管网集中收集污水,纳入市政污水处理系统统一处理。4.1.3管道设计管道设计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的规定。4.2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4.2.1分散式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分散型污水处理系统可以采用图3的推荐工艺流程,也可按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艺流程。图3分散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流程4.2.2集中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可以采用图4的推荐工艺流程,也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工艺流程。图4集中型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流程28 4.2.3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艺组合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荐组合工艺可参见表5,也可根据进出水水质、排放要求及经济指标采取其他工艺。表5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推荐组合工艺序号工艺组合适用性1预处理+人工湿地分散型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120mg/L,BOD≤60mg/L,TP≤5mg/L)2预处理+土地快速渗滤3预处理+兼性塘4预处理+厌氧生物滤池+兼性塘分散型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100mg/L,BOD≤30mg/L,TN≤25(30)mg/L,TP≤3mg/L)5预处理+厌氧生物滤池+人工湿地6预处理+厌氧生物滤池+土地快速渗滤7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好氧塘集中型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60mg/L,BOD≤20mg/L,TN≤8(15)mg/L,TP≤1mg/L)8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人工湿地9预处理+生物接触氧化+土地快速渗滤10预处理+厌氧生物滤池+氧化沟11预处理+A/O法+人工湿地12预处理+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SBR+人工湿地集中型污水处理(污水排放COD≤50mg/L,BOD≤10mg/L,TN≤5(8)mg/L,TP≤0.5mg/L)13预处理+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SBR+土地快速渗滤14预处理+脱氮除磷活性污泥法/SBR+好氧塘4.3预处理设施设计4.3.1格栅池4.3.1.1设计计算格栅池的设计计算公式见《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格栅的计算公式。4.3.1.2工艺设计人工清除时格栅间隙宜为:25mm~40mm。污水过栅流速宜采用0.6m/s~1.0m/s,人工清除格栅的安装角宜为30°~60°。格栅上部设置工作平台,高度应高出格栅前最高设计水位0.5m,人工清除时,平台两侧边道宽度宜为0.7m,正面过道宽度不小于1.2m。格栅池应设置1.2m高安全防护设施。4.3.1.3运行管理污水通过格栅前后水位差应小于0.3m。及时清除栅条、格栅出口上的杂物,栅渣应及时处理或处置。汛期或进水量增加时,应增加清污次数。对转动机械格栅应定期检查,并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检查或人工清捞栅渣时,应切除电源,并在有效监护下进行。28 4.3.2提升泵房4.3.2.1工艺设计按照设计水量以及《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对水泵选型(开一备一),同时设计集水池、泵房。4.3.2.2运行管理保证备用水泵能够正常启动。及时清除集水池内的沉积物,集水池的水位变化应定时观察,集水池的水位宜设定在最高和最低水位的范围内。4.3.3三格式化粪池4.3.3.1工艺设计三格式化粪池的主要设计参数有:处理水量、污泥产生量、水力停留时间。a)按设计人数确定化粪池有效容积,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要求。化粪池进水水量应具备10%~20%的超负荷能力,污水进入量应可调节。b)当污水处理量小于或等于10m3/d,首选两格式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占总容积75%,第二格容积占25%;若污水处理量大于10m3/d,应采用三格式化粪池,第一格容积占总容积的50%,第二、三格容积各占25%。c)三格式化粪池水面到池底深度不应小于1.3m,池长不应小于1m,宽度不应小于0.75m。d)《钢筋混凝土化粪池》(GJBT_618(03S702))已列出各种类型和规格的化粪池定型图,规格为2m3~100m3。化粪池污染负荷可参照《钢筋混凝土化粪池》表7-1设计。4.3.3.2配水系统出水管流速约0.80m/s,设计充满度0.6,设计坡度0.001,以此计算选择管径。4.3.3.3填料层设计a)填料选择:填料的孔隙率宜控制在35%~40%,选择球状填料。b)填料高度:填料层高度应根据出水水质要求确定,一般滤料层高度为0.5m~0.8m。4.3.3.4防渗设计钢筋混凝土池体,采用混凝土自防水,同时配套安装PVC或混凝土管道。4.3.3.5污泥处理一年至少清理淤泥一次,清除的污泥应按照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理,防止二次污染。污泥作为农田肥料使用时,应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的有关规定。4.3.3.6运行管理a)定期检查进、出水口和排气口,保证排水、排气通畅。b)防臭检查:定期检查池体的密封性,要注意检修盖是否盖好,避免池内恶臭气体溢出污染周边空气。28 c)清理池渣:化粪池建成投入使用初期,可不进行污泥和池渣的清理,运行1年~2年后,可采用专用的槽罐车,对池渣每年清抽1次,保证污泥区留有1/3的剩余污泥。排出的污泥应及时处理或处置,污泥回用于农田时要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的要求。d)定期检查化粪池的管件,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排除或更换管件。e)定期检查填料是否堵塞,必要时更换部分填料。4.3.4沼气池4.3.4.1设计计算沼气池的设计计算可参照《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规范》(NY/T1702)沼气池的计算公式。4.3.4.2工艺设计a)按污水处理量及固体污染物确定沼气池的有效容积,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要求。设计沼气压力8kPa±1kPa。b)沼气池宜采用钢筋混凝土整浇,或采用钢筋混凝土板建池,宜采用密封和防腐材料。c)沼气池进料口直径不应小于200mm。d)沼气池进、出口标高差不应小于200mm。e)沼气池应安装导气管、输气管、三通或四通、开关、压力表、积水器、安全阀、沼气灶、沼气灯和其它沼气燃具。f)炉具的热效率应达到55%以上。g)导气管宜采用铜、铝、陶瓷和硬质塑料等耐蚀制品,内径不应小于8mm,外径与输气管内径配套,不允许采用铁制导气管。h)输气管应采用聚乙烯(PE)管材,输气线路总长超过25m时,管内径不应小于10mm,超过50m时,管内径不应小于12mm。i)三通、四通宜采用有密封节的铝合金制品或铜、铝制品,内径不应小于6mm,外径应与输气管内径配套。j)开关宜采用铝、铜制品,要求气密性可靠,经久耐用,转子内径不应小于5mm,接头段孔径不应小于6mm,外径与输气管内径配套。k)积水器和安全阀宜采用塑料制品,接头外径应与输气管内径配套。4.3.4.3运行管理a)当沼气池产气量不断下降时,应不断补充新料。b)密封活动盖是否漏气,一旦发现漏气要及时修复,以防发生火灾或窒息事故。c)定期检查进、出料口盖板是否损坏,一旦发现损坏要及时修补和更换,以防人、畜掉入沼气池发生淹溺事故。d)定期检查沼气池周围地面是否有毁裂,一旦发现裂缝,要查明原因,及时处理。e)定期检查开关、管道、管件接口是否漏气,如有松动、断裂、破损或老化,要及时维修或更换。f)定期检查压力表、灶具阀体是否损坏,一旦发现损坏,要及时维修和更换。g)农业生产用肥需求,沼气池每年应大出料1次~2次。大出料宜在气温15℃以上季节进行。1)出料前7d~10d停止进新料;2)出料时,要开启旁通开关,防止烧坏脱硫器或胀坏沼气池;3)保留10%~30%的料液作为再次启动的接种物;28 1)若发现沼气池有渗水、漏气情况的,应结合出料进行维修,完全修复后,须经试水、试压合格,方可重新启动;2)在沼气池活动盖密封的情况下,进、出料的速度不宜过快,保证池内缓慢升压或降压,以防损坏池壁;3)沼气池出料后,各种盖板应立即盖上。h)沼气灯、灶具应安放在安全、方便、远离易燃物1m以外的地方。i)室内发现有沼气泄露时,不准使用明火,应迅速打开门窗通风换气,直至异味完全消失。j)已投料的沼气池,不准下池进行出料和检修。k)出料或检修,必须遵守下列要求:1)有活动盖的沼气池打开活动盖板,无活动盖板的沼气池,拔掉导气管上的输气管或开启旁通开关,采用人工或机械方法向池内鼓风,排尽池内沼气;2)操作人员应站在沼气池出料间地上,用出料工具将料液出尽,使各口畅通,便于池内外空气对流;3)下池维修或出渣,不允许单人操作,下池人员要系好安全绳,池上要有专人监护,下池人员稍感不适,应立即到池外通风处休息;4)下池人员不准使用明火照明、点火吸烟,在池内照明只能用手电筒或防暴灯。4.3.5隔油池4.3.5.1设计计算a)隔油池中的水平流速取2mm/s~5mm/s。b)水力停留时间1.5h~2.0h。4.3.5.2工艺设计隔油池的设计应符合《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4.3.5.3运行管理a)按照污水含油量、悬浮物含量定期清除浮油和底部污泥。b)表面用盖板覆盖,防火防雨。c)收集的浮油由指定废弃油回收单位回收处理。4.3.6调节池4.3.6.1设计计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系统中的调节池采用平流式调节池,水力停留时间按8h~12h计。4.3.6.2工艺设计工艺设计参考《给水排水设计手册》有关规定。4.3.6.3运行管理a)定期清理进水口格栅拦截的栅渣。b)按照设计污泥斗大小定期清理底部污泥。28 4.4主体处理设施设计设计中采用其他处理设施时,设施的设计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及《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的有关规定。4.4.1厌氧生物滤池4.4.1.1设计计算滤池的设计计算参照《给水排水设计手册》厌氧生物滤池的公式计算。4.4.1.2工艺设计a)厌氧生物滤池系统设计参数主要是污染物负荷、有机物去除率和滤料层高度。1)有机负荷——0.5kgCOD/(m3.d)~12kgCOD/(m3.d);2)有机物去除率——70%~90%;3)滤料层高度——2m~5m(如采用升流式混合型厌氧生物反应器时,滤料层高度宜占滤池高度的2/3);b)滤池进水水量应具备10%~20%的超负荷能力,污水进入量应可调节。4.4.1.3集配水系统a)配水系统由配水井、配水槽、配水管网、布水管等组成。配水槽采用钢筋混凝土构造,其上设置溢流管和排空管,以便水位过高时可以回流到集水池中。b)集水管、配水管、布水管一般采用PVC管。出水管流速约0.80m/s,设计充满度0.6,设计坡度应大于0.001,以此计算选择管径。c)升流式厌氧生物滤池的布水系统设于池底,池顶部设有沼气收集管。d)排泥管径为200mm。e)为了系统的运行稳定性,防止堵塞,调节配水量,每支配水管前装设阀门。4.4.1.4填料材质选择厌氧生物滤池填料应考虑满足比表面积大、生物膜易于附着、孔隙率高、耐腐蚀性良好、填料价格便宜等条件。4.4.1.5防渗设计厌氧生物滤池必须采取防渗措施。4.4.1.6污泥处理a)厌氧生物滤池宜半年清理污泥一次。b)清除的污泥应按照国家现行环境保护法规和标准进行处理,防止产生二次污染。污泥作为农田肥料使用时,应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的有关规定。4.4.1.7运行管理a)厌氧生物滤池启动时,可采用污泥接种,污泥接种量一般不少于水量的8%~10%。接种污泥来源于已有的、运行良好的厌氧系统。b)从启动到正常运行(满负荷量进水)需要3月~6月时间完成。c)正常运行后,定期检查进、出水口和排气口,保证排水、排气通畅。28 d)根据进水污染物浓度定期排放污泥,排泥时保证污泥区留有1/3~1/2的剩余污泥。e)定期检查厌氧生物滤池的管件,当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排除或更换管件。f)定期检查填料是否破损和堵塞,及时对造成厌氧生物滤池堵塞的填料进行局部更换。4.4.2生物接触氧化池4.4.2.1设计计算生物接触氧化池的设计计算参照《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9)的公式计算。4.4.2.2工艺设计生物接触氧化池处理系统主要去除有机物时,按BOD5表面有机负荷确定池体体积,同时应满足水力负荷要求;系统需去除有机物和脱氮时,应在生物接触氧化池前设置缺氧池;除磷时应组合除磷工艺。以“缺氧接触氧化+好氧接触氧化”为主体工艺的组合适宜农村生活污水的除碳和脱氮处理,如图5。图5除碳脱氮组合工艺流程4.4.2.3设计参数根据广西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以及气候特征,确定适宜的设计参数,水质相差较大时参照类似工程确定设计参数。a)除碳系统设计参数按表6取值。表6除碳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项目单位参数值五日生化需氧量填料容积负荷kgBOD5/m3填料.d1.5~3.0悬挂式填料填充率%50~80悬浮式填料填充率%20~50污泥产率kgVSS/kgBOD50.2~0.7水力停留时间h2~4b)同时除碳脱氮时,应设置缺氧池和生物接触氧化池,主要设计参数宜按表7取值。表7同时除碳脱氮系统的主要设计参数项目单位参数值五日生化需氧量填料容积负荷kgBOD5/m3填料.d0.8~2.0硝化填料容积负荷kgBOD5/m3填料.d0.7~1.0好氧池悬挂填料填充率%50~80好氧池悬浮填料填充率%20~50缺氧池悬挂填料填充率%50~80缺氧池悬浮填料填充率%20~5028 污泥产率kgVSS/kgBOD50.2~0.6水力停留时间h4~10(缺氧段0.5~2.0)出水回流比%100~300c)多级接触氧化工艺的第一级生物生物接触氧化池的水力停留时间占总时间的55%~60%。4.4.2.4填料层设计a)根据进水水质和处理程度确定总生物量,依据填料附着生物量确定填料品种,依据池型、流态和施工安装条件等选择填料类别。b)填料材质应对微生物无毒害、易挂膜,并具有质量轻、强度高、材质抗老化、比表面积大和不易结垢等性能。4.4.2.5运行管理a)鼓风曝气系统曝气开始时应排除管路中的存水,并经常检查自动排水阀的可靠性。b)及时检查曝气器堵塞和损坏情况,保持曝气系统状态良好。c)根据实际进水量和水质调节系统的出水回流比和污泥回流比。d)定时排放剩余污泥。e)带有前置缺氧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氨氮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时,可选择下列方式进行调节:1)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提高好氧污泥龄;2)提高好氧段溶解氧水平;3)适当延长曝气时间。f)带有前置缺氧区的污水处理系统出水总氮不能达到排放标准时,可选择下列方式进行调节:1)增大生物接触氧化池出水回流比;2)投加高浓度有机废水,维持污水的碳氮比,满足反硝化细菌对碳源的需要;3)提高好氧段溶解氧水平;4)适当延长曝气时间。4.4.3SBR池4.4.3.1设计计算SBR池的设计计算参照《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7)的公式计算。4.4.3.2工艺设计a)水温宜为12℃~35℃、pH值宜为6~9,BOD5/CODCr≥0.3。b)要求去除氨氮时,进水总碱度(以CaCO3计)/氨氮(NH3-N)≥7.14,不满足时应补充碱度。c)有脱氮要求时,进水的BOD5/总氮(TN)≥4.0,总碱度(以CaCO3计)/氨氮(NH3-N)≥3.6,不满足时应补充碱度。d)有除磷要求时,进水的BOD5/总磷(TP)≥17。e)同时要求脱氮除磷时,宜同时满足c)和d)的要求。f)SBR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设计值见表8。表8SBR污水处理工艺的污染物去除率设计值单位:(%)SSBOD5CODNH3-NTNTP70~9085~9580~9085~9560~8550~8528 4.4.3.3设计参数根据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及气候特征调整SBR设计参数。a)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设计参数见表9。表9去除有机污染物的设计参数项目名称符号单位参数值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LskgBOD5/(kgMLVSS.d)030~0.50kgBOD5/(kgMLSS.d)0.15~0.25混和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kgMLSS/m33.5~5.0混和液挥发性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vkgMLVSS/m32.0~3.0污泥产率系数设初沉池YkgVSS/kgBOD50.3不设初沉池kgVSS/kgBOD50.6~1.0总水力停留时间HRTh8~12需氧量O2KgO2/kgBOD51.1~1.8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mL/g70~100充水比m0.40~0.50BOD5总处理率η%80~95b)去除氨氮的设计参数如表10。表10去除氨氮污染物的设计参数项目名称符号单位参数值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LskgBOD5/(kgMLVSS.d)0.15~0.30kgBOD5/(kgMLSS.d)0.10~0.20混和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kgMLSS/m33.5~5.0污泥产率系数设初沉池YkgVSS/kgBOD50.4~0.8不设初沉池kgVSS/kgBOD50.6~1.0总水力停留时间HRTh10~25需氧量O2kgO2/kgBOD51.1~2.0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mL/g70~120充水比M0.30~0.40BOD5总处理率Η%90~95NH3-N总处理率Η%85~95c)生物脱氮的设计参数如表11。表11生物脱氮的设计参数项目名称符号单位参数值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LskgBOD5/(kgMLVSS.d)0.08~0.20kgBOD5/(kgMLSS.d)0.06~0.13混和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kgMLSS/m33.0~5.0总氮负荷率kgTN/kgBOD5≤0.05污泥产率系数设初沉池YkgVSS/kgBOD50.3~0.6不设初沉池kgVSS/kgBOD50.5~0.8缺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2028 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80总水力停留时间HRTh15~25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mL/g70~140充水比M0.30~0.35BOD5总处理率Η%90~95NH3-N总处理率Η%85~95TN总处理率Η%60~85d)生物除磷的设计参数如表12。表12生物除磷的设计参数项目名称符号单位参数值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LskgBOD5/(kgMLVSS.d)0.5~0.7混和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kgMLSS/m32.5~4.0污泥产率系数YkgVSS/kgBOD50.4~0.8厌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25~33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67~75总水力停留时间HRTh3~8需氧量O2kgO2/kgBOD50.7~1.1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mL/g70~140充水比M0.30~0.40污泥含磷率kgTP/kgVSS0.03~0.07TP总处理率Η%75~85TN总处理率Η%55~80e)生物脱氮除磷的设计参数如表13。表13生物脱氮除磷的设计参数项目名称符号单位参数值反应池五日生化需氧量污泥负荷LskgBOD5/(kgMLVSS.d)0.15~0.25kgBOD5/(kgMLSS.d)0.08~0.15混和液悬浮固体平均浓度XkgMLSS/m33.0~4.5总氮负荷率kgTN/kgBOD5≤0.06污泥产率系数设初沉池YkgVSS/kgBOD50.3~0.6不设初沉池kgVSS/kgBOD50.5~0.8厌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5~10缺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10~15好氧水力停留时间占反应时间比例%75~80总水力停留时间HRTh20~25需氧量O2kgO2/kgBOD51.5~2.0活性污泥容积指数SVImL/g70~140充水比M0.30~0.35BOD5总处理率Η%85~95TP总处理率Η%50~7528 TN总处理率η%55~804.4.3.4运行管理a)在设定运行周期不变的情况下,当实际进水量发生变化时,可调整排水比(充水比)的方式保证各反应池的配水均匀。b)处理水量变化较大时,需按高峰期日处理量、低谷期日处理水量、日均处理水量调整运行周期。c)一天中设施进水量随时间变化较大时,可以调节进水流量,保证排水比(充水比)相对稳定,反应池处于良好运行状态。d)排水时要求水面匀速下降,下降速度≤30mm/min。e)每班对滗水器巡视一次,发现故障及时处理。滗水器故障停运时可临时用事故排水管排水。f)鼓风曝气系统开始时,应排除管路中的存水,并经常检查自动排水阀的可靠性。g)曝气工序结束时,反应池主反应区溶解氧浓度≥2mg/L。h)经常观察沉淀工序结束时的污泥界面下降距离,污泥界面至最低水面距离不宜小于500mm。i)定时检查曝气器堵塞的损坏情况,及时更换破损的曝气器,保持曝气系统运行良好。j)推流式潜水曝气机污水工作时间不宜超过3min。4.4.4氧化沟4.4.4.1工艺设计氧化沟的设计计算参见《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8)的公式计算。氧化沟系统设计参数主要是循环速度、表面水力负荷、污泥回流比。根据广西地区的污水水质及气候条件确定参数为:a)混合液在沟内的循环速度:0.25m/s~0.35/s。b)系统有机负荷为:0.55m3/m2.h~0.75m3/m2.h。c)系统污泥回流比宜采用:60%~200%。d)水力停留时间时间:6h~15h。e)设计污泥浓度:2.5kgMLSS/L~5.0kgMLSS/L。f)氧转移效率:1.5kg/(kW.h)~2.1kg/(kW.h)。g)泥龄:10d~25d。h)有机负荷:0.20kgBOD5/(m3.d)~0.35kgBOD5/(m3.d)。i)污泥负荷:0.05kgBOD5/(kgMLSS.d)~0.10kgBOD5/(kgMLSS.d)。4.4.4.2设计要求a)进水水质要求:1)BOD5/CODCr>0.3;2)要求进行生物脱氮时,进水BOD5与TKN之比不宜低于4;3)表14为含硝化和生物脱氮氧化沟的主要技术参数。表14含硝化和生物脱氮氧化沟的主要技术参数项目单位参数值污泥浓度(MLSS)NWmg/L2500~4500污泥负荷FWkgBOD5/kgVSS.d0.08~0.10污泥龄θcd10~2528 污泥产率YkgVSS/kgBOD50.3~0.5每千克BOD5需氧量OWkgO2/kgBOD51.6~2.5注:根据广西的气候特征对污泥负荷和污泥龄进行了调整。b)在裂隙型岩层和溶岩地区不宜使用氧化沟系统。4.4.4.3几何尺寸a)氧化沟一般呈环状沟渠型,也可以是长方形、圆形等,处理系统占地的面积可根据所需处理的污水量而定。b)氧化沟的水深一般在:3.5m~5.0m。4.4.4.4运行管理a)定期维护曝气设备,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b)定期巡查系统的导流渠,出现堵塞时及时清理c)定期清理沟内的淤泥。4.4.5A/O池4.4.5.1设计计算A/O池的设计计算参照《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6)的公式计算。4.4.5.2工艺设计a)以“缺氧/好氧(ANO)”为主体工艺的组合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除碳和脱氮处理,如图6。图6ANO组合工艺流程b)以“厌氧/好氧(APO)”为主体工艺的组合适用于农村生活污水的除磷处理,如图7。图7APO组合工艺流程c)需要同时脱氮除磷时,采用“厌氧/缺氧/好氧(A2O)”工艺,如图8。图8A2O组合工艺流程28 4.4.5.3设计参数根据广西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及气候特征调整设计参数。a)ANO工艺参数如表15。表15ANO的主要工艺参数项目单位参数值BOD污泥负荷Ls(BOD5/MLSS)kg/(kg.d)0.08~0.15TN负荷率(TN/MLSS)kg/(kg.d)≤0.05污泥浓度(MLSS)Xg/L3.0~4.0污泥龄θcd12~20污泥产率(MLVSS/去除BOD5)Ykg/kg0.3~0.5需氧量O2(O2/BOD5)kg/kg1.1~1.8水力停留时间HRTh8~14其中厌氧段0.5~25污泥回流比R%50~100混合液回流比Ri%100~400总处理效率%90~95(BOD5)%60~85(TN)b)APO工艺参数如表16。表16APO的主要工艺参数项目单位参数值BOD污泥负荷Ls(BOD5/MLSS)kg/(kg.d)0.5~0.7污泥浓度(MLSS)Xg/L3.0~4.5污泥龄θcd3.5~6.5污泥产率(MLVSS/去除BOD5)Ykg/kg0.4~0.6污泥含磷量0.03~0.07需氧量O2(O2/BOD5)kg/kg0.7~1.1水力停留时间HRTh3~5其中厌氧段1~2厌氧段:好氧段=1:2~1:3污泥回流比R%40~100污泥指数SVI≤100总处理效率%80~90(BOD5)%75~85(TP)c)A2/O法的生物脱氮除磷工艺参数如表17。表17A2/O法生物除磷的主要工艺参数项目单位参数值BOD污泥负荷Ls(BOD5/MLSS)kg/(kg.d)0.1~0.2污泥浓度(MLSS)Xg/L2.5~4.0污泥龄θcd10~18污泥产率(MLVSS/去除BOD5)Ykg/kg0.3~0.528 需氧量O2(O2/BOD5)kg/kg1.1~1.6水力停留时间HRTh7~14其中厌氧段1~2缺氧0.5~3污泥回流比R%20~100混合液回流比Ri%≥200总处理效率%85~95(BOD5)%5-~75(TP)%55~80(TN)4.4.5.4运行管理a)鼓风曝气系统开始时,应排除管路中的存水,并经常检查自动排水阀的可靠性。b)按照设备说明,定期对设备进行维护和保养。c)根据进水浓度实际调整进水量、曝气量、污泥回流量、混合液回流量、剩余污泥排放量等,保证出水稳定达标。d)根据污泥沉淀比、混合液污泥浓度及污泥龄调整污泥排放量。e)当曝气池水温低时,可采用提高污泥浓度、增加污泥龄等方法,保证污水的处理效果。f)当出水氨氮超标时,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1)减少剩余污泥排放量,提高泥龄;2)提高好氧段DO;3)系统碱度不够时适当补充碱度。g)当出水总氮超标时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1)降低缺氧段DO;2)提高进水中BOD5/TN的比值;3)增大好氧混合液回流量。h)当出水总磷超标时,应通过以下方式进行调节:1)提高厌氧段DO;2)提高进水中BOD5/TP的比值;3)增大剩余污泥排放量。4.4.6人工湿地4.4.6.1设计计算人工湿地计算参照《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的公式计算。4.4.6.2工艺设计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主要去除有机物时,按BOD5表面有机负荷确定湿地面积;系统需去除有机物及脱氮时,按TN表面负荷确定湿地面积。人工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宜根据试验资料确定;无试验资料时,可采用经验数据或按表18的数值取值。根据广西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以及气候特征,确定适宜的设计参数,水质相差较大时应参照类似工程确定设计参数。28 表18集中型人工湿地的主要设计参数人工湿地类型BOD5负荷(kg/hm2.d)TN负荷(kg/hm2.d)水力负荷(m3/m2.d)水力停留时间(d)水平潜流80~1208~12<0.51~2.5垂直潜流80~1208~120.4~0.81~2.5注:根据广西地区的农村生活污水水质指标以及气候特征确定设计参数。4.4.6.2几何尺寸a)水平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面积不宜大于800m2。b)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面积不宜大于1500m2。c)潜流人工湿地设计中如采用多个人工湿地单元时,应考虑建立跌水式多级人工湿地,每个独立单元面积不宜大于800m2。d)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度宜为20m~50m。对于长宽比小于1或不规则潜流人工湿地单元,应考虑均匀布水,减少死角。e)潜流人工湿地单元的长宽比宜控制在1:1~4:1之间,最适长宽比3:1。f)潜流人工湿地深度宜为1.4m~1.8m。g)潜流人工湿地的水力坡度宜为0.5%~1%,其中单村集中型垂直潜流人工湿地水力坡度为0.5%~2.0%,具体应根据所采用的基质来确定。4.4.6.3清淤与通气a)湿地系统应设置清淤装置。b)垂直潜流人工湿地内设置通气管,同人工湿地底部的排水管相连接,并且与排水管管径相同。4.4.6.4湿地植物选择与种植a)人工湿地植物的选择应符合下列要求:1)人工湿地宜选用耐污能力强、根系发达、去污效果好、具抗病虫害能力、有一定经济价值、容易管理的本土植物;2)湿地植物应能忍受较大变化范围内的水位、含盐量、温度和pH值;3)成活率高,种苗易得,繁殖能力强;4)有一定的美化景观效果;5)应尽可能增加植物的多样性、提高对污水的处理性能、延长使用寿命;6)人工湿地出水直接排入河流、湖泊时,应谨慎选择“凤眼莲”等外来入侵物种;7)人工湿地植物配置可参考表19选取。表19人工湿地植物配置表污水处理类型植物选择种植密度(株、芽、丛/m2)分散型(注重景观效果)水生薏米20~25文殊兰16~25美人蕉5~10香蒲20~25千屈菜16~25集中型(注重景观效果和去除效果)芦苇16~20美人蕉5~10水生薏米20~25荷花2~328 文殊兰16~25蜘蛛兰8~12花叶芦竹20~25千屈菜16~25菖蒲20~25b)湿地植物种植:1)人工湿地植物的栽种移植包括根幼苗移植、种子繁殖、收割植物的移植以及盆栽移植等,不宜选用苗龄过小的植株;2)垂直潜流人工湿地的植物宜种植在渗透系数比较高的基质上;3)植物种植的质地应为松软粘土—壤土,土壤厚度宜为20cm~40cm,渗透系数宜为0.006cm/d~0.084cm/d;4)应优先选用当地的表层土种植,如当地原土不适宜人工湿地植物生长时,则需进行置换。5)植物种植时,应搭建操作架或铺设踏板,严禁直接踩踏人工湿地;6)植物种植时,应保持基质湿润,基质表面不得有流动水体;植物生长初期,应保持池内一定水深,逐渐增大污水负荷使其驯化。4.4.6.5防渗层a)地下水位较低地区,人工湿地建设时,采用素土夯实等基本防渗措施,防止地下水污染。b)地下水位较高地区,人工湿地建设时,应在底部和侧面进行防渗处理,底部不得低于最高地下水位。c)当原有土层渗透系数大于10~8m/s时,应构建防渗层,敷设或者加入一些防渗材料以降低原有土层的渗透性,防渗层可采用黏土层、聚乙烯薄膜及其他建筑工程防水材料,可参照《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CJJ17)执行。d)在裂隙型岩层和溶岩地区不宜使用人工湿地处理系统。4.4.6.6潜流湿地运行管理a)湿地系统进水前,应检查确保湿地单元所有配水阀门处于开启状态(如需检修关闭情况除外)。b)湿地系统进水后,定期检查配水管道、阀门工作状况,防止植物残体及其它漂浮物引起堵塞,保证各湿地单元集水口出水均匀。c)保证湿地内部通畅,对收水渠的倒膜阀门每两周进行1次倒膜操作。倒膜出水排入表流湿地或沉淀池,定期清淤。d)湿地系统运行过程中,需要根据季节以及植物生长特征调整内部水位。e)雨季调整湿地内的水位处于淹没表层状态。4月~9月采取干湿交替的上水方式,进行2次短期的短期排水。f)加强植物的病虫害和杂草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应防止引入新的污染源,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g)收获季节,打开集水渠闸门,保持湿地低水位运行。把芦苇等水生植物收割、外运。h)定期巡查湿地系统的进、出水管件,出现故障时,及时清理或更换管件。i)及时对造成湿地系统堵塞的物质进行清除,必要时更换湿地基质。4.4.6.7表流湿地运行管理a)维护植物的生长,做好卫生工作。28 b)湿地系统保持高中水位运行。c)加强植物的病虫害和杂草控制,在控制过程中应防止引入新的污染源,尽量避免使用除草剂和杀虫剂。d)湿地运行过程中,割除部分枯萎植物,并及时运出湿地。e)定期巡查湿地系统的导流渠,出现堵塞时及时清理。4.4.7土地渗滤系统4.4.7.1设计计算土地渗滤床的计算可根据渗透速率、所需处理的污水量而定,处理1m3污水所需面积4m2~16m2。4.4.7.2设计参数土地渗滤系统设计参数主要是水力负荷和水力负荷周期。a)水力负荷为:20m/a~80m/a。b)土地渗滤系统连续配水时间:8h~12h,湿干比:0.125~0.2,运行周期:2d~4.5d。c)进水水质要求:BOD5<200mg/L,TOC/BOD5<0.8。4.4.7.3集水系统a)经过渗滤处理的滤出水从池底排出,为使排水顺畅,池底可做3%的坡底。b)集水管分布于渗滤池底部,集水管道应用尼龙网包裹,周围采用厚度为100mm~200mm直径为20mm~30mm的砾石形成保护层覆盖,均匀收集滤层的处理水。4.4.7.4防渗层a)当地下水水位低于土地渗滤系统的最低点时,其底部和侧壁可考虑采用密实土,系统内由于渗透所导致的水位降落不得大于2.5mm/d。b)当地下水位高于土地渗滤系统最低点或当地的密实土不能满足要求时,需另行采用衬底材料,包括沥青、混凝土、水泥或其他衬底。c)在实际工程中通常采用120mm厚的C25素混凝土来进行防渗。d)在裂隙型岩层和溶岩地区不得使用土地处理系统。4.4.7.5运行管理a)定期检查配水效果,保证配水均匀,避免出现短流现象。b)调节进入系统的污水量,适当的采用间歇运行方式。c)定时检查系统的管件,当出现故障时,应及时清理或更换管件。d)及时更换系统表面已经板结的表面壤土。4.4.8稳定塘4.4.8.1设计计算稳定塘的设计计算参照《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CJJ/T54)的公式计算。28 4.4.8.2工艺设计稳定塘通常按有机污染物的负荷、塘深和停留时间等参数设计的。兼性塘、好氧塘按BOD5表面负荷确定水面面积,亦可按BOD5容积负荷设计。设计参数可按表20选取。表20各种污水稳定塘工艺设计参数常规塘型BOD5表面负荷(kg/104m2·d)有效水深(m)处理效率(%)水力停留时间(d)ⅠⅡ兼性塘50~7070~1001.2~2.560~80>7好氧塘20~4040~500.5~0.960~802~6注:Ⅰ区指桂北及桂西北地区,Ⅱ区指其它地区。(1)兼性塘a)兼性塘一般多用串联塘,采用单塘时,在塘内应设置导流墙。b)兼性塘内可采取加设生物膜载体填料、种植水生植物和机械曝气等强化措施。c)桂北及桂西北地区应在满足表面负荷的前提下考虑塘深,适当增加塘深以利过冬。d)兼性塘深应有贮泥层的深度,可按0.3m考虑,超高为0.5m~1.0m。(2)好氧塘a)好氧塘一般采用2级以上串联塘。b)好氧塘的曝气供氧量应按生物氧化降解有机负荷计算,其比曝气功率负荷为1W/m3~2W/m3。4.4.8.3塘体尺寸与建设a)稳定塘的塘体用料应就地取材。b)稳定塘单塘宜采用矩形塘,长宽比不应小于3:1~4:1。c)第1级塘污泥增长较快,宜于并联运行,以便使其中的1个塘停水以清除污泥。d)利用旧河道、池塘、洼地等修建稳定塘,当水利条件不利时,宜在塘内设置导流墙(堤)。e)对塘体的堤岸应采取防护措施。f)进、出水口宜采用扩散式或多点进水方式。进水口应当采用淹没式,以减少冲刷。出水口应设置挡板,潜孔出流,以防止排出漂浮固体。出水口离进水口距离不应小于塘体长度的80%,以防止污水断流发生。g)进水口至出水口的水流方向宜与主导风向垂直。h)塘底应平整并略具坡度,倾向出口。竣工高程与塘底平均高程之差不得超过0.15m,并应充分夯实,以防过多的渗漏。i)塘底原土渗透系数K值大于0.2m/d时,应采取防渗措施。j)在裂隙型岩层和溶岩地区不宜使用稳定塘处理系统。4.4.8.4运行管理a)稳定塘竣工验收后,用未污染水预灌,以便确定渗透率。b)及时修复塘堤的受损和被冲刷部位。c)保证污水在塘内的水力停留时间符合设计要求,在排水之前,应先对塘水和受纳水体的水质进行检验。d)维护塘内植物的生长,防止藻类的快速繁殖。e)及时清除老化的浮水植物。f)定期清除塘底污泥,塘底污泥的蓄积深度不宜超过0.3m~0.5m。g)水体出现恶臭时,要停止进水。28 h)塘内水质变差,无法降低进水负荷时,可采取增设间歇运行的表曝机增氧,保证上层水体的溶解氧供应。5检验与过程控制5.1一般规定5.1.1应按国家现行的排放标准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要求,设置相应的检测仪表和控制系统。5.1.2参与控制和管理的机电设备应设置工作和事故状态的检测装置。5.1.3集中型处理系统的地面水池均应设置护栏,并设置警示标志。5.2检测与控制5.2.1对系统各环节的进出水进行监测,监测项目主要包括:流量、pH值、COD、NH3-N等。5.2.2监测频率:各指标半年1次。5.2.3其他监测项目应按国家相关标准和规定进行。5.2.4污水处理工程的主要处理工艺单元,可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自动控制。采用成套设备时,设备本身控制宜与系统控制结合。6主要辅助工程6.1电气系统6.1.1供电方式应根据用电要求,与当地电力部门协商确定。6.1.2供配电系统应符合《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和《建筑抗震鉴定标准》(GB50023)中的有关规定。6.1.3低压配电设计应符合《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中的有关规定。6.1.4照明设计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中的有关规定。6.2给水、排水及消防6.2.1对于集中型污水处理设施应有可靠的供水水源和完善的供水设施。给水设计应符合《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和《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的有关规定。6.2.2排水设计应符合《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中的有关规定。6.2.3管理区消防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和《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中的有关规定。6.3建(构)筑物设计6.3.1建(构)筑造型应简洁、实用、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建筑物的平面布置和空间布局应满足工艺设备布置要求,同时应考虑今后生产发展和技术改造的可能性。6.3.2建(构)筑物结构设计应符合《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的有关规定。6.3.3建(构)筑物设计应符合《砌体结构设计规范》(GB50003)的有关规定。6.3.4建(构)筑物抗震等设计应符合《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有关规定。28 7劳动安全与职业安全7.1在设计、施工和生产过程中,劳动安全和卫生可参考《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的有关规定。7.2工程建设运行的同时,应保证安全和卫生设施同时投入使用。7.3建立并严格执行安全检查制度,及时消除事故隐患,特别是秋季人工湿地收割植物应妥善处置,以免引起火灾。8施工与验收8.1施工8.1.1施工单位应具有国家相应的施工资质,除遵守相关的施工技术规范之外,还应遵守国家有关部门颁布的劳动安全及卫生、消防等国家强制性标准。8.1.2施工中使用的设备、材料、器件等应符合相关的国家标准,并取得产品合格证。8.1.3施工过程中,应做好设备、材料、隐蔽工程和分项工程等中间环节的质量验收;隐蔽工程应经过中间验收合格后,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施工。8.1.4构筑物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和《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的有关规定,混凝土结构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GB50204的有关规定;设备安装和验收应符合《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通用规范》(GB50231)的有关规定;管道工程的施工和验收应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的有关规定。8.2环境保护验收8.2.1在生产试运行期间应进行处理效果试验,试验报告作为环境保护验收的重要依据。处理效果试验包括以下项目:a)系统的正常运行。b)污泥的处理情况。8.2.2污水处理工程环境保护验收的主要技术依据包括:a)主要污染物环境监测报告。b)批准的设计文件和设计变更文件。c)主要材料和设备的合格证或试验记录。d)试运行期间污染物监测报告。e)完整的启动试运行、生产试运行记录。9运行与维护9.1基本要求9.1.1污水处理厂(站)、人工湿地等集中式治污设施建成后,要明确资产归属和权责划分,并对治污设施进行固定资产登记,应委托专业技术服务机构或专门人员统一依据本指南制定相应的管理制度;岗位操作规程;设施设备维护保养手册及故障处理措施,并定期修订。28 9.1.2经济欠发达地区一般可采用“政府补贴”为主的方式保障治污设施初期运行经费,逐步摸索建立适合本地区的运行管理模式;经济较发达地区可采用“政府补贴+适当收费”的方式,并可充分利用市场机制,委托专业公司负责设施运营。9.1.3污水处理站内供水、排水、供电等设施的运行、维护及管理工作必须符合《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的规定。9.1.4污水处理站内应有工艺流程图、管网现状图以及供电系统图等。9.1.5建立、健全污水处理设施运行与维护管理制度,各岗位运行操作和维护人员应掌握处理工艺和设施、设备的运行、维护要求及技术指标。9.1.6定期对污水处理站内的建筑物进行检修和维护。9.2安全防护9.2.1各岗位操作人员需了解本岗位的工作内容以及与相关作业的关系,掌握完成工作的方法和措施,在岗期间应佩戴劳动保护用品,做好安全防护工作,符合《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12801)的要求。9.2.2备急停开关必须保持完好状态,当设备运转中遇到紧急情况时,可采取紧急停机措施。9.2.3在设备转动部位设置防护罩,设备起动和运转时,操作人员不得靠近、接触转动部位。9.2.4各种阀门开启与关闭应有明显标识,符合《安全标志及使用导则》(GB2894)的要求,并应定期做启闭试验,应经常为丝杠等部位加注润滑油脂。9.2.5对污水处理站内各种管线、阀门及设备应着色并标识,并应符合《城市污水处理厂管道和设备色标》(CJ/T158)中7识别符号的规定。9.2.6对电动阀门的限位开关、手动与电动的连锁装置,应每月检查1次。9.3维护保养9.3.1运行管理、操作和维护人员应按要求定期检查设施、设备的运转状况并做好记录。9.3.2设施、设备的使用与维护保养应按照设施、设备的操作规程和维修保养规定执行。9.3.3各种阀门井应保持无积水,寒冷季节应对外露管道、阀门等设备采取防冻措施。9.3.4设施、设备应保持清洁,及时处理跑、冒、滴、漏、堵等问题。9.3.5对栅渣、浮渣、污泥等废弃物的输送系统应定期做维护保养,在室内设置有除渣、除泥等处理设施时,应保持室内良好的通风条件。9.3.6设备需要维修时,应在机体温度降至常温后,方可维修。9.3.7对高(低)压电器设备、电缆机器设备,应定期检查和检测,保持性能良好。9.3.8凡设有钢丝绳结构的装置、应按要求做好日常检查和定期维护保养,当出现绳端断丝、绳股断裂、扭结、压扁等情况时必须更换。各类水池检修后长期停用时,应根据需要采取抗浮措施,并应对水池配套设施进行妥善处理。9.4防火防爆9.4.1消防器材的设置应符合消防部门有关法规和标准的规定,并应按相关的要求定期检查、更新,保持完好有效。9.4.2在易燃易爆、有毒有害气体、异味、粉尘和环境潮湿的场所、进行强制通风,确保安全。9.4.3定期对含有有毒有害气体或可燃气体的深井、管道、构筑物等设施设备进行维护,维修操作前,必须先防空、通风,并对现场对有毒有害气体进行检测,不得在超标的环境下操作,所有参与操作的人员必须佩戴防护装置,直接操作者应在可靠的监护下进行,并应符合《城镇排水管道维护安全技术规程》(CJJ6)的规定。9.4.4污泥消化处理区域及除臭设施防护范围内,严禁明火作业。28 9.4.5构(建)筑物等避雷、防爆装置的测试应符合《建筑物防雷装置检测技术规范》(GB/T21431)的规定。9.5安全操作9.5.1新投入使用或长期停运后重新启用的设施、设备,必须对构筑物、管道阀门、机械、电气等系统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正常后方可投入使用。9.5.2各种设备维修前必须先断电,并应在开关处悬挂维修禁止合闸的标识牌,经检查确认无安全隐患后方可操作。9.5.3清理机电设备及周围环境卫生时,严禁擦拭设备运转部位,冲洗水不得溅到电机带电部位、润滑部位及电缆头等。9.5.4停用的设备应每月至少进行1次运转。环境温度低于0℃时,必须采取防冻措施。各种类型的刮泥机、刮砂机等设备,长时间停机后再开启时,应先点动,后启动。9.5.5设施、设备维修前,应做好必要的检查,制定维修方案及安全保障措施;设施、设备修复后应及时组织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9.6指标要求9.6.1污水处理系统的进、出水水质应符合设计要求。9.6.2污水处理系统的年处理量要求初期达到设计指标的60%以上,并在交付使用一年内逐步达到满负荷运行。9.7污泥处理与处置9.7.1污泥脱水宜设置沉泥池、贮泥池等,可采用污泥干化床自然风干。9.7.2鼓励污泥用于农、林业综合利用。污泥作为农田肥料使用时,应符合《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4284)的有关规定。10引用文件GB3838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4284农用污泥中污染物控制标准GB5014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84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8978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11607渔业水质标准GB12801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总则GB5001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69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20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45村庄整治技术规范GBJ141给水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JBT-618(03S702)钢筋混凝土化粪池HJ576厌氧-缺氧-好氧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7序批式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578氧化沟活性污泥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HJ2005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28 HJ2009生物接触氧化法污水处理工程技术规范CJJ124-2008镇(乡)村排水工程技术规程CJJ/T54污水稳定塘设计规范NY/T1702生活污水净化沼气池技术规范DB45/T804农林牧渔业及农村居民生活用水定额HJ2031农村环境连片整治技术指南CJJ/T163村庄污水处理设施技术规程HJ-BAT-9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西南地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技术指南(试行)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