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1.00 KB
  • 2022-04-22 13:47:52 发布

农牧厅副厅长在新型农民培训班的讲话.doc

  • 1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农牧厅副厅长在新型农民培训班的讲话农牧厅副厅长在新型农民培训班的讲话同志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期、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时期,专门召开和举办全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及项目管理培训班,说明省农牧厅对这项工作高度重视。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学习贯彻6月份农业部召开的全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经验交流会暨农广校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经验和成效,研究分析“十三五”形势和任务,安排部署新阶段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这次会议是“十三五”开局之年研究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一次重要会议,对进一步统一思想、理清思路、做好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下面我讲四点意见。一、系统梳理分析,全面总结成绩,进一步坚定做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信心经过近三年的试点和不断推进,我省各地紧紧围绕探索一个培育制度、构建一个培育体系、培育一批职业农民队伍的“三个一”的中心任务,在探索中实践,在实践中总结、在总结中创新,形成了一系列符合农村实际、适合农民学习、满足农民需求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新方式新方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效。 一是初步形成了“三位一体、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近年来,各地立足“探索培育制度”这一中心任务,在建立和完善培育制度方面进行了积极探索和大胆实践。从培育模式上看,各地探索和建立了政府牵头,农牧、发改、财政、税务、金融等多部门参与,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各尽其力,合力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工作新机制;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培训,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按农业生产重点环节,分阶段安排集中培训、实训实习、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实现产业周期全程覆盖。从培育环节上看,各地坚持把教育培训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点环节,突出培训的针对性、规范性和有效性;把规范管理作为构建新型职业农民队伍的重要手段,以素质能力、生产规模、经营效益、带动作用为重要参考要素,分产业制定认定条件和认定标准,开展认定工作,颁发《新型职业农民证书》;把政策扶持作为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发展的重要保障,支持职业农民创业兴业。从培育对象上看,各地坚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带头人、农业企业骨干等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为重点,兼顾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从培育层次上看,各地普遍开展了以教育培训、政策扶持和认定管理为重点内容的培育工作,特别是部分示范县还开展了职业农民中高等职业教育学历提升培养。截至目前全省招收参加中等职业学历的新型职业农民1706人,已毕业1167人;招收参加中专后继续教育层次的新型职业农民319人,已毕业284人。经过近三年的探索实践,初步形成了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专业服务型“三类协同”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体系。二是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格局。**年,我省选择**县、**县和**区作为农业部首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试点县。目前,**市被列为国家级整市推进试点市,国家级和省级试点县也增加到了31个,试点县约占项目实施县总数的43%。试点工作在探索建立培育制度、开展示范性培育和建立健全培训体系等方面探索了模式、积累了经验。在试点示范推动下,我省有48个县市区政府制定了认定管理办法,有31个县市区政府出台了扶持政策。部分县市区党委政府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列为农业农村重点工作,明确相关部门责任,制定专门政策支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如**县政府出台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规划,财政每年安排100多万元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各级农牧部门强化组织领导,落实扶持政策,推动试点示范深入开展。一大批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合作社骨干等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主动参加培训,提高综合素质、生产经营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如**市财政每年安排500万元,用于村干部、农村实用人才和专业大户的培训。经过几年的努力,初步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联动、产业带动、农民主动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工作格局。 三是初步形成了“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近年来,各级农业主管部门着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各级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的主体作用,吸纳涉农院校、科研推广机构、企业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初步形成了以农广校为主体、多方资源积极参与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各级农广校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门职能,负责需求调研、学员遴选、认定管理、跟踪服务等基础性、长期性工作,直接承担或组织了大量教育培训任务,是职业农民培育的主导力量。据统计,2015年,有68个县市区农广校承担了全省培育任务总数的51.8%。有52个县市区农广校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认定工作的承办机构,承担着新型职业农民和农村实用人才认定工作。四是初步形成了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随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深入开展,一批新型职业农民逐渐成长起来。一批高素质的青年农民正在成为种养大户、家庭农场主和农民合作社领办人,一批大学生、返乡农民工和退伍军人加入到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中,一批“戴眼镜”的新型职业农民正在涌现,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根据对2015年全省培育的2万余名新型职业农民的学历结构分析,其中初中学历占63.07%,高中/中专学历占19.38%,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7%;对申报的167名青年农场主的学历结构分析,其中高中/中专学历占67.07%,大专及以上学历占32.34%,整体素质较高。新型职业农民创业兴业典型层出不穷,有两名优秀学员代表来到了我们的培训班将进行典型发言,今后各县市区要进一步加大培育挖掘和总结宣传,营造良好的工作氛围。实践证明,新型职业农民从根本上提高了农业的内在潜力和发展动力,是推进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社会化服务的典型代表,成为农村脱贫致富的带头人。虽然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与中央的要求、现代农业发展的需要以及广大农民的愿望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认识还需提高。部分地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还没有摆到应有的位置,没有纳入“一把手”工程,甚至内部也没有形成合力。二是质量还需提高。当前一些地方仍然存在以“培训”替代“培育”的现象,有的就项目论项目,单纯完成培训任务,既不开展认定管理和跟踪服务,也没有落实扶持政策,培育的质量亟待提高。三是条件还需改善。一些地方培训手段单一,现代化、信息化手段运用不足,教学设施简陋,基地建设滞后,师资水平不高,严重影响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效果。对于这些问题,我们要高度重视,积极扎实改进,努力在新的起点上取得新的突破。 二、全面分析形势,把握机遇挑战,进一步明确“十三五”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点任务“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也是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关键期,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面临着新形势新情况新要求。各地在培育工作中,要始终做到“四个坚持”。一是要坚持以产业发展为导向,围绕地方主导和特色产业,加大培育力度,提升新型职业农民综合素质和生产经营能力。二是要坚持以农民需求为核心,充分满足职业农民的务农理念需求、政策落实需求和全产业链技术需求,促进农民全面发展。三是要坚持以规划计划为指引,抓紧编制“十三五”职业农民培育发展规划和**年年度计划,全面指导本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四是要坚持以质量效能为重点,实行精准培育,让农民从“被培训”变为“要培训”。要把培育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紧紧围绕“一条主线”,大力实施“两项计划”,突出抓好“四大环节”,努力实现“四个能力提升”。一要始终把握构建职业农民队伍这条主线。各地要始终面向现代农业发展,着眼构建现代农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支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农业社会化服务主体发育,加快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到“十三五”末,力争使全省新型职业农民总量达到15万人以上。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带动下,新型经营主体快速发展,农业规模化、集约化生产水平能再上一个新台阶。二要创新实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和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两项计划。一是组织实施好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轮训计划。要以专业大户、家庭农场主、农民合作社带头人和农业企业骨干为主要对象,利用5年时间轮训一遍。计划每年培育200名左右新型经营主体带头人和200名左右的农机专业合作社带头人,以此助推新型职业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两新”并行、“两新”融合、一体化发展。二是组织实施好现代青年农场主培养计划。每年遴选200名左右符合条件的农村青年,经过3年左右的培训指导、创业孵化、认定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形成一支创业能力强、技能水平高、带动作用大的青年农场主队伍。 三要牢牢抓住教育培训、规范管理、政策扶持和跟踪服务四个环节。教育培训,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做好培训机构的确定和培训任务的分解等工作,进一步明确主管部门、培训机构和实训基地在指导管理、组织实施和培训服务等方面的责任,准确领会项目实施和管理等方面的相关要求,切实提高政策水平、管理能力和实施效果;培训机构要锁定对象、精准培育,创新机制模式和方式方法,全面提升培训的针对性有效性。规范管理,农业主管部门要通过对认定学员的跟踪问效和评估评价,指导和督促培训机构做好服务。同时指导认定机构对认定学员库实行动态管理,对已不符合条件的予以退出,并不再享受相关扶持政策。培训机构要对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开展多形式、多途径的服务,建立“一对一”、“一对多”、“多对多”或远程的技术服务、产业发展指导,帮助农民兴业创业。政策扶持,要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扶持政策的创设力度,并与各类计划项目协同配套支持,推动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各县市区政府都要出台扶持政策。已出台扶持政策的要对执行情况以及产生的效益和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调研,不断完善扶持新型职业农民成长发展的政策措施与激励机制,形成具有当地特色和清晰完整的扶持政策体系;农业主管部门和培训机构要全力抓好并积极推进扶持政策向经过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的倾斜落实工作,切实增强政策的吸引力和针对性。跟踪服务,农业主管部门要指导和督促培训机构做好跟踪服务,要以产业发展指导为重点,落实各项扶持政策,使农民在培训和生产实践中产生的想法,有做法、有办法,不断实现自己的发展目标,能够尽快成为合格的新型职业农民。四要切实提升职业农民的执业能力、新型经营主体的发展能力、培育体系的保障能力和主管部门的管理服务能力。通过培育,以农为业、适度规模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不断壮大,新型职业农民的收入水平、社会保障得到普遍提高,农民逐渐成为体面的职业。通过培育,进一步提升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和骨干的科学决策与经营管理水平,有效规避和化解市场风险,实现科学发展和快速发展。健全完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为大规模培养造就新型职业农民队伍提供支撑。通过建设完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申报、审核、管理和服务一体化的信息管理系统,为农民提供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在线管理考核和全程跟踪服务。三、切实强化措施,积极主动作为,进一步做好今年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今年是“十三五”的开局之年,开好头、起好步尤为重要。农业部的文件和省农牧厅的实施方案都印发给大家了,各地一定要按照上级的要求部署和方案的具体 安排,切实抓好项目实施的各项工作,要抓实、抓细、抓出效果,确保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开好局、起好步。一要全面把握总体要求。培育新型职业农民,要紧紧围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主要农产品有效供给和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这个主题,以做大做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为导向,以广大农民的需求为核心,以提高素质和质量效能为重点,坚持立足产业、需求导向,政府主导、多方参与,稳步推进、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服务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服务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育、服务重大工程项目需要为导向,加快建立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制度,着力构建以各级农广校为主体的“一主多元”的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着力培养一支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善管理、高素质的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力争“十三五”期间培育新型职业农民10万人以上。建立较为完善的教育培训、规范管理和政策扶持“三位一体”的培育制度;提升农民职业化素质能力,培育一大批职业农民,壮大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体系,提升培育保障能力。二要切实建立责任机制。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农业主管部门一定要认识到位、行动到位、措施到位。要力争把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纳入当地“十三五”规划和农业农村经济工作总体部署中,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点工作。“一把手”要亲自抓、负总责,不等不靠,勇于探索,积极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要主动向当地政府汇报,争取重视支持,建立工作管理推进机制。同时,要加强与相关部门的协调沟通,深化部门合作,推动形成部门间分工合作、优势互补、群策群力的工作格局。要在统筹协调、抓大抓主上下功夫,为培训机构开展培训、认定、扶持等各项工作创造宽松便利的工作条件,确保培育各环节落到实处。要着力加强农广校机构、队伍和条件建设,发挥好农广校主体或基础作用。要积极创新机制,吸引农业院校、科研院所、农业龙头企业、职教集团和农民合作社等资源优势,吸引多方力量积极参与,尤其要鼓励培训机构建立田间学校或实训基地,建立方便农民学习、边学边干和学有所用的教育培训方式,调动培训机构和农民学习的积极性,推进培育工作的健康有序发展。 三要积极研究勇于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新工作,需要研究的问题很多,创新的空间也很大。培育不同于培训,培育是全过程的培养,培训只是培育的一个环节。因此,我们要高度重视培训,但决不能以培训代替培育,要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目标定位、制度构建、机制创新、规范管理、方式方法、绩效评价等诸多方面不断探讨、研究、创新和实践,建立适合当地的培育制度体系,形成一县一亮点,县县各具亮点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新局面。同时,要加强工作调研,通过调研,了解不同区域的不同发展要求、发展动向和发展基础,找准助推地方经济发展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的切入点,不断改进工作方法,强化工作措施。 四要认真抓实关键环节。实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最紧要的是切实抓好关键环节落实。一是遴选好培育对象。遴选好培育对象是组织开展好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根本保障。今年我们对遴选培育对象和程序作出了明确规定,其目的就是希望各地能够围绕主导产业开展需求调研,遴选好培育对象,把真正从事农业生产、迫切需要提升素质和生产技能、愿意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人选出来进行培育。各地要依托农业广播电视学校、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等专门机构,摸清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情况,摸清现有务农农民中有意愿成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情况,摸清他们的需求,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对象库,确保实现精准培育。二是确定好培训机构。培训机构是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重要载体。要根据培育任务的需要,遵循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科学合理确定培训机构和数量。省上的原则是每个项目县承担培训任务的培训机构原则上不得超过3个。考虑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特殊性,在选择培训机构上要切实贯彻中央1号文件关于“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的要求,以农广校为主体,以公益性机构为主体,并特别强调要有长期跟踪服务指导的能力。三是规范好培训内容。各地要围绕主导产业,开展培训需求调研,切实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结合新型职业农民特点、学习规律和生产经营需要,因地制宜设置培训专业课程,精心安排培训内容。要按照农业部、农业部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中心和省农牧厅发布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规范,分类型,按产业、工种和岗位分别进行课程设置和学时安排,认真组织开展教学实践活动。培训教材要尽可能选用农业部和省编教材,有条件的和特色产业发展需要的可编写地方教材,陆续推出一批精品教材。四是创新好培训方式。实行分类型、分专业、分阶段、参与式、重实训、强服务的培育方式。对生产经营型、专业技能型和专业服务型职业农民,分类分产业开展培训。各地要结合实际,创新培训模式,实行“一点两线、全程分段”的培训,以产业发展为立足点,以生产技能和经营管理水平提升为主线,分阶段进行集中培训、实习实训、参观考察和生产实践,培训过程至少涵盖一个产业周期。对职业农民培育首先要解决理念问题,提升规划、经营和市场开拓等能力,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课程体系,开设注重综合能力提升的通用课程以及与产业生产经营相关的专修课程,通用课程以集中培训为主,专修课程以实训基地分段现场培训为主,辅以参观考察、生产实践等环节。各地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化手段,探索在线教育培训、移动互联服务和在线管理考核等新型服务模式,让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搭上信息化的快车。五是规范好资金管理。今年,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补助资金根据新的因素分配法进行分配,直接切块到县。补助经费统筹用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全过程,根据钱随事走的原则,按相应培育环节合理支出,谁承担什么培育任务,就补贴相应的经费,要杜绝以现金或实物的形式直补培育对象。各地要按照“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加强监督检查,谁使用、谁负责,对于发现挤占挪用、骗取套取补助资金等违法违规行为,严格依法依纪处理,决不姑息。五要协调落实扶持政策。经过培训和认定的新型职业农民能否得到相应的政策扶持,能否取得产业发展的成效,这是衡量我们培育工作成败最为重要的一项指标。为此,各级农业主管部门一定要加大工作力度,把由政府主导制定出台相关扶持政策作为工程实施重中之重来抓,确保出台及时、政策得当、扶持有力。要在支持承包地向新型职业农民流转,推动农业补贴和项目建设向新型职业农民倾斜,帮助新型职业农民解决贷款难、生产辅助设施用地难等方面有一个明细的倾斜扶持办法,不断增强其综合实力与自主发展能力。已经出台认定办法的要不断完善。农业主管部门出台文件的要争取政府出台文件。 六要强化管理和监督考核。从今年开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专项将纳入中央财政项目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结果与下年度任务和资金分配挂钩。省上也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纳入党政一把手绩效考核。我厅也进一步强化了对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项目实施县和培训机构的考核,考核验收采取机构总结、县级验收、市级考核、省级抽查的办法进行,重点依据《**年**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绩效考核验收指标及评分表》,从培育管理、培育过程和培育效果三个方面的20项内容进行百分制考核,重点考核培育任务完成数量与质量、机制模式创新、职业农民认定、扶持政策落实、基础数据库建设、信息化手段应用,专门机构和多元培训体系建设运行,补助资金使用管理,以及农民对培育工作满意度等情况。考核验收结果将作为下年度资金调整的重要依据。各地要积极探索将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纳入农业现代化考核指标,促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上台阶。要加强对项目资金的监管审计,强化绩效管理的引导监督作用,提升工程项目的管理水平。四、健全培育体系,强化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服务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能力今年的中央1号文件明确提出,“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定向培养职业农民。”这是中央立足当前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型职业农民培养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确立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主体机构是农广校,这个主体需要健全、需要建设,为全国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体系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遵循。中央的这个决策,是基于现代农业和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需要提出的,也是基于各级农广校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积极工作、探索创新、不断创造经验取得显著成就提出的,是肯定,是要求,也是鞭策,更是一项重大的政策扶持。我今天在这里讲的健全培育体系和强化主体地位,重点讲的是要贯彻中央的要求和落实中央的扶持政策。为什么要这么说呢?大家应该很清楚,在我省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农广校发挥了主力军和主体作用,但各地发展还很不平衡,有些地方农广校体系在机构职能、教学条件、教师队伍、基地建设等方面还很薄弱,有的地方被兼并整合,有的地方被挂靠,有的地方甚至名存实亡,这与中央健全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体系的要求有较大差距,与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需求不相适应。各级农业部门要站在现代农业发展的全局高度,充分认识健全农广校体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强农广校体系建设作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抓手和紧迫任务,摆上日程,列入计划,抓出成效。 一要着力加强农广校职能与机构建设。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认真落实中央部署要求,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强机构职能建设,赋予农广校培育基础工作职能、教育培训统筹职能和认定管理事务等承办职能,把农广校建设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门机构。在当前事业单位改革大局中,各地要抓住机遇,主动谋划争取,进一步强化农广校的公益性定位,努力做到“三个不变”,即农广校(中心)由农业部门主管的体制不变、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性质不变、独立设置的办学格局不变。二要着力加强农广校师资队伍建设。这是当前农广校体系建设最紧迫的任务,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重点支持农广校建设好校长队伍、专职教师队伍和兼职教师队伍。建立敢于担当的校长队伍,选派综合素质过硬、勤奋务实、勇于开拓的干部担任校长,选齐配强校级班子。建立高效精干的专职教师队伍,健全选聘管理制度,完善考核激励机制,强化知识更新培训。建立类型多样的兼职教师队伍,遴选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推广机构专家教授和技术人员、企业管理人员、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等为兼职教师,依托农广校建立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师资库,供本地区各培训机构统筹使用。三要着力加强农广校条件建设。这是有效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基本保障。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积极争取当地政府和有关部门支持,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教育培训能力。要改善教学条件,充实设施设备,加强信息化手段建设,把农广校建设成为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训基础平台。支持鼓励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依托主导产业,建立农民田间学校,将其建成新型职业农民实训基地,努力打造农业部门和农广校体系在基层看得见的教育培训场所。四要着力发挥定向培养职业农民的主体作用。各级农业主管部门要发挥好农广校在培养新型职业农民中的组织协调、服务支撑作用,明确和支持农广校做好培育需求调研、对象库建立、学员选派等基础性工作,参与培训组织实施、培训过程管理、职业农民认定管理、效果考核评价等关键性工作,负责受理审核、建档立册、认定管理、证书发放、信息库管理等事务性工作,对接有关农技推广机构做好跟踪服务工作,使农广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专门机构。同志们,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三农”事业的未来。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正处于边工作、边实践、边创新的重要关口,任务艰巨、责任重大、使命光荣,需要我们立足大局、着眼长远,适应新形势,落实新要求,以新面貌、新思维、新举措开展好新工作,努力开创我省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的新局面,为加快现代农业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