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7.63 KB
  • 2022-04-22 13:47:09 发布

DB11Z752-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pdf

  • 1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9.200K85DB11北京市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B11/Z752—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Technicalspecificationsofelectricitysupplyandassuranceforelectricvehicle:off-boardcharger2010-10–25发布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1/Z752—2010目次前言.................................................................................I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基本构成...........................................................................25参数...............................................................................26要求...............................................................................27试验方法...........................................................................78标志与标识........................................................................139安装要求..........................................................................14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2011年03月11日I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编写。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电动汽车产业标准化工作组提出。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北京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组织实施。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建议和意见,向北京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反映。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单位:北京理工大学。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参与起草单位: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北京嘉昌机电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北京电源行业协会、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北京普莱德新能源电池科技有限公司、北京交通大学、北京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普天海油新能源动力有限公司、中国石化建设工程公司、国家电动汽车试验示范区管理中心、北京动力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中石化首科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电工研究所、北京电力公司。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主要起草人:王震坡、孙逢春、刘鹏、陆春。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参与起草人:钟锌章、李永华、刘雪涛、权京华、徐曙东、钱良国、吴尚洁、李丹东、黄彧、彭永伦、刘广航、王晓峰、张建民、王璟琳、孙晓卉、孙璐、罗小英、张磊、曹桂军、王永勤。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2011年03月11日II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电动汽车电能供给与保障技术规范非车载充电机1范围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了非车载充电机的基本构成、参数、要求、试验方法、标志与标识和安装要求。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适用于非车载充电机的设计、制造、检验和安装。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T2423.1-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A:低温GB/T2423.2-2008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B:高温GB/T2423.3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Cab:恒定湿热试验GB/T2423.5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Ea和导则:冲击GB/T2423.10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Fc:振动(正弦)GB/T2423.17电工电子产品环境试验第2部分:试验方法试验Ka:盐雾GB/T2900.1电工术语基本术语GB/T3859.1-1993半导体变流器基本要求的规定GB4208-2008外壳防护等级(IP代码)GB/T4365电工术语电磁兼容GB/T4798.3-2007电工电子产品应用环境条件第3部分:有气候防护场所固定使用GB19596电动汽车术语GB/T19826电力工程直流电源设备通用技术条件及安全要求GB50156汽车加油加气站设计与施工规范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GB50217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JB/T7665-2007通用机械噪声声功率级现场测定声强法QC/T841电动汽车传导式充电接口QC/T842电动汽车电池管理系统与非车载充电机之间的通信协议YD/T731-2008通信用高频开关整流器3术语和定义GB19596、GB/T19826、GB/T2900.1和GB/T4365中界定的以及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3.1非车载充电机off-boardcharger固定安装在电动汽车外,与交流电网连接,为电动汽车动力蓄电池等可充电的储能系统提供直流电2011年03月11日1信息所用户专用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Z752—2010能的设备。若无特别说明,本标准所述充电机为非车载充电机;本标准所述动力蓄电池系统含其他可充电的储能系统。3.2充电站EVchargingstation由三台及以上电动汽车非车载充电机和(或)交流充电桩组成(至少有一台非车载充电机),可以为电动汽车进行充电和(或)电池更换服务,并能够在充电过程中对充电机、动力蓄电池进行状态监控的场所。[DB11/Z728—2010,术语和定义3.1]4基本构成充电机由功率单元、控制单元、计量单元、充电接口、供电接口及人机交互界面等部分组成。5参数5.1输出电压充电机的输出电压根据常用动力蓄电池系统电压等级分为五级,输出电压范围与标称输出电压优先值见表1。表1充电机输出电压输出电压范围标称输出电压优先值输出电压等级VV124~6548255~120723100~350144、2884300~5003845450~750544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5.2输出电流充电机的输出直流额定电流宜优先采用:10A、20A、30A、60A、100A、120A、200A、400A。6要求6.1环境条件6.1.1工作环境温度-20℃~+50℃。6.1.2相对湿度5%~95%。6.1.3海拔高度2011年03月11日2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海拔高度≤2000m。6.1.4振动和冲击使用场所的振动和冲击环境不应超过GB/T4798.3-2007中表6规定的3M6级条件等级。6.1.5爆炸与腐蚀使用场所安全距离内不应有有爆炸危险的介质,周围介质不应含有腐蚀金属和破坏绝缘的气体及导电介质。6.2电源6.2.1输入电压输入电压见表2,允许电压波动范围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15%。表2充电机输入电压要求输入电流额定值IN输入电压额定值AVIN≤16单相:22016<IN≤32单相/三相:220/380IN>32三相:3806.2.2输入电压不平衡度输入电压的不平衡度不应超过5%。6.2.3频率电源频率变化范围不应超过额定工作频率50Hz的2%。6.3功能6.3.1充电功能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6.3.1.1充电机应能自动为动力蓄电池系统充电。6.3.1.2充电机可手动设定参数为动力蓄电池系统充电。6.3.2保护功能6.3.2.1连接状态充电机应与动力蓄电池系统进行连接状态确认,并应在进行电池管理系统和充电机绝缘检查后,启动充电过程。当充电机检测到与动力蓄电池系统通信不正常时,应停止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6.3.2.2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电源电压超过或低于额定值的15%时,充电机应停止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充电机检测电源电压符合充电条件时,应能正常工作。6.3.2.3电源缺相防护2011年03月11日3信息所用户专用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Z752—2010当充电机检测到供电电源出现缺相时,应停止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充电机检测电源符合充电条件时,应能正常工作。6.3.2.4直流输出短路防护当充电机输出端短接时,应停止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5过温防护充电过程中,充电机的内部温度达到保护设定值时,应自动停机或降功率运行。当温度恢复正常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6反接防护充电机与动力蓄电池系统连接过程中,若正负极反接,启动后充电机应没有直流输出,并报警提示。故障排除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7断电重启充电机输入端断电停机重新通电时,应不能自动启动充电。人工启动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6.3.2.8输出限流、限压保护充电机应具备直流侧的限流、限压保护功能。6.3.3低压供电功能充电机应能为电动汽车提供低压直流辅助电源,标称电压为12V或24V,低压供电功率不低于50W,纹波系数不应大于1%。6.3.4监控功能6.3.4.1运行事件记录充电机的监控单元应能储存不少于100条事件。充电机故障、报警、充电开始与结束等均应有事件记录。充电机宜具有保存充电过程曲线的功能,事件记录和曲线记录应具有掉电保持功能。6.3.4.2故障报警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充电机交流输入过/欠压、直流输出过/欠压、充电机过温、充电机监控单元与充电站监控系统通信中断等,应能报警提示,在故障记录界面可查询故障信息。6.3.4.3参数整定和操作权限管理充电机监控单元应具有参数整定和操作权限管理功能,任何改变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的操作均需要权限确认。6.3.5计量功能充电机宜具有对直流输出电能量进行计量的功能。6.3.6人机交互功能6.3.6.1手动设定方式2011年03月11日4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充电机可由操作人员设置充电方式、充电电压、充电电流等参数。采用手动设定方式时,应具有明确的操作指示信息。6.3.6.2显示输出功能6.3.6.2.1充电机应显示的信息包括:a)充电时间、充电电压、充电电流;b)出现故障时相应的提示信息。6.3.6.2.2充电机可显示的信息包括:a)在手动设定过程中的人工输入信息;b)电能计量信息;c)电池管理系统传输给充电机的信息。6.4电气性能6.4.1启动冲击电流充电机应具有软启动功能,交流侧的启动冲击电流不应大于设定输出功率所需输入电流的110%。6.4.2输出电压误差输出电压与设定值的相对静态误差不应大于±0.5%。6.4.3输出电流误差6.4.3.1设定的输出直流电流大于等于30A时,输出电流与设定值的相对静态误差不应大于±1%。6.4.3.2设定的输出直流电流小于30A时,输出电流与设定值的相对静态误差不应大于±0.3A。6.4.4稳压精度6.4.4.1充电机输出电压为表1规定的1、2级时,稳压精度不应大于±0.5%。6.4.4.2充电机输出电压为表1规定的3、4、5级时,稳压精度不应大于±0.2%。6.4.5稳流精度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在10%~100%额定电流输出范围内,稳流精度不应大于±1%。6.4.6纹波系数6.4.6.1充电机输出电压范围为表1规定的1、2级时,电压纹波系数不应大于±0.5%。6.4.6.2充电机输出电压范围为表1规定的3、4、5级时,电压纹波系数不应大于±0.2%。6.4.7效率和功率因数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0%~100%时,效率不应小于92%,功率因数不应小于0.92。6.5电气安全6.5.1电气绝缘性能6.5.1.1工频耐压按7.7.1.1进行充电机的工频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绝缘击穿和闪络现象。2011年03月11日5信息所用户专用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Z752—20106.5.1.2冲击耐压按7.7.1.2进行充电机的冲击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放电。6.5.1.3绝缘电阻在表3规定的电压条件下,充电机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不应小于10MΩ。表3绝缘试验的电压等级额定绝缘电压Ui绝缘电阻测试仪器的电压等级工频耐压试验电压冲击耐压试验电压VVkVkVUi≤602501.01.060<Ui≤3005002.05.0300<Ui≤75010002.512.06.5.1.4漏电流在湿热试验后,用1.1倍额定电压测试漏电流,充电机对地的漏电流不应大于3.5mA。6.5.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充电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均应符合表4的规定。表4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额定工作电压电气间隙爬电距离Vmmmm150<Ui≤3006.06.3300<Ui≤5008.010.0500<Ui≤75012.016.0注:小母线汇流排或不同极的裸露带电的导体之间,以及裸露带电导体与未经绝缘的不带电导体之间的电气间隙不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小于12mm,爬电距离不小于20mm。6.6电磁兼容充电机的电磁兼容性应符合GB/T19826-2005中5.4的要求。6.7接口与通信协议充电机的充电接口应符合QC/T841的要求。产品通信接口应满足现场连接要求,通信协议应符合QC/T842的要求。6.8机械强度充电机的壳体在运输或承受冲击载荷后,性能和防护等级应没有降低;门的操作和锁止点应没有受损;不因永久或暂时变形而使带电部分和外壳相接触,不应破坏6.5.1规定的充电机电气绝缘性能。6.9耐环境2011年03月11日6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6.9.1IP防护等级6.9.1.1安装在室内的充电机的IP防护等级应为IP32。6.9.1.2安装在室外的充电机的IP防护等级应为IP55。6.9.2三防(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保护充电机应进行防潮湿、防霉变、防盐雾处理。6.9.3防锈(防氧化)保护充电机铁质外壳和暴露在外的铁质支架、零件应采取防锈措施;非铁质的金属外壳应具有防氧化保护膜或进行防氧化处理。6.9.4温升要求按照7.13进行温升试验时,内部各发热元器件及各部位的温升应不超过表5中的规定。表5充电机各部件极限温升极限温升部件或器件K功率开关器件70整流变压器、电抗器、B级绝缘绕组80与半导体器件的连接处55与半导体器件连接处的塑料绝缘线25铜——铜50母线连接处铜搪锡——铜搪锡606.10噪声按照7.14进行充电机噪声测试时,测得充电机噪声最大值应不大于60dB。6.11可靠性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平均故障间隔时间不应小于10000h(置信度为85%)。6.12外观质量6.12.1充电机外表面应平整,无明显的划伤、变形等缺陷,表面涂镀层应均匀。6.12.2铭牌、标志安装应端正牢固,字迹清晰。6.12.3零部件紧固可靠,无锈蚀、毛刺、裂纹等缺陷和损伤。7试验方法7.1试验条件7.1.1试验环境条件除另有规定外,试验应在正常环境条件下进行:2011年03月11日7信息所用户专用标准分享网www.bzfxw.com免费下载 DB11/Z752—2010——环境温度:+15℃~+35℃;——相对湿度:45%~75%;——大气压力:86kPa~106kPa。7.1.2仪器仪表试验中所使用的仪器仪表精度应符合GB/T19826-2005中6.1.4的要求。7.1.3充电机的配置与要求7.1.3.1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使用说明规定的安装方法,连接输入、输出、保护接地等相应的线路。7.1.3.2受试充电机温度在通电前应与环境温度平衡。7.2环境试验7.2.1高温试验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使充电机工作在满载状态。高温工作试验应按GB/T2423.2-2008中“试验Bd:散热试验样品温度渐变的高温试验—试验样品在升温调节期不通电”的规定进行。试验中,取高温试验温度为6.1.1规定的最高工作环境温度,试验持续时间为16h。在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注:正常工作是指充电机的充电、通信、显示及各项保护功能都应正常,不允许有功能丧失。7.2.2低温试验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使充电机工作在满载状态。低温工作试验应按GB/T2423.1-2008中“试验Ad:散热试验样品温度渐变的低温试验—试验样品在温度开始稳定后通电”的规定进行。试验中,取低温试验温度为6.1.1规定的最低工作环境温度,试验持续时间为16h。在试验期间和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7.2.3恒定湿热试验将试验充电机置于恒定湿热试验箱内,试验按GB/T2423.3规定的方法进行,在温度40℃±2℃,相对湿度为93%±3%的环境下连续试验48h后,充电机在7.1.1规定的正常环境条件下放置2h,试验结束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7.3保护功能试验7.3.1连接状态试验充电机连接动力蓄电池系统,设置充电机与动力蓄电池系统连接不正确,通电后,充电机不应启动充电过程;在充电过程中断开充电机与负载连接的充电线路,充电机应立即切断直流输出。设置动力蓄电池系统的绝缘或充电机的绝缘破坏后,充电机不应启动充电过程。7.3.2交流输入过/欠压保护试验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调整输入电源电压,使其高于输入电压额定值15%或低于输入电压额定值15%时,检测充电机的状态,测试结果应符合6.3.2.2的要求。7.3.3直流输出短路防护试验在充电机不连接负载的条件下将输出端短接,开启充电机的电源开关,充电机应有报警提示。试验后,断开短接设备,重新开启充电机的电源开关,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2011年03月11日8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7.3.4过温防护试验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关闭冷却系统或人工降低冷却效能,启动充电机工作,充电机应符合6.3.2.5的要求。7.3.5反接防护试验将充电机输出端与动力蓄电池系统正负极反接,启动后充电机应符合6.3.2.6的要求。7.3.6断电重启试验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切断充电机输入电源重新通电后,充电机不应自动启动充电。人工启动充电机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7.3.7输出限流/限压保护试验7.3.7.1充电机在恒流状态下运行,当输出电压达到限压整定值时,增加负载电阻值,应能自动限制输出直流电压的增加。7.3.7.2充电机在稳压状态下运行,当输出电流达到限流整定值时,减小负载电阻值,应能自动限制直流输出电流的增加。7.4低压供电试验7.4.1功率测试按YD/T731-2008中图1搭建试验电路,在低压输出模块上搭建可调节阻性负载(可满足电压及电流范围的0~100%负载条件)的电路,试验步骤如下:调整输入电压为额定值,高压输出电路中加载额定负载,使充电机在额定功率下运行,调节低压输出模块的负载,使其满载功率运行。充电机带电稳定运行30min后,用直流数字电压表测试低压输出模块输出电压,用直流电流测试装置测试低压输出模块输出电流,记录低压输出模块输出电压、输出电流,并根据输出电压、输出电流的乘积计算出输出功率,测试结果符合6.3.3的要求。7.4.2纹波系数试验低压辅助电源输出纹波系数试验方法与7.6.6的规定一致,测试结果符合6.3.3的要求。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7.5监控功能7.5.1运行事件记录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进行工作,完成充电过程后,查询运行事件,应符合6.3.4.1的要求。充电过程中断开输入电源,充电机重启后,时间记录和曲线记录没有丢失。7.5.2故障报警在交流输入过/欠压、短路、充电机监控单元与充电站监控系统通信中断等试验中,充电机应准确报警,在故障记录界面可查询故障的详细信息,应符合6.3.4.2的要求。7.5.3参数整定和操作权限管理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对运行方式和运行参数进行改变时,充电机应准确提示需要权限的确认,符合6.3.4.3的要求。2011年03月11日9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7.6电气性能7.6.1启动冲击电流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启动充电机,检测交流侧输入电流,交流侧启动冲击电流应符合6.4.1的要求。7.6.2输出电压误差按充电机输入电源要求连接电源,输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按半载配置,在充电机输出端安装电压测量装置。调节充电机输出电压,分别以充电机使用说明规定的电压输出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点,测试充电机输出电压误差。充电机输出电压误差应符合6.4.2的要求。按公式(1)计算输出电压误差:UU-ZZ0x=´100%..................................(1)UUZ0式中:ξU——输出电压误差;Uz——输出电压波动极限值,V;Uzo——输出电压设定值,V。7.6.3输出电流误差按充电机输入电源要求连接电源,输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按半载配置,在充电机输出端安装电流测量装置。调节充电机输出电流,分别以充电机使用说明规定的输出电流额定值、额定值的50%为测试点,测试充电机输出电流误差。充电机输出电流误差应符合6.4.3的要求。按公式(2)计算输出电流误差:II-ZZ0x=´100%...................................(2)IIZ0式中:ξI——输出电流误差;Iz——输出电流波动极限值,A;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Izo——输出电流设定值,A。7.6.4稳压精度充电机在稳压状态下,直流输出电压设定为说明书规定的电压输出范围的上限值、下限值、上限值和下限值的平均值为测试点,交流输入电压在85%~115%额定值内变化,调整负载电流为10%~100%额定值,分别测量充电机的输出电压,找出上述变化范围内充电机输出电压的极限值UM。改变输出直流电压的整定值,重复上述测量。充电机输出电压稳压精度应符合6.4.4的要求。按公式(3)计算稳压精度:UU-MZd=´100%...................................(3)UUZ式中:δU——稳压精度;2011年03月11日10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UZ——充电机输出电压的设定值,V;UM——交流输入电压在规定范围内变化,负载电流在10%~100%额定电流范围内变化,充电机输出的极限值,V。7.6.5稳流精度充电机在恒流充电状态下,充电电流设定为额定电流值的50%、100%,交流输入电压在85%~115%额定值内变化,调整充电电压在说明书规定的变化范围内变化,分别测量充电电流IZ,找出上述变化范围内充电电流的极限值IM。按公式(4)计算稳流精度。II-MZd=´100%...........................(4)IIZ式中:δI——稳流精度;IZ——交流输入电压为额定值且充电电压在调整范围内的中间值时,充电电流测量值,A;IM——充电电流的极限值,A。7.6.6纹波系数调整输入电压分别为额定值、输入电压的上限值、下限值,改变输出电压为说明书规定值的上、下限,调整负载电流分别为10%~100%额定值,分别测量充电机输出电压和输出电压的交流分量的峰-峰值。按公式(5)计算充电机的纹波系数,测得的纹波系数最大值应满足6.4.6的规定。输出电压交流分量峰峰-值纹波系数=..........................(5)直流输出电压的平均值注:实测直流输出电压脉动峰-峰值=实测输出电压脉动峰值-实测输出电压脉动谷值。7.6.7效率和功率因数试验在交流电源输入端安装(三相或单相)功率和功率因数测量装置,在输出端安装直流电压和电流测量装置。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记录交流输入功率表的读数,设置直流输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出的电压和电流值使直流输出功率为额定功率的50%~100%,并计算直流输出功率;用功率因数表测量充电机的功率因数。试验结果应符合6.4.7的要求。a)按公式(6)计算效率:WZh=´100%......................................(6)Wj式中:η——效率;Wz——直流输出功率,kW;Wj——交流输入功率,kW。b)按公式(7)计算功率因数:交流输入有功功率功率因数=...............................(7)交流输入视在功率2011年03月11日11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7.7电气安全7.7.1电气绝缘性能试验7.7.1.1工频耐压试验试验前对充电机的预处理应按照GB/T3859.1-1993中6.4.1的规定执行。充电机非电气连接的各带电回路之间、各独立带电回路与地(金属外壳)之间,按其工作电压应能承受表3所规定历时1min的工频耐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无绝缘击穿和闪络现象。7.7.1.2冲击耐压试验将冲击电压分别加在充电机各带电回路之间、各带电回路对地(金属外壳)之间,其他电路和外露的导电部分连在一起接地。按表3规定的试验电压,加3次正极性和3次负极性雷电波冲击电压,每次间隔时间不小于5s。试验部位在试验过程中应无击穿放电。7.7.1.3绝缘电阻试验使用表3规定的电压等级的兆欧表测定充电机各带电回路之间、各带电回路对地(金属外壳)之间的绝缘电阻,在测试电压加载1min后进行测量,其结果应符合6.5.1.3的要求。7.7.1.4漏电流试验7.7.1.4.1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在充电机输入端提供1.1倍标称电压时分别测量输入相线、中线与保护地之间的漏电流值。试验结果应符合6.5.1.4的要求。7.7.1.4.2在湿热试验进行后,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在充电机输入端提供1.1倍标称电压时分别测量输入相线、中线与保护地之间的漏电流值。试验结果应符合6.5.1.4的要求。7.7.2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用测量工具测量充电机的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测量结果应符合表4的要求。7.8电磁兼容试验按照GB/T19826-2005中6.20的规定进行电磁兼容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6.6的要求。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7.9接口和通信功能7.9.1充电接口充电接口应按QC/T841-2010中第9章规定的方法进行,结果符合6.7的要求。7.9.2通信接口充电机的通信接口试验应按相关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规定执行,结果应符合6.7的要求。7.10机械强度7.10.1振动试验按GB/T2423.10中规定的方法测试充电机的抗机械振动能力。充电机在包装状态下通过包装底部固2定在振动试验机台面上。试验中,振动频率范围为5Hz~100Hz,加速度10m/s,扫频速率0.1oct/min,2011年03月11日12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沿相互垂直的三个轴线分别进行10次扫频循环。试验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充电机和外包装不应有机械损坏、变形和紧固部位的松动现象。7.10.2冲击试验按GB/T2423.5中规定的方法测试充电机的抗机械冲击能力。充电机在包装状态下通过包装底部固2定在冲击试验机台面上。试验中,冲击脉冲采用半正弦形脉冲波形,峰值加速度为150m/s,持续时间为11ms。试验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充电机和外包装不应有机械上的损坏、变形和紧固部位的松动现象。7.11IP防护试验7.11.1防尘试验7.11.1.1在室内使用的防护等级为IP32的充电机,按GB4208-2008中13.2及13.3的规定进行防尘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GB4208-2008中表2的要求。7.11.1.2在室外使用的防护等级为IP55的充电机,按GB4208-2008中13.4及13.5的规定进行防尘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GB4208-2008中表2的要求。7.11.2防水试验按GB4208-2008中第14章的规定进行防水试验,试验结果应符合GB4208-2008中表3的要求。7.12防盐雾试验按GB/T2423.17规定的方法进行试验。推荐试验持续时间为24h,充电机清洗干燥后在7.1.1规定的试验环境条件下放置2h后,充电机应能正常工作。7.13温升试验充电机连接电阻性负载,并设置在满载状态下工作。在额定输入电压稳定状态下连续运行时,关好柜门,使各发热元件的温度逐渐上升至稳定。测得各发热元件的温升不应超过6.9.4的规定。7.14噪声测试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按照JB/T7665-2007规定的噪声测试方法进行充电机的噪声测定,采用高频开关整流技术的充电机按YD/T731-2008中5.12规定的噪声测定方法进行噪声测试,试验结果应符合6.10的要求。7.15外观质量检测充电机的外表面、铭牌和标志的安装以及零部件的紧固,应符合6.12的要求。8标志与标识8.1在充电机的外表面应具有永久性铭牌,其主要内容包括:产品名称、产品型号或规格、额定输入电压、额定输出电压范围、最大输出电流、额定功率、交流输入功率、厂名、厂址、执行标准号、生产批号、生产日期。8.2在充电机的醒目位置,应具有高压危险警告标识。8.3在充电机的相应位置,应具有接线、接地安全标志。8.4充电机的标志与标识应完整、清晰、牢固。2011年03月11日13信息所用户专用 DB11/Z752—20109安装要求9.1安装位置9.1.1落地安装9.1.1.1充电机竖直安装于地平面,允许误差为偏离竖直位置任一方向5°。9.1.1.2充电机应安装在专设的底座上,底座高出地坪200mm以上,并大于充电机长宽外廓尺寸200mm以上。9.1.1.3充电机安装位置不应设在地势低洼和可能积水的场所。9.1.2壁挂式安装充电机竖直安装于与地平面垂直的墙面,墙面应符合承重要求,充电机固定可靠,安装高度应便于充电过程的人工操作。9.2进线铺设方式充电电缆布置和铺设应符合GB50217的要求。9.3接地要求充电机应安全接地,充电机金属底座或外壳不应对人体造成电击伤害。9.4室外安装要求安装于室外的充电机,应采用防水壳体或加设防护装置。9.5室内安装要求安装于室内的充电机,与墙面距离应大于300mm。9.6充电机设置在加油站内的安装要求安装于加油加气站内的充电机,其安装位置应距离危险性设备爆炸危险区域边界线外不小于3m,距离柴油设备外缘不小于3m,危险性设备爆炸危险区域应符合GB50156的要求。北京市标准化研究所权京华2011年03月11日14信息所用户专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