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7 MB
  • 2022-04-22 13:38:52 发布

DB33T630-2013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pdf

  • 15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47.020U09DB3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630—2013代替DB33/630-2007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Thesafetyfundamentalrequirementsforshipbuildingandmaintenance2013-07-09发布2013-07-09实施浙江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33/630—2013目次前言................................................................................XI1范围..............................................................................12规范性引用文件....................................................................13术语和定义........................................................................14符号..............................................................................35安全基础管理......................................................................35.1安全生产责任制................................................................3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45.3安全生产投入..................................................................45.4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55.5安全生产教育..................................................................55.6事故管理......................................................................55.7“三同时”管理................................................................65.8班组安全管理..................................................................65.9安全操作规程..................................................................65.10设备设施安全管理.............................................................65.11相关方安全管理...............................................................65.12现场安全监督检查.............................................................75.13重大危险源管理...............................................................75.14应急救援预案.................................................................75.15安全生产管理档案.............................................................76机械设备设施......................................................................86.1空压机........................................................................86.2金属切削机床..................................................................86.3冲、剪、压机械................................................................86.4特种设备......................................................................96.5工业管道......................................................................96.6厂内机动车辆..................................................................96.7木工机械......................................................................96.8砂轮机........................................................................96.9风动工具.....................................................................106.10其他(含炊事)机械..........................................................106.11脚手架......................................................................106.12工业梯台....................................................................117电气设备设施.....................................................................12I DB33/630—20137.1变配电系统....................................................................127.2低压电气(固定)线路..........................................................127.3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137.4电网接地系统..................................................................137.5防雷接地装置..................................................................137.6电焊机........................................................................137.7手持电动工具..................................................................147.8移动电气设备..................................................................147.9行灯..........................................................................148危险作业..........................................................................148.1高处作业......................................................................148.2明火作业......................................................................168.3船舱及封闭舱作业..............................................................178.4合拢作业......................................................................188.5船舶下水作业..................................................................188.6高温作业......................................................................188.7起重作业......................................................................199作业场所..........................................................................209.1厂区(码头)环境..............................................................209.2工厂建(构)筑物..............................................................209.3车间环境......................................................................209.4仓库一般要求..................................................................219.5危险化学品库..................................................................219.6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219.7乙炔站、制氧站、液化气站......................................................219.8涂装作业场所..................................................................219.9木料场所......................................................................22《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重要条文说明.........................................23II DB33/630—2013前言本标准第5、6、7、8、9章为强制性条款。本标准依据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为规范船舶修造企业,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和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行政法规及技术标准、规范、规定,制定本要求。本标准由浙江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提出并归口。本标准起草单位:浙江省劳动保护科学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吴珂、施培尧、叶峰梅、朱凯明、裘烈强、金培松。III DB33/630—2013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舶修理和建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浙江省境内钢质船舶修理和建造企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4053.1-1993固定式钢直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2-1993固定式钢斜梯安全技术条件GB4053.3-19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安全技术条件GB6067-19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Z2-2002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3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3.1危险因素能导致人身伤亡、财产突发性损坏的因素。3.2有害因素能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或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3.3安全评价对生产系统存在的危险性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系统发生危险的可能性及其程度的评价,以寻求最低事故率、最少的损失和最优的安全投资效益。3.4三级安全教育1 DB33/630—2013入厂教育、车间教育、班组教育。3.5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3.6四不放过事故原因未查明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3.7相关方关注企业的职业安全卫生状况或受其职业安全卫生绩效影响的个人或团体。如外来施工单位、供货方、合作伙伴等。3.8三同时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3.9危险源可能造成人员伤害、疾病、财产损失、作业环境和生态环境破坏或其组合之根源或状态。3.10危险源辨识确认危险源的存在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3.11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质,且危险物质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3.12危险化学品化学品中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有腐蚀性等特性,会对人(包括生物)、设备、环境造成伤害和侵害的化学品。3.132 DB33/630—2013电气设备包括发电、变电、输电、配电或用电的器件,例如电机、电器、变压器、测量仪表、保护装置、电器用具。3.14安全特低电压用安全隔离变压器或具有独立绕组的变流器与供电干线隔离开的电路中,导体之间或任何一个导体与地之间有效值不超过50伏的交流电压。3.15安全防护装置配备在生产设备上,起保障人员和设备安全作用的所有附属装置,如防护罩、安全门、安全阀、限位器、联锁装置和报警器等。3.16安全工具在危险部位或危险区域内,能代替人进行操作或排除故障的专用工具。如:钳子、钩子、夹子、电磁或永磁吸盘。3.17钢质船舶主船体用船用钢材建造的船舶。4符号下列符号适用于本标准:N:中性点、中性线、工作零线。PE:保护零线,保护线。PEN:具有中性和保护线两种功能的接地线,又称保护中性线。TN: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时,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通过零线接地的接零保护系统。TN-C: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合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TN-C-S:工作零线与保护零线前一部分合一,后一部分分开设置的接零保护系统。TT:电源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直接接地的接地保护系统,其中电气设备的接地点独立于电源中性点接地点。5安全基础管理5.1安全生产责任制3 DB33/630—20135.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a)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b)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c)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d)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g)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5.1.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应:a)有文本,覆盖企业内所有部门;b)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5.1.3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应:a)有文本,涵盖企业内各级管理者(含班组长)、从业人员,且与其职能相符;b)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5.2.1企业应建立包括以下内容的规章制度:a)安全生产检查;b)安全教育培训;c)安全生产考核、奖惩;d)事故管理;e)设备设施安全管理;f)现场安全管理;g)电气安全管理;h)劳动防护用品管理;i)安全生产投入;j)安全例会;k)危险作业安全管理;l)危险作业审批;m)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管理;n)相关方安全管理。5.2.2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5.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5.3安全生产投入5.3.1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上年度销售收入:a)大于1000万元的造船企业按3.5%提取;修船企业按5%提取;b)1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造船企业按3%提取;修船企业按4%提取;c)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造船企业按2.5%提取;修船企业按3%提取;d)5000万元至1亿元的造修船企业按2%提取;e)大于1亿元部分的造修船企业按0.5%提取。5.3.2专项费用使用的范围:a)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作业条件;4 DB33/630—2013b)安全设施和装置的添置、维护和改造;c)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d)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和检测;e)安全教育培训。5.3.3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5.3.4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5.4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5.4.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a)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b)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企业工会应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能。5.4.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a)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名;b)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3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5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e)2000总吨以上单船应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5.4.3造船企业专业气体检测人员不得少于2人,修船企业不得少于4人。5.4.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a)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决策;b)督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c)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规程,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d)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e)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f)参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和管理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g)参与组织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订及演练;h)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向本单位提出报告;i)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要求。5.5安全生产教育5.5.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或合格证书。5.5.2企业应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5.5.3新从业人员入厂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5.5.4特种作业人员应经有资质机构培训合格,并持证上岗。专业气体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5.5.5变换工种、复工和采用“四新”前,相关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5.5.6从业人员每年再教育培训不得少于12小时。5.5.7外来施工单位的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持证上岗。5.6事故管理5.6.1事故报告要求:5 DB33/630—2013a)发生各类人身轻伤事故,事故发生部门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并建立台帐;b)发生重伤、死亡(重大、特大)事故的,事故发生部门应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5.6.2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与整改措施:a)建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分析;b)针对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整改计划或方案;确定整改措施、资金、责任人、完成时间;整改确认后再生产。5.6.3生产安全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5.7“三同时”管理5.7.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5.7.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内容应有安全专篇。5.7.3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设施的费用,应纳入建设(工程)项目概算。5.7.4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参与。5.8班组安全管理5.8.1班组应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违章和事故处理记录。5.8.2班组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发现违章、事故隐患应及时整改。5.8.3班组安全教育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5.9安全操作规程5.9.1应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符合国家和行业有关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要求。5.9.2操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5.10设备设施安全管理5.10.1设备、设施、工具应建立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分布状况的台帐。5.10.2主要设备设施应建立技术档案,包括:a)产品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安装技术文件等资料;b)安全防护装置资料;c)大修或改造记录;d)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e)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5.10.3特种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使用登记证、法定资质单位的定期检验报告。5.10.4设备应有日常使用状况自行检查记录,定期维护保养记录。5.11相关方安全管理5.11.1企业应与外来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职责:a)外来施工(作业)方应符合安全生产条件;b)外来施工(作业)方应到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c)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5.11.2工程项目、生产经营场所、设备的发包或出租应符合法规和行业规定:a)承包或租赁方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b)签订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协议。6 DB33/630—20135.11.3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应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5.11.4企业外购气源应与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供气单位应有相应资质。5.12现场安全监督检查5.12.1企业应实施包括以下内容的安全监督检查:a)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b)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c)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情况;d)安全隐患整改。5.12.2安全监督检查应形成记录。5.13重大危险源管理5.13.1重大危险源管理。a)企业应按GB18218-2000进行辨识;b)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档案。定期检测、评估、监控;c)重大危险源应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5.13.2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5.14应急救援预案5.14.1对风险应定期辨识:a)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风险辨识、评估;b)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围应包括:1)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事故;2)火灾、爆炸重大安全事故;3)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4)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5)急性中毒等事故和其他伤害。5.14.2应急救援预案内容:a)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包括:1)相关部门与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指挥协调;2)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助、应急人员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3)现场检测与评估;4)信息发布。b)应急救援经费保障、物资保障、队伍保障;c)善后处置措施齐全。5.14.3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更新:a)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b)预案演练应进行评价,并及时更新预案。5.15安全生产管理档案5.15.1企业应建立以下安全管理档案:a)事故档案;b)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档案;c)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7 DB33/630—2013d)安全隐患及整改档案;e)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台帐、健康档案。5.15.2档案内容应记录齐全,按规定要求保存。6机械设备设施6.1空压机6.1.1机身、曲轴箱等主要受力部件无影响强度和刚度的缺陷,所有紧固件应牢固可靠,并有防松措施。6.1.2压力表、温度表(计)每6个月检测,液位计(油标)等安全装置(附件)应完整、灵敏可靠,且在检测周期内使用。6.1.3外露的联轴器、皮带传动装置等旋转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或护栏,螺杆式空压机保护盖应关闭。6.1.4配套的压缩空气管道无腐蚀,管内无积存杂物,管道漆色符合浅灰色要求,并标有流向箭头,支架牢固可靠。6.1.5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机组旁应设紧急停机按钮(开关)保护装置。6.1.6空压机布置合理,空压机与墙、柱以及设备之间留有1m足够的空间距离。6.1.7固定式空压机应设置在有足够通风的房间,其区域内无灰尘、化学品、金属屑、油漆漆雾等。6.2金属切削机床6.2.1防护罩、盖、栏应完备可靠。6.2.2防止夹具、卡具松动或脱落的装置完好。6.2.3各种限位、联锁、操作手柄要求灵敏可靠。6.2.4机床PE线应选用≥4㎜2的铜芯线连接规范可靠。6.2.5机床局部或移动照明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6.2.6机床电气箱、柜前1m内无杂物,箱、柜内电器布局合理,编号清晰正确。6.2.7未加罩旋转部位的楔、销、键,突出旋转杆平面应小于3㎜。6.2.8备有清除切屑的专用工具。6.2.9其他安全要求:a)磨床:砂轮合格,旋转时无明显跳动;b)车床:加工超长料应有防弯装置;c)插床:应设置防止运动停止后滑枕自动下落的配重装置;d)电火花加工机床:可燃性工作液的闪点应在70℃以上,需采用浸入式加工;e)锯床:锯条外露部分应采用防护罩或安全距离隔离;f)加工中心:加工区域周边应有固定、可调式防护装置。6.3冲、剪、压机械6.3.1离合器动作灵敏、可靠、无连冲。6.3.2制动器工作可靠,与离合器相互协调联锁。6.3.3紧急停止按钮灵敏、醒目,在规定位置安装有效。6.3.4传动外露部分的防护装置齐全可靠。6.3.5脚踏开关应有完备的防护罩且防滑。6.3.6机床PE线可靠,电气控制有效。6.3.7安全防护装置可靠有效,使用专用钳子、钩子、夹子、电磁或永磁吸盘等工具。8 DB33/630—20136.3.8剪板机等压料脚应平整,危险部位有可靠的防护。6.4特种设备6.4.1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电梯应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定期检验合格,在检验周期内使用。6.4.2工业气瓶每3年检验,压力表每6个月检验,并在检验周期内使用。6.4.3日常运行应有企业月、班组周、岗位日定期自查记录。6.5工业管道6.5.1应有全厂管网平面布置图,标记完整,位置准确,管网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资料齐全。6.5.2压力管道应取得使用证,定期检验,在周期内使用。6.5.3管道漆色标记应明显,流向清晰。标识应符合GB7231-2003的要求。6.5.4管道完好,无严重腐蚀、无泄漏,防静电积聚措施可靠。6.5.5埋地管道敷层完整无破损,架空管道支架牢固合理。6.5.6禁忌介质的管道应独立埋设。6.6厂内机动车辆6.6.1厂内机动车辆应具有国家统一制定的牌照,每年应定期检验合格,在检验周期内使用。6.6.2动力系统运转平稳,线路、管路无漏电、漏水、漏油。6.6.3灯光电气部分完好,仪表、照明、信号及各附属安全装置性能良好。6.6.4传动系统运转平稳。6.6.5行驶系统连接紧固,轮胎无损伤。6.6.6转向系统轻便灵活。6.6.7制动系统安全有效,制动距离符合车辆性能要求。6.7木工机械6.7.1限位及联锁装置灵敏可靠。6.7.2旋转部位的防护装置完好有效。6.7.3夹紧或锁紧装置完整可靠。6.7.4锯条接头不得多于3个,锯片和砂轮不允许有任何形状的裂纹。6.7.5PE线连接可靠,控制电器须有防止短路与过载的保护装置。6.7.6刨车带锯机应设置有效的护栏。6.7.7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6.7.8平刨的开口度应符合尽可能最小间隙。6.8砂轮机6.8.1安装地点应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6.8.2防护罩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钢板厚度为1.5㎜~3㎜)。6.8.3档屑板应有足够的强度,且可调至砂轮间距≤6㎜。6.8.4砂轮无裂纹无破损。6.8.5托架安装牢固,可调至砂轮间距≤3㎜。6.8.6法兰盘应大于砂轮直径的1/3,并与砂轮之间有软垫,软垫厚1mm~2mm,大于法兰盘2mm~3㎜。砂轮切割机法兰盘应大于砂轮直径的1/4。6.8.7运行应平稳可靠,砂轮磨损量不超标,且在有效期内使用。6.8.8PE线连接可靠,控制电器须有防止短路与过载的保护装置。9 DB33/630—20136.9风动工具6.9.1砂轮夹紧装置应符合卡夹与砂轮接触平整均匀,软垫直径大于卡盘1mm~2mm。6.9.2防护罩应完好无损。6.9.3气阀、开关应完好无漏气。6.9.4防松脱锁卡完好,可靠。6.9.5气路密封无泄漏,气管无老化、腐蚀。6.10其他(含炊事)机械6.10.1防护罩、盖、栏应完整可靠。6.10.2各种联锁、紧停、控制装置灵敏可靠。6.10.3局部或移动照明应为安全电压。6.10.4PE线连接可靠、电源线路及电器完好。6.10.5梯台或平台应符合工业梯台要求。6.11脚手架6.11.1基本安全要求:a)脚手架宽度应大于500mm。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每块重量不宜大于30kg。许用载2荷应大于400kg/m;b)脚手架构配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生产企业的产品;c)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d)应定期观察脚手架垂直度和水平度,连接部位的绑扎件和紧固件应牢固、可靠;e)钢质脚手架和撑架、横杆、夹具、挂具每年应进行一次防锈处理。6.11.2悬空脚手架:a)吊笼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搭设马脚的焊接必须由相应等级的焊工担任。焊接时两端应包头。搭设前应仔细检查焊缝,如有假焊和漏焊等现象,应及时补焊;2)吊装吊笼时应认真执行GB6067-1985;3)吊笼内的上下人孔盖必须完好无缺;4)每层吊笼必须安装两道防护链条,使其保持完好状态;5)挂梯与桥板主要尺寸符合要求。b)电动吊篮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搭设前必须测试绝缘电阻;2)最大载荷应不大于500kg,并指定使用负责人;3)牵引钢丝绳破断拉力应是最大载荷的14倍;4)吊篮的传动装置、电器装置、安全装置、安全设施等必须保持有效可靠;5)距吊篮2m内的钢丝绳应做绝缘保护;6)吊篮的起落及运行速度应小于0.5m/s;7)应配备速差式安全带。c)简易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杆件的焊接必须由相应等级焊工担任,在放置脚手板前应仔细检查杆件的焊接质量;2)水平撑杆下面必须安装斜撑加以固定;3)脚手架距作业基准点的高度在2m以上时,必须装设安全栏杆或防护绳。6.11.3落地脚手架:10 DB33/630—2013a)花架式或高凳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搭设前必须仔细检查其质量,凡有缺档、损坏、锈蚀等情况,不允许使用;2)必须放置在坚实、平整的地面;3)挑头板绑扎的方法应正确,挑头应上翘10°,一次受力时挑头下坠的角度不大于10°,如直接将脚手架放置在花架式或高凳横档上的,可不扎;4)脚手板放置在挑头板上且花架式或高凳间距大于1200mm时,必须安装吊撑或顶撑;5)脚手板搁置部分的长度以及脚手板之间重叠部分,必须保持250mm~500mm;6)脚手板搁置部分必须用蚂蝗钉固定或用φ16mm~φ20mm的白棕绳绑扎。b)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立杆应交错设置,垂直偏差应小于1/200,横距应小于1200mm,纵向应小于1800mm;2)大横杆、小横杆均应保持水平,大横杆在同一间隔内的纵向水平高低不得超过60mm;3)小横杆伸出大横杆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若超出时应加斜撑方可搁置脚手板;4)脚手板搁置的间距超出3600mm时,应在中间加设一道小横杆;5)斜拉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60°之间,接长距离应大于400mm,并采用回转扣件连接;6)上下通行梯的斜度一般不应大于60°,防护栏杆下道不低于500mm。6.12工业梯台6.12.1直梯:a)梯宽宜500㎜、梯级间隔尺寸宜300㎜;b)梯段高度超过3m部分应设护笼,护笼直径应为700㎜、护笼条5根,制作应符合GB4053.1-1993;c)直梯与平台相连的扶手高应≥1050mm;d)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应进行除锈涂装处理。6.12.2斜梯:a)梯宽≥600㎜、扶手立柱高于900㎜、间距尺寸≤1000㎜,制作应符合GB4053.2-1993的要求;b)踏步高、宽适当,除扶手外,应设一根横杆;c)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应进行除锈涂装处理。6.12.3活动轻金属梯:a)梯长应≤8m,梯宽≥300mm;b)梯脚防滑措施完好,无开裂、破损;c)轻金属直梯具备伸缩加长的直梯,其止回档块完好无变形、开裂;d)人字梯的铰链完好无变形,两梯之间梁柱中部限制拉线、撑锁固定装置牢固;e)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6.12.4轮式移动平台:a)操作平台表面应防滑、护栏高度符合1100㎜,中间一根横杆的要求;b)斜撑无变形、铰链连接可靠;c)轮子的限位、防移动装置完好有效;d)升降动力电源切断时应有紧急下降装置;e)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应进行除锈涂装处理。6.12.5走台、平台:11 DB33/630—2013a)单人通道宽度宜800mm,双人交叉通道宽度宜1200mm,扶手最小高度1100㎜、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m时,护栏不得低于1200mm,立柱间距小于1000㎜、横杆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不得大于380㎜;b)扶手和立柱宜采用直径33.5㎜~50㎜钢管,横杆采用不小于25㎜×4㎜扁钢或直径16㎜的圆钢;222c)走台或平台的设计负荷大于规定值(走台250kg/m,梯间平台350kg/m,检修平台400kg/m);d)台面板周围的踢脚挡板高度不小于100mm,离基面不大于10㎜;e)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应进行除锈涂装处理。7电气设备设施7.1变配电系统7.1.1变配电站环境要求:a)变配电站周围与其它建筑物间应有足够的安全消防通道,且保持畅通;b)应与爆炸危险场所保持15m以上、有腐蚀性场所保持7.5m以上的间距;c)变配电站地势不应低洼,防止雨后积水;d)室内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应设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e)变配电间门应向外开,高压间(室)门应向低压间(室)开,相邻配电间(室)门应双向开;f)门、窗及孔洞应设置网孔小于10㎜×10mm的金属网;g)多层建筑装置可燃油电气设备变配电所应在底层;高层建筑内不宜装置可燃油电气设备变配电所。7.1.2变压器、发电机:a)油标油位指示清晰,油色透明无杂质,且不漏油;变压器油应定期进行绝缘测试;b)油温指示清晰,温度低于85℃,冷却设备完好,发电机工作温度定子不超过70℃(E级),转子不超过80℃(B级);c)绝缘和接地故障保护完好可靠;d)瓷瓶、套管清洁,无裂纹、无破损;e)变压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内部无异常响声或放电声;f)应有符合规定的警示标志和遮拦。7.1.3高低压配电间及电容器间控制装置:a)所有的瓷瓶、套管、绝缘子应清洁无裂纹;b)所有的母线应整齐、清洁,接点接触良好,母线温度应低于70℃,相序标志明显,连接可靠;c)各类电缆及高压架空线路敷设应符合安装规程,电缆头外表面清洁无漏油,接地可靠;d)断路器应为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油开关油位正常,油色透明无杂质,无漏油、渗油现象;e)操纵机构应为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高压开关柜应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f)所有空气开关灭弧罩应完整,触头平整;g)电力电容器外壳无膨胀变形,无漏油现象;h)接地故障保护可靠,并有定期检测记录;i)各种安全用具应定期检验合格;j)变配电间内各种通道应布置。7.2低压电气(固定)线路12 DB33/630—20137.2.1线路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7.2.2线路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符合要求。7.2.3线路的保护装置齐全可靠。7.2.4线路绝缘、屏护良好,无发热和渗漏油现象。7.2.5电杆直立、拉线、横担瓷瓶及金属构架等符合安全要求。7.2.6线路相序、相色正确、标志齐全、清晰。7.2.7线路排列整齐、无影响线路安全的障碍物。7.2.8低压电气(临时)线路7.2.9要有完备的临时接线装置审批手续,不超期使用。7.2.10使用绝缘良好、并有与负荷匹配的护套软管。7.2.11应装有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一分路应装设与负荷相匹配的熔断器。7.2.12临时用电设备PE线连接可靠。7.2.13不允许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架设临时线。7.3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7.3.1箱、柜、板符合作业环境要求。7.3.2箱、柜、板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7.3.3箱、柜、板体PE线可靠。7.3.4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现象。7.3.5箱、柜、板内插座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7.3.6保护装置齐全,与负载匹配合理。7.3.7外露带电部分屏护完好。7.3.8线路编号清晰、识别标记齐全。7.4电网接地系统7.4.1电源系统接地制式的运行应满足其结构的整体性、独立性的安全要求。7.4.2各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定期检测合格。如:TN系统工作接地低于4Ω;重复接地低于10Ω;TT系统工作接地低于4Ω。7.4.3TN系统重复接地布设合理。7.4.4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保证电气接触可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防腐蚀、防损伤或者有附加保护措施。7.4.5接地装置编号、标识明晰,有定期检查记录。7.5防雷接地装置7.5.1防雷技术措施应经过安全设计与验算,使其保护范围有效。7.5.2防雷装置每年应在雷雨季节前检测,并有检测报告。7.5.3防雷装置完好,接闪器无损坏,引下线焊接可靠,接地电阻应低于10Ω。7.5.4独立避雷针系统与其它系统隔离,间距合格。7.5.5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应有防反击、侧击等技术措施,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措施,线路应有防雷电波侵入的技术措施。7.6电焊机7.6.1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焊机连接处有可靠屏护。7.6.2焊机外壳PE线接线正确,连接可靠。13 DB33/630—20137.6.3焊接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兆欧7.6.4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超过3m,且不得拖地或跨越通道使用。7.6.5焊机二次线连接良好,接头不超过3个。7.6.6焊钳夹紧力好,绝缘可靠,隔热层完好。7.6.7焊机使用场所清洁,无严重粉尘,周围无易燃易爆物。7.7手持电动工具7.7.1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的场所,以及在修理、建造的船舶上,应选用Ⅱ类或Ⅲ类手持电动工具;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内,应使用Ⅲ类手持电动工具。7.7.2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有至少每年定期检测记录:a)Ⅰ类电动工具不小于2兆欧;b)Ⅱ类电动工具不小于7兆欧;c)Ⅲ类电动工具不小于1兆欧。7.7.3电源线应用护管软线,与电动工具在6m处设电源开关,无接头及破损。7.7.4电动工具的防护罩、盖及手柄应完好,无松动。7.7.5电动工具的开关应灵敏、可靠无破损、规格与负载匹配。7.8移动电气设备7.8.1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兆欧,应有至少每年定期检测记录。7.8.2电源线应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橡胶电缆,无接头,绝缘层无破损。移动电气设备在6m处设电源开关。不允许随地面跨越通道。7.8.3PE线连接正确、可靠。7.8.4防护罩、遮拦、屏护、盖应完好、无松动。7.8.5开关应可靠、灵敏,且与负载相匹配。7.9行灯7.9.1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7.9.2船舶舱室内使用的手持行灯,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7.9.3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7.9.4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7.9.5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7.9.6行灯的变压器不准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环境;并应定期检查有记录,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兆欧。8危险作业8.1高处作业8.1.1高处作业人员条件a)高处作业人员包括:作业者、监护者、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工作的人员;b)人员条件:1)年满18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具有高处作业知识和技能;14 DB33/630—20132)经过医疗部门体检,符合高处作业健康标准。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禁忌症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c)高处作业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8.1.2高处作业安全要求高处作业中所需要的各类安全技术措施,应事先计划,纳入生产准备:a)施工前安全要求:1)应有使作业人员明确作业内容的作业顺序;2)对现场共同作业应确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措施;3)立体交叉作业时,应先协调关系,明确落实各有关作业人员的职责;4)遇强风、暴雨、大雪等恶劣气候时应不宜布置高处作业;遇雨、雪、浓雾天气等应有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5)作业现场照明设施及光照度要求,精密作业的照度要求应在300lx以上;普通作业应在150lx以上;6)高处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规定工作服,应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软底鞋;在水面上空高处作业应穿救生衣;7)在脚手架搭设、拆除等高处作业时,不得穿高统靴。b)施工过程安全要求:1)作业的组织人员应及时了解高处作业进展情况,生产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操作人员行为等,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纠正;2)高处作业场所不得攀爬、奔跑、跳跃及在易滚动件上行走;物件不得任意乱置,向下丢弃、抛掷;3)高处同一块脚手板上不得超过2人;高处作业区不得有易滑物。8.1.3临边防护2m以上高处临边作业应设防护栏,并应符合GB4053.3-1993要求。8.1.4洞口防护板与墙洞口、井口、平台孔口、及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作业应设防护栏、盖、网、栅等防护设施。8.1.5攀登作业在借助建筑结构、脚手架、移动式梯子或固定式爬梯攀登作业时,应检查其登高用具和拉攀件的牢固可靠。8.1.6悬空作业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应经技术鉴定合格,特殊情况无可靠安全设施时,应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8.1.7交叉作业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高处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应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8.1.8施工结束要求a)对安全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完善操作标准;15 DB33/630—2013b)督促施工单位应做好工完、料清、场地净。8.2明火作业8.2.1明火作业管理电焊、气焊,锡焊,喷灯,电炉等裸露的火焰和炽热工作为明火作业:a)易燃、密闭禁火区域内从事明火作业应填写“动火作业审批表”;b)明火作业区域应有设置警告标志;c)遇烟尘、气体、弧光、火花、电击、热、辐射及噪声危害的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d)船舶动火作业操作人员应持有效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监护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具备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或安全管理人员资质证;e)焊接作业焊工应穿着浅白色棉布工作服,扣好衣袖和领扣,上衣不得系在工作服腰内;应穿胶底绝缘工作皮鞋,遇潮湿或破损,应及时更换;戴焊工专用手套和防护眼镜;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8.2.2进厂修船明火作业前安全要求:a)油船应清除舱内油、气,由船舶检验部门或其认可的机构检验,确认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出具检验合格证书;b)非油船的燃油、滑油、污油舱(柜)以及与其相连通且无法拆卸的管系,如需动火作业,其要求与油船相同;如不需动火作业,且所装载油料闪点在60℃及其以上的,可不清除存油,船方应设置明显禁火标志;c)船舶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应清除干净。8.2.3修船明火作业,应当符合下列要求:a)明火作业前要彻底检查作业现场,确认待修物周围与相邻隔舱均无易燃物后,才能作业。并应采取防止火花溅落到敞开的货舱口及通风筒内的措施;b)焊接或切割物件,如存在可能引发火灾爆炸等风险,应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专人监护,并实施动火许可程序;c)对装过油的封闭、半封闭箱、柜,须将残油和油垢清除干净,并经通风换气测爆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d)可燃气体浓度须保持在爆炸下限值的1%以下。8.2.4氧气、乙炔设备的安全使用:a)氧气瓶、乙炔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气瓶分开贮存要保持5m以上间距。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高空作业时,此距离为在地面的垂直距离);b)氧气瓶、气瓶阀、接头、减压器、软管及设备应与油、润滑脂及其他可燃物或爆炸物相隔离。不允许用沾有油污的手、或带有油迹的手套去触碰氧气瓶或氧气设备;c)乙炔瓶阀出口处应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气瓶应直立并设有防倾倒措施,不允许卧放和太阳爆晒;d)乙炔瓶开闭专用板手,应始终装在阀上。暂时中断使用时,应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乙炔瓶瓶阀,不允许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闭乙炔瓶瓶阀。8.2.5不允许使用移动式乙炔发生器。8.2.6不允许在密闭和半密闭舱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丙烷、液化石油气等易燃易爆气体。8.2.7焊炬和胶管要求:a)气焊(割)具应完好;b)焊炬、割炬嘴孔道应保持清洁、畅通,有污物应用专用通针清除干净;c)可燃气体集配器完好无泄漏;16 DB33/630—2013d)蓝色的氧气管与红色的乙炔管不能互换使用,更不得用其他胶管替代;不允许使用泄漏、烧坏、磨损、老化或有其他缺陷的软管;e)胶管与割具连接处,胶管与氧、乙炔瓶减压阀连接处,用铅丝或卡子扎牢,防止泄漏;f)修船过程中使用的胶管,最长不得超过60m,中间接头不得超过3处。8.2.8现场防护:a)含有可燃气体的隔热舱壁、间架板上动火作业前,应测爆合格后,在4小时内进行动火作业;b)应先拆除距焊割边缘0.5m以内的一切可燃物;对0.5m以外的可燃物,应采取防止焊接产生的热传导措施,并进行有效覆盖。8.2.9通风换气a)狭小舱室和容器内的动火作业应执行双人监护制,设置足够的送风或排风设施,换气次数为3次/小时~5次/小时;b)切割有涂层或溶剂的钢板时,应先清除再切割,并在操作地点装设局部排烟装置。8.2.10火灾预防a)应按动火作业场所灭火种类和危险程度,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b)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和气源,清理检查现场,不得留有火种。8.3船舱及封闭舱作业8.3.1空气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舱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始终不得低于18%;b)舱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得高于1%;c)可燃气体浓度须保持在爆炸下限值的1%以下;d)有害因素浓度不得超过GBZ2-2002规定的要求。8.3.2通风换气a)进入船舱作业前,应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对有多层舱室的船舶,进入不同舱室作业时,应分别进行通风换气;对于深层舱室尤其要充分的通风换气;b)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好的舱室或封闭时间较长的舱室(如空舱、水舱、锚链舱、边舱、双层底、油舱和浮筒舱等)应采用机械通风;c)不允许使用纯氧通风换气;对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舱室使用机械通风时,应采用防爆通风机械;d)换气次数应为3次/小时~5次/小时。8.3.3空气检测:a)现场检测可采用便携式氧气、可燃气体、燃爆检测仪进行检测;b)检测人员应采用双人双机的检测方法,当进舱或进人孔内检测或采样时,检测人员应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不允许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c)船舱通风换气后,应检测舱内空气中氧气、易燃气体的浓度。检测结果达到标准后,作业人员方可下舱工作。8.3.4一般安全防护措施:a)应配备准确可靠的检测仪器,应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仪器应定期检定和维护,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b)作业单位应配备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应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员;c)进入舱室的检测人员,应配备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和安全带、索等安全防护用品。8.3.5现场安全防护措施:a)进入舱室作业或检测时,应安排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监护人员始终不得离开工作点,随时按规定的联络信号与作业人员取得联系;17 DB33/630—2013b)对作业过程中易发生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舱室和作业过程长的舱室应随时监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情况,应保持必要的检测次数或连续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措施;c)作业中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工作面,离岗、窜岗和擅自进入货舱深处,作业工具落入舱内不准私自下舱拾取,应重新领取使用;d)作业人员进入舱室前和离开舱室时,应清点人数。8.4合拢作业8.4.1合拢船舶与起重机械、胎架作业平台宽度应不小于1.8m,并应保持畅通。8.4.2电气箱、电焊机、工业气瓶等设备摆放应留出1m空间的通道。8.4.3船舶合拢后应设置符合工业梯台要求的登高梯台、安全护栏、盖、网。8.5船舶下水作业8.5.1操作、技术、管理人员等应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或资质,作业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8.5.2船上人员应穿戴救生衣,配备与岸上及拖轮的专用通讯设备。8.5.3下水设备、设施的技术状态处于安全适用状态:a)采取滑板、滑道、船坞等方式,均须经计算合格后方可实施;b)采用气囊下水,在气囊使用前必须经充气试验,且满足压降≤10%;c)用于牵引的钢丝和设备应完好,滑板、气囊、滑道应至少半年或使用前定期检查,并有记录。8.5.4船上应配置救生圈、缆绳等安全设施。8.5.5船舶上所有可移动物品应作临时固定。8.5.6下水区域应进行现场勘察与清理,下水时在相关区域应设置警戒线。8.5.7对码头、大船的各受力缆绳和绳桩都应严密监视。拖轮甲板上不得站人。8.6高温作业8.6.1人员要求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建立高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有职业禁忌症者,不允许从事高温作业。8.6.2个人防护应选用耐热,透气性好的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8.6.3防护设施:a)对作业的高温地面、船台或靠近人体的高温壁板,当表面平均温度高于40℃时,应采取防护措施;b)应利用天窗、敞开式厂房等措施进行自然通风;安装风扇、排风机、空调设备等进行局部降温;设置高温作业工间休息室,并配备防暑降温药品。8.6.4防护管理a)白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延长午休时间,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b)应设置中暑抢救室或与附近医疗机构配合制订救援预案;18 DB33/630—2013c)暑期应做好高温避灾、救灾措施,提前为从业人员提供防暑防热保障。8.7起重作业8.7.1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要求:a)作业司机和指挥手(挂钩工)应持有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b)起重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标识标志;c)双吊杆起重机、轮盘式操纵的或两操作手柄间距大于800mm的,应有两人操作;d)遇强风六级(含)以上的情况下不允许吊装作业,在雨雪天、夜间、雾天不宜进行危险化学品和重大物件吊装作业。8.7.2起重作业前的安全要求:a)检查要求:1)起重司机与挂钩工的联络信号或装置;2)吊杆的稳索、吊货索、千斤索应牢固,松紧度应合适;3)钩头、钢丝绳、卷筒、卸扣、离合器、吊杆、地铃(环)以及各导向滑轮不得有损坏和变形,绳端连接应牢固;4)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5)快慢轮销子应锁定,操作手柄应在零位;6)工具应符合装卸工艺标准及要求;7)吊杆布置符合仰角要求;8)作业环境及周围人、机动向应不影响安全作业。b)试验要求:1)空载试验应做二至三次;2)各制动器、限位器、操作手柄应灵敏可靠;3)起重机无异常音、异味以及其他异常现象;c)吊装作业前应明确:1)本机实际允许负荷;2)指挥人员和指挥信号;3)所钩货物重量;4)工具额定负荷。8.7.3作业中的安全要求:a)司机应在指挥手的指挥下进行操作,平稳起重、逐档加速;b)起吊前,应先抻钩,按指挥手势起吊货物离地200mm左右,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起升吊运;c)落钩时应按指挥手势或信号在落点垂直距离500mm左右停钩,确认安全方可缓慢下降;d)司机操作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不准利用极限位置限位器停车;2)吊运物不准从人员上空通过,不准重载悬空停留;3)不准擅自调整双吊杆角度和位置、移动快慢轮销子;4)不准采用碰撞舱口或船舷的方法调顺货物;5)双吊杆起重机应随时注意两车运行速度协调一致,两车钢丝绳之间夹角不得超过120°;6)吊钩降至最低点时,卷筒上的钢丝绳最少保持四圈或按船方要求的安全圈数;7)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8)当起重作业中发生断电及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将操作手柄置于零位,随即报告有关人员;9)司机应遵守起重作业“十不吊”规定。e)指挥手(或挂钩)应遵守下列规定:19 DB33/630—20131)绳、链接触的被吊物体锐角处应加衬垫物;2)物体翻转作业,应周围设置警戒线;3)装卸危险化学品和重大物件时,应按规定申请审批。8.7.4作业后或作业停止时的要求:a)将吊杆、小车、吊钩放置在指定位置;b)将操作手柄或开关放置零位;c)切断起重机电源、有司机室的应关好门窗。9作业场所9.1厂区(码头)环境9.1.1厂区内应实行定置摆放,厂区大门开启灵活、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9.1.2厂区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a)厂区双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m,单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且为环行;转弯半径:轻型车为6m,重型车为12m;路面排水良好;b)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志;c)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隔线;d)厂区主干道占道率小于5%。9.1.3厂区照明灯布局合理,无照明盲区,照明灯具100%完好。9.1.4厂区消防栓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其1m范围内无障碍物;所有消防器材完好,且灵敏可靠;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9.2工厂建(构)筑物9.2.1厂区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应符合GB50016-2006的要求。9.2.2生产、生活、储存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10m~18m不同等级要求。9.2.3各种船台(坞)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a)建有固定船台(坞墩),船台应有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地拢或混凝土平台基础;b)船台(坞)上应设置坞墩(或胎架),坞墩(或胎架)应保证船底与地面的净空高度不低于0.8m;c)坞墩应牢固可靠,不允许使用散件坞墩。不允许直接在沙滩或沼泽地上铺墩造船;d)船台(坞)作业场所要求见9.3节。9.2.4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并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9.3车间环境9.3.1车间实行定置摆放;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9.3.2车间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a)车行(厂内叉车等)道宽度≥1.8m、人行道宽度≥1m的要求,且有100㎜分隔通道线明显清晰;b)路面平坦,且高低差不超过500㎜;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且地面凸出物不超过200㎜;c)占道率低于5%;d)车行道上方悬挂物高度≥4m、人行道上方悬挂物高度≥2.5m,且牢固可靠。9.3.3作业区域地面平整,无积水、积油、垃圾杂物、无障碍物和绊脚物;坑、壕、池应设置盖板或护栏;脚踏板应完好、牢固且防滑。20 DB33/630—20139.3.4生产作业点、工作面和安全通道普通采光照度≥75lx,照明灯具100%完好。9.3.5车间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且灵敏可靠;消防器材和防火部位均设置明显标志。9.3.6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应留有700㎜~900㎜距离;各种操作部位、观察部位应符合人机工程的600㎜~1100㎜距离要求。9.4仓库一般要求9.4.1仓库车行道宽度≥3.5m、人行道宽度≥1m;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占道率小于5%。9.4.2作业点和安全通道采光符合标准,照明灯具100%完好。凡有易燃物的场所应采取防爆措施。9.4.3按规定的数量和种类配备消防器材,消防设施标识及防火安全标志准确、齐全,且灵敏可靠,消防通道畅通。9.4.4物品应分类储存,定置区域线清晰,数量和区域不超限;物品存放平稳,便于移动,不超高垛放;物品存放区与墙距、梁距、柱距以及物品之间应≥0.5m的安全距离要求。9.5危险化学品库9.5.1危险化学品应按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并分区、分库贮存。库房应符合非燃烧材料的建筑物。9.5.2各种工业气瓶应分区存放,同类气瓶应空、实瓶应分开存放。9.5.3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9.5.4库内有隔热、降温、通风等措施。9.5.5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器。9.5.6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处理废弃物品或包装容器。9.5.7库内应有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和应急救援预案,安全警示标志。9.6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9.6.1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应符合下列安全条件:a)作业现场应与明火区、高温区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离;b)作业现场应设有安全告示牌,标明该作业区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操作安全要点、应急措施等;c)凡产生毒物的作业现场应设有稀释水源,且备有公用的防毒面具和防毒服;d)作业现场应有安全警示标志。9.6.2现场使用点的危险化学品存放量不得超过当班的使用量;使用前和使用后应对容器进行检查,且定点存放;化学废料及容器应统一回收,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9.6.3按规定的数量和种类配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且完好、有效;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应配置事故应急箱,应急用品完好,有效。9.6.4工业气瓶使用场所应有防倾倒措施、存放量一处不应超过5瓶,与明火间距应大于10m。9.7乙炔站、制氧站、液化气站乙炔站、制氧站、液化气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9.8涂装作业场所9.8.1电气设施达到防爆要求,6m以外电气可以不防爆。9.8.2作业场所具有良好通风。9.8.3作业场所涂料存量应不超过当班用量,固定式小型调漆室不超过三日用量的要求。9.8.4消防设施完备、安全警示标志醒目。9.8.5作业场所有隔离措施,防火间距应大于12m,地面无残留漆料和调料。21 DB33/630—20139.9木料场所9.9.1道路畅通、堆码整齐、稳妥可靠。9.9.2在通道入口处及重点部位应设置防火安全标志。9.9.3消防设备齐全完备。9.9.4电器设备应符合封闭型、无火花型(符号:n)或粉尘防爆型的安全要求。9.9.5不得堆放其它易燃物,锯末、刨花应及时清除。9.9.6防火间距不小于10m,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22 DB33/630—2013浙江省地方标准DB33/630-2013船舶修造企业安全生产基本要求条文说明23 DB33/630—2013目次1范围..............................................................................262规范性引用文件....................................................................263术语和定义........................................................................264符号..............................................................................265安全基础管理......................................................................265.1安全生产责任制.................................................................26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315.3安全生产计划与投入.............................................................335.4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365.5安全生产教育...................................................................375.6事故管理.......................................................................405.7“三同时”管理.................................................................425.8班组安全管理...................................................................435.9安全操作规程...................................................................445.10设备设施安全管理..............................................................455.11相关方安全管理................................................................465.12现场安全监督检查..............................................................475.13重大危险源管理................................................................495.14应急救援预案..................................................................505.15安全生产档案..................................................................546机械设备设施......................................................................566.1空压机.........................................................................566.2金属切削机床...................................................................576.3冲、剪、压机械.................................................................616.4特种设备(工业气瓶、压力容器、锅炉及辅机、起重机械、电梯)......................646.5工业管道.......................................................................766.6厂内机动车辆...................................................................786.7木工机械.......................................................................806.8砂轮机.........................................................................826.9风动工具.......................................................................856.10其他(含炊事)机械............................................................866.11脚手架........................................................................876.12工业梯台......................................................................887.1变配电系统.....................................................................927.2低压电气(固定)线路...........................................................9724 DB33/630—20137.3低压电气(临时)线路..........................................................1007.4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1017.5电网接地系统..................................................................1027.6防雷接地装置..................................................................1077.7电焊机........................................................................1087.8手持电动工具..................................................................1107.9移动电气设备..................................................................1117.10行灯.........................................................................1118危险作业........................................................................1128.1高处作业......................................................................1128.2明火作业......................................................................1148.3船舱及封闭舱作业..............................................................1158.4合拢作业......................................................................1178.5船舶下水作业..................................................................1178.6高温作业......................................................................1188.7起重作业......................................................................1199作业场所........................................................................1219.1厂区(码头)环境..............................................................1219.2工厂建(构)筑物..............................................................1229.3车间环境......................................................................1269.4仓库一般要求..................................................................1329.5危险化学品库..................................................................1339.6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1409.7乙炔站、制氧站、液化气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1429.8涂装作业场所..................................................................1479.9木料场所......................................................................14825 DB33/630—2013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船舶修理和建造企业安全生产的基本要求。本标准选用于浙江省境内钢质船舶修理和建造企业。2规范性引用文件本标准引用标准及相关法规54项。3术语和定义本标准引用术语和定义17项。4符号本标准引用符号7项。5安全基础管理5.1安全生产责任制——设置目的安全生产责任制是企业一项最基本的安全生产制度,是各种职业安全健康制度的核心,它明确规定了企业领导者、管理者及各类人员对安全生产应负的责任、权力和义务。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是搞好安全健康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各层次、各类人员在安全生产中分工协作、各负其责的具体体现,也是“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安全管理体系形成和正常运行的关键,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a)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主要负责人、各级领导、各类人员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重点是企业、车间(分厂)、工段、班组一把手的安全生产责任制。b)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企业所设置的职能部门安全生产责任制。如计划、技术、生产、设备、动力、人事劳资、教育、供销(运输)、消防保卫、安技环保等部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5.1施行)《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04.21实施)《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2004.01.19)《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11.1起施行)——条款要点说明26 DB33/630—2013本条款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和《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负有下列职责”: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履行下列职责”的规定。5.1.1企业主要负责人应履行下列职责:企业主要负责人是指在本单位的日常生产经营活动中具有指挥权的领导人员,包括厂长、经理以及其他主要领导人员。主要负责人应具备下列特征:a)是本单位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最高负责人,负有生产经营的决策权和指挥权;b)是日常生产经营活动的直接指挥者;c)在企业日常经营活动中能够有效地实施指挥和决策;d)主要负责人可能同时包括几个高层决策者。企业主要负责人对本单位的安全生产工作全面负责,既赋予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定的指挥决策权,也规定了主要负责人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法定义务:a)建立、健全本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本条款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单位的领导层、承担管理工作的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同时,应根据其自身生产经营范围、危险程度、工作性质及具体工作内容的不同,根据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规章和标准,有针对性地规定的、具有可操作性的、保障安全生产的工作运转制度及工作的方式、方法和操作程序。b)组织制定本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本条款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严格贯彻执行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标准,根据生产斗争的客观规律和实践经验,制定本企业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健康遵章守纪培训教育,减少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和职业危害。c)保证本企业安全生产投入的有效实施;主要负责人对安全生产工作是否真正重视,一个重要的体现就是在追求经济效益的同时,能否保证在安全方面的足够投入,也就是在经济效益与安全生产方面找到最佳结合点。本条款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注重安全生产的投入,其中重要的是资金的保障投入,而资金的投入额度,则要根据企业的安全状况而确定,其基本要求是满足安全生产的必备条件。d)督促、检查本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及时消除生产安全事故隐患;每年组织的安全专题会议不少于4次,且解决有关安全生产的重大问题本条款要求企业主要负责人定期分析本单位的安全现状,制订或落实重大隐患的整改措施,对安全生产的相关问题作出决策。专题会议要体现办实事、求实效。e)组织制定并实施本企业的生产安全事故和应急救援预案;本条款要求主要负责人针对已经发生的事故和可能发生的事故的类别、性质、特点和范围制定的事故发生时的组织、技术措施和其他应急措施。如组织制定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机构与队伍,应急救援的方法等。f)及时、如实报告生产安全事故;本条款是要求主要负责人在发生事故时应立即按照实际情况将其生产安全事故报告企业主管部门和企业所在地劳动部门、公安部门、人民检察院、工会。及时的了解和研究生产安全事故的情况、原因和规律,以便采取措施,防止事故的重复发生。便于进一步改善生产经营管理,追究事故责任,提高劳动者安全生产责任感,也便于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政策的制定和修改提供可靠的依据。g)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报告安全生产情况,接受工会、从业人员、股东对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27 DB33/630—2013本条款要求主要负责人定期向职工大会、职工代表大会、股东大会报告本企业遵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与标准的情况,提供符合国家标准的劳动条件和劳保用品,参加工伤保险。事故处理等情况,接受职工、股东、工会及从业人员的监督。5.1.2建立各职能部门的安全职责,并应该:一般情况下,企业主要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要点如下:a)安全技术监管部门的职责1)认真贯彻执行国家及上级安全生产方针、政策、法令、法规、指示,在经理、厂长和安全生产委员会的领导下,负责企业的安全生产工作;2)负责对职工进行安全思想和安全技术知识教育,对新入厂职工进行厂级安全教育,组织对特种作业人员的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组织开展各种安全活动;3)组织制订、修订本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编制劳动保护专项措施计划,提出劳动保护专项措施方案,并检查执行情况;4)组织参加安全大检查,贯彻事故隐患整改制度,协助和督促有关部门对查出的隐患制订防范措施,检查隐患整改工作;5)参加新建、改建、扩建及大修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试车投产等工作,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6)负责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检查督促有关部门和单位搞好安全装置的维护保养和管理工作;7)深入现场检查,解决有关安全问题,纠正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遇有危及安全生产的紧急情况,有权令其停止作业,并立即报告有关领导处理;8)监督检查安全防火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9)负责各类事故的汇总统计、上报工作,并建立、健全事故档案,按规定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工作;10)负责对企业各单位的安全考核评比工作,会同工会认真开展安全生产竞赛活动,总结交流安全生产先进经验,积极推广安全生产科研成果、先进技术及现代安全管理方法;建立健全安全生产管理网,指导基层安全生产工作。b)设备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贯彻国家、上级部门关于设备制造、检修、维护保养及施工方面的安全规程和规定,做好主管业务范围的安全工作,负责制订和修改各类设备设施的操作规程和管理制度;2)负责设备设施、管网及工业建筑物的管理,使其符合安全技术要求;3)负责组织对特种设备、职业危害防护设施、安全装置、计量装置进行定期检查、校验和送检工作,协助办理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4)在制订或审订有关设备制造、更新改造方案和编制设备检修计划时,应有相应的安全卫生措施内容,并确保实施;5)组织本专业的安全大检查,对检查出的有关问题要有计划地及时解决,按期完成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事故隐患整改项目。c)技术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编制或修订技术作业规程或工艺技术规程时必须符合安全生产的要求,并经常督促检查执行;2)制订长远发展规划,编制全厂技术措施计划;3)严格执行安全卫生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和使用的原则;4)组织并督促各生产单位对操作生产工人的技术训练;5)负责组织开展安全技术研究工作,积极采用安全生产的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材料,提高本质安全。28 DB33/630—2013d)生产调度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及时传达、贯彻、执行有关安全生产的指标,坚持生产与安全的“五同时”;2)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组织指挥生产,发现违反安全生产制度和安全技术规程的行为,应及时制止,严禁违章指挥;3)在生产中出现不安全因素、险情及事故时,要果断正确处理,防止事态扩大,并通知有关主管部门共同处理,认真做好记录;4)参加安全生产大检查,随时掌握安全生产动态。e)人事劳资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对新人厂人员(包括实习、代培人员)及时组织安全教育,经考核合格后方可分配到车间。会同安全部门组织对职工的安全技术教育及特种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工作,并对培训效果进行评定;2)把安全工作业绩纳入干部晋升、职工晋级和奖励考核内容;3)按国家规定,从质量和数量上保证安全生产人员的配备;4)临时用工协议书中应有安全方面的条文,并会同有关部门执行。f)保卫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健全安全保卫制度,认真做好要害部门安全生产的保卫工作;2)负责企业内炸药、雷管、剧毒物品的管理和审批;3)掌握企业主要生产过程的火灾特点,经常深入基层监督检查火源、火险及灭火设施的管理,督促落实火险隐患的整改,确保消防设施完备和消防道路通畅。g)计划、财务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在编制生产计划和总结生产完成情况时,必须同时计划和总结安全生产工作;2)在编制、检查建设项目的同时,编制检查安全技术措施计划,认真贯彻国务院关于企业安全措施经费的规定,专款专用,定期核算;3)保证劳动保护用品、保健食品和清凉饮料的开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实际需要的经费。h)供应、储运、销售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对所管辖范围内的安全生产负责,建立健全安全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2)管理好危险化学品,严格发放制度;3)按计划及时供应安全技术措施项目所需的设备、材料;4)负责各类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并按标准发放;5)加强对购入设备、配件及有关原材料的质量管理,使其安全可靠性能符合企业要求;6)认真执行上级有关交通安全的规定,做好机动车辆的年检和驾驶员的年审、安全教育和考核工作;7)认真做好车辆维修保养工作,确保安全行驶。i)设计部门的安全生产职责1)在建设项目和技术改造项目设计时,严格执行“三同时”规定和国家安全技术规范;2)负责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的设计工作;3)组织设计审查时,应有安全技术、消防、工业卫生等部门参加;4)在编制设计规划方案时,应有安全卫生专篇。j)工会安全生产职责1)贯彻总工会有关安全卫生的方针、政策,并监督认真执行,对忽视安全生产和违反劳动保护的现象及时提出批评和建议,督促和配合有关部门及时改进;2)监督劳动保护费用的使用情况,对有碍安全生产、危害职工安全健康和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有权抵制、纠正和控告;3)做好安全生产宜传教育工作,教育职工自觉遵纪守法,执行安全生产各项规程、规定,支持厂29 DB33/630—2013长对安全生产做出突出贡献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对违反安全生产规定的单位和个人给予批评和惩罚;4)参加企业有关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制订;5)协助行政搞好班组的安全建设;6)关心职工劳动条件的改善,保护职工在劳动中的安全与健康,组织从事职业危害作业人员进行预防性健康检查和疗养;7)发动和依靠广大职工群众有效地搞好安全生产;8)参加安全生产检查和对建设项目的“三同时”监督,参加事故的调查处理:a)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文本,覆盖企业内所有部门;内容应体现“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且与单位的行政管理职能相符。b)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月度有检查,季度有考核、年度有总结评比,与奖惩挂钩。5.1.3建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并应该:企业其他人员的安全职责要点如下:a)车间主任的安全职责1)保证国家安全生产法规和企业规章制度在本车间贯彻执行,把安全生产工作列入议事日程,做到“五同时”;2)组织制订并实施车间安全生产管理规定,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安全技术措施计划;3)组织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车间安全教育和班组安全教育,对职工进行经常性的安全思想、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教育;开展岗位技术练兵,并定期组织安全技术考核;组织并参加每周一次的班组安全活动日,及时处理员工提出的意见;4)组织全车间安全检查,落实隐患整改,保证生产设备、安全装置、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等处于完好状态,并教育职工加强维护,正确使用;5)及时报告本车间发生的事故,注意保护现场;6)建立本车间安全管理网,配备合格的安全技术人员,充分发挥车间和班组安全人员的作用。b)车间安全员安全职责1)在车间主任的领导下,负责车间的安全生产工作,协助车间主任贯彻上级安全生产的指示和规定,并检查督促执行;2)负责或参与制订车间有关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并检查执行情况;3)负责编制车间安全技术措施计划和隐患整改方案,并负责及时上报和检查落实;4)做好职工的安全思想、安全技术教育与考核工作,负责新入厂人员的二级安全教育,督促检查班组、岗位三级安全教育;5)参加车间新建、改建、扩建工程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和设备改造、工艺条件变动方案的审查,使之符合安全技术要求,落实检修时停工、开工的安全措施;6)负责车间安全装置、灭火器材、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的管理,掌握车间职业危害因素情况,提出改进建议;7)每天要深入检查,及时发现隐患,制止违章作业。c)班组长(工段长)安全职责1)贯彻执行企业和车间对安全生产的规定和要求,全面负责本班组(工段)的安全生产;2)组织职工学习并贯彻执行企业、车间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教育职工遵纪守法,制止违章行为;3)组织并参加安全活动,坚持班前讲安全、班中检查安全、班后总结安全;4)负责对新工人(包括实习、代培人员)进行岗位安全教育;30 DB33/630—20135)负责班组安全检查,发现不安全因素及时组织力量消除,并报告上级;6)发生事故立即报告,并组织抢救,保护好现场,做好详细记录;7)搞好生产设备、安全装置、消防设施、防护器材和急救器具的检查维护工作,使其经常保持完好和正常运行,督促教育职工合理使用劳动保护用品、用具,正确使用灭火器材。d)员工安全职责1)认真学习和严格遵守各项规章制度,不违反劳动纪律,不违章作业,对本岗位的安全生产负直接责任;2)精心操作,严格执行工艺纪律,做好各项记录,交接班必须交接安全情况;3)正确分析、判断和处理各种事故隐患,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如发生事故,要正确处理,及时、如实地向上级报告,并保护现场,作好详细记录;4)按时认真进行巡回检查,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和报告;5)正确操作、精心维护设备,保持作业环境整洁,搞好文明生产;6)上岗必须按规定着装;妥善保管和正确使用各种防护器具和灭火器材;7)积极参加各种安全活动;8)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各类人员安全生产责任制有文本,涵盖企业内各级管理者(含班组长)、从业人员,且与其职能相符;——定期对其职责进行检查、考核。企业应每月度有检查,季度有考核、年度有总结评比,与安全生产奖惩挂钩。5.2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设置目的为了贯彻国家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规程和标准等,企业依据《安全生产法》的原则,结合本单位的生产性质、特点及状况,对企业的各项安全活动以制度文本的形式加以规范和明确,确保在生产过程中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规范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程序。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考评项目列举了企业常见的14种规章制度,基本适应于一般船舶修造企业的安全管理要求(企业可根据国家和各级政府安全生产的要求以及企业的实际情况,在数量上予以增减,但基本内容应符合本考评项目的规定)。——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5.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四号1998.09.0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主席令第八号2004.05.01施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3.06.01实施)《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03.15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7.01.01实施)《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2006.1101施行)——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根据《安全生产法》第十七条条二款“组织制定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和《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五条“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载明下例内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生产经营单位根据本单位生产经营活动的特点和设备、设施、工艺等状况,为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章的规定,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而制定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31 DB33/630—2013制度。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在本单位的具体体现,应有很强的针对性。5.2.1企业应建立包括以下内容的规章制度:a)安全生产检查本制度应规定安全生产检查的内容、时间、组织者和参加人员、方法和工作程序,同时有明确的消除隐患的措施和要求,以达到控制事故的目的。b)安全教育培训本制度应明确“安全生产教育”中列举的5种安全教育形式的计划编制,有教育大纲和实施程序,应达到的教育培训率和效果。c)安全生产考核、奖惩本制度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及其他法律、法规的规定,明确安全生产的考核目标责任,奖惩的范畴、对象、奖惩形式等内容。d)事故管理本制度应规定企业发生事故的报告、抢救、调查、分析、处理的具体要求,同时还应规定伤亡事故统计上报的时间、程序等要求以及应急救援体系等相关的管理措施。e)设备设施安全管理本制度应规定主要设备(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设备)的采购、安装、使用、检验、修理改造和报废等各环节的管理程序,明确特种设备的注册登记程序和应急救援预案的建立等规定。同时也应明确对操作人员的管理要求。f)现场安全管理本制度应规定现场整洁、文明、遵章守纪等要求及分级管理等内容。g)电气安全管理本制度应明确电气管理内容和要求及审批手续,强调非专业人员不得从事装接、拆除电气等内容。h)劳动防护用品管理本制度应规定劳动防护用品的采购、保管、发放、使用和监督的工作程序和管理要点。对其特殊劳保用品的监督验收。i)安全计划与投入保障本制度应规定年度的投入和支出保障计划,包括资金来源、使用范围、以及审批程序。j)安全例会本制度应规定会议的职责、确定会议的主持、一般会议的定期召开与特殊情况下会议的确定、会议的主要内容和事项、检查上次会议的决议执行情况、本次会议决议等要求。k)危险作业安全管理本制度应规定危险作业安全的管理范围、危险作业的保障措施、操作要求和审批程序。l)危险作业审批本制度应明确危险的作业应履行审批手续,还应规定审批的程序、范围、监控措施等内容。m)危险化学品储存、使用管理本制度应按照GB12268《危险化学品名录》,明确本企业危险化学物品的采购、保管、领用、运输、处置等方面的管理程序和职责分工。n)相关方安全管理本制度应明确对外来施工、承包和租赁方,以及短期合同工、外来施工人员或提供气源的安全管理程序,明确各自的安全责任和管理分工,规范外来人员的操作行为,签订安全协议书等内容。5.2.2建立其他保障安全生产的规章制度。32 DB33/630—2013根据企业安全生产实际情况的特点制定其他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如:厂内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女工和未成年人保护制度等。5.2.3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符合国家法律法规和标准的要求。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符合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是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行业标准的具体体现,是规范企业持续发展和创新发展要求。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当适应企业的管理要求,并有执行情况的记录。企业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应根据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要求及时更新。5.3安全生产计划与投入——设置目的为了避免企业重生产、轻安全,一味追求经营效益,忽视安全工作的短期行为,促进企业安全生产工作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必须要认真落实企业长远规划、年度计划中安全健康的内容,同时要加大劳动保护专项措施经费的投入,确保本质安全,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的年度计划和劳动保护专项措施项目。包括:a)年度计划:一部分是企业年度安全生产计划;另一部分是企业职能部门如设备动力部门、安全技术监管部门、生产调度部门等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的计划,结合本部门职能展开的工作实施计划。b)劳动保护专项技术措施计划:即为预防事故、改善劳动条件所投入的改造资金、特种设备设施、危险作业场所的检测,培训教育经费用等资金计划项目。——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四号1998.09.01施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2004.01.19)《劳动保护专项措施经费管理办法》(劳动部、财政部1991.08.07实施)《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劳动部1995.10.01实施)《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7.01.01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1.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八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具备的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由生产经营单位的决策机构、主要负责人或者个人经营的投资人予以保证,并对由于安全生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六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保障具备安全生产条件所必需的资金投入,保证和改善安全生产条件。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民用爆破器材、建筑施工、交通运输、海上作业等危险性较大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按照国家和省的规定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交纳风险抵押金”。5.3.1按国家规定提取安全生产专项费用。上年度销售收入:a)大于1000万元的造船企业按3.5%提取;修船企业按5%提取;b)1000万元至3000万元的造船企业按3%提取;修船企业按4%提取;c)3000万元至5000万元的造船企业按2.5%提取;修船企业按3%提取;d)5000万元至1亿元的修造船企业按2%提取;e)大于1亿元部分的修造船企业按0.5%提取。33 DB33/630—20135.3.2专项费用使用范围:a)提供符合国家或行业标准的作业条件;企业设备设施的安全防护装置应符合操作安全要求,作业环境符合劳动安全要求。b)安全设施和装置的添置、维护和改造;本项目可依据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总名称表;——安全技术:1)机器、机床、提升设备、机车、拖拉机、农业机器及电器设备等传动部分的防护装置;在传动梯吊台,廊道上安设的防护装置及各种快速自动开关等。2)电刨、电锯、砂轮、剪床、冲床及锻压机器上的防护装置;有碎片、屑末、液体飞出及有裸体导电体等处所安设的防护装置。3)升降机和起重机械上的各种防护装置及保险装置(如安全卡、安全钩、安全门、过速限载器、过卷扬限制器、门电锁、安全手柄、安全制动器等);桥式起重机设置固定的着落平台和梯子;升降机和起重机械为安全而进行的改装。4)锅炉、受压容器、压缩机械及各种有爆炸危险的机械设备的保险装置和信号装置(如安全阀、自动控制装置、水封安全器、水位表、压力计等)。5)各种联动机械和机器之间、工作场所的动力机械之间、建筑工地上为安全而设的信号装置,以及在操作过程中为安全而进行联系的各种信号装置。6)各种动运转机械上的安全起动和迅速停车设备。7)为避免工作中发生危险而设置的自动加油装置。8)为安全而重新布置或改装机械和设备。9)电器设备安装防护性接地或接中性线的装置,以及其他防止触电的设施。10)为安全而安设的低电压照明设备。11)在各种机床、机器旁,为减少危险和保证工人安全操作而设的附属起重设备,以及用机械化的操纵代替危险的手动操作等。12)在原有设备简陋,全部操作过程不能机械化的情况下,对个别繁重费力或危险的起重、搬运工作所采取的辅助机械化设施。13)为搬运工作的安全或保证液体的排除,而重铺或修理地面。14)在生产区域内危险处所装置的标志、信号和防护设施。15)在工人可能到达的洞、坑、沟、升降口、漏斗等处安设的防护装置。16)在生产区域内工人经常过往的地点,为安全而设置的通道及便桥。17)在高空作业时,为避免铆钉、铁片、工具等坠落伤人而设置的工具箱及防护网。——工业卫生1)为保持空气清洁或使温湿度合乎劳动保护要求而安设的通风换气装置。2)为采用合理的自然通风和改善自然采光而开设天窗和侧窗;增设窗子的启闭和清洁擦拭装置。3)增强或合理安装车间、通道及厂院的人工照明。4)产生有害气体、粉尘或烟雾等生产过程的机械化、密闭化或空气净化设施。5)为消除粉尘及各种有害物质而设置的吸尘设备及防尘设施。6)防止热辐射危害的装置及隔热防暑设施。7)对有害健康工作的厂房或地点实行隔离的设施。8)对改善劳动条件而铺设的各种垫板(如防潮的站足垫板等),在工作地点为孕妇所设的座位。9)工作厂房或辅助房屋内增设或改善防寒取暖设施。10)为劳动保护而设置对原料或加工材料的消毒设备。34 DB33/630—201311)为改善和保证供应职工在工作中的饮料而采取的设施(如配制清凉饮料或解毒饮料的设备、饮水清洁、消毒、保温的装置等)。12)为减轻或消除工作中的噪音及震动的设施。——辅助房屋及设施1)在有高温和粉尘的工作,易脏的工作和有关化学物品或毒物的工作中,为工人设置的淋浴设备和盥洗设备。2)增设和改善车间附近的厕所。3)更衣室或存衣箱;工作服的洗涤、干燥或消毒设备。4)车间或工作场所的休息室、用膳食及食物加热设备。5)寒冷季节露天作业的取暖室。6)女工卫生室及其设备。——关于安全技术措施计划的项目总名称表的几项说明1)安全技术的措施与改进生产的措施应根据措施的目的和效果加以划分。凡符合本名称表规定的项目,但从改进生产的观点来看,又是直接需要的措施(即为了合理安排生产而需要的措施),不得作为本名称表范围,而应列入生产技术财务计划中的其他有关计划。2)企业在新建、改建时,应将安全技术措施列入工程项目内,在投入生产前加以解决,由基本建设的经费开支,不列入本名称表范围。3)制造新机器设备时,必须包括该项机器设备的安全装置,由制造单位负责,不属于本名称表范围。4)企业采取新的技术措施或采用新的设备时,其相应必须解决的安全技术措施,应视为该项技术组织措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同时解决,不属于本名称表范围。5)“辅助房屋及设施”所规定的项目,应严格区别于集体福利事项,如公共食堂、公共浴室、托儿所、休养所等均不属于本名称表范围。6)个人防护用品及专用肥皂、药品、饮料等属于劳动保护的日常开支,按企业所订制度编入经费预算,不属于本名称表范围。安全技术各项设备的一般维护检修和燃料、电力消耗,应与企业中其它设备同样处理,亦不属于本名称表范围。c)提供符合国家标准或行业标准的劳动防护用品;劳动防护用品是对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保障安全与健康的一种防御性装备,是防止伤亡事故和职业病的辅助措施。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使用单位采购、发放和使用的特殊劳动防护用品应具备有安全生产许可证、产品合格证和安全签定证。劳动防护作品的采购、验收、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安技部门应对采购的劳保防护用品进行验收,工会应对劳动防护用品进行监督。d)职业安全卫生评价和检测;特种(危险)设备、设施。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毒物、粉尘、噪声等有毒有害作业场所应定期有资质部门检验、检测。e)安全教育培训;1)企业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定期有资质部门的培训教育。2)购置或编印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的参考书、刊物、宣传画、标语、幻灯及电影片等。3)举行安全技术劳动保护展览会、设立陈列室、教育室等。4)安全操作方法的教育训练及座谈会、报告会考等。5)建立与贯彻有关安全生产规程制度的措施。6)安全技术劳动保护的研究与试验工作,及其所需的工具、仪器等。35 DB33/630—20135.3.3建立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台帐,做到专款专用。按规定提取的安全生产专项费用应在财务部门专项立帐,不得挪借他用。5.3.4依法参加工伤社会保险,为从业人员缴纳工伤保险费。企业所有从业人员均参加工伤社会保险。工伤保险费由生产经营单位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一定比例缴纳。工伤保险基金存入银行开设的工伤保险基金专户,专款专用。5.4安全生产机构与人员——设置目的安全机构是企业负责安全生产工作计划、组织、协调、监督、控制必不可少的综合管理职能部门。合理设置安全机构、配备得力的安技人员,并保持相对稳定,是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保证,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机构及安全技术管理人员。——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5.1施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2004.01.19)《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6.03.01施行)——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主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第十九条“前款规定以外的其他生产经营单位,从业人员超过300人的,应当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者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安全生产管理人员,或者委托具有国家规定的相关专业技术资格的工程技术人员提供安全生产管理服务”。《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十三条第七款“依法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或安全生产管理人员”。依据船舶行业危险作业场所的特点为保证安全生产专门设置双人双机检测或测爆人员。5.4.1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网络a)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1)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委员会”、“安全生产领导小组”,统一协调企业中的安全生产问题,企业主要负责人同时是“安全生产委员会”的主要领导。“安全生产委员会”应有成员名单、职责和权限、工作制度等内容,且对企业中的重大安全健康问题进行评议、协调和决策。2)企业以及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应有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各职能部门、各车间(分厂)应有专(兼)职安全员,并规定其职责和具体工作内容和程序。其职责应能体现“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原则,涵盖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及其他活动的全方位、全过程。3)企业、车间、班组三级工会在安全生产中能履行监督职能,有相关的活动记录。b)企业应设置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配备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大中型企业必须设置相对独立的安全管理机构,有文件化的机构编制、有管理职能和职责。相对独立是指安全管理机构能独立履行安全管理职能,直接与企业主要负责人或主管安全的负责人对话。2)安全管理机构的人员应参加企业内各种涉及职业安全健康的会议和有关决策、决定,检查、评价企业内各单位的安全工作,有相对独立的考核权。c)企业工会应履行安全生产监督职能。1)对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监督;36 DB33/630—20132)对生产经营单位违反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侵犯从业人员合法权益的行为的监督;3)发现生产经营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或者发现重大事故隐患时,有权提出解决的建议;4)发现危及从业人员生命安全的情况时,有权向生产经营单位建议组织从业人员撤离危险场所;5)在生产安全事故调查处理方面的监督。5.4.2安全生产管理人员配置a)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下的,应当配备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1名;b)从业人员在50人以上不足30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2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c)从业人员在300人以上不足100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3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d)从业人员超过1000人的,应当配备不少于5名的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e)2000总吨以上单船应配备不少于1名专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单船专职安全员职责是维持单船生产秩序,保护生产环境,搞好现场安全管理。按企业规定接受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业务指导、监督检查和考核。5.4.3造船企业专业气体检测人员不得少于2人,修船企业不得少于4人。5.4.4安全生产管理机构以及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履行下列职责:a)贯彻执行国家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规章、国家标准或者行业标准,参与本单位安全生产决策;b)督促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的执行;c)制定安全生产检查规程,开展安全生产检查,发现事故隐患,督促有关业务部门和人员及时整改;查处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的行为;d)组织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和培训,推广安全生产先进技术和经验;e)参与本单位生产工艺、技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测及事故预防措施的制订;f)参与新建、改建、扩建的建设项目安全设施的审查,督促和管理劳动保护用品的发放、使用;g)参与组织本单位应急预案的制订及演练;h)组织或者参与生产安全事故的调查和处理,对事故进行统计、分析,向本单位提出报告;i)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其他安全生产要求。5.5安全生产教育——设置目的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预防职业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本项目中的10种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是依据安全生产、职业健康法规规定,总结多年实践经验,使之系统化、科学化的教育形式,可提高企业领导者和广大员工的安全意识,促进安全技术、职业健康知识的普及和提高,从而掌握控制工伤事故和预防职业病的技术本领。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新从业人员、特种作业人员、变换工种、复工和采用“四新”前相关人员、中层及中层以上管理人员、班组长、全体员工、外来施工单位的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5.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家主席令第二十八号1995.01.01起施行)《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动部1995.11.08实施)37 DB33/630—2013《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6.03.01施行)《关于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工作的意见》(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2.12.18实施)《生产经营单位安全培训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3号2006.3.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主要根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条“生产经营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必须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的生产经营活动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第二十一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保证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安全生产知识,熟悉有关的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掌握本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未经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合格的从业人员,不得上岗作业”。第二十二条“生产经营单位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或者使用新设备,必须了解、掌握其安全技术特性,采取有效的安全防护措施,并对从业人员进行专门的安全生产教育和培训”。第二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岗作业”。5.5.1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接受安全生产知识教育培训,具备与本单位所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和管理能力。取得相应的资格证或合格证书。a)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资格培训的主要内容包括:1)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政策及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的规章、规程、规范和标准;2)安全生产管理的基本知识、方法与安全生产技术,有关行业安全生产管理专业知识;3)重大事故防范、应急救援措施及事故调查处理方法,重大危险源管理与应急预案编制原则;4)国内外先进的安全生产管理经验;5)本企业职业危害作业点的分布、危害程度,并根据其理化特性应采取的防护技术、措施和方法;6)典型事故案例。b)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32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2学时。危险物品的生产、经营、储存单位及矿山、建筑施工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每年再培训时间不得少于16学时。c)目标值为100%。5.5.2企业应制定安全教育培训计划。教育培训计划应列入人事培训计划或企业生产经营计划。计划内容包括:培训时间、培训对象、教育培训大纲及主要内容、主要负责部门或人员。5.5.3新从业人员入厂应进行三级安全教育。a)对入厂新工人、工程技术、管理人员以及临时工、农民工等进行的厂级、车间(分厂)级和班组级职业安全健康教育,未经三级教育或考试不合格者,不准参加生产或单独操作。b)目标值为100%。c)培训教育内容:1)厂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基本知识;本单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劳动纪律;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有关事故案例等。2)车间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本车间安全生产状况和规章制度;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3)班组级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生产设备、安全装置、劳动防护用品(用具)的性能及正确使用方法;事故案例等。d)新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24学时。危险性较大的行业和岗位,教育培训时间不得少于48学时。38 DB33/630—20135.5.4特种作业人员应经有资质机构培训合格,持有相应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操作证。气体检测人员应持证上岗。a)特种作业及人员范围包括:1)电工作业。含发电、送电、变电、配电工,电气设备的安装、运行、检修(维修)、试验工;2)焊接与热切割作业。含焊接工,切割工;3)企业内机动车辆作业。含在企业内及码头、货场等生产作业区域和施工现场行驶的各类机动车辆的驾驶人员;4)制冷与空调作业。含制冷设备安装工、操作工、维修工;5)高处作业。含2m以上登高架设、拆除、维修工,高层建(构)筑物表面清洗工;6)爆破作业。含测试防爆作业;7)矿山作业;8)危险化学品作业。含危险化学品、民用爆炸品、放射性物品的操作工、运输押运工、储存保管员;9)烟花爆竹作业;10)民用爆破器材作业;11)起重机械作业。含起重机械司机,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12)电梯作业;13)锅炉作业。(含水质化验);含承压锅炉的操作工,锅炉水质化验工;14)压力容器作业;含压力容器罐装工、检验工、运输押运工,大型空气压缩机操作工;15)压力管道运行操作作业;16)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无损检测作业;17)客运索道作业;18)大型游乐设施作业;19)经国家安监总局认定的其他作业。——气体检测人员应经过专门的测爆安全技术训练,掌握测爆理论,熟练使用测爆仪器。b)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和考核分为安全技术理论考核和实际操作考核。具体考核内容按照国家制定的特种作业人员安全技术培训考核标准执行。经考核合格的,发给相应的特种作业操作证。c)特种作业操作证每2年由原考核发证部门复审一次,复审前应进行复训教育,连续从事本工种10年以上的,经用人单位进行知识更新后,复审时间可延长至每4年一次。复审内容包括:1)健康检查;2)违章作业记录检查;3)安全生产新知识和事故案例教育;4)本工种安全技术知识考试。经复审合格的,由复审单位签章、登记,予以确认;企业安技部门负责建立特种作业人员档案。d)目标值为100%。5.5.5变换工种、复工和采用“四新”前,相关人员应进行安全教育。a)工人因工作需要变换工种或从事多工种,依据变换工种通知单,安技部门组织车间(分厂)、班组进行二级教育。b)企业在实施新技术、新工艺或使用新设备、新材料时,必须对有关人员进行相应的、有针对性的安全教育。c)目标值为100%。5.5.6从业人员应适时安全知识更新,每年教育培训不得少于12小时。a)教育培训的内容主要是:安全生产新知识、新技术;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作业场所和工作岗位存在的危险因素、防范措施及事故应急措施;事故案例等。b)全员教育的形式多种多样,要做到重点突出、形象生动、简单明了、喜闻乐见等,可采用授课、辅导考试、电化教育等方式进行。39 DB33/630—2013c)教育周期为一年一次。目标值为80%。5.5.7外来施工单位的企业负责人和安全管理人员应经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培训,持证上岗。应有相应资质部门教育培训证明。每年有再培训记录。目标值为100%。5.6事故管理——设置目的对工伤事故进行调查、分析、处理和报告,是安全生产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处理事故,有利于从中吸取教训、受到教育,同时,可掌握事故发生规律,避免同类事故重复发生,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至标准发布之日,近三年内,企业发生死亡、重伤、轻伤、中毒事故和重大未遂事故。——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特别重大事故调查程序暂行规定》(国务院令第34号1989.03.29实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报告和处理规定》(国务院令第75号1991.05.01实施)《国务院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国务院令第302号2001.04.21实施)《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01.01实施)《工伤认定管理办法》(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04.01.01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7.1实施)GB6441-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GB6442-1986企业职工伤亡事故调查分析规则——条款要点说明5.6.1安全事故统计报告a)发生各类人身轻伤事故,事故部门应在24小时内报告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并建立台帐;伤亡事故:指企业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发生的人身伤害(以下简称伤害)、急性中毒(以下简称中毒)。轻伤指损失工作日低于105日的失能伤害。简要机能部位损失按表5—1和表5—2换算。表5-1骨折损失工作换算表骨折部位损失工作日掌、指骨60挠骨下端80尺、挠骨干90肱骨髁上60肱骨干80颈70胸骨105跖、趾7040 DB33/630—2013胫、腓90股骨干105股粗隆间100股骨颈160表5-2截肢或完全失去机能部位损失工作日换算表手姆指食指中指无名指小指远端指骨300100756050中间指骨-200150120105近端指骨600400300240200掌骨900600500450400腕部截肢3000脚姆趾二趾中趾无名趾小趾远端指骨15035353535中间指骨-75757575近端指骨300150150150150骨(包括舟骨、距骨)600350350350350踝部2400上肢肘部以上任一部位(包括肩关节)4500腕以上任一部位,且在肘关节或低于肘关节3600下肢膝关节以上任一部位(包括髋关节)4500踝部以上,且在膝关节或低于膝关节3000b)发生重伤、死亡(重大、特大)事故的,事故部门应立即报告企业主要负责人或应急救援指挥中心。企业负责人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报告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等部门。重伤指有重伤无死亡的事故。指相当于表定损失工作日等于和超过105日的失能伤害。死亡事故:重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1~2人的事故。特大伤亡事故指一次事故死亡3人以上的事故(含3人)。5.6.2事故原因调查、分析与整改措施a)建立事故调查组,开展事故调查、分析;弄清事故发生的有关事实1)事故发生前设备、设施等的性能和质量状况;2)使用的材料,必要时进行物理性能或化学性能实验与分析;3)有关设计和工艺方面的技术文件、工作指令和规章制度方面的资料及执行情况;4)关于工作环境方面的状况;包括照明、湿度、温度、通风、声响、色彩度、道路工作面状况以及工作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质取样分析记录;5)个人防护措施状况:应注意它的有效性、质量、使用范围;41 DB33/630—20136)出事前受害人和肇事者的健康状况;7)其它可能与事故致因有关的细节或因素。b)针对事故发生原因制定整改计划或方案;确定整改措施、资金、责任人、完成时间,整改后应确认再生产。5.6.3生产安全事故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进行处理。a)事故调查、处理应当遵循的原则:1)实事求是的原则。对事故进行调查处理,必须从实际出发,在深入调查的基础上,客观、真实地查清事故真相,明确事故责任,提出处理意见。2)尊重科学的原则。调查处理生产安全事故,要做很多技术上的分析和研究,把对事故原因的查明、事故责任的分析、认定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上。b)事故调查处理的主要任务和内容包括:1)及时、正确地查清事故原因。2)查明事故性质和责任。事故性质是指事故是人为事故还是自然事故,是意外事故还是责任事故。3)总结经验教训,提出整改措施。4)对事故责任者提出处理意见。要结合对责任的认定,分别提出不同处理建议,包括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追究相应的刑事责任。C)事故调查、处理应有事故原因分析、事故责任者、事故责任者的单位的处理决定、员工受教育、防范措施及其完成情况等内容。每年对事故应有综合分析。5.7“三同时”管理——设置目的对建设项目坚持“三同时”审批(即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纳入建设项目概算。),突出从源头控制的思想,明确规定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劳动安全卫生验收评价、竣工验收等环节的具体要求,能有效防止危险和有害因素的产生,提高事故和危害的控制能力。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新建、改建、扩建项目、技术改造项目和引进的建设项目,包括我国境内建设的中外合资、中外合作和外商独资的建设项目。也适用于企业“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的应用。——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5.1施行)《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2004.01.19)《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劳动部1997.01.01实施)《安全评价通则》(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3.31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7.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以下统称建设项目)的安全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安全设施投资应当纳入建设项目概算”。5.7.1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的安全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42 DB33/630—2013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的规定:“矿山建设项目和用于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当分别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进行安全条件论证和安全评价。”安全评价分为预评价和验收评价,其评价要求和程序按《建设项目(工程)劳动安全卫生监察规定》执行。5.7.2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或初步设计内容应有安全专篇。其他建设项目按下述方法管理a)在编制建设项目投资计划时,应将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所需投资一并纳入计划,同时编报。引进技术、设备的建设项目,原有劳动安全卫生设施不能削减,没有劳动安全卫生设施或设施不能满足国家劳动安全卫生标准规定的,应同时编报国内配套的投资计划,并保证建设项目投产后其劳动安全卫生设施符合国家规定的标准;b)设计单位在编制初步设计文件时,应遵守我国有关安全生产、职业健康的法规、标准,依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报告和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的批复,完善初步设计,同时编制《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其主要内容包括:设计依据;工程概述;建筑及场地布置;生产过程中职业危险、危害因素的分析;劳动安全卫生设计中采用的主要防范措施;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情况;专用投资概算;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预评价的主要结论;预期效果及存在的问题与建议;c)施工设计时,应根据初步设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内容,同时设计相应的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和装置等。应对“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的安全健康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d)初步设计中的《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和施工设计中的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和装置应确保安全生产和职业健康效果,满足安全生产条件,且通过安技部门的审查。5.7.3建设项目安全卫生设施的费用,应纳入建设(工程)项目概算。建设项目概算,也称建设项目投资概算,是指对进行某项工程建设预计花费的全部费用的计划。职业安全健康设备设施和装置投资纳入建设项目概算,可以为其设计、施工提供资金保障,对于落实职业安全健康设备设施和装置与主体工程的“三同时”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必须从规章制度、管理程序、审批手续等方面予以保证。企业应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工作程序,并在建设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遵照执行。5.7.4建设项目的设计,审查,竣工验收应有安全生产管理部门参与。a)凡符合需要进行预评价的建设项目,在正式验收前应进行劳动安全卫生预验收。对预验收中提出的有关劳动安全卫生方面的改进意见应按期整改。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设施和技术措施经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机构验收通过后,应及时办理《建设项目劳动安全卫生验收审批表》;b)对于一般建设项目,安技部门应依据《劳动安全卫生专篇》和施工设计中的职业安全健康防护设备设施和装置的要求,以及试运行的各种监测和检验数据,组织竣工验收。验收可独立进行,也可与主体工程同时进行,验收后,要建立验收记录。对于“四新(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项目的安全健康措施同时验收和评价;c)生产、储存危险物品的建设项目应进行安全条件认证和安全评价。5.8班组安全管理——设置目的班组是直接从事生产的基本单位,同时也是安全事故最可能发生的地方,是执行法律法规、标准和规程的前沿阵地和落脚点。因此,企业要想抓好安全管理工作,必须从班组入手,班组安全管理的好坏,不但影响到班组的安全生产,而且直接影响到整个企业的安全状况。为此,特设置本项目。43 DB33/630—2013——适用范围企业因需要设置的生产和辅助班组。——规范性引用文件《企业职工劳动安全卫生教育管理规定》(劳动部1995.11.08实施)《工会小组劳动保护检查员工作条例》(全国总工会1997.04.26实施)——条款要点说明5.8.1班组应建立日常安全检查、安全教育、特种作业、违章和事故处理记录。a)班组应设置完备的日常检查、查处违章和事故等活动记录台帐。b)班组应做好新从业人员的班组教育、“四新”和变换工种及复工教育,监督特种作业人员持证上岗。c)班组成员应熟知本岗位的危险源和控制方法,应熟悉本岗位应急响应的程序和方法。d)班组应有与本班组作业岗位相对应的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或岗位作业指导书文本。生产工人应做到熟知和照章作业。5.8.2班组安全检查每周不少于1次,发现违章、事故隐患应及时整改。班组的生产工人应在班前、班中、班后进行自检,在此基础上,班组长应进行日常巡检和每周组织一次全面检查,并做好记录。对查出的事故隐患要落实措施、人员和整改进度。对班组整改不了的应及时向上一级报告,在未整改前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5.8.3班组安全教育活动每月不少于2次。每月开展两次安全活动,做到时间、内容、人员三落实,且有记录。安全活动的主要内容:传达上级有关会议和文件精神;布置、检查、交流、总结安全生产工作;学习安全生产有关的法律法规、制度、标准和作业规程等;分析班组内外事故案例,举一反三,防止类似事故的重复发生;结合本班组的作业特点、生产经营状况和危险源辩识工作开展事故隐患的预测、预控等。安全教育活动要有计划、内容、记录等。5.9安全操作规程——设置目的安全操作规程是企业贯彻执行法规、规章制度、标准的具体体现,同样具有法律效力。同时,安全操作规程是规范生产工人安全行为的最基本标准,建立健全合理、切实可行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有利于控制人为因素造成的各类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生产和辅助生产现场的作业岗位。——规范性引用文件《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2004.01.19)——条款要点说明5.9.1应建立健全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并符合国家和行业的有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a)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的编制应依据本单位工艺流程、设备(设施)性能、操作方法及工作环境制定,一般应以作业工序、作业岗位为基本单元,相同设备设施,且作业方式相同,可以合并。否则,应单独编制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操作规程应符合相关的安全技术标准。b)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岗位危险源、控制标准、操作中的安全方法和严禁事项,凡有重大44 DB33/630—2013或重要危险源的岗位,应有应急救援预案或应急措施。c)企业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在投入使用前,应先制定安全操作规程或安全操作注意事项。d)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应随工艺或设备的变更情况,及时进行更新,且是有效版本。5.9.2操作人员应熟悉本岗位的安全操作规程。凡现场作业人员,应熟悉和严格遵守本岗位安全操作规程。5.10设备设施安全管理——设置目的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工业气瓶)、压力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及厂内机动车辆。冲、剪、压等设备。有效监控特种危险设备的安全运行、提高设备的本质安全。预防重大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中锅炉、压力容器(含工业气瓶)、工业管道、起重机械、电梯、厂内机动车辆、冲、剪、压机械的管理。——规范性引用文件《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3.06.01实施)《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质监总局2000.10.01实施)《特种设备注册登记与使用管理细则》(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04.09实施)《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特种设备事故处理规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1.11.15实施)——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条“生产经营单位使用的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特种设备,以及危险物品的容器、运输工具,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由专业生产单位生产,并经取得专业资质的检测、检验机构检测、检验合格,取得安全使用证或者安全标志,方可投入使用”。本条款应依据生产经营单位的危险性较大设备、设施(除特种设备以外)冲、剪、压机械、木工机械、一吨以下的电动葫芦和0.5吨以下的升降机5.10.1设备、设施、工具应建立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分布状况的台帐。5.10.2主要设备设施应建立安全技术档案。包括:a)产品出厂合格证、使用维护说明、安装技术文件等资料;b)安全防护装置资料;c)大修或改造记录;d)安全附件、安全防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e)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5.10.3特种设备应有产品合格证、使用登记证。法定资质单位的定期检验报告。表5-3特种设备定期检验周期名称检验项目检验周期外部检验每年进行一次锅炉内部检验每2年进行一次(移装、停运1年后启动、大修或改造以及其他)水压试验每6年进行一次(无法进行内部检验则每3年进行一次)固定式年度检验每年进行一次45 DB33/630—2013压力容安全状况等安全状况等级石墨制非金玻璃纤维增强热器全面检验级为1、2级:为3级:每3属压力容器:固性树脂压力容每6年一次每5年一次器:每3年一次年一次耐压试验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进行一次年度检验每年进行一次汽车罐车、长管拖铁路罐车:1、2级:罐式集装箱:1、2移动式车:1、2级:每5每4年进行一次;3级:每5年进行一次;压力容全面检验年进行一次;3级:级:每2年进行一次。3级:每2.5年进行器每3年进行一次。一次。耐压试验每两次全面检验期间内进行一次在线检验每年进行一次压力管安全状况等级:1、2级:每6安全状况等级:3级:每3年进道全面检验年进行一次行一次电梯(升降机)每年进行一次起重机械每2年进行一次厂内机动车辆每年进行一次测爆仪器应经过国家级机构认可的仪器,国外进口的仪器,也应有产品合格证书及使用说明书。并按证书校验合格的才能使用。5.10.4设备应有日常使用状况自行检查记录,定期维护保养记录。企业应有内容符合实际,每月至少一次的安全检查记录,岗位和机台应有每日的检查(点检)完好记录。5.11相关方安全管理——设置目的在市场经济下,企业对内承包、对外租赁、化小核算单位、分离人员等适应新形势的举措大量涌现,使安全管理出现了薄弱环节。为强化监督管理,明确和落实各自的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生产行为,促进安全管理工作不断适应新体制的需要,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上年度和本年度正在施工、承包或租赁的经营活动以及合同工、临时工及外来人员。——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5.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四号1998.09.0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国主席令第八号2004.05.01日施行)《工伤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375号2004.01.01实施)《劳动保障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423号2004.12.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5.11.1企业应与外来施工单位签订安全协议,明确双方安全职责。1)外来施工(作业)队伍进入企业,在签订工程项目承包协议书的同时,应签订安全管理承包协议书,明确双方的责任,以及安全管理、防火管理、设备使用、人员教育与培训、安全检查与监督等方46 DB33/630—2013面的管理要求,且必须符合“合同法”和“安全生产法”的要求,不能侵犯双方的合法权益。2)单项工程的安全管理协议书有效期为一个施工周期。长期在本企业从事零星项目施工的承包方,安全管理协议书签订的有效期不得超过1年。3)承包工程项目有新增或削减项目内容时,应重新办理相关手续。4)施工和作业现场无事故隐患和违章行为。a)外来施工(作业)方应符合安全生产条件;1)外来施工方应提供相应的营业执照和法人资质。2)外来施工(作业)方应有相应的安全资质,项目负责人和安全负责人应有安全管理知识和资质,且建立了各级安全生产责任制和管理制度,具备安全生产的保障条件。发包方应对承包方外来施工(作业)方的上述资质进行审查。3)施工和作业现场无事故隐患和违章行为。b)外来施工(作业)方应到所在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外来施工(作业)单位与企业签定项目承包合同后,同时到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c)施工现场应有可靠的安全防范措施。5.11.2工程项目、生产经营场所、设备的发包或出租应符合法规和行业规定。a)承包或租赁方应具备安全生产条件;1)企业内部实施的经营承包和财产租赁活动,应考虑承包或租赁方的安全生产保障条件,不得与不具备安全生产保障条件的企业或个人签订承包或租赁合同,在签订承包或租赁合同的同时应签订安全管理协议书,且与有效期相一致。2)租赁项目有变更、新增或削减内容时,应重新办理相关手续。3)出租方和发包方应加强对相关方的安全管理,采取多种措施施加影响。b)签订责任明确的安全管理协议。明确甲方与乙方在安全生产方面的各自责任。并符合法律文书规定要求。5.11.3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人员应有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措施。a)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相关人员应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制度和考核办法,且应符合当地政府的统一规定。b)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相关人员应进行短期安全健康培训,告知作业场所的危险源和控制办法。c)对厂区内临时作业人员、实习人员、参观人员及其他外来相关人员应加强现场安全检查,杜绝违章作业或违规行为。5.11.4企业外购气源应与相关方签订安全协议。供气单位应有相应资质。明确企业与供气相关方的安全职责,供气相关方应符合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许可证资质。提供符合压力容器生产许可证和在检测有效周期内使用的钢瓶。气瓶表面漆色、字样标识清楚,安全附件齐全、完好。5.12现场安全监督检查——设置目的事故是多种因素激发的结果。避免操作者违章操作,必须加强对生产现场的管理,加强对现场监督检查的力度,才能控制事故的发生。在生产过程中,无论是人的操作行为、设备设施的本质安全程度或作业环境的状态,都是经常处于47 DB33/630—2013动态变化之中。因此,强化现场安全管理、加强现场监督检查是企业基础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消除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控制事故发生的有效措施。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所有的作业现场和辅助作业现场。——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国发[2004]2号文2004.01.19)《重大事故隐患管理规定》(劳动部1995.10.01实施)《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经贸委2000.03.06实施)《安全生产违法行为行政处罚办法》(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3.07.01实施)《机械工厂安全性评价标准(修订版)》(机械部1997.03.26)——条款要点说明5.12.1企业应实施包括以下内容的安全监督检查:从业人员遵守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情况。a)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的执行:现场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典型表现:1)未经三级安全教育上岗作业;2)特种设备未经法定单位定期检验;3)非特种作业人员从事特种作业;4)新安装设备(施),未经安全验收就进行生产作业;5)未按规定放置、堆垛材料、制品及工具;6)工作前未检查设备(施)或设备(施)带故障,安全装置不齐全便进行操作;7)在消防器材、动力配电箱、板、柜周围堆放物体且违反堆放间距规定;8)危险作业未经审批或虽经审批,但安全措施未落实;9)在禁火区域内吸烟或违章明火作业;10)在有毒、粉尘等作业场所进餐、饮水、吸烟;未按规定使用通风除尘设备;11)危险作业时,监护措施未落实及未设置警戒区域或未挂警示牌;12)职业禁忌症者未及时调换工种;13)发现隐患,未排除、报告、冒险作业。现场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的典型表现:1)任意拆除设备(施)的安全装置、仪器、仪表、警示装置的;2)设备(施)超速、超温、超载荷运行;3)供料或送料速度过快;4)设备运转时,跨越、触摸或擦拭运动部位;5)调整、检修、清扫设备时未切断电源,测量工件时未停车;6)用手替代工具操作(手拉、吹排铁屑);7)冲压作业时,手进入危险区域;8)攀登吊运中的物件,以及在吊物,吊臂下行走或逗留;9)启用查封或报废设备;10)厂内机动车辆未按规定载人、载物;48 DB33/630—201311)机动车辆行驶时,进行上、下及抛掷物品;12)高空作业时,任意掷扔物件;13)检修电气设备(施)时未停电、验电、接地及挂牌操作;14)安全电压灯具与使用电压及要求不符;15)容器内部作业时未使用通风设备;16)随意倾倒炽热金属物品;17)其他不遵守本工种安全技术操作规程者。b)劳动安全防护用品的使用现场未按规定穿戴防护用品或使用工具的典型表现:1)生产现场穿高跟鞋、凉鞋或拖鞋;高处作业穿硬底鞋,电气作业未穿绝缘鞋;2)生产现场穿背心、短裤、裙裤、裙子、宽松衫、戴头巾、围巾或敞开衣襟、打赤膊、打赤脚等,以及其它不安全装束;3)超过颈根的长发,披发或发辫,而未戴工作帽或不将头发置于帽内进入生产现场;4)戴手套或未扣袖口操作旋转机床;5)工作时有颗粒物飞溅时,未戴护目镜或面罩;6)在易燃易爆、明火、高温等作业场所穿化纤服装操作;7)高处作业或在有坠落物体下方交叉作业时未戴硬质安全帽;8)高处作业时未按规定使用安全带或采取可靠安全措施;9)有毒有害作业未按规定配戴防护面具或耳塞;10)带电拉高压跌落保险开关或隔离刀闸时未使用合格绝缘工具;11)使用Ⅰ类手持式电动工具未配备漏电保护器;在潮湿密闭容器内检修时,未使用Ⅲ类手持电动工具;12)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如电工、电气焊工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13)特种作业人员未按规定穿戴劳动防护用品(如电工、电气焊工未按规定穿戴劳保用品)。c)特种作业人员持有效证件上岗情况;凡在册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法定安全培训,且持有效证件上岗;非持证人员不得进行特种作业。d)安全隐患整改上级和企业内部安全检查时下达的隐患整改通知单,必须按期整改完毕。不能按期整改的项目,必须有立项计划(包括责任单位、责任人、资金、时间等内容),且有临时性防范措施。5.12.2安全监督检查应形成记录。企业至少有每月一次的安全生产综合检查记录。其他设备(含特种设备、危险性较大的设备设施)、电气等专业性检查记录。5.13重大危险源管理——设置目的危险源是指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企业开展危险源的辫识与评价,进行有效地控制和管理,可以从源头控制事故和危害,使事故频率降到最低、危害损失降到最少,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企业生产经营活动所涉及的现场、设备、人员及其相关方。包括管理办法、识别评价结果和控制措施等内容。——规范性引用文件49 DB33/630—2013GB18218-2000重大危险源辨识——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依据《浙江省安全生产条例》第二十四条“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采取下列监控措施”:a)建立运行管理档案,对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b)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c)按照国家规定对设施、设备进行检验、检测,定期进行安全评估;d)在重大危险源的明显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e)制定应急救援预案,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5.13.1重大危险源管理a)企业应按GB18218-2000进行辨识;重大危险源是指长期地或者临时地生产、搬运、使用或者储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者超过临界量的单元(包括场所和设施)。为了预防重大、特大事故的发生,降低事故造成的损失,必须建立有效的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监督管理,对重大危险源实施有效的控制。存在危险物质的生产经营单位每年至少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辨识一次。并有辨识、评价和控制的实施记录。b)重大危险源应建立档案。定期检测、评估、监控;1)建立运行管理档案,对运行情况进行全程监控。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全面、完整地记录重大危险源运行管理的情况,实行全程监控。运行管理档案的内容应当包括重大危险源的基本情况,管理制度、操作规程及实施情况。企业每月定期检验、检测评价情况,岗位日常安全状态检查记录。以及运行中出现的异常及其处理情况等。运行管理档案应当具有完整和连贯性。2)定期检查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状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不安全状态应当及时采取相应措施,保证重大危险源处于安全可靠的和可控制的状态。3)按照国家规定定期对设备、设施进行检验、检测、评估。通过一定的技术手段,对安全生产设备、设施、器材以及危险物质的含量、成份(如防爆设施、防雷接地、绝缘电阻)等具体指标、参数进行验证、测量等。对危险化学品库、煤气站、乙炔站、氧气站等应进行有资质单位的安全评价。依据国家的法律、法规、标准或行业规范对生产经营单位的安全生产条件提出综合性的评价。提供安全评价报告书。4)在重大危险源的明显位置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安全警示标准的目的是为了引起人们对潜在危险注意,警告可能发生的危险。c)重大危险源应上报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重大危险源具有较大的危险性。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及时向所在地负有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职责的部门申报重大危险源,并至少每半年报告一次重大危险源监控措施的实施情况。5.13.2编制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编制可行的应急救援预案,(详见4.14应急救援预案)每年至少定期组织应急救援演练一次。5.14应急救援预案——设置目的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巨大能量和有害物质,一旦发生重大事故,往往会造成严50 DB33/630—2013重的生命、财产损失和环境破坏。当事故或灾害不可能完全避免的时候,建立事故应急救援体系,组织及时、有效的应急救援行动已成为抵御事故或控制事故蔓延、降低危害后果的重要手段,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生产经营单位的应急与救援预案以及重要、重大危险源。——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2002.03.15实施)《爆炸危险场所安全规定》(劳动部1995.01.22实施)《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劳动部、化工部1997.01.01实施)《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2004.04.08实施)《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2002.05.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本条款主要依据《安全生产法》第三十三条“生产经营单位对重大危险源应当登记建档,进行定期检测、评估、监控,并制定应急预案,告知从业人员和相关人员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5.14.1对风险应定期辨识a)应每年至少组织一次风险辨识、评估;b)重、特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范围;1)地震、洪水、台风等自然灾害事故;2)火灾、爆炸重大安全事故;3)危险化学品重大安全事故;4)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等特种设备重大安全事故;5)急性中毒等事故和其他伤害的应急救援预案。5.14.2应急救援预案内容a)确定应急救援组织指挥机构;1)相关部门与人员职责分工明确、指挥协调;2)应急处置措施、医疗救助、应急人员防护、群众的安全防护;3)现场检测与评估;4)信息发布;b)应急救援经费保障、物资保障、队伍保障;c)善后处置措施齐全。5.14.3应急救援预案培训、演练、更新a)每年至少组织一次安全生产事故应急救援培训和演练;b)预案演练评价与更新。——附录:《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编制导则》(单位版)(节选)1基本情况主要包括单位的地址、经济性质、从业人数、隶属关系、主要产品、产量等内容,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道路等情况。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运输车辆情况及主要的运输产品、运量、运地、行车路线等内容。2危险目标及其危险特性、对周围的影响51 DB33/630—20132.1危险目标的确定可选择对以下材料辨识的事故类别、综合分析的危害程度,确定危险目标:⑴生产、储存、使用危险化学品装置、设施现状的安全评价报告;⑵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文件;⑶职业安全健康管理体系文件;⑷重大危险源辨识结果;⑸其他。2.2根据确定的危险目标,明确其危险特性及对周边的影响3危险目标周围可利用的安全、消防、个体防护的设备、器材及其分布4应急救援组织机构、组成人员和职责划分4.1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设置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危害程度的级别设置分级应急救援组织机构。4.2组成人员⑴主要负责人及有关管理人员;⑵现场指挥人。4.3主要职责⑴组织制订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救援预案;⑵负责人员、资源配置、应急队伍的调动;⑶确定现场指挥人员;⑷协调事故现场有关工作;⑸批准本预案的启动与终止;⑹事故状态下各级人员的职责;⑺危险化学品事故信息的上报工作;⑻接受政府的指令和调动;⑼组织应急预案的演练;⑽负责保护事故现场及相关数据。5报警、通讯联络方式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24小时有效的报警装置;⑵24小时有效的内部、外部通讯联络手段;⑶运输危险化学品的驾驶员、押运员报警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的方式、方法。6事故发生后应采取的处理措施⑴根据工艺规程、操作规程的技术要求,确定采取的紧急处理措施;⑵根据安全运输卡提供的应急措施及与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联系后获得的信息而采取的应急措施。7人员紧急疏散、撤离依据对可能发生危险化学品事故场所、设施及周围情况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事故现场人员清点,撤离的方式、方法;⑵非事故现场人员紧急疏散的方式、方法;⑶抢救人员在撤离前、撤离后的报告;⑷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人员疏散的方式、方法。8危险区的隔离依据可能发生的危险化学品事故类别、危害程度级别,确定以下内容:52 DB33/630—2013⑴危险区的设定;⑵事故现场隔离区的划定方式、方法;⑶事故现场隔离方法;⑷事故现场周边区域的道路隔离或交通疏导办法。9检测、抢险、救援及控制措施依据有关国家标准和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检测的方式、方法及检测人员防护、监护措施;⑵抢险、救援方式、方法及人员的防护、监护措施;⑶现场实时监测及异常情况下抢险人员的撤离条件、方法;⑷应急救援队伍的调度;⑸控制事故扩大的措施;⑹事故可能扩大后的应急措施。10受伤人员现场救护、救治与医院救治依据事故分类、分级,附近疾病控制与医疗救治机构的设置和处理能力,制订具有可操作性的处置方案,应包括以下内容:⑴接触人群检伤分类方案及执行人员;⑵依据检伤结果对患者进行分类现场紧急抢救方案;⑶接触者医学观察方案;⑷患者转运及转运中的救治方案;⑸患者治疗方案;⑹入院前和医院救治机构确定及处置方案;⑺信息、药物、器材储备信息。11现场保护与现场洗消11.1事故现场的保护措施11.2明确事故现场洗消工作的负责人和专业队伍12应急救援保障12.1内部保障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确定应急队伍,包括抢修、现场救护、医疗、治安、消防、交通管理、通讯、供应、运输、后勤等人员;⑵消防设施配置图、工艺流程图、现场平面布置图和周围地区图、气象资料、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互救信息等存放地点、保管人;⑶应急通信系统;⑷应急电源、照明;⑸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⑹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⑺保障制度目录①责任制;②值班制度;③培训制度;④危险化学品运输单位检查运输车辆实际运行制度(包括行驶时间、路线,停车地点等内容);⑤应急救援装备、物资、药品等检查、维护制度(包括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的安全、消防设备、器材及人员防护装备检查、维护);53 DB33/630—2013⑥安全运输卡制度(安全运输卡包括运输的危险化学品性质、危害性、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及本单位、生产厂家、托运方应急联系电话等内容。每种危险化学品一张卡片;每次运输前,运输单位向驾驶员、押运员告之安全运输卡上有关内容,并将安全卡交驾驶员、押运员各一份);⑦演练制度。12.2外部救援依据对外部应急救援能力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单位互助的方式;⑵请求政府协调应急救援力量;⑶应急救援信息咨询;⑷专家信息。13预案分级响应条件依据危险化学品事故的类别、危害程度的级别和从业人员的评估结果,可能发生的事故现场情况分析结果,设定预案的启动条件。14事故应急救援终止程序14.1确定事故应急救援工作结束14.2通知本单位相关部门、周边社区及人员事故危险已解除15应急培训计划依据对从业人员能力的评估和社区或周边人员素质的分析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应急救援人员的培训;⑵员工应急响应的培训;⑶社区或周边人员应急响应知识的宣传。16演练计划依据现有资源的评估结果,确定以下内容:⑴演练准备;⑵演练范围与频次;⑶演练组织。17附件⑴组织机构名单;⑵值班联系电话;⑶组织应急救援有关人员联系电话;⑷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应急咨询服务电话;⑸外部救援单位联系电话;⑹政府有关部门联系电话;⑺本单位平面布置图;⑻消防设施配置图;⑼周边区域道路交通示意图和疏散路线、交通管制示意图;⑽周边区域的单位、社区、重要基础设施分布图及有关联系方式,供水、供电单位的联系方式;⑾保障制度。5.15安全生产档案——设置目的安全生产档案是对企业安全健康管理工作的真实记载,反映企业贯彻国家法律法规、标准的具体体现,它的完整性、规范性、准确性同时也反映了企业的安全健康管理水平,并对提升企业的安全健康管54 DB33/630—2013理形象奠定了强有力的基础保障,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列举了5种档案,企业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和执行制度情况增加,但重点考评5种档案。——规范性引用文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国家主席令第70号2002.11.1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国家主席令第60号2002.05.01施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3.06.01实施)《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质监总局2000.10.01实施)《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2002.05.01实施)《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卫生部2000.05.01实施)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条款要点说明5.15.1企业应建立以下安全管理档案:a)事故档案;事故档案应有:现场图、调查记录、分析会记录、事故登记报告书、处理决定、防范措施和落实情况等内容。1)应有统计报表和事故分析图表,包括月度(年度)统计报表、历年来事故登记台帐和事故统计分析图表等资料。2)各类工伤事故应有报告书、伤情证明书(住院的应有出院小结)、分析会记录、现场照片(或录像)、证明材料、纠正和预防措施整改表、处理决定和当事人对处理决定的意见、措施落实情况验证和考核兑现的记载等资料,重伤以上事故应有调查报告、调查组人员明细等资料。3)工伤事故报告书应长期保存。b)安全生产培训教育档案;1)应按“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建立培训教育档案。2)职业安全培训教育应纳入企业的年度教育计划,明确培训对象、内容、时间和预期效果等。3)认真落实培训计划,建立培训实施记录、培训效果验证等资料。对集中办理的培训班,应有教学大纲、学员名册和考试成绩等内容。4)职业安全培训档案应至少保存3年以上。新职工进厂三级安全教育档案应长期保存。c)违章记录及安全奖惩档案;1)应有日常检查、专项安全检查、季节性安全检查的检查记录。2)检查中发现的违章行为、违章指挥、违反劳动纪律和违规现象应通过培训教育与考核相结合的方式及时予以纠正,并建立安全生产奖惩记录台帐。3)各级安全责任制考核和安全生产目标责任考核应纳入安全奖惩档案。4)安全奖惩台帐应至少保持3年以上。d)安全隐患及整改档案;1)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应建立隐患整改登记台帐,包括隐患类别、内容、整改措施、整改部门和负责人、整改进度、完成情况、验收和反馈等。2)隐患下达的形式不限,可以是整改通知单,也可以是整改计划或隐患整改报告等,但都必须对整改完成情况进行验证。3)记录应至少保持3年以上。e)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台帐、健康档案。1)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培训复训档案,含健康档案。应包括: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名称、作55 DB33/630—2013业人员每次复训体检表等。2)特种作业及危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应长期保存。5.15.2档案内容应记录齐全,按规定要求保存。文本资料:档案建档至少要在三年以上。6机械设备设施6.1空压机——设置目的空压机是船舶修造企业工业制造压缩空气的主要设备,应用范围广泛,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压气体是重要危险源,气体贮罐、管道均为受压容器,存在较多的危险因素。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一般环境下使用的固定式空压机和移动式空压机。——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JB8524-1997容积式空气压缩机安全要求——条款要点说明6.1.1机身、曲轴箱等主要受力部件无影响强度和刚度的缺陷,所有紧固件应牢固可靠,并有防松措施。a)空压机应有字迹清晰的铭牌和安全、润滑指示标志。b)空压机机身、曲轴箱等主要受力部件严禁有影响强度和刚度的缺陷,并无棱角、毛口。c)所有紧固件和各种盖帽、接头或装置等应紧固、牢靠,并有防松措施。6.1.2压力表、温度表(计)每6个月检测,液位计(油标)等安全装置(附件)应完整、灵敏可靠,且在检测周期内使用。a)压力表:指示灵敏,刻度清晰,铅封完整,在检验周期内使用。b)温度表(计):指示应清晰可靠,符合设备运行要求,严防超温。c)安全阀:应定期效验的铅封完好,动作可靠,介质泄放口安全合理,日常检查试验记录齐全。安全阀与本体之间装设截止阀的,运行期间须保持正确工作位置,并有防误操作措施。d)液位计(油标):能清晰显示液位,并有明显的最高和最低安全液位标记。定期运行检查记录齐全。e)当空压机在制造厂规定的使用环境和最终排气压力为额定排气压力条件下稳定运行时,各级排气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1)气缸内有油润滑的空压机,各级排气温度不应超过180℃,当使用合成油润滑时,各级排气温度不应超过200℃;2)气缸内无油润滑的空压机,各级排气温度不应超过200℃;3)喷油回转空压机,各级排气温度不应超过110℃。6.1.3外露的联轴器、皮带传动装置等旋转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或护栏,螺杆式空压机保护盖应关闭。a)外露的联轴器、皮带传动装置等旋转部位应设置防护罩或护栏。b)螺杆式空压机保护盖,应安装到位,门、顶盖关闭完好。56 DB33/630—2013c)超温保护措施:驱动功率大于15kW的空压机每级排气均应装有排气温度超温停车装置,停车后只能手动复位。6.1.4配套的压缩空气管道无腐蚀,管内无积存杂物,管道漆色符合浅灰色要求,并标有流向箭头,支架牢固可靠。a)压缩空气管道应采用钢管。b)压缩机空气管道的连接,除与设备、阀门等处用法兰或螺纹连接外,其余均应采取焊接。c)管路过滤器应使用金属壳体。d)任何与进、出口接头的进气和排气管道支架,须采取措施,防止振动、脉冲、高温、压力以及腐蚀性和化学性因素。e)管道漆色符合GB7231—2003《工业管道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要求,并标有流向箭头。详细要求参见“工业管道”。6.1.5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机组旁应设紧急停机按钮(开关)保护装置。a)电气设备符合安全要求,接地电阻≤4Ω,避雷接地电阻≤10Ω,检验记录齐全。b)空压机应设紧急停机按钮(开关)或保护装置。c)空压机无人看管时,要关闭并锁上所有电器箱、柜门。6.1.6空压机布置合理,空压机与墙、柱以及设备之间留有1m足够的空间距离。a)空压站的空压机布置,其通道宽度不小于表6-1的规定。表6-1空压机布置一览表空气压缩机排气量3名称(m.h)101010单排布置1.52机器间的主要通道双排布置1.52空气压缩机组之间或空气压缩机组与辅助41.52设备之间的通道空气压缩机组与墙之间的通道0.31.21.5b)螺杆式空压机与墙、设备之间的净空间距离应在1m以上,控制面板前的距离根据空压机的大小来确定,但最小净空应在1.06m以上。c)移动式空压机周围应留有空间。6.1.7固定式空压机应设置在有足够通风的房间;其区域内无灰尘、化学品、金属屑、油漆漆雾等。a)固定式空压机应放在有足够通风的房间里。b)螺杆式空压机顶部、背部通风口处不能放置任何物件。c)空压机摆放区域内无灰尘、化学品、金属屑、油漆漆雾或喷漆作业。6.2金属切削机床——设置目的金属切削机床是船舶修造企业中应用最为普遍的加工设备。金属切削机床加工能量转换与作功过程57 DB33/630—2013中,一旦能量失控逸散后触及人体,将会导致人身伤害事故。其主要危险源有:外露的传动部件、机床执行部件、机床的电器部件、操作过程中的违章作业等。诸如此类的危险源,如果不加防护或防护失灵、管理不善、维护保养不当、操作不慎,都会造成人身伤害。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所有的以切、磨削等为加工方式的普通金属切削机床、全自动或半自动加工机床,齿轮或螺纹加工机床,电火花加工机床,专用切削机床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760—2004金属切削机床安全防护通用技术条件GB16454—1996锯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1291—1997工业机器人安全规范GB13567—1998电火花加工机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7584—1998牛头刨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7585—1998插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7586—1998拉床安全防护技术要求GB18568—2001加工中心安全防护技术条件GB18490—2001激光加工机械安全要求——条款要点说明6.2.1防护罩、盖、栏应完备可靠。a)金属切削机床有下列情况之一的应选装防护罩、盖、栏:1)距离操作者站立基准高度≤2m处有外露的旋转部位;2)旋转部位的键、销、楔等突出≥3mm的部位;3)产生切屑、磨屑、冷却液等飞溅可能触及人体或造成设备与环境污染的部位;4)产生射线(超声波除外)或弧光的部位;5)高于地面≥0.7m的操作平台或需巡视设备的平台;6)易伤人的机床运动部位(如龙门刨床两端);7)悬挂输送机跨越通道的下部;8)伸入通道的超长工件(设围栏与标志);9)超出主轴后端300mm以上的工件;10)机床周围的减振沟、电缆沟、地下油槽、切屑坑等;11)其它需用罩、盖、栏隔离的危险部位。b)防护罩、盖、栏、网的要求1)防护罩的最小厚度和防护网的距离要求见下表6-2。表6-2防护罩的最小厚度和防护网的距离要求防止指尖误通过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6.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35mm(14岁以下)。防止手指误通过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12.5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92mm(14岁以上)。防止手掌(不含第一掌指关节)误通过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20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35mm。58 DB33/630—2013防止上肢误通过开口宽度:直径及边长或椭圆形孔的短轴尺寸应小于47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460mm。防止足尖误通过,防护罩底部与地面(或站立台面)的间隙应小于76mm,安全距离应不小于150mm。2)防护罩、盖、栏的通用要求①材质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无明显的锈蚀或变形;②安装应牢固,工作时不应与可动部件有接触或产生磨擦,机械运转时防护装置无振动或松动;③安装后便于拆卸(检修时不需拆卸的栏网等除外)、定位合理,不许与主机焊接;④安装后的防护装置与人体接触各处无棱边、无毛刺,尽可能与保护机构外形相符,不应妨碍正常的操作;⑤开启较频繁的较危险部位,防护罩、盖、栏应装设机电联锁装置;⑥防护栏、梯台应符合标准。机床自身带有超过3m的直梯,其超出部位应装符合标准的护笼;⑦自制的防护罩、盖、栏,应按安全色的标准进行涂漆防护,有脱焊或明显变形的应及时修复。6.2.2防止夹具、卡具松动或脱落的装置完好。a)夹具与卡具结构布局应合理,零部件与联结部位应完好可靠,与卡具配套的夹具应紧密协调。b)易产生松动的连接部位应有防松脱装置(如保险销、反向螺母、安全爪、锁紧块)。c)各锁紧手柄齐全有效(如车床等刀架或尾座锁紧均不能再摇动)。d)夹卡刀具、工件的螺钉(螺孔)齐全完好,无螺丝不全、滑扣、拧不紧等现象。6.2.3各种限位、联锁、操作手柄要求灵敏可靠。a)金属切削机床常见的保护装置:各类行程限位装置、过载保护装置、顺序动作电气与机械联锁装置、事故联锁装置、紧急制动装置、机械与电气自锁或互锁装置、音响信号报警装置、光电等自动保护装置、指示信号装置等。b)共性要求1)限位装置(限位与撞块等)应安全可靠,位置准确,运动机构的行程限制在规定的范围之内;2)顺序、自锁或互锁装置应互不干扰,符合设计要求;3)原设计或新增加的各类保护装置均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安全可靠。c)操作手柄与开关的要求:1)操作手柄应档位分明、与图文标示相符、定位可靠,操纵杆不得因振动或齿轮磨损而脱位;2)刀具(床身)有快速移动的机床,其开合螺母与十字手柄应互锁;快速手轮在自动快速进给时能及时脱开;3)大刀架空程量≤1/30转,小刀架空程量≤1/20转,四方架压紧后手柄应处于第一象限的0-45°(此位置易锁紧且不妨碍操作),若超过第四象限的-45°时不许使用;4)卡爪灵活,卡盘或内方的扳手自由空隙较小而不打滑。6.2.4机床PE应选用≥4㎜2的铜芯线连接规范可靠。2a)机床PE线若明设时,应选用≥4mm的铜芯线,不许使用铝芯线。22b)机床PE线若暗设时(随穿线管接入设备本体)应选用≥2.5mm的铜芯线或≥4mm的铝芯线。c)PE线不许搭接或串接,接线规范、接触可靠,不要求一定均裸露。59 DB33/630—2013d)明设的应沿管道或床身敷设,暗设的在接线处外部应有接地标志。e)设备PE线接线间不得涂漆或加绝缘垫。6.2.5机床局部或移动照明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a)机床局部或移动照明应采用36V或24V安全电压。b)照明变压器外壳应PE可靠,次级线不应接零。c)行灯应用耐油橡胶缆线,线路无老化、无接头、无破损、无扭结。d)使用220V整机照明灯高度应≥2.2m(以操作站立面为准),线路规范完好可靠,灯泡上部应装灯罩。e)照明灯开关应灵敏有效,局部照明灯灯架完好,灯具可调整在任意允许的工作位置。f)不论何种电压的照明电源线,不允许只接一根相线后利用床身载流导电。6.2.6机床电器箱、柜前1m内无杂物,箱、柜内电器布局合理,编号清晰正确。a)电气箱、柜门应关闭严密,门前1m内无杂物、无工件,箱、柜门开启方便。b)箱、柜内电器布局合理,布线整齐,编号清晰正确。c)箱、柜内清洁干燥,无积尘、积水、积油,无杂物或电器备件。d)防短路、过载、失压、欠压、自锁、互锁、过流及信号等保护装置齐全、完好、有效。e)各熔断元件与负荷匹配,不许随意用不合格熔丝代替。f)各机构电器开关、手柄定位可靠,各指示灯、指示仪表、操作按钮等标示清楚,使用完好、齐全对应。g)金属壳体的箱柜应PE连接可靠,如箱、柜门上有电器元件时,应将门与箱、柜壳体用塑料铜芯软导线连接。h)各线路无老化、破损,蛇型管无压砸损环或脱落。6.2.7未加罩旋转部位的楔、销、键,突出旋转杆平面应小于3㎜。a)不加罩的楔、销、键不许突出旋转杆平面。b)若因条件限制,有突出的部位应≤3mm,不许有毛刺或棱角。c)突出的楔、销距操作者站立地面可以人不能触及为准。6.2.8备有清除切屑的专用工具。a)清切屑专用工具应有拉屑钩、夹屑钳、扒屑铲、毛刷等。b)切、磨屑会积存在工件或设备上的机床均应配备毛刷;机床加工产生切屑的,应同时配备拉屑钩或夹屑钳等。c)清屑工具应和机床大小及切屑形状与长短相匹,不求统一,但应保证需要配备的每台机床应齐全,且操作时在机旁随手可用。6.2.9其他安全要求:a)磨床:砂轮合格,旋转时无明显跳动;1)砂轮的检查:砂轮片的特性应符合磨床的工艺要求,砂轮外观、内孔、表面、安装、软垫、磨损极限等要求,参见“砂轮机”的有关条款。2)动态试验:①砂轮运转时无明显的径向跳动。②磨削工件时,机床无明显的整机振动。60 DB33/630—2013③砂轮磨损在规定的尺寸之内,防护罩已盖(扣)好,无颤动。3)磨床砂轮合格、旋转时无明显跳动。b)车床:加工超长料应有防弯装置;1)普通车床、六角车床、半自动或全自动等机床若加工超长料时,应采取防折弯装置。2)加工棒料超过机床尾部时,应设置防护罩或防护栏。若超出300mm及以上时,还应设置牢靠有效的支撑架、中心架、防护栏等。各类防折弯、防甩弯装置应可靠有效,且有警示标志。c)插床:应设置防止运动停止后滑枕自动下落的配重装置;1)工作台纵向移动至极限位置时,与上床身间的最小距离、滑枕运动至下端极限位置时,与工作台面间的最小距离,应符合规定,以保证对可能进入此区间的人体不会产生挤压危险。2)机床应设置防止运动停止后滑枕自动下落的配重装置,且应封闭于机床内。3)在滑枕部件下端的适当位置涂安全色,以警告滑枕运动中人或物体不得进入加工区。d)电火花加工机床:可燃性工作液的闪点应在70℃以上,需采用浸入式加工;1)电极夹持装置应安全、可靠,确保不使电极坠落或在高速旋转时被甩出而造成抛射危险。自动交换电极的装置应可靠,不使电极脱落。2)机床使用的可燃性工作液的闪点应在70℃以上。闪点的检验按有关标准的规定。3)使用可燃性工作液的电火花成形机等,应采用浸入式加工,且应使液面高度(工件表面到工作液面的最小距离)与工作电流相适应。在工作电流≤50A时,液面高度应≥50mm。工作电流增大,液面高度应相应增加。e)锯床:锯条外露部分应采用防护罩或安全距离隔离;1)卧式带锯床的锯轮和带锯条运动部分应用防护罩盖住,锯轮护罩与导向装置间的加工区域用可调式加工区护罩进行防护。2)立式带锯床的加工区护罩应能调整得与工件保持最小安全距离,即尽可能靠近工件。工作台上所使用的盖条(或垫块),应保证切削刀具两侧的间隙不大于3mm。3)圆锯床的安全罩或挡板的设计应与圆锯片外露部分相适应,以使操作者不受飞溅锯屑的伤害;其位置应尽可能靠近最前使用位置。4)弓锯床应根据需要设置加工区挡板。锯弓臂上应提供明显标记,以标明锯条的正确安装方法。f)加工中心:加工区域周边应有固定、可调式防护装置。1)工件和工件动力夹紧机构的夹紧移动距离超过6mm时,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产生挤压危险。2)为防止操作者由于意料不到的运动或观察加工时产生挤压危险,应在工作区域周边加防护装置,或采用可调式防护装置,或压敏防护装置。3)使用机床主轴给刀库装刀时,当手动将刀具传递给主轴时,应采取措施防止触及换刀的控制装置。6.3冲、剪、压机械——设置目的冲、剪、压机械是船舶修造企业中不可缺少的设备。目前不少的冲、剪、压机械本质安全性较差,采用的刚性离合器不易做到任意位置的停车,补装安全装置较难;冲压机械多数操作简单,使用频率高、连续重复作业后,操作者易疲劳、易失误。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通过对材料施加压力、使之产生塑性变形或分离,以获得需要的形状与性能的加工机械。主要包括开式或闭式压力机、多功位自动压力机、冲模回转压力机、高速压力机、精密冲裁压力机、剪板机、剪切冲型机、各种液压机、刨边机、校平机、卷弯机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12265.1-1997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61 DB33/630—2013GB12265.3-1997机械安全避免人体各部位挤压的最小间距GB12265.2-2000机械安全防止下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8196-2003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GB6077-1985剪切机械安全规程GB5091-1985压力机的安全装置技术条件GB/T8176—1997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条款要点说明6.3.1离合器动作灵敏、可靠,无连冲。a)刚性离合器的转健、键柄和直键应无断裂。b)操纵器的杆件、销钉或弹簧应无裂纹、折断。c)牵引电磁铁触点无粘连,中间继电器触点接触可靠。d)刚性离合器其曲柄上死点停止角度应≤±5°,气动摩擦离合器其曲柄上死点停止角度应≤5°-10°;正常停机时滑块应停在上死点附近。e)滑块从上死点距下死点25mm的行程范围内需要制动时,离合器应能立即对滑块制动。F)滑块行程次数>200转/min的压力机不能使用滑销、转键离合器。g)离合器安装紧固,动作可靠,确保滑块无连冲。6.3.2制动器工作可靠,与离合器相互协调联锁。a)制动器的共性要求按“起重机械”的有关部分执行。b)制动器和离合器应相互协调与联锁,开机时制动器先松闸,离合器稍滞后再结合。c)联锁或连接均应准确、紧固,工作时稳定、协调。d)行程限位装置、控制装置正确,动作完好有效。6.3.3紧急停止按钮灵敏、醒目,在规定位置安装有效。a)大型冲压机前、后面均应按装紧停按钮,一般设置在控制点、给料点附近,人手可迅速触及且不会产生误动作之处。b)剪板机剪板长度>2500mm时,两侧均应设置紧停铵钮。c)紧停按钮要突出其他按钮的外平面,按钮头应有醒目的红色标记。d)刚性离合器的冲压机械可不安装紧停按钮。6.3.4传动外露部分的防护装置齐全可靠。a)露于设备外部,距操作者站立平面≤2m的旋转部件,均应装设有效的防护罩或防护盖;大型机床某些部件受条件限制时,可设置防止人员触及的防护栏。b)根据操作与维护的不同情况,可设置固定式或可动式的防护罩(盖、栏),必要时应装有联锁保护装置。c)防护罩、盖、栏的通用要求,按“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要求。6.3.5脚踏开关应有完备的防护罩且防滑。a)外露在工作台面外部的脚踏开关,只要有物体撞压可能的,均应在开关上部、两侧装设防护罩。b)剪板机开关为脚踏杠的,在整个长度上均应安装防护罩(可在伸脚操作侧面开孔)。c)脚踏开关的踏面应用防滑的花纹钢板等制作。62 DB33/630—2013d)防护罩应设计合理,操作方便;有足够的强度,无棱角毛边;与开关有机的连接,以便于开关的检修。e)脚踏开关的自由行程≥15mm,开关内弹簧应是确保复位的压簧。f)脚踏开关与防护罩均应PE可靠,动作灵敏可靠,且防高温触及,无水浸泡。6.3.6机床PE线可靠,电气控制有效。a)冲剪压机械的金属结构件、电动机壳体、变压器壳体、穿线金属管等,均应PE可靠。b)PE线连接的通用要求,按“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要求。c)冲剪压机械可移动的开关电源线应采用三芯橡胶电缆线,外套蛇皮管,如有物件压砸可能时,应用槽钢或钢管(盖)防护。d)电气控制的通用要求,按“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要求。6.3.7安全防护装置可靠有效,使用专用钳子、钩子、夹子、电磁或永磁吸盘等工具。a)压力机安全防护装置的配置原则:1)每台压力机一般都应配置一种或一种以上的安全保护装置。2)栅栏式、推(拨)手式、牵手式安全保护装置可按需要配置,其动作应灵活、可靠、无过重的撞击,并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推(拨)手式、牵手式安全保护装置主要限用于老式压力机和安全改装。3)压力机配置的安全保护装置应符合下列要求之一:①滑块向下运行时,操作者身体的任何部位都应不可能进人或停留于工作危险区界线之内;②滑块向下运行时,当操作者身体任何部位进人工作危险区界限以内时,滑块应立即被制动;③滑块向下运行时,当操作者的手从放开操作按钮开始,并伸向工作危险区界限的时间间隔内,应在手到达工作危险区界限之前,滑块被立即制动。b)双手操作式安全保护装置的要求1)保护装置的按钮面不得高出其边框;2)两个按钮之间的内侧间距应大于250mm;3)操作时应双手同时按压按钮。在滑块下行过程中松开任一按钮,滑块应即停止运行;4)在单次行程工作规范时,滑块应停止在上死点(或设计规定点),即使双手仍继续按压住按钮,滑块不应作下一次运行;5)对于被中断的操作控制需要恢复以前,应先松开全部按钮,然后再次双手按压后才能恢复运行;6)对需多人协同配合操作的压力机,应为每位操作者都配置双手操作按钮,并且只有全部操作者协同操作时,滑块才能起动运行。c)光线式安全保护装置的要求1)安全保护装置应具有自检功能,按需要可再配有自保功能;62)安全保护装置响应时间不得大于20ms,寿命应大于10次;3)安全保护装置应具有不受装置投射光线以外的光源的干扰影响;4)投光器、受光器的保护高度一般应取压力机行程长度与滑块调节量之和,其所需高度超过400mm时,只取400mm;5)投光器与受光器组成的光轴数为两个以上时,其光轴间距应不大于50mm。对于由若干光轴所组成的垂直平面被安设在距工作危险区的距离超过500mm时,其光轴间距允许不大于70mm;6)投光器、受光器的安装应稳固,并便于调节;7)安全保护装置的电子控制部分不得安装在受阳光曝晒和具有40℃以上的热源处,并应避开对电子器件存在干扰的强磁场。d)安全装置应具有强度与刚度,紧固件或定位销应保证安装可靠、无松脱。63 DB33/630—2013e)电气控制开关应有指示信号或标志,安全装置上的选择开关应采用钥匙转换等方式。f)在工艺操作中,工序操作卡上应注明冲模编号和应配备专用工具的名称、编号。g)小批生产的冲压机床不便安装合适的安全装置时。可选用劳动强度小,使用方便灵活的送退料手持专用工具,实现模外操作。专用工具有钳子、钩子、夹子、电磁或永磁吸盘等。专用工具操作时应对号使用,与工艺文件相一致。6.3.8剪板机等压料脚应平整,危险部位有可靠的防护。a)剪扳机等重要部件上的螺栓、螺母、销钉等紧固件,应有严格的防松措施。b)压料脚底面应平直、完整,压料脚底面在同一水平线上;剪切过程应先压紧再剪切。c)在剪、切、刨、卷板料可能进溅飞出伤人的区域,均应加设防护档板或护网,同时宜做成活动式。d)剪板机的刀片在安装、更换与操作时,应保证正确、牢靠、定位、完备。e)剪扳机重锤、杠杆等防护可靠。f)压力机上的压力表应定期校验,在合格期内使用。6.4特种设备(工业气瓶、压力容器、锅炉及辅机、起重机械、电梯)6.4.1压力容器、锅炉、起重机械、电梯应取得特种设备使用证,定期检验合格,在检验周期内使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373号令)所称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客运索道、大型游乐设施。表6-3纳入安全监察的特种设备范围序类别设备类型或名称设备特性或技术参数号1电梯电梯、自动扶梯和人行道。载人或载物的电梯(船用电梯和井下作业的电梯除外)额定其中量在0.5吨(含0.5吨)以上的升降机,以升降机、桥架型和臂架型起重机、承起重及额定起重量在1吨(含1吨)以上,提升高度在2m以上2重形式固定的电动葫芦、机械式停车设机械的起重机械(浮式和甲板起重机、矿井下作业的起重机备。械除外)。厂内叉车、搬运车、牵引车、推顶车、堆运行速度高于5公里/小时以上;仅在工作场所内使用,3机动垛车、跨车、装载机、铲运车、挖掘机未纳入公安部门和农业部门管理的机动车辆车辆和不上公路的汽车6.4.2工业气瓶;气瓶每3年检测,压力表每6个月检测、定期检测合格,在检测周期内使用。6.4.2.1工业气瓶——设置目的在机械工业生产中使用的工业气瓶,虽然结构简单,但是瓶内承受压力高,应力状况复杂,瓶内介质种类多且性质各异。再加上气瓶流动范围广,使用条件恶劣等危险因素较多,极易发生火灾爆炸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于企业常用的氧气瓶、氢气瓶、二氧化碳气瓶、氨气瓶、氩气瓶、溶解乙炔气瓶,液化石油气瓶等工业气瓶。64 DB33/630—2013——规范性引用文件GB16804-1997气瓶警示标签GB7144-1999气瓶颜色标记GB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条款要点说明6.4.2.1.1工业气瓶供货(制造与供气)单位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定期检测合格。a)气瓶的产权单位应建立气瓶管理档案(档案资料应包括:制造单位、气瓶编号、合格证、产品质量证明书、气瓶改装记录、充装使用记录、定期检验证与记录、气瓶判废通知书及管理责任人等)。b)气瓶使用单位应建立气瓶验收制度,应对气瓶的入库与发放实行登记(登记内容应包括:气瓶类别、编号、定检周期、外观检查、入或出库时间和领用单位、管理责任人等)。6.4.2.1.2气瓶应符合下列状况:a)在检验周期内使用1)钢制无缝气瓶: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潜水气瓶以及常与海水接触的气瓶每2年检验一次;盛装一般性气体的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盛装惰性气体的气瓶,每5年检验一次。对使用年限超过30年的气瓶,登记后不予检验,按报废处理。2)钢制焊接气瓶: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每2年检验一次;盛装一般性气体的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对使用年限超过12年盛装腐蚀性气体的气瓶,以及对使用年限超过20年盛装其他气体的气瓶,登记后不予检验,按报废处理。3)液化石油气瓶:自制造日期起,第一次至第三次检验周期均为4年,每四次检验周期为3年;对YSP-50型钢瓶,每3年检验一次;对使用年限超过15年任何类型的气瓶,登记后不予检验,按报废处理。4)溶解乙炔气瓶:每3年检验一次。5)气瓶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严重腐蚀、损伤或对其安全可靠性有怀疑时,应提前进行检验。6)库存和停用时间超过一个检验周期的气瓶,启用前应进行检验。b)外观无缺陷及腐蚀气瓶外观无缺陷,无机械性损伤和严重腐蚀。1)直观检查;最大腐蚀深度不得超过0.5㎜。2)称量法;大于12升的气瓶其重量损失超过5%时。3)测量仪检验;当厚度小于气瓶肩部所标记的最小壁厚时,判不合格。c)漆色及标志正确、明显气瓶表面漆色、字样和色环标记应符合规定,且有气瓶警示标签。常用气瓶的颜色标志见表6-4。表6-4常用气瓶颜色标志一览表序充装气体化学式瓶色字样字色色环号名称1乙炔CH≡CH白乙炔不可近火大红P=20,淡黄色单环2氢H2淡绿氢大红P=30,淡黄色双环3氧O2淡(酞)兰氧黑P=20,白色单环4氮N2黑氮淡黄P=30,白色双环5空气黑空气白6二氧化碳CO2铝白液化二氧化碳黑P=20,黑色单环7氨NH3淡黄液氨黑8氯Cl2深绿液氯白9氟F2白氟黑65 DB33/630—201310四氟甲烷CF4铝白氟氯烷14黑P=20,淡黄色单环11甲烷CH4棕甲烷白P=30,淡黄色双环12天然气棕天然气白P=15,淡黄色单环13乙烷CH3CH3棕液化乙烷白P=20,淡黄色双环14丙烷CH3CH2CH3棕液化丙烷白CH3CH2CH215丁烷棕液化丁烷白CH3工业用棕液化石油气白16液化石油气民用银灰液化石油气大红P=15,白色单环17乙烯CH2=CH2棕液化乙烯淡黄P=20,白色双环18氩Ar银灰氩深绿19氦He银灰氦深绿P=20,白色单环20氖Ne银灰氖深绿P=30,白色双环21氪Kr银灰氪深绿22一氧化碳CO银灰一氧化碳大红d)安全附件齐全、完好1)气瓶附件包括气瓶专用爆破片、安全阀、易熔合金塞、瓶阀、瓶帽、防震圈等。2)瓶阀应满足下列要求:①瓶阀材料应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所用材料既不与瓶内盛装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影响气体的质量;②瓶阀上与气瓶连接的螺纹,应与瓶口内螺纹匹配,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定。瓶阀出气口的结构,应有效地防止气体错装、错用;③氧气和强氧化性气体气瓶的瓶阀密封材料,应采用无油的阻燃材料;④液化石油气瓶阀的手轮材料,应具有阻燃性能;⑤瓶阀阀体上如装有爆破片,其公称爆破压力应为气瓶的水压试验压力;⑥同一规格、型号的瓶阀,重量允差不超过5%。3)易熔合金塞应满足下列要求:①熔合金不与瓶内气体发生化学反应,也不影响气体的质量;②易熔合金的流动温度准确;③易熔合金塞座与瓶体连接的螺纹应保证密封性。4)瓶帽应满足下列要求:①有良好的抗撞击性;②无特殊要求的,应配带固定式瓶帽,同一工厂制造的同一规格的固定式瓶帽,重量允差不超过5%。5)防震圈的重量允差应不超过5%。6.4.2.1.3储存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a)仓库状况良好,安全标志完善1)气瓶应储存于气瓶专用库内,库房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有关规定,仓库内不得有地沟、暗道,严禁明火和其他热源,库房门口应有醒目的安全标志。2)库房应远离热源,严禁明火,有防止日光直射库内和降温的措施,库内应通风良好,保持干燥等。66 DB33/630—2013b)各种瓶及空、实瓶应分开存放,存放量符合规定1)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气瓶,应规定储存期限,并应避开放射性射线源。2)空、实瓶应分开放置,有明显的标记。存放量参照“危险化学品库”的有关规定。3)盛装毒性气体或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以及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库存放。4)气瓶放置应整齐,戴好瓶帽。立放时,要妥善固定,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横放时,头部朝同一方向。c)标记明显,间距合理空、实瓶的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并保持间距1.5m以上。d)各种护具及消防器材齐全、可靠库内及附近应设置防毒护具或消防器材。灭火器的配置情况参见“危险化学品库”的有关规定。6.4.2.1.4使用场所应符合下列要求:a)防倾倒措施可靠1)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使用时应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2)气瓶应直立,并应采取措施防止倾倒,严禁卧放使用;3)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应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b)工作场地存放量符合规定作业现场的气瓶,同一地点放置数量不应超过5瓶;若超过5瓶,但不超过20瓶时,应有防火防爆措施;超过20瓶以上时,应设置二级瓶库。c)与明火间距符合规定气瓶应避免阳光直射、放射线源,不得靠近热源,氧气与乙炔瓶间距应大于5m,可燃、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间距应大于10m,气瓶壁温应小于60℃。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6.4.2.2压力容器——设置目的在机械工厂中使用的各种压力容器,其结构不同,内部介质不同,受力受压状态不同,具有爆炸、火灾及中毒等危险特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圃本项目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压力容器:3a)工作压力≥0.1Mpa;内直径≥0.15m;容积≥0.25m。b)介质为气体、液化气体或最高工作温度高于标准沸点的液体。——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0-1998钢质压力容器《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06.01)——条款要点说明6.4.2.2.1压力容器制造单位应取得安全生产许可证,其资质定期检测合格。6.4.2.2.2日常运行中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定期自查并有记录:a)各种技术资料齐全;建立压力容器台帐,备有出厂合格证、质量证明书、压力容器使用证,压力表、安全阀,定期检验合格报告、各类检验检测记录齐全,在检测有效周期内使用,b)本体外观应完好;1)压力容器本体接口部位,焊接接头等部位无裂纹、变形、过热、泄漏等缺陷;67 DB33/630—20132)外表面无严重腐蚀现象,漆色完好;3)相邻管道与构件无异常振动、声响、摩擦。c)安全附件齐全灵敏有效。1)压力表指示灵敏、刻度清晰、铅封完整;压力表量程选用容器工作压力的2倍,最小不能小于1.5倍,最大不能超过3倍。低压容器所用的压力表,其精度一般不应低于2.5级,中压及中压以上容器使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应低于1.5级。2)安全阀铅封完好、动作可靠,介质泄放点安全合理;3)液位计指示准确、有最高、最低液位标记,且安全可靠。6.4.2.2.3基础和运行可靠a)基础可靠支承完好,无移位、沉降、倾斜和螺栓连接等现象;b)疏水器、排污(水)阀无泄漏,排放物无污染环境;c)运行状况良好,无超载、超压、超温现象;有定期巡回检查记录。6.4.2.3锅炉与辅机——设置目的锅炉是工业企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使用较广泛的能源转换设备,由于它一部分元件既受到高温烟气和火焰的烘烤,又承受较大的压力,且工作环境比较恶劣,是一种有爆炸危险的特种设备。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承受压力的、以水为介质的产生蒸汽的固定式锅炉。——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273-90工业锅炉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1576-2001工业锅炉水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国务院令第373号2003.06.01实施)《蒸汽锅炉安全技术规程》(劳动部1997.01.01实施)《小型和常压热水锅炉安全监察规定》(质监局2000.08.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6.4.2.3.1锅炉应有使用登记证,压力表、安全阀定期检测合格,在检测周期内使用。a)出厂资料齐全,至少应包括:质量证明书,合格证,锅炉总图,主要受压部件图,受压元件强度计算书,安全阀排放量计算书,安装使用说明书以及各种辅机的合格证书等。b)锅炉使用登记证应悬挂在锅炉房内。c)在用锅炉应持有锅炉定期检验合格证并在检验周期内进行。6.4.2.3.2日常运行中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并定期自查并有记录:a)安全附件完好,安全阀、水位表、压力表齐全、灵敏、可靠,排污装置无泄漏;1)安全阀①安全阀应结构完整,安全可靠,动作灵敏。每年至少检验一次,且铅封完好,每月自动排放试验一次。每周应手排放试验一次,并做好记录及签名。②按规定配置,合理安装安全阀。2)水位表①水位表应安装合理,灵敏可靠,且便于观察。水位表距离操作地面高于6000mm时,应加装远程水位显示装置,用远程水位显示装置监视水位的锅炉,控制室内应有两个可靠的远程水位显示装置,同时运行中应保证有一个直读式水位表正常工作。68 DB33/630—2013②每台锅炉至少应装二只独立的水位表。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0.2t/h的锅炉可只装一只。③水位表应有指示最高,最低安全水位和正常水位的明显标志。④水位表应设置放水管,并接至安全地点,玻璃管式水位表应有防护装置。3)压力表①锅炉应装有与锅筒(锅壳)蒸汽空间直接相连接的压力表。②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小于2.5MPa的锅炉,压力表精确度不应低于2.5级;对于额定蒸汽压力大于或等于2.5MPa的锅炉,压力表的精确度不应低于1.5级。③根据工作压力选用压力表的量程范围,一般应在工作压力的1.5-3倍,最好选用2倍。④表盘直径不应小于100mm,表的刻度盘上应划有最高工作压力红线标志。⑤至少每半年校验一次,铅封完好。⑥压力表装置齐全(包括压力表、存水弯管、三通旋塞)。4)排污装置无泄漏,且保持畅通,应定期进行排污。b)报警和连锁保护装置灵敏、可靠;1)水位报警装置: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2t/h的锅炉,应装设极限高、低水位报警器和极低水位联锁保护装置。2)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6t/h的锅炉,应装设超压报警和联锁装置。3)燃油、煤粉或以气体为燃料的锅炉应装设联锁保护装置。4)上述装置应灵敏、可靠。c)炉墙无严重漏风、漏烟,油、气、煤粉炉防爆式装置好;1)炉体应完好,基础牢固,构架牢靠。2)油、气、煤粉炉防爆装置完好。d)水质处理应能达到指标要求;1)2t/h以下的锅炉可采用炉内水处理;2t/h以上的锅炉应进行炉外水处理。2)水质处理应能达到指标要求,炉内水垢在1.5mm以下。①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水质标准(锅外化学水处理)见表6-5。表6-5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水质标准(锅外化学水处理)项目给水锅水≥1.0≥1.6≥1.0≥1.6额定蒸汽压力,MPa≤1.0≤1.0≤1.6≤2.5≤1.6≤2.5悬浮物,mg/l①≤5≤5≤5---总硬度,mmol/L①≤0.03≤0.03≤0.03---总碱度,无过热器---6-266-246-16mmol/---有过热器-≤14≤12L②pH(25℃)≥7≥7≥710-1210-1210-12溶解氧,mg/L③≤0.1≤0.1≤0.05---溶解固形无过热器---<4000<3500<3000物mg/有过热器----<3000<2500L④2-SO3,mg/L----10-3010-303-P04,mg/L----10-3010-30相对碱度,游离----<0.2<0.269 DB33/630—2013NaOH/溶解固形物⑤含油量,mg/L≤2≤2≤2---含铁量,mg/L⑥≤0.3≤0.3≤0.3---2+2+注:1)硬度的基本单元为C(1/2Ca、1/2Mg),下同。-2-2-2)碱度mmol/L基本单元为C(OH、1/2C03、HC03),下同。对蒸汽品质要求不高,且不带过热器的锅炉,使用单位在报当地锅炉压力容器安全监察机构同意后,碱度指标上限可适当放宽。3)当额定蒸发量大于等于6t/h时应除氧,额定蒸发量小于等于6t/h的锅炉如发现局部腐蚀时,给水采取除氧措施,对于供汽轮机用的锅炉给水含氧量应小于等于0.05mg/L。-4)如果测定溶解固形物有困难时,可采用测定电导率或氯离子(Cl)的方法来间接控制,但溶解固-形物与电导率或氯离子(Cl)的比值关系应根据实验确定.并应定期复试和修正此比例关系。5)全焊接结构的锅炉相对碱度可不控制。6)仅限燃油、燃气锅炉。②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水质标准(炉内加药处理)见表6-6。表6-6蒸汽锅炉和汽水两用锅炉水质标准项目给水锅水悬浮物,mg/L≤20-总硬度,mmol/L≤4-总碱度,mmoL/L-8-26PH值(25℃)≥710-12溶解固形物,mg/L-<50003)水质化验员应持证上岗,并按规定进行取样化验,监控水质,记录齐全。e)各类管道无泄漏,保温层完好无损,管道构架牢固可靠;f)其他辅机设备应符合机械安全要求。1)通风设施应合理配置,运行良好,节能降噪。2)所有电器设施接线连接良好,接地可靠。6.4.2.4起重机械——设置目的起重机械是用于起重、运输、装卸、安装作业以实现生产机械化不可缺少的设备,但其作业环境复杂,如果在设计、制造、安装、使用、维护过程中稍有疏忽,就可能引发重大事故。起重伤害事故的特点是事故频次较高,伤害程度严重,不仅直接危及人身安全和设备的完好使用,还可能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起重机械中的通用桥式起重机、门式起重机、汽车起重机、轮胎起重机、履带起重机、铁路起重机、塔式起重机、门座式起重机、冶金专用起重机以及装卸桥、电动葫芦、简易起重设备和吊索具等辅具。——规范性引用文件GB6067-85起重机械安全规程GB5972-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12602-90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LD48-93起重机械吊索具安全规程——条款要点说明70 DB33/630—20136.4.2.4.1起重机械应有使用登记证,每二年定期检测合格,在检测周期内使用。6.4.2.4.2定期自查并有记录:a)钢丝绳的断丝数、腐蚀(磨损)量、变形量、使用长度和固定状态符合规定;1)钢丝绳的选用应符合要求,连接方法应正确。①钢丝绳末端固定压板应≥2个或用楔块固定在卷筒等构件上。②当吊钩等取物装置处于最低位置(含地坑)时,钢丝绳在卷筒上的缠绕圈数,除固定绳尾的圈数外,应留有≥2圈。2)钢丝绳出现下列情况之一应予报废:①对于交绕的钢丝绳在一个捻距(指任意一个钢丝绳股环绕一周的轴向距离)内的断丝数达该绳总丝数的10%。②吊运炽热金属或危险品的钢丝绳,其报废断丝数取一般起重机的一半,如断丝现象集中发生于局部,或在六倍于钢丝绳直径长度内断丝集中发生在一股上,应按⑴所规定的一半即行报废。③钢丝绳表面层钢丝腐蚀或磨损达表面原丝径的40%。④钢丝绳直径减小量达7%。⑤钢丝绳有明显的内部腐蚀。⑥钢丝绳表面有磨损或腐蚀,又有一定数量的断丝,断丝数应在⑴和⑵的规定上乘以折减系数后判定:当磨损或腐蚀率分别在10、15、20、25、30-40%时,折减系数对应为85、75、70、60、50%。⑦整股断裂或烧坏。⑧局部外层钢丝绳伸长呈“笼”形或钢丝绳纤维芯的直径增大较严重。⑨钢丝绳发生扭结、死角、硬弯、塑性变形、麻芯脱出等严重变形。3)钢丝绳润滑状况良好。b)滑轮的护罩完好,转动灵活;1)滑轮直径与钢丝绳直径应匹配,满足D≥(e-1)d。式中:D为滑轮的名义直径,d为钢线绳直径,e为系数,桥式起重机一般e取20~30。2)滑轮转动灵活,无缺损。3)防止钢丝绳跳出轮槽的滑轮护罩等装置安装牢靠,无损坏或明显变形。4)滑轮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以报废:①裂纹。②轮槽不均匀磨损达3mm。③轮槽壁厚磨损达原壁厚的20%。④因磨损使轮槽底部直径减小量达钢丝绳直径的50%。⑤其它损害钢丝绳的缺陷。c)吊钩等取物装置无裂纹、明显变形或磨损超标等缺陷,紧固装置完好;1)起重机械不许使用铸造的吊钩,不许用冲击韧性低的材料制作。2)吊钩表面应光洁,无剥裂、锐角、毛刺等缺陷,如有缺陷或已磨损均不许补焊。3)吊钩应转动灵活,固定螺母的定位螺栓、开口销等应紧固完好。4)在钢丝绳易脱钩的工作环境中使用的吊钩,应有防脱钩的保险装置。5)吊钩等取物装置无裂纹、明显变形或磨损超标等缺陷。吊钩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予报废:①裂纹:重点检查吊钩下部的危险断面和钩尾螺纹部分的退刀槽断面,如有裂纹应予报废。②吊钩危险断面的高度磨损量达原尺寸的10%。③开口度比原尺寸增加15%。④扭转变形超过10°。⑤危险断面或吊钩颈部产生塑性变形。71 DB33/630—2013⑥板钩衬套磨损达原尺寸的50%,应报废衬套;心轴磨损达原尺寸的5%时,应报废心轴。d)制动器工作可靠,连接件无超标使用,安装与制动力矩符合要求;1)各类驱动装置均应达到原设计的功能,通往制动器杠杆系统的“空行程”不应超过电磁铁额定行程的10%。2)制动器松开时,制动闸瓦与制动轮各处间隙应基本相等,制动带最大开度(单侧)应≤1mm。3)制动带磨擦垫片(闸皮)与制动轮的实际接触面积,应大于理论接触面积的70%。4)制动器各活动销轴应转动灵活,无退位、卡位、锈死等现象,开口销齐全。5)制动器小轴或心轴表面应淬火,不许用普通螺栓代替;制动瓦磨擦垫片和制动轮表面均不许有油污或其它缺陷。6)制动器有下列情况之一时,该零件应报废:①杠杆、拉杆、制动臂或套板有裂纹。②弹簧出现塑性变形或断裂。③制动带摩擦片厚度已磨损达原厚度的50%,铆钉头埋头深度<摩擦片厚度的50%。④销轴或轴孔磨损达原直径的5%。7)制动轮有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报废或处理:①裂纹。②轮面凸凹不平≥1.5mm,应重新车光;当起升、变幅机构制动轮轮缘厚度磨损达原厚度的40%,其它机构制动轮轮缘磨损达原厚度的50%时,应报废制动轮。8)凡吊运炽热金属、易燃易爆危险品或发生溜钩现象可能造成重大危险或损失的起重机,起升机构应装设两套制动器。9)单或双制动器的起升机构,每套制动器应可靠制动住1.25倍的额定负荷。10)应调节制动力矩以获得适宜的制动距离:①起升机构的制动距离S=[1/80(重级)、1/100(中级)、1/120(轻级)]×V升;V升是起升速度。②大车运行机构的制动距离约为V/1.5m/main,V指运行机构的额定速度。大车制动距离双梁起重机为6-11m、单梁起重机为2~6m较适合。③小车运行机构的制动距离约为V/20m/min,小车制动距离为0.5-5m较适合。e)各类行程限位、限量开关与联锁保护装置完好可靠;1)卷扬限位器:上卷扬限制器应保护当吊具起升到极限位置(距起重机构架)时自动切断电源;一般电动葫芦吊车的极限间距应>0.3m,双梁起重机应>0.5m。新安装的起重机应增设下极限限位器,应保证吊具下降到下极限位置时可自动切断电源。2)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和互感限制器,包括大车运行机构和小车运行机构行程限位器。①两台起重机在同一轨道上大车相互行驶在相距0.5m处应保证同时切断两台起重机的电源。②大车轨道终端的限位撞尺,应保证起重机在距极限端0.5-3m(视吨位而定)时切断电源。③有驾驶室的起重机,应装小车行程限位装置,单梁电动葫芦,且在地面操作的可以不装。3)幅度限制器。变幅类型的起重机,应安装最大、最小幅度防止臂架前倾、后倾的限制装置;当幅度达到最大或最小极限时,吊臂根部的接触板应触及限位开关,切断动力源后能自动停止变幅。4)门舱联锁保护装置①安装部位:登机门联锁保护,安装在起重机门舱的外门上;登桥架舱口联锁保护,安装在上主粱的舱口门边,以推拉式为方便;端粱检修门联锁保护,安装在起重机两侧端粱门上。②各类门、舱联锁保护装置,应保证刚一开启即断开其中一个开关的电源时,整台设备均不能通电运行。5)各类行程限位(限量)开关与联锁装置的通用要求。72 DB33/630—2013①开关与联锁保护装置应设计合理,安装牢固,不妨碍人员进出或操作,结构形式以方便、耐用、有效为佳。②接触不良、固有缺陷或定位不准的限位联锁装置不许投入使用。③除交接班、试验等有特殊操作要求者外,平时不允许将限位或限量开关与联锁装置作为正常操作的停车手段。④露天作业的起重机械,各类限位或限量开关与联锁的电气部分应防雨雪。f)紧停开关、缓冲器和终端止挡器等停车保护装置使用有效;1)紧急停止开关:用拨动开关、钮子开关、停止按钮等作为紧急情况下和离开操作位置时断掉起重机总电源的开关,应保证接触良好,动作可靠;地面操作的电葫芦按钮盒也应有紧停装置,此盒应有细钢丝绳作承载绳使电缆线不承受拉力;有司机室的起重机紧停开关应安装在操作的方便之处。2)缓冲器:起重机大、小车运行机构、轨道终端立柱各四端的侧面,均应安装缓冲器。①大车运行速度≤50m/min或小车运行速度≤25m/min以下时,可选用橡胶缓冲器,速度>120m/min时应选用液压缓冲器,速度在两者之间的一般选用弹簧缓冲器。②弹簧缓冲器的撞头若挤撞后不能复位时,应拆开检修,弹簧有塑性变形或断裂时应更换。③液压缓冲器若用两个时,应将缓冲器的压力油腔相互串通,保证油压平衡。④橡胶缓冲器,小车的厚度为50~60mm,大车为100-200mm,如用硬质木块作缓冲器,木块表面应装有橡皮。⑤各类缓冲器应安装牢固,同一方向相撞的两端应等高和同步接触,水平方向的误差应≤50mm。3)轨道终端止档器:止档器应能承受住起重机在满负荷运行时冲击能力,≥50t的起重机,轨道终端立柱不许焊在轨道上,应在端部埋设水泥桩或钢板柱后,正对着轨道中心装设立柱;止档立柱应安装牢固。4)超负荷限制器:额定起重量≥20t的起重机,应视条件分批安装超负荷限制器,应保证使用安全可靠。5)防冲撞装置:如起重机已安装红外线式、超声波式、电波式、激光式等防冲击、撞击的装置,应保证起重机运行至需停车的范围时,防冲撞装置发出警报,切断电源,避免碰撞。g)各种信号装置与照明设施符合规定1)音响信号装置:除地面操作的电动葫芦吊车酌情安装外,其余各类起重机均应安装音响信号装置;要求安装牢固,音响清晰,音量适度,开关灵敏可靠;电源宜用24V或36V。2)指示信号装置:起重机的指示信号装置有滑线指示灯、司机室送电指示灯等;起重机主滑线三相都应设亮度明显的指示灯,规范颜色为黄、绿、红色(L1-L3),当轨长>50m时,滑线两端应设指示灯;司机室送电指示灯电源应接在主闸刀下口(合闸灯亮),裸露的降压电阻接线口应绝缘良好。3)照明设施:起重机照明分为司机室照明、移动检修灯照明和桥下操作照明;司机室灯和检修灯应采用24V或36V安全电压,照度≥30Lx;桥下照明灯应采用防振动的深碗灯罩,灯罩及支架可翻转,以便更换灯泡,灯罩下部应装10×10mm的耐热防护网,电源宜采用380/220V变压器;照明电源在主接触器释放时不应断开,须用独立的电源。h)PE连接可靠,电气设备完好有效;1)起重机供电电网宜采用TN-S(三相五线制)或TN-C(三相四线制)系统,将电网的PE线与起重机轨道紧密相连。2)起重机上各电气设备设施的金属外壳,均应与整机金属结构有良好的连接,否则应增设连接线。3)起重机轨道应采用重复接地措施,轨长>150m时,应在轨道对角线设置两处,但在距工作接地点≤50m或轨道设在车间进线口已有电网重复接地时,可不要求。4)起重机两条轨道之间,应用连接线牢固相连,轨道长度>150m时,应将两端相连;同端轨道的连接处应用跨接线焊接,但钢梁架上的轨道可不要求。73 DB33/630—2013225)各连接线、跨接线如用圆钢时,截面应≥30mm(直径为6-8mm);用扁钢时截面应≥150mm(3×50或4×40mm)。6)电气系统各部件应确保达到设计功能的要求,如有改动,应事先论证和批准。7)电器设备设施均完好有效,工作时灵敏可靠,无缺陷或故障。8)各种防短路、过压、过流、失压与互锁、自锁、联锁等保护装置齐全有效。9)电气设备与线路的安装符合规范要求,无临时线或老化的线路与元件。i)各类防护罩、盖、栏、护板等完备可靠,安装符合要求;1)防护罩或盖:起重机械上外露的、有卷绕伤人的开式齿轮、各种外部螺栓连接的联轴器、链轮与链条、传动带、皮带轮、有凸出销键的转动构件,均应安装防护罩或盖。2)防护栏杆:起重机主粱两端外侧、端梁两端外侧、小车车体运动方向两端外侧、司机室通道小平台三面外侧,其它可能造成人员坠落的外侧,均应装设防护栏杆。①防护栏杆高度应≥1050mm,若<850mm应补焊增高;单梁起重机若厂房限制时,装设高度距厂房150mm为宜。②栏杆立柱间距应≤1000mm,横杆间距为350~380mm。③防护栏杆的材质、联接方法与强度要求,见第三章第24节“工业梯台(走台、平台)”中有关内容。3)滑线护板:当司机室位于大车滑线端时,通向起重机的梯子、走台与滑线间应设置防人员触电的滑线护板;司机室位于大车滑线另一端时,滑线端粱下应设置滑线护板,防止吊索具触及;双层起重机的下层起重机滑线一般应沿全长设置滑线护板(人员与吊索具均不可能触及的除外);已采用全封闭的安全滑触线的起重机可不装设。①防止吊索具触及的滑线护板,应在端粱下焊有固定支架和槽钢,内装硬质方木,木料朝小车方向。②防止人员触电的滑线护板,应在防护面上焊支撑架,架上固定5-10mm的绝缘板,面积以人员不会触及带电滑线为准。③滑线护板均应安装牢固,与带电滑线有一定的间距,无脱焊、严重变形、松动。4)扫轨板:大车或小车运行机构车轮的前沿均应装设扫轨板,扫轨板应装在支撑架(角钢焊制)上,有足够的强度,支撑架距轨道面约20mm,扫轨板距轨面应≤10mm,无变形或损坏。5)走道板:起重机走道板应采用≥4mm的花纹钢板,普通钢板应经过防滑处理;走道板应采用焊接,不许有曲翘、扭斜、严重腐蚀、裂纹、脱焊等现象;室内车不应有预留孔(如有紧固螺栓之用,且无小物体坠落可能时,孔径应≤50mm);露天起重机走道板应留若干50mm的排水孔。j)露天作业起重机的防雨罩、夹轨器或锚定装置使用有效;1)防雨罩:露天起重机主粱上的配电控制盘、电动机、电阻器、接线柱和小车整体均应装有防雨罩;防雨罩应有足够的强度,便于维护检修,无棱角毛边,应涂漆防护;防雨罩不能替代传动部件的防护罩。2)防风夹轨钳:不论选用手动螺杆式或电动式,均应保证在当班工作结束时,牢固夹住同侧(2个)的大车轨道。夹轨钳应能同时切断控制电源。3)锚定装置:锚定装置通常埋设在起重机司机室一侧的地面,用吊钩收紧地面外露的铁环以防大风吹动起重机,当班操作结束后均应使用。k)安全标志与消防器材配备齐全;1)标牌与标志:起重机械应在醒目位置挂有额定起重重量的吨位标示牌。流动式起重机的外伸支腿、起重臂端、回转的配重、各类吊钩滑轮的侧板等,应涂以安全标志色;安全色可用黄底黑道,与水平面成45°角,倾斜的方向以机械的中心为对称轴呈对称形。2)消防器材:各类起重机司机室,应配备小型的消防器材,在有效使用期内,置放位置安全牢靠。74 DB33/630—2013l)各类吊索具管理有序,状态完好。企业起重作业中除吊钩、钢丝绳外,常用的吊索具还有链条、麻绳(白棕绳)、尼龙绳、吊杠、卸扣等,允许联结的索具有编接或卡接等。1)吊索具管理的通用要求:企业应有吊索具管理制度,主要使用车间有吊索具管理办法或规定;吊索具应有若干个点位集中存放,有专人管理和维修保养,存放点有选用规格与对应载荷的标签(标牌),主要使用人员应熟悉并正确选用;报废或不合格的吊索具不许在现场堆放或使用。2)钢丝绳编接或卡接:编接的长度应>15倍的绳径,且≥300mm,连接强度≥抗拉强度的75%;卡接绳卡间距应≥6倍的绳径,压板应在主绳侧,绳径7-18mm的绳卡为3个、19-27mm的绳卡为4个、28~37mm的绳卡为5个。23)普通麻绳与白棕绳:常用于重量较轻的物件捆绑和吊运。普通麻绳允许拉力P=5d(N)。d为2绳径;白棕绳P=7d(N)。使用时不许超载,有断股、割伤、磨损严重应报废。24)尼龙绳:有柔软质轻、耐腐蚀且强度高等优点。尼龙绳允许拉力P=20d(N)。吊运时应远离火源,防止暴晒,棱角物体应垫好。其收缩性大,应防止断裂后回抽伤人。5)链条:链条有下列情况之一应报废:裂纹;塑性变形,伸长达原长度的5%;链环直径磨损达原直径的10%。6.4.2.5电梯——设置目的电梯是企业用于垂直输送物体或人员的主要设备,由于其使用频繁,同时,电梯的危险程度较大,安全要求较高,安全装置失效后造成的伤害事故后果严重。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生活过程中使用的各类电梯、升降机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规范《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质监总局2001.10.15实施)——条款要点说明6.4.2.5.1.电梯应有使用登记证,每年定期检测合格,在检测周期内使用。6.4.2.5.2.日常运行中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定期自查并有记录:a)限速器、安全钳、缓冲器、限位器、报警装置以及门的安全装置完整,且灵敏可靠;1)超载、超速和失控保护装置。限速器是速度反映和操纵安全钳的装置,安全钳是以机械动作将机械强行制停在导轨上的机构。应查证近期限速器的测试报告和安全钳等装置是否完好可靠。2)电梯应安装超负荷限制器、超速和失控保护装置,限速器安装在机房,通过钢丝绳与安装在轿厢两侧的安全钳拉杆相连,电梯的运行速度通过钢丝绳反映到限速器的转速上,在井道底坑设有张紧装置。3)限速器动作时,限速器绳的拉力应不小于安全钳起作用所需力的2倍,且不小于300N。限速器绳的公称直径应不小于6mm,其安全系数应不小于8,限速器的动作速度调定后,其调节部位应加铅封。3)只有将轿厢(或对重)提起,方有可能将安全钳释放。释放后,安全钳应处于正常操纵状态。应经有资质人员参与调整,电梯才能恢复使用。4)电梯的层门应装有机械电器联锁,轿厢应装有电气联锁装置,载人电梯轿厢顶部安全舱门应装联锁保护装置,载人电梯轿门应装动作灵敏的安全触板。5)停层保护装置。电梯应装有停层保护装置,此装置与轿门联动;当轿门开启时,此装置将空载或满载的轿厢可靠地保持在所停靠的层站上,停层保护装置应有电气联锁装置,当其作用时,升降机(电梯)不能起动运行。如采用机械式停层保护装置,其锁轴应伸出托架支承中心15mm以上,锁轴的75 DB33/630—2013安全系数应≥5;直径≥35mm;支承座应牢固地与导轨支架联接(不许焊接);机械式停层保护装置的锁轴的支承座应牢固地与轿厢连接,若焊接应保证质量。b)曳引绳与补偿绳断丝数、腐蚀磨损量、变形量、使用长度和固定状态符合国家标准规定;1)曳引机工作无异常,油量适当,除蜗杆伸出端外无渗漏。曳引轮应有符合标准要求的颜色标志。2)制动器动作灵活,工作可靠。制动时,两侧闸瓦应紧密、均匀地贴合在制动轮工作面上;松闸时,制动轮与闸瓦不发生摩擦。3)切断制动器电流至少应由两个独立的电气装置实现。4)曳引轮、导向轮在空载或满载情况下,对垂直线的偏差均不大于2mm。采用悬臂式曳引轮或链轮时,防护应符合标准规定。轮槽不应有严重不均匀磨损,磨损不应改变槽形。c)轿厢结构牢固可靠,轿厢门开启灵敏;1)轿顶设安全窗,应有电气保护装置。2)轿厢内应装有紧急报警装置和应急照明。当电梯行程大于30m时,在轿厢和机房之间应设置对讲系统或类似装置。3)轿厢与对重之间的间隔距离不小于50mm。限速器钢丝绳和选层器钢带应张紧,在运行中不得与轿厢或对重相碰触。4)轿厢门开启灵敏。层门、轿门的门扇之间,门扇与门套之间,门扇与地坎之门的间隙不大于6mm,货梯不大于8mm。在水平滑动门开启方向,以150N的力,施加在最不利点上时,间隙不大于30mm。d)电气部分灵敏可靠。1)系统接地型式应根据供电系统采用TN-S或TN-C-S系统,进入机房起,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应始终分开。2)导体之间和导体对地的绝缘电阻:动力电路和电气安全装置电路不小于0.5MΩ;照明电路和其他电路不小于0.25MΩ。3)电气部分应动作灵敏、安全可靠。6.4.3日常运行应有企业月、班组周、岗位日定期自检查记录a)企业设备归口管理部门有每月定期检查记录。b)岗位操作人员有每班完好检查记录,并有设备管理人员确认。6.5工业管道——设置目的工业管道是企业能源物质输送的命脉。在机械企业中,各种工业管道纵横交错,阀门、接头复杂繁多,环境恶劣,容易发生泄漏而导致火灾、爆炸及中毒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中输送介质为可能引起燃烧、爆炸或中毒等危险性较大的工业管道。——规范性引用文件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基本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压力管道使用登记管理规则(试行)》(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10.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6.5.1应有全厂管网平面布置图,标记完整,位置准确,管网设计、安装、验收技术资料齐全。a)企业应有全厂管网图,且标记完整,位置准确。b)应加强管理,建立健全工业管道管理制度(如定期巡回检查制度),建立技术档案,指定专人,落实责任,定期检查,记录齐全。76 DB33/630—2013c)工业管道的制造、安装、使用、维护保养及检修等均应符合有关规定要求。d)压力管道均应进行使用登记,企业应按下述原则确定每个压力管道登记单元:1)按设计管线表编号从始端至终端的每条管道为压力管道登记单元;2)按物流输送的形式:以物流从流出设备至流入设备之间的每条管道为压力管道登记单元;3)按照装置、系统形式:以装置和系统内、外进行划分,以装置和系统内每条管道为压力管道登记单元;4)采用工程编号为依据确定登记单元。f)压力管道的安全状况以等级表示,分为1级、2级、3级和4级4个等级。安全状况等级的划分方法如下:1级:安装资料齐全,设计、制造、安装质量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的压力管道。2级:安装资料不全,但设计、制造、安装质量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的下述压力管道:①新建、扩建的压力管道:存在某些不危及安全但难以纠正的缺陷,且取得设计、使用单位同意,经检验机构监督检验,出具证书,在设计条件下能安全使用。②在用压力管道:材质、强度、结构基本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存在某些不符合有关规范和标准的问题和缺陷,经检验机构检验,检验结论为3至6年的检验周期内和规定的使用条件下能安全使用。3级:在用压力管道材质与介质不相容,设计、安装、使用不符合有关法规和标准要求;存在严重缺陷;但使用单位采取有效措施,经检验机构检验,可以在1至3年检验周期内和限定的条件下使用的在用压力管道。4级:缺陷严重,难以或无法修复;无修复价值或修复后仍难以保证安全使用;检验结论为判废的压力管道。g)在用压力管道应由有资格的检验单位进行定期检验。6.5.2压力管道应取得使用证,定期检验,在周期内使用。有压力的管道应列入特种设备检验,应定期检验与检测,在规定周期内使用。企业应对压力管道建立台帐,并有月定期检查记录。6.5.3漆色标记应明显,流向清晰。管道标识应符合GB7231-2003。工业管道的漆色、色环,流向指示等标志应明显、醒目并符合有关规定。其基本识别色及其含义:水——艳绿色;水蒸汽——大红色;空气——浅灰色;气体——中黄色;酸或碱——紫色;氧——淡蓝色。可燃液体——棕色;其它液体——黑色;6.5.4管道完好,无严重腐蚀、无泄漏,防静电积聚措施可靠。a)工业管道应能满足工艺设计参数,无泄漏。b)地下或半地下敷设管道应符合有关规程要求,严防腐蚀。c)易燃、易爆介质管道应连接可靠,电气不连贯处均应装设电气跨接线和按规定合理布置消除静电的接地装置。77 DB33/630—20132d)承压管道应有足够的强度,不允许有深度大于2mm以上的点状腐蚀和超过200mm以上的面状腐蚀。e)热力管道的保温层应完好无损,且热补偿装置应符合有关要求。6.5.5埋地管道敷层完整无破损,架空管道支架牢固合理。a)管道的支承,吊架等构件均应牢固可靠。b)架空敷设管网下方为交通通道时,应有相应的跨高及悬挂醒目的警示标志。c)埋地管道的敷设深度应符合标准要求,敷层完整无破损。6.5.6禁忌介质的管道不能埋设在同一管沟内。例:易燃液体:汽油,丙酮,煤油等。不准与其他种类物品同一管沟埋设。易燃气体:乙炔,氢,氯化钾烷。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准和其他种类同一管沟。助燃气体:氧,氟,氯等。除惰性不燃气体和有毒物品外,不准和其他物品同一管沟埋设。6.6厂内机动车辆——设置目的机械企业使用的机动车辆很多,它们的共同点是使用效率高,用途广泛,行驶速度快。由于工厂环境中存在影响机动车辆安全运行的因素,妨碍了司机视线和车辆正常行驶;加之一些企业对机动车辆管理不善,自制或改装车辆不经检定就在厂内使用,车辆技术性能差,存在较大的不安全因素。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中规定的各种厂内机动车辆(如电动及燃油叉车、搬运车、牵引车、推顶车、堆垛车、跨车、装载机、铲运车、挖掘机和不上公路的汽车、挂斗车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10827-1999机动工业车辆安全规范《特种设备质量监督与安全监察规定(质监总局2001.10.15实施)》——条款要点说明6.6.1厂内机动车辆应具有国家统一制定的牌照,每年应定期检验合格,在检验周期内使用。a)车辆应具有国家统一制定的牌照,有关技术资料及档案齐全,且定期检验。b)车辆须整洁、车身完好,各种机件齐全、完整。c)装载运输易燃易爆、剧毒等危险化学品的车辆或行驶于危险场所的车辆,应符合相应特殊安全要求。6.6.2动力系统运转平稳,线路、管路无漏电、漏水、漏油。a)发动机的安装应牢固可靠,连接部位无松动、脱落、损坏。b)发动机性能良好,动转平稳,没有异响,能正常起动、熄火。c)点火系统、燃料系统、润滑系统、冷却系统应性能良好,工作正常,安装牢固;线路、管路无漏电、漏水、漏油现象。6.6.3灯光电气部分完好,仪表、照明、信号及各附属安全装置性能良好。a)车辆应设置转向灯、制动灯。78 DB33/630—2013b)车辆安装的灯具,其灯泡要有保护装置,安装要牢靠,不得因车辆震动而松脱、损坏,失去作用或改变光照方向;所有灯光开关安装牢固,开启、关闭自如,不得因车辆震动而自行开启或关闭。c)车辆应安装喇叭,且灵敏有效,音量不得超过105dB(A)。d)设置档风玻璃的应安装雨刷器,并灵敏有效。e)蓄电池车辆,蓄电池金属盖板与蓄电池带电部分之间应有15mm以上的空间,如盖板和带电部分之间具有绝缘层时,则其间隙至少要有10mm。绝缘层应牢固,以免在正常使用时发生绝缘层脱落或移动。6.6.4传动系统运转平稳。a)离合器分离彻底,接合平稳,不打滑、无异响。b)变速器变速杆的位置适当,自锁、互锁可靠(不跳档,不乱档)。c)传动系统运转平稳,行驶中不抖动、无异响。6.6.5行驶系统连接紧固,轮胎无损伤。a)车架和前后桥不得有变形、裂纹,前后桥与车架的连接应紧固。b)钢板弹簧片整齐,卡子齐全,螺栓紧固,与转向桥、驱动桥和车架的联接应紧固。c)充气轮胎胎面中心花纹深度不得小于2mm,轮胎胎面和胎壁不得有长度超过3cm、深度足以暴露出轮胎帘布层的破裂和割伤。6.6.6转向系统轻便灵活。a)转向应轻便灵活,行驶中不得有轻飘、摆振、抖动、阻滞及跑偏现象。b)转向机构不得缺油、漏油,固定托架应牢固,转向垂臂、横向拉杆等转向零件不得采用拼凑、焊接方法修复。6.6.7制动系统安全有效,制动距离符合车辆性能要求。a)车辆应设置行车制动和停车制动装置,且功能有效,驻车制动器应是机械式。b)制动距离符合表6-7的规定。表6-7各类厂内机动车辆的制动距离、稳定减速度、偏离量测试表1)2)项目初速度制动距离偏离量稳定减速3)装载点制动2车类(km/h)(m)(mm)度(m/s)大型汽车空2.0≤4.4≤80≥5.5不跑偏总质量>12t重3.0≤9.5≤200≥4.8大型汽车空2.0≤3.8≤80≥6.4不跑偏4.5t≤总质量≤12t重3.0≤8.0≤200≥6.0小型汽车空≤6.5≥6.93.0≤80不跑偏总质量<4.5t重≤7.0≥6.4≤4.0大型轮式自行专用空2.04)≤80≥4.0不跑偏机械总质量≥5.0t重≤9.5小型轮式自行专用≤3.5空3.0≤80≥4.0不跑偏机械总质量<5.0t4)79 DB33/630—2013重≤8.0方向盘轮式拖拉机空≤5.4≥5.02.0≤80/(带挂车)重≤6.0≥4.0电瓶车空1.0≤2.5/≥5.0.不跑偏二、三轮摩托车/2.0≤4.0≤40//注:①气压制动系:气压表指示气压≤590kPa;液压制动系:踏板力≤700N。②在规定的初速度下紧急制动的稳定性要求。③点制动时对车辆的稳定性要求。④额定起重量小于10吨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空载制动距离为6m,额定重量10—42吨内燃平衡重式叉车空载制动距离为7m,侧面式叉车空载制动距离为8m。c)电瓶车的制动联锁装置应齐全、可靠,制动时联锁开关应切断行车电动机的电源。6.7木工机械——设置目的木工机械加工的对象是木材,由于木材本身的不均匀性和导向性,切削时刀具与木材纤维方向的接触角不同,木材的应力和破坏载荷就不相等,可能发生弹性变形、弯曲、压缩、开裂以及起毛等现象。另由于本材的硬度不高,机械强度较低,抗热能力不高。木工机械本身具有刀轴转速高(一般为5000-12000r/min,个别的达24000r/min)、多刀多刃、手工进料、噪音高、粉尘大、安全性差等特点。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木工锯床、木工刨床、木工铣床、木工钻床、榫孔机、木工车床、园棒机、木工研磨机以及木工多用机床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606-1995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12265.1-1997机械安全防止上肢触及危险区的安全距离GB12557-2000木工机床安全通则GB18955-2003木工刀具安全——条款要点说明6.7.1限位及联锁装置灵敏可靠。a)行程较大或行程范围要求较严的木工机械,应装设限位装置。对吊截锯和横截锯,为了防止锯片摆出工作台伤害操作人员,应将它的移动距离限制在锯割木料的宽度以内。b)限位装置根据不同的要求,有自动联锁的,有固定安装可进行人工调整的。应完好、灵敏、可靠。6.7.2旋转部位的防护装置完好有效。凡是外露的旋转部位,都应安装防护罩或盖。防护罩、盖的通用要求见“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要求。a)自动进料的纵剖圆锯机,其进料辊筒等处,应加罩或遮护板。同时,在送料辊筒的全宽上,应设置分段的返回弹装置。b)所有的吊截锯机,其平衡锤外露处,凡人员可能接触的部位都应该加防护罩。c)反向吊截锯(支点在工作台下面)、升降圆锯机、脚踏平衡锯等锯片移动时,防护罩应同时移动,并且通过工件时要盖住工件的上方,不使锯齿外露。80 DB33/630—2013d)万能圆锯机的防护罩应能完全罩住锯片上部和锯轴端头,上锯罩的结构,应能保护操作者不受飞屑和断裂锯齿飞出的伤害,还能控制木屑不向操作者的方向排出。在静止位置时,锯片下部的外露部分应加以防护,以锯齿齿尖到齿槽之间内弯的圆弧不得外露。此防护装置应能随加工木料的厚度自动进行调整,在锯片对工件作倾斜切削(90°-0°)的整个工作范围内,防护装置均能与工件保持接触。e)带锯机用带锯条的各个部分,除锯卡、导向辊的底面到工作台之间的工作部位以外,都应有防护罩封闭。锯轮应该完全封闭;锯轮罩的外园面应为整体;锯卡与上锯轮罩之间的防护装置应罩住锯条有正面和两侧面,并能自动调整,随锯卡升降。f)木工平刨床的刀片安装与调整后,其径向伸出量不得大于1.1mm。同一刀片的两端和各刀片之间的径向伸出量允差不得大于0.05mm。新刀片的宽度应大于30mm,重磨后其宽度不得小于原宽度的三分之二。平刨床应有刀轴止动机构,刀轴的制动停转时间应符合标准规定。g)压刨床在刀轴上方的顶盖上,应装有防护罩,一是罩住刀轴,二是将导出的刨花引出机外。有的压刨床在机体内也装有安全防护装置。h)开榫机的转速很高,分别采用直刀头、水平刀头或园锯片等多刀多刃切削。因此,这些刀具都应采用封闭的防护罩。i)链式榫槽机的切削链顶部和转动机构应加设防护罩。j)盘式磨光机砂轮盘应加防护罩。6.7.3夹紧或锁紧装置完整可靠。a)设备的紧固件、连接件和锁紧装置,要求应完整可靠。尤其是旋转部位的紧固件,应经常检查。b)木工车床应采用爪形顶尖来顶工件,一般不应采用锥形顶尖。如确需使用时,则应在木材的相应部位牢固地装上3-5mm厚的铁板,使顶尖顶在铁板孔内。c)在木工车床的花盘上装夹工件时,应根据工件和花盘的直径合理地进行装夹。d)木工研磨机的砂轮装夹应符合标准要求,在装刃磨锯片面时或刨刀时,应牢固。e)有吸铁台面的工作台,电磁吸盘的吸力应可靠。f)装夹工件和在加工过程中,应有防护因装夹不合理或不可靠而造成回弹伤的措施。6.7.4锯条接头不得多于3个、锯片和砂轮不允许有任何形状的裂纹。a)锯条的锯齿应锐利,不得有缺齿。锯条不允许有裂纹,锯条的厚度和锯轮直径比例要适当。锯条焊接部位的厚度与锯条本身的厚度要相等,焊接表面应光滑。锯条不允许用铆接,接头应牢固。全锯条的接头不得多于3个,接头与接头之间的距离应大于全锯条长度的1/4。b)锯片不允许有任何形状的裂纹,工作时,锯片不允许有明显的振动。考评时,应检查两侧是否有足够的间隙,锯片的转速是否在允许的范围内。锯片的线速度应控制在60-96m/s以内。c)砂轮的考评条款参见“砂轮机”的有关要求。6.7.5PE连接可靠,控制电器须有防止短路与过载的保护装置。a)PE连接应可靠,具体要求参见“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要求。b)木工机械的控制电器,应满足下列要求:1)控制电器与木工机械的负荷应匹配,不许过载、烧损、发热等现象。2)线路连接规范,符合电气安装规程的要求。3)凡在木工机械本体上安装的控制电器应密闭,防止木尘、木屑进入电器内部。4)控制电器应有防止短路与过载的保护装置,且完好有效。81 DB33/630—20136.7.6跑车带锯机应设置有效的护栏。木工机械运动部位应安装足够强度防护栏,并使用可靠。6.7.7安全防护装置齐全有效。木工机械安全防护装置,要求使用可靠。具体要求参见“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要求。6.7.8平刨的开口度应符合尽可能最小间隙。平刨床工作台的开口量尽可能小。当前工作台在最大(切削深度为5mm)切削位置时的开口量如表6-8。表6-8平刨床工作台的开口量(mm)>>>71~>80~>100~>112~切削圆公称直径,mm90~125~140~8090112125100140160无内护偏≤40≤42.5≤45≤47.5≤50≤55≤60升罩心降有内护轴≤56≤60≤64≤68≤74≤78≤83机罩构无内护斜≤45≤50≤55≤60≤65形罩导式有内护轨≤62≤66≤70≤74≤80≤85≤90罩6.8砂轮机——设置目的砂轮机除了具有磨削机床的某些共性要求外,还具有转速较高、结构简单、适用面广、一般为手工操作等特点。砂轮机在企业中使用频繁,一般无固定人员操作,有的维护保养较差,磨削操作中未遵守安全操作规程而造成的伤害事故也占有相当的比例。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以电动机带动砂轮进行手动加工的磨削机械,包括台式、落地式、悬挂式、切割式等砂轮机。——规范性引用文件GB4674-84磨削机械安全规程GB2494-2003)普通磨具安全规则——条款要点说明6.8.1砂轮机安装地点应保证人员和设备的安全。a)多台砂轮机应安装在专用的砂轮机房内,单台可安装在人员流动较少的地方。b)砂轮机的开口方向应尽可能朝墙,不能正对着人行通道或附近有设备及操作的人员。c)如果砂轮机已经安装在设备附近或通道旁,在距砂轮机开口处1-1.5m处应设置高1.8m金属网加以屏障隔离。d)砂轮机不得安装在有腐蚀性气体或易燃易爆场所。82 DB33/630—20136.8.2砂轮机的防护罩应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钢板厚度为1.5~3.00㎜)。a)砂轮机的防护罩要有足够的强度(一般钢板厚度为1.5~3.0mm)和有效的遮盖面。悬挂式或切割砂轮机最大开口角度≤180°;台式和落地式砂轮机,最大开口角度≤125°,在砂轮主轴中心线水平面以上开口角度≤65°。b)防护罩安装要牢固,防止因砂轮高速旋转松动、脱落。c)防护罩与砂轮之间的间隙要匹配。新砂轮与罩壳板正面间隙应为20-30mm,罩壳板的侧面与砂轮间隙为10-15mm。6.8.3档屑板应有足够的强度,且可调至砂轮与档屑板≤6㎜。a)挡屑板应牢固地安装在防护罩壳上,调节螺栓齐全、紧固。b)挡屑板应有一定强度,能有效地挡住砂轮碎片或飞溅的火星。c)挡屑板的宽度应大于防护罩外圆部分宽度。d)挡屑板应能够随砂轮的磨损,而调节与砂轮圆周表面的间隙,两者之间间隙≤6mm。e)砂轮机防护罩在砂轮主轴中心水平面以上的开口角度≤30°时,可不设挡屑板。6.8.4砂轮无裂纹无破损。a)砂轮应完好无裂纹、无损伤。安装前应目测检查,发现裂损,严禁使用。b)禁止用受潮、受冻的砂轮。c)选用橡胶结合剂的砂轮不许接触油类,树脂结合剂的砂轮不许接触碱类物质,否则会降低砂轮的强度。d)不准使用存放超过安全期的砂轮。此类砂轮会变质,树脂结合剂的砂轮存放期为1年,橡胶结合剂砂轮为2年,以制造厂说明书为准。6.8.5托架安装牢固,可调至砂轮与托架≤3㎜。a)托架要有足够的面积和强度。b)托架靠近砂轮一侧的边棱应无凹陷、缺角。c)托架位置应能随砂轮磨损及时调整间隙,间隙应≤3mm。d)托架台面的高度比砂轮主轴中心线应等高或略高于砂轮中心水平面10mm。e)砂轮直径≤150mm时,砂轮机可不装设托架。6.8.6法兰盘应是砂轮的1/3,并与砂轮之间有软垫,软垫厚1~2㎜,大于法兰盘2~3㎜。a)切割砂轮机的法兰盘直径不得小于砂轮直径的1/4,其它砂轮机法兰盘的直径应大于砂轮直径的1/3,以增加法兰盘与砂轮的接触面。b)砂轮左右的法兰盘直径和压紧宽度的尺寸应相等。c)法兰盘应有足够的刚性,压紧面上紧固后应保持平整和均匀接触。d)法兰盘应无磨损、变曲、不平、裂纹、不准使用铸铁法兰盘。e)砂轮与法兰盘之间应衬有柔性材料软垫(如石棉、橡胶板、纸板、毛毡、皮革等),其厚度为1~2mm,直径应比法兰盘外径大2~3mm,以消除砂轮表面的不平度,增加法兰盘与砂轮的接触面。6.8.7砂轮机运行应平稳可靠,砂轮磨损量不超标,且在有效期内使用。a)砂轮机架应具有一定的刚度和稳定性(装在紧固的地基上以防振动)。b)砂轮机运行时,应无明显的径向跳动。83 DB33/630—2013c)砂轮的旋转速度不得超过砂轮的圆周安全速度(见表6-9)。d)砂轮磨损到一定程度后应更换(见表6-10)。表6-9砂轮的旋转速度最高工作速度,m/s序形状磨具名称陶瓷结合树脂结合橡胶结合菱苦土结增强树脂号代号剂剂剂合剂结合剂1平形砂轮1354035--2丝锥板牙抛光砂轮1--20--3石墨抛光砂轮1-30---4镜面磨砂轮1-25---5柔性抛光砂轮1--23--6磨螺纹砂轮15050---树脂重负荷钢坯修71-50-60---磨砂轮8筒形砂轮22530---9单斜边砂轮33540---10双斜边砂轮43540---11单面凹砂轮5354035--12杯形砂轮63035---13双面凹一号砂轮7354035--14双面凹二号砂轮83030---15碗形砂轮113035---12a16碟形砂轮3035---12b17单面凹带锥砂轮233540---18双面凹带锥砂轮263540---19钹形砂轮27----60-8020砂瓦313030---21螺栓紧固平形砂轮36-35---22单面凸砂轮3835----23薄片砂轮41355050-60-8024磨转子槽砂轮413535---25碾米砂轮JM1-72020---26菱苦土砂轮----20-30-27磨保安刀片砂轮JD1-3-25-25-28高速砂轮-50-6050-60---5229磨头2525---53#棕刚玉30及更粗30-4040---且M及更硬的砂轮84 DB33/630—201331缓进给强力磨砂轮-35----32小砂轮-353535--注:特殊要求工作速度的磨具,应按用户要求制造,但应有醒目标志。表6-10砂轮直径磨损极限尺寸砂轮安装形式磨损极限尺寸粘在直径为d的芯轴上d+2用螺钉直径为D0的螺钉安装D0+2用直径为D3的法兰盘安装D3+106.8.8PE连接可靠,控制电器须有防止短路与过载的保护装置。具体要求参见“金属切削机床”的有关要求。6.9风动工具——设置目的风动工具使用时,由于震动大,噪声大,操作者易产生疲劳,加之操作不当,维修保养不好,或疏于管理,就容易造成伤害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铸造、建筑、检修、产品装配、喷涂等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各类风动工具。——规范性引用文件GB17957—2005凿岩机械与气动工具安全要求——条款要点说明6.9.1砂轮夹紧装置应符合卡夹与砂轮接触平整均匀,软垫直径大于卡盘1~2mm。a)装夹砂轮时,卡盘与砂轮的接触面应平整、均匀,其间应装有柔性材料的软垫(如纸板、石棉橡胶薄板等)。软垫的直径应大于卡盘直径1-2mm,厚度为1-2mm。b)装夹的砂轮无裂纹、缺损或受潮。c)砂轮的装夹牢靠,无松动,压紧螺母或螺栓无滑扣,有防松措施。6.9.2防护罩应完好无损。a)风动工具应具备完好无损的防护罩,使用时严禁拆卸。b)防护罩应有足够强度,防止砂轮破碎时飞出。c)防护罩与砂轮的间隙应适当,不允许与转动件相互摩擦。如果打磨尺寸较小的内孔,而工件本身能起到防护作用时,允许拆除防护罩进行工作,但使用完毕后,应立即装上防护罩。6.9.3气阀、开关应完好无漏气。风动工具的开关和进气阀应灵活可靠、密封良好,能准确控制正、反转和停止。关闭后不允许有漏气现象,关闭不严不能使用。6.9.4防松脱锁卡完好,可靠。a)各种形式的进风接头、过渡接头,均应保持完好;旋合紧密、牢靠。85 DB33/630—2013b)主轴无明显弯曲变形。c)紧固螺母与主轴的旋合应适中,工作时不允许有松动。d)风管接头要严密可靠,能承受工作时所必需的压力。e)定位锁要牢固,防止柄体与缸体自动松开。f)铆钉枪或将风铲作为铆枪使用时,应有安全钩将铆头与枪身可靠连接,防止铆头飞出伤人。6.9.5气路密封无泄漏,气管无老化、腐蚀。a)所有风动工具的风管均应完好,不应有明显磨损、老化、腐蚀等缺陷。b)橡胶管不应有鼓包或局部漏气现象。储罐以下的钢管和接头处不应泄漏。c)风管应采用耐压≥1Mpa的橡胶管,长度≤12m。6.10其他(含炊事)机械——设置目的在冷加工的机械设备中,除了已明确设置的考评设备外,还有许多类型的其它机械设备,由于加工对象和要求的不同,这些机械设备的形式也就各异,且名目繁多。这些机械在企业的设备中具有一定的数量,在安全生产方面和金属切削机床、冲剪压等设备有些相似,容易发生绞、碾、物体打击等伤害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不属于通用机械设备(如金切机床、起重、运输、冲剪压机械设备等)外的其它专用非标、自制,如水泵、风机、炊事机械(合面机、绞肉机、压面机、切莱机、馒头机、打蛋机、饺子机、食品搅拌机)等专用机械设备设施。——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8196-2003机械安全防护装置固定式和活动式防护装置设计与制造一般要求——条款要点说明6.10.1防护罩、盖、栏应完整可靠。a)易造成伤害事故的机械设备运动部件,都应采用封闭式屏蔽,各种传动装置,应设置防护装置。b)以操作人员所站立平面为基准,高度在2m以内的各种传动、运动部位,应有防护罩、盖、栏等防护装置,且安装牢固。具体要求参见“金属切削机床”的规定。6.10.2各种联锁、紧停、控制装置灵敏可靠。a)联锁、控制装置:在设备运行中,当防护装置开启时,控制装置应与安全防护装置联锁,使设备运转、安全防护装置同时起作用。1)表示警示的声光(危险)信号的显示,在其强度、形式等方面要突出于其它信号。2)有惯性冲撞的运动部件,应采取可靠的缓冲措施,防止因惯性而造成伤害事故。3)凡需设有联锁装置的操作门(窗、栏、杆)都应设有联锁装置,并且灵敏可靠;凡限制运动件范围的,应设行程限位开关,且固定牢靠、有效。b)紧急停车装置:在当发生危险时,不能迅速通过控制开关来停止设备运行危险的,或在控制台上不能观察到全部控制状态时,应设紧急停车装置。紧急停车开关应保证瞬时动作时,能终止设备的一切运动,其开关的形状应区别于一般控制开关,颜色为红色。对需设紧急停车装置的设备,应在每个操作位置和需要的地方,都要有紧急停车装置,并便于操作,灵敏可靠。86 DB33/630—20136.10.3局部或移动照明应为安全电压。具体要求可按照“金属切削机床”执行。6.10.4PE连接可靠、电源线路及电器完好。遇潮湿、高温的电源线应采用橡胶电缆、无接头、破损、老化或过载,沿墙壁面穿管敷设。每台设备应有独立控制开关。具体要求可按照“金属切削机床”执行。6.10.5梯台或平台应符合工业梯台要求。设备上附有的梯子、检修平台等,应符合“工业梯台(走台、平台)”的有关要求。6.11脚手架——设置目的船舶修造过程中涉及的高处作业较多,据历年事故统计中可以看出,船体修造阶段事故发生尤为突出,高空坠落事故主要集中在船体建造阶段,而船体修造阶段大多因脚手架、安全网的不规范使用。为防止高空坠落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悬空脚手架、落地脚手架的搭设、使用、拆除和安全管理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CB3785—1997船厂高处作业安全规程JCJ80—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GB5725—1997安全网——条款要点说明6.11.1基本安全要求a)高度在2m以上的应设置脚手架,宽度应大于500mm,脚手板可采用钢、木、竹材料制作,每块质2量不宜大于30kg。载荷应大于400kg/m;b)脚手架构配件应选用符合国家标准生产企业的产品;c)脚手架搭设完毕后应进行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d)应定期观察脚手架垂直度和水平度,连接部位的绑扎件和紧固件应牢固、可靠;e)钢质脚手架和撑架、横杆、夹具、挂具每年应进行一次防锈处理。6.11.2悬空脚手架a)吊笼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搭设马脚的焊接应由相应等级的焊工担任。焊接时两端应包头;搭设前应仔细检查焊缝,如有假焊和漏焊等现象,应及时补焊;2)吊装吊笼时应认真执行起重机械安全规程;3)吊笼内的上下人孔盖应完好无缺;4)每层吊笼应安装两道防护链条,使其保持完好状态;5)挂梯与桥板主要尺寸符合要求。b)电动吊篮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搭设前应测试绝缘电阻;2)最大载荷应不大于500kg,并指定使用负责人;3)牵引钢丝绳破断拉力应是最大载荷的14倍;4)吊篮的传动装置、电器装置、安全装置、钢丝绳、安全设施等应保持有效可靠;5)距吊篮2m内的钢丝绳应做绝缘保护;87 DB33/630—20136)吊篮的起落及运行速度应小于0.5m/s;7)应配备速差式安全带。c)简易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杆件的焊接应由相应等级焊工担任,在放置脚手板前应仔细检查杆件的焊接质量;2)水平撑杆下面应安装斜撑加以固定;3)脚手架距作业基准点的高度在2m以上时,应装设安全栏杆或防护绳。6.11.3落地脚手架a)花架式或高凳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搭设前应仔细检查其质量,凡有缺档、损坏、锈蚀等情况,不允许使用;2)应放置在坚实、平整的地面;3)挑头板绑扎的方法应正确,挑头应上翘10°,一次受力时挑头下坠的角度不大于10°,如直接将脚手架放置在花架式或高凳横档上的,可不扎;4)脚手板放置在挑头板上且花架式或高凳间距大于1200mm时,应安装吊撑或顶撑;5)脚手板搁置部分的长度以及脚手板之间重叠部分,应保持250~500mm;6)脚手板搁置部分应用蚂蝗钉固定或用φ16~φ20mm的白棕绳绑扎。b)钢管扣件式脚手架应符合以下要求:1)立杆应交错设置,垂直偏差应小于1/200,横距应小于1200mm,纵向应小于1800mm;2)大横杆、小横杆均应保持水平,大横杆在同一间隔内的纵向水平高低不得超过60mm;3)小横杆伸出大横杆的距离不得大于300mm,若超出时应加斜撑方可搁置脚手板;4)脚手板搁置的间距超出3600mm时,应在中间加设一道小横杆;5)斜拉杆与地面的夹角应在45°~60°之间,接长距离应大于400mm,并采用回转扣件连接;6)上下通行梯的斜度一般不应大于60°,防护栏杆下道不低于500mm。6.12工业梯台6.12.1直梯——设置目的工厂的工业梯台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管理差,往往构成导致作业人员滑跌、坠落等事故隐患,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区域中拥有的各种直梯,直梯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且与地面垂直的钢制梯。——规范性引用文件GB4053.1-93固定式钢直梯——条款要点说明a)梯宽宜500㎜、梯级间隔尺寸宜300㎜;1)梯宽的最佳尺寸宜500mm,最小尺寸不得小于300mm。2)梯级间隔宜为300mm等距离分布,踏棍宜采用不小于ф20mm的圆钢。3)钢直梯每级踏棍的中心线与建筑物或设备外表面之间的净距离不得小于150mm。4)梯段高不宜大于9m。超过9m时宜设梯间平台,以分段交错设梯。攀登高度在15m以下时,梯间平台的间距为5~8m,超过15m时,每5m设一个梯间平台。平台应设安全防护栏杆。b)梯段高度超过3m时应设护笼,护笼直径应为700㎜、护笼条5根,制作应符合GB4053.1-93《固定式钢直梯》;88 DB33/630—2013直梯距基准面3m以上部分应设护笼。护笼直径应为700mm,其圆心距踏棍中心线为350mm,水平圈采用不小于40×4的扁钢,间距为450~750mm,在水平圈内侧均布焊接5根不小于25×4扁钢垂直条。c)直梯与平台相连的扶手高应大于1050mm;钢直梯上端的踏棍应与平台或屋面平齐,其间隙不得大于300mm,并在直梯上端设置高不低于1050mm的扶手。d)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除锈做涂装。1)结构件应保持牢固。所有的结构件不得有严重脱焊、变形、腐蚀和断开、裂纹等缺陷,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的钢直梯不应有歪斜、扭曲、变形及其它缺陷。2)钢直梯安装后应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注:高大烟囱上的直梯和建筑物外专供消防用的直梯可不装设护笼。另外,有些高大设备上的直梯受设备结构限制,其梯宽较窄,有的连梯都没有,改造又有困难,允许放宽要求。6.12.2斜梯——设置目的工厂的工业梯台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管理差,往往构成导致作业者滑跌、坠落等事故隐患,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区域中拥有的钢斜梯,斜梯是固定在建筑物或设备上且与地平面呈30°~75°角的钢制梯。——规范性引用文件GB4053.2-93固定式钢斜梯——条款要点说明a)梯宽≥600㎜、扶手立柱高于900㎜、间距尺寸小于1000㎜,制作应符合GB4053.2-93《固定式钢斜梯》;1)最小不得小于600mm,梯宽宜为700mm,最大不宜大于1100mm。2)扶手、立柱高于900mm,间距小于1000mm。扶手应采用外径为30~50mm,壁厚不小于2.5mm的管材。立柱宜采用截面不小于40×40×4的角钢或外径为30~50mm的管材。b)踏步高、宽适当,(45°,高200㎜、宽200㎜)除扶手外,应设一根横杆;1)除扶手外应加一根横杆,横杆采用直径不小于16mm圆钢或30×4的扁钢,固定在立柱中部。2)踏步高、宽适当。应按斜梯不同倾斜角来选择踏步的高和宽。具体尺寸见表6-11所示。表6-11斜梯不同斜角时的踏步高度与宽度斜梯倾斜角30°35°40°45°50°55°60°65°70°75°踏步高(mm)160175185200210225235245255265踏板宽(mm)2802502302001801501351159575c)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除锈做涂装。1)结构件应保持牢固。所有的结构件不得有严重脱焊、变形、腐蚀和断开、裂纹等缺陷,构件表面应光滑无毛刺。安装后的钢斜梯不应有歪斜、扭曲及其它缺陷。2)斜梯高于5m时,应设置梯间平台分段设梯,以供登梯者休息,调节体力,又可减小登、下梯时一旦顺梯跌落的危险程度。3)踏板多用4mm以上凸纹钢板制成。89 DB33/630—20134)钢斜梯安装后,应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6.12.3活动轻金属梯——设置目的工厂的工业梯台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管理差,往往构成了导致作业者滑跌、坠落等事故隐患,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区域中拥有的活动扶梯(包括轻金属或竹木制造的直梯和人字梯)。——规范性引用文件GB12142-89二节轻金属拉伸梯安全标准——条款要点说明a)梯长应小于8m,梯宽不小于300mm;梯长最佳应小于8m,不得超过10m,两节梯子梯长比为1:1,搭接长度不得小于1150mm。梯宽不得小于300mm。踏板间距为270mm~300mm,顶节梯子和底节梯子最下一个踏板与梯梁底端距离均为275mm。工作角度为75°±5°。b)梯脚防滑措施完好,无开裂、破损;c)轻金属直梯具备伸缩加长的直梯,其止回档块完好无变形、开裂;d)人字梯的铰链完好无变形,两梯之间梁柱中部限制拉线、撑锁固定装置牢固;e)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1)对于木质梯,其梯柱的截面不应小于30×80mm,横粱截面不应小于40×50mm,同时木质中不得有死结、松软结或腐朽结,梯柱上不得有长度在100mm以上和深度超过10mm的裂纹。2)对于竹梯,构件不得有连续裂损两个竹节或不连续裂损三个竹节。6.12.4轮式移动平台——设置目的工厂的工业梯台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管理差,往往构成了导致作业者滑跌、坠落等事故隐患。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区域中拥有的轮式移动平台或升降平台。——规范性引用文件JB5320-2000剪叉式升降台安全规程——条款要点说明a)操作平台表面应防滑、护栏高度符合1100㎜,中间一根横杆的要求;1)结构安全系数:升降台承载构件(不包括脆性材料)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2;脆性材料(如铸铁等)制成的升降台承载构件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5;工作台承受最大载重量,通过钢索或链条,或者两者并用的系统送递升降动力时,钢索、链条的安全系数不得小于8。2)主要受力构件的焊缝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3)升降台的工作台若伸出,应使工作台伸至极限位置,在伸出部分均布130%该部承受的最大载重量,在最大起升高度处应稳定。b)斜撑无变形、铰链连接可靠;升降台置于水平面上,支腿伸出且使底盘保持水平,将最大载重量以集中载荷放置在距工作台周边为工作台的长或宽的1/3处的任一位置,在最大起升高度处应稳定。c)轮子的限位、防移动装置完好有效;90 DB33/630—2013升降台要设有防止支腿回缩装置,在工作台承受最大载重量停留15min时,支腿的回缩量不得大于3mm。d)升降动力电源切断时应有紧急下降装置;e)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除锈做涂装。工作台四周要有高度不小于1000mm(特殊要求除外)的保护栏杆或其他保护设施,栏杆应经得住静集中载荷1000N不损坏;6.12.5走台、平台——设置目的工厂的工业梯台由于设计不合理、施工质量差、维护管理差,往往构成了导致作业者滑跌、坠落等事故隐患,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生产活动区域中拥有的高处走台、梯间供休息和转向用的中间平台、高处作业平台以及梯台所配套使用的护栏。——规范性引用文件GB4053.3-93固定式工业防护栏杆GB4053.4-83固定式工业钢平台GB17888.2-1999机械安全进入机器和工业设备的固定设施第2部分:工作平台和通道——条款要点说明a)单人通道宽度宜800mm,双人交叉通道宽度宜1200mm,扶手最小高度1100㎜、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m时,护栏不得低于1200mm,立柱间距小于1000㎜、横杆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380㎜;1)当通道经常有人通过或多人同时交叉通过时,宽度应增加至1200mm。通道如果作为撤离路线,其宽度应满足特定法规的要求。如果没有特定法规,最小宽度应为1200mm。2)扶手的最小高度应为1100mm。护栏至少应包括一根中间横杆或某种其他等效防护。扶手和横杆及横杆与踢脚板之间的自由空间不应超过500mm。当用立杆代替横杆时,各立杆之间的水平间距最大为180mm。各支柱轴线间距离应限制在1500mm内。如果超过这一距离,应特别注意支柱的固定强度和固定的装置。3)在中断扶手的情况下,两段护栏间最大净间距不应超过120mm。如有一个大开口,应采用自关门。在离地高度小于20m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高度不得低于1000mm,在离地高度等于或大于2m高的平台、通道及作业场所的防护栏杆不得低于1200mm。立柱间距应小于1000mm。b)扶手和立柱宜采用直径33.5~50㎜钢管,横杆采用不小于25×4扁钢或直径16的圆钢;扶手宜采用外径φ33.5--50mm的钢管,立柱宜采用不小于50×50×4角钢或φ33.5--50mm钢管,立柱间隙宜为1000mm。横杆采用不小于25×4扁钢或φ16的圆钢。横杆与上、下构件的净间距不得大于380mm。222c)走台或平台的设计负荷大于规定值(走台250kg/m,梯间平台350kg/m,检修平台400kg/m);22平台、走台应有足够的强度和刚度。通行平台按200kg/m等效均布荷载设计;梯间平台按350kg/m2等效均布荷载设计;检修平台一般按400kg/m等效均布荷载设计。d)台面板周围的踢脚挡板高度不小于100mm,离基面不大于10㎜;e)结构件不得有松脱、裂纹、扭曲、腐蚀、凹陷或凸出等严重变形,更不得有裂纹。并除锈做涂装。1)平台应安装在牢固可靠的支撑结构上,并与其刚性连接;梯间平台不得悬挂在梯段上;栏杆端部应设置立柱或建筑物牢固连接。91 DB33/630—20132)平台铺板应采用大于4mm厚的花纹钢板或经防滑处理的钢板。3)钢走台、平台安装后,应认真除锈并做防腐涂装。7电气设备设施7.1变配电系统——设置目的变配电站及企业自有发电设备是企业的心脏。在机械企业中,电力供应不正常,不仅使整个生产活动不能正常进行,有时还会因突然断电而发生火灾事故和人身伤害事故。如果变配电系统中继电器和自动装置不能起到预定的保护作用,造成高压断路器在短路事故中不动作,出现越级跳闸,影响上一级或更大范围的供电系统停电;有时还会给整个企业带来毁灭性的灾害。同时,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企业建立自有发电站,解决企业部分车间和设备设施的供电问题。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10千伏及以下的变配电站及以柴油发电机为主的自有发电供电系统。a)企业中10千伏(包括6千伏)变配电系统(包括10千伏电源,高压配电、变电及低压0.4千伏配电室内的低压柜)。b)在降压站中由60千伏或35千伏直接变压为0.4千伏的所内变配电系统。c)10千伏、6千伏的专用变电系统。d)10千伏、6千伏的高压用电负荷系统。e)以柴油为动力的直供6千伏高压负荷的发电、供电、用电系统。f)以柴油机为动力的0.4千伏低压发电、供电系统。——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53-199410KV及以下变电所设计规范GB3836.1-2000爆炸性气体环境用电气设备第1部分:通用要求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款要点说明7.1.1变配电站环境要求a)变配电站周围与其它建筑物间应有足够的安全消防通道,且保持畅通;变配电站周围应有安全消防通道,且保持畅通。b)应与爆炸危险场所保持15m以上、有腐蚀性场所保持7.5m以上的间距;1)独立区域变配电所和控制室的位置与有爆炸危险生产装置毗邻区域的安全距离,与1区(1区为在正常运行时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的建筑物水平安全距离不应小于15m;2区(2区为在正常运行时不可能出现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或即使出现也仅是短时存在的爆炸性气体混合物的环境)的建筑物水平安全距离不应小于7.5m以上。2)变配电站建筑应在主导风上风向或顺风向为佳。不应在危险源的正上方或正下方。c)变配电站地势不应低洼,防止雨后积水;变配电站地势不应低洼,现场无漏雨、无积水痕迹。d)室内可燃油油浸变压器室应设容量为100%变压器油量的贮油池;1)车间内安装的变压器,其油量>600kg时应设有适当的贮油池,池内应铺放卵石。2)变压器位于建筑物二层或更高层以及变压器下面有地下室时,应设挡油和排抽设施。3)露天或半露天装置的变压器油量>1000kg时应设挡油设施。92 DB33/630—2013e)变配电间门应向外开,高压间(室)门应向低压间开,相邻配电室门应双向开;f)门、窗及孔洞应设置网孔小于10㎜×10mm的金属网。通向变电所外部的门和开启的窗,及自然通风、机械通风孔洞,也包括架空线路、电缆进出口线路的穿墙透孔和保护管都应采用金属网或建筑材料封闭,重点应放在高压侧。金属网的网孔应小于10×10㎜。g)多层建筑装置可燃油电气设备变配电所应在底层;高层建筑内不宜装置可燃油电气设备变配电所。7.1.2变压器、发电机a)油标油位指示清晰,油色透明无杂质,且不漏油;变压器油应定期进行绝缘测试;1)查阅变压器技术档案中加油、换油纪录和相应油质绝缘测试报告及化验单。油质绝缘测试结果应符合有关标准规定。2)现场直观检查变压器运行情况,特别应注意实际油位是否和油枕上相应的温度、油位标记相符合,油的颜色是否由淡黄色加深变黑。b)油温指示清晰,温度低于85℃,冷却设备完好,发电机工作温度定子不超过70℃(E级),转子不超过80℃(B级);柴油发电机室的环境温度及柴油机的运行温度,定子不得超过75℃(E级),转子不得超过80℃(B级)。c)绝缘和接地故障保护完好可靠;工厂内的自有发电机(柴油机为动力)补充工厂供电不足和供电困难的部分车间和设备,也要有可靠的接地故障保护。其接地系统应符合《工业与民用电力装置的接地设计规范》的有关要求,对于绝缘性能,则根据绝缘电阻、耐压强度、泄漏电流和介质损耗等指标来衡量。d)瓷瓶、套管清洁,无裂纹、无破损;变压器上的瓷瓶和套管必须定期进行维护,保持清洁完好。瓷瓶和套管表面应达到无积尘、无污染物沉积、无裂纹、无破损。e)变压器、发电机运行过程中,内部无异常响声或放电声;当发现有下列情况时,应立即停止运行:1)声音很不均匀,有爆裂声;2)正常条件下油温过高且不断上升;3)油色过深,油内出现碳质;4)漏油致使油面低于油位表上的限度;5)储油箱或安全气道喷油;6)套管有严重裂纹和放电现象等情况。f)应有符合规定的警示标志和遮拦。1)变压器室或车间内及露天变压器安装地点附近,都应设置标明变压器编号或名称、电压等级的标牌,并挂有国家电力统一标准的、明显醒目的警示标志。2)加设遮栏、护板、箱闸,其安全距离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要求。遮栏高度不低于1.7m,固定遮栏网孔不应大于40×40㎜,对于移动遮栏,应选用非金属材料,其安全距离不变。3)当高压母线排距地面高度只有1.8m,应加遮栏不准通行或装设护罩隔离。7.1.3高低压配电间及电容器间控制装置a)所有的瓷瓶、套管、绝缘子应清洁无裂纹;瓷瓶、套管和绝缘子必须保持清洁完好,其表面应达到无积尘、无污染物沉积、无裂纹、无破损。93 DB33/630—2013b)所有的母线应整齐、清洁,接点接触良好,母线温度应低于70℃,相序标志明显,连接可靠;母线的间距、连接方式和相序色标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要求。应根据相序油漆变色,变焦及示温片有无熔化的异常变化,判断母线连接处可靠程度和母线负荷过载情况。c)各类电缆及高压架空线路敷设应符合安装规程,电缆头外表面清洁无漏油,接地可靠;1)电力电缆及高压架空线路应满足设计要求,使电缆及线路的敷设符合实际情况。电缆排列整齐,无机械损伤,标志牌正确、清晰,安装固定可靠,间距符合规定。2)电缆终端,电缆头封闭严密不渗漏,表面清洁、绝缘良好、接地可靠。3)电缆沟内无杂物、无积水、无和外部连通的孔洞,盖板齐全,且强度符合要求。企业应提供电缆线路的预防性试验报告。d)断路器应为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油开关油位正常,油色透明无杂质,无漏油、渗油现象;1)断路器(多油、少油、空气、真空,SF6不同绝缘介质的断路器,下同),必须是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其性能应符合标准要求。2)断路器安装验收合格。e)操纵机构应为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高压开关柜应定期进行预防性试验;1)对于大中型配电所当装有电磁操动机构,应采用可靠合、分闸操作直流电源;小型配电所应采用弹簧储能操动机构。上述设施的设计、安装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2)操纵机构应是国家许可生产厂的合格产品,且有合格证书、检测检修记录,还要有电力部门对高压开关柜的定期预防性试验报告。f)所有空气开关灭弧罩应完整,触头平整;g)电力电容器外壳无膨胀变形,无漏油现象;电容器接线及布置应符合有关标准的要求,调整合理,并加装保护装置。电容器室内应保持良好的通风,电容器如有异常现象,应查清原因并及时消除隐患。h)接地故障保护可靠,并有定期检测记录;1)变电所本身必须有一个完整的接地系统,可靠的接地体,焊接牢固的接地网和便于测量接地体电阻值的连接点。其接地电阻值应符合不同用途、不同电压的电气设备接地要求的最小值。2)高低压配电室内的各种电力设备、设施所有应接地部位必须与接地系统可靠地连接。并提供接地系统图及地下隐蔽工程技术资料、电力部门定期检测报告。i)各种安全用具应定期检测合格;备有合格的绝缘体、绝缘毯、绝缘靴、绝缘手套等安全用具,还应备有消防器材、急救箱、手提应急照明灯等用具。各种安全用具应按规定定期检查,并在实物上贴有检验合格的标签及记录。j)变配电间内各种通道应布置。1)变电所、配电室内外要有提示要害部位带电危险的警示标志。2)电力设备操作手柄或机构上应有操作提示标志。(安全标志的使用方式及式样见表7-1)。表7-1安全标志的使用方式及式样类文字外形尺寸文字使用方法及悬挂处所标志颜色别内容(mm)颜色禁禁止合闸,悬挂在可能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油开200×100止白底红有人工作关或刀闸的传动机械或操作把手上或80×50类禁禁止合闸,悬挂在可能送电到工作地点的油开200×100红底白止有人在线路关的传动机械或操作把手上及刀闸或80×5094 DB33/630—2013类上工作上:标志牌的数目与线路上工作班数相同禁禁止攀登,工作人上攀的带电导体的框架上,运白底止250×200黑高压危险行中变压器的梯子上红边类警悬挂在架空线路和杆塔离地面2.5~切勿触及,告3m处,杆距100m以上每3根挂一块,210×280白底黑生命危险类100m以下每1根挂一块黑字准工作人员上下的铁架、梯子上,表示绿底中有写于许从此上下已放一切安全措施,允许工作人员攀250×250Φ210的白白圈类登圈中黑字准绿底中有悬挂在已做好安全措施、允许工作人写在许在此工作250×250Φ210的白员在设备上工作地点白圈类圈中警悬挂在变电所外、油开关前、变压器高压、生命告室前及开关柜前和以上各处的内部280×210白底红边黑危险类墙上警悬挂在各工作地点附近高压带电设止步,高压告备前或遮栏上,亦可挂在临时活动遮280×210白底红边黑危险类栏上警悬挂在各工作地点附近的低压带电站住,生命告设备前或遮拦上,亦可挂在临时遮栏280×280白底红边黑危险类上。提悬挂在已接好地线的刀闸操作把手醒已接地240×130绿底黑字上。类3)电力设备上应有表明已送电或已带电的指示灯、指示用仪表和音响报警,信号装置。4)变配电间内的各种通道符合安全要求。①高压配电室各种通道最小宽度见下表7-2。表7-2高压配电室各种通道最小宽度(㎜)柜前操作通道开关柜布置方式柜后维护通道固定式手车式单排布置8001500单车长度+1200双排面对面布置8002000双车长度+900双排背对背布置100015000单车长度+1200注:①固定式开关柜为靠墙布置时,柜后与墙净距高大干50mm,侧面与墙净距离应大于200mm。②通道宽度在建筑物的墙面有柱类凸出时,凸出部位的通道宽度可减少200mm。②低压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见下表7-3。95 DB33/630—2013表7-3低压配电屏前、后通道最小宽度(㎜)形式布置方式屏前通道屏后通道单排布置15001000固定双排面对面布置20001000式双排背对背布置15001500单排布置18001000抽屉双排面对面布置23001000式双排背对背布置18001000注:建筑物有凸出部位通道宽度可减少200mm。③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见下表7-4。表7-4变压器室墙壁和门的最小净距(㎜)变压器容量kVA100-10001250及以上变压器外廊与后壁、侧壁净距600800变压器外廊与门净距8001000④在同一配电室内单列布置高、低压开关柜,顶部有裸露带电导体时,两者之间净距不应小于2m。⑤高压配电装置长度大于6m,其柜(屏)和通道应设两个出口,低压配电装置两个出口间的距离超过15m时,尚应增加出口。⑥当电源从柜(屏)后进线,需在柜(屏)正背后墙上分设隔离开关及手动机构时,柜(屏)后通道净宽应不小于1.5m。——考评时应注意的问题a)对变配电站及发电设备进行考评时,评价人员本身应严格地遵守有关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安全操作规程,严禁自行操作,并按规定穿戴和使用防护用品及防护用具。b)考评时严格按工厂有关规定,在工厂有关人员陪同下进行(陪同人员必须是工厂电气专业管理人员)。进入变配电室、发电站必须履行正常的登记、批准手续,非电气专业人员不得入内。c)任何正常时应带电的部位,未经停电、验电、接地一律视为有电。d)在考评过程中如发现异常现象影响安全运行的问题,考评人员必须马上报告评审组和工厂领导,采取应急措施及时组织整改。e)考评中,如发现上述在评价标准中未作要求的问题,而这些问题存在明显的事故隐患,应明确在考评结论中提出,但不作扣分的依据。附录:被考评单位应提供的基本技术资料、试验报告及测试数据a)企业各厂区高压供电系统图,高压、低压电力配电图及继电保护控制图。b)各厂区的供电系统平面布置图。应注明变配电站位置、架空线路及地下电缆的走向、座标、编号及型号、规格、长度、杆型和敷设方式。c)高低压配电室、变压器室、电容器室、发电机室的平面布置,设备安装及变压器贮油池和排、挡油装置的土建设计,设备安装图。d)降压站、中央变电所、高压配电室及各分变电室和发电站的接地网络和接地体设计施工的地下隐蔽资料。96 DB33/630—2013e)提供变配电站及发电站中主要电器设备的使用说明书、产品合格证。日常检修的技术资料和运行记录。f)主要电气设备设施和安全用具及防护用品,本周期的预防性电气试验报告和测试数据(包括:绝缘强度、继电保护、接地电阻等项目)。7.2低压电气(固定)线路——设置目的低压电气线路肩负着企业电能传输的重要任务,它既不属于电管部门管理,又容易被企业所忽视,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低压电气线路拥有量多,敷设方式复杂,分布面广,受风吹、雨淋、日晒、腐蚀、撞击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应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所管辖范围内(含生活区和外包建筑工地)的低压配电室(或开关)出线端至用电场所的动力、照明箱、柜、板进线端之间的电气线路(固定线路部分)。——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电气安全管理规程》(机械部1987.01.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对低压电气线路(固定线路)考评查证时,可首先查阅工厂电气系统的技术资料,了解低压电气线路的类型,敷设方式,分布状况和拥有量。考评时应注意掌握计算单体线路,可按低压配电线路总开关控制的系统线路为计量数。7.2.1线路的安全距离符合要求。a)绝缘导线架空明设应符合表7-5的要求。b)绝缘导线穿管敷设时,管内导线的总面积应小于管子截面积的40%;电线管路与其他管路的间距应符合表7-6的要求。c)裸导体线路室内敷设不应与起重机滑线设在同侧,与地面及其他设备、设施的距离应符合表7—7的要求。d)无铠装电缆室内明设安全距离应符合表7-8。e)配电线路不应跨越易燃材料做成的建筑物。表7-5架空绝缘导线的安全距离(m)布线方式最小距离在阳台、平台和跨建筑物顶2.5水平敷设至建筑物的垂在窗户上0.2直距离在窗户下0.8敷设在高压线路下方2.0与其他线路交叉敷设在弱电线路上方1.0室内2.5水平敷设室外2.7与地面间距室内1.8垂直敷设室外2.7接户线在最大弛度时,进户的对地距离2.597 DB33/630—2013表7-6穿管绝缘导线与其他管路的间距(m)布线方式最小距离布线方式最小距离与热水管同侧上方0.3与蒸气管同侧上方1.0下方0.2下方0.5在水管上方0.1表7-7裸导体线路室内敷设安全距离(m)布线方式最小距离与地面无遮拦3.5采用网孔遮拦2.5敷设在经常维修管道同侧上方,与经常维修管道,以及与生产1.8设备最突出部位与起重机铺板2.3布线方式最小距离表7-8无铠装电缆室内明设安全距离(m)水平敷设2.5至地面垂直敷设1.8水平敷设1.0与热力管道、设备交叉敷设0.598 DB33/630—2013低压电缆设在高压电缆同侧下方0.157.2.2线路的导电性能和机械强度符合要求。a)从变压器低压侧母线至用电设备受电端的线路电压损失,不超过用电设备额定电压的5%。b)根据机械强度的要求,架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应不小于表7-9的数值。c)当PE线所用材质与相线相同时,PE线最小截面应符合下列要求:S≤16时,S=S;16<S≤35,22S为16mm;S>35,S/2;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其截面有机械性保护时为2.5mm,无机械保护时2为4mm。2表7-9架设在绝缘支持件上的绝缘导线的最小截面积(mm)导线截面支持件间距(L)导线类型室内室外铜线1.01.5L<2m铝线2.52.54铜线2m<L<6m铝线6铜线66m<L<16m铝线107.2.3线路的保护装置齐全可靠。a)装有能满足线路通、断能力的开关、短路保护、过负荷保护和接地故障保护等。保护电器应装设在操作维护方便,不易受机械损伤,不靠近可燃物的地方,并应采用避免保护电器运行时意外损坏对周围人员造成伤害的措施。b)线路穿墙、楼板或埋地敷设时均应穿管或采取其他保护;穿金属管时,管口应装绝缘护套;室外埋设,上面应有保护层;电缆沟应有防火、排水设施。7.2.4线路绝缘、屏护良好,无发热和渗漏油现象。线路无机械损伤,绝缘破损,电缆无渗漏油,易触电的裸导体有屏护或其他保护措施,无过热现象。7.2.5电杆直立、拉线、横担瓷瓶及金属构架等符合安全要求。a)电杆表面光洁平整,无露筋、裂缝等缺陷。立杆基础牢固,其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半个杆梢,终端杆拉线倾斜不应使杆梢位移大于一个杆梢。b)拉线与电杆夹角不应小于30度,应与线路方向对正;混凝土电杆拉线从导线之间穿过时,应设拉线绝缘子。c)横担应平整,直线杆单横担应在受电侧,转角杆及终端杆单横担应在拉线侧。d)瓷件及绝缘套、垫完整无裂纹,金属件固定牢固。7.2.6线路相序、相色正确、标志齐全、清晰。a)相序排列:上下布线交流A、N、B、C或直流正、负极由上向下;水平布线交流A、N、B、C或99 DB33/630—2013直流正、负由内向外(面对负荷交流A、N、B、C或直流正、负极由左向右)。b)线路相色:交流:A相-黄色,N相-黑色,B相-绿色,C相-红色;直流:正极-赭色;负极-兰色。c)地下线路应有清晰的坐标或标志以及施工图。7.2.7线路排列整齐、无影响线路安全的障碍物。相间排列或与其他线路同杆、同侧敷设时,排列均应整齐有序,线路周围应无树技或其他障碍物,电缆沟及其地面无垃圾和重物堆积。7.3低压电气(临时)线路——设置目的低压电气线路的临时线肩负着企业电能传输临时用电部位的重要任务,它既不属于电管部门管理,又容易被企业所忽视,是安全管理的薄弱环节。临时线路敷设方式复杂,且无正式设计,受安装者的技术素质影响较大,同时,受风吹、雨淋、日晒、腐蚀、撞击等外界因素影响较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应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所管辖范围内(含生活区和外包建筑工地)的低压配电室(或开关)出线端至用电场所的动力、照明箱、柜、板进线端之间的电气线路(临时线路)。——规范性引用文件GB13955-19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T13869-1992用电安全导则CB3786—1997船厂电气作业安全规程《电气安全管理规程》(机械部1987.01.01实施)《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动部1990.06.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对低压电气线路(临时线路)考评查证时,可首先查阅工厂的管理制度,电气系统的技术资料。7.3.1要有完备的临时接线装置审批手续,不超期使用。a)企业应建立临时用电接线管理规定。b)临时用电接线需经能源动力部门和安全主管部门审核批准。要有专人负责,定期检查。c)申请临时用电接线的项目内容和审批手续应完整。包括临时用电线装设地点,用电容量,用电负责人和审批部门的批准意见、准用日期,除在修、造的船舶上外,其他临时用电使用期限为15天,若需延期应提前办理延期手续,但累计使用期限不得超过30天,用毕后应立即拆除。d)临时接线应挂安全警示牌。7.3.2使用绝缘良好、并有与负荷匹配的护套软管。装设临时用电接线必须采用橡套软线,而且要求截面能满足负荷要求,其截面按“低压电气线路(固定线路)”的相关内容查证。临时用电线路长度不得超过100m,全长应完整无接头或破损。7.3.3应装有总开关控制和漏电保护装置,每一分路应装设与负荷相匹配的熔断器。临时接线敷设方式可沿墙、架空或敷在地面。沿墙架空敷设时,其高度在室内应大于2.5m,室外应大于4.5m,跨越道路时应大于6m;临时用电接线与其他设备、门、窗、水管等的距离应大于0.3m;100 DB33/630—2013沿地面敷设应有防止线路受外力损坏的保护措施。7.3.4临时用电设备PE连接可靠。对中性点直接接地电网,临时设备必须首先可靠接零。对中性点不接地或经易击穿保险器等不直接接地电网,临时设备必须保护接地(包括接地体的接地电阻测试报告和接地连接的可靠程度)。7.3.5不允许在有爆炸和火灾危险的场所架设临时线。煤气站、危险化学库、油库油罐、涂装作业等有易燃易爆场所的不允许架设临时线。——考评临时线路时应注意掌握的问题a)对电气工作人员校验电气设备或临时检修所用电气线路,以及利用插销接插电源的移动式机电设备,使用期不超过一个工作日,且有严格使用管理规定,可不办理申请审批手续,工作完毕须及时拆除。b)架空或沿墙敷设的临时线路,可按塑胶线要求查证;基建工地的临时电源线,其使用期限可按施工工期审批。7.4动力(照明)配电箱(柜、板)——设置目的企业中动力、照明箱(柜、板)拥有量多,分布分散,所处环境复杂,与企业各类人员接触的可能性最大;又是企业管理中薄弱环节,容易受到损坏而处于失控状态,安全技术状况较差。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所管辖范围内生产车间等各部门、各部位进户隔离开关以下,具有分配保护功能的动力、照明箱、柜、板,以及箱、柜、板至用电设备、设施的电源线路。——规范性引用文件GB13955-1992漏电保护器安装和运行GB50052-19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54-19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条款要点说明7.4.1箱、柜、板符合作业环境要求。1)触电危险性小的一般生产场所和办公室,可采用开启式的配电板。2)触电危险性大或作业环境较差的加工车间、铸造、锻造、热处理、锅炉房、木工房等场所,均应采用封闭式箱、柜。3)有导电性粉尘或产生易燃易爆气体的危险作业场所,必须采用密闭式或防爆型的电气设施。7.4.2箱、柜、板内外整洁、完好、无杂物、无积水,有足够的操作空间,符合安全规程要求。1)箱、柜、板都要符合电气设计安装规范要求,各类电器元件、仪表、开关和线路应排列整齐,安装牢固,操作方便,内外无积尘、积水和杂物。2)落地安装的箱、柜底面应高出地面50-100mm,操作手柄中心距地面一般为1200-1500mm。3)箱、柜、板前方1.2m的范围内无障碍物(因工艺布置、设备安装确有困难时可减至0.8m,但不得影响箱门开启和操作)。7.4.3箱、柜、板体PE连接可靠。101 DB33/630—2013a)动力、照明箱、柜、板的所有金属构件,必须有可靠的接地故障保护。在380/220伏三相四线制变压器中性点直接接地系统中,必须把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电网的零线可靠地连接起来;在对地绝缘系统中必须将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部分与大地可靠的连接起来;b)由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的系统中,只允许采用同一种接地故障保护方式,而且应构成一个保护网;c)必须保持导电的连续性,不得有任何脱节现象;d)电气设备的接地或接零支线应单独与接地或接零干线相连接,接地或接零支线之间不准串连;e)PE线必须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防松脱措施,有足够的导电能力和热稳定性;f)采取保护接地要有一个符合最大允许接地电阻值要求的接地体,并要定期检测其接地电阻值。7.4.4各种电气元件及线路接触良好,连接可靠,无严重发热烧损现象。7.4.5箱、柜、板内插座接线正确,并配有漏电保护器。1)插座安装必须符合下列要求:单相两孔插座,面对插座右极接相线,左极接零线;单相两孔插座必须上下安装时,零线在下方,相线在上方;单相三孔插座,面对插座上孔接PE线,右极接相线,左极接工作零钱;四孔插座只准用于380伏电源,上孔接PE线。2)交流、直流或不同电压的插座在同一场所时,应有明显区别或标志。7.4.6保护装置齐全,与负载匹配合理。一般熔断元件的额定工作电流应不大于导线允许载流量的2.5倍。如按负荷计算,熔断元件短路保护额定电流可在1.5~2.5倍负荷的额定工作电流选择;对于自动开关,单相短路电流不应小于脱扣器整定电流的1.5倍。7.4.7外露带电部分屏护完好。要求箱、柜以外不得有裸带电体外露。必须装设在箱、柜外表面或配电板上的电气元件,必须有可靠的屏护。7.4.8线路编号清晰、识别标记齐全。箱、柜、板都应有设施本身的编号,企业可根据有利于管理的实际情况确定编号形式和内容;箱、柜、板上每一处开关,每一组熔断器,都应有表明控制对象的名称、标记及对应图示,并与实际情况相符。7.5电网接地系统——设置目的接地是广泛应用的安全技术措施之一。保护性接地装置与其相连接的保护线(保护导体),按现行标准以文字符号“PE”表示。企业中,低压配电系统主要有TN系统、TT系统,IT系统三种接地制式。对于有些高压输电变配电设备装置以及发电设备等,为了满足设备在运行上的需要或当发生事故时使继电保护装置动作而必须将电气回路中性点接地。接地与人身安全、防火防爆、设备安全等关系极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低压配电系统采用TN、TT、IT三种配电用电形式的接地系统及高压电力设备的接地(其它接地可参照相关条款)。重点评价TN系统及危险性大的场所。——引用标准102 DB33/630—2013GB50016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2-95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54-95低压配电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条款要点说明7.5.1电源系统接地制式的运行应满足其结构的整体性、独立性的安全要求。电源系统接地制式不同,安装规范要求不同。同一台发电机,同一台变压器供电网路中,不应采用两种不同接地制式的保护方式。PE线最小截面的要求,见表7-10。表7-10PE线最小截面规格22相线芯线截面S(mm)PE线最小截面(mm)S<16S16<S<3516S>35S/22PE线采用单芯绝缘导线时,按机械强度要求,其截面:当有机械性的保护时为2.5mm;无机械性222的保护时为4mm。PE成PEN干线为铜材时,不应小于10mm;为铝材时,不应小于16mm,多芯电缆时,2不应小于4mm。TN系统的装置或设备外露可导电部分严禁用作PEN线。PEN线严禁接入开关设备;不得断股或断线。TN系统整体结构主要是由工作接地,主干保护线(主干PE或PEN线),设备保护线(PE线),故障速断保护装置,重复接地或等电位联结所组成。它必须保证系统整体性、连续性、可靠性。TN系统按照中性线(N)与保护线(PE)组合情况的不同,可分为TN-S系统、TN-C系统、TN-C-S系统三种接地形式。在TN系统的接地形式中,所有用电(受电)设备的外露可导电部分必须用PE线(或共用中性线即PEN线)与电力系统的接地点相连接(先接至主干PE线),且必须将能同时触及的外露可导电部分接至同一接地装置,不允许任何漏接、错接、混装现象,否则应装设能自动切除接地故障的继电保护装置。采用TN-C-S系统时,PE与N从某点(一般为进户处)分开后,就不能再合并,且N线绝缘水平应与相线相同。对新、改、扩建工程,应推行TN-S系统并辅以总等电位联结以及在局部范围内作辅助等电位联接。需要接地的直流系统的接地装置,应符合有关规定。7.5.2各个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应定期检测合格。如:TN系统工作接地低于4Ω;重复接地低于10Ω;TT系统工作接地低于4Ω。各种接地装置应在干燥季节检测其接地电阻。一般来讲,低压电力网中的电源系统工作接地电阻不超过4Ω;低压线路每处重复接地电阻不超过10Ω;电力设备接地电阻不超过4Ω;其他应遵从安全设计或有关规定。重复接地电阻检测必须与主干PE线或PEN线断开后进行。7.5.3TN系统重复接地布设合理。a)对于架空线路干线和分支线的终端以及沿线每1km处,其PE线或PEN线应重复接地。电缆线路和架空线路在每个建筑物(包括非生产场所)或车间的进线处(如无特殊要求,对小型单层建筑,距接地点不超过50m可除外),均需重复接地。高低压同杆架设的电力线路段的低压主干PE线或PEN线应重103 DB33/630—2013复接地。以金属外皮等作主干PE线(或PEN线)的低压电缆也应重复接地。b)车间内部宜采用环状重复接地,PE干线或PEN线与接地装置至少有两点连接,除进线处外,其对角最远点也应设一处重复接地,而且车间周长超过400m者。每200m应重复连接一次。c)具有爆炸和火灾危险场所应在专用的主干PE线上设置接地装置。d)使用公用变压器的单位应在进户处、线路末端和重点部位布设重复接地。e)采用接地故障保护且不能满足切断故障回路的时间要求时,应在建筑物内或局部范围内作等电位联结。7.5.4接地装置的连接应保证电气接触可靠。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并能防腐蚀、防损伤或者有附加保护措施。a)交流电力装置的接地体,在满足热稳定条件下,宜利用自然接地体;但应避免某些自然接地体的变动(如自来水管系统)而受到影响,可燃液体或气体等管道禁止作为保护接地体。b)接地装置宜采用钢材,导体截面应符合稳定和机械强度的要求,但不应小于表7-11所列规格。表7-11钢接地体和接地线的最小规格地上地下种类、规格及单位室内室外交流电流回路直流电流回路圆钢直径(mm)6810122截面(mm)60100100100扁钢厚度(mm)3444角钢厚度(mm)22.546钢管管壁厚度(mm)2.52.53.54.52注:电力线路杆塔的接地体引出线的截面不应小于50mm,引出线应热镀锌。接地体顶面埋没深度应符合设计规定,且不小于0.6m。c)接地装置的钢体连接必须保持完好电气通路,包括接地体的引出线在内,应全部采用焊接。焊接必须牢固,焊接长度符合下列要求:1)扁钢为其宽度的2倍,四边施焊。2)圆钢为其直径的6倍,双面施焊。3)圆钢与扁钢连接时,其长度为圆钢直径的6倍。4)扁钢与钢管,扁钢与角钢、起重机轨道、伸缩缝(沉降缝)等处焊接时,应有弧形(或直角形)连接结构。d)接至主干PE线(或PEN线)的接地线应使用镀锌螺栓连接,接触紧密,离地面距离宜为250-300mm;离建筑物墙壁的间隙宜为10-15mm;容易受到损伤的地方应采取保护措施。7.5.5接地装置编号、标识显明清晰,并有定期检查记录。a)标识显明清晰每一处接地装置应编号,有专用接地装置标示牌,并注明检测日期与数据,图形符号用“E”或“”。明敷接地PE干线的表面应涂以用15-100mm宽度相等的绿色和黄色相间的条纹。在每个导体的全部长度上或只在每个区间或每个可接触到的部位宜作出标志。当使用胶带时,应使用双色胶带。中性线宜涂蓝色标志。自然接地体与人工接地体连接处应有便于分开的断接卡和色标,便于运行、维护和检测接地电阻。b)资料齐全完整104 DB33/630—2013接地装置的设计资料,施工与变更资料,检测与检查资料,应当齐全完整,便于考证有效性,资料应真实可靠。定期检测,必须出具有效的正式报告,报告应由专业单位或部门认可。通过高低压线路的走向、分布查证接地装置布设以及接地装置的编号、位置。查证隐蔽工程图,历年来接地装置检测数据及有关管理检查记录。附:相关名词解释a)TN系统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负载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通过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的系统。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布置,TN系统的型式有以下三种:a.TN-S系统:在整个系统中有分开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b.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功能合在一根导体上。c.TN-C系统:在整个系统中,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功能合在一根导体上。注: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系统的一点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N表示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与电源系统接地点直接电气连接;字母S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字母C表示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功能合在一根导体上。图例见图1A、见图1B、见图1C。b)TT系统电源系统有一点直接接地,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电气上无关的系统。105 DB33/630—2013注:第一个字母T表示电源系统的一点直接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电气上无关。图例见图2。c)IT系统电源系统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露导电部分接地的系统。注:第一个字母I表示电源系统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一点通过阻抗接地;第二个字母T表示设备外露导电部分的接地与电源系统的接地电气上无关。图例见图3。d)中性点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直接接地或经一低值阻抗接地的系统。通常其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的比值小于或等于3,│X0/X1│≤3,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的比值小于或等于1,R0/X1≤1。本系统也可称为大接地电流系统。e)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中性点不接地,或经高值阻抗接地或谐振接地的系统。通常本系统的零序电抗与正序电抗的比值大于3,X0/X1>3,零序电阻与正序电抗的比值大于1,R0/X1>1。本系统也可称为小接地电流系统。f)保护导体某些防触电保护措施所要求的用来与下列任一部分作电气连接的导体。1)外露导电部分;2)外部导电部分;3)主接地端子;4)接地极;5)电源接地点或人工中性点。注:保护导体以符号PE表示。106 DB33/630—2013g)中性导体与系统中性点连接并能起传输电能作用的导体。注:中性导体以符号N表示。h)保护中性导体(PEN导体)具有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两种功能的接地导体。注:缩写字母PEN是由保护导体的符号PE和中性导体的符号N组合而成的。7.6防雷接地装置——设置目的雷电是一种自然力。雷电效应的破坏作用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当雷电击中地面物体时,在这些物体中通过的雷电流引起热效应、机械效应与电动力效应等损坏设备、设施,包括微电子器件,引起重大火灾和爆炸事故,可以造成大面积停电而影响生产与生活;当雷电击中人体或者击中物体的附近所形成的跨步电压和接触电压,可以造成人员伤亡。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所有易遭受雷击区域的建筑物、构筑物,以及雷电波侵入室内可能造成危害的场所及设备。——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169-19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接地装置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条款要点说明7.6.1防雷技术措施应经过安全设计与验算,使其保护范围有效。a)正确地设计、验算和合理地布置、安装防雷装置。b)保护空间范围至少应满足被保护半径和被保护的高度这两个方面。应防雷直击、防雷侧击,防雷电波侵入,防雷反击、防地电位升等。每年在雷雨季节前,进行动态安全评价检查与验算,确保保护范围的有效性。c)进行安全设计与验算,应达到建筑物和构筑物的防雷分类和电气设备过电压保护的要求,且注意保护方式和计算公式的选择。7.6.2防雷装置每年应在雷雨季节前检测,并有检测报告。a)定期检测试验:对接地装置、阀型避雷器等每年应在雷雨季节前检测,并有专业检测报告和数据。b)经常性检测:对各种防雷装置应按规范标准要求检查整体和器件情况,例如,连接点有无裂纹。引下线上有无闪络或烧损痕迹、腐蚀、锈蚀以及与相邻导体的安全距离情况等。c)对于利用原有防雷装置的防护区域,有否新、改、扩建项目的建筑物、构筑物或有新的易燃易爆场所,并应重新验算其保护范围。d)有关检测、检查资料,定期检测(包括预防性校验)报告完整有效。7.6.3防雷装置完好,接闪器无损坏,引下线焊接可靠,接地电阻应低于10Ω。a)接闪器1)避雷针一般采用圆钢或焊接钢管制成,且应镀锌或涂漆。针长1m以下的,圆钢为Ф12mm,钢管为Ф20mm。针长1~2m的,圆钢为Ф16mm,钢管为Ф25mm。烟囱顶上的针,圆钢为Ф20mm,钢管为Ф40mm。107 DB33/630—201322)避雷网和避雷带一般采用圆钢或扁钢。圆钢直径不小于8mm,避雷扁钢截面不小于48mm,厚度2不小于4mm。避雷线一般采用不小于35mm镀锌钢绞线。23)当烟囱上采用避雷环时,其圆钢直径不应小于12mm,扁钢截面不应小于100mm,其厚度不小于4mm。b)引下线1)引下线应沿建筑物、构筑物外墙敷设,并经最短路径接地。金属构件,如消防梯等可作引下线,但其所有部件均应连成电气通路。22)引下线尺寸圆钢Ф8mm,扁钢截面48mm,厚度4mm。装置在烟囱上的引下线,圆钢Ф12mm,扁2钢截面100mm,厚度4mm。3)在易受机械损坏的地方,地面上约1.7m至地面下0.3m的一段接地线应采取保护性措施。c)接地装置1)避雷针(带)与引下线的接地装置连接应采用焊接。整体防雷装置应保证完好的电气通路和连接的可靠性(包括跨接线和过度伸缩缝的处理等)。2)移动塔吊、龙门吊,高度在15m以上,应通过导轨双向n型焊接接地。金属构架,金属烟囱(壁厚在4mm)应利用主体设备防雷接地。3)接地装置的焊接和有关尺寸参见《电网接地系统评价检查表》的要求。防雷接地电阻实际检测一般不超过10Ω,特殊情况遵从安全设计值,允许与其他接地装置共用时,应满足其中最低的要求。7.6.4独立避雷针系统与其它系统隔离,间距合格。a)独立避雷针与其它接地网、金属物体间距至少不小于3m。b)严禁在装有避雷针、避雷线的构筑物上架设通讯线、广播线或低压线。利用照明灯塔作独立避雷针支柱时,照明电源线必须采用铅皮电缆或穿入铁管,并将其至少埋入地下15m以上,埋深0.6~0.8m,金属护层或金属管必须接地。c)独立的避雷针不应设在人员通行的地方。7.6.5建筑物、构筑物的防雷应有防反击、侧击等技术措施,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措施,线路应有防雷电波侵入的技术措施。a)金属物或线路与防雷装置不相连时,与引下线之间的距离一般不得小于5m。如果达不到,则应把它们直接连接成等电位体或者与避雷器连接。b)对于有防爆要求的建筑物、构筑物,钢质气罐(壁厚不小于4mm)内外的金属物品,管道、线槽应连接成等电位并接地。c)线路应有防雷电波侵入措施:可采取在进户处装设避雷器,过电压保护器具等办法,或将其金属护物埋地长度不小于15m等。所有防雷装置及其接地装置与道路或建筑物的出入口距离应大于3m,当小于3m时,应采取均压措施或铺设卵石,沥青地面(50-80mm厚沥青层,其宽度超过接地装置2m),并有防止跨步电压触电的安全色标作警示。7.7电焊机——设置目的电焊机操作者接触电的机会比较多,而电焊作业的环境又千差万别,由于电焊设备设施的状态不良所造成的各类伤亡事故时有发生,其中尤以触电伤害事故较多。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使用电力进行焊接的固定式、移动式设备。——规范性引用文件108 DB33/630—2013GB9448-1999焊接与切割安全GB15578-1995电阻焊机的安全要求GB15579-1995弧焊设备安全要求第1部分:焊接电源GB10235-2000弧焊变压器防触电装置——条款要点说明7.7.1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焊机连接处有可靠屏护。电源线、焊接电缆与焊机连接处的裸露接线板均应采取安全防护罩或防护板隔离,以防人员或金属物体(如:货车、起重机吊钩等)与之相接触。7.7.2焊机外壳PE线接线正确,连接可靠。a)焊机必须以正确的方法接地(或接零)。接地(或接零)装置必须连接良好,永久性的接地(或接零)应做定期检查。b)禁止使用氧气、乙炔等易燃易爆气体管道作为接地装置。c)在有接地(或接零)装置的焊件上进行弧焊操作,或焊接与大地密切连接的焊件(如:管道、房屋的金属支架等)时,应特别注意避免焊机和工件的双重接地。7.7.3焊接变压器一、二次绕组,绕组与外壳间绝缘电阻值不少于1兆欧要求每半年至少应对焊机绝缘电阻摇测一次,且检测记录齐全。7.7.4焊机一次侧电源线长度不超过3m,且不得拖地或跨越通道使用。焊机一次线必须采用三芯(四芯)铜芯橡胶电线或绝缘良好的多股软铜线,其接线长度不允许超过3m。如确需使用较长导线,应在焊机侧3m以内增加一级电源控制,并将电源线架空敷设,焊机一次线不得在地面拖拽使用,更不得在地面跨越通道使用。7.7.5焊机二次线连接良好,接头不超过3个。a)焊机二次线必须连接紧固,无松动,二次线的接头不允许超过三个,应根据焊机容量正确选择焊机二次线的截面积,以避免因长期过载而造成绝缘老化。b)严禁利用厂房金属结构、管道、轨道等作为焊接二次回路使用。7.7.6焊钳夹紧力好,绝缘可靠,隔热层完好。焊钳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能保证在任何斜度下均可夹紧焊条,绝缘良好,手柄隔热层完整,焊钳与导线应连接可靠。连接处应保持轻便柔软,使用方便,无过热现象,导体不外露,钳柄屏护良好。7.7.7焊机使用场所清洁,无严重粉尘,周围无易燃易爆物。a)设备的工作环境与其技术说明书规定相符,安放在通风、干燥、无碰撞或无剧烈震动、无高温、无易燃品存在的地方。b)在特殊环境条件下(如:室外的雨雪中;温度、湿度、气压超出正常范围或具有腐蚀、爆炸危险的环境),必须对设备采取特殊的防护措施以保证其正常的工作性能。c)单点或多点电阻焊机操作过程中,当操作者的手需要经过操作区域而可能受到伤害时,必须有效地采用下述措施进行保护:机械保护式挡板、挡块;双手控制方法;弹键;限位传感装置;任何当操作者的手处于操作点下面时防止压头动作的类似装置或机构。109 DB33/630—20137.8手持电动工具——设置目的手持电动工具是一种以电动机为动力,操作时必须由操作者用手握持使用的工具。手持电动工具由于其小巧和使用方便的特点,在企业生产、工作中得到广泛地应用。但是,因其价值低、易损坏,属于低值易耗品,在企业中往往得不到重视,对其管理也不严格,又因其经常移动使用,使用条件复杂,容易发生人员触电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企业生产过程中的手持式各类电动工具。——规范性引用文件GB3787-1993手持式电动工具的管理、使用、检查和维修安全技术规程GB3883.1-2000手持式电动工具的安全第一部分:通用要求CB3786-1997船厂电气作业安全规程漏电保护器安全监察规定(劳动部1990.06.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7.8.1在潮湿场所或金属构架等导电性能良好的场所,以及在修理、建造的船舶上,应选用Ⅱ类或Ⅲ类手持电动工具;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内,应使用Ⅲ类手持电动工具。a)作业环境的要求:在一般场所应选用Ⅱ类工具,在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上等导电性能良好的作业场所,必须使用Ⅱ类或Ⅲ类工具,在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内等狭窄场所应使用Ⅲ类工具。b)保护措施要求:在一般场所使用I类工具时,必须采用漏电保护电器、安全隔离变压器等保护措施。在潮湿的场所或金属构架上使用I类工具,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30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使用I类工具时,PE线接线正确连接可靠。在狭窄场所使用Ⅱ类工具时,必须装设额定漏电动作电流不大于15毫安,动作时间不大于0.1秒的漏电保护电器。漏电保护电器应定期校验,保持完好有效。c)使用单位的安全管理部门应加强对漏电保护器运行安全的监督,并建立相应的管理制度。漏电保护器的安装、检查等应由电工负责进行。对电工应进行有关漏电保护器知识的培训、考核。内容包括漏电保护器的原理、结构、性能、安装使用要求、检查测试方法、安全管理等。相应的职业安全卫生检测检验站负责在用漏电保护器的常规检测。常规检测每年应进行一次,检测的项目为绝缘电阻、试验装置性能和动作特性等。7.8.2绝缘电阻应符合下列要求,应有至少每年定期检测记录。手持电动工具至少每三个月必须进行一次绝缘电阻的测量,电动工具在冷态下测得的电阻值应不小于规定的数值。Ⅰ类电动工具不小于2兆欧;Ⅱ类电动工具不小于7兆欧;Ⅲ类电动工具不小于1兆欧。注:绝缘电阻用500伏兆欧表测量。7.8.3电源线应用护管软线,与电动工具在6m处设电源开关,无接头及破损。I类电动工具的绝缘线必须采用三芯(单相工具)或四芯(三相工具)多股铜芯橡套软线;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做PE线,电动工具的电源线与手持电动工具在6m处设电源开关,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及破损。110 DB33/630—20137.8.4电动工具的防护罩、盖及手柄应完好,无松动。7.8.5电动工具的开关应灵敏、可靠无破损、规格与负载匹配。a)开关灵敏、可靠,能及时切断电源,无缺损、破裂。b)插头不应有破裂及损坏,规格应与工具的功率类型相匹配,而且接线正确。7.9移动电气设备——设置目的移动电气设备往往无专人管理,在实际生产中,因使用不当,接线错误,防护装置脱落,容易造成的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生产场所内非固定安装的电气设备设施(如移动式电风扇、移动式取暖器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5226—85机床电气设备通用技术条件GB/T13869-1992用电安全导则——条款要点说明7.9.1绝缘电阻值不小于1兆欧,应有每年定期检测记录。绝缘电阻值一般应不小于1兆欧。间断性使用的移动电气设备(停用超过6个月),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必须测量其绝缘电阻;常年使用的移动电气设备应每年测量一次,绝缘电阻值不少于1兆欧,并有测量记录。7.9.2电源线应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橡胶电缆,无接头或绝缘层破损,移动电气设备在6m处设电源开关。不允许随地面跨越通道。电源线必须采用三芯或四芯多股铜芯橡胶护套软线;其中,绿/黄双色线在任何情况下只能用做PE线,与移动电气设备在6m处以内设总电源开关,中间不允许有接头及破损。7.9.3PE连接正确、可靠。接地故障保护应符合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和移动电气设备容量要求,接地正确,连接可靠。7.9.4防护罩、遮拦、屏护、盖应完好、无松动。防护罩、遮拦、屏护、盖应能防止人手指触及旋转部位,且应完好、无松动,保持旋转平稳,无晃动、无噪声。7.9.5开关应可靠、灵敏,且与负载相匹配。7.10行灯——设置目的多数在潮湿地面、金属容器、金属密闭舱室内作业时需利用行灯照明,由于电气设备使用不当绝缘损坏,安全管理措施不健全造成触电事故,为预防行灯触电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人站立的离基准面1.8m以下,船舶上2.4m以下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111 DB33/630—2013GB50034-1992工业企业照明设计标准CB3786-1997船厂电气安全规程——条款要点说明7.10.1在潮湿地面等场所使用的移动式照明灯具,其安装高度距地面2.4m及以下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a)特别潮湿的场所;b)高温场所;c)具有导电灰尘的场所;d)具有导电地面的场所。7.10.2船舶舱室内使用的手持行灯,其额定电压不应超过36V。7.10.3锅炉、金属容器、管道、密闭舱室等狭窄的工作场所,手持行灯额定电压不应超过12V。7.10.4行灯使用的降压变压器,应采用隔离变压器。7.10.5行灯应有绝缘手柄和金属护罩,灯泡的金属部分不准外露。7.10.6行灯的变压器不准放在锅炉、加热器、水箱等金属容器内和特别潮湿的地方;并应定期检查有记录,绝缘电阻应不小于2兆欧。8危险作业8.1高处作业——设置目的高处作业是船舶修造企业事故多发的原因之一,为遏制和减少高处坠落事故的目的。为此,特设此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规定了对船舶修造企业高处作业人员的年龄、体格检查、文化程度、登高作业知识技能要求,高处作业安全要求、临边与洞口防护、登高与交叉作业的安全操作要求。——规范性引用文件CB3785-1997船厂高处作业安全规程CB3515-1993船舶建造安全管理JCJ80-1991建筑施工高处作业安全技术规范——条款要点说明8.1.1高处作业人员条件a)高处作业人员包括:从事高处作业的操作者、监护者、脚手架搭设和拆除工作的人员。b)人员条件1)年满18周岁,初中以上文化程度,经过安全培训教育,具有高处作业知识和技能。2)经过医疗部门体检,符合高处作业健康标准。凡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癫痫病、精神疾病、美尼尔氏综合症等禁忌症者不得从事高处作业。c)高处作业人员应经安全技术培训考试合格,持有效证件上岗。112 DB33/630—20138.1.2高处作业安全要求a)施工前安全要求:高处作业中所需要的各类安全技术措施,应事先计划,纳入生产准备。1)应有使作业人员明确作业内容的作业顺序;2)对现场共同作业应确定主要负责人,落实安全责任;3)立体交叉作业时,应先协调关系,明确落实各有关作业人员的职责;4)遇有六级以上强风、暴雨、大雪等恶劣气候时应不宜布置高处作业;遇雨、雪、浓雾天气等应有可靠的防滑、防寒和防冻措施;5)作业现场照明设施及光照度要求,精密作业的照度要求应在300lx以上;普通作业应在150lx以上;6)高处作业人员应正确穿戴规定工作服,应系安全带、戴安全帽、穿软底鞋;在水面上空高处作业应穿救生衣;7)在脚手架搭设、拆除等高处作业时,不得穿高统靴。b)施工过程安全要求1)作业的组织人员应及时了解高处作业进展情况,生产设备的使用状况及操作人员行为等,发现不安全因素,应及时纠正;2)高处作业场所不得有攀爬、奔跑、跳跃及在易滚动件上行走、不得任意乱置或向下丢弃、传递物件不允许抛掷;3)高处同一块脚手板上不得超过2人;高处作业区不得有易滑物。8.1.3临边防护2m以上高处临边作业应设防护栏杆,其防护栏杆应符合标准要求。防护栏杆应自上而下用安全立网封闭。8.1.4洞口防护板与墙洞口、井口、平台孔口、及各类洞口与坑槽等处作业应设防护栏杆、加盖件、张挂安全网与装栅门等防护设施,其设施应符合标准要求。8.1.5攀登作业在借助建筑结构、脚手架、移动式梯子或固定式爬梯攀登作业时,应检查其登高用具和拉攀件的牢固可靠。8.1.6悬空作业悬空作业所用的索具、脚手板、吊篮、吊笼、平台等设备均应经技术鉴定合格,特殊情况无可靠安全设施时,应系好安全带并扣好保险钩,或架设安全网。8.1.7交叉作业各工种进行上下立体交叉高处作业时,不得在同一垂直方向上操作。下层作业的位置,应处于依上层高度确定的可能坠落范围半径之外。不符合以上条件时,应设置安全防护层。8.1.8施工结束要求a)对安全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完善操作标准;113 DB33/630—2013b)督促施工单位应做好工完、料清、场地净。8.2明火作业——设置目的明火作业是船舶修造企业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重要原因,船舶修造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明火作业的现象频繁。一旦操作不当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明火作业管理、修船明火作业前的控制、修船明火作业应当符合的安全要求、焊接与切割设备的安全使用、作业现场通风换气、火灾预防操作等。——规范性引用文件CB3438—1992船舶修理防火、防爆安全要求CB/T3934—1999船用火焰喷焊操作规程CB3190—1999船舶焊接与切割安全《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国家主席令第四号1998年9月1日起施行)《船舶修理防火防爆管理规定》(交通部/公安部/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31号令)《运输船舶消防管理规定》(交公安发(1995)137号)——条款要点说明8.2.1明火作业管理电焊、气焊,锡焊,喷灯,电炉等裸露的火焰和炽热工作为明火作业。a)易燃、密闭禁火区域内从事明火作业应填写“动火作业审批表”。b)明火作业区域应有设置警告标志。c)遇烟尘、气体、弧光、火花、电击、热、辐射及噪声危害的应设有安全防护措施。d)船舶动火作业操作人员应持有效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监护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应具备消防安全培训合格证书或安全管理人员资质证。e)焊接作业焊工应穿着浅白色棉布工作服,扣好衣袖和领扣,上衣不得系在工作服腰内;应穿胶底绝缘工作皮鞋,遇潮湿或破损,应及时更换;戴焊工专用手套或防护眼镜;高处作业应佩戴安全帽和安全带。8.2.2进厂修船明火作业前安全要求a)油船(包括液化石油气、天然气体船、散装危险化学品液货船)应当按照船舶清除可燃气体检验规则的要求,清除舱内油、气,由船舶检验部门或其认可的机构检验,确认符合消防安全要求并出具检验合格证书。b)非油船的燃油、滑油、污油舱(柜)以及与其相连通且无法拆卸的管系,如需动火作业,其要求与油船相同;如不需动火作业,且所装载油料闪点在60℃及其以上的,可不清除存油,船方应设置明显禁火标志。c)船舶的易燃易爆化学危险物品应清除干净。8.2.3修船明火作业,应当符合下列要求:a)明火作业前要彻底检查作业现场,确认待修物周围与相邻隔舱均无易燃物后,才能作业。并应采取防止火花溅落到敞开的货舱口及通风筒内的措施;114 DB33/630—2013b)焊接与切割物件时,对物件周围有安全威胁时,须经防火人员允许,并备有足够的灭火器材及专人监护;c)对装过油的封闭、半封闭箱、柜,须将残油和油垢清除干净,并经通风换气测爆检查合格后才能进行;d)可燃气体浓度须保持在爆炸下限值的1%以下。8.2.4氧气、乙炔设备安全使用a)氧气瓶、乙炔气瓶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地点,不得靠近热源和电器设备,气瓶分开贮存要保持5m以上间距。与明火的距离不得小于10m(高空作业时,此距离为在地面的垂直投影距离);b)氧气瓶、气瓶阀、接头、减压器、软管及设备应与油、润滑脂及其他可燃物或爆炸物相隔离。不允许用沾有油污的手、或带有油迹的手套去触碰氧气瓶或氧气设备;c)乙炔瓶阀出口处应配置专用的减压器和回火防止器。气瓶应直立并设有防倒措施,不允许卧放和太阳爆晒;d)乙炔瓶开闭专用板手,应始终装在阀上。暂时中断使用时,应关闭焊(割)工具的阀门和乙炔瓶瓶阀,不允许手持点燃的焊(割)工具调节减压器或开闭乙炔瓶瓶阀。8.2.5不允许使用移动式乙炔发生器。8.2.6在密闭和半密闭舱不允许使用比重比空气大的丙烷等工业气体。8.2.7焊炬和胶管要求a)气焊(割)具应完好;b)焊炬、割炬嘴孔道应保持清洁、畅通,有污物应用专用通针清除干净;c)可燃气体集配器完好无泄漏;d)蓝色的氧气管与红色的乙炔管不能互换使用,更不得用其他胶管替代;不允许使用泄漏、烧坏、磨损、老化或有其他缺陷的软管;e)胶管与割具连接处,胶管与氧、乙炔瓶减压阀连接处,用铅丝或卡子扎牢,防止泄漏;f)修船过程中使用的胶管,最长不得超过60m,中间接头不得超过3处。8.2.8现场防护a)含有可燃气体的隔热舱壁、间架板上动火作业前,应测爆合格后,在4小时内进行动火作业;b)应先拆除距焊割边缘0.5m以内的一切可燃物;对0.5m以外的可燃物,应采取防止焊接产生的热传导措施,并进行有效覆盖;c)露天作业点实际风力达五级及以上时,不允许修船动火作业。8.2.9通风换气a)狭小舱室和容器内的动火作业应执行双人监护制,设置足够的送风或排风设施,换气次数为3~5次/小时;b)切割有涂层或溶剂的钢材时,应先清除再切割,并在操作地点装设局部排烟装置。8.2.10火灾预防a)应按动火作业场所灭火种类和危险程度,配备足够的消防器材;b)作业人员和现场监护人员离开现场时,应切断电源和气源,清理检查现场,不得留有火种。8.3船舱及封闭舱作业115 DB33/630—2013——设置目的船舱及封闭舱作业属于有限空间危险作业,作业人员进入受到限制和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可能存在(如缺氧、有硫化氢、一氧化碳、甲烷等有毒气体或粉尘中毒危险)危险有害因素导致发生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作业人员进入有船舱及封闭作业受到限制、约束的封闭、半封闭设备、设施及场所的作业。——规范性引用文件GB16993-1997防止船舶货舱及封闭舱缺氧危险作业安全规程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条款要点说明8.3.1空气质量应符合以下要求:a)舱内空气中的氧气浓度始终不得低于18%;b)舱内空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始终不得高于1%;c)可燃气体浓度须保持在爆炸下限值的1%以下;d)有害因素浓度不得超过GBZ2-2002规定的要求。8.3.2通风换气a)进入船舱作业前,应进行有效的通风换气;对有多层舱室的船舶,进入不同舱室作业时,应分别进行通风换气;对于深层舱室尤其要充分的通风换气。b)进入自然通风换气效果不好的舱室或封闭时间较长的舱室(如空舱、水舱、锚链舱、边舱、双层底、油舱和浮筒舱等)应采用机械通风。c)不允许使用纯氧通风换气;对可能存在易燃、易爆气体的舱室使用机械通风时,应采用防爆通风机械。3d)所需的适宜新风量为30~50m/h。8.3.3空气检测a)现场检测可采用便携式氧气、二氧化碳、燃爆检测仪进行检测;b)检测人员应采用双人双机的检测方法,当进舱或进人孔内检测或采样时,检测人员应佩戴自给式空气呼吸器进舱,不允许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c)船舱通风换气后,应检测舱内空气中氧气、二氧化碳、易燃气体的浓度;检测结果达到标准后,作业人员方可下舱工作。8.3.4一般安全防护措施a)应配备准确可靠的检测仪器,应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仪器要定期检定和维护,保证检测数据准确可靠;b)作业单位应配备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应明确专管部门和专管人员。每次使用前应仔细检查空气呼吸器,发现异常立即更换;c)进入舱室的检测人员,应配备自给式空气呼吸器和安全带、索等安全防护用品。每次使用前应认真检查,发现异常立即更换。8.3.5现场安全防护措施116 DB33/630—2013a)进入舱室作业或检测时,应安排监护人员;作业人员与监护人员应事先规定明确的联络信号,监护人员始终不得离开工作点,随时按规定的联络信号与作业人员取得联系;b)对作业过程中易发生氧气、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舱室和作业过程长的舱室应随时监视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的浓度变化情况,应保持必要的检测次数或连续检测。并根据检测结果采取相应的通风换气措施;c)作业中不得以任何理由离开工作面,离岗、窜岗和擅自进入货舱深处,作业工具落入舱内不准私自下舱拾取,应重新领取使用;d)作业人员进入舱室前和离开舱室时,应清点人数。8.4合拢作业——设置目的船舶修造业是生产密集、交叉作业于一体的产业,特别是合拢作业中,由于多工种、多方位、多人员的合拢作业,人流、物流量较大,存在着各种危险,为了保证安全,一定要严格执行科学合理的工艺技术才能确保安全生产。为此,特设置此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船舶修造企业大、中、小合拢作业。——规范性引用文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科工三司[2005]1220号)——条款要点说明8.4.1合拢船舶与起重机械、胎架作业平台应有至少1.8m通道,并应畅通。8.4.2电气箱、电焊机、工业气瓶等设备摆放应留出1m空间的通道。8.4.3分段船台合拢应对数量、吨位进行计算,绘制座墩图。8.4.4船舶合拢后应设置符合工业梯台要求的登高梯台、安全护栏、盖、网。8.4.5工件不得直接搭焊在胎架模板上,应与小马板和胎架模板联接。8.4.6合拢拼板焊接后,应经火工矫平才能划线安装构架。8.4.7分段构件应完整,应经自检、互检后交检查员验收,方可焊接。8.4.8划出定位线、对合线等,注明分段编号,根据施工图纸割去接头余量。8.4.9对容易变形的分段和主要部件应加强中间测量。8.5船舶下水作业——设置目的船舶下水涉及到天气、环境、气温对下水准备多方面的影响而形成突发性作业困难,焊接作业与船只下水准备交叉作业引发火灾,减少繁杂作业发生事故的可能性,降低操作危险及预防火灾等各类事故的发生。为此,特设置此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船舶下水作业。——规范性引用文件《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科工三司[2005]1220号)117 DB33/630—2013——条款要点说明8.5.1操作、技术、管理人员等具备相应的工作经历或资质,作业人员应经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上岗操作。8.5.2船上人员应穿戴救生衣,配备与岸上及拖轮的专用通讯设备。8.5.3下水设备、设施的技术状态处于安全适用状态。a)论采取滑板、气囊、滑道、船坞等方式,均须经计算合格后方可实施。b)气囊下水,在气囊使用前必须经充气试验,且满足压降小于10%。c)于牵引的钢丝和设备应完好,滑板、气囊、滑道应每月或使用前定期检查。8.5.4船上应按设计规定配置的救生圈、缆绳等安全设施齐全。8.5.6船舶上所有可移动物品应作临时固定,多余物品应全部清理。8.5.7下水区域应进行现场勘察与清理,下水时在相关区域应设置警戒线。8.5.8对码头、大船的各受力缆绳和绳桩都应严密监视。拖轮甲板上不得站人。8.6高温作业——设置目的高温作业是指工作地点具有生产性热源,其气温等于或高于本地区夏季室外通风设计计算温度2℃或2℃以上的作业,船舶修造企业大多数在露天作业,不加控制会造成中暑性疾病,严重的会造成死亡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船舶修造企业的场所和工作过程中接触高温的作业人员。——规范性引用文件GB/T4200-1997高温作业分级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LD82-1995高温作业作业分级检测规程GB935-1989高温作业允许持续接触热时间限值——条款要点说明8.6.1人员要求高温作业人员应定期进行体检,建立高温作业人员健康档案,有职业禁忌症者,不允许高温作业。8.6.2个人防护应选用耐热,透气性好的工作服,并根据不同作业的需求,供给工作帽、防护眼镜、面罩等个人防护用品。8.6.3防护设施a)对作业的高温地面、船台或靠近人体的高温壁板,当表面平均温度高于40℃时,应采取隔热措施;当作业地点气温≥37℃时应采取局部降温和综合防暑降温措施,并应减少接触时间。特殊高温作业应有良好的隔热措施,热辐射强度应小于700W/㎡。室内气温不应超过28℃。118 DB33/630—2013采用局部送风防污措施时,带有水雾的气流达到工作地点的风速应控制在3m/s~5m/s,雾滴直径应小于100um,不带水雾的气流到达工作地点的风速,轻作业应控制在2m/s~3m/s,重作业应控制在4m/s~6m/s。b)应利用天窗、敞开式厂房等措施进行自然通风;安装风扇、排风机、空调设备等进行局部降温;设置高温作业工间休息室,并配备防暑降温药品。高温作业车间应设有工间休息室,休息室内气温不应高于室外气温,设有空调的休息室室内气温应保持在25℃~27℃。8.6.4防护管理a)白天合理安排工作时间,延长午休时间,缩短一次性持续接触高温时间;b)应设置中暑抢救室或与附近医疗机构配合制订救援预案;在炎热季节对高温作业工种的工人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含盐量为0.1%~0.2%)c)在每年七、八月间应监测高温天气,应做好高温避灾、救灾措施,提前为劳动者提供防暑防热保障。8.7起重作业——设置目的起重机械是船舶修造企业的主要机械设备,起重伤害是企业伤亡事故分类中突出的重要部分,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船舶修造企业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规范性引用文件GB6097-1985起重机械规程JT278-1995船舶起重机安全技术操作规程CB2660-1997船厂起重作业安全规程GB5972-1986起重机械用钢丝绳检验和报废实用规范GB12602-1990起重机械超载保护装置安全技术规范LD48-93起重机械吊具与索具安全规程——条款要点说明8.7.1起重作业安全操作要求a)作业司机和指挥手(挂钩工)应持有特种作业安全操作证;起重机械(含电梯、司索工、信号指挥工、安装与维修工)作业是国家规定的特种作业范围。b)起重作业人员应穿戴符合规定的劳动防护用品及标识标志;c)双吊杆起重机、轮盘式操纵的或两操作手柄间距大于800mm的,应有两人操作;d)遇强风六级(含)以上的情况下不允许吊装作业,在雨雪天、夜间、雾天不宜进行危险化学品和重大物件吊装作业。8.7.2起重作业前的安全要求a)检查要求1)起重司机与挂钩工的联络信号或装置;2)吊杆的稳索、吊货索、千斤索应牢固,松紧度应合适;119 DB33/630—20133)钩头、钢丝绳、卷筒、卸扣、离合器、吊杆、地铃(环)以及各导向滑轮不得有损坏和变形,绳端连接应牢固;4)安全防护装置应齐全有效;5)快慢轮销子应锁定,操作手柄应在零位;6)工具应符合装卸工艺标准及要求;7)吊杆布置符合仰角要求;8)作业环境及周围人、机动向应不影响安全作业。b)试验要求1)空载试验应做二至三次;2)各制动器、限位器、操作手柄应灵敏可靠;3)起重机无异常音、异味以及其他异常现象。c)吊装作业前应“四明确”1)本机实际允许负荷;2)指挥人员和指挥信号;3)所钩货物重量;4)工具额定负荷。8.7.3作业中的安全要求a)司机应在指挥手的指挥下进行操作,平稳起重、逐档加速;b)每起吊一钩,应先抻钩,待人闪开后,按指挥手势起吊货物离地200mm左右,确认安全可靠后,方可起升吊运;c)落钩时应按指挥手势或信号在落点垂直距离500mm左右停钩,确认安全方可缓慢下降;d)司机操作时应遵守下列规定:1)不准利用极限位置限位器停车;2)吊运物不准从人员上空通过,不准重载悬空停留;3)不准擅自调整双吊杆角度和位置、移动快慢轮销子;4)不准采用碰撞舱口或船舷的方法调顺货物;05)双吊杆起重机应随时注意两车运行速度协调一致,两车钢丝绳之间夹角不得超过120;6)吊钩降至最低点时,卷筒上的钢丝绳最少保持四圈或按船方要求的安全圈数;7)在吊运过程中,司机对任何人发出的紧急停止信号,都应服从;8)当起重作业中发生断电及设备故障时,应立即将操作手柄置于零位,随即报告有关人员;9)司机应遵守起重作业“十不吊”规定。坚持做到“十不吊”,即:(1)超过额定负荷不吊。(2)指挥信号不明,重量不明不吊。(3)吊索和附件捆绑不牢,不符合安全要求不吊。(4)吊车吊重物直接进行加工的不吊。(5)歪拉、斜吊不吊。(6)工件上站人或工件上浮放有活动物不吊。(7)氧气瓶、乙炔发生器等危险物品无安全措施不吊。(8)带棱角、刃口物件未垫好(防止钢丝绳磨断)不吊。(9)埋在地下的物件不拨、不吊。(10)非起重指挥人员指挥时不吊。e)指挥手(或挂钩)应遵守下列规定:1)绳、链接触的被吊物体锐角处应加衬垫物;2)物体翻转作业,应周围设置警戒线;3)装卸危险化学品和重大物件时,应按规定申请审批。8.7.4作业后或作业停止时的要求120 DB33/630—2013a)将吊杆、小车、吊钩放置在船方指定位置;b)将操作手柄或开关放置零位;c)切断起重机电源、有司机室的应关好门窗。9作业场所9.1厂区(码头)环境——设置目的厂区环境与安全生产十分密切。厂区环境中的道路、照明、消防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内非生产车间的作业区域、场所,包括厂区道路、管道、绿化、照明以及消防等,企业内的厂区环境作为一个整体考评单元进行考评。——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18070-2000油漆厂卫生防护距离标准GB18083-2000以噪声污染为主的工业企业卫生防护距离标准——条款要点说明9.1.1厂区内应实行定置摆放;厂区大门开启灵活、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a)厂区内实行定置摆放厂区内有定置图,定置图上应注明各建筑物、物料堆放点、道路及管线等位置,关于定置的类别、原则和要求参见“车间环境”。同时,企业应按图实现了定置摆放,且厂区内无杂物,不应与图、物不符等状况。b)垃圾定点存放,且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1)工业垃圾和生活垃圾分开存放,并实现定点、定位,垃圾存放点有防吹散、防污染措施。2)危险固体废物应有专门容器和存放点,存放点有防渗漏措施,且应按国家规定妥善处置。c)厂区大门开启灵活、方便、迅速,无卡死现象。9.1.2厂区道路应符合下列要求:a)厂区双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5m,单向主干道宽度不小于3m,且为环行;转弯半径:轻型车为6m,重型车为12m;路面排水良好;1)厂区道路要求一览表见表9-1。表9-1厂区道路要求一览表道路分类主要道路次要道路辅助道路厂房引道大型7~96~73.5~6路面宽度与车间大门汽车中型6~83.5~63.5(m)宽度相适小型63.53最大纵坡平原地区6汽车8~98~108~11(%)山区8121 DB33/630—2013蓄电池搬运车45最小转弯半40-60吨平板车:15~18m;15-25吨平板车:12~15m;汽车带一辆挂车:9~径12m;二轴载重汽车:8~9m;三轮汽车、电瓶车:3~4m。交叉路口、装卸作业区、人行稠密地段、下坡道、转弯时15km行驶限速进出厂房、仓库大门、停车场、加油站、生产现场、倒车时5km2).路面排水良好,路面平整,盖板齐全,坡度适当。b)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志;1)厂区门口、危险路段、需设置限速标牌和警示标牌,厂区门口、危险路段的车速一般为5km/h。2)交叉路口若有视线盲区则应设反光镜,反光镜无破损,角度和高度应便于观察道路盲区,避免道路盲区和死角。c)厂区道路应有明显的人、车分隔线;厂区的人行道宽度应大于1m,且分隔线清晰,有宽度等于或大于100mm的分隔实线。d)厂区主干道占道率小于5%。1)厂区道路一般要求①通道路面应平整、无台阶、无坑沟。②利用主干道一边堆放产品或停置车辆的应有划线标志,通行部分宽度必须保持≥5m。不得在转变处或通道两侧堆放物品或停置车辆。③道路土建施工应有警示牌或护栏,夜间要有红灯警示。2)厂区主干道占道率小于5%。3)各类主干道的通道线内不得存放任何物资、生产(生活)垃圾、车辆等。4)通道内存放物件或车辆,按实际长度计算占道长度,通道若被物件横向全部堵住,则从堵塞处至就近第一个转弯处的长度计算占道长度。9.1.3厂区照明灯布局合理,无照明盲区,照明灯具100%完好。a)照明灯布局合理,无照明盲区;b)照明灯具应定期检查,完好率达100%。9.1.4厂区消防栓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其1m范围内无障碍物;所有消防器材完好,且灵敏可靠;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标志。a)室外消火栓应合理配置,且有明显的漆色标志,其1m范围内无障碍物。b)所有消防器材应定期检查完好,并有记录标识,且灵敏可靠。c)消防设施、重要防火部位均有明显的消防安全警示标志。9.2工厂建(构)筑物——设置目的工厂建筑是企业从事生产经营和办理行政事务活动的主要场所,如果厂房建筑耐火等级与使用条件不符,或者厂房建筑年久失修,维护保养不善;将会导致火灾及倒塌等重大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适用于企业产权范围内的厂房建筑物,构筑物(包括:生产厂房、船坞、库房及辅助房屋,企业生活服务设施、办公楼、礼堂、职工医院等)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122 DB33/630—2013CJ13-1986危险房屋鉴定标准——条款要点说明9.2.1厂区建(构)筑物耐火等级应符合GB50016-2006的要求。a)耐火等级评定与厂房的生产类别、层次、面积有关,生产类别分为甲、乙、丙、丁、戊五类。船舶修造企业的锅炉房、船坞一般为丁类;冷加工机械车间一般为戊类。涂装车间、油漆、油品仓库根据物质的闪点确定,一般为甲乙类为主。考核要求:1)提供厂区建筑的平面布置图。2)厂房耐火等级与生产类别相适宜,且应标识。3)火灾危险性按表9-2进行分类,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见表9-3的规定,企业各类厂房建筑物耐火等级选择见表9-4。表9-2生产的火灾危险性分类表生产火灾危险性的特征类别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的易燃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3.常温下能自行分解或在空气中氧化即能导致迅速自燃或爆炸的物质;甲4.常温下受到水或空气中水蒸汽的作用,能产生可燃气体并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5.遇酸、受热、撞击、摩擦、催化以及遇有机物或硫磺等易燃的无机物,极易引起燃烧或爆炸的强氧化剂;6.受撞击、摩擦或与氧化剂、有机物接触时能引起燃烧或爆炸的物质;7.在密闭设备内操作温度等于或超过物质本身自燃点的生产。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1.闪点≥28℃至<60℃的液体;2.爆炸下限≥10%的气体;乙3.不属于甲类的氧化剂;4.不属于甲类的化学易燃危险固体;5.助燃气体;6.能与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的浮游状态的粉尘、纤维、闪点≥60℃的液体雾滴。使用或产生下列物质的生产:丙1.闪点≥60℃的液体;2.可燃固体。具有下列情况的生产:1.对非燃烧物质进行加工,并在高热或熔化状态下经常产生辐射热、火花或火焰的生丁产;2.利用气体、液体、固体作为燃料或将气体、液体进行燃烧作其它用的各种生产;3.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难燃烧物质的生产。戊常温下使用或加工非燃烧物质的生产。注:①在生产过程中,如使用或生产易燃、可燃物质的量较少,不足以构成爆炸或火灾危险时,可以按实际情况确定其火灾危险性的类别。②一座厂房内或防火分区内有不同性质的生产时,其分类应按火灾危险性较大的部分确定,但火灾123 DB33/630—2013危险性大的部分占本层或本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小于5%(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小于10%),且发生事故时不足以蔓延到其他部位,或采取防火措施能防止火灾蔓延时,可按火灾危险性较小的部分确定。丁、戊类生产厂房的油漆工段,当采用封闭喷漆工艺时,封闭喷漆空间内保持负压、且油漆工段设置可燃气体浓度报警系统或自动抑爆系统时,油漆工段占其所在防火分区面积的比例不应超过20%。表9-3建筑物构件的燃烧性能和耐火极限表(h)构件名称一级二级三级四级防火墙非燃烧体4.00非燃烧体4.00非燃烧体4.00非燃烧体4.00承重墙、楼梯间、非燃烧体3.00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2.50难燃烧体0.50电梯井的墙墙非承重外墙、疏散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走道两侧的隔墙房间隔墙非燃烧体0.75非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支承多层的柱非燃烧体3.00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2.50难燃烧体0.50柱支承单层的柱非燃烧体2.50非燃烧体2.00非燃烧体2.00燃烧体梁非燃烧体2.00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1.00难燃烧体0.50楼板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0.50难燃烧体0.25屋顶的承重构件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0.50燃烧体燃烧体疏散楼梯非燃烧体1.50非燃烧体1.00非燃烧体1.00燃烧体吊顶(包括吊顶搁栅)非燃烧体0.25难燃烧体0.25难燃烧体0.15燃烧体注:①以木柱承重且以非燃烧材料作为墙体的建筑物,其耐火等级应按四级确定。②高层工业建筑的预制钢筋混凝土装配式结构,其节点缝隙或金属承重构件节点的外露部位,应做防火保护层,其耐火极限不应低于本表相应构件的规定。③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物吊顶,如采用非燃烧体时,其耐火极限不限。2④在二级耐火等级的建筑中,面积不超过100m的房间隔墙,如执行本表的规定有困难时,可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0.3h的非燃烧体。⑤一、二级耐火等级民用建筑疏散走道两侧的隔墙,按本表规定执行有困难时,可采用0.75h非燃烧体。表9-4企业各类厂房建筑物耐火等级选择表耐火建筑物要求适用建筑范围适用于生产类别等级(1)易燃易爆厂房、库房钢筋混凝土或砖墙与(2)使用、加工易燃气体、液体的生一级钢筋混凝土结构组成甲、乙、丙、丁、戊产厂房的混合物(3)礼堂、剧院除适用(l)、(2)、(3)外还适应钢结构屋架钢筋混凝(4)加工不燃物质的厂房二级土、柱或砖墙组成的(5)办公楼和二层以上车间办公室甲、乙、丙、丁、戊混合结构(6)生活职务设施工厂民用建筑超过2二层,面积不大于600m124 DB33/630—2013除适用于(4)、(5)、(6)外还适用于:木屋顶和砖墙组成的三级(7)办公楼和单层车间办公室丙、丁、戊砖木结构木屋顶、难燃烧体墙四级壁组成的可燃结构适用于(7)丁、戊b)危险建筑面积1)企业必须提供工厂建筑物危房鉴定结论或报告,鉴定结论或报告应有鉴定部门责任人签字,并将结论存档。2)企业应根据鉴定结论,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3)危险建筑的鉴定依据其状态,由两个方面进行评定:①危险构件鉴定:依据地基基础、柱墙、梁板、屋架、墙等分别鉴定。②危险房屋鉴定:分为整栋危房和局部危房。9.2.2生产、生活、储存建(构)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10m~18m不同等级要求。表9-5厂房的防火间距耐火等级防火间距一、二级三级四级耐火等级一、二级101214三级121416四级1416189.2.3各种船台(坞)应符合下列安全要求。a)建有固定船台(坞墩),船台应有预制的钢筋混凝土地拢或混凝土平台基础;各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应有满足所建造钢质一般船舶相适应的船台(坞),其陆地耐压部分的长度、宽度、耐压强度应与所建造船舶的船长、船宽、空船重量相适应。船台(坞)应保证船舶在建造过程中不产生任何不允许的变形。b)船台(坞)上应设置坞墩(或胎架),坞墩(或胎架)应保证船底与地面的净空高度不低于0.8m;c)坞墩应牢固可靠,不允许使用散件坞墩。不允许直接在沙滩或沼泽地上铺墩造船。三级Ⅱ类、三级Ⅲ类钢质一般船舶生产企业应建有固定船台或简易船台。允许使用临时船台,临时船台应为原始卵石层或经硬化处理的地基。坞墩(或台架支柱)下面一般应使用钢筋混泥土或坚固的条石铺垫。应使用整体坞墩,不允许使用散件坞墩。不允许直接在沙滩或沼泽地上直接铺墩造船。d)船台(坞)作业场所要求详见9.3节。9.2.4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不得与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内,并与员工宿舍保持安全距离。储存、使用危险物品的车间、仓库、员工宿舍在同一建筑物,称之谓的“三合一”建筑,是指城乡普遍存在的既做经营店铺、又做仓库,同时还要住人的经营场所。是消防整治的重点。125 DB33/630—20139.3车间环境——设置目的车间是企业生产的直接现场,其环境状况与安全生产十分密切,影响较大。车间环境中的通道、采光、消防、设备布局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直接生产或辅助生产的作业场所,按照企业实际划分的生产车间、分厂(含露天作业场所,不包含仓库、危险化学品作业点)等。——规范性引用文件GB15735-2004金属热处理生产过程安全卫生要求GB/T8176—1997冲压车间安全生产通则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5083—1999生产设备安全卫生设计总则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J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T14776-93人类工效学工作岗位尺寸设计原则及其数值——条款要点说明9.3.1车间实行定置摆放;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标志。a)车间实行定置摆放1)定置管理工作的原则是:①要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②要有利于促进生产、提高工作效率;③要有利于安全生产;④要有利于降低产品成本,提高经济效益;⑤要有利于充分使用生产场地,发挥生产能力;⑥要有利于定置物的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2)定置摆放,按人与物在生产过程中结合程度分为:A类:人与物外部紧密结合状态。如正在生产加工、装置、调试、交验的产品,以及在用的工量具、模具、设备、仪表等。B类:待用或待加工类。如原材料、元器件、待装配的另、部、整件,模具等。此类物品可随时转化为A类。C类:人与物处于待联系的状态。如交验完待转运入库的产品,暂时不用的模具、材料等。D类:人与物已失去联系的物品。如报废的产品、废料、垃圾等。都处于待清理的状态。按A、B、C、D分类摆放,经常整理A类,及时转运B类,清除C、D类。b)工位器具、料箱摆放整齐、平稳,高度合适,沿人行通道两边不得有突出或锐边物品1)根据作业方法、物品性质、特点和使用频率等情况,确定存放位置:①使用频率高,即经常使用的工具、物品放在附近;②不常用的东西应整齐地放入箱、柜内,或物品架上;③很少用的东西应放进公用箱、柜内,由专人妥善保管;④本着安全、方便的原则确定材料和成品的放置地点;⑤危险化学物品(易燃、易爆物质,压缩气体、毒品、腐蚀品等)要有专门的场所存放、保管;126 DB33/630—2013⑥对于推车等简易搬运工具也应明确规定放置地点(包括工作中暂放的地点);⑦安全通道上,在任何时候都不允许存放物品。2)按下列原则确定物品的放置方式:①物料堆放整齐,重物在下,轻物在上,易损物品要固定,易倒物品要挤压住;长物要放倒;②立体堆放的材料和物品要限制堆放高度,最高不得超过底边长度的三倍;③危险化学物品的放置、保管应符合有关法规、标准的要求;④对安全通道和堆放物品的场所要划出明显的界限或架设围栏;堆放物品的场所应悬挂标牌,写明放置物品的名称和要求;⑤在放置物品时,要确认是否保证了安全。3)摆放整齐,平稳可靠:①做到定置定位、分类、分区摆放(如摆放在指定的划线或低护栏内)。小件产品应有集装箱,加工物品与墙或与机床轴平行摆放。②钢材的摆放应做到靠通道侧应放置整齐。③平稳可靠是指堆垛不得有倾斜,不得有晃动。滑动物件要有支架或稳固措施,圆筒产品或工件滚动面不得面向安全通道。4)工、模、夹具存放应符合安全技术要求①工、模、夹具应放置在固定的架子或工具箱、柜中。②各种量具等不得放在车床活动面、导轨上。③钢丝绳要上架,且有明显标识。④物品的重心应向下摆放,做到安全稳妥、防止坠落和倒塌伤人。5)物料摆放不得妨碍操作对产品坯料加工件要做到限量存放,白班为生产加工量的1.5倍,夜班为生产加工量的2.5倍。中间库存放的量为一周生产加工件的数量,经常活动地带应留有0.6m的空间。6)工件、物料摆放不得超高①在垛底与垛高之比为1:2的前提下,垛高不超过2m。例如垛底为1m,垛高不超过2m。②大砂箱堆垛不超过3.5m,泡沫塑料一类,建议参照大砂箱高度。③堆垛间距要合理,便于吊装或保持消防通道畅通。c)危险部位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9.3.2车间通道应符合下列要求:a)车行道(厂内叉车等)宽度≥1.8m,人行道宽度≥1m的要求,且有100㎜分隔线明显清晰;车间通道要求详见表9-6。表9-6车间通道要求车间类型通道要求宽度(m)行人通道≥1.0一般机械电瓶车单向行驶≥1.8加工车间电瓶车对开≥3.0叉车或汽车开进≥3.5冲压车间车间主通道3.5-5.0127 DB33/630—2013压力机生产线之间的通道:大型压力机(≥800t单点、≥630t双点)4中型压力机(160-630t单点、160-400t双点)3小型压力机(≤100t)2.5从通道边界到厂房构件的距离0.2从通道边界到设备的距离0.4工部(工段)之间的通道2.5-4.0车间过道2非机动车1.5叉车、电瓶车2.0铸造车间汽车3.5手工造型人行道0.8-1.5机器造型人行道1.5-2.0走人通道1.53t以下汽车、电力装运机通道3.0-4.0锻造车间3t以上汽车、电力装运机通道5.0铁路线5.0注:①安全通道应划出醒目标志,交叉处、转弯处应划园弧形或半园弧形。如果进入车间的大门一边是办公室(有很多进出的门),一边是车间,在靠车间这边划一条线即可。不得把办公室进出门封死。大门口两边不用再划线了。②不能划线的车间以车间的中心轴为准,两边各0.75m判定。b)路面平坦,且高低差不超过500㎜;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且地面凸出物不超过200㎜:c)占道率低于5%;1)车间占道率应低于5%,占道率的计算公式为:占道率=占道长度(m)/车间通道总长度(m)×100%。2)通道内存放物件,按实际长度计算占道长度,通道若被物件横向全部堵住,则从堵塞处至就近第一个转弯处的长度计算占道长度。d)车行道上方悬挂物高度≥4m、人行道上方悬挂物高度≥2.5m,且牢固可靠。车行道上方悬挂物的高度不小于4m,人行道上方悬挂物的高度不小于2.5m,悬挂物应牢固可靠。9.3.3作业区域地面平整,无积水、积油、垃圾杂物、无障碍物和绊脚物;坑、壕、池应设置盖板或护栏;脚踏板应完好、牢固且防滑。a)地面平整,无障碍物和绊脚物,坑、壕、池应设置盖板或护栏1)地面平坦指高低差不超过500mm。绊脚物指埋于地下面,且凸出地面200mm以上的管、线、螺钉等非浮放物品。2)坑、壕、池的确定①坑:指深0.5m、凡脚能踩入坑内的均称坑,无规定面积的要求。②壕:深≥0.2m,宽≥0.1m。③池:指深0.8m或地上边沿高0.8m,存放液体的。凡上述部位均应设置盖板或护栏,且牢固可靠。b)地面无积水、积油或垃圾杂物地面应做到定期清扫,当班生产中所产生的垃圾杂物、积油、积水不得超过1㎡。128 DB33/630—2013c)脚踏板应完好,牢固且防滑人行通道和设备设施操作点的脚踏板应齐全完好,牢固可靠,且采取了防滑措施。9.3.4生产作业点、工作面和安全通道普通采光照度75lx,照明灯具100%完好。a)一般生产车间和工作面上的最低照度值见表9-7。表9-7一般生产车间和工作面上的最低照度值最低照度(勒克斯)序视觉工车间和工作场所混合照明中号作等级混合照明一般照明的一般照明金属机械加工车间:一般Ⅱ乙50030-1精密Ⅰ乙100075-机电装配车间:大件装配Ⅱ乙50050-2精密小件装配Ⅰ乙100075-机电装配试车:地面Ⅵ--303试车台Ⅱ乙50050-焊接车间:弧焊Ⅴ--50一般接触焊Ⅴ--504一般划线Ⅳ乙--75精密划线Ⅱ甲75050-5扳金车间Ⅴ--506冲压剪切车间Ⅵ乙30030-7锻工车间Ⅹ---8热处理车间Ⅵ--30铸工车间:熔化、浇铸Ⅹ309型砂处理、清理Ⅻ--20造型Ⅵ50木工车间:机床区Ⅲ乙30030-10锯木间Ⅴ--50木模区Ⅳ甲30030-表面处理车间:电镀槽间Ⅴ--50酸洗间Ⅵ--3011光抛间Ⅲ甲50030-电源(整流器)室Ⅶ--3012喷漆车间Ⅴ--5013喷砂车间Ⅵ--30电修车间:一般Ⅳ甲30030-14精密Ⅲ甲50050-15理化实验室、计量室Ⅲ乙--100动力站:压缩机房Ⅵ--30泵房Ⅶ--2016风机房Ⅶ--20乙炔发生器房Ⅶ--20129 DB33/630—2013锅炉房、煤气站的操作层Ⅶ--20配、变电所:变压器室Ⅶ--2017高低压配电室Ⅵ--30控制室:一般控制室Ⅳ乙--7518主控制室Ⅱ乙--15019热工仪表控制室Ⅲ乙--100电话站:人工交换台、转接台Ⅴ--5020蓄电池室Ⅶ--2021广播站(室)Ⅳ乙--75仓库:大件贮存Ⅸ--5中小件贮存Ⅷ--1022精细件贮存Ⅶ--20工具库Ⅵ--3023乙炔瓶库、氧气瓶库、电石库Ⅷ10汽车库:停车间Ⅷ--1024充电间Ⅶ--20检修间Ⅵ--30注:冲压剪切车间和造型车间的照度为提了一级的照度。b)对车间采光也可用采光窗设置来考评车间采光窗的设置,应满足下列要求(即满足车间一般照明的规定):①厂房跨度为大于12m时,本跨厂房的两边应有采光侧窗,窗户的宽度不小于开间长度的一半。②多跨厂房相连,边跨墙窗设置符合a要求,相连各跨有天窗,但跨与跨之间不得有墙封死。③跨度小于12m的单跨厂房,若屋架下弦高度低于5m时,应按a执行;若屋架下弦高于5m单侧有窗户,且宽度不小于开间长度一半。④采光窗符合上述规定的同时,车间通道照明灯应覆盖所有通道。2)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为限制直接眩光的作用,室内一般照明器距地面的最低悬挂高度,不宜低于表9-8所规定的数值。表9-8室内一般照明器距地面的最低悬挂高度序灯泡功率最低悬挂高光源种类照明器型式照明器保护角号(瓦)度(米)100及以下2.5150-2003.0带反射罩10°-30°300-5003.51白织灯500以上4.0100及以下2.0乳白玻璃漫射罩-150-2002.5300-5003.0荧光高压250及以下5.02带反射罩10°-30°汞灯400及以上6.05006.03卤钨灯带反射罩30°及以上1000-20007.0130 DB33/630—20134荧光灯无罩-40及以下2.09.3.5车间应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且灵敏可靠;消防器材和防火部位均设置明显标志。a)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且灵敏可靠1)按规定配备消防器材(消防栓应配备水带、水枪),且灵敏可靠,在有效期内使用,并有定期检查记录;2)应保持车间消防通道畅通,无封死和堵塞现象。b)消防器材和防火部位均设置明显消防标志防火部位有应急救援措施和通道标志。9.3.6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应留有700~900㎜距离;各种操作部位、观察部位应符合人机工程的600~1100㎜距离要求。a)设备设施与墙、柱间以及设备设施之间应留有足够的距离,或安全隔离1)大、中、小型设备划分的规定①车床按加工直径大小划分:大型φ≥1000mm、中型φ<1000~600mm、小型φ<600mm。②钻床按钻孔直径大小划分:大型φ≥70mm、中型φ<70~35mm、小型<35mm。222③其他设备按占地面积划分:大型≥12m、中型<12-6m、小型<6m。2)大、中、小型设备间距、墙柱间距和操作空间的规定①设备间距(以活动机件达到最大的范围计算),大型(各运输线)≥2m、中型≥1m、小型≥0.7m。大小设备同时存在的设备间距、操作空间,均按大型设备计算,设备间距和操作空间同时一并计算。②设备与墙、柱间距(以活动机件最大范围计算),大型≥0.9m、中型≥0.8m、小型≥0.7m。与墙柱之间应按最大距离计算,大型≥1.1m、中型≥0.8m、小型≥0.7m。在不影响操作的前提下允许放工具箱。③操作空间(设备间距除外),大型≥1.1m、中型0.7m、小型0.6m。④高于2m的运输线应有牢固的防护罩(网);低于2m高的运输线的起落段两侧应加设护栏,高1.05m。3)作业场所布置原则①人机工程学原则:是合理布置作业场所的理论依据,从人机系统的整体来考虑,作业场所的布置最重要的是要保证方便、准确的操作。②重要性原则:即优先考虑对于实现系统作业的目标或达到其他性能的最重要的元件,将它们布置在本身理想的位置。一个元件的重要性应根据其作用来确定,有些元件可能并不频繁使用,但却是至关重要的,如紧急制动器,一旦设备异常,必须保证操作能迅速而准确。③使用频率原则:显示、控制器、工具、材料等应按使用的频率优先排列。经常使用的元件应布置在作业者易见、易及的位置,如冲床的动作开关。④功能原则:即按设备、显示器、控制器、工具等元件的功能相互关系来进行适当的编组排列及布置。如温度显示器与温度控制器应编组排列,配电指示与电源开关应处于同一布置区域。⑤使用顺序原则:即根据元件使用的时间顺序,将元件按使用顺序排列布置。以使作业方便、高效。如,开启电源、启动机床、看变速标牌、变换转速等。b)各种操作部位、观察部位应符合人机工程的距离要求①材料、工具、操作台等设置部位便于拿放和操作。②设计制作合适的工具或固定器具代替手工操作。③工作台高度应能调整,以适应操作者的身高,避免过早疲劳。131 DB33/630—2013④座椅设计要合理,高矮、宽窄及靠背角度应考虑人机工程。⑤指示灯及开关应按规定着色。⑥说明标签的字体应易读,位置应准确。⑦按坐、坐—站、站的顺序考虑人的作业姿势,力求使人能以坐姿操作。⑧保证适当的机器间距和足够宽度的作业通道。9.4仓库一般要求——设置目的仓库是企业储存材料、成品或半成品的现场,其环境状况与安全生产十分密切,影响较大。且储存的物资品种多、各种物资性能复杂、危险因素较多,其通道、采光、消防、储存方式等因素直接影响到事故的发生和事故损失的降低。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的原材料、产品、备件等仓库,不包括油库、危险化学品库、液化气库等其他危险化学品仓库。——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Z1-2002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1990.04.10实施)——条款要点说明9.4.1仓库车行道宽度≥3.5m、人行道宽度≥1m;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占道率小于5%。a)车行道、人行道宽度符合标准车行道宽度不小于3.5m,人行道宽度不小于1m。详细内容参见“车间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b)路面平坦,无积油积水,无绊脚物详细内容参见“车间(船坞)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c)占道率小于5%详细内容参见“车间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9.4.2作业点和安全通道采光符合标准,照明灯具100%完好。凡有易燃物的场所应采取防爆措施。a)作业点和安全通道采光符合标准详细内容参见“车间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b)照明灯具完好率达100%,凡有易燃物的地方应采取防爆措施①一般仓库的详细内容参见“车间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②甲、乙类物品库房和丙类液体库房的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国家现行的有关爆炸危险场所的电气安全规定。储存丙类固体物品的库房,不准使用碘钨灯和超过六十瓦以上的白织灯等高温照明灯具。③库房内不准设置移动式照明灯具,库房内敷设的配电线路,需穿金属管或用非燃硬塑料管保护,每个库房应当在库房外单独安装开关箱。9.4.3按规定的数量和种类配备消防器材,消防设施标识及防火安全标志准确、齐全,且灵敏可靠,消防通道畅通。a)防火制度齐全,消防设施标识及防火标志准确、齐全132 DB33/630—2013详细内容参见“车间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b)按规定的数量和种类配备消防器材,且灵敏可靠详细内容参见“车间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甲、乙、丙类物品国家储备库、专业性仓库以及其他大型物资仓库,应当按照国家有关技术规范的规定,安装相应的报警装置,c)消防通道畅通9.4.4物品应分类储存,定置区域线清晰,数量和区域不超限;物品存放平稳,便于移动,不超高垛放;物品存放区与墙距、梁距、柱距以及物品之间应≥0.5m的安全距离要求。a)物品应分类储存,定置区域线清晰,数量和区域不超限详细内容参见“车间作业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b)物品存放平稳,便于移动,不超高垛放在宽与高之比为1比2的前提下,堆放高度不得超过2m,砂箱、料箱堆放高度不得超过3.5m。c)物品存放区与墙距、梁距、柱距,以及物品之间应符合安全距离的要求21)库存物品应当分类、分垛储存,每垛占地面积不宜大于100m,垛与垛间距不小于1m,垛与墙间距不小于0.5m,垛与梁、柱的间距不小于0.3m,主要通道的宽度不小于2m。2)物品入库前应当有专人负责检查,确定无火种等隐患后,方准入库。3)甲、乙类物品的包装容器应当牢固、密封,发现破损、残缺、变形和物品变质、分解等情况时,应当及时进行安全处理,严防跑、冒、滴、漏。9.5危险化学品库——设置目的危险化学品库是易燃、易爆等危险化学物品集中的场所;存放品种繁多,一旦发生火灾、爆炸、中毒事故,往往会产生很大的危害和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内部贮存危险化学品的库房,以及贮量超过三天生产用量的中间库及调漆间。危险化学品分为八大类:(危险化学品的分类见表9-9)。表9-9危险化学品的分类类别名称特性本类化学品指在外界作用下(如受热、受压、撞击等),能发生剧烈的化学反应,瞬第1类爆炸品时产生大量的气体和热量,使周围压力急骤上升,发生爆炸,对周围环境造成破坏的物品,也包括无整体爆炸危险,但具有燃烧、抛射及较小爆炸危险的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压缩、液化或加压溶解的气体,并应符合下述两种情况之一者:a.压缩气体和临界温度低于50℃,或在50℃时,其蒸气压大于294kPa的压缩或液化气体;b.温度第2类液化在21.1℃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275kPa,或在54.4℃时,气体的绝对压力大于气体715kPa的压缩气体;或在37.8℃时,雷德蒸气压力大于275kPa的液化气体或加压溶解的气体。本类化学品系指易燃的液体、液体混合物或含有固体物质的液体,但不包括由于其危第3类易燃液体险特性已列入其他类别的液体.其闭杯试验闪点等于或低于61℃。易燃固体、易燃固体系指燃点低,对热、撞击、摩擦敏感,易被外部火源点燃,燃烧迅速,并自燃物品和可能散发出有毒烟雾或有毒气体的固体,但不包括列入爆炸品的物品。自燃物品系第4类遇湿易燃指自燃点低,在空气中易发生氧化反应,放出热量,而自行燃烧的物品。遇湿易燃物品物品系指遇水或受潮时,发生剧烈化学反应,放出大量的易燃气体和热量的物品。133 DB33/630—2013有的不需明火,即能燃烧或爆炸。氧化剂系指处于高氧化态,具有强氧化性,易分解并放出氧和热量的物质。包括含氧化剂和有有过氧基的无机物,其本身不一定可燃,但能导致可燃物的燃烧,与松软的粉末状第5类机过可燃物能组成爆炸性混合物,对热、震动或摩擦较敏感。有机过氧化物系指分子组氧化物成中含有过氧基的有机物,其本身易燃易爆,极易分解,对热、震动或摩擦极为敏感。本类化学品系指进入肌体后,累积达一定的量,能与体液和器官组织发生生物化学作用或生物物理学作用,扰乱或破坏肌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引起某些器官和系统暂时第6类有毒品性或持久性的病理改变,甚至危及生命的物品。经口摄取半数致死量:固体LD50≤500mg/kg,液体LD50≤2000mg/kg;经皮肤接触24h,半数致死量LD50≤1000mg/kg;粉尘、烟雾及蒸气吸入半数致死量LC50≤10mg/L的固体或液体.4放射性本类化学品系指放射性比活度大于7.4×10Bq/kg的物品.第7类物品本类化学品系指能灼伤人体组织并对金属等物品造成损坏的固体或液体。与皮肤接第8类腐蚀品触在4h内出现可见坏死现象,或温度在55℃时,对20号钢的表面均匀年腐蚀率超过6.25mm/年的固体或液体。——规范性引用文件《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44号2002.03.15实施)《仓库防火安全管理规则》(公安部1990.04.10实施)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5603—1995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15258-1999化学品安全标签编写规定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条款要点说明9.5.1危险化学品应按其危险特性进行分类、分区、分库贮存。库房应符合非燃烧材料的建筑物。a)应将贮存物品按其危险性进行分类和品名编号,并根据其特性分别贮存在相应的库房内(储存物品类别的分类原则参见“仓库”的条款要点说明中),库房的耐火等级应符合标准要求(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见表9-10)。b)危险化学品应采用分类、分区,分库贮存;严禁将自身能形成爆炸性的物质,以及相互接触或混合后能引起爆炸或燃烧的物质和灭火方法不同的物质同库贮存。禁止同库贮存物品详见表9-11、9-12、9-13。表9-10库房的耐火等级、层数和建筑面积2最大允许建筑面积(m)最多库房地下储存物品单层库房多层库房高层库房耐火等级允许室半地下室类别层数每座防火每座防火每座防火防火墙间库房墙间库房墙间库房墙间3、4项一级118060-----甲1、2、5、一、二级1750250-----6项134 DB33/630—20131、3、4一、二级32000500900300――-项三级1500250--――-乙2、5、6一、二级528007001500500---项三级1900300-----一、二级5400010002800700--1501项三级11200400-----丙一、二级不限6000150048001200400010003002项三级321007001200400---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不限150048001200500丁三级3300010001500500---四级12100700-----一、二级不限不限不限不限2000600015001000戊三级3300010002100700---四级12100700-----注1:高层库房、高架仓库和筒仓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二级耐火等级的筒仓可采用钢板仓。储存特殊贵重物品的库房,其耐火等级宜为一级。注2:独立建造的硝酸铵库房、电石库房、聚乙烯库房、尿素库房、配煤库房以及车站、码头、机场内的中转仓库,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的规定增加1.00倍,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注3:装有自动灭火设备的库房,其建筑面积可按本表及注②的规定增加1.00倍。注4:石油库内桶装油品库房面积可按现行的国家标准《石油库设计规范》执行。2注5:煤均化库防火分区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可为12000m,但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注6:本条和本规范有关条文中规定的“占地面积”均指建筑面积。表9-11禁止一起贮存的物品组别物品名称不准一起贮存的物品种类备注爆炸物品:苦味酸,梯恩梯,火棉,硝化不准与任何其它种类的物品共起爆药如雷管等与炸药1甘油,硝酸铵炸药,雷管等贮,必须单独隔离贮存必须隔离贮存易燃液体:汽油,苯,二硫化碳,丙酮,不准与其它种类物品共同贮存如数量甚少,允许与固2乙醚,甲苯,酒精(醇类),硝基漆,煤油体易燃物品隔开后贮存易燃气体:乙炔,氢,氯化钾烷,硫化氢,除惰性不燃气体外,不准和其它氨等种类的物品共贮惰性气体:氮,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氟除易燃气体、助燃气体、氧化剂3利昂等和有毒物品外,不准和其它种类物品共贮助燃气体:氧,氟,氯等除惰性不燃气体和有毒物品外,氯兼有毒害性不准和其它物品共贮遇水或空气能自燃的物品:钾,钠,电石,不准与其它种类的物品共贮钾、钠须浸入石油中,4磷化钙,锌粉,铝粉,黄磷等黄磷浸入水中,均单独贮存易燃固体:赛璐珞,影片,赤磷,萘,樟不准与其它种类的物品共贮赛璐珞、影片、火柴,5脑,硫磺,火柴等均需单独隔离贮存135 DB33/630—2013氧化剂:过氧化物遇水有发热爆能形成爆炸混合物的物品:氯酸钾、氯酸炸危险,应单独贮存。除惰性气体外,不准和其它种类钠,硝酸钾,硝酸钠,硝酸钡,次氯酸钙,过氧化氢应贮存在阴凉的物品共贮6亚硝酸钠,过氧化钡,过氧化钠,过氧化处所氢(30%)等能引起燃烧的物品:溴,硝酸,铭酸,高不准和其它种类的物品共贮与氧化剂亦应隔离锰酸钾,重铬酸钾有毒物品:光气,五氧化二钾,氰化钾,除惰性气体外,不准和其它种类7氰化钠等的物品共贮表9-12形成爆炸混合危险物资序号形成爆炸性混合物1氯酸盐、硝酸盐与磷、镁、铝、锌等粉末及脂类等有机物2过氯酸或其盐类与乙醇等有机物3过氯酸盐或氯酸盐与硫酸4过氧化物与镁、锌、铝等粉末5过氧化二苯甲酰与氯仿等有机物6过氧化氢与丙酮7次氯酸钙与有机物8氢与氟、臭氧、氧、氧化亚氮、氯等9氨与氟、碘10乙炔与氯、甲烷与氯加上阳光及振动11水与硫酸酐12三乙基铝、钾、钠、碳化钠氯磺酸与水13氯酸盐与硫化锑14硝酸钾与醋化钠15氰化钾与硝酸盐、氯酸盐、高氯酸盐共热时16硝酸盐与氯化亚锡17液态空气、液态氧与有机物18重铬酸胺与有机物19高锰酸钾与有机物20氨酸钾与硫酸或硝酸21联苯胺与漂白粉22黄磷与氧化剂表9-13接触或混合后能引起燃烧物资序号能引起燃烧物资1溴与磷、锌粉、镁粉2浓硫酸、浓硝酸与木材、织物等3铝粉与氯仿4王水与有机物5过氧化钠与醋酸、甲醇、丙酮、乙二醇等136 DB33/630—20136硝酸铵与亚硝酸钠7亚硝基粉与酸、碱等8甲烷与氟化氢9铬酸酐与甲醇、乙醇、丙醇、醋酸等10重铬酸铵与甘油及硫酸等11三乙磷与氧、氯等12对亚硝基苯酸与酸碱13高锰酸钾与硫酸、硫磺、甘油、酒精、丙酮等14松节油与氯、浓硫酸、硝酸15氧与有机物或油脂16氯与乙烯或乙炔17氢与氯气或氟气c)危险化学品出入库前均应进行检查验收、登记,验收内容包括:数量、包装、危险标志。经核对后方可入库、出库,当物品性质未弄清时不得入库。d)每种物品的存放现场应有《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的主要内容见表9-14。表9-14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提要序号名称主要内容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或商品名和通用名。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无论是纯化学品2成分/组成信息还是混合物,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则应给出化学文摘索引登记号(CAS号)。概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危害类别、侵入途径、健康3危险性概述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法,4急救措施包括: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适合灭火介质,不合适的灭火介质以5消防措施及消防人员个体防护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危险特性、灭火介质和方法,灭火注意事项等。化学品泄露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法,包6泄露应急处理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内容。指化学品操作处置和安全储存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操作处置作业中的安7操作处置与储存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在生产、操作处置、搬运和使用化学品的作业过程中,为保护作业人员免受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化学品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方法和手段。包括:最高容许浓度、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要求。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外观与性状、ph值、沸点、熔点、相对密度、相对蒸气密度、饱和蒸气压、燃烧热、临界温度、临9理化特性界压力、辛醇/水分配系数、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溶解性、主要用途和其他一些特殊理化性质。137 DB33/630—2013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的信息,包括:稳定性、禁配物、应避免接10稳定性和反应性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11毒理学资料12生态学资料13废弃处置14运输信息国内、国际化学品包装、运输的要求及运输规定的分类和编号。15法规信息16其他信息e)危险化学品贮存安排取决于化学危险品分类、分项、容器类型、贮存方式和消防的要求。贮存量及贮存安排见表9-15。表9-15贮存量及贮存安排贮存类别贮存要求露天贮存隔离贮存隔开贮存分离贮存2平均单位面积贮存量,t/m1.0~1.50.50.70.7单一贮存区最大贮量,t2000~2400200~300200~300400~600垛距限制,m20.3~0.50.3~0.50.3~0.5通道宽度,m4~61~21~25墙距宽度,m20.3~0.50.3~0.50.3~0.5与禁忌品距离,m10不得同库贮存不得同库贮存7~10注1:露天贮存:露天堆放的贮存方式;注2:隔离贮存:在同一房间或同一区域内,不同的物料之间分开一定距离,非禁忌物料间用通道保持空间的贮存方式;注3:隔开贮存:在同一建筑或同一区域内,用隔板或墙,将其与禁忌物料分离开的贮存方式;注4:分离贮存:在不同的建筑物或远离所有建筑的外部区域内的贮存方式。f)危险化学品的贮存要点:1)遇火、遇热、遇潮能引起燃烧、爆炸或发生化学反应,产生有毒气体的化学危险品不得在露天或在潮湿、积水的建筑物中贮存。2)爆炸物品不准和其他类物品同贮,必须单独隔离限量贮存,仓库不准建在城镇,还应与周围建筑、交通干道、输电线路保持一定安全距离。3)压缩气体和液化气体必须与爆炸物品、氧化剂、易燃物品、自燃物品、腐蚀性物品隔离贮存。易燃气体不得与助燃气体、剧毒气体同贮;氧气不得与油脂混合贮存,盛装液化气体的容器属压力容器的,必须有压力表、安全阀、紧急切断装置,并定期检查,不得超装。4)腐蚀性物品,包装必须严密,不允许泄漏,严禁与液化气体和其他物品共存。5)危险化学品的包装物、容器,必须由审查合格的专业生产企业定点生产,重复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包装物、容器在使用前,应当进行检查,并作出记录;检查记录应当至少保存2年。9.5.2各种工业气瓶应分区存放,同类气瓶应空、实瓶分开存放。a)仓库状况良好,安全标志完善1)盛装易起聚合反应或分解反应的气瓶,必须规定储存期限,并应避开放射性射线源。2)空、实瓶应分开放置,有明显的标记。存放量参照“危险化学品库”的有关规定。3)盛装毒性气体或相互接触后能引起燃烧、爆炸以及产生毒物的气瓶,应分库存放。b)气瓶放置应整齐,戴好瓶帽。立放时,要妥善固定,有可靠的防倾倒措施;横放时,头部朝同138 DB33/630—2013一方向。c)标记明显,间距合理空、实瓶的存放处应有明显标识,并保持间距1.5m以上。d)防倾倒措施可靠1)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气瓶。2)气瓶立放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止倾倒措施。3)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e)工作场地存放量符合规定作业现场的气瓶,同一地点放置数量不应超过5瓶;若超过5瓶,但不超过20瓶时,应有防火防爆措施;超过20瓶以上时,必须设置二级瓶库。f)与明火间距符合规定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间距应大于10m,气瓶壁温应小于60℃。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加热。9.5.3消防设施齐全,通道畅通。a)消防器材防火警示、指示标志应漆色醒目、完好。b)防火间距应满足要求,耐火等级符合国家有关规定。相邻库房应有防火墙隔开。c)消防设施应布局合理,消防通道畅通。d)库内所使用的工具应满足防火防爆的要求。9.5.4库内有隔热、降温、通风等措施。a)通风应以自然通风为主,机械通风为辅,保持通风良好。b)有防阳光直射库内的隔热、降温等措施。c)有毒物品应贮存在阴凉、通风干燥的场所,不要露天存放,不要接近酸类物质。9.5.5电气设施应采用相应等级的防爆电器。根据贮存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分级、分区安装相应等级的防爆型电器设施,安装线路、开关、电器等应与之匹配合理。9.5.6按危险化学品的特性处理废弃物品或包装容器。a)禁止在危险化学品贮存区域内堆积可燃废弃物品。b)泄漏或渗漏危险化学品的包装容器应迅速移至安全区域。c)按危险化学品特性,用化学的或物理的方法处理废弃物品,不得任意抛弃、污染环境。9.5.7库内应有危险化学品安全周知卡和应急救援预案,安全警示标志。表9-16危险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内容提要序号名称主要内容1化学品及企业标识该化学品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纯化学品,应给出其化学品名称或商2成分/组成信息品名和通用名。混合物,应给出危害性组分的浓度或浓度范围。无论是纯化学品还是混合物,如果其中包含有害性组分,则应给出化学文摘索139 DB33/630—2013引登记号(CAS号)。概述本化学品最重要的危害和效应,主要包括:危害类别、侵入途径、3危险性概述健康危害、环境危害、燃爆危险等信息。作业人员意外的受到伤害时,所需采取的现场自救或互救的简要处理方4急救措施法,包括: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的急救措施。表示化学品的物理和化学特殊危险性,适合灭火介质,不合适的灭火介5消防措施质以及消防人员个体防护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危险特性、灭火介质和方法,灭火注意事项等。化学品泄露后现场可采用的简单有效的应急措施、注意事项和消除方6泄露应急处理法,包括:应急行动、应急人员防护、环保措施、消除方法等内容。指化学品操作处置和安全储存方面的信息资料,包括:操作处置作业中7操作处置与储存的安全注意事项、安全储存条件和注意事项。在生产、操作处置、搬运和使用化学品的作业过程中,为保护作业人员8接触控制/个体防护免受化学品危害而采取的防护方法和手段。包括:最高容许浓度、工程控制、呼吸系统防护、眼睛防护、身体防护、手防护、其他防护要求。描述化学品的外观及理化性质等方面的信息,包括:外观与性状、ph值、沸点、熔点、相对密度、相对蒸气密度、饱和蒸气压、燃烧热、临9理化特性界温度、临界压力、辛醇/水分配系数、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溶解性、主要用途和其他一些特殊理化性质。化学品的稳定性和反应活性方面的信息,包括:稳定性、禁配物、应避10稳定性和反应性免接触的条件、聚合危害、分解产物。11毒理学资料12生态学资料13废弃处置14运输信息国内、国际化学品包装、运输的要求及运输规定的分类和编号。15法规信息16其他信息9.6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设置目的危险化学品的使用现场一般存在易燃、易爆物资,且产生一定的有毒有害物质,其与安全生产十分密切,影响较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内使用危险化学品的生产场所和临时堆放场地。——规范性引用文件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标志GB16483-2000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编写规定GB11984-89氯气安全规程GBZ158-2003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344号2002.03.15实施)《使用有毒物品作业场所劳动保护条例》(国务院令352号2002.04.30实施)工作场所安全使用化学品的规定(劳动部、化工部1997.01.01实施)140 DB33/630—2013——条款要点说明9.6.1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应符合下列安全条件:a)作业现场应与明火区、高温区保持10m以上的安全距离;作业现场应根据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特性,与明火区、高温区保持足够的安全距离(具体数据见有关标准)。在作业场所设置相应的监测、通风、防晒、防火、防爆、防毒、防雷电、防静电、防腐、防渗漏等安全设备设施。b)作业现场应设有安全告示牌,标明该作业区危险化学品的特性、操作安全要点、应急措施等;1)作业现场应设有安全告示牌(详细内容见表9-17)。表9-17作业场所安全标签危险化学品的通用名称或俗名。名称一是根据化学品固有主要危险特性进行划分,二是按“GB13690-92常用危险化学品的分类及类别标志”规定进行划分。从健康危害、燃烧危险性、活性反应危害三个方面表述化学品的危险性,每方面的危险性定危险性性分为0~4五级。分级防护措施分根据作业场所的特点和化学品危险性大小,采取九种防护方案。级警示词简要概述化学品燃爆、健康方面的危害和避免接触条件。简要概述燃烧爆炸危险特性和对人体健康的危害性。危险性主要指理化特性和燃爆特性。包括:最高容许浓度、外观与性状、熔点、沸点、蒸气密度、特性闪点、引燃温度、爆炸极限。描述化学品通过吸入、食入、皮肤和眼睛接触等途径侵入肌体而造成的危害,包括急慢性中健康危害毒的典型临床表现和体征等。指作业人员在操作处置化学品过程中,发生意外伤害时,在就医之前所采取的自救或互救的急救简单而有效的防护措施。提示发生火灾时,可使用的灭火剂和禁用的灭火剂以及灭火注意事项;若化学品为不燃物质,灭火此项可略。泄漏处理指作业场所一旦发生泄漏需要采取的控制和处理措施以消除或减小泄漏危害。应急电话填写生产值班、消防应急电话。2)使用现场应能获取危险化学品的安全技术说明书(安全技术说明书的详细内容见“危险化学品库”)c)凡产生毒物的作业现场应设有稀释水源,且备有公用的防毒面具和防毒服;使用单位在危险化学品工作场所应设有急救设施,并提供应急处理的方法。凡产生毒物的作业现场应设有稀释水源,且备有公用的防毒面具和防毒服,实行专人管理,有明显标识。d)作业现场应有安全警示标志。9.6.2现场使用点的危险化学品存放量不得超过当班的使用量;使用前和使用后应对容器进行检查,且定点存放;化学废料及容器应统一回收,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141 DB33/630—2013a)企业在使用危险化学品以前必须对容器进行检查,消除隐患,防止泄漏、爆炸、火灾、中毒、污染等事故的发生。b)企业对购进的化学品需要转移或分装到其它容器时,应标明其内容。对于危险化学品,在转移或分装后的容器上应贴安全标签;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容器在未净化处理前,不得更换原安全标签。c)企业应对盛装、输送、贮存危险化学品的设备,采用颜色、标牌、标签等形式,标明其危险性。d)所有危险化学品应定点存放。1)化学废料及容器应统一回收,按规定进行妥善处理2)企业应按国家有关规定清除化学废料和清洗盛装危险化学品的废旧容器。3)企业对不需要的危险化学品和可能残留危险化学品的空容器,应由供应商进行回收,以清除或尽可能减轻对安全、健康和环境的影响。9.6.3按规定的数量和种类配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且完好、有效;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应配置事故应急箱,应急用品完好,有效。a)使用点应配置消防器材和消防设施,且完好、有效使用场所应根据危险化学品的种类和特性配置消防器材和设施,并制定事故应急预案和人员急救措施。消防器材的配置参见“车间环境”的部分考评内容。b)危险化学品使用现场应配置事故应急箱,应急用品完好,有效。9.6.4工业气瓶使用场所应有防倾倒措施、存放量一处不应超过5瓶,与明火间距应≥10m的规定。a)防倾倒措施可靠1)气瓶使用前应进行安全状况检查,对盛装气体进行确认,不符合安全技术要求的气瓶严禁入库和使用;使用时必须严格按照使用说明书的要求使用气瓶。2)气瓶立放时,应采取可靠的防止倾倒措施。3)瓶内气体不得用尽,必须留有剩余压力或重量,永久气体气瓶的剩余压力应不小于0.05MPa;液化气体气瓶应留有不少于0.5%-1.0%规定充装量的剩余气体。b)工作场地存放量符合规定作业现场的气瓶,同一地点放置数量不应超过5瓶;若超过5瓶,但不超过20瓶时,应有防火防爆措施;超过20瓶以上时,必须设置二级瓶库。c)与明火间距符合规定气瓶不得靠近热源,可燃、助燃气体气瓶与明火间距应大于10m,气瓶壁温应小于60℃。严禁用温度超过40℃的热源对气瓶或管路加热。9.7乙炔站、制氧站、液化气站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相应资质。——条款要点说明应按国家有关规定取得安全生产相应资质。提供相应安全评价报告。9.7.1乙炔站——设置目的乙炔气体具有爆炸极限范围宽、爆炸下极限低、点火能量小等危险特性,极易导致火灾爆炸事故,乙炔发生器又为乙炔气体的主要设备设施,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以电石为原料,制取乙炔气的乙炔发生站(房)。142 DB33/630—2013——条款要点说明a)管理、技术资料完整1)出、入站(房)必须登记,交出火种,劳保用品的穿戴必须符合规定。2)严格执行巡回检查制度,设备设施的运行和检查记录齐全、可靠。3)站房内应建立各种技术资料档案和管理制度。b)管道、设备应严密可靠,放散管畅通完好1)管道、阀门应严密可靠,与乙炔长期接触的部件,其材质的含铜量应低于70%的铜合金。2)放散管畅通完好,且引至安全地点。c)管道导除静电装置完好管道应有良好的导除静电的装置或措施,连接可靠,且有定期测试记录。d)各级回火防止器、水封可靠有效必须依据设计规范合理设置回火防止器或水封,并保证其可靠、有效,水封中应有满足运行需要的水位,应建立运行记录。e)电石库防潮、通风措施可靠1)库房应符合规定,通风良好,保持干燥,严禁积水、漏雨及潮湿。2)电石桶应保持严密,不允许空气与桶内电石长期接触。3)人力破碎电石时,应穿戴好劳动防护用品;机械破碎电石时,应采用除尘装置,并及时清除粉末状电石,且按规定采用电石入水法妥善处理。4)设置中间电石库及破碎间时,应采取防潮措施。f)各种仪器、仪表定期检验各种仪器、仪表应按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检验,其记录保存完好。g)各种电气设施符合防爆等级要求站房内的电器、仪器(表)必须满足防爆要求。h)各级喷淋设施齐全可靠喷淋设施齐全、完好,运行可靠,并保持充足的水量。i)低压乙炔发生器平衡阀完好低压乙炔发生器平衡阀应完好,标志明显和有防止误操作的措施。j)各级连锁可靠,定期试验浮筒式气柜应设标示和极限位置联锁报警装置,并根据环境条件设置喷淋装置。k)惰性气体置换系统完好、可靠、畅通乙炔发生系统检修前,必须采用惰性介质进行彻底置换,采样化验合格后,方可进行。l)设备、设施PE线联结可靠m)机械传动防护可靠1)所有外露的旋转部位应装设可靠的防护装置。2)合理配备消防器材,有醒目的指示标志。消防通道畅通无阻,最好为环形布置。3)严禁使用水、泡沫灭火器扑救电石着火。9.7.2制氧站——设置目的氧的化学性质非常活泼,既能助燃,其强烈的氧化性又能促进一些物质自燃,是构成物质燃烧爆炸的基本要素之一。在氧气的制取、贮存及罐装过程中均存在相当大的危险性。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采用空气液化分离法生产、贮存及罐装气瓶的制氧站(房)。143 DB33/630—2013——规范性引用文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06.01实施)《气瓶安全监察规定》(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3.6.1实施)GB16912—1997氧气及相关气体安全技术规程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条款要点说明a)站房门窗向外开、站房内的值班室、休息室、办公室的门窗应向里开。玻璃采用磨砂或涂白色油漆,也可搭设遮阳棚1)空分设备的吸气口应超出制氧(站)屋檐1m以上,且离地面垂直高度必须大于10m。空气应3洁净,其烃类杂质应控制在允许极限范围内,含尘量应不大于30mg/m。2)独立站(房)、灌瓶间、实瓶间,贮气囊间应有隔热措施和防止阳光直射库内的措施,玻璃采用磨砂或涂白色油漆,。3)贮瓶间应为单层建筑,地面应平整,防滑、耐磨和不应产生撞击火花。4)站房门窗应向外开、站房内的值班室、休息室、办公室的门窗应向里开。b)设备设施1)各种工艺设备均应完好。2)设备冷却系统、润滑系统运行正常。3)排气管路及空分系统中无积炭,并定期检查。4)安全装置齐全可靠,各级安全阀及指示仪器(表)灵敏,并定期校验,有校验记录。5)安全装置及空分装置中的乙炔、碳氢化合物,以及油含量应定期监测分析,并做好记录。6)凡与纯氧接触的工具、物质严禁粘附油类。7)所有管道、阀门均应密封,无泄漏。c)压力容器符合要求;贮气囊装有压力自调系统,各种减压阀、自动调节阀应灵敏、可靠,能防止超压1)压力容器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要求。2)贮气囊装有压力自调系统,各种减压阀、自动调节阀应灵敏、可靠,能防止超压运行。橡胶贮气囊的水封及防止超压装置均应完好可靠。3)水浴蒸发器水位,应不低于规定线。还应设水温调节控制系统,要求水温应保持在40℃以上。液氧水浴蒸发器系统应设有温度过低报警液氧泵停车等安全保护联锁装置,蒸发器出口的氧气温度应不低于0℃。d)氧气管道、阀门符合要求,充装设备有导除静电装置,且定期监测;氧气、氮气的放散管应引至室外安全地点1)气体放散管应引到室外安全地点,并有警示标记,氧气放散管应避开热源和采取防雷措施;氮气放散管应有防止人员窒息的措施。2)氧气管道、阀门符合要求,充装设备有导除静电装置。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10欧姆,每年有检测记录。3)充装气瓶时,应遵守下列规定:①设置充装超压报警装置,保证气瓶充装达到折合20℃时的压力,不准超过气瓶允许的工作压力;②压力表、安全阀应定期校对,保持灵敏准确;③使用后的瓶内,必须留有0.5MPa以上的剩余压力;3④气瓶的充气速度不得大于8m/h,且充装时间不少于30min。开关阀应缓慢进行,充填场各部均应禁油,严禁烟火;144 DB33/630—2013⑤氧气充装台所用工具、接头、阀门应采用铜质材料;充装时所用密封材料由不燃和不产生火花材料制作;⑥气瓶充装过程中,应经常使用手触摸瓶壁的方法巡回检查瓶壁温度是否正常,异常者立即停止充装;⑦充装间的地面应平整、耐磨、防滑;e)气瓶间数量不得超过2400个;空瓶与实瓶分区存放,间距大于1.5m,并有指示牌;贮瓶间地坪必须平整、耐磨、防滑,且有防护链或瓶卡等防倾倒措施1)实瓶库存量不应超过2400只。2)空、实瓶同库存放时,应分区存放,其间距至少1.5m以上,且有明显标记和可靠的防倾倒措施。贮瓶间地坪必须平整、耐磨和防滑。3)生产车间建、构筑物的生产类别和最低耐火等级应符合表9-18的规定。表9-18各车间设施生产类别及最低耐火等级名称生产类别最低耐火等级制氧站房乙类二级液氧系统设施乙类二级氧气压力调节阀组的阀门室乙类二级氧气充瓶间(灌氧站房)乙类二级主要生产车间及氮气压缩机间、充瓶间戊类三级设施液氮系统设施戊类三、四级氩气压缩机间、充瓶间、液氩系统设施戊类三、四级氩气净化间乙类二级生产、储存氢气的建、构筑物甲类一级水泵房、冷却塔及水处理设施戊类三、四级锅炉房丁类二、三级辅助生产车间氧气厂专用的变配电站丙类二级油浸变压器室-一级注:1液氧系统设施包括:液氧储槽、液氧泵、汽化器和阀门室等。液氮、液氩设施的要求同上。2制氧、制氢、压氧、压氢、氧瓶、氩瓶等所使用的建筑物不宜吊顶。制氧、压氧、充瓶间及计算机房、主控制室的建筑采用吊顶结构时,应不低于二级耐火等级。f)各岗位配置有CO2灭火器,且定期检查并有记录;站内各主要部位有“严禁烟火”的防火标志1)消防设施应齐全完备,各岗位配置有CO2灭火器,每三个月检查一次并有记录。2)站区外围应设高度不低于2m的围墙或栅栏。3)各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防火间距内无易燃物、有毒物品的堆积。4)消防通道畅通无阻。5)合理布置醒目的安全标志。9.7.3液化气站——设置目的液化石油气广泛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生产,它具有爆炸极限低,点火能量小,气液比容大的危险特145 DB33/630—2013性,以及贮存站内系统复杂,管理难度大,危险点位多和发生火灾后,扑救困难等特点。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企业拥有储存、装卸,充装功能的液化气储配站房。——规范性引用文件《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质技监局1999.06.01实施)《锅炉压力容器使用登记管理办法》(质检总局2003.09.01实施)GB11174-1997液化石油气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GB50058-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GB50057-1994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附条文说明)(2000版)——条款要点说明a)罐体有产品质量证明并经定期检验合格1)储罐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使用单位应当向所在地的登记机关申请办理使用登记,领取使用登记证。申请办理使用登记应提交储罐及其安全阀、爆破片和紧急切断阀等安全附件的有关文件:①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设计文件、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安装及使用维修说明、制造、安装过程监督检验证明;②压力容器安装质量证明书;③储罐使用安全管理的有关规章制度。2)技术资料齐全,储罐及其配套设施必须是具有生产资质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同时还应有产品合格证和质量证明书以及出厂检验报告书。3)储罐及其辅助设施外观完好,外观要求无腐蚀,漆色完好无起皮,表面无肉眼可见变形和深度超过1mm以上的划痕,罐体焊缝及焊接热影响区内无裂纹。4)储罐及其辅助设施安装合理,贮罐安装应符合安全要求,基础牢固可靠,无位移及沉降现象,且便于检查及维护、保养。5)罐体的接地装置便于观察和定期测试,但必须与避雷针的接地装置分别设置,并且每年有检查和测试记录。6)储罐及其辅助设施、压力管道应按规定周期进行定期检验,检验报告保存齐全,所有问题均得到整改。b)烃泵(压缩机)各紧固件牢固无泄漏1)烃泵应完好无泄漏,各连接部位牢固可靠,紧固件有防松动措施,并定期进行防漏检查,检查记录齐全。2)各种电机接地良好,外露旋转部位的防护装置齐全、完好。c)系统管道接头无泄漏,跨接线漆色可靠、正确管道系统应完好无泄漏,防静电的跨接线应安全可靠,漆色标志准确完整,漆色标志参见“工业管道”。d)充装秤灵敏、准确,定期校验1)充装秤每三个月校验一次,并有校验标记,秤体接地可靠,有防火花措施。2)充装枪轧头应灵活可靠,密封性良好;充装胶管无裂纹,且与管道系统有可靠的导除静电的措施,并定期测试,记录齐全。e)防火间距符合要求,站内无杂物146 DB33/630—2013站房应有足够的防火间距,且防火间距内严禁堆放可燃易燃、有毒有害物品。同时,还不允许种植油脂类树木以或杂草。f)喷淋降温系统完好,随时能启用1)喷淋降温设施应能满足每个贮罐的要求,且系统布置合理有效,能均匀喷淋贮罐表面,流速2不小于3升/m分。其控制阀门设置在距罐体10m以外。2)储罐壁温要求不超过50℃。g)电器开关照明属低压防爆设备液化气站内按照防爆要求选用相匹配的防爆电器,并保持完好。h)水封井及防火堤合格1)消火栓应能保证连续供水,水压至少保持100Kpa,消防水枪、水带布置合理。根据液化气总容量配备足够的干粉等灭火器材,并设有自动灭火报警装置。2)贮罐周围应筑有高度不低于1m的实体防火堤,且无开口和孔洞,并设有对外保持液面差不少于0.6m以上的水封井。3)消防道路应保持畅通,并布置成环形道路或至少能满足消防车辆调头的基本要求。4)如储配站远离水源时,应在站内修建储水池。i)安全装置配备齐全,安全阀定期校验:1)每个贮罐上及管道系统内的安全阀均应每年进行一次定期校验,并打上铅封标记和作好记录。2)安全阀下应安装截止阀门。在工作状态下应保持常开,并有铅封标记或其它防误操作的安全措施。3)安全阀排气管及支承应牢固可靠,排气方向应布置合理,并有防雨、雪措施。4)压力表精度等级应不低于1.5级,量程应为其工作压力的1.5倍至3倍,每半年校验一次,并有铅封及校验标记。5)液位计应能连续清晰地指示罐内液位。并应配备液位标尺,标尺上应在最大允许液位处标有警戒红线。液位计的控制阀应采用在液位计玻璃破裂后能自锁的装置。9.8涂装作业场所——设置目的表面涂装作业在船舶修造企业中应用非常广泛,在喷涂的漆料中,有机溶剂所占比例相当大,有毒、有害物质多,且易造成火灾和爆炸,从而导致火灾、中毒等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本项目适用于涂装作业场所及喷漆室(柜)。——规范性引用文件GB14444-2006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6514-1995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工艺安全及通风净化GB7972-1999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漆前处理工艺安全及通风净化GB7691-2003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劳动安全和劳动卫生管理GB50059-1992爆炸和火灾危险环境电力装置设计规范——条款要点说明9.8.1电气设施达到防爆要求。6m以外电气可以不防爆:a)涂装作业场所的电气设施应达到防爆要求。喷漆室的内部及其配套的排风系统均为1区爆炸危险场所;与喷漆室开敞面以外垂直和水平距离3m以内的空间为2区爆炸危险场所。凡属布置在以上区域的电动机,电器和其他电气装置必须符合其相应的电气防爆安全技术与管理的规定。147 DB33/630—2013b)小型涂装作业与其它作业同在一个车间内,如果喷漆作业点在自然通风或机械通风可靠情况下,6m以外的电器可不防爆。c)喷漆室内所有可导电部分,如:排风管道、送风管道和输送可燃液体的管道,必须具有可靠的电气接地,并形成等电位。封闭式喷漆间应有自动报警或抑爆系统。d)静电喷漆室内所有金属部件、构件都应可靠接地,设置专用的静电接地体,其接地电阻值不大8于100Ω;带电体的带电区对地的总泄漏电阻值不大于1×10Ω。采用手工静电喷漆设备的静电6喷漆室地面应铺设导电面层,其电阻值不大于1×10Ω。e)密闭舱内涂装局部照明应采用电源矿灯或手提式防爆照明灯。测爆所用的各种仪器、工作服应选择防静电或纯棉工作服,工作鞋应不带铁钉的防滑工作鞋。9.8.2作业场所具有良好通风:a)作业场所有良好的通风,自然通风应保证操作者在上风侧和避免有害气体的积存。b)在喷漆点、喷漆室以及密闭空间内进行涂装作业时,设置效果明显的防爆式机械通风装置。9.8.3作业场所涂料存量应不超过当班用量,固定式小型调漆室不超过3日用量的要求。作业场所油漆堆放贮存量不超过一个班的用量,固定式小型调漆室存量不得超过三日用量。桶盖应随时拧紧或盖紧,防止可燃气体逸散。9.8.4消防设施完备、安全标志醒目:a)作业场所按规定配置足够的灭火器材,室外有消火栓、消防水枪、水带、开启工具等。b)在涂装作业场所的入口处及其周围应设置醒目的安全警示标志,在车间的局部或临时喷涂点,应有黄、黑色围栏或警示线,并悬挂明显安全标志和禁烟标志。9.8.5作业场所有隔离措施,防火间距应≥12m、地面无残留漆料和调料:a)涂漆作业场所与其它作业场所应有隔离措施,防火间距应符合有关规定。b)调料、废料无泄漏,喷漆室、调漆间的地面应采用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制备,或覆盖不产生火花的材料,地面无残留漆料和调料。9.9木料场所——设置目的木料场所在船舶修造企业中主要用于基本建设、产品模型、产品包装、生活后勤与修缮。由于木材属固体的A类可燃物质,遇明火时容易点燃,储存时属具有丙类火灾危险性的可燃固体,极易造成火灾事故。另外,木材的堆放不稳时,易倒塌伤人,造成人身伤害事故。为此,特设置本项目。——适用范围32本项目适用于木料贮量大于20m或面积大于200m的木材成品储存、木材加工及木材堆放场所,也适用于被企业列入消防重点的木工房等场所。——规范性引用文件GB50140—2005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016—2006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15606-1995木工(材)车间安全生产通则《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消防安全管理规定》(公安部2002.05.01实施)——条款要点说明148 DB33/630—20139.9.1道路畅通、堆码整齐、稳妥可靠:a)木料堆放应满足下列要求:1)木料堆场应具有5-20%的斜度。2)木料堆场的主要通道应满足运输工具和消防车通行的基本要求。3)木料堆垛应整齐、稳妥、无晃动,圆木必须有防止自行滚动的措施;分堆存放时,垛间距离一般不少于1.5m,堆放高度为:机械装卸时不大于5m,人工装卸时不大于2m。b)制材场所堆放:应有专门堆放场地,待加工木料应堆放整齐、稳妥,且有防滑、防滚动措施。c)木制品生产场地:木料、半成品、成品应分堆存放,设架存放时,高度不应超过2m。d)成品及木模仓库1)仓库建筑耐火等级应符合《建筑设计防火规范》的要求,且库内照明充足,照度符合“车间环境”的要求。仓库内应保持干燥,通风良好。2)各类成品应分区、分架堆放,且重不压轻;存放架应牢固、可靠;木制成品及存放架均应布局合理、摆放整齐,道路畅通。3)库房内严禁贮存其他易燃、易爆物品。9.9.2在通道入口处及重点部位应设置防火安全标志。木料场所内应禁止明火,所有出、入口处及内部重点要害部位,均有醒目的防火警示标志,消防器材存放处及消防栓处应设置消防指示标志。9.9.3消防设备齐全完备:a)木料场所应合理配置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参见“厂区环境”部分。b)消防设施和消防器材应定期维护保养,确保其可靠性,且设置地点合理,道路畅通。9.9.4电器设备应符合封闭型、无火花型(符号:n)或粉尘防爆型的安全要求:a)电气线路应能满足防尘要求,导线连接应可靠,且防止产生火花。b)不允许使用插销、插座、闸刀等不封闭型电器。c)照明设施及所有散热器均应与木料保持足够的间距。9.9.5不得堆放其它易燃物,锯末、刨花应及时清除。及时清除木材加工过程中产生的木屑、粉尘等物质。现场不得存放油料及其它易燃物质。9.9.6防火间距不小于10m,库房耐火等级不低于二级。防火间距应不小于10m,与其他建筑物的防火间距参见“仓库”部分。库房耐火等级应不低于二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