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62.14 KB
  • 2022-04-22 13:41:36 发布

DLZ790.12-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总则第2篇制订规范的导规.pdf

  • 21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27.100F21备案号:9797-2002EIL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DUZ790.12一2001idtIEC61334-1一2:1997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部分:总则第2篇:制订规范的导规DistributionautomationusingdistributionlinecarriersystemsPart1:GeneralconsiderationsSection2:Guideforspecification2001一12一26发布2002-05-01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发布 DL/Z790.12一2001前言本指导性技术文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电力司《关于确认1999年度电力行业标准制、修订计划项目的通知》第25项制订。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等同采用国际电工委员会技术报告IEC61334-1-2:1997《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部分:总则第2篇:制订规范的导则》。随着我国城乡电网改造事业的发展,对配电自动化的要求已日益迫切。和传输配电自动化信息的其他通信方式相比,配电线载波可以降低建设投资和运行费用,便于管理,是一种经济实用的通信方式。配电电网结构复杂,信号传输衰减大,采用配电线载波在技术上有一定难度。国外在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这方面的研究工作,有相关产品问世。我国在90年代也开展了这方面工作,在一些城市进行了试点。从1995年起,国际电工委员会陆续发布了IEC6133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采用这些文件使之成为我国的标准文件对于我国这方面工作的开展有很好的指导意义,便于和国际接轨。IEC61334《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是一个标准文件系列,包含以下5部分:IEC61334-1第1部分:总则IEC61334-3第3部分:配电线载波信号传输要求IEC61334-4第4部分:数据通信协议IEC61334-5第5部分:低层协议集IEC61334-6第6部分:A-XDR编码规则每一部分包含若干篇。到制订本文件时止,有20余篇已发布、在制订或在计划中。其中主要文件将逐步被采用为我国电力行业标准或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第1部分包含以下三篇。本指导性技术文件采用的是其中第二篇。IEC61334-1-1:1995第1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IEC61334-1-2:1997第2篇:制订规范的导则IEC61334-1-4:1995第4篇:中低压配电线载波传输参数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附录A、附录B都是提示的附录。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全国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并归口。IEC61334-1-2是1997年出版物。由于技术迅速发展,该出版物提及的一些具体技术措施和技术数据已不够先进。其中有关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容依据的是1994年版ISO标准。这些ISO标准已修订为2000年版本,相应的我国国家标准也已发布实施。新标准的一些术语和概念的表述和原标准不同。本着等同采用国际标准的原则,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仍按原文翻译,不加改动。使用时请参考2000年版相应国家标准。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由国家电力公司电力自动化研究院负责起草,东方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北京四方继保自动化公司、鲁能积成电子公司参加起草。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主要起草人:陈道元、刘东、任雁铭、王良。本指导性技术文件仅供参考。有关对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建议和意见,向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反映。 nL/Z790.12一2001IEC前言(1)国际电工委员会IEC是一个由各国家电工委员会(IEC国家委员会)组成的国际性标准化组织。IEC的目的是在与电气电子领域标准化有关问题上促进国际间合作。为了这个目的及其他工作,IEC发布国际标准。标准编制工作委托技术委员会进行。任何对标准选题关注的国家委员会,以及与IEC有联系的国际的、政府的和非政府的组织都可以参加编制工作。IEC与国际标准化组织ISO间,按两组织协议规定的条件,实现着紧密合作。(2)IEC有关技术问题的正式决议或协议,尽可能接近地表达了对涉及问题的国际间协商一致的意见,因为每个技术委员会都有关注的国家委员会代表参加。(3)这些决议或协议以国际标准、技术报告或指导文件的形式出版,作为建议供国际使用,并在此意义上为各国家委员会接受。(4)为促进国际间的统一,各IEC国家委员会同意在最大可能范围内直接采用IEC国际标准作为他们的国家或地区标准。IEC标准与相应国家或地区标准间任何不一致处,应在后者文字中明确指出。(5)IEC不设表示其认可的标志程序,也不对任何声称符合其标准的设备承担责任。(6)注意到本国际标准的某些部分可能属专利权对象,IEC不承担辨别任何或所有这类专利权的责任。IEC技术委员会的主要任务是编制国际标准。在特殊情况下,技术委员会也可以提出以下型式的技术报告:—型式1:虽然再三努力,文件也未获得作为国际标准出版的必要支持;—型式2;涉及的题目还在发展中,或由于其他原因,在将来而不是目前才能被同意作为国际标准;—型式3:技术委员会收集到可作为国际标准出版的各种数据,例如“最新技术水平”。型式1和型式2技术报告在出版后三年需进行复审,决定是否转为国际标准。型式3技术报告不需复审,可以使用到这些数据不再被认为有效或有用的时候。IEC61334-1-2是型式3技术报告,由IEC57技术委员会—电力系统控制及其通信—编制。本技术报告以下列文件为基础:委员会草案投票报告57/255/CDV57/324/RVC本报告投票通过的全部情况可见上表中的投票报告。IEC61334是个文件系列,内容涉及用中压和低压配电线作为传输介质的双向通道支持的配电自动化系统。这些通道以配电线载波传输信号,称为DLC配电自动化系统试图为配电网自动化和用户服务自动化提供大量应用功能。中压和低压配电线是为供电设计的,传输数据的性能很差。为保证实际应用所需数据的完整性和传输效率,需提出严格的要求。本技术报告的目的是为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提供正确设计和可靠运行的资料。 DL/Z790.12一2001目次前言IEC前言引言·····················································································································⋯⋯11范围和目的···························,···············,·························································⋯⋯12参考标准·········································································································,·⋯⋯13结构的选择··········································,···························,····························⋯⋯24配电自动化系统说明···,·····························,·························································⋯⋯24.1配电网说明······,·······························································································⋯⋯24.2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34.3用户自动化的功能要求·..................................................................................................45配电线载波系统性能要求·····························,··································⋯⋯“““““““‘’“““‘66藕合方式的比较和评价·························································································⋯⋯76.1并联祸合·········································································,·······························⋯⋯76.2串联祸合··········································································································⋯⋯87质量保证程序······································································································⋯⋯87.1文献···············,··································································································⋯⋯97.2定义·················································································································⋯⋯97.3质量体系文件······································································································⋯⋯10附录A(提示的附录)两种不同调制方式的比较和评价················································⋯⋯11附录B(提示的附录)质量计划大纲········································································⋯⋯14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行业标准化指导性技术文件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部分:总则DL/Z790.12-2001第2篇:制订规范的导则idtIEC61334-1-2:1997DistributionautomationusingdistributionlinecarriersystemsPart1:GeneralconsiderationSection2:Guideforspecification引言采用配电线载波(DLQ的配电自动化系统(DAS)的设计工作是复杂的,包括制订含有以下内容的大量信息的规范书:—系统的体系结构;—应用功能;—运行参数;—处理机和信息传输设备;—系统各部分之间的接口;—环境条件;—质量保证体系。在本指导性技术文件前言中所述的IEC61334系列的国际标准或技术报告中说明或包括了以上方面的很多内容。但还有很多事情要由进行具体设计工作的工程师决定。1范围和目的本指导性技术文件的目的在于为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工作提供有用信息。这些信息包括以下三部分:—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第3章;—应用功能和运行参数的规范,第4章;—处理机和传输设备为满足应用要求应具备的功能,第5章。第6章是各种藕合方式的比较。第7章是满足配电线载波系统使用要求的质量保证方法。此外,本报告还有两个附录:—附录A,窄带移频键控和宽带扩频两种调制方式的比较;—附录B,质量计划大纲。2参考标准GB/I"4705-1992祸合电容器和电容分压器(idtIEC60358:1990)GB/I6583-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术语(idtISO8402:1994)GB/I"7329-1998电力线载波结合设备(neqIEC60461:1974)GB/I"19000质量管理和质量保证标准(ISO9000)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经济贸易委员会2001-12-26批准2002-05-01实施 DL亿790.12-2001GB/719001-1994质量体系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dtISO9001:1994)GB/"F19002-1994质量体系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质量保证模式(idtISO9002:1994)GB/I"19003-1994质量体系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保证模式(idtISO9003:1994)GB/I"1900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的要素(ISO9004)GB/I"19004.1-1994质量管理和质量体系要素第1部分:指南(idtISO9004-1:1994)DL/Z790.11-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1部分:总则第1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idtIEC61334-1-1:1995)DL/I"790.31-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第3部分:配电线信号的传输要求口第1篇:频带和输出电平(idtIEC61334-3-1:1998)IEC60870-5-1:1990远动设备及系统第5部分:传输规约第1篇:传输帧格式IEC61361:1996电测量本地和远方数据交换的应用和性能ISO/IEC8072:1994信息技术开放系统互连传输服务定义ISO/IEC8073:1994信息技术系统间通信和信息的交换开放系统互连提供互连式传输服务的协议3结构的选择参照DL/Z790.11-2001《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第1部分:总则第1篇: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idtIEC61334-1-1)中的说明,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的确定和所需实现的功能密切相关。因此,应考虑以下的可能结构:a)若配电自动化系统具有配电网自动化和用户自动化两种功能,其体系结构应如图1的基本结构所示。b)若配电自动化系统只有中压配电网自动化功能,其体系结构应如图2所示。这种结构删去了基本结构中的低压配电网和中压用户的功能部分。c)若配电自动化系统只有中压用户和低压用户功能,其体系结构可能有以下两种:1)图1所示的基本结构;2)图3所示的结构,采用以下通信方式:—在中心单元和所有中压、低压变电站以及中压用户之间采用外部通信系统,例如公用电话交换网;—在各中压、低压变电站和低压用户之间采用配电线载波。负责配电线载波设计和规范书制订的工程师应根据以下情况就以上两种体系作出选择:—中压电网的结构和运行方式;—中压配电线载波系统的费用和服务水平;—中压配电线载波系统的可靠性;—外部通信系统的可用性和租金4酉己电自动化系统说明制定配电线载波系统规范书的全部信息如下。这些信息如何应用取决于选择的结构。4.1配电网说明进行采用配电线载波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设计,需对配电网作详细说明。主要内容如下:—中压配电网总图,包括向中压馈线供电的高压/中压变电站和被控的中压习氏压变电站;—各高压/中压变电站的中压母线接线图;—向中压/(I}压变电站供电的各中压馈线干线和支线的图,直到线路的断开点; DI汉790.12-2001图1采用中压和低压配电线载波,具有配电网自动化和用户自动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各中压/ly}压变电站的说明,包括中压和低压部分的布置、类型、名称、编号等;—各中压用户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合同规定的参数等;—各低压馈线干线和支线的图,直到线路的断开点;—各低压用户的信息,包括名称、地址、合同规定的参数等。4.2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功能要求4.2.1基本功能主要用于改善供电质量的配电网自动化的基本功能见表to表1配电网自动化系统的基本功能一类别1要求/目的1对电流、电压、频率、温度等模拟量进行遥测和显示12接收跳闸的告警信号13接收保护动作的告警或其他信号监测14接收直流电源的告警信号15采集有关开关的动作状态,更新配电网接线图16所有监测量的定期刷新 DL/Z790.12-2001续完类别要求/目的21对馈线、变压器、母线、电容器组的开关进行遥控2撤消告警信号或复位.控制23本地或远方控制闭锁的设置或复位24变压器分接头的有载调节只MU一中压远方单元图2采用中压配电线载波,具有中压配电网自动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配电网自动化的其他功能要求见IEC6136104.2.2扩展功能—配电网故障点的自动检测和隔离;—配电网中未受故障影响部分工作的自动恢复;—中压电网电压和无功功率优化控制策略;—为设计和工程目的采集并存储有关配电网运行的数据;—数据信息的登录和报告;—人机接口和人机对话配电网自动化要求的性能规范见表204.3用户自动化的功能要求用户自动化的要求参见IEC61361。本指导性技术文件规定用户自动化系统需要的各种功能并定义以下性能要求:—报文的类型; DL/Z790.12-2001图3采用公用电话网和低压配电线载波,具有中压和低压用户自动化功能的配电自动化系统的体系结构表2配电网自动化要求的性能规范性能判据读远方数据远方操作a)预期的典型使用周期24h24hb)是否有日常事务?是是c)每天使用全部容量的预期频率镇96<1d)要求的介人程度至变电站母线至开关e)响应时间1nvn-2min5s1)事务优先程度中等高K)事务类型U读数(L1PIV1)执行(L1S101)h)每件事务的数据长度(字节)3-43-41)“读数(LlPlVl)”即读取Ll处参量P1的数据V1;“执行(Lis101)”即对Ll处的开关S1执行操作01(断开或合闸)。—报文的时间;—访问的用户的比例;—报文的频率;—报文的响应时间;—各种类型报文的其他要求。 DL/z790.12-20015配电线载波系统性能要求本章阐述对配电线载波系统性能有影响并和配电自动化系统的应用功能、处理功能有关的特性。本章的目的在于确定可以用来规定和评价用于配电网自动化和用户自动化的配电线载波系统的性能要求。希望本章对于系统设计师和远动设备制造厂或供应商有所帮助。系统设计师可以看到本章内容有助于规定一个远动系统的具体要求。制造厂或供应商可以看到本章包含系统设计的信息和系统性能的基础。数据通信的性能完全取决于要求功能的水平。参照实现配电网自动化和用户自动化的要求,以下条文着重说明配电线载波系统能够提供的一些通信功能。5.1通信方式和介质接人方式出于经济和传输效率的考虑,建议采用半双工通信方式。采用半双工式发送接收器并考虑到传输介质的物理性能,接人方式应基于确定性原则,并允许系统内有“隐藏站”存在。5.2比特差错率BER比特差错率是规定时间内接收的有差错的比特数和发送的比特总数的比值。传统通信方式的比特差错率一般较低(毛10-6);但中压和低压配电线的传输参数(阻抗、衰减、信噪比等)随着时间和配电网结构的变化很大,配电线载波的比特差错率较高(10-3)a考虑到比特差错率是很多因素形成的结果,如:—调制方式;—纠错方式(如卷积码前向纠错);—通信中继方式。应提出最佳方法使通信在较高比特差错率情况下仍能得到满意结果。5.3残留差错率RER系统或部分系统的残留差错率是规定时间内被错误接收且未被检出的数据块(帧、信息包、报文等)的数量和发送的数据块的数量的比值。残留差错率是很多因素形成的结果,如:—形成比特差错率的因素;—数据块差错的纠错(循环码的前向纠错FEC;—数据块差错的检错(循环冗余检错(:RC,校验和);—数据块差错的恢复(反馈重传纠错ARQ)a系统总是在某时间段内在特定的比特差错率下工作,采用一些适当的组合方法可以达到要求的残留差错率,例如:—降低比特差错率的因素;—数据块差错的纠错;—数据块差错的检错;—数据块差错的恢复。5.4可用率通信系统(或其部分)的可用率是该系统(或该部分)达到信息交换要求的比特差错率的累计时间和总运行时间的百分比值。根据一些系统试运行的结果,配电线载波系统的可用率预计在80%-95%范围内或高一点。实际应用配电线载波系统时,常要求可用率接近1000,6 DI/2790.12-20015.5数据完整性一个通信系统的数据完整性可因它能避免或检测出数据在传输过程中的错误而提高。提高数据完整性的基本方法是在发送数据中附加信息,以便接收器检测纠错。例如,参考IEC60870-5-1,在比特差错率为10-4时,数据完整度可分级如下:—工1级:残留差错率簇10-6,例如采集用电量。注:如该用电量用于经济目的,例如用于付款、应提高残留差错率要求口—工2级:残留差错率镇10’“,例如发送设置参数、测量量和低压电网中的遥控命令。—工3级:残留差错率簇10-14,例如发送中压电网中的遥控命令。5.6响应时间响应时间是要求执行命令时刻和命令执行完毕时刻之间的时间。响应时间应符合表2和4.3的要求。5.7数据保密数据保密是指用户数据内容只能被预定的接收器读取、解密和表述。实现数据保密的基本方法是用数据加密技术为数据建立密码系统。5.8吞吐量根据ISO/IEC8072和ISO/IEC8073,吞吐量是在请求发送数据/数据显示过程中成功传送的SDi(服务数据单元)八位位组的总数被该过程输人踊或出时间除的商。SDU八位位组的成功传送是指这些比特被预定的接收用户无差错、按顺序、在连接电路中断以前接收。请求发送数据鸡教据显示过程的输人/输出时间是以下两种时间中的较高值:a)请求发送数据过程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请求之间的时间;b)数据显示过程中,第一次和最后一次显示之间的时间。吞吐量按数据传送方向分别规定,只对完整的SDI过程有意义。6藕合方式的比较和评价表3所示为以差模(相相式)和共模方式(相地式)向中压、低压配电线注人信号的锅合方式。表3祸合方式并联式串联式差模式止工共模式《可以只对单相)万甘并联祸合并联藕合方式是在相地间(共模)或相相间(差模)注人载波信号。1共模式电容祸合共模式电容祸合的技术要求见GB/T4705和GB/T73290参考这些标准,常用的祸合方法为: DL/Z790.12-2001—使用一个藕合电容器和一个结合设备的单相对地祸合;—使用两个祸合电容器和两个结合设备的两相对地祸合,两个结合设备的输出并联在一起。共模式电容祸合的优点为:—从发送器到线路的信号传输效率较高;—工频电流通过祸合电容器时电压降很大,因此,结合设备的变压器工作电压比中压配电线上的电压低得多;—现有的祸合电容器和结合设备标准乃至现有的产品都仍适用于这种方式。但是,由于以下原因,这种方式不宜在中压电网中广泛使用:a)现有标准(GB/1"7329)对A合电容器和结合设备在安装方面有安全规定,有的中压/低压变电站的空间很小,可能不能安装这些设备;b)中压馈线连接的中压/A压变电站可能多达15-30个,各站的相地结合设备形成馈线的并联负载,会产生零序不平衡电流,影响方向过电流保护正常工作。6.1.2共模式感应藕合这种祸合方法将祸合变压器的初级连接到配电线的相线上,次级连接载波发送接收器。对变压器在高电压方面的要求和电力变压器或电压互感器相同。因此,这种祸合方式只适用于低频率、大功率情况,如音频控制信号的注人。6.1.3差模式电容祸合这种祸合方式是在两相间或一相和中性点间注人载波信号。结合设备(通过藕合变压器)和一个或两个藕合电容器串联。这种祸合方式将相线和地隔离,不会使中压配电网产生不平衡零序电流。虽然藕合变压器的绝缘耐压要求仍应和线路电压相配合,这种方式在配电线载波祸合方式中还是经济的、有吸引力的。6.2串联藕合串联祸合方式是用电磁感应的方法通过一次线圈向馈线的相线注人载波信号。串联藕合方式的传输效率和藕合电路的电磁特性有关,还取决于以下情况:为使信号较好地从发送端传送到接收端,需在馈线上并联一些载频频段内的负载。但是互感受到磁路大小的限制,使载波信号传输效率较低,介人损耗一般为20dB-30dBo7质t保证程序本章规定了制造厂的质量保证体系,用以保证配电自动化系统使用的配电线载波产品的质量符合用户要求。这些条文的主要目的在于防止从产品设计到用户服务的各阶段中出现不合格现象。单位形象好坏的主要因素在于产品的质量和服务。用户对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是当今世界潮流。随着形势的发展,只有不断改进质量才能获得并保持较好的经济效益,这已日益成为普遍的共识。公司为获得成功,应使它的产品或服务;a)满足已确定的需要、用途和目的;b)达到用户的期望;c)符合有关标准和规范。公司实现这些要求既涉及其管理和生产过程,也涉及其技术水平。首先,要求供方将它的质量保证体系和设计、生产组织分开,而与管理紧密联系起来。质量保证体系应具有以下职能:—对生产过程中的设计和其他任何阶段进行控制;—分析并确定出现不合格现象的原因,提出消除该原因的措施;—收集、处理、发布在产品的开发、制造、安装、运行过程中发现的异常情况的有关信息。 DL/Z790.12-2001这些信息应详尽及时,以便切实纠正。为保证产品的质量,有效的质量控制体系要求供方具有经过正确决定的程序。这样的程序应有确定的目标和明确规定的运作责任。采用这样的程序的目的在于实现上述职能。7.1文献以下标准可以用于质量保证体系:GB/C6583,GB/T19000,GB/1"19001,GB/T19002,GB/1"19003和GB门、19004072定义本章采用GB/1"6583以及以下定义:7.2.1组织。rganization具有其自身职能和行政管理的公司、集团公司、商行、企事业单位或其一部分,不论其体制是股份制、公营或私营。7.2.2公司company以商业为第一位的部门,其目标在于提供产品或服务。7.2.3顾客customer供方所提供的产品的接受者。注1:在合同情况下,顾客可称为“采购方”注2:例如,顾客可以是最终消费者、使用者或采购方。注3:顾客可以是组织内部的,也可以是组织外部的。7.2.4质量quality反映实体满足明确或隐含需要的能力的特性总和。7.2.5质量方针qualitypolicy由组织的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该组织总的质量宗旨和质量方向。注:质量方针是总方针的组成部分,由最高管理者批准。7.2.6质量策划qualityplanning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标和要求的活动。注:质量策划包括:a)产品策划:对质量特性进行识别、分类和比较,并确定其目标、质量要求和约束条件。b)管理和作业策划:为实施质量体系进行准备,包括组织和安排。c)编制质量计划,作出质量改进的规定7.2.7质量控制qualitycontrol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注1:质量控制包括作业技术和活动,其目的在于监视过程并排除在质量环的所有阶段中导致不满意的原因,以取得经济效益。注2: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7.2.8质量保证qualityassurance为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提供足够的信任,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系统的活动。注1:质量保证有内部和外部两方面目的:a)内部质量保证:在组织内部,质量保证向管理者提供信任b)外部质量保证:在合同或其他情况下,质量保证向顾客或他方提供信任。注2: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的某些活动是相互关联的。注3:只有质量要求全面反映了用户的要求,质量保证才能提供足够的信任。7.2.,质量改进qualityimprovement为使本组织及其顾客获得更多的收益,在整个组织内部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效益和效率的 nl,iz790.12-2001各种措施。7.2.10质量体系qualitysystem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职责、程序、过程和资源。注1:质量体系的内容应仅以满足质量目标的需要为准。注2:一个组织的质量体系主要是为满足该组织内部管理的需要而设计的。它比特定顾客的要求要广泛。顾客一般仅评价质量体系中的有关部分。注3:为了合同或强制性质量评价的目的,可要求对已确定的质量体系要素的实施进行证实7.2.11质量管理qualitymanagement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诸如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现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活动。注1:质量管理是各级管理者的职责,但必须由最高管理者领导。质量管理的实施涉及组织中所有成员。注2:在质量管理中要考虑经济因素。7.3质量体系文件7.3.1质量方针和程序一个公司为质量管理工作采取的所有要素、要求和决定应以系统性的、有序的、文件化的方针或程序表达。这些文件应能保证质量方针和程序(质量过程、计划、手册、记录等)被普遍理解。7.3.2质量手册质量手册是阐述和实施质量体系的主要文件的典型形式。质量手册的主要目的是正确阐述质量管理体系,使它在体系的实施和作业过程中成为持久性文件。大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有关文件的形式很多,包括:—公司的质量手册;—部门的质量手册;—特定的质量手册(设计、采购、项目、工作等的指南)。7.3.3质量计划管理部门应为有关产品、服务或过程的新项目编制文件化的质量计划。其内容应符合公司质量管理体系的所有要求。.质量计划应规定:—预期的质量目标;—项目各阶段职责、职权的分工;—特定过程、方法、工作的指南;—适当阶段(如设计、开发等)的试验、检查、检验方法和审核程序;—项目进行中变更和改进质量计划的方法;—为实现目标需采用的其他方法。附录B为一个质量计划大纲的举例。 附录A(提示的附录)两种不同调制方式的比较和评价Al引言本附录试图利用从一些系统试运行中得到的数据和结果简要说明窄带调制解调方式(如FSK)和宽带调制解调方式(如直接序列扩频DS")的特性,并对这些调制方式在配电线载波系统中应用的优点和缺点进行比较。用以下参量作为比较的参考:—带宽和传输速率;—信号功率;—信号功率密度;—对白噪声的抗扰度;—对窄带噪声的抗扰度;—对脉冲噪声的抗扰度;—防止非法通信访问的安全性;—多个独立的通信系统的建立;—通道转接的影响;—信号的动态范围和灵敏度;实施费用。A2窄带移频键控(FSK)调制方式窄带调制解调的定义及基本性能见IEC61334-50窄带FSK调制技术的典型参数见表Al.表Al窄带移频键控调制解调器的典型参数数据速率(300-2400)bits带宽Hz数据速率bit/s值的1-2倍信号功率符合DL/I"790.31(idtIEC61334-3-1)要求信号功率密度W/Ilz低压:120dBpV滞宽;中压:信号功率】"W滞宽白噪声抗扰度BER<10一3每比特的能量/噪声功率密度二13dB通路内窄带噪声抗扰度BER<10-3信号功率/噪声功率=10dB通路外窄带噪声抗扰度BER<10-3信号功率四桑声功率二一40dB脉冲噪声抗扰度BER<10-3信号电平<200mV脉冲噪声安全性BER<10-3加扰码时多路独立通信在硬件基础上通道转接的影响只受衰减影响实施费用很低A2.1窄带FSK调制方式的优点 a)FSK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中等速率(300-2400bit/s)的数据传输。公用电话网中的实践证实FSK受噪声和通路特性的影响较小。信号带宽的赫兹数等于传输速率比特数乘以介于0.8-2之间的一个系数。由于信号频带较窄,便于将输出信号按标准要求滤波,降低谐波含量。b)对白噪声的抗扰度强(信噪比13dB时,比特差错率为1o-3)0c)对频带外扰动波形的窄带噪声的抗扰度强(信噪比一40dB时,比特差错率为10-0)0d)对脉冲噪声的抗扰度强,因为它的频带很宽,进人信号频带内的噪声功率很低。该抗扰度和调制解调器输人滤波器的特性及动态范围有关。e)通道转接的影响很小。通道转接对于信号传输的影响主要由于衰减和相位失真的增加。衰减改变了信号电平,但不改变信号的波形。相位失真则改变了信号波形和相位基准。FSK调制只受衰减的影响。信息包含在两个相隔很近的频率的信号功率里。和其他在中压、低压配电线载波应用中的调制方式比较,这一点是很有利的。在配电线载波中,相位失真不能不考虑,由于阻抗失配以及它随时间、配电网结构变化,相位失真很难估计。f)信号电平范围和灵敏度适当。按目前的技术水平,接收灵敏度达到1mV是可能的。信号采用配电线载波标准允许的电平,接收电平的动态范围对于低压系统可达到60dB,对于中压系统可达到70dB。这样,在发送功率1W、不经中继的一般情况下,低压系统中信号传输距离可达到500m,中压系统中信号传输距离可达到10kmoB)实施费用低。很多功能可通过一块包含几千个门电路的性能良好的CMOS集成电路实现。A2.2窄带FSK调制方式的缺点a)对带内的窄带噪声的抗扰度低(信噪比10dB时,比特差错率为10-3)0b)调制技术不够复杂,阻止非法通信接人的安全性不高(但可在物理层对比特序列加扰码)。c)需通过硬件以不同的频率实现多路通信,不同的通路只能在硬件基础上区分。A3DS"宽带调制方式直接序列扩频宽带调制解调方式DS3的定义及基本性能见IEC61334-5,参数见表AgoA3.1调制式和基带式DS3调制解调的优点a)由于系统增益(带宽和数据速率的比值)高,噪声的抗扰度很强:—对于配电线上背景噪声的灵敏度(宽带噪声)和其他调制方式相近。—由于有系统增益,在窄带干扰的噪声功率的灵敏度方面,DS〕调制方式低于窄带调制方式。配电线上窄带干扰功率密度大于背景噪声。b)由于具有很高的噪声抗扰度,低压线上不需安装滤波器。c)在外人不知道扩展码情况下,通信不易被干扰和窃听,数据不需加密。d)只要发送器设计正确,发送器产生的频带以外的噪声很低。e)发送功率分布在很宽的频带中,辐射和传导噪声电平很低。f)接收器采用相关技术,可以锁定输人的扩展码,收发双方容易同步,双方定时也很准确。9)采用不同的扩展码,可以在同一个信号频带里实现多路通信,互不串音。在一个通信网里可以有三四条通路工作。h)由于采用数字电路,有可能降低样机(如数字信号处理器DSI,或FPGA集成电路)费用,并采用价廉的集成电路(如CMOS片)。A3.2调制式和基带式DS"调制解调的缺点a)通道数量和数据传输速率有限。b)为存储发送信号格式,需要附加存储容量(容量的大小决定于要存储的扩展码数量)。如低压电网上要用滤波器,滤波频带需很宽,和信号频带一致(多路通信为10kHz-15kHz,其他直接序列系统为50kHz).当然,一般不需使用滤波器(见A3.1)0 C)调制解调器的频带很宽。各种窄带干扰都容易落人信号频带内。直接序列调制解调方式对于窄带干扰的灵敏度很低(见A3.1)o表A2宽带直接序列扩频调制解调器的参数调制式直书晓序列扩频参数基带式直接序列扩频单路多路数据速率516Bd300(600)田2川】Bd带宽Hz(一40dB)50kHz15kHz55kHz带宽Hz(一3dB)30kHz10kHz45kHz信号功率符合IEC61334-3-1符合IEC61334-3-1符合IEC61334-3-1(输出功率/30kHz)(输出功率/10kHz)信号功率密度W/Hz(输出功率/45kHz)很低很低很低每比特能量躁声功率每比特能量户噪声功率白噪声抗扰度BER<10一3待规定密度=13dB密度=13dB通路内窄带噪声抗扰度信号功率洲桑声功率二信号功率/74声功率=待规定BERG10一3一3dB一3dB脉冲噪声抗扰度BER<10一3,10Vpp,100Hz-1000信号电平<200mV信号电平<200mV待规定Hz,上升时间10ps防止非法通信接人的安全只在使用中的扩展码被确切获知时,低信号电平的通信才会被窃听或干扰性采用不同的扩展码可以在同一个信号频带里实现多路通信,互不串音。在一个通信多路独立通信网里可以有三四条通路工作衰减特性随频率的变化(例如衰减曲线倾斜,或高频端衰减大)对通路性能的影响通路转接的影响较小,高噪声抗扰度使通信系统可以在高衰减情况下工作由于采用数字电路,有可能降低样机(如数字信号处理器〕SF或FPGA集成电路)费用费用,并采用价廉的集成电路(如(;MOs片) 附录B(提示的附录)质t计划大纲B1引言本附录按GB/1"19001-1994从总体上说明配电自动化系统采用的配电线载波通信产品的供方(包括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为满足顾客要求应编制的质量计划(QP)的结构。以下条文标题后面括号内的数字为参照的GB/I"19001-1994的条文号。Bl.I范围(1)说明本质量计划适用的配电线载波产品,包括要求和性能。对供方设计、开发、生产、安装和服务的能力的证实。B1.1.1定义(3)术语表。B1.1.2质量计划的管理(4.1)质量管理的职责和权限:供方的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和对质量的承诺的定义和文件。应该保证供方各级人员都理解质量方针并且贯彻执行:—资源和人员;—作业程序。B2概述和管理B2.1参考的合同文件合同文件表。B2.2合同评审(4.3)合同评审和协调评审活动的程序表,以确保:—配电线载波产品的各项要求都有明确规定并形成文件;—任何与投标不一致的要求已经得到解决;—供方具有满足配电线载波产品合同要求的能力。B2.3质量体系(4.2)参考采用的公司现有的质量手册。供方应建立文件化的质量体系并加以保持,作为保证配电线载波产品符合规定要求的一种手段。B2.4合同组织(4.1.2)与配电线载波产品订货有关的组织结构的规定。从事与质量有关的管理、执行和验证工作人员的职责、权限和相互关系的规定。B2.5质量保证组织(4.1.2)为提供配电线载波产品可以符合质量要求的信任所需的系统活动的规定,包括管理层和各生产层。B2.6管理者代表(4.1.2.3)管理者代表,不论其在其他方面的职责如何,应有规定的权限和职责以保证本质量计划要求的实施和保持。B2.7组织接口(4.4.3)不同部门之间的接口的规定。为将必要的信息文件化并予以传递的活动计划。B2.8不合格产品的控制(4.13)为保证防止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被非预期地使用或安装而建立的程序表。应控制不合格品的标 识、记录、评价、隔离(可行时)和处置,并通知有关职能部门。B2.,质量文件和记录(4.16)配电线载波产品供方使用的质量记录的标识、收集、编目、查阅、归档、保管和处置的程序表。应保存质量记录,以证明产品符合规定要求以及质量体系在有效运作。分承包商的质量记录也应成为这些文件的组成部分。所有质量记录应清晰易懂,可以辨明其所属产品。其归档和保管方式应便于检索。应提供适宜的环境以防止质量记录变质、损坏和丢失。B2.10搬运、储存、包装和交付(4.15)为配电线载波产品的搬运、储存、包装和交付而建立的程序表。B2.11统计技术(4.20)为验证过程能力和产品特性的可接受性所需的统计技术(例如试验的设计】DOE,失效模式和影响分析FMEA)而建立的适当的程序表。B2.12内部质量审核(4.17)进行有计划的、文件化的内部质量审核过程的程序表,用以验证质量活动是否符合计划安排,并确定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审核结果应形成文件。B2.13时间顺序的程序表质量活动的按时间阶段的程序表,包括定义和说明。B2.14运行后返修品的处理(4.13)对于送回供方的返修品(产品或部件)应找出发生故障的原因,以确定是否设计或制造过程有缺陷,并做必要的改正。这项工作的目的更在于收集产品运行的可靠性的数据。为此,供方应向顾客提出故障分析和改正措施的书面证明。B3设计(4.4)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应建立并保持产品(包括硬件和软件)设计的控制和验证的程序,以保证满足规定的要求。以下条文对设计控制的主要阶段加以说明。所有使用的程序均应列表B3.1设计计划(4.4.2)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应为每项设计和开发活动作出计划,规定职责,并按产品的特点适当设置检查点。设计和验证活动应委派合格人员进行,并配备充分的资源。B3.2设计验证(4.4.7)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应计划、建立、形成文件并规定合格人员的职责,以进行设计(包括硬件和软件)的验证工作。设计验证应通过设计控制方法,例如资格考试和论证,保证设计阶段的输出满足设计阶段输人的要求。B3.3设计评审(4.4.6)在设计的每个阶段结束时应对设计结果进行正式的、文件化的、系统的和批判性的评审并形成文件。设计评审应确定和预告设计中出现问题的部分和不足之处,并采取改正措施以保证最终设计和有关数据符合配电线载波产品的要求。B3.4设计变更(4.4.9)配电线载波产品供方应建立并保持所有变更和修改的确定、文件形成、评审和批准的程序表。B3.5技术接口(4.4.3)应规定供方的配电线载波产品有关部门之间以及部门和顾客之间在技术上的接口,将必要的信息形 成文件,予以传递并经常评审。B4采购(4.6)以下条文的目的在于保证分供方采购产品的质量,以及确定将外供方分级的准则。所有应用的程序应予列表。B4.1分供方或分承包方的评价(4.6.2)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应:—规定选择提供原材料、硬件(如部件、元件、组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信息、数据、记录)和服务的分供方并检验其资格的程序,包括试验和检验程序;—规定验收时检验和试验分供方的货物和服务的程序;—规定在上述选择、检验资格和验收过程中发生的异常现象的记录程序;—规定对在上述选择、检验资格和验收过程中查明的异常进行修改的准则;—保证控制分供方的质量体系是有效的。B4.2采购产品的检验(4.6.4)检验的目的在于保证采购的产品由合格的分供方提供,并符合正确的规范要求。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在发放采购文件前应对文件规定的要求是否适当进行审查和批准。B5生产《4.9)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应策划并确定直接影响质量的生产(生产流程图)和安装过程,确保这些过程在受控状态下进行。所有适用的程序均应列表。B5.1过程控制(4.9)上述受控状态应包括:—所有参与生产的管理、实施和检验人员的职责;—规定生产方法的文件化的工作指南;—生产过程中对过程参数和产品特性的监视和控制。B5.2生产质量的控制(4.9)控制的目的在于保证任何生产、组装和试验阶段的工作都是按有关规范进行的。特别是应控制任何部件的制造和设计一致性,正确地搬运和储存产品,并定期检验制造过程(焊接、着漆和其他处理等)和工艺规范的一致性。B5.3产品标识和可追溯性(4.8)必要时,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应建立并保持在生产、发运和安装的各阶段从使用的图纸、规范和其他文件中识别产品的程序。B5.4特殊过程(4.9)特殊过程(如化学和电化学表面处理、焊接等)是指该过程的结果不能被后面的产品检验和试验完全验证。例如,处理的缺陷只在使用产品后才能暴露出来。因此,需要进行连续的监测并按照文件化的程序运作,以保证规定的要求得以满足。必要时,应保存这些过程、设备和人员经过鉴定合格的记录。B5.5试验设备的校验和维护(4.11)配电线载波产品的供方应通过内部或外部的试验室保证所有在制造过程中使用的试验设备都处于完全正常的工作状态,按计划周期进行校验和维护,保持测量准确度合格。B6可靠性规范考虑到配电线载波产品应用范围广泛,供方应规定:16 —可靠性目标;—应用的可靠性模式;—提高可靠性的方法。B7检验和试验(4.10)B7.1过程检验和试验(4.10.3)供方应对配电线载波产品采用尽可能完善的和自动化的功能试验方法(例如气候试验,破坏性试验),以减少人为操作的失误,缩短进行这些工作的时间。为验证试验方法是否具有要求的性能,供方应将制造中所有中间试验的计划表和试验程序的说明形成文件,并提交顾客同意。顾客的同意并不免除合同规定的供方责任。对每一种产品都应进行破坏性试验,尽可能消除制造中的缺陷。供方应对进行过破坏性试验和验收试验的每件产品编制文件,包括试验结果和修理情况。应可在供方取得有关文件和咨询。B7.2最终检验和试验(4.10.4)最终检验和试验的质量计划或文件化的程序应在所有规定的检验和试验(包括采购品验收或过程检验)均已完成,其结果符合规定要求后进行(产品验证)。供方应按质量计划或文件化的程序进行最终检验和试验,以证实制成产品和规范要求的一致性。只在质量计划或文件化的程序规定的各项活动已经完成,有关数据齐备并得到认可后,产品才能发货。B8最终文件(4.4.4,4.10.4,4.16等)供方管理所有有关配电线载波产品供货的文件的程序的规定(内部文件、手册等)。所有这些文件在生产供货的过程中常会修改。这些修改应按程序进行,以避免供货的配电线载波产品和文件不符的情况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