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47.00 KB
- 2022-04-22 11:28:01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信息镇河道治理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50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自然概况一、地理概况XX关区位于XX省东北部,XX市南部山区,地处长江上游,金沙江中游东岸。地理座标:东经102°53′~103°27′,北纬26°32′~27°25′。全县土地总面积3245km²,地处金沙江与牛栏江两江交汇间的三角地带,县域南北长98km,东西宽57km,,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159人,在总土地面积中,有耕地578.95km²;林地1163.62km²;草地215.73km²;荒山荒坡862.03km²;其它用地373.67km²。人均占有林地3.8亩、牧地0.7亩,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耕地1.9亩,高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人均荒山荒坡2.8亩,土地资源并不丰富,但开发潜力较大。二、气候和地形、地貌巧家属于云贵高原季风气候,干湿季节分明,上年11月至来年5月为旱季,降水约占全年的14%;6至10月为雨季,降水量占全年的86%,降水十分集中;降水年内分布极不均衡。全县东、西、北三面为金沙江、牛栏江所环绕,中部受荞麦地河、马树河侵蚀切割为凹陷谷地。整个地势呈由北向南降低之势,最高点是药山之巅,海拔4041m50
,最低点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处最低侵蚀基准面,海拔517m,相对高差3524m。工程枢纽区地处巧家后山古崩塌大滑坡堆积体的前缘部位,属滇东北高原北部乌蒙山北缘斜坡地带。XX关区由于地形地貌十分复杂,海拨高差悬殊,气候变化比较突出,属亚热带和温带共存的高原立体气候。具有“一山分四季,十里不同天”的山区立体气候特点,全县气候类似全国缩影,具有高寒、温暖、干热三类气候。第二节项目区概况一、自然概况药山镇地处XX市XX关区境腹地,药山南麓,位于东经103°00′~103°07′、北纬26°58′~27°29′处,距离县城62公里,东与六合乡、新店乡接壤,西与大寨镇、巧家营乡交界,北与东坪乡、小河乡相邻,南与铅厂乡、中寨乡毗邻,共计有九个乡镇与其接壤,巧大公路横穿其间,有13个乡镇的公路经过药山镇,交通十分方便,是XX关区的交通枢纽和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二、社会概况全镇总面积384km²50
,下辖17个村委会45个自然村,有汉、苗、彝、回、布依、白等民族,总人口46599人,其中非农业人口1906人。镇政府驻药山,现状人口约2500人,海拔高程2200m。药山镇是XX关区的一个高寒山区贫困镇,主要粮食作物为马玲薯、玉米、荞麦等。境内药山南麓盛产中草药数百种,广阔的天然牧场和高山牧地使该镇的畜牧业在XX关区占有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该镇逐步发展以萝卜为主的绿色食品产业,萝卜种植面积达1800余亩;同时,加快发展中草药的种植。畜牧业、绿色食品产业和中草药种植逐步成为该镇的支柱产业。三、发展规划XX关区政府、县发改局和药山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将药山镇作为XX关区的第二中心集镇。为加快中心小城镇的发展,XX关区政府、县发改局和药山镇党委、政府提出了药山镇中心小城镇综合开发项目,从集镇新兴路、集贸市场、供水工程等项目的建设着手,充分发挥药山镇的中心地带、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优势,带动邻近村镇的快速发展,为提高全县的城镇化水平、推动城乡一体化进程、促进XX关区的经济发展作出贡献。二十一世纪,党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小城镇、大战略”的战略决策,XX省委、省政府对城乡结构调整和城市化问题也给予了极度大的关注,作出了“关于加快城镇建设的决定”,XX省计委、XX省50
建设厅以云计投资[2002]59号文发出《XX省十五期间中心小城镇基础设施建设实施方案》,XX省计委、XX省建设厅以云计投资[2002]534号文发出《XX省计委、省建设厅关于XX市中心小城镇总体发展规划和实施计划的批复》,这些都为药山镇的发展提供了历史性的机遇,同时,随着“十五”计划的完成和“十一五”规划的实施,广大人民群众正朝着小康生活迈进,对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环境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XX关区政府、县发改局和药山镇党委、政府根据当地的资源条件、区位优势,提出了把药山镇建设成为XX关区中部的交通、经济、社会、科教、卫生、文化发展中心,商品批发交易集散地,以发展农、牧、林产品生产和交易为主的山水小城镇。充分发挥药山镇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辐射作用,建成XX关区的第二中心城镇。但是,由于城镇建设及基础设施的滞后,制约了集镇的活力和全镇国民经济发展的后劲,因此,迫切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进一步改善中心集镇的投资环境,促进全镇国民经济的健康发展,把药山中心集镇建设成为布局合理、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小城镇。鉴于药山新集镇拟建于河滩地的实际,为确保规划中的新集镇的防洪安全,特提出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50
第三节防洪现状分析一、洪灾调查(一)历史文献中的洪灾记录:据县志记载,原荞麦地集镇位于荞麦地河左岸,1928年的洪水中,巨大的洪峰夹带泥石流席卷并淹没了全部集镇,此次洪灾后,荞麦地集镇搬到荞麦地河右岸现址。(二)中期洪灾荞麦地于1999年7月13日晚23时56分至14日6时,发生洪水,大风灾害袭击了全乡17个村345社,共有10499户、44084人受灾的发生,给该乡的经济造成了严重的损失;农作物大面积受损,房屋不同程度倒塌;公路,通讯设备、水利设施也严重受到损坏。1、受灾农作物44500亩、成灾31580亩、绝收12450亩、其中:(1)受灾玉米15000亩、成灾15000亩、绝收6000亩、减产315万公斤。(2)受灾洋芋24000亩、成灾12000亩、绝收5050亩、减产255万公斤。(3)受灾荞子5500亩、成灾4580亩、减产89万公斤。粮食合计减产660万公斤、经济损失107万元。50
2、大风袭击:毁坏树林53500株、经济损失107万元;毁坏经济林17500株、经济损失87.5万元、合计损失194.5万元。3、灾害损失:此次受灾中,房屋倒塌60户、266人、214间,经济损失42.8万元。危房倒塌354户、1416人、2124间,经济损失105万元。学校、乡卫生院、信用社、乡政府等七个单位危房倒塌3600m²,经济损失70万元;供销社倒塌400m²,经济损失3.7万元。合计经济损失23万元,家禽也不同程度死伤,大牲禽死亡25头,经济损失3.7万元,猪死亡64头,经济损失2.3万元。荞麦地河全长8.5km,漫堤8km.冲毁57段,全长2597m,其中全部冲毁1542m,决口1054m,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冲毁半箐煤矿经济损失120万元。乡村公路也不同程度被冲毁,冲毁公路4条全长50km。经济损失75万元,县通迅光缆5km,经济损失5万元,乡村通迅倒伏25杆,经济损失25万元,管网工程冲毁3000km,经济损失5万元,全部经济损失高达2100.8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1498.3万元。(三)近期洪灾荞麦地地河流域于2004年8月23日7:30分至12:30分降大雨暴雨.荞麦地河堤冲毁2段.全长50米.漫堤6段、全长700米,淹没农作物107公倾,冲毁农作物25公倾,房屋倒塌3间,危房5间,冲走猪1头,直接经济损失125万元。50
二、防洪现状分析多次遭遇洪水和暴雨,存在着客观和主观的因素。其主观原因有:(1)原有河堤为土质河堤,面且老化失修,一旦洪水漫顶即形成溃坝,扩大了洪水的破坏和作用范围,该段河床坡降平缓,上游夹带的泥沙大多在此淤积导致河床面上升,致使河堤高度不足,防洪标准降低,洪水漫堤现象频频发生,据调查,河堤最低处只高于河平面0.8~1.0米,存在着巨大的防洪隐患,防洪形式也逐年严峻。(2)由于河堤处于集镇附近,该集镇由于缺乏垃圾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加之群众环保意识淡薄,大量的各类生产、生活垃圾,以及各种废渣、废料和建筑弃渣等均倾倒于河中堵塞河道,人为的降低了防洪标准,造成行洪不畅,河床面呈逐年上升趋势,洪水一旦来临,受此阻碍,洪水水面上升,进而形成洪灾。第四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一)交通、电信情况交通方便,有巧家至XX的通县油路59Km,另有3Km土路至镇政府驻地,路面相对较好。50
通信条件良好,工程区移动通讯网已开通,并有通讯光缆进入。(二)电力设施情况工程区地处药山镇政府驻地,电网已覆盖该区,施工用电有保证。(三)防洪设施情况防洪基础设施差,河堤大多为土堤,堤高不够,且多处垮塌,经常遭受洪水洗劫,当地小地名为“水淹地”,从地名中可见洪水对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制约和影响之大。第五节发展潜力、优势和有利条件一、发展潜力项目区属高山河谷立体气候区。河道治理段多年平均气温8.6℃,多年平均降雨量1327.6mm,降雨量集中在6-10月份。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8m/s。有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和养殖业的优势。适合种植玉米、荞麦、洋芋、萝卜等,更是中药材的理想产地。中药材是巧家的特色产业,种植萝卜和中药材具有比较优势。另外,当地是我县生猪、牛、羊等畜牧养殖产品生产的重要基地。二、发展优势项目所在乡、村干部能力强,班子团结,项目区内人民群众思想认识较高,对修建防洪河堤积极性高,有利于工程项目的实施。50
项目组织管理机构完善,规划指导思想明确,发展思路清晰,现场踏勘详细,调查了解充分,确保了项目的组织实施。三、开发的有利条件1、项目区具有丰富的土地资源。2、优越的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有利于中药材产业、养殖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的发展。3、项目区人民群众积极性高,有利于利用有限资金解决项目区急需解决的基础设施建设。4、项目区基础设施建设措施明确,开发XX关区第二中心小城镇的决心坚定,由于项目区地处XX关区地理中心,且通县油路等交通设施完善,项目区的中心地带、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优势明显,项目建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巨大等。5、项目区人民思想认识到位。项目区群众长期生活在洪水威胁下,随着农民想方设法谋求致富的观念进一步加强,对防洪河堤的建设有着迫切的愿望。这各迫切的需要有利于项目建设及项目建成后工程预期效益的实现。第六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一、存在的问题1、原有防洪河堤老化失修,难于承担防洪任务;50
2、原河堤为土质河堤,一旦洪水漫顶即形成溃堤,进而加剧洪灾的破坏性和作用范围;3、因河道平缓,河床面上升,致使河堤高度不足,防洪标准降低,洪水漫堤现象频频发生。据调查,原河堤最低处仅高于河床0.8~1.0米,存在巨大的防洪隐患;4、河道雍堵和疏于清理是又一巨大的防洪隐患,据现场勘察,药山镇的大量生活垃圾及各类废物、废料及建筑弃渣等均倾倒于河道中,造成行洪不畅,河床面呈逐年上升趋势。二、主要制约因素1、客观制约因素:由于荞麦地河天然河道纵坡平缓,上游夹带的泥砂大多在此於积,造成河床面高程呈逐年上升趋势,防洪形势也逐年严竣。2、主观制约因素:由于该处集镇缺乏垃圾处理厂等配套设施,加之群众的环保观念淡薄,各类生活垃圾、生产中的废物废料及建筑弃渣等大多就近倾倒于河中堵塞河道,人为降低防洪标准,洪水一旦来临,受此阻隔,洪水水面抬升,进而形成洪灾。3、历史因素:由于历年来防洪资金投入不足,原有防洪河堤多因老化失修、垮塌沉陷等造成防洪功能大幅削减或不在具备防洪功能,部分土质河堤由于受历年来洪水漫堤的作用,堤顶高度不断降低,仅能略高于耕地,河堤外形与地埂接近。50
鉴于以上严竣的防洪形势,根据XX关区政府、县发改局和药山镇党委、政府充分发挥药山镇交通枢纽和物资集散地的辐射作用,建成XX关区的第二中心城镇的发展要求,特进出兴建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第二章以工代赈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第一节设计的指导思想紧紧围绕项目区经济和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着力加固加高河堤,提高荞麦地河道的防洪标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巩固和保卫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建设我县第二个中心小城镇构建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消除人为因素对河道防洪标准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和统一发展。第二节基本原则(1)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讲求实效,突出防洪效益。(2)坚持统筹规划,抓好河堤工程建设。改善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建设河堤工程为项目区群众构筑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同时实施定点倾倒生活垃圾、生产废物废料和建筑弃碴,消除各种防洪隐患,为项目区群众创造一个安全环保的生产生活环境。50
(3)坚持建设与管理并重,使工程发挥长期安全效益。(4)坚持科学规划设计,严格按工程施工规范组织实施,严格管理,确保投入与效益、速度与质量相统一。(5)层层落实责任制,建立高效负责的项目实施机构。第三节规划目标努力争取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的重视与支持,在实地踏勘的基础上,认真分析现状,结合实际,做好以工代赈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大力开展宣传发动工作,动员项目区群众积极参与工程的建设和管理。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长520m,该工程保护荞麦地河集镇段沿线耕地60亩,保护区人口0.32万人(未含流动人口);保护药山镇集镇、药山镇中心完小及拟建中的新集镇等。第三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一、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药山镇新集镇建设的需要由于药山镇背靠轿顶山,座落于荞麦地河河滩地带,荞麦地老河道横穿其间,将药山镇从中划为两片,药山集镇发展的空间由此受到限制。为了实现XX关区政府、县发改局和药山镇党委、政府对药山镇经济和社会发展所作的规划和布署,在荞麦地河50
上加高加固河堤,提高该河段的防洪标准,构筑起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为药山集镇的发展提供充足的空间,让过去的“水淹地”成为一片充满生机和活力的新集镇,因此,荞麦地河道改道工程是药山镇新集镇建设和药山镇实现经济和社会发展目标的先决条件。二、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确保药山集镇防洪安全的必要措施鉴于历史上(1928年)发生过荞麦地河洪水冲毁集镇的实际,加之1999年8月已出现洪水漫堤并冲毁农田、道路及其他基础设施的情况,因而对荞麦地河道进行治理,尤其是对药山集镇地段的河道进行治理以提高其防洪标准是必要的。现有河道在集镇地段为典型的“S”形河道,加之河道坡降平缓,每年汛期洪水漫堤现象频繁发生,大量耕地及民房频频经受洪水洗劫,荞麦地河肆掠的洪水成为了药山镇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心腹之患。因而,荞麦地河道改道工程是确保药山集镇防洪安全的必要措施,是药山镇集镇人民的生命之堤。50
三、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药山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回顾历史,总结教训,为了确保荞麦地集镇未来改革开放建设的成果不被洪水夺走,修建荞麦地河河堤已刻不容缓,该工程的建设是药山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四、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据县志记载,原荞麦地集镇位于荞麦地河左岸,1928年的洪水中,巨大的洪峰夹带泥石流席卷并淹没了全部集镇,此次洪灾后,荞麦地集镇搬到荞麦地河右岸现址;据XX关区灾害调查资料显示,1999年7月13日晚23时56分至14日6时,荞麦地河发生特大洪水,洪水伴随大风袭击了全乡17个村345社,共有10499户、44084人受灾,造成农作物受灾面积达44500亩、成灾31580亩、绝收12450亩,粮食合计减产660万公斤、经济损失107万元,此次灾害中荞麦地集镇损失尤为严重,农户房屋倒塌60户、266人、214间,经济损失42.8万元。危房倒塌354户、1416人、2124间,经济损失105万元。学校、乡卫生院、信用社、乡政府等七个单位危房倒塌3600m²,经济损失70万元;供销社倒塌400m²50
,经济损失3.7万元。合计经济损失23万元,家禽也不同程度死伤,大牲禽死亡25头,经济损失3.7万元,猪死亡64头,经济损失2.3万元。荞麦地河全长8.5km,漫堤8km.冲毁57段,全长2597m,其中全部冲毁1542m,决口1054m,造成经济损失150万元,冲毁半箐煤矿经济损失120万元。乡村公路也不同程度被冲毁,冲毁公路4条全长50km。经济损失75万元,县通迅光缆5km,经济损失5万元,乡村通迅倒伏25杆,经济损失25万元,管网工程冲毁3000km,经济损失5万元,全部经济损失高达2100.8万元,其中直接经济损失1498.3万元;同样依据XX关区灾害调查资料显示,2004年8月23日7:30分至12:30分荞麦地河突降暴雨,河堤被冲毁2段.全长50米.漫堤6段、全长700米,淹没农作物107公倾,冲毁农作物25公倾,房屋倒塌3间,危房间,冲走猪1头,直接经济损失125万元。频繁的洪灾是集镇人民群众及其附近的农户在脱贫致富奔小康进程中的一大障碍和危害,为此,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实施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该工程的实施是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的必需。50
综上所述,荞麦地河的防洪安全形势严竣并已严重制约了药山镇的发展,影响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直接威胁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及各项基础设施的安全,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已经刻不容缓。第四章建设地点及主要内容第一节建设地点建设地点:XX关区药山镇荞麦地村。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距县城62km,位于药山镇政府旁(相距约500m),保护现有集镇人口3200人、集镇区面积1km²,保护电力、交通、通信、给排水及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免受洪水的经常性侵袭,保护集镇附近耕地面积60亩。第二节水文一、气象荞麦地河道治理和河滩滩地开发整治工程属高山河谷立体气候区。河道治理段多年平均气温8.6℃,多年平均降雨量1327.6mm,降雨量集中在6-10月份。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8m/s。二、防洪标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50
水利工程部分》第三篇第3节安全要求中所列《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对人口小于20万人的一般城镇其洪水重现期为50~20年;对耕地面积小于30万亩、以乡村为主的防护区其洪水重现期为20~10年,两者相互印证后,建议设计防洪标准取为20年一遇,校核洪水标准为50年一遇。三、设计洪水根据1:50000军用地图分析,荞麦地河道改直工程进口以上主河道长31km,流域面积228.33km²,流域长度20.75km,流域形状系数0.53,平均基准面暴雨量65mm。根据以上资料,采用XX水文地理法和水文比拟法进行计算和分析后两种方法所得结果相近,其中水文比拟法成果略大,拟采用水文比拟法成果进行可行性分析。洪峰流量成果如下:表中夹砂流量(泥石流)是按稀性泥石流计算,取泥砂容重γc=1.3t/m³、卵砾石容重γh=2.57t/m³50
,采用泥石流配方公式:Qc=Qp×(1+ψ)ψ=Qc——泥石流流量m³/s;Qp——设计清水流量m³/s;第三节地质一、地形地貌本区地处药山高原的狮子山山原地带,一般高程3000米左右,荞麦地河周边支流及冲沟发育且切割较深,荞麦地河上游河谷较宽,纵坡较缓,两岸山顶地形开阔,为呈波状起伏的低山丘陵。中下段河谷深切,河谷陡峻狭窄,河道纵坡较大,两岸山顶开阔浑圆,孤丘溶蚀洼地和漏斗零星分布,高差千余米。二、地层及岩性本区除缺失石碳系外,自震旦系至二迭系地层均有出露。震旦系上部为白云岩、石英砂岩及粉砂岩;下部是长石、石英砂岩夹页岩,千牧板岩出露在金沙江和牛栏江河谷。寒武系上部为白云岩夹页岩、泥质灰岩和石膏;下部为页岩细砂岩互层,分布于牛栏江的小河及东坪等地带。奥陶系上部为块状白云岩,下部是砂页岩夹灰岩、白云岩夹砂岩、泥质页岩和砂质页岩夹粉砂岩,分布于光头岭至风岩—50
阿鲁咀一带。志留系为泥岩、页岩夹白云岩和砂岩,以带状分布于穴龙徒、箐脚和么棚子地带。泥盆系上部系白云岩、灰岩夹泥质灰岩;中部为泥质白云岩;底部是石英砂岩、页岩夹煤层和灰岩,出露于大老包分水岭附近及荞麦地河上游、中游河床及两岸、大竹箐等地。上二迭系峨嵋山玄武岩,间夹3~4层不厚的紫红色凝灰岩及玄武质凝灰岩,出露较广,主要分布于药山、洗洋塘、将军山、轿顶山等地带。三、地质构造及地震构造:本区为药山复式大向斜,轴向北东,北起金沙江与牛栏江交汇处,南延伸到西垛,轴长约80Km,宽约35Km,轴部地层为二迭系灰岩和玄武岩,两翼地层是震旦系、寒武系、奥陶系、志留系、泥盆系等。轴部岩层产状平缓(10°~20°),两翼岩层产状一般较为平缓,其中西翼因受巧家逆断层和伴生次一级断层影响,岩层倾角较陡。巧家~莲峰大断层是本区最大的断裂,长约50Km,伴生的褶曲和断裂也极发育,主要有将军树、炭棚子、天生桥、邓家沟等断层。地震:本区地质构造复杂,新构造运动强烈,地震频繁。据巧家地震史记载:1967年、1976~1980年地震2.2~4.1级,今年(2005年)发生了5.4级大震,按XX省50
1/300万地震烈度区划图查得:荞麦地以南为7度,以北为6度,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地震设防烈度取为6度。四、水文地质本区主要含水层有下二迭系阳新灰岩、上泥盆系白云岩和灰岩、奥陶系块状白云岩等,岩溶以漏斗、落水洞、溶蚀洼地等为发育,吸收降雨和部分地表水的补给,富水性强。地下水的运动受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制约,碳酸盐岩在平面上呈环状分布,岩层倾角平缓(10°~20°)的碎屑岩阻隔,形成了层间隔水层的悬托,使局部溶蚀基准面高出金沙江、牛栏江1000~1300米左右,荞麦地河上段向斜轴部的下二迭系阳新灰岩因受断层切割和底部矿山组砂页岩或辉绿岩侵入体阻隔,岩溶垂直溶蚀发育,深达60余米,在荞麦地河的葫芦营至上石丫口岩溶河段枯季呈干谷,地下水和河水绝大部分以泉水或暗河形式向金沙江河谷的大竹箐一带排泄,通过药山~轿顶山向斜排泄于巧家城一带。五、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区地质50
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沿河床堆积阶地的中部通过,阶地高出河床2~4米,地形平坦开阔,河道治理工程沿线地层有阳新灰岩、辉绿岩和第四系冲洪积层(主要有冲洪积碎石、砾石夹砂和粘土夹砾石、碎石,推测厚度4~10米),岩层产状稳定,变化不大,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大部分通过冲洪积粘土夹砾石、碎石段,局部通过强风化~弱风化阳新灰岩,建议新建砼重力式双向河堤。第四节建设的主要内容一、水力计算1、纵断面设计根据实地勘测成果,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全长520m,在绘制河道纵断面图,并考虑上、下游的衔接和挖填平衡后,经调节计算,取设计纵坡i=2.17‰。2、横断面型式拟采用对称的梯形过水断面,两岸侧墙边坡统一取为m=0.55。3、水力计算根据水文分析成果及设计防洪标准,取20年一遇设计洪峰流量为Qd=568.58m³/s。根据《水工设计手册<基础理论>》中表3-6-1,按照砾石槽底,但两侧之边坡为支模浇筑的砼情况选择河道糙率系数n=0.017,取设计河宽B=30m,按明渠均匀流流量公式计算河道水深如下:明渠均匀流流量公式:式中:A——过水断面面积,单位m²,——湿周,单位m,50
R——水力半径,单位m,C——谢才系数,无单位,将上述数据代入明渠均匀流公式,经试算后得:正常水深h=3.2909m在考虑0.2~0.3m保护高后,取河道设计净高为:H=3.5m二、主要建设内容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起始于荞麦地河右岸照面山山脚原浆砌石河堤未端,终止于药山镇中心完小门前的人行天桥,全长520m,中途有一条支流(名为芝家沟)自荞麦地河左岸汇入。考虑到工程地处石灰岩地区,毛块石及砂料储量丰富且品质较好,故河堤建筑材料拟选用浆砌石进行河堤支砌,浆砌石河堤长度为520双m。具体工程布置如下:1、右侧河堤由于河道右岸里程0+137处有一段原浆砌石河堤长约5m,其上游岸边为耕地,地势较低,而其下游地势稍高,故以此为分界将荞麦地河划分为两段。现分述如下:首段自里程0+000至里程0+137,因地势较低,河堤背面悬空高度较大,故采用重力式挡土墙河堤,全长136.6m,设计河堤顶宽为1m,底宽为2.5m50
,河堤高度根据水力计算确定的行洪断面净高为3.5m,考虑基础埋深1.5m后,设计河堤高度取为5m,其未端接原浆砌石河堤,首段河堤全部采用M7.5浆砌石砌筑。第二段自里程0+142(原浆砌石河堤未端)至里程0+492(XX关区药山镇中心学校门前人行桥),全长350m,因其堤后为药山镇开发区,地坪较高,拟采用扶壁式挡土墙河堤,其底部基座顶宽1m,底部基座底宽1.5m,底部基座高度1.5m,基座全部采用M7.5浆砌石砌筑;侧壁部分为一后仰的斜坡,其壁厚为0.5m,斜坡坡度为1:0.55,斜坡高度为3m,全部采用M7.5浆砌石砌筑;顶部采用C15砼防浪墙,宽度为0.571m,高度为0.5m。2、左侧河堤左侧河堤全长468m,全部为重力式挡土墙河堤,采用M7.5浆砌石砌筑,河堤顶宽为1m,底宽为2.5m,高度为5m(其中用于行洪的高度为3.5m,基础埋深为1.5m)。在里程0+360处由于荞麦地河支流芝家沟的汇入,在此设置一道宽6m的汇口,汇口采用圆弧衔接,该处河堤向芝家沟方向延伸5m,要求堤顶水平延伸至与芝家沟原河堤顶部相接。3、河道中部建筑物为保持河道进口底高程,在里程0+000处设置一道防冲栏,长度为30m,防冲栏为对称的矩形断面,顶宽为1m,底宽为2m,高度为1.5m,顶部在0.5m50
高度范围上按1:1边坡进行收台。防冲栏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详见设计图纸。为保护新建河堤的基础不被洪水冲刷,沿两岸河堤每间隔30m对称地设置一道丁坝,每道丁坝长度取为设计河宽的四分之一,即长7.5m,丁坝断面为对称的矩形断面,顶宽为1m,底宽为2m,高度为1.5m,顶部在0.5m高度范围上按1:1边坡进行收台,并将丁坝伸入河床一端修为圆弧,丁坝拟采用M7.5浆砌石砌筑,详见设计图纸。4、其他建筑物在里程0+320处河堤与药山大道相接,为保持药山大道排污口的通畅,在此设置排污孔一道,孔口宽1m,高1m,孔口底高程与药山大道排污渠底板高程齐平,孔内设置翻板钢闸门二道,并附设检修闸门井一道,详见设计图纸。三、主要工程量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工程量有:一般土方开挖3094m³,沟槽土方开挖2670m³,沟槽石方开挖380m³,M7.5浆砌石7362m³,C15砼90.8m³,M10砂浆抹面平面820.6m²,M10砂浆抹面立面654.5m²,翻板钢闸门2道,钢筋制安0.65t。50
第五章工程规模及任务第一节建设任务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主要建设任务是:解决药山镇集镇、学校及其附近耕地的防洪安全问题。第二节工程规模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全长520m,该工程保护荞麦地河集镇段沿线耕地60亩,保护区人口0.32万人(未含流动人口);保护药山镇集镇、药山镇中心完小及拟建中的新集镇等。根据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条文——水利工程》中第三篇——<水利工程设计>中的规定确定工程规模如下:1、防洪城市的等级由于XX关区委、政府将药山镇的集镇发展定位为XX关区第二中心小城镇,故按照防洪城市对药山镇集镇进行等级划分如下:根据第三章<安全要求>第一节<防洪>及《防洪标准》GB50201-94的规定,城市应根据其社会经济地位的重要性或非农业人口的数量分为四个等级。由于药山镇非农业人口小于20万人,按其重要性定位为一般城镇,防洪城市等级为Ⅳ等。50
2、工程的防洪等别根据第2章<等级划分>及《水利水电工程等级划分及洪水标准》SL252-2000第2.1.1条的规定,水利水电工程应根据其工程规模、效益及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进行等别划分。由于药山镇集镇的防洪等别为Ⅳ等,在保护城镇及工矿企业的重要性一般,故按规定其工程等别为Ⅳ等,但是其保护农田面积小于5万亩,根据水利水电工程分等指标表的规定,工程等别为Ⅴ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结合实际情况权衡后确定本工程的等别为Ⅴ等,工程规模为小(2)型。3、堤防工程级别根据第二章<等级划分>及《堤防工程设计规范》GB50286-98第2.1.1条的规定,堤防工程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防洪标准》确定。堤防工程的防洪标准应根据防护区内防洪标准较高防护对象的防洪标准确定。堤防工程的级别也应依据防洪标准进行确定。据此,考虑到本工程的设计防洪标准为20年一遇,故堤防工程的级别为4级。综上所述,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的工程规模为小(2)型,工程等别为Ⅴ等,主要建筑物(堤防工程)级别为4级。50
第六章群众投工投劳组织、发动、管理第一节组织机构与劳动报酬测算受益区的乡、村、村民小组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发动农户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使农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在劳动获得一定的报酬,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群众可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进行土石方开挖和砂、石、水泥、钢材等物资的二次搬运工作中,预计可投工3375个工日,可从中获得5.4万元劳动报酬。而技术相对要求较高的由专业技术工人承担。第二节劳动报酬发放及组织管理结合项目区的实际,乡、村、村民小组要把以工代赈项目实施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按期深入项目工地检查督促,做到项目到人、任务到人、责任到人。50
建立健全实施机构,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制定办法,层层落实,特别是村民小组要把本小组内有技术的和有劳力的农户充分发动起来,指挥部主要领导要高度重视,在合同中和施工过程中与施工方负责人共商落实投工投劳大计,真正使受益区农户在劳动中获得应有的劳动报酬。在劳动报酬的发放上乡、村、村民小组要落实专人负责,及时兑现农民工工资,并上报指挥部,指挥长要认真听起情况,协调关系,把农民工工资落到实处。50
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节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1、效益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长520m,该工程保护荞麦地河集镇段沿线耕地60亩,保护区人口0.32万人(未含流动人口);保护药山镇集镇、药山镇中心完小及拟建中的新集镇等。2、对地区经济的影响紧紧围绕项目区经济和社会面临的主要矛盾,着力加固加高河堤,提高荞麦地河道的防洪标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巩固和保卫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建设我县第二个中心小城镇构建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采取工程、生物措施相结合,并加大宣传教育力度,消除人为因素对河道防洪标准的影响,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防洪效益、生态效益的协调和统一发展。3、生态环境效益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50
建成后,通过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将减轻项目区水土流失,绿化、美化生态环境,改善当地群众生产生活条件。4、对灌区人群健康有利据XX关区疾病控制中心疫情资料,项目区主要疾病有病毒性肝炎、痢疾、伤寒、疟疾。工程实施后,通过清除荞麦地河道中的各种垃圾、生产废物废料及建筑渣等污染源泉后,项目区水环境、群众的卫生条件将得到改善,有利于灌区群众的身心健康。第二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一)、对周围气候的影响本工程建设的性质为河道治理工程,因此对整个流域的气候无影响。(二)、环境地质、水土流失50
造成水土流失的主要原因是地质构造、地表风化,另外,人为的毁林开荒及降雨、洪水冲刷也是重要因素之一。施工期间,由于土石方的开挖,必然会破坏部分地表结构,使土壤松散、岩石破裂等,致使边坡裸露,增强地表风化作用,容易产生水土流失。但本工程为除险加固,土石方开挖量小,对当地自然环境破坏作用小,工程建设不会造成太大的水土流失,也不会造成大的环境污染。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一)、水质河水物理性质随季节性变化而变化,枯季肉眼鉴定无色、无嗅、无味,雨季因地表冲刷,水流浑浊。施工期间,仅会暂时改变河水的物理性质,但无化学物质的渗入。河水自身为清洁能源,常年流动,自净力强,不会对下游河流产生不良影响。(二)、对人民群众的生活影响因洪水等一系列问题,影响着项目区正常效益的发挥,威胁着当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三、水土流失河堤施工开挖、弃渣,会占用部分荒地,这些荒地为线状、零星分布,经过乡、村协商可解决征用问题。另外施工开挖、弃渣会破坏部分地表面植被。工程完工后,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清理施工区并进行绿化。50
四、施工期影响工程施工期间,施工机械、汽车运输、爆破开挖产生噪声、粉尘和废气,对当地居民和施工人员有一定影响,并对运输线、治理段河道沿线产生不利影响;施工期间产生的废水、废弃物的排放,如堆置不当,会在工程区一定范围内产生污染;开挖、弃碴会使一些泥土、杂物流入河道,造成施工期间河水混浊,对下游水质有一定影响。五、环境卫生工程开工后,大量机械设备、人群汇集在工地,环境卫生将受到冲击,施工产生的废水、废渣、日常生活产生的污水、垃圾、粪便等,环境卫生状况恶化。另外由于施工人员集中且流动性大,传染病容易流行。第三节对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一、生活区人民健康的环境保护设计(一)水源、水质为确河堤功能的正常发挥,应在建筑物附近划出一定范围,作为河堤50
建筑物保护区。在防护地带范围内,应加强管理,保护现有植被,严禁开垦荒地,以免造成水土流失,污染水源。生活区饮用水源应积极采取措施,保证饮用水质符合卫生标准。(二)卫生防疫健全防疫机构,重视卫生防疫工作,积极开展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由县卫生防疫部门出面负责,定期在居民区周围喷洒药物,防止蚊虫孽生,预防疾病的发生和传播。另外应围栏立栅,加强对牲畜家禽的管理,减少病菌传播的机会,确保人民群众的生活和健康。二、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设计(一)生活污水施工期的生活污水主要包括日常生活废弃水和粪便。生活废弃水污染较轻,只要不随意乱泼,注入修建相应排水沟即可;处理粪便的方法是:根据施工期生活区的具体布置和施工人员的多少,建盖相应数量的临时性厕所,做到妥善管理、集中处理便可。(二)生产废渣、废料50
废料场设置在施工区附近的缓坡地段上。施工过程中的废渣、弃料应遗弃到废料场,或合理堆放在低凹处,尽量做到不压占耕地、植被,不随意被雨水冲蚀带走。工程结束,应在废料场设置挡土墙,并植树种草,以防止水土流失。(三)噪音防护施工人员在强力噪声环境作业时,应选配个人防声用具(如耳塞、耳罩、防声头盔等)进行防护,工作时数应视环境噪音的强弱机动而定,这样才能保证人体身心健康不受到损害。(四)粉尘处理施工期粉尘污染主要来自土石方开挖和爆破、料场开采等。粉尘对人体表层和眼睛有刺激作用,其中飘尘(粒径≤10μm的的浮游状粉尘)会引起人体呼吸道感染、中毒。水利工程施工要求使用湿式除尘、半湿式除尘或电除尘器配套进行操作,可有效地控制和降低粉尘污染的浓度。(五)迹地恢复包括枢纽区的扰动地面和土、石料场的处理。开采后的料场,表层植物被剥离,地面裸露,风化作用增强,致使水土流失加剧。采料后应重视料场的迹地恢复,除基础地表复土、压实外,还应列入计划绿化范围内,定期定量地进行植树造林,恢复自然景观,减少水土流失。50
三、水土保持和绿化措施(一)水土保持水土流失是普遍存在的一个问题,工程建设会加剧局部地区的水土流失,同时水土流失又会影响到工程的环境质量。所以应当重视水土保持的防护措施。灌区周围植被较少,多为耕地,水土流失严重。本工程整治水土流失的有效措施是荞麦地河堤周围种植林草,形成缓冲带。对被扰动的地面进行场地平整、迹地恢复、护坡砌石等工程措施的基础上,进行植树种草,并同环境措施相协调,搞好工程环境的绿化工作。(二)绿化措施灌区由于建设时资金紧张,土地征用范围不够,灌区无保护带,加上当地气候干燥,植物生长缓慢,周围环境较差。植被不仅可以阻挡雨水对坡面的直接冲击,还可削减其对坡面的冲刷作用。因此,工程除险加固时应该重视灌区周围的绿化工作,划定灌区管理和保护范围,严禁毁林开荒,烧草垦地,并加强管理,提倡承包造林,实行专人护林,同林业部门一起,严格控制采伐量,严禁乱砍滥伐,维持生态平衡,充分发挥工程的效益。50
绿化布局重点考虑采料场、废渣场、枢纽区和库区周围遭破坏地段。管理所周围生活区可在现有基础上因地制宜地选择适量优良树种,就地移栽,并常年坚持,以逐步扩大绿化范围,美化生活环境。四、宣传教育环境质量关系到人民的生活和健康,保持一个清洁、良好、舒适的环境,符合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爱护、保护环境是每个人的权利和义务,保护和改善环境则人人有责。应该制订环境标准条例,健全环境管理机构,并加强对当地群众进行环境知识的宣传教育,以提高人们热爱环境、保护环境的心理素质。第四节环境监测及管理根据河堤功能,应建立相应的环境监测机构,监测项目包括水质、水温、土壤、森林植被等内容,范围包括灌区周围可能影响的河道附近地段。委托环境监测部门负责,农、林、水部门配合共同完成。每年周期性地作2~3次定量监测,监测质量按有关标准执行,监测成果报归水利局水保办存档。50
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荞麦地河堤项目实施后,提高荞麦地河道的防洪标准,改善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环境,巩固和保卫当地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取得的成果,为建设我县第二个中心小城镇构建一道坚实的防洪屏障。工程实施过程中涉及的环境因子单一,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通过采取相应的措施,可以得到最大程度的减轻避免;施工带来的不利影响表现为噪声、废水、废弃物的影响,因其影响范围小,时间短,通过加强管理和采取措施,施工结束后可自行消失和减免。整个工程有利影响大于不利影响。因此,从环境保护角度看,不存在制约工程实施的环境因素,工程建设是可行的。第八章保证措施第一节组织措施为确保本项目的顺利实施,达到项目预定的目标,在该项目实施中实行行政首长负责制。乡级政府成立项目建设50
领导组,镇长任指挥长,项目镇成立项目实施指挥部,由水利局长任组长,项目镇、村成立项目实施工作站,由镇、村长任站长。主要负责对工程进度、工程质量、物资和资金管理的检查监督,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参与项目工程建设,求真务实,确保该项目顺利实施。第二节、管理措施结合项目区的实际,各级党委,政府把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的建设实施工作列入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按期深入项目地协调、检查、督促。建立健全实施机构,落实任务,明确责任,制定办法,并在领导组成员单位抽调人员组建规划技术组、施工技术监督组、计划财务组。其职责分别为:1、规划技术组:由发展计划建设局、水利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对项目区的实施项目进行工程勘测、设计,并制定实施方案,为施工提供可靠的技术依据。2、施工技术监督组:从发展改革局、水利局抽调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负责实施项目的技术指导及监督、进度汇报,工程质量监测,工程竣工后,提交竣工验收报告。3、财务组:财政局、水利局、项目镇人民政府抽调财务人员组成,负责资金、物资的管理运行,严格按照该项目资金的运行管理办法操作。5、项目指挥部和项目村工作站的职责是:主要负责项目的宣传,组织发动项目区的广大干部群众积极参与该项目的实施。并协调有关的具体工作。50
6、严格执行国家建设法规,按设计施工,按质量标准验收,按工程进度安排资金。重点工程实行招投标制、合同制管理。第三节、技术措施本着因地制宜,全面规划,统筹兼顾,统一实施的原则,选准主攻目标,确保项目建设的质量,严格执行有关技术规范和质量标准,保证工程质量和效益。第四节、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实行资金在财政设专户管理、专款专用、严格审计。根据上级下达的建设任务和资金到位情况,预拔建设资金到工程实施指挥部,每项工程完成后,经监理人或派驻工地的工程技术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共同签字,连同原始凭证,报水利局办公室报账。县审计部门负责项目建设期间资金运行情况和项目竣工决算资金的全面审计。50
第九章施工组织设计第一节施工条件一、交通现状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位于XX关区城东部,距乡政府500m,距XX关区城62km,施工机械和施工用料均可以通过巧家至XX的油路运到施工现场。二、施工水文、气象条件河道治理段多年平均气温8.6℃,多年平均降雨量1327.6mm,降雨量集中在6-10月份。多年平均最大风速18m/s,唯冬春少雨,由此,施工期选在冬春季节较好。三、水电、建材供应条件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位于荞麦地村,施工用电可就地解决;水泥拟采用XX关区普通硅酸盐水泥厂,其水泥标号均能达到工程使用要求,且货源充足;钢材拟通过县物资部门组织供应、木材拟在XX关区马树林场采购;由于工程地处石灰岩地区,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所用砂石料可就地取材,细砂拟用机制砂。50
第二节主体工程施工一、土石方工程在正式开挖前,沿线每间隔200m左右布置高程控制点,并对平台桩进行复核测量,同时进行横断面量测,以供结算时计算平台土石方数量之用。之后进行平台土石方开挖,在平台开挖完成后,应对里程进行重新复测并做桩号标记,使用石灰线标记出拟开挖的沟槽边线(做到当直则直,当弯再弯),然后才进行沟槽开挖,开挖过程中,应经常根据高程控制点对各段开挖高程进行复核,以控制超挖及欠挖,确保工程按质按量完成。二、砼工程1、施工工艺砼砌筑工序:第一道工序为立模,在直段立模时要求进行挂线检验,在直段的首末端用细线拉直后对各块模板的砌筑面进行检查,使其砌筑面与该直线吻合,同时,用钢卷尺检查两内侧砌筑面间的距离,该距离应等于设计开挖宽度减去衬砌厚度及抹面厚度。在弯弧段要求使用异型钢模或柔性模板,并进行砌筑面距离检查。在立模完成后和砼浇筑前应对模板砌筑面进行浇水喷湿,以确保脱模后砌筑面的平整,减少蜂窝麻面。50
以上工作完成并检查合格后方可进入下一道工序;第二道工序为砼砌筑,其控制工艺为砼拌和及砼入仓振捣,对通电地区要求使用搅拌机拌和,对无电或输电线路线过长的地区,可进行人工拌和,但人工拌和应按照“三干三湿”的要求进行操作,对通电地区砼入仓后要求采用机械振捣,对无电或输电线路过长的地区,可采用人工振捣,人工振捣时要求振捣工具必须是铁器,砼分层振捣厚度不宜大于10cm;在浇筑完成,砼达到保养期并具有一定强度后,即可拆摸,并及时进行砂浆抹面工序,砂浆拌和应严格控制水灰比,抹面作业前应在直段砌筑面的首末两端挂线,细线与砌筑面的距离应为设计抹面厚度,最后成形后的砂浆面应全部对齐该细线,以确保砂浆面的平整及光滑。在以上工艺完成后,应及时洒水对砼进行养护,养护时间一般为28天。2、施工要求砂石料:要求在指定砂石料场采取。砼浇筑要求:“直如箭,平如镜,弯如月”三、浆砌石工程1、施工工艺浆砌石工程施工前应对拟用毛块石材料进行喷水冲淋,洗去其表面附着物,并拌制设计标号的砂浆,砂浆拌制的工艺要求同50
砼工程。在各项准备工作做好之后,正式砌筑之前,应在砌石底部铺一层2~3cm厚的砂浆或细石砼(俗称座底灰),然后方能进入浆砌石工程的砌筑。在浆砌石工程的砌筑过程中应注意迎水面毛块石口面的选择,要求尽量做到将毛块石的平整面向外,同时,在放置毛块石时应采取错缝处理。浆砌石工程在砌筑时应采用分层砌筑的方式进行,每层高度应在30~50cm,分层铺毛块石并采用压浆法灌注砂浆,以确保毛块石缝隙内砂浆饱满。在砌筑至项层时,要求保持顶面平整,并采用M10水泥砂浆对顶面进行抹面处理,抹面应按压光法进行。砌石工程完工后,应采用M10砂浆进行“南瓜藤”式勾凸缝,凸缝顶面应力求平整。2、施工要求砌体内砂浆饱和度应在90%以上。第三节项目实施进度一、建设工期由当地的水文、气象特征,在冬春季节施工比较有利,施工工期为2个月,即2006年10月至2006年11月底。二、实施进度安排根据工程实施各阶段工作量和所需时间,对时序作出大体安排,并使各阶段工作相互衔接。50
项目实施进度表50
第十章 投资估算、估算依据和资金筹措第一节投资主要指标荞麦地河道冶理工程长520m,设计防洪流量568.58m³/s,总投资101.458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11.9302万元,价差-23.2155万元,施工综合费6.7158万元,税金3.0728万元,前期工作费用2.9551万元。第二节编制原则及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利电力部一九八六年《水利水电建筑工程预算定额》。2、XX省水利水电厅一九九六年《水利水电基本建设文件汇编》。3、XX省发展计划委员会及XX省水利水利厅联发的[2000]5号文《水利水电工程设计概(估)算的编制规定、编制方法、费率标准》及XX省现行文件规定。4、工资标准:目前由于各种物价和人工的增加,按云水建管[2000]5号文规定,日工资单价为:建筑工程16.00元/工日,机电及安装工程16.00元/工日。5、材料价格:参照巧家现行价加运费和二次搬运费计算。6、按2004年价格水平编制。50
第三节资金筹措荞麦地河道总冶理工程总投资101.4584万元,由于地方财力有限,无法解决工程所需投资,拟采用国家以工代赈资金建设该工程。第四节投资估算投资估算见估算表:50
建筑工程估算表荞麦地河堤编号单价编号工程或费用名称单位数量单价(元)合价(元)一 建筑工程 1119302.06 1一般土方开挖m³30943.9912333.18 2槽土方开挖m³26706.2716743.46 3槽石方开挖m³38029.6911281.15 4M7.5浆砌石m³7362141.121038940.09 5C15明渠砼m³90.80264.9824060.06 6M10砂浆抹平面m²820.608.707139.03 7M10砂浆抹立面m²654.509.716355.28 8钢筋制安t0.653768.922449.80 估自制翻板钢闸门道2.00800.001600.00二 价差元 -232155.34 1水泥t703.86-46.58-32786.06 2炸药t0.403062.711233.66 3板枋材m³1.00204.26204.02 5块石m³8687.16-20.00-173743.20 6碎石m³77.62-5.00-388.12 7中砂m³2736.82-10.00-27368.23 8钢筋t0.661044.64692.60三 施工综合费(直×6%)元 67158.12四 税金(直+综+材)×3.22%元 30728.62五 前期工作费3% 29551.00 合计 1014584.4650
建筑工程单价汇总表单价编号工程名称单位概算单价其中(元)直接工程费计费直接费其他直接费人工材料机械使用费其他1一般土方开挖m³3.993.810.000.000.100.082槽土方开挖m³6.276.050.000.000.100.123槽石方开挖m³29.6912.3211.495.100.200.584M7.5浆砌石m³141.1230.56107.490.000.302.775C15明渠砼m³264.9825.25202.3211.0321.195.206M10砂浆抹平面m²8.702.615.520.000.400.177M10砂浆抹立面m²9.713.255.870.000.400.198钢筋制安t3768.92248.003123.24310.7813.0073.9050
主要材料预算价格计算表编号名称及规格单位原价依据单位毛重(吨)每吨运费(元)其中原价供销部门手续费运杂费保险费到达工地仓库价格采购及保管费包装回收值预算价格1板枋材m³ 800 184.57 984.5719.69 1004.262原木m³ 600 111.64 711.6414.23 725.873水泥t 270 76.49 346.496.93 353.424钢筋t 3850 115.34 3965.3479.31 4044.645钢板t 3930 115.34 4045.3480.91 4126.246炸药t 7600 304.62 7904.62158.09 8062.717汽油t 5135.14 113.34 5248.48104.97 5353.448柴油t 4812.5 107.59 4920.0998.40 5018.4950
第十一章效益分析荞麦地河道冶理工程采用国家以工代赈总投资101.4584万元。受益区的乡、村、村民小组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发动农户积极参与工程项目建设,使农民积极参与投工投劳,在劳动中获得一定的报酬,项目实施过程中,项目区群众可投入到工程建设中,进行土石方开挖和砂、石、水泥、钢材等物资的二次搬运工作中,预计可投工3375个工日,可从中获得5.4万元劳动报酬。荞麦地河道冶理工程长520m,该工程保护荞麦地河集镇段沿线耕地60亩,保护区人口0.32万人(未含流动人口),使人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根本改善。保护药山镇集镇、约山镇中心完小及拟建中的新集镇等。该工程的兴建还可以有效地加大荞麦地河道集镇段的防洪能力,保护电力、交通、通信、给排水及各类市政基础设施免受洪水的经常性侵袭,使开发区内绿化工程的实施成为可能,并成为开发区内各类植物及绿化工程的保护伞,因而该工程的建设具有巨大的防洪效益;同时,荞麦地河道冶理工程的兴修使原河道两岸土地的开发成为可能,为药山新集镇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空间,极大地提高集镇开发区的土地利用价值,增强了集镇开发区人民群众的信心和安全感,因而该工程的修建具有极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综上所述,荞麦地河道防冶工程是一件具有防洪、生态、社会及经济等综合效益的益民工程。52
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综合评价一、结论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药山镇新集镇建设的需要,是确保药山集镇防洪安全的必要措施,是药山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该工程的实施可有效地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是药山集镇人民的生命之堤,是一项具有防洪、社会及经济等综合效益的益民工程。二、下一步工作建议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建成后,加强工程建后管理工作是延长工程使用寿命、确保工程安全运行必不可少的措施。工程建后管理工作主要包括汛前及汛期管理两大部分。汛前管理工作主要是多渠道筹集各类防汛器材及物资,检查河堤存在的问题并于汛期之前对其进行修复及处理,进行防汛抗洪政策及常识的宣传和讲解等;汛期管理工作主要加强河堤巡视,定时观测水位及洪水流量的变化,组织抗洪抢险等工作。5252
目录第一章概况1第一节自然概况1一、地理概况1二、气候和地形、地貌1第二节项目区概况2一、自然概况2二、社会概况2三、发展规划3第三节防洪现状分析5一、洪灾调查5二、防洪现状分析7第四节相关基础设施建设情况7第五节发展潜力、优势和有利条件8一、发展潜力8二、发展优势8三、开发的有利条件9第六节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主要制约因素9第二章以工代赈设计的指导思想、原则和目标11第一节设计的指导思想11第二节基本原则11第三节规划目标12第三章项目建设的重要性和必要性12一、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药山镇新集镇建设的需要12二、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确保药山集镇防洪安全的必要措施13三、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药山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先决条件14四、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需要14第四章建设地点及主要内容16第一节建设地点16第二节水文16一、气象16二、防洪标准16三、设计洪水17第三节地质18一、地形地貌18二、地层及岩性18三、地质构造及地震19四、水文地质20五、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区地质20第四节建设的主要内容21一、水力计算21
二、主要建设内容22三、主要工程量24第五章工程规模及任务25第一节建设任务25第二节工程规模25第六章群众投工投劳组织、发动、管理27第一节组织机构与劳动报酬测算27第二节劳动报酬发放及组织管理27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29第一节项目实施对环境的有利影响291、效益292、对地区经济的影响293、生态环境效益294、对灌区人群健康有利30第二节项目建设对环境的不利影响30一、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0二、对社会环境的影响31三、水土流失31四、施工期影响32五、环境卫生32第三节对不利影响的防治措施32一、生活区人民健康的环境保护设计32二、施工期的环境保护设计33三、水土保持和绿化措施35四、宣传教育36第四节环境监测及管理36第五节环境影响评价结论37第八章保证措施37第一节、组织措施37第二节、管理措施38第三节、技术措施39第四节、资金管理39第九章施工组织设计40第一节施工条件40一、交通现状40二、施工水文、气象条件40三、水电、建材供应条件41第二节主体工程施工41一、土石方工程41二、砼工程41三、浆砌石工程43第三节项目实施进度44一、建设工期44二、实施进度安排44
第十章 投资估算、估算依据和资金筹措45第一节投资主要指标45第二节编制原则及依据45第三节资金筹措46第四节投资估算46第十一章效益分析51第十二章可行性研究综合评价52一、结论52二、下一步工作建议52
XX关区二00六年度以工代赈项目 荞麦地河道治理工程可研报告XX关区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队二00五年十月
责任表审批:荆定芬审查:王建华校核:顾正勇设计:周绍兴制图:周绍兴文字编撰:谢凤、严洪、阳厚宇概算:顾正勇建设地点:XX关区药山镇荞麦地村建设工期:2个月项目规模:总长度520m,设计洪峰流量568.58m³/s项目投资:总投资101.4584万元,其中建筑工程投资111.9302万元,价差-23.2155万元,施工综合费6.7158万元,税金3.0728万元,前期工作费用2.9551万元。'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农贸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农产品批发市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信息系统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央商务区供冷(热)系统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县老年公寓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兽医站扩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学城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家乐高端农庄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心幼儿园可行性报告
- 商贸公司综合办公楼建设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地铁上盖物业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新校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贸市场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县粮食局综合办公楼新建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写字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大学教学楼可行性研究报告
- 农家乐可行性研究报告
- 商贸公司综合办公楼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
- 休闲度假养老养生观光旅游生态园区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