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10.00 KB
  • 2022-04-22 11:15:48 发布

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可行性研究报告

  • 9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一、项目组建的必要性及意义(说明:1、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某的优势和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2、项目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对解决关键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促进某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的意义)(一)项目涉及的专业技术领域近年来,我国频繁发生一些环境污染的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据国家环保总局统计,从2005年底“松花江水污染事件”后,中国平均每两天发生一起环境的突发事故。环境问题严重制约经济社会发展,并对国家形象造成很大损害,已经成为中国谋求和平发展、绿色发展必须突破的主要瓶颈。我国的GDP以每年8%~12%的速度增长,环境损失也占当年GDP的8%~13%,环境可持续指数在全球144个国家中排在第133名。在所发生的环境污染事件中,绝大多数都与水污染有关,其所占的比例高达70%。例如,2007年5月28~29日,太湖暴发蓝藻,造成某省无锡市城区发生饮用水危机,市民纷纷到超市抢购纯净水和面包,小小蓝藻在一夜之间打乱了数百万群众的正常生活,也触动了中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敏感神经;2007年6月,国家气象局卫星气象中心的卫星监测发现,在安徽巢湖西北部也出现明显的蓝藻信息;2007年7月1日,来自新沂河上游的客水污染团在短时间内大量进入某沭阳段,造成饮用水源地水质遭受严重污染,沭阳城区20万居民断水长达44小时之久。上述水污染事件给人们生命安全带来了严重威胁,给国家造成了重大损失,引起了党中央、国务院以及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水已经成为2007年我国环保工作的一个重点主题,一场针对水环境的“环评风暴”正在刮起。52 国家环保总局、水利部、农业部等组织的专家组对众多水污染事故调查后分析认为,造成上述污染事件发生的污染源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生活污水的排放;二是工业污染、工业排放;第三个污染源主要是农业面源物,即农业生产过程中所导致的一些污染物,如农业生产中过多地使用化肥、农药,且利用率不高,残留物通过降水或其他方式流到江河湖海之中,以及鸡、鸭、鹅等比较大型的养殖场,其养殖污水未经妥善处理后直接排放等。专家组同时还认为,从目前情况来看,农业面源物污染占有的比重最大。这就更让中国政府和科学家们思考一个不可避免和急待攻关的课题,即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领域的应用,以饮水安全、保护我国特殊生态区和主要流域区的生态环境为重点,合理开发与利用自然资源,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加强水污染防治,进一步推进区域可持续发展。随着传统农业生产力的限制和石油农业暴露出的弊端越来越严重,世界各国都在寻找新的农业出路。实践证明,生态学理论是指导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一个农业生产系统是否合理、高效,关键在于其生物生产组织是否因地制宜,是否符合生物与环境协调统一、持续稳定发展的规律。任何地区都存在着与其相适应的生物群落。人工生态系统必须适合自然环境,宜林则林,宜农则农,宜牧则牧,过分盲目强调改造自然就会受到自然的惩罚。生态农业系统是以生态学、系统工程理论及定量优化方法为指导,因地制宜,实现农、林、牧、渔、加工等生产行业的有机结合,变单纯从自然界索取为保护、改善、增殖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使高效的农业生产同优良的生态环境建设同步发展,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随着世界生态农业产品需求的逐年增多和市场全球化的发展,生态农业已经成为21世纪世界农业的主流与发展方向。我国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52 发展生态农业一直十分重视。1984年,《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工作的决定》明确指出,要认真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积极推广生态农业,防止农业环境污染和破坏;1992年,党中央、国务院把推广生态农业作为我国环境与发展十大对策之一,要求“中央和地方逐步增加对生态农业和植树造林的投入”;在我国政府为贯彻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精神所制定的《中国21世纪议程—中国2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里,详细阐述了中国可持续发展的背景、必要性、战略思想与指导原则,并优先将生态农业作为第一农业项目提出。特别地,在2003年10月中旬,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了“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强调“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的要求”,推进改革和发展。所谓“可持续”,就是要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处理好经济建设、人口增长与资源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推动整个社会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科学发展观”中极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求落实到加强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上来。2006年初,国务院又接着发布了《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决定》深刻分析了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环境保护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确定了以饮水安全和重点流域治理为重点,加强水污染防治;以防治土壤污染为重点,加强农村环境保护;以促进人与自然和谐为重点,强化生态保护等七项重点任务,以推动解决当前突出的环境问题。《决定》还对未来5~15年我国环保事业发展的宏伟蓝图进行了规划和部署,明确提出了“52 到2010年,重点地区和城市的环境质量得到改善,生态环境恶化趋势基本遏制;到2020年,环境质量和生态状况明显改善”的目标。2006年国务院颁布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对我国未来15年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作出了全面规划和部署。在《规划纲要》提出的5个战略重点中,把生物技术作为未来高技术产业迎头赶上的重点。要奋力抢占生物技术制高点,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工业、人口与健康等领域的应用,特别是加强粮食与食物安全等方面的研究开发,提升相关产业创新能力和发展水平,保障人民健康。今年初下发的《某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则明确了今后一段时期全省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将“动植物新品种选育”、“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农产品储运及精深加工技术”、“农业资源可持续开发利用技术”、“农业工程与装备技术”作为5个农业科技创新的重点领域,以此来全面提升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52 近年来,以生物技术为主的高新技术的飞速发展使生命科学出现了一个全新的面貌,形成了以现代生物学技术为主要标志的农业领域的重大发展,使生命科学经历了一场深刻的革命,其影响已经远远超出了生命科学本身。其中,近20年来在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领域里的研究与开发十分活跃,新的热点、新的方法、新的突破、新的产品层出不穷。以分子生物学为理论基础,采用基因克隆、遗传转化,以及细胞、组织培养等技术方法,将外源基因转移并整合到受体植物的基因组中,并使其在后代植物中得以正确表达和稳定遗传,从而使受体获得新性状。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同工酶标记、80年代出现的多种DNA分子标记、90年代的高度可变微卫星位点技术也广泛地应用到农业生态学领域,由此又形成了多学科交叉的分子生态学学科。与此同时,我国科研和生产管理人员总结与创建了典型的专项生态农业技术,如沼气和废弃物资源综合利用技术、病虫害生物防治技术、立体种养模式及配套技术等,在生产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因此,以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基因工程技术等现代生物学技术为手段的高新技术给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发展带来了广阔的前景。洪泽湖为我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位于我省西北部,发育在淮河下游的冲积平原上,面积2069平方公里,水生资源相当丰富,是里下河地区1000万人的“生命之湖”,同时还是国家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重要枢纽。洪泽湖所在的淮安市地处我国气候分界线上(33°33′N),其水源、水质、大气、土壤等主要环境要素适宜,易达到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开发要求,生态环境质量佳,具备开发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的优良条件,已建有4个国家级生态县,2个省级生态县,由此也形成了独特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为此,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要吸取太湖地区经济发展的经验教训,避免出现先污染再治理的状况,抓紧制定某湖地区中长期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区域规划,用科学的发展观指导洪泽湖地区开发保护工作;加强生物科技在农业等领域的应用,调整经济发展模式与重点,大力倡导发展生态农业,减轻农业面源污染对湖区水质的影响。因此,建立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及时开展某湖生态农业的研究工作,保护某湖生态环境,创建某湖52 生态农业区是当前事关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重大课题,对实现某“两个率先”、构建和谐社会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二)国内外技术水平现状及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生态农业是在适应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持续农业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以农业资源的合理利用、农业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为目标的高效、低耗、低污染的农业发展模式。生态农业最早于1924年在欧洲兴起,20世纪30~40年代在瑞士、英国和日本等国得到发展。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美国、欧洲各国的生态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美国是最先进行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国家之一,1988年提出“低投入(或减投入)可持续农业”计划,1990年又提出“高效率可持续农业”计划。目前已初步探索出若干具体模式:农作物合理轮作模式;种植业与畜牧业复合经营模式;主要利用农场内部有机肥对土壤进行培肥管理模式;以生物防治为主的病虫害综合治理模式;利用作物轮作与机耕措施防治杂草模式等。德国、法国、英国试行一种“生物农业”模式。其主要技术与管理措施是:培育和推广外部资源低投入及农场内部非购买性资源高投入的栽培品种,研制综合栽培技术,实行农作物合理轮作和适宜的耕作制度,采用有效的有机肥与堆肥使用技术,采用以生物防治为中心的病虫害防治技术,种植绿肥与用地养地结合技术等。日本1992年以来,推广“环境保全型”农业模式并推行“自然农业”模式。印度1986年颁布环境保护法,1992年提出可持续农业的发展途径,目前正试行合理利用资源,保护生态平衡,谋求生存与发展模式。52 我国实施生态农业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先在乡村级进行小规模试点,进而在县一级试点。1993年经国务院批准成立了全国生态农业建设领导小组,在9个不同生态类型区,选出了51个代表性的县,实施生态农业试点。我国在生态农业方面已经开展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开发研究,如注重研究和利用优质高效安全的农作物生产技术,不使用化学合成的除虫剂、除草剂,使用有益天敌或机械除草方法;不使用易溶的化学肥料,而使用有机肥或长效肥;利用腐殖质保持土壤肥力;采用轮作或间作等方式种植;不使用化学合成的植物生长调节剂;不使用抗生素等。目前,生态农业建设示范面积已接近2亿亩,占全国耕地面积7%左右。但是,我国在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以及生态农业的研究、建设方面的整体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存在较大差距,并且因此而直接导致饮用水危机等重大环境污染事件的频发。国家环保总局2005、2006年公布的数字显示,中国七大水系中,60%的水质已经受到污染,而被污染的湖泊则达到72%。可以说,两年前的松花江事件标志着我国进入了水污染事故高发期;而今年夏天以来太湖、滇池、巢湖的蓝藻接连暴发,标志着我国已经进入了水污染密集暴发阶段(国家环保总局潘岳副局长语)。各地水污染危机的连续暴发,绝不是偶然的突发性事件,说明我国传统的农业生产与工业化的发展方式不仅使中国的资源环境到了难以承受的底线,也严重威胁到人民的日常生活,这已经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的“瓶颈”所在。52 要使我国在该领域赶上或超过国际水平,必须进一步加强资源的合理利用与开发工作,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大力创建生态农业示范区。目前,我国在生物技术等前沿领域与国际差距较小,借助这一优势,将现代生物技术应用于生态农业的研究工作,坚持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转化应用相结合,发展高新技术与常规技术相结合,技术创新与机制创新相结合,技术创新与人才培养相结合,科技创新与科技企业相结合,全面提升我国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水平,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市场竞争力。因此,加强生物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大力开展环湖区域生态农业基地的建设与示范工作,严格控制农业面源物污染,加强对我国主要流域区水环境的保护与治理,是解决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制约“瓶颈”以及跨行政区域存在的可持续发展共性问题的最为有效的重大举措。多年来,本实验室结合所在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优势,一直在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已建有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技术平台、生物农药研制平台、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新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平台等。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创新、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评价、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与研制、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的产业化开发、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与加工、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加工等方面取得了可喜成绩,获得了一批重要的研究成果:1、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方面。52 以优质、安全、多抗、高产为目标,运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对优异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进行创新,选育出一大批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秀品种。对一些重要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薯等,进行了从细胞至基因水平的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简化育种程序,提高育种效率,拓宽植物可利用的基因库,为植物资源的遗传改良开辟了一条新途径,从而选育出一批具有优良特异性状的农作物新品种。如建立了一个应用范围广泛的甘薯SBD—转基因平台技术,使外源重组基因在甘薯淀粉粒中高效特异表达,合成具有重要工业用途的乙酰淀粉。通过形态解剖学、农艺学的方法对我们在育种实践中发现的小麦雌性不育系突变体加以研究,掌握了其育性表达规律,经典遗传学研究发现小麦雌性育性受两对主基因控制,本实验室进一步利用分子标记的方法将第一主基因定位在2DS之上。该材料在杂交小麦育种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此外,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所在地——淮安市地处我国气候分界线上,我们在淮安建立了“冬春性小麦轮回选择育种基地”,把冬春杂交,轮回选择和穿梭育种的优越性都结合起来,形成一个投入小,效益高的小麦育种体系。目前已构建了近300平方米的冬春矮败小麦轮回群体,育成矮败小麦新品种3个。与此同时,还通过常规育种技术与生物技术相结合的方法,选育出抗条纹叶枯病优质高产超级稻、大豆、玉米和能源型油菜等新品种。2、在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方面。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物安全问题。人们对转基因技术的前景及其生物安全问题也展开了激烈争论,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瓶颈”,制约了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52 本实验室近年来对外源基因通过花粉漂流逃逸到野生近缘植物的风险性进行了深入研究与分析。以转基因抗除草剂油菜品种为花粉供体材料,十字花科的油料作物(甘蓝型油菜、白菜型油菜、芥菜型油菜)、蔬菜作物(二倍体小白菜、四倍体小白菜、大白菜、雪里蕻、甘蓝、萝卜等)和野生杂草(诸葛菜、播娘蒿、荠菜、风花菜、遏蓝菜、野芥菜等)共15种植物为花粉受体材料,系统地研究了转基因油菜与上述15种植物间的杂交亲和性与基因流。根据研究结果探讨了防止基因污染的有效措施,并对照农业部《农业生物基因工程安全管理实施办法》对转基因植物生态安全性的4级分类标准,科学评价了抗除草剂油菜的生态安全性,初步确定其安全等级。该研究内容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研究方法创新,研究结果不仅为抗除草剂油菜生物安全性的研究提供了大量而丰富的科学数据,而且从理论的高度寻找转基因油菜导致近缘植物“污染”的可能原因和机制,同时为转基因油菜进一步推广和使用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也为我国转基因油菜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了一种研究模式。3、在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和研制方面。以水稻病虫害无公害综合防治为基础,研制开发了防治水稻病虫害的生物农药的新助剂、新剂型、新配方,并且改善生物农药的生产工艺,降低生物农药成本。全面研究并不断完善了以生物农药为主题防治水稻病虫害的体系,提高水稻无公害生产水平。已成功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植物源农药产品2个:1.1%苦参碱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申请了2项国家发明专利。4、在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的产业化开发方面。52 近年来,本实验室充分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特点,进行了优质水稻区域化布局种植技术、集成与推广应用无公害优质水稻栽生产新技术体系的研究,探索形成无公害优质(有机)稻米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采用试验、示范、培训和推广相结合的方法,建立优质水稻新品种繁供体系,研究集成适应不同稻区的无公害水稻栽培新技术体系,研制相关技术操作规程(标准),探索形成无公害优质(有机)稻米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加强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订单种植,加强产销衔接,实行优质优价,强化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力度,搭建开拓淮米市场等,并由试验、到示范、到推广辐射,逐步扩大应用范围,有效提高技术到位率和覆盖率,以促进淮安水稻生产由“产量偏重型”向“产量和品质并重型”转变,最终形成优质稻米“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技+农户”等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2000~2005年,项目实施规模及推广应用面积累计达918.9万亩,位居全省各市之首。其中,2005年全市实施推广面积达303.8万亩,占全市水稻总面积的74.8%,约占全省适宜发展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面积(2000万亩)的15.2%。于2000年在省内率先进行有机稻米产业化开发,到2005年累计实施有机栽培面积32270亩,约占全省开发认定总面积的50%以上。5、在无公害水产品的养殖与加工方面。洪泽湖水面广阔,水生资源极为丰富。多年来,经过国家、省、市历次水产资源开发,水产业得以长足发展。洪泽湖是国家重要的商品鱼基地之一,渔业已经成为某湖区域农村经济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年销售额达27亿元(2006年)。近年来,本实验室的组建单位在龙虾、河蟹及鱼类的无公害研究及其产业化生产方面做了大量富有成效的工作,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产生了极大的效益。6、在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加工方面。52 以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丰富的农产品资源为研究对象,研究韭薹、蒲菜等淮安特色蔬菜和冬枣、草莓等水果的贮藏保鲜机制,研发出天然防腐保鲜剂应用于果蔬保鲜,促进果蔬保鲜产业进程。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层次研发,如从花生壳中提取分离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和膳食纤维、从虾壳中提取壳聚糖以及脯菜的综合利用等,扩大其经济效益。与此同时,本实验室对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及利用进行了研究,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相关的研究获得了4项国家专利。(三)某的优势和特色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某省对大力发展现代高新技术农业,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一直十分重视。在我省颁布的《某省科技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里,明确地提出了“全面推进具有某特色的区域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发展目标,要求在人口与健康、资源与环境、循环经济、公共安全等领域突破一批重大关键技术,资源综合利用效率显著提高,自然资源支撑能力和生态环境承载能力显著提高。2007年初下发的“省政府关于加强农业科技创新工作的意见”(苏政发164号)则更加明确要求,到2010年,全省基本建成定位科学、布局合理、运行高效、管理有序的新型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和多元化农业科技服务体系,要在动植物新品种选育、资源高效利用、生态安全等方面取得重大突破,并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技术等新成果。长期以来,我省各级政府与科研人员在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方面实施了众多富有成效的项目,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并促进了我省经济快速、持续、健康地发展。某是经济大省,也是全国人口最为密集的省份之一,自改革开放以来某农业有了飞速的发展,农业生产的水平、农产品生产总量均居全国领先地位,某52 农业的发展水平与方向直接对我国农业起到导向性的作用。但是,我省农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加之经济发展、人口剧增和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等原因,极大地破坏了生态环境,尤其是导致湖泊生态系统结构遭受严重的破坏。“太湖蓝藻事件”的暴发即充分说明了这一点。某省委书记李源潮在太湖水污染治理工作会议上指出,“太湖蓝藻事件”的发生使人们不仅对某发展模式产生质疑,苏锡常全面小康的成果也被颠覆了,苏锡常没有一个城市算是全面小康的,现在就要开始补课,哪怕GDP下降15%。洪泽湖是全国第4大淡水湖,地跨我省淮安、宿迁两市。湖泊总面积约为310万亩,它不仅为苏北2500万亩农田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而且是我国主要水产资源基地之一。湖区渔业、矿产资源丰富,在苏北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这里自古以来就是全国重要的淡水鱼产区之一,不仅盛产鱼、虾、蟹等,而且芦苇、蒲草、莲藕、菱角等水生经济作物与资源也相当丰富,由此亨有“鱼米之乡”之称。其水产品种类丰富,有大青虾、淡水鱼、鳖、蟹等。其中洪泽湖大闸蟹、大青虾、鳜鱼、白鱼、甲鱼、鳝鱼等远销国内外。“洪泽大湖,日出斗金”。然而,某湖区域经济发展较为落后,常年的农业生产是建立在高额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投入基础上实现的。这种以高投入高产出为典型特征的数量型农业生产方式实现了人们基本需要的目标,但同时也付出了环境和资源等方面的巨大代价,对当地的农业生态安全已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制约了某湖区域的农业可持续发展。由于大量的农用化学品的投入及以追求高产为目的的生产方式,当前某湖区域的农业生产技术还面临着众多突出的问题,主要表现在:52 1、农用化学品的大量使用所造成的环境问题与资源浪费问题严重,主要是农药、化肥污染问题,对粮食的安全构成了威胁,严重制约了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某省的农药生产厂家近300家,每年生产的农药产量占全国的20%以上,且生产的农药有相当一部分是高毒甚至是剧毒农药,导致某省11个商品粮基地的粮食有17.7%受农药超标污染,全省受污染的粮食达57.4亿kg,经济损失超过3亿元。其中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重要粮食生产过程中,主要使用的农药类型更多,平均亩使用量高,大大高于全省平均水平。20年来,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化肥施用量一直呈较快的上升势态。以水稻生产为例,据统计,从化肥施用量看,最高的县(市)亩用量平均达到36.92公斤,其中N肥的使用量,最高的县(市)亩用量平均达到21.15公斤。化肥的大量施用,加上化肥的利用率低(N肥的利用率仅为30%~35%),不仅导致资源的浪费、生产成本的增加,同时还是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主要根源,洪泽湖的水体污染已严重影响到对水资源的有效利用。2、在现有的农业生产与管理过程中,投入的化肥、农药、农膜等,不仅在类型、结构和数量上有明显的缺陷和不合理,而且在施用的时间上也有许多不当,这也是导致农产品污染、环境劣变和资源浪费的主要原因。例如在肥料的施用过程中,施入土壤中的肥料养分供应进程与作物的需肥规律不相吻合,从而导致作物以肥料的利用效率低下,致使大气中N2O不断积累,地下水中硝态氮大幅增加,江河湖泊无机磷富营养化等。另外在作物防病治虫、水分管理过程中也有很大的盲目性。52 3、秸秆等有机废弃物增加、闲置与不合理处理,是生态农业发展又一环境新问题。最为突出的是农田大量秸秆的闲置与燃烧,所带来的水体与大气的污染,已成为农村环境的一大公害。4、由于高额的化肥、农药等农用化学品投入后利用率不高,在雨水的冲刷下进入江湖中,污染了水生生物;水生生物又极易富集危害因子,导致食物链的污染和环境的进一步恶化。5、在洪泽湖水产品生产与加工过程中,一些水产品养殖场为了获得高产和高效益,盲目投入各种鱼药,致使水产品药物残留过高。6、由于某湖湿地生态系统被过度开发,密集的水产养殖及与之相伴的水生植被大量被破坏,导致湿地生态系统的自净能力下降,生物多样性迅速减少,自我修复缓慢,某湖区域生态脆弱状况也一直没有从根本上改善,甚至有恶化的趋势。(四)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建立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在某湖区域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不仅能取得技术上的突破,提高我国农产品的国际竞争力,同时对农业生产的持续稳定增长具有导向性功能,对实现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增色的“三农”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但是,进行生态农业生产必须满足以下技术需求:1.生态农业生产的单项技术的需求:生态农业生产是一多技术的集合体,其技术领域涉及产前、产中与产后的全过程。52 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前技术主要包括优异农业生物新品种(包括农作物、水产品等)的选育与利用、农田环境的监测与环境的整治三个方面。目前在农业环境的监测上相对比较粗放,仅是区域性的粗略监测,对不同农田间环境受损(污染等劣变)的差异性及准确性还难以作出精确的判断,从而降低了无公害作物产品的可信度。因此研究与建立对农田污染(农药污染)状况大样本量的快速检测技术,无疑是生态农业生产能否健康发展所急需解决的技术关键。在对现有受损农田环境(污染)的修复治理技术方面,是决定生态农业生产能否全面推开的重要环节。因此研发农田污染物(有机污染物)的快速检测技术与受损农田修复技术是当前生态农业生产中急需要解决的关键技术。当然,在生产过程中,所选育、利用的生物品种必须达到国际或国家优质标准,并适应示范生态区的生产条件。生态农业生产的产中技术主要包括农用化学品的筛选与使用技术。在农用化学品(化肥、农药等)的筛选上,主要从提高其高效性、安全性上进行新的创制。如筛选生物农药、高效低毒低残留复配剂等新型农药,研制缓释性高效肥、添加肥料增效剂等是当前生态农业生产的核心保障技术,目前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还处于起步阶段。在农用化学品的使用技术上,主要包括使用时间、使用阈值与利用效率等方面。目前在其关键技术的研究应放在对造成污染的关键点进行有效降污、提高利用率的技术开发上,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生态农业生产真正实现清洁化。52 生态农业生产的产后技术主要包括农产品的贮藏、加工与营销技术,这是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重要环节。目前在无公害农产品的贮藏技术上是一个薄弱环节,急需攻关解决。无公害农产品的加工与营销技术上,现行的基本措施是无公害农产品的订单化、品牌化生产策略,但规模化程度不高,无公害农产品产业化技术需求也十分紧迫。因此必须在基地建设、品牌建设、购销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有效的组装,实现生态农业生产的快速发展。2.生态农业生产技术集成的需求:生态农业生产是一多技术的集合体,在技术集成过程中,高效性是关键,所谓高效性主要表现在对农业资源的高利用效率与产品的产出率、商品率等。在生态农业生产技术集成上,不是一些单项的技术的简单组装与应用,而必须建立在全面整合生产的各个环节,并进行标准化操作,实现其高效性。目前在集成技术的需求上,缺乏统一标准,需要强化这方面的研究。生态农业涉及范围很广,需要研究的内容很多。鉴于以上分析,本实验室在开展某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过程中,必须结合某湖生态区的地方优势及特色,在农业资源合理开发利用、环湖区域生态环境保护这两条战线上作战,从而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推动某湖区域可持续发展。本实验室拟从人类最基本的生产活动、面广量大的种植业与养殖业生产入手,用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组织规范其生产的各个环节,由点到面、层层推进发展洪泽湖生态农业,从而为提高洪泽湖区域农产品的品质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技术支撑。当前急需解决以下四个关键技术:1、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创新与利用技术。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平台。3、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及生态农业标准体系的建立。4、农业资源的安全、高效综合利用及农产品加工技术平台。52 (五)对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意义,对解决关键技术创新的作用,对促进某相关领域技术进步及产业发展的意义大力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是把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全面推向新世纪的重大战略部署。21世纪之初,全面实施这项宏伟工程,既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伟大壮举,也是履行国际公约的实际行动和对世界文明作出的重要贡献。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地处我国气候分界线—淮安市,在洪泽湖生态区建立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创建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广泛开展科技创新、学术交流、合作研究和人才培养,深化、组装和完善生态农业研究技术体系,最终总结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平台,将带动区域性生态农业产业的全面发展,同时也将对我省农业生产持续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为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竞争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提供重要的技术支撑。本项目的创新性主要在于:(1)方案具一定的创新性。以往生态农业的研究侧重于实用型生态农业技术的应用,而本方案则充分利用现代生物技术手段,从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主要农作物的种质资源保护、创新、利用以及水产品的养殖、加工入手,提高农产品品质,找准了切入点。同时该项目具有鲜明的区域特色,项目的实施又能带动我省其他相关行业、领域的技术进步。52 (2)研究内容创新。本项目针对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这一当今国际生物科学研究领域中的热点话题,结合已有的研究基础,将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食品安全性评价纳入到生态农业的研究范畴,拓宽了生态农业的内涵,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其中有关转基因作物生态安全性的评价方法与体系居国内先进水平。(3)先进的平台建设。建立了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农业生物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的平台、转基因生物的安全性评价平台、新型生物农药研制平台、主要农作物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平台、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农产品精深加工平台等,为洪泽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提供资源保证、物质保障与技术支撑。居国内领先水平。(4)集成标准化。方案突出了生态农业技术的集成组装和农产品产前、产中、产后的环境质量监测、投入品的质量监测以及农作物安全生产的标准化控制,有效地提高了农产品品质和环境质量。(5)工程整体化。实验室建设以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的研发为核心,加强实验室、中试基地、人才培养基地建设以及强化示范基地建设,实现了“产”、“学”、“研”、“推”的有机统一,构成了实验室建设的完整链条。此外,本项目将可提出生态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及其理论,对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我国现代农业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二、项目组建方案的分析(说明:项目的经济可行性、技术可行性,先进性与创新性,预计成果的产出形式,风险分析等,主要包括:上游技术发展情况;项目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先进程度;预期效果;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推广应用途径、方式;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52 (一)上游技术发展情况、项目技术创新的主要内容和先进程度在本项目实施过程中涉及的主要先进技术有:转基因生物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高效生产技术、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加工等技术。1、转基因生物技术自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例转基因植物问世以来,转基因生物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并被应用于农作物品种改良等许多领域。由于转基因技术的成功,极大地拓展了可利用的种质资源范围,使传统上只能在同一物种内或近缘野生种间利用的资源扩大到可以将任何生物的基因转移到目标作物。到目前为止,已有大量来自细菌、真菌和高等植物的基因被成功地转移到不同的栽培作物中,这些导入的外源基因在提高作物产量、改善品质以及增强作物抗病虫、抗逆、抗除草剂等方面都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52 为世界粮食生产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因此,转基因生物技术在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方面起到了十分关键性的作用。本实验室目前已经建有分子生物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技术平台,并在农作物品质改良等方面开展了许多工作。为了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在甜玉米中生产药物蛋白,我们建立了甜玉米体细胞植株再生体系,评价了甜玉米体细胞植株再生性的遗传多样性,利用已经定位的控制玉米体细胞植株再生性的主基因的紧密连锁标记,结合育种实践对其进行分子标记聚合选择,并开始利用农杆菌介导法进行转基因技术探索,目前已经取得了良好的结果。此外,本实验室还建立了用于作物淀粉分子结构修饰改良的SBD—转基因平台技术。该技术以甘薯为对象,利用Bacilluscirculans环状糊精糖基转移酶(cyclodextringlycosyl-transferase,CGTase)的淀粉结合结构域(starch-bindingdomain,SBD)作为"锚",将目的基因编码序列与之相连接,利用带有甘薯块根特异性表达的表达启动子和蛋白质跨膜转运的信号肽序列的重组基因表达载体,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将SBD重组基因转入甘薯体内。使得重组基因在甘薯淀粉生物合成过程中被锚定在淀粉粒中,并对淀粉分子结构进行修饰,从而在甘薯块根内直接合成具有工业用途的新型淀粉,减少采后变性处理对境造成的污染。该项技术还可以进一步用于玉米等其他淀粉类作物的品质改良。为此,我们先后承担了2005年度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某省六大高峰人才、某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化等项目,并于2007年再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2、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技术是在水稻、小麦、玉米、大豆、油菜等重要作物上,通过利用与目标性状紧密连锁的DNA分子标记对目标性状进行间接选择,以在早代就能够对目标基因的转移进行准确、稳定的选择,而且克服隐性基因再度利用时识别的困难,从而加速育种进程,提高育种效率,选育抗病、优质、高产的新品种。52 本实验室对我们在育种实践中发现的小麦雌性不育系突变体的不育基因进行精细定位及遗传解析,第一主基因已经定位在2DS上,距SSR标记barc95约8cM,进一步利用近来建成的遗传分离大群体寻找与该主基因更加紧密连锁的分子标记并对其精确定位,找到连锁距离小于1cM的遗传标记,并将其转换成育种实践中可以直接运用的SCAR标记,为克隆小麦雌性不育主基因以及标记辅助选择奠定基础,分析了主基因的遗传效应和互作方式,阐述小麦雌性育性的遗传机理,探讨雌性不育在小麦性别发生及进化中的可能作用。其中的研究内容分别于2002、2007年两次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其理论与实践探索成果均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3、转基因生物安全评价转基因生物及其产品可能带来的生物安全问题是多方面的,如食品安全、生态风险以及生物安全的管理与法规等。在有关生态安全的诸多问题中,比较令人关注的便是外源转基因的逃逸(Geneescape)及其可能带来的环境和生态安全问题。外源转基因(如抗除草剂基因)可以通过“基因流”而逃逸到环境中,造成非转基因作物品种的污染和形成恶性杂草,从而给农田生态系统带来危害。52 相关的研究往往局限于在转基因作物与其野生种田间混合种植进行自然授粉或者人工辅助授粉的条件下,对能否产生基因污染植株进行分析。事实上,转基因作物与其亲缘种间的基因流关键取决于转基因作物与近缘植物间的杂交亲和程度,本实验室通过近年来的深入研究,创立了通过杂交亲和性(尤其是蒙导花粉诱导授粉条件下)的系统研究来评价转基因作物与其近缘植物间基因流风险的方法与体系。大大简化了转基因作物基因流风险的评估程序。与此同时,借鉴国外已经报道的先进技术,掌握了转基因作物的食品安全性评价方法与程序,可以对转基因食品进行毒性、过敏性等检测。相关的研究结果已经发表在《ChineseScienceBulletin》、《ChromosomeResearch》、《ProgressinNaturalScience》等SCI源期刊上,并获得了2007年度某省自然科学基金的资助。4、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技术研制并使用高效、安全的新型生物农药,积极进行生物防治,是目前进行生态农业生产过程的关键技术之一。本实验室近年来在PGPR微生物制剂研发、植物化学研发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如我们从水稻生境中分离筛选了2086个水稻相关细菌,以水稻纹枯病菌、水稻稻瘟病菌、水稻恶苗病菌为指示菌,从中筛选获得对三种病原菌的拮抗效果显著的细菌203株。测定拮抗细菌的胞外酶(纤维素酶、蛋白酶、几丁质酶)和次生代谢物(嗜铁素)的活性;测定其固氮解磷活性;测定其对有机磷等多种农药的降解作用,分析其ARDRA图谱、BOX—PCR指纹图谱,16S52 rRNA序列测定结果;最终筛选出2株细菌,制成微生物制剂。大面积田间实验结果表明,该配套技术可有效控制水稻病虫草害,显著促进水稻生长,降低农业环境污染,降解农药残留,固氮解磷,改善土壤营养及微生物多样性,促进水稻增产增收,改善品质。本套农业生态控制技术已完成中试,并申请了相关专利。此外,我们研究了纯天然型调节剂及其在农作物上的高效应用,从植物中提取分离出对作物有调控作用和杀菌抑菌作用的活性成份,研发出新型无公害植物调节剂;研究植物调节剂与作物遗传基因表达的关系,研发出能使作物潜在的基因充分表达而使作物品种的特性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调理剂,并结合常规育种技术研发一套新型育种模式。目前,利用植物系统获得性抗性和土壤生物修复理论,研制出“秧宝”和根结线虫免疫诱抗剂“生态有机无机复混药肥”。我们还以洪泽湖生态区丰富的植物资源为研究对象,以有机化学为基础,运用化学和现代分析仪器手段,研究植物化学成分的提取分离、结构测定、化学修饰和合成及其新技术、新方法,推动天然有机化学的发展;与相关学科相结合,发现植物化学成分的生物功能和用途,开发相关产品,为开发利用保护植物资源提供科学依据,其中我们利用苦豆子生物碱和牛心朴子生物碱研制开发出植物源农药1.1%苦参碱粉剂和0.36%苦参碱水剂,并申报国家发明专利“苦豆子生物碱的高效提取方法”。上述相关的研究成果多次获得了省、市科技进步奖。5、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高效生产技术52 可持续农业曾有多种提法,其定义、实质内涵、研究内容尚处于探索之中。可持续农业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土壤、水等资源保护,生物和耕作制度的多样化,生物技术等技术的大力应用。三者相互联系,共同构成可持续农业的基本框架。但由于理论和技术的限制,典型性强、效益好的专项生态农业技术还不多见。随着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要求改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的安全保健意识日益增强;农产品绿色壁垒日益强化,市场竞争激烈,对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为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近20年来世界范围内生态农业技术和生态农业产品都得到了长足的发展,这为生态农业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本实验室近年来已经承担实施了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有机稻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科技厅下达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综合技术》、《有机食品(稻米)生产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开发》、《有机稻米生产全程质量可控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等农业标准化与科技攻关、推广项目。加大了对无公害优质(有机)稻米生产新技术研究与推广工作,探索了其链式产业化开发新模式和稻米产品管理新机制。经过多年的精心努力,项目技术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示范推广成效显著,技术可操作性强,应用适应性广,发挥出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6、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技术洪泽湖水面广阔,水生资源极为丰富。龙虾、河蟹及鱼类是最主要的水产品。为保护龙虾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实验室组建单位积极参与某省“无公害水产品行动计划”,开展龙虾养殖技术研究。通过对龙虾生物学研究,查明了龙虾的生物学特性;通过对龙虾同步化产卵、性腺发育、胚胎发育、发育调控等研究,进行龙虾育苗、养殖技术开发,取得了初步成果;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展了室外养殖研究。从苗种选育、养殖水质、池塘整理、饲料投放、病害防治、成虾采收、运输、加工等过程进行全程监控,初步建立了标准、质量、环境监测体系,大力推行“从水体到餐桌”的全程质量监控,建立无公害龙虾养殖规范,对龙虾养殖进行全程监控。并成功探索出池塘养殖、鱼虾混养、虾蟹混养、稻田养殖、水芹菜龙虾轮作、柴滩地增养殖等多种养殖模式。开展河蟹暂养试验等人工养殖技术研究,逐步实现生态养殖、无公害养殖,提高河蟹规格和品质。此外,实验室组建单位近年来一直开展“生态型工厂化鱼类养殖系统”研究,根据生态学与生态经济学原理,进行生态设计。52 对自然生态系统进行调整、改造,实现生态系统的结构有序性、功能高效性、效益持续性以及环境友好性的目标。7、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与加工技术在发展生态农业,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品质,生产出健康、安全、环保的生态食品的过程中,要加强对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技术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本实验室在进行生态农业生产技术研究的同时,在农作物秸秆还田、人畜粪无害化处理及利用方面开展了一些卓有成效的工作,并申请了国家专利2项。与此同时,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层次研发,如从花生壳中提取分离黄酮类次生代谢产物和膳食纤维、从虾壳中提取壳聚糖、从油菜饼粕中提取蛋白质并加以利用等。(二)预期效果组建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将是首次对该区域的生态农业进行较为全面系统的研究。通过该项目的实施,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研究,将对洪泽湖52 农业生态区以及同类地区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项目的实施将成为生态农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基地将成为发展科技型农业的摇篮。项目的实施能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的安全,有效地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与科技素质,同时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还对推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在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下,通过无公害、清洁生产技术的应用,应用环境监测、环保监督等技术,实施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可有效地减少农药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增加有机肥投入,使用生物肥料,农作物秸秆还田等肥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熟化保肥能力,有利于农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通过精确施肥技术、高效缓释肥料及硝化抑制剂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等。预计项目实施可以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品种、新型生物农药、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等,推动本区域乃至全省的生态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成果的主要应用领域,推广应用途径、方式项目成果主要应用在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创新、生物防治、生态产品生产、农产品检测、农产品加工等领域。其推广应用途径与方式如下:52 (四)产生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1、经济效益分析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产业成果的转化所产生的经济效益主要是通过增产增收、节本增收、提质增效及综合加工转化来实现的。如在示范基地两年累计应用无公害超级稻200万亩,共增加农民收入4.675亿元。辐射基地平均每亩增产增收99.0元(产量提高10%计),每亩节本增收(肥药等)15元,每亩提质增效60.5元,合计每亩增加收益174.5元。如果辐射基地两年累计应用300万亩,共增加农民收入5.235亿元。经估算项目示范区比常规农区的人均收入累计提高15%以上,并使示范区主导产业(稻米)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提高10%,达标无公害优质水稻占总量的90%以上。52 此外,无公害水产品的项目示范区比常规农区的人均收入累计提高20%以上,并使示范区主导产业(水产品)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提高15%。2、社会效益分析本重点实验室的组建,将促进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产业基地的建立,对同类地区也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项目的实施能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粮、养殖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的安全与食品安全,有效地提高农民的农业生产技术水平与科技素质,同时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不仅对某湖生态农业产业化具有直接的推动作用,而且还对推行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3、生态效益分析在环境生态方面,项目通过建立农田环境动态监控系统以及清洁(降污)生产体系,有效地持续改善与保持农田环境。在无公害水稻产业化生产过程中,项目按照某省水稻优质无公害生产地方标准(DB32T/343.2—1999)及农业部行业标准(NY32T/2002—157),通过筛选与示范应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源农药以及生防技术,预计超级稻(超)高产无公害优质高效生产的农药使用量将比现有的常规生产减少30%;通过筛选应用集成型化肥、肥料增效剂和与之配套的精简施肥技术应用,超级稻优质无公害(超)高产生产的肥料利用率提高10%,示范区化学品投入降低30%以上。52 在某湖区域生态农业建设的总体规划下,通过无公害、清洁生产技术、建立环湖生态林与某湖湿地自然生态保护区的应用,应用环境监测、环保监督等技术,采用行政手段、法律手段和经济手段,实施以农业防治、生物防治为主体的农作物病虫害的控制,可有效地减少农药对区域生态环境的污染;通过增加有机肥投入,使用生物肥料,农作物秸秆还田等肥田技术,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和熟化保肥能力,有利于农田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通过精确施肥技术、高效缓释肥料及硝化抑制剂的应用,有利于提高化肥的利用效率,减少对水体的污染等等。与此同时,在某湖地区利用PGPR微生物制剂,逐渐取代化学肥料和化学农药,结合各种农业措施,控制作物病虫草害,减少农业环境污染,降解农药残留,固氮解磷,改善土壤营养及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农作物增产增收,最终解决农业污染的有效,同时为滨湖带生态修复、动植物生态多样性保护建立物质基础。(五)风险分析1、政策风险评价项目实施的目标方向与我国可持续农业发展方向一致,基本无政策风险。2、技术风险评价项目的各单项技术已经基本成熟,集成技术已在小面积试验示范成功,所以项目的技术风险很小。3、人员风险本项目已经设立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成立52 由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德高望重、学术成就突出的科学家组成的学术委员会,确保无人员风险。并以实验室主任总体协调各方面的工作,整体推进项目的各项工作。4、市场风险本项目所中试转化的成果是以开发生产优质无公害的水稻、洪泽湖无公害水产品(龙虾、河蟹、鱼类)等为目标,产品极具市场潜力,因此项目的实施亦无市场风险。5、自然灾害风险农业生产本身是一个受自然因素影响较大的产业,本项目实施期间,不排除由于重大自然灾害的影响而导致某些研究的可靠性降低和技术指标完成的风险。三、项目单位情况和项目实施基础(说明:承担单位简况及承担项目的能力,包括: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及其代表性成果;实验室主任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时间精力保证;承担单位在该项目领域国内外影响和地位;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科研队伍水平、结构、团结合作情况及管理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情况,知识产权状况,承担的与项目有关的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已具备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情况;共建和合作单位情况;产学研合作基础等)(一)项目负责人和主要技术骨干的资历及其代表性成果项目负责人季勤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教授,南京农业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兼职博士生导师,南京师范大学兼职硕士研究生导师。1982年毕业于南京农业大学园艺系,1994年6月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Wageningen52 University)生物技术硕士学位,2004年6月获荷兰瓦赫宁根大学分子生物学博士学位。在留学荷兰期间,主要从事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良马铃薯淀粉性质的研究。回国工作后,担任本科生和研究生的现代分子生物学教学工作,现指导硕士研究生5名、博士研究生2名;2004年以来,已主持承担两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某省六大高峰人才,某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多个项目。主要研究方向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改变作物淀粉生物合成途径,使其合成新型的工业用淀粉。已在《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PlantMolecularBiology》、《ProgressinNaturalScience》等SCI源期刊上发表论文多篇,获得专利2项。纪丽莲,淮阴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某省“青蓝工程”学术带头人培养对象,某省优秀教育工作者,淮安市“三八红旗手标兵”。长期从事生物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研究方向为微生物与生化药学。近几年,获得省、市各项荣誉称号及教学科研奖十余项;公开发表学术论文近40篇,其中中外文核心共25篇,中外文权威核心10篇,3篇为SCI收录,3篇入选柏林、悉尼、美国等国际学术研讨会宣读并获优秀论文奖;先后主持2项省厅级科研项目,为国家海洋863项目“中国东、南海微生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项目编号2001AA624010及2001AA624110)的主要参加者;主持横向课题三项,经常参加科技下乡服务,多次为企业进行技术咨询,提供技术服务。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研究员,南京农业大学硕士毕业,曾赴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生物系作访问研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第3届“某省青年科学家”提名奖(生命科学)获得者,先后从事玉米和油菜的遗传育种工作、植物生理和生长调节剂的研究和开发工作,利用“气候障碍的化学疗法”理论,并针对农业气候生态特点和作物生长发育特性,以维生素为主体研制了新型调节剂“维他灵”系列产品,在旱作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提高了旱作生产水平;并将“气候障碍的化学疗法”理论与“植物系统获得性诱导抗性”理论结合应用到水稻旱育秧生产中,成功研制出“壮秧宝”52 产品,解决了旱育秧推广中遇到的黄、僵、死苗难题;在国内外首次利用活性镧、SA(水杨酸)类及维生素类物质间的协同增效作用,研制了新型调理剂“僵苗必克”,成果达到国内同类研究领先水平。近年来,主持了省级重大、重点攻关课题、成果转化项目、“333”人才工程培养项目及市级科技项目10项,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1部,获某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各1项,淮安市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目前主要从事植物营养、作物栽培生理等方面的研究工作。赵祥祥,博士,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1996年7月毕业于扬州大学农学院作物学专业,获学士学位。1996~2006年,某徐淮地区淮阴农科所(淮安市农科院)从事作物遗传育种以及转基因作物的生态安全性研究工作;期间于2001年9月考取扬州大学农学院硕士研究生,由于表现突出,2003年9月免试提前攻读博士学位,2006年6月获农学博士学位。2006年7月到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工作,先后主持某省自然科学基金1项、市农业发展项目3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某省科技攻关等项目4项,选育出优质油菜新品种3个,在SCI源期刊上发表与本项目有关的研究论文多篇,2007年被评为某省高校“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周雪瑞,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主任,副教授。1984年毕业于南京师范大学生物系。曾在南京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系、复旦大学生理与病理生理学系做访问学者。现任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主任、副教授,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淮阴师范学院首届“教学标兵”,“某省高校优秀共产党员”52 。主要从事动物学、动物生理学等领域的教学与科研,在动物的胚胎发育、地方水域不同环境因子对水生动物的致突变性影响、神经内分泌等领域开展了系列科研工作,先后主持省教育厅指导性课题两项,在《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动物学报》、《OncologyReports》、《BMCGenomics》等权威期刊或SCI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近20篇。丁怀宇,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副教授,博士,淮安市政协委员。1998~2001年于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攻读硕士学位。2002~2007年于上海水产大学攻读水产养殖专业博士学位。目前,主要水产养殖研究工作。承担某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等项目,在《JournalofAppliedPhycology》、《上海水产大学学报》等发表论文多篇。王伟中,研究员,淮安市农科院副院长。某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南京农业大学和扬州大学兼职硕士生导师,某省优秀农业科技工作者,淮安市十佳知识分子,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首届淮安市科技创新人才获得者。多年来从事农业科技特别是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成绩显著。先后主持了省级重大、重点攻关课题10项。分别获某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淮阴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同时两项目均获省农科院1998、1999年科技开发一、二等奖,主持研制的高科技农用生化制剂“维他灵”、“壮秧宝”、“僵苗必克”等产品,近几年来在全国10多个省、市、自治区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创社会经济效益20多亿元。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多篇,参编专著2部。薛朝标,推广研究员,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副主任,某农学院农学硕士。长期从事作物栽培学与耕作学研究与推广工作,主持国家、省、市项目10多项,尤其在无公害水稻的产业化生产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现为某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培养对象,淮安市“十百千”52 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培养对象,某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二)实验室主任学术水平、组织协调能力和时间精力保证实验室主任罗玉明,男,1963年出生,教授。现为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主任、校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长期从事作物栽培、植物集约化生产与开发利用等方面研究,已主持或者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某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项目、某省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淮安市科技局农业科技计划等各类科研项目20项,在《ProgressinNaturalScience》、《土壤学报》、《西北植物学报》、《中国环境科学》、《广西植物》、《农业科技通讯》等核心期刊上发表研究论文20余篇。2003年获“某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荣誉称号。该同志具有较强的工作能力与组织协调能力,与同事相处心胸开阔,以诚相待,关心互助,真诚合作,大事讲原则,小事讲风格,注重调动全体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努力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工作思路明确,有一定的开创性和前瞻性,能够积极进取、勤奋敬业、甘于奉献、勇于创新,为系科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作为生物系主任和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主任,该同志一定能够正确处理好科研教学工作与日常行政管理事务的关系,并保证有足够的时间与精力投入到本实验室的各项建设工作中。52 (三)承担单位简况(包括承担单位在该项目领域国内外影响和地位;相关学科和技术领域科研队伍水平、结构、团结合作情况及管理水平,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情况,知识产权状况,承担的与项目有关的国家和省重大科技项目、取得的代表性成果及成果转化情况;已具备的科研用房、仪器设备和配套设施情况)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依托于淮阴师范学院。淮阴师范学院是一所省属高等院校。学院有近50年的高等教育办学历史,拥有一支治学严谨、水平较高的师资队伍,其中正、副教授298人,博士、硕士370多人,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220多人。有3人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35人荣获某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某省优秀青年骨干教师等荣誉称号,11人被确定为某省“333工程”培养对象、某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0名教师受聘担任国内“211”高校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教师担任博士生导师。学院还与美国新英格兰大学、韩国建国大学、百济艺术大学、马来西亚塞尔学院建立了协作关系。近五年来,全院教师承担和参与了国家以及省、市科研课题220余项,出版学术专著200多部,在国内外学术刊物发表论文5300余篇,其中发表于国内外核心期刊论文近2000篇,被SCI收录170余篇,科研成果专项排名位于国内同类院校前列。学院占地总面积1600多亩,校舍总面积48万平方米,教学仪器设备总值7500余万元。承担单位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条件。拥有校园网络、卫星电视接收系统、语音发射台、演播室、多媒体教室、语音室、听力室、电子阅览室以及各专业基础实验室等较为先进的教学和管理设施。图书馆功能齐全,总面积4.8万平方米,藏书近140万册,中外文期刊2400余种。生物系是我院重点建设的系科之一。拥有8000m2的生物实验中心和可以配套使用的10000m252 化学实验中心、一流的分析测试中心。具有较强的学术研究与教学梯队,目前教师队伍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硕士学位10人;教授9人,副教授8人;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近年来,结合所在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优势,一直在开展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开发工作,已建有分子生物学与基因工程研究的技术平台、无公害优质水稻生产新技术体系及其产业化平台、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技术平台等。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创新、转基因植物的生态安全性评价、新型生物农药的筛选与研制、无公害优质稻米的产业化开发、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农产品加工等方面做了许多卓有成效的工作,承担了国家、省、市等多个项目,取得了一大批重要的研究成果。这些都将为本项目的顺利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条件设施保障。(四)共建和合作单位情况项目共建单位淮安市农科院是具有105年历史的百年老院,全院设有农作物研究发展中心、植物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植保研究开发中心等研究机构。改革开放以来先后承担省级以上科技攻关课题400余项,其中国家级项目22项,包括国家“973”项目、国家“863”项目、国家发改委产业化示范工程项目、国家财政部条件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攻关项目等,累计经费近1500万元。该院拥有国内先进的试验设施条件和省内一流的实验室条件。拥有条件设施先进的淮安现代农业高新科技园,中国农科院矮败小麦选育中心、某省植物生长调节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国家、省级研究中心挂靠本单位。近10年来,该院共选育国内第一个双低油菜新品种、第一个国家审定并替代进口的甜玉米新组合、某省第一个达到国家一级优质米标准的水稻新品种、至今保持着某省单产最高纪录的小麦新品种等农作物新品种56个,研制开发新型实用的农业科技新产品40余个,获得国家专利10余项,获得市级以上奖励200多项。为地方乃至全省的农业科技及产业化作出了巨大贡献。52 项目共建单位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淮安市农业局下属事业单位,专门从事农业技术研究与推广服务工作。先后承担实施了《优质水稻高效集约化生产技术体系示范》、《优质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示范及其产业化开发》、《绿色稻米质量标准全程控制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化开发》、《10万亩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产业化开发》等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同时还承担实施了国家质检总局下达的《有机稻标准化示范区》和省科技厅下达的《水稻工厂化育秧与机械化插秧综合技术》、《有机食品(稻米)生产技术引进及产业化开发》、《有机稻米生产全程质量可控新技术研究及产业化开发》等农业标准化与科技攻关、推广项目。为地方创造出了十分显著的经济、生态和社会效益。项目合作单位单位某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某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从事优质品牌大米生产及其精深加工并应用现代生物技术集生产研发为一体的现代复合型企业。公司研发力量雄厚,拥有一批国内一流的科研人员,申报获准了国家级、省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公司首期注册资金2400万元。拥有无公害稻米基地50000亩,通过国家认证的有机米基地5000亩,新建生物科技产品生产研发基地120亩。公司生产的凌桥牌大米先后获得第五届某省食品博览会金奖,中国市场放心健康食品等奖项,淮上珠牌大米连续四届荣获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会十大金奖。公司还被评为某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五)产学研合作基础淮阴师范学院与共建合作单位之间具有良好的合作条件与基础。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化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能够发挥各自的优势,利用学科齐全、区域特色明显的优势,通过联合组建重点实验室这一生态农业技术研发平台,还可以更好地整合资源,实现“产学研”52 的紧密结合。形成以生态农业产业化开发为主要特征的区域生态农业建设新格局,并成为我省同类地区发展生态农业产业的辐射源。四、项目主要目标和任务(一)三年内目标与任务(包括: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设施建设任务,研究与开发任务,技术标准研究编制,人才队伍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设置,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任务和指标,项目建成后总体水平、学术特色及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1、研究方向和总体目标研究方向:本重点实验室将在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农业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与加工五个领域开展研究:(1)、优异农业生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创新对洪泽湖农业生态区重要的农业生物种质资源如水稻、小麦、玉米、油菜、甘薯等,进行从细胞、分子至基因水平的研究,通过分子标记辅助育种、转基因技术育种等现代生物技术手段,结合常规育种技术,选育出一批适合本生态区的高产、优质、多抗、安全的农作物新品种。(2)、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性评价转基因作物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生物安全问题。生物安全问题已成为“瓶颈”,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转基因技术成果的广泛应用。52 通过对转基因水稻、油菜等生态安全性、食品安全性风险的研究,以期为转基因作物的安全性评价、加快转基因作物品种在我国的注册发放等提供科学依据,同时为我国转基因作物安全性评价工作的深入开展提供研究模式。(3)、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与应用充分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区域特点,进一步开展农作物优良品种区域化布局种植技术、无公害生产新技术的研究,集成适应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无公害生产新技术体系,研制相关技术操作规程(标准)。加强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促进订单种植,强化产品开发、品牌创建力度,探索无公害产品(如稻米等)的链式产业化开发模式,最终形成无公害农产品“公司+基地+农户”、“企业+农技+农户”等链式开发模式。与此同时,全面研究并不断完善以生物防治为主题的生产体系,研制开发防治病虫害的新型生物农药、环境友好肥料等,改善生产工艺,提高无公害生产水平。(4)、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对洪泽湖水域主要的水产品资源如龙虾、螃蟹及鱼类等,进一步开展基础生物学研究,查明生物学特性;通过对性腺发育、胚胎发育、发育调控等加以研究,进行育苗、养殖技术开发;在室内实验的基础上,开展室外养殖研究。建立无公害水产品养殖规范,对水产品养殖进行全程监控,并进行深层次加工。(5)、农业资源的高效综合利用与加工52 以洪泽湖生态区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和野马追、蒲菜、葛根等特色植物资源为对象,研究其高效利用、加工及其产业化开发技术等。与此同时,对农产品及其副产品进行深层次研发,在虾壳中壳聚糖提取、油菜饼粕中蛋白质的提取与利用、农作物秸秆还田技术等方面进一步开展研究,提高生态农业生产的综合效益。总体目标:组建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形成具有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发平台,开展生态农业生产关键技术集成及其产业化研究,建立生态农业技术成果应用示范基地和生态农业工程技术人才培养基地。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研究、生态农业产品的研制与产业化开发、相关的科技服务工作等方面均进入国内同行前列。通过建立开放协作、产学研结合的组织网络与新运行机制,提升某湖区域生态农业的研发水平,并取得极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与生态效益,从而促进某湖区域的经济可持续发展,同时对我国其他主要流域区或生态区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2、设施建设任务(1)实验室新增投入将不少于1500万元,经建设后实验室设施面积达1800m2,且相对集中。(2)大中型仪器设备添置、更新。添置更新本项目研究所必需的大中型仪器设备,为本项目的研究提供强有力的条件支撑与物质保障,如添置氨基酸分析仪、生物安全柜、全自动凯氏定氮仪、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压力编程气相色谱等。(3)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的平台建设。包括进一步完善生物资源创新平台建设、转基因农产品检测的平台建设和新型生物农药研制平台建设等。为洪泽湖生态农业的建设提供技术支撑,同时可面向全省开放。(4)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建设。拟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建立7~52 9个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做到以点促面,最终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省的生态农业的发展。(5)无公害农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建立1个农产品加工基地,对种植出的无公害农作物进行加工,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产品,并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6)无公害水产品加工基地建设。建立1个水产品加工基地,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水产品,并创建新品牌。(7)建立高标准的生物科技园与实验动物中心。3、研究与开发任务(包括成果转化和技术推广等任务和指标)(1)、在农业种质资源创新方面,选育出适合本生态区域的优质、安全、多抗、高产的稻、麦、油等农作物新品种5~8个,并进行大面积推广。(2)、研制对洪泽湖生态区环境友好的无公害生产专用肥料、生物农药与低毒低残留农药复配剂3~4种,并进入产业化。(3)、研究推出农产品、水产品农药残留的快速测定技术与测试产品(试剂盒),建立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全程的环境与质量监控技术系统,构建开放式的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农产品质量分析与检测中心。(4)、按照我国绿色食品的生产标准,结合洪泽湖农业生态区的实际情况,研究制定主要农产品安全生产规程和质量控制体系1~2项。(5)、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建立7~9个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做到以点促面,最终带动整个区域乃至全省的生态农业的发展,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成果累计推广400万亩。52 (6)、形成无公害农作物(特种植物)、水产品综合利用与加工生产链,建立2个加工基地,以生产出符合标准的无公害产品。(7)、示范区农业化学品投入可降低30%以上,农用化学品残留降低60%以上,达标无公害产品占总量的80%以上。(8)、经基地示范与产业化开发推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生态产品新品牌2~3个。(9)、鉴定、验收成果(或申请发明专利)10项,获科技成果奖励5项,发表论文100篇以上。4、人才队伍建设与后备人才培养任务构建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产业化的人才高地。包括学术队伍建设、研究生、本科生培养、培训服务和国际交流等方面内容。进一步面向国内外引进和培养高层次的优秀科技创新人才,充实研究队伍。在项目三年建设期内,具有博士学位的科研人员占所有人员40%以上,形成以中青年高职称、高学历研究人员为主体、结构合理、年富力强的研究梯队。培养研究生20名以上。与此同时,注重对生态农业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切实搞好农技人才的培训与继续教育,提高素质,培养新一代农民企业家。5、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设置积极进行国内外学术交流,与国内外相关的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研究。在已有的合作基础上,与加拿大南方食品研究中心、荷兰Wageningen大学、美国SouthDakotaState大学52 、中国农科院、浙江大学、上海复旦大学、南京农业大学、扬州大学等进一步开展合作研究,同时积极寻找新的合作伙伴;在三年建设期内,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10人次,并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15人次。本实验室将设立开放性研究课题,每年对外发布开放性课题研究指南,按照公正、规范、择优的原则,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实验室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加强对开放性课题的检查与考核,推行实验室客座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6、项目建成后总体水平、学术特色及承担重大科研任务能力、自主创新能力组建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是国内首个为某湖区域生态农业进行系统研究而建立的高层次研发平台。项目的实施将对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以及国内同类地区具有较好的辐射作用,并将成为生态农业开发和技术创新的孵化器,生产基地则成为发展科技型农业的摇篮。实验室建成之后,将具备更加先进的研发条件与设施,有足够的能力来承担相应的重大科研任务。与此同时,通过先进的管理措施与运行机制,实验室将成为我省乃至我国某湖区域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共享平台与自主创新基地,成为培育和聚集优秀科技人才、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并将为环湖泊区域的生态环境保护、促进环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项目的实施还能极大地提高农民种粮的积极性,保障粮食供给的安全,有效地提高农民种植技术水平与科技素质,同时培养农民的生态意识,有力地促进农村的精神文明建设。项目的实施还对推行生态农业的产业化经营、企业化管理、提高农业科技成果的转化率、推进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进程、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有效增加农民收入、全面提高农业的综合素质和国民经济整体效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52 (二)中长期发展规划与目标1、培养和引进高层次人才,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研究队伍。充分发挥现有的学科带头人作用,进一步培养年轻的学术带头人和学术骨干,并委以重任,使主要研究人员中具有博士学位的占50%以上;建立人才培养专项基金,鼓励并支持中青年学术骨干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进行科研合作或到著名高校与科研单位做博士后研究工作;积极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工作或合作研究,以造就一支高层次的以中青年骨干为主的科技创新团队。2、建成开放共用、国内领先的生态农业高技术研发平台。在现有基础上再增加实验室面积800~1000m2,并采取全天候的开放式管理,学习并借鉴国内外先进实验室管理与运行的经验,不断整合相关资源,使科研平台建设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广泛开展科研合作,吸引国内外优秀学者前来实验室访问或开展合作研究,真正建成一个开放的重点实验室。3、建立以洪泽湖农业生态区为重点,并辐射国内不同生态区的生态农业技术成果示范应用基地。实验室建成之后,进一步积极争取政府和社会各界的支持,为某湖生态区乃至全国其它流域生态区提供技术服务。加快成果研发和转化速度,提高对外服务能力,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范围内,稻、麦、油等主要农作物以及龙虾、螃蟹等水产品基本实现无公害生产,生产面积占全区总面积的比例达85%以上,无公害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10家以上,新推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3~5个,无公害生产的经济效益提高25~52 30%,农业主导产业占全区农业总产值提高30%。4、建成我省生态农业技术人才、产业化人才的培养基地。加强对现代生物技术、新型生物农药的研制与生物防治技术、无公害农产品安全高效生产技术、农业资源的综合利用及农产品加工技术等的创新性研究,注重与相关学科的交叉与渗透,提高实验室整体创新能力,依托相关学科,积极培养博士、硕士研究生与本科生,形成生态农业生物技术的创新人才培养基地。(三)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放服务形式和自我发展能力建设[说明: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体制(领导小组、理事会、学术委员会等)及开放运行机制;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开放共享制度与管理措施;实验室污染物控制与措施;联合共建方式和产学研合作方式及机制;面向社会及企业开放机制;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管理机制;科学研究数据资料管理制度;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包括岗位职责管理和人员聘用流动机制>;财务独立核算体制;运行费用保障等]1、项目建成后的管理体制及开放运行机制本重点实验室依托单位为淮阴师范学院。学校成立了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领导、淮安市科技局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协调学校相关资源,检查督促和指导实验室按照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由系科和实验室相关人员组成,将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学术委员会是该实验室的最高学术组织,由国内外高校和科研机构德高望重、学术成就突出的科学家组成。学术委员会将参与制定实验室学术研究发展规划,研究项目申报的论证、立项、审议,对科研规划提供指导与质询等。52 实验室建设期间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在实验室主任的领导下,严格按照建设计划完成各项任务。实验室的事务由各研究方向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委员会共同管理,管理委员在实验室主任的主持召集下,与实验室的学术委员会一起对实验室的发展方向、课题申报、经费管理、仪器使用等方面进行讨论,集体决定实验室的一切事务。日常管理委员会每半年召开一次。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坚持开放性、先进性、创新性相结合的原则,实行开放、流动、联合的运行机制,财务单独核算,内部结构按主要研究任务设置,分工明确,努力建成为省内领先、国内具有一定影响的产、学、研一体的重点实验室。2、仪器设备及配套设施开放共享制度与管理措施实验室仪器统一管理使用。本实验室将加强对大型仪器设备和技术平台开放共享的管理与考核制度,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率,并有计划地通过共享共用实施一批合作研究项目。同时,定期检查,考核共享平台的使用频率,及时调查共享服务办法,使其发挥效率最大化。3、实验室污染物控制与措施本实验室的常见污染物主要有:化学类废物、生物类废物、综合废液等。为防止实验室的污染扩散,本实验室对污染物的处理原则为:分类收集、存放,分别集中处理。尽可能采用废物回收以及固化、焚烧处理,在实际工作中选择合适的方法进行检测,尽可能减少废物量、减少污染。废弃物排放符合国家有关环境排放标准。如在使用溴化乙锭(EB)时,由于该药品具有强诱变致癌性,使用时一定要戴一次性手套,并注意操作规范,不要随便触摸别的物品。对于52 一般的有毒气体可通过通风橱或通风管道,经空气稀释排出。大量的有毒气体必须通过与氧充分燃烧或吸收处理后才能排放。废液应根据其化学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存放地点,通过密闭容器存放,不可混合贮存,容器标签必须标明废物种类、贮存时间,定期处理。一般废液可通过酸碱中和、混凝沉淀、次氯酸钠氧化处理后排放,有机溶剂废液应根据性质进行回收。对于生物类废物,应根据其病源特性、物理特性选择合适的容器和地点,专人分类收集进行消毒、烧毁处理,日产日清。4、联合共建方式和产学研合作方式及机制本重点实验室依托淮阴师范学院建设,淮安市农科院、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某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为本项目共建合作单位。在产学研机制建设上,依托单位与共建合作单位建立了良好的“产学研”联合体,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产业化生产和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发挥各自优势,如联合承担科技项目、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联合开发农作物新品种、新产品、新的标准化生产技术等,提升合作单位与相关行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实现了产、学、研的紧密结合。其共建合作方式包括:(1)发挥各自优势,共建产学研基地,联合组建该重点实验室、农业科技示范园区、生态农业产业化中试、示范基地等技术创新组织。(2)共同进行科学研究。在科研方面联合承担科技项目、联合开发农作物新品种、新产品、新技术等,并优先转让给合作单位进行成果转化与产业化项目建设。(3)共同培养人才。合作单位共同培养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在淮阴师范学院设立面向合作单位的兼职教授、研究员岗位。为了促进“产学研”52 联合体建设,将成立工作小组,由依托单位和合作单位的管理专家、技术专家组成,定期交流、研讨,检查落实产学研合作情况,共同促进产业发展。实验室将优先承担合作单位委托的研发项目、人员培训与技术服务等。在洪泽湖农业生态区建立大规模的生态农业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并通过合作单位的优势,建立技术推广协作网、产业化生产网、销售网等。使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生物农药、新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新的生态农产品等科技成果迅速应用到大面积生产中。大力通过建立教学、科研、生产“三结合”基地,使广大师生、科研人员面向社会、面向基层、直接为生产服务。与此同时,还通过举办农业技术与推广人员的培训班,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对外影响,来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5、开放服务形式(包括面向社会及企业开放机制、国内外合作研发和开放课题管理机制)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将以市场为导向,本着“一边建设、一边开放”的原则,积极开展相关的科学研究。在对外开放服务方面,本实验室制定对外开放运行的规章制度,从制度上保证和促进实验室面向企业与社会开放。设立开放性研究课题,每年对外发布开放性课题研究指南,按照公正、规范、择优的原则,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进行合作研究,促进实验室学术水平不断提高。同时,加强对开放性课题的检查与考核,推行实验室客座人员绩效考核制度和奖惩机制。52 加强国内外的学术交流,并建立相关的目标责任制度与保障机制。请国内外知名专家讲学,主办或承办一些大型的、高级别的学术会议。进一步引进高层次的农业科技创新性人才,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举办农业技术与推广人员的培训班,不断扩大实验室的对外影响,提高实验室的知名度。使实验室真正成为面向全国的开放性实验室,实现资源共享。6、自我发展能力建设在人才引进、培养与激励机制方面:实验室由从事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领域的研究人员组成,形成具有较强研发实力的四个研究领域。为了不断优化学术梯队,提高科研人员的素质,实验室将采取内联外引的人才策略,大力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到本实验室工作,并把实验室优秀人员派往国内外相关领域的知名实验室进行培训、合作研究,学习国外先进技术;进一步鼓励在职人员攻读博士学位或做博士后研究,为其快速成长提供条件;与此同时,加强对研究人员的岗位管理,明确职责。为此,实验室制定了一系列的人才培养制度与管理制度,如《岗位职责管理制度》、《人员聘用流动管理制度》以及对科研成果予以奖励的各项激励措施等。在运行费用保障方面:实验室运行费用主要包括实验室日常运行经费、开放课题研究经费以及学术交流经费等。为确保实验室高效运行,实验室将多渠道筹措经费,具体如下:(1)积极争取国家、省、市各级研究课题经费。(2)淮阴师范学院与共建合作单位所投入的专项建设经费。(3)以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制开发为切入点,加快新技术以及农作物新品种、新型生物农药、无公害农产品等新产品的研发与成果转化速度,提高对外服务质量与能力,进一步争取科研经费。同时通过成果转化与技术服务所获得的创收还可以用来反哺科研,从而实现科研—产品—市场—科研的良性循环。总之,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的建立,在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开放服务形式等方面都将以“52 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为指导原则,为某湖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作出巨大贡献,成为其它同类地区发展的辐射源。五、项目总体设计和布局(一)项目建设地址经校党政办公会决定,划拔生物楼一层的全部、二层及三层的部分场所约1800m2作为本重点实验室建设场地(见附图)。(二)项目的基本结构单元及其职责、任务和相互关系(附功能单元构架框图,学术委员会建议名单)实验室依托淮阴师范学院建设。学校成立了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和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实验室组建工作领导小组由学校主管领导、淮安市科技局负责人和相关部门负责人组成,主要协调学校相关资源,检查督促和指导实验室按照建设计划任务完成各项建设工作。实验室建设工作小组由系科和实验室相关人员组成,将具体负责实验室的各项工作。实验室建设期间将实行实验室主任负责制。学术委员会是实验室的最高学术组织。实验室内部机构按主要研究任务设置。本实验室将集中各单位的研究基础、研究设施等各方面的综合力量,致力于某湖生态农业的研究与建设工作。实验室设主任1名,副主任1名。下设五个研究分室。实验室主任:罗玉明教授实验室副主任:季勤教授第一研究分室: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室第二研究分室: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室第三研究分室:农业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室第四研究分室: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研究室第五研究分室: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研究室52 414412楼梯-电梯415413411409407405403401312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室(二)310楼梯-电梯308306304302315313311309307重点实验室组织培养室305303301219生物标本馆208生物标本馆楼梯-电梯卫生间男卫生间女206重点实验室试剂供应室204重点实验室文献资料室202重点实验室学术报告厅217生物标本馆215生物标本馆213重点实验办公室211重点实验室主任室209207205203201门厅楼梯-电梯卫生间男卫生间女108实验室污染物控制室106值班室104大型仪器室2102大型仪器室1111农业资源综合利用与加工研究室109无公害水产品养殖与加工研究室107配电间105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创新研究室(一)103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研究室101优质高效安全生产技术研究室附图: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规划图52 基本结构单元示意图学术委员会建议名单职务姓名性别单位职称、职务主任翟虎渠男中国农科院教授、院长副主任孙其信男中国农业大学教授、副校长副主任纪丽莲女淮阴师范学院教授、副院长委员陈建群男南京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党委书记委员李家乐男上海水产大学教授、生命科学学院院长委员卢长明男中国农科院油料所研究员、基因工程与转基因安全研究室主任委员梁建生男扬州大学教授、生物技术学院院长委员郭坚华女南京农业大学教授委员丁小余男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委员罗玉明男淮阴师范学院教授、生物系主任委员季勤女淮阴师范学院教授93 (三)人员配备及规模固定人员兼职人员(客座)合计高级中级初级合计高级中级初级研发人员21138981管理人员312其他技术人员8152合计32993 六、项目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说明:列出年度实施计划进度及分年度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应根据项目的目标和任务逐项落实,要求明确、具体、量化、可考核)时间项目计划进度考核指标2007.7—2007.9完成项目论证和立项,成立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落实建设项目负责人,推荐学术委员会成员。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项目论证和立项。2007.10—2008.6召开第一次学术委员会会议,调整配置实验用房,完成有关筹备工作,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做好部分仪器设备的和定购。实验室开始运转。(l)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定购超速离心机、生物安全柜、高效液相色谱仪。(2)研究开发:审定农作物新品种1~2个;调查基地生态环境质量背景,构建无公害生产示范区与基地的环境质量监控体系;在生物农药研制等方面展开攻关,并研制出可中试的产品1个。发表论文15篇左右;鉴定或验收成果2~3项(含专利的申请),获市级以上科技成果奖励1项。(3)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进行国内外合作研究3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4人次左右。(4)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2场左右。(5)举办省级学术会议1次。93 2008.7—2008.12做好部分仪器设备的选型和定购。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完成实验室各部门职能的协调配合,制订完善实验室开放运行制度,使实验室正常运转,并进行对外开放。(l)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超低温冰箱、凝胶成像系统、全自动凯氏定氮仪。(2)研究开发:分析现有的农作物优质无公害栽培技术现状,以此为基础对无公害生产技术结构作出现实性改造与优化设计,并投入示范基地应用,推广面积50万亩。(3)人才培养:培养研究生10名。(4)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2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5人次左右。(5)开放服务:实验室设定开放研究课题10项。(6)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1场左右。2009.1—2009.6完成实验室平台建设年度计划。做好部分仪器设备的选型和定购。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l)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氨基酸分析仪等。(2)基地建设:进行绿色稻米产业化开发,改进优质无公害稻米的贮藏、加工技术,推广面积150万亩;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1~2个。(3)研究开发:选育出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3个;制定具有洪泽湖区域特色的生态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及其保障体系,并开始实施。发表论文30篇左右;鉴定或验收成果2~3项(含专利的申请),获科技成果奖励2项。(4)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3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4人次左右。(5)开放服务:举办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班2次。(6)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2场左右。93 2009.7—2009.12仪器设备全部安装、调试到位。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l)研究开发:研制开发出新型生物农药、环境友好肥料新产品3种;无公害生产新技术、标准2项。(2)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2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3人次左右。(3)开放服务:实验室设定开放研究课题10项。(4)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购置冷冻高速离心机等。(5)服务经济建设:举办技术讲座1场;举办科技咨询3场。2010.1—2010.9完成全部建设工作计划。建设工作和研究工作总结,形成验收材料,迎接省级评估验收。各学术方向积极开展相关研究工作。实验室正常对外开放运行。(1)研究开发:选育优质农作物新品种2~3个;开发2~3种生物农药,进入中间试验,同时建立较完善的环境质量监控体系。(2)建立水稻无公害优质生产集成技术体系,并制定无公害优质生产技术标准,示范应用200万亩。(3)创建无公害农产品新品牌1~2个;完成加工生产线的引进调试与技术改造。(4)发表论文55篇左右;鉴定或验收成果4~5项(含专利的申请),获科技成果奖励2项。(5)梯队建设:具有博士学位人员占所有人员40%以上。(6)人才培养:培养研究生10名。(7)学术交流:在职科研人员出国交流或深造3人次;接受国内外访问学者及进修人员4人次左右。(8)实验仪器设备的配套添置更新。基因芯片及分析系统等。(9)基建:建立高标准生物科技园与实验动物中心。(10)服务经济建设:转化科研成果1项。(11)申请项目验收。93 七、投资预算1、投资总额(计划新增资金投入不少于1500万元人民币)来源预算金额(万元)占总额的比重(%)省拨款30020主管部门匹配淮安市科技局20013承担单位自筹淮阴师范学院100067共建单位配套合计15001002、支出预算序号支出项目预算金额(万元)占总额的比重(%)1仪器设备购置45030.00升级改造805.332计算机软件购置100.673配套基建30020.004研究开发43028.675技术引进201.336能源材料费503.337试验外协费503.338专家咨询费100.679差旅费100.6710会议费201.3311交通费100.6712邮电通信费100.6713资料及出版物编印费201.3314项目评估验收费201.3315其他相关费用(列出费用名称)16不可预算费100.67合计150093 3、分年度经费预算单位:万元年度合计省拨部门匹配自筹共建单位配套2007年7501501005002008年750150100500年总计30020010004、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添置清单和经费安排单位:万元仪器设备和计算机软件名称型号数量用途添置方式经费概算(RMB)国外订购国内订购自己研制农副产品加工装置1农副产品加工√20.0水产品养殖加工装置1水产品加工√20.0高性能计算机联想万全T220(S2.8GX4512/73N)2个CPU1科研√2.0研究型体视显微镜(配数码照相机)SMZ1000(尼康);相机要求在900万像素以上1科研√3.0冰箱BCD-215KD1科研√0.2光照培养箱250D4科研√2.3数字照度计TES-1330A2科研√0.2真空干燥箱DZX-6050B1科研√0.5玻璃恒温水浴76-1A1科研√0.3空气微生物采样器JWL-Ⅱ数显2科研√1.7恒温磁力搅拌器90-2型6科研√0.25灭菌器ALPMC-3051科研√3.1微波消化罐FR-28科研1.093 冷冻干燥机FD-11科研√0.68超声波清洗器KQ-1001科研0.27小型高速冷冻离心机(含24孔角转头、0.2/0.4ml适配器、0.5/0.8ml适配器)Mikro200R1科研√3.4空调机春兰701科研√0.5空调机春兰501科研√0.4空调机春兰351科研√0.2多通道移液器A-25704-2610科研√6.5可移动式扫描电子显微镜JEOL/JCM-57001科研√65.0切片机LeicaRM2126RT1科研√5.0脱水机LeicaTP1020 排气型1科研√6.0冷冻切片机CM18501科研√7.4EGF热钳1科研√1.2INGENYphorU突变分析系统1台INGENYphorU缓冲系统(含自动调温器和循环泵)/1套安全的动力导线/1个连通器(灌胶用)/1套U型间隔装置(可跑2块胶)/1块挡板(跑1块胶的时候用来填充另一个玻璃板空隙)/8块玻璃板/2个48孔梳/2个32孔梳子/1个20孔梳子/1台蠕动泵/1份说明书1科研√10.3配料罐50L1科研√0.393 发酵罐(全套)30L、JS系列1科研√20.0发酵液预处理罐80L1科研√0.5板框压滤机J5/6501科研√1.5超滤装置小型膜实验机1科研√2.5等电罐50L1科研√0.5真空干燥箱DZF-60211科研√0.2冷冻干燥机LGJ-10型1科研√2.0碟式离心机DHPJL2701科研√0.5奥林巴斯体视显微镜BFZ1-SZX71科研√5.0可调移液器5ul-5000ul1科研√0.6显微注射显微操作系统51711√30.0生物安全柜Forma(全排式)2科研√20.0实时定量PCR检测系统iCycleriQ1科研√50.0全自动凯氏定氮仪VS-KTP1科研√20.0氨基酸分析仪835-501科研√20.0原子吸收光谱仪PE-21001科研√30.0高效液相色谱仪ICP1科研√20.0小型温室系统1科研√30.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LEICASPE1科研√100.0光合作用测定仪1科研√15.0合计530.05、配套基建和经费安排内容面积(m2)用途经费概算(万元)改建实验室1500科研260新建实验动物饲养房80科研40合计3006、承担单位转移资产195万元。(附转移资产清单)93 八、项目组建领导小组与负责人1、项目领导小组姓名性别年龄职务职称工作单位组长詹佑邦男59院长教授淮阴师范学院成员纪丽莲女42副院长教授淮阴师范学院谢忠谊男50院长副研究员淮安市农科院杨伟业男43副局长高级工程师淮安市科技局罗玉明男44生物系主任教授淮阴师范学院陈春雷男42人事处处长副教授淮阴师范学院张宇男43科技处处长教授淮阴师范学院周平男42设备处处长副教授淮阴师范学院姜正富男49财务处处长副教授淮阴师范学院薛朝标男45副主任研究员淮安市农技推广中心蒋法成男44项目经理高级农艺师某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2、项目负责人姓名性别年龄专业特长职称职务工作单位与联系电话主任罗玉明男44植物资源利用教授系主任淮阴师范学院0517-83525086副主任季勤女50生物技术教授淮阴师范学院0517-8352588293 九、项目主要技术人员1、学科带头人序号姓名性别年龄专业学历职称1罗玉明男44植物资源利用学士教授2季勤女51生物技术博士教授3纪丽莲女42生物工程博士教授4赵祥祥男36生物安全博士副教授5窦秉德男44遗传育种博士副教授6徐建明男44作物栽培生理硕士研究员7王伟中男49作物栽培生理学士研究员8薛朝标男45作物栽培生理硕士研究员2、主要技术人员(包括兼职客座人员)序号姓名性别年龄工作单位专业学历职称1宋虎卫男32淮阴师范学院基因工程博士讲师2张云峰男30淮阴师范学院基因工程博士讲师3孙苏阳男34淮安市农科院遗传育种学士副研究员4顾正中男36淮安市农科院遗传育种学士副研究员5刘葛山男47淮安市农科院遗传育种学士副研究员6杨加银男45淮安市农科院遗传育种博士副研究员7袁彩勇男38淮安市农科院遗传育种学士副研究员8尹起范男53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工程学士教授9李师默男32淮阴师范学院植物病理博士讲师10李登超男30淮阴师范学院基因工程博士讲师11刘福霞女30淮阴师范学院遗传育种硕士讲师93 12刘乃森男30淮阴师范学院遗传育种硕士讲师13温鲁男59淮阴师范学院微生物学士教授14王新风男43淮阴师范学院微生物学士教授15吴传万男32淮安市农科院植物生理博士助理研究员16崔延松男45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科学学士研究员17吕金顺男52淮阴师范学院化学学士教授18崔杨棣男60某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生物工程学士教授19鄢贵龙男31淮阴师范学院生物工程硕士讲师20周雪瑞女45淮阴师范学院动物生理学士副教授21丁怀宇男40淮阴师范学院水产养殖博士副教授22唐瑭女28淮阴师范学院分子生物学博士讲师93 十、承担单位意见(对项目组建相关的组织、条件及后勤保障措施的保证等)学校将重点支持实验室的建设工作,成立包括主管校领导在内的实验室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责成有关部门共同组成建设工作组,并与共建、合作单位组成实验室管理委员会,制定完善实验室管理制度。根据项目建设的需要,除主管部门经费投入外,我校将根据建设项目内容,自筹投入建设经费不少于1000万元,并在实验室场地、人员配备等其它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和政策倾斜,以保证建设项目顺利完成。淮阴师范学院(盖章)年月日93 十一、共建单位意见(对项目组建的经费配套、人员安排及其他保障措施的保证等,需与承担单位签订共建协议)同意与淮阴师范学院共建“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证工作条件与投入以及对参加共建人员时间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为提高本地区农业科技持续创新能力作出应有贡献。淮安市农科院(盖章)年月日同意与淮阴师范学院共建“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证工作条件与投入以及对参加共建人员时间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为发展本地区现代农业作出应有贡献。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盖章)年月日93 十二、合作单位意见(对项目组建的人员安排及其他保障措施的保证等,需与承担单位签订合作协议)同意与淮阴师范学院合作建设“某省某湖生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保证工作条件与投入以及对参加共建人员时间等方面予以全力支持,努力实现优势互补,确保建设项目顺利完成,为本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和新农村建设作出应有贡献。某康特尔生物有限公司(盖章)年月日十三、主管部门意见和经费匹配承诺(需负责人签字和单位盖章)将根据实验室建设项目的需要,在建设资金、项目建设的管理上给予大力支持,同时保证配套经费200万元及时足额到位。淮安市科技局(盖章)年月日93 十四、附件1、现有主要仪器设备清单序号仪器设备名称品牌及型号、规格数量单价国别、厂家出厂年份1粒度仪CIS-501214500荷兰,Ankersmid公司20062全自动多功能水平电泳仪Phastsystem192140瑞典,AmershamPharmacia公司20063脉冲调制式荧光仪FMS-21137969英国,HANSATECH公司20034液相氧电极OXYLAB178960英国,HANSATECH公司20035双目生物显微镜LEICA.B10MED18008德国,LeicaMicrosystemsWetzlar公司20016倒置生物显微镜AE31ELWDN.A.O.30127000麦克奥迪实业基团有限公司20057生物显微镜奥林巴斯BX41TF132798日本,Olympus公司20028显微数码照相系统OlympusBX51/C7070189100日本,Olympus公司20069全自动定量绘图酶标仪ELx800130500美国,BioTek公司200710高速台式离心机Sigma1-14112800德国,Sigma公司200711CO2培养箱MCO-15AC121800日本,Sanyo公司200712分析磨(样品破碎器)04301-20115500德国,Cole-Parmer公司200513基因扩增仪PTC-200273100美国,MJReseach公司200214低温保存箱MDF-U333216500日本,SANYO公司200615药用冰箱MPR-214F216900日本,SANYO公司200616超低温冰箱MDF-382E(N)245000日本,SANYO公司200693 17灭菌器MC-23228900日本,ALP公司200518灭菌器MC-305231280日本,ALP公司200519碎花状制冰机SCOTSMANAF100128800意大利,Scotsman公司200120果实硬度计FHM-11kg311850日本,Takemura公司200721高效液相色谱仪600E1390000美国,沃特斯公司200222液相色谱-质谱联用仪LCQAdvantage11480000美国,菲尼根公司200323X-射线衍谢仪SCINTXTRA1870000瑞典,ARL公司200324原子吸收光谱仪AA-6601F1280000日本,岛津199925紫外-可见光谱仪UV/Vis9161670001澳大利亚,GBC公司199626红外光谱仪AVATAR3601230000美国,尼高力199927荧光光谱仪LS551310000美国,PE200228比表面孔径测定仪SA3100PLUS1310000贝克曼库尔特200229气相色谱仪GC-14B1250000日本,岛津199630显微分析系统XSJ-HS142000福建爱普生实达电子有限公司200031显微分析系统XSZ-MI(联想开天4600/XSZ-H)127280北京福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232摄影生物显微镜XSZ-H113000重庆光学仪器厂199833显微图像电脑分析投影系统XTS-30148800北京泰克仪器有限公司200534落射荧光显微镜XSZ-HY1312150重庆光学仪器厂200435落射荧光显微镜XS-402115750重庆光学仪器厂200136倒置生物显微镜AE30125300麦克奥迪实业基团有限公司200593 37基因扩增仪MG96G335800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00638分子杂交炉LF-I37140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39手提基因枪SJ-500134268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540酶联免疫检测仪DG5031型16500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设备有限公司200241固液相分子杂交仪1339-DNA16590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200242自动酶标仪WD-2102A123530北京六一200743基因导入仪JY2000-1B110486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44凝胶成像系统801230900某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200545核酸蛋白检测仪HD-2000型215300上海嘉鹏科技有限公司200246膜分离试验装置Yd2521120280上海亚东核级树脂有限公司200647超声-微波协同萃取仪CW-2000149900新拓微波溶样测试技术有限公司200648超声波细胞粉碎机JY98-3D114100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649全温振荡培养箱HZQ-F160210100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200450高低温恒定湿热试验箱GDW/SH240D195000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200451组培室控温控湿系统192928浙江大学电气设备厂杭州求是环境科技有限公司200452光合测定系统BAU153000北京农业大学200053农药残留速测仪TFC-NYⅡ15520北京强盛分析仪器制造中心200254冷冻浓缩离心干燥器LNG-T98111700某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200455溶出分析仪MP-2130098山东电讯七厂200256BOD测试仪HI99724A119350北京哈纳科仪有限公司200493 57自动数显旋光仪WZZ-2A213260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200758生化成像系统TLC-2400123200上海奥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200759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756PC125025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200560自动数显旋光仪WZZ-1A26600上海浦东物理光学仪器厂200761HDL组合式色谱工作站双套138300上海金达生化仪器公司200662火焰光度计6400A14864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200763发酵罐系统(配进口PH溶氧电极)BIOTECH-10JS1140960上海保兴生物设备工程有限公司200593 2、近年来承担的重要科研项目清单序号项目名称编号来源起止时间经费(万元)负责人1SBD-转基因技术在甘薯淀粉分子改良中应用的研究30771367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0-2009.1230季勤2用淀粉结合结构域作为“锚”对甘薯淀粉分子结构修饰的研究3057118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6.1-2006.1216季勤3利用转基因平台技术对甘薯淀粉工业化应用的开发研究农业B类某省“六大人才高峰”2005-200816季勤4利用SBD-转基因平台技术对甘薯淀粉工业化应用的开发研究JHB04-043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4-200710季勤5大花蕙兰再生体系建立的研究SN0636市科技局2006-20072.25季勤6小麦雌性不育基因精细定位及遗传解析3077138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0-2008.128.0窦秉德7中国东、南海微生物中活性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和优化2001AA624010及2001AA624110国家海洋863项目2001-2004100.0谭仁祥纪丽莲8立项课题-海洋生物活性物质功能与结构研究02KJD1800109省教育厅2002-20042.4纪丽莲9立项课题-脯菜的综合利用99KJD550002省教育厅2000-20032.0纪丽莲10烯世宝在玉米上的推广应用BC2002313省成果转化2002-200410.0徐建明11韭苔天然保鲜剂的筛选及应用技术研究BE2003315省科技攻关2003-200612.0徐建明12速效有机硼肥的研制及产业化开发研究JHZD06-40省教育厅产业化2006-20081.0徐建明13稻田粉剂除草剂的改良及使用技术研究及使用技术研究SN0637市科技局2006-20072.25徐建明14重金属污染对菱茭白体细胞凋亡DNA损伤的影响02KJD18009省高校自然科学基金2002-20041.0罗玉明15应用无土栽培技术进行番红花GAP栽培JH02-124省高校高新产业化2002-200414.0罗玉明16淮安蒲菜道地性种质的DNA鉴定、有机栽培及其品质评价HAN0352市科技局2003-20061.0罗玉明17人工合成异源四倍体甘蓝型油菜遗传二倍化分子细胞遗传学研究30671166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子课题2007-2009赵祥祥93 18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转基因油菜与其伴生杂草间的流动BK2007554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3-2008.125.00赵祥祥19高油分双低油菜种质资源的引进、发掘、评价与创新HAN04007淮安市科技局2004-2006赵祥祥20小麦雌性不育系的育性表达特征研究3006004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1-200317.0窦秉德21水果型甜玉米的集约化生产及高附加值产品研发JH03-003某省教育厅2004-200611.5窦秉德22区域供水系统水价政策研究1262160400010国家水利部创新基金2003-200510.0崔延松23新型号CO2气肥JH010-28省高校高新技术产业发展2002-20048.0温鲁24蚕虫草人人工培育研究HAN0221市科技局2002-20041.5温鲁25食药用菌富集微量元素应用研究HAN0222市科技局2002-20041.5王新风26食用菌富集微量元素机理的研究02KJD180008省教育厅指导性项目2003-20061.0王新风27意杨常见病虫害微生物生防制剂的应用研究HAN04048市科技局2004-20072.25王新风28意杨常见病虫害防治菌剂的研究与产业化JHZD04-006省厅高新技术产业化指导性项目2004-20071.0王新风29野生羊肚菌调查和驯化的研究SN0635市科技局2006-20072.25王新风30基于次级键杂环超分子聚集体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20671038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007.1~2009.1252朱玉兰,尹起范等30马铃薯渣膳食纤维结构、生理活性及其机理研究2003年甘肃省自然基金项目2003-20055吕金顺32百合脱毒及脱毒小鳞茎快繁技术研究2004年甘肃省农业生物技术研究与应用开发项目子项目2004-20064吕金顺33用农作物秸秆制备活性碳的新技术研究SN0634淮安市科技项目2006-20073吕金顺34葛根综合利用加工技术集成研究05KJD530040某省教育厅2005.9-2007.31.0鄢贵龙35葛根加工技术集成研究SN0517淮安市科技局2005.3-2006.92.25鄢贵龙36泗阳县无公害韭苔生产基地建设SX(2002)032省三项工程2003-20045.0王伟中93 37植物源生物碱的高效提取及农用研究省“333”人才基金2003-20055.0王伟中38苦豆子总碱超微提取及其生物农药中试生产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2004-200630.0王伟中39植物农药“康绿功臣”在无公害优质粳米生产上推广省“333”人才基金2006-20086.0王伟中40阿维菌素光分解及其高效应用机制研究省六大人才高峰2006-20085.0王伟中41优质无公害(有机)稻米生产技术示范及其产业化开发SX(2001)46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2001-200250.0薛朝标42有机食品(稻米)生产技术引进及其产业化开发BZ2001011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1-20025.0薛朝标43绿色稻米质量标准全程控制技术应用及其产业化开发,SX(2002)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2002-200345.0薛朝标44机稻米生产全程质量可控新技术研究及其产业化开发BZ2003024省国际科技合作项目2003-20045.0薛朝标4510万亩无公害优质(有机)粳米产业化开发SX(2003)002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2003-2004120.0薛朝标46稻田套播小麦高产高效配套技术推广SX(2004)011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2004-200625.0薛朝标47优质水稻简化育秧与机插扩行稀植栽培配套技术推广SX(2005)012省农业三项工程项目2005.10-2006.1225.0薛朝标48超级稻新品种及其高产配套技术示范推广省苏北农业科技成果推广项目2006-200615.0薛朝标49某省淮安市农作物新品种推广示范基地农业部农计函[2006]69号国家优粮工程项目2006-2007300.0薛朝标50淮麦20号小麦新品种产业化开发BE2003375省科技攻关2003-200515.0顾正中51小麦新品种选育及繁育技术研究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2004-200510.0顾正中52优质高产多抗面条小麦新品种选育某省“六大人才高峰”项目2006-20095.0顾正中53小麦新品种选育某省“十一五”重大攻关2006-20095.0顾正中54矮败小麦育种科技创新条件建设子项目1251610400305国家财政部2005-201060.0孙苏阳55淮麦18回交导入系的构建与种质资源有利基因的高效发掘2006G51(A)-3-1国家农业部948重大项目2006-201010.0孙苏阳93 56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农林动植物育种项目小麦课题子项目国家科技部2006-201020.0纪凤高孙苏阳57国标二级以上优质水稻新品种的示范推广省科技厅2004-20056.0袁彩勇58优质高产中粳稻淮稻7号与淮稻8号示范推广某省发改委、省财政厅200410.0袁彩勇59抗条纹叶枯病优质高产粳稻新品种选育省科技厅2005-20098.0袁彩勇60大豆永久遗传群体的构建2004CB117206-2973计划2004-200825.0杨加银61常规、生物技术相结合选育优质高产多抗专用大豆新品种BG2006308省高技术研究计划(农业)2006-20103.0杨加银62米糠活性物质二十八醇饮料的研制浙江省科技厅2005-2007崔杨棣63米糠生物活性物质二十八醇制备与浙江省湖州市四丰天然蜡精炼厂合作1500.0崔杨棣93 3、近年来重要获奖清单(1)、本实验室近年科技获奖一览表序号名称等级获奖人获奖时间1“壮秧宝”的研制及在水稻旱育秧上的应用研究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王伟中徐建明薛朝标等19992“维他灵”应用技术研究与示范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王伟中徐建明等19983水稻僵苗防治调理剂“僵苗必克”的应用开发研究市科技进步奖三等奖徐建明(1/10)等20014B族维生素(氯化胆碱)在作物生产上的研究应用省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奖三等奖王伟中徐建明等20045苦豆子生物碱超微提取及在农业上高效应用研究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王伟中(1/15)徐建明(5/15)20046淮安市大面积迟熟中粳平衡增产配套技术的研究应用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薛朝标19987推广杂交新组合特优559及其高产群体质量栽培技术省科技进步奖三等奖薛朝标19998无公害优质稻米生产新技术推广及其产业化开发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薛朝标20069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顾正中(2/5)孙苏阳(5/5)200310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推广省农业技术推广奖二等奖顾正中(6/7)孙苏阳(7/7)200311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8号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顾正中(2/5)孙苏阳(5/5)200312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顾正中(2/5)孙苏阳(5/5)200313高产优质多抗小麦新品种淮麦19号市科技进步奖一等奖孙苏阳(1/6)顾正中(6/6)200514早熟高产优质夏大豆新品种淮豆6号的选育与应用市科技进步三等奖杨加银等200615高产优质多抗中粳稻新品种淮稻6号的选育与应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袁生堂袁彩勇200416马铃薯渣制膳食纤维的研制与开发甘肃省高校科技进步三等奖。吕金顺等200293 (2)、项目组主要成员获得的荣誉序号荣誉称号姓名工作单位1淮安市“五一”巾帼标兵季勤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2某省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能手罗玉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4第三届“某省青年科学家奖”提名奖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5中国农学会青年科技奖获得者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6全国杰出青年星火带头人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7市“优秀育农富民园丁”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8省“333”第三层次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9淮安市“十百千”第二层次徐建明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10省“青蓝工程”培养对象赵祥祥淮阴师范学院生物系11某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崔延松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12全国水利经济研究先进工作者崔延松淮阴师范学院地理系13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王伟中淮安市农科院14某省劳模王伟中淮安市农科院15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王伟中淮安市农科院16某省农业科技先进工作者王伟中淮安市农科院17淮安市创新创业人才奖王伟中淮安市农科院18省“333”第二层次王伟中淮安市农科院93 19市“十百千”人才第一层次王伟中淮安市农科院20某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薛朝标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1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薛朝标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2省“333”人才培养工程第二层次薛朝标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3淮安市“十百千”人才培养工程第一层次薛朝标淮安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4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顾正中淮安市农科院25省“333”第三层次顾正中淮安市农科院26市“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顾正中淮安市农科院27省“333”第三层次杨加银淮安市农科院28市“十百千”人才第二层次杨加银淮安市农科院93 4、近年来重要学术专著、发明专利等科研成果清单(1)、实验室人员近年来出版著作一览表序号著作名称出 版姓名作用1植物成分结构与功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11纪丽莲副主编2食用菌栽培学吉林科技出版2003年温鲁副主编3水利经济管理河海大学出版社2000年7月崔延松副主编4中国水市场管理学黄河水利出版社2002年11月崔延松主编5水利经济技术管理概论河海大学出版社2003年10日崔延松副主编6现代农药应用技术全书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年王伟中编委7旱粮实用栽培技术中国农业出版社1998年徐建明编委93 (2)、实验室人员近年来发表的论文一览表序号作者名称发表刊物发表日期1JiQ.etal.Microbialstarch-bindingdomainsasatoolfortargetingproteinstogranulesduringstarchbiosynthesisPlantMolecularBiology20032JiQ.etal.Reductionofstarchgranulessizebyexpressionofanengineeredtardemstarch–bindingdomaininpotatoplants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20043Kok-jacon,G.A.,Ji,Q.Vincken,J-PTowardsamoreversatilea-glucanbiosynthesisinplantsJ.PlantPhysiol20034季勤等SBD在重组蛋白质中位移对酶活性及与淀粉粒结合性能的影响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5季勤等利用GBSSI和SBD作为“锚”将荧光素酶定位到淀粉粒中效果的比较自然科学进展20066JiQ.etalMicrobialstarch-bindingdomainsaresuperiortogranule-boundstarchsynthaseIforanchoringluciferasetopotatostarchgranules.ProgressinNaturalScience20067FirouzabadiF.N.,VinckenJ-P.,,Ji,Q.Accumulationofmultiple-repeatstarch-bindingdomains(SBD2-SBD5)doesnotreduceadiatecontentofpotatostarchgranules.Planta(inpress)8FirouzabadiF.N.,kok-jaconG.,VinckenJ-P.,Ji,Q.Fusionproteinscomprisingthecatalyticdomainofmutansucraseandastarch-bindingdomaincanalterthemorphologyofadiate-freepotatostarchgranulesduringbiosynthesis.TransgenicResearch(inpress)9FirouzabadiF.N.,VinckenJ-P.,Ji,Q.Expressionofanengineeredgranule-boundE.colimaltoseacetyltransferaseinwild-typeandamfpotatoplants.PlantBiotechnologyJournal(inpress)10ZhaoXX,LuWP,QiCK,etal.Assessmentonalienherbicide-resistantgeneflowamongcrucifersbysexualcompatibilityChineseScienceBulletin200511ZhaoXX,XiaQX,LuDL,etalGeneflowfromgeneticallymodifiedherbicide-resistantrapeseedto5cruciferousweeds.ProgressInNaturalScience200693 12ZhaoXX,LuoYM,LuWP,etal.Geneflowfromherbicide-resistantgeneticallymodifiedrapeseedto4cruciferousweedsundermentorpolleninducement.ProgressInNaturalScience2007,(Accepted)13赵祥祥,陆卫平,戚存扣,等通过杂交亲和性评估外源抗除草剂基因在十字花科植物间的流动科学通报200514赵祥祥等转抗除草剂基因油菜与5种十字花科杂草间的基因流研究自然科学进展200615赵祥祥等蒙导授粉条件下转抗除草剂基因油菜与4种十字花科杂草间的基因流自然科学进展2007,(已录用))16WangYP,ZhaoXX,SonntagK,etalBehaviourofSinapisalbachromosomesinaBrassicanapusbackgroundrevealedbygenomicin-situhybridizationChromosomeResearch200517赵祥祥等高产优质油菜淮宁2号的特征特性及其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199918赵祥祥等双低油菜淮油1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农业科技通讯200019纪丽莲等APotentFeedPreservativeCandidateProducedbyCalcarisporiumsp.,anEndophyteResidinginStargrass(Cynodondactylon)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ogy200420纪丽莲等AntibacterialactivityofextractsfromSmilaxglabra生命科学研究200221纪丽莲等Antimicrobialactivitiesofmaizesilkextractsagainstfoodspoilageandfood-bornepathogens生命科学研究200122纪丽莲等柿叶抗菌活性研究及活性成分的分离鉴定食品科学200323纪丽莲菊花脑茎叶抗病原菌活性及其有效成分研究食品科学200424纪丽莲MetabolicRegulationofCellGrowthandAntimicrobialMetaboliteoftheF0238TheProceedingsoftheChinaAssociationforScienceandTechnology200625纪丽莲等菊花脑茎叶挥发油的化学成分与抗霉菌活性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93 26纪丽莲等芦竹内生真菌F0238细胞生长及其代谢调控微生物学通报200527纪丽莲芦竹内生真菌F0238对植物病原菌的拮抗作用微生物学通报200428纪丽莲等芦竹内生真菌F0238细胞生长及其代谢调控微生物学通报200529纪丽莲、谭仁祥EndophyticCalcarisporiumsp.,aPotentBiocontrollerforPost–harvestDecayofFruitsandVegetablesbyFungJournalofAppliedMicrobiology200730罗玉明等紫苏属药用植物的rDNAITS区SNP分子标记与位点特异性PCR鉴别药学学报200631罗玉明等稀土元素铈缓解镉对菱叶的毒害效应研究土壤学报200632罗玉明等无土栽培番红花LC/MS分析西北植物学报200633罗玉明等菱的腺毛发育及分泌活动的超微结构研究广西植物200634罗玉明等南湖菱苗端茎轴质体起源与发育的超微结构研究广西植物200235罗玉明等细叶石斛位点特异性PCR鉴别淮阴师范学院学报200236罗玉明等大麦黄花叶病抗性机理的初步研究南京师大学报200037徐建明等维生素类物质在小麦上应用的生物学效应西北植物学报200038徐建明等维他灵2号对玉米的增产效应及生物学基础华北农学报(论文集)200039徐建明等外源诱导植物获得抗病性的研究进展某农业科学200140徐建明等镧与维生素对水稻幼苗生长及根内源IAA的协同作用中国青年农业科学学术年报,中国农业出版社200241徐建明等水稻僵苗成因及其防治对策某农业科学200142徐建明等草莓宝在草莓上的应用效果某农业科学200043徐建明等维他灵3号对花生增产效应的研究某农业科学200044徐建明等硼对小麦幼苗生长及体内SOD、POD活性的影响某农业科学200645侯北伟,窦秉德等小麦雌性育性的主基因+多基因混合遗传分析遗传200646李生强,窦秉德等小麦雌性不育基因的SSR多态性标记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93 47窦秉德,孙其信等小麦种间杂种优势的研究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248DouBingdeetalMappingthefemalesterilegeneinwheatbasedontheBayesianmethodSubmittedtoTheorApplGenet200749陈莉,窦秉德等玉米成熟胚和茎尖愈伤诱导及其植株再生能力比较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650陈莉,窦秉德等甜玉米成熟胚的组织培养及其植株再生研究某农业科学200651曹俊梅,窦秉德等玉米幼胚和成熟胚愈伤组织分化反应性比较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0552尹起范等2-(2-5-二羟基苯基)-5-甲基-2,5-二氢吡咯并[3,4]富勒烯的合成和电子光谱的理论研究化学学报200553尹起范等花箐啶-3-葡萄糖甙稳定性化学研究与应用200454吕金顺等马铃薯渣制膳食纤维的工艺研究中国马铃薯200155吕金顺等臭椿中一种新苦木苦素的结构鉴定中山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56吕金顺等植物多糖的生物活性及凹型结构关系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200257吕金顺等ImproveonExperimentalDeviceofHydricBurningandExploiting17thIUPACInternationalConferenceonChemicalEducation200258吕金顺等ThechemicalconstituentsofElsholthiablandaBenth植物学报200159吕金顺等臭椿籽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分析测试学报200360吕金顺等合欢荚果挥发油的化学成分研究兰州大学学报(自然版)200361吕金顺等玉兰花蕾挥发油的GC-MS分析分析化学200362吕金顺等女贞子化学成分研究中国药学杂志200563吕金顺等香荚蒾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食品科学200564吕金顺等马铃薯膳食纤维对胆固醇的吸附及其动力学研究食品科学200665吕金顺等白丁香鲜花挥发性化学成分研究食品科学200766吕金顺等马铃薯膳食纤维的特征结构及其生理活性分析化学200767温鲁等蚕虫草与有关虫草活性成分检测比较食品科学200468温鲁等蚕虫草人工培育研究某农业科学200469温鲁等几种保鲜剂对香菇常温保鲜效果研究食品科学200493 70温鲁等液体培养蛹虫草虫草素和腺苷的代谢量微生物学通报200571温鲁等固体培养蛹虫草核苷类次生代谢物的产率食品科学200572温鲁等以虫草素和腺苷含量为指标优化蛹虫草人工栽培某农业学报200573温鲁等蛹虫草的两株虫草素高产菌株食用菌200574温鲁等蛹虫草孢子粉活性成分分析某农业学报200575温鲁等用谷物培养食用菌来生产功能食品食品科学200576温鲁等几种食用菌与不同谷物培养基的亲和性食品科学200677王新风等富硒酵母的培养和硒核酸提取的研究中国食品学报200678王新风等酵母硒核酸的提取和含量测定的研究食品科技200679王新风等富硒平菇的体外抑菌作用研究食品科学200680王新风等硒对栽培平菇产量及营养成分影响的研究食品科学200581王新风等液体培养杏鲍菇富集硒的条件与机理研究食品科学200582崔延松对水资源经济研究的一般认识经济师200683崔延松论洪泽湖研究的方法和对策某水利200784鄢贵龙大孔树脂对葛根素吸附行为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785鄢贵龙葛粉及葛根异黄酮清洁生产工艺研究某农业科学200686鄢贵龙黄曲霉毒素生物学去除方法的研究食品工业科技200587鄢贵龙葛根素注射液中葛根素含量的HPLC测定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588鄢贵龙稀土元素对谷氨酸发酵的影响工业微生物200589鄢贵龙毛细管电泳芯片及其应用生命的化学200590刘福霞等用微卫星标记定位太空诱变玉米核雄性不育基因遗传学报200591刘福霞等太空诱变玉米细胞核雄性不育基因与RAPD标记的连锁分析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592鄢贵龙葛根素的提取及纯化技术氨基酸和生物资源200493王伟中等苦豆子生物碱光解及其防止措施某省第六届青年学术年会论文200393 94顾正中等小麦品种豫麦13在育种中的应用某农业科学200295顾正中等小麦新品种淮麦17号的选育上海农业科技200296顾正中等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淮麦20号的选育及特征特性某农业科学200297顾正中等某淮北地区小麦育种目标的调整安徽农业科学200598顾正中等不同密度与施肥方式对淮麦19产量和品质的影响安徽农业科学200699顾正中等淮麦20高产栽培群体指标及优化调控技术安徽农业科学2006100杨加银菜用大豆品种花荚粒形成的初步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5101杨加银等不同播种季节对早熟菜用大豆农艺性状的影响西北农业学报2005102杨加银等高油大豆新品种淮豆8号的选育研究中国农学通报2006103杨加银等播期、密度对菜用大豆鲜荚产量及性状的影响大豆科学2006104袁彩勇等优质高产中粳稻淮稻8号的特征特性及高产栽培技术某农业科学2005105袁彩勇等淮稻6号的特征特性及栽培要点北京农业科学2002106袁彩勇等优质高产中粳稻淮9926和淮9726及其应用前景安徽农业科学2003107崔杨棣等壬二酸的性质、制备与应用开发粮食与油脂200593 (3)、实验室人员近年来获得的专利一览表序号名称专利号(申请号)申请专利人1ExpressioninplantsofSBDs(Europe,USA).01083247.4季勤2Methodformodificationofsizeandmorphologyofstarchgranules(Europe).03076300.7季勤3火材磷面新配方ZL96107717.4吕金顺4用玉米秸秆制备活性碳的方法2006100964996吕金顺5氧化型果蔬农药残留解毒剂ZL03158224.9温鲁6果蔬保鲜剂制法ZL03132045.7谭仁祥纪丽莲7粉剂农药的颗粒表面活性改良的方法200710022704.9徐建明93 5、近年来国内外合作项目清单序号学校合作人姓名项目名称国内外合作单位名称1季勤SBD2转基因甘薯的研究Departmentofplantsciences,WageningenUniversity,theNetherlands2季勤马铃薯淀粉转基因改良的研究DepartmentofmolecularCytogenetics,LethbridgeResearchCentre,Canada3季勤用淀粉结合结构域作为“锚”对甘薯淀粉分子结构修饰的研究中国农业科学院甘薯研究所4季勤用淀粉结合结构域作为“锚”对马铃薯淀粉分子结构修饰的研究FoodResearchCenter,Calgary,Canada5纪丽莲花生深加工及农业推广泗阳县科技局、宿迁市苏花食品有限公司6徐建明Analysesofthecambialregiontissuesof“fast-andslow-growing”genotypesofthepoplar(twopoplar[populusspp.]hybrids,P.deltoidesxpciliateandP.deltoldesxpszechuanica)andofpine(pinusadiate)DepartmentofBiology,theUniversityofCalgery.Canada7尹起范海洋性大气污染规律的研究韩国首尔大学地球环境科学院93 6、近年来产学研合作、科研成果转化应用的项目与成果清单序号品种名称审定证号时间1淮麦14号国审麦98000919982淮麦15号苏种审字第335号19983淮麦16号苏种审字第336号19984淮麦18号苏种审字第340号19995淮阴9628豫审证字第10号20006淮麦17号国审麦2000000420007淮麦16号国审麦200100420018淮麦18国审麦200100520019淮麦19号苏审麦200101200110淮麦20号苏审麦200201200211淮麦20号国审麦2003030200312淮麦21苏审麦200603200613淮麦23苏审麦200607200614淮稻7号苏审稻2004122004.215淮稻8号苏审稻2004102004.216淮稻9号苏审稻2006072006.117淮优粳2号苏审稻2006062006.118淮稻10号苏审稻2007082007.119淮豆6号国审豆2001003200120淮豆8号国审豆2005013200521淮油16号苏审油199802199922淮杂油1号苏审油200102200123淮杂油3号苏审油200402200493 7、本项目联合共建协议和合作协议,分别明确共建和合作各方项目出资、项目人员、任务分工、共建合作机制、知识产权、技术成果转化应用等方面的责任、权利和利益关系(见附页)93 8、项目承担单位转移资产清单原所属单位资产编号仪器名称型号价值(元)生产厂家生物系0301598S冰箱BCD-205SN2280.00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992S冰箱BCD-239BSW4400.00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501636S不锈钢治疗车II型780.00南京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物系0501637S不锈钢治疗车II型780.00南京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物系0602247S超级洁净工作台BCN-1360B9900.00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337S超声波清洗机KQ-22001917.00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生物系0401524S垂直板制胶架20*2015178.00美国伯乐生物系0602237S纯水器GR-50T6100.00*生物系0401153S打印机美达能PagePro13001550.00柯尼卡美能达商用科技株式会社生物系0500773S电磁炉尚朋堂SR-1603A468.00尚朋堂(无锡)电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081S电热恒鼓风干燥箱DHG-9145A型3819.00上海一恒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433S电泳槽DYCZ-26型647.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435S电泳槽DYCZ-21型615.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436S电泳槽DYCZ-21型615.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437S电泳槽DYCZ-21型615.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644S电泳槽DYCZ-24A型629.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645S电泳槽DYCZ-24A型629.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646S电泳槽DYCZ-24A型629.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647S电泳槽DYCZ-24A型629.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500080S电泳槽DYCP-31D790.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600655S电泳槽DYCP-44P2600.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434S电泳仪DYY-12型8118.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20021442电泳仪JY-6005340.00北京市君意机电技术公司生物系0600643S电泳仪DYY-6C型2306.8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0454S电子天平BP61S9900.00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455S电子天平BL6104180.00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生物系0501791S电子天平TE612-L3965.00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991S分体落地式空调器MEICOKFR-71L/D3980.00安徽天歌电器有限公司生物系20010552分体热泵型挂壁式房间空调器KFR-35GW/J3160.00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462S恒温磁力搅拌器85-2型448.00巩义市英峪予华仪器厂生物系20021476红外线干燥箱404-14000.00上海实验仪器总厂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2464基因扩增仪PTC-20073100.00美国MJ研究公司生物系0400428S基因扩增仪MG96G36400.00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21S记忆棒SONY 128M900.00日本生物系0400757S空调海尔KFR-50LW/K3300.00青岛海尔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20010558离心机TGL-16C2448.00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93 生物系0400001S全温振荡培养箱HZQ-F16010750.00哈尔滨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032S扫描仪9820780.00 生物系0400597S生化培养箱SPX-250B5150.00上海佳胜实验设备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427S实验室级超纯水器SPW-50D13000.00上海赛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20S数码照相机SONY DSC-P1003300.00上海索广电子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86S数字温湿计TES1360920.00台湾泰仕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85S数字照度计TES1330A880.00台湾泰仕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229S酸度计奥立龙8182170.00美国ThermoOrion生物系20010556碎花状制冰机SCOTSMANAF10028800.00意大利生物系0400642S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L185Z-1型16258.80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厂生物系20021516台式离心机TDL-60B2797.00上海安亭科学仪器厂生物系0400990S脱色摇床TY-80S680.00金坛市虹盛仪器厂生物系0401150S微波炉LGMG-5513NV820.00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03S微型计算机宏图典雅11223588.00某宏图三胞高科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764S微型计算机嘉翔V3964.00中国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765S微型计算机联想锋行7060A7600.00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生物系20010497稳压稳流电泳仪DYY-III21152.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20010499稳压稳流电泳仪DYY-III21152.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301599S卧式对折门冷藏冷冻柜海尔FCD-185SC1450.00青岛海尔特种电冰柜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84S吸尘器海尔ZW1200-203390.00青岛海尔洗碗机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2493液氮容器YDS-15(东亚牌)1600.00乐山市东亚机电工贸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643S转子1.5ml×241088.00上海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医疗器械厂生物系0602433S紫外透射反射分析仪UV-32990.00上海康禾光电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700864S基因扩增仪MG96+28000.00杭州朗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522SBT系列蠕动泵时间分配器液体分装仪配件1450.00常州诚合卫生设备厂生物系0401351SMEDICOOL(恒温保存箱)MPR-213F18600.00Japan生物系0500619SpH计PHS-3D2470.00上海三信仪表厂生物系0401222S不锈钢治疗车CRII950.00南京华瑞医疗器械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428S超纯水器SPW-40T22800.00上海塞鸽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1013超低温冰箱MDF-382E47200.00日本三洋生物系0501134S超净工作台BCN-1360B9290.00北京东联哈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432S超声波细胞粉碎机JY98-3D15523.00宁波新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907S打印机三星17401275.00 93 生物系0401353S单道数字可调移液器0.1-1ul2-20ul20-200ul100-1000ul3808.00Germany生物系0401350S低温保存箱MDF-U33321000.00Japan生物系0401223S电磁炉尚朋堂1607D498.00尚朋堂(无锡)电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355S电动移液器0-10ml3600.00Germany生物系0401520S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DHG-9053A型1537.00上海市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501813S电子连续移液器(配充电器+镍氢)1ul-5ml6396.00Germany生物系0401352S电子天平BL-2200H0.01g3500.00岛津制作所生物系0602437S电子天平ME254S(0.1mg/250g)40300.00塞多利斯科学仪器(北京)有限公司生物系0602170S电子天平JA1203A2880.00上海精密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501820S杜瓦瓶(液氮罐)03772-405364.00Cole-ParmerInstrumentCompany生物系0501821S杜瓦瓶(液氮罐)03772-405364.00Cole-ParmerInstrumentCompany生物系0500083S多功能水平电泳槽HE-120Gen1349.00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084S多功能水平电泳槽HE-120Gen1349.00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085S多功能水平电泳槽HE-120Gen1349.00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421S分体落地式房间空调器格力KFR-70LW/E4300.00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501815S分析磨(样品破碎器)04301-2018600.00Germany生物系0500079S干式恒温器BG25型4799.00杭州郎基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602S高低温恒定湿热试验箱GDW/SH240D95000.00上海实验仪器厂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521S隔水式恒温培养箱GNP-9050型2117.00上海市三发科学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1041固液相分子杂交仪1339-DNA6590.00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生物系0500086S核酸电泳仪EPS1001259.00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087S基因导入仪JY2000-1B11199.00宁波新芝生物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2465基因扩增仪PTC-20073100.00America生物系0401313S静音混合器WH-986560.00某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422S空调机格力KFR-35GW1980.00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232S快速混匀器SK-1345.00某省金坛市荣华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94S冷冻浓缩离心干燥器LNG-T9811700.00某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生物系0600630S粒度仪CIS-50214500.00Israel生物系0602310S连续变倍体视显微镜XTB-1型1810.00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1047酶联免疫检测仪DG5031型6500.00华东电子集团医疗设备有限公司生物系0501752S凝胶成像系统80130900.00某省捷达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0192平板凝胶真空干燥器WD-94103240.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93 生物系0400002S全温振荡培养箱HZQ-F16010750.00哈尔滨市东联电子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物系0601106S全自动电泳仪Phastsystem92140.00Amersham生物系0500082S蠕动泵BT00-300M2999.00常州诚合卫生设备厂生物系0400438S三恒多用电泳仪ECP30004756.00北京市六一仪器厂生物系0401316S三用恒温水箱HH-W420539.50某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生物系0401314S手掌型离心机LX-100280.00某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293S台式高速冷冻离心机TGLL-18K配2.4.6号转子14560.00某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生物系0401317S台式高速离心机TGL-161527.50某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生物系0401295S台式冷冻恒温振荡器THZ-Q6370.00某省太仓市华美生化仪器厂生物系0401315S台式紫外仪GL-31202520.00某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系20000130体视显微镜XTL-1型3350.00江南光电(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400459S脱色摇床TS-20002016.00北京市新技术应用研究所生物系0401354S外置活塞移液器200-1000ul2360.00Germany生物系0401151S微波炉MG-5513M820.00乐金电子(天津)电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318S微量振荡器MM-2247.00某省金坛市医疗仪器厂生物系0401152S微型电子计算机宏图黑客31354980.00某宏图高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500763S微型计算机嘉翔V3964.00长城计算机深圳股份有限公司生物系0602662S微型计算机启天M488E3560.00联想(北京)有限公司生物系0401312S微型台式真空泵GL-802型406.00某省太海门市其林贝尔仪器制造有限公司生物系20021481旋涡混合器QL-901312.00某海门市麒麟医用仪器厂生物系20000137液氮生物容器YDS-3910.00四川亚西机械厂生物系20010549液氮生物容器YDS-151616.00四川亚西机械厂生物系0401356S移液器支架*380.00Germany生物系0401357S移液器支架*380.00Germany生物系0401358S移液器支架*380.00Germany生物系0401359S移液器支架*380.00Germany生物系0401360S移液器支架*380.00Germany生物系050151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SP-756PC25025.00上海光谱仪器有限公司生物系0700037STurner扫描分光光度计A-36206-10111946.00*生物系0700035S多通道移液器A-25704-266084.00*生物系0700036S多通道移液器A-25704-266084.00*生物系0700092S荧光显微镜LeicaDM2500240000.00生物系0700090S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PC190025000.00生物系0301591S脉冲调制式荧光仪FMS-2137969.00生物系0301590S液相氧电极GHLOROLAB-278960.00生物系0400193S组培室控温控湿系统92928.00合计1951906.00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