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5.26 KB
- 2022-04-22 11:34:43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 森林生态建设示范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58
1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某某市森林生态建设示范项目1.1.2项目建设单位某某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1.1.3项目单位法人代表某某1.1.4项目类别造林和再造林1.1.5建设地点本项目建设地点在某某镇等25个乡镇。1.1.6主要建设内容、规模本项目建设总面积12.0万亩,其中新造8.0万亩(新造生态林6.5万亩、油茶1.3万亩、楠竹0.2万亩),抚育4.0万亩(天然生态林1.0万亩、油茶2.0万亩、楠竹1.0万亩)。1.1.7项目建设期2年1.1.8投资规模及资金来源本项目总投资1.8亿元,其中新造林投资14400万元(生态林11700万元;油茶林2340万元;楠竹360万元);抚育林投资3600万元(生态林900万元;油茶林1800万元;楠竹900 58
万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1.15亿元,占总投资的63.9%,向财政部申请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委托贷款6500万元,占总投资的36.1%,用于新造林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1.1.9项目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某某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是经某某市人民政府批准,前身为2006年8月成立的某某市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开发有限公司,注册资本1000万元,2007年2月变更为某某市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并增资7000万元,其中货币出资2100万元,净资产出资4900万元,总注册资本金8000万元。负责全市农业产业化和基础设施建设、土地整理、农村交通、教育、卫生事业建设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的国有独资公司,是依据现代企业制度进行运作的企业法人。公司代表政府行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投融资主体职能。具体职能:一是负责项目资料的整理、包装;二是负责项目的融资;三是负责项目的工程管理和资金管理;四是负责项目的本级财政配套资金的安排和上级配套资金的筹集。公司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下设办公室、招商融资部、建设项目部、计划财务部。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单位某某市咨询中心1.3可行性研究依据与范围1.3.1依据1)国家发改委、建设部联合颁发《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58
2)中国国际工程咨询公司编著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6)国家林业局《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7)《某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8)《某某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9)国家现行的其他有关规范、规程、标准;10)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基础资料。1.3.2研究范围依据国家有关政策和相关的规程、规范,对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建设内容和规模、建设内外部条件、项目建设方案、环境保护、节能、项目实施进度计划、投资估算等进行全面的论证和研究。 58
2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背景2.1.1项目建设宏观背景世界工业文明创造了辉煌的成就,也带来了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失衡等各种威胁,对全球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健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类活动对自然界的干扰不断加剧,许多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人类赖以生存的空间受到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已在经济、政治、科技和贸易等方面开展合作,共同应对环境问题。目前全球面临的温室效应、臭氧威胁、生物多样性危机、水土流失、荒漠化、土地退化、水资源短缺、大气污染和酸沉降及热带雨林危机等生态问题,大多与森林面积的萎缩和功能下降有着密切联系,解决好全球森林问题是解决人类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的重点之一。因此,林业和森林问题成为世界各国关注的焦点之一。应对生态危机、维护生态安全,已成为全球的共同战略。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的召开,确定了森林可持续经营和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方向,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此后,森林可持续经营、生物多样性保护、造林再造林碳汇项目、林业应对气候变化和林木生物质能源开发等一系列新的林业热点问题不断显现,逐渐成为全世界关注的焦点,对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林业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在全面审视和认真思考前面发展模式的基础上,生态经济、绿色经济已经成为全世界的共识,成为了创新经济发展形态的重要命题,成为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潮流。森林生态系统(ForestEcosystem 58
)是以乔木为主体的生物群落(包括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及其非生物环境(光、热、水、气、土壤等)综合组成的生态系统,是森林群落与其环境在功能流的作用下形成一定结构、功能和自调控的自然综合体,是陆地生态系统中面积最多、最重要的自然生态系统。地球上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类型有四种,即热带雨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和北方针叶林。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巨大的碳汇,全球森林的碳贮量约占全球植被的77%,森林土壤的碳贮量约占全球土壤的39%,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森林不仅能够为人类提供大量的木材和都中林副业产品,而且在维持生物圈的稳定、改善生态环境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例如,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每天都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释放出大量的氧,这对于维持大气中二氧化碳和氧含量的平衡具有重要意义。又如,在降雨时,乔木层、灌木层和草本植物层都能够截留一部分雨水,大大减缓雨水对地面的冲刷,最大限度地减少地表径流。枯枝落叶层就像一层厚厚的海绵,能够大量地吸收和贮存雨水。因此,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方面起着重要作用,有“绿色水库”之称。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时期,也是转型发展的重要时期。随着资源、环境等发展制约要素的日益凸显,国家先后提出了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两型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等一系列全新理念和战略方针,目的就是要引导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绿色发展、和谐发展、可持续发展,实现发展的转型升级。中国是世界林业大国之一,中国的林业发展对全球生态和环境的影响举足轻重。在过去的30 58
年中,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从维护全球和本国生态安全的战略高度,本着对人类、对未来高度负责的精神,持续开展了中国历史上乃至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林业与生态环境建设,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目前中国已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快、人工林面积最大的国家,碳汇能力持续增长,林业的国际影响力不断提升。这不仅改善了中国的生态状况,而且为维护全球生态环境安全、应对全球生态环境危机和全球气候变化作出了积极贡献。国家林业局局长贾治邦于2008年指出,要积极应对国际林业热点问题,增强我国的话语权和主导权;并指出要从我国的基本国情、林情出发,遵循客观规律,走有中国特色林业发展道路。在新形势下,林业在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中的地位越来超重要,作用越来越突出,面临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发展林业,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大举措,是建设生态文明的首要任务,是应对气候变化的战略选择,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2.1.2区域背景和现状分析湖南全面深入践行科学发展观,加快推进“四化两型”战略,发布《绿色湖南建设纲要》,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两型社会建设为引领,以生态建设、节能减排和环境治理为重点,发展绿色产业、倡导绿色消费,弘扬绿色文化,探索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努力走出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长株潭城市群作为国家两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具备着实现转型发展、率先崛起的历史机遇。湖南是我国南方重点林区。新中国成立60 58
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省委省政府、国家林业主管部门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下,经过全省人民和林业系统广大干部职工长期不懈的艰苦努力,全省林业发展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为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新中国成立以来,湖南大力开展人工造林、飞播造林、封山育林,深入推进全民义务植树运动,努力建设退耕还林、长(珠)江防护林、平原防护林、血防林、公益林、速生丰产林、绿色通道、石漠化治理等重点生态工程,形成了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的良好局面。60年间,累计完成人工造林、迹地更新1.86亿亩,6.24亿人次义务植树31.32亿株。1993年全省如期消灭宜林荒山,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荒山造林绿化先进省”光荣称号,居全国第三位;1997年基本实现全面绿化,也位居全国第三。全面加强营造林质量管理,自1996年起湖南营造林质量连续12年保持全国领先地位,7年居全国第一,2次荣获“国家造林质量奖”。到2008年,全省林业用地1.94亿亩,湿地0.84亿亩,分别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61.05%和26.47%。60年来,有林地从0.90亿亩增至1.46亿亩,增长61%;森林覆盖率从31.2%增至55.86%,提高14.6个百分点:森林蓄积量从2.82亿立方米增至3.66亿立方米,增长29.7%。建成森林、湿地和野生动物类型自然保护区115处,面积1965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27%。建设经营国有林场186个,面积1600万亩。建设保护生态公益林7879万亩,占全省林业用地的42.1%。完善的生态体系给湖南带来了巨大的生态效益,据省森林资源监测中心监测,目前全省森林储碳、放氧、储能、蓄水、保土保肥等森林生态效益总值6686.66亿元,其中,吸收二氧化碳总量62,563.55万吨,固碳总量17,061.07万吨,效益总价值1757.32亿元;森林释放氧气总量39,070.90万吨,效益总价值3907.09亿元;森林储能总量54,900.70亿兆焦,效益总价值439.21亿元,森林蓄水251.68亿立方米,效益价值 58
268.55亿元;减少水土流失34,824.48万吨,效益价值8.28亿元;森林保肥量188.16万吨,效益价值306.21亿元。现在,徜徉在芙蓉国,处处山清水秀、满目葱茏、鸟语花香。良好的生态环境吸引着越来越多的社会人士纷纷来湘投资兴业和居家生活。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国家原副主曾庆红同志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对湖南的生态建设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某某市属湖南重点林区县(市)之一,现有林业用地517万亩,森林覆盖率65.82%,森林蓄积量1180.6万立方米。从2002年起实行森林分类经营,划定国家生态公益林103万亩,商品林260万亩。2007年被授予“全国绿色小康县”称号,以其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被誉为长株潭“后花园”。为配合农业综合开发林业项目建设,某某市委、市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文件。国家项目的支持、各级领导的重视、相关政策的倾,某某市林业资源实现了持续稳步增长,对我市环境的变化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林业基础差,资金投入总量不足,从整个森林生态体系建设来看,仍呈现林种树种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不协调等诸多弊端。加上2008年特大冰雪灾害和森林火灾的影响,生态环境建设任重道远。某某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某某河上游(小溪河)已列为长沙市饮用水源地之一,因此,加强某某市林业生态建设,治理水土流失,改善区域农业生产条件和生态环境意义十分重大。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是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的需要某某市 58
经过多年的林业生态建设,虽然取得了很大成就,但由于基础差,林业生态建设资金投入不足等原因,现仍有相当部分的水土流失面积未能得到有效治理。某某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组成区域,是长沙市的重要饮用水源地,生态环境质量直接影响到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的成效。项目的实施有利于辐射和带动项目区及周边地区的林业生态建设,对促进长株潭城市群“两型社会”建设具有十分重要意义。2.2.2项目建设是维护区域生态安全的需要全球气候变暖对地球上许多地区的自然生态系统、人类的生存、健康与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并构成严重的威胁,气候变化问题受到国际社会的特别关注,已经成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外交和国家安全领域的一个热点。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成为巨大的碳汇,全球森林的碳贮量约占全球植被的77%,森林土壤的碳贮量约占全球土壤的39%,在全球环境变化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项目区生态环境还十分脆弱,森林生态结构失衡,功能下降,很大程度上削弱了吸收二氧化碳、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生态功能。通过开展林业生态项目建设,恢复森林植被,改善森林生态系统结构与功能,对于应对气候变化,建设两型社会,发展低碳经济,确保国土生态安全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2.2.3项目建设是改善项目区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需要项目区是某某市 58
水土流失较严重的地区或相对贫困山区,生产生活环境相对较差,生活水平相对较低。项目的实施有利于增加森林面积,减少水土流失面积,调整农林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林业增产增收。生态环境的逐步好转,可改善项目区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2.4项目建设是调整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丰富生物多样性的需要本项目预计新造林8.0万亩,抚育4.0万亩。项目的实施增加了造林地树种、增加植物量,有利于调整当地的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和森林覆盖率,有利于提高生物多样性,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进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生态环境的改善又能够有利于丰富生物多样性。3项目建设内容与规模本项目建设总面积12.0万亩,其中新造8.0万亩(新造生态林6.5万亩、油茶1.3万亩、楠竹0.2万亩),抚育4.0万亩(天然生态林1.0万亩、油茶2.0万亩、楠竹1.0 58
万亩)。新造生态林、楠竹和生态林、楠竹的抚育主要分布在东区山地以及河流上游等乡镇,新造油茶及油茶抚育分布在西区、北区、南区等丘陵山地。具体建设地点分布在全市33个乡镇中的某镇、某镇、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乡、某某乡、某某镇、某某镇、某某乡、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镇、某某乡、某某镇、某某镇、某某乡、某某镇等25个乡镇。4项目建设条件4.1项目地理位置及交通条件某某市属湖南省长沙,位于湖南东部偏北,地理座标东经113°10′~114°15′,北纬27°51′~28°34′,全市面积5007.75km2 58
。东、东南与江西铜鼓、万载、宜春、上栗等县市接壤;西、西北与长沙县、株洲市为邻;西南交醴陵而北界平江,处于长沙、株洲、湘潭三市“金三角”地带,全市南北纵长80.9公里,东西横跨105.8公里,某某市区位于某某河中游河畔,四面环山,自然环境优美,距长沙62km,距京珠高速50km。某某公路四通八达,公路通车总里程5596km,市域路网密度达到111.7km/100km2,公路人口密度为40.2km/万人。以国道319线和106线为主脉,省、县、乡村公路为支脉,有东、南、西、北四条高等级公路与各乡镇相连,大浏、长浏、岳汝高速在建,全市各地形成1小时经济圈,交通运输非常方便,各乡镇到村全部通了水泥路,为项目建设提供较好的保障。民航方面,某某距国家一级机场长沙黄花国际机场38km,通过40多条航线与全国各大中城市、香港地区和其他国家相联。水运方面,某某河全长234.8km(双江口至湘江,在某某境内181.5km),可以通航。4.2自然条件全市地貌类型以中低山和丘岗地貌为主,全市主要水系有湘江一级支流某某河、捞刀河及南川河。全市年平均气温16.7℃~17.6℃,年均降水量1459-1700毫米,年日照1496-1850小时,成土母岩主要为板页岩、花岗岩,土壤以红壤为主,有机质含量较高,土层深厚,加上水分和光热条件充足,非常适宜树木生长。4.2.1地形、地貌和地震烈度某某市处于幕阜——罗霄山系的北段,属幕阜连云山丘区,由于连云山、大围山都是从东北向西南延伸,地势东北高、西南低,最高峰七星岭海拔1607.9米,最低柏加镇杉湾里的一级阶地海拔仅37.5米,高差1570.4米,一般海拔在200-800米之间,相对高差600米 58
左右,地势高低起伏大。全市四面环山,山地、丘陵、盆地交错,山地占土地面积52.9%,丘陵占25.1%,岗位占7.9%,平原占13.1%,水面占1%。主要山体脉络清楚,皆呈东北至西南走向的雁行背斜山地,岭谷平原相间,形成官渡、大瑶、北盛三个较大盆地和一个某某河谷地,全市30°以上的土地占47.1%,小于5°的仅占14.4%,受外营力的影响,山地丘陵隆起长期处于剥蚀状态,山势陡峭,坡度较大,水土流失加剧。区域内水系发育,地表切割强烈。河曲发育、堆积盛行,出现河漫滩和多级阶地,沿水系形成现代狭长的河谷、溪谷冲积平原。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查得该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35s,对照地震基本烈度≤6度。4.2.2水文状况某某市境内主要有某某河、捞刀河、南川河三大河流。某某河是湘江的一级支流,发源于大围山北麓(海拔1607.9m),有大溪河和小溪河两个源流,自东向西蜿蜒而流,在长沙市开福区落刀咀汇入湘江,全长234.8km,流域面积3211平方公里,是某某境内最大河流。南川河全长75公里,在某某市境内长61.4公里,流域面积661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水量5.33亿立方米;流经某某市文家市、中和、澄潭江、大瑶、金刚镇五个乡镇,然后进入醴陵境内,经渌江注入湘江。捞刀河发源于某某市石柱峰北麓的社港镇周洛村,流经某某市社港镇、龙伏乡、沙市镇、北盛镇和永安镇,长沙县春华镇和黄华镇,开福区捞刀河镇于长沙城北洋油池汇入湘江。全长141公里,流域面积为2543平方公里。 58
该区域水文地质条件较为简单,地下水较丰富,主要为地下裂隙水,地下水主要补给水源为自然降水。地下水位一般埋藏较深,地下水质较好。4.2.3气象条件本区域属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其特点是春夏潮湿多雨,秋冬寒冷干爽,雨量主要集中在3月中旬~7月,约占全年降水的50~55%。盛夏、秋天气温较高,冬天气温较低。全年高于35℃气温的天数在70天左右。据某某气象站多年实测资料统计,多年平均气温为17.3℃,历年最高气温为40.7℃(1971年7月26日),历年最低气温为-8.4℃(1967年1月16日);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81%,历年最小相对湿度为10%;多年平均日照时数为1655.9h;多年平均地面温度为19.9℃,极端最高地面温度为70.9℃(1959年8月4日),极端最低地面温度为-13.8℃(1979年1月31日),多年平均风速为1.4m/s最大风速为20m/s,其相应风向为SSE;多年平均降雪日数为7.0d,积雪日数为3.6d,最大积雪深度为20cm(1979年1月11日),多年平均无霜期为269.5d;多年平均蒸发量为1204.2mm。4.2.4自然资源条件某某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境内已知各类矿产61种,分为燃料、金属、非金属、水资源矿产四大类,有各类矿床、矿点和矿化点共118处,其中大型矿床3处,中型矿床5处,小型矿床5处,矿点和矿化点105处。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2种。其中具有一定规模且有开发利用价值的有煤、铜、铅、锌、金、磷、海泡石、菊花石、石膏、花岗岩、高岭土、镁质粘土、重晶石等。 58
野生动物解放前较多,解放以后,由于森林砍伐过度,猎捕过度及农药污染等,野生动物不断减少,现属国家一、二级保护的珍稀动物有云豹和穿山甲,省级保护的动物共9种,如东部山区的红嘴相思鸟、锦鸡、猴面鹰、地花鸡等。某某是全省重点产材县市之一,又是用材林、楠竹林、油茶林基地县(市)。4.3社会经济条件4.3.1项目所在地社会经济现状某某市辖37个乡镇、办事处,401个行政村(居委会),全市总人口为142.3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6.8万人,非农业人口15.5万人。某某物华天宝,物产丰富。境内已知各类矿产61种,分为燃料、金属、非金属、水资源矿产四大类,有矿产地118处,已探明资源储量的矿产22种。种植业以水稻为主,1986年被列为国家商品粮基地县之一。手工业生产历史悠久,花炮、夏布、豆豉、菊花石雕被誉为某某四大名产。其中花炮生产已有1300多年历史,内销全国1700多个县市,外销全球约70个国家和地区,早在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博览会”即获得一等奖。某某经济以鞭炮烟花、生物医药、机械制造、建筑材料、食品加工、化工塑料、纺织服装、矿产冶炼、竹木加工、花卉苗木等十大产业支撑。某某花炮享誉全球,某某是“中国花炮之乡”,某某生物医药园是长沙市生物医药产业核心区,是联合国工业发展组织在中国唯一的生物医药产业区,2012年3月获批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某某市牢牢把握“兴工强市,交通先行,强农富民,经营城市,招商引资”五个重点,抢抓发展机遇,突出发展重点,优化发展环境,推进科技创新,加强产业建设,市域经济快速增长,通过20多年的努力,使一个贫困县变成综合实力居全省第二位的经济强县。 58
2011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2.2亿元,同比增长14.3%,三次产业增加值结构比例为9.2/70.4/20.4。完成财政收入42亿元,增长26.4%,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7.71亿元,增长33.4%。实现工业总产值1198.5亿元,增长32.7%,其中规模工业企业实现产值752.8亿元,增长38.6%;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31.7亿元,增长21.3%;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39亿元,增长15.1%。2011年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贷款余额分别为257.5亿元和176.8亿元。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98.2亿元,增长5.1%,其中林业产值11.3亿元,增长11.2%,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11.5%。2011年,全市完成营造林面积4918公顷,其中退耕还林467公顷;油茶林新造3186公顷,幼林抚育面积2560公顷。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4236元,增长14.1%,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907元,增长20.1%,市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全国县(市)百强第64位。某某是一个农业大市,总面积5007平方公里,耕面积117.5万亩,其中水田面积104.9万亩,总人口142.3万,其中农村人口126.8万,占89%。2011年实现农业生产总值98.2亿元,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市(县)、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市(县)、国家杂交水稻制种基地、国家生态农业示范市(县)、袁隆平院士的超级稻生产示范基地、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试点市(县)。某某先后被评为“中国花木之乡”、“中国红檵木之乡”、“中国油茶之乡”。农业林业优势明显,已形成“粮、菜、烟、花、药、果、茶、麻”产业格局。4.3.2项目所在地能源供应条件(1)供水目前某某市自来水厂的供水能力6万m3/d 58
,供水能力充足,本项目的生活、消防和生产用水均考虑由城市自来水供给,根据《某某市城市总体规划纲要(2001-2020年)》,至2010年,城区人口约为20万人,按日用水量200l/d计算,日需自来水量4万吨,此外工业用水量为0.2万吨/d,经营服务用水0.5万吨/d,不可预计用水量0.5万吨/d,合计5.2万吨/d,因此供水没有问题。供水压力0.2—0.3Mp,可满足生活、消防用水要求。某某市各乡镇多数已建设或开始着手建设自来水厂,水资源整体较为丰富,在2011年中央部署加快水利建设的情况下,某某市完成山塘清淤3849口、水库除险加固31处、农村饮水安全工程11处、渠圳新修整修12.4千米和富岭水库坝体工程,全市农业用水基本有保障。(2)供电2011年,某某市投资3.6亿元完成了220千伏淮川、110千伏西湖山输变电主体工程建设,改造农村电网122个村(社区),成功创建全国新农村电气化县(市)。关口、南市街、唐家洲、淮川、西湖山等变电站形成一个城区环网。2011年11月,某某市启动了新一轮农网改造,被列为全国2011年至2014年农网改造升级工程示范县和省电力公司确定的2011年全省两个电气化建设县之一,全市供电条件良好。4.3.3当地施工及协作条件某某市工业、商业、电力电讯、城市供水、文教卫生设施均配套齐全;文化休闲、饮食娱乐、旅游购物等服务业较为发达;机械制造、建筑安装和交通运输等力量较强;建筑材料、施工队伍均可就近解决;煤炭、水电等动力资源丰富;生活居住、社会秩序、城市管理较好;项目的施工及协作条件均十分有利,是本项目建设的有力保证。 58
5项目建设方案5.1项目建设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 58
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根据中央林业工作会议及全国农业综合开发工作会议精神,从应对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高度出发,坚持以提高农业综合开发生产能力,改善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农村生产生活条件为目标,大力加强林业生态项目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优化农村产业结构和资源配置,进一步加强科学化、精细化管理,充分发挥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实现兴林和富民的和谐统一。5.2主要依据(1)《造林技术规程》(GB/T15776-2006)(2)《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GB/T18337.3-2001)(3)《森林抚育规程》(GB/T15781-2009)(4)《森林采伐作业规程》(LY/T1646-2005)(5)国家林业局《中幼龄林抚育补贴试点作业设计规定》(林造发[2010]20号)5.3建设原则5.3.1项目区有充足的宜林荒山荒地,低效林地,且交通较方便,相对集中连片,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5.3.2当地政府重视,项目乡镇政府支持,林业生产条件较好,能提供良好的协作环境。5.3.3群众基础好,林农对项目建设的热情和积极性较高,具有一定管理经验和水平,能较好地参与完成项目经营活动。5.3.4坚持适地适树的原则,所选造林地的立地条件能满足相应造林树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5.4建设规模与布局项目建设规模12.0万亩,其中新造8.0万亩(新造生态林6.5万亩、油茶1.3万亩、楠竹0.2万亩),抚育4.0万亩(天然生态林1.0万亩、油茶2.0万亩、楠竹1.0 58
万亩)。新造生态林、楠竹和生态林、楠竹的抚育主要分布在东区山地以及河流上游等乡镇,新造油茶及油茶抚育分布在西区、北区、南区等丘陵山地。5.5项目方案设计5.5.1清山实行全面砍山、清理,树桩高不得超过10cm。需进行炼山时,必须开好防火线,防火线宽7m以上;应选择阴天或多云多,对清理出来的杂灌草归堆火烧,并准备好打火队伍,严防森林火灾的发生。10月下旬全部清山结束。5.5.2整地1、挖穴①方法——大穴②密度——杉木、国外松、罗汉松等生态林主要2×2米或2×1.5米株行距;每亩167—220株;油茶采用2.5×3米或3×3米株行距,每亩65—80株;楠竹采用4×4米株行距,每亩40—42株。③挖穴规格:杉木按50×50×40cm,油茶按50×40×30cm,楠竹大母竹130×60×50cm,楠竹实生苗80×60×50cm,穴底要与穴面大小基本保持一致,严禁穴成锅底形。2、复穴完成挖穴后,经技术人员检查合格,才能复穴。复穴要铲表土入穴,泥土要细碎,不许原土填穴。5.5.3造林方法及时间1、造林树种——杉树、国外松等(1)方法——采用人工植苗(2)时间——国外松、罗汉松等在当年12月28 58
日以前完成栽树工作;杉木在次年3月12日以前完成栽树工作。(3)栽植——要选择阴天或雨后初晴栽植,当天取苗当天栽植,栽植时必须做到“苗正根舒,深栽压实,不反山”。根系舒展,防止窝根,回土要细致并适当压实,注意栽植时不要伤及根际皮部,以免影响成活和造成分蘖萌芽。栽植深度要求在苗木地上部分人土三分之一以上。2、造林树种——楠竹(1)造林方法①大母竹造林A、母竹的选择I母竹年龄最好选择1—2年生的新竹造林,在母竹来源少情况下也可用3年生母竹,3年生以上则不宜使用。这是因为新竹大多为生命力旺盛、发笋能力强的壮鞭所抽生,新竹作母竹挖掘时,壮鞭随竹株一起带走,栽后易成活;易发笋和抽新鞭。随着新竹杆龄增长,竹株及所连鞭根生命力也逐渐减弱,所以母竹年龄越大,成活率和发笋长竹能力愈低,造林效果越差。Ⅱ母竹大小母竹大小以竹秆胸围9—18厘米(胸径3—6厘米)最为适宜。母竹过粗,分枝高,根蔸大,挖掘、搬运和栽植都有一定困难,栽后又易被风吹摇动,成活难度大;母竹过细,则往往生长发育不良,栽后发笋小,成林慢。Ⅲ母竹生长状况 58
母竹必须生长健壮,枝叶浓绿,分枝较低,无病虫害。一般当阳林缘和疏林中竹株长势较好,又便于挖掘和运输,作母竹比较理想。B、母竹的挖掘I判断竹鞭走向挖竹前先要大致确定竹鞭的生长方向。通常母竹第一级枝着生的方向,即为去鞭的方向,与去鞭相对的方向即为来鞭方向。另外,竹梢头的指向一般也是去鞭的方向。如果一级枝的着生方向与竹梢头的指向一致,那竹鞭的走向即可确定。Ⅱ留鞭长度竹鞭上的侧芽是萌发新竹和抽牛新鞭的基础,适当保留竹鞭长度以多带鞭芽是造林技术上重要的一环。从利于发笋长鞭和便于挖掘、运输等方面综合考虑,留鞭长度以来鞭30—-40厘米、去鞭40—-60厘米为宜,同时鞭上要保证带有3—5个健壮芽。Ⅲ挖掘力法确定竹鞭走向后,以母竹为中心,在离竹秆基部30—-60厘米处开挖,找到竹鞭,按应留鞭长度,用利锄斩断来鞭和去鞭,然后掏空竹蔸和竹鞭四周土壤,让母竹白行倒下,挖掘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a:竹蔸部的根盅要适当挖大一点。竹蔸和竹鞭上要多留宿土,这样有利于栽后成活。b:挖竹时不要用力摇动和用力推拉、板动竹秆,以避免因损伤秆柄而影响竹鞭成活,导致栽后不发笋。c:断鞭时切口要平整,如切口不齐或被撕裂,要用枝剪修平,以促进伤口愈合。d:要保护鞭芽不受损伤,以利栽后萌笋抽鞭。 58
e:断梢。母竹掘倒后,用利刀斩去部分竹梢,有利于减少水分蒸发和减轻栽后风摇动,提高成活率,也便:厂搬运。留梢数量,要根据母竹生长情况确定,如母竹枝:叶繁茂,保留3—4盘枝即可;如母竹枝叶稀疏,可留枝5-6盘。同时,视枝叶多少,适当将留枝稍加短截。断梢时,切口必须平整,最好用塑料薄膜扎紧切口,以防竹秆失水和切口干枯。C、母竹的栽植I栽植密度楠竹的造林密度。一般以每亩30—40株左右为宜。如母竹来源丰富,提高密度至每亩50—60株,更有利于多发笋是成林,母竹来源困难或与油桐等短期树种混交造林,每亩栽植15—20株亦可,但成林较慢。密度还应因立地条件而异,在山湾土壤肥沃处,成活率高,发笋成林快,可稀栽一点;在山坡土壤较差的地方,成活率较低,发笋成林较慢,宜栽密一点。Ⅱ栽植方法母竹运至造林地后,解除包扎物,根据竹蔸大小和竹鞭长短,在穴内掘好定植点,将母竹放入扶正,使鞭根舒展,来鞭可靠紧穴壁,去鞭则要与穴壁保持一定间隔,以利新鞭伸长。然后取表层肥土填人根蔸部周围,用锄柄分层塞紧,或在根蔸周围用脚分层踏实,使鞭根和土壤密接。但切忌在竹鞭上用力敲打和踩踏;以免损伤鞭根和芽。也不可用力推摇竹秆,以防止损害杆枘。栽植深度以比母竹原人上深度高出3—5 58
厘米即可,过深过浅均不利于母竹生长和发笋。母竹栽好后,上面再覆一层松土,使栽植部位的土壤略高于地面,并在穴周围开好排水沟即町。水源充足的地方,如遇干旱天气,应浇“定根”水,浇后再覆松土:。当风处应还立桩保护。有条件的地方,栽植时,最好施人适量的腐熟农家肥和1公斤左右的磷肥。施肥时,农家肥要与土壤充分混匀,—L盖一层细土再栽竹,切勿使肥料直接粘根、沾鞭:磷肥与土壤拌匀集中施在竹蔸和鞭根周围即可,不要太分散。也可将农家肥与磷"巴混合堆沤后一施施用。②实生苗造林实牛苗经过一年分蘖增殖后,苗高达30—50厘米,即叫可用来造林。起苗多带宿土,分一小丛造林。造林前应在7-8月份剪去枝条梢部,留枝3—4盘,每亩栽植40—60丛。栽植的方法和要求与母竹造林基本相同。(2)造林时间根据楠竹生长发育的特点,11月至翌年2月这段时间,地下鞭根停止生长,地上部分竹液流动缓慢,生理代谢作用微弱,最适宜于移竹造林,其中早春造林又比冬季好,林谚“正月竹(农历),二月木”即是此道理。一年中其他时间气温较高,为搞竹生长活动期,蒸腾作用强,不宜栽竹。但如果是小面积造林,采取就近取竹,多带宿土,随移随栽等措施,并加强管理,则一年四季均可栽植。生产中有时采用移鞭造林或截秆移蔸鞭造林,其栽植时间以竹笋出土前一个月左右为好。如栽植过早,竹鞭在造林穴中时间太长,消耗养分多,本身养分又少,不利成活和发笋。3、造林树种——油茶(1)造林方法 58
①良种壮苗:劣种换良种,三年换个大油桶。种好、苗壮、树丰产。采用审定良种,科学配比栽培,优质苗木造林。容器杯苗高10cm,一年优良家系苗高20cm,二年生嫁接苗高25cm,基径粗0.4cm,根系完整、无病虫害。②科学栽植:拌匀基肥复表土、扶正苗株,细土回填,分层压实。嫁接口与地面平,做到根舒、苗正、土实。③强化抚育:一年不垦草成行,两年不垦减产量,三年不垦叶子黄,四年不垦茶山荒。油菜怕浆,油茶怕荒。造林后,每年抚育2-3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第二次抚育一般在8-9月;冬季结合施肥进行深垦。前3年需摘掉花蕾,加快树冠成形。七挖金,八挖银,冬季深挖赛黄金。荒山伏天挖得深,三年丰收拿得稳。挖山三年,本利周全。盛果期每年抚育1-2次。第一次抚育在5-6月,冬季结合土壤改良进行深垦施肥。以山养山,种肥养林,茶枯还山,落叶归根。(2)造林时间应选择在新芽未萌动前,一般以冬末春初为宜,最好在立春前栽植,最晚莫过惊蛰。最好的栽植天气是阴雨或毛毛雨天或栽后下雨天气。也可视土壤类型而定,轻粘土宜阴天栽,沙壤土宜阴雨天栽,壤土雨后晴天栽。土壤过于干燥、潮湿、冰冻、大雨、烈日天气均不宜栽植。5.5.4种苗设计造林共需苗木约1193万株,其中杉树等1086万株,油茶99万株楠竹8万株。楠竹苗以本地大母竹为主林农自供,杉木苗、油茶苗在本地或周边区域购买。种苗质量:杉木一年生苗,地径0.4cm以上,苗高25cm以上;油茶一年生苗,地径0.3cm以上,苗高30cm。 58
5.5.5幼林抚育管理新造林木、林地光照充足,杂草灌丛容易滋生,如不及时铲除,不仅消耗水分和养分,而且直接妨碍林木生长。因此,要在林木郁闭前要进行抚育,每年2次,第1次5—6月,第2次时间8—9月。5.5.6补植因自然灾害或人畜破坏造成林木成活率达不到验收标准时,应采取积极补植措施,确保林木的保存率。补植时间应选择冬季和立春之前的阴天或雨后。6环境保护与节能6.1环境保护6.1.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2)《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4)《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6)《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 58
(7)《中华人民共和国自然保护区条例》(8)《全国生态环境保护纲要》(9)国家环保局《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10)《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11)《某某市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6.1.2环境现状某某市地处湖南省东北部,气候温和,水源充足,自然资源较为丰富,为农业大(县)市。七十年代末成立环保机构以来,市委、市政府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经过多年的努力,基本遏制了污染加剧的势头,使环境质量逐年好转。1997年被列入第三批全国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县(市)行列。通过开展生态示范区建设,加强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和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工作等措施,城市环境质量从整体上呈好转趋势。城区大气环境质量良好,2009年某某市城区老市政府、某某市环保局监测点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年均值均未超过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但环保局和城区老市政府监测点可吸入颗粒物年均值均超过了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中二级标准,超标倍数分别为0.03倍、0.13倍,降尘未超过评价标准。随着一些严重污染企业被关闭,某某河、捞刀河及南川河的水质逐年趋于好转。2009年某某河某某段从上游至下游三个段面的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为5.24、5.64、7.93,对比2008年综合污染指数13.61,2009年的污染综合指数为6.08,表明2009年度水质质量有明显好转。随着某某市 58
城区污水收集管网的完善,城区生活污水大部分进入污水处理厂,水质有明显改善。某某河仍受到流域内造纸、采矿、化工、畜禽养殖等企业废水和城区生活污水的污染,致使河水溶解氧降低。2009年,某某市道路交通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6.5dB(A),平均等效声级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2009年市区区域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3.7dB(A),某某市城区区域环境噪声以生活噪声和交通噪声为主,分别占各类声源的60.7%和31.6%,而工业噪声和施工噪声仅占6.8%和0.9%。市区区域噪声中,生活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2.9dB(A),达到国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交通噪声等效声级55.6dB(A),工业噪声等效声级为52.7dB(A),施工噪声等效声级为44.1dB(A)。2009年,全市固体废弃物的产生量为51.65万吨,工业固体废弃物产生量为32.45万吨,占固体废弃物的62.83%,城市生活垃圾为19.2万吨,占全市固体废弃物总量的37.17%。2009年某某市工业固体废弃物的贮存量为14.81万吨,占固体废弃物产生量的45.64%。综合利用量14.72万吨,综合利用率为45.36%。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的有煤矸石、炉渣,分别占28.94%、26.15%,见表3.7;城市垃圾清运量为19.2万吨,为产生量的100%,未作无害化处理,只是单纯的卫生掩埋处理,城市生活垃圾呈逐年上升趋势。为解决垃圾对环境的污染问题,某某已在某某市区以西,距市中心10公里处的太平桥镇投资建设了一座城市垃圾卫生填埋场,该填埋场总面积4.6公顷(折68.88亩),总库容量860万立方米。另外建于荷花街道办事处的垃级处理场工程也已正式投入使用。 58
本项目建设区域附近基本没有对本项目造成污染的污染源,周围环境良好。6.1.3环境影响某某市森林生态示范项目有利于增加造林地树种、增加植物量,提高生物多样性,有效地控制水土流失,保护生物多样性,进而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其对环境的影响以正面为主,但项目建设过程中如果措施不当,也将会给环境带来负面影响。对于潜在的负面环境影响提出相应环境影响控制措施,以实现项目建设的可持续发展。6.1.3.1负面影响6.1.3.1.1树种配置对环境的影响树种选择不当容易造成树木成活率不高,生长不良;配置单一,纯林面积过大,容易引发有害生物,影响林分结构稳定性,造成景观效果差。6.1.3.1.2栽植密度对环境的影响密度过大会使林分过早郁闭,造成营养空间小,抑制林下灌木和草本植物的生长,防护功能下降;密度过小,则成林较慢,林分长期不能郁闭,同样防护效果较差。针叶树种造林初期应适当加大造林密度,以利于幼树生长,提高林分稳定性,后期成林后及时进行抚育间伐,以确保林分的健康稳定生长;若造林密度过小,会造成幼林长期不能郁闭,则可能形成小老头林。6.1.3.1.3林地清理环境影响 58
造林地清理是造林整地前的一道工序,其清理对象为造林地上的杂草、灌木等。清理的目的为改善林地的卫生状况和立地条件,便于整地、栽植和抚育清理,为新造幼林创造良好的生长条件。由于项目实施区域大部分为未经耕作的荒山荒地,地上覆盖物主要为草,秋冬季节草枯之后,地面近乎裸露,栽植一般为春季雨季,不需要进行林地清理,可直接整地,因此可基本不考虑林地清理产生的环境影响。6.1.3.1.4整地、抚育对环境的影响整地过程中翻动土壤改变林地原有坡形,使地表的径流过程发生变化,为降雨直接冲刷泥沙提供了条件,从而对林地的水土流失发生影响。特别是在丘陵坡地耕地耕作层较薄,夏秋雨水较多时,地面存在坡度,入渗较慢,短时地表径流增量大,表层肥土易被雨水带走。整地的第1年和第2年水土流失最为严重,以后各年土壤侵蚀量呈逐年递减趋势,一般情况下第5年基本趋于一致。本项目建议采取鱼鳞坑整地方式,相对传统的全垦和带垦整地方式其造成的水土流失量最小。另外,整地破土会改变现有地表植被、土壤结构与质地,造成小范围扬尘污染。可采取保护原有植被、修整地堰或围堰、修整反坡梯田和其他保护性措施,尽量减轻或消除其对环境的影响。6.1.3.1.5营林路建设对环境的影响营林路建设对环境潜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破坏一定量的植被;路基开挖填方时,造成路面土质疏松并形成一定的边坡,边坡易在施工期因雨水等而水土流失;同时裸露边坡会影响区域的自然景观。6.1.3.1.6农药和肥料施用对环境的影响1、农药施用对环境的影响(1 58
)在育苗和有害生物防治时,施用农药不仅杀死了害虫,也可能杀死有益的害虫天敌,造成林区生物多样性的减少及物种的失衡。此外施药可能会对野生动物造成伤害。因此,应选用低毒、低残留或无公害农药,以减轻对环境的影响。(2)农药施用不当,会影响到附近水质及土壤的污染。2、化肥施用对环境的影响(1)在育苗和林地管理中,化肥过多使用,会造成附近水体富营养化。长期施用化肥,还会影响土壤理化性质,造成土壤肥力下降、板结等。(2)不科学的施肥方法,如直接在地表撒施,会导致肥料流失,污染水源。6.1.3.2正面影响造林项目可为当地产生巨大的生态效益,主要表现在涵养水源、防止水土流失、调节小气候与环境、净化大气等方面。6.1.3.2.1涵养水源效益分析涵养水源是森林生态系统的生态效益之一,属于非消耗性的利用价值,而水在生态系统中是维持生态系统正常运转、保持生态平衡的关键因素之一,同时也是森林生态系统中能流和物流的重要载体。森林涵养水源的价值主要体现在增加有效水量,改善水质和调节径流。森林土壤表层的枯枝落叶分解后形成腐殖质,增加了土壤的有机质,使土壤具有良好的团粒结构,并产生很多粗空隙,增大了非毛管空隙度,空隙范围达5%~25%。森林土壤的蓄水能力取决于森林土壤的非毛管空隙度和土壤厚度,计算公式如下:式中:Q为森林土壤蓄水能力(m3/hm2);k为非毛管空隙度;h为土壤厚度(m)。 58
根据项目实施区域的立地类型,选取森林土壤的厚度分别为:土壤厚度均取0.6m;非毛管空隙度取7%;经计算,森林年涵养水源总量为420m3/hm2。6.1.3.2.2防止水土流失造林项目减少的土壤侵蚀总量为有林地和无林地的侵蚀差异量与林地面积的乘积。根据相关文献研究成果推算,有林地情况下土壤侵蚀模数显著降低,约为1.1~1.6t/(hm2·a),取1.35t/(hm2·a)。土壤侵蚀流失的泥沙淤积于水库、江河、湖泊,这部分泥沙直接造成了水库、江河湖泊蓄水量的下降,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干旱、洪涝灾害发生的机会。6.1.3.2.3净化空气分析森林能够吸收SO2等有害气体,还有减低光化学烟雾污染和净化放射性物质的作用,因此,森林具有显著的净化大气和保护人体健康的作用。此外,林木的滞尘效果也很明显,能够显著减弱空气中的飘尘。SO2在有害气体中数量最多,分布最广,危害较大,而树林对SO2具有一定程度的抵抗能力。林木对于大气污染物质的这种吸收、降解、积累和迁移,无疑是对大气污染的一种净化作用。根据相关文献,阔叶林对SO2的吸收能力值为88.65kg/(hm2·a),针叶林平均吸收能力值为215.60kg/(hm2·a)。 58
各种植物对粉尘有阻挡、过滤和吸附作用,特别是木本植物,作用更为明显。木本植物能够吸滞粉尘的原因,一是能够降低风速使空气中的降尘降落;二是有些木本植物叶面粗糙不平,多绒毛,有的还分泌粘液和油脂,能够吸滞大量飘尘。而蒙尘的植物经雨水冲洗后,又能迅速恢复拦阻粉尘的能力。6.1.3.2.4调节区域微气候整地和水土保持措施,会引起局部陆地表面下垫面性质变化,粗糙度改变和贮存水量增加,使得当地大气与下垫面之间的水分、热量、辐射及其他物质的平衡关系发生变化,进而影响了区域小气候特征。(1)调解温度由于林木植被的反射率明显低于空旷地或荒地,林区风速减小,空气与地面之间的热量交换明显减弱,而且林冠和湿润土壤可以更多地吸收太阳辐射,并部分消耗于林木叶面的水分蒸发与叶孔蒸腾,使气温和地温相对稳定,一昼夜内不发生骤升骤降的变化,减轻了霜冻的危害。(2)提高湿度,增加雾日随着林木植被度的提高,被截留、拦蓄的雨水和径流量将增加林木的蒸腾,加速水分循环,提高空气湿度,并增加有雾的天数。另一方面,由于空气不断对流,使空气团之间不停地进行着水汽的扩散和交换,使森林周围产生增湿效应。(3)增加降水一个地区降水量的多寡,除与其所处纬度、离海洋远近及周边地形有关外,主要取决于大气环流和季风的影响。但是,随着陆地下垫面性质的改变,林木植被度提高,截留雨水数量增加,加快了区域水分循环,又由于下垫面粗糙度的提高,林冠具有对气流的抬升作用和对流交换的加强作用,使得暖季项目区及其下风向邻近地区的降水量有所增加。6.1.3.2.5景观格局影响分析 58
造林地原为未经耕作的荒山荒地,地被植物为草,秋冬季节草枯之后,地表裸露。造林之后,将提高当地的森林覆盖率,明显改善造林区域的景观格局。6.1.4环境影响控制措施:6.1.4.1整地:(1)视造林地坡度的大小选择整地方法。全垦只在坡度小于15度的林地上进行;坡度在16~25度之间的林地采用穴状或沿等高线带状整地;坡度大于25度的林地只允许采用小穴状整地。山地造林采取鱼鳞坑或穴状整地方式,外高里低,减小破土面,整地后修筑地堰和围堰,尽量避免水平阶整地方式,减少水土流失。(2)保留原有植被带并及时将枯枝草叶等覆盖地表,避免表土裸露。保留好山顶、山脚、沟谷、河岸的天然植被。(3)幼林抚育采用穴内松土除草,压石块;保留穴外地表植被,并将抚育下来的杂草保留原地。成林后及时进行抚育,确保林分合理结构,促进林下灌草生长。禁止采集林下枯枝落叶,以提高林地水源涵养能力和保持土壤肥力。(4)提倡增施土杂肥、有机肥、配方肥以改善土壤结构和肥力状况。(5)整地和栽植要衔接,以减少植穴的裸露时间。(6)整地过程中发现文物,须即时上报。由此,可减少水土流失,将对地表的负面影响降低到最低。6.1.4.2栽植布局:(1)项目造林小班布局是:退化山地恢复区每个造林小班面积不大于20公顷;滨海盐碱地改良区每个造林小班面积不大于35公顷。(2)退化山地单一树种的造林面积:模型1和5 58
的单一树种造林面积没有限制,因为不存在混交问题。在其它所有造林模型中,单一树种的造林面积要小于2公顷。(3)山区中用来划分单一树种的隔离带至少要有3行。(4)在退化山地混交中优势树种的数量上限:在混交模型中,优势树种的数量不能超过总株数的70%。(5)盐碱地混交地块:模型1,2和3,带状混交至少占75%。对模型4和5没有限制。(6)盐碱地带不大于70米,每个林带包括至少3个树种。这样有利于迅速提高环境质量。6.1.4.3抚育:主要对林木进行松土除草、间作、灌溉施肥、卫生伐等,控制不利于环保的措施。6.1.4.4营林路建设:(1)充分利用现有的道路加以完善,尽量与乡村道路建设相结合,尽量沿防火线或林班线修建,以减小破土面,减轻水土流失。(2)科学设计线路走向,以减少对植被的破坏。(3)边坡、路界范围内种植灌木、乔木和攀援植物,植草皮等生物措施,增加边坡的植被,以防止土壤侵蚀的速度。6.1.4.5农药和肥料施用:(1)坚持使用无检疫对象的良种壮苗,选育抗病能力强的优良树种、品种和优良无性系造林,加强营林措施,提高森林自身的抗病能力,主要依靠预防和生物控制方法,尽量少用化学杀虫剂。(2)在使用化学杀虫剂时可使用世界卫生组织规定的二类和三类杀虫剂,只针对某一特定的害虫,对非目标生物是低毒的。不得使用世界卫生组织划定的一类第一种和二类第一种杀虫剂。 58
(3)凡将要使用杀虫剂的工人和林农在使用前都必须接受化学杀虫剂安全管理、储藏和使用的培训,避免对人的直接影响或污染水源和食物。农药、肥料的包装容器统一收集、统处理。(4)采用科学的农药施用技术,如:使用雾滴较小的喷头;不在大风、下雨、有露水时喷药。(5)采用科学合理的配方施肥。提倡使用有机肥、绿肥和进行林间套种固氮植物;施用无机肥料应严格按照造林设计的要求进行,采用穴施或条施,施后立即覆土,严禁地表撒施。(6)保护林地内枯枝落叶和地被植物,不允许在林地内收集枯枝落叶和草皮灰。(7)农药容器的清洗严禁在水源,可在用于农灌的水体清洗,同时没有养殖和畜牧饮水的水体。6.2节能节能是我国发展经济、社会的一项长远战略方针,我国的能源方针是开发与节约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本项目的设计和建设,应遵守合理用能标准和节能设计规范以及执行严格的水资源政策。1、节能设计规范及标准根据国家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6]2787号)精神,参照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指南(2006)》(发改环资[2007]21号),本项目的合理用能标准及节能设计规范如下:⑴《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⑵《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 58
⑶《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力法》;⑷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⑸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计交能[1996]905号);⑹国家鼓励发展的资源节约综合利用和环保技术(国家发改委2005第65号)。2、能源消耗项目主要消耗能源为汽油、柴油、水、电等。3、能源供应状况项目所在地水量充足,供应能力有富余,能够满足项目需要。项目用电条件良好,电源和电量条件均可以满足项目需要。4、节能措施和节能效果本工程主要节能措施如下:⑴土地整理过程中充分考虑用地性质,尽可能减少大面积开挖的现象,尽可能避免大量土石方外运产生的能源消耗,从而节省能源。⑵各项工程尽可能在白天进行,使用的耗电设备选择节能型设备,尽可能减少电力消耗,节省能耗。⑶在土地整理过程中优先选用高效节能水泵和电机,严格按规范布置水管,做好水管和用水设备的防漏工作。⑷配备完善的原料、水、电等计量装置,加强对能源的管理。 58
7项目实施计划与工程招标7.1项目实施计划7.1.1项目计划进度项目建设实施由某某市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负责,由相关分管领导加强对项目工作的领导,明确专人管理,精心组织项目的实施,项目建设必须加快速度。工程严格按照国家有关项目建设程序进行,由于本项目建设内容较多,建设地点分散,为便于对项目建设的管理,方便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期安排为12个月。本项目应在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准后实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前期工作、施工作业设计、工程建设、竣工验收。为加快建设周期,各阶段工作应保质保量按时完成,各子项应合理组织,允许有一定交叉。具体安排如下:2012年7月~8 58
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审批及其他前期工作,完成规划设计;2012年9月,完成施工作业设计及工程招标等事项;2012年10月~2014年5月,完成本项目12万亩新造林和抚育的全部工程建设内容。2014年6月,竣工验收。表7-1项目实施进度计划图序号月份项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1前期工作m2施工设计3工程建设4竣工验收7.1.2项目组织管理为了保证项目建设后达到预期目的,建议由项目建设单位成立专门的项目建设领导小组,采用科学的管理办法和手段对整个工程建设过程统筹考虑和安排。使工程的实施在质量、安全、文明施工、立功竞赛及进度等投控各方面得到最佳的控制,以确保工程的顺利完成。制订详细规范的工作制度,从人员上、制度上确保工程的顺利实施和圆满完成。在施工组织及管理过程中,应该注意下面几个问题:(1)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负责制。对项目建设工程质量负主要责任的领导、对参建单位的领导人和直接责任人,实行工程质量终身追究制度。(2) 58
实行工程监理制。项目建设过程中,聘请有资格的监理单位和人员,对项目建设进行监理,抓好工程进度,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基建成本。(3)严格按照基本建设程序办事,建成后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4)严格项目资金管理。对项目资金实行专帐管理、专款专用。7.2工程招标7.2.1招标依据据财政部颁发的《加强政府采购供应商投诉受理审查》、《加强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项目价格评审管理》和《中央单位政府集中采购管理实施办法》,进行项目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物资采购招标。7.2.2招标范围为了体现公开、公正、公平的原则,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实现质量第一、价格合理的目标,对项目建设的重要内容面向社会进行公开招标,本项目的招标范围是基础设施建设及生产资料的采购,包括基建工程、设备仪器、材料、种苗等。7.2.3招标组织形式项目建设将根据《湖南省工程建设招投标管理办法》的规定和要求,严格按程序进行招投标。鉴于项目法人单位目前尚不具备自行招标所具备的编制招标文件和组织评标的能力,本项目招投标活动,全部委托给有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办理。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技术标准要求,在招标公告或者投标邀请书中,要求潜在投标人提供有关资质证明文件和业绩情况,并对潜在投标人进行资格审查。7.2.4招标方式 58
根据招标的内容,本项目采取公开招标方式,通过比较以确保质量,提高招标工作的透明度。可在某某市乃至湖南省范围内向有资质的企事业单位、公司进行招标。投标人为有相关专业资质的施工单位和企业,以及有相关企业资质的仪器设备供应商,本着节约建设资金和保证工程质量的原则,最终确定中标单位。8消防安全卫生8.1消防8.1.1高度重视消防安全工作本项目森林防火工作要统一纳入某某市森林防火工作体系。成立以项目单位主要负责人为组长的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在市森林防火指挥部门的统一领导下,加强护林防火工作,严格执行当地防火条例,加强领导,把防火工作落到实处。尤其是冬春干旱季节要加大防火力度,增加护林人员,提高巡护频率,加强重点地区的巡护,严防火灾发生。8.1.2建立健全消防制度 58
建立消防管理档案,制定防火安全制度、灭火紧急预案、绘制防火重点部位图、平面方位图、平面布局图等。建立由单位领导、部门负责人参加的定期消防安全生产检查制度,并经常配合上级公安消防部门对本单位消防安全工作进行检查,对提出的整改意见认真落实,及时消除火灾隐患。8.1.3加强消防宣传工作,提高职工的消防意识为了提高职工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消防安全意识和掌握消防知识,消防安全领导小组应经常组织职工和项目区域群众参加学习《消防法》及相关消防知识,并邀请消防、安全生产方面的专家为职工、家属及周边群众讲解消防法和消防安全常识;经常组织消防灭火演练,使职工更好地掌握防火、灭火的技能,提高防火意识,推动消防安全工作的深入开展。8.2劳动安全卫生本项目在施工期应严格按照《劳动法》、《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393号)等国家有关法律、政策及林业行业规定,加强建设工程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制定用电设备安全、野外作业安全、仪器设备操作安全等防护制度,落实职业疾病和安全使用农药等防护措施,以确保劳动者的人身安全和健康。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遵守各项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规定,保证建设工程安全生产。 58
9投资估算及及资金筹措9.1投资估算9.1.1项目投资估算依据(1)建、构筑物参考某某市近期同类工程实际造价资料估算;(2)其他费用按建设项目投资估算办法,并参考国家的有关政策估算;(3)设备、材料投资费用按实际费用计取;(4)基本预备费率取3%;(5)本项目建设期短,未考虑涨价预备费。9.1.2投资估算完成12万亩的新造林和抚育总投资1.8亿元,其中工程直接费用16617.6万元,占总投资的92.3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382.4万元,占总投资的7.68%。 58
9.1.2.1新造林费用14400万元(1)工程建设直接费用人工费用1008元/亩(林地清理、整地、栽植、抚育、管护等);材料费用576元/亩(种苗、肥料、农药等);基础设施费用72元/亩(管护棚、林道);共投资1656元/亩×8万亩=13248万元。(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144元/亩,含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管理费和基本预备费共投资144元/亩×8万亩=1152万元。9.1.2.2抚育费用3600万元(1)工程建设直接费用人工费用482.4元/亩(林地清理、垦复、开沟、施肥、管护、病虫害防治等);材料费用288元/亩(种苗、肥料、农药等);基础设施费用72元/亩(管护棚、林道);共投资842.4元/亩×4万亩=3369.6万元。(2)工程建设其它费用57.6元/亩,含规划设计、工程监理、管理费和基本预备费共投资57.6元/亩×4万亩=230.4万元表9-1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合计(万元)投资规模投资指标占总投资(%)一新造林费用1440080000亩1800元/亩80(一)工程直接费用1324880000亩1656元/亩73.61人工费用806480000亩1008元/亩 58
2材料费用460880000亩576元/亩3基础设施费用57680000亩72元/亩(二)其他工程费用115280000亩144元/亩6.41规划设计、监理及管理等费用72080000亩90元/亩2基本预备费43280000亩54元/亩二抚育费用360040000亩900元/亩20(一)工程直接费用3369.640000亩842.4元/亩18.721人工费用1929.640000亩482.4元/亩2材料费用115240000亩288元/亩3基础设施费用28840000亩72元/亩续表9-1投资估算表序号项目名称合计(万元)投资规模投资指标占总投资(%)(二)其他工程费用230.440000亩57.6元/亩1.281规划设计、监理及管理等费用122.440000亩30.6元/亩2基本预备费10840000亩27元/亩总计180001009.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1.8亿元,资金来源为建设单位自筹1.15亿元,占总投资的63.9%,向财政部申请中国清洁发展机制基金委托贷款6500万元,占总投资的36.1%,用于新造林工程项目的直接费用。 58
10效益分析与社会评价林业既是一项产业,又是一项公益性事业,不仅具有经济效益,而且还具有生态和社会效益,它肩负着向人类提供丰富的林产品,以及维护与改善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的重要任务。因此森林生态建设项目既是一项生态工程,又是一项社会工程。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改善我市生态环境,提升绿化水平,优化人居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显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10.1生态效益实施森林生态建设示范项目,将进一步优化林分结构,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涵养水源、保持水土、净化空气等生态服务功能。某某市将形成以园林城市、沿河生态风光带、绿色通道、农田林网和生态村庄为主体,点、带、网、片相结合,层次合理、功能完备的绿化体系。到 58
2015年,我市森林覆盖率提高到66.3%,森林资源总量有较大增长,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1)有利于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林分结构。项目建成后,可增加森林面积8万亩,提高森林质量4万亩,促进项目区国民经济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2)蓄水保肥保土功效显著。项目建成后,新增的12万亩有林地按每年每亩可增加蓄水量28吨计算,每年可增加涵养水源336万吨;每亩森林每年可以保肥0.04吨,每年可保肥0.48万吨;每亩森林每年减少泥沙流失量5.03吨,年保土量60.36万吨。(3)固碳效益明显。该项目实施后能明显改善生态环境,大量吸收二氧化碳,释放氧气,净化空气,提高人居环境质量。按项目建设,新造生态林6.5万亩,抚育生态林1万亩,每生长1立方米木材吸收1.83吨二氧化碳、释放1.62吨氧气,项目建成后(平均25年)可吸收二氧化碳137.25万吨;释放氧气121.5万吨。10.2经济效益项目建设注重调动林农参与的积极性,在树种选择上充分尊重林农意愿,以速生用材树种和经济树种为主,尽量实现经济效益的最大化,提高经营者收入,培育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通过项目带动林木种苗生产等上游产业和木材、经济林产品加工利用等下游产业的发展,将进一步完善林产工业的产业链,提高林产工业企业的利润,项目建设的经济效益明显。10.2.1经济效益分析(1)木材的储备效益。林木成熟后(平均25 58
年左右),若按每亩可出木材10立方米,每立方米1000元计算,7.5万亩生态林可生产木材75万立方米,木材储备效益为75000万元,则平均年效益为3000万元。(2)毛竹、油茶的年收益。竹林按每亩每年增产650千克、新增竹笋50千克,每千克毛竹按0.3元、每千克竹笋按2.0元计算,年可增经济效益354万元。油茶8年进入盛果期后,按每年产油40公斤,每公斤70元计算,年收益9240万元,油茶盛果期在30年以上,盛果期可创总产值27.72亿元。(3)碳汇收益。项目建成后可吸收二氧化碳137.25万吨,释放氧气121.5万吨,按回收二氧化碳的成本是320元/吨,工业制氧成本价400元/吨计算,通过碳汇交易可创碳汇收益92520万元。10.2.2项目经济评价本项目建设期为两年,生态林和竹林、油茶均取在第八年进入成熟期,成熟期取25年,即项目计算期为32年,社会折现率取i=10%。按以上经济效益初步分析结果,以上三项收益相加可得项目年收入为16294万元,减去各项成本开支(劳务人工费用、农药化肥等材料费用和其他费用)11704万元,可得年净收益为4590万元。若项目建设资金在建设期内为均匀投入,通过比较项目建设期和营运期的经济费用和效益,则可计算出项目全部投资的各项基本指标见下表:表10-1经济费用效益评价基本指标评价指标单位评价结果EIRR%12.81% 58
ENPV万元5760.18EBCR1.07Pt年18.43可以看到,本项目的各项评价指标均高于基准值,表明项目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本项目为林业项目,项目成林以及成熟期均较长,因此投资回收期较长)。10.2.3敏感性分析经济评价中所采用的数据来自于预测和估算,具有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其变动将会影响评价指标。因此对项目进行敏感性分析,对于在未来项目建设投资和效益发生变化的假设下,项目评价指标的变化进行计算。敏感性分析结果表明,未来如果发生使项目净收益下降10%,或建设投资上升10%的情况,本项目依然拥有高于基准值的各项评价指标,说明项目未来有较稳定的经济效益。10.3社会评价与风险分析社会评价从以人为本的原则出发,研究拟建项目的社会影响分析、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和社会风险分析。拟建的项目是某某市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该项目的建设必然影响到当地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对所在区域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10.3.1主要利益相关群体与项目关系密切主要群体包括:1.项目建设涉及到项目建设区的居民和林农,他们在项目建设过程中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利益损失,但从整体上看,特别是项目建设完成后,这一群体是主要受益者。 58
2.项目建设涉及到地方政府和一级项目承办单位。由于权限不同,各个单位之间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起的作用不同,得到利益和损失利益各不相同,但是,从根本上讲,项目的建设将促进周边区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各个单位均是受益者。10.3.2社会影响分析10.3.2.1社会效益分析一是某某市是长株潭城市群的重要屏障,是长沙市重要的饮用水源地之一,项目的实施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建设有较强的辐射和示范带动作用,对保护和改善长株潭城市群的生态环境具有重大意义。二是有利于调整项目区的林种、树种结构,提高森林景观质量,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和改善人们的生产、生活环境。三是增加项目区就业机会,提高林农收入。项目建设整地、抚育、管护、采运等生产环节,需要大量的劳力从事植树造林、苗木培育、抚育管理等生产活动,为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村提供大量的就业机会,可为项目区林农带来11104万元的劳务收入。对缓解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压力,活跃农村经济,加快农民脱贫致富,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起到良好的作用。同时通过全社会参与、全民植树造林,大力宣传生态文化,使生态文明理念深入人心,增强全社会“保护生态环境、共建绿色家园”意识,工程建设社会效益显著。10.3.2.2负面影响分析 58
本项目建设负面影响较小,主要考虑在林地清理、整地、营林路建设以及化肥农药使用过程中的不当措施所造成的的负面影响,通过严格项目管理和执行严格的环境控制措施,可将相关的负面影响降低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类。10.3.3项目与所在地区的互适性分析本项目的相关利益群体包括当地居民、林农和当地组织。1.当地居民和林农本项目建设将改善项目区生态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促进当地经济社会的发展,为当地提供良好的就业和生活条件,特别是能为项目区林农带来可观的劳务收入,因此当地居民和林农在项目实施后都是相关受益者。2.当地组织本项目的实施能够提高森林景观质量,改善当地生态环境,促进当地的旅游发展,当地各类组织可以从本项目的建设中受益。此外为本项目提供基础设施服务的组织也将从本项目的建设中受益。10.3.4风险分析与控制10.3.4.1风险识别与分析林业项目投资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过程,项目的不确定性受其规模、复杂性和技术等因素的影响,并且受时间、资源、环境、气候等因素的制约,本项目主要存在以下几种风险:(一)资源风险此处的“资源”,特指林业自然资源,它是人类从自然条件中摄取前用于人类生产和生活所必需的各种自然组成成分,主要有土地土壤水森林草地湿地海域原生动植物微生物等。通常,人们把自然资源分为土地资源水利资源生物资源气候资源海洋资源五大类,或将其分为非耗竭性资源(如太阳能空气风降水气候等)耗竭性资源( 58
如动物资源植物资源微生物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风险,则是指林业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索取资源的无限性之间的矛盾,给林产品的安全供给带来的危害。林业是一个资源密集型的产业,各种资源的存在和有效供给,是林业安全的前提。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看,现实中的林业技术可分为合理利用资源承载力的技术和超越资源承载力极限的技术两种类型。过去,在推进林业现代化的过程中,出现了消耗大量非再生资源又产生大量废弃物农药残毒等生态环境问题,造成林业生态的日益恶化,威胁着林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二)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恶劣的自然环境对林业生产造成的损害。由于自然因素的不可控性不可抗拒性自然条件的差异性及其变化的频繁性,可能造成林业生产在地区季节年度之间的巨大反差,给林业造成不可估量的风险。(三)市场风险市场风险,是指林产品供求失衡导致的价格波动和价值实现的困难。近年来,林业市场风险增加,已影响到林农收入的增长。林农收入增长减缓已经制约了林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和城乡经济的协调发展,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全局的重要问题。(四)人为风险 58
人为风险是指林业除了遭受不可避免的自然灾害的同时,短时间内也摆脱不了森林资源被偷盗以及乱砍滥伐,毁林开荒等人为破坏现象,这种现象直接与现阶段社会上人们的低素质、低觉悟有很大关系,这是道德风险,也可以认为是社会风险。环境污染对林木生长的影响也很明显,因而也是构成人为风险的一个方面。(五)技术风险每一项技术的采用都伴随着或大或小的风险,森林培育生产技术也是一样。林业项目技术风险是指育林营林过程中由于技术条件限制而带来的风险,如翻耕土壤造成林木地上及地下部分机械损伤,杀虫剂过量使用致使林木幼苗死亡等。新技术的采用可以降低林来风险,但也可能增加林业风险,一般来说成熟的林业新技术会降低林业项目风险。(六)政策风险林业政策的变动必然给林业经营项目带来影响,这种影响有正面的也有负面的。林业生产经营活动必然面临着政策风险。由于林农对政策的理解不透彻以及受以前政策不稳定的影响,导致政策落实没有长效性,林农更多考虑的是短期行为和短期收益。政策上的风险因素还体现于国家宏观的经济调控。经济调控影响到市场需求的急剧变化,也使林业项目承担一定的风险。10.3.4.2风险防范措施 (一)风险预防措施。进行林业风险预测是防范风险的基础。可根据历史资料和林业风险现状对未来风险进行预测,评价可能发生的损失,采取各种手段预防风险。对人为风险可采取加强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开展护林思想教育等,对自然风险可采取工程措施等。 58
(二)减轻风险措施,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采用林业新技术能有效降低林业经营风险和技术风险,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林业抵御多种风险的能力。减轻风险措施的目标是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或减少风险后果的不利影响。可通过采用现代企业管理方法代替传统的林业企业管理方法降低林业市场风险行业风险等风险,可通过采用容器育苗、生物克隆等森林培育新技术来降低技术风险。(三)风险转移措施。林业项目是自然再生产和社会再生产的结合,有些林业风险已超出林业经营主体和产业主体所能管理和承受的范围。将可能发生的风险采用各种方法转移给他人,从而避免自已单独承担风险的损失。通过转让、转包等措施可将风险转移分散,最佳的转移风险方式是保险,参加保险可将一部分风险转移给保险公司。(四)风险补偿措施。该措施是针对林业项目的特殊性提出来的。由于林业项目兼有经济、生态和社会三大效益,因而森林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受益主体与经营主体存在着不一致性,其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的部分具有公共产品的性质,对受益主体而言又具有非竞争性和非排他性,所以政府应该对林业项目的经营主体进行相应的补偿。10.3.5社会评价结论综上所述,拟建的项目对当地社会和经济产生一定的影响,包括社会效益和负面影响。通过分析可知,本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改善当地生态环境,繁荣地方经济,促进社会综合事业的发展,社会效益显著。对于负面影响和相关风险,只要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通过加强管理就可以将其影响程度降到最低程度。本项目的建设社会效益显著,社会风险较小,社会评价可行。 58
11结论和建议森林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气,把二氧化碳固定在植被和土壤中,森林具有碳汇功能,森林的特殊功能以及保护森林、减少毁林和退化林地等造成的碳排放,可以在一定时期内稳定乃至降低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森林以其巨大的生物量成为陆地生态中最大的碳库,政府间气候变化部门委员会(IPCC)的评估报告指出,林业具有多种效益,兼具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的双重功能,是未来30年到50年增加碳汇,减少排放,成本较低,经济可行的重要措施。此项目建设符合国家、省和行业发展规划,有利于项目区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和林农增收致富,促进区域社会发展,具有较强的示范带动作用,具有较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建议项目单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1)强化项目进程中的投资、质量、进度计划,注重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及变化因素的预测与防范对策, 58
加强项目资金管理,确保专款专用,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2)项目在实施过程中应注意与全市十二五规划特别是林业等部门规划相衔接,为以后的森林生态项目打下良好基础。(3)由于山区独特的自然条件,建议项目建设期间加强与气象部门联系,加强抗洪准备,并根据气温变化,及时采取防冻等措施。(4)本项目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效益,对某某山水城市特色建设具有很大促进作用,促进区域社会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因此,建议本项目尽快实施。综上所述,只要对项目建设进行科学管理、严格组织、加强成本控制,本项目就一定能够获得良好的社会经济综合效益,但项目开发建设单位应加强开发建设过程中的成本控制工作,以确保其社会经济效益顺利实现。 58
58'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林业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初步设计编制规定
- 太阳能光热发电装备制造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泉水生产项目年3万吨矿泉水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泥电杆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湿地公园水质净化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拟建年产10万吨电厂脱硫剂生产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建设万亩马铃薯种植基地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六万吨电熔镁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某生态农业观光园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烧碱及聚氯乙烯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生态养殖项目 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50万件服装生产线可行性研究报告
- 年产100万吨活性石灰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某市乡镇防洪工程
- 拟建年产10万吨电厂脱硫剂生产系统项目投资可行性研究报告
- 林业局松毛虫、舞毒蛾治理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山羊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 水泥股份有限公司4000td技改工程水泥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