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544.50 KB
  • 2022-04-22 11:40:00 发布

通村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6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第一章概述1.1项目背景兴边富民是一项农村扶贫政策,也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缩小贫富差距,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政府直接投资扶持农村贫困地区进行项目建设,以加强贫困地区的基础设施为内容,以缓解和最终消除贫困为目的,通过资金(或实物)投入方式,使贫困地区基础设施条件得以改善,为其经济的发展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外部环境,进而促进其自我发展。同时,通过组织贫困地区农牧民参加工程建设,获得一定劳务报酬,直接增加收入,促进脱贫致富。农村公路建设与扶贫工作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2004年国际农村公路焦点组织(IFG)在昆明召开的第四次技术交流会上研究认为,农村公路在通达教育和医疗设施、增加农业收入、刺激商业活动、加强联系与沟通、提高旅行速度、提高生活质量等方面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我国西部的发展长期落后于东部沿海地区,解决西部地区落后的根本出路是改变西部地区的封闭状况,这就要求解决西部经济发展的的瓶颈一一交通运输问题。交通运输对发展国民经济具有先导作用,它能够不断拉动社会需求,吸引投资,促进资源开发,协调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可以带动农牧业、乡镇经济和建材、冶金、石化、通讯、电力、施工机械、旅游、服务等一大批相关产业的发展。在中 央关于西部开发总体思路指导下,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紧紧抓住这一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努力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实现地区经济协调发展以促进我国总体协调发展。因此,新疆发展交通的基本思路就公路而言:加快公路新建提级,迅速改变现有公路网基础设施的结构;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中心枢纽,完成自治区公路网“Y”字型主通道建设,进而完成由国道组成的“两纵三横”新疆公路网的主骨架新建提级工程;加强与邻省区干线公路通道、口岸公路的新建扩建;有计划安排区道的新建和包括扶贫公路在内的县乡公路的建设;新疆境内交通运输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到2O10年左右,争取建成一个以首府乌鲁木齐为交通枢纽中心,以公路为基础,铁路、公路为主通道,辅以航空、管道,形成四种运输布局协调、相互衔接、运输管理现代化的综合运输体系,达到运输方便、快捷、高效的目的;与相邻省区、周边国家建有多通道,以县乡公路、口岸公路为脉络组成的四通八达的公路运输网。加快贫困地区公路建设、尽快改变农村交通落后状况,是解决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的当务之急,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一项顺民意、得民心的重大举措。近年来,虽然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在公路建设方面一直保持较高的发展速度,但由于欠帐太多,从路网的角度看,仍存在很多问题。问题主要是:路网密度低,技术标准低,质量差,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服务水乎低,城镇及农耕区混合交通严重,交通安全服务设施缺,养护技术装备落后,运输成本高,效益差,不适应经济发展需要。 新疆喀什地区国道公路网目前己形成以国道314线、国道315线为骨架,省道213线、214线、215线为南北向干线,省道310线、311线为东西向干线,众多县乡公路为支线的公路网络体系。由国道、省道、县道组成的公路网体系初具规模,基本己达到乡乡通公路标准。叶城县是新疆喀什地区南部的一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公路状况与喀什地区各县相比较为落后,县乡公路多数为土路和低级路面,公路上常可见到尘土飞扬、车马难行的场面,而且公路断头路多、运输效益低下,简陋的公路设施是全县工农业生产增长乏力、效益低下的一个重要潜在因素,形成了“人难进、物难流”的困局,严重影响了全县与外界的经济联系。“西部大开发,交通要先行”,要改变叶城县的贫困面貌,就必须不断加大公路建设及投资力度,提高公路等级是叶城县县乡公路建设的主要任务。1.2编制依据1、国务院国发【2007】32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促进新疆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2、交通部颁《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及现行有关标准规范。3、交通部《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2004]372号文。4、《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讨论稿);5《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网发展规划》(2001~2020年);6、《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农村公路规划》(2001~2020);7、《叶城县农村公路网规划》(2005~2010);8、交通部颁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现行有关标准规范; 9、交通部交公路发(2004)372号文《关于印发农村公路建设指导意见的通知》;10、《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11、喀什地区、叶城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及2015年远景目标纲要。1.4建设的必要性农村公路建设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基础条件,是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解决农村交通问题,改善农民生产和生活条件的重大举措。实行了加快发展农村公路扶持政策,农村公路交通状况得到极大改善,基本实现了乡乡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的目标,但农村公路建设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加强叶城县农村公路建设的基本出发点,就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战略决策和国务院部署,为解决叶城县“三农”问题,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提供交通运输支持。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叶城县农村公路建设,更好地改善农村生产和生活的基础设施条件,全面推进农村小康建设。因此,对于该道路建设对推动该乡经济发展及广大农民的生产生活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随着国家西部开发和扶贫开发战略的深入推进,各族人民殷切期盼国家在基础建设上给予大力扶持,以早日脱贫致富,进入建设小康社会行列。“要想富,先修路” ,道路的畅通便利是衡量农村五好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目前,项目建设区道路仍为土路,路况较差,村与村之间相隔较远,路面土厚,经常是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给广大农牧民出行带来了很多不便。给乡村农民的生产、生活及出行带来极大影响,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健康发展,各项基础设施条件差、后续发展能力弱,使村级交通设施严重滞后,同时由于交通落后也在一定程度上为农民增加负担,难为农民提高收入、促进乡农村经济发展,同时该地区绝大多数人均收入增长缓慢,这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全乡总体经济收入的增长。广大村民要求铺设沥青路面的要求十分强烈。另外,近年来该乡大力发展农村经济,积极推广大棚蔬菜种植、发展特色林果业等,也急需畅通道路,因此,对于该乡道路建设对推动该乡经济发展及广大农民的生产环境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1、该项工程的建设可以解决当地不通公路的问题,有效改善叶城县的交通条件,确保农牧民的生产生活物资的正常供给,为贫困人口早日脱贫致富创造条件;2、该路的建设将解放农牧民因没有公路而受严重制约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步伐,这是全面建设小康精神的具体实践,是维护该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必要保证;3、有利于农作物及农副产品的运输和交流,加快矿产、林木等资源的开发利用;将村与乡通车困难、解决村民无法通车的困难,提高县乡公路的使用率,充分发挥出公路服务群众和对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4、可加快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确保生活、医疗、文化教育等物资设备的运输供给,大大改善农牧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1.5主要结论1.5.1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部现行的《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预测试行办法》规定,交通量预测年限按公路建成通车后20年计算。本项目预测基年为2010年,计划2011年开工,建设期1年,预测末年为2030年,预测结果见表1-2。拟建项目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表表1-22010年2011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折合成小客车(辆/天)220241365527725896特征年增长率(%)9.698.597.626.585.461.5.2技术标准拟建项目均为农村公路工程,从交通量预测结果来看,远景交通量有限,交通量最大的路段也未达到2000辆/日,同时从拟建项目的性质和功能来看,均为连接县乡、乡村的公路,承担着沿线各乡镇之间及其与县城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并未承担干线公路的功能,因此,拟建项目的等级根据远景交通量,推荐为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根据现有原有路线的线型指标及拆迁情况灵活确定,同时对城市近郊、乡镇过境段等人口稠密、横向干扰较大的路段按照各乡镇规划及预留的建筑宽度予以拓宽。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3(1) 主要技术指标表1-3(1)序号主要指标单位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1地形类别平原兼丘陵区2建设项目Km15.93建设性质新建4公路等级四级5设计速度Km/h206桥面宽度m6.07行车道宽度m5.5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9抗震设防VII1.5.3路线起终点、走向、主要控制点及建设规模 经过实地勘察和对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的分析研究,全线总的路线走向较为明确,路线总体为南北走向。全线总的设计原则是按照现有老路,优化线形,加大曲线半径,提高标准。利用既有桥涵做控制,遵循节约用地、保护环境、节约投资的设计原则。集中设置取土坑、弃土场,根据料场、水源合理确定预制场、拌和场。旧路两边为村庄、树木、耕地、电力电讯的区段,利用全站仪精确控制,在满足技术指标的前提下,尽可能不对电力、电讯杆及房屋进行拆迁,局部改善平纵面线形,作到对旧路的充分利用。在戈壁滩、盐渍土路段,布线时充分考虑路基的稳定与安全,不局限于现有旧路,选择合理线位,以降低盐渍土路基处理工程量;对受村庄及电杆限制的旧路,线形出现小偏角路段,综合比较设置小偏角的线形指标与拆迁电力电讯、房屋的工程利弊进行取舍,并注意对小偏角设置足够的曲线长度。此次计划建设四级乡村道路,起点为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经喀拉尤勒滚村、终点到达巴什库其村和托万库其村,全长15.9公里。1.5.4投资估算、资金筹措及工期安排拟建的项目总投资302.00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18.99万元。项目建设投资302.00.00万元,因叶城县是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县财政十分困难,无力筹措建设资金,因此全部申请国家以工代赈项目资金。工程实施计划安排表表1-4年度工作内容2011年1月~2012年1月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1月~2012年2月工程招标2012年3月征地拆迁、进场准备2012年3月~7月下部构造工程施工2012年8月~9月上部构造工程施工2012年10月~11月沿线设施1.5.5经济评价具体计划见表1-4。国民经济评价基准年为2010年,评价期20年,社会折现率8%,评价指标见表1-6。国民经济评价及敏感性分析表明,拟建的项目国民经济评价可行,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拟建项目总造价汇总表表1-5项目名称道路总长(Km)建设规模地形类别投资总金额(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万元)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15.9新建平原兼丘陵区302.0018.99国民经济评价结果一览表表1-6项目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EIRR(%)10.86ENPV(万元)630EBCR1.39T(年)181.5.6土地利用、工程环境、节能及社会影响评价本工程沿用以前老路进行改造,没有占用新的土地。伴随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着环保的原则,路线布设,平纵配合,各种结构物的布设、取弃土方案、工程防护、施工方案及沿线绿化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项目施工时尽可能避免对沿途林地及自然植被的破坏,并采取土地平整措施,自然恢复地表植被。1.6问题及建议 项目的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以往乡村道路建成后,大部分都是有人建无人管,新建路面达不到设计寿命,因此建议乡政府成立养路队,按照沥青路面养护规定定人定编按时对路面进行养护管理,做到岗位责任落实到人。 第二章经济社会和交通运输发展现状及规划2.1研究区域概括叶城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喀什地区南部,喀喇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在提孜那甫河、乌鲁克吾斯塘河及柯克亚吾斯塘河在冲积扇上,距首府乌鲁木齐市1513公里。西北同泽普、莎车县毗连,西南同莎车、塔什库尔干县接壤,北接麦盖提县,东邻皮山县,南靠喀喇昆仑山和昆仑山脉,同巴基斯坦、印度相邻,与克什米尔交界。县城喀格勒克镇距乌鲁木齐市直线距离1513千米。总面积28928.64千万千米,全县辖3个镇、17个乡、1个管理区、5个农、林牧场,共有311个行政村(其中包括11个社区),1252个村民小组。2008年全县人口41万人,其中农业人口近32.83万人,人均占有耕地2.28亩。有维吾尔、汉、塔吉克、回、乌孜别克、柯尔克孜等民族。属暖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根据项目的地理位置和发挥的作用,将喀什地区、叶城县作为项目的直接影响区。表2-1项目影响区域划分序号123行政区域依提木孔乡叶城县喀什地区影响区分类直接影响区直接影响区间接影响区2.2项目影响区域经济社会现状及发展2.2.1经济社会现状 叶城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大县,加强农业发展是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保持县域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基础。农业发展应以市场为导向,以优化品种、提高质量与效益为中心,大力调整农产品结构,通过努力,叶城县种植业内部结构达到3.5:2.5:4的比例。即用35%的土地种粮食,通过对粮田的建设和完善多熟制,保证人均收入逐年增加。用25%的土地种棉花;用40%的土地面积发展园艺经济林,建立以叶城石榴、核桃、杏为主的优质瓜果园艺生产基地。畜牧业主要调整畜群结构,大力发展“两大一特”战略,逐步将传统的粮食一棉花二元结构变为粮食一棉花一林果一畜牧的四元结构,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农业生产的良性循环。工业以建立资源深加工工业为目标,把改革、调整、引进结合起来,彻底解决工业落后、技术不强、水平不高的问题,从根本上提高工业整体素质和综合竞争力。第三产业要加快服务业的发展。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个体民营和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和各类社会中介组织。积极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强小城镇贸易市场和乡村集市建设,大力开拓农村市场,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叶城县2008年完成生产总值18.79亿元,其中:第一产业10.51亿元;第二产业3.67亿元;第三产业4.61亿元。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01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03亿元;地方财政收入9234万元,2008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4606元。2.2.1.1社会发展概况依提木孔乡位于叶 县城西部,离县城1公里,东与铁提、恰斯米提乡和喀格勒克镇,南与萨依巴格乡,西与恰尔巴格镇,北与巴仁乡和恰尔巴格镇接壤。南北长24公里,东西宽6公里,占地总面积为101.5平方公里,地处冲积扇平原,海拔1700至1350米,南部为15公里宽的山麓砾石地带,中部土层较薄,北部为肥沃的农田,农耕地的78.9%为灌淤土,18.5%为灌溉棕漠土,土壤贫瘠,土壤中的有机质、氮磷含量较低,钾含量较为丰富,土壤中的含氮量0.047%,有机物质0.75%,速效磷含量4.73PPM,容积氮含量21.1PPM,速效钾含量228.49PPM。无霜期为228天,大于10℃的年均累积温度4200℃,平均降水量50毫米。依提木孔乡辖属有27个村委会,1个场,118个村民小组(自然村),7396户,31522人,其中维吾尔族30902名,汉族620名。耕地面积55790亩,存栏牲畜86628头(只)。乡政府机关位于依提木孔村。2.2.1.2经济发展现状依提木孔乡的经济以农业为主,主产小麦、玉米、棉花、油料、蔬菜、瓜果。2008年粮食面积4.95万亩,总产量为25640吨,蔬菜面积10475亩,总产量为2115.66吨,肉产量3150吨,家禽850000只,禽蛋505吨,牛奶2160吨,瓜果蔬菜9280吨。果树结果面积33488.3亩,产量8271吨,以核桃为主。2008年度总产值为22233万元,其中农业收入7482.09万元,畜牧业家禽收入8609.23万元,林果业收入6141.68万元,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收入1625.63万元,农牧民人均纯收入3586元 2.2.2经济社会发展趋势2.2.2.1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分析喀什是祖国的西大门,自古就是军事战略要地。周边与塔吉克斯坦、阿富汗、巴基斯坦、吉尔吉斯、印度五国接壤,有红其拉甫、吐尔尕特、伊尔克什坦、卡拉苏四个口岸对外开放。随着1999年南疆铁路库尔勒至喀什段贯通、2004年喀什航空口岸开放和喀什至巴基斯坦伊斯兰堡通航,喀什结束了遥远封闭的历史,一跃成为我国进入中亚、西亚以及欧洲的国际大道道、向西开放的桥头堡,战略地位更显突出。现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航空立体交通网络。喀什地区是中国西部重要的对外贸易窗口和交通枢纽,是南疆铁路的终点站,也是G314、G315和G219线的汇聚点。喀什机场是全疆第二大航空港,每日都有固定航班往返乌鲁木齐与喀什之间。同时,境内的两个国家一类口岸—红其拉甫口岸与卡拉苏口岸是通向中西亚、东南亚重要的国际口岸。长期以来,喀什农村公路发展缓慢,只是在近期有所发展。到2003年底,全区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3543.Km,(包括县道、乡道、村道、专用道),等级公路3209.978Km,简易公路(等外公路)10333.63Km,喀什地区农村公路现状见表2-3。喀什地区农村公路现状表单位:Km表2-3总里程技术等级路面等级二级三级四级等外公路高级次高级中级低级无路面13543.616.9290.62902.410333.62152.7343.84988.16058.9 农村公路中等级公路只占农村公路总里程23.7%,而等外公路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76.3%。全区12个县(市)都通了公路,全区167个乡镇有166个乡镇通了公路,全区2425个行政村中有1998个行政村通了公路,乡镇的通达率(简易公路以上)达99%,行政村的通达率(简易公路以上)达82%。在喀什地区,绝大多数客货运输都是通过公路来完成,现在乃至将来,公路运输仍是喀什交通运输的主要运输方式,更是农村运输的支柱,公路交通在喀什地区的经济建设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沿线连接村镇较多,人口相对密集,项目的建设完善了叶城县农村公路网,满足了群众人流和物流的需要,有效地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改善,项目的建设具有显著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修通该公路是依提木孔乡和全县各族人民的期望。2.5交通运输发展趋势目前该拟建项目沿途的居民多以畜力为主要交通工具,不但运输能力低下,而且速度慢,严重的制约了农牧民脱贫致富的步伐,这使得当地群众对公路的盼望非常迫切。若公路建成后,可以通客运班车,来解决农牧民交通不便的问题,同时农作物的运输水平也可大幅度的采用机动车运输,以上几点都要求交通量迅速增加。所以,从运输发展的角度预测,该项目建设是一个作用重大且行之有效的工程。光热资源叶城县光热资源十分丰富,太阳总辐射量大,平原区年总辐射量为138.1— 151.5千卡/平方厘米,仅次于青藏高原,优于同纬度的华北平原及长江中下游地区。太阳总辐射量的分布为:南部山区显著高于北部平原区,平原区因浮尘引起的大气透明度不同,而东部大于西部。光能利用的最佳时间是6-9月,光总辐身量达61千卡/平方厘米,占全年总辐射量的42.7%。全年日照时数2470-3000小时,平原区自西向东逐渐递增,6-7月份日照时数最多,2月份最少,全地区年平均日照百分率在58%-60%之间,最高可达84%。平原区年平均温度11.6℃,在农作物成长的旺季6—9月,拥有非常丰富的热量,其中>10℃的积温为4200℃,对农业生产极为有利。农业资源叶城县农副土特产丰富,主要有棉花、巴旦木、核桃、畜禽等,是中国最大的巴旦木生产基地。被列为全国巴旦木商品基地建设县和自治区粮棉商品基地县,所生产的“叶尔羌”牌棉花被全国知名品牌棉花评审委员会评为“全国知名品牌棉花第一名”,“叶尔羌”牌绿色大米被国家授予“绿色无公害大米”荣誉证书。还有药用价值较高的甘草、党参、麻黄等15种植物,有较高的开发价值。境内野生动物品种较多,有雪鸡、狐狸、野猪、大头鱼、叶河鲟、黄羊、狼、云豹、野兔等。 2.3项目影响区域交通现状及发展2.3.1综合交通运输现状2.3.1.1综合运输网“十一五”期间,喀什地区在公路方面:要完成国道314线喀什至红其拉甫段建设,建设国道315线疏勒至叶城段二级公路建设。加快县际公路建设,完成英吉沙至岳普湖县三级公路、伽师县至巴楚县三级公路、叶城至麦盖提县三级公路建设、麦盖提至和阿沙漠公路建设。完善农村公路网络,抓好“通乡、通村”油路建设工程,实现所有具备条件的乡(镇)通沥青(水泥)路,具备条件的建制村通公路,提高路网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十一五”期间,新改建农村公路12215公里,实现94%的县乡公路达到三级以上公路标准,乡村公路94%以上达到等级标准,全区100%乡镇通达油路,86%的行政村通达油路。铁路方面:力争中--吉--乌铁路、喀什至和田铁路项目建设,加快喀什至巴基斯坦铁路前期工作。开通喀什至郑州、成都的铁路客货运列车,将喀什建设成为通往中西亚的桥头堡和大通道。航空方面:进一步完善机场功能,开辟机场新航线,开通喀什至伊犁航线,开通北京、上海、广州等内地城市航线,争取开通喀什至新德里、比什凯克、塔什干、伊什坦布尔等城市国际航线。使喀什真正成为东联西出、西进东销的交通枢纽中心。 2.3.1.2运输量发展水平及特点全县农村道路改建里程1730.55公里,占农村公路总里程的48.7%。其中:县道改建362.59公里,乡道改建1001.76公里,村道改建366.2公里。全年完成客运量496.1万人次,下降1.7%;客运周转量23677.4万人公里,增长2.1%。2.3.1..3公路运输的地位和作用长期以来,叶城县基础设施建设都比较落后,交通不便、能源短缺、电力不足、水利设施薄弱,使得叶城县经济发展滞后,招商引资进展困难。特别是交通不便,使得物资、人员的流通极为困难,而且无形中增加了农产品的运输成本,形成了买难、卖难的局面。由于叶城县的主要特产巴旦木、玫瑰花、甜瓜、石榴、葡萄、杏均为季节性很强的农产品,因交通不便,使得生产物资和农产品调运困难。本项目的建设,将有效降低车辆损耗、油耗及运输成本,使得项目区与周边乡镇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便捷,为农产品的流通及人员的流动,创造了极为便利的条件。同时将给叶城县及所在的喀什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带来良性循环,促进项目区域社会及经济的发展。 2.3.2相关公路技术状况及存在的问题2.3.2.1技术状况拟建项目均为农村公路工程,从交通量预测结果来看,远景交通量有限,交通量最大的路段也未达到2000辆/日,同时从拟建项目的性质和功能来看,均为连接县乡、乡村的公路,承担着沿线各乡镇之间及其与县城之间经济、文化交流的功能,并未承担干线公路的功能,因此,拟建项目的等级根据远景交通量,推荐为四级公路标准,设计速度根据现有原有路线的线型指标及拆迁情况灵活确定,同时对城市近郊、乡镇过境段等人口稠密、横向干扰较大的路段按照各乡镇规划及预留的建筑宽度予以拓宽。主要技术指标见表1-3(1)主要技术指标表2-1序号主要指标单位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1地形类别平原兼丘陵区2建设项目Km15.93建设性质改建4公路等级四级5设计速度Km/h206路面宽度m6.07桥涵宽度M5.5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9抗震设防Ⅶ 2.3.1.2交通量拟建道路基年平均日交通量统计表表2-2项目名称基年交通量(辆标准小客车/日)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2202.3.1.3本项目的地位和作用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人民政府结合实际情况,对人口比较集中的村进行乡镇道路改建,对生活设施条件极为不方便的村进行交通面貌改善。并研究决定对其进行乡村级道路硬化,以改善依提木孔乡到县城及乡镇的交通困难。此项目的建设能使封闭的依提木孔乡走向开放,能使约全乡人不同程度的受益,这条路的修建完成将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为广大农牧民脱贫致富奠定扎实的基础。修建叶城县依提木孔乡农村道路,对改善当地出行条件,提高农牧民的生活质量有着现实意义,是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事实实在在的民生工程,因此本工程的建设是十分必要的。 第三章交通量分析及预测3.1交通调查及分析3.1.1调查综述拟建项目位于喀什地区的叶城县境内,本项目未来交通量是根据叶城县交通局提供的沿线各乡镇交通出行调查资料,结合沿线各乡镇的人口数量、沿线乡镇经济发展规划与交通运输发展之间相互关系的基础上进行预测。3.1.2调查资料的分析拟建道路日断面交通量资料见表3-1。拟建道路日交通量统计表表3-1项目名称小型载货汽车中型载货汽车大型载货汽车小型客车大型客车载货拖挂拖拉机汽车合计绝对折算叶城县依提木孔乡G219线K6+500岔口至布克维村至塔热木巴格道路建设项目381284681030152220 表中折算值根据《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的规定全部折算为小客车的数量,采用的折算系数见表3-2。拟建道路日交通量统计表表3-2汽车代表的车型车辆折算系数说明小客车1.0≤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的货车重型车1.5>19座的客车和载质量>2t~≤7t的货车大型车2.0载质量>7t~≤14t的货车拖挂车3.0载质量>14t的货车拖拉机2.03.2其他运输方式相关的调查与分析本项目所在区域有公路与铁路运输方式,无水运、管道、航运运输,预测交通量时暂不考虑铁路与其他运输方式分流。3.3预测思路与方法3.3.1交通量预测的总体思路由于拟建项目区域内公路网已基本规划形成,因此本项目的改建不会改变现有的交通构成,改建只是提高原有的等级及技术服务水平,因而不会诱增新的交通量,其远景交通量只有正常增长的趋势交通量而构成。预测分析流程见图3-1交通量分析预测图       图3-1        3.3.2预测方法及步骤概括农村公路的交通流较为单一,绝大部分车辆为县城和沿线各乡镇之间的短途交通运输,现有公路的交通量大小主要是由项目影响区域内的经济发展条件所决定,随着当地的经济发展,交通量将会相应增长。通过对基础资料的分析,趋势交通量与项目影响区域的社会经济发展、人口增长以及工、农业发展有一定的相关关系,因而未来年份的交通量采用增长率法进行预测。增长率法交通量预测步骤如图3-2:交通量预测程序图图3-2 3.4交通量预测根据交通部《公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办法》(1996年讨论稿)的规定,公路建设项目交通量的预测年限价为调查年到项目建成后20年。结合本项目的特点,交通量预测基年为2010年,预测特征年为2011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3.4.1基年交通量基年交通量采用以下公式进行修正:Q=V×α×γ式中:Q――年平均日交通量V――调查点样本交通量α――周日交通量不均匀系数γ――月交通量不均匀系数系数α、γ为项目邻近的连续式交通量观测站资料。经分析计算拟建项目年平均交通量见表3-3 拟建道路基年平均日交通量统计表表3-3项目名称基年交通量(辆标准小客车/日)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2203.4.2趋势交通量通过各种比较分析,本项目通过研究项目影响区国民生产经济总值和地区人口的增长情况,来确定其路段的交通出行增长率。采用的增长率法计算公式为:Ti=Toi×FiFi=×式中:Ti――未来预测特征年i区交通发生量(集中量)Toi――基年i区交通发生量(集中量)Fi――至该预测特征年交通出行发展倍数Poi――i区基年人口Pi――i区测特征年人口Eoi――i区基年经济指标Ei――i区测特征年的经济指标将预测的社会经济指标分别代入上述相关公式,即可得到项目影响区各路段交通量的增长率,从而得出预测值。拟建项目特征年交通量预测表表3-42010年2011年2015年2020年2025年2030年折合成小客车(辆/天)220241336490680896 特征年增长率(%)9.698.597.626.585.463.4.3最终交通量预测表拟建道路未来特征年最终断面交通量预测结果见表3-5。最终交通量预测表单位:辆/日表3-5年份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交通量(辆)增长率(%)2010年2209.692011年2412012年2628.592013年2852014年3092015年3362016年3652017年3937.622018年4232019年455 2020年4902021年5272022年5626.582023年5992024年6382025年6802026年7252027年7655.462028年8072029年8512030年896交通量预测结果表明,至评价期末2030年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交通量为896辆/日。第四章技术标准4.1公路通行能力分析拟建公路主要以四级公路标准进行建设,本项目根据《新疆公路通行能力指南》中的计算方法来计算通行能力。——基本通行能力C0=2423辆/小时(双向小客车)——可能通行能力C=C0×f1×f2×f3×f4×f5×f6式中:f1—行车道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f1=0.84;f2—路肩宽度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f2=0.90;f3—地形条件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f3=0.85; f4—方向分布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f4=1.0;f5—横向干扰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f5=0.9;f6—交通组成对通行能力的修正系数,取f6=0.64。C=2432×0.84×0.90×0.85×1.0×0.9×0.64=897辆/小时根据设计远景的预测交通量及通行能力论证,综合分析,拟建项目采用的公路等级标准完全满足该项目区域内的交通量需求。4.1.1拟建项目现在及未来交通适应状况分析根据交通发展预测,到2030年预测的机动车交通量为:897辆/日。按交通部部颁JTGB01-200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的规定四级公路一般能适应按各种车辆折合成小客车的远景设计年限平均昼夜交通量为2000辆以下。故该项目已达四级公路建设标准。4.2主要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表4-1序号主要指标单位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1地形类别平原兼丘陵区2建设项目Km15.93建设性质新建4公路等级四级 5设计速度Km/h206路面宽度m6.07行车道宽度M5.58汽车荷载等级公路-II级9抗震设防VII第五章建设方案拟定5.1建设条件5.1.1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等条件5.1.1.1地形、地貌叶城县地处喀喇昆仑山北麓,塔里木盆地西南缘,在提孜那甫河、乌鲁克吾斯塘河及柯克亚吾斯塘河在冲积扇上。东与皮山县毗邻,南与克什米尔接壤,西与泽普县、莎车县、塔什库尔干县相交,北与麦盖提交界,南北长326公里,东西宽120公里,土地面积29359.29平万公里。距乌鲁木齐市直线距离1513千米。县境南部多山,北部低平。南部山区属昆仑山和喀喇昆仑山地,平均海拔3500米以上,最高海拔7464米 。这里山峰连绵,沟璧纵横,长年积雪,冰川覆盖,阶地与山间盆地相间,叶尔羌河、提孜那甫河等发源于此。提孜那甫河水量丰沛,滋润着叶城县肥沃的绿洲平原,灌溉了全县3/4耕地。北部平原区属提孜那甫河等昆仑山北侧河流冲积平原,其东部、北部为塔克拉玛干沙漠的一部分;西南及沿山麓地155.4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3.72%;山地占76.39%;沙砾荒漠占19.89%。绿洲中有农耕地71.07万面、林地12.36万亩、草地14.83万面,山地中有天然森林30万面、草场865.4万亩。5.1.1.2工程地质路线位于叶城县境内。路线所在地位于塔里木盆地地区昆仑山—喀拉昆仑山地槽构造的叶—库地弧形构造之弧顶的荒漠地带,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地形坡度由西南向东北,由陡变缓。组成物质由西南向东北由粗变细,由山前的砾石戈壁地貌向东北逐渐过渡为砂、及粘土平原农耕地貌。南部山麓洪积扇顶部由于受提孜那甫河及其他流水的切割,局部形成丘陵峡谷地貌。沿途工程地质评价:老路工程地质总体表现为低液限粉土,(亚砂土、Q4al):褐灰色,干燥,土质均匀,中密,厚度在1.5-4.0m。5.1.1.3水文地质叶城县境内水资源有叶尔羌河、提孜那提甫河、棋盘河;其中孜那甫河是叶城县境内的最大河流,为当地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源。经现场挖探路线所经地区域地表下3m见地下水,路线所经地地表径流均为农田排灌渠道水流。 5.1.1.4气象叶城县地处塔里木盆地西南边缘。是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南部的一片绿洲。西南面由喀拉昆仑山阻挡,北部以天山为屏障,地形闭塞,受沙漠气候影响较大,是典型的荒漠干旱大陆性气候。春季升温迅速而不稳定,多大风扬尘天气,空气干燥;夏季炎热,秋季降温剧烈,冬季寒冷。年降水不足百毫米,蒸发强劲。年平均气温11.7℃,年平均降水量57.1毫米,年均蒸发量2328.3毫米,平均无霜期230天。最大冻深52cm。5.1.1.5地震烈度根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地震局、建设厅联合编制的1:250万地震烈度区划图,在一般条件下,50年期限内超越概率为10%的烈度值根据图上显示,该路线通过地区地震烈度为VII度;相应的地震动峰加速度系数为g=0.1。按照新疆“关于工程建设执行《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1994)》《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有关问题的规定”,沿线构造物不考虑防震要求。5.1.4筑路材料本路线粗骨料及路面用料料场位于依提木孔乡4村,为砾石采购料场,材料颗粒呈青灰色,粒径含量分布均匀,开采方便,砾石成品率为100%。项目路基、路面面层用料有便道通往。工程开采等级II级,天然砂砾的成品率为51%~70%。平均运距14.0km。 砂石料料场储量丰富,运输便利,可做路面基层、路基用料颗粒分析试验为级配良好砾;击实试验:最大干密度2.28g/cm3,最佳含水量5.4%;液限塑联合测定:液限=22.6%,塑限=18.1%,塑性指数=4.55,为低液限粉土;承载实验:GBR=160.3%;易溶盐实验:为亚硫酸盐非盐;水洗砂含泥量平均值8.4%,堆积密度1.78t/m3,空隙率34%,细度模数平均值1.76;各项指标材料符合JTGE40-2007及砼细集料的技术规范要求。水料场平均运距0.45Km,水质较好,拟作为工程用水料场。钢材、木材、水泥、沥青供应及工程用电1)建设材料运输水泥可使用隆基水泥厂生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汽油、钢材、木材等材料可自县城采购,平均运距38KM;2)沥青项目沥青表面处治采用厂拌机铺法施工,AC-13型密级配,沥青采用库车90A级道路沥青(软包装),添加矿粉。石油沥青:122.54t/1000m3,砂:471.22m3/1000m3,矿粉:128.40t/1000m3,石屑261.18m3/1000m3,碎石(1.5cm)723.22m3/1000m3。3)电力由当地乡(村)电力部门协商解决,或工程自备发电机组5.1.5社会环境该路可连通的道路均为土路,各村的农牧民需要的农作物及生活用品一律马、驴等牲口来调运,修通该公路是依提木孔乡和全县各族人民的期望。 所以,对当地经济发展及居民出行均造成了相当大的影响,因此,拟建项目的修建迫在眉睫,当地群众和政府对拟建的项目报以极大的热情和迫切的要求,纷纷表态在项目建设方面给予大力支持。5.1.6拟建项目与其它交通衔接情况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为四级乡村道路,起点为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经喀拉尤勒滚村、终点到达巴什库其村、托万库其村,全长15.9公里。与C113线、Y572线、Y573线Y574、Y570、Y566线、Y576线相衔接。5.1.6.1与临近铁路、水运、航空交通的衔接情况本项目无铁路线、水运及航线衔接。5.2建设方案选定5.2.1建设项目起讫点论证本项目建成后,将为依提木孔乡的交通运输提供便捷的通道,并保证该区域的商品流通,农产品的外运道路畅通无阻。本着这一要求,考虑工程的实际需要,项目建设起点为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经喀拉尤勒滚村、终点到达巴什库其村、托万库其村,与县级公路连接,居民较密集。5.2.2建设方案5.2.2.1路线走向及控制点 经过实地勘察和对地形、地貌、工程地质、水文地质及环境的分析研究,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全线总的路线走向较为明确。5.2.2.2建设规模和技术标准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全长15.9公里。拟建项目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中20千米/小时四级公路技术标准执行。路面沥青采用AC-13F,最大粒径16mm、公称最大粒径13.2mm。5.3路线方案控制因素与路线方案5.3.1主要控制因素该线公路沿线居民点比较集中,多数情况为公路起终点乡镇的居民较多而且集中,没有重大建筑物和农林布局对公路的影响。5.3.2路线方案本项目路面设计以补强为主。不得随意开挖老路。(1)路线方案布局应符合新疆县级公路网规划总体布局要求。(2)路线应满足尽可能顺捷的原则。(3)路线应尽可能顺应地形、地物的要求;同时又是农、牧业地区,路线应尽可能的避免与排灌渠等农田水利设施的交叉,或选择合理的跨越位置。同时充分考虑未来经济的发展,以减少由于公路建设带来对社会环境的影响。 (4)路线应尽可能避免有较大拆迁,少占农田路线所经过的绿洲区段,农田、居民点密布,主要以农作物为主。但人口单位密度大,致使项目区人均耕地数量极少。因此,路线选择一方面应短捷、合理利用地形条件;另一方面路线应尽可能避免过多占用农田取得很好的社会效益应是在确定路线走向时必须考虑的重要因素。(5)路线应选择较好的建设条件以降低工程造价。(6)路线宜减少与其它设施间的干扰拟建公路路线力案考虑了现有设施及规划中设施对本项目的影响。(7)路线方案的选择应尽可能的结合沿线农村公路网,公路沿线所经乡镇居民点众多,农村公路网密集。拟建公路在穿越这些敏感点时,采用尽量利用老路的原则,拟建公路的建设采取这样的原则,不仅可以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居民的干扰,降低造价,而且效益很好的结合农村公路网。为沿线乡镇与外界的交流创造了良好的条件。5.3.3选线条件及研究方法(1)选线条件选线在1:50000地形路线方案的基础上进行全面的现场踏勘。路线选择听取了沿线各有关部门对路线方案的意见,收集了全线的地质情况,水文资料,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分析。(2)研究方法 路线选线在满足主要控制因素要求的前提下,以顺适为主要原则,兼顾地形、地物和环境要求,尽可能避免与既有设施相干扰,由点到面,由面到线进行分析,并对老路部分段落弯道半径不够进行方案比选。5.3.4方案经过现场踏勘情况分析,路线大的走向方案比较合理,因此,对部分线形不满足要求的路线,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进行裁弯取直,优化线形。对路线进行多方案、深层次的比选和路线平纵横组合的优化,精选线位。适度运用路线技术指标,根据现场踏勘和对有关技术资料的分折,因受地形条件的限制,现有公路的线形存在问题较多,要彻底解决这些问题,势必要大大增加工程投资。所以,在路线设计上,一些路线技术指标的运用要适度把握,在工程量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尽量争取较高的平、纵线型指标,以充分发挥公路快速、安全、经济、舒适的运输效能。同时,经过技术经济的比较和论证后,适当利用路线最大直线长度、最大纵坡和最大坡长等一些技术指标。5.3.5路基防护 拟建项目路基、路面排水设计主要依据《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018-96),全线路基、路面排水系统及防护工程统一考虑、综合设计以排除路基范围内地表水流,防止边坡冲刷,保证路基稳定。边沟的尺寸均采用40(深)X40(底宽)厘米的梯形土质边沟,边沟纵坡随路线纵坡,沿线为配合纵横向排水,设置有桥梁涵洞,具体见桥梁涵洞篇。由于降水量少,路面水主要通过路拱横坡及土路肩分散至路基以外。5.4道路平面设计1、本次道路全线建设规模15.9公里:起点为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经喀拉尤勒滚村,终点到达巴什库其村、托万库其村。2、因本路线属连接乡镇之间的农村公路,主要解决当地居民出行及交通运输方便,侧重于经济适用,利用原有公路布线,避让不良地质地段,优化线形,加大曲线半径,提高标准。针对部分弯道位于交叉口,如按规范取值将牵扯到大量拆迁砍伐,故按平面交叉设计,减少拆迁砍伐,并设警告标志。不仅可以减少公路建设对沿线居民的干扰,而且可以很好的结合农村公路网。路线两侧为居民和农田,路线未做大的改动且沿线路两侧有电力杆、通讯杆、林带等不易拆迁,选线时在没有电杆的段落按老路中线布线。5.5道路纵断面设计路线断面设计是根据沿线土质、地表水、公路病害、老路强度(弯沉)及桥涵净空高度要求,城镇路段标高限制、平纵合理配合等进行综合确定,并遵循以下原则:1)与路线两侧地形地貌充分结合,尽可能做到纵坡均衡、合理,避免出现突变、驼峰及波浪形纵面线形,并满足《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及《公路路线设计规范》规定要求。 2)避免出现大填大挖,在满足路基稳定性要求的前提下,降低工程造价。3)做好起点旧路的衔接以及沿线交叉路口的平顺衔接。4)注意桥涵等构造物的净空及填土高度要求。5)设计最大纵坡(%/处):1.48/1最短纵坡长(米):60、竖曲线占路线长(%):31.757、平均每公里纵坡变更次数:6.2;竖曲线最小半径(凸/凹)2000/3500,平均拉坡高度(米):0.205。5.6道路横断面设计本项目执行《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GD20—2006)《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拟建公路为四级公路,路面为沥青表面处理,路线经过区域降水极少而蒸发强烈。行车道拱横坡采用1.5%,路肩横坡采用2.5%—3%。标高位置:路中心。超高与加宽:当平曲线半径<1500m时,应地曲线上设置超高。平曲线半径≤250m时,路面采用第3类加宽值。1)、路基、路面横断面布置形式:路基宽6.5米,路面宽度为6.0米,两侧各25cm天然砂砾路肩,路面及路肩横坡为1.5%,路基设计标高为路面中心线高,局部路基宽度不够,需要加宽路基,土方就近取土平均运距3公里。2)、路基边坡:全线路基填料均采用砾类土填筑。填方边坡1:1.5,挖方边坡1:1。3)、路面结构:3cm沥青表处面层+12cm级配砂砾基层。5.7路面设计 路面依据《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设计规范》、《公路路面层施工技术》不良地质路段的影响及根据纵断面填高和老路强度(弯沉测定)。应满足交通的使用功能需求。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和经济性原则。路面结构组合设计主要依据交通量和公路等级对路面的使用要求,并考虑到路面应具有坚实、耐久、抗滑等多种要求,结合沿线气候、水文、地质及筑路材料的分布情况,本着因地制宜、合理取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结构设计。本项目老路强度较高,地质条件良好,路面设计以补强为主,不得随意开挖老路。路基回弹模量的确定:根据挖探、试验和对原有土基的分类,确定砾石土回弹模量E=60Mpa。低液限砂粘土回弹模量E=29Mpa。累计当量轴次的确定:根据对现有道路交通量的调查及预测,经计算,确定该项目在计算路面结构时,以累计当量轴次2X104次计。路面结构层次:1、3cm沥青表处面层(拌合法施工);2、12cm级配砾石基层;采用承载板法测定已建成的路基回弹模量,利用下式计算测点处路基回弹模量值Eob。Eob=∑piD∑li(1-μ20)×105式中:D---承载板直径(mm);Pi,li---第i级荷载(KN)及其检测的回弹变形(0.01mm);μ0i---路基的泊松比,取0.35。 某路段路基回弹模量设计值按下式计算:EOD=(Eo-ZaS)/K1式中:EOD---某路段土基回弹模量设计值(MPa);Eo,Si---实测土基回弹模量的平均值和均方差;Za---保证率系数,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为2,二、三级公路为1.645,四级公路为1.5;K1---不利季节影响系数,可根据当地经验确定。此路面结构层及土基顶面竣工验收弯沉值为:第一层沥青表处竣工验收弯沉值LS=131.2(0.01mm)第二层级配砾石竣工验收弯沉值LS=163.2(0.01mm)考虑到本项目盐渍土路段分布全线,地下水位也较高。推荐全线采用沥青表处路面。拟建公路初步拟定路面结构为3厘米沥清表面处治。5.8交叉口设计道路与乡村道路有8处平交现已建成。5.9路基设计路基设计主要依据现交通部颁发的《公路工程技术标准》、《公路路基设计规范》、《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公路排水设计规范》。 该路线穿越居民区,路基填土不易太高路基设计高度是根据沿线土质、地表水、公路病害、平交口、桥涵净空高度要求进行综合确定。路基填料均取砾类土填筑,填方边坡1:1.5,挖方边坡1:1。路基压实应使路基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路基应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其压实度应满足以下标准:路基压实标准填挖类型击实标准路床以下深度(cm)压实度(%)路堤上路床重型0~30≥94下路床30~80≥94上路堤80~150≥93下路堤150以下≥90零填及路堑路床0~30≥94路基盐渍土处理执行《盐渍土地区公路设计与施工指南》(交公便字【2006】243号)有关规定。为防止水份和盐份进入路基上部,在初步设计阶段,对盐渍土处理方案做进一步比较,建议对路基采用土工织物隔断,以阻止盐份上升。另外路基施工应注意事项1、路基采用砾类土填筑,严禁路基两侧不合理就地取土。2、取料场应清除地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土层、做好取土场临时排水工作。3、弃方运至土场,不得就近弃废。4、路基压实按最佳含水量控制,洒水要均匀,不得有片状过湿或过干现象。施工用水应符合要求。5.8沿线设施本项目在地形险峻路段外侧设置浆砌片石墙式护栏,在急弯处设置警告标志,在村寨处设置地名标志,通过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的设置,以提高行车安全,减少交通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带来的损失。5.9桥涵工程全线共有涵洞16道,过水路面12处现均已建设完工。 5.10道路绿化伴随公路建设全过程的环境保护,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工程的自然环境、生态环境、社会经济环境特点,因地制宜地解决好公路建设的环境保护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本着环保的原则,路线布设,平纵配合,各种结构物的布设、取弃土方案、工程防护、施工方案及沿线绿化等方面采取了相应的措施,以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影响和破坏。项目施工时尽可能避免对沿途林地及自然植被的破坏,并采取土地平整措施,自然恢复地表植被。5.11测量方法及精度(1)本工程路线方案较简单,因此采用现场定线。导线测量采用假定坐标系统,高和控制采用假定高和系统定线工作中作好总体布局,根据各类地形特点,结合人工构造物的布设,进行路线平、纵、横面的协调布置,定出合理的线位。(2)交点、转点主要控制桩选在基础稳定且易于长期保存的地点,埋入地下,并进行栓护,填写固定标志表,水准点设置在坚固稳定的电杆、井台等人工建筑物上,水准点间距为0.8Km。所有控制点桩均按规定进行油漆标注。(3)导线测量按二级导线技术要求进行控制,水平角观测采用J2级电子全站仪按测回法观测1个测回,测距采用电子全站仪进行往返观测,测角中误差不得大于8.0〞,方位角闭合差±16;符合标准要求;导线全长相对闭合关不大于1/10000。使用前对全站仪进行了全面的检校。(4)水准测量采用DZS3自动安平水准仪,按五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要求进行往返测量,往返测量高差±30。(5)中线测量、中平测量、横断面测量、地形测量、小桥涵勘测等符合《公路勘察规范》(JTJ061-99)的要求。 5.12路线技术指标及运用拟建公路采用20千米/小时设计速度,其平、纵、横设计采用《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规定值。线路地面纵坡平缓,路线纵断面不受限制。纵段设计根据挖探取样,弯沉实验资料计算路面结构层厚度,并结合桥涵净空及填土高度要求,确定路基高度。全线共设置变坡点20个,平均每公里1.4个,最大纵坡-1.520%,最小坡长60m,最小竖曲线半径凹形3000m、凸形2000m。其主要技术指标见表5-1。表5—1主要技术指标标准序号主要指标单位路线主线1设计速度Km/h202公路等级四级3路基宽度m6.54行车道宽度m5.55路面类型沥青表处6平曲线一般最小半径m307平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158桥面宽度m6.09车辆荷载公路—Ⅱ级10抗震设防Ⅶ度11涵洞道12平交处813路线长度Km15.914最大纵坡%1.415最小坡长m6016桥涵设计荷载公路—Ⅱ级 第六章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6.1投资估算本工程人工工资标准以新疆维吾尔族自治区交通厅文件新交定额《关于调整我区公路工程人工费工日单价的通知》为依据。拟建项目总造价汇总表表8-1项目名称道路(Km)建设规模地形类别投资总金额(万元)平均每千米造价(万元)叶城县依提木孔乡依提木孔村至托万库其村至巴什库其村道路建设项目15.9新建平原微丘区30218.99合计15.930218.996.1.1编制依据⑴交通部交公路发[1996]611号《公路工程估算指标》。⑵JTGB06-2007《公路基本建设工程投资概算、预算编制办法》。⑶JTG/TB06-01-2007《公路工程概算定额》⑷JTG/TB06-02-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⑸JTG/TB06-03-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 ⑹新交造价[2008]2号《新疆公路工程预算补充定额》⑺本项目外购材料单价以新疆公路工程定额站《关于发布2010年一季度公路工程材料供应价格信息的通知》、《十六地市2010年一季度主要材料价格信息表》为依据,地方性材料根据调查综合分析拟定。⑻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文件新计价房[2001]500号《关于下发自治区国土资源系统土地管理行政事业性收费标准的通知》。⑼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管理局文件公管路政[2004]127号《关于做好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征地拆迁工作的函》。⑽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公路管理局文件公管路政[2004]229号《关于对“做好公路建设项目前期征地拆迁工作的函”的补充通知》。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发展计划委员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财政厅文件新计价房[2002]471号《关于工程定额测定费标准的通知》。⑿新交造价[2008]2号《关于发布新疆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补充规定》。6.1.2物价上涨费年价格上涨率按5%估列,建设项目开工年2011年,建设期1年,当年完工。 6.2资金筹措项目建设投资302.00万元。其中:建筑安装工程费283.42万元,占总投资的93.85%;建设项目其他费18.58万元,占总投资的6.15%。项目总投资302.00万元,全部申请兴边富民资金。第七章经济评价7.1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由于农村公路为非经营性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其特性属于公共建筑项目,按照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公共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相关规定,本次对农村公路只进行社会评价。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及国家“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要求,建设本项目既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逐步完善,拉近了农业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农业产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鲜活产品货损降低,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各地按照交通部提出的“路站运一体化” 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客运网络化建设,从而加速了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边疆,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支撑。7.2项目对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7.2.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本项目的建设首先对当地农牧民群众来说受益匪浅。在项目工可调查阶段,设计单位所需的各项外业数据(征地、拆迁等),需当地群众提供的,当地群众均非常积极、主动配合提供,这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对本项目快速建成的渴望;当地各小工厂、作坊等更是积极、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各项帮助,并且希望参与工程建设,来表以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对当地服务理念。7.2.2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首先农村公路建设是国家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向重要决策之一,是国家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其次新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也是自治区交通厅面对21世纪,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期间得到当地政府及其他各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工程建设期间政府负责协调解决除施工外的各种地方问题,将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工作,深切希望早日建成,早日通车。7.2.3地方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 本项目地处农村偏远地区,当地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由于长期的通行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人员、文化的交流,造成人员素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指导下,加快建设当地农村道路,是进一步提高当地文化状况的重要途径。7.3社会风险分析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新农村建设要求,建设本项目是符合国家政策和要求的;当地经济、文化目前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文化水平的重要条件。本项目的实施将给当地农业产品、矿产品、肉食加工产品、人员交流带来极大便利,从而为稳定边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建设本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本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国家补助。后期养护由国家补助1000元/km.年,其余由地方自己解决。根据目前叶城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现状,已能满足农村公路正常的运营,保证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无社会风险。7.4社会评价结论根据国家的政策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对本项目进行社会评价后,结论为可行。 第八章实施方案8.1施工条件项目所在区域气候干燥,降雨量较小,日照时间长,良好的自然条件保证了较充足的有效施工时间。施工所用的材料基本均从线外运进,在老路上直接施工,基本不需开挖而过多的修筑便道。由于施工路段距县城及乡镇较近,施工用水、电及生活设施均较为方便,因此,拟建项目总体施工条件较好。8.2施工特点拟建项目无大的拆迁,亦无大的开挖,主要工程即为路面结构层和涵工程,施工难度不大。8.3施工方案及方法拟建项目的桥梁、涵洞盖板及涵管采用集中预制、现场装配,沥青路面采用厂拌机铺,以保证质量。施工中应该注意对沿线灌溉渠和机耕道的保护。主要施工方案、施工程序及方法:1、路基土石方沿线植被稀少。生态环境脆弱,应采取集中取弃土,施工设备进场。首先在路基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疏通原有水沟,做好改渠工作, 保持排水畅通;并尽量在路基红线范围内抓紧处长临时便道,尽早全线贯通,为桥涵施工创造良好的条件。路基填筑分层分段施工,施工时采用立标杆并拉线控制分层厚度,先用轻型压路机初压,再用重型压路机得压,确保路基压实度,填料粒径控制应在料场进行,同时纵向分段预留台阶,刷坡与路基同步。路堤在斜坡上填筑,路基填土松铺厚度、填料含水量及压实度应严格按设计要求执行。建议施工采用自卸汽车配合挖掘机运土,自卸车运填(弃)方至工作面(弃土场)、人工刷坡。在道路条件好的平原地区和施工地开阔的地区,尽量先用中、重型(12-18t)自卸汽车。这样可符合实际情况,既有利于确保施工进度,又有利于减少交通拥挤。实际施工中,应注意自卸汽车的车厢容积(或载重量)与工程使用的施工机械相配套。2、防护工程和排水工程根据工程施工和实际情况需要合理安排防护工程及排水工程穿插施工。为减少各工序的干扰,可安排涵洞工程提前施工,后填筑土方。3、涵洞工程1)原涵拆除,主要采用人工配合机械拆除。2)涵洞基槽采用机械开挖人工配合开挖及修整,开挖后经检验地基承载力达到设计要求,应立刻按照设计图纸所示的标高、纵坡和预拱度进行垫层铺设,避免基槽暴露时间过长。3)涵洞圬工质量标准严格按照设计要求执行。4)涵洞圆管,可就近购买成品或采用集中预制(预制时应注意检查上下面的方向,斜交涵则应注意交角度的方向,避免发生反向错误)。平板拖车运至各构造物位置,汽车吊安装。5)涵洞两侧填土,应对称均匀分层回填压实,填料及压实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4、路面工程沥青表面处层采用沥青拌合站集中拌合,自卸车运料,摊铺机摊铺,轮胎压路机和钢轮振动压路机压实的摊铺方法。沥青表面处治厚度不超过4cm。它的厚度较薄,其作用不是承重而是构成磨耗层,保护路面免受车轮磨损破坏。作为表面封层,它能有效防止路面水下渗,提高路面平整度,改善行车条件。沥青表面处治可用拌和施工法。拌和法是将矿料与沥青按比例拌和摊铺压实而成。5、组织措施1)本段工程拟定为一个合同段。2)施工单位资质要求:公路工程施工总承包叁级(含叁级)以上企业。3)工程设计既有工程线路改造,原有道路不中断通车,另本设计中无大桥及隧道,即本项目无控制工期的关键工程。4)桥涵施工中,对无条件修筑便道的地方,可考虑修筑便涵,以维持通车,也可半幅通车半幅施工,并设置醒目的安全标志。5)工程用材料:水泥由叶城县水泥厂购运、钢材由叶城县购运,木材由叶城县购运,砂石料由各施工单位在指定料场采运。工程用水来自于沿线的农灌渠及天然河道,由各施工单位自行抽取。6)施工中用电全部为自发电或由政府协商使用当地电网。7)施工单位应做好施工期间噪声及粉尘等对环境的影响工作措施。 两侧的农田、水利设施、林带、农民房屋等都已形成格局。路线的加宽等主要涉及到拆迁房屋、伐树和占用耕地等,为避免增加工程造价和施工难度,设计布线时采取单侧加宽方案。在施工的全过程中,要始终注意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注重自然环境的保护,认真落实安全生产措施和环境保护措施。8.4建设工期及实施计划拟建的项目工程规模均不大,计划工期一年。具体计划如下:工程实施计划安排表表11-1年度工作内容2010年12月~2011年1月前期工作2011年1月~2011年2月工程招标2011年3月征地拆迁、进场准备2011年3月~7月下部构造工程施工2011年8月~9月上部构造工程施工2011年10月~11月沿线设施拟建项目总投资302.00万元,计划2011年完成。 第九章工程环境影响分析9.1路线环境特征9.1.1自然环境本项目为新建公路,沿线两侧小部分路段为林带和农田,大部分路段为居民点。9.2建设项目工程环境影响评价工程建设中将产生弃土、弃碴,将对一定范围内的土壤、植被造成破坏,因此,施工场地的恢复十分必要,应按规定合理堆放,并进行整理,以防止水土流失和对周围景观产生不利影响。工程施工期将有施工人员和机械投入该区域,将产生一定量的“三废”污染及噪声排放,但该污染是暂时性的,随施工结束而停止。因此,“三废”污染及噪声的排放对周围环境影响不大,但应注意对施工的防护。施工期要严格限制向河道内排放污水、污物,以防止对水质造成污染。本项目的建设对区域内社会经济、环境产生重大影响。项目的建成为该区域提供了良好的交通运输条件,促进了沿线区域的农业资源开发,刺激产业开发,为沿线经济发展提供良好服务,从而带动沿线经济发展。有利于沿线土地资源进一步利用与开发,带动旅游业和第三产业的发展,从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但公路建设不可避免会对区域内的社会自然环境,群众的生产、生活产生影响。 9.2.1公路用地对环境的影响由于道路建设工程处在农业区和农民居住区,两侧有农田、林带,故公路建设用地对生态环境有一定的影响。1)施工机械的使用和公路建成通车后车辆的增多,都会对周围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不良影响。施工机械和车辆排出的废气会造成沿线的大气质量下降,污染路线两侧的土壤、农作物和植被。所以施工机械和车辆的运行,将影响周围的生态环境和居民的身心健康。2)工程实施的不利影响是:将短期破坏工程周边和料场附近的地表植被,但有利方面远远超过不利影响,针对不利影响将采取环保及减免和改善措施。9.2.2、建设期环境保护的对策和措施1)在工程施工期加强施工人员的环境保护教育,必须确保不污染地表水和地下水,施工中产生的废水、废碴、垃圾等不准排入河道及渠道,也不准堆放在渠堤,可考虑对废水、污水进行处理,废碴按施工组织设计规定的区域堆放,施工完后对场地地面进行清理、恢复。2)工程建设尽量在原有的渠道基础上进行,尽量避免发生新的占地,施工中挖填土料开采尽量不破坏周围植被和耕地,尤其注意保护渠道现有的林带,施工完毕后,应做好覆土和地表整理恢复。3)施工运输机械要在现有的道路上运行,设立施工车辆行走线标识,不准随意更改路线、随意开车碾压植被。4)施工所需临时占地应布置在荒地上,禁止占用耕地、林地。施工结束后对原有荒地植被进行恢复,保护当地的生态环境。 5)尽量采用低噪声设备,加强机械设备的维修和保养;对在高噪声环境下的施工人员,每天工作时间必须按劳保要求予以控制,并配发噪声防护用具。9.3减缓工程对环境影响的对策公路建设项目的环境保护应严格遵守“三同时”(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竣工),将环境保护贯彻建设项目始终。为此本项目应在设计及施工过程中注意落实以下措施,以达到保护和改善公路沿线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的目的,将公路建设对沿线自然和社会环境所带来的不利影响降至最低程度。9.3.1设计阶段环保措施⑴公路环保设计应因地制宜,因路制宜,全面考虑所在区域的社会、自然环境,做到经济、适用、美观。⑵公路布线时,尽量不占或少占农田、林地,尽量不伐或少伐防护林,尽量利用老路。⑶避开农田水网和水源区,减少对水源的污染;特别要注意保护地表植被,严禁乱砍乱挖。⑷要与农田、渠网规划相配合,与大农业发展格局相协调,避开或减少对基础设施、居民区的干扰和影响。⑸线形设计保持与周围环境相协调,注意公路美学在设计中的应用,优化平纵线型组合,保持良好视距和较好服务水平。⑹作好公路综合排水设计,尽量保护现有水网和水利设施不受破坏,如有占用或变更,应以正常发挥原有水利排灌系统的作用为变更原则。⑺ 公路病害的治理与生态环境的治理相结合,公路防护与生态防护相结合。9.3.2施工阶段的环境保护措施⑴尽量减少施工对植被、天然地表和农田水利的破坏,集中或分散取土后应作好清理、平整工作,疏通排水渠道,防止水土流失。⑵在施工过程中会产生较大的扬尘,在居民区作业时,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尽可能减少粉尘对沿线居民的影响。由于施工场地浮土多,又是风尘较多地区,产尘量较大,对下风向地区影响大,必须采取定期洒水,在风尘日加大洒水量及次数,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洒水,如遇粉状材料的运输、堆放应有遮盖并及时与粘土混合或保持一定含水量,防止尘土飞扬污染大气、农田及林木。⑶在有居民区处降低噪声可采用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和施工场地等,设立简易的隔音棚。⑷沥青、水泥混凝土拌合场、堆料场及水泥混凝土预制场等施工场所不宜布置在人口集中的居民区。沥青混合料及水泥混凝土搅拌站的废水不得随意排放。施工期间生活垃圾和施工产生的废渣应采用填埋式或送到垃圾场处理,对施工中的弃土、淤泥及废渣及时清运。⑸工程竣工后,对临时施工场地的废渣及一切废弃物资、设备和器材应妥善清理、整平,基本达到原有的状态。⑹公路建设项目竣工运行后,应进行种草,植树等绿化工作,从而减少公路运营期间的废气排放,噪音污染。 9.3.3运营期间的环境保护措施公路运营期间,汽车废气排放及其噪声会对沿线环境造成污染,应视交通量、人口密度、污染程度以及环境条件,分别采取绿化种植林带,搬迁个别住户,直至采取适当的隔音措施。公路运营后,对沿途生活服务设施应进行严格管理,妥善处理生活和洗车废水及生活垃圾,以减少对附近环境的影响。公路运营后,公路及公安管理部门应根据《公路法》,在居民和农田区公路两侧用地范围内禁止商贩私建商铺、摊点等和占道经营,影响交通运输。对有毒的危险物品,应制定严格的措施和管理措施,以防止危险品的意外泄露对公路造成破坏,对环境造成污染。 第十章节能评价节约能源、保护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道路建设项目的建设,涉及到沿线资源的保护,而路线线型指标及路面状况,关系着车辆行驶效率的高低,从而带来能源消耗水平的高低。为了使公路建设项目做到保护、节约并合理利用资源,在设计及全过程中,应始终贯彻节约能源、保护资源的原则。10.1评价依据本项目节能评价以《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交体法发[1995]607号)》、《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交体法发[1996]354号)》、《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办通知认真做好交通行业能源节约工作的通知(交体法发[2000]306号)》、《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新发改投资[2007]123号)》、《关于转发自治区发改委关于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工作的通知(新交综[2007]57号)》等为依据。10.2车辆油耗影响因素分析公路建设项目的节能主要体现在营运车辆油耗的节约上,而影响车辆油耗量的主要因素除车辆自身的技术性能外,公路所能提供的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是决定其油耗量大小的关键。道路条件主要指路面平整度、纵坡等,交通条件是指行车速度、道路拥挤状况等。路面平整度好、纵坡小,油耗量就低,反之则高;道路畅通时油耗量低、拥挤时则高。10.3节能评价方法及参数 本项目节能评价,是基于拟建项目的实施,使公路网路况得以改善,车辆得以在较为经济的速度范围内行驶,从而使油耗量得以降低进行分析。评价采用“有”、“无”有无对比法,即就无拟建项目时汽车的燃油消耗量与有拟建项目时的燃油消耗量进行比较,其差额即为能源节约。评价过程中所采用的评价模型选自世界银行援助的《公路投资优化和改善可行性研究方法》(《StudyofPrioritizationofHighwayInvestmentsangImprovingFeasibilityStudyMethodologies,PilotStudyReport》)中的研究成果。车辆在实际道路条件下的油耗由基准条件下(平整度为2、坡度<2、行车速度为50千米/小时)的基本消耗量乘以因道路和交通条件不同所产生的修正系数而得。车型基本消耗量见表9-1,车速对车辆油耗的修正系数见表9-2。交通量-车速模型详见第八章。分车型基本耗油表9-1车型小客大客小货中货大货拖挂消耗量升/百车千米8.72716232630经济成本元/百车千米25.9380.4647.6868.5472.2883.40车速对车辆油耗的修正系数表9-2车型燃油修正系数小客、小货0.291+24.26/S+0.000087*S2大客0.341+24.64/S+0.000068*S2中货0.209+31.04/S+0.000068*S2大货、拖挂0.524+16.18/S+0.000068*S2经分析,百车千米燃油消耗量与车速有如下关系式:Fuel=F+G*(Speed-C)∧2式中:Fuel—燃油(升/百千米);Speed—车速(千米/小时);F、G、C—参数,详见表9-3。不同等级公路(平微区)燃油消耗模型参数表9-3 参数车型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FGCFGC小客7.580.00466.87.240.005260.7中客10.260.006163.09.780.007658.5大客24.430.017662.124.440.033547.0小货15.540.012856.014.950.015951.8中货22.890.021852.220.870.023949.5大货29.590.031953.627.590.037948.7拖挂39.280.035354.539.660.052744.5参数车型三级公路四级公路FGCFGC小客8.170.008450.28.570.009547.5中客10.890.011250.211.390.012747.5大客29.950.044843.932.640.058138.8小货17.040.023644.018.160.027641.1中货25.520.035644.026.970.041141.2大货34.700.058043.436.980.067040.8拖挂48.330.073741.251.830.086638.310.4项目建设后的油耗节约效益项目建成后的油耗节约效益的计算将采用“有无比较法”,无此项目时的汽车燃油消耗与建设次项目后新老路汽油燃油消耗之差额即为油耗节约量。新建项目的燃油节约主要包括:⑴公路晋级节约;⑵减少拥挤节约;⑶缩短里程节约。1、公路晋级所产生的油耗节约指公路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得车辆单位里程的燃油消耗减少而节约的燃油量。计算方法为: 式中:—公路晋级的燃油节约量(升);—新建项目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千米·车);—无项目时,老路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千米·车);—新建项目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新建项目的全程(千米);2、老路减少拥挤所产生的消耗节约无此项目时,原有相关公路的交通量不断增加,平均行车技术速度相应降低,停车次数增加。有此项目后,使原有相关公路部分交通量发生转移而减少了拥挤,原应提高的单位燃油量不再提高,从而形成了节约。其计算方法为:式中:—减少拥挤所产生的燃油节约(升);—建设项目后,老路上的燃油消耗(升/千米·车);—建设项目后,老路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老路的里程(千米);3、缩短里程而产生的节约新的公路建设项目缩短了里程,从而节约了在其上运行车辆的燃油消耗。其计算方法为:式中:—缩短里程而获得的燃油节约(升);—老路的里程(千米); —新建项目的里程里程(千米);—新建项目上的年平均日交通量(辆/日);—无项目时,老路上的平均燃油消耗(升/千米·车);本项目其节能效益主要是公路等级提高而使燃油消耗量降低所产生的效益。由于本项目投资额较大,因此在进行论证选择时,除参考上述经济合理性论证比较外,建议再从技术可行性和实施可能性等方面进行综合研究,为建设项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 第十一章社会评价11.1项目对社会影响的分析由于农村公路为非经营性项目,属于社会公益性建设项目,其特性属于公共建筑项目,按照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中公共建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大纲相关规定,本次对农村公路只进行社会评价。根据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及国家“十一五”农村公路建设规划的要求,建设本项目既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也是响应国家号召。加快农村公路建设,不仅是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推动农村经济快速向前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执政为民的具体体现,是认真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重要举措之一。是落实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具体体现。随着农村公路建设的逐步完善,拉近了农业产品与市场的距离,农业产品运输成本大幅降低,鲜活产品货损降低,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和农业结构调整。各地按照交通部提出的“路站运一体化”发展思路,不断推进客运网络化建设,从而加速了各地农村的经济发展,增加了农民收入,稳定了边疆,为统筹城乡发展提供了支撑。11.2项目对所在地区互适性分析11.2.1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的态度及参与程度 本项目的建设首先对当地农牧民群众来说受益匪浅。在项目工可调查阶段,设计单位所需的各项外业数据(征地、拆迁等),需当地群众提供的,当地群众均非常积极、主动配合提供,这充分体现了老百姓对本项目快速建成的渴望;当地各小工厂、作坊等更是积极、主动,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提供各项帮助,并且希望参与工程建设,来表以对国家政策的支持和对当地服务理念。11.2.2各级组织对项目的态度及支持程度首先农村公路建设是国家对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一向重要决策之一,是国家实施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解决“三农”问题的具体体现。其次新疆农村公路建设工作也是自治区交通厅面对21世纪,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交通条件、提高农牧民生活水平的重要举措。本项目在可行性研究期间得到当地政府及其他各组织和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工程建设期间政府负责协调解决除施工外的各种地方问题,将积极配合建设单位及施工单位的工作,深切希望早日建成,早日通车。11.2.3地方文化状况对项目的适应程度本项目地处农村偏远地区,当地的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由于长期的通行不便,严重制约了当地人员、文化的交流,造成人员素质、文化水平相对较低。在国家西部大开发政策的指导下,加快建设当地农村道路,是进一步提高当地文化状况的重要途径。11.3社会风险分析根据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及新农村建设要求,建设本项目是符合国家政策和要求的;当地经济、文化目前相对落后,基础设施的完善是提高当地民众生活、文化水平的重要条件。 本项目的实施将给当地农业产品、矿产品、肉食加工产品、人员交流带来极大便利,从而为稳定边疆、提高国民整体素质做出巨大贡献,因此建设本项目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事。本项目的建设资金主要由国家补助。后期养护由国家补助1000元/km.年,其余由地方自己解决。根据目前叶城县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现状,已能满足农村公路正常的运营,保证农村公路服务水平,无社会风险。11.4社会评价结论根据国家的政策及当地经济、文化发展状况,对本项目进行社会评价后,结论为可行。 第十二章问题及建议该项目的建设,是增加农民收入,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有效措施,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交通现代化目标的客观需要。为广大农村地区提供更完善的公共服务,逐步缩小城乡差别,区域差别,不断提高农民的物质新文化生活水平的需要。该项目建成后可使依提木孔乡两侧受益人口达7000人。项目建设的完成,可大大改善依提木孔乡的交通条件和投资环境,有利于畜、禽、果、蔬的流通和居民点改造,加快特色产业、营销业、运输业等的发展;有利于满足工农业生产发展对运输的要求,大量吸引外资,兴办企业,推动依提木孔乡经济向外向型经济发展;有利于增加劳动就业和发展劳务市场;缩小城乡间科技、文化、卫生、政治,依靠流通脱贫,人均纯收入都将有很大的增长,贫困人口大大减少。以往乡村道路建成后,大部分都是后期管理跟不上,造成新建路面达不到设计寿命,因此建议乡政府成立养路队,按照沥青路面养护规定定人定编按时对路面进行养护管理,做到岗位责任落实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