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49.00 KB
  • 2022-04-22 11:29:01 发布

一师十二团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 8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一师十二团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工程第一章总论1.1项目背景1.1.1项目名称一师十二团2015年城镇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1.2承办单位1、建设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2、项目主管单位: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发改委3、设计单位:广东省冶金建筑设计研究院1.1.3项目建设地点第一师十二团团部1.1.4项目建设性质新建1.1.5项目的提出84 为贯彻落实新兵党发【2012】13《中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委员会关于加快推进兵团城镇化的若干意见》的精神,加快兵团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为进一步推动兵团城镇化建设,促进南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深入贯彻中央新疆工作座谈会精神,全面落实自治区党委七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关于新疆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目标任务的具体行动,是建设繁荣富裕和谐新疆的需要。1.1.6项目建设规模道路总长度1755.59米。占地面积:66254.87平方米,新建长安路东西两端延伸段长度1315.59米;南昌路东端延伸段长度440米。主体工程为道路工程,附属工程包括道路绿化工程、道路照明工程以及道路交通设施工程。配套道路工程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路段道路等级长度(米)横断面布置(米)红线宽度(米)估算投资(万元)备注行车道绿化带人行道1长安路干路1315.5914.010.04.042.02066新建2南昌路支路44010.04.03.525.0565.7新建建设项目总投资为2631.7万元,其中建安费用2276.46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为229.92万元,基本预备费用125.32万元。1.2编制依据1、第一师十二团与我院签订的关于第一师十二团城镇基础设施(长安路、南昌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委托书》;2、《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3、2011年修编的第一师十二团南口镇总体建设规划(2011~2025)(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龙安通宸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84 编制);4、《国务院关于解决城市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难的若干意见》(国发[2007]24号);5、建设部等部门关于印发《经济适用住房管理办法》的通知(建住房[2007]258号);6、住建部、发改委、财政部《关于印发2009-2011年廉租住房保障规划的通知》;7、住建部等三部委《关于加强廉租住房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建保[2010]62号);8、住建部等七部委《关于加快发展公共租赁住房的指导意见》(建保[2010]87号);9、《国务院关于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的通知》(国发〔2010〕10号);10、《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通知》(国办发〔2010〕4号);1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计办投资[2002]15号;1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建设部,2004年3月。13、师发改电电(2014)26号文关于做好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1.3批准的规划2010年10月,第一师十二团委托84 清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北京龙安通宸规划建筑设计有限公司修编了《第一师十二团团部(南口镇)总体规划》(2011-2025),并报请第一师建设局组织专家进行评审。2011年5月该文本通过兵团建设局等部门审查,作为十二团团部小城镇建设的依据。其中迎宾路、振兴路、长安路按小城镇干路标准设计;中长路、南昌路、过境路按小城镇支路标准设计;南环路、东环路按小城镇环路标准设计。1.4编制原则1、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遵循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工程主要技术指标;2、根据建设条件及实际需要,本着少拆迁、少占用耕地的原则,在现有城镇中心区域合理选择工程建设范围;3、道路建设与管道、绿化及附属设施相结合,统一设计,一次到位。4、采用成熟技术,保证工程质量;5、在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选用筑路材料,节约工程投资。1.5项目编制目的1、按照可持续性发展战略,根据第一师十二团的快速、稳定发展需要,完善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2、选择和推荐最优的工程方案。3、为上级主管部门决策提供参考。84 4、为下一步的设计工作提供依据。1.6研究范围及内容1.6.1研究范围1、本次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主要考虑十二团保障性安居工程配套基础设施急需建设的几个路段,根据十二团团部道路建设现状,本次编制范围为新建线路2条,总长度1755.59米。其中新建城镇干路1条为长安路东西两端延伸段1315.59m;支路1条为南昌路东端延伸段440.0m。2、新建上述道路的照明系统;3、新建上述道路绿化、给排水、供热系统。1.6.2研究内容本次可行性研究对项目工程涉及的范围进行了实地考察与测量,根据工可研究的要求和深度,从建设要求、基础设施状况、廉租房工程发展等多视角论证工程建设必要性。分析道路性质与功能定位及基础设施,合理确定相应工程技术标准。根据建设需要分析,合理确定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结合廉租房实际情况、使用安全可靠、造价经济合理、施工简便可行,与周围环境相协调的工程设计方案。对工程建设必要性论证,工程方案比选,环境影响评价,工程进度计划,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经济评价,提供工程投资概算及主要技术经济指84 标。1、项目影响区社会经济的现状与将来发展分析预测;2、项目影响区交通系统和道路网的现状及发展规划的调查分析;3、道路运输量和交通量的发展预测;4、项目建设的必要性、标准及规模;5、项目建设条件的调查分析;6、主体工程方案设计;7、道路附属工程的设计;8、工程量及投资估算;9、工程实施方案及实施进度安排;10、资金筹措;11、经济评价;12、环境评价;13、综合评价。1.7主要研究结论84 房地产行业对于我国和地区经济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其非理性的疯狂增长,给我国经济的快速、稳定发展埋下了隐患。对此,从2005年开始,接连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政策。温家宝总理在近年两会中指出要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进步。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要坚决遏制部分城市房价过快上涨势头,满足人民群众的基本住房需求,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了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的相关措施。项目建设在我国房地产价格非理性增长的背景下,为中低收入家庭解决住房问题,对于遏制房市的过度投资投机炒作,保障我国房地产健康、稳定发展均体现了必要性。十二团现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城镇内现有道路较少,且城镇居住、文教卫生、工业、商业等区域多为沥青表处路面、砂砾路面,土路,建设标准低,路面窄,路况差,缺乏配套设施,公共绿地少。造成车辆行驶速度慢,尘土大,居民出行极为不便,对城镇市容环境起着负面作用。项目建成后十二团团部中心区将形成布局合理,各主要功能区相互连通,使用功能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将极大地改善十二团团部道路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美化人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整体档次和凝聚力,吸引外来投资,为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对进一步发挥垦区团场作用及地区稳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根据对第一师十二团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建设条件、工程方案和对财务可行性的分析研究,本工程建设条件具备,工程方案合理,财务分析可行。综上所述,项目建设十分必要且可行。84 第二章现状评价及建设条件2.1地理位置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十二团(南口镇)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南岸冲积平原上,南口镇地理座标为北纬40゜30′15″,东径81゜18′10″,行政区属阿拉尔市,距阿克苏市131公里,距阿拉尔市7公里。北依塔里木河,南临塔克拉玛干大沙漠,西与塔里木水利管理处辖区相邻,东与十三团接壤。地势平坦,辖区面积410平方公里。阿拉尔市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阿克苏地区中南部,地处天山中段南麓,塔里木盆地北缘,东经80°30′至81°58′,北纬40°22′至40°57′之间,东邻沙雅县,西依阿瓦提县,南北靠阿克苏市,东北接新和县。阿拉尔市行政区域由第一师七团、八团、九团、十团、十一团、十二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十六团等10个第84 牧团场和塔里木灌区水利管理处、水利水电工程处及阿克苏市托喀依乡和托海牧场(乡场合一)等单位组成。经兵、地双方反复磋商,确定拟设阿拉尔市行政区域总面积为4190平方公里,行政区域界线走向为:自东经81°52′56″、北纬40°56′25″起,向南偏东南至东经81°44′23、北纬40°44′08″,再向南偏东南经塔里木河至东经81°58′04″,北纬40°28′14″,折向西沿塔南二干渠南侧3公里,经和田河、沿塔南总干渠南侧至上游水库,沿上游水库1.8亿库容淹没线向北至北坝线,沿北坝线外侧100米向南偏东南至东经80°44′03″、北纬40°27′17″,然后向东略偏东北至阿克苏河,顺阿克苏河而上至栏河闸,再沿塔北总干渠而下,至东经81°36′44″,北纬40°39′48″,斜向东北方向至多浪水库北侧,沿多浪水库北侧至塔北截洪排,沿塔北截洪排北侧而下,折向东至起点。2.2历史沿革第一师十二团前身是共青团第场和胜利十九场。1958年5月4日,全师捐款100多万元,近千名团员报名,建立起共青团第场,掀开了十二团历史的第一页;1959年,第一师为扩大再生产,在相邻的东部又建立起了胜利十九场;1969年,农场建制更名,共青团农场和胜利十九场更名为第一师十二团。1975年6月,根据中央指示精神,兵团建制撤消,建立阿克苏地区农垦局,十二团改为农垦十二团。1982年5月,根据中央精神,恢复农一师建制,仍隶属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十二团也成为农一师十二团。十二团团部位于塔里木河南岸,与正在建设中的阿拉尔市隔河相望,行政区属阿拉尔市,因此近年来十二团团部亦称阿拉尔南市区。2.3城镇性质十二团南口镇是第一师十二团团部所在地,是十二团政治、经济、科技文化和物流中心。作为阿拉尔市的南市区,是阿拉尔市区第副产品与优质水果、蔬菜生产批发的集散地,是集特色第84 业生产、加工、销售为一体,林、工、交、建、商、运、服多业并举和科教文卫事业共同发展的综合型城镇,以发展城郊型经济为主。2.4人口规模近期到2015年,项目区常住人口规划约2.3万人,远期到2025年人口规模达到2.8万人。2.5经济状况2013年十二团实现生产总值14892万元。其中:第一产业6909万元,第二产业4342万元,其中:工业271万元,建筑业完成4071万元,第三产业3641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9267万元。生产总值(GDP)比重,第一产业占46.4%,比上年下降5.3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占29.2%,比上年上升0.7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占24.4%,比上年上升4.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的结构比由上年的26:14:10调整为23:15:12,生产总值的比重更趋合理。2.6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兵团第一师十二团位于塔里木河上游南岸冲积平原,海拔高度1017m至1007m,坡降为1/2800,地形由西南向东北倾斜,地势较为平坦。84 十二团地貌单元上属塔里木河南岸冲积平原的二级阶地,地理构造相对稳定。地层组成物由第四系冲洪积物和风积物组成。南口镇经过团场五十多年的建设,场地地形已变得较为平坦,原始地貌已不复存在,团部区域海拔高程在1009m~1012m之间。2、气象条件项目区属典型大陆性气候,全年干旱少雨,年平均气温9.8℃,最高平均气温10.8℃,最低平均气温8.9℃,极端最高气温40.8℃,极端最低气温-29.1℃。昼夜温差大,平均相差17.7℃,最大积雪厚度3.0cm,年均降水量为42.7mm。最多风向以东北风为主,年均风速1.9m/s。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915小时,日照百分率66%,4-10月份作物生长季日照时数为1899.6小时。冻土深度为0.78米3、水文与水文地质十二团境内自然分布的水系多,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以塔里木河水补给为主、南干渠水、农田灌溉水补给为辅。地下水位埋深一般为1.5~1.8m,地下水矿化度一般在1.5~5.0g/1之间,水化学类型主要为SO4.·C1-Na·Mg及C1·SO4-Na型水。PH值为7~8之间,为弱碱性咸水,对混凝土和钢筋有腐蚀性。2.7工程地质及地震设防烈度1、工程地质84 该区域地处塔里木地台西北缘,由于项目区内塔里木地台基底起伏舒缓,基底上覆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厚达数千米,构造相对稳定。本区范围内无断裂通过,但其近旁有一大的活动断裂(沙井子隐伏断裂)。项目区地层沉积物为第四系,以冲洪积物为主、风积物为辅,随着洪水流量的减小,水中携带的泥沙颗粒逐渐变为细粒土和粘粒土,土层多以互层和夹层的形式出现。拟建地地貌单一,地层较为简单,土为中软场地土,Ⅲ类,建筑地,拟建地公路自然区划为VI2。土基干湿类别为潮湿。①表土层,虽局部地段加有回填土,经清除和碾压处理后可作为路基土,容许承载力为δ0=110KPa,回弹模量E0=25MPa。②细砂层承载力为δ0=120KPa,回弹模量E0=28MPa。③粉质粘土层承载力为δ0=160Kpa,回弹模量E0=17MPa。④细砂层承载力为δ0=110KPa,回弹模量E0=22MPa。根据2001年1月国家技术质量监督局发布的1/400万《地震动参数区划图》,场地基本烈度为六度区,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小于0.05g,区域构造稳定。因此场地建筑物可不考虑地震的影响。场地类型属中软场地,场地类别为3类。本区主要工程地质特征:地下水位高,地层湿度大,承载强度低;春季道路翻浆严重,冻胀和盐胀现象较为突出;路基土为Ⅱ级弱冻胀~Ⅳ级强冻胀土,最大冻深为78cm;地下水含硫酸盐类,具有弱侵蚀性。2、抗震设防烈度抗震设防烈度为VI度。2.8道路现状及评价84 2.8.1对外交通目前十二团主要对外交通道路为迎宾路、长安路、振兴路、南昌路、西昌路、中长路、过境路,向北通往207省道至阿克苏和阿拉尔市、向东通往十一团、十三团、十四团、十五团。2.8.2城镇道路团部现有道路为迎宾路、长安路、振兴路、南昌路、西昌路、中长路、过境路,道路总长约7.5km。其中迎宾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余均为沥青混凝土路面,长安路、中长路、振兴路及过境路建设时间较早,使用至今道路状况较差,路面坑槽较多,沥青混凝土松散,需按照新规划进行改建。由于城镇建设规模的扩大,需对长安路、中长路向外延伸与规划的环路相接。因此本次设计对长安路、中长路延伸段进行了新建。2.9筑路材料本工程施工中所需的主要材料包括沥青、水泥、燃油、钢材、中粗砂、砾石、风积沙、土料及水。其中沥青、水泥、燃油、钢材、砂、砾石、级配砂砾为外购材料:1、沥青从库车县采购。2、水泥、中粗砂、砾石、级配砾石、天然砂砾由阿克苏西大桥砂石料场拉运,平均运距152Km;3、钢材由阿克苏市拉运,平均运距152Km;84 4、风积沙在十二团指定料场根据需要拉运,平均运距24Km。路面用料需从合格砂砾石料场拉运,各种材料技术指标见下表:天然级配砂砾底基层级配组成表层位通过下列筛孔(mm)的重量百分率(%)液限(%)塑性指数5337.59.54.750.60.075底基层10080-10040-10025-858-450-15<28<9级配砾石基层级配组成表层位表C2级配碎石面层基层的矿料级配组成5337.531.526.5199.54.751.180.60.074液限塑指基层10090-10075-9050-7030-5515-3510-204-10<28<9热拌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试验项目单位数量行车道击实次数次两面各50稳定度MSKN>5.0流值FL(mm)Mm2.0-4.5空隙率%3-6沥青饱和度VFA%70-85全线施工中用水均需拉运,夏季施工用水可从灌渠中拉运,秋季施工用水可采用机井抽水,水质应符合施工用水要求,道路施工用电可采用十二团电网电。84 第三章道路交通系统规划3.1道路规划3.1.1道路交通规划根据《城镇规划标准》(GB50188-93)及《第一师十二团团部总体规划2011~2025》(2011年修编),十二团团部道路按大型中心镇设计。总体规划中的道路规划,按照各条道路在团部交通组织中所起的作用,选用不同的道路等级。本次共计划新建干路1条,总长1315.59m;支路1条,总长440m。其中干路长安路红线宽度42m,断面型式一块板,车行道14m,人行道宽4m,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10m宽绿化隔离带。支路南昌路红线宽度25m,断面型式一块板,车行道10m,人行道宽3.5m,人行道和车行道之间设4m宽绿化隔离带。3.1.2本次工程与规划的关系84 经规划修编后的道路间距适中,将形成南北向以迎宾路为主线,西昌路、中长路、过境路为辅;东西向以振兴路、长安路为主线,规划一路、南昌路为辅,外围东、西、南、北四条环城路相互联接的路网格局,改变了原来路网不相互联通、断头无序的路网,居住区道路及周边城区相互连接,路况大为改观,路网基本得到优化。本次工程建设项目的选择,根据近期建设条件及实际需要,本着少拆迁、少占用耕地的原则,在现有城镇中心区域选择建设路段,重点解决交通状况较差、近期建设规划急需建设的项目;与《第一师十二团团部(南口镇)总体规划(2011-2025)》中道路近期建设思路相一致。工程设计根据总体规划并参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按照各条道路在团部交通组织中所起的作用,选用不同的道路等级。其中规划干路参照城市次干道Ⅲ级确定主要技术指标;规划支路参照城市支路Ⅲ级确定主要技术指标。3.2道路新建必要性论证交通建设不仅是住房的基础设施工程,而且对土地利用有导向作用,土地的开发利用,必须以道路的修建为基础。以上道路的建设是城镇区土地资源使用开发的前提和必要条件。随着城镇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经济发展对加强人居环境的开发建设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良好的居住环境离不开道路等基础设施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也将直接服务于经济建设。为了能更好地改善第一师十二团的投资环境,改善人居生活环境,提高经济发展水平,不断加快基础设施的建设开发就成为必然。道路建设不可避免地征集土地,拆迁房屋,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对第84 村居民而言,由于道路建设占用一定第田,菜地等耕地,由此会使第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第民的劳作带来不便。但随着城镇建设发展,第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务商为主,故由此所造成的社会影响是在可承受范围内的。从长远来看,道路的建设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十二团的城镇化建设进程。本次工程沿线地势较平坦,因土地、规划部门工作到位,全线道路红线早已得到控制,拆迁、排障工作量小,道路两侧用地以公建为主,部分为居民用地。道路沿线没有发现需特殊保护的文物古迹,名树、古木等。该工程除部分公共设施需拆除外,道路用地已基本具备,修建该道路已成为可能。3.3交通量3.3.1通行能力分析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最基本的尺度。是道路在一定条件下所能通过的车辆的极限数值,指道路上某一点、某一车道或某断面处,单位时间内可能通过的最大的交通实体(车辆或行人)数,亦称道路容量,一般以辆/h、人/h表示。理论上,通行能力可作为某条路的最大的交通量来计算,实际上不同道路的具体道路条件、交通件、管制条件、服务水平不同,其通行能力也就不同。故通行能力是一个变数。通行能力是道路规划、设计最基本的尺度,理论上,通行能力可作为某条道路的最大交通量,而实际道路的通行能力则要根据不同道路的具体情况来确定。84 可能通行能力系数指通常情况下,单位时间通过道路某一断面的最大可能的车辆数。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在城市一般道路与一般交通条件下,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时,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按下式计算:Np=3600/ti式中:Np—一条机动车道的路段可能通行能力(pcu/h);Ti—一连续车流平均车辆间隔时间(s/pcu)。参照国内其他城市道路设计经验和《城市道路设计规范》,一条机动车道的可能通行能力为:计算行车速度(Km/h)50403020可能通行能力(pcu/h)1690164015501380设计通行能力设计通行能力是指道路交通的运行状态保持在某一服务水平时,道路上某一段的通行能力。不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Nm=ac·Km·Np式中:Nm—机动车道单向设计通行能力(pcu/h)。ac—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ac体现了等级高的道路要求其服务水平也较高。机动车道的道路分类系数道路分类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Ac0.750.800.850.9084 多车道折减系数(Km)为:内侧第一条车道不折减(系数作为1)、第二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85、第三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75、第四条车道折减系数为0.65。所以单向双车道折减系数取1.85=(1+0.85),单向三车道折减系数取2.6=(1+0.85+0.75),单向四车道折减系数取3.25=(1+0.85+0.75+0.65)。受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国内目前尚无对该问题的系统研究,规范只规定应根据不同计算行车速度、绿信比、交叉口间距等进行折减。即受平面交叉口影响的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可按下式计算:Nm=aa·ac·Km·Npaa—交叉口折减系数:根据有关资料,折减系数可参考下列公式计算:aa=(3.6Sc′/va)/(3.6Sc′/va+va/7.2am+va/7.2dm+ts)式中:Sc′—交叉口间距(m);va—计算行车速度(km/h);am—启动时平均加速度,采用0.8m/s2;dm—制动时平均减速度,采用1.7m/s2;ts—车辆在交叉口停候时间(s);ts=(tc-tg)/2;式中:tc—交通信号周期(s),tg—绿灯时间(s);根据交叉口间距,并参考《城市道路设计手册》及有关资料进行计算得:主干路:aa=0.71;次干路:aa=0.69;支路aa=0.61;3.2.2道路设计通行能力根据以上数据,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见下表。84 单向机动车道设计通行能力表道路等级单向车道数AcAa∑KmNp(pcu/h)Nm(pcu/h)支路10.900.6111380758根据区域开发容量,本工程的设计通行能力可以满足沿线交通量增长的需求。第四章采用的规范和标准4.1设计规范1、《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2012)2、《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06)3、《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04)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设计规范》(GB50069-2002)7、《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8、《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9、《城市道路和建筑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10、《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11、《城市地下通信塑料管道工程设计规范》(CECS165:2004)12、《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城市道路和建筑物设计规范》(JGJ50-88)13、《十二团小城镇总体规划》14、其它相关规范要求84 4.2技术标准根据预测的交通量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运行初期每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为300,年平均增长率为10%,按下列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设计年限(15年)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为40.3×104次,交通量等级为特轻交通。设计弯沉值:55.1(0.01mm)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支路道路使用年限内累计当量轴次:42.5×104次/每车道设计弯沉值:57.9(0.01mm)路面等级:高级路面(沥青混凝土路面)设计年限:15年4.3建设标准干路(一级):红线宽度42m行车道宽14m人行道宽4m,绿化带宽10m设计行车速度30Km/h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荷载标准道路Ⅱ级84 标准轴载BZZ-100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5年支路:红线宽度25m行车道宽10m人行道宽3.5化带宽4m设计行车速度30Km/h荷载标准道路Ⅱ级标准轴载BZZ-100路面结构:沥青混凝土路面路面结构达到临界状态设计年限12年84 第五章工程建设的必要性城镇道路是城镇的载体,城镇各类建筑依据道路的走向布置而反映城镇的风貌。城镇道路是城镇的骨架,它不仅提供了交通体系空间,而且保证日照、通风、提供绿化、地上、地下各类管线布置的场地,并为地面排水提供了条件。城镇各种建筑物的使用效益有赖于道路先行来实现。5.1社会意义1、小城镇道路的建设是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加快小城镇建设,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国策的具体体现。2、提高了整个城镇道路的通行能力,减少了交通事故,同时使城镇内部交通更加快捷通畅。3、可以带动各路段的供水、排水、供热等管网建设,对路段两侧土地资源进行重组,实现土地增值,使城镇资源合理化配置,其结果必将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深远的社会效益。4、有利于城镇的治理,优化城镇布局,加快了建设园林、生态城镇的步伐。84 5、有利于改善职工生活、工作环境,有利于优化城镇布局,完善城镇整体路网。5.2经济效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实现工业化和城市化。这两化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目标,也是建设全面小康进程中的历史任务。城镇化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加快推进城镇化建设,是兵团“十二五”计划的重要发展战略之一。随着近年来兵团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团场城镇基础设施条件逐步得到改善,城镇作为区域经济、文化、社会化服务中心的影响力、辐射作用日益突显。加快城镇化发展步伐,有利于发展兵团二、三产业,促进经济结构调整,拓展经济的发展空间;有利于改善团场基础设施条件,稳定职工队伍,为屯垦戍边事业提供留住人、吸引人的良好环境,增强团场凝聚力和经济实力。十二团是农副综合经营,农业、工业及服务业并举,文卫科教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国营第场。其中十二团团部为全团政治、经济、文化、流通中心,是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团部现有经济总量偏小,人口聚集度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城镇化水平较低,与兵团在南疆承担的富民固边任务很不相称。加快团场城镇道路系统的基础设施建设,可以在较短时间内改善职工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打造二、三产业的发展平台,促进产业和人口的聚集,增强团场凝聚力和吸引力,更好地履行稳疆兴疆、富民固边的使命,同时也是加快整个团域经济建设一个重要的切入点和突破口。84 第六章工程设计方案6.1设计原则本次工程设计遵循“远近结合、技术可靠、经济适用、管理方便”的设计原则,体现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1、以城镇总体规划为依据,遵循近远期相结合,以近期为主,适度超前的原则,确定工程主要技术指标;2、根据建设条件及实际需要,本着少拆迁、少占用耕地的原则,在现有城镇中心区域合理选择工程建设范围;3、道路建设与管道、绿化及附属设施相结合,统一设计,一次到位。4、采用成熟技术,保证工程质量;5、在对现状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充分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条件,合理选用筑路材料,节约工程投资。6.2总体方案6.2.1总体布置方案84 本次工程设计,根据十二团总体规划,近期经济、社会发展状况,按照城镇人民生活、生产对道路交通状况改善的实际需要及资金筹措情况,进行合理布置,合理利用建设用地,做到少占第田,少伐树木、少拆迁。1、道路平面位置按照城镇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线型应与地形、两侧建筑物相界结合,合理的布置交叉口,道路出口。2、纵断面设计先参考道路沿线地形及建筑物的标高,进行道路竖向设计,确定每个交叉路口控制标高,由此确定道路纵断面。道路路面控制高程等于或略小于沿线地面高程,高差不大于20cm。3、道路横断面严格按照城镇总体规划要求控制。4、交叉口设计时应保证在安全的前提下,车辆和行人在交叉口能以最短时间顺利通过。5、路基、路面类型在满足强度、稳定性的技术前提下,考虑地质条件、当地建材、施工难易程度等因素,结合地方财力综合确定。6、人行道的确定依据城镇近、远期规划,结合地方财力综合确定。6.2.2主要节点方案1、道路平面弯道较少,线型基本为直线型,道路走向从起点至终点基本以现有道路中心线为设计中心线。2、道路纵断面主要技术指标为:纵坡最大坡度:1.46℅;纵坡最小坡度:0.05℅。3、道路横断面形式:干路、支路均为一块板型式。4、交叉口均采用平面交叉形式。5、路面类型:面层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84 基层采用级配砾石;底基层采用天然砂砾。6、土基处理方法:采用换填土法。7、人行道采用防滑透水砖铺筑。6.2.3工程建设范围、规模本次建设工程道路总长为1755.59m,其中:长安路西端延伸段:起点位于规划三路交点,终点位于中长交点,路线长875.5952m,按照城镇干道标准设计,道路红线42.0m,行车道14m;长安路东端延伸段:起点位于过境路交点,终点位于西昌路交点,路线长439.9镇干道标准设计,道路红线42.0m,行车道14m;南昌路东端延伸段:起点位于过境路交点,终点位于外环路交点,路线长440.0m,按照城镇支路标准设计,道路红线25m,行车道10m。6.3道路工程6.3.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设计原则:1、道路平面位置应按《第一师十二团城镇道路规划设计》道路网布置。84 2、道路平面线性应与地形、地质、水文等结合,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标准。3、应处理好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尽量采用大的曲线半径,用圆曲线代替缓和曲线的设置,尽量不设置超高、加宽。4、根据道路等级合理设置交叉口、沿线建筑出入口、停车场出人口、公共交通停靠站位置等。十二团团部城道路平面设计是在道路网规划的基础上进行的,根据城填道路网的规划,确定各条道路的路线走向、位置,道路与道路之间的方位关系,道路走向基本上依据现有道路中心线。本次道路平面设计是以道路中心线为准,根据道路等级及行车速度确定各设计参数,同时结合道路横断面和纵断面,尽量减少折点,采用长直线,合理布置道路沿线设施。6.3.2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原则:1、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2、为满足非机动车行驶,最大纵坡度按非机动车爬坡能力控制;3、设计时应对沿线地形、地质、水文、气候、地线管线、排水要求综合考虑;4、线性组合应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与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断面线性均衡,保证路面排水通畅。84 5、道路纵断面设计标高主要根据规划路网控制标高、现有道路标高、现状自然地面和地下水位标高、城市防洪标高、相交道路等控制性标高并适应临街建筑立面布置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来确定。城镇道路纵断面设计是依据道路等级和沿线地形具体情况确定路线纵坡大小,在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的前提下有较高的车速,同时纵断面设计中考虑到沿线建筑物及相邻街坊排水要求,填挖不宜过大,力求设计线与原地面线相接近,这样即可减少土方工程量,又可保持土基原有的稳定状态,同时与两侧居民点的建筑物标高相协调,满足沿线居民的交通安全和排水畅通。在竖曲线设计上尽量采用较大半径,既保证行车舒适又有利行车安全,道路纵坡控制在3%以内,同时保证与主要交叉口的高程不变。十二团团部城镇道路竖向规划设计主要是根据城镇现状的自然地形,经过合理化设计,使之在满足居民生产生活的使用功能要求外,同时达到土石方工程量少,投资省、建设速度快、综合效益佳的效果,尽可能地保证沿线居民出行方便,减少对原自然环境的破坏,达到合乎人群居住和生产的优美环境。由于十二团团部总的地形是北高南低,而局部地形略有变化,设计时合理确定道路的设计标高,达到设计道路与沿线建筑相协调,同时有利于道路沿线街坊排水畅通。6.3.3道路横断面设计横断面设计原则:1、根据不同道路所处的区域,布置不同的横断面形式,使其满足交通服务功能,并与该区域的路网相协调。84 2、充分考虑道路景观和集镇生态环境建设,尽可能多的设置绿化用地。3、考虑近远期结合,预留管线位置,为远景发展留有适当的余地。横断面设计时根据城镇道路设计规范要求及城镇的近远期发展,城镇的绿化、人口、经济的增长,考虑到与已建道路的衔接,采用规划道路的横断面形式,不进行横断面方案的比选。同时根据十二团团部规划道路的红线宽度,确定采用一块板横断面形式,其不仅占地少,车道利用率高,而且投资少,使用效果好。行车道路拱设计坡度取1.5%,人行道横坡取1%。停车视距是依据道路等级和设计行车速度确定的,其距离分别为:次干路30m、支路20m,停车视距范围内不得有遮挡视线的建筑物和树木。建筑红线宽度大于道路红线宽度的地段,可作为绿化用地或临时停车场。道路典型横断面具体尺寸表序号路段道路等级长度(m)断面型式行车道(m)绿化带(m)人行道(m)备注1长安路干路1315.59一块板14.010.04.0新建2南昌路支路440.0一块板10.04.03.5新建6.3.4路基路面设计1、路基设计拟建道路基础部分为杂填土,包括碎砖、植物根系及生活垃圾,厚度0.5~1.0m,道路施工中应采用风积沙换除该部分土,换填平均厚度为0.6m。84 道路用地范围内,所有树木勘察包括树根、灌木丛、弧石、垃圾、残渣、篱笆、结构物、道路路面和所有障碍物都应予清除。换填路基需分层压实,每层压实厚度为30cm。压实度要求如下表:路基压实标准(重型击实试验)填挖类型深度范围(cm)填料的最小强度要求(CBR)%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8≥96下路床30-805≥96上路堤80-1504≥94下路堤>1503≥93零填及路堑路床0-308≥952、路面设计(1)路面设计原则路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使用要求及气象、水文、地质等自然条件,结合当地实际经验,并遵循因地制宜、合理选材、方便施工、利于养护的原则进行。根据十二团道路现状情况,本工程所涉及新建道路均为土路,道路路面按新建路面设计。改建道路采用加铺结构层法设计。(2)路面结构比较根据预测的交通量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运行初期每车道日平均当量轴次为300,年平均增长率为10%,按下列计算设计年限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84 设计年限(15年)内一个车道的累计当量轴次为4.03×105次,交通量等级为特轻交通。路面结构方案应考虑选择出经济、耐用、舒适、美观的路面方案。路面结构是根据交通量和道路等级对路面强度的要求,结合沿线气象、水文、地质及材料等的实际情况拟定,同时也充分考虑了路面的防滑、防水、防裂、防高温等性能,本着经济、实用、有利于环境保护及城市发展的趋势等多项综合性指标进行设计。路面结构层设计根据使用年限、交通强度、自然条件进行设计,结合当地经验,参考典型结构,道路车行道确定为以下两个方案:方案一:面层:20cm水泥混凝土面层基层:20cm5%水泥稳定碎石底基层:35cm天然砂砾石(河积料)方案二:表面层:3.5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AC-13)粘层:PC-3乳化沥青(0.5L/m2)下面层:5.0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AC-20)透层:PC-2乳化沥青(1.2L/m2)基层:20cm级配砾石底基层:50cm天然砂砾石(河积料)84 路面结构方案比选表序号项目水泥混凝土(方案一)沥青混凝土(方案二)1结构层厚度75.0cm78.5cm2造价260元/㎡240元/㎡3行车舒适性路面纵横向路面缝多,容易产生“跳车”现象,行车舒适性差为无缝路面,行车舒适性远远优于水泥混凝土路面4行车视觉诱导白色路面,与交通诱导设施色差小,交通诱导性能差黑色路面,与交通诱导设施色差大,交通诱导性能好5抗车辙能力刚性路面,与车辆轮胎接触面积小,雨天车辆容易产生侧滑,行车安全性较沥青路面差柔性路面,与车辆轮胎接触面积大,抗车辙能力强6水稳性能好差7施工方法、工艺施工方法、工艺成熟,施工机械相对简单,路面缝需设置很多缝间钢筋,细部结构复杂,施工工序多施工方法、工艺成熟,施工机械要求高8施工工期、开放交通时间工期长,施工完成需养护28d工期缩短,施工完成24h即可开放交通9后期养护养护复杂,需要设备多,开放交通迟易养护,养护设备简单,开放交通早10与环境协调性保持清洁卫生相对难,与旅游区不太协调外观好,容易保持清洁卫生,与旅游区比较协调比选结果推荐综合考虑各项比选指标结果并借鉴甲方的意见,推荐本项目车行道采用方案二路面结构。84 3、人行道设计常用人行道材料的比较分析铺装材料单价元/㎡透水性铺装方便程度铺装效果生态环保性比选结果透水砖40~50好方便颜色暗,效果较好一般推荐人造石材60~70好方便效果好废旧材料利用,生态环保天然石材120~160不透水方便效果好破坏生态综上所述:透水砖价格便宜,铺装效果较好;人造石材与天然石材,铺装效果好,彰显道路档次,单价格较高;吸水砖比人造石与天然石材生态环保。故推荐使用透水砖。人行道结构:面层:6cm混凝土透水砖(粗砂扫缝)找平层:3cm1:3水泥砂浆基层:15cm级配砾石底基层:30cm天然砂砾石4、无障碍设施设计84 本工程无障碍设计需在道路路段人行道、沿线单位出入口、道路交叉口、人行过街设施、桥梁、公交车站等设施处满足视力残疾者与肢体残疾者以及体弱老人、儿童等利用道路交通设施出行的需要。对此我国已有国家行业标准《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予以了明确规定。道路工程无障碍设施,在道路路段上铺设视力残疾者行进盲道(见图1),以引导视力残疾者利用脚底的触感行走。行进盲道在路段上连续铺设,无障碍盲道铺设位置设置于距绿化带或行道树树池0.25-0.5m(见图3),行进盲道宽度0.5m。行进盲道转折处设提示盲道(见图2)。对于确实存在的障碍物,或可能引起视残者危险的物体,采用提示盲道(见图4)圈围,以提醒视残者绕开。同时,路段人行道上不得有突然的高差与横坎,以方便肢残者利用轮椅行进。图1行进盲道图2提示盲道84 图3行进盲道位置图4人行道障碍物的提示盲道图5街坊路口单面坡缘石坡道图6三面坡缘石坡道道路交叉口人行道在对应人行横道线的缘石部位设置缘石坡道,三面坡缘石坡道坡度不大于1:12(见图6)。坡道下口高出车行道的地面不得大于20mm。交叉口人行横道线贯通道路两侧,经过道路分隔带处压低高度,满足轮椅车通行。6.3.5道路交叉设计本次设计均采用平面交叉形式,道路交叉型式有“十”字形和“T”字形二种,交叉口采用加铺转角式平面交叉。干路与干路(或干路与支路)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采用15m;支路与支路交叉口缘石转弯半径采用10m84 。平面交叉之间的路段采用直线,纵坡平缓。施工时道路起、终点及各交叉口与其它级别路面衔接处应自然平顺。道路交叉口设计标高与四周建筑物的地坪标高协调,交叉口处主要道路的纵坡保持不变,次要道路纵坡服从主要道路,设计中首先保证主要道路或交通量大的一方。交叉口处干路计算行车速度为15km/h,支路计算行车速度为10km/h。根据道路交通流向及道路网规划走向,在无信号灯控制交叉口应采取主干路优先通过,次干路上车辆一律停车等待,同时可采取直线优先通行,限制左转或左转、右转非优先通行原则。在主要交叉路口设置人行横道,避免行人随意穿越道路,导致车流中断或造成交通事故。新建道路与规划道路相交处,根据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在交叉范围内一次形成,规划道路交叉口预留长度20m,避免以后重复开挖建设。道路与各单位或主要建筑物相接时,设置出入口。6.4路面排水设计因本工程所处地区降水稀少,蒸发强烈,空气干燥,年平均降水量55.2mm,蒸发量2558.9mm,路面排水量较小,每年仅在雨季及融雪期易形成水量汇流。但由于团部区域内地势平坦,利用道路的自然坡度排水困难,所以采用绿化带排水的方式,绿化带标高稍低于路面,雨水通过泄水孔排入绿化带。可利用路面现有路拱横坡和路面纵坡,通过路缘石预留排水孔排入绿化带内,使其做为灌溉用水。路面排水设计是在主干路、次干路、支路上的路缘石铺筑中每隔20m84 设一带孔路缘石(双侧),同时应保证孔外侧没有弃土淤积堵塞。为维护好路面结构,保证行车安全,冬季应作好积雪清除工作,防止积雪路滑和融雪对路面的破坏,做到随时降雪随时清扫,保证路面无积雪、积水存在。6.5附属工程6.5.1穿路管涵考虑到道路建成后其他道路给水、排水管线、供热管线及电力、电信电缆等管线的设置对本项目道路的影响,为不破坏本道路,需在交叉路口及适当位置预留穿路管涵。常用穿路管涵为方涵和圆管涵,方涵:美观,方便检查,但造价较高;圆管涵:简单,便宜,造价低,但不方便检查。综合考虑各项条件,本次项目建议采用规格为1-1×2m盖板方涵,净高1.75m。具体穿路管涵分布情况见下表所示:穿路管涵布置表序号道路桩号长度(m)1长安路西端K0+010442K0+2803K0+3004K0+8705长安路东端K0+0104484 6K0+4356南昌路K0+010277K0+4306.5.2交通工程设计1、道路交叉口设计本项目交叉口设计包括:行人及非机动车过街横道设计,转角隔离设计,车道数及车道宽度设计,交叉口内部车流导流线设计,进口道长度设计,进口道与路段衔接设计以及交通管线预埋设计。2、公交停靠站及行人过街设施由于项目涉及的道路有新建道路,道路等级为城市干道及支路,为了以后内部出行者的出行方便、便捷,在主干道设置公交停靠站。为方便人通行,设置行人过街横道,行人过街道尽量设置于公交停靠站的上游,且二者之间保留15米的距离,设置在下游时二者保证30米的距离。3、交通标志线设置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标线主要有车道中心线、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人行横道线、导向箭头、导流线、停止线等。标线材料采用冷涂氯化橡胶反光标线漆。车道分界线用白色虚线;导流线为倾斜平行实线;人行横道线为白色实线,未设信号灯的路口或路段为条线式,设信号灯路口为平行式,导向前头为白色。4、人行横道的设置84 在交叉口处设置一定宽度的人行横道,人行横道线采用平行于道路中心线的斑马纹线,宽5米。5、减速让行线设置在相应人行横道前,距离人行横道2米处设置。减速让行线采用宽20厘米的皛白色虚线。交叉口进口道设置导向前头标明各车道车辆行驶方向。6、交通标志牌设置路段上根据实际需要在相应位置设置悬臂式标志牌。标志牌标明车道行驶方向和交叉口各支路名称。7、防护设施新建道路均应设置必要的防护设施。防护设施包括车行护栏、护栏、人行护栏、分隔物、高缘石、防眩板、防撞护栏等。8、交通与景观协调设计在进行交通与景观协调设计时,考虑行人,驾驶员的感受,关联街道的视线走廊以及景观本身的独特性,从而达到二者的协调。6.5.3照明工程道路照明设施的设置是为了能向车辆驾驶人员以及行人在夜间提供良好的视觉环境,达到保障交通安全,方便人民群众生活和美化城镇环境的效果,它的设置应在安全可靠、经济合理、技术先进、节省能源、维修方便的前提下,根据道路车辆行车速度、交通量、行人量及道路所处的环境设置,同时道路照明还可以突出地方特色,达到美化街景的效果。84 1、项目路段路灯考虑全部新建。2、照明设计标准为城市主干道标准,平均照度201x,照明均匀度0.35;除环路单侧布置外,其余路段均采用双侧对称布置,间距平均40米。3、道路照明灯具选用半截光型类具;光源采用高压钠灯;灯头附件内置,且均需配置相应的电容补偿装置,提高路灯功率因数到0.85,减少电压损失。4、保护系统采用TT系统,每盏灯具要可靠接地,接地电阻不大于20欧;每个回路要有漏电保护器。5、道路照明控制方式采用定时控制和监控系统编程控制;在下半夜关掉车行道和人行道上的一部分灯,以达到节能的要求。6、配电方式所有道路照明负荷等级均为三级。根据现场调研,并结合十二团城镇道路照明配电现状,十二团城镇道路照明电源均由变电站提供。为了满足城镇美观要求,所有道路照明配电线路均采用直埋地敷设和管沟敷设电缆的方式,路灯均选用高度为10m的不锈钢管灯杆的成套灯具,采用250W高压钠灯光源的半截光压铸铝灯体。行车道宽度为10-15m的道路均双侧对称布灯,间距40m;为便于道路照明设施的维护、管理,本设计在杆架式变电站处设路灯总控制箱,路灯总控制箱进线开关设时、光控制,分支回路开关按道路分区设置。84 各分支回路电源电缆均选用VV-1Kv-5×16型电力电缆,沿路灯敷设电缆在路沿石地沟(和路沿石一体)内敷设,采用穿刺线夹将分支回路引入各盏路灯接线盒。所有道路照明灯具均采用TN-S接地系统,每盏路灯接地电阻R≤10Ω。各回路路灯起始端、以及直线段每隔≤500m处增设重复接地装置,接地线采用-40×4热镀锌扁钢,接地极采用∠50×5热镀锌角钢,工程量详后。6.5.4绿化景观设计道路绿化工程方案应按照《城市道路设计规范》第十三章“道路绿化”部分设计。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环境、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噪声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作用。绿化工程包括道路分隔带、行道树、景观宽绿带及道路用地范围内的边角空地等处的绿化。结合交通安全、环境保护、城市美化等要求,选择种植位置、形式、规模、采用适当的树种、草皮、花卉。充分利用两侧分隔带种植乔木、灌木等绿化。填方、挖方边坡要进行美化修饰:对弃渣、弃土的周边应用片石、块石干砌成形或复耕、绿化、美化,使道路在整体上达到整洁、美观、经济的目的。尽可能多方设置绿化,提高绿化面积,使道路成为绿荫覆盖的富于美的绿色通道,使路网成为覆盖集镇的绿化网络。84 道路绿化要重视遮荫效果,同时避免阻挡行车视线和遮掩道路指示标志,创造优美的道路景观。道路绿化为行道树,总体采用规则式种植,将受道路拓宽部分影响,应对移植的行道树合理利用。绿化工程方案实施应与园林部门协商进行。在新建道路两侧设置绿化给水管线,道路绿地的灌溉方式以浇灌为主,每隔250设置一个DN50的放水口。绿化给水管线敷设在绿化带下,埋深0.8m。绿化给水管线采用UPVC给水管。6.5.5地下管线综合布设规划的地下管线主要为给水、排水管线、供热管线及电力、电信电缆。在管线(电缆)设计中,应根据相关专业规划、设计规范规定,合理利用道路断面,综合确定管线、电缆在道路平纵横断面上的位置,避免管线(电缆)之间或其与建(构)筑物之间的相互干扰,为管线(电缆)的施工、管理、维修提供方便。管线(电缆)尽量布设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或绿化带下。给水管线、排水管线分别布置在道路两侧。当各类管线在平面或立面上发生冲突时,遵循下列原则:1、新建管线迁就已建管线;2、压力管线迁就自流管线;3、小口径管线迁就大口径管线;4、能弯曲管线迁就不能弯曲管线;5、临时性管线迁就永久性管线;84 6、检修少的管线迁就检修多的管线;7、管线水平、垂直净距必须满足相应规范最小净距要求。根据先地下,后地上的原则,道路施工前应先进行地下管线的施工,不影响道路的施工,力争做到一次到位。本工程将与城镇给水工程、供热工程同步设计实施,道路与给水、供热管线(包括本期不建的规划管线)交叉处管线设置套管穿越,具体设置方式详见相关工程设计文件。本期工程不包括城镇排水管网建设,排水管线穿越道路高程无法确定,设计中不预设穿越套管。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第一师十二团地处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气候干燥,植被单一,自然条件相对较差。虽然经过第垦职工几十年来不断的改造,团场周围环境有了极大的改善,但生态环境依然十分脆弱。团部现有道路多为土路,道路绿化带较少,缺少广场绿地,地面硬化少,刮风或车辆行驶易造成大量粉尘,污染空气。较低的绿化覆盖率,造成大气净化能力较弱。道路路面使用状况较差,造成车辆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废气污染和噪声污染较重。城镇范围内,有部分洪沟,夏季积水,产生大量蚊虫,对市民正常的室外活动产生不利的影响。多数道路路段两侧没有成形的绿化带,且树木多为胡杨树,不能起到美化城市的作用。84 7.1城镇交通对城镇环境的影响和危害城镇交通对社会环境及自然环境均带来了影响,城镇交通在给城镇发展带来巨大正面影响的同时,也给环境带来了负面影响,通常表现为有利的社会影响,不利的环境影响。城镇交通污染主要是城镇道路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汽车运行的排放和噪声等对周围环境产生的不利影响。1、生态环境的影响由于道路的建设导致沿线水文地质和天然植被的破坏,使自然生态环境失去原有的平衡,加剧水土流失。造成坍方滑坡等,破坏珍稀动植物的生活和生存条件,使其繁衍生息受到影响。汽车运行的排放和垃圾对第业土壤和第作物的污染,对水资源的污染等。2、大气环境的影响主要是由于汽车运行所产生的旋浮微粒、84 一氧化碳、氮氧化和物、氮氢化和物、铅尘及3、4苯并芘,柴油车排放的二氧化硫等。这些废气中CO易与血液中的血红素结合成为一氧化碳使人感到头痛、头晕。出现中毒现象,甚至引起死亡,氮氧化和物、氮氢化和物对眼、鼻、呼吸道有强烈的刺激作用,二氧化硫在某些柴油发动机排出气体中含有,其排放量虽不大,但当其浓度达8PPm时,人就开始感到难受,且二氧化硫经氧化成为烟雾时(还不到0.8PPm)人可引起支气管炎和哮喘等病。并使桥梁等金属构件受腐蚀。铅化合物作为汽油的抗爆剂的四烷基铅,在燃烧过程中分解成氧化铅,被排放于大气,是一种剧毒物质,对人的肝、肾都会发生有害影响,并对消化系统、神经系统有损害。3、声环境的影响道路交通是对声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机动车加速、机件运转及车体颠簸等造成的噪声和振动、喇叭声、刹车声和轮胎与地面的摩擦声等,另外,在道路建设施工过程中,各种施工机械产生的噪声和振动,虽然只是施工期的影响,但这种声污染同样是各大城市中普遍存在的一种重要的环境污染。道路交通噪声,宜引起听觉疲劳和听力损伤,听觉敏感性发生显著降低,甚至造成暂时或永久的听觉损伤。严重影响人们的睡眠质量和时间,对人体的生理和心理均造成一定的影响,引起失眠、疲劳、头晕、头痛、心情烦躁导致降低工作效率,易造成工伤事故。4、振动环境的影响近年来,由于重型车辆超重型车辆,以及超载车辆激增,汽车运行中产生的振动越来越大,不仅对周围环境产生影响,对生活产生影响,破坏安静的气氛,使道路两旁的房屋门窗振动越来越大,墙面发裂,还由于汽车引起的振动在时间上不分昼夜、连续发生,给沿线居民的身体健康产生不利的影响,使人感到疲劳烦躁,焦虑不安。同时振动降低了道路行使的舒适性。5、社会环境的影响84 城市交通的正面影响主要是社会环境影响,但另一方面对社会环境也带来了一些负面影响。如征地拆迁、行政区化的改变、人们生活、生产交通的割断和改变、照明及历史文物的保护等。7.2项目建设对环境影响的评价本项目的建设内容项目本身就是对环境的综合整治。项目建成后,将极大的提升第一师十二团城镇的交通功能,极大的改善团部环境;团内交通将更加顺畅,沿线居民和单位的生活质量得以提高、生活环境将大大改善。虽建设期对周边居民及单位造成一定的影响,但其是暂时的,且建成后将对现状环境起到极大的改善作用。7.2.1社会环境1、施工期道路在建设过程中必将对居民出行带来一定的不便,同时对沿线的商业带来一定影响,由于项目建设还将涉及到部分管线改造,会引起短时的停电,停水,停气等,对居民生活和工作将造成一定的影响。2、运营期道路建成后会更加促进沿线社会经济发展、服务设施的可利用性增加,居民出行更加方便,商业活动更频繁;对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就业率以及人口素质起着积极的作用;本项目的建设将带来运输的舒适快捷,景观的爽心悦目,为提升十二团的城镇品位,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日益兴盛的工业发展、生态旅游、休闲旅游、观光旅游创造良好条件。84 7.2.2生态环境1、施工期施工期砂石材料的冲洗,水泥砼与沥青搅拌等排放的生产废水增加,对水质带来一定的影响根据工程需要,部分行道树及绿篱将被破坏。2、运营期机动车行驶产生的一定的污染物及泄漏的部分油料,雨季将被冲刷后排入附近水体。破坏的植被将进行部分恢复,并对老化、品质不良品种进行更换,但建设必然要砍伐移栽部分植被,对生态环境将有一定的破坏。7.2.3大气环境质量1、施工期主要污染环节为路基施工中水泥,砂及石料装卸、运输、拌合等过程,其次为材料的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作业过程,这些环节产生的灰尘随着风力(尤其在天晴风大时)吹向下风的一些敏感点(如住户等),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另外,施工现场生活烧水、烧饭所有燃料的燃烧也会给周围环境带来大量尘烟。2、运营期机动车尾气排放的污染物有:一氧化碳、氮氧化和物、氮氢化和物、铅尘及3、4苯并芘等。项目建成后,可显著提高车速,减少了加减速及怠速次数,恒速时间增多,相应尾气排放量较建设前有一定的改善。84 7.2.4交通噪声1、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运转时的强大噪声,这些突发性非稳定态声源严重影响敏感处人们的学习和工作。施工期车辆引起的交通噪声将减少。同时施工的干扰交通畅通性下降,汽车的喇叭声将增加。2、运营期交通噪声与车流量、车型、车速、路况等有密切的关系,在一天中完全是随机变化的,是一种变化范围很宽的随机噪声。汽车噪声源大致可分为喇叭声和与发动机转速有关的声源及轮胎与路面摩擦有关的声源。但这些均与道路的路况有较大的关系。路况好道路行驶条件愈好,喇叭声越小,发动机转速均匀,噪声低。路面平坦,粗糙度低,轮胎与路面摩擦声与破损路面的碰撞挤压声小。项目运营期路面状况将得到较大的改善,同时交通噪声也将大大的降低。7.2.5振动环境质量道路交通振动是指由道路上行驶的激振而产生的地面振动。因而道路振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道路结构和地质条件。道路交通激振引起道路两侧地面振动,会给人体、建筑、精密设备和文物等产生影响。振动在地面传播时,其振动强度随距离衰减较快。一般情况,道路交通振动传至距路边30m左右便不会太大的影响,传至50m便可安全。7.3环境保护措施及防治对策84 城市道路交通的环境保护,应从城市环境的基本特性出发,针对交通污染分散而无法集中的特点,把控制交通噪声污染和尾气污染作为重点,交与城镇规划、建设和管理的相关环节结加起来综合防治,才能收到实效。7.3.1控制交通噪声的对策1、城市规划阶段噪声防治对策⑴严格控制城市中心区及外围人口规模和人口的经济密度,在人口和商业过于密集的地区,不应继续建设吸引大量车流、人流的商业文化、体育设施,将运量大,干扰居民生活的污染性工厂企业、仓库等迁出。⑵在进行路网规划时,应注意不同功能的道路之间的配合,应避免主要干道穿越市中心和文教、住宅区。对噪声特别严重的载重车,开辟专用道,以便集中采取隔音措施,对于住宅区、居民文教区等特别要求区域,应与交通干线保持一定距离。在道路网的规划中主干道,次干道和支路建设要协调,适应过境交通、跨区交通及地方性交通集散和空间变换需要。⑶规划时,道路两侧不应连续布置板式建筑物。特别是高层板式建筑物,以避免形成交通声“峡谷”这样不仅有利于噪声的衰减,而且可降低噪声的反复反射和混响。84 ⑷交通政策和主要城市建设法规,鼓励和支持公共客运,专业化货运发展,抵制和调控私人汽车、摩托车的膨胀,为区域创造一个良好的交通环境。2、道路设计阶段噪声防治的对策⑴道路定线和设计时,要特别注意道路纵坡和道路高程与两侧建筑物的关系,尽量控制道路纵坡不宜过大。⑵路面设计要选择先进和适用的材料和施工方法,以便在满足车辆防滑的前提下,降低路面粗糙度,从而降低轮胎与路面摩擦,挤压造成的噪声,利用环境自然衰减来降低噪声。⑶合理设计配置绿化,利用树林的散射、吸声作用,以及地面吸声,可达到降低噪声的目的,尤其是绿化在人们对噪声的心理感觉上有良好的效果。一般认为矮的乔木比高的乔木防噪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好,几条窄林带比一层稠密林带效果好,但林带很窄或为灌木时,效果就很差。3、道路施工阶段噪声防治的对策⑴施工路段距住宅区距离小于150m时,为保证居民夜间休息,在规定时间内禁止施工。⑵主动与施工路段附近的单位协商,对施工时间进行调整或采取其他措拖,尽量减少施工噪声对工作的干扰。⑶注意机械保养,使机械保持最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进行机械操作,减少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对工人进行自身保护。4、运营阶段交通组织、交通管制与车辆技术层次的对策84 ⑴提高交通管理的科学化。采用合理的交通管制与自动控制系统,使交通通畅,合理地控制交通流量,特别是限制载货车的流量,可有效地降低交通噪声。在限制车流量的同时,还应限制车速,使之尽可能地减少加速、减速、按喇叭、制动的噪声。⑵通过合理的交通组织保持车辆畅通,设置部分单行线,禁止左转,采取单双号等手段,以降低汽车出行量或车辆密度,保持车辆畅通。⑶制定噪声违章收费标准,强化违反交通规则罚款制度。在城镇主要出入口设置噪声监控站,禁止噪声过大的车辆进城。附近有学校的路段,两端设置禁止鸣笛标志。城镇中心区尚可采取禁止行驶车辆鸣笛等交通管制措施。⑷根据现行法律条令控制车辆出厂的噪声指标,机动车辆噪声容许限度。针对我国车辆状况,首先是改善机动车辆的构造,对进气排气采用高效率消声器;对发动机附加隔声罩。还可采用电汽车辆来降低噪声。对明显超过噪声标准的老旧车辆要禁止使用和对行驶的范围进行限制。⑸对道路附近的学校、工厂和其他单位,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噪声防治措施,如修建高围墙、设置声屏障、临路两侧密集植树绿化、建筑物设置双层窗或封闭外走廊等。7.3.2控制大气污染的对策1、区域规划及路网规划层次的对策84 ⑴道路交通噪声控制一样,在城市道路的路网布设中,都应充分利用自然条件和整理有关结构物,把减少或避免对大气的污染放大重要位置来考虑。⑵规划时对汽车密集的城市主干道的走向,要尽量考虑夏季主导风方向对汽车尾气的扩散作用,以尽快降低近地空气的污染物浓度。⑶道路交叉口附近是汽车尾气最集中、污染物浓度最高的地段。因此在交叉口附近,除了建筑布局要考虑通风扩散外,医院、学校、体育等类建筑应尽量远离交通干道交叉口。⑷城市绿化系统规划,要综合考虑地形、地貌和城市小气候对城市低空气流场的影响,以及不同树种对吸附大气污染的贡献,以便形成既有利于汽车尾气污染物的扩散,又能吸附和消化某些污染物的人工环境。2、施工阶段防治的对策⑴施工堆料场、拌和站设在空旷地区,相距200m范围内,不应有集中的居民区、学校等。⑵路面施工时水泥砼与沥青砼拌和厂设在居民区、学校等环境敏感点以外的下风向处,既方便生产、又须符合卫生要求(卫生防护距离分级中,规定的防护距离为300m)。施工便道定时洒水降尘,运输粉状材料与沥青混合料要加以遮盖。3、运营期防治的对策84 ⑴路边植树绿化。根据本地气候和土壤特点,在靠近道路两侧,特别是环境敏感区附近密植乔木、灌木,这样既可净化吸收车辆尾气中的污染物,衰减大气中的总悬浮微粒,又可起到美化环境、降低噪声以及改善道路路域景观的作用。⑵严格执行车辆排放检验制度,限制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车辆上路,严格执行有关法规,加强环境监测,为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有关部门制定了《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96),《汽车排放污染物限制用测定方法》(GB14761-99),环境标准是环境保护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确实施环境标准是加强和完善环境法制建设的重要手段。控制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排放,是改善环境空气质量的重要前提。加大环保的管理力度,加强各级环境管理机构的设置,按国标规定的检测方法实施对环境污染物的监测,是贯彻有关法规的必要保证。⑶改进机动车设备,控制排污量改进内燃机结构,发展转子发动机,使汽油在燃烧完全。研究改进汽车的废气净化装置,改进曲柄箱、汽化器和燃料箱等,使之能避免或减少气体的遗漏。或强制性规定加装净化装置等。减少或改变排污的成分与数量。安装漏气回流管和补燃器,使排气管排出物再次回燃烧而变为无害的气化物。⑷改进能源,可采用液化天然气、氢气、液化煤气来代替有铅汽油作燃料,是减少汽车排污的有效措施。7.3.3振动环境的防治对策1、城市面上规划及道路设计的防治对策⑴规划时加宽道路两侧的用地,使两旁的房屋远离道路,或车道两旁布置缓冲地带,依靠土壤吸收振动能以减轻振动的传递。84 ⑵道路规划设计时要尽量预防。根据类似情况发生振动的实测资料,预估道路可能发生振动的场所、范围和严重程度,在设计时采取减轻和防止振动的措施。⑶道路纵、横缝要严格施工,避免接缝破损而导致车辆产生跳车振动。2、施工阶段防治的对策⑴施工时对临时道路及施工便道及时进行维护,对路面凸凹不平,及路面裂缝进行修补,对车速、车种、重量进行限制。⑵对路基、道路基层和沥青砼路面进行碾压,在靠近房屋时,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减小压实机具或功率,减薄压实厚度,更换宜于压实的回填材料。3、运营阶段防治的对策⑴振源的控制:交通产生振动的源是汽车,尽可能的使汽车本身具有弹性或安装减振设施,以减低行驶中的波动。从而使传给道路的波动变小。⑵严格规定道路的平整度并加强检没,运营时及时整平路面、修补裂缝。⑶加强交通管理使汽车能匀速流畅地通行,并及时排除故障或交通事故造成的堵塞。7.3.4城市绿化及水资源的保护对策84 1、在进行道路设计时,对现状长势良好的树木需进行保护,科学拟定横断面方案,对现状树木尽量进行保护,对需搬迁的树结合规划另行移植。施工开挖时需对植物的根系进行保护,不得随意斩断。2、运营阶段对绿化进行修剪、防病措施。3、沥青、油料、化学物品等不准放在民用水井及河流湖泊附近,并采取措施。防止雨水冲刷进入水体。4、施工驻地的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粪便等集中处理,不直接排入水体。防止油料泄漏。严禁将废油、施工垃圾等随意抛入水体。5、严禁各种泄漏、散装、超载车辆上路,防止道路散失物造成水体污染。7.4地质灾害影响分析据国家《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本区地震基本烈度为VI度,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为0.05g,项目区内无重大桥、涵及高填路堤,根据《公路抗震设计规范》有关规定,场地不会发生地震液化,工程可不考虑地震液化问题。7.5特殊环境影响本项目地块内部及周边无历史文化遗产、自然遗产、风景名胜和自然景观等特殊环境,因此项目建设不会对这些特殊环境产生影响;若施工过程中发现有文物、古迹等,则按国家相关法律法规执行。7.6建议和结论7.6.1建议84 1、深化设计、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在初步设计和施工图设计时,一定要一一落实环境保护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设计,使之符合国家和地方的标准和规范规定的要求。2、加强施工监理,防止管道泄漏,减少扬尘和水环境污染。施工期应加强水、油、汽(气)管道的施工监理、把好验收关,投入使用前应做好试水、试压工作,确保管道不泄漏。施工期特别应加强施工场地平整,填土的施工监理,外来填土运输线路的选择、运输作业时间的确定,应事先向当地环境保护部门申报,并按核准的运输线路和运输作业时间运输填土,并采用有盖、密闭的专用砂石运输车辆运输;填土现场应采取防尘措施。倾倒填土应贯彻“少、慢”原则,以减少产生扬尘。3、重视和认真做好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减少和避免本工程施工期的建筑施工噪声、建筑粉尘和地面扬尘、设备和车辆废气,以及建筑泥浆废水、建筑垃圾,还有生活废水和生活垃圾,对周围环境的影响。因此建设方一定要重视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一定要同施工单位配合并督促其认真做好施工期的环境保护工作,认真采取综合性降噪、防尘措施,现场施工人员要制定施工环保守则,并将施工环保守则遵守情况作为施工监理内容之一。4、加强绿化管理工作,把绿化管理作为环境管理工作的一部分。7.6.2结论本项目建设与规划地点,周围无莅临环境敏感目标,84 因此只要在设计中切实深化环境保护设计,建设中全面落实各项缓解污染影响的对策措施,加强施工监理,把好环境保护验收关,本项目建成后,对附近的环境敏感目标不会产生明显影响,因此本项目从环境保护角度来说是可行的。该项目的建设应根据环保部门的审批文件要求,严格执行“配套的环境保护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的环境保护“三同时”制度。环保投资必须落实,并专款专用,切实做好配套建设污染治理工程。保证环保措施的实施。以利于项目的可持续发展。第八章节能篇8.1节能8.1.1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和《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公共建筑物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132—2008)《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T50033—2001)国务院国发(1992)66号《关于加快墙体材料革新和推广节能建筑意见的通知》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及审查指南8.1.2节能措施84 为了保持能源,降低能耗,提高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本项目拟采取的节能措施主要体现在如下方面:必须使用节能型建筑材料,器具和产品;采用保温隔热性能良好的墙体材料及门窗型材,以加强维护结构的保温隔热性能;建筑设计充分利用自然采光和通风,以降低单位建筑面积能耗。对于供水项目,合理考虑水网的布局重力,充分利用城市地形条件,选择安全、可靠、节能、节水的新工艺。排水项目中排水管网的布局也要充分利用地形条件,重力流排放,以节约电能。照明设备的选用及节能措施:照明灯具采用高光效、高显色、低眩光、长寿命格栅日光灯;日光灯采用长寿命、低损耗的电子镇流器(功率因数不小于0.95)。选用国家推荐的节能型产品和设备,采用照明只能控制系统来实现对宿舍场所人工照明的只能控制,以达到最大的节能效果,实现绿色照明。同时尽量降低峰值负荷和缩短运行时间,起到最大的节能效果。采用地面辐射供暖系统,提高建筑物的节能性和舒适性。热力管道均做保温处理,减少热损失。做好水、电的计量,利于管理。做好设备的管道和维护、检查工作,提高设备使用效率,杜绝跑、冒、滴、漏。机电、电气设备要求采用国家有关部门推广的定型节能产品。供热项目中对于锅炉的选型要考虑到设备的效率,降低能耗。84 所有项目中所涉及到的机电设备均选用国家新公布的节能型产品,选用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选用发光效率高的电光源,既节能又获得较好的照明效果。8.2节水8.2.1执行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清洁生产法》《中国节水技术政策大纲》《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8)8.2.2节水措施本项目耗水主要是生活用水。主要节水措施主要为:项目建设施工中应当采用节水型工艺,建设相应的节约用水设施,并在主体工程施工时投产使用。热水供应系统管线、热水管网设计要合理、温控装置和配水装置的性能要符合节水要求,减少水资源浪费。安装使用节水型设备和器具,推广使用有限流装置的节水型设施、节水型水龙头、两档式节水型便器系统。加强热水系统的运营管理,防止诸如管道保温层脱落,系统温控或排气装置失灵所造成的增大使用中无效冷水的排放装置。推广干冰清洗、微生物清洗、喷淋清洗等节水清洗技术。注重绿化节水,种植耐旱性植物,推广喷灌、微喷、滴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尽量做到水的循环使用,减少排放。8.3节地84 总平面布置中,在满足各建筑物防火规范的前提下,合理布置各区域间距,尽可能使平面紧凑,以减少土方开挖和场地平整拆迁费。8.4节材各专业工艺系统合理布置管系,使其简捷,管系支吊架位置、型式、荷重合理正确选用,防止荷重余量过大而引起结构设置上的浪费原材料。工艺系统的主要管道,选用合理的介质流速和参数,确定管子规格,以免压降损失太大或浪费管材。建筑结构施工大量采用钢模板,可节约木材和加工环节。结构设计中大量使用砌块替代实心粘土砖,节约原材料。(1)循环水泵和补水泵均采用变频调节的方式,根据实际需要调节循环流量和补水量。(2)本工程采用DCS集散控制系统,同时在各个热力站设置终端RTU气候补偿器,根据实际天气温度情况,实现一网运行的自动调节。(3)本工程的热力管网经过水力平衡计算,不平衡率在15%以内的尽量利用管网自身平衡,不平衡率超过15%采用加设平衡阀的方式进行平衡。(4)一网采用预制直埋保温管无补偿直埋敷设技术输送热水。该技术由于其结构特点和采用直埋敷设,因而散热损失很小,每公里温降约0.35℃,同时还具有工程隐蔽施工简单的特点。84 (5)对供热设备和供热管道采取有效的隔热保温措施,使设备和管道的外表面温度不大于40℃,即节约了能源,又保护了人身安全。(6)热力站位置尽量布置在热负荷中心区。(7)照明设计中,采用日光灯、高压钠灯等高效光源,选用效率高、利用系数高、配光合理的灯具,尽量减少白炽灯和高压汞灯的使用数量。(8)尽量采用高效低能耗产品,例如变压器选用高效低损耗的节能产品,限流电抗器采用低损耗产品。(9)建设部、国家发改委等八部委《关于城镇供热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新建住宅、公共建筑必须安装楼前热计量表和散热器恒温控制阀,新建住宅同时还要具备分户热计量条件;既有住宅要因地制宜,合理确定热计量方式,热计量系统改造随建筑节能改造同步进行。8.5节能状况登记根据项目建设内容基数按的年耗能量见附表84 第九章项目实施进度与工程管理9.1项目建设工期项目建设工期为2014年5月-2015年12月。9.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2014年5-6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2、2014年6-7月完成可行性研究报告审批;3、2014年8-10月完成施工图设计;4、2014年11月施工招标;5、2015年4-9月完成路面工程;6、2015年10-11月完成交通工程;7、2015年12月完成竣工验收、运行。项目实施计划见下表:时间项目2014年2015年84 56789101112123456789101112可研编制可研审批施工图设计施工招标路面工程交通工程竣工验收项目建设实施进度表9.3工程施工与管理本项目从方案设计到监理单位、施工单位的选择均实施招投标制度,以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报价合理、能够满足建设工期及质量、安全有保证、技术力量和管理水平符合要求以及资质业绩良好的单位。为保证工程质量,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控制原材料的质量,施工单位采购的材料、半成品、构配件,须采用大中型厂家生产的优质产品,符合施工图纸和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并有相关的产品合格证明及相应的检测数据,其产品品牌、产地、质量均须发包方和监理签证认可,在使用前应按发包方和监理要求进行检验或试验,不合格的不得使用。84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严格按施工图纸、国家现行有关标准和规范、工程质量检验评定统一标准等文件及双方确认的施工组织设计,精心施工、记录、检验,通过健全质量保证体系和检查制度,严格把好每道工序的质量关,以确保全部工程达到良好的质量。施工过程中还应保证安全、文明、协调施工,采取严格的安全防护措施,并符合市政、市容、交通等要求。第十章投资概算及资金筹措10.1编制原则依照建设部《市政工程投资概算编制办法》及《全国市政工程投资概算指标》的相关内容及要求。10.2编制依据1、工程量计算本工程概算工程量计算根据初步设计图纸为计算依据,计算方法采用实际工程量及类似工程指标和系数法进行计算。2、选用定额84 (1)《全国统一市政工程预算定额新疆估价表》(2001);(2)《全国统一安装定额阿克苏地区单位估价汇总表》(2004);(3)《全国统一建筑定额阿克苏地区单位估价汇总表》(2004);(4)《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B06-01-2007)。(5)《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B06-2007)。(6)《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3、材料及设备价(1)材料价格套用定额中的材料预算价格计取,现行价格按照阿克苏地区材料价格计取.(2)设备价参考厂家现行报价计取。4、费用及费率(1)建筑安装工程费用根据自治区建设厅及计委新建造[2004]3号文件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建筑安装工程费用定额》计取。(2)市政工程费用及费率根据自治区建设厅新建造[2002]3号文件发布的《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市政工程费用定额》进行计算。(3)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建[2002]394号文件执行。(4)工程监理费:按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发改价格(2007)670号文的规定计取。(5)勘察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价格(2002)10号文收费标准计取。84 (6)设计费:按国家计委、建设部价格(2002)10号文收费标准计取。(7)招标服务费:按国家计委《招标代理服务收费管理暂行办法》计价格(2002)1980号文执行。(8)施工图审查费:按自治区计委新计价房(2002)94号文《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专家审查费试行标准的通知》执行。(9)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费用总值的8%计算。5、其他及有关说明(1)根据计委(1999)1340号文件规定取消价差预备费。10.3投资估算总表投资概算总表序号费用名称单位费用备注一第一部分费用万元2276.461长安路新建万元1787.12西昌路新建万元489.36二第二部分费用(工程建设其他费)万元229.921项目前期工作费万元22.76一×1.0%2建设单位管理费万元34.15一×1.5%3工程监理费万元68.29一×3.0%4图纸审核费万元2.28一×0.1%5工程勘察费万元13.66一×0.6%84 6工程设计费万元79.68一×3.5%7招标服务费万元9.11一×0.4%三第三部分费用(基本预备费)万元125.32(一+二)×5%四建筑工程总概算万元2631.710.4资金筹措本工程计算总投资为2631.7万元,资金来源如下:1、计划申请国家财政资金:2105.36万元(占总投资的80%):2、计划师团自筹资金:526.3万元(占总投资的20%)第十一章招投标方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2001年第9号令,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关于加强公路建设项目招标管理的九项要求,特制订本项目招标方案如下:11.1招标工作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3、七部委联合发布《评价委员会和评标办法暂行规定》;84 4、建设部《工程建设项目招标代理机构资格认定办法》;5、国务院七部委联合发布《工程建设项目施工招标投标办法》。11.2招标工作原则11.2.1公告发布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本项目将在国家公开发行的报刊和相关网站上刊登招标公告。11.2.2招标范围本项目全部施工招标范围包括全部工程施工,工程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11.2.3招标方式按照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发展与改革委员会有有关要求,结合本项目特点,拟采用以下招标方式:全部工程施工、设备、材料采购采用国内公开招标。11.2.4标段划分1、施工合同段划分施工合同段建议为1个合同段;2、施工监理合同划分为1个合同标段。11.2.5资格审查84 按照有关规定对施工合同段投标人进行资格预审。对工程施工监理,主要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施工投标人进行资格后审。11.2.6对投标人的要求通过媒介发布公告,凡具有建设部市政公路二级施工总承包资质、具有良好的社会信誉和类似工程施工经验的施工单位,均可参与本项目的投标。11.3组织形式1、招标机构:由项目法人委托有资质的招标机构。2、评标委员会:第一师阿拉尔市招标管理办公室负责组建由多专家组成的评标委员会。严格执行有关部委的法令法规。11.4招标基本情况(见表)招标基本情况表项目名称:第一师十二团保障性安居工程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道路工程项目名称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土建工程√√√2276.46设备安装√√√监理√√√68.29勘察设计√√√93.33情况说明:84 建设单位盖章:2014年11月第十二章道路经济及社会评价12.1评价依据1、经济评价是在技术经济方案的基础上,依照国家计委、建设部1993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说明》和国家现行财税制度及行业标准规范,对项目进行评价,经济评价分为财务评价和国民经济评价。2、84 财务评价是从企业(或项目)角度研究评估工程建设的经济合理性,所依据的是现行的财税制度和实际发生的价格。3、国民经济评价是从国家或社会的角度研究和评估投资行为的经济合理性,所考虑的是项目所产生的全社会财富的增加与所耗费的全社会资源。评价过程中采用的经济参数是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4、城镇道路工程是关系到国民计民生的社会公用工程,其本身不能带来直接收益。但道路建成以后,可以带动周边地块的增值,带动城市开发与利用,本项目财务评价是建立在道路工程与周边土地开发联动的基础上,同时对道路工程建设做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以国家整体角度考虑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影子价格、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分析计算项目给国民经济的净贡献和内部收益率,评价项目的合理性。本工程作为不收费道路工程,在此仅作国民经济评价。值得指出的是,由于国民经济评价多是以定量方法进行的,故需将全部费用和效益定量化。实际上,许多效益和费用都是难以定量的,分析中所涉及的仅仅是容易定量的部分。这样,在决策时仅考虑损益的数量对比是不够的,还应该进行慎重的定性分析。本项目属于城镇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建成后对十二团经济发展起到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综合效益,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改善十二团整个城镇的交通环境,完善城市道路交通网络,提高通行能力,缓解周边相关道路的交通压力;推动文明城镇建设和镇区经济发展。84 2、土地综合开发利用和增值,本工程的建设可带动道路两侧镇区的改造、土地开发和增值。3、改善城镇投资环境,提高地块价值,吸引外资。4、美化城市环境,提高城市整体形象。5、拓宽了城市骨架,扩大城市的规模。6、实现经济和社会的稳定、持续和协调发展现状落后的道路网已无法满足本地区大幅度增加的交通运输要求,交通不便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城镇道路的建成将彻底改善目前道路路面窄、路况差、交通状况极其不便的状况,促进十二团经济快速发展都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方便本地居民外出及第产品和第业物资的运输,增强吸引外来投资和外来人员的力度。十二团位于边疆地区,是社会稳定的力量之一,基础设施的改善可以稳定内部职工队伍,对进一步发挥垦区团场作用及地区稳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7、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现状道路大部分建设标准低,车辆行驶速度慢,尘土大,居民出行极不方便,城镇道路的建成将改善人们的出行条件。道路建成后将新增大量绿地,城镇绿化覆盖率提高,道路绿化起到遮荫、滤尘、降噪和美化环境的作用。8、保证不同地区间的公平分配84 目前中国地区之间的不平衡发展越来越严重,沿海地区与边远地区间的不平衡发展,东南部与西北部的差别,政府为逐渐消除地区间不平衡已起动西部大开发战略。该项目的起动符合国家政策并有利于缩小东西部差别。综上所述,本工程的建设,将缓解城镇交通,拓宽城镇骨架,改善城镇投资环境,提高城镇形象及影响力,为城镇的经济建设与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可见本项目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由于项目属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不生产实物产品,而是为社会提供运输服务,且项目建成后不收取过路费,故仅对本项目进行国民经济评价。12.2基础数据12.2.1项目建设期和计算期本项目计划19个月,2015年12月建成通车,项目计算期按15年计算。12.2.2评价参数根据国家计委的有关规定,取社会折现率12%12.2.3影子价格为了消除价格扭曲对投资项目决策的影响,在国民经济评价中必须用影子价格计算投入物的费用和产出物的效益。本项目主要投入影子价格按照国家计委和建设部1993年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中列出的部分货物影子价格及换算系数计算。84 12.2.4贸易费用率(取贸易费用率6%)12.2.5项目残值本项目残值按国民经济费用的50%计算,以负值费用形式于计算年限的最后一年回收。12.3国民经济效益计算12.3.1直接效益本项目建成后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直接效益:1、运输费用节约效益;2、运输时间节约效益;3、减少拥挤的效益;4、提高交通安全的效益;5、提高运输质量的效益。84 根据本项目的特点,本项目的净效益根据“有项目”和“无项目”时情况对比的方法进行(简称有无对比法)。运输量是计算运输效益的和费用的基础,为了便于计算项目的效益,将运输量分为正常的转移的和诱发的三种。正常运输量是指无项目时在现有运输系统也会发生的运输量(包括正常增长的运输量)。转移运输量是指项目实施后从本运输方式的其它线路和其它运输方式转移过来的运输量。诱发交通量是指项目实现的而没有该项目便不会发生的运输量。诱发交通量可以根据经验或统计资料按总运量的一定比例计算,也可以不单独计算。下面就前三种主要效益进行分析,后两种效益的数额较小,可忽略不计。⑴运输费用节约效益(B1)Ⅰ按正常运输量计算B11=(CwLw-CyLy)Qn其中:B11—按正常运输量计算的运输费用节约效益,万元/年 Cw—无项目时运输成本,元/吨.公里(元/人.公里); Lw—无项目时运输距离,公里; Cy—有项目时运输成本,元/吨.公里(元/人.公里); Ly—有项目时运输距离,公里;  Qn—正常运输量,万吨/年(万人次/年)。Ⅱ按转移运输量计算B12=(CzLz-CyLy)Qz其中:B12—按转移运输量计算的运输费用节约效益,万元/年;  Cz—无项目进运输成本,元/吨.公里(元/人.公里);  Lz—元项目时运输距离,公里;Qz—转移过来的运输量,万吨/年(万人次/年)。⑵运输时间节约效益本项目运输时间节约效益包括旅客时间节约效益和缩短货物在途时间效益。旅客时间节约效益分别按正常客运量和转移客运量中的人员数计算。Ⅰ旅客时间节约效益按下式计算:84 B211=0.5TnQnp其中:B211—按正常运量计算的旅客时间节约效益,万元/年;  b—旅客单位时间价值,元/小时;  Tn—节约的时间,小时/人;Q—正常客运量中的生产人等,万人次/年。Ⅱ按转移客运量算:B212=0.5TZQZP其中:B212——按转移运量计算的旅客时间节约效益,万元/年;TZ——节约的时间,小时/人;QZP——转移客运量中的产生产人数,万人次/年。Ⅲ缩短货物在途时间效益缩短货物在途时间效益按下式计算:其中:B22—缩短货物在途中时间的效益,万元/年;P—货物影子价格,在途货物加权平均价格取3000元/吨;Q—货运量,万吨/年;Ts—缩短的运输时间,小时;is—社会析现率。计算该项目的效益时,应该从运输量中扣除那些不因为在途时间而影响正常储备的货物,如粮食等。12.3.2间接效益84 本项目建成后,将产生以下几下方面的间接效益:1、满足十二团经济发展对运输的需求。2、改善十二团投资环境。3、沿线土地增值。12.4国民经济盈利能力分析,不确定分析及评价结论根据以上国民经济费用和效益为据,编制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计算出本项目经济内部收益率,经济净现值指标如下:1、经济内部收益率,EIRR=18.47%2、经济净现值(i=12%)ENPV=2217.5万元由于经济评价所采用的工程投资、交通量预测、国民收入增长率等计算中存在一定程度的不确定性,分析上述因素变化对项目经济评价指标的影响程度,具体分析详见下表:序号项目内部收益1基本方案18.47%2效益减少10%,其它因素不变16.58%3费用增加10%,其它因素不变17.36%4效益减少5%,费用增加5%16.85%84 道路是城镇交通、生产和生活的必要设施,也是城镇总平面布置的骨架,作为十二团团部的主要交通网,道路起着对内联系各住户居民的出行,对外起到联络窗口的作用,同时联系着团属各连队。改善城镇道路等基础设施,符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的战略构想及十二团的发展规划,有利于形成中心镇—中心村—基层村这样一个合理的村镇等级结构,增加团部的人口聚集度,使团部成为十二团的政治、经济、科技、文化的中心。而现状落后的道路网已无法满足本地区大幅度增加的交通运输要求,交通不便的状况已成为制约本地区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城镇道路的建成将彻底改善目前道路路面窄、路况差、交通状况极其不便的状况,使目前交通落后的局面得到改善,同时可发挥十二团旅游资源优势,吸引游人住宿,对促进十二团经济快速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工程建成后将极大方便本地居民外出及第产品和第业物资的运输,增强吸引外来投资和外来人员的力度,对进一步发挥垦区团场作用及地区稳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敏感性分析结果可知,本项目不仅在经济上可行,而且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第十三章风险分析13.1项目主要风险因素及程度分析该项目属城镇公益基础设施项目,不存在市场风险,项目主要存在的风险包括融资风险、社会风险、工程质量风险等。84 根据设计概算及项目自筹资金比例,该工程需自筹资金526.34万元,依十二团现有融资能力,完成该部分自筹资金风险较小。该项目建成后十二团团部中心区将形成布局合理,使用功能完善的道路交通网络,将极大地改善十二团团部道路基础设施的落后现状,美化人民生活环境,提升城镇整体档次和凝聚力,吸引外来投资,为城镇经济的快速发展提供良好的交通条件,对进一步发挥垦区团场作用及地区稳定团结具有重要意义。因此该项目得到了十二团领导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成立了以团主要领导组成的项目领导小组,组织和协调工程实施过程。该工程也得到了城镇广大市民的支持,十二团为该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良好的社会条件,社会风险较小。项目建设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工程质量风险,存在于工程实施的全过程中。由于该工程技术难度不大,通过建设严格实行项目法人制、工程投标制、施工监理制、运作合同制等管理制度,可以将这部分风险加以有效控制。13.2防范和降低风险措施工程施工前,十二团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自筹资金,完成工程征地和拆迁的协调工作,作好相关部门的协调工作,保证被征用土地和被拆迁者的合法权益,为工程顺利开工作好准备。84 为保证工程顺利实施,十二团必须加强领导及组织协调能力,做好施工组织管理工作,积极贯彻项目建设四大制度,即“项目法人制”、“招标投标制”、“工程监理制”、“合同制”。项目实施前,应通过招投标,选择有资质、信誉好、施工技术力量强的施工单位承担施工任务。在项目建设过程中,要聘请有资质的工程监理公司对工程的全过程进行监理,要严把材料进货和工程质量关。工程实施中,监理单位应对施工中的每道工序认真负责,把好质量关,按施工组织计划控制进度,协调处理好施工单位与业主的关系,以保证工程顺利实施。第十四章征地拆迁及主要工程数量14.1建筑物拆迁本次设计道路红线范围内无拆迁建筑物。84 14.2主要工程数量见附件表第十五章研究结论与建议15.1结论第一师十二团是第、林、牧、副综合经营,第84 业、工业及服务业并举,文卫科教协同发展的现代化国营第场,是第一师重要的粮棉生产基地之一。其中十二团团部为全团政治、经济、文化、流通中心,是以第副产品加工为主的城镇。伴随着新疆兵团第垦事业的发展而发展,目前该镇已进入经济快速增长时期,小城镇已初具规模,显现出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与之不相适应是城镇道路基础设施落后,已影响了团部的发展。为促进团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美化城镇,应尽快实施该工程,对道路基础设施加以改善。工程的建设将更好的发挥新建道路的效率,对改善区域环境,提升区域城市品位,保护区域资源,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也有重要意义。因此,本项目建设是十分必要的,其社会效益也十分明显。本报告通过对现状交通流量的研究、分析、采用“四阶段”预测方法,项目建成后路段通行能力满足设计通行能力要求。按本报告推荐方案实施,其建设总投资为2631.7万元。在技术上,应用目前成熟技术,不存在影响工程决策的重大问题;在效益上,工程的社会、经济、环境效益显著;在环境上,不存在影响工程决策的不利因素。本报告对项目建设条件,工程方案,工程进度计划等方面分析研究后,认为本项目建设条件具备,时机成熟,技术可靠,宜尽快开工建设。15.2建议1、项目各阶段时间安排较紧,应合理安排各环节,作到环环相扣,加快项目的实施;84 2、项目推进过程应加强相关各部门的协调工作;3、依据城市道路设计经验,建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市政管线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以避免反复开挖路面,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4、与相关、相交道路的建设应有计划地组织实施,使工程发挥更大地效益。5、建议在施工前与城镇交管部门联系安排好施工中的交通组织,在保证道路改造的工程进度的同进,也尽量保证居民的正常交通出行。6、妥善做好征地、拆迁前期工作,以便于项目的顺利实施。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