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7.50 KB
  • 2022-04-22 11:52:27 发布

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3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目 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及目标1.2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1.3编制原则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1.5可行性研究结论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第三章研发市场分析3.1道路路面材料发展现状3.2道路路面新型材料发展趋势3.3“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3.4“十二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前景分析第四章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4.1建设条件4.2场址选择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5.1工程组成5.2功能分区规划5.3建设工程方案6.0中心研究方向第六章总体规划与公用工程6.1总图布置6.2公用工程第七章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2节能措施8节能管理7.4节水措施7.5资源综合利用第八章环境保护8.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4污染综合治理方案8.5场区绿化8.6 环境影响评价第九章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9.1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9.2安全措施方案9.3消防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企业组织10.2劳动定员10.3人员管理10.4职工来源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1.1建设工期1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12.1概述12.2招标组织形式12.3招标方式12.4招标基本情况表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13.2资金筹措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4财务分析14.5不确定性分析14.6财务评价结论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15.1结论15.2建议第一章  总论1.1项目概况及目标1.1.1项目名称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设项目 1.1.2项目性质新建1.1.3项目承办单位公司名称:某市某道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三千万元人民币法人代表:公司简介:某市某道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是一家经营公路、市政道路、桥梁建筑,健身器材,家用电器的储存及销售公司。公司成立于2003年09月,公路工程是工木工总承包叁级。1.1.4项目拟建地点X省某市某县1.1.5项目建设规模和内容及目标(1)建设规模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200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100亩,规划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2)建设内容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主要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区,办公生活休闲服务区等3个功能区组成。其中:科研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0亩,建设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道路材料试验检测中心及5000平方米的道路材料及机械研究综合楼。生产区规划用地面积70亩,建设5万平方米单层厂房,用于道路材料加工及道路机械生产加工。办公生活休闲服务区规划用地面积20亩,建设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人员培训及办公楼及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员工活动及生活中心楼,用于员工的居住、餐饮、娱乐等配套功能。配套建设给排水、供电、消防、绿化、通讯、环卫等工程,停车场、道路及场地硬化、大门、围墙等辅助设施等。1.1.6项目用地指标  项目总用地100亩。土地利用指标如下:总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投资强度:200.00万元/亩容积率:1.2 1.1.7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3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预备费用7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00%;建设期利息0万元,占总投资的0%;流动资金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计划全部由企业自筹解决。1.1.8建设期限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时间为2012年某月至2014年某月。1.2研究工作的依据与范围1.2.1研究工作的依据(1)国家发改委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3)《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4)《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253号;(5)新的有关财务制度的会计制度;(6)《城市污染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国家建设部、环保总局、科技部建城(2002)124号;(7)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有关本项目的各种技术资料、项目方案及基础材料。1.2.2研究工作的范围(1)项目提出背景和建设必要性(2)市场研究(3)建设条件(4)工程技术方案(5)消防和节约能源(6)环境保护措施(7)劳动保护、安全防护和工业卫生(8)企业组织和劳动定员(9)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0)投资估算和资金筹措(11)财务分析(12)结论及建议 1.3编制原则1.3.1坚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抓住中部崛起战略机遇;紧密围绕《中共X省委X省人民政府关于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X的决定》,确立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的发展战略和目标任务;坚持以做大做强为目标,以产业优化升级、产品科技创新为主线,充分发挥重点骨干企业先导带动作用。1.3.2以塑造产业发展环境建设为着重点,提升产业集聚力与承接产业转移能力;以人才资源、技术资源为支撑,加大采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突出产业特色,实现产业链核心环节突破,延伸完善关键产业链条,促进产业向集群化、规模化、外向型发展;全面实现企业的跨越式发展。1.3.3做好项目的土地规划设计、能源(电力、燃气)、供水、交通运输等基础设施配套。1.3.4根据X省、某市“十二五”计划,融入区域经济东向发展、合理安排进度。1.3.5按照国家有关产业政策及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的基本工作程序和要求,做到实事求是、客观公正。1.3.6项目建设中积极采用国际国内先进技术和设备,采购工作实行招标采购及比质比价采购。1.3.7节能、消防、环保、安全设施建设符合国家和地方法规。1.3.8其它规定及客户要求。1.4主要技术经济指标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详见下表1-1。表1-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科目单位指标备注1项目总投资万元20000 1.1   建设投资万元14500 1.2   建设期利息万元0 1.3   流动资金万元2500 2年均营业收入万元6500 3年均总成本万元2500.00 3.1   年均固定成本万元1700.00 3.2   年均可变成本万元900.00 4年均经营成本万元1800.00 5年均利税总额万元5000.00 5.1   年均所得税万元900.00 5.2   年均营业税金及附加万元400.00  5.3   年均利润总额万元4000.00 6财务内部收益率%20.00税后7财务净现值万元8000.00税后8税后投资回收期年8 9财务内部收益率%25.00税前10财务净现值万元13000.00税前11税前投资回收期年6.0 12总投资收益率%22.00 13投资利税率%24.0 1.5可行性研究结论1.5.1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项目建设,符合国家和省市有关促进中部崛起政策,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方向和要求。1.5.2项目建设用地符合X省某市某县对该宗地的要求。1.5.3项目建成后,企业将实现年产值7000万元,年实现净利润3000.00万元,年上缴税各项收1500.00万元,直接安排就业200人,具有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1.6.0项目位于X省某市某县,交通条件优越,区位优势明显。综上所述,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项目建设各方面的条件都已具备,项目实施后具有较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诚请省、市和各职能部门以及银行大力支持,使该项目早日建设,发挥效益。第二章  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2.1项目背景 道路材料是道路工程、桥梁工程的物质基础,是实现路桥新结构、新技术、新工艺的平台。道路材料是道路工程的物质基础,道路材料质量的优劣、配制是否合理及选择是否恰当均直接关系到道路的质量。道路设计理论和施工技术受道路材料的制约和推动。道路材料的发展赋予了道路以时代的特性和风格。在五六十年代,我国的道路主要是砂石路面,砂石料和粘土是最基本的材料。粘土作为路面结合料决定了路面必然是晴天扬尘,雨天泥泞,不能全天候通车。在六十年代,随着大庆原油的开发,道路渣油这种不合格的沥青材料,登上了历史舞台。在七八十年代,胜利油田923原油和孤岛原油的开发,使胜利炼油厂开始生产符合一定规格的沥青。八十年代中期,我国开始进入了高等级公路建设的新时期,修筑黑色路面需要高质量沥青材料缺乏且价格高,水泥混凝土路面迅猛发展。现在,我国的道路建设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对沥青和集料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沥青开始采用改性沥青,沥青混合料采用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随着我国交通事业的飞速发展,现代道路对路面性能的要求也不断增长,特别是安全性,舒适性,环保及资源再利用等要求的提高。而道路路面材料的适用性、品质、组成设计以及施工工艺等对路面的使用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对道路路面材料的正确认识和研究,是道路研究的热门领域。虽然我国道路工程建设的发展速度较快,但是我国在道路材料的整体应用技术水平上与国外发达国家存在着差距,还需要进一步研究提高。因此,有必要建设道路材料研究,加强道路材料前沿技术研究,在硬件设施、人才队伍、科学管理、开放合作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随着公司承担技术监督、技术服务和大量相关试验检验工作的逐年增加,公司试验场所严重短缺,影响了公司的科研研发力度、服务质量、发展空间和公司的地位和形象,亟待建设新的研发生产中心以满足公司研发生产工作的需要。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了“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项目”的建设。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2.1项目建设有利于建立“道路材料及机械产研联盟”与“制造联盟”本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设有道路材料试验检测中心,该中心以某市某道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为依托,联合国内外相关企业、大学和科研院所,面向国家战略需求和学科发展前沿,立足道路材料及机械研发生产技术的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建立和拓展“道路材料及机械产学研联盟”与“制造联盟”,通过产学研联盟解决道路材料及机械设计的核心技术;通过制造装备联盟解决制造工艺技术;在消化吸收国外最先进技术的基础上,结合我国的工程地质特点进行技术创新,从而构筑道路材料及机械研发技术研究平台,打造技术创新、人才培养、学术交流的基地,实现我国道路材料及机械研发产业化的目标。2.2.2项目建设有利于建立道路材料及机械研发技术创新平台 通过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项目的建设,为道路材料试验检测中心建设创造条件,建立起我国道路材料及机械研发技术的创新平台。2.2.3项目建设有利于建立一支高水平的人才基地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设将以高起点、高水平、高目标的总体思路为指导,紧密结合道路材料及机械研发技术发展的实际需求,秉承“结合背景开展应 用基础理论研究,结合实际工程重大需求形成关键技术”的研究理念,致力于道路材料及机械研发技术方面具有创新性的基础理论和应用基础理论研究,建成国家级的技术研究、开发与制造的综合性创新平台,加强前沿技术研究,在硬件设施、人才队伍、科学管理、开放合作等方面加大工作力度,提高实验室的综合实力,保持行业领先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我国道路材料研发领域研究上形成鲜明特色并在国内处于不可替代地位,成为国内外在该研究领域有重大影响的应用基础研究、高技术创新集成和高水平人才培养的基地。2.2.4项目的建设有利于扩大公司知名度,提高国家公共建筑项目的综合经济效益近年来,某市某道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发展迅速,随着公司承担路、市政道路、桥梁建筑工程的逐年增加,公司道路材料研发试验场所严重短缺,影响了公司的科研研发力度、服务质量、发展空间和公司的地位和形象,亟待建设新的研发生产中心以满足公司研发生产工作的需要。某市某道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投资建设的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能有效扩大公司知名度,有利于加大科技研发力度,研发出更先进的道路材料及道路机械装备,以此来提高道路工程的施工进度及质量,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国家公共建设项目的综全经济效益。第三章  研发市场分析3.1道路路面材料发展现状3.1.1土石路面土石路面是最为原始的筑路材料,至今仍有很多土路和沙石路。石料路面分为碎石路面和砌石路面,主要材料为砂和石料。这种类型的路面常见于偏远地区或工程施工的临时便道中。3.1.2沥青路面目前,应用于交通路面最主要的材料有沥青路面和混凝土路面两种。沥青材料作为路面材料由来已久,其种类、工艺、使用性能已被不断拓展和改善。沥青路面的主要优点是表面平整,行车舒适,噪音小,减振性好,旧沥青材料可以再生利用等。但沥青路面也存在明显的缺点,路面强度低,材料稳定性差,设计寿命低等,这些缺点一直是道路设计中的重要问题。1、沥青路面材料 (1)乳化沥青 乳化沥青是将通常高温使用的道路沥青,经过机械搅拌和化学稳定的方法(乳化),扩散到水中而液化成常温下粘度很低、流动性很好的一种道路建筑材料。可以常温使用,且可以和冷的和潮湿的石料一起使用。当乳化沥青破乳凝固时--还原为连续的沥青并且水分完全排除掉,道路材料的最终强度才能形成。在众多的道路建设应用中,乳化沥青提供了一种比热沥青更为安全、节能和环保的系统,避免了高温操作、加热和有害排放。(2)改性沥青改性沥青是掺加橡胶、树脂、高分子聚合物、磨细的橡胶粉或其他填料等外掺剂(改性剂),或采取对沥青轻度氧化加工等措施,使沥青或沥青混合料的性能得以改善制成的沥青结合料。改性沥青其机理有两种,一是改变沥青化学组成,二是使改性剂均匀分布于沥青中形成一定的空间网络结构。目前,国内外取得成效并形成规模的主要是各种聚合物改性沥青。受到普遍使用的道路改性沥青主要是SBS弹性体改性沥青、SBR改性沥青以及PE、EVA塑料类改性沥青。(3)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SMA)是一种以沥青、矿粉及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结合料,填充于间断级配的矿料骨架中,所形成的混合料。其组成特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①含量较多的粗集料互相嵌锁组成高稳定性(抗变形能力强)的结构骨架;②细集料矿粉、沥青和纤维稳定剂组成的沥青玛蹄脂将骨架胶结一起,并填充骨架空隙,使混合料有较好的柔性及耐久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合料是当前国际上公认的一种抗变形能力强,耐久性较好的沥青面层混合料。由于粗集料的良好嵌挤,混合料有非常好的高温抗车辙能力,同时由于沥青玛蹄脂的粘结作用,低温变形性能和水稳定性也有较多的改善。添加纤维稳定剂,使沥青结合料保持高粘度,其摊铺和压实效果较好。间断级配在表面形成大孔隙,构造深度大,抗滑性能好。同时混合料的空隙又很小,耐老化性能及耐久性都很好,从而全面提高了沥青混合料的路面性能。3.1.3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修筑黑色路面需要的高质量沥青材料较为缺乏,其价格也较高,因此水泥混凝图高等级公路发展非常迅猛。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承载力大,养护费用少,寿命长,行车节油等优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主要缺点是路面脆性大,容易断裂,难以修复。1、水泥混凝土路面材料(1)普通水泥混凝土普通水泥混凝土由水泥,粗细集料,水和外加剂按需要的比例混合组成,是水泥路面最常用的一种普通材料。(2)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是以聚合物为结合料与砂石等骨料形成混凝土,从而改善混凝土的性能。它具有较好的粘结性、耐久性、耐磨性及较高的抗弯性能。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的路面的优点表现在:一是路面服务功能的显著提高,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路面综合了传统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各自优点,同时材料多孔的特点使其具有较好的透水、降噪功能。路面本身的表面处理工序,可以使其实现路面的彩色功能,给人们带来美的感受。二是工艺简单,路面采用冷拌、摊铺工艺一次成形。在现有成熟工艺的基础上适当改进,只需摊铺机摊铺整平,无需压路机碾压,既省去了水泥混凝土路面振捣、抹平工艺,也省去了沥青路面 的热拌、碾压工艺,使得路面的平整度、行车舒适度得到了极大提高。三是成本具有明显优势,路面材料的特点以及路面设计理念上的更新实现了路面的薄层铺装,试验路段工程实践表明,路面一次性投资成本较沥青路面降低,经济效益显著。(3)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纤维增强水泥混凝土是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为基材,以金属纤维、无极纤维或有机纤维为增强材料组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水泥混凝土的主要缺点是抗拉强度低、性脆,掺加抗拉强度高、抗碱性好的纤维可以克服上述缺点。3.2道路路面新型材料发展趋势3.2.1环氧树脂混凝土环氧树脂混凝土是指以环氧树脂为主料,掺入适量的固化剂、增塑剂、稀释剂及填料作为胶粘剂,以砂、石作为骨料,经混合、成型、固化而成的一种复合材料,是聚合物混凝土中纯聚合物混凝土的一种。环氧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的主要成分有环氧树脂,固化剂,增塑剂及增韧剂,稀释剂,填充料等。环氧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具有明显的优点,其早期抗折较高、抗压强度;其韧性得到了较明显改善,抗冲击强度大;提高路面的耐化学腐蚀,耐磨性能,延长混凝土使用寿命。1、国外研究:国外对环氧树脂混凝土的研究和应用较早。已经取得了广泛的应用成果。1973年英国伦敦曾铺筑环氧沥青碎石抗滑层,同年又用于伦敦机场道面。随后又将其应用于公共汽车站和停车站,均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2、国内研究在国内,纯聚合物混凝土结构件尚未被系统开发,但也开始了这方面的工作,目前环氧树脂混凝土复合材料的研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环氧树脂混凝土的级配研究。(2)环氧树脂混凝土性能的研究。(3)环氧树脂混凝土应用于结构加固研究。(4)环氧树脂混凝土经济性研究等。3.2.2半刚性沥青混凝土路面半刚性面层复合材料是一种新型刚柔相济的路面材料,其可以充分发挥柔性路面和刚性路面材料的特点,既具有柔性路面的行车舒适性,又具有刚性路面的抗车辙能力,并改善低温抗裂性、耐久性和抗水损坏能力,同时可减薄加铺层厚度。该种面层复合材料可以大大提高沥青路面的高温稳定性和耐久性,弥补沥青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不足,延长路面使用寿命,节约投资,对于我国公路路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经济效益。1、国外研究情况早在1954年,法国研制成功了“灌水泥浆开级配沥青混凝土路面施工法”,并在科涅克航空港喷气式飞机的跑道上进行试验铺装,作为耐热用的道面,并以此申请了专利。70年代初,英国、美国、前苏联等国家,也相继对这一课题进行了研究。英国是在摊铺后的开级配沥青碎石路面空隙中灌入树脂—水泥砂浆,前苏联则 把水泥砂浆作为第二结合料加入沥青混凝土中进行了拌和压实,结果证明能提高混合料的温度稳定性。科威特也对此做了研究,结果表明,用水泥处治后的集料铺筑的沥青路面的强度和稳定性大大提高,路面泛油和抗水性能也有相当大的改善。美国切夫隆研究公司为提高乳化沥青的早期强度,在混合料中加入1.3%的波特兰水泥,结果发现,在空气中养生1d后,材料的回弹模量比未加水泥的增加了大约五倍,养生60d后,回弹模量仍比未加水泥的试件提高两倍。但掺加水泥后材料的疲劳性能有所降低。对冷拌沥青混凝土的研究表明,当加入1%的水泥时,混合料的马歇尔稳定度能提高2.5~3.0倍。2、国内研究情况目前,国内对半刚性面层复合材料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很少在高等级公路的路面中应用。从80年代中期开始,国内才有些单位将含高分子聚合物的特种水泥砂砾作为第二结合料掺加到普通沥青混合料中,使用拌和法和灌浆法两种工艺制成特殊路面材料进行各种物理力学试验,对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力学性质进行比较,并初步探讨了该种路面材料的使用性能与强度形成理论。3.2.3道路材料的发展趋势基于对传统道路材料的利用以及理解,未来道路材料发展的趋势应该是向绿色制备生产靠拢,协调环境,同时尽可能利用可降解材料,充分利用固体废物。3.3“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现状“十一五”期间,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在国家政策和市场需求的推动下,行业规模迅速扩大,结构调整和技术创新取得长足进步,国际化水平不断提高,出口快速增长,已成为仅次于美国和日本的全球第三大工程机械出口国。(1)销售规模快速扩大,“十一五”规划各项指标均已提前实现“十一五”中期,受金融危机、罕见的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我国工程机械行业发展受到重大挫折。但随着四万亿经济刺激计划的实施和宏观经济逐步回暖,行业发展环境逐步好转,市场需求恢复增长。“十一五”规划提出的销售收入和出口目标已经在2009年提前实现,2010年销售规模将扩大到4000亿元,继续领跑全球工程机械制造业。第四章 建设条件与场址选择4.1建设条件4.1.1地理位置某县位于X省北部,某市西北部。西距某市37公里,南望郑州93公里,东南至某市50公里,北距某市130公里。区域南北宽45.5公里,东西长42.5公里,总面积886平方公里。全县总人口47.1万人,辖3个镇(城关镇、丰庄镇、东屯镇),9个乡(僧固乡、石婆固乡、魏邱乡、司寨乡、王楼乡、马庄乡、胙城乡、榆林乡、小潭乡), 4.1.2气候条件属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冬寒夏热,秋凉春早,年平均气温14℃;7月最热,平均28°C;某月最冷,平均0.2°C;降水量:年平均降雨656.3mm,6~9月份降水量最多,占全年降水的70%,且多暴雨。无霜期220天,全年日照时间约2400小时。4.1.3交通条件某县紧邻我国南北交通大动脉京广铁路、京广高铁、京港澳高速公路和107国道,南邻陇海铁路,新菏铁路和济东高速公路横贯全境,S307、S308、S226、郑滑公路、新长公路、新濮公路等六条省道在境内纵横交织,实现了乡乡通省道,是X省公路网密度最大、交通最便利的县之一。4.1.4基础设施条件某县狠抓城区基础设施建设,新增城区道路30多公里,形成了城区“六纵六横”的路网结构和“一街一景”的街道景观。相继实施了人民公园、休闲公园、温州商业街、房地产开发、小潭僧固排综合治理、大觉寺文化广场等一批凝聚人心、提升品位的城市建设项目,以城南教育区、城西工业区、城中商业区和城北新区为主的城市格局初步形成。4.1.5社会经济条件近年来,某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强力实施引资项目双带动战略,以工业强县和科教兴县为主导,加快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有力促进了全县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某县已成为全国商品粮基地县、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国优质小麦生产示范基地县、全国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建设示范县、全国放心农资下乡试点县、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X省食品工业强县、X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县、X省林业生态县、X省平原绿化高级达标县、X省扩权县,2003年、2005年连续两次跻身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快县”行列。4.2场址选择4.2.1场址选择原则本项目场址选择遵循如下原则:(1)交通方便,便于开展工作。(2)节约用地,不占良田,不占耕地。(3)地势干燥,通风良好,便于排除雨水及生活污水。(4)水源可靠,水质良好,有可靠的电力供应。 4.2.2厂址选择本项目选址于X省某市某县,项目选址地投资政策优良,基础设施完善,区位交通优势明显,原料资源进出方便,劳动力资源丰富,项目建设成后有利于拓宽当地就业渠道、增加收入、改善生活和经济环境。 第五章  项目建设方案5.1工程组成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20000万元,规划用地面积100亩,规划建筑面积7万平方米。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主要由科研开发区,生产区,办公生活休闲服务区等3个功能区组成。5.2功能分区规划5.2.1科研发区科研开发区规划用地面积20亩,建设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的道路材料试验检测中心及5000平方米的道路材料及机械研究综合楼。5.2.2生产区生产区规划用地面积70亩,建设5万平方米单层厂房,用于道路材料加工及道路机械生产加工。1、机械加工工艺规程设计原则1)以保证零件加工质量,达到设计图纸规定的各项技术要求为前提。2)工艺过程有较高的生产效率和较低的成本。3)充分考虑和利用现有生产条件,尽可能作到平衡生产。4)尽量减轻工人劳动强度,保证安全生产,创造良好、文明劳动条件。2、机械加工工艺流程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是指采用各种机械加工方法,直接用于改变毛坯的形状、尺寸、表面质量,使之成为合格零件的全部劳动过程。而为保证工艺过程正常进行所需要的刀具、夹具制造,机床调整维修等则属于辅助过程。在工艺过程中,以机械加工方法按一定顺序逐步地改变毛坯形状、尺寸、相对位置和性能等,直至成为合格零 件的那部分过程称为机械加工工艺过程。机械制造工艺根据其工艺流程,有毛坯制造、零件加工、装配及涂装等。毛坯制造工艺主要有铸造、锻造、冲压、焊接和粉末冶金等。铸造工艺适应范围广,生产成本低,在机械制造中占有较大比重,锻造工艺加工毛坯的机械性能优于铸造毛坯,在机械制造中多用于负载较高、工作条件较为恶劣及一些关键零件的毛坯制造;冲压工艺是一种高生产率的制造方法,制成的毛坯和零件具有重量轻、强度和刚度较高、互换性较好等特点,并易于实现机械化和自动化生产;焊接工艺在机械制造中广泛用于各种结构连接和表面强化,粉末冶金在机械中主要用来制造齿轮、凸轮和槽轮等复杂形状的零件以及含油轴承等多孔材料制品。零件加工工艺零件由毛坯加工成规定形状和尺寸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切削加工、特种加工和热处理等。,其中应用最广和最基本的是切削加工工艺,几乎所有机械零件都要经过切削加工。常用的切削加工工艺有车、钻、刨、铣、磨等。特种加工工艺如电火花加工、电解加工、超声波加工、激光加工等,是正在发展中的一些新加工工艺,主要用以解决高硬度、高强度、高熔点、高脆性等材料的加工,以及加工精度要求高,用切削加工工艺难以完成的一些加工过程,如小孔、深孔等的加工等。热处理加工工艺由于能改善零件的使用性能和耐磨性,提高零件质量,延长使用寿命,以及改善毛坯的工艺性能,因而在机械制造中得到广泛应用。常用的热处理工艺有淬火、回火、渗碳等。装配工艺在部件装配和总装配中一般要经过零件清洗、联接、调整或修配、试验等过程。高速旋转部件如脱较滚筒等要进行部件平衡;高速柴油机等要进行整机平衡,通过去重、加重或调整零件位置等方法达到规定的平衡精度。零件清洗方法有浸洗、喷洗、气相清洗和超声波清洗等,用以清除零件表面的油污,使零件在装配前达到规定的清洁度。零部件的联接方法有级纹联接、胶接、焊接、铆接、浇铸联接以及用压合、热胀、冷缩等方法进行的过盈配合联接等。易损零部件的装配一般都采用绝对互换法,以利于机器或部件的维修。在流水线上装配的零件应优先考虑采用部分互换法,以降低成本,提高生产率。某些生产批量大和精度要求高的部件,为降低加工成本,可采用选择装配法。调整或修配法只适用于单件和小批生产的零件或加工精度难以达到部分互换要求的情况。涂装工艺用各种涂料经各种涂装工艺涂装后的机器.不仅提高了外现质量,还可减缓环境对机器的腐蚀.延长使用寿命。对在恶劣条件下作业和存放的机械来说尤为重要。涂装的质量取决于涂料、涂装前的机器表面处理及涂装工艺。在机械制造中常用的涂装工艺有空气喷漆、静电喷漆和电泳涂漆等。5.2.3办公生活休闲服务区生活休闲服务区规划用地面积20亩,建设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人员培训及办公楼及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的员工活动及生活中心楼,用于员工的居住、餐饮、娱乐等配套功能。5.3建设工程方案5.3.1建筑设计依据 (1)某市某道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提供的用地红线地形图;(2)《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50352-2005)(2005年版);(3)《建筑设计防火规范》(2006年版);(4)国家、部、省、市相关法令、法规。5.3.2规划设计宗旨(1)方案规划设计要符合国家有关规范、规定和标准。(2)确定“以人为本”规划设计指导思想,处处考虑员工居住要求和方便性。(3)建筑的总体布置考虑符合本地块特征,同时还兼顾建筑外部空间的塑造。在注重与周边建筑及环境相协调的同时,体现自己的个性。(4)突出外部空间和环境的营造,空间及景观序列丰富生动,主题性强。(5)功能分区明确,交通流线清晰,具有相对独立性,总体布置及建筑形态方面兼顾统一性和变化性。(6)道路系统构架清晰,道路通达顺畅,人车流线组织合理,既减少人车相互干扰,又保证满足消防救护要求,停车场地面和地下相结合。(7)在“绿色、生态和环保”成为世界潮流的今天,引入大量“生态建筑”的设计手法,通过对总体布局和建筑单体的精心处理,使整个地块对自然界的阳光、空气、绿化等具备更强的亲和力。5.3.3建筑设计建筑设计充分考虑了不同区域中对建筑的不同要求,建筑造型与基地周边建筑环境相融合,并在与环境协调统一的基础上寻求突破,展现建筑本身的独特个性与时代风格。1.生产区域:建筑主要为一层的坡屋顶生产厂房。1.办公休闲服务区域:以四层建筑为主,屋顶辅之以具有现代感的、简单明快的构架,转角观景窗、南北凸窗,花饰铁艺栏杆的阳台,并通过虚实相衬的立面造型,简洁明快的色彩,创造出既具有浓郁民族特色又具有现代居住气息的建筑风格。6.0中心研究方向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重点进行公路建设的热点难点课题和关键技术研究,主要特色研究方向有:1、道路工程材料结构与性能研究重点:高性能道路水泥混凝土、各类改性沥青混合料、各类半刚性基层及柔性基层、道路维修加铺层及应力吸收层、各类路面及结构物养护维修材料的宏观及微观结构与性能,路用材料组成设计方法及工程适应性,各类道路工程材料的长期使用性能。2、新型路面材料改性与开发 研究重点:基于抗盐冻的高性能水泥混凝土,基于抗车辙的高模量沥青混合料,改性沥青SMA路面,柔性基层沥青路面,OGFC材料设计,基于抗反射裂缝的应力吸收层材料研发,聚合物桥面防水材料,聚合物改性水泥混凝土复合式路面,各类纤维改性沥青混合料等。 3、沥青路面长寿命理论与技术研究重点:长寿命沥青路面的设计理论、设计指标及设计方法,中国特色的长寿命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基于路用功能的各结构层材料设计,长寿命沥青路面施工关键技术,寿命周期内的经济效益分析。4、路面养护材料与施工技术研究重点:高速公路路面预防性养护新材料及施工关键技术,寒区及热区水泥路面裂缝修补材料,乳化沥青混合料设计与施工,沥青稀浆封层技术,沥青微表处技术,沥青路面再生技术,碳素纤维修补加固混凝土技术,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机理及维修技术。5、路面加铺及桥面铺装设计与施工技术研究重点:旧路性能评价方法和指标研究,沥青及水泥路面加铺层设计,基于抗反射裂缝的各类夹层(土工织物、沥青碎石、级配碎石等)材料设计与施工,沥青及水泥混凝土路面及桥面加铺层(SMA、超薄沥青混凝土等)材料设计与施工,各类水泥混凝土桥面铺装(高性能混凝土、钢纤维混凝土、聚合物混凝土等)材料设计与施工。  6、水泥混凝土高性能技术研究重点:基于矿物质超细粉(磨细矿渣、粉煤灰、硅粉、硅藻土等)的水泥混凝土高性能技术,各类聚合物改性混凝土技术,各类纤维加强混凝土技术,高性能改性及增强机理研究,微观结构与宏观路用性能相关性研究。7、道路改扩建工程技术研究重点:旧路面性能评价及寿命预测,改扩建工程设计及施工控制技术,超薄沥青路面设计,基于刚性、半刚性、柔性基层沥青路面反射裂缝的改建路面设计,旧水泥混凝土路面加铺沥青层层间处治技术。8、路面、路基工程研究重点:低液限粉土填筑路基及基层加固技术,沙漠干旱缺水地区路基压实技术,桥头跳车防治技术,风化石料路基填筑与检测技术,重交通高等级公路沥青面层合理厚度,农村公路典型路面结构及防护工程。9、道路材料与工程咨询中心可为在建项目提供道路结构、材料、工艺等方面的技术咨询,并现场进行技术指导。第六章  总体规划与公用工程6.1总图布置6.1.1总平面布置内容(1)科研开发区,生产区,办公生活休闲服务区等3项功能分区布置。(2)给排水、供电、消防、绿化、通讯、环卫等工程,停车场、道路及场地硬化、大门、围墙等辅助设施。 6.1.2总平面布置(1)功能布局本方案中综合考虑用地和功能要求,将科研开发区,生产区,办公生活休闲服务区合理安置,分区明确,功能在相对独立的同时又存在着内部的有机联系。根据研发、办公、生产一条龙的功能要求布置,生产线流畅;办公生活休闲服务区主要为提供办公场所及为员工提供住宿,并处于道路边界,交通方便。(2)交通组织中心内采用两种交通组织形式,在生产区域,采用人车合流的交通组织形式,方便这些区域中车辆的顺畅通行和货物的集散运输。在办公生活区域采用人车分流的交通组织形式,为保持该区域中部开敞空间的完整性和环境品质,车行道主要在中心周边设置,在车行可以方便抵达每栋楼的同时,减少车行对开敞空间的干扰,保证中心开敞空间的完整性,中心内部主要以人行通道为主,通过道路两侧的绿化,使中心内的道路具有亲切的家园氛围。(3)停车系统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在平面布局中,设置了充足的停车用地。主要有两种静态停车方式:其一在办公生活区域中道路两旁设置部分露天沿路停车位,采用植草砖铺砌;其二是在生产区域中设置的方便汽车集散的集中停车位,这两种停车方式相辅相成,确保了停车方便。6.1.3竖向设计说明(1)本规划区域地势平坦,场地规划均采用平坡式,场地坡度均控制在0.2%。(2)为减小土方量,本规划区域道路坡度最小取到0.2%,由此带来的路面排水问题可用加密雨水口的做法解决。(3)规划建筑室内外地坪高差为0.45米,公共活动场地与小区道路高差为0.1米。建(构)筑物周围地整平坡度8‰左右;6.2公用工程6.2.1给水系统给水水源取自某县供水管网引进水管,管径为DN150mm,在各区域内形成室外生活消防环状管网,市政供水水压按0.25MPa计。给水管材:室内部分水表前管道采用衬塑镀锌钢管,支管采用三型聚丙烯(PP-R)管;室外部分采用高密度聚乙烯(HDPE)管。6.2.2排水系统 室内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再排入室外污水管网。屋面雨水采用外排水系统,直接排入室外雨水管网,雨水设计重现期取2年。空调凝结水设专用立管排至室外。室外排水系统采用分流制,雨水和污水分别排入市政雨、污水管网。排水管材:室内部分排水立管采用PVC-U芯层发泡排水塑料管,其余部分采用普通PVC-U排水塑料管。室外排水系统管材采用硬聚氯乙烯(PVC-U)双壁波纹排水管。6.2.3供电工程(1)负荷估算及等级①中心内所有消防设备负荷、小高层电梯、生活水泵等为二级负荷,其余用电设备为三级负荷。②本工程用电负荷设备容量约5000KW。考虑需要系数,需要容量约3000KW。(2)供配电设计①引入二路10KV高压电源电源,以便满足消防、生活水泵及高层电梯等用电设备用电等级要求。②根据负荷估算及配电方案,设置一座变电所,以便满足供电半径;且各变电所均设置6台500KVA干式变压器。③高压采用单母线方式运行,低压侧配电方式为单母线分段。④根据负荷估算及配电方案,选择6台500KVA变压器。⑤于高压侧设置总计量,低压按居民、动力、公共用电设置专用计量,各单元于楼梯间一层集中设置电表箱。(3)电力设计①室外配电采用放射式向各单体建筑配电,线路敷设采用电缆沟结合电缆直埋方式。②室内配电:办公住宅采用在一层设置集中电表箱放射式向各层用户开关箱供电;小高层住宅采用分支电缆在电气竖井内树干式配电。③消防负荷电源采用双回路未端切换供电,电源引自市网及应急发电机。④住宅配电,一层设置集中电表箱,各用户设置用户关箱,开关箱内开关设置为照明回路、客厅空调回路、卧室空调回路、厨房插座回路、卫生间插座回路、其它普通插座回路。6.2.4消防方案设计     (1)消火栓灭火系统:根据消防规范要求,设置统一的室内和室外消火栓系统,室内消火栓系统由消防水池、消火栓泵、消防水箱、消火栓系统气压稳压设备、消火栓箱、水泵接合器以及管道系统等组成。室外消火栓系统由室外生活、消防共用管网以及设在管网上的室外消火栓组成。消火栓系统用水量和火灾延续时间根据区内用水量最大的一幢建筑物确定。消火栓系统管材采用热镀锌钢管(DN≤100mm)或镀锌无缝钢管(DN>100mm)。(2)建筑灭火器配置:建筑物内配置适量手提式和推车式灭火器,以扑灭初期及小型火灾。(3)电消防系统中心内设置一套智能型火灾报警及灭火联动控制系统。系统为总线制、地址编码。在地下室设置感温探测器,研发楼、综合楼、车库等处设置感烟探测器,住宅只在公共部分设置感烟探测器。 6.2.5防雷、防静电与接地场区内需要对建筑物进行防雷保护,所有建筑物为三类防雷建筑物,可在其易受雷击处装设避雷带并做好防雷接地,其接地电阻不应大于30Ω。低压配电系统的接地形式采用TN-S系统,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构架及穿线钢管等均应可靠接地。电气设备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因为防雷与电气设备共用统一的接地极,所以要求场区的接地系统的接地电阻不应大于4Ω。建筑物的每一电源进线都应做等电位联接,各个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应互相连通,每一电源进线近旁的金属管道,建筑物的金属结构以及电源箱的PE母排等均应与总等电位联结端子板连通。 第七章节能与资源综合利用7.1用能标准和节能规范7.1.1原则和标准(1)坚持节约与开发并举,把节约放在首位的方针,提高能源利用率,减轻环境污染,走可持续发展道路。(2)认真贯彻国家产业政策和行业节能设计规范,严格执行节能技术规定,努力做到合理使用能源和节约能源,充分考虑能源二次使用和资源综合利用,以求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和资源。(3)积极采用先进的节能新材料、新工艺、新技术,严禁采用国家或行业主管部门已公布的淘汰落后工艺。7.1.2规范和依据(1)国家计委、建设部等《关于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的暂行规定》的通知;(2)《国务院关于加强节能工作的决定》(国发【2006】28号);(3)《中华人民共和国节约能源法》(【1997】90号主席令);(4)《中国节能技术政策大纲》(2006年版);(5)《评价企业合理用电技术导则》(GB3485);(6)《评价企业合理用热技术导则》(GB3486);(7)《评价企业合理用水技术导则》(GB7119);(8)《设备及管道保温技术通则》(GB4272)。 7.2节能措施节约能源已成为当今世界人们关注的问题。随着工业生产的发展,能源消耗也日益增加,合理回收和利用能源是发展生产的重要条件之一,也是提高项目经济效益的具体保证。设计中如何优化节能措施,是项目建设必须认真考虑的问题。本项目的主要节能措施如下:7.2.1建筑节能(1)积极推广使用新型建筑材料,在钢结构车间顶部,做隔热保温层,办公楼采用能耗低的空心砌砖,外墙积极利用发泡聚苯乙烯高效保温材料。(2)办公楼门窗采用节能玻璃(Low-E玻璃)。(3)充分利用自然光和自然通风;使用高效、节能灯具。(4)员工宿舍每户均设置分体式太阳能热水系统,每户设一个热水贮水箱。集热器采用壁挂式安装,与建筑有机结合,水箱设在阳台处。使太阳能与建筑完美结合。7.2.2电气节能(1)对动力设备和管线按规程进行定期检查,保证设备在最佳状态下运行,减少电损耗。(2)在变电室设集中无功功率自动补偿装置。要求补偿后功率因数≥0.9。(3)选购节能型电力变压器,降低变压器的能耗。(4)制定节电管理制度。7.2.3推广绿色照明(1)推广紧凑型荧光灯、细管径荧光灯以及其他高效照明产品,例如金属卤化物灯、目光色镝灯、高压钠灯等。(2)办公楼走廊和楼梯灯具采用声光控开关,以利节能,避免长明灯。(3)道路采用光伏太阳能供电的大功率的LED路灯。8节能管理1、能源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会同人力资源部门开展节能教育,组织有关人员参加节能培训。未经节能教育培训的人员,不准在耗能设备岗位上操作。2、建立节能工作责任制,对节能工作取得成绩的集体和个人给与奖励。3、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统计台帐,按照《中国人民共和国统计法》和其他有关规定,定期向上级节能管理机构和企业业务主管部门报送有关能源统计报表。4、进行能耗分析,并根据需要开展能源平衡工作。实行综合能耗考核和单项消耗考核制度。5、能源机构应当同能源供应部门,根据上级主管部门综合能耗考核定额和单位产品能耗定额,定期对中心主要耗能产品制定先进、合理的能源消耗定额,并认真进行考核。7.4节水措施1、提高水的循环使用率。2、水环式真空泵中的水介质循环使用,从而节省新鲜水用量。3、积极考虑采用节水技术,推行节水型用水器具,提高用水效率,节约水资源。4、强化节水管理,开展工业节水的宣传教育。宣传国家有关节水的方针政策,宣传节水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总结推广节水先进经验,开展节水管理和技术交流与合作,提高广大员工的节水意识。 7.5资源综合利用1、坚持使用节约并重、节约优先,按照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的原则,在废物产生、消费等环节,建立资源循环利用体系。2、强化能源节约和高效利用,加大节能力度,通过优化项目实现结构节能;通过推广节能技术,实现技术节能;通过加强能源消费环节的制度建设和监管,实现管理节能。3、注重能量系统优化,以提高项目整体的综合能耗水平。4、节约土地,落实保护耕地基本国策,强化用地定额标准,提高项目建筑系数和利用系数。5、采用小型、轻型和再生材料,提高建筑物质量,延长使用寿命,提倡简约实用的建筑装修,推进木材、金属材料、水泥等的节约代用。6、倡导循环经济理念,执行设计、施工、生产等技术标准和材料消耗核算制度,增强全体员工的资源忧患意识和节约意识。第八章  环境保护8.1建设地点环境现状项目建设区无工业污染源,大气环境现状监测结果表明,SO2和NO2现状浓度值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二类标准要求,区域大气环境尚好。8.2环境保护执行标准8.2.1环境质量标准(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2)《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3)《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8.2.2污染物排放标准(1)《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2)《大气污染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3)《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4)《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5)《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GBZ2-2002) 8.3主要污染源及污染物8.3.1建设期对环境的影响(1)、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出于需要大量的建筑材料、机械设备等,各类运输车辆进出施工场地来往较频繁。因此,车辆运输及物料堆放产生的道路扬尘较大,对大气环境质量影响不容忽视,应采取措施加以控制。各类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排放的尾气主要污染物有CO、NO2碳氢化合物等。(2)、水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工程对地表水环境的影响因素有:①施工现场工人生活污水;②施工活动中排放的各类生产废水;③施工现场地表裸露破坏引起的水土流失等;④生活污水中主要污染物有COD、BOD5、SS等;⑤施工生产废水主要有搅拌机、清洗水、搅拌中外泄废水和洗石冲灰水等;⑥废水中主要污染物有SS、硅酸盐、PH油类等。(3)、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建筑施工噪声源主要是各类施工机械,由施工机械产噪机理和特征,可知施工噪声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有四个特点:高噪声施工机械相对集中于土方期和结构期,施工时间也相对较长:而打桩的打桩机冲击声声功率最强,但发生时间较短。施工机械噪声除打桩机为狭带冲击声外,其余多为中、高频的机械噪声。安装期大部分声源在室内,旗工期声源皆在室外,影响范围较远,尤为打桩机的冲击声。(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施工期产生的建筑垃圾会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8.3.2运营期对环境的影响(1)、水环境影响分析运营期的废水主要是车辆冲洗水和办公污水产生量24吨/天,主要污染物浓度分别为COD28mg/1、SS14mg/1、石油类0.382mg/1。办公废水主要污染物排放浓度均符合《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中三级标准。(2)、大气环境影响分析生产加工车间粉尘无组织排放对作业场所及外环境影响。(3)、声环境影响分析场区内主要是物流车辆等设备噪声强度在85~92dB(A)左右。因此经维护结构和玻璃窗隔声后,对外环境基本不产生干扰影响。(4)、固体废弃物影响分析主要是仓储物流区的包装废料和办公废弃物,拟全部回收后,进行集中处理。 8.4污染综合治理方案按“三同时”的原则,对可能产生的污染进行综合治理,使其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8.4.1建设期污染防治措施建议采取以下防治措施:(1)在场址周围开挖排水沟渠,做好雨天疏水工作。(2)并在场界四周修建挡土墙和护坡。(3)在建设过程中要注意绿化,及时恢复植被,及时清理施工现场。(4)施工期间开挖废水沉淀池,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经沉淀池处理达标后排入厂区处的沉淀池。施工扬尘会使周围环境空气颗粒物大幅度增加,影响周围环境空气质量,对人体健康及植物光合作用都会产生一定危害。因此,建议采取如下几点防治扬尘污染措施;(1)施工场每天定期洒水,防止浮尘,在大风日加大洒水量及洒水次数;(2)施工场地内运输通道及时清扫、冲洗,以减少汽车行驶扬尘;(3)运输车辆进入施工场地应低速行驶,或限速行驶,减少产尘量;(4)施工渣土外运车辆应覆盖,严禁沿路遗洒;(5)避免起尘原材料的露天堆放;(6)所有来往施工场地的多尘物料均应用帆布覆盖;(7)施工过程中应采用商品(湿)水泥和水泥预制件,尽量少用干水泥等。施工机械噪声会使一定范围内的环境噪声超标,因此,应选择噪声低的设备施工,同时还要避免高噪声设备同时作业,防止噪声叠加影响。夜间施工应特别注意噪声带来的不良影响,必要时应停止夜间施工。8.4.2运营期污染防治措施(1)对于办公产生的废弃物,由公司集中回收,由垃圾处理站统一处理,对周围环境影响小。(2)生产、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送至污水处理厂生化处理达标排放。(3)在设计中对产生噪声的部位采取消音、减震、围护隔音等措施,经处理后,对周围的环境影响较小。上述的废水、废渣及噪声经治理后,各种污染物处理后均能达到排放指标,均不会对周围环境造成不良影响。8.5场区绿化为减少生产对环境的影响,自身净化空气,美化场区,场区内除建构筑物、地坪、道路等铺砌硬地外,其余裸露地面均铺以草坪,道路四周栽种各色绿化树种,减少污染,美化环境。 8.6环境影响评价综上所述,项目建设拟定的环境保护方案、生产建设中采用的环境保设施、设备等,符合项目建设内容要求和国家、X省、某市有关环境保护的要求,项目建成后不会造成环境污染。因此,本项目的环保措施技术上是可行的,可以预计,本项目对周围环境不会造成污染,不会破坏生态平衡。第九章职业安全卫生与消防9.1危害因素及危害程度分析9.1.1火灾爆炸本项目在建设过程中机械设备占很大比例,用电量较大,所以应加强对火灾的预防,加强消防工作,确保消防安全。9.1.2触电在建设过程中,有用电设备,应特别注意,会发生触电伤害事故。9.1.3机械危害在建设过程中有电机转动设备,起重设备、混凝土搅拌机等,会有机械伤害危险。安全操作规程不完善或操作人员没有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则有可能发生安全事故,对操作人员或其它人员造成人身伤害。9.1.4噪音危害建设工程中的机器转动、搅动机械等设备,有噪音伤害因素。项目运营过程中机房噪音较大,需做防护处理。9.1.5危险品项目运营过程中不使用强酸、强碱和易燃易爆的危险化学品。9.2安全措施方案9.2.1建设过程中的安全防护措施(1)严格执行各种施工安全规程,落实安全责任制。(2)施工现场道路、电气线路、材料堆放场等的平面布置,要符合安全、卫生要求。(3)各种机电设备的安全装置和起重设备的限位装置,要安全有效,经常检查和维修保养。(4)脚手架、井字架和安全网要指定专人维护保养,发现有变形、倾斜、摇晃等情况,要及时加固。(5)各种坑井,易燃易爆场所,变压器周围要指定专人设置围栏和安全标志,夜间要设红灯示警。(6)凡直接从事带电作业的,必须穿绝缘鞋、戴绝缘手套,防止发生触电事故。(7)从事有尘、有毒、噪声等有害作业的,要配戴防尘、防毒口罩和防噪声耳塞等防护用品。(8)建筑物勒脚处设防湿层,外墙采用热稳性良好的建筑材料。9.2.2项目运营中的安全防护措施 (1)传染病预防本项目投入使用后,属人口密集区,为易传播各种流行性疾病的公共场所,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及其它相关条例的要求,制定相应的卫生管理办法,健全卫生检疫防疫制度,对各类服务设施等人流量较大的场所采取合理有效的消毒卫生措施,以确保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2)噪音防护  机组和泵类集中设置在机房内,在布置上进行局部隔离,利用建筑物隔音。值班人员在控制室内通过PLC监控,巡检人员进入机房需佩戴护耳器。9.2.3劳动安全卫生机构设置及人员配备企业已经建立健全劳动安全机构,其主要职责是:安全教育、安全措施的落实和维护保养、安全检查、安全监督、劳动保护、抢救病人等。本项目纳入全场统一安全管理,另配一名兼职安全员,负责本项目的劳动安全工作。9.3消防9.3.1消防设计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06)的有关规定,建筑物耐火等级二级,生产火灾危险性丙类,最大建筑物体积大于50000m3,高度小于24m,则室外消防用水量为40L/s,室内消防用水量为10L/s。火灾延续时间为3小时。消防系统采取独立的供水系统,场区消防管网采取环状管网,由消防水泵从水池取水,消防管网的压力稳定由稳压装置(气压罐+稳压泵)提供。场区内设室外消火栓,消火栓间距不得大于120米,使每个建筑物均处于消火栓防护范围内。9.3.2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本工程建立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是用于探测初期火灾并发出警报,以便采取相应措施的系统。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组成(1)触发装置系统中的触发装置是能自动或手动向火灾报警器发送火灾报警信号的装置。自动触发装置主要是指火灾探测器,手动触发装置是指手动火灾报警按钮。火灾探测器是系统的“感觉器官”,它的作用是监视被保护区域有无火灾发生。一旦发现火情,就将火灾的特征物理量,如温度、烟、雾、气体和辐射光等转换成电信号,立即向火灾报警控制器发送报警信号。(2)控制器和辅助装置火灾报警控制器是火灾自动报警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担负着为火灾探测器提供稳定的工作电源、监视探测器及系统自身的工作状态,接受、转换、处理火灾探测器输出的报警信号,进行声光报警,指示报警具体部位及时间,同时执行相应辅助控制等逐项任务。它是整个报警系统的“大脑”,是整个系统的控制指挥中心。控制器具有:火灾监控报警功能、自检功能、故障检查报警功能、电源切换功能、外控消防联动系统功能。报警系统中常用的辅助设备有警铃、辅助指示装置(模拟显示盘、辅助指示灯、疏散指示灯等)、中断器和隔音器等。(3)自动消防联动控制系统该系统是指一旦发生火灾,为了减少火灾损失或进行火灾补救,在控制器的作用下,可以自动开启的一系列的消防设备与设施。如防火门、防火卷窗、照明电源、自动喷灭火设备、火警电话、火警广播。(4)火警事故广播发生火灾后,由于人员、环境生疏或一部分人不能及时知悉,往往延误疏散逃生的时机造成不必要的伤亡,为避免这样的悲剧发生,我国《火灾自动报警系统设计规范》强制要求设置便于火灾疏散统一指挥的火灾事故广播系统。9.3.3采取措施 (1)组织开展消防安全教育,制定用火用电等防火管理制度。(2)组织防火人员开展消防检查,消灭火险隐患,制定紧急疏散方案。(3)组建专职、义务消防队,制定灭火预案,开展灭火演习。(4)负责物流中心内灭火器具等消防器材的配置。(5)组织扑救初期火灾和人员疏散,保护火灾现场。9.3.4防火、用火、用电管理(1)各类建筑的设计与施工,其防火设计必须符合国家有关消防技术规范的规定,并经当地公安消防监督机构审核,工程竣工后,应经公安消防监督机构验收合格方可使用。   (2)整个中心划分为若干区域,区域之间保持相应的疏散通道。本工程的各类道路要求均能满足消防车的通行要求。(3)中心内严禁燃放烟花爆竹和焚烧物品。在划定的严禁烟火的部位或者区域,应当设置醒目的禁烟火标志。(4)中心内电气线路和用电设备,必须符合国家有关电气设计、安装规范的要求,并由工程承办单位委托有资质的施工单位和持有合格证的电工负责安装、检查和维修。严禁个人私自拉设临时线路。物流中心内照明用电,应当与动力、消防用电分开设置;电源开关插座等,应当安装在封闭式的配电箱内,且配电箱应当采用非燃烧材料制作。9.3.5消防设施、器材的配备及管理整个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应当按照国家《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的规定,由主办单位负责配置相应的灭火器具。公共消防器材应当布置在明显和便于取用的地点,明确专人管理,任何人不得将公共消火栓圈入摊位内。园区中心内应配备基本的消防通讯和报警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做到及时报警。9.3.6加强安全教育、健全安全制度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不定期的抽查安全知识,增强每一位职工的安全意识。健全安全制度;定期、不定期的抽查安全状况。第十章 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10.1企业组织日常经营管理工作由总经理负责,项目建成后,实行总经理负责制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实行全员劳动合同制,制订严格的人事制度、财务制度及管理制度。项目企业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工程设计、工期和质量进行全方位管理。组成项目开发机构,对项目的策划、资金筹措、建设、验收、经营等实行全过程管理。合理设置组织机构,确保项目高效率、低消耗运营。组织结构图如下:10.2劳动定员10.2.1工作制度全年营业天数按365天计,每天8小时营业,少部分工种如保安人员采用三班二轮转制度,遵照国家《劳动法》的有关规定进行休假。10.2.2劳动定员数量及技能素质要求 全中心定员200人,其中管理和技术人员30人,工人和服务人员80人。10.3人员管理10.3.1管理人员培训可通过技术讲座,到高等院校学习、进修或自修的方式提高其理论水平的管理能力,培训既懂生产技术又懂经营管理的开放型管理人才。10.3.2技术人员培训企业除争取从高等院校或其它同类型企业引进专业对口的技术人员外,还可选派技术骨干和优秀工人到高等院校和设计院进修提高,以培养高素质的技术力量,使企业拥有一支过硬的科技队伍。10.3.2工人和服务人员培训根据录用人员的工作岗位和性质,由公司负责进行上岗培训,培训时间1个月,培训结束经考试合格后方能上岗。10.4职工来源公司员工采用招聘制:一是社会招聘大、中专毕业生,二是当地农村剩余劳力,三是同行业中聘用技术人才,特别是对高层管理人员和技术人员进行严格的选聘。第十一章 项目实施进度安排本项目实施过程中各项投资和各工作环节有些是同时开展和交叉进行的,因此,在项目报批及可研阶段需将项目实施的各阶段的工作环节进行统一规划,以便对项目实施做出切实、合理的安排。根据基本建设的合理工期规定,结合本项目建设特点,提出以下项目实施进度安排。11.1建设工期项目建设期为两年,建设时间为2012年某月至2014年某月。11.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为了保证项目的实施,应逐项编制项目实施网络计划,监控项目实施进度,做到技术准备、土建施工、设备订货、安装调试等各项工作协调一致,按计划进行。环保 治理与项目建设同步进行。与此同时加强新调入职工和高精新设备操作工的专业技术和操作培训,使他们尽快掌握设备生产性能及操作技术,工程建设进度入下:2012年某月---2012年5月完成前期征地、规划、设计等前期准备工作;2012年6月---2013年1某月完成厂房、实验楼及配套服务设施建设及员工培训工作;2014年某月正式投产运行。第十二章 招标方案12.1概述依据国家《招标投标法》有关规定要求,在勘察、设计、监理以及重要设备、材料等采购活动中执行全部或部分招标。在工程项目建设的执行阶段以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人,是保证按照市场化条件进行工程建设的一种有效方式。通过项目法人与承包方签订明确双方利益与义务的经济合同,将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纳入法制化管理。12.2招标组织形式招标的组织形式有自行招标和委托招标两种形式。具备编制相应招标文件和标底,组织开标、评标的能力的业主可以自行招标;凡不具备条件的业主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证书的建设工程招标投标代理机构招标。鉴于项目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建议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招标代理机构进行招标。12.3招标方式招标方式可分为公开招标、邀请招标两种类型。公开招标又称无限竞争性招标。是指招标单位通过报刊、广播、电视等新闻媒体发布招标广告凡具备相应资质,符合投标条件的单位不受地域和行业限制均可以申请投标。这种招标方式的优点是,业主可以在较广的范围内选择承包实施单位,投标竞争激烈,因此有利于将工程项目的建设任务交给可靠的承包商实施,并取得有竞争性的报价。但其缺点是,由于申请投标人的数量多,一般要设置资格预审程序,而且评标的工作量也较大,因此招标的时间长、费用高。因此通常大型工程项目的施工采用公开招标方式选择实施单位,尤其是使用国债资金建设的工程项目,都必须按照规定通过国际或国内公开招标的方式选择承包商。为了在较大的范围内选择施工单位,节约投资成本,本项目建议采用公开招标方式。12.4招标基本情况表表12-1招标基本情况表 招标范围招标细项名称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不采用招标形式备注监理全部1委托公开   2      3     勘察设计全部1委托公开   2     3     安装工程全部1委托公开   2     3     设备全部1委托公开   2     3     土建全部1委托公开   2     3       第十三章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13.1投资估算13.1.1编制依据本项目的投资估算,主要依据建筑设计方案、相关图纸及X省建筑工程预算相关定额及取费标准进行估算。项目投资估算参考的文件: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国家发改委《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建筑工程费用以现行建筑工程费用标准及费率为依据;设备工程材料价格以市场价格或信息价并参考供应商报价情况估算;13.1.2编制方法1、建筑工程及安装工程费用按综合指标法并参考近期完工的同类项目工程造价进行估算。2、设备购置费按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进行估算。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按照X省工程建设其它费用定额计算。其中土地费用按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征地价格计算;其他相关费用按国家最新的计算标准计算。4、预备费用按工程费用与工程其他费用之和的5%计算。13.1.3估算结果(1)工程费用 工程费用合计13000.00万元,其中建筑工程费8000.00万元,设备购置费5000.00万元,安装费用300.00万元。(2)工程建设其他费用主要包括土地费用、可研编制费用、建设单位管理费、工程建设监理费、勘察设计费、招标代理费等,共计2000.00万元。(3)工程建设预备费根据行业有关要求,并结合实际情况,工程费用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的5%进行估算,为700.00万元。(4)建设期贷款利息本项目无贷款,故建设期贷款利息为零。13.1.4投资估算本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其中:工程费用13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75%;工程建设其他费用20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0%;预备费用700.00万元,占总投资的5.00%;建设期利息0万元,占总投资的0%;流动资金3000万元,占总投资的16%。13.2资金筹措项目总投资为20000万元,项目所需资金计划全部由某市某道路建筑有限责任公司自筹解决。第十四章 财务评价14.1财务评价依据及范围该项目经济评价采用国家发改委、建设部《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原国家计委颁布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所规定的原则与方法进行。在建设内容和规模、工程建设方案和产品方案等基础上来进行项目的财务评价。依据项目的特点,财务评价部分主要包括财务估算、财务盈利能力分析、不确定性分析,最后给出财务评价的结论。14.2基础数据及参数选取 (1)取费标准:修理费按折旧的30%计算,营业费用按营业收入的3%计算、管理费用按营业收入的1%计算。(2)财务制度的规定:固定资产的折旧年限分别是房屋建筑物是30年,残值率5%;机械设备是12年,折旧方法为平均年限法,残值率5%;固定资产其他费用折旧年限为8年;无形资产按10年进行摊销、其他资产按5年进行摊销。(3)税收政策: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规定,营业税按5%计算,城市建设维护税按5%计算,教育附加费按3%计算,企业所得税率按25%计算。(4)项目计算期:11年。(5)生产负荷:2014年经营率80%,2015年达产。14.3财务效益与费用估算14.3.1年营业收入估算本项目建设完成后,年营业收入如下:序号收益项目年收益额(万元)1材料生产加工收入24002机械生产加工收入26003道路材料检测收入1500合计650014.3.2产品总成本及费用估算本项目按要素分各项成本费用如下:1、原辅材料费根据项目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本项目建成后生产中所需原辅材料按实际估算。2、燃料动力费本项目燃料动力消耗主要为电、煤等,估算正常生产年份燃料动力费为271.2万元。3、工资福利费本项目劳动定员200人,年工资每人按4万元一年算,福利费为工资的14%,则年需工资福利费为600.00万元。4、修理费本项目年修理费用取固定资产折旧额的30%计算,为200万元。5、折旧费年固定资产折旧费700万元。6、摊销费年无形资产摊销费用为150万元。7、其他费用本项目其它制造及营业费用按营业收入的3%计算、管理费用按营业收入的1%计算。综上所述,本项目生产期年均总成本费用为2500.00万元,年均固定成本1700.00万元,可变成本900.00万元,年均经营成本1800.00万元,总成本费用估算详见附表:总成本费用估算表。14.3.3利润及利润分配经计算,本项目年均实现利润总额4000.00万元,年均企业所得税900.00万元,年均净利润3000.00万元;法定盈余公积金按净利润的10%计取。利润及利润分配数据详见附表:利润及利润分配表。14.4财务分析1、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财务内部收益率(FIRR)系指项目计算期内净现金流量现值累计等于零时的折现率。其计算公式如下: (式中:为现金流入,为现金流出,下同)本项目所得税前及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计算结果分别为25.00%和20.00%,均超过设定的财务基准收益率10%。计算过程详见经济评价附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2、财务净现值(FNPV)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财务净现值(FNPV)系指按设定的折现率(一般采用基准收益率ic)计算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式中Ic为基准折现率,本项目为10%)本项目所得税前及税后全部投资财务净现值()计算结果分别为13000.00万元和8000.00万元,详见经济评价附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3、投资回收期(Pt)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投资回收期(Pt)系指以项目的净收益回收项目投资所需要的时间。其计算公式如下:本项目所得税前及税后投资回收期(Pt)经计算分别为6.0年和8年,计算过程详见经济评价附表:项目财务现金流量表。4、总投资收益率(ROI)按照《方法与参数》的规定,总投资收益率(ROI)表示总投资的盈利水平,系项目达到设计能力后正常年份的年息税前利润或运营期内年平均息税前利润(EBIT)与项目总投资(TI)的比率。其计算公式如下:经计算,本项目总投资收益率为22.00%。14.5不确定性分析14.5.1盈亏平衡分析本项目以生产能力利用率来进行盈亏平衡分析,盈亏平衡点(BEP)的计算公式为:=32%。 计算显示,该项目生产经营能力达到设计能力的32%企业即可保本。由于盈亏平衡点较低,所以本项目经营风险较低。14.5.2敏感性分析 由于项目存在不确定性,这些不确定性会影响到项目的营业收入、经营成本以及建设投资等,这些财务指标的变动必然影响这项目的财务效益,财务指标的具体敏感程度见敏感性分析图及敏感性分析表(见附表:敏感性分析表)根据项目的敏感性分析,得知营业收入对项目的影响的敏感程度最大,因此在项目的实施过程中需要对项目的营业收入把握好,否则容易导致项目的风险过大。14.6财务评价结论经计算,本项目各项财务盈利能力指标较好,总投资收益率22.00%,税后内部收益率20.00%,财务净现值8000.00万元,投资回收期8年,盈亏平衡点32%,财务生存能力分析显示企业有一定的财务生存能力;不确定性分析显示本项目具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综上所述,本项目财务可行。第十五章结论和建议15.1结论道路材料研究及机械生产加工中心建成后,将会不断研究开发新的道路材料及研发新的道路机械,近距离服务于X省道路工程的各相关企业,必将引领X省乃至全国道路工程行业的道路材料和新道路机械及相关方面的潮流,必将成为X省乃至全国道路工程的人才高地,社会效益可谓十分巨大。工程研究中心建成后,不仅为企业创造净利润3000.00万元,上交各项税收1500.00万元,为社会提供200个就业机会。同时,“中心”将以成果辐射、开放服务、交流与合作等方式,加快“中心’的新成果、新产品和新技术在全国道路工程行业中的推广应用,对国家提升和调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是非常有益的,必将为我国道路工程行业带来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15.2建议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建设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但是由于项目规模较大,时间较紧,开发过程中各方面工作协调难度较大。建议强化项目进程中的投资、质量、进度计划,注重对可能发生的不利条件及变化因素的预测与防范对策,以保证项目按期完成。(1)公司各部门紧密配合,以加快项目运作进度。(2)项目成本须合理控制,以保留市场波动时的降价应对空间。(4)注意严格的按照既定方案去做每一件事,统一调配资金,物资和各项工作。特别要准备好抗风险资金,不可挪用。(5)建议上级主管部门积极支持项目实施,并给予一定的政策、资金扶持,促使项目早日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