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10 MB
  • 2022-04-22 11:43:28 发布

xx道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10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xx道路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概况1.1.1项目名称1.1.2建设单位1.1.3建设地点1.2项目单位基本情况1.3研究依据与范围1.3.1研究依据(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2)《某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0-2030)(3)《某市江北城区道路路网专项规划》(2010-2030)(4)《某市江北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0-2030)(5)《某市江北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05-2020)(6)《某市江北城区电力电信燃气专项规划》(2005-2020)(7)《某市电力、电讯规划》及其它各专业规划(8)《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9)某市规划局于2013年1月25日下达的《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规划设计要求》(10)《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1)《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2)《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13)《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4)《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74 (1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6)《城市道路照明设计规范》(CJJ45-2006)(17)《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18)《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9)《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TJ77-98)(20)《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21)《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8)1:1000地形图(19)项目主办单位提供的其它相关资料1.3.2研究范围本报告依据国家有关部门法律、政策、规程、规范,主要从技术、经济、环境等方面研究该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必要性,为本项目的建设决策提供依据。1.3.3研究的主要内容(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交通量分析与预测(3)技术标准及建设规模(4)建设条件及工程技术方案(5)环境保护与节能分析(6)征地拆迁与安置方案(7)工程实施安排与招投标方案(8)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9)经济评价与社会效益分析1.4编制原则74 实事求是地调查项目各方面真实情况和数据,进行科学地分析论证,对项目的经济、技术、社会和环境可行性进行综合分析评价,得出切合实际的结论。1.5主要研究结论1.5.1重要意义某市某大道西延线工程完成后,对加强某市与某县之间的交通、经济联系,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完善某市西城区及某市交通路网起着重要的作用。1.5.2交通量预测对某大道西延线交通流量进行分析和预测,预测结果见表1.1。表1.1交通量预测结果表单位:pcu/d路段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2037年市区段:某路-渐河桥东8,18212,68217,18221,68226,591连接线段:渐河桥-某连接线终点7,64311,75915,87419,99024,693某市段:某连接线终点-某市镇常慈公路5,6467,88611,29314,51917,7461.5.3工程建设条件本报告通过认真调查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域地理位置等自然条件良好,社会经济持续稳定快速发展,经济实力雄厚,道路建设材料来源丰富,运输条件极其便利,具备良好的工程建设条件。1.5.4工程建设标准根据调查的相关资料和某市规划局下发的规划设计要点,本工程建设标准如表1.2所示。表1.2工程建设标准表技术指标名称单位标准指标74 市区段连接线段某市段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Km/h506050道路红线宽度m704040设计年限年20路面标准轴载KN路面标准为BZZ-100路幅m8.0m绿化控制带+5.0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3个)+0.5m路缘带+12.0m中央绿化带+0.5m路缘带+11.5m机动车道(3个)+4.0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8.0m绿化控制带=70m2.0m人行道+3.0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11.75m机动车道(3个)+0.5m隔离栏杆+11.75m机动车道(3个)+3.0m非机动车道+3.0m绿化设施带+2.0m人行道=40m3.0m人行道+3.25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10.5m机动车道(3个)+0.5m中央双黄线+10.5m车行道(3个)+3.0m非机动车道+3.25m绿化设施带+3.0m人行道=40m框架桥机动车道净空m≥4.5人行道净空mHr﹥2.5m人群荷载KN/m24.0桥梁设计荷载城市A级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按7度B类桥梁抗震设防1.5.5项目投资估算74 某大道西延线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总造价136437万元,其中道路估算造价126313万元,某跨线桥估算造价1058万元,内河桥估算造价7066万元,某市小桥估算造价2000万元。其各单位工程的费用组成分别如下。道路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费87237万元,征地拆迁费27135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5926万元,预备费6015万元。某跨线桥:建筑安装工程费889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119万元,预备费50万元。内河桥:建筑安装工程费6014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716万元,预备费336万元。某市小桥:建筑安装工程费1695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209万元,预备费96万元。1.5.6工期安排本项目实施期为3年,2013年12月底前完成工程前期相关工作,2014年1月开工建设,计划于2016年12月31日竣工。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1.5.7工程国民经济评价从国民经济评价结果分析,建设本项目对改善路网、提高城市道路网服务水平、降低汽车运输成本具有较好的作用,可以产生巨大的国民经济效益。1.5.8综合评价本项目实施后,将加强某市与某县之间的衔接,完善干线路网系统,拓展某用地功能,改善某市镇交通条件,节约在途时间、降低汽车运输油耗、加速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土地利用价值等。因此,项目的实施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本项目建设经济上合理,技术上可行,建成后其社会效益、经济效益显著,建议尽早付诸实施。74 第二章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1经济、社会2.1.1社会经济现状某市位于某西北,东临洞庭湖,西接黔渝,南通长沙,北连荆襄。从经济区位划分,某属于中国经济中部崛起重心地带,位于泛珠江三角洲和泛长江三角洲经济发展区域结合部,是东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向中、西部转移的黄金地段。某市辖6县2区1市和4个管理区,乡(镇)209个,行政村(居委会)4212个,中心城区位于市域的西南部,距省会长沙约170公里。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为标准时点进行了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全市常住人口为571.8万人,全市户籍人口为622.6万人。近年来,某市经济保持快速发展势头,经济发展提速增效。地区生产总值在2008年跨上千亿台阶,2010年达到1450亿元,年均增长13.5%,比前一个五年快2.2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26.3:40.2:33.5调整为19.1:46.8:34.1。地方财政总收突破100亿元,是2005年的2.8倍。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963亿元,是2005年的2.4倍。五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36亿元,是“十五”时期的3倍。新型工业化主导作用进一步突显,规模工业总产值达到1234亿元,是2005年的3.5倍;农业基础地位进一步巩固,粮棉油猪鱼等大宗农产品生产稳定增长,标准农业、特色农业、高效农业加快发展;第三产业发展水平进一步提高,生活服务业和生产性服务业日趋活跃。从下图中看出,近年来某市经济整体保持较快发展速度,2005至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到12.3%,2012年突破两千亿,达到2038.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2.1%。某市地区“十一五”期间生产总值及其发展速度见图2.1。74 图2.1某市地区生产总值及其发展速度2.1.2社会经济发展预测区域经济一体化已经成了当今世界的一种潮流,也是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旋律。我国十一五规划纲要第五篇即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强调了要“健全市场机制,打破行政区划的局限,促进生产要素在区域间自由流动,引导产业转移。健全合作机制,鼓励和支持各地开展多种形势的区域经济协作和技术、人才合作,形成以东带西、东中西共同发展的格局”。伴随着中部崛起国家战略的实施而衍生出来的某省“3+5”城市群区域发展战略将某纳入城市群中一个重要节点,并赋予其某省域中心城市职能。根据“3+5”城市群构建规划,某离长沙不到两个小时的车程,要主动接受长沙的辐射,将某从国家发展主轴线的边缘纳入到了某省区域经济建设的中心,给某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根据《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提出的经济社会发展总体目标,预测某市社会经济主要指标。(1)人口预测某市人口预测采用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确定。根据全市历史年份人口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回归分析,得到如下模型(见图2.2):74 Y=2.508*X-4422.816相关系数:R2=0.956其中:Y——人口(万人):X——年份。图2.2某市人口发展回归模型从历史数据分析得出,某市从2000至2009年在人口与经济发展的协调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模型为历年数据回归得出的,并没有充分考虑到产业结构的调整、城市化水平加快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根据上面模型的计算结果,并参考《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和《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对全市人口的规划控制,预测得到某市未来年人口发展预测值,结果见表2.2。(2)经济社会预测某市主要经济指标预测是基于对某市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趋势分析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综合确定,其中定量分析采用了对某市2000~2009年国内生产总值统计数据进行时间系列分析回归,建立回归模型如下(见图2.3):二次多项式:Y=4.369*X2-17449.901*X+17423468.92174 相关系数:R2=1.0其中:Y——国内生产总值(亿元);X——年份。图2.3某市GDP发展回归模型根据历史统计数据的回归分析,某市经济发展将持续高速增长。由于模型只是根据历年经济统计数据得出的增长曲线,对于政府宏观经济调控、宽松的金融政策和金融危机过后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机遇等因素没有充分考虑,因此参考《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分析随着某“3+5”城市发展战略的不断深入实施,某市的国民经济未来将保持快速增长。同时根据经济发展的必然规律,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经济指标的绝对数越来越大,经济的增长速度将持续一段时间后放慢。根据上述分析,对某市经济社会预测指标结果见表2.2。表2.2某市经济社会主要预测指标年份区间2010-20152015-20202020-20252025-2030人口0.50%0.48%0.44%0.40%GDP12.0%10.0%9.0%8.0%74 2.2城市经济发展分析城市的发展极大推动了经济社会发展,城市的扩大和城市整体功能的增强,对经济社会矛盾的缓解和调节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有效实现社会经济的发展目标,某市提出了“壮大一个主体、打造两个平台、强化三个支撑、把握四个要求”的发展战略。其中“壮大一个主体”就是壮大城市经济,城市经济是工业、服务业等产业以城市为载体,聚集而成的区域经济。壮大城市经济这个主体,是顺应各种经济资源和生产要素加速向城市聚集这一发展趋势的需要,是贯彻中央转方式、调结构、扩内需,重点发展中小城市和小城镇这一重大决策的需要。壮大城市经济,必须突出中心城市发展,按照建设交通枢纽城市、区域中心城市和生态宜居城市的定位,加快某市城区扩容提质,充分发挥中心城市在区域经济中的核心作用。建设畅通的出市通道,解决市域内快速通行问题,加快水利、能源、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基础条件。不断强化城市理念,用城市的思维、城市的要求、城市的方式来推进城市建设发展,突出城市产业发展,在强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同时,把城市的各类服务业发展壮大起来,不断激活和扩张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充分发挥城市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城市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城市交通的发展,城市交通问题,已成为影响我国大多数城市正常发展、市民和谐生活的一大顽症。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某的城市发展和道路建设已具备相当规模,但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小汽车迅速进入家庭,截止2007年底,某市74 江北城区(市直、武陵区)汽车保有量达到75220辆,加上将鼎城区、德山开发区和常驻外籍车辆统计在内,汽车保有量已超过10万辆,由于人流、车流、物流大量增加导致路网车速下降,部分路段交通拥挤及停车场地缺乏问题等已很突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需要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为其提供坚实的基础保障,因此以城市总体规划为指导,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投入,将不断提升城市形象,为城市经济注入持续快速发展的动力。2.3某某市镇历史,社会、经济发展现状某某市镇有近500年的文明史,明嘉靖年间初步形成集市。清朝时代,由于经济不断发展,成为“一邑巨镇”,称“某溪市”。“某”即“角落”之意,“溪”指今小马山村至观音桥进入沅水的一条溪流,因某市镇建于此(以观音桥为中心),所以取名为某溪市。某市在历史上是某县的第一大商业重镇。清末,因沅水某市地段有三洲分流(洋洲、芦池洲、李家洲),面宽流缓,四川、贵州和某西木商竹帮来到某溪,把持沅水一带码头经营竹木运销业务,使某溪发展成为某省最大的竹木集散市场,有市民数千户。民国时期,镇区街道沿沅水呈带状发展,分成上、下两段(街);后某溪之名渐演变为某市,曾有“小南京”的美誉。1943年冬(民国32年),某市镇被日本侵略军焚毁,居民逃避他乡。抗日战争胜利后,因竹木运销业空前兴旺,镇区迅速恢复。解放后,1952年建成解放街,从此集市贸易十分兴旺。在某市经营的竹木商48家,登记注册的工商户3000多户。1956年全镇社会销售总额1.2亿元,随着某至某、某至慈利公路某市交汇,某市成为水陆交通枢纽,镇区迅速沿公路线扩展。70年代,一批县属和某市属工业企业相继在某市兴建,使某市桥港以东迅速成为工业区。80年代以来,人民政府依靠改革开放政策,充分利用公路运输优势,提供多种方便条件发展传统工商业。吸引农民进城务工经商,城区面积达到3.28平方公里,房屋建筑面积60多万平方米,街道总长7641米。全镇共辖6个居委会,14个村,共有户籍人口约5.7万人。2009年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0.57亿元,工业产值10.67亿元,农业总产值7.07亿元,地方财政收入1027万元,人均纯收入4094元。是国家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某市的卫星镇。2.4项目提出的背景推进新型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出路,也是当前我市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目前某74 城市化率已达41%,已进入城市化加速发展阶段,推进新型城市化具备了较好基础,必须乘势而上把某打造成为立足某西北、连接某鄂边的区域中心城市;打造成适宜居住、旅游休闲、投资者创业的生态宜居城市;打造成承东启西、纵横南北的交通枢纽城市。一要通过新区建设,把市城区规模建设成区域内最大。高起点、大规模建设以新型工业化为支撑的德山新区,以文化旅游休闲产业为支撑的某湖新区,以宜居商住为支撑的城西新区,以市场流通为支撑的江南新区。二要通过产业发展,把城市实力建设成区域内最强。主要在市城区及周边着力打造“一极、两圈、两带”,即以德山开发区为核心,建设某“工业走廊”的工业增长极;建设老城区至太阳山一带现代商业服务圈,建设城市郊区生态农业基地的环城现代农业圈;建设城区环城线高速物流带,建设城市旅游休闲带。三要通过城镇体系扩张,把城镇布局建设成区域内最优。以此加大城市生态建设力度,完善城市功能,提高文化品位,加强社会管理,使市民的生活更加舒适、创业更加顺利,有更加强烈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某大道西延线是连接某公路和某县某市的区域性交通干道,该道路的修建将对促进城市“西移”、发展区域性经济和构筑现代立体交通运输体系具有重要意义。2.5项目建设的必要性2.5.1项目实施是发展城市交通,促进城市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年来,某市城市建设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截止2008年底,某市区建成面积已经达到72.15平方公里,城区人口达到60.65万人。随着某市与长株潭“两型社会”的逐步对接,某市74 城市建设步伐更需进一步加快,以满足其作为省域次中心城市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城市各条主、次干道的相继开发建设,江北城区交通状况有了较大的改善。但“西部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某大道西延线的修建将大大提高主城区往西通往外界的能力,成为江北城区西北部道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发展城市交通,促进某“西部新区”的繁荣和城市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2.5.2加强某市与某县之间的连接,促进区域经济快速发展本项目远期可作为某市与某县的城际道路中的一部分,因此将极大地加强某市与某县之间的衔接。拟建项目区域优越的资源条件,为区域经济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条件,同时也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做支撑。本项目的建设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区域交通条件,也必将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2.5.3完善干线路网系统,拓展某用地功能拟建工程项目向西将连接某公路和某市镇规划的某市大道,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完善区域交通运输网络,充分发挥道路网的整体效益。某市镇是某市六个重要卫星城之一,某大道向西延伸至某市镇镇区,将打开某市镇与某市区连通的第二通道,拉开某市区向西扩展的框架,是某用地功能拓展的需要。2.5.4改善某市镇交通条件,某市镇城镇发展的需要随着某市镇镇区的发展,原有的S306作为某市镇以及某县连接某市的通道,已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加上过境交通穿越镇区,加重某市镇中心镇区的交通压力。因此将某大道西延与规划的某市大道对接,作为某市镇连接某市的又一通道具有重要的意义。本道路在城市规划中所处位置如图2.4、2.5所示。2.5.5项目实施是促进沿线土地开发与居民出行的需要74 拟建项目沿线目前均为近郊农村居民,虽地处近郊,但地方居民的生活水平与城市居民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道路扩建需要进行土地征集、房屋拆迁,造成建设区人口动迁,劳动力重新安置等社会问题。对农村居民而言,因道路扩建占用了一定农田、菜地等耕地,使农民的生存和生活最基本的生产资料受到影响,且对农民的劳作带来不便。但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在规划区范围内所有土地将全部纳入城市用地范围,城市化快速发展将为当地居民提供第二次置业机会,农民也将从务农为主转变成服务、务工和经商为主,由于征地所造成的社会影响将会因为城市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得到更好的补偿。因此,从长远来看,道路的扩建不仅有利于城市发展,也有利于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方便地方居民出行,推进某城市化进程快速向前发展。2.5.6项目实施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需要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适时提出发展“北部新城”和“西部新区”的战略构想,就是要通过新区拓展,推动中心城市进一步扩容提质,进一步壮大城市经济,形成某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依托。本项目是“西部新区”的主干道,是主城区西部出口的大动脉,建成后将大大改善沿线的交通条件,加速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促进某市与某县的经济联系,提高项目周边区域居民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74 图2-4项目在城市规划中所位置示意图第三章交通分析与预测3.1概述2000年以来,某市全面启动旧城改造工作,取得了较大成就。旧城得到改造的同时,建设了大量高层建筑,人口密度和建筑容量大幅增加,但由于未充分扩展新区,在城市化高速发展、城市人口逐年增加、小汽车进入家庭发展迅速的大背景下,城市空间仍停留在原有规模,且旧城区的道路建设始于60.70年代,完善在80、90年代,一些道路路幅均在30m以下,交通承载能力较弱。因受当时经济发展水平和对城市未来交通发展预测不足,特别是对汽车发展的预计不足,部分道路建设的标准将不能适应现代城市人口和交通的扩张,不能适应现代城市化进程和汽车进入家庭的迅速发展。据统计,2009年某市民用汽车保有量达到10.64万辆,比2008年增长27.2%,其中私人小轿车保有量3.77万辆,增长50.4‰某已进入交通快速发展时期。3.2区域交通发展预测交通需求是派生性需求。经济、社会活动等本源性需求的变化直接决定交通需求这一派生性需求的大小。因此通过分析经济和社会活动的变化规律及与交通运输的关系,便可以较准确的掌握交通发生需求的变化规律。弹性系数法能反映出区域经济增长和交通需求增长,并能充分的考虑经济发展阶段对交通运输的需求关系,在宏观上把握交通产生量的发展趋势。弹性系数的公式如下:74 根据有关指标的分析,一般选用汽车保有量、客货运输量与国内生产总值进行回归分析,推算出其弹性系数,参照这些系数可以确定区域未来汽车出行的弹性系数。参考发达国家的交通经验,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时,人们的出行量将迅速增加,客运出现快速增长的趋势;当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3000美元时,经济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其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智力集约型转变,经济增长速度加快,旅客运输的增长速度将减缓。同时根据国家有关部门关于区域客货运弹性系数的主要研究结论,我国未来客货运弹性系数在0.9~0.65之间的概率为80%。某市未来交通增长率预测主要指标见表3.1.表3.1某市未来交通增长率预测主要指标年份GDP(亿元)客运量(万人)货运量(万吨)2000350.0595026702005627.61460061002006723.814620690020071239.214700763820081049.713100802120091239.2113007679历史GDP与交通运输指标发展速度关系2000-200511.3%19.7%18.0%2000-200911.8%7.4%12.5%历史GDP与交通运输指标弹性系数关系2000-20051.751.602000-20090.631.06未来年交通运输指标与GDP弹性系数关系2010-20150.80.92015-20200.70.72020-20250.60.52025-20300.50.3未来年区域经济及交通增长率预测GDP客车货车2010-201512.0%9.6%10.8%2015-202010.0%7.0%7.0%2020-20259.0%5.4%4.5%2025-20308.0%4.0%2.4%注:表中数据绝对值为当年价,增长率为可比价。74 3.3交通需求预测居民出行调查社会经济现状城市总体规划控祥规划研究范围(某市区)人口、就业岗位预测枢纽体及周边交通需求出行发生吸引量预测出行分布预测货运出行生成现状出入境、过境车辆OD道路、节点网络模型出行方式划分货运出行分布增长率预测模型居民出行形成的车辆OD货车出行OD未来年出入境、过境车辆OD机动车交通分配模型未来年道路交通量本项目借鉴《某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及《某市江北城区道路路网专项规划》有关成果进行流量预测,现将交通预测情况简介如下。图3.1交通量预测流程图交通量预测采用国际上通用的“四阶段”74 交通预测方法建立需求预测模型,按照出行特征的不同分别建立居民出行、货运出行、出入境和过境出行四类交通模型,其中对枢纽及周边交通需求作细化研究,最后采用叠加车辆OD进行机动车交通分配。交通预测流程图见图3.1。3.3.1基本参数人口总量控制:参照城市总体规划中的城镇人口数确定规划年居住人口总规模,按照分区规划控制各组团的居住人口数。分布:各交通小区的人口分布根据小区内居住用地面积以及所属地区开发强度确定。3.2.1.1人员出行需求预测(1)出行生成出行生成预测包括出行发生量和吸引量预测,出行发生量预测采用交叉分类中的产生率法,按不同出行目的确定各交叉类别的出行次数(次/人*日)式中:Pi-交通小区i的出行产生量Rik-交通小区i出行目的k的出行率Tik-交通小区i出行目的k的人口数出行吸引量采用吸引率法,建立吸引量与人口间的线性关系。式中:Aj-交通小区j的出行吸引量Tj-交通小区j的人口数Ejk-交通小区j岗位k的数量(2)出行分布出行分布在双约束重力模型基础上,同时加入两种考虑因素;①加入受沅江阻隔影响的地域系数;②加入双约束之外的第三维约束,用来控制组团区内出行。模型结构如下:74 约束于:式中:Tij-由交通小区i发生并吸引至小区j的出行量Pi-交通小区i的发生量Aj-交通小区j的吸引量f(dij)-阻抗函数dij-交通小区i与交通小区j间的出行效率a-待定参数③方式划分采用宏观控制,分为三类进行交通方式划分:A、步行采用转移曲线模型确定;B、出租车采用组团内部与组团间的不同比例确定;C、对于自行车、小汽车和公共交通则采用三方式竞争模型法确定。竞争模型法的基本思路是:分别建立自行车和综合公交和小汽车的道路网络,得到三类方式的时间最短路矩阵,并考虑到公交的换乘时间、两端步行时间和票价,统一换算为价值进行计算。3.2.1.2货运出行预测货运交通是城市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货运交通在主城中心地区的运行逐渐受到限制,在正常的居民出行高峰期间,货运交通一般在外围地区通行。(1)货运出行生成首先确定道路货运总量,根据现状货流总量,现状社会经济指标,找出他们之间的相互关系,然后根据未来各区的社会经济发展情况,预测未来货运总量。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其模型如下:Y=Ko+K1X1+K2X2+…+KnXn其中:Y-预测年货动量74 Xi-影响货运产生的因素,如:人口、工厂建筑面积、仓库面积、GDP、车辆数等等。确定参数K时,Xi取现状值,预测货运量Y时,Xi取未来规划值。K-参数,根据现状资料由最小二乘法确定。其次,根据目标年各交通小区的土地利用状况将货运总量进行拆分,得到各交通小区的货运发生与吸引量。(2)货运出行分布影响货运分布的因素包括货运发生、吸引以及货运运输的阻抗等,假设交通区间的货物分布量与交通区间的阻抗议成反比,采用重力模型计算到交通区间的货运分布量。将货运分布量通过平均载运量折算成货车出行OD(pcu)。3.3.2预测结果将各特征年的OD表依次分配到拟订的各方案路网中,并考虑部分路段交通出行限制措施后,即可得到各路段交通流量。本项目各特征年交通预测情况见表3.2。表3.2本项目特征年交通流量预测表单位:pcu/d路段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2037年市区段:某路-渐河桥东8,18212,68217,18221,68226,591连接线段:渐河桥-某连接线终点7,64311,75915,87419,99024,693某市段:某连接线终点-某市镇常慈公路5,6467,88611,29314,51917,74674 第四章技术标准与建设规模4.1技术标准确定依据(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2)《某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0-2030)(3)《某市江北城区道路路网专项规划》(2010-2030)(4)《某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计划纲要》(5)《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6)某市规划局于2013年1月25日下达的《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规划设计要求》(7)《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8)《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9)《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0)《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TJ77-98)(11)《城市道路设计手册》4.2建设规模论证4.2.1道路等级本项目技术标准的拟定主要是依据该道路在城区路网中的性质、功能,同时充分考虑地区的社会发展环境、道路网现状及发展规划、自然环境等因素。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某大道西延线系连接某市江北城区和某某市的一条主干路(其中某连接段为快速路),是江北城区向西出口的重要通道,采用设计速度为50Km/h的城市主干路(快速路60Km/h)的技术标准。4.2.2车道数的论证及道路服务水平评价4.2.2.1车道数的论证74 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机动车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可能通行能力),按表4.1选用。表4.1《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建议的一条车道理论通行能力设计车速405060Pcu/h165017001800城市道路路段设计通行能力(或实用通行能力)可根据一个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进行修正来获得。对理论通行能力的修正应包括车道数、车道宽度、自行车的影响及交叉口的影响四个方面。即:式中:——单向路线设计通行能力——一条车道的理论通行能力——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车道宽度影响修正系数——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车道数修正系数某大道西延线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取值:市区段某路—渐河桥东交叉口平均间距578m,取值为0.70;连接线段渐河桥—某连接线终点交叉口平均间距大于1500m,取值0.95;某市段某连接线终点—某市镇常慈公路交叉口平均间距543m,取值0.69。车道宽影响修正系数的取值如表4.2。表4.2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74 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机非分隔的取1,混行的0.8,车道宽度影响系数如表4.3。表4.3车道宽度影响系数车道宽度(m)2.533.544.5车道宽影响系数0.50.7511.11.2车道修正系数可根据车道利用系数确定。根据国内外研究结果,可采用表4.4中的车道修正系数。表4.4车道修正系数车道数1234车道数修正系数11.92.63.2根据以上分析,分别确定各个行车方向按路段设计通行能力计算的基本参数如表4.5。表4.5计算参数取值路段名称设计车速(km/h)理论通行能力(pcu/h)单向机动车车道数车道宽影响系数自行车影响修正系数交叉口影响修正系数车道修正系数市区段50170031.00.80.702.6连接线段60180031.00.80.952.6某市段50170031.00.80.692.6将上述确定的基本参数代入基本公式,即得到不同车道数时的路段的单向通行能力。最终计算得到各行车方向的机动车道通行能力如表4.6。表4.6路段通行能力路段名称设计车速(km/h)单向车道数设计通行能力(pcu/h)市区段5032475连接线段603355774 某市段50324404.2.2.2服务水平评价服务水平是交通流中车辆运行的以及驾驶员和乘客所感受的质量量度。亦即道路在某种交通条件下所提供运行服务的质量水平。目前我国关于道路服务水平评价尚无统一标准,各地区在工作过程中是结合各自的具体情况,参考有关资料来确定的。本报告参考目前国内外采用较广泛的《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进行分析评价。《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将服务水平分为A至F六级,各级服务水平一般描述如下:服务水平A:交通量很小,交通为自由流,使用者不受或基本不受交通流中其他车辆的影响,有非常高的自由度来选择所期望的速度和进行驾驶,为驾驶员和乘客提供的舒适便利程度极高。服务水平B:交通量较前增加,交通在稳定流范围内的较好部分。在交通流中,开始易受其他车辆的影响,选择速度的自由度相对来说还不受影响,但驾驶自由度比服务水平A稍有下降。由于其他车辆开始对少数驾驶员的驾驶行为产生影响,因此所提供的舒适和便利程度较服务水平A低一些。服务水平C:交通量大于服务水平B,交通处在稳定流范围的中间部分,但车辆间的相互影响变得大起来,选择速度受到其他车辆的影响,驾驶时需相当留心部分其他车辆,舒适和便利程度有明显下降。服务水平D:交通量又增大,交通处在稳定交通流范围的较差部分。速度和驾驶自由度受到严格约束,舒适和便利程度低下。当接近这一服务水平下限时,交通量有少量增加就会在运行方面出现问题。74 服务水平E:此服务水平的交通常处于不稳定流范围,接近或达到水平最大交通量时,交通量有小的增加,或交通流内部有小的扰动就将产生大的运行问题,甚至发生交通中断。此水平内所有车速降到一个低的但相对均匀的值,驾驶自由度极低,舒适和便利程度也非常低,驾驶员受到的挫折通常是大的。此服务水平下限时的最大交通量即为基本通行能力(理想条件下)或可能通行能力(具体公路)。服务水平F:交通处于强制流状态,车辆经常排成队,跟着前面的车辆停停走走,极不稳定。在此服务水平中,交通量与速度同时由大变小,直到零为止,而交通密度则随交通量的减少而增大。服务水平的等级根据饱和度(V/C)判定。根据《美国道路通行能力手册》,服务水平评价标准及运行情况如表4.7。表4.7服务水平评价标准及运行情况表服务水平饱和度V/C运行情况A<0.35自由车流高服务质量B0.35~0.55接近自由车流较高服务质量C0.55~0.75稳定车流中上服务质量D0.75~0.90接近稳定车流中下服务质量E0.90~1.00不稳定车流较差服务质量F>1.0堵塞车流极差服务质量本次计算中地面道路方向不均匀系数取0.55,高峰每小时交通量占年平均日交通量的比值取11%。则双向年平均日设计通行能力市区段为2475÷0.55÷11%=40,909(pcu/d);连接线段为3557÷0.55÷11%=58,793(pcu/d),某市段为2440÷0.55÷11%=40,331(pcu/d)。根据流量预测结果(表3.2)和服务水平评价表(表4.8),可以看出,路段某路—南湖路双向8车道、路段南湖路—某入口处双向6车道、某入口处—某市双向6车道,其远期服务水平都处于C以上的服务质量,能较好地满足远期服务水平的要求,且与交通量的增长趋势吻合。特征年2017年2022年2027年2032年2037年74 市区段预测交通量8,18212,68217,18221,68226,591V/C0.200.310.420.530.65服务水平AABBC连接线段预测交通量7,64311,75915,87419,99024,693V/C0.130.200.270.340.42服务水平AAAAB某市段预测交通量5,6467,88611,29314,51917,746V/C0.140.210.280.360.44服务水平AAABB表4.8服务水平评价表单位:pcu/d4.2.3技术标准主要技术指标分别见表4.9。表4.9主要技术指标表技术指标名称单位标准指标市区段连接线段某市段道路等级城市主干路快速路城市主干路设计速度Km/h506050道路红线宽度m704040设计年限年20路面标准轴载KN路面标准为BZZ-10074 路幅m8.0m绿化控制带+5.0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3个)+0.5m路缘带+12.0m中央绿化带+0.5m路缘带+11.5m机动车道(3个)+4.0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8.0m绿化控制带=70m2.0m人行道+3.0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11.75m机动车道(3个)+0.5m隔离栏杆+11.75m机动车道(3个)+3.0m非机动车道+3.0m绿化设施带+2.0m人行道=40m3.0m人行道+3.25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10.5m机动车道(3个)+0.5m中央双黄线+10.5m车行道(3个)+3.0m非机动车道+3.25m绿化设施带+3.0m人行道=40m框架桥机动车道净空m≥4.5人行道净空mHr﹥2.5m人群荷载KN/m24.0桥梁设计荷载城市A级抗震设防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15g,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按7度B类桥梁抗震设防4.2.4技术标准论证根据《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和《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某大道西延线系连接某市江北城区和某某市的一条主干路(连接线为快速路),是江北城区向西出口的重要通道,该项目建设完善,必将极大改善江北城区路网结构,加强江北城区与某市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根据《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74 37-2012),本项目设计速度主干路50Km/h、快速路60Km/h。由于本道路是该区域的重要交通通道,建设条件较好,因此采用设计速度50Km/h城市主干路和60Km/h城市快速路技术标准,可以满足规范要求。74 第五章建设条件与工程技术方案5.1自然条件与工程环境5.1.1地理位置某地处北纬28°24’~30°08’,东经112°18’~110°30’,市境东西极宽174.6公里,南北极长187.2公里,总面积18190平方公里。某市西倚某西山地,与张家界市的桑植、慈利及某市的沅陵相接;北枕鄂西山地和江汉平原,与湖北省的鹤峰、五峰、松滋、公安、石首相连;东、南抵洞庭湖及资水流域,与益阳市的南县、沅江、益阳、桃江、安化接壤。5.1.2地形地貌某是河网密集地区,因受河流水系对城市的分割和城市防洪的制约,对城市建设发展影响较大。近年来,随着城市防洪圈逐步建设完善,城市建设条件得到较大改善,总体上,江南城区处于沅江河弯内,防洪的压力相对较大,其发展余地已经不大。德山区由于地势较高,随着城市经济实力的增强,低丘地貌不再是城市建设用地的制约因素,因此向南有较大发展空间。江北城区河网密布,地形相对破碎,但在防洪设施完善后用地尚有较大发展空间,同时,密布的河网在给城市建设用地的使用效率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外,更多的是有利于城市环境的营造和改善。5.1.3城市环境近年来,某市政府大力推行城市环境整治和宜居城市建设,使某市尤其是江北城区的城市面貌得到了根本改善。园林绿化档次不断提升:目前市城区拥有公园、花园、绿地、广场近百处,城市绿化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共绿地分别达到35.68%、40.29%、9.10平方米,均居全省前茅。在提高绿化率的基础上,还十分注意城市绿化的园艺化,制定了“一年小变样、两年大变样、三年出成果”74 的规划,调整绿化结构,从2001年的乔灌草到2002年的乔灌花草,再到2003年的乔灌藤花草,使某城市绿化得到了全面的提升。“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优秀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中国魅力城市”、“国际花园城市”等荣誉称号的获得,正是某人近年来潜心打造城市环境的结果,某市民无不为自己的城市环境而骄傲。5.1.4区域交通条件某北近长江航运干线,东靠京广铁路干线,南倚某黔铁路干线,枝柳铁路斜贯市域西北部。虽然全市现有铁路营运里程仅210.5公里,但目前,某市9个新的铁路项目,或已进入2008年调整的《国家铁路网中长期规划》和正在进行编制的《某省铁路发展规划》、《3+5城市群综合交通体系规划》,或正在争取列入规划,有望陆续启动前期工作并开工建设。包括已动工建设的石长铁路电化改造及增建二线、黔张常铁路、长益常城际铁路、常岳九铁路,以及正在规划和争取的运石铁路宜石段、焦柳铁路扩能改造、常邵铁路、安石铁路、临津安铁路。这些铁路建成后,我市将成为铁路交通的重要城市,形成北接洛阳、太原、西安,南达广州、湛江,西通成都、重庆,东连杭州、上海的铁路通道。高速公路已经通车的有长常、常张、常吉三条,正在建设的有常邵、常荆、常岳三条,其中常荆线、常邵线为国家纵向干线公路二广高速公路的分区段,常岳线、常吉线为国家横向干线公路杭瑞高速公路的分区段,这两条高速公路在某汇合交叉,往东通往长江三角洲,往南通往珠江三角洲,将极大地改善某的对外交通条件。另外,还有国道G207和G319两条公路通过中心城区。某桃花源机场的客货运量在逐年增加,正在按4D级标准升级改造,空中交通条件的改善将形成更为便利的对外交通条件。某是某省除省城长沙以外唯一一个拥有水运、航空、铁路和高速公路等多种交通运输方式齐备的城市,同时,某也是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中确定的国家高速公路网上的一个重要节点,是某省高速公路交通枢纽城市。随着国高网和某省地方高速公路网的建设完善,某市区域交通条件将得到根本性的提升。5.1.5自然条件74 5.1.5.1气象与气候某市域地处中亚热带过渡的湿润季风气侯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表现出冬夏长、春秋短的季节特征。日照十分充足,有丰富的热量资源,并且,雨热同季,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市域年均降水量在1200.2100mm之间,常年降水量相当全国平均值的2.5倍。降水时空分布不均,有明显的地域性和过渡性特征,主要表现在西部山地降水量较多,年均降水在1900mm以上,东部平原较少,年均降水量在1200mm以下。5.1.5.2水文与地质某地处洞庭湖平原,全市水系完整,河流稠密,数百条溪河汇于沅、澧两大水系。境内沅江长164公里,澧水长169公里,水能资源丰富。主要湖泊有目平湖、珊珀湖、某湖、七里湖等。某地区地下水分布面积1.76万平方公里,占全区总面积的96.5%,基岩裂隙水分布最广。全区有地下暗河139条,地下热水(温泉)13处。5.2筑路材料与运输条件5.2.1筑路材料某市域筑路材料较为丰富,石料、砂砾料、石灰等来源广泛,且质地优良,就地取材可满足供应,开采及运输也较方便。5.2.1.1石料本路段处于某市江北城区,某市域多个区县盛产各种规格片石、块石,且石质多为石灰岩,石质坚硬,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施工前需提前向料厂签订供货合同,以便备料或扩大生产能力,石料平均运距小于30公里。5.2.1.2砂砾料本路线毗邻沅江,河岸沿线均有优质河砂,属中粗砂,是良好的建筑材料,含泥量少,级配良好,各项指标均能满足工程的需要,且交通运输相当方便,运距近。5.2.1.3石灰74 项目地周边有众多石灰生产厂家,储量丰富,质地优良,灰膏率高,灰质纯白,凝聚力强,运距较近,可满足工程的需要。5.2.1.4钢材、水泥钢材来源于铁路运输和水运,水泥可从邻近区县采购,运输方便。5.2.1.5水城区自来水能保证生产、生活用水。5.2.2运输条件项目所在地区路网发达,大部分材料可从国省道、高速公路及铁路、水运到达某市中心城区,再通过中心城区路网运输直达现场,极其方便。5.3工程技术方案5.3.1设计范围本道路建设工程,东起某路,西止现状某市镇常慈公路,全长约10.9Km,其中某路至渐河桥东属规划某城区范围,全长约3.75Km,规划红线宽70m;渐河桥至现状某连接线终点为某公路连接线段,全长约2.75Km,规划红线宽40m;现状某连接线终点至某市镇常慈公路为某市段,全长约4.4Km,规划红线宽40m。本工程其中共包含三座桥梁,依次为某跨线桥A(K7+056.258~K7+090.573)、内河桥B(K7+657~K7+963)、某市小桥C(K8+667~K8+753)。5.3.2道路工程5.3.2.1设计依据(1)、某市规划局于2013年1月25日下达的《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规划设计要求》(2)、《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某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0-2030),《某市城市排水规划》(2010—2030),《某市电力、电讯规划》及其它各专业规划(3)、《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4)、《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GJJ37-2012)74 (5)、《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34—2000)(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7)、《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8)、《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9)、《城市道路交叉口规划规范》(GB50647-2011)(10)、《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11)、《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手册》5.3.2.2平面设计(1)路线设计本项目为某大道西延线扩建和新建工程,起于某路,止于某市镇常慈公路,设计全长10.9KM,其中市区段长度为3.75KM,规划路幅宽70m,连接线段长度为2.75KM,规划路幅宽40m,某市段长度为4.4KM,规划路幅宽40m。其路线根据某市规划局下发的《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规划设计要求》的要求设计。①市区段:市区段利用现状某连接线进行拓宽改造,为避免对现有加油站及安置小区造成影响,且保证市区段70m路幅的完整性,道路在现状连接线基础上适当向南拓宽。②连接线段:利用现状某连接线进行拓宽改造,道路在现状连接线基础上尽量向北拓宽;该方案能尽量避免对高速管理处及南侧保留山体造成影响,且能适当节约工程造价。③某市段为新建路段,东接连接线,向西下穿某,与规划的某市大道对接,该段道路线形由以上三个控制因素确定。该段道路沿线途径桥梁主要有:A、下穿某桥梁,该桥于某立交南侧设计桩号K7+070处。方案一(推荐):某74 路改桥,桥长60m(2*30m),西延线由跨线桥下穿过,该方案可减小下穿道路坡度,增强道路美观性及通透性,施工难度小;方案二:下穿框架,桥长35m,该方案会增大道路下穿纵坡,同时施工难度相对较大,但易于得到高速管理部门认可。B、某市内河桥,该桥位于设计桩号K7+820处。方案一(推荐):桥长300m,上跨河道及河堤,并确保桥下净空,满足河堤通行及使用要求,该方案能减少对内河东侧山体的破坏,减小土方量,同时不影响水利部门对河道的管理,满足防洪要求。方案二:桥长180m,仅跨越河道,与河堤采用平交的方式,该方案工程造价相对较少,但对东侧山体破坏较大,同时对河道管理造成一定影响。C、某市小桥,该桥位于设计桩号桥K8+710处,桥长为80m。方案一(推荐):采用连续箱梁桥。方案二:采用拱桥形式。(2)交叉口设计本项目与现有的某公路相交,拟采取跨线桥的下穿方式。项目与某路、规划一路、合兴路、规划二路、金丹路、规划三路、珠港路、规划四路、丹溪路、规划五路、规划六路、南湖路、规划七路、规划八路、渐河桥、某匝道出入口、某跨线桥、规划九路、内河桥、规划十路、某市小桥、规划十一路、规划十二路、规划十三路、规划十四路、规划十五路、规划十六路、规划十七路相交,除与某公路和相交河流采用立体交叉外其余交叉口均采用平交,平交口进行物理渠划设计,在各个路口直行、左转、右转车辆及非机动车能各行其道,减少等候时间,提高路口的通行能力,人行横道过街长度超过16m,应设置二次过街安全岛,使行人快速安全过街。各平交路口均采用交通信号灯控制。(3)公交车站本工程公交车站设置位置随路幅形式不同而不同,结构设计同人行道。某大道西延线远期将设置快速公交,与现有快速公交系统形成整体,方便居民出行。5.3.2.3标准横断面设计根据某市规划局于2013年1月25日下达的《某大道西延线(某路-74 某市)规划设计要求》的相关要求和结合本项目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路幅形式。(1)市区段(某路-渐河桥东)路幅总宽70m路幅组成为(由北往南)8.0m绿化控制带+5.0m人行道+4.0m非机动车道+11.5m机动车道(3个)+0.5m路缘带+12.0m中央绿化带+0.5m路缘带+11.5m机动车道(3个)+4.0m非机动车道+5.0m人行道+8.0m绿化控制带=70m。(2)连接线段(渐河桥-某连接线终点)路幅总宽40m路幅组成为(由北往南)2.0m人行道+3.0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11.75m机动车道(3个)+0.5m隔离栏杆+11.75m机动车道(3个)+3.0m非机动车道+3.0m绿化设施带+2.0m人行道=40m。(3)某市段(某连接线终点-某市镇常慈公路)路幅总宽40m路幅组成为(由北往南)3.0m人行道+3.25m绿化设施带+3.0m非机动车道+10.5m机动车道(3个)+0.5m中央双黄线+10.5m车行道(3个)+3.0m非机动车道+3.25m绿化设施带+3.0m人行道=40m。5.3.2.4纵断面设计纵断面设计主要以已形成的某路、金丹路、渐河桥、某匝道出入口标高为控制点、满足下穿某净空和所跨河流洪水位标高要求,依据某市江北城区路网竖向规划和某县某市镇路网竖向规划,结合现有某公路连接线的纵坡,按照减少填挖方,减少工程造价和保护生态环境的原则来综合确定某大道西延线的纵坡。①市区段:方案一(推荐):由于该段现状某连接线比两厢用地均高2-3m,为方便两厢开发,节约开发土方造价,故该段设计在现状连接线道路标高基础上降低处理;同时为便于与渐河桥对接,上桥段作分幅处理,主线与渐河桥连接,两侧辅道标高降低与周边地块及规划道路连接。本方案该段道路最大纵坡为2.305%(为渐河桥上桥段),最小纵坡为0.3%。74 方案二:直接利用原连接线路基路面,标高基本与现状路面标高一致,该方案能适当降低工程造价,但由于道路标高比两厢用地均高2-3m,因此不便于两厢开发,大大增加用地土方量及开发成本。本方案该段道路最大纵坡为1.536%(为渐河桥上桥段),最小纵坡为0.305%。②连接线段该段道路两厢基本为保留山体,故该段基本利用现状某连接线道路标高进行改建。该段道路最大纵坡为2.351%,最小纵坡为1.0%。③某市段方案一(推荐):结合下穿某采用跨线桥方案及某市内河桥采用上跨河道及河堤方案,某跨线桥桥下净空≥5.0m,该路段靠近终点处设计标高比现状地面高6~11m,以利于防洪和保持路基的干燥。本方案该段道路最大纵坡为2.349%(下穿某下坡段),最小纵坡为0.3%。方案二:结合下穿某采用框架桥方案及某市内河桥采用与河堤平交方案,框架桥净空≥5.0m,根据某市规划,与内河河堤(规划支路)平交,本方案该段道路最大纵坡为2.987%(下穿某下坡段),最小纵坡为0.336%。5.3.2.5路基设计(1)路基概况本工程全线现状为桃花源路至渐河桥东路段沿线主要为稻田、水塘及少量菜地和民宅,地面平坦;渐河桥至内河桥沿线主要为丘陵地区,有少量稻田、草地,地势起伏相对较大;内河桥至某市镇段沿线主要为旱地、稻田,民宅,有少量水塘,地势平坦。某大道西延线除渐河桥周围属沅江一级阶地外,其余属沅江二级阶地。因缺乏详细的地质勘察资料,据周边工程地质情况及以往经验,表层的素填土、杂填土、耕植土、有机质低液限粘土均应全部挖除,具体深度根据实际情况处理,处理方案在下步设计阶段明确。(2)路基压实74 路基必须密实、均匀、稳定。路基填筑前,应进行施工场地清理,清除淤泥、垃圾、杂草、腐殖土、耕植土,清理后根据设计断面分层填筑碾压,其分层最大厚度必须与压实机具功能相适应。路基填料不得含有淤泥、沼泽土、有机土、杂草、生活垃圾、腐殖土和巨石等。不同性质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的路基全宽应采用同一种材料,不得混合填筑。填土在最佳含水量状态下采用机械分层压实,密实度采用重型击实度控制,详见路基压实及填料要求表。表5.l路基压实及填料要求表(重型击实)填控类型路槽地面及以下深度压实度(%)填料最大粒径填方路基0-80cm≥9510cm80-150cm≥9310cm>150cm≥9215cm零填及挖方0-30cm≥9515cm30-80cm≥9310cm(3)路基处理因缺乏地质勘察资料,现状地质情况不明。根据以往经验和临近路段地质情况,暂确定对非机动车道、八字口、停车坪结构层以下1.5m土层予以换填处理,换填材料为山砾石,施工时可结合现有情况综合考虑,人行道部分须对原地面整平压实,压实度不小于92%,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如遇路基软弹不符合要求时(弯沉值不合格),应采用山砾石换填,具体深度视现场实际情况而定。(4)特殊路基设计对于鱼塘、水田及其它软弱地基路段,根据软弱土层的性质和厚度及分布情况,一般进行挖除换填处理,厚度较大、挖除困难时,采用抛石挤淤、夯填片石处理。必要时,可采用水泥搅拌桩、碎石桩对软土地基进行加固。(5)路基排水74 项目建成初期,道路两侧土地还未完全开发两边农田较多。因此,道路建成初期填方一般设置底宽0.6m、深0.6m的梯形临时排水边沟,边沟采用砼六方块护坡。5.3.2.6路面设计高等级路面通常采用水泥砼或沥青砼。水泥砼路面的优点是使用寿命较长,耐久性好,初期养护维修少。缺点是要求地下管线一次敷设到位,路面折裂损坏维修复杂,维修期长。对软土地基完工后不均匀沉降产生的垂直沉降变形适应能力较低,在车辆荷载作用下,容易形成早期断板或破损。另外水泥砼路面板缝多,行车舒适性较差。沥青砼路面摊铺快速,施工方便,行车舒适,行车噪音低,局部开挖、修补比较方便,便于今后地下管线二次埋设。由于该工程的原有的某公路连接线路面为水泥混凝土路面,其路面结构为25cm水泥混凝土面层,1cm沥青表处封层,17cm5%水泥稳定碎石基层,15cm4%水泥稳定砂砾底基层。根据现有路面的评价状况提供三种路面结构方案。方案一水泥混凝土路面(1)道路新建部分和现有道路加宽部分路面结构形式为26cm水泥混凝土路面层(抗弯拉强度≥5.5MPa)1cm沥青表处封层20cm6%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4.0Mpa)20cm5%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2.5Mpa)水泥采用强度等级42.5级以上的道路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2)评价现有某74 连接线的路面状况,评定等级为优和良时,保持现有路面结构不变,只更换局部破碎板,修补裂缝,磨平错台,压浆填封板底脱空,并且清楚接缝中失效的填缝料和杂物,重新封缝;评定等级为中及以下时,应破碎现有路面,按新建混凝土路面设计。(3)加宽部分的新老路基有可能产生不均匀沉降,结合面应采用接缝的钢筋混凝土面层。(4)地表或地下排水不良地段,应改善或增设地表或地下排水设施,旧路面结构排水不良路段,应增设路面边缘排水系统。当利用现有某连接线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时,根据其竣工图,局部路段纵坡不满足《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对最小纵坡应≥0.3%的要求,应作相应处理。方案二沥青混凝土路面一(1)道路新建部分和加宽部分的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C)6cm厚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C)8cm厚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透层油一层(1.0L/m2)+1cm沥青表处封层20cm6%的水泥稳定碎石上基层(≥4.0Mpa)20cm5%水泥稳定砂砾下基层(≥2.5Mpa)(2)评价路面破损状况为优、良时,更换破碎板,修补开裂板块,灌浆脱空板,使处治后的路面代表弯沉值低于20(0.01mm),然后加铺沥青层;路面结构评定为中及以下时,破碎化水泥混凝土板、再压实,达到规定压实度后加铺沥青层。加铺沥青面层时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C)8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1.0cm橡胶沥青应力吸收层+乳化沥青粘层符合要求的原水泥混凝土路面方案三沥青混凝土路面二74 铲除某公路连接线现有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测定其水泥水稳层的强度,当水稳层符合要求时,调整高程,然后铺设沥青混凝土面层。路面结构为4cm细粒式沥青混凝土上面层(AC-13C)6cm中粒式沥青混凝土中面层(AC-20C)8cm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AC-25C)透层油一层(1.0L/m2)+1cm沥青表处封层原水稳层5.3.2.7立交设计某大道西延线与某路交叉口远期规划有一座苜蓿叶互通式立交,近期不实施。5.3.3桥梁工程5.3.3.1设计依据(1)《某市城市总体规划》(2009-2030年)(2)《某市城市道路与交通规划》(2010-2030)(3)《某市江北城区道路路网专项规划》(2010-2030)(4)《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5)某市规划局于2013年1月25日下达的《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规划设计要求》(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7)《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8)《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9)《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04)(10)《城市桥梁设计规范》(CJJ11-2011)(11)《城市桥梁设计荷载标准》(CTJ77-98)(12)《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D62-2004)74 (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14)1:1000地形图(15)其它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5.3.3.2某下穿通道桥(1)位置概况某大道西延线与某公路(某—张家界)交叉点处里程为K7+073.638,交叉角为66.80°。某原始路面宽度24.5m,考虑到河洑互通出口匝道进行了车道拓宽,拓宽后路面宽度28.0m。因此某大道西延线与某公路汇交处路面标高54.77m,道路宽度28.0m。桥址附近为Ⅲ级阶地,地势较为陡峻,地质情况较好。经规划提出,综合考虑安全、适用、经济、美观的原则,采用与某公路下穿式立交形式。(2)设计方案方案一(推荐):某跨线桥本方案为某跨线桥,某大道西延线由桥下穿过,桥下净空净高≥5.0m,桥长60m,分为两跨,每跨30m,桥梁布置为2×30米先简支后桥面连续预应力钢筋混凝土T梁。跨线桥桥梁宽度与河洑互通出口匝道保持一致,考虑到匝道宽度为28~38m渐变形式,故跨线桥为长度约60m的异形桥梁。桥面纵坡为1.133%,桥面横坡为±2%,桥面设计高程54.49~55.17米,桥墩高7米。考虑到行车荷载对桥台和桥墩结构的影响以及行车的视野问题,两侧道路边线距桥台预留约8m的空距。具体断面布置见图5.174 图5.1某跨线桥标准横断面图桥面铺装采用8厘米厚聚丙烯纤维混凝土+防水层+10cm沥青混凝土。全桥采用两种支座:D350×66mm圆板式橡胶支座,共12块;D350×55mm四氟圆板式橡胶支座,共24块。在桥台处设置四氟圆板式橡胶支座,桥墩处设置圆板式橡胶支座。支座的技术性能及材料标准应符合交通部行业标准《公路桥梁板式橡胶支座规格系列》(JT/T663-2006)的要求。下穿桥梁段某大道西延线路幅宽40m=4.25m人行道+13.75m车行道+4m桥墩+13.75车行道+4.25m人行道。两侧连接道路路幅宽40m=6.25m人行道+27车行道+6.25m人行道。两种路幅形式按长度35m进行渐变。方案二:下穿某框架桥桥梁为(15+15)m两孔预应力混凝土整体式框架桥,框架桥顺线路长度45m,框架顶板厚度1.0m,底板厚度1.0m,侧墙厚度1.0m,中墙厚度1.0m,框架净空6.0m,框架顶板与底板为预应力混凝土现浇形式,整个框架一起浇筑。具体断面布置见图5.2。74 图5.2下穿某框架桥标准横断面图框架桥段某大道西延线路幅宽34.2m=1m侧墙+2m人行道+13m车行道+1m中墙+0.2m伸缩缝+1m中墙+13m车行道+2m人行道+1m侧墙。两侧连接道路路幅宽40m=6.25m人行道+27m车行道+6.25m人行道。两种路幅形式按长度40m进行渐变。机动车道和非机动车道横坡1.5%,人行道横坡2.0%。框架桥桥箱身斜交斜作,采用就地现浇框架箱体并采用顶进法施工工艺,圬工材料采用C50钢筋混凝土;框架桥箱体平置,箱内坡度由路面铺装调整。箱底铺设20厘米厚C30混凝土垫层,基底松软土采用砂夹卵石及干砌片石换填,框架桥出入口设C30钢筋混凝土挡墙及C25混凝土基础,箱身每隔6m设置一道沉降缝,框架顶面进行防水层处理。5.3.3.3内河桥(1)位置概况本桥位于某市某大道西沿线(某路—某市)K7+810,横跨某市内河。某市内河现状河流西侧建有河堤,宽7.0m;东侧地势较高,无人工河堤。某市内河水汇入沅江。内河河面宽约98m,本项目桥位中心线与内河河道斜交,交角为40º。(2)设计方案方案一(推荐)桥梁上跨内河河道和河堤,并确保桥下净空,满足河堤通行及使用要求。桥幅总宽40.0m,其组成为:3.5m(人行道)+14.5m(行车道)+4m(分隔带)+14.5m(行车道)+3.5m(人行道)=40.0m。桥梁横断面布置图如图5.3所示。74 图5.3内河桥横断面布置图(推荐)综合内河游船的通行净空及水利部门的要求,并结合内河远期规划,本桥主桥拟采用(60m+105m+60m)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引桥拟采用20m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本方案跨河孔径拟采用跨径(60m+100m+60m)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其中主河槽采用一孔跨过,桥墩位于河堤外侧,利于排洪及通航。全桥共3联:2×20m+(60+100+60)+2×20m;第1、3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空心板梁,梁高0.9m;第2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支点梁高5.8m,跨中梁高2.5m,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单幅桥箱梁采用单箱单室直腹板截面。桥梁全长306m。方案二74 桥梁仅跨越河道,桥梁梁底与河堤平齐,不考虑河堤通行要求。桥幅总宽40.0m,其组成与方案一相同,如图5.3所示。本桥主桥拟采用(35m+50m+35m)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引桥拟采用30m现浇预应力砼箱梁。全桥共3联:30m+(35+50+35)+30m;第1、3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等截面连续箱梁,梁高1.6m;第2联上部结构采用预应力砼变截面连续箱梁,支点梁高3.0m,跨中梁高1.6m,梁底按二次抛物线变化。桥梁全长186m。5.3.3.4某市小桥(1)位置概况某市现状小河河面宽约56m,本项目桥位中心线与某市现状小河河道斜交,交角为55º。某市小桥总长86m,桥宽40m,其组成为:3.5m(人行道)+14.5m(行车道)+4m(分隔带)+14.5m(行车道)+3.5m(人行道)=40.0m,桥幅形式如图5.3所示。(2)设计方案方案一(推荐):(25m+30m+25m)现浇预应力砼等截面连续箱梁全桥共1联:(25+30+25)m,上部结构采用现浇预应力砼等截面连续箱梁,梁高1.6m。桥梁全长86m。下部结构桥台采用肋板台,桥墩采用花瓶墩,墩台采用桩基础。方案二:1孔80m简支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下承式钢管混凝土拱桥线条优美,使全桥成为一股凝固的旋律,与水面的分布相得益彰,成为一处亮丽的风景。本方案上部采用1孔80m简支下承式钢管混凝土系杆拱。桥梁全长86m。下部结构采用一字形桥台,台后设置2m挡墙。图5.4某市小桥横断面布置图(推荐)74 5.3.4给排水设计5.3.4.1设计依据(1)《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给水规划图》(2011—2030年)(2)《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污水规划图》(2011—2030年)(3)《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雨水规划图》(2011—2030年)(4)某市江北城区排水专项规划》(2010-2030)(5)《某市江北城区给水专项规划》(2005-2020)(6)《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7)《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2001年版)(GB50318--2000)(8)《埋地聚乙烯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范》(CSES164:2004)(9)《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2011年版)(10)《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5.3.4.2排水制度根据排水控规采用分流制制度。74 5.3.4.3排水规划原则在管线最短、埋深最浅、最大限度地将收集的雨污水用重力流分期送入天然水体与污水处理厂,尽量避免用机械提升,以减少经常性的运行、管理、维护费用。同时与设计范围各地块的规划标高以及现有排水管(沟)合理衔接,确保本工项目工程范围内雨、污水能顺畅接入排水系统。保留原某连接线路基下的各种横向过水管涵。5.3.4.4总体设计(1)雨水量计算暴雨强度按某地区暴雨强度公式计算,即:Q=1422(1+0.907LogP)(升/秒公顷)/(t+5.419)0.654雨水流量计算的主要参数,地面集水时间t1=10分钟,重现期p=1.0年,径流系数Φ=0.6。(2)污水量计算污水按日平均250升/日·人排放计算,公共建筑污水量按生活污水量的40%考虑。(3)采用分流制,排水管均双向布置,具体布置如下。①雨水管:某路至丹溪路,雨水管自西向东敷设,经刘家桥机埠抽升至新河渠,雨水管管径为700mm~1500mm;丹溪路至渐河,雨水管自东向西敷设,管径为800mm~1000mm,由农排机埠抽升至渐河;渐河至高速公路段,雨水管由西向东敷设,管径为800mm~1800mm,由农排机埠抽升至渐河。高速公路至某市,雨水管自两端向中排至某市内河,经马井机埠和东风机埠抽升至外河和沅江,管径为800mm~1500mm。②污水管:桃花源路至丹溪路,污水管排至金丹路污水高管,经金丹路排至岩桥寺污水泵站抽升,管径为400mm~600mm;高速公路至丹溪路污水管自西向东排至丹溪路污水主管,再沿丹溪路排至滨湖路污水主管,管径为400mm~700mm;高速公路至终点污水管由西往东敷设,最终排至某市镇污水处理厂,管径为400mm~600mm。74 (4)给水管布置某路至渐河段管径为400~500mm,渐河至高速公路管径为400~500mm,此段经河洑片区加压后供给,某路至高速公路路段由某市沅南水厂供水,高速公路至终点管径为400mm,此段给水管由某市水厂供给。5.3.5交通工程5.3.5.1设计依据及技术标准(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公路交通标志版》JT/T279—2004(3)《路面标线涂料》JT/T280—2004(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JD81—2006(5)《突起路标》JT/T390—1999(6)《道路交通信号灯安装规范》GBl4886—2006(7)《道路交通信号灯》GBl4887—20035.3.5.2设计原则(1)交通标志①全段各类型标志统一布局,并前后协调,形成整体系统。②及时为司机提供准确信息,同时避免提供过多信息,分散司机注意力。③设置必要的禁令、警告、指示标志,保证行车安全。④道路等级按50km/h、60km/h速度要求设计。(2)交通信号灯交通信号灯的设置,必须能在不同日期(如平常日和节假日)、不同时段(如高峰期和平峰期)、不同气候条件(如晴天、雨天、雪天和雾天)的情况下,向通过交叉路口的交通参与者提供快速清晰,准确的交通信息。灯具的大小必须满足50km/h、60m/h的行车速度的要求。(3)交通标线交通标线的作用是管制和引导交通,配合交通标志使用。根据GB74 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的规定,为了使交通标线在夜间能具有和白天一样的可见性,采用热熔型全反光交通标线。5.3.5.3交通组织设计(1)路面标线路面标线:分为中央双黄线、机非分界线和车道分界线三种,标线宽均为O.15m,所有标线均采用热熔型涂料。(2)交通标志交通标志严格按照GB5768-2009《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布置,应同道路建设一次性完成。(3)信号灯安装平交十字路口设交通信号灯。5.3.5.4交通标志为了保证标志板的强度及平整度,标志板采用3mm.厚铝板制成,其中圆形标志采用卷边加固,其它标志边缘采用角铝加固。标志的支撑结构根据本地风速、板面大小、路侧条件、标志作用等因素,分别采用单柱、悬臂等支撑方式。标志基础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基础。为了提高夜间的视认效果,并使所有反光膜的使用年限得以统一,标志版面所有反光膜均采用三级(高强级)高强级反光膜。5.3.5.5交通标线涂画交通线所需的热熔涂料,玻璃微珠,下涂剂的技术要求必须符合CN48—89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部标准,同信号灯系统材料一样,必须选用国家大型定点生产厂的全反光材料,以保证使用寿命和使用效果。5.3.5.6交通信号交通信号灯、人行横道灯、倒计时显示器、信号灯指样信、信号灯杆等组成交通信号上灯系统的产品,材料必须选用有生产许可证厂家生产的,有较好信誉的大型厂家生产的产品,以保证质量的可靠性,并且必须满足交警日常维修的要求,尽量采用某市区以往使用的产品,以增加互换性。74 5.3.5.7安全设施设计交叉口是交通冲突最为危险的地方,在交通工程设计中,通过交通管理措施来降低路口危险程度。主要交叉口列入工程设计,在设计中设置较为齐全的安全设施、路面渠化设施,路口增设平交口预告标志等交通标志。交叉口设置车道分界线、车道边缘线、导向箭头以及导流线,人行横道线、人行横道预告标示线、减速让行线、停止线、导向车道线等。5.3.6电气设计5.3.6.1设计依据(1)道路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2)《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3)《建筑电气设计手册》(道路照明部分)(4)《城市道路照明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JJ89-2001)(5)《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6)《低压配电设计规范》(GB50054—2011)(7)建设部关于实施《节约能源一城市绿化照明示范工程》的通知建成[2004]97号文件5.3.6.2设计范围某大道西延线K0+000~K10+869.468道路照明。5.3.6.3道路照明,亮化供电设计(1)本工程道路照明采用白光照明系统,并对沿线绿化进行亮化设计。(2)道路照明供电等级为三级,道路照明负荷:600KW,亮化负荷为320KW。(3)某大道西延线相关交叉路口附近新增四台250KVA路灯变电所,内带三遥功能。路灯采用时控光控双重控制。(4)在路灯灯具内设补偿电容器,补偿后功率因素不小于O.85,在变电站采用电容补偿屏补偿,补偿后高压侧功率因素不小于O.9。74 (5)计量方式:采用低压计量,计量装置封闭。(6)配电系统接地方式:采用TN-S系统。5.3.6.4道路照明(1)路灯布置方式根据道路走向,沿人行道立石矩形对称排列,路灯采用双臂路灯光源采用2×140W,COSMO金卤灯,灯具杆高11m,灯杆平均间距36m。(2)本道路平均亮度60cd/m2,全路亮度均匀度0.57,道路平均照度24.0Lx,照度均匀度0.50,道路眩光7.6%,采用截光型灯具。(3)道路照明控制采用智能型节电器(视觉等亮恒压联合控制器),其主要功能:A、短路、防雷、短路、过载、短时灭灯保护。B、设有专门通道,具有三遥功能。C、多时段节能控制功能,按设计时间实现节能控制,独立设定全夜节能控制。D、专用高可靠等亮度时钟控制,多路控制和每路独立控制功能。E、软启动功能,避免灯具大电流冲击,减少坏灯率,延长灯具使用寿命。(4)箱变内设防盗监测器(路灯线路及设备防盗监测终端),其主要功能:A、信息反馈:将监测到信息直接同时反馈到后台系统和值班人员手机(短信或按用户要求)。B、线路防盗监测:线路在工作状态下或非工作状态下均可进行监测,具防盗保护功能。C、设备监控:24小时监控照明控制箱、专变等设备。(5)在路灯灯具内设补偿电容器,补偿后功率因素不小于O.85,在变电站采用电容补偿屏补偿,补偿后高压侧功率因素不小于0.9。(6)路灯供电线路采用VV22-IKV型四芯电缆,另敷一根φ12热镀锌圆钢作PE线,接地系统采用TN—74 S系统,电缆穿线管PVC塑料管沿人行道埋地敷设,埋深0.5m,在车行道下埋深0.7m,并穿混凝土PVC管群保护。在每基灯杆处设路灯接线井,线路末端电压将不大于额定电压的7%。(7)灯具防雷接地系统:利用路灯灯杆的铜管作为防雷接闪器及引下线,每基灯杆基础与灯基础钢筋,并与PE干线相连,路灯照明自动控制柜等可触及的金属外壳均因与PE线相连,接地电阻小于10欧。5.3.6.5电力线路(1)本工程电力线路全部采用8根CPVC167高压电力保护管套埋地敷设。过路橫管采用8根CPVC167管,间距250~300m加钢筋混凝土保护。(2)电力线路采用双管制,电力线路设在道路两侧人行道。(3)有线电视线路与电力线路同线敷设,间距500mm,接线井位置接近电力井位置。(4)电力接线井,有线电视接线井设在人行道,均采用普通型(砼)井,井盖采用钢纤维砼井盖。5.3.6.6弱电线路(1)本工程弱电综合线路全部采用3×PVC-U110邮电通信管+6×PVC-U七孔梅花管埋地敷设,间距250-300m设过街管线,数量不变,加钢筋混凝土保护。(2)弱电综合管线采用双管制,敷设在两侧人行道。(3)弱电综合井采用砼井,井盖采用钢纤维砼井盖。5.3.7绿化设计绿化是城市道路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起着保护环境、美化景观、净化空气、调节小气候、减低噪声以及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等作用。5.3.7.1设计依据(1)依据道路专业提供的相关资料(2)《城市环境卫生设施设置标准》CJJ27—2005(3)《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74 (4)《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5)《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5.3.7.2设计范围某大道西延线K0+000~K10+869.468道路路幅绿化。5.3.7.3总体设计本工程绿化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行道树、机非隔离带、中央绿化带的绿化。在人行道上种植两排行道树,机非隔离带、中央绿化带以小型乔木和花丛为主,尽可能多设置绿化,提高绿化面积,使道路成为绿荫覆盖的富有美感的绿色通道,使路网成为覆盖城市的绿化网络。行道树以路灯为参照物,路灯杆两侧6m处各栽植1棵乔木,剩余乔木均根据实际的距离等分布置,但等分的间距需大于或等于6m,小于或等于8m。5.3.8其它附属项目设计(l)垃圾站及公共厕所布设沿线根据需要设置公共厕所及垃圾站,其位置可根据实际情况确定,但必须设置在人行道外,且尽量位于征地拆迁范围的边角余料处。沿线按要求设置垃圾桶。(2)无障碍设计为方便残疾人,沿线交叉口、单位出入口均按要求作无障碍设计。人行道也按要求设置盲道。(3)环境保护与道路美化74 本项目的建设将对沿线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产生一些负面影响,一是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如水土流失、植被破坏、占用耕地等;二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主要是行驶车辆所产生的噪声、废气、尘埃等注入沿线环境,使沿线环境质量降低;三是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如对当地居民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的影响。本可行性研究报告在进行路线方案选择和工程方案设计时,综合考虑了环境因素的影响,使其对环境的不良影响降到最低。74 第六章生态与环境保护6.1环境影响评价标准6.1.1生态环境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见表6.1。表6.1土壤侵蚀强度分级指标级别侵蚀模数(t/km2·年)标准依据微度<200,500,1000《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轻度(200,500,1000)~2500中度2500~5000强度5000~8000极强度8000~15000剧烈150006.1.2声环境声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分别见表6.2、表6.3。表6.2声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范围功能区类别等效声级LeqA(dB(A))标准依据昼间夜间临路建筑以低于三层(含开阔地)为主的区域道路红线外50米范围内4a类705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道路红线外50米以外1类5545临路以高于三层楼房(含三层楼)的建筑为主的区域第一排建筑物面向道路侧的区域4a类7055第一排建筑物以外的区域1类5545表6.3施工噪声排放标准74 施工阶段主要噪声源噪声限值LAeq/dB(A)标准依据昼间夜间土石方推土机、挖掘机、装卸机7555《建筑施工场界噪声限值》(GB12523-90)结构混凝土搅拌机、振捣棒、电锯等70556.1.3水环境水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分别见表6.4、表6.5。表6.4地表水环境质量评价执行标准单位:除pH外mg/L标准依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Ⅳ类标准评价因子pHCODCrDO总氮石油类标准限值6-9≤30≥3≤1.5≤0.5表6.5污水排放标准单位:除pH外mg/L依据标准《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表4一级污染因子pHCODBOD5SS石油类氨氮标准限值6-9≤100≤20≤70≤5≤156.1.4环境空气大气环境质量标准及排放标准分别见表6.6、表6.7。表6.6环境空气质量评价执行标准评价因子浓度限值(mg/Nm3)标准依据小时平均日平均年平均PM10-0.150.1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SO20.500.150.06NO20.240.120.08表6.7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类别施工期污染物排放机动车尾气排放74 适用标准《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GB18352.3-2005)、《车用压燃式、气体点燃式发动机与汽车排气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Ⅴ阶段)》(GB17691-2005)、《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14622-2007)、《轻便摩托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工况法,中国第Ⅲ阶段)》(GB18176-2007)6.2环境质量现状评价6.2.1生态环境(1)项目沿线没有自然保护区、生态脆弱区等特殊环境敏感目标。(2)项目沿线农林生态系统是沿线主要的生态类型,以种植业为主。(3)项目经过农村地区,沿线土地以农业用地为主,拟建项目未占用基本农田。(4)受人类开发活动的影响,项目沿线没有珍贵野生动植物分布。(5)评价区域以商业用地、农用地、经济林、宅基地为主,基本不存在水土流失问题,大部分地区处于微度侵蚀。6.2.2声环境现状监测期间所有监测点声环境均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4a类和1类标准。6.2.3水环境(1)项目地目前没有水厂取水口等水源保护地。(2)项目区受到不同程度的总氮和有机污染,主要是因为周边农业与部分农户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河体污染导致结果。6.2.4环境空气现状监测结果表明,监测期间SO2、NO2、TSP浓度均未超标,项目沿线区域环境空气质量能满足环境空气二类功能区的要求。74 6.3环境污染源分析6.3.1社会环境(1)项目的建设会对被征地和拆迁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须按照有关规定进行一定的经济补偿。(2)项目建设期间会对局部陆上交通运输造成一定影响,并会影响交通安全。(3)工程施工会对水利、路网、电力设施等基础设施带来一定的影响,必须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6.3.2生态环境(1)工程占地会造成当地农业生产的减产,并会影响当地农灌系统和农作物的生长。(2)工程建设不会干扰沿线动物的正常活动,也不会对其生活习性造成大的改变。6.3.3声环境(1)工程施工期间,各种施工机械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大,须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2)通过模式预测可知,营运的近中远期1类区敏感点昼夜噪声均有不同程度的超标,声环境质量不能满足相应功能区的要求,须采取保护措施。6.3.4水环境施工期对水环境的影响是轻微的、短暂的,通过合理选择施工时间、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加强施工管理,可以有效降低对水环境的影响,运营期间路面径流对沿线水环境的影响甚微。6.3.5固体废物74 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少量建筑垃圾全部回填,严禁乱丢乱弃,对环境影响较小。6.3.6环境空气(1)拟建项目施工期的扬尘污染,将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产生一定的不利影响。采用经常洒水等防护措施,运输筑路材料的车辆加盖棚布,料场远离居民点并掩盖等措施,可有效控制其不利影响。(2)项目营运后对环境空气的污染主要是汽车尾气污染,通过类比分析,拟建项目在运营中期和远期NO2小时平均浓度均未超出《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中的二级标准要求,因此,运营期汽车尾气排放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影响较小。6.3.7环境风险事故拟建项目属于城市道路,主要为客运,从功能定位上不存在化学危险品运输功能,只要加强管理,严禁危险品运输车辆进入道路,就不会发生化学危险品运输风险事故。6.4环境保护措施分析6.4.1施工期6.4.1.1社会环境(1)做好征地补偿,落实补偿资金,占用农田应提前制订开发补偿方案。建设单位应与当地政府协商,对被征农田的农民,在按政策给予补偿的同时,解决好失去耕地农民的长远生计问题。要维护群众的正当利益,使被征用土地和需拆迁安置居民户的损失控制在最低限度,保证他们的生活水平至少不低于本工程建设前的水平。(2)在施工期,应加强交通管理和组织,设置必要的警告、安全措施,减少交通堵塞和交通安全事故的发生。74 (3)施工期应尽量不破坏现有的排、灌渠道,路线布设方案以及设置的构造物应满足水利设施泄洪需求,施工应不得阻隔灌溉水系。本项目地下管道(线)需要安排的管道(线)有:给水管道、雨水管道、污水管道、燃气管道、电力管线、弱点综合等六种,报告建议这些管线应同步实施,避免多次开挖对路面的破坏和经济的浪费。6.4.1.2生态环境(1)植被资源保护A、对于项目建设占用的人工栽植作物,施工进行前,应尽可能将这些作物进行移植,严禁随意破坏。B、加强施工期管理,严禁施工人员及施工机械随意破坏当地植被。C、选用乡土物种,在土方工程完成后立即栽种,并在栽种初期,予以必要的养护。如采用立体绿化护坡工程时,可先选择固着性强的先锋物种,在运营期间逐步用乡土物种替代。D、工程临时用地应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和居民要求及时进行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并在竣工验收前实施完成。(2)土地资源保护A、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等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向有关部门报批农用地转用和征用土地的手续,按照“占多少,垦多少“的原则,补充与所占耕地数量和质量相当的耕地,没有条件开垦或者开垦的耕地不符合要求的,应当按照省有关规定缴纳耕地开垦费,专款用于开垦新的耕地。有关部门应及时调整土地利用规划,严格土地审批,严禁规划外用地造成的耕地损失,提高土地利用效率。B、在路基填筑和取土施工过程中,对地表上层20cm厚的高肥力土壤腐殖质层进行剥离和保存,作为道路建设结束后农业用地复垦、地表植被补偿恢复和景观绿化工程所需的耕植土。74 C、对施工场地和施工便道等用地,在工程结束后应立即进行农业复垦或其它生态修复措施,杜绝农业用地人为荒置导致的水土流失和土壤养分流失。D、耕地保护措施。在高产良田段路基采用收缩边坡,用挡土墙作路基防护,以减少路基占地;施工期料场等临时用地尽量选择在道路征地范围内;施工营地尽量租用现有房屋和场地;使用耕地时将表层耕作土收集保存,施工结束及时清理、松土、覆盖耕作土复耕;使用荒地或其闲散地时,施工结束及时清理、整治恢复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在可能的情况下造田还耕;施工便道尽量利用既有道路,施工结束后及时恢复;由于道路征地集中在狭长地带内,沿线村庄人均耕地将会减少较多,当地应按有关规定,给征用土地的农户及时重新分配耕地;施工车辆在临时车道上行驶,不得驶入农田;减少施工区的数量和面积;在设计的施工区内施工,不能随意扩大施工区,减少开挖面。如果不能马上施工,不要过早涉入施工区;各种防护措施与主体工程同步实施,以预防雨季路面径流直接冲刷坡面而造成水土流失。(3)水土保持与防护管理措施:A、合理安排施工季节和作业时间,尽量避免在雨季进行挖方,减少水土流失。B、施工场地及挖方断面应备有一定数量的成品防护物,如塑料薄膜、草席等,在生态绿化措施尚无法起到防护作用期间,覆盖地表,防止水土流失。C、黄沙、石灰等物料堆应配有专人看管,下雨时应覆盖防护物,减少水土流失。D、雨季必须施工时,应制定雨季施工计划。工程措施:74 A、对路基采用逐层填筑,分层压实的施工方法,在填筑路堤的同时进行边坡排水和防护工程,路基工程尽量采用机械化作业。B、路基施工前在路基两侧开挖临时排水沟,排水沟采用梯形断面30cm×50cm,内坡比1:1,沟壁夯实,结合地形在排水沟处设沉砂池,沉砂池设计为3m×2m×1.2m,内坡比1:1,水流经沉砂池后,排入附近的自然沟道;尽量做到道路的排水防护系统与道路建设同步实施。C、为保证路基及边坡的稳定,填方、挖方路段应根据地形地质及填挖高度采用不同的防护措施。视具体情况分别采用浆砌片石坡面防护、草皮护坡、挡土墙及护面墙等形式进行坡面防护。路堤边坡视路堤高度及填料性质、水文条件,分别采用护脚、挡土墙、拱形护坡、浆砌片石护坡、护坡道和撒草籽等防护形式。D、路基、施工场地等的耕作表土进行集中收集与堆放,在表土堆放场地应选择较平缓处,并对表土堆放的四面坡脚均采用装土编织袋挡墙进行临时性防护,对于土堆裸露的顶面和坡面,需要进行压实或拍实处理,然后播种苜蓿草籽以保持养分并固着土壤颗粒。最后,覆土工作结束后,对于临时堆置表土占用的土地必须进行植被恢复,以防止人为增加新的水土流失。E、雨季填筑路堤时,应随填、随压,以保证路堤质量。每层填土表面成2~5%的横坡,并应填平,雨前和收工前将铺填的松土碾压密实,做到不积水。对水土流失易发路段,应尽量避免雨季施工;不能避免时,应保证施工期间排水畅通,不出现积水浸泡施工面的现象,如防护工程不能同时开展时,对边坡及施工面应采取加盖防水雨布等防护措施。6.4.1.3声环境(1)强噪声的施工机械夜间(22:00~6:00)在敏感点附近路段应停止施工作业。74 (2)利用现有道路进行施工物料运输时,尽量在白天运输,在途经村镇时,应减速慢行,禁止鸣笛。(3)严禁夜间进行打桩作业。(4)要求集中施工场地尽量远离敏感点。(5)尽量采用低噪声施工机械。(6)具有高噪声特点的施工机械应尽量集中施工、快速施工,施工场地的位置应妥善选取,缩短运输路线,合理安排施工时间,尽量不要在深夜施工。6.4.1.4水环境(1)组织管理措施A、合理安排施工作业时间,尽量避免雨季施工,合理布置施工场地,施工场地应尽可能利用现有的基础设施,施工人员首先应考虑租住现有的居民户。B、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渣和生活垃圾等严禁乱丢乱弃,严禁向沿线的任何水体倾倒残余燃油、机油、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加强对施工机械的日常养护和水上作业的监管力度,杜绝燃油、机油的跑、冒、滴、漏现象。C、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准备必要的临时遮挡物品、油污染净化、清理器材和防护设备、雨布和防落物网。D、加强施工人员的教育。定期对施工人员进行环保教育,学习各项管理制度。(2)工程措施A、施工营地设置化粪池和蒸发池分别处理粪便和餐饮废水,经处理后的污水回用于农田,施工结束后将化粪池和蒸发池覆土掩埋。74 B、砂石料冲洗废水SS浓度较高,微小颗粒物较多,先采用沉砂池去除大的颗粒物,再采用絮凝沉淀池(絮凝剂为氯化铝等)去除微小颗粒,处理后的废水应用于洒水降尘。C、机械设备冲洗废水采取沉淀隔油池处理后的水可以用于洒水降尘。6.4.1.5固体废物(1)施工期产生拆迁建筑垃圾应尽可能回用,不能回用的运至垃圾填埋场填埋,严禁乱丢乱弃;施工人员生活垃圾由环卫部门定期清运至生活垃圾处理场,严禁乱丢乱弃;设置临时堆渣场,集中堆存,避免随意堆存。(2)产生的固体废物如淤泥、废土方等直接运往占天湖土地整理工程中用作填方;临时堆土场则应选址在距离居民集中居住区300m外并处于下风向的位置;堆土场准备必要的防护物资,堆土场覆盖篷布等抑制扬尘、避免雨水冲刷;修筑临时围挡、堆土场四周开挖边沟防止水土流失。(3)土方在施工现场和取土场之间的运输以卡车运输为主,环境影响主要是运输扬尘和抛洒滴漏。运输车辆应采用专用渣土车,装运过程中应对装载物进行适量洒水,采取湿法操作。运输车辆经过王虎岗村、渐水村、白鹤山乡集中敏感点时,应降低车速,防止噪声对两侧居民的影响。建设单位还应加强运输车辆的管理,严格按照设定的路线行驶,严禁超载、超速,防止交通事故的发生。6.4.1.6环境空气(1)必须配备足够的洒水车,对施工便道和未完工路面经常洒水、保持路面湿润,在敏感路段增铺草垫,抑制道路扬尘污染。(2)石灰、水泥、黄沙等物料的运输和堆放,必须采取蓬布遮盖、表面潮湿处理、定期洒水等措施,抑制物料扬尘污染。74 (3)必须在堆土场、料场四周设置挡风墙,经常洒水保持堆场内地面湿润,进一步抑制物料扬尘污染。(4)进行路基填土掺生石灰处理、粉喷桩或水泥深层搅拌桩处理软土地基、路基土填筑和压实等路基施工作业,进行路面水泥稳定碎石或二灰碎石基层、二灰土或水泥土底基层铺筑等路面施工作业,都必须在施工作业路段下风向侧设置临时挡风墙并经常洒水,抑制施工作业扬尘污染。(5)对尾气排放严重超标的施工机械和运输车辆应更新尾气净化装置,提倡使用高清洁度燃油,抑制汽车尾气污染。(6)运输粉煤灰应封闭运输或加盖蓬布、湿装湿运,必要时途中洒水,严禁沿途扬尘。粉煤灰运抵施工场地后应尽快拌和,减少堆放时间。堆放时应加盖蓬布、定时洒水,必要时设围栏,防止雨水冲刷进入附近水体。(7)清理出的淤泥应尽快外运,以免恶臭散发影响附近居民生活。如一时无法外运,则应将底泥装入草包中堆存,以减少扬尘和臭气散发。(8)设置车辆清洗池,运输土方的车辆在出场前,应首先进行车辆的清洗,减少车辆从场地带出过多的泥土;同时,运输土方的车辆应该加盖篷布;车辆经过居民点时,应放慢速度,减少道路扬尘的影响。(9)为减少沥青摊铺对环境空气的影响,报告书建议选择扩散条件好的天气进行沥青摊铺,并加快摊铺进度。6.4.2营运期6.4.2.1生态环境(1)道路管理部门必须强化沿线的绿化苗木管理和养护,确保道路绿化长效发挥固土护坡、减少水土流失、净化空气、隔声降噪、美化景观等环保功能。74 (2)配备专业人员定期对绿化苗木进行浇水、施肥、松土、修剪、病虫害防治,检查苗木生长状况,对枯死苗木、草皮进行更换补种。(3)通过定向营造以乔木、灌木为主体的多结构层次植物群落,预防和减缓苗木病虫害的发生和蔓延,降低道路绿化养护成本。6.4.2.2声环境根据敏感点的环境特征和噪声超标情况,对项目区周围居民点实施跟踪监测,并预留噪声防治费用。6.4.2.3环境空气(1)强化日常养护管理,缓解运输车辆尾气排放对沿线环境空气质量的污染影响。(2)提高道路整体服务水平,保障道路畅通,缩短运输车辆怠速工况,减少汽车尾气排放总量。(3)加强运输车辆管理,逐步实施尾气排放检查制度,限制尾气排放超标的运输车辆通行,控制汽车尾气排放总量。6.5评价结论本工程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和《某市城市总体规划》,该项目的建设得到了沿线公众的支持,其建成有助于完善某市江北城区对西出口的交通网络,促进城区向西拓展,提升城市品位,有利于改善道路沿线的环境状况,有利于提高沿线居民的生活质量,有利于推进城西片区的城市化进程以及某县某市的经济发展,具有较好的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项目的建设运营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负面影响,但只要落实本报告书中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加强项目建设不同阶段的环境管理和监控,可以做到污染物达标排放,生态影响最小。项目建成后沿线的环境质量能够满足环境功能的要求。因此,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本工程的建设是可行的。74 第七章节能评价节约能源、保护资源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之一。道路建设项目的建设,涉及到沿线资源的保护,而路线线型指标及路面状况,关系着车辆行驶效率的高低,从而带来能源消耗水平的高低。为了使道路建设项目做到保护、节约并合理利用资源,在设计及全过程中,应始终贯彻节约能源、保护资源的原则。7.1评价依据(1)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试行)(交体法发(1997)840号)。(2)交通行业实施《节约能源法》细则(交通部2000年6月16日发)。(3)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交体法发(1995)607号)。(4)交通部《关于交通行业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项目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列“节能篇(章)暂行规定》实施细则(交体法发1996)354号)。(5)交通部关于贯彻落实国办通知认真做好交通行业能源节约工作的通知(交体法发(2000)306号)。(6)《节能中长期专项规划》(发改环资(2004)2505号)。(7)《StudyofPrioritizationofHighwayInyestmentsandImpovingFeasibilityStudyMethodologies,Pilotstudyreport》(以下简称“PPR”报告)。7.2节能分析道路项目节能是指在完成相同运输生产任务的前提下,通过采取一定的措施,使能源的消耗量减少,其实质是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包括道路建设期间的节能和道路营运期间的节能两大类。本项目为市政道路,节能篇参考了公路建设项目节能方面的规定。7.2.1道路建设期间的节能74 道路建设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次性投入,主要是人力、物力的大量投入,虽然存在着对能源的直接消耗,但其比例相对较小,节能潜力不大。建设时要从综合运输角度,构建综合性运输枢纽,切实减少旅客和货物中转次数,努力实现多种运输方式的“无缝衔接”和“零换乘”。7.2.1.1项目建设期间能源消耗的种类和数量分析根据《公路工程节能管理规定》,所称能源是指煤炭、石油及燃料制品,天然气、电力等。具体消耗量见表7.1。表7.1能源折算表序号主要能耗计量单位消耗量备注1电力Kwh2385500.1229292柴油Kg4000711.45715833汽油Kg220001.471433总能耗量折标煤645吨本项目建设期间主要消耗的能源为电力及各种燃油,经分析共折算成标准煤645吨。7.2.1.2节能措施(1)建立健全能源消耗原始记录和设备能耗台账,按照交通部《原材料、能源统计报表制度》的规定,向上级报送能源消耗报表,同时应报送统计分析报告。(2)建立设备用能技术档案,节能技术措施、设备运行能源消耗指标等有关节能方面的技术文件、资料要与其它技术文件同等归档。(3)加强能源计量管理,配备必要的能源计量器具。(4)施工单位的技术、机务等管理部门,应实行节能管理责任制,并接受上级部门的监督检查。(5)加强机械施工组织及设备管理,提高能源效率。对施工机械的能源消耗要实行定额管理。应根据交通部《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中的燃料消耗规定,结合本地区的特点,按先进合理的原则,制定出设备能源消耗定额。74 (6)大力推广应用节能“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新材料”。(7)开展节能培训和群众性的节能宣传活动。7.2.2道路营运期间的节能道路营运期间的能源消耗是一种长期的连续投入,主要体现在运输过程中各种公路运输工具的燃油消耗。随着道路交通的日益发展,汽车的燃油消耗越来越大,因此在项目建设过程中采取措施节约运输燃油对国民经济具有重要的意义。7.2.2.1道路运输中燃油消耗的影响因素分析影响公路运输燃油消耗的因素很多,主要分为两大类:(1)车辆本身的燃油经济性,这是由车辆本身的构造和制造工艺决定的,即在出厂之前就已经是定值。(2)车辆的行驶状态,这取决于车辆运行的具体环境以及驾驶员的操作技能。可概况为以下几个方面:①道路条件道路几何条件对燃油消耗的影响直接由平曲线半径、纵坡、路面状况和道路横坡所决定,此外燃油消耗也通过车速而受道路几何条件的间接影响(车辆因几何条件变化而加速或减速)。当车辆由直线驶入曲线时,车辆的燃油消耗就要增加,这主要是由以下三个因素造成的:A、进入曲线前因换挡减速而损失动能。B、当车辆受到离心力作用时滚动阻力增加(离心力与曲线半径成反比,而与车速的平方成正比)。C、在曲线段车辆以较低排挡行驶,车辆内摩阻增大。许多试验性研究表明,当路线纵坡较小时,行车速度主要随平曲线形曲率的增加而降低,当平曲线半径R≤400m时车辆行驶速度才明显降低。74 道路纵坡对燃油消耗影响很大,在上坡时燃油消耗随着坡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在下坡时相应的燃油节约比较有限。从美国的研究可看出,当道路纵坡从6%降至3%时,小客车可节油20%左右,货车可节油70%左右。路面状况对车辆油耗也有直接的影响,其主要影响因素为路面平整度,如货车在高级及次高级路面上行驶要比在非高级路面上行驶节油30%~40%,因为在非高级路面上要克服较大的滚动阻力。②车辆特性包括物理特性和行驶特性(发动机功率、转速和车辆重量等)。③交通状况交通条件主要是指道路服务水平,包括混合交通情况、交通流大小及离散程度、行人及横向干扰程度、行车速度以及交通设施的完善程度等。经验研究表明,燃油消耗量是车速的函数,而车辆的实际行驶车速在道路条件良好的情况下便是交通量、交通组成和驾驶技术等因素的集中体现。在城市道路上行驶,由于交通状况极其复杂,非机动车和行人及横向干扰很大,致使车辆频繁地加速、减速和停车,使其燃油消耗比二级以上等级公路大一些,据研究表明汽车每次停车起动的燃油消耗相当于汽车多跑180m左右。日本的研究表明,通畅的道路比拥挤的道路可节油30%~40%左右,这主要是由于汽车以低速行驶时,节气门开度小,曲轴转速高,发动机在非经济状况下工作。④地区因素如司机的驾驶行为和车速限制等。74 影响能源消耗的主要因素除汽车本身的技术性能外,最主要的就是道路条件和交通条件两大因素。等级低、道路不畅是汽车油耗猛增的主要原因。跟据有关资料,我国汽车的运输总成本中,客车的燃油消耗占运营总成本能的30%~35%,货车的燃油消耗占运营总成本的25%~35%,参考日本在高级路面条件下研究得到的结论,结合我国代表车种与燃料消耗的关系,可得到不同车种、不同车速在高级、次高级路面下的燃料消耗率,详见表7.2。本项目营运期间节能参数依据表7.3、表7.4,结合预测交通量结果进行评价。表7.2燃油消耗指标表平均速度(km/h)小客车燃料消耗率(1/km)大客车燃料消耗率(1/km)中、小货车燃料消耗率(1/km)大货车燃料消耗率(1/km)50.20830.71430.36500.7692100.16670.55560.28410.5882150.13890.45450.23260.4762200.11900.38460.19800.4000250.10640.33330.17610.3448300.09620.29410.15900.3125350.08850.27030.14600.2778400.08330.25000.03610.2632450.07870.23810.12800.2439500.07580.22730.12300.2381550.07350.22220.12150.2326600.07190.21740.12200.2353650.07140.22220.12450.2381700.07190.23660.12800.2439750.07250.24390.13350.2564800.07410.26320.13910.2778850.07580.28570.14510.2992表7.3车速对车辆耗油的修正系数74 车型燃料修正系数小客、小货0.291+24.26/S+0.00087*S2大客0.341+24.64/S+0.00068*S2中货0.209+31.04/S+0.00068*S2大货、拖挂0.524+16.18/S+0.00056*S2经分析,百车公里燃油消耗量与车速有如下关系式:Fuel=F+G×(Speed-C)2式中:Fuel——燃油(升/千公里)Speed——车速(公里/小时)F、G、C——参数表7.4不同等级道路(平微区)燃油消耗模型参数参数车型快速路主干道FGCFGC小客71.110.037266.869.770.050360.7中客86.490.051863.084.670.066158.5大客218.200.157062.1249.710.342047.0小货122.680.101056.0121.470.129051.8中货182.620.173952.2190.380.217949.5大货230.250.248053.6250.710.344648.7拖挂229.540.206554.5270.630.359444.5参数车型次干道支路FGCFGC小客78.700.080550.282.550.091747.5中客94.280.096850.298.660.110447.5大客295.840.45643.9333.560.593638.8小货138.460.192044.0147.500.224141.1中货232.350.324544.0246.080.375041.2大货315.350.527243.4336.120.608640.874 拖挂329.790.503041.2353.700.591338.37.2.2.2节能计算方法公路项目建成后的油耗节约效益计算采用“有无比较法”,无项目时的汽车燃油消耗与建设此项目后新老路汽油燃油消耗之差额即为油耗节约量。新建项目的燃油节约主要包括:(1)新建道路升级节约。(2)原有相关道路减少拥挤节约。(3)新建道路缩短里程节约等。本项目从以下三个方面考虑节约油耗。(1)由于增加通路,缓解交通压力,使汽车提高行车速度,道路上的车辆油耗减少。B1=(相关道路油耗—新道路油耗)×新道路年平均日汽车交通量×新道路里程×0.73×365(2)由于增加通道,使相关道路减少拥挤,汽车行驶速度提高,相关道路上的车辆油耗减少。B2=(相关道路油耗—新道路油耗)×相关道路年平均日交通量×相关道路里程×0.73×365(3)新通道缩短里程而节约的油耗。B3=(相关道路里程—新道路里程)×相关道路油耗×新道路年平均日汽车交通量×0.73×365经计算,本项目在特征年内节约总油量412.61万升,折合标煤约6955吨。各年份的节约油量详见表7.5。74 表7.5节能分析表特征年新道路交通量(pcu/日)相关道路交通量(pcu/日)新道路油耗(升/车km)相关道路油耗(升/车km)新道路里程(km)相关道路里程(km)新增通道节约油耗(万升)减少拥挤节约油耗(万升)缩短里程节约油耗合计(万升)201716419630.11060.15191.525073.02562.753.219.9715.932018173610580.11060.15191.525073.02562.913.5210.5516.982019185611780.11060.15191.525073.02563.113.9211.2718.312020191012320.11060.15191.525073.02563.214.111.618.912021201813400.11060.15191.525073.02563.394.4612.2620.12022218015020.11060.15191.525073.02563.66513.2421.92023239717190.11060.15191.525073.02564.025.7214.5524.32024266719890.11060.15191.525073.02564.486.6216.227.292025278021020.11060.15191.525073.02564.67716.8828.552026300623280.11060.15191.525073.02565.047.7518.2531.052027334426660.11060.15191.525073.02565.618.8820.3134.82028379631180.11060.15191.525073.02566.3710.3823.0539.812029436136830.11060.15191.525073.02567.3212.2626.4846.062030455038720.11060.15191.525073.02567.6412.8927.6348.162031492842500.11060.15191.525073.02568.2714.1529.9352.352032549448160.11060.15191.525073.02569.2216.0433.3758.632033625055720.11060.15191.525073.025610.4918.5537.96672034719565170.11060.15191.525073.025612.0821.743.777.47总计104.24166.15377.2647.674 7.3节能措施项目能耗主要涉及车辆运营、路灯照明、水电供应等,在考虑道路线形、照明、交通管理等方面的设计时有必要选用能耗较低的合理的方案,以节约能源,减少污染,降低项目运营维护费用。(1)线形设计尽量加大平曲线半径,保持道路平面线形平顺、流畅,能确保交通快速、通畅、安全,为高效率、低事故交通运营提供基本保障。在纵断面设计中避免采用大纵坡大坡长的不利组合,设置合理纵断面,保证舒适的车辆行车条件。(2)交通控制与管理项目全线设置了交通监控管理系统。做为一种现代化的交通指挥系统,它具有对交通信息、气象路况信息等的收集、处理、决策功能,并依次对交通流进行诱导和控制。交通监控系统的设置,可以根据交通流、气候、路况及随时发生的意外情况,如交通事故、车辆故障、道路维修、货物散落以及恶劣气候等,进行检测、发现并及时进行控制、疏导,对于减少交通事故、减少行车延误,提高交通运行效率,从而减少能耗和运输成本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3)照明节能为适应城市自动化管理的发展需要,本工程在箱变的低压出线回路设置专用的路灯电源管理设备以及智能照明节能装置,以实现节约能源和对路灯的自动化控制。灯具及光源采用高效节能灯具,同时将灯具均分组为前后半夜灯,在后半夜自动关闭部分灯具以节约能源。所以本项目实施后,大大改善项目区域的交通落后状况,区域路网得到进一步完善,道路服务水平明显提高,这都直接体现为燃油和机油的消耗减少。92 第八章征地拆迁安置方案分析8.1工程概况本项目东起某路,北止某市镇常慈公路,全长10.9Km,道路红线宽70、40米,征地1035亩,拆迁房屋140户(42483m2),转移杆线97根,岗云线500KV铁塔1座。8.2征地拆迁原则8.2.1坚持依法补偿项目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应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国务院城市房屋拆迁管理条例》、《某省土地管理条例》、《某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等有关规定,制定征地拆迁补偿标准。8.2.2坚持以人为本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规定进行征地拆迁工作,注意做好群众工作,维护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切实保障被拆迁人和单位的合法权益。8.2.3坚持统一标准不准随意表态,不准乱开口子,以免造成工作被动。8.2.4坚持公开透明征地拆迁数量和补偿安置政策公之于众,接受监督。8.3保障措施8.3.1加强组织领导市委、市政府要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和办事机构,按要求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道路建设范围征地拆迁工作。做好群众工作,建立定期协调调度机制,协调工程建设中出现的问题,确保工程建设顺利进行。8.3.2搞好宣传教育92 充分发挥宣传教育在征地拆迁工作中的发动群众、推进工作的作用,通过广播电视及张帖标语、设置橱窗、发布公告、召开会议等行之有效的方式,确保征地拆迁工作的有关文件、政策和规定,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切实把人民群众支持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建设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引导好、发挥好,为某大道西延线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8.3.3强化监督检查由纪检监察和审计部门对项目征地拆迁工作进行全方位、全过程监督,及时发现和处理工作中出现的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加强对资金使用等各环节的监督,确保某大道西延线(某路-某市)建设范围的征地拆迁工作按时完成。8.4征地、拆迁补偿方式8.4.1征地方式根据江北城区实际情况,本项目征地费按15万元/亩计算。8.4.2补偿方式安置补偿方式按37.8万元/户另加1300元/平方米一次性货币补偿方式进行计算(含政策性奖励)。8.4.3补偿面积的确定(1)土地补偿面积以集体土地使用权证登记数为准。(2)房屋补偿面积按房屋所有权证登记的合法面积为准,构筑物按实计算。(3)青苗补偿按征地实际种植面积计算。(4)未经批准占用地成片载种的一般树木,按粮食类青苗补偿标准计算补偿费。8.4.4工作步骤(1)召开相关会议,做好拆迁前的各项准备工作。(2)发布《征地拆迁公告》,召开拆迁动员大会,广泛宣传法律、政策,营造良好的征地氛围,组织拆迁资金到位。(3)对征地范围内地面附着物进行调查,包括房屋、青苗、设施及其它。92 (4)对拆迁调查资料进行核算,包括土地补偿费、土地安置补助费及其它各项费用,报市国土局进行审核,并发布《征地拆迁征求意见公告》。(5)在意见反馈后,发布《征地拆迁实施公告》,组织实施房屋拆除工作。(6)全面完成征地拆迁任务。8.5征地拆迁主要工程数量本项目征地1035亩,拆迁户数140户,拆迁面积42483m2,征地拆迁费用为27135万元,其中征地费用为15525万元,拆迁费用为11213万元,杆线转移及保护费397万元。92 第九章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9.1估算内容本项目估算内容包括:道路工程、排水工程、照明工程、绿化及景观工程、交通设施等。未包括如下内容:电力、电信、燃气工程费用;政府建设项目行政事业性改费;地下隐蔽工程增加费用。9.2编制依据(1)2006年某省市政工程消耗量标准。(2)2006年某建筑工程消耗量标准。(3)2004年某路灯安装工程定额。(4)某省建设厅文件某建价[2006]30号《某省建设工程计价办法》。(5)某市定额站发布的《某市2013年第1期建设工程材料价格》。(6)《某市征地房屋拆迁补偿安置办法》(常政发[2007]11号)。(7)国家发改委、建设部颁布的《工程勘察设计收费标准》(2002年修订本)及《建设项目前期工程咨询收费暂行规定》(计价格[1999]1283号)等。9.3估算费用组成9.3.1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费(1)人工单价:人工单价根据某建价[2009]396号文件。(2)材料单价:按某市定额站发布《2013年第1期建设工程材料价格》和当地市场调查价格为基础计算取定。9.3.2第二部分征地拆迁费(1)征地按15万元/亩计取。(2)拆迁房屋按37.8万元/户另加1300元/m2计取。9.3.3第三部分工程建设其它费用92 建设单位管理费、勘察、测量、设计、监理、施工图审查、可行研究编制及评审、招标代理、用地许可、环境影响报告编制评估、地质灾害评估、防洪评估报告、压覆矿床评估报告等费用按国家有关规定计取。9.3.4第四部分工程基本预备费本项目工期较紧,预备费按第一、二、三部分费用之和的5%计列。9.4估算结果本项目采用推荐方案,投资估算结果如下,具体见表9.1至表9.4。某大道西延线工程建设项目估算总造价136437万元,其中道路估算造价126313万元,某跨线桥估算造价1058万元,内河桥估算造价7066万元,某市小桥估算造价2000万元。其各单位工程的费用组成分别如下。道路工程:建筑安装工程费87237万元,征地拆迁费27135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5926万元,预备费6015万元。某跨线桥:建筑安装工程费889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119万元,预备费50万元。内河桥:建筑安装工程费6014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716万元,预备费336万元。某市小桥:建筑安装工程费1695万元,建设工程其它费用209万元,预备费96万元。9.5资金筹措为保证建设项目的顺利推进,必须筹措到稳定、可靠的建设资金。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可采取多种方式拓宽融资渠道、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建立起财政投入、市场补偿、有偿使用、吸引社会资金、引进外资和银行贷款等多元化的投资新体制。本项目采用BT形式或银行贷款。表9.1某大道西延线道路工程投资估算总表项目或费用名称单位估算金额所占比重(%)K0+000-K10+869.46892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万元87236.855469.06%土方工程万元30498.135724.14%路面工程万元27846.347322.05%交通工程万元1489.34401.18%排水工程万元9843.48677.79%给水及消防工程万元2177.83971.72%电力及照明工程万元3444.01682.73%强弱电入地工程万元9988.30137.91%绿化工程万元1949.38401.54%第二部分:征地拆迁费万元27135.000021.48%征地费万元15525.000012.29%拆迁费万元11213.00008.88%杆线及铁塔转移万元397.00000.31%第三部分:建设工程其它费用万元5926.48844.69%第一、二、三部分费用合计万元120298.343995.24%第四部分:预备费万元6014.91724.76%估算总金额万元126313.2611100%表9.2某大道某跨线桥投资估算总表序号工程及费用名称单位数量估算金额(元)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m60.0008885760.29一某跨线桥m60.0008885760.29 合计92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m60.0001189803.30一建设管理费400747.791建设单位管理费133286.402建设工程监理费267461.383概算、预算、(清单标底)结算审核等相关费用62200.324施工图审查费31100.16二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费575797.271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费231029.772勘察费68953.503工程设计费275814.00三专业评估费124400.641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62200.32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及咨询服务费48871.683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13328.64四场地准备费及临时设施费44428.80五工程保险费35543.04六设计文件审查费8885.76 第三部分预备费m60.000503778.18一基本预备费503778.18 估算总额m60.00010579341.77表9.3某大道内河桥投资估算总表序号工程及费用名称单位数量估算金额(元)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m306.00060137703.51一内河桥m306.00060137703.51 合计92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m306.0007156386.72一建设管理费2176984.871建设单位管理费721652.442建设工程监理费1455332.423概算、预算、(清单标底)结算审核等相关费用420963.924施工图审查费210481.96二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费3536096.971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费1563580.292勘察费394503.343工程设计费1578013.34三专业评估费841927.851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420963.92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及咨询服务费330757.373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90206.56四场地准备费及临时设施费300688.52五工程保险费240550.81六设计文件审查费60137.70 第三部分预备费m306.0003364704.51一基本预备费3364704.51 估算总额m306.00070658794.74表9.4某大道某市小桥投资估算总表序号工程及费用名称单位数量估算金额(元) 第一部分建筑安装工程m86.00016951941.12一某市小桥m86.00016951941.12合计92  第二部分工程建设其他费用m86.0002093564.73一建设管理费644173.761建设单位管理费203423.292建设工程监理费440750.473概算、预算、(清单标底)结算审核等相关费用118663.594施工图审查费59331.79二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费1042544.381建设工程前期工作费440750.472勘察费120358.783工程设计费481435.13三专业评估费237327.181环境影响咨询服务费118663.592水土保持方案编制、监理、监测、评估及咨询服务费93235.683劳动安全卫生评审费25427.91四场地准备费及临时设施费84759.71五工程保险费67807.76六设计文件审查费16951.94 第三部分预备费m86.000952275.29一基本预备费952275.29 估算总额m86.00019997781.1492 第十章实施方案本工程规模大,质量要求高。为确保工程质量,提出以下施工方案和实施措施。10.1施工方案10.1.1施工条件为保证工程质量,路基、路面应以机械化施工为主,人工为辅。本地区气候为常年湿润气候,无霜期较长(1年280天至300天),一月份平均气温5~6℃,暑热期长,气候条件对施工影响较小,土石方工程可按22日/月计,路面铺设可按20日/月计。10.1.2道路工程设计与施工安排本项目牵涉面广,为了加快工程建设步伐,在确保工程质量的前提下,加强建设进程中的各项管理工作,编好施工组织设计,搞好安全施工,全部工程计划在2016年12月31日全面竣工,建设工期3年。现将实施进度大体安排如下:(1)2013年06月前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评审。(2)2013年10月前完成工程地质勘查、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等工作。(3)2013年12月前完成完成征地拆迁、监理、施工等招标工作。(4)2014年1月-2016年12月31日完成道路、桥梁施工。具体实施计划,以上级主管部门最后审批意见为准。10.2实施措施10.2.1拆迁责任承包制拆迁速度直接影响工程进度,本项目拆迁任务虽然不大,也应该加强相关工作的管理。因此,该项工作需由沿线各级行政单位负责包干,并明确责任,因拆迁工作影响施工或引起赔偿纠纷,则由负责拆迁单位承担。92 10.2.2工程监理制为有效地保证和监督施工质量,应建立相应的监理体制。监理单位应依照法律、行政法规和有关的技术标准、设计文件和工程承包合同,对承包单位在施工质量、建设工期和建设资金使用合同履行等方面实施监督。监理人员认为工程施工不符合工程设计要求、施工技术标准或者合同约定的质量要求的,有权要求施工企业立即予以改正。92 第十一章招投标方案11.1编制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2)《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3)《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以及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原国家计委9号令2001.6.18)(4)《招标公告发布暂行办法》(原国家计委4号令2000.7.1)(5)《工程建设项目自行招标试行办法》(原国家计委5号令2000.7.1)(6)《某省招标公告发布和中标候选人公示暂行办法》(某计招186号2002.4.1)11.2招标范围根据某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标投标法》办法,下列工程项目必须进行招标:(1)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基础设施项目。(2)关系社会公共利益、公众安全的公用事业项目。(3)全部或者部分使用国有资金投资的项目。(4)国家融资的项目。(5)使用国际组织或者外国政府贷款、援助资金的项目。达到下列规模标准之一的必须招标:(1)施工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一百万元人民币以上的。(2)重要设备、材料等物资的采购,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五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3)勘察、设计、监理等服务,单项合同估算价在三十万元人民币以上的。(4)单项合同估算价低于本条第(1)项、第(2)项规定标准,但项目总投资额在一千万元人民币以上的。92 11.3招标组织形式因该单位不具备自行招标能力,所以必须委托符合资质的招标代理公司办理相关招标事宜。11.4招标方式全部使用国有资金投资以及国有资金投资占控股或者主导地位的建设项目,应当依法公开招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招标人可以采用邀请招标方式:(1)因项目技术复杂或者有特殊要求,只有少数潜在投标人可供选择的。(2)受自然资源或者环境限制,不宜公开招标的。(3)涉及国家安全、国家秘密或者抢险救灾,适宜招标但不宜公开招标的。(4)法律、法规规定不宜公开招标的。符合前款所列情形之一,招标人要求采用邀请招标方式的,应当经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省重点项目,应当经省人民政府批准。11.5招标信息发布依法必须公开招标的项目,招标公告、中标候选人公示必须在国家或省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媒介发布。依法采用邀请招标的项目,须向三个以上的投标人发出投标邀请书,中标候选人公示必须在国家或省发展改革部门指定的媒介发布。招标基本情况见表11.1。92 表11.1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式不采用招标方式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建筑安装工程√√√勘察设计√√√工程监理√√√设备购置√√√92 第十二章国民经济评价本项目经济评价系以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和交通部1996年12月《公路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办法(讨论稿)》为依据,同时参考原国家计划委员会出版的《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评价模型参考《中国公路投资优化和改善可行性研究办法》,即《ChinaStudyofPrioritizationofHighwayInvestmentsandImprovingFeasibilityStudyMethodologiesPilotStudyReport》确定。本报告按照效益与费用计算范围口径对应一致的原则,采用“有无”对比法,并按统一的计算年限期,进行了国民经济评价。由于本项目建设规模达不到收费条件,不设收费站,所以本项目不进行财务评价,只对其进行国民经济评价。国民经济评价是按照资源合理配置的原则,从国家整体角度考察项目的效益和费用,用影子价格、影子工资、影子汇率和社会折现率等经济参数计算和分析项目给国民经济带来的净效益,据以评价项目在经济上的合理程度,从而确定项目投资行为的宏观可行性。国民经济评价的效益是指该项目的实施对国民经济所做的贡献,国民经济评价的费用是指由于该项目的实施由国民经济所付出的代价。12.1经济评价参数和模型的确定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建设部发改投资[2006]1325号文颁发的《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的规定,确定本项目经济评价的主要参数及模型如下:12.1.1社会折现率社会折现率表示从国家的角度对资金机会成本和资金时间价值的估量,是项目国民经济评价的重要参数。根据规定,经济评价的社会折现率取为8%。92 12.1.2汽车运输成本影响汽车运输成本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平均技术车速,而平均技术车速又受公路交通量的制约。本项目所采用的指标通过拟建道路平均技术车速和汽车运输成本的实地调查,同时参照本省同类型道路采用的车速模型,经数理加工分析而来。12.1.3时间价值道路建设项目节约运输时间的价值由旅客旅行时间的节约和在途货物占用流动资金的节约所组成。旅客旅行时间的节约所产生的价值以每人平均创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来计算(考虑旅客节约时间不能全部用于生产,所以取其1/2),根据预测,本项目所在地区2013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12530元/人,2015年为18020元/人,2020年为27009元/人,2025年为36651元/人,2030年为45220元/人。在途货物占用流动资金的节约所产生的价值,以在途货物平均价格和资金利息率为基础进行计算,在途货物平均价格参考交通部公规院《道路建设技术经济指标》确定。预计2013年为3014元/吨,2015年为4001元/吨,2020年为4325元/吨,2025年为5489元/吨,2030年为6872元/吨。12.1.4贸易费用率在我国根据测算和综合分析,贸易费用率取值为6%。12.1.5评价年限本项目计划2014年1月开工,2016年12月底建成通车,建设年限为3年,2014年-2016年为建设期,经济评价年限为21年,计算期评价基准年为2014年,评价末年为2034年。12.1.6残值本项目残值取工程费用的50%,以负值计入评价末年的费用中。92 12.2经济评价费用调整及效益计算12.2.1费用调整本项目评价期的费用支出,指项目建设的投资、招标、监理等建设费用,以及建成后的大中修费用,养护及交通管理费用等,根据国民经济评价的要求,分别调整为经济费用。(1)项目建设投资费用的调整a.影子工资影子工资体现了国家和社会为建设项目使用劳动力而付出的代价,影子工资由换算系数体现。《建设项目经济评价参数》指出:对于就业压力大的地区占用大量非熟练劳动力的项目,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小于1;对于占用大量短缺的专业技术人员的项目,影子工资换算系数可大于1。根据本地区的就业情况和技术人员的供需情况,确定本项目的影子工资换算系数为0.85,来计算出本项目的影子工资。b.主要材料的影子价格本项目以影子价格为标准进行调整的材料主要指工程中数目占有比重大而且价格明显地不合理的投入物和产出物,主要材料有木材、钢材、水泥及石油沥青等。c.土地的影子价格国民经济评价的土地费用,是以土地的影子价格衡量的。土地的影子价格是土地不被本项目所占用时所能创造的净效益,本项目根据占用土地的种类调整了木材、钢材、水泥、石油沥青等建筑材料的影子价格。d.其它费用的调整本项目其它费用的调整指扣除道路建设费用中的税金、计划利润等非实质性投入投资。经济建设费用的调整及结果见表12.1。92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表12.1建设期经济评价费用调整表序号项目单位数量估算价格(元)估算费用(元)影子价格或换算系数经济费用(元)一建筑安装工程费95834.40808601.1调整费用77001.3763533.891.1.1人工工日90142215013521.330.8511493.131.1.2原木m3101761062.041180.15120.021.1.3I级钢筋吨503148502440.043824.331924.021.1.4Ⅱ级钢筋吨1063760006382.203960.254212.521.1.5水泥吨40119438015245.37269.2610802.551.1.6石油沥青吨1021518001838.7013001327.951.1.7砂、砂砾m31240637688436.3346.295742.911.1.8片石m3541002583137.8152.322830.521.1.9碎(砾)石m350028894924514.1648.2124118.931.1.10块石m3218984651423.4043.9961.341.2其他材料费用18833.030.9217326.38二工程建设其他费用34105.4639213.712.1工程建设其他费用15145.46115145.462.2征地费用7350.001.359922.52.3土地机会成本亩1035245002535.752.4拆迁费用11610.00111610三预备费6496.9916496.99四工程总投资136437126571(2)道路养护费用及交通管理费的调整道路养护费用、大中修工程费用及交通管理费用,按交通部公规院《公路技术经济指标(第二次修订本)》介绍的方法进行计算,并按项目建设投资的经济费用与估算费用之比例系数调整为经济费用。详见表13.2。表13.2国民经济评价费用支出汇总表单位:万元年份合计建设投资大中修养护费残值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14818281822015110073110073201618182181822017270270201827727720192872872020296296202130530520223123122023325325202422402240202533333320263453452027355355202836536520293783782030400400203140540520324154152033269026902034440440合计1468751364371043812.2.2直接经济效益的计算根据影响区的经济发展现状,道路网及交通量状况,在该项目分析中按照“有”、“无”对比计算,分别计算以下几种可用货币形式计算的直接经济效益:(1)晋级效益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拟建道路的晋级效益是指由于道路运输项目的实施,使得客、货运输的运输成本降低所产生的效益。本项目运输成本降低额,按没有新建道路时,旅客、货物通过原有道路、其它道路或其它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与有了此道路时的汽车运输成本之差额来计算,即:Bhj=(Chw-Chy)×Qh·KBkj=(Ckw-Cky)×Qk·K式中:Bhj——新建道路导致货物运输成本之降低的金额(万元);Chw——无此项目时货物通过原有道路、其它道路或其它运输方式的单位运输成本(元/千吨公里);Chy——有此项目时货物通过此道路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吨公里);Qh·K——新建道路的货物周转量(千万吨公里);Bkj——旅客运输成本降低的金额(万元);Ckw——无此项目时,旅客通过其它旅行渠道时的单位运输成本(元/千人公里);Cky——有此项目时旅客通过此道路运输的单位成本(元/千人公里);Qk·K——新建道路Bks=Ic×QkK×T/[(8×365)×2×L]的旅客周转量(千万人公里);(2)旅客节约在途时间所产生的效益旅客节约在途时间的效益,按旅客旅行时间缩短可多创造的国内生产总值来计算,考虑到旅客所节约的时间不可能全部用于生产,所以取其1/2:式中:Bks——旅客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万元);Ic——计算年度每一个旅客的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元/人);QkK——新建道路上的旅客周转量(万人公里);T——全程节约小时数(小时);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L——路线全长(公里);(3)货物节约在途时间而产生的效益货物节约在途时间的效益,以货物送达速度提高,引起资金周转期缩短而获得的效益来考虑,按在途货物所需资金利息的减少来计算,利率按社会折现率计:Bhs=Pr×QhK×I×T/[(16×365)×L]式中:Bhs——货物节约在途时间的价值(万元);Pr——在途货物平均价格(元/吨);QhK——新建道路上的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T——全程节约小时数(小时);I——社会折现率(%);L——路线全长(公里);(4)减少交通事故的效益拟建项目实施后导致交通事故减少,其节约的费用按事故率差及事故平均损失费用计算:Bjsh=Pjsh(Jw-Jy)×M·K式中:Bjsh——减少交通事故节约的费用(万元);Pjsh——道路交通事故平均损失的费用(万元/次);Jw——无此项目时的事故率(次/万车公里);Jy——有此项目时的事故率(次/万车公里);M·K——车辆行驶量(万车公里);(5)减少货损事故节约的费用减少道路货损事故所节约的费用,按货损率差及评价年度在途货物平均价格计算,即:Bssh=(Sw-Sy)×QhK×Pr/L式中: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Bssh——减少货损事故节约的费用(万元)Sw——无此项目时的货损率(%)Sy——有此项目时的货损率(%)QhK——新建道路上的货物周转量(万吨公里)Pr——在途货物平均价格(元/吨)L——路线全长(公里)(6)土地增值效益Btsh=W×P式中:Btsh——土地增值效益W——项目影响的土地面积P——土地增值系数(7)全社会使用者的效益全社会使用者的效益为上述六项之和:B=Bhj+Bkj+Bks+Bhs+Bjsh+Bssh+Btsh项目各年份产生的经济效益汇总于表12.3。表12.3国民经济评价效益汇总表单位:万元客运晋级效益货运晋级效益客运节时效益货运节时效益减少货损节约费用减少交通事故效益土地增值效益总计2017282512826452751052658655617201830551388700298112286938677720193302150075532012031010127319202035701620818348130333109579142021386017508833751423601183855320224175189395540615439012809253202345102047103243816542213829996202456872582130255221053217451261020257172325516426972636702200158992026103374691236610053801003317122953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2027130345918298512694801220399828904202815201632233501376520130543523242620291710066353630150354015054633355462030188607120400317305831725498839009203120030743543201993625193352084154420322235576924504218858322105422449542033245068003480824156322513583448711203427359845251032835685294062355360943159412.3综合评价该项目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从项目投资的直接经济效益与国民经济费用的关系的指标分析,以定量确定项目投资的必要性、合理性、可行性程度。本项目国民经济评价依据动态投资原则,在效益与费用折现的基础上可以看出,本项目在国民经济方面的抗风险能力较强。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三章社会效益分析13.1社会影响分析项目社会影响分析可以减轻项目对社会的不利影响,防止社会风险,促使项目与社会相互适应和协调发展,达到项目的持续发展和充分发挥投资效益,提高项目成功率,增进国民经济整体效益和社会发展目标与社会政策的顺利实现。本项目作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影响主要有正反两个方面:13.1.1社会正面影响13.1.1.1项目建设加快了某市交通运输体系的运行效率通过本项目建设,可以加快某市区西部出入口之间的通行效率,加强某市与某等周边地区的经济联系,实现某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全面建成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生态良好的“两型社会”,走上一条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的发展之路,实现工业强市、文化名城、和谐某的目标,成为某西北的区域经济中心。近几年,随着某市商贸物流业的发展,某市已成为周边五省市(区)一个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同样,商贸物流业的快速发展也带动了当地的交通运输业的蓬勃发展。但是,运输业的快速发展引发了交通建设不足问题也越来越明显。所以,加快本项目建设有利于进一步完善某城区交通路网结构,加快某市交通运输的效率。13.1.1.2项目建设有利于某市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按照新修编的某市城市总体规划和某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规划,地处某市中心城区的江北城区,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交通和信息中心。本项目新建工程完成后,可以调整城市发展布局,引导某市江北城区向西拓展,扩大城市发展空间,有利于城市总体布局的形成。13.1.1.3项目建设能够拉动区域经济的快速增长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本项目的建设实施,不仅可以完善某市和江北城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市现代化进程、拉动区域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包括工商业、建筑业、建材业、装饰业以及旅游业等第三产业,而且有利于节约运输时间、减少交通事故、降低车辆运营费用,使交通运输业和沿途群众从中受益,还可拉动社会投资融资和社会消费的增长,促进地域经济和旅游经济的发展。13.1.1.4项目建设是扩大就业的有效途径本项目能够直接和间接的为当地提供一定的就业机会,能够促进地区各项事业的发展。项目在建设过程中将会给设计院、施工单位、监理单位等提供许多机会。同时项目建设需要大量用工,这样可以激活建材业等相关企业。另外,伴随着建成后的城市基础设施功能的不断完善和充分发挥(如商贸文化设施、社区服务设施和其它公共设施),可以促进二、三产业的发展,安置大量人员就业,有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13.1.2社会负面影响13.1.2.1对征地拆迁户的影响与本项目有关的利益群体主要包括当地政府、项目管理方、当地居民、施工建设单位以及项目征收户等。在上述不同利益群体中,除项目征地拆迁单位及住户外,均为项目受益群体。虽然项目将对拆迁户进行异地安置,但是仍会对拆迁户的生产生活会带来一定的不便和影响。 13.1.2.2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本项目虽然在建设过程中和建成后的环境保护上采取了相应的防护措施,但是项目毕竟对区域地表开挖和地面硬化,对原有植被进行了破坏,所以,项目的建设仍将对生态环境造成一定影响。综上所述,本项目的实施有助于当地社会的稳定与经济的健康可持续发展,受到当地政府和居民支持。项目的建设与实施不会对当地居民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不会对当地交通、环境产生破坏作用。社会影响分析可详见下表13-1。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表13-1社会影响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影响的范围及程度可能出现的不利后果措施建议1对当地居民分配和收入的影响对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可普遍增加当地居民收入,不存在扩大贫富差距的问题。无建议施工单位严格遵守有关施工法规,设置临时安全通行道路;设置安全防护措施,尽量减少噪声和污染2对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影响改善居住条件,解决采空区居民的住房安置问题,提高生活水平。无3对当地居民就业的影响将带动建筑业、建材业、房地产业、商业和服务业的发展,能够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无4对妇女、老人和儿童等弱势群体的影响项目实施可带动医疗、教育、文化以及娱乐设施的建设,对妇女、老人和儿童均带来积极的影响。无5对所在地区文化、教育、卫生和其他社会发展目标的影响可以带动当地文化、教育、医疗卫生和其他相关社会公共福利设施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当地人民的文化水平,改善当地的医疗卫生条件。无6对当地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容量的影响项目将促进周边道路、供水、排水、供电、供暖、燃气、通讯管网等基础设施的完善。无13.2项目所在地互适性分析13.2.1项目与当地利益群体互适性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与当地利益群体互适性分析即是项目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的态度及参与热情。道路施工期间,会给沿途群众及弱势群体出行带来暂时不便。为了确保不同群体的切身利益,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办事人员一定要坚持原则,严格执行政府部门的有关政策,要密切与地方政府部门配合,认真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使他们的生活水平得到提高。设置安全防范措施,确保施工期沿线群众及弱势群体的出行安全。本项目的建成将改善沿线区域交通条件,使得区域内外物流运输通道沟通顺畅,对沿线各影响区以及整个某市经济有极大的拉动作用。运营期间,交通运输业者、沿线区域商业经营者、旅游业者及沿途群众将从中受益。因此与项目直接相关的不同利益群体对项目建设和运营持支持态度并会积极参与项目的建设和运营。13.2.2项目与所在地区的各类组织互适性本项目是江北城区西部出入口的重要通道,市委、市政府相关领导对项目高度重视。本项目的建设将使沿线区域乃至整个某市经济发展将从中受益,市直各部门表示将给予大力支持,做好协调配合,从各方面提出合理化建议。道路建设涉及的主要部门对本项目持积极态度,根据路线方案经过区域实际情况,提出意见和合理化建议,项目研究期间与各部门密切配合、及时沟通,采取相应措施,完善路线方案,尽可能的满足各部门提出的要求。当地政府、各部门及人民群众会在交通、电力、通信、供水等基础设施予以保障。因此,项目所在地区的各类组织对项目建设和运营采取支持的态度并给予最大程度的协作。13.2.3项目与项目周围环境互适性项目与项目周围环境互适性包括项目与所在区域现有技术、文化状况以及项目建设和发展的适应程度。项目所在区域属于长株潭两型社会建设示范区的辐射范围,优越的地理位置造就了充裕的高素质建筑企业和人力资源,项目建设和运营后所需的各类人员充足,完全能够满足项目的要求。13.2.4项目与承担机构能力的互适性由于本项目工程量大,且涉及到部分拆迁户,因此,对项目承担机构要求较严,某市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西城新区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上具有丰富的开发、管理经验,具有雄厚的资金实力,同时项目单位与当地政府具有长期的合作基础。所以,项目单位与本项目能形成良好的互适性。表13-2社会对项目的适应性和可接受程度分析表序号社会因素适应程度可能出现的问题措施建议1不同利益群体支持建设期间,会给沿途群众及弱势群体的出行带来暂时的不便,会有拆迁、安置、赔偿问题。政府有关部门采取措施,做好有关人员的思想工作2当地组织机构支持无3当地技术文化条件适应无13.3社会风险分析13.3.1风险分析(1)本项目具有投资大、建设期较长的特点,存在着土地预期收入实现风险及财务风险。因此,在开发过程中,要加强投资的管理、工程进度的管理,并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科学的财务运作,尽量避免和减少风险因素的发生。(2)该项目拆迁量较大,可能存在受损补偿不尽合理,有关部门和群众抵触情绪产生,影响项目建设进度。因此,在建设初期要按政府有关政策与涉及到补偿的各部门进行沟通,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好拆迁安置工作。表13-3社会风险分析表序号风险因素持续时间可能导致的后果措施建议1民族矛盾、宗教问题无无2弱势群体支持问题无无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3受损补偿问题建设期初受损补偿不尽合理,有关部门和群众抵触情绪产生,影响项目建设进度。按政府有关政策,和涉及到补偿的各部门进行沟通,做好相关人员的思想工作,做出合理补偿。13.3.2项目风险因素分析(1)自然风险。自然风险是指由于自然因素的不确定性对本项目建设方造成经济上的损失。自然风险因素主要包括:火灾风险、风暴风险、洪水风险、雪灾风险、气温风险。本项目所在区域自然风险基本不存在。(2)宏观经济风险。由于国家经济形势(如石油价格、利率、税率、汇率等)变动导致本项目建设方成本上升,在经济上的损失而造成的风险。13.3.3风险防范措施(1)加强对国家政策和宏观经济的认识和关注度,以及对国家可能发生的宏观经济调控程度进行预测,以做好相应防范措施。(2)加快项目的立项和前期策划、设计准备时间,确保项目在2013年12月之前全面完成前期工作,加快各项工作的协调。(3)进一步对本区域社会情况、当地经济以及建材市场进行详细调查,把项目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4)加强财务的宏观调控,衔接好资金的周转,减轻财务负担。通过以上各项措施,可以有效防范风险,顺利完成项目,实现预定目标。(5)采取风险控制措施,制定切实可行的成本控制措施;对于工程建设、基础设施工程建设可采取公开招投标方式选择优秀的拆迁、评估、建设公司,并对项目可能出现的自然风险等采取一定的防控措施;加快前期核准、规划设计等前期手续的办理进度。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13.4社会评价结论通过对项目社会影响分析可见,本项目的社会正面效益远大于负面影响。对于负面影响在施工前期中优选施工方案,能确保将风险的情况降到最低程度。因此,从社会评价上来讲,本项目是可行的。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第十四章结论与建议14.1结论通过对某市城市发展现状及规划分析,结合城市道路设施对区域经济发展作用的探讨,同时,对项目投资、社会效益、环境影响等多方面综合研究,本研究报告主要结论如下:14.1.1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方向 我国“十二五”规划对建立扩大消费需求的长效机制、整优化投资结构、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等方面做出了方向指导。因此,通过本项目建设进一步刺激内需,优化某市发展环境,不仅是扩大消费需求的要求,也符合促进区域协调互动发展方向需要。所以,本项目建设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方向要求。14.1.2本项目建设符合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 近些年来,某市委、市政府提出了“构筑商贸物流中心、建设生态宜居城市”的发展战略目标,某市城市商贸物流产业也着实得到了快速发展,但是随着商贸活动的增加,企业的增多,车辆运输业的扩大,目前某市城区的路网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要求,所以,通过本项目建设,完善某市城区路网结构符合某市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 14.1.3本项目建设符合项目单位自身发展战略需求 某市西城新区投资建设开发有限公司作为某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单位,以现有的管理经验、技术力量和资金实力为支撑,进一步加大企业业务,不但给企业带来经济收益,而且为企业带来宝贵的开发经验和良好的社会形象,为企业进一步壮大奠定坚实的基础,所以,本项目建设符合项目单位自身发展战略的需求。 14.1.4本项目建设和投资规模合适 本项目建设规模是以某城区整体规划和《某县某市镇总体规划》(2011—2030年)为依据,结合某市107 某市某大道西延线(桃花源北路-某市)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发展需要而确定的,项目投资估算是严格按照相关规范、标准,参照本地工程实际造价,科学、合理计算得出的。本项目的建设和投资规模合适。 14.1.5本项目建设综合效益明显 本项目建设不仅能有效解决城乡剩余劳动力的就业,而且对完善某市城区路网结构,优化某招商引资环境,推动某城市化进程,加快某提质扩容等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项目建设综合效益明显。 综上所述,本项目符合我国“十二五”规划发展方向,符合某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需要,也符合项目单位自身发展战略需要。另,项目建设方案完善,建设内容和投资规模合适,内外部建设条件具备,社会、经济、生态效益良好,本项目的建设是可行的。14.2建议(1)为实现某市“生态宜居”发展战略目标,正确处理好城市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建议项目单位在道路设计、施工中加大景观设计,搞好绿化,使本项目实施后能成为绿色长廊,为某打造“生态宜居”城市打下基础。 (2)由于本项目实施的时间紧、任务重,为确保工期按期按质完工,建议项目单位在征地拆迁等方面申请政府支持,在操作中加强与地方各有关单位的协调。 (3)本项目投资较大,为了降低项目因资金问题可能引发的项目风险,建议项目单位在项目开工前要先落实建设资金,并组建一个经验丰富、管理完善的项目领导小组,加强项目组织管理与资金监管。 (4)本项目征地面积较宽,为取得被征地户、被拆迁户的支持,项目单位前期应加强项目社会正面效益宣传,同时,严格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对被拆迁户和被征地户进行补偿与妥善安置。 (5)本项目建设社会效益显著,为让其早日发挥效益,建议各级部门给予该项目大力支持,优化投资环境,尽快建成投入使用,早日发挥效益。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