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00 KB
  • 2022-04-22 11:50:15 发布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 5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第一章总论1.1项目单位的基本情况1.1.1概况项目单位法定名称: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企业性质:发展历程,主营业务等:1.1.2财务状况?1.1.3法人代表基本情况法人代表:注册资金:500万元经济性质:国有经济1.2项目基本情况1.2.1项目名称、建设性质及建设地点项目名称:伊通满族自治县景台镇绿化村村级混凝土路建设项目项目建设性质:新建52 项目建设地点:本工程位于某某县市西北,绿化村和姚家村之间1.2.2建设规模本项目工程道路全长2846.8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面积12810.87平方米。内容主要包括:水泥砼路面工程、泥结碎石路肩工程、路堑工程、排水管道涵工程、护坡锚喷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具体建设项目见表1.1。建设项目表表1.1序号名称长度(m)面积(m2)备注1水泥混凝土路面2846.8612810.87宽度4.5m2水泥混凝土预制边沟5693.72宽度1.5m3泥结碎石路肩5693.725693.724路堑工程5693.725护坡锚喷工程20006管道涵工程12处7绿化工程948棵新栽树木8移植树木195棵9路灯80盏1.2.3建设期限52 本工程是一项规模较大、投资多的道路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建议项目主办单位协调好建设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实施计划与施工组织工作。根据气候特点,并结合本工程规模的实际情况及资金筹措方案进度安排等具体情况,参照类似工程建设的经验,按照总体设计,分期施工,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2年8月~2014年8月。1.2.4投资结构及资金来源本项目道路建设工程总投资947.51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补助450万元,剩余497.51万元资金地方自筹。1.2.5项目效益本项目道路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项目建设区的道路网格局,彻底解决交通难行问题,同时又能使项目区得到美化,并进行合理调整和有效的开发利用。本项目道路工程的建设,可以给《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又增加了一道道风景线,它既美化了园区环境,又提生了园区观赏品味,它既减小了噪音污染,又减少了粉尘污染,交通流畅,秩序井然,为旅游和观光渡假的人们嬴造了一个温馨生活的环境,为《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的实施必定会让社会经济得到“正”的净效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利益是长久的,社会评价总体指标良好,具有亟待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是合理的,本工程是可行的。1.3编制依据及范围1.3.1制依据52 1)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对《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道路修建工程》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2)勘察设计研究院编制的《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2012.03.3)农业部发布的《“生态家园富民工程计划”示范建设项目技术指南》。4)《某某县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2011—2015年》、《某某县市城市总体规划(2004-2020)》、《某某县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某某县市优势农产品发展布局规划》、《某某县市农业“八大体系”建设规划》和《某某县市“十二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等。5)某某县市政府伊通县政府及主管部门的有关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建设文件规定。6)国家现行的有关政策和法规。7)《市政工程设计工作技术管理制度》8)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地形图1∶1000.9)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地理位置图1∶2000010)《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2011)1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30-2003)12)《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D20-2006)13)《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D30-2004)15)《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52 16)《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1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8)《城市道路与桥梁设计规范》(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J14—87)20)《吉林省市政工程计价定额》(JLJD—SZ—2009)、《吉林省建设工程费用定额》(JLJD—FY—2009)、《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1.3.2编制原则1)在《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的指导下,结合园区原有道路的现状,考虑园区道路的进一步发展进行统一规划、合理安排、分期实施、逐步完善,从实际出发,按需要与可能充分发挥,提高发展中的可持续性。2)结合园区周边区域村村通路网规划和建设实际,综合分析路网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充分发挥路网的交通功能,改善环境质量。3)坚持科学态度,积极采用现代化管理技术,采用新工艺、新技术、新材料,既体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又保证安全可靠。4)贯彻园区道路为园区及游客生活服务,为发展生产服务,为改善环境和美化园区服务,为各行各业服务的方针,确定合理的道路、排水方案。5)结合园区实际情况,就地取材,少伐树,少移树降低工程造价。6)遵循国家安全、环保政策,消除安全隐患,节能降耗,提高管理水平。52 7)认真执行各项规范、规定、法规和法令,满足《强制性条文》的有关要求。1.3.3编制范围1)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2)市场需求分析;3)建设方案;4)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5)效益分析。1.4综合评价本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园区总体规划紧密结合,通过对该地区社会经济、交通量发展预测、方案设计及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研究,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从综合评价看,社会效益可观。对推动园区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应该抓住良机,抓紧设计,力促该项目尽快进行。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项目区路网布局,使路网整体功能更趋强大;它的实施将极大地改善园区的交通环境,促进项目区的对外交流,改善投资环境,将起到重要的作用;它的实施将大幅降低运输成本,有力的推进优势产业的发展,为拓展新的开发局面创造良好条件。基础设施的建设与完善,将带动经济的发展与腾飞,因此,本项目的建设非常必要。建议:1)建设单位应尽快办理贷款相关手续,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建设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52 2)进一步对技术设备进行考察,并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设备采购,选用符合拟定生产规模的生产设备,达到合理选用、科学匹配的目的。3)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使其早日建成交付使用。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2.1项目提出背景“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依托某某县市伊通县的地理环境优势,以产业化为载体,以形成绿色农业生态环境和旅游产品品牌为目标,以建设新农村、改善和优化农村经济为目的,将科学规划管理、绿色种植技术、生态科学养殖技术、旅游资源开发与市场营销网络有机组合的农村综合型、实用型、生态型的一种模式。该项目建设的核心是开发建设长郊新型观光农业旅游示范区。通过实施“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某某县市绿化村将形成全国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基地,同时以渡假酒店为中心,形成面积约108万平方米的生态农业观光旅游区。园区建设在群山之中,山上林木茂盛,使整个园区更加秀丽宜人,景色如画,是旅游、观光、度假的好去处。景区内有1千多亩山地,适宜林果业的发展,如苹果梨、晚熟李子、苹果和梨等。整个园区水源比较短缺,灌溉园区规划修建2座水库为种、养业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52 为了发展地方经济,开发旅游和畜牧业的健康发展,按照《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要求,示范园区共设出入主干路两条,既第一条为由绿化村进出入园区(包括南北连接线),该条道路称为南线道路;第二条为由姚家村进出入园区(包括环湖路),该条道路称为北线道路,两条道路修建后会使园区交通便利,将使公交线路把园区与市中心连在一起。为保证“十一五”的快速发展,依据园区十一五基础设施建设计划,以构建良好的园区路网结构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将是重要环节,为了配合园区的开发建设,完善园区与周边道路的连接,改善投资环境,为园区的经济建设搭建最基本的基础设施平台,推进园区的城市化建设,更好地形成园区的城市框架,拟进行园区的道路工程的建设。另外,国务院提出的支持资源型城市接续产业发展的战略决策,给建设《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及周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经济发展机遇。2.2项目建设必要性1)是实施某某县市第十二个五年规划旅游业发展规划纲要的需要伊通县旅游业的发展面临着诸多机遇,一是旅游经济总量快速增长。近年来,全市入境旅游稳健增长,国内旅游全面发展,假日旅游空前繁荣,出境旅游方兴未艾,旅游接待和收入等经济指标高于全市国民经济增长平均水平。二是52 产业规模日益壮大。旅游产业规模的不断壮大,带动了交通运输、城乡建设,促进了环保和生态的发展,为扩大内需、吸引投资、增加就业,尤其是为库区移民就业安置和产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也对宣传、扩大对外交流、提升某某县市形象,发挥了独特而重要的作用。三是旅游发展环境明显改善。旅游交通“瓶颈”初步缓解。景区交通、环境治理、供水供电、消防等基础设施建设得到加速完善和提升,旅游产品供给体系建设进展明显。四是旅游市场开发取得明显成效。大大提高了旅游在境外的知名度和吸引力。跨区域旅游合作迈出新的步伐。与黑、吉、辽、蒙等省区达成了无障碍旅游区的共识。五是旅游业政策法规体系逐步完善。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制定了一系列鼓励和规范旅游业发展的文件,修订了《某某县市旅游条例》,为初步构建起我市旅游业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为此伊通县把挖掘特有的旅游资源,充分利用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重点培育个性化、新型精品化的旅游项目作为经济发展的重点,根据乡村旅游的实质,加大伊通县乡村旅游发展力度,打造伊通县乡村旅游的新形象,把伊通县建设成为特色鲜明、种类多样、精致优美的长郊野乡村旅游区2)园区所处地理位置的需要《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地处松辽平原与长白山余脉之间,位于环渤海经济区和东北经济区的重要地带,是辽北、吉南和内蒙古东部的贸易集散地。园区座落在伊通满族自治县北部乐山镇辖区内;北临吉林省会长春市;向东望去美丽的新立城水库尽收眼底;回眸向西辽阔富饶的松辽平原一片生机。完善、修建园区的道路交通,必将加速园区的经济发展。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因此,《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具有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52 园区道路是来往园区交通的大动脉,因此,新建、改造园区道路,建成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的交通网络,使园区与城市之间交通更加便利、快捷,具有长远的战略意义。3)经济发展的需要生态农业观光园的效益显著,它能使农业经济结构再调整,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的就业,推动农村经济和农业劳动力结构调整,开拓新的增收渠道,创造新的增收模式。市旅游资源的最大特点是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观共生,农村经济与社会结构的自然形态明显,旅游物价平稳,亲和力较强。园区经济的快速发展,必将加速园区与外部的联系、沟通。因此,园区必须对邻近村镇道路网进行建设,形成良好的交通系统,快速安全进出,为园区的经济发展;游客旅游观光;人们度假休闲提供完善的基础设施。4)交通发展的需要《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正在建设,园区的各项事业要想得到快速发展的先决条件的恰恰是基础设施建设,园区的现状道路根本不能满足交通的需要,造成园区各组团、分区联系不便捷的现象。该工程建成后将对改善部分道路的通行条件,提高通行能力,使园区道路网安全、通畅、快捷。5)美化园区环境的需要52 《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的道路建设好坏标志着一个园区的形象,它是园区最基本的骨架,它除了承担最基本的任务外,还直接反映着园区的面貌和风格,对园区的整体发展产生潜移默化的效应。因此,园区道路的建设,直接关系到园区的整体形象,与园区的发展息息相关。宽敞、便利、舒适、秩序井然的园区道路交通状态,必将起到美化园区环境的作用,从而推动园区的整体发展。综上所述,园区要发展建设,依据规划首先是坚实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作为园区建设的重点,在较短的时间内尽快改善园区面貌,以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本项目的建设是必要的、迫切的。2.3项目设计原则1)综合设计的原则。道路工程不是单纯的交通工程项目,它的建设还对园区空间布局形成重大影响,因此各条道路的设计必须综合考虑,并与周边的路网进行良好的衔接,有良好的交通转换功能,充分发挥路网的整体作用,同时考虑公交等布设要求,使道路与相关公用设施协调发展。2)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从交通安全、畅通、方便的角度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完善行人过街设施以及公共交通设施、交通诱导设施等,营造和谐的交通环境。3)满足交通功能的要求。根据交通分析的结果,按照道路功能定位要求,确定合理的道路断面、交叉口形式等,满足道路功能的要求。4)与相关规划相协调的原则。道路建设,必须充分考虑周边用地规划,并结合建筑物、地形地貌、地质条件等,确定合理的断面形式和适度的建设规模。5)注重环境保护的原则。道路建设要与周边环境相结合,尽量避免对沿线绿化树木的砍伐,尽量减少破坏生态环境。6)52 前瞻性与规模适度平衡原则。各条道路的建设应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超前性,使之成为能经得起时间考验的项目。同时,道路、的建设还必须切合实际、经济节省、规模适度。7)控制投资节省资金原则。在道路排水设计时应考虑采用硬质边沟排水;在道路跨越河沟时均采用管道涵跨越,不设桥梁,如为了美化园区可在管道涵上做桥梁装饰。第三章 项目选址与建设条件3.1场址选择本项目为新建项目,建设场址位于?。占地面积6hm2。场址东侧、西侧为林地,南侧、北侧为农田。场址原为废弃林地,地势平坦,地上无建筑物,交通方便,周边1km半径内无建筑物,适合本项目建设。建设单位已通过租赁土地方式,取得了该地土地的使用权。具体详见租赁协议书。3.2建设条件3.2.1自然条件(1)地理位置:伊通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伊通河与东辽河上游,省会长春市南面,东与长春市双阳区,东南与磐石市接壤,南接东丰,东辽二县,西南与梨树县为邻,西南西北与公主岭市接界,北与长春市郊区毗连。地理坐标为东经124°49′-125°46′,北纬43°3′-43°38′。县城伊通镇位于县区中部伊通河沿岸,地理坐标为东经125°17′,北纬43°21′52 ,距省会长春市48公里,全境东西长76公里,南北宽66公里,总面积2523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面积的0.26‰,约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35%。(2)地形地貌:伊通县地处长白山脉向松辽平原过渡的丘陵地带,东南部和西北部分属吉林哈达岭余脉和大黑山脉,多为连绵起伏的低山丘陵,占全县总面积的60.8%。境内最高点为河源镇青顶山,海拔611米。中部和西部为伊通河与东辽河的冲积平原和侵蚀台地,地势大致由南向北倾斜。境内地貌按成因和形态可分6种类型。1、构造剥蚀低山。分布在西北部大黑山、东部碾子山和东南部青顶山一带,多陡坡峻岭。2、剥蚀丘陵。分布在南北两侧山区。3、波状台地。分布于地堑平原中,台地面呈波状起伏,坡度甚小。4、山前倾斜台地。属剥蚀堆积地形,分布于山间沟谷坡角地带和较大河谷上游的部分地段,其后部与丘陵相接。5、河谷平原。分布于伊通河、孤山河、伊丹河等河流的河谷中。6、火山地貌。(3)土地资源:全县耕地总面积91537公顷,占幅员总面积的36.28%,其中旱田82506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0.13%;水田9031公顷,占耕地总面积的9.87%。农业人口人均占有耕地0.244公顷。林地82032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2.51%;草地517公顷,占0.21%;水域11816公顷,占4.86%;居民及工矿用地12217公顷,占4.84%;交通道路用地1516.53公顷,占0.6%;园地871公顷,占.34%;未利用的土地8087公顷,占3.2%。52 (4)森林资源:伊通属于温带针阔叶混交林区域,森林覆盖率为30.1%。森林蓄积量为379万立方米。乔木主要有柞、山杨、椴、山榆、曲柳、山槐、桦等;灌木有榛、胡枝子、山玫瑰等。针叶树以落叶松为最多。柞树为本县分布面积最广、蓄积量最多(90.7万立方米)的树种。椴树和胡枝子是蜜源植物,山区多有分布,是养蜂业必不可缺的资源。胡枝子是良好的编组原料,适宜发展多种经营。全县人工林面积达31628公顷,树种以落叶松为主。3.2.2县域经济(1)人口与民族:2002年全县居民户数133034户,总人口483000人,其中女性226459人,男性237990人;农业人口384666人,农村劳动力175286人(其中女劳动力76556人);全县人口密度184人/平方公里。全县共有14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184879人,占人口总数的39.8%;其中,满族176109人,占人口总数的37.9%,回族6026人,朝鲜族1874人,蒙古族355人,还有锡伯族、瑶族、苗族、门巴族、白族、壮族、土家族、高山族、彝族等。(2)县域经济:伊通满族自治县位于吉林省中南部,省会长春市南部,幅员面积52 2523平方公里,占吉林省总面积的1.35%。耕地面积88094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34.9%。全县共辖12镇3乡,190个村,1168个自然屯。有满、汉、回、朝、蒙古等14个民族,总人口483000人。其中满族人口17.6万人,占全县人口总数的37.9%。1999年,省委七届二次全会后,研究确定了县域经济发展的总体思路,即:以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为目标,以农业增效、工业壮大、三产搞活为重点,依托长春,服务长春人,把伊通建设成为具有产业特色和民族特色的长春卫生城,建设成为繁荣、富裕、文明的自治县。2002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实现25.5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实现10.24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实现7.59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实现7.71亿元。全县国有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值3.52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48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4546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610元。3.2.3气候特点(1)气候特点:四季特点春季(3-5月):冷空气逐渐减弱,气温回升,5月中旬冻土化通,全季平均气温6.1℃,少雨干燥,多西南大风,常出现春旱。夏季(6-8月):湿热多雨,平均气温21.1℃,最高可达36℃,多阴雨和暴雨天气,降水量约占全年降水量的2/3。秋季(9-11月):冷空气势力逐渐增强,气温逐渐下降,平均气温5.6℃,雨量骤减,多秋高气爽、风和日丽天气。9月末见冰霜,10月末见初雪。冬季(12-2月):受强冷气团控制,多西北风,气候寒冷,平均气温零下11.2℃,最低可达零下36℃-40℃。(2)气象要素:日照:全年太阳总辐射量为118.900千卡/平方厘米,其中以5月为最多,达14.464千卡/平方厘米,在5-9月整个农作物生长期内,太阳总辐射量有64.911千卡/平方厘米,有利于多种农作物生长。该数值与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各地相近,因此,本县纬度虽较高,水稻生长却很好。本县年平均日照总时数为2536小时,因各年云雾多寡、阴晴状况不同而变化。气温:年均气温4.6℃,最热的7月平均气温22.7℃,最冷的1月平均气温零下17.1℃,年温差为39.8℃。极端最高气温达36℃,出现在1972年7月18日;极端最低气温达零下40.2℃出现在1970年1月4日,11月中旬封冻,5月中旬化通,最大冻土深度达160厘米。全县因各地地形不同,气温有一定差异,气温的地理分布由西北向东南递减,景台镇石灰村年平均气温5.4℃,河源镇地局子村仅3.1℃52 。霜期:多年平均初霜日9月23日,终霜日5月7日,霜期长达227天,无霜期仅为138天。东南部山区的河源镇和营城子镇部分地方,多在9月上旬见初霜,无霜期较县内中西部地区少15-20天。降水:全县年平均降水量为627.8毫米。降水的年变率为18.5%。一年四季降水不均衡,春季降水91.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4.5%。夏季降水414.1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6%。秋季降水108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7.2%。冬季降水14.4毫米,仅占全年降水量的2.3%。风:本县全年平均风速为3.2米/秒,夏季为2.6米/秒秋季和冬季均为3.0米/秒。全年主要风向频率出现较多的是静风占19%,东南风占16%,西南风占11%。3、气候区由于受地势高度和地形影响,县内各地气候有明显差异。大体分三个气候区:一是东南部低山丘陵低温多雨区。此区地势多在海拔30米以上,与中部、北部比较,气温偏低,积温少250-300℃,降水多10%以上,无截止期短15-20天,农业生产常受到热量不足的影响,全区粮食产量较低,但适宜各种树木的生长。二是中部平原漫岗温雨适宜区。此区处于吉林哈达岭与大黑山之间,地势比较低平,温度和降水都处于全县的中间,对农业生产较为适宜,是本县的主要粮食产区。三是西北部大黑山高温少雨区。区内大黑山绵亘,丘陵起伏,气温较其它两区为高,但降水较少,大黑山西北坡景台等地更易发生干旱。3.2.4地址特点52 园区地层构造比较简单,形成时间为地质年代的第三纪中新世,距今已有数百万年至二三千万年之久。喷出地面的溶岩分布多局限火山通道附近几百米甚至几十米之内,没有大面积的火山碎屑或熔岩,火山机制主要为火山穹丘。多数火山锥体柱状节理发育好,形态独特,形成复杂的扇状或伞状组合。各火山没有明显的火山口,山体呈圆锥形。地层构造组成以碱性橄榄玄武岩和第四纪覆盖层的亚粘土、淤泥质和大块碎石土。土层自上而下顺序为:耕土:厚度为0.25-0.7米,一般为0.5米;亚粘土:厚度为0.9-9.2米,一般为2.5-7.5米,个别亚粘土层夹杂淤泥土和粘土,为黄色~褐黄色,硬塑~可塑,密~中密,稍湿~湿,含铁锰质结核,局部含砾石、卵石、地基承载力一般为140-200KN/m2;砂层:亚粘土层以下为砂层,砂层以粗砂和砂砾为主,有少部分中砂,局部含砾石、卵石,黄色为主,地基承载力为250~350KN/m2,玄武岩:橄榄色,上部风化呈片状,有裂隙,地基承载力为400~2000KN/m2..本地区地震烈度为6度。3.2.5建设项目的有利条件3)交通运输优势场址位于市西南12km处,距村内道路1.5km,北距102国道8km,交通十分方便。3.2.6基础设施条件1)给、排水条件项目区域无给、排水条件。2)供电条件项目电源由当地农电供给,供电电压为10kV,接入点距离场址800m,其供电容量可满足项目建设需求。3)供热条件52 项目场区无集中供热热源,本项目将自建锅炉房满足项目采暖及供热需要。4)通讯条件项目区域附近有通讯线路通过,可供本项目使用。第四章 项目建设规模与建设方案4.1园区道路现状园区已形成的道路系统不成格局,可以说是纵横交错,随弯就弯,随坡就坡。路网由大车道和小路组成,宽度为一米至四米不等,总长约十五公里。由于原道路没有排水系统,切没有专人维护,山水将原路冲刷得遍体麟伤,车辆无法行走,不利于全区的快速发展,同时也给给出入的人们带来多多不便。当前园区道路存在着很多突出问题,一是园区道路全部是土路;二是原路没有排水系统;三是道路坡度太大(最大为i=0.3),四是现状道路宽窄不一(1-4m),五是村村通道路工程已修至姚家村和绿化村,就差两村相连(即园区)部分。4.2园区交通预测4.2.1游客出行次数预测52 通过生态农业园建设,全面管理和恢复园区旅游生态环境,按照旅游兴区战略,合理调整农村产业结构,开发农业自然资源,提高生态农业系统的产业水平,建立一个适合区情的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高效农业系统。园区建成后(2016)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万人次,年均增长5%。4.2.2园区工作人员出行次数预测某某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内总体规划为建设六区一村一廊,六区分别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区、特色作物区、特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一村一廊为民俗文化新村和绿色长廊。使之成为“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并进的观光休闲度假观光园,为旅游事业上新台阶作出应有的贡献。这样规模的园区应配工作人员200人,按人均日出行次数为3次/人,每年出行22万人次。4.2.3过境交通量预测姚家村和绿化村互到需经乐山镇距离为35公里,而经由园区只有3公里,且姚家村去景台镇方向的车流量又大,予测交通量为:720辆/昼夜。4.2.4货物运输交通量预测1)园区内生态旅游项目建设规模为:六区一村一廊。即:六区为优质林果花卉区、现代农业观光区、特色作物区、种植养殖区、农产品加工区、高级生态林休闲区;一村为满族民俗文化村;一廊为绿色长廊。六区一村一廊贯穿于园区不同的地理位置,所有这些项目的建设和经营管理都离不开交通运输,货运量预测因缺乏历年的产值与货运量数据,所以采用经验估算的办法。货运量由商贸、工业、基建、商品流通四部分组成。按该规模予测交通量为:10量/昼夜。2)居民出行方式预测52 居民出行方式划分预测是指确定某种交通方式所承担的出行量的比例。我国的交通出行方式包括:公交、自行车、步行三类。影响居民出行方式的因素很多,最主要的有:城市规模与城市地域特性,公共交通的发达程度,城市居民的生活水平以及交通政策。由出行方式的耗时分布特性曲线可知,当出行耗时在7分种以内时,以步行出行为主;当耗时在7~35分种之间时,以自行车出行为主;当耗时大于35分钟时,以公交出行为主。出行方式的形成分布性曲线说明,当出行行程在1km以下时,以步行出行为主;当行程在1~5km之间时,以自行车出行为主,当行程大于5km时,以公交出行为主。根据园区的实际出行形式结构,目前的交通出行方式主要有六种:步行、自行车、摩驼、公交车、小汽车、货车。出行方式结构比例:圆区常住人口为:步行5%、自行车5%、摩驼50%、公交20%、小汽车15%、货车5%;流动人口为:步行3%、摩驼7%公交车10%、小汽车80%。3)园区远景交通量预测根据对园区道路的交通流量、过境车辆的分析,目前已达到1050辆/昼夜,根据园区经济和机动车辆的增长趋势,确定每昼夜日交通量的平均增长率:2016-2035年为5%。根据推算园区远景道路网20年的交通量见表4.2.1。交通量预测表表4.2.152 年份交通量(辆/昼夜)年份交通量(辆/昼夜)2016105020261710201711032027179620181157202818862019121620291980202012762030207920211340203121832022140720322292202314772033240720241551203425272025162920352653通过对以上交通量预测,为园区道路横断面及道路结构设计提供了可靠的依据。4.3项目建设规模与内容本项目工程道路全长2846.8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面积12810.87平方米。内容主要包括:水泥砼路面工程、泥结碎石路肩工程、路堑工程、排水管道涵工程、护坡锚喷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等。建设内容和指标见表4.3.1。建设项目表表4.3.1序号名称长度(m)面积(m2)备注52 1水泥混凝土路面2846.8612810.87宽度4.5m2水泥混凝土预制边沟5693.72宽度1.5m3泥结碎石路肩5693.725693.724路堑工程5693.725护坡锚喷工程20006管道涵工程12处7绿化工程948棵新栽树木8移植树木195棵9路灯80盏4.4项目建设方案4.4.1采用的规范1)《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JD40-2011)2)《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JF30-2003)3)《公路路线设计规范》(JTJD20-2006)4)《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JB01-2003)5)《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JD30-2004)6)《城市道路设计规范》(CJJ37-90);7)《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0-95);8)《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规范》(JTGD40-2002);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10)《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11)《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00);12)《城市道路与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2001);52 4.4.2技术标准道路主要技术标准见表4.4.1。道路设计主要技术指标表表4.4.1序号项目设计规范值设计采用值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同规范要求2设计车速20公里/小时同规范要求3车道数双向2车道4设计轴载BZZ-100同规范要求5路面类型水泥混凝土6道路结构设计年限20年同规范要求7停车视距20米同规范要求8不设超高最小圆曲线半径70米同规范要求9设超高推荐半径20米同规范要求10最大纵坡10.0%10.0%11最小纵坡0.3%同规范要求12一般凸形最小半径150米同规范要求13极限凸形最小半径100米同规范要求14一般凹形最小半径150米同规范要求15极限凹形最小半径100米同规范要求16竖曲线最小长度20米同规范要求52 4.5道路设计根据《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本次设计的南道路标准如下:(1)道路等级:城市支路三级,即村村通工程。(2)设计时速:20-30km/h。(3)路基宽度:9.5m。(4)路面宽度:4.5m。(5)设计轴载:BZZ--100(6)设计年限:混凝土路面20年。(7)土基回弹模量:E>25Mpa。道路方案设计需处理好与沿线居民的日常生活、园区景观、环境保护等的关系,使工程具有良好的社会经济及环境综合效益。目标是将道路建设成为一条快速的、安全的、服务水平高的、交通转换良好的、以人为本的和可持续发展的交通工程。4.5.1道路平面设计道路平面位置按照《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中道路网的规划确定;结合园区地形、地貌、地质、水文及其功能需要,本着少占耕地,少伐树木的原则,并符合本级道路的技术指标进行平面线形设计。道路起终点及各路口的控制点坐标严格执行规划部门提供的数据。4.5.2道路纵断面设计纵断设计充分考虑地形条件,在满足技术标准的前提下,52 参照园区道路规划控制标高并适应临近建筑物室外标高,以及沿路范围内地面水的排除。尽可能减少填挖方量,还要兼顾道路两侧的土地开发成本。最后确定竖向布置。为保证道路排水,最小纵坡控制为0.3%,考虑区域地形条件,道路最大纵坡控制为8%。道路坡度控制见表4.5.1。控制参数一览表表4.5.1设计车速控制参数30km/h20km/h最大坡度(%)78限制坡长(m)250200竖曲线最小半径(m)250100受地形条件或其它特殊情况限制时,最大纵坡极限值可增加1.0%。4.5.3道路横断面设计按照《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的要求及村村通工程的道路红线宽度进行横断面设计。断面形式、布置、各组成部分尺寸及比例应按道路类别、级别、计算行车速度、设计年限的机动车道与非机动车道交通量和人流量、交通特性、交通组织、交通设施、地上杆线、地下管线、绿化地形等因素统一安排,以保障车辆和行人交通的安全通畅。南线道路(包括南北连接线):交通三级(城市支路),道路标准横断面方案全线采用一块板形式,道路总宽度9.5m。布置方式为:1.5m(硬质明渠)+1m(半硬质路肩)+4.5m(机非混行车道)52 +1m(半硬质路肩)+1.5m(硬质明渠)=9.5m。4.5.4路基工程1)填挖方本工程为新建与改建两部分组成,纵断高程要为既有建筑考虑,又要尽可能达到填挖平衡。路基填方设计推荐采用亚砂土、亚粘土填筑路基或挖方碎石,本工程挖方土质亚粘土居多,可考虑本桩利用,不足部分考虑外运土方或山皮石改良路基填方。考虑路基填料来源应尽量多样化。对路基的填方段,必须控制分层压实度,对路基沉降进行观测,待路基沉降满足施工要求后,再进行路面施工。也可在路基填筑一定高度后,采用强夯处理。当路基的两侧地块填筑没有同步进行时,需加强两侧的边坡的防护,防止雨水过度的冲刷,从而影响路基的稳定。2)路基压实度路基压实标准采用重型击实标准,压实度见表4.5.2。路基压实度表表4.5.2填挖类型深度范围压实度(%)干路支路填方0-80cm9593〉80cm9390挖方0-30cm9593路基范围内管道沟槽回填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中填方要求。3)土基处理52 路槽底面土基设计回弹模量值应大于30MPa,土基必须保证密实、均匀,达到规范要求的压实度;回填土施工时要分层填平,充分压实,不得任意混填,单层压实厚度为20~25厘米。4.5.5路面工程完善道路场地功能,按照规范,结合园区的道路现状,修建混凝土路面。园区冻结深度为1.50米,路面设计需考虑最小防冻厚度要求。本着因地制宜、就地取材、便于施工、节约资金的原则,选择路面结构。沿道路全线,有一部分路段的土质不好,常规的护坡不能满足要求,所以,需要采用锚喷的方法,锚喷的建筑面积大约为2000平方米。4.5.5.1路面类型的选择目前我国城市道路路面结构通常采用两种类型,即沥青混凝土路面和水泥混凝土路面。由于地处寒冷地区,选用合适的路面结构非常重要,以下是对沥青砼路面及水泥砼路面两种路面结构的比较。一、沥青混凝土路面(一)沥青混凝土路面的优点:1.沥青属于弹性材料,对超载不敏感;2.路面铺筑完面层后,即可开放交通;3.路面容易维修和养护;4.路面行车舒适,噪音小。(二)沥青混凝土路面的缺点:1.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没有水泥混凝土路面长;2.水稳性和温度稳定性不如水泥混凝土路面好。52 二.水泥混凝土路面(一)水泥混凝土路面的优点:1.路面刚度大,强度高,板体性好,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和扩散荷载能力;2.水稳性和温度稳定性好,耐疲劳性强,使用寿命长;3.对油及大多化学物质不敏感,有较强的抗腐蚀性;4.在正常设计、施工、养护条件下,水泥混凝土路面养护工作量和养护费用均比沥青路面小。(二)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缺点:1.水泥混凝土路面接缝是一薄弱环节,一方面增加了施工难度,另一方面施工养护不当,易导致唧泥,错台和断裂,同时接缝容易引起跳车,行驶条件不如沥青路面;2.水泥混凝土路面铺筑完后,不能立即开放交通,需14~2l天的养生期,路面破损后修补不如沥青混凝土路面方便;综合上述比较,结合园区道路总体规划及当地情况,在各种筑路材料当地均有的情况下,由于今年沥青材料大幅度涨价,考虑工程造价及巷路修建特点等因素,特别是园区道路纵坡较大,筑路机械设备难以运行,故本方案路面结构采用水泥混凝土路面。即可降低工程造价,又可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4.5.5.2路面结构设计1)结构设计:根据当地筑路材料和近年工程建设经验,路面基层选用二灰碎石,这种半刚性基层温度收缩、干缩系数小,刚度比较适当,抗拉强度高,水稳性与抗冻性好,而且可以就地取材,施工方便。52 路面结构厚度设计以双圆均布垂直和水平荷载作用下的三层弹性体系理论为基础,采用路表容许回弹弯沉值、容许弯拉应力及容许剪应力三项设计指标,进行结构厚度计算。路面结构设计如下:四平地区现有道路刚性路面结构的基层基本为三种:(87年以前)混合石、手摆块石、(87-95年)石灰碎石土、(95年-现在)二灰碎石。由于四平地区地质条件比较好,在充分利用地质资源,结合当地丰富的筑路材料,合理进行道路结构设计,降低工程造价。计算方法:采用《公路沥青路面设计系统》APDS软件。(1)水泥砼路面:总厚度55cm:20cm水泥砼面层(抗折4.5)10cm水泥砼基层(C15)25cm山皮石(砂)垫层土石基碾压(2)半硬质路肩:总厚度20cm:20cm泥结碎石面层填土或原土压实2)建设内容道路主要工程量有:(1)水泥混凝土道路:道路全长2846.86米;水泥混凝土路面铺装面积12810.87平方米。(2)泥结碎石路肩:路肩全长2846.86*2米;铺装面积5693.72平方米。(3)路堑:路堑全长5693.72米。52 (4)护坡锚喷:锚喷面积2000平方米。(5)水泥混凝土预制边沟:全长2846.86*2米;铺装面积8540.58平方米。4.6道路排水设计4.6.1设计原则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是在《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指导下进行,严格保护园区水体环境,根据园区自然地形,确定合理的污水收集排放区域,并结合规划道路等要求布置排水系统,使之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以下为排水系统布局的原则:①符合地形趋势,顺坡排水;②与两侧建筑布局或规划相配合;③经济合理,管道涵设置密度合适,排水路线最短;④在流量和高程两个方面都能够顺利排除;⑤汇水面积依据规划进行划分;⑥建筑物排污管道避免穿越不易通过的建(构)筑物。4.6.2排水体制论证排水体制分为合流制和分流制。合流制是将园区污水和雨水混合在同一个管渠内统一收集并排放。在合流制排水系统设计中除考虑污水的收集外,雨季要考虑一定雨水截流倍数,使排水管道及截流干管截面增大。在污水处理上,雨季雨污水混入,致使污水处理厂水质变化较大,不利于污水处理,同时部分污水仍排入水体,造成环境污染。合流制污水管线一般常用于旧城区的原有管线。分流制是将园区52 污水和雨水分别收集在独立的管渠中排放。分流制可克服合流制的一些缺点。根据园区的自然因素,结合当地实际情况,本工程又属于生态环保项目,排水体制应采用分流制,按重力流设置。4.6.3园区排水修建内容1)道路排水均采用两侧硬质边沟排水,遇河沟均采用管道涵穿越。沿道路全程,共有12处河沟与道路交叉,因此,2)建筑物污水均采用管道排放,管道应采用Ⅱ级承插钢筋水泥砼管道,管道基础当管道上方覆土深度H≤3.0m时,采用120°水泥砼基础,当覆土深度3~4.5m时,采用180°水泥砼基础。接口:本设计采用平口式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在接近出水口时应设置一台无动力生化物水质处理器对污水进行处理后排放,避免污染园区水体。3)建设内容沿道路全程,共有12处河沟与道路交叉,因此,根据各段水流计算,在河流与道路交叉处共设置12处排水管涵,管涵直径为D500mm~D1000mm之间。4.6.4水力计算(1)雨水计算:四平地区雨水设计流量计算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为雨水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Fψq设计参数:设计重现期为P=0.5年,降雨历时t1=15分钟,设计综合径流52 系数ψ=0.5,(2)污水计算:污水设计流量按面积比流量计算。其中:Q—污水设计流量(L/s)n—污水定额,采用190*0.8≈150L/cap.dN—人口数,ρFF—服务面积ρ—人口密度,采用240cap/ka4.7照明工程4.7.1车行道照明根据《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CJJ45-2006),道路照明标准为:亮度均匀度在,平均亮度,平均照度,照度均匀度。灯具选型采用截光型,以钠灯为主的灯具,功率为;灯杆采用金属六面锥拔梢杆、灯杆高度9米,灯杆距离在30米左右。路灯采用单侧布置,交错布置或对称布灯方式。在道路转弯或交叉的地方适当增加灯具数量。灯具采用优质拉伸铝灯具本体及反射器,透光罩,采用一体化接插式电器底板,以便于维护。灯具防护等级为IP54。道路照明控制采用单独控制,各箱式变电站设手动控制及时问和光电控制装置,根据人为设定,自动控制开关灯时间、灯数。定时器件为时钟式。52 照明线路敷设根据道路情况采用铜芯电力线穿PVC管直埋敷设,埋深大于0.7m。与排水管平行时大于0.5m,与热力管平行大于2m,与热力管交叉时穿石棉水泥管或用隔热垫板保护,穿过道路时用镀锌钢管保护,钢管外缠包浸渍沥青做好防腐处理。灯杆设置在道路两侧的人行道内,灯杆基座采用现浇混凝土埋入土中,路灯的管线也随之埋入,埋设深度在杆长的1/6以上,灯杆非带电金属外壳均须做好接地,接地电阻应小于10欧姆,接地线截面大于。《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是生态项目,它远离城市,人流较少,可适当降低照明标准,可采用节能新型风光互补路灯照明。4.7.2人非混行道照明考虑到本工程的地方性特色及经济特色,并且车行道照明已可兼顾到人行道照明,故在本次方案设计中不再重复设置人行道照明。建议在人行道外侧设置广告照明,为园区的夜景增添一点人文气息及商业气息,使园区及附近网点的生活多元化而显得缤纷绚丽。广告灯的设置间距约为30m左右,可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调整。4.7.3系统设计1)供电电源照明供电采用专用箱式变电站,根据道路总平面,箱变设在道路交叉路口处,向四周道路供电,箱式变电站内设高压六氟化硫负荷开关、10/0.4KV三相干式变压器及低压空气开关、接触器、电容补偿器、电度计量表计等。箱式变电站电源就近从10KV市电引入。因道路照明线路的末端电压不应低于额定电压的90%,配电半径取为500m。52 2)照明控制A、路灯控制共设置4种运行方式供运行选择:手动、光电控制、智慧钟控及为微机远动预留界面。其中手动主要用于调试和系统检查时使用;光控以光电管监测天光的自然照度为依据控制路灯启闭,但因易受干扰和其它因素影响可作为辅助控制方式;智能钟控采用天文时钟根据所处地区经纬度和季节按存储的日出日落时间自动设定并控制路灯启停,是主要控制方式;由微机无线三遥可实现整个园区的路灯集中遥控、遥测、遥信。B、根据规范要求,路灯后半夜应有节能控制,或采用双光源灯具,下半夜关掉一盏灯,或采用下半夜能自动降低灯泡功率的镇流器,以降低灯泡消耗的功率。3)线路敷设线路均选用VV22-1KV-电力电缆直埋地敷设。在道路交叉处设置电缆手孔井或人孔井,以备电缆交叉时使用,并预留交通指示标志灯、红绿灯电源。4)接地保护:每一灯杆处设置单独的短路保护。做好电力电缆外皮及灯杆接地,接地电阻Rjd≤10奥姆。5)建设内容本工程沿道路全程共设置单悬臂节能新型风光互补路灯80盏。4.8绿化工程4.8.1设计依据《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CJJ75-97)《城市绿地分类标准》(CJJ/T91-2002)4.8.2设计原则52 道路绿化以乔木为主,乔木、灌木、地被植物相结合,不得裸露土壤;道路绿化应符合行车视线和行车净空要求;绿化树木与市政公用设施的相互位置应统筹安排,并应保证树木有需要的立地条件与生长空间;植物种植应适地适树,并符合植物间伴生的生态习性;不适宜绿化的土质,应改良土壤进行绿化;修建道路时,宜保留有价值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同一路段上的各类绿带,在植物配置上应相互配合,并应协调空间层次、树形组合、色彩搭配和季相变化的关系;道路绿化应选择深根性、分枝点高、冠大荫浓、生长健壮、适应城市道路环境条件,不会对行人造成危害的乔木;花灌木应选择花繁叶茂、花期长、生长健壮和便于管理的树种;绿篱植物和观叶花灌木应选用萌芽力强、枝繁叶密、耐修剪的树种;地被植物应选择茎叶茂密、生长势强、病虫害少和易于管理的木本或草本观叶、观花植物,其中草坪植物应选择萌蘖力强、覆盖率高、耐修剪和绿色期长的种类;4.8.3树种选择1)树种选择:道路两侧绿化进行整体设计,整体绿化形式协调统一,层次丰富,分段富有变化,四季有景可赏。不同道路绿化设计选用不同的栽植方式,每条道路各有特色和风格。52 人非混行道与车行道间绿化带以修剪造型灌木造景为主,满足行车视线通敞和绿化造景需要,人非混行道外侧的绿化带设计整体协调统一,绿化带局部线形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变化,种植设计为乔、灌木和地被植物的复合结构,乔木品种选择白蜡、圆冠榆、大叶榆、刺槐,小乔木选择火炬、山桃、红海棠、山楂、暴马丁香、桃叶卫矛;花灌木选择紫丁香、重瓣榆叶梅、紫穗槐和红瑞木、金银木等,常青树选择樟子松、云杉,造型植物选择红叶小檗、水蜡和多年生宿根花卉如地被石竹、绿化菊、荷兰菊、萱草、鸢尾等。其中草坪选择黑麦草、早熟禾和高羊茅混播草坪。种植土换填草坪要求土层厚度30厘米,灌木种植要求土层厚度60厘米,乔木种植要求土层厚度120厘米。2)建设内容沿道路全程对保留的原有树木、对古树名木应予以保护外,另外还有一部分影响道路的修建,需要移植树木200棵,新栽植树木948棵。4.8.4绿化给水绿化给水,采用节水灌溉方式,道路绿化采用喷灌和滴灌相结合方式,控制方式为自动控制方式。52 第五章 环境影响评价5.1主要污染源分析扬尘:道路工程的扬尘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道路沿线部分建筑物的拆除,二是在施工中其裸露的路面经风力的吹蚀和施工车辆造成的。排水管网的扬尘主要来自开挖后的弃土如果不及时回填在风力的吹蚀下产生扬尘。废渣:道路工程的废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道路沿线部分建筑物的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二是道路部分开挖后的碎石土等和施工结束后剩余的施工材料。管网的废渣主要来自开挖后的弃土等。噪声:施工中噪声源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如打夯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机及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噪声均在85~90dB(A)以内,车辆噪声一般均在80~85dB(A)之间。5.2建设期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扬尘对环境的影响:52 施工期间,道路两侧的部分建筑物拆除产生扬尘,影响范围不大,必须进行封闭隔离;在土石方开挖和建材运输过程中,沿途产生扬尘,对空气质量有一定影响。必须加强施工组织管理和车辆运输管理,采用洒水车进行降尘,对运输土石方车辆采取遮盖蓬布密闭运输,以减轻扬尘和撒漏。排水管沟开挖后,对两侧弃土应尽快回填,或者采取临时性的防护措施。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道路施工中的噪声源主要来自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如打夯机、挖掘机、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振捣机及压路机等。机械设备噪声均在85~90dB(A)之间。对道路沿线的居民生活和学习有一定影响。建议运输车辆在经过城区时不鸣汽喇叭,减少鸣号,在夜晚22时至凌晨7时停止运输,防止影响居民夜间休息。将施工噪声较大的施工过程(如开挖、地基夯实、混凝土搅拌等)放在白天和晚上22时以前进行,中午居民休息时不施工。特别是在高考期间,应停止施工。排水管网施工期限相对较短,施工噪声对环境的影响范围较小,施工结束后随即消除。弃渣对环境的影响:道路工程的废渣主要来自两方面,一是道路沿线部分建筑物的拆除产生的建筑垃圾,二是道路部分开挖后的碎石土等和施工结束后剩余的施工材料。排水管网的废渣主要来自开挖后的弃土等。52 建议在道路施工过程中尽量挖填平衡,以减少弃渣量,对建筑物拆除后的建筑垃圾,按照当地城建部门规定的垃圾堆放场定点堆放。施工排水对水环境的影响分析:本工程施工过程中排水较少,主要是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和少量的生产清洗设备排水,只要加强管理,不随意排放,对环境的影响不大。在雨季施工中应注意对施工现场的污水及时排出。5.3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水环境影响分析:道路工程投入运行后,路面相对较为清洁,雨季不会出现污水横流现象,城市市容有较大的改观。对社会环境的影响:工程建成后,为当地居民出行和过路者提供了方便,对展示当地的经济、文化、风土人情,以及开展爱国主义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条件。通过工程的建设,创造部分的就业机会,能够带动当地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地方经济的发展。噪声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建成运行后对,通过加强管理和有效监督,对周围环境影响有所减轻,不存在噪声危害问题。水土保持措施及绿化:对有条件绿化的地带,根据当地的植物适地条件进行绿化。对建筑材料场地,包括土料场和砂石料场,在施工结束后,应采取水土保持措施,包括建设工程的和植物的,防止产生新的水土流失。对道路绿化带,则根据当地条件,选择观赏性较强的植物和花卉进行绿化和美化。52 总之,通过对项目进行环境保护投资后,能够减轻污染,改善生活环境和生态环境,达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结论:工程在建设过程中对当地环境有一定的不利影响,采取适当的措施后,不利影响能够得到减免;工程运行后,能够改善当地的交通条件和排水条件,从环境保护角度论证,工程是可行的。建议:认真贯彻执行环保“三同时”制度。在施工过程中认真落实环保措施。由于道路施工中所用原料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α——苯并蓖,因此,原料的加工应在远离城区的地方进行。由于道路施工中所用原料沥青在加热过程中产生有毒有害物质α——苯并蓖,因此,原料的加工应在远离城区的地方进行。52 第六章 项目实施进度及项目管理6.1建设期限项目实施期即为投资期,是指从正式确定建设项目(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到达到正常生产这段时间。本工程是一项规模较大、投资多的道路工程,需要各相关部门加强合作,密切配合,建议项目主办单位协调好建设前期的各项准备工作,做好项目实施计划与施工组织工作。根据气候特点,并结合本工程规模的实际情况及资金筹措方案进度安排等具体情况,参照类似工程建设的经验,按照总体设计,分期施工,根据工程需要,确定本项目建设期为2年,即2012年8月~2014年8月。6.2项目实施进度为了提高工程建设速度,采用各环节前后紧密衔接、有的环节同时开展、有的环节交叉进行的方式建设,具体安排如下:1、2012年8~10月,项目前期工作,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与审批;2、2012年11~2013年6月,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设备定购;3、2013年7月~2013年12月,土建施工;4、2014年1~2014年7月设备安装,运行调试;52 5、2014年8月,正式运营。项目进度见计划表6.1。工程建设进度计划表6.1序号年份201220132014月份8-1011-121-67-121-56781可行性研究─2工程地质勘察─3初步设计──4施工图设计──5工程招投标──6施工准备.动迁──7道路、排水、路灯、绿化施工───────8验收─10竣工通车─52 第七章 项目管理7.1组织机构与职能划分项目建成后,由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负责管理,负责项目的生产经营活动,实行自主经营的运行模式。项目建设期由公司组建项目建设管理办公室,人员由公司指定专业人员对工程建设过程全过程管理。7.2建立和落实领导责任制项目法人责任制:按照政企分开的原则组成项目法人,实行项目法人责任制,由项目法人对工程质量负责。参加单位工程质量领导人责任制:勘察设计、施工、监理等单位的法人,按照各自的职责对本项目的工程质量负责。严格执行基建程序:在设计以及工程建设中的开工报告、检查验收和竣工验收等工作环节中,把好质量关,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基建程序。7.3工程管理制度实行工程监理制:由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监理单位进行监理。实行合同管理制:工程的勘察设计、施工、设备材料采购和工程监理,均依法签订合同。实行竣工验收制度:项目完成后按有关规范和规定进行严格的竣工验收,验收合格后,方可交付使用。52 实行质量报告制度:建立工程质量报告制度,加强定期的施工现场检查。7.4资金管理项目资金管理应符合《国有建设单位会计制度》中的相关规定。实行专帐专户管理制度,本着降低成本,节约投资的原则。按工程的实施进度,对投资进行监控。实施审计制度,做好施工图预算、进度结算和竣工结算等工作。7.5劳动定员项目建成后,实行法定代表人负责制。项目管理由吉林省某某农业有限公司统一管理、统一协调财务平衡。人员由公司统一协调配备,并按照精简、精干、效能,适应工作需要的原则配置,建立一支结构相对合理、数量适中、业务素质较好的团队。52 第八章投资估算与资金来源8.1投资估算8.1.1编制内容本工程位于某某县市地区,座落在伊通县北部乐山镇辖区内。本可研内容包括:水泥砼路面工程、泥结碎石路肩工程、路堑工程、排水管道涵工程、护坡锚喷工程、绿化工程、照明工程。其它工程不在本工程范围之内。8.1.2编制依据(1)吉建定字【2009】《吉林省市政工程消耗量定额》;(2)吉建造字(2011)第18号,关于2011年度吉林省建设工程结算有关规定的通知(3)人工工日按78元计算;材料单价按2012年第二季度吉林省《建设工程材料指导价格》;机械台班价格按2009年吉林省《建设工程机械台班指导价格》。8.1.3工程建设其它费用的计算工程建设其他费用(即工程第二部分费用)分别按照国家发改委及建设部有关规定以及地方政策规定计取,其中:(1)勘察测量费、设计费按计价格【2002】10号文规定计取;(2)招标代理费用根据计价格【2002】1980号文规定计算;52 (3)建设单位管理费按财政部财建【2002】394号《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的通知计算;(4)工程监理费按建设部【2007】价费字670号文规定计取;(5)工程保险费根据中国人民保险公司规定为第一部分费用0.3%;(6)竣工图编制费按预算费的8%计算;(7)施工图审查费参照关于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收费标准的通知(吉林省价经字【2004】8号文件)计取;(8)环境评价费根据国家计委计价格【2002】125号文件计取;(9)基本预备费按第一、二部分费用之和的8%计算。8.2资金筹措园区南线道路建设工程总投资947.51万元。其中申请省财政补助450万元,剩余497.51万元资金地方自筹。投资估算见附表。52 第九章工程招标根据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发布的《工程建设项目招标范围和规定》及《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增加招标内容和核准招标事项暂行规定》的规定,对本项目所涉及的地质勘察、工程设计、工程监理、工程施工以及设备采购等相关工作均采取招投标制,在招标过程中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招投标法》。结合本项目建设进度等具体情况,项目招标活动拟采取委托招标组织形式,工程建设全部工程均采取面向社会公开招标。为规范项目的招标活动,项目招标活动中的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及招标方式应报项目审批部门核准,经核准后建设单位如再作变更,需重新向原审批部门办理审批手续。项目审批部门将核准变更项目招标内容的意见抄送有关行政监督部门。如建设单位在招标过程中弄虚作假或在招标活动中违反项目审批部门的核准事项,由项目审批部门和有关行政监督部门按照国办发[2000]34号文件的规定,对项目建设单位依法进行处罚。本项目招标基本情况详见下表“工程招标基本情况表”。52 招标基本情况表招标范围招标组织形式招标方法不采用招标方式招标估算金额(万元)备注全部招标部分招标自行招标委托招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勘察设计建筑工程√√√安装工程√√√监理工程设备购置√√√其  他情况说明:表中打“√”表示拟采用的招标范围、形式、方式等。建设单位盖章52 第十章社会效益评价10.1工程效益园区道路建设工程的建设在经济效益方面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构成:1)过境车辆减少绕行提高车速。2)由于该路段通行能力提高,使车辆通行效率提高所增加的附加收入。3)由于减少交通管理设施每年节省的费用。4)由于减少交通事故所挽回的费用。5)完善园区道路网,彻底解决游客进出入园区交通问题,提高运行能力的效益。6)彻底解决《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产品进出入运输所带来的经济效益。10.2社会效益:《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道路工程的建设,是《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实施的重要步骤。园区道路工程的建设将进一步完善园区道路网格局,彻底解决园区交通难行问题,同时又能使园区得到美化,并进行合理调整和有效的开发利用。对更好地满足游客对交通运输的要求,促进园区的经济发展,建设开放的现代化《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将起到显著作用。52 10.3环境效益:园区道路工程的建设,可以给《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又增加了一道道风景线,它既美化了园区环境,又提生了园区观赏品味,它既减小了噪音污染,又减少了粉尘污染,交通流畅,秩序井然,为旅游和观光渡假的人们嬴造了一个温馨生活的环境,为《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及周边地区的经济文化事业可持续发展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通过定性分析可以看出,本工程的实施必定会让社会经济得到“正”的净效益,对社会带来的影响是深远的,利益是长久的,社会评价总体指标良好,具有亟待实施的必要条件,同时是合理的,本工程是可行的。52 第十一章研究结论11.1主要结论1)本项目是《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的一部分,项目建设符合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政策,符合吉林省提出的“快走变快跑”、“扩容强市”的发展思路,符合“工业立市、项目带动”的战略。道路坐标、道路红线宽度等设计标准符合《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要求,能够满足不断增长的交通量的需要,不但可以完善道路网,缓解园区道路的交通压力,合理疏导车流,避免车辆绕行,改善交通环境,美化园区环境,还能提高客货运输综合经济效益;对加速园区沿线两侧土地的增值开发,改善园区整体形象,促进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将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2)本工程可行性研究与园区总体规划紧密结合,通过对该地区社会经济、交通量发展预测、方案设计及投资估算、经济评价等研究,建设项目在技术上是可行的,在经济上是合理的,从综合评价看,社会效益可观。对推动园区的经济发展有重大意义。该项目总体上技术先进、经济合理,既能照顾《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长远规划又充分考虑近期资金运筹的可能性,能够较好的协调既有道路、排水体制与道路网和区域污水的综合治理,改善排放水质,提高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符合可持续性发展的基本方针。本工程项目施工场地开阔,工程材料丰富,运输便利,施工用水、用电可以就近引入,工程建设条件良好。52 11.2建议1)建设单位应尽快办理贷款相关手续,做好项目的前期准备工作,落实建设资金,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实施,并达到预期目的。2)进一步对技术设备进行考察,并以招、投标的方式进行设备采购,选用符合拟定生产规模的生产设备,达到合理选用、科学匹配的目的。3)项目实施阶段,要加强监督管理工作,确保工程质量,使其早日建成交付使用。4)道路两侧树木较多,建议修建道路的同时,结合《吉林省生态农业观光旅游项目园区》总体规划,完善相关园区的整体建设,道路平面可随地物地貌适宜调整,避免破坏园区自然环境,造成不合理浪费和灾害。5)园区建设的道路较多,建议合理安排道路建设顺序,尽量减少施工给交通带来的不利影响。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