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6.50 KB
  • 2022-04-22 11:28:16 发布

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对问题研究法学毕业论文.doc

  • 20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民族大学**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论文题目: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对问题研究系部:人文社会科学系专业:法学年级班级:11级1班学号:111************学生姓名:**指导教师:**职称**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目录摘要IAbstractII引言III第1章气候变化的认识11.1产生气候变化的原因11.2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1第2章主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及政策42.1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42.2加拿大对气候变化所持态度42.3日本的应对国际气候的态度5第3章统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对及原则73.1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73.2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基本原则8第4章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办法104.1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104.2中国的气候变化减缓及取得的成效104.3我国气候变化的立法现状11结语13参考文献:14致谢词: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摘要气候变化是一个长期缓慢的变化过程,气候变化对人类存在和发展也已经或即将产生巨大的影响。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间也形成了非政府组织,一些国际法律条文得以实施来维护世界社会环境和生态平和。但这些现有国际法律史是不完善的,有关气候变化的影响预测在科学上仍然存在一些争论和质疑。在经济的发展远远加快的情况下环境保护措施还在原地踏步,自然的承载能力渐渐出现超负荷,前人只顾耕耘,没有学会施肥来保养“世界”这块大土地。本文主要是围绕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对方式及实施的原则和法律机制来展开探讨各国在政治、科学、法律上达成的共识和发达国家应对该问题的态度和做法,及如今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如:“雾霾”问题的探究。对于实施和制定完善相关气候法律,主要目的是希望世界生态和谐统一,各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不仅为了自身,个体对整体的影响也起关键性作用,国际间除了共同合作还应该把自身的问题解决好。关键词:应对;国际气候变化法;解决方式;共识III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AbstractThe change of the climate change is a long slow process of climate change on human existence and development have also been or is about to have a significant imp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countries also formed the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s ,some international laws are enforced to maintain the social environment and the ecological world peace. But the history of the existing international law is not perfect, on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predict there are still some arguments and questions in science. In the case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s to speed up th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measures still marking time, the bearing capacity of natural gradually appear overload, predecessors into cultivation, not learn to maintain "the world" fertilize the land.This article is mainly about climate change approach and implement the principles of international law and legal mechanisms to discuss national consensus on political, scientific, legal and deal with the problem of attitude and practice of developed countries, and now the impact of climate change in China, such as: "smog" exploration of the problem. To implement and improve relevant climate law, the main purpose is to hope the world ecological harmony, adhere to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not only for themselves, the total impact of individual also play a critical role, in addition to the common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should also solve the problem of its own good.Keywords: tackling climate change; international law; solution;consensusIII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对问题研究引言气候变化是当前全人类及国际社会面临的最大挑战之一,气候变化本身是一个自然现象,需要科学理论和工具进行观察、预测和分析。讨论气候变化,不能完全脱离科学和技术背景,该特点直接影响了人类对于气候问题的认知和理解,也间接影响了气候变化国际法的发展。气候变化对经济社会和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影响广泛而深刻,虽然人类社会已经承认人类排放温室气体的活动是全球变暖的主要原因,但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还是产生诸多问题,个别发达国家出于自身利益,忽视了整体利益。为了全面应对这个关乎全人类的气候问题,首先人类对气候认识应在各个领域达成共识,再追究气候根因。最后在达成具有约束力的《公约》基础上,各个国家应根据国情积极应对。文章分别列举了几个发达国家及对照我国在应对气候问题上做了说明,对比之下,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及发达国家内部应该互相借鉴,互相监督。III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第1章气候变化的认识1.1产生气候变化的原因目前国际社会热议的气候变化问题,是指由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增加而引起的全球变暖现象以及由全球变暖而导致的诸多不利后果。按《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界定,气候变化是指“除在类似时期内所观测的气候的自然变异之外,由于直接或间接的人类活动改变了地球大气的组成而造成的气候变化”:杨兴著:《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4页;《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条第2款。,“这种变化是因为人类生产活动大量增加了温室气体的含量,这种自然温室效应上升的趋势将引起地球表面和大气的温度进一步上升,并可能对人类产生和自然生态系统不利影响”。产生气候变化的原因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自然原因,另一方面是人类活动的原因导致气候变化。自然原因是指系统内部和日地关系相互影响等,人类活动的原因主要是由于人类活动而排放出了大量的温室气体从而导致气候变暖,但根据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报告,气候变暖中人类的活动很可能是导致的首要原因。1.2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基础1.2.1科学共识气候变化一开始是以一个科学问题、环境问题进入人类视野的,它和科学因素的密切关系是气候变化比较明显的特征之一。科学研究揭示了气候变化,并对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观念与步伐产生直接的影响。2015年2月,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41次全会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召开,联合国环境署仍然会在未来不遗余力地为科学家们的科学研究提供无限的支持和服务,希望科学家的研究成果能够更有效改善环境。IPCC成立,其专责研究由人类活动所造成的气候变迁。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委员会的主要工作是发表并执行《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有关的专题报告,并分别于1990、1995、2001、2007及2014年完成了五次气候变化评估报告,这些评估报告也成为国际社会科学认识气候变化及其影响,以及应对气候变化国际谈判的重要科学基础。IPCC揭示了在科学方面的三个国际共识:一、气候变化是正在发生且涉及未来的客观事实;二、气候变化是人类的活动所引起的;三、假如不加以制止,任其现状恶化,气候变化的发展速度极其后果将不可设想。所以政府立即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的政策是毋庸置疑的。1.2.2政治共识气候变化绝不仅仅是一个科学和环境问题,这是一个越来越重要的全球性会议话题,需要汇集全球各个国家的政治力量来应对。“世界气候大会”第一届是在1979年,气候变化作为一个紧迫的世界性难题被重点讨论。这一含义切确的突出了气候变化的三个基本特性:全球性、紧迫性、挑战性。这标志着气候变化是全球化进程中产生的一个严重问题,它将以一个新要点进入国际政治论坛中。1988年,联合国大会在43/53号决议中宣示“气候变化是一个全球性共同关切的焦点”。如今,国际社会对气候变化形成的政治共识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第一、气候变化火烧眉毛,潜在的负面影响越来越紧迫和强烈,必须马上实施行动加以解决,减少温室气体排出是主要解决方法之一;第二、气候变化不是只靠一个或几个国家就能解决的问题,它不开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第三、根据其历史根源,气候变化的大部分责任和义务应由发达国家承担;第四、气候变化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重大历史机遇,标志着人类进入低碳社会,为实现可持续发展而战斗着。一个国家的公民素质环境意识在此次发挥重要作用,气候变化政治共识中的突出特点之一是它处于不断调整不断更新当中。1.2.3法律共识仅靠有科学共识和政治共识就想解决气候问题是远远不够的,这些全球性共识的法律基础必须实施和升华,相关国际法律文件的制订和国际法规范必须得以落实和实施。法律共识解决是“全球性问题、全球性治理”的基本要求和体现。法律共识也是国际社会艰苦博弈、反复磋商的宝贵成果。1988年,国际社会达成一项重要共识:解决气候相关文题的前提是有一个全球性框架公约。为此,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于1991年2月至1992年5月间共举行5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次会议,商定了《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以下简称《公约》)的文本。《公约》随后在1992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即“里约会议”上获得通过,并于1994年3月21日正式生效。《公约》现有192个缔约国,自1995年至今已连续召开15次缔约国大会。在2009年12月最新一次缔约国大会在丹麦哥本哈根被召开,会议达成的《哥本哈根协议》不具约束力。相关国际法律文件是达成国际法律共识的载体,它使得法律共识具有一定的约束力兼容性和规范性。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第2章主要发达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及政策2.1美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态度2.1.1美国强烈抵制京都体制美国人口仅占世界人口总量约4.5%,然而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却占全球总排放量的四分之一以上,2005年美国人均排放量为24吨二氧化碳是印度排放总量的20多倍。美国是当今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头号强国和温室气体排放的主要国家,美国的参与无疑是全球减排成功与否的关键,但是令人遗憾的是美国拒绝将《京都议定书》提交参议院审议,原因是发展中国家没有承担同等的义务为由,同时大幅度削减温室气体排放,将给美国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布什政府曾经断言,批准《京都协议定书》的结果是,美国将有500万人丢掉饭碗。在企业遭受重创的同时,许多美国人已经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也将被迫改变,因此批准《京都议定书》将大大威胁到布什政府的国内政治。2.1.2美国的气候立法一、2007年12月美国参议院通过《气候安全法案》表明美国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态度由怀疑转向支持采取气候行动,美国强制性限制和削减温室气体的做法激励了美国的主要贸易伙伴如加拿大采取具有实际性的行动。二、自从奥巴马上台后,美国的气候立法焕然一新,在新政府的强力推动下,美国国会众议院2009年6月通过了《美国清洁能源安全立法》ACES,该法案通过标准和激励措施并举,清洁能源的应用和发展得到大力的推动,减少了对石油的依赖,遏制全球变暖。2.2加拿大对气候变化所持态度2.2.1加拿大国际气候合作态度冷淡加拿大于2002年12月签字加入《京都议定书》,但加拿大政府对待气候变化态度冷淡,加拿大的地位尤为特殊,它和美国领土接壤,并且是全球唯一个美国向它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进口清洁能源的国家,这一点必须得到承认,加拿大政府觉得他们理应得到相关份额的信用债权。加拿大认为自身所承担的减少排放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义务的权利应获得抵消才是公平。由于提出要求没能得到缔约国的认可和满足,为此加拿大对《京都议定书》显然并不满意。此外,《京都议定书》也没有规定发展中国家受到强制性减排的义务,加拿大对这也持不满的态度。加拿大对国际气候冷淡主要取决于以下因素:第一、加拿大不担心全球变暖,因为3200万人口却拥有997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森林茂盛,水资源丰富,燃料充足,可以说是“丰衣足食”;第二、全球变暖将使加拿大获得新的战略资源。全球变暖可以给加拿大带来最大的惊喜是北极地区蕴藏的丰富资源和极具战略价值和经济价值的海上航道。2.2.2加拿大的国家气候行动计划2007年4月加拿大政府颁布了《减少温室气体和空气污染行动计划》宣称将采取一系列具体的、创新的措施削减温室气体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鼓励企业采用更清洁的燃料和引进碳捕获和封存技术及其他低排放强度技术,鼓励企业采用高效的热电联供热核和设备。目前加拿大政府在国内减排行动方面不愿冒进,对国际气候合作基本持观望态度,认为制定独立的气候政策风险太大。由于加拿大与美国紧密的地缘关系和经济交往(尤其是能源合作),可预见,加拿大的国内气候政策将深受美国的影响也将会在国际气候合作方面紧追随美国。2.3日本的应对国际气候的态度2.3.1日本的国际气候立场左右摇摆首先,日本企业在20世纪80年代已大幅度地提高了能源效率,进一步减排的余地已经不大,而《京都议定书》给日本规定的6%的减排目标是以1990年的排放标准为基准,没能体现日本的前期减排成果,因此对日本不公使得日本态度在近年国际气候合作中发生了变化。其次,美国的立场对日本也有影响,强调技术进步在削减温室气体排放中的重要作用。再者,日本的先天弱势的地理位置和有限的资源决定了日本抗击气候变化的能力是受约束的,使得日本在能源安全与气候安全两方面都受到威胁,这也是日本在国际气候合作中选择左右摇摆的立场之因。2.3.2日本国内气候政策与气候谈判战略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日本的能源政策与气候政策不谋而合,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爆发以来,以“高度的忧患意识”著称的日本开始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能源政策和措施,节流开源,为能源安全提供动力保障。在国内,日本实行强制性的能源标准和节能指标,控制能源消费,其中标志性立法《节约能源法》在社会生活各个方面都做了规定。总的来说,发达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态度上各不相同,但在应对措施上都有作出实际行动。由于各国基本国情不同,应对办法和坚持的原则也有区别,尤其是发达国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体制和发展程度存在明显差异,故坚持的原则也显而易见。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第3章统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应对及原则3.1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方法第一、应对气候变化既要根据本国基本国情从实际出发,更要放眼未来。从实际出发就是把握国际共识的这个基本核心,放眼未来则是设定全面合理的目标,为问题提供确定的解决办法。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一个目标就是减缓气候变化,使其发展速度放慢,后果减轻,但减缓并不等于已经完全消除,气候带来的负面影响将长期存在。因此,应对气候变化的第二个目标就是适应气候变化及其消极影响。根据气候变化的影响,这一目标应包括:(1)提高生态系统气候变化的免疫能力,各国应该建立技术交流机制,规划好“蓝图路线”;(2)提高人类社会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即提高粮食和水资源短缺、社会公民健康危机和军事威胁的应对能力。所以解决办法就是实施“和平解决争端机制”提高粮食产量和资源管理能力;(3)提高人类运用和扩大气候变化有益因素的能力。第二、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法的作用不可替代。法是一种特殊的社会规范,以规定权利义务的方式对社会关系和社会生活进行调整[美]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等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5页。其能在最少阻碍和浪费的条件下尽可能多地使生活资料满足人类对享有某些东西或做某些事情的各种要求。因此,国际法应对气候变化的方式是,通过为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法主体规定权利义务的方式调整国际合作关系。完善各国立法体系主要有关以下几个方面:(1)发展中国家继续完善统一的《气候变化法典》填补其国家这一领域的法律空缺,让应对气候变化有个强大的法律后盾;(2)完善各国能源资源等方面的法律规章,应对气候变化绝大程度上是对能源立法结构的调整和完善;(3)实施气候金融法律制度,考虑到效率问题,筹募资金是重中之重,发达国家应该发挥主导作用,在募集到基金的同时,一定程度帮助扶持发展中国家解决资金这一缺口和提供技术为其更快的缓解环境问题。同时,对污染大的国家也按比例多贡献资金解决这一问题;(4)在落实法律责任的同时细化责任制度。通过法律来详细规划责任制度的分配,追根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法律责任难以确定的原因是因为责任制度规定的过于笼统。第三、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过程中,不可忽视从自然的角度出发。气候变化问题的本质是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活动大幅增加了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强了自然温室效应而引起的全球气候变化。虽然可能存在其他导致气候变化的因素,但从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的研究结果来看,温室气体浓度的显著增加才是导致气候变化问题的主要原因。因此,应对气候变化最主要的方式显而易见,即“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的浓度,使其浓度稳定在防止气候系统受到危险的认为干扰水平上”此种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应对方式称“减缓”。国际气候变化法体系包含以下内容:(1)各个国家在各层面设立“国家技术路线图”计划,形成国际分享交流机制;(2)在专利权保护方面对不发达国家实行优待计划;(3)依据特殊法律法规实施灵活的专利权保护;(4)建立气候变化技术的国际信息记录;(5)完善和明确技术转让型应对减排单位交易条件;(6)让气候变化技术的开发和推广有足够资金。第四、由于温室气体的排放与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紧密相连,减缓行动牵涉到的问题很多,降低温室气体浓度的效果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除了温室气体浓度外,还有其他因素也在促进全球变暖,因而减缓行动不可能阻止全球变暖的趋势。所以,应对气候变化还需要人类采取行动积极的去“适应”适应的主要手段是:加大环境保护的力度,提高应对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能力。这种能力可通过投入资金和获取有关技术来提升。3.2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基本原则3.2.1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第一,全球化发展的过程中气候变化的影响具有整体性,世界各国都应承担的相应责任,各国家都会受到影响,因此每一缔约国都应保护好本国范围管理范围内的生态环境,同时和其他国家的合作是不可缺少的。第二,综合考虑各国家的排放情况和综合实力、科技、经济水平等因素,对各缔约国设定不同的减排任务,基于各国具体情况,如美国英国等发达国家由于经济起步早,工业发达碳排放量大,对气候的影响也是不言而喻的责任更加重大而且发达国家综合国力强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相对发展中国家强,因此减排的义务他们也应该相应承担更多,同时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帮助发展中国家提升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发展中国家也应正视自身的情况,虽然现在不具备减排的能力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发展中国家也要纳入减排队伍中来,共同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3.2.2损害预防原则损害预防原则是指各缔约方应当采取预防措施,防预和尽量减少引起的气候变化的不理影响。严重的气候变化威胁出现时应首先考虑应对策略的成本效益,确保在尽可能获得全球效益的同时降低费用。这一原则主要是针对即使在缺乏充分的科学证据时也要采取预防性的措施,减低损害的发生损失。针对可能发生的危害采取行动要符合适应和减缓原则。适应的含义是要预先采取适应措施,提前应对可能发生的气候变化带来的危害,在危害后果可能发生时做出应对,做到未雨绸缪。减缓的主要内容是“对人类有关活动加以限制、控制、削减或禁止”,表现为承担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义务。3.2.3可持续发展原则可持续发展原则是指各个缔约国家有权利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把本国的经济计划与可持续发展原则相结合,在发展本国经济的同时应当采取措施应对气候变化。何建坤,刘滨.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J].环境保护,2005,(2)充分考虑发展中国家原则《公约》第3条第2款规定:“应当充分考虑到发展中国家缔约方尤其是特别易受气候变化不利影响的那些发展中国家缔约方的具体需要和特殊情况”这一原则兼顾了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的技术不发达,且受气候变化影响相对较大,因此要充分兼顾、考虑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为发展中国家提升其应对能力而提供援助。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第4章我国气候变化的影响及应对办法4.1气候变化对我国的影响我国土地广阔,自然生态分布多种多样,气候变化给我国带来了巨大影响。根据有关研究报告,我国每年平均温度明显上升0.5-0.8℃,引发了一系列现象:极端天气频繁、出现冬暖夏冷现象、海平面逐渐上升、空气污染指数居高不下和雾霾天气突显。近年来我们中东部地区雾霾污染尤为突出并且严重影响人们的生活出行和健康。形成雾霾天气具有以下原因:①温度下降,大气干燥,空气气压低,空气不流动,致使空气中的微小颗粒聚集,漂浮在空气中。②地面灰尘大,空气温度低,地面的人和车流使灰尘搅动起来,逐渐升起。③近年来,城市汽车越来越多,汽车尾气也是污染源,也是产生雾霾的一个因素。④工厂排放出的废气污染。⑤冬季取暖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污染物。⑥人们的憩室卧居着装都带有大量化学纤维元素,同时也造成空气大量污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必须建立系统完整的生态文明体系,用制度保护生态环境。我国对雾霾天气的治理具体措施:继续加大房产行业的调控,把巨大的房产行业稳定地转移到生态建设上来,改造山河,回归自然,控制开发强度,调整空间结构。生活宜居适度,生态山清水秀,身体健康长寿。达到“旅游进生态,回归住农舍,饮食无公害,四季新鲜菜,机械入农田,牲口繁殖快,污水进沼气,环保有依靠,空气不干燥,经济民生笑”。气候变化对我国水资源的分布也产生了影响,降水情况发生改变,加剧了干旱地区的水资源匮乏。李丽平,田春秀.欧盟气候变化政策新动向的启示和建议[J].中国环境报2009,(1)4.2中国的气候变化减缓及取得的成效中国既是《公约》的缔约方,也是《京都议定书》的缔约方。积极推进减缓气候变化的政策和行动。第一、调整经济结构,促进长夜结构优化升级。为了提高生效率,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中国于2007年发布13个行业“十一五”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淘汰落后产能分地区、分年度计划。为了遏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过快增长,中国相继制定发布了高耗能行业市场准入标准,提高节能环保准入门槛;第二、发展可再生能源,优化能源结构。我国于2005年颁布了《可再生能源法》,制定了促进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的激励政策,发展大型联合循环机组和多联产等高效、清洁发电技术,研究二氧化碳捕获与封存技术;第三、大力节约能源,提高能源利用率。中国修订了《节约能源法》努力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第四、减少农业、农村温室气体排放。大力发展农村沼气,推广太阳能、省柴节煤炉灶等农村可再生能源技术;第五、发展循环经济,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国家制定《循环经济存进法》同时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等标准法规,推动垃圾填埋气体的收集利用,减少甲烷等温室气体的排放;第六、推动植树造林,增强碳汇能力。近几年,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措施,调动了广大农民参与保护森林、植树造林的积极性。目前,通过持续不断地加大投资,平均每年植树造林400万公顷,森林管理累计净吸收16.2亿吨二氧化碳,减少毁林排放4.3亿吨二氧化碳,有效增强了温室气体吸收汇能力。4.3我国气候变化的立法现状目前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在法律方面还存在很多不足,需要进行完善和改进,我国在借鉴国外相关经验的基础上,结合自身国情,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气候变化法律体系,因此需要做到以下几方面:4.3.1实现气候变化立法与国际接轨气候变化立法要努力把国内法和国际法的接合,在制定相关法律、政策时要贯彻公约的精神:第一、推行减缓和适应并重原则。现在我国的法律设置应在减缓性法律的基础上更加注重于法律的适应性;第二、实行可持续发展原则,应对气候变化是对我国环境和国家发展的双重考验,只有在合理规划基础上,兼顾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才能实现共赢;第三、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我国应在结合自身国情基础上确立自身法律规范,以公约内容为参照,针对不同地区设定不同的减排任务和责任。4.3.2法律法规制度国际化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及政策的制定不仅是关乎缔约国的问题也不单是缔约国的责任,它同时也是需要全球各个国家去积极履行的一项减排任务,每个缔约国在《公约》附件中都被设定了相应的减排任务,发展中国家没有被安排具体的减排义务,但发展中国家也要以相应的标准来规范和要求自己,制定符合本国国情的减排方针政策,着力提升本国应对气候变化影响的能力,为今后承担相应减排任务做好充分准备。4.2.3落实气候变化法律责任法律责任是法律实施和法律效力的保障,目前我国对于气候变化方面的立法多具有“软法”性质,可操作性不强,法律中常存在无法可施的空白地带,有法地带又面临着执法困难的尴尬处境。所以只有将我国的法律政策、国际法律规范、国际法律原则同国情结合起来时设定的法律责任才能将节能减排落实到实处,法律责任的承担不仅应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对于情节严重的更要设定刑事责任。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结语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面临的一个长期的、艰巨的进程。这个进程的核心是运用法律,尤其是国际法机制应对气候变化,构建国际气候变化法体系。以现有的对气候变化的国际共识为基础,以国际社会共同确立的应对气候变化的法律法规为向导。不是单独一部法律或几部法律的结合就能叫做体系,它是所有旨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议定书、国际公约、条约、等国际法律文件,以及相关国际法原则、惯例等共同构成的统一的、独立的有机整体。不同法律制度在体系内相互配合、相互协调。建立更多与这一体系涉及面广、内容繁杂的内容,但有很多问题与现有的相关国际法分支产生重合,这决定了这一体系不是封闭性的,而是以充分的开放性和包容度,和其他领域的国际法规范相互交流,并与它们一道推动气候变化应对进程。例如,应该考虑在联合国框架内设立一个类似安理会的机构,如“气候变化安全理事会”,赋予其权力裁决有关气候变化的实质性案件,或者给予其“气候制裁权”,努力实现到国际协调统一,惩罚不履行应对气候变化承诺而且破坏气候的国家及地区。国际气候变化法体系的实施与执行是个科学性、综合性很强的系统工程,需要各国的广泛支持和国际社会的通力合作。只要是有益于应对气候变化的理念与实践,都应该将其发扬光大,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人类只能生活在茫茫宇宙中如同汪洋大海中的小舟上,同舟共济,人类是一个整体,尽管生活在不同的主权国家内,但是,在环境保护的问题上必须齐心合力,将环境义务作为一项国际义务,我们将全人类的利益放在第一位。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参考文献:[1]杨兴著:《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研究》,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9月版,第224页[2]《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一条第2款。[3][美]庞德著沈宗灵、董世忠等译:《通过法律的社会控制》,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35页。[4]李爱贞.气候系统变化与人类活动/全球变化热门话题丛书[M].气象出版社,2003年.第121页.[5]何建坤,刘滨.在可持续发展框架下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J].环境保护,2005,(2).[6]李丽平,田春秀.欧盟气候变化政策新动向的启示和建议[J].中国环境报2009,(1).[7]宋立刚,胡永泰.经济增长、环境与气候变迁——中国的政策选择[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2009年.第21页.[8]李艳芳.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立法比较及其对中国的启示=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O10(4).[9]张梓太.中国气候变化应对法框架体系初探=J].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2010(5).15 **民族大学相**学院本科生毕业论文致谢词:在本次论文的撰写中,我得到了老师您的精心指导,不管是从开始定方向还是在查资料准备的过程中,一直都耐心地给予我指导和意见,使我在总结学业及撰写论文方面都有了较大提高;同时也显示了老师您高度的敬业精神和责任感。在此,我对老师您表示诚挚的感谢以及真心的祝福。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