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9 MB
  • 2022-04-22 11:33:14 发布

硕士论文-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pdf

  • 73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分类号UDCYe7t3五3密级编号YUNNANNoRMALUNIVERSITY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心境一致-I生和心境依存性对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学院熬宣整堂生筻理堂瞳专业名称蕉匮皇熬童!垒理堂研究方向丛知蕉羼皇堂翌的堕塞丝硒究研究生姓名导师姓名03040202010职称麴援职称教援2006年5月30日 以及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的性别差异等问题。通过讨论,深入认识了情绪心理学中情绪与认知的关系,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情绪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关键词:心境一致性心境依存性内隐记忆外显记忆抑郁II AbstractTherelationbetweenemotionandmemory,especiallytheeffectofemotiontomemory,hasbeenthewidespreadissueinthefieldofcognitivepsychology.Theresearchfocusedonexplicitmemorybefore,suchasrecall,recognitionandSOon.Explicitmemoryincludesonlysomeinformationwhichsubjectscouldconsciousdefinitelyandcouldretrieveindirectly.Inrecentyears,theresearchofimplicitmemorywhichcanoccurautomaticallyorsomethingoutoftheconsciousnesshasbeenahottopic.Bythis,wecouldunderstandtherelationbetweenemotionandmemorymorebroadly.Thediscussionontherelationbetweenemotionandmemory,especiallytheef诧ctofemotiontomemory,isstartedontwowaysbasically:oneismood—congruentmemory,anotherismood—dependentmemory.Moodisthefaint,continuedemotion.Theresearchcombinesmood·-congruentmemorywithmood··dependentmemory,andaimsattheeffectofmoodtoimplicitmemorycomprehensively.Toinvestigatetheeffectofundergraduatestudents’moodtotheirexplicitandimplicitmemory,wehaddonetWOsuccessfulexperimentsbytheapplicationoftheprocessdissociationprocedure(PDP).Theexperimentmaterialswerecomposedof120picturesofaffectivevalenceincluded40positive,40neutraland40negativepictures.Thethings,includingthestimuluspresentingunderthecontrolofE—Prime,thedesignWas3(group)×3(picturevalence)x2(testtype),The48experimentalsubjectswereselectedfromtheundergraduatestudentsofYunnanNormalUniversity.Intheexperiment,thereweretwosessions,studyandtest,andaninterruptiontaskbetweenstudyandtest.Thesubjectswererequiredtoassessthehappinessofthepicturesby1-3pointscale,completefollowinginterruptiontasks.Thenrecognitiontestswereinorderadministered.Beforethestudystageandteststagehadbeenstarted,letsubjectsparticipatetheprocedureofthemoodjnduction.ThePDPfunctionwasusedtocalculatetheRandA.Themainfindingsareasfollows:(1)Themood—congruentmemoryWasexpressednotonlyinexplicitmemory,butalsoinimplicitmemory;(2)Themood—dependentmemorywasexpressednotonlyinexplicitmemory,butalsoinimplicitmemory;(3)Thedissociationbetweenexplicitmemoryandimplicitmemoryshowedintherecognitiontest.ThecorrelationbetweenthescoresofexplicitandimplicittestWasnotsignificant.Inotherwords,thecorrelationbetweentheconsciousandunconsciousretrieval ofvalencepictureswasnotsignificantintherecognitiontest;(4)Sexdifferenceswerenotfoundinexplicitandimplicitmemory.Withthesefindings,attentionoftheresearchispaidto:inthedepressedpeople,thedissociationbetweenexplicitmemoryandimplicitmemoryshowedintherecognitiontest;themood—dependentmemorywasexpressednotonlyinexplicitmemory,butalsoinimplicitmemory;andthesexdifferenceinexplicitandimplicitmemoryandSOon.Throughthese,weunderstandtherelationbetweentheemotionandthecognitioninemotionpsychologymoredeeply.Theresearchwouldplayanimportanttheoreticalroleindevelopingthetheoryofemotionpsychologyandcognitivepsychology.Keywords:mood..congruentmemory,mood..dependentmemory,explicitmemory,implicitmemory,depressionV 独创-}生声明本人声明所呈交的学位论文是我个人在导师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研究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已经标明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研究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学位论文作者签名:霭位确湘6年f月初B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即:学校有权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云南师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学位论文作者签名:嘭傻动泐5年,月初日指导教师签名:髑认傅娆御,年,月知日 ⑩-t南砰缸史尊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1.1前言第一部分文献综述情绪和记忆的关系,尤其是情绪对记忆的影响是认知心理学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情绪在人的一生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比如,婴儿的出生和亲人的丧失等这些事情都搀杂着复杂的情感。一生中对某一事件的记忆可能会燃起我们同样的情绪经历。更确切地说,在完全不同的条件下,经历相同的情绪可能会使我们不可预料地回想起某些特殊事件。情绪和’记忆的密切关系给我们提出了几个有趣的问题:情绪和记忆怎样互相影响?在什么条件下情绪怎样引发对先前事件的回忆?掺有其他环境线索(比如,特殊的香味)的情绪怎样使我们想起先前的经历?情绪在这里可能作为一种提取线索影响着记忆,这一研究以前主要集中在外显记忆方面,比如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所涉及的只是被试明确地意识到的,并且能够直接提取出来的信息川。近年来,在不需要意识或有意回忆的情况下,个体的经验自动对当前任务产生影响而表现出来的记忆(内隐记忆)研究已成为当前的一个热点问题,这扩大了我们理解情绪和记忆关系的范围【2】。我们在考察情绪和记忆的关系,尤其是情绪对记忆影响的这个领域的时候,基本上是沿两条路线展开的:一种称为心境一致性记忆,另一种是心境依存性记忆。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持久且具有渲染性的情绪。它的显著特点是不具有特定的对象性,即不针对任何特定的事物,是一种带有渲染性的情绪状态[3】。心境有积极和消极之分,它们都影响着个体各方面的行为,使个体戴着一副过滤镜对事物进行认知。本研究拟在国内外已有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综合考察心境对内隐记忆的影响。通过本研究,深入认识了情绪心理学中情绪与认知的关系,这对于丰富和发展情绪心理学和认知心理学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此外,对心境与内隐记忆的关系的认识,有助于我们进一步地了解心境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作用,如何按照一定的规律调节心境、选取教学材料和教学方法来促进学生的记忆,特别是内隐记忆在学习中的作用,教师能更好地发挥情绪在教育、教学中的积极作用,形成积极的课堂情绪体验。本研究在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师生的身心健康等方面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⑧吁南蕃f霜大孳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1.2对本研究涉及到的几个关键词的解释心境一致性(mood—congruentmemory):人们倾向于记住与他们心境相一致的信息。换句话说,如果一个人的心境是愉快的,他们将更可能记住那些愉快的信息;如果~个人的心境是忧伤或恶劣的,那么他们将很可能会对那些不愉快的信息有更好的记忆,个体这时所感知到的周围的一切都带有忧伤的色彩。抑郁个体的MCM指抑郁个体能够回忆更多的与其抑郁心境相一致的信息(比如不愉快的或沮丧的负性信息)。研究表明MCM在抑郁心境中表现为一种较为稳定的现象(4],并有可能是抑郁得以保持的重要认知机制口j。Teasdale(1983)【6峙旨出,如果一个人感到抑郁,那么由于心境一致性记忆的存在,他可能有更多的消极回忆;而对这些消极回忆的再现则使得抑郁状态得以保持或加强;这种抑郁状态又让他回忆起更多的消极经验,最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使他难以自拔。同时因为抑郁增加了对消极事件的回忆,所以抑郁者在预感结果时就可能降低了期望值,于是抑郁状态就作为消极应对的结果而得以保持。例如,一个抑郁者被邀请参加别人舞会,他就会自然地回想起以前参加舞会的消极经验。而对这些消极经验的回忆导致他降低了对舞会的期望值,结果他可能会拒绝参加本来可能可以改善他心境的舞会。心境依存性(mood.dependentmemory):当回忆时的心境与学习时的心境匹配时,被试的回忆效果最好。测验心境依存性记忆的实验研究一般是要求被试学习一个或者两个词表。被试在一种,D境状态(如快乐或悲伤)下学习词表,然后以相同或者不同的心境(见表1所示)回忆所学单词。当给被试呈现两个词表时(如Bower,Monteiro&Gill蟾an,1978;Schare,Lisman&Spear,1984),被试需要以一种心境学习其中一个词表,而以另一种心境学习另一个词表。接着让被试回到其中一种心境状态,要求他们只回忆所学习的第一个词表。我们可以预期,当回忆时的心境与学习时的心境相同时,被试的回忆成绩应该会更好一些。 (⑧《南蕃f牡史绰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表1根据Bower。1(1981)的理论设计的一个心境依存性记忆研究及其预测结果学习时的心境状回忆时的心境状预期回忆水奠:态亚高兴自F昂】月六悲伤低悲伤月7≮低悲伤局忆主要遵循两个基本原则:(1)研究任务和记忆测验要在场合相关过程中完成,特殊的过程依靠的场合不同。(2)场合可能通过重建过程影响内隐和外显记忆测验的成绩,场合依存性在特殊、可靠的记忆线索缺少的条件下更明显。内隐记忆:内隐记,IL(implicitmemory)指人们不能回忆其本身但能在行为中证明其事后效应的经验(Roediger,1993)。其操作定义是:在不需要对特定的过去经验进行有意识的或外显的回忆测验中表现出来的对先前获得的信息的无意识提取(Graf,Schacter』『91,1985).在内隐记忆研究过程中,存在着关于内隐记忆的术语使用混乱现象。如“无意识记忆”(unwarememory)与内隐记忆相混用。Schactert”1(1987)指出内隐记忆与“无意识记忆”是近义词,但后者具有较大的概念歧义性。无意识记忆是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经过意志力努力的识汜(输入),无意识记忆又叫不随意记忆,是相对于有意记忆而言的(有意记忆是事先有预定的目的并经过一定的意志力努力的识记)。然而,内隐记忆在识记时可能是有意识的(有一定的目的并需要意志力努力的),也可能是无意识的(没有预定的目的,不需要经过努力的)。Richrdson—Klavehn[“1(1994,1995)从意志努力程度(自愿/不自愿)和知觉水平(意识/无意识)两个维度将记忆分为三种类型:主动的意识记忆(voluntaryconsciousmemory,存贮时需要意识加工,提取时需要意志努力)、自动的意识记忆(involuntaryconsciousmemory,存贮时经历意识加工,提取时不需要意志努力)、自动的无意识记忆(involuntaryunconsciousmemory,存贮时无需意识加工,提取时无需意志努力)。根据1989年Schacter[121等用记忆提取有无意识参与来区别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来看,自动的无意识记忆和自动意识记忆都属于内隐记忆范畴。孙国仁在内隐记忆研究进展中归 ⑧吁南辟≯£大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纳了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见表2。可以简单地将内隐记忆相对外显记忆界定为:提取阶段不需要意识参与的已忆形式(不考察在识记阶段是否需要意识的参与)。表2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的区别外显记忆内隐记忆随意记忆不随意记忆识已(输入)有意识或无意识有意识无意识提取(输出)无意识有意识心境状态:在实验中,研究者实际上很难保证被试是处于恰当的心境状态。一种方法是研究者在实验室条件下剂量诱导被试产生实验所要求的心境状态;另一种方法是研究者充分利用被试自然产生的心境状态(如心境障碍患者)。最常用的一tl,境诱导方法是根据Velten【l3](1968)提出的程序发展出来的。具体做法是让被试阅读一组旨在诱导逐渐强烈的兴奋或抑郁情绪的句子。被试通常会报告他们的心境发生了研究者所期望的改变,但这也可能只是他们揣摩研究者的意图而作出的反应,与期望的心境状态关系不大。另一个问题是,心境诱导程序通常会诱导出一种混合心境状态,而不是实验所要求的单一心境状态(Polivy[14],1981)。抑郁(depression):指情绪低落,抑郁个体指具有情绪低落状态的个体。作为一种情绪状态或者一种症状,抑郁可见于正常人群、神经症患者以及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在不同情况下,抑郁个体可能指正常人群中具有情绪低落状态的被试,也可能指具有抑郁状态的神经症患者,也可能指情感性精神障碍羽J郁症。目前抑郁个体的内隐记忆研究中所选取的样本多为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的被试。根据我们所了解的文献资料,仅有郭力平的研究中抑郁个体未加说明所选被试是否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抑郁情绪作为一种个体变量,是否像其它个体变量一样,对外显记忆影响大,而对内隐记忆几乎无影响,目前是一个正在研究的问题。本研究中选取的抑郁被试分为两种,一类为自然抑郁被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得分高于42’的选取为自然抑郁被试;另一类为心境诱发抑郁被试,实验前让被试观看易引起抑郁一Ii,境的短片《灰色震撼》。通过对两种抑郁被试的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以期揭示出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记忆的本质。1SDS评定的抑郁严重程度指数按下列公式计算:抑郁严重度指数=各条目累计分/80(最高总分)。Zung氏等指出SDS评分指数在0.5以下者为无抑郁。.4. ⑨《南砰牡史颦心境~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1.3内隐记忆的两种理论解释1.3.1多重记忆系统说所谓多重记忆系统是指记忆由不同的操作系统组成,而每个操作系统由若干加工过程组成,在同一个操作系统中,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比不同系统加工过程间的关系更密切,并且每个汜忆系统都有其特定的神经机制与行为指标。记忆的实验性分离反映了已忆系统存在着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两个系统。Tulving关于人的记忆是由多重系统构成的思想由来已久。1972年他把长时记忆分为了情节记忆和语义记忆。1982年,在7天前后再认与残词补全保持的实验中发现,启动效应反映了一种新的记忆系统的功能。1990年Tulving继续进行关于启动效应代表一种新的记忆系统的论证,推测启动效应代表着知觉表征系统。神经心理学家从认知神经学的角度论证了多重记忆系统说的观点Squire等人把记忆分为两大类:陈述性记忆和非陈述性记忆,前者是指唯一进入意识的可觉察的记忆,包括事实记忆和事件记忆,而后者是指只能在操作中表现出来的记忆,包括各种启动效应、技能学习以及条件反射。Squire强调,两大记忆系统存储的信息不同,这些信息被使用的方式不同,它们所依赖的神经系统也是不同的。系统说将记忆和神经结构以及神经过程联系起来,很好地揭示了遗忘症患者的记忆分离现象,同时也较好地解释了正常人身上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分离,某种变量只影响陈述记忆不影响非陈述记忆,或某种变量只影响非陈述记忆不影响陈述记忆。1.3.2迁移恰当加工说解释内隐记忆的另一个理论是Roediger等人提出的迁移恰当加工理论(简称加工说),它不同于系统说,认为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代表着不同的记忆系统,主张记忆系统只有一个,记忆的实验性分离只是反映了两类测验所要求的加工过程不一致。这种观点认为记忆测验中材料学习时的编码与加工过程一致,则提高测验成绩,否则成绩相对降低。Roediger等人区分了两种记忆加工过程:知觉加工过程和概念加工过程,认为直接测验是概念驱动测验,间接测验是数据驱动测验。但需要注意的是并非所有的直接测验都是概念驱动测验,同样并非所有的间接测验是数据驱动测验。程序观点在说明正常被试的两类测验间的实验性分离上比较成功,但在解释遗忘症病人的 ⑧《南砰缸史颦心境~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实验性分离时却遇到了麻烦,不能解释它们在一些概念驱动的内隐记忆上也表现了和正常人一样的启动效应。系统说和加工说分别从生理和心理水平看待分离现象,各有其优缺点。Tulving(1995)提出了整合两者的SPI模型,该模型的核心假设是各系统间加工信息以串行方式编码,以并行方式储存,信息的提取在系统问是独立的。另外,Zimmer(1995)也综合了系统说和加工说,提出了记忆的多水平一多象征模型。关于内隐记忆的模型较有影响的还有阈限模型、激活模型、成分一加工模型、计数器模型和新联结主义模型等。现在根据记忆加工况的概念和知觉过程,结合系统说,普遍承认了内隐记忆的两种类型:知觉性内隐记忆和概念性内隐记忆。知觉性内隐记忆是指任务操作涉及刺激形式分析的这种知觉过程(如辨别字词);概念性内隐记忆是指任务操作涉及刺激意义分析的这种知觉过程(如产生类别范例)。这两种内隐记忆经常和外显记忆(如再认、回忆)在早期学习阶段不能反复思考的条件下进行对比,被试在测验中所表现的行为看似与学习阶段是毫无关系的(在学习阶段后,被试被要求在词干补笔中用首先想到的第一个词或对不同的类别产生例子),最后出现启动效应,相对于没有学习过的词,学习过的词更多的在测验产生。现在国内内隐记忆的研究趋势主要是对内隐和外显记忆的差异研究,不同的变量有加工水平、储存负荷量、情绪、个体的内外控和性别、年龄,所用的材料有汉字、图形、英文字母,任务主要是再认、回忆和补笔,方法主要是过程加工分离,而在国外现在已经对内隐记忆更深一步研究了,把它分成了知觉性和概念性内隐记忆,并且现在主要是对概念性内隐记忆进行研究。1.4内隐记忆的两种研究范式1.4.1任务分离范式(taskdissociationprocedure)Weiskrantz和WarringtonI”1(1968)研究发现,严重的遗忘症患者(顺行性遗忘)在传统的再认、回忆作业上表现出明显的记忆障碍,成绩比对照组差得多,但是在模糊字辨认和词干补笔两项任务中,通过部分线索写出学过的单词的概率却与对照组没有明显的差异。继WarringOil之后,人们关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研究开始进入任务分离范式阶段。任务分离范式是由心理学家Tulvin91983年首先提出来的Tulving【16】 ⑧吁南彳f彳三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指出:通过控制自变量而比较其在两种不同的测验任务中的效应⋯⋯如果自变量影响被试在一种测验中的成绩,但并不影n向另一测验的成绩,或者自变量对测验成绩的影响方向不同,我们就晓出现了分离。任务分离法一般是通过改变测验指导语,造成两种记忆任务,即间接测验和直接测验,通过考察两种记忆测验成绩问的关系来确定是否出现分离。直接测验法【17】用于测量外显记忆能力,要求被试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提取先前经验来完成当前任务,如传统的自由回忆、线索回忆以及再认测验都是任务分离法中常用的直接测验;l创接测量法用于测量内隐汜忆能力,它不需要对先前经验的直接记忆,其结果表现为被试并未意识到的某些经验对当前任务的自动影响,如模糊字辨认和词干补笔等。在记忆研究中,任务分离范式运用于研究外显和内隐记忆任务之间的分离,促进了内隐记忆研究的发展。90年代初之前,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研究大多基于这样一个前提:即许多记忆任务,如回忆和再认,均需要被试有意识地或主动地收集先前经验才唷&完成当前任务,以再认为例,需要判断一个测试刺激是否在先前的学习阶段出现过,这些任务被看成是外显记忆任务。而另外一些记忆任务所测量的是通过无意识机制运作的记忆,不需要对先前经验的直接记忆,表现为被试并未意识到的某些经验对当前任务的自动影响,这些任务被看成是内隐记忆任务。一类典型的内隐记忆任务是重复启动,指刺激的先前经验对当前任务完成的促进或抑制作用。重复启动包括词汇辨认(wordidenification)和词干补笔(wordstemcompletion)任务等等。在词汇辨认任务中,要求被试尽量辨认当前短暂呈现的刺激词,一般来讲,在学习阶段遇到过的词(被试对学习阶段的经验并无直接记·IZ)f:L新词能够更加精确地辨认:词干补笔测验要求被试首先进入意识的词来填充词干(如sTO—),通常被试更容易采用学习阶段遇到的词来完成补笔(如STORE)而不是其他合适的词(如STO迎)。采用任务分离方法揭示了外显与内隐记忆任务之间还发现了双向分离。比如当学习包含阅读词和通过线索回忆产生的词,词汇辨认对阅读词启动效应更大,而产生词的再认成绩更好。以上这些分离被认为是不同的加工过程介入外显和内隐任务的操作的证据。在整个80年代,由于任务分离方法能较好地区分外显记忆与内隐记忆的加工特点,增进了对记忆加工过程的理解,并有助于研究内隐记忆的加工机制,从而引发了众多的研究者的兴趣。然而,随着研究的逐步深入,大量经验事实表明任务分离范式的意义是不明确的。 (⑧《南砰牡大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塑这首先是由于任务分离过于依赖所使用的特定记忆任务,而传统所认为的记忆任务能够提供对内部Dn_T过程的纯粹测量是值得怀疑的,加工过程与测验任务并不是一一对应的。特别是像词干补笔和知觉辨认这样的内隐测验,不完全是对无意识的、自动记忆过程的纯粹测量,因为这些记忆任务的操作也同样受到意识的控制:同样,回忆和再认等外显记忆任务也不是对意识控制加工过程纯粹的测量,这些任务的操作也受到无意识加工的影响。在记忆任务中意识与无意识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即大多数记忆任务均包含了不同程度的意识与无意识加工。意识加工可能影响内隐记忆测量,同样,无意识加工可能影响外显记忆测量;其次任务分离对记忆加工过程的测量不是直接测量,而是完全依赖于特定任务间的分离来间接推论加工过程的存在及特点;第三,由于分离方法将不同记忆任务间的分离作为加工过程存在的证据,因而这种方法无法详细说明内隐、外显记忆任务所共有的加工阶段的特点,这种局限性导致对内隐、外显任务的某些共有加工过程的所知甚少。以上三点表明,任务分离范式存在方法论上严重的局限性l】⋯。1.4.2加工分离范式(PDP,processdissociationprocedure)意识与无意识加工在记忆任务中的同时性引发了研究者们思考如何去分离在单个记忆任务中可直接观察的意识与无意识成分的贡献。90年代初,Jacoby等(Jacoby㈣,1991;Jacobvetalt2⋯,1993)提出的加工分离范式是记忆研究中关于意识与无意识众多分离思想中最富创见性和影响最大的一种,它成功地使得意识和无意识加工成分得以在一个简单的记忆任务中分离。Jacoby认为无论是直接测验,还是间接测验,都包含外显加工与内隐加工的共同作用,因此使用任务分离程序对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进行分离存在着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在此基础上,他提出关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分离应当建立在加工分离的基础之上,而不是通过测验任务来进行分离。这~思想使得内隐汜忆的研究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此后关于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的实验性分离的研究开始进入加工分离范式阶段。加工分离程序最早是从再认的双加工模型建构框架中发展出来的。Mandlerl21]提出再认可分为基于熟悉性的和基于意识提取的两种加工机制。前者以刺激表征的感觉和知觉整合为基础,这种整合能提高个体对客体的熟悉度进而导致把刺激知觉为“旧”;后者以精细DNI为基础。Jacobfi22]结合Mandler的观点,认为基于熟悉性 ⑧《南钾;/A史茅心境~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火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壅(familiarity)的加工是自动的、无意识的,而意识性提取(recollection)则是一种控制的意识加工。为了计算意识与无意识加工的效应,Jacoby根据指导语设计了两类彼此独立的测验(包含测验与排除测验),使意识加工和无意识加工的作用方向相反,进而达到把内隐记忆与外显记忆分离开来的目的。加工分离程序的实验程序根据测验类型可以分为启动型和再认型两类。启动型加工分离程序是,在学习了一个项目之后,进行排除与包含测验。在包含测验中要求被试用学习阶段学习过的内容来完成测验任务,如果想不起来,则也可以用头脑中出现的第一个可能的答案来完成任务。在包含测验中,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的作用方向是一致的。被试既可以通过有意识加工回忆出来的内容来完成任务,又可以通过无意识加工产生的熟悉感而使用学习过的内容来完成任务。在排除测验中,要求被试不能用前面学习过的内容来完成任务。在排除测验中,控制加工与自动加工的作用方向是不一致的。当被试能有意识回忆出学习过的内容,就会将这些内容从反应中排除出去,如果他仍用学习过的内容完成任务,则是无意识熟悉感在起作用。再认型实验程序是,在学习阶段呈现2个学习内容,把呈现过的内容和未呈现过的内容混合在一起,然后进行测验。包含测验要求被试将所有学习过的内容判断为“旧”,将未呈现过的内容判断为“新”。排除测验要求被试只将第二个学习内容判断为“旧”,而将第一个学习内容和未学习过的内容判断为“新”。这样就第一个单词而言,在包含测验中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的方向是一致的,而在排除测验中控制加工和自动加工的方向则是相反的。加工分离程序一经提出,便引起了广泛的争议I”1。近年来,不少人提出了关于加工分离程序的修正模型,其中Buchner等人对反应偏向的修正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模犁。Buc}111er、Erdfelder、Vaterrodt.Plunnecke[241(1995)认为在再认测验中,加工分离程序分离出的意识性提取和无意提取成分的贡献均受到反应偏向(responsebias)的作用,尤其是当包含与排除测验的测试条件不同时,这种作用可能严重影响测量指标的精确性。基于这种认识,在再认测验中,他们同时考虑了意识性提取、无意提取以及反应偏向的影响,对加工分离程序加以修正,提出了扩展模型(extendedmodel)。他们认为,在再认测验中,如果意识性提取和无意提取都不能为判断提供线索,那么,在这种既不能意识性提取又没有无意提取的情况下,被试将通过猜测进行判断。据此,他们增加了两个猜测变量,试图将反应偏向的影响从意识性提取和自动加工的贡献中 ⑧《南蕃f彳己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堕塑壅堕堕壅分离出来。其具体实现方法如下㈣不一;能陌矛再]_一旧思识回}乙图1包含测验.10. ⑧《南砰牡史军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图2排除测验在该模型中,不仅考虑了学习项目的判断概率,同时考虑了干扰项目的判断概率。由于干扰项目未经学习,因而它不可能被有意识提取。另外干扰项目仅仅在再认测验阶段被呈现,相对学习项目而言,它们不具有无意提取的条件。这样可以推论;在包含测验和排除测验中,干扰项目和那些既不能有意识提取又不能通过无意提取获得熟悉性的学习项目的判断概率是相同的,两个测验中将干扰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分别为gi和ge,反映了被试的反应偏向。根据这个模型,在包含测验中有四种可能的认知状态使被试将呈现项目判断为“旧”。第一种情况是:呈现项目的再认既通过意识性提取获得了有意识回忆,同时又通过无意提取获得熟悉感,这种情况判断“旧” ⑨《南辟牡大痒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火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的概率为R·AR+:第二种情况是:呈现项目能够被有意识地回忆但没有通过无意提取获得熟悉感,这种情况判断为“旧”的概率为R·(1-AR+);第三种情况是:呈现项目不能够有意识回忆但通过无意提取获得了熟悉感,这种情况判断“旧”的概率为(1一R)·AR一;第四种情况是:呈现项目既不能够有意识回忆又不具有无意提取获得的熟悉感,这种情况判断“旧”的概率为(1-R)·(1-AR.)·gi。该模型假设这四种判断所对应的认知状态是相互独立的,它们共同决定了对呈现项目作“旧”的判断。因而在包含测验中,呈现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为:Pli=R+(1-R)"JAR一十(1-AR一)"gi]。同理,在排除测验中,也考虑了被试的反应偏向,其引起判断“旧”的概率为ge,因而在排除测验中,将呈现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为:Ple=(1.R)"jAR.+(1一AR一)"ge]。Gi和ge分别由两个测验中干扰项目的判断情况获得,这样可以分别求出意识性提取(R)、无意提取(A)的贡献(在这里意识性提取与无意提取之间被认为是随机独立的,由此可判断A=AR+=AR一)。由前面可得以下公式:Pn一{二二曼L·(Pl。一go)一giR=——∑且1—_—一(1)l一口、71+g。。÷_鱼一g。A=≮一g。一R。‘(2)其中R代表意识性提取的贡献,AR+代表在有意识回忆条件下无意提取的贡献,AR.代表没有意识回忆条件下无意提取的贡献,gi代表包含测验中反应偏向的贡献,2e代表排除测验中反应偏向的贡献。另外Gruppuso[261等人提出了对加工分离程序的简化操作方案,采用一个测验同时完成包含作业和排除作业,其具体程序是这样的:被试在学习阶段依次学习两列项目,在测试阶段只进一次测试。单一的测试建立了一个明显的排除条件,同时又隐含着一个包含条件。比如在测试阶段,指导语要求被试对学习阶段的第一列项目进行排除(报告“新”),这样在测试阶段,只有在被试不能有意识提取的情况下,被试刁‘会将第一列项目反应为“旧”;对于第二列项目,构成了包含组项目,被试在所有三种(无意提取、意识性提取以及两者皆有的提取)条件下将第二列项目报告为“旧”。这种单一测试程序不但消除了包含和测试间可能存在的判断标准变化的问题,同时简 ⑧吁南蕃f缸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化了程序,节省了资源。结合Buchner等人的模型以及Gruppuso等人的操作程序,还可以排除反应偏向对测验指标的影响Gruppuso等人提供的程序中,被试的反应偏向(即被试在包含和排除操作中的判断标准)在包含和排除操作中是一致的,大小均可以记作g。在计算意识性提取和无意提取成绩时,参考Buchner等人的模型计算公式,gi2g。2g,即可得:R=£f—e/e。一f/L—g爿:!二星:1——g(2)其中R指意识性提取成绩,是再认的外显记忆成分;A指无意提取成绩,是再认的内隐记忆成分;P,,为包含条件下,呈现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P。为排除条件下,呈现项目判断为“旧”的概率;g为判断为未学习干扰项目为“旧”的概率。在Gruppuso等人提出的程序中,假定对于第一列学习项目和第二列学习项目,意识性提取和无意提取的大小是一致的。但是,如果指导语均是要求被试对第一列项目进行排除,将第二列项目作为包含操作,可能会由于对第--y『J项目的学习时间距测验的间隔时间更近,使得第二列学习项目的意识性提取(亦可能无意提取)的成绩更高一些。尽管Gruppeso等人通过实验证实这种差异是不大的,我们在采用该程序进行的实验中,实验设计要求一半被试对第一列学习项目进行排除,而另一半被试对第二列学习项目进行排除,这样抵消了因为学习顺序可能带来的差异12”。1.5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的有关理论及解释1.5.1Bower的联合语义网络模型(BowerAssociativeSemanticNetworkModel)Bower(1981)是第一个提出情绪记忆模型的人。他的模型被称为联合语义网络模型,而不是语义记忆的网络模型(Collins&LoiNs,1975;Collin&Quillian,1969)。这 ⑧《南研荨三史孳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个模型是由一系列有联合关系的节点(node)组成的。节点代表概念或事件,命题(proposition)是由具体联合连接起来的节点的一部分组成的。当命题或一部分组成命题的节点被激活时,一个事件就回忆起来了。根据Bowerf2剐(1981)的模型,每一个基本情绪(如高效、愤怒或恐惧)都是由记忆网络中的一个节点代表。复杂情绪是几个基本情绪的节点被同时激活时产生的。每一个基本情绪的节点都和其它的节点有联系,如表达的行为、自动化的模式、被唤醒的评估或口头的标签,图3中显示了Bower的模型结构。图3Bower的联合语义网络模型根据激活的扩散原理,当一个情绪节点被激活的时候,有关的节点也会被激活。因此,当愤怒的节点被激活的时候,相应的血压增加、皱眉、握紧拳头等节点都会被激活。每一种情绪的节点都会和事件的命题表征有联系,在该事件中这种情绪是曾经被经历过的。Bower(1981)的模型组成了实验研究发展的理论基础。然而,这个研究的重点是:情绪是如何影响记忆的,而不是验证模型中的情绪表征或记忆加工的有效性。提出了两种现象:心境一致的记忆(mood—congruentmemory)和心境依存记忆(mood—dependentmemory)(Bower&Cihen[29],1982)。心境一致性在以下情景下会发生。人们以好心境学习并且记忆正性情绪材料会比以坏心境学习相同的材料效果要好;而如果学习的是负性情绪材料,那么学习时的坏心境状态会比好心境状态更能促进学习效果。根据Gilligan和Bower[301(1984)的观点,心境一致性建立在以下事实的基础上:情绪性信息往往比那些与其具有相同性质的情绪结点联系更紧密。例如,那些包含悲伤事件和经历信息的结点与代表悲伤情绪的结点联系更强。因此,当信息的性质和编码者当前心境性质一致的时候,信息在记忆中 ⑧《南蕃f荨三大肄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壅就容易被编码。例如,在积极一0境中比在消极心境中能够更好的记忆积极信息。这种现象的解释是:情绪事件激活了它相应的情绪节点。情绪节点的激活加强了表征情绪和事件的不同节点和命题之间的联系。根据Bower的联合语义网络模型,当个体记忆和回忆信息时的心境是一样时,被编码的信息更容易回忆。对于这种现象的解释是:当对信息进行编码时,在被激活的节点之间就已经建立了联系,包括个体心境的情绪节点。在回忆的过程中,和编码时相应的心境的情绪节点就成为了有利于信息回忆的附加线索。在学习阶段,根据被试的心境状态,表征需要记忆项目的被激活结点与表征心境状态的也被激活的情绪结点之间建立联系。在回忆阶段,那一时刻的一0境状态导致某一合适情绪结点被激活。随后,激活扩散到与这一情绪结点相关的其他各种结点上。如果回忆和学习时的心境状态一致,这就会增加需要记忆项目结点的激活水平,从而导致回忆成绩的提高。但是,因为需要记忆项目结点和相应情绪结点之间的联系是相对脆弱的。这样一来,当记忆测验(如自由回忆)因回忆线索缺乏而显得更为困难时,心境状态依存效应回避有更明显提供提取线索(如再认)时更为强烈一些1.5.2编码特异性(encodingspecificity)根据Tulving[311(1974)的研究,遗忘的产生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是痕迹依赖性遗忘(trace—dependentforgetting),即信息不再贮存于记忆里。第二是线索依赖性遗忘,即信息仍然贮存于记忆里但不能被提取出来。这些信息被称之为可用的(available,即尚贮存于记忆中)但又不可提取的(notaccessible,即不可以提取出来)。我们所讨论过的这些线索依赖性遗忘研究涉及了外部线索(externalcues,如呈现类别名称)。然而,线索依赖性遗忘也可涉及内部线索(intemalcues,如一0境)。关于当前心境的信息常常被贮存于记忆痕迹里,而且如果在提取时心境状态改变了的话,遗忘会更严重一些。学习和提取时保持心境一致性使遗忘减少的观点又称之为心境依存性记忆。Ucros(1989)[321综述了40项研究,并作出结论:已有相当证据支持心境依存性记忆的观点。当被试处于积极心境时,这~效应要比处于消极心境时更强烈一些,而且当被试回忆与自身有关的信息时,效果也要比与自身无关的好。 (⑧《南砰缸史孳心境~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Tulving在其编码特异性原则下发展了一种关于线索依赖性遗忘的观点(Wiseman&Tulvingt”】,1976):一个需要被记忆的(to-be.remembered,TBR)项目根据其所处的情境而被编码,进而产生一个整合了目标与情境信息的独特的记忆痕迹。当提取需要被记忆的项目时,线索信息必须与有关情境中的项目记忆痕迹进行恰当匹配。Tulving(1979)对其编码特异性原则作了更为准确的描述:“成功提取某一目标的概率是提取与贮存时信息重叠数量的单调递增函数。”根据Tulving的编码特异性原则,成功回忆或成功再认取决于在提取信息时可利用信息与贮存信息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如果学习时有关心境状态的信息被贮存在记忆中,那么在信息提取时,相同的心境状态就增加了信息的匹配程度。因此理论上这会提高回忆和再认的成绩【34J。1.5.3认知图式理论BeckI“(1976)提出了认知图式理论。Beck认为认知包括表浅的自动思维和深层的认知结构(即认知图式)。认知图式是在个体的过去经验中形成的,是个体关于自己和世界的总的信念和假设。认知图式一旦形成就支配着个体的信息加工过程,个体只对与自我已有图式有关的信息有快速的反应。适应不良的特征性认知图式一旦被激活,便对信息加工过程产生系统歪曲。抑郁者功能性失调的自我认知图式使其以消极的方式组织、解释过去和当前的经验。Markus等。“(1987)认为有关自我的认知图式的信息加工有以下几个特点:(1)个体对涉及自我的刺激具有高度的敏感性;(2)对适合自我特征的刺激的加工更快而且自信程度更高;(3)对涉及自我的刺激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和再认;(4)个体对与自我有关的行为预测、归因和推理具有更高的自信程度;(5)对自我结构之外的信息产生会抵触。本研究中抑郁被试对抑郁词的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都显著高于正常被试,这可能正是因为个体对涉及自我的刺激能产生较好的回忆和再认;同时,抑郁被试对正性词的意识提取和无意提取显著低于正常被试、对焦虑词的意识提取和自动提取都显著低于抑郁词,这可能正是抑郁个体对自我图式之外的信息产生抵触的结果。 ⑧《南砰荨三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1.6国内外关于心境一致性对内隐记忆影响的研究1.6.1心境一致性记忆在外显记忆中存在,但在内隐记忆中不存在一11,境一致性效应在自传体记忆方面表现尤为突出。例如,通过催眠诱发被试产生愉快或伤心情绪之后,要求他们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结果回忆内容与情绪状态高度一致:愉快的被试回忆了更多令人愉快的内容,伤心的被试记起了更多令人伤感的故事(Bowerl3”,1981)。在另一个实验中,Snyder和Whitel381(1982)诱导大学生产生愉快或悲伤的情绪之后,要求他们回忆在过去两周内发生的事情,结果,愉快被试回忆出的积极内容是消极内容的4倍之多,悲伤被试回忆出的消极内容是积极内容的2倍。对于当前情绪影响自传体记忆的现象,Lewinsohn和Rosenbaum㈨(1987)曾作了一个历时3年、取样多达2000人的研究。实验要求被试回忆童年时父母的教养方式,结果抑郁被试倾向于报告自己的父母是排斥的、缺少关爱的。这一结果初看来可以解释为由于他们缺少父爱、母爱,所以长大后患有抑郁症。其实当这些抑郁症患者好转之后,回忆内容会发生很大变化,他们倾向于报告自己有一个愉快的家庭和一双关爱自己的父母。Derulv和Hunt[401(1992),Watkins[411(1992)等研究表明:抑郁个体外显记忆存在明显的一11,境一致性效应:内隐记忆不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Denny和Hunt(1992)采用自由回忆为外显记忆测验,用残词补全为内隐记忆测验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抑郁个体回忆出更多的负性情绪效价词,而正常被试回忆出了更多的正性效价词,两组被试在残词补全上无显著差异。Watkins(1992)外显记忆测验采用线索回忆,内隐记忆也用残词补全,实验结果与Denny和Hunt的一样,抑郁个体回忆出更多的负性情绪效价词,正常被试回忆出了更多的正性效价词,两组被试在残词补全上无显著差异。两个实验各自独立地证实了抑郁个体外显记忆存在一11,境一致性效应,内隐记忆没有心境一致性效应Bazin(1996)[421外显记忆用线索回忆,内隐记忆为词干补笔。在研究中也发现抑郁被试内隐记忆没有一11,境一致性效应。 ⑧,f南砰缸史孳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彤响的实验研究1.6.2概念驱动测验只是抑郁个体心境一致性效应存在的必要条件,而非充要条件Watkins等[431(1996)用自由回忆测验方法来研究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效应。结果显示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中不存在心境~致性效应。Watkins等Ⅲ](2000)又用了词干补笔、词汇辨认、自由联想和词汇检索四个测验来研究抑郁个体的心境一致性效应。结果表明,只有在词汇检索一项测验中存在内隐记忆的心境一致性效应,并不是所有概念驱动测验都有心境一致性效应。Kate[451(2001)等在实验研究中发现,阈下抑郁被试也有内隐记忆心境一致性效应。Roediger和McDermott[46】(1992)的预测未得到完全证实,Roediger和McDermott预测在概念驱动测验中,可以发现抑郁个体内隐记忆情绪一致性记忆效应,因为概念驱动内隐记忆测验是依赖于意义为基础的。由此Watkins等认为,概念驱动测验只是抑郁个体的一11,境一致性效应的必要条件。1.6.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均有心境一致性效应Bradleyl471(1996)等在一项研究中显示,抑郁个体比正常对照组射抑郁相关词|显示出更大的阈下和阈上启动,间接证实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均有心境一致性效应。Danion[48】(1995)在一个研究中外显记忆是再认和回忆测验,内隐记忆是词干补笔测验,结果显示抑郁症组和正常对照组均回忆出较多的正性、负性情绪效价词,再认、回忆和词干补笔对词的情绪效价不敏感。提示抑郁个体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上均无一Ii,境一致性效应Banos和Medina[49](2001)在一项研究中也发现,在抑郁个体内隐记忆和外显记忆中均不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郭力平[5州(1997)运用加工分离程序,从记忆再认实验中发现,正常被试有意提取出更多正性情绪效价词,抑郁个体有意提取的负性情绪效价词更多一些,而在无意识提取上两组被试无差异。结果表明抑郁个体外显记忆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在内隐记忆中没有心境一致性效应,与Denny及Hunt(1992)和Watkins(1992)的研究结果一致。 ⑧《南砰缸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1.7国内外关于心境依存性对内隐记忆影响的研究1.7.1心境依存性效应在外显记忆中的存在心境依存性记忆是指在编码阶段个体的某种情绪状态与记忆事件相联系,当提取记忆信息时,在该种情绪状态下的成绩最好。心境依存性记忆是编码特异性原则(Tulving[5”.1983)的一个例证。这一效应的早期实验室研究包括诱导被试产生愉快或消极情绪,之后学习词单,然后在不同的情绪状态下自由回忆词单的内容,结果表明在学习与测验阶段情绪匹配的条件下回忆成绩最好(Bower,Monteiro,&Gilliganb“,1978)。Schare等㈣(1984)和Bower等【54】(1978)采用两个词表设计发现了心境状态依存性已忆效应,但在一个词表设计中则没有发现这种效应。这可能是因为被试以学习第二个词表时的心境来回忆第一个词表时,他们会想到一些第二个词表的单词,而这正好干扰了他们回忆第一个词表中的单词;Eich、Macaulay和Laml5”(1997)在双相情感障碍患者身上发现了心境状态依存性记忆存在的证据。他们先让患者在抑郁或者躁狂情绪状态下根据线索思考自传体式事件。几天后,要病人尽可能多地回忆这些事件。当患者在两种场合下的心境相同时,平均33%的自传体式事件能被回忆出来,而当患者在这两种测验情境中的心境有所改变时,只有23%的事件被回忆出来;Ucros口6J(1989)综述了40个已发表的针对心境状态依存性记忆的研究,发现学习心境与回忆心境匹配会使人们的记忆效果更好。然而,当被试的心境是积极的而非消极时,这种效应会更明显一些。同时,患者在记忆个人事件而不是记忆与个人无关事件时,这种效应也会更明显一些。1.7.2Kenealy的进一步研究Kenealyt571(1997)指出,关于心境状态依存性记忆的研究存在各种问题。第一,这类研究很多都没有控制学习的水平。因此我们不清楚成绩差究竟是反映了患者的记忆缺陷还是表示学习程度不充分。第二,一些研究并没有验证心境操控是否已达到了预定的效果。第三,大部分研究只采用了一个记忆测验,而任何心境依存性记忆效应都可能取决于记忆测验的性质。例如,Kihistrom【5踟(1991)提出如果有足够多的线索帮助提取信息,那么心境状态效应应将会变弱。 (⑧《南辟社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为了解决上述问题,Kenealy[591(1997)开展了~系列研究。在这些研究中,他综合考虑了各种因素,为证明心境状态依存性记忆的存在提供了有力证据。在其中的一个研究中,他让被试观看一幅地图并学习一条特定路线的有关说明。在被试的学习成绩超过80%的正确率后停止学习。第二天,被试接受自由回忆和有线索回忆(呈现地图纲要)测验。研究者在自由回忆的条件下发现了强烈的心境状态依存性效应,但在有线索回忆的条件下没有发现这种效应。因此,即使是在控制学习程度的条件下,心境状态仍然会影响记忆,不过只在缺乏有效提取线索的情况下才出现这种效应。1.7.3心境依存性效应在内隐记忆中的存在绝大多数研究都关注有意识回忆先前事件的外显记忆,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深入,研究者们开始探讨心境依存性效应在内隐记忆中的存在。伊奇(Eich【6⋯,1989)等进行的两个实验中,一个是词干补笔,一个是图片辨认,在编码阶段经历了满意和不满意的心境,在回忆阶段经历匹配和不匹配的心境,实验的结果是令人失望的,虽然所有条件下都出现了启动效应,但却没有心境依存的迹象。但是,Macaulay、Ryan和Eich[61l(1993)发现在内隐记忆测验中,在没有意识参与回忆的情况下,心境状态依存性效应依然存在。Nissen等【62](1988)也得到了类似的证据。他们研究了一个45岁妇女的外显和内隐记忆。这位妇女患有多重人格障碍,她的每一种分裂人格都可看作是--}oe心境状态。在一个任务中,依次给五种人格读同一个故事,然后进行即时回忆,结果表明不同人格的回忆成绩无差异。在另一个任务中,用内隐记忆测验(补笔)和外显记忆测验(回忆)检验被试对单词的记忆效果。结果发现,当测验时的人格与学习时的人格不一致时,被试两种测验的成绩都很差。相反,在对面孔进行再认回忆时,无论学习和测验时的人格是否一致,被试的成绩几乎一样好(不一致时为42%,一致时为52%)。最后一个内隐记忆测验任务是快速呈现一系列单词,要求被试辨别哪些单词是重复出现的,哪些是没有重复出现的。对这名妇女所做的实验研究表明,某些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任务中存在强烈的人格依存性效应,但其他外显和内隐记忆任务则没有发现这种效应,或只有很微小的效应。Nissen等(1988,P.131)对这些结果的解释是:跨人格之间提取以下几种刺激材料相对较为困难一些,这些材料包括:可允许有不同解释的材料,编码受策略加工指引的材料,解释取决于个体的一tl,境、信念或偏好的材料。 ⑧《南砰i£史本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第二部分问题提出与研究假设2.1问题提出目前,心理学家们越来越关注情绪与记忆的关系,情绪对记忆的影响研究己成为情绪研究的热点之一。我们在考察情绪和记忆关系,尤其是情绪对记忆影响的这个领域的时候,一般都是从两个基本方面考虑:一个是把情绪作为记忆材料的一个特征,一个是把情绪作为记忆者的一种心理状态特征。在情绪材料方面,情绪被看作是需要记忆的信息,例如,一个词有一个受人欢迎的内涵或者一种令人痛苦的生活经历。情绪的心理状态方面,在情绪状态影响记忆方面一定要划分两个时期:记忆的形成时期(编码)和记忆被回忆的时期(回忆)(第三个方面是编码和回忆之间的中间时期,被称作储存,但是一般从心理表征而不是回忆遗忘方面来研究)。总之,在研究情绪影响记忆时主要有三个方面:被记忆材料的性质、编码信息时个人的心理状态和回忆信息时个人的心理状态。这三方面虽不能完全解释情绪和记忆的关系,但是它们概括了情绪对记忆本身影响所涉及的方面。我们可以用图4的情绪记忆三角关系图来表不:记忆的情绪内容山境一致学和0境不一致心境依存记忆心境不依存记忆一致记忆和不一致记忆编码时的情绪状态回忆时的情绪状态图4情绪对记忆影响的关系图‘63】近年来随着内隐记忆研究的深入,对情绪和记忆的研究不仅是在外显记忆任务中进行,同时也增加了内隐记忆这一维度。以前关于心境一致性记忆和心境依存性记忆 6妻》噬南钾彳五史孳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的研究往往是用自由回忆、识别、指导回忆等方法进行的,这要求被试必须有意识地回忆过去事件。然而,内隐和外显的一个重要区别是被试的意图,内隐测验中常用的方法是词干补笔,图片辨认等。本研究便旨在,采用加工分离程序,探讨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内隐记忆的影响。对心境一致性记忆和一Ii,境依存性记忆的本质是内隐的还是外显的作进一步探讨,并运用心境理论揭示认知和主观一Ii,境体验关系的本质。2.2研究假设1、个体的外显记忆成绩和内隐记忆成绩不存在性别差异2、再认测验中,外显记忆任务和内隐记忆任务彼此独立3、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中都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4、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中都存在心境依存性效应。2.3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实验室实验法。具体见本论文的第三和第四部分的实验研究。2.4研究意义抑郁是临床上常见的心理障碍,其原因没有彻底弄清,主要分生物学和心理学因素。心境一致性记忆可能是抑郁个体维持抑郁的重要的心理机制。一般认为:抑郁个体由于受记忆信息偏见的影响,而表现出消极的行为和情绪,使个体维持抑郁。这种记忆的信息偏见对行为和情绪的影响更多是无意识的,即内隐记忆的信息偏见的影响。现有多数研究表明抑郁个体外显记忆存在心境一致性记忆,而内隐记忆上的心境一致性记忆不明确。通过本研究,除了对抑郁个体外显记忆心境一致性效应进行验证外,更主要对内隐记忆的心境一致性效应进行讨论,以期本研究结果可以帮助认识抑郁的本质及机制,帮助抑郁患者有意识地认识和纠正那些无意识中的记忆信息的偏见,使他们消除抑郁。心境能够加强人的注意,并进一步促进学习和记忆,心境在教育活动和教育改革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我们可以把心境引入学生的书本学习和课堂学习中,实际考察心境的作用。如创设心境性课堂,开展各种活动诱发学生的心境,把心境实际应用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这样会取得更好的效果。 ⑩《南钾荨己史痒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塑第三部分心境一致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3.1实验目的本研究采用加工分离程序,主要考察心境一致性对抑郁大学生内隐记忆的影响。所要探讨的问题是:(1)抑郁个体的外显记忆和内隐电忆成绩是否存在性别差异?在再认测验上,抑郁个体有意提取成绩和无意提取成绩男女之间是否存在差异?(2)在再认测验中,图片的有意提取和无意提取成绩之间是否存在相关?(3)在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中是否都存在心境一致性效应?即,在再认测验中,正常被试对正性效价图片的有意识提取以及无意识提取成绩是否高于抑郁被试?抑郁个体对负性效价图片的有意识提取和无意识提取成绩是否高于正常被试?3.2实验方法3.2.1实验被试被试的选取: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删,从云南师范大学本科生中筛选出被试48名,其中抑郁被试16名,SDS得分高于42;心境诱发抑郁被试16名(实验前参加心境诱发程序);控制组被试16名。心境诱发抑郁组被试和控制组被试的SDS得分均低于35。所有被试在性别、年龄和学业成绩上相当。3.2.2实验设计研究采用3(组别:自然抑郁组、心境诱发抑郁组和控制组)×3(效价图片:积极、消极和中性)×2(测验类型:包含和排除)混合设计。其中组别变量和测验类型变量是被试问变量,效价图片变量是被试内变量。3.2.3实验材料情绪效价图片的选取:从人物面部表情图片库中选出具有情绪效价的图片300 ⑧《l南辟缸史孳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验研究余张,形成预实验的图片集,并编成一份图片情绪效价评定表。请50位大学本科生对图片的情绪效价进行评定。要求每位评定人员用l一5个等级评定图片的效价【6”。l表示最不愉快,2表示不愉快,3表示无所谓,4表示愉快,5表示最愉快。评定以后,将每张图片的效价相加后,算出每张图片的平均效价。将效价小于1.1的图片设定为消极图片,效价在1.6-2.7之间的图片设定为中性图片,效价3.2以上的图片设定为积极图片。最后确定120张图片作为实验材料,其中积极、消极和中性效价图片各40张。心境诱发抑郁材料的选取:从有关能诱发抑郁心境的电影片子中选取了四个抑郁心境诱发材料:《灰色震撼》、《暖春》、《两个小猪的故事》和《葬花吟》。请50位大学本科生对材料的情绪效价进行评定。要求每位评定人员用1—5个等级评定材料的效价。l表示非常不抑郁,2表示不抑郁,3表示无所谓,4表示抑郁,5表示非常抑郁。评定以后,将每个材料的效价相加后,算出每个材料的平均效价。最后确定平均效价最高的《灰色震撼》为心境诱发抑郁材料。在计算机屏幕中央呈现9cm×10cm的白色长方形作为刺激画面,实验材料中的各种效价图片都用白色呈现在黑色屏幕的中央。被试坐在计算机的正前方,眼睛与显示器齐平,视觉距离为57cm,视角大约9.05。×10.06。。所有的效价图片都采用AdobePhotoshop编辑。3.2.4实验仪器整个实验采用E-Prime软件编程。在方正PemiumlV高分辨率计算机上完成实验材料的呈现,显示器分辨率为800×600。计算机自动汜录被试反应的正确率。3.2.5实验程序实验过程中,120张图片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包含积极、消极和中性效价图片各20张。其中一组用于学习阶段,学习阶段被试学习一组所有的60张图片。测验阶段用于再认的图片共120张,其中有一半是学习过的图片,另一半是未学习过的新图片,学习和未学习过的图片均是该组积极、消极和中性效价图片的一半。 ⑧《南砰社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g塑堕心境诱发程序在实验开始之前,让心境诱发抑郁组被试观看一段《灰色震撼》录像,以诱发出被试的抑郁心境。实验分成两个阶段,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在学习阶段和测试阶段之间实施一个干扰试验。实验在电脑上进行,指导语由实验者口头给出。学习阶段开始实验后屏幕上会连续呈现下列一系列内容:(1)屏幕中央出现注视点“+”(250ms);(2)注视点“+”消失,出现黑屏(250ms):(3)注视点处出现效价图片(2000ms);(4)间隔2000ms后,出现下一次实验的注视点,如此循环。当被试对一张图片用数字键作出评定后,下一张图片就呈现。实验开始时,主试给被试指导语:“下列是一些图片,请你对它们作出愉快不愉快的评价,用1.3个数字表示愉快不愉快的等级。如果看到的图片使你感到不愉快,按数字键l,感到无所谓愉快不愉快按2,感到愉快按3。每张图片的呈现时间有限,看清后就作出评定,不必停留过久”。被试完全明白实验要求后,开始正式实验。实验开始呈现的前五个张图片是缓冲图片,供被试练习之用,不计入结果统计,但并不向被试说明。每个被试学习随机呈现出的一组60张图片后,实验学习阶段完成。干扰试验学习阶段结束后,紧接着进行一个5分钟的干扰试验,屏幕上呈现由“★☆■口▲△◆◇●0”等随机组合形成的画面,要求被试分别数出空心圆圈0、黑三角形▲以及黑方块■的个数。测验阶段干扰试验结束后,被试进行再认测验。主试向所有被试随机呈现这120张图片,要求被试尽快判断。三组被试各组又随机分成包含组和排除组两个小组,在学习阶段指导语相同,在测验阶段,由主试通过指导语控制各自的操作。包含组被试做包含测验,要求他们把自己认为在学习阶段出现过或记忆不清的图片判断为“旧”图片,而把能肯定没有在学习阶段出现过的图片判断为“新”图片。 ⑧《南蕃f牡史茅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磋。堕箜壅堕塑塑排除组被试做排除测验,要求他们把能肯定在学习阶段出现过或肯定没有出现过的图片判断为“新”图片;除此以外均为“旧”图片。每个被试都单独完成实验。3.2.6数据的处理实验结果采用SPSSl3.0进行处理分析。3.3实验的结果与分析3.3.1被试抑郁比较用t检验比较三组被试的SDS得分,结果见表3。由表3可见,自然抑郁组SDS得分显著高于心境诱发抑郁组和控制组,而心境诱发抑郁组和控制组被试之间不存在显著差异。抑郁组SDS得分显著高于控制组和心境诱发抑郁组是正常的,因为本研究选取样本时就规定了自然抑郁被试的SDS得分大于42,其余两组被试SDS得分小于35。表3三组被试SDS得分比较(M±sD)+P<0.05,++P0.05;效价图片的主效应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F。242,=10473,p<0.01;组别和效价图片的交互作用也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F。4.42,=48.170,pO.Off;效价图片的主效应达到非常显著的水平,F。2棚,=25.272,pO.05;图片效价和组别的交互作用达到显著水平,Fc4.42;=2.896,D0.05。即,无论对积极图片、消极图片还是中性图片,心境匹配组的有意识提取成绩是最好的,控制组次之,心境不匹配组被试的有意识提取成绩最差。这就说明在外显记忆中存在非常显著的心境依存性效应。 (⑧《南蕃f社史孳心境一致性和心境依存性对大学生内隐记忆影响的实肇形堕进一步对三组被试的各效价图片的有意识提取成绩两两分别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结果表明无论对积极图片、消极图片,还是中性图片,心境匹配组被试的有意识提取成绩都非常显著的高于心境不匹配组被试;无论对积极图片、消极图片,还是中性图片,心境匹配组被试的有意识提取成绩都高于控制组被试,并且对消极图片的有意识提取成绩差异达到了非常显著的水平;无论对积极图片、消极图片,还是中性图片,心境不匹配组被试的有意识提取成绩都低于控制组被试,并且对积极图片和中性图片的有意识提取成绩差异达到了显著的水平。表24三组被试对各效价图片的有意识提取成绩比较(M±s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