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8.00 KB
  • 2022-04-22 11:47:05 发布

ak-vwqtm对外经济管理学答案.doc

  • 2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①我们‖打〈败〉了敌人。  ②我们‖〔把敌人〕打〈败〉了。《对外经济管理学》答案一、选择题1.②2.①3.①4.①5.①6.①7.③8.③9.③10.①11.②12.③二、简答题1.答:关于对外经济概念,可从广义和狭义两方面理解。广义上的涉外经济是指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发展我国同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它是以各种形式与国际市场紧密联系,通过国际市场的转换机制而建立起来的各种经济关系,是对外进出口经济活动的总称。狭义上的对外经济仅指与外国资本、国际资本以及经济组织或机构直接联系的项目。本书是从广义的角度来研究对外经济的性质、内容、原则和各种表现形式,自觉地依据对外经济规律,实现对各项对外经济活动的有效管理,以促进我国经济的发展,加速经济现代化的进程。2.答:对外经济是一个国家对外开放的基础和基本内容。坚持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战略方针,是党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具体说来,对外经济的意义是:第一,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是当代国际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第二,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是增强自力更生能力、促进民族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第三,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是利用国际分工、节约社会劳动,使本国经济发展获得最佳经济效益的客观需要。第四,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经济,是促进科学技术进步,加快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客观需要。3.答:(1)实行计划指导。(2)制定与实施对外经济法律、法规,以规范各类对外经济主体的行为。(3)制定对外经济政策。(4)运用行政审批手段。(5)发挥监督检查系统的执法和经济管理职能。4.答:一国对外贸易政策可大致分为3个层次:(1)对外贸易总政策,指一国总的进口与出口政策,是一国在较长时期内所实行的贸易政策,表明该国贸易政策的主流或总趋势。(2)国别与地区贸易政策,是一国在总贸易政策基础上,针对不同国家或地区而制定的对特定地区、特定国家的贸易政策。(3)进出口商品与服务政策,是一国在总贸易政策、国别与地区贸易政策基础上,针对不同产业、产品在国际竞争中的竞争力的不同而制定的贸易政策。 5.答:贸易条约与协定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主权国家为确定它们间的经济、贸易关系的权利和义务而缔结的书面协议。贸易条约是国际条约的一种,它是反映各国在国际舞台上经济和政治力量对比关系的一种法律形式,因此,它必然体现缔约国的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的要求,并为其外交政策和对外贸易政策服务。6,答:主要常见的贸易条约与协定(1)通商航海条约(2)贸易协定(3)贸易议定书(4)支付协定7.答: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为稳定价格与保证贸易发展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它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这些商品由于经常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价格波动极大,贸易量也不稳定,长期以来,其价格水平,比起工业品相对偏低,发展中国家受到不等价交换的剥削。因此,它们希望通过协定,维持稳定这些商品的合理价格和保证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作为主要消费国的发达国家不愿承担这种义务,因此在谈判中双方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小麦和糖两种协定。战后,参照《哈瓦那宪章》第六章关于政府间商品协定的规定,签订了国际商品协定。8.答:对外贸易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如下:(1)促进社会再生产按比例协调地发展,是国民经济综合平衡的重要手段(2)促进技术进步,是获得外国先进技术的主要手段(3)促进国内市场繁荣,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需要(4)促进工农业生产和其他各项事业的发展,推动生产技术改造和经济结构改革(5)促进财政收入和外汇收入的增加(6)促进劳动力就业的增加(7)推动整个对外经济贸易关系的开展(8)促进中国同其他国家建立和发展正常友好的国家关系9.答:从1994年1月1日起着手进行的外贸体制深化改革的主要内容如下。(1)改革外汇管理体制,发挥汇率对外贸的调控作用①实现汇率并轨,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②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了外汇留成和上缴,使企业摆脱了每用一笔留成外汇都得层层审批的绊索。③改变了过去部分外汇按指令性计划配给以官方汇率计价的做法,使全部外汇供求通过市场来实现,不再使用行政手段,促使企业转换经营机制。(2)运用法律、经济手段,完善外贸宏观管理(3)转换外贸企业经营机制,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4)加强外经贸经营的协调服务机制①加强进出口商会协调服务职能②社会中介服务体系(5)保持外贸政策的统一性,增强透明度 10.答:加强对外贸易管理,是世界各国为维护本国的政治和经济利益而采取的政府干预行为,社会主义中国也不例外。因为中国发展对外贸易,参与国际竞争,所面临的是充满争斗、歧视、敌视,同时又有国际经济规则约束的世界。因此,中国一方面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通过各种管理办法,保护国家利益;另一方面,又必须通过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的管理措施,使国家对外经济贸易的发展有序化。(1)协调和维护国家的宏观经济利益①保证对外贸易完成国家经济总任务。②协调和维护国家整体经济利益。(2)保证中国外贸政策的贯彻实施(3)配合外贸体制与国际经济规则接轨的改革(4)促进对外贸易整体经济效益的提高三、判断分析题1.答:错误。要开拓对外经济新局面,无疑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实行外贸企业自主经营和外贸多元化。但是,对外经济涉及到各种对象和各方面的内容,与国内经济相比,难度要大得多,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特点,关系着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时间不长,经验还不足,尚未完全掌握对外经济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尚未完全掌握发展对外经济的本领;而我们面对的是既复杂多变而又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对手大都是经验丰富、老谋深算者。如果各个部门、地方、单位和个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各行其是,就有可能导致失败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对外经济必须统一领导、全面规划、联合对外。2.答:正确。国际惯例不同于国际条例或条约。后者是对缔约双方(或多方)均有法律约束力的成文法,而国际惯例只有当事人约定并在实践中采用时才对当事人具有约束力,否则不发生效力,其内容要由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尚可补充更改。3.答:错误。国际惯例是指经过长期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并为各国所承认和遵守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处理各种国际经济关系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它包括法律上未明确规定的一些原则、习惯、通例、常例、行规和习惯做法等,它虽不是国际法律,但在实践中已成为处理各种国际经济关系的准则,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上通行的惯例。4.答:错误。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海外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西欧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西欧,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人们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家经济政策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是为了取得金银货币。这种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反映到经济思想方面,就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代表了当时兴起的商业资本的利益。它的传播使保护贸易政策在西欧得到普遍推行。5.答:错误。贸易协定是两国或几国之间调整相互间经济贸易关系的一种书面协定。贸易议定书是有关国家在签订贸易协定之外,就两国贸易关系中某项具体问题所达成的书面协议。:6.答:错误。国际商品协定是指某项商品的主要出口国与进口国之间为稳定价格与保证贸易发展所缔结的政府间多边贸易协定。它的对象主要是发展中国家所生产的初级产品。这些商品由于经常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行情变化的影响,价格波动极大,贸易量也不稳定,长期以来,其价格水平,比起工业品相对偏低,发展中国家受到不等价交换的剥削。因此,它们希望通过协定,维持稳定这些商品的合理价格和保证这些产品的生产和销售;但作为主要消费国的发达国家不愿承担这种义务,因此在谈判中双方充满了矛盾和斗争。第二次世界大战前,只有小麦和糖两种协定。战后,参照《哈瓦那宪章》第六章关于政府间商品协定的规定,签订了国际商品协定。 7.答:正确。汉密尔顿主张保护贸易的根据是:新的工业在早期发展中效率不高,不能和经验丰富的外国生产商进行竞争。因而需要用关税壁垒进行保护,直到效率提高到可以在免税基础上与外国同类商品进行竞争的水平,方可撤销关税壁垒。李斯特认为,当一国工业尚无力和外国竞争的时候,如果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则该国必然会因工业被挤垮而导致灭亡,一国应根据经济发展的不同历史阶段确定自己的对外贸易政策,而不应固定不变。因此,他强调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历史特点和经济发展道路互不相同,不存在各国共同的普遍规律。8.答:错误。通商航海条约与其他贸易协定相比,有其自身的内容特点。首先,内容广泛,涉及面广。它要涉及关税,海关、船舶航行、港口使用,双方公民和企业组织在对方享受的待遇,组织产权的保护,甚至两国间移民的规定等。其次,层次级别高。该种贸易条约是以国家和国家首脑名义签定的。签约的全权代表由国家首脑(总理或部长)特命派遣。再次,生效要有一定程序。此种条约在双方代表签字后,尚不能立即生效,须按有关条约国的法律程序完成批准手续后才能生效。最后,有效期较长。一般为5年或10年。到期后双方还可讨论延长。9.答:错误。七十七国集团是发展中国家为维护本国权益、反对帝国主义剥削和掠夺而联合建立的国际性组织。1964年召开了第一届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发展中国家在会上成立了“七十七国集团”。截至1999年4月,七十七国集团有成员国132个,但仍沿用此名。10.答:错误。中国商检机构的基本任务有三:一是对重要的进出口商品和检验项目实施强制性的法定检验;二是对进出口商品实施监督管理;三是办理各项进出口商品鉴定业务。四、论述题1.答:(1)商品的出口和进口。又叫有形贸易,是一种传统的对外经济形式。商品出口可以扩大产品市场,提高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增加就业,促进经济增长;商品进口可以引进先进的技术、机器设备、原材料以及人民生活需要的物资,以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善与满足人民物质文化需要。对外贸易是一国对外经济的基础和最基本的形式,对外经济的其他形式都是在它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2)利用外资。即以各种方式吸收来源于国外的以技术、机器设备、原材料和外币等形式表现的资金,以解决本国资金不足的困难,或进行资金调节,促进本国经济的发展。利用外资往往与生产相联系,与技术引进密切结合,是当代经济技术协作广泛发展的客观要求,是一个国家对外经济的基本内容。利用外资与技术引进、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补偿贸易、国际租赁、对外加工装配等对外经济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互为形式、互为内容,是具有综合性强、涉及面广的特点的对外经济活动。按照外资的性质与来源,可将利用外资分为直接利用外资和间接利用外资两大类,对于国际投资国来说,前者为生产资本输出,后者为借贷资本输出。(3)技术贸易。又叫技术转让,包括技术的进出口,是转让或获得系统技术知识的对外经济活动。技术是一种特殊商品,技术引进主要是通过技术贸易的方式进行的。技术商品的买卖一般只发生使用权的转移,而不发生所有权的转移,并且,这种买卖活动可以多次重复地进行。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的进步是生产力大发展的先导。世界各国,为了实现本国经济现代化,或者为了增强国际竞争能力,它们之间的技术交流活动伴随着经济贸易往来的发展而广泛发展起来,并日益成为促进经济贸易往来的重要因素。国民经济只有转移到和建立在高度现代化的物质技术基础上,才有可能实现经济现代化。科学技术现代化是经济现代化的关键。正因为如此,技术贸易日益广泛地发展起来,成为当代国际经济技术协作的主要内容。技术引进包括机器设备的买卖和系统技术知识以及先进的管理经验、实验技术的买卖。技术贸易与利用外资的一些具体形式结合进行,经济与技术联成一体,是当代技术贸易的一个重要特点。(4)劳务输出与劳务合作。劳务简言之是劳动与服务,是活劳动的输出与输入,包括生产性劳务,也包括非生产性劳务,还包括直接创造使用价值的工农业生产劳动。具体形式有劳务输出、国际劳务合作,对外承包工程、国际运输、国际保险、国际金融、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信息与咨询、法律事务、会计事务、国际旅游等。劳务输出与合作是国际间经济联系劳务形式的内容,是日益兴盛而大有可为的对外经济活动。(5)对外投资与对外经济援助。对外投资就是资金外投,又叫国外投资,就是把资金投放到资源丰富、工资低廉、市场广阔、管制松弛的国家或地区,办工厂、商店,开矿山,搞旅游等。我国企业应当积极参加激烈的国际竞争,不仅要大量利用外资,而且要积极进行对外投资,建立跨国企业,从事跨国经营。对外投资是国际资金交流和过剩、闲置的资金寻找有利投资场所需要,是扩大商品出口和获取国际资源的重要渠道,是了解国际市场和掌握国际市场信息的重要来源。对外投资的扩展,表明了我国对外开放的决心和政策的稳定性,可以增强外商来华投资的安全感,促进利用外资局面的扩展,密切国际经济技术联系,为扩大对外开放创造有利的条件。我国的对外经济援助,是为了帮助受援国家获得经济上和政治上的独立,当前主要是援助发展中国家保卫民族独立,增强其自力更生发展民族经济的能力。如共建一些工程项目,派出工程技术人员和医疗队员等,或者通过联合国的有关组织向一些发展中国家提供捐款、赠款,尽我们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2.答:在对外经济活动中要坚持的基本原则主要是:(一)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独立自主是指我国在与外国的政治经济往来中,不屈从于外国的任何压力而能独立自主地决定和处理本国事务,绝不允许任何国家干涉我国内政。它是主权原则在正常的国际关系中的体现。自力更生一方面是指依据本国的实际情况,确定自己建设和发展的道路;另一方面是指主要依靠本国人民的劳动、智慧和努力,来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从根本上说的,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归根到底要依靠自己人民的力量,不能把希望寄托在外国人身上。但是,自力更生不等于闭关锁国、孤立奋斗,不等于不要外援,不要把社会主义看作可以独立于世界之外的东西,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自力更生并不排斥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发展对外经济,可以增强自力更生的能力,只有把本国经济同世界经济紧密联系起来,自力更生才更加具有现实的意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发展对外经济是相辅相成的辩证统一关系,统一在实现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伟大事业中。前者是基础和内因,后者是条件和外因,我们要在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基础上,坚持对外开放,大力发展对外经济。任何对外经济活动都必须无损于我国的独立和主权,必须符合处理国家之间关系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必须符合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整体要求。只有这样,对外经济活动才能正常而健康地发展,达到预期的目的。(二)平等互利,等价交换对外经济是国际市场经济运动的形式,每一个国家都是以商品所有者的身份对外发生经济关系的,要遵循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要求。各国之间在互相让渡商品的所有权时,必须承认对方的主权地位,他们是处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交换的。要获得别国的商品,必须先让渡本国的商品,要获得价值,必先让渡使用价值,而要获得使用价值,必须同时让渡价值。这种国际商品交换,是以国际价值为基础进行等价交换的,完全遵循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要求。这就决定了在对外经济活动中,一定要贯彻平等互利、等价交换的原则,只有这样才能为对外经济的各方所接受,从而才能保证对外经济正常而顺利地发展。 (三)统一领导,联合对外要开拓对外经济新局面,无疑必须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要实行外贸企业自主经营和外贸多元化。但是,对外经济涉及到各种对象和各方面的内容,与国内经济相比,难度要大得多,具有复杂性和风险性特点,关系着国家的根本利益。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时间不长,经验还不足,尚未完全掌握对外经济运动变化的规律,也尚未完全掌握发展对外经济的本领;而我们面对的是既复杂多变而又竞争激烈的国际市场,对手大都是经验丰富、老谋深算者。如果各个部门、地方、单位和个人在对外经济活动中各行其是,就有可能导致失败而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这个客观存在的事实决定了对外经济必须统一领导、全面规划、联合对外。统一领导是指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领导,是指统一政策,要按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办事,不得各行其是搞无政府主义。一切对外经济活动不仅必须严格执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接受国家有关部门的领导和管理,一定要严格纪律,而且必须在国家统一领导下联合对外。所有从事对外经济活动的单位,都必须在统一政策、严格纪律的基础上,互相支持,互相谦让,联合起来一致对外。这就要求克服有些地方、单位存在的分散主义现象,克服违反国家规定,盲目竞争,肥水外流,以及重复引进、外商投资结构严重不合理倾斜等现象,要求和提倡顾大局、识大体、严纪律、明目的、相互协调、相互配合。只有统一领导,联合对外,才能更好地保证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的贯彻执行,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从而更好地坚持对外开放的社会主义性质。只有统一领导,联合对外,才有利于保护我国民族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市场的稳定与繁荣;才有利于打破国际资本的垄断联合,提高我国在国际市场上的整体竞争能力,改善我国的贸易条件;才有利于保证外贸平衡和外汇收支平衡,使对外经济活动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四)遵循国际惯例国际惯例是指经过长期的国际经济活动中形成,并为各国所承认和遵守的,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处理各种国际经济关系的不成文的行为规则。它包括法律上未明确规定的一些原则、习惯、通例、常例、行规和习惯做法等,它虽不是国际法律,但在实践中已成为处理各种国际经济关系的准则,是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国际上通行的惯例。按国际惯例办事的理论基础是国际市场经济理论,它是在国际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产生,适应其发展要求而逐渐形成,进而成为其正常运动的必要条件,维系着市场经济运动各方的权利义务关系,或权责关系。社会主义经济是公有制基础上发达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按国际惯例办事的客观基础,能够为我们所接受。涉外经济本身就是国际市场经济运动所形成的关系,受国际价值规律作用的支配,不仅存在着按国际惯例办事的必然性,而且,只有按国际惯例办事,才能为对外经济关系的各方所接受。按国际惯例办事的基本内容是按国际价值规律办事,按国际惯例办事就有利于国际商品、资本的正常运动,有利于大力发展对外经济。在与世界各国的经济技术交流和贸易往来中,我们要遵循和按照国际惯例办事,以利于正确地处理各种对外经济关系,更好地开拓国际市场。3.答:历史上国际贸易政策的演变,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即:第一阶段是15世纪至17世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准备时期的重商主义贸易政策;第二阶段是18世纪至19世纪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以英国古典经济学派亚当·斯密和大卫·李嘉图为代表推行的自由贸易政策,以后美国、德国奉行的保护贸易政策;第三阶段是一战到二战期间盛行的超保护贸易政策;第四阶段是二战后到20世纪70年代初的贸易自由化政策;第五阶段是自70年代中期到80年代中期开始的新贸易保护主义政策。80年代中期以来各国普遍实施的协调管理贸易政策。从不同历史时期贸易政策的发展演变过程可以看出一国采取什么样的贸易政策是由其经济实力决定的。 (一)重商主义15世纪至17世纪的欧洲正处于原始资本积累时期,海外贸易的范围空前扩大,西欧对亚洲、非洲、美洲的殖民掠夺,使大量金银流入西欧,促进了商品货币经济的蓬勃发展。社会财富的重心由封建地主所有制的土地转向金银货币。人们认为金银货币是财富的唯一形态,财富来源于流通领域,因此,这一时期的国家经济政策和一切社会经济活动是为了取得金银货币。这种社会经济的剧烈变化反映到经济思想方面,就是重商主义。重商主义代表了当时兴起的商业资本的利益。它的传播使保护贸易政策在西欧得到普遍推行,这对加速资本原始积累、促进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建立起了一定的进步作用。(二)自由贸易政策与保护贸易政策18世纪70年代在英国开始的产业革命使生产力迅速发展,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开始建立。1820年英国工业生产在全球工业生产中所占比重为50%,对外贸易不断扩大。新兴的工业资产阶级需要更广阔的国际市场,以销售其工业产品,而重商主义的保护贸易政策阻碍了国际贸易的发展,阻碍了资本的自由竞争,成为新兴工业资产阶级的障碍,因此,工业资产阶级强烈要求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在这种历史背景条件下,古典经济学派取代了重商主义的经济理论,从哲学和经济理论上批判了重商主义,鼓吹自由贸易。这顺应了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势,在欧洲各国占有统治地位,并推动了资本主义生产力的发展。在同一历史时期,当产业革命在英、法等国深入发展时,欧洲其他国家和美洲的经济不发达、资本主义工业尚处于萌发状态的一些国家的工业资产阶级要求保护其幼稚工业,实行贸易保护,减少外国商品进口以保护本国成长中的资本主义工业,于是形成了与自由贸易学说相对立的以汉密尔顿和李斯特为代表的保护贸易学说。(三)超保护贸易政策及其发展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经济制度发生了很大变化。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完成了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垄断代替了自由竞争。20年代初的世界经济危机使市场问题进一步尖锐化。因此,垄断资本不仅要求垄断国内市场,也要求垄断国外市场,许多资本主义国家都积极干预对外贸易,不同程度地提高关税。实行外汇管制、数量限制、鼓励出口,实行以保护垄断资本利益为目的的对外贸易政策。超保护贸易政策的基本特点是,既保护本国幼稚工业,也保护国内高度发展的工业或夕阳工业。保护的目的不再是培养自由竞争的能力,而是巩固和加强对国内外市场的垄断,在垄断国内市场基础上对国外市场采取进攻性扩张;保护的措施多样化,既有关税措施,也有名目繁多的奖出限入的非关税措施,既限制外国商品进入本国市场,以维持商品的垄断高价来保持高额利润,同时,将部分垄断高额利润作为补贴,以倾销价格向国外进行倾销,占领国外市场,将生产扩大到最大限度。(四)二战后贸易自由化发展与新贸易保护主义抬头二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在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上出现了一些新特点:一是在“贸易自由化”的口号下,加强对相互市场的渗透。二是对工业保护程度降低,对农产品的保护程度提高。三是非关税壁垒在超保护贸易政策中占据主要地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推行超保护贸易政策和措施中的作用大大加强,60年代后期以来,限制进口的措施已从关税转向非关税措施,采取非关税措施的名目日益繁杂。与此同时,国家对促进出口的国家机构给予经济上的巨大支持,组织上加以保证。同时在战后,一些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和一些发展中国家结成经济贸易集团,在这些经济贸易集团内部,贸易自由化的程度超过了同集团外国家的贸易自由化程度。(五)当前国际贸易政策的特点 近年来,发达国家的对外贸易政策具有一些新的特点,这些特点是在发达国家进行经济和政策调整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并对全球贸易的进程产生重大影响。1.保护贸易措施是针对某些进口商实施的限制性措施,这些措施彼此之间可以是互不关联的,其形式和内容也有不确定的特点,往往是一些临时性的保护贸易措施。近年来,发达国家的保护贸易措施已成为制度化,即随着政府管理贸易活动的加强而不断充实和调整,并且这些措施相互关联,彼此相互配合,具有综合性、系列化特点,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管理贸易体系。2.发达国家管理贸易的法律已由原来的单一的法律发展成为以对外贸易法规为中心,与其他方面的国内法规相配合的统一整体。管理外贸法律的整体化主要表现在涉及范围广并且有一定的弹性。如西方国家用法律条款规定处理不同国别、地区和多边贸易关系的准则以及进出口贸易的管理和控制、外汇管理、对外经济援助、技术转让等多项法律条款。各发达国家一方面用反倾销,反补贴法限制竞争对手,另一方面又以法律形式确立各发达国家之间适当开放市场或控制出口方面的承诺。这种弹性政策便于各发达国家更有效地施用保护贸易措施。3.经济一体化迅猛发展,成为全球浪潮,推动了经济一体化组织内部贸易、投资的自由化。无论是欧洲的经济一体化,还是美洲的经济一体化都迅速发展,推动了成员国贸易和投资的发展。4.以世界贸易组织为核心的多边贸易体制得到增强,贸易自由化和开放贸易体制成为全球贸易的主流。发达、发展中国家都努力地实施世界贸易组织的各协议、协定,并以世界贸易组织协议、协定为核心,协调本国贸易政策,以便推动贸易与投资的自由化,促进全球贸易发展。第二阶段(第4、5章)一、选择题1.①2.②3.①4.①5.①6.③7.①8.②9.①10.②11.③12.①13.②二、简答题1.答:外汇,就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如银行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库券及其长短期证券,还有商业汇票等等。汇率是两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即一国货币用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又称汇价。它也是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2.答: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主要项目分为三大类:经常项目、资本项目和平衡或结算项目。经常项目,是指本国与外国交往而经常发生的项目,它又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的收支项目:一是贸易收支,;二是劳务收支;三是转移收支。经常项目在整个国际收支总额中占最重要的地位。资本项目,主要指资本的输出和输入。由于国际间私人资本和政府资本的借贷而产生的资金移动,都属于资本项目收支范围。 平衡或结算项目。一个国家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经常性项目和资本项目的收入和支出不可能完全平衡,必须通过增减其官方储备(如黄金、外汇等)或增减其对外债权、债务来加以平衡。黄金、外汇是最后的支付手段,用于平衡国际收支,列入平衡项目。可见平衡项目就是平衡一国一定时期内国际收支差额的项目。3.答:在外汇市场上,外汇交易的参与者主要有以下四类:①外汇银行。它经营外汇买卖,外汇资金的融通、筹措、运用和调拨等业务,一般包括专营和兼营外汇交易的本国商业银行,以及在本国开设的外国银行分支机构或代理行。②外汇经纪人。他们并不用自有资金在外汇市场上买卖外汇,而是在外汇银行之间和在外汇银行与顾客之间充当外汇交易的中介人而收取佣金。③顾客。即外汇银行的顾客。他们主要包括:交易性的外汇买卖者,如套期保值者;投机性的外汇买卖者,即外汇投机商。④中央银行或外汇主管机构。它们是一国执行金融管理和宏观调控的专业机构,经常通过参加外汇市场的交易来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保持在目标水平上。中央银行或外汇主管机构行使上述职能可以直接参与市场操作,但通常多是通过办理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来实现。4.答:(一)即期外汇交易(二)远期外汇交易(三)掉期外汇交易(四)套汇和套利(五)外汇期货交易和期权交易5.答:国际储备又称官方储备,是一国政府(中央银行)持有的备用于弥补国际收支逆差和维持本国货币汇率稳定的、在国际上可以普遍被接受的一切资产。目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会员国的国际储备,一般由四个部分构成,即黄金、储备货币、普通提款权和特别提款权。6.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业务活动包括以下三个方面:(1)汇率监督。为使国际货币体系发挥有效作用,确保建立一个稳定的汇率制度,IMF对各国汇率政策实施监督。一方面,IMF要分析主要工业国家国际收支和汇率政策的相互作用,并估价这些政策对世界经济的影响。另一方面,IMF要检查会员国的汇率政策是否与《国际货币基金协定》第四条所规定的义务相一致。各会员国必须随时将其汇率变动通知IMF,使IMF得以实行不断的监督。(2)磋商与协调。原则上IMF每年与各会员国进行一次磋商,了解会员国的经济、金融形势与政策措施,对其经济与政策做出评价,以便更好地履行监督汇率政策的职责,并能迅速处理会员要求贷款的申请。(3)收放贷款。IMF的主要业务活动是向会员国政府提供贷款。IMF只与会员国财政部、中央银行或其他类似财政机构打交道。贷款规模与会员国所缴基金份额成比例。借款时,受款国用本国货币从IMF购得自由外汇或SDR;还款时,借款国以黄金或外汇买回本国货币。IMF发放的贷款有如下几种:①普通贷款。②出口波动补偿贷款。③缓冲库存贷款。④中期贷款。⑤信托基金。⑥补充贷款。7.答:世界银行的贷款按其用途及其与投资和组织机构的联系,可大致划分为如下几种类型;(1)特定投资贷款,也就是通常意义上的项目贷款。(2)部门贷款。部门贷款通常又可以划分为:部门投资贷款;中间金融机构贷款,这实际上是一种通过中间金融机构进行转贷的项目贷款;部门(政策)调整贷款。(3)结构调整贷款。(4)技术援助贷款。(5)紧急复兴贷款。 8.答:经常项目可兑换并不意味着对经常项目下的外汇收支完全放任自由,国家在经常项目可兑换的大原则下规定了对这一项目下外汇收支管理的具体做法,主要包括经常项目可兑换、银行结汇制和进出口核销制度。9.答:①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汇率。这是指汇率生成机制是由市场机制决定的,汇率水平高低是以市场供求关系为基础的。②单一的汇率。这是指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价适用于外汇指定银行进行的所有外汇与人民币的结算与兑换,包括经常项目收支和资本项目收支,适用于中资企业和外商投资企业的外汇收支往来,也适用于居民与非居民交往活动所引起的外汇收支。总之它适用于一切外汇与人民币之间的交易。③有管理的汇率。这主要指当外汇市场汇率波动浮动过大时,中央银行即中国人民银行要通过买入或卖出外汇来干预市场,保持汇率稳定;在零售市场上,中央银行规定了银行与客户的买卖差价幅度。④浮动汇率。这表现在两个层次:一是中国人民银行每日公布的人民币市场汇率是浮动的;二是各外汇指定银行制定的挂牌汇价在中国人民银行规定的幅度内可自由浮动。10.答:如何确定外汇储备的适度水平,是外汇储备管理中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外汇储备水平过低会影响我国的对外支付和偿债能力,使我国对外信誉下降,影响我国建设必需物资的进口和外资的引进。如果外汇储备过多,会减慢经济发展速度,与我国利用外资的方针相违背;也会由于世界性通货膨胀,使外汇储备贬值;同时拥有大量外汇储备,还不能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得到优惠贷款。根据我国目前情况,应当着重考虑以下因素:第一,出口规模和结构。第二,外商直接投资规模。第三,外债规模。第四,国家宏观调控和应付突发事件的需要。三、判断分析题1.答:错误。外汇,就是以外币表示的用以进行国际之间结算的支付手段。这种支付手段包括以外币表示的信用工具和有价证券,如银行存款、银行汇票、银行支票、外国政府库券及其长短期证券,还有商业汇票等等。外国钞票也可算是外汇,但一般来说必须是能够兑换成其他国家货币的外国钞票才算。2.答:错误。复汇率指一国货币的汇率不是规定一种,而是规定两种或更多种,即几种汇率同时并存,这就是所谓的复汇率制度。它是在外汇管制下产生的。复汇率有两种:一种叫双重汇率,即一国货币兑换他国货币时,同时并存两种汇率;另一种叫多种汇率,即一国货币有几种汇率,这一种汇率适用于某一类贸易或某一种商品,而另一种汇率则适用于另一类交易或另一种商品,有的汇率达几十种,高低相差悬殊。3.答:错误。经常项目是指本国与外国交往而经常发生的项目,它又包括以下三个重要的收支项目:一是贸易收支;二是劳务收支;三是转移收支。4.答:错误。资本项目主要指资本的输出和输入。由于国际间私人资本和政府资本的借贷而产生的资金移动,都属于资本项目收支范围。5.答:错误。中央银行是一国执行金融管理和宏观调控的专业机构,经常通过参加外汇市场的交易来干预外汇市场,使汇率保持在目标水平上。中央银行或外汇主管机构行使上述职能可以直接参与市场操作,但通常多是通过办理外汇业务的商业银行来实现。6.答: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黄金在国际储备总额中的比重下降,储备货币的比重则相对上升,50年代约占25%,70年代上升为48%左右,80年代达到82.5%,90年代甚至扩大到90%以上,成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资产。7.答:正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主要资金来源是会员国缴纳的基金份额(相当于股金)。所有会员国都要缴纳一定数量的份额,份额的多少依会员国国民收入、外汇储备及对外贸易额而定。 8.答:正确。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重要的特点,实际上也是世界银行贷款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即贷款必须用来促进借款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其贷款投向,应当是一国国民经济中最优先考虑和发展的部门。根据这一宗旨和原则,世界银行的项目贷款主要集中于基础设施(能源、交通)、农业、社会发展(教育、卫生等)以及工业开发等部门。9.答:人民币汇率制度是指由人民币汇率的标价方法、形成机制、调整程序等所构成的汇率体系。人民币汇率习惯上又称人民币汇价,即人民币与外国货币之间的比价。它采用直接标价法,即以一个固定整数的外国货币额为标准,折算成一定数额的人民币对外公布。10.答:人民币汇率由外汇市场生成,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汇率不需要管理。如果没有管理,便不能保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各种外汇交易活动便不能顺利进行,从而使我国的经济运行和发展以及对外交往的扩展受到不利的影响。四、论述题1.答:国际储备主要有以下四方面的作用。(一)调节临时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当一国国际收支发生逆差时,可以动用国际储备来弥补。但一国的国际储备不是用之不竭的,因而用它来弥补国际收支的能力是有限的。短期的、临时性的国际收支逆差,可以动用它来弥补,无须采用压缩进口等措施,以免影响国内经济发展目标。如果发生长期性、结构性的国际收支不平衡,就需要采取其他政策措施来调节,如改善国内产业结构、利用外资等。但为了使实施这些政策措施有一个合理的时间安排,避免调整过快而带来国内经济震蔼,就需要动用国际储备作为弥补国际收支的临时性应急措施,以便争取时间,从容合理地采取其他根本性的调节措施,使之既达到调节国际收支的目的,又维持国内经济的正常增长的。从这个意义上讲,国际储备起了调节国际收支逆差的缓冲器作用。(二)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稳定当一国外汇市场上本国货币的币值下降太快,政府就可以出售国际储备中的外汇储备部分收购本币以维持汇率稳定。反之,如本币汇率上浮过多,政府可购外汇,阻止本币汇率上升或外汇汇率下跌。这也就是利用外汇市场的供求机制来维持汇率的稳定。通常政府是从外汇储备中拨出一笔专门的资金,即所谓外汇平准基金,来随时干预外汇市场,维持汇率的稳定。一国拥有国际储备的多少,表明它干预外汇市场和维持汇率稳定的能力。一国拥有的雄厚国际储备,不仅为货币当局提供了充足的干预汇率的资产,而且还增强了国内外人士对该国货币的信心,有利于在外汇市场上维持货币的坚挺。在1973年主要发达国家实行浮动汇率制后,不再负有维持固定汇率的义务,但一国可以通过变动国际储备量来进行外汇干预,操纵汇率以实现国内的经济目标。外汇干预只能在短期内对汇率产生影响,不能从根本上改变汇率变动的长期趋势。至于实行外汇管制的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不存在外汇市场机制,汇率由官方控制,不通过动用国际储备来调节,因此,这些国家的国际储备基本上没有干预外汇市场的功能。(三)作为对外借债的保证如果一国的国际储备充足,就能够比较容易地吸引国外资金流入,从国外取得各类贷款。国外银行或国际金融机构在向借债国提供贷款时,往往要事先调查借债国的资信,即借债国的还债和支付利息的能力。在评价借债国资信的各种指标中,国际储备是一个重要指标。如果借债国的国际储备实力很强,就表明其资信比较可靠;反之,则表明资信不佳,贷款者对其贷款就必然有所顾忌。所以,国际储备是向国外借债和还本付息的一项重要保证。(四)增强综合国力和抵御外汇风险的能力 国际上评价一国的综合国力时,通常把国际储备作为一项重要指标。国际储备充足,表明一国偿债能力和综合国力强;如国际社会发生某种风险时,其抵御风险的能力也强。2.答:中国外汇管理制度的历史演变(一)第一阶段:国民经济恢复时期(1949—1952年)这个时期的外汇管理主要是颁布各种有关法令,建立独立自主的外汇管理制度。采取的主要措施有:取缔帝国主义在华的经济金融特权,严禁外币流通,实行严格的进出口许可证制度,独立自主地统一制定人民币对外汇率,实行经营外汇的指定银行制度和人民币、外汇、金银进出国境管理制度等。通过这些措施,初步建立起我国独立自主的外汇管理体制,保证了外汇收入集中在国家手中,并用于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对稳定金融物价起了重要作用。(二)第二阶段:高度集中的指令性计划经济时期(1953—1978年)从1953年起,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国民经济实行高度集中的计划化。这个时期我国实行对外贸易的国家专营制;在外汇方面实行“统一管理,集中经营”、“统收统支,收支两条线”的方针,进一步完善了高度集中统一的外汇管理体制。这个体制与国民经济的高度集中的计划管理体制和对外贸易的国家专营制相适应。这一时期外汇管理的主要措施是:对国营对外贸易外汇实行计划管理,加强对非贸易外汇的管理,将有限的外汇集中于国家手中,用于满足重点建设的需要。这个时期,外汇收支总额逐年增长,实现了收支平衡,略有节余,从而支持了国家经济建设的发展。(三)第三阶段: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转轨时期(1979—1993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国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建设上来,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国际交往迅速扩大,国际收支规模成倍增长,对外经济贸易合作的形式日益多样化,以及国内经济的发展,所有这些,使得原来高度集中的外汇管理体制越来越不能适应客观形势发展的要求;特别是我国从高度集中统一的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也要求改革原来在计划体制下形成的高度集中的单纯性直接管制的外汇管理体制,逐步培育并采用市场机制调配外汇资源,以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的发展,并逐步使我国经济同国际经济接轨。为此,国家对外汇管理体制先后实行了以下改革措施:①设立专门管理外汇的机构。②公布全国统一的外汇管理条例和各项实施细则。③改革外汇分配制度,从实行外汇留成办法,到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取消外汇分成,取消外汇收支的指令性计划,国家主要运用经济、法律手段,实现对外汇国际收支的宏观调控。④逐步建立外汇交易市场,对外汇进行市场调节。除上述几项外,在这个阶段还进行了外汇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建设,放宽了个人用汇管理,建立外债管理统计监测体制,实行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外汇经营体制等。(四)第四阶段:前一时期的继续发展(1994年至现在)从1994年1月以来的外汇管理体制改革,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内容:①从1994年1月1日起,实现人民币汇率并轨,取消人民币官方汇率,实行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②从1994年4月1日起,实行银行结汇、售汇制度;③建立银行间外汇市场;④取消境内外币计价结算,禁止外币在境内流通;⑤建立出口收汇、进口付汇核销体制;⑥建立外债管理体制;⑦规定由外汇指定银行经营外汇业务。经过这次改革,我国的外汇管理体制进入了一个新阶段。3.答:人民币汇率制度及其管理演变过程,大体可分为六个阶段。(一)第一阶段:1949—1952年 这一阶段人民币实行单一浮动汇率制。这个阶段我国处在国民经济恢复时期,人民币汇率变化与国内外物价变化紧密结合,变动比较频繁;同时由于经营贸易的企业主要是私营企业,汇价机制主要是通过市场调节,人民币汇率的作用实际上是调节对外贸易,照顾非贸易外汇收入。(二)第二阶段:1953—1972年这一阶段人民币实行单一固定汇率制,汇率的特点是保持基本稳定。从1953年开始,我国进入了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国民经济逐步实行全面的计划化,国内金融、物价基本保持稳定;在国际上,布雷顿森林体系基本上能发挥作用,维持着纸币流通下的固定汇率制,主要国家的汇率相对稳定。同时,我国的进出口贸易由外贸部所属的外贸专业公司根据国家计划统一经营,统负盈亏,不再需要用汇率来调节。在这样的条件下,人民币汇率采取稳定的方针。1953年起停挂美元牌价,人民币汇率与英镑联系,相对固定。(三)第三阶段:1973—1980年这一阶段,人民币采用“一篮子货币”单一浮动政策,汇率的特点是原则上参照国际金融市场浮动汇率的变化而进行调整。人民币汇率调整的原则是:坚持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方针,既不随某一上升的货币上升,也不随某一下跌的货币下浮;贯彻执行对外经济往来平等互利的政策,使人民币汇率有利于我国和外国双方贸易和经济往来的发展;参照国际金融市场的行市及时调整人民币汇率。同时,为了在对外贸易活动中避免西方国家货币贬值所带来的风险,也就是为了保值,于1968年开始尝试使用人民币计价结算,并在70年代逐步扩大,因此人民币汇率的高低对以人民币计价的这部分对外贸易的外汇收支产生直接的影响,这也要求人民币汇率要有一个合理的水平。根据上述种种情况,从1973年开始,人民币汇率制定的依据又发生了变化,由过去基本按国内外物价对比,改为钉住合成货币浮动,也就是采用“一篮子货币”单一浮动汇率政策。在不同时期,选择具有一定代表性的、在国际上行市又比较坚稳的几种外币,构成“货币篮子”,按各种货币的重要程度和政策上的需要确定每种货币在“篮子”中的权重,算出它们在市场上升或下降的幅度,加权计算出人民币汇率。(四)第四阶段:1981—1984年这一阶段人民币实行官方汇率和贸易外汇内部结算价的双重汇率政策,汇率的特点是部分市场化并多次下调。为了鼓励出口、适当限制进口、加强外贸的经济核算和适应我国对外贸易体制的改革,国务院决定从1981年1月1日起把进出口贸易内部结算汇价和对外公布的人民币汇率分开来,除继续保留人民币的公开汇率,将其使用于非贸易收支外,另外制定一种用于进出口贸易结算的汇率,称为贸易外汇内部结算汇价,简称内部结算价,这样就形成了人民币的两种对外汇率:一种是过去一直使用的现在主要用于非贸易收支兑换的对外公布的正式外汇牌价,仍按“一篮子货币”加权平均计算;另一种是使用于进出口贸易外汇的内部结算汇价,按国内平均出口换汇成本加一定幅度的利润制定。(五)第五阶段:1985—1993年这一阶段实行的是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度。这一时期人民币汇率的特点是:出现了市场调剂汇率;官方汇率几次大幅度贬值,为官方汇率和市场汇率并轨、实现统一的人民币市场汇率创造了条件。在贸易内部结算价和公布的牌价并存的同时,出现了另一种形式的双重汇率制度,即官方汇价和外汇调剂价格(市场汇率)并存的双重汇率制。(六)第六阶段:1994年至现在 这一阶段实行的是以市场供求为基础的、单一的、有管理的浮动汇率制度。1994年1月1日实现了汇率并轨,并以1993年底的对外公开市场汇率1美元合8.7元人民币作为全国统一的人民币市场汇率,同时还建立了全国统一的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就是在此外汇市场生成的,这也就是说,现行的人民币汇率不是由中国人民银行自行制定而是由外汇市场的供求决定的,但中国人民银行拥有对市场汇率进行监督管理的职权。1996年,在现行汇率制度的基础上,人民币还实现了经常项目下的可兑换。第三阶段(第6、7、8、9章)一、选择题1.① 2.② 3.① 4.② 5.② 6.③ 7.① 8.② 9.① 10.② 11.②12.①13.②14.②二、简答题1.答:(一)国际局势从国际上讲,生产和资本的国际化是当代世界经济发展的趋势。生产和资本国际化的发展趋势决定了任何国家发展经济都必须利用外资。世界各国,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它们的经历和发展历程都说明了这一点。(二)国内发展的要求从我国的社会经济状况看,要实现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高度文明、民主、繁荣和富强的社会主义国家,尤其需要利用外资。2.答:各国利用外资,都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制定了各自的政策原则。我国根据多年来利用外资实践以及现阶段的政治、经济情况,也制定了相应的利用外资的法规和政策。这些法规和政策的基本原则概括起来就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平等互利、讲求实效、促进民族经济的发展。3.答:(一)直接融资(二)债务融资(三)股票融资(四)基金融资(五)灵活融资4.答:(一)按投资股权比例分,可有以下两种类型(1)对等型(2)参与型(二)按企业的建立分,可有以下三种类型:(1)新建型(2)“嫁接”型(3)外引内联型(三)按经营方向分,可有以下三种类型:(1)先进技术型(2)产品出口型(3)普通经营型(四)按内部管理方式分,可有以下三种类型:(1)单方管理型(2)共同管理型(3)委托他方管理型(五)按合资方式分,可有以下两种类型:(1)双边合资型 (2)多边合资型(六)按经营性质分,可有以下两种类型:(1)生产型(2)非生产型5.答:(一)弥补了国内部分建设资金的不足,又不增加国家债务负担(二)引进了先进技术设备,促进了企业技术改造(三)利用了外国合资者的国际销售网,扩大了出口创汇(四)学习了现代管理经验,提高了企业经营管理水平(五)扩大了劳动就业,一定程度上提高了人民生活水平(六)改善了我国产品结构,提高了产品质量,促进了经济发展6.答:(一)独立自主的原则(二)平等互利的原则(三)参照国际惯例办事(四)引进先进技术,促进工农业生产(五)扩大出口创汇,促进对外贸易7.答: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组建程序,由于企业类型不同,其具体步骤也不尽相同。一个合资企业的诞生,一般经过下列步骤:(一)对外联系与洽谈(二)立项(三)寻找合作伙伴(四)项目可行性研究与项目批准(五)谈判和草拟合营企业法律文件(六)申请与批准(七)登记注册、领取营业执照(八)变更登记与注销登记8.答:(一)现金(二)实物(三)工业产权(四)场地9.答: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一)“法人式”的合作经营企业(1)本身是合格的股东。(2)要有确切的经营地址。(3)要有一定的资产和资金。(4)要有企业名称。(5)要有经营管理企业的组织机构。(二)“非法人式”的合作经营企业(1)必须具有中外双方的合作者。(2)必须具有企业经营地址。(3)必须有合作经营用的机器设备、基础设施、固定资产和流动资金。(4)必须有联合管理机构。 10.答:(一)有利于合作各方扬长避短,取长补短,发挥综合优势(二)有利于适应国内外市场的变化,做到投资周期短、收益快(三)对外商有较强的吸引力11.答:(1)外资企业的全部资本必须为外国投资者所有。(2)外资企业必须是依照中国法律规定建立的企业。(3)申请设立外资企业的外国投资者,必须是外国的公司、企业和其他经济组织或个人。(4)外资企业必须是在中国境内有住所,从事经营活动的企业。(5)外资企业因为没有合营者,故不需要签订合同,其使用的技术和诀窍也就不存在转让问题。(6)外资企业的利润、风险不涉及中方,其资本的回收只能从企业获得利润,或企业依法解散时回收。12.答:第一步,提出申请。第二步,审批、发证。第三步,登记、开户。13.答:中外合作开发也叫合作勘探开发,它是指资源国与外商合作,对本国资源共同进行开发,并按双方商定的方式进行投资和分享权益。从我国目前情况看,这种方式主要用于海洋石油及矿产资源开发。14.答:国际合作生产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合作生产是指两个以上的当事人(自然人、法人及其他经济组织)共同提供生产条件(资金、设备、机器、原材料、技术等),在经营和生产中共同合作,共同制造产品或共同完成工程项目,共同享受盈利的合作方式。狭义的国际合作生产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当事人在制造某一项产品或完成某工程项目的过程中,各自承担某些部分、部件的生产来共同完成全部项目的一种合作方式。通常提到的中外合作生产是指狭义的合作生产。15.答:(一)中外技术合作(二)中外生产合作(三)中外销售合作(四)中外承包合作三、判断分析题1.答:错误。外国政府向中国提供的援助也分为有偿和无偿援助两部分。2.答:错误。中国接受的国际多边援助主要来自联合国发展系统和世界银行。3.答:正确。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的合营期限,由合资各方协商解决。一般期限是10年到30年,对技术先进、投资量大、建设周期长、资金利润率低的项目,可以在30年以上。由外国合资者提供先进技术或关键技术生产尖端产品的项目,或在国际上有竞争能力的产品的项目,其合营期限可以延长到50年。经特别批准的可在50年以上。合资期满,投资各方如愿意继续合作,可以续签合同;如不愿意继续合作,则可解散企业,进行企业清算,这样的合营期限的规定,可以鼓励外商多投资,多使用先进技术。4.答:正确。合资各方均不参与合资企业的具体管理事务,而是把合资企业委托给与合资各方均无直接关系的企业集团管理或公开招聘总经理。这种类型的合资企业多在第三产业中出现,在生产性合资中则不多见。委托他方管理可发挥聘任者的管理专长,更讲求管理效果。 5.答:正确。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可分为两大类型,即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和不具有中国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非法人式”的合作经营企业,就是由中外两国或两国以上的合营者,通过契约组成的松散的合作经营联合体,是不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这种合作经营企业没有独立的财产所有权,而只有财产管理权和使用权。合作经营企业的组织机构与合作各方原来的公司紧密联系在一起,由合作各方派代表组织联合管理机构,协调中外双方在执行合同中出现的问题,监督各方以各自的法人身份履行自己在合同中承担的义务,解决合同履行中出现的问题。6.答:错误。非法人式的合作企业,以发生债务时各方利益均分成比例分担债务偿还责任,合作各方对外负连带责任,如一方回收投资,回收投资的一方以其原来的投资额为限制承担责任。7.答:错误。外资企业符合中国法律有关规定的,依法取得中国法人资格。外资企业可以是法人式的或非法人式的企业。8.答:错误。在我国兴办的外资企业不都属于国际上通常讲的“独资经营企业”,它可以是由几个外商建立的公司,再在我国境内举办外资企业。四、论述题1.答:对外资进行管理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调整外资规模与投向,使之符合国民经济发展战略的客观要求为了避免引进外资的盲目性,首先要弄清本国经济发展战略规划及相应的产业政策。比如目前我国对基础产业、第三产业及高新技术产业需大力发展,因而要注意对这些方面的资金投放;同时金融、能源等关系到国民经济大局的产业,既要对外开放,又要有所限制。(二)是有效利用外资,避免其消极作用的客观要求大量引进外资不容易,而对引进外资能够做到有效利用则更不容易。如果在外资投向上把握不好,非但不能发挥外资对经济建设巨大的推动作用,反而会对国民经济带来不良效果。这是在引进外资过程中需要密切加以注意并加强管理的。(三)是合理分配外债负担,降低金融风险的客观要求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扩大,吸收外资无论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有所提高,但由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动荡因素以及各种金融工具自身固有的风险因素,客观上对我国利用外资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对外债务保持在适度规模上,如何分散融资风险,以及如何防止外资抽逃等方面都是值得我们加以深入研究的课题。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进一步表明,如果对本国引进的外资不进行周密的计划和严格的监管,那么一旦国际金融市场上发生风吹草动,就会对东道国的经济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造成不可挽回的经济和社会损失。由此可见,对外资的使用进行管理,从而防止金融风险是非常必要的。2.答:中外合作经营企业与中外合资经营企业相比,既有其相同的一面,又有其自身鲜明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律依据合作企业——调整我国境内的中外合作经营企业关系的基本法律依据是《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合资企业——调整我国境内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关系的基本法律依据是《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法》。(二)投资方式合作企业——投资方式比较灵活,中方可以不出现金或少出现金。各方投入的实物和权益不须折成现金。各方出资作为合作条件,不计算出资比例。 合资企业——投资双方按照同一币值计算投资比例。资本投入是以货币形式计算股权。(三)投资构成合作企业——中方可以场地使用权、资源开发权以及现有厂房、设施、劳力和服务作为合作条件。外方以提供资金、技术、设备、材料等作为合作条件,双方合作经营。合资企业——各方可以现金出资,也可以实物、工业产权、专有技术作价出资;中方还可以土地使用权作价出资。(四)债务与风险承担合作企业——法人式的合作企业,以该企业的全部资产为限对外承担债务偿还责任。非法人式的合作企业,以发生债务时各方利益均分成比例分担债务偿还责任,合作各方对外负连带责任,如一方回收投资,回收投资的一方以其原来的投资额为限制承担责任。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对外以该企业的全部财产承担债务偿还责任。合营合方以缴清各自认缴的注册资本为限承担责任。(五)组织形式合作企业——是一种契约式合营企业,由中外双方通过谈判签订合作合同来确定合作各方的权利义务以及合作企业的主要活动。合资企业——是一种股权式合营企业,中外双方共同投资、共同经营、共负盈亏、共担风险,是有限责任公司。(六)经营管理合作企业——可以采取董事会领导下的经营管理机构进行管理;也可以由中外双方组成联合管理机构进行管理;或者可由合作任何一方或双方确定的第三方进行管理。合资企业——采取的是董事会领导下的总经理负责制,董事会为合资企业的最高权力机关。(七)利润分配合作企业——在合同中规定利润分配的方式和比例,可采用利润分成、产品分成或双方商定的其他方式分配收益。合资企业——合资法规定,各方应按注册资本比例分享利润,经营期间共同承担风险与亏损,故在合营合同中不保证外商的利润。(八)投资回收合作企业——合作各方或一方,可以通过固定资产的加速折旧,或扩大利润分成的比例等方式,使合作一方或各方的总收益达到其原投资额,实现回收。合资企业——合资各方在合营期限内不得收回其注册资本,只有在企业解散后,通过企业清算,拆分资产,方可收回资本。(九)解散后剩余资产的处理合作企业——合作企业一般在合同中规定合作期满后全部财产无条件归属中方,不另行清算。但出于投资回收情况的不同,有的合作企业在合同中也可规定出清算程序。合资企业——合资企业宣告解散后,必须按《合资法》及《合资法实施条例》规定进行清算。(十)缴纳税收政策方面合作企业——作为投资而进口的设备、仪器、材料等生产性项目,可免关税,但商业、饮食业、客货汽车运输、近海渔业捕捞、照相业和其它服务业、维修中心、职业培训等行业,则需按章缴纳关税。而企业所得税是由合作者各自缴纳。合资企业—— 作为投资而进口的设备、仪器、材料等不分行业,关税全免;产品复出部分的进口原材料,也无须缴纳关税;所得税按中外合资经营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执行。3.答:中外合作生产作为吸引外资举办企业的一种重要的经济合作方式,具有如下的特点:第一,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法律主体之间建立在协议基础上的权利义务关系。这种关系是自愿的、平等的、等价的、有偿的。第二,它是指发生在具体生产过程中的权利义务关系。当然,这并不排除双方或各方在生产、制造方面的合作以外,进行销售、运输等其它方面的合作。第三,双方或各方的权利义务主要表现为交换劳务或劳动成果(零部件、半成品或成品等)。当然,这并不妨碍一方以支付资金或其他方式补偿另一方对多余劳务或多余产品的支出。合作生产只是合作,不共同投资,也不共同经营,而是各自经营自己的企业,各负盈亏。第四,作为技术转让的一种方式,使双方或各方发挥其技术特长,相互传授技术、特别使缺乏技术的一方得到适用的先进技术。合作方可派技术人员到合作另一方从事技术指导,但无经营管理的权利。第五,合作生产可以是长期的、短期的、或一次性的合作。如双方协议合作生产一定数量的机器设备,一旦完成任务,双方的合作关系即告终止。第六,合作生产具有跨国性。通常是指不同国家的当事人之间的合作。第四阶段(第10、11、12、13章)一、选择题1.①2.①3.②4.②5.①6.③7.③8.①二、简答题1.答:国际补偿贸易是在传统的易货贸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兴贸易方式,也是一种贸易与信贷相结合的特定利用外资、实现技术引进的方式。它是指进口方不用现汇而是以信贷方式进口设备、技术、器材或劳务等进行建厂(或改造原厂),待项目竣工投产后,在一定期限内,用进口的设备、技术、器材或劳务所生产的产品或双方商定的其他商品或劳务分期分批偿还进口货款。2.答:补偿贸易分类是补偿贸易管理的基础,按照一定的标准对补偿贸易进行分类,以便于分类指导与管理。补偿贸易一般可从三个方面进行分类:(1)按商品补偿方式的不同,可分为直接补偿、间接补偿、劳务补偿和综合补偿的四种基本形式o(2)按补偿项目的规模和重要程度不同,可分为:①大型补偿贸易。②中小型补偿贸易。(3)按参加补偿贸易的关系(当事人)的不同,可分为:①双边补偿贸易。②三角(多边)补偿贸易。3.答:(一)国际补偿贸易对出口方的作用国际补偿贸易中的出口方以发达国家居多,其对出口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扩大产品销售,增加贸易机会。(2)获得原材料、燃料等初级产品的稳定供应。(3)降低产品成本,取得更多利润。 除此之外,出口方还可通过提供设备、安装调试、技术培训及产品销售等手段来控制进口方的生产,迫使其做出让步。同时,也可提高出口方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影响,进而提高其竞争能力。(二)国际补偿贸易对进口方的作用国际补偿贸易中的进口方以发展中国家居多,其对进口方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弥补了外汇资金的不足。(2)为进口方产品的出口提供了较稳定的渠道。(3)有利于提高进口方的管理水平和产品质量。4.答:虽然国际补偿贸易是依照上述工作程序展开的,但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值得注意的问题:(一)项目的选择(二)货款的支付办法(三)违约罚款条款的规定(四)补偿贸易的经济效益评估(五)国家政策规定5.答:(一)国际租赁对出租方的作用(1)扩大产品销路。(2)获取良好的收益。(3)取得国家对租赁物在税收上的优惠待遇。另外,出租方在缴纳租赁物的税金时还能分期缴纳。(二)国际租赁对承租方的作用国际租赁对出租方固然有其有利之处,但给承租方带来的好处和作用更大:(1)为承租方开辟了一条新的融资渠道。(2)节约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果。(3)缩短引进时间,简化手续。(4)免遭通货膨胀影响,保持成本不变。(5)有利于季节性或暂时性需要。6.答:国际上常见的租赁方式主要有:(一)融资租赁(二)杠杆租赁(三)经营租赁(四)综合性租赁(五)出售反租赁(六)主租赁(七)转租赁7.答:(1)加速我国经济的发展,促进现代化建设。(2)有利于争取时间,少走弯路,使我国生产力发展有一个较高的起点。(3)为国家节约建设资金。(4)有利于培养科学技术人才和现代化管理人才,提高科学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5)有利于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6)有利于提高我国出口商品的竞争能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8.答:当前,我国技术引进的程序大致如下:(一)编制上报和审定项目建议书(二)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三)对外商务(包括对外询价、谈判和签约等)工作(四)办理技术引进合同的注册生效手续(五)技术引进项目的实施、监督与管理9.答:我国对技术引进管理主要的内容包括:(一)立项与项目管理(二)合同管理(三)外汇管理(四)税务管理10.答:一般地说,一个完整的可行性研究,应包括以下三个阶段:机会研究阶段、初步可行性研究阶段和可行性研究阶段。11.答:(一)办理技术出口项目的申请(二)技术出口项目的审批(三)开展项目对外商务活动(四)技术出口合同审批(五)合同实施(六)技术出口的售后服务12,答:国际双重征税是指一个纳税人的同一笔所得,由两个以上的国家同时征收同一或类似税种的税。国际双重征税问题,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解决:一是通过国内立法,确定这样一个原则,对同一笔所得,收入来源国可先行征收,而后居住国考虑到纳税人已在来源国纳税这一事实,采取免税、抵免或扣除这样三种措施,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二是通过居住国与来源国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对来源国的征税权的行使,规定一定的限制。例如,在协议中将来源国的税率限定在一定的百分比上,从而保证其居民管辖权不致落空。在多数情况下,这两种方式是互相关联的。实行这两种方法的结果是:承认从源征收优先,但不是独占,从而既避免了双重征税,又考虑到不同国家的经济利益,均衡了国家之间的税收分配。13.答:对外承包工程按工程的发包方式和工程的承包范围可以分为以下几类。(一)按工程的发包方式,可以分为委托承包和招标承包两种方式(1)委托承包①政府间委托②非政府间委托(2)招标承包①公开招标②邀请招标(二)按工程承包范围分,国际工程承包可分为统包和分包两大类(1)统包(2)分包14.答:国际劳务合作就是一个国家派出技术人员、工人或其他人员等,前往另一个国家为需要劳务的业主提供各种不同的技术服务和工程建设等劳务的交易活动。15.答:(一)守约守约,即重合同守信用。 (二)保质保质,即确保承包工程项目的质量,一切勘探、设计、提供的设备和器材、施工、试生产以及施工工期都必须以一丝不苟的精神确保质量和履约。(三)薄利薄利,即对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的作价,应随行就市,稍有微利。(四)重义重义,即必须十分重视同东道国政府和人民的友谊,以实际行动赢得东道国政府和人民的信任。16.答:(一)环境因素分析法这种评估方法的要点是根据投资环境的各种因素进行简单的分析和对比。(二)多因素等级评分法这是美国学者斯托鲍夫提出来的。这种方法的特点是将各种主要的环境因素进行数量化分析,以提高评估的准确程度。(三)抽样调查法抽样调查法是指对东道国的外商投资企业进行抽样调查,了解他们对东道国投资环境的一般看法o17.答: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风险一般大于国内投资项目,所以必须十分慎重。对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通常要经过以下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机会研究。即对投资方向、投资领域进行比较和选择,把项目设想转变为概略的投资建议。第二阶段,对投资建议作初步的可行性分析,也就是对项目的多项重要指标进行粗略的估计和预测。一旦初步方案不能通过,则不必继续作耗资费时的详细研究。第三阶段,对通过多次筛选的项目作详细的可行性研究。它不仅要非常详细和全面,更要规范和精确,其精确度一般要求在±15%。第四阶段,在详细可行性报告的基础上,做出全面的总体评价,从而得出应否投资的结论。对外直接投资项目的可行性研究往往比国内项目的可行性研究的困难大一些,而且耗资较多,投资者必须以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作好各项研究工作,才能做出正确的投资决策,使投资项目获得成功。18.答:影响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障碍主要集中在五个方面:第一,缺少跨国经营理念和发展战略。第二,资本实力不足。第三,信息不对称、政策不到位。第四,企业制度滞后,经营机制不活。第五,缺乏适应国际竞争的经营者人才。三、判断分析题1,答:错误。融资租赁在租赁期内,出租方享有租赁物的所有权,承租方在支付租金的同时,负责租赁物的安装、维修、保养与保险等费用。2.答:正确。经营租赁又称为服务租赁或操作性租赁。它是指出租方既为承租方提供融资便利,又提供租赁物的维修保养服务,同时还承担租赁物过时风险,是一种中短期商品信贷形式。出租方一般会将由其负担的维修保养等费用打入租金中,故经营租赁的租金比较昂贵。 3.答:错误。国际间接补偿看上去似乎补偿适用的范围较之直接补偿广,选择的余地也大一些,灵活一些,但真的实施起来倒不如直接补偿简便易行。其主要原因在于,进口设备等的企业并非补偿产品的生产者,进口方还必须用他人的产品去偿还进口价款,需较为复杂的衔接,加上用作补偿的间接产品往往种类繁多,双方常在品种的选择、质量的确定和作价方面争论较大,使谈判难度提高,影响交易的顺利进行。4.答:正确。经营租赁在租赁期内,租赁物所有权归出租方,承租方征得出租方同意,可中途解约,且无需支付违约罚款(除非合同中附有违约责任条款)。5.答:正确。技术引进的可行性研究是技术引进工作中极为重要的一环。即通过采用综合的技术经济方法对拟引进技术的先进性、适用性与经济合理性和实施的可能性进行分析研究,得出必要的结论,并从多种方案中选出最佳方案,供有关部门作为决策的依据,目的是有助于提高技术引进工作的科学性,减少盲目性,避免决策失误。6.答:正确。一笔国际技术转让交易至少要涉及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使用费收益来自技术引进方国家,该国政府根据“收入来源管辖权”有权征收所得税;技术许可方公司所在地处于另一国境内,该国根据“居民税收管辖权”原则也有权对来自境外的使用费所得征收所得税。这样就形成对同一笔收入的两次征税,即国际双重征税。7.答:错误。国际双重征税问题,主要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解决:一是通过国内立法,确定这样一个原则,对同一笔所得,收入来源国可先行征收,而后居住国考虑到纳税人已在来源国纳税这一事实,采取免税、抵免或扣除这样三种措施,减轻纳税人的负担。二是通过居住国与来源国签订条约或协议的方式,对来源国的征税权的行使,规定一定的限制。8.答:错误。中标的不一定是最低价标。招标者一般是从低价标中选择几个合适的投标者进行洽谈,目的是争取最合适的标价和最合适的条件,也让这些投标者在定标之前展开最后的竞争。四、论述题1,答: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开展对外经济合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它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具体表现在:(一)对外承包工程是我国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业务有了很大的发展。过去我国在国外进行工程建设主要是以援助的形式为主,自1978年我国批准成立第一批对外工程和劳务承包公司以来,对外工程承包工作从援助的基础上起步,每年都上一个新的台阶。目前能够开展对外工程承包的公司已遍布全国,并出现了一批声誉好、实力强、有国际竞争力的公司,如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冶金建设总公司、中国公路桥梁工程公司、中国水电国际公司,这四家公司已跻身250家国际大承包商之列。每年我国从开展对外承包工程获取的外汇收入已达几十亿美元,对外承包工程已成为我国非贸易外汇收入的重要来源。(二)对外承包工程可以带动商品出口和劳务人员输出对外承包工程需要利用到大量的设备、材料和劳务人员。除非我国无法提供工程所需要的设备、材料和劳务人员或工程主另有规定,我国鼓励我国的承包公司尽量使用自己的设备、材料和劳务人员,以增加外汇收入。(三)对外承包工程有利于学习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承包工程比在国内承包工程要求更严格,除了必须按期完成工程外,还必须满足工程业主的各种特殊要求。因此对外承包公司必须与当地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密切合作,同时借鉴一批外国先进的施工技术和管理经验,以保证工程的顺利完成。(四)对外承包工程有利于密切与国外人民的联系,扩大我国的影响 我国的对外工程承包公司是外国人了解中国的一面镜子,通过这面镜子,外国人可以了解到我国人民的精神风貌和我国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成就。总体来说,我国的对外承包公司经营作风是好的,对工程的各项要求能给予充分的保证,我国派出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其它劳务人员能严格遵守所在国的法律、法令、尊重当地人的风俗习惯,并与当地人民友好相处。我国的对外承包公司已在世界上许多国家赢得了好评,这对增进我国人民与其他国家的人民之间的友谊,树立我国良好的社会主义形象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答:(一)拓展海外业务,带动出口贸易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开辟国内、国外两个市场具有重要意义。一方面,它可以开拓出许多崭新的业务大大扩充企业的营业范围,促进企业向多功能经营方向转化;另一方面.它可以扩大营业规模,增加产品销售,取得规模经济效益。对外直接投资对于带动贸易发展,增加出口也有显著的作用。首先,在投资中,我方可以用机器设备作为投资股本,带动国内产品的出口;其次,通过对海外企业供应原料、材料、辅助设备和一些中间产品,增加这方面的出口;再次,把我们掌握的成熟的技术、设计输出到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以投资入股的方式使之继续发挥应有的效益;最后,对外直接投资无疑会带动我国劳务出口的增长。(二)就地取得国外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对外直接投资可以直接在国际金融市场上筹得资金,提高了筹资的效率。在海外企业中目前我方以现汇投资的部分有相当大的比重是直接来自国际金融市场。对外直接投资是一种在境外利用外资的方式,这样做往往比境内利用外资的效果还要明显。对外直接投资有助于克服从发达国家引进技术和管理人才等方面的困难和障碍。目前,我国在工业发达、技术先进的国家和地区,开办了一些技术密集型和高科技合营企业,拓展研究开发型对外直接投资,取得了宝贵的经验。由于企业把自己直接置于国外高技术的环境中,我方人员能够直接参与研究开发和经营管理,因而能够更有效地吸收国外的宝贵经验,使海外企业成为培训跨国经营开发人才的重要基地。(三)弥补我国自然资源的短缺我国的自然资源按人均计算并不丰富,许多重要资源人均占有量低于世界平均水平,每年要从国外大量进口。如果在国外直接投资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将海外企业开采的原料或生产的成品、半成品运回国内,不仅可以节约进口外汇支出,更可以缓和国内资源短缺的紧张状况。目前,我国在国外开办的资源开发项目主要有铁矿砂、捕鱼、木材、纸浆、化肥等。(四)绕过贸易壁垒,直接进入国际市场在进口国就地生产和销售产品,可以克服当地贸易保护主义设置的各种贸易障碍,减少非关税壁垒对进口的限制。在免受高关税、少配额影响的前提下,企业还能够在当地建立稳定的销售渠道和网络,完善维修、配件供应等售后服务体系,这对于带动国内商品的扩大出口也具有深远的意义。(五)迅速获得国际市场信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能否迅速、准确地获得市场信息,对于企业的成败至关重要。海外企业身处千变万化的国际市场,可以利用这一国内企业难得的信息优势,建立自己的信息情报网,跟踪先进技术的发展动向,收集高科技信息和国际市场行情,及时反馈并改进企业产品的不足,扩大产品宣传和企业知名度,这一切都会给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和更多的发展机会。3.答:(一)应适时把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国民经济的战略规划国家应像重视“引进外资”那样,适时把发展对外直接投资纳入国民经济的战略规划。要根据中央和各地产业结构调整的总体安排,使“走出去”能和“引进来”一样,成为双向并举开放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确定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产业、行业和企业,确定“走出去”的重点国别地区,确定“走出去” 的部署、方法和措施。比如,在制造业项目方面,可先以巩固东南亚、南部非洲市场为重点,再进一步开拓发展俄罗斯、东欧市场;在资源型项目方面,可继续积极谨慎地进入澳大利亚和南美地区;在研发型项目方面,应加大拓展美国、西欧和日本等发达国家市场的力度。(二)尽快实施宏观政策和产业政策的调整及时调整宏观政策,可以为优化对外直接投资的法律环境、政策环境和服务环境,可以发挥政策的导向作用。调整的内容包括:1.完善对外直接投资的法规,加快制订与国际接轨的地方性海外投资暂行规定和办法(包括海外直接投资、海外直接投资保障、海外投资公司等方面),以鼓励海外企业合法经营,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2.尽快制定符合我国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产业政策,以指导企业对外直接投资。3.加快调整外汇管理政策、对外投资审批权限。(三)按市场运作机制完善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对外投资服务体系可分为两个层面,一是有政府背景的办事机构,即由半政府性质的协会、商会等非盈利性机构出面,在主要国家和地区(包括重点投资地区和潜在优势投资地区)设立办事机构。其主要功能是与所在国政府部门保持密切联系,收集所在国的法律法规、政府规章、重大政策及相关社会各类信息,并及时反馈给国内企业和对外投资企业,铺设企业与所在国政府机构沟通的桥梁。二是由对外投资企业与相关单位出资建立、共同持股的经营性机构,如对外投资服务中心主要为企业的对外投资项目提供资金、信息、咨询以及产前、销售等方面的支持和服务。当前是要尽快构建对外投资的信息系统,政府要加大投入和给予一定的补贴。对外投资服务中心、信息中心等机构要向国内企业推荐合适的合作伙伴。(四)明确、培育和发展对外直接投资主体对于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来讲,中央的520家大企业集团和大公司理应成为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的主力。但既然走向了国际市场,竞争的主体就应规范地设立并运作,因此,应坚持“先改制,后出去”的原则。跨国经营的主体若是国资授权经营的控股公司、集团公司,政府理应赋予其外事权、工程成套和劳务输出经营权、融资权。而控股公司和集团公司本身也应承担起负责统筹规划集团整体跨国经营的责任,其下属或投资控股企业的对外直接投资行为,应体现集团战略意图,纳入集团战略发展规划。各种所有制企业,尤其是民间投资企业同样也是对外直接投资的主体,它们的“走出去”,将使对外直接投资呈现多样性,更适应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国(地区)产业多层次性、区域多样性所提出的不同要求。政府应积极鼓励、引导它们有序地“走出去”。企业则应根据实际情况按“分类发展”的原则对自身进行梳理:(1)对已经“走出去”的企业,要着重做好巩固发展和适度调整工作。(2)对即将“走出去”的企业,要着重做好导向性工作。企业要积极探索跨国公司从事国际化经营的新途径。由于受亚洲金融危机和区域经济磨擦的影响,一些国家和地区货币贬值,造成资产缩水,使得以境外投资收购企业股份的形式进入这些国家和地区的市场成为可能。具备一定经济实力的跨国公司应抓住机遇,认真汲取国际跨国公司并购企业的经验和做法,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并有效地、不失时机地购并企业,参与国际资本的流动。(五)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市场选择的路径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时,在市场选择(即区位选择)方面,除了考虑制度成本等因素外,还应重视、把握、选择好路径问题:1.贸易和投资的关系。对目前产品在当地市场份额较小且需要提供维修服务的产品,应选择贸易——维修—— 投资分步发展模式;对目前产品在当地市场已有相当份额且需要提供维修服务的产品,应选择组装——销售——维修同步进行模式;对维修需求较低或基本上没有维修要求的产品,应选择“贸易先行、投资生根”的模式。2.产品和市场的关系。对市场壁垒度较低且适应性集中的,应选择投资所在地市场为目标;对市场壁垒度较低且扩散性较强的,应选择投资所在国(地区)市场为目标;对产品配额有限制,而且第三国市场对特定产品输出国不设限制或限制很少的,应选择投资生产转向第三国为目标。3.投资和研发技术的关系。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直接投资,要根据投资的目的,采取不同的方法,对以获得先进技术和缩短高新技术产业化距离为目的的,应以设立研发中心为主体;对以选择发达国家不愿涉及或难以涉及的生产领域,市场规模相对较小、技术水平要求不太高的投资领域,最大限度避免同发达国家的大型跨国公司直接较量的风险;对以开发有利可图市场为目的的,应以设立加工型企业为主体。(六)提高规避风险的能力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必须从积极研究世界经济形势,适应流人国的政局、政策和加强内部管理这几个方面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和抵御风险能力。1.在国家政治风险防范方面。要区别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国(地区)的不同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对政局稳定、支付能力强且信誉好的,应集聚优势,精心组织,全力开拓;对政局相对稳定,但对外政策因外国势力影响有较大变数倾向的,应冷静分析,密切观察,作好应变准备;对政局不稳、内忧外患且投资风险较大的,应谨慎行为,果断决策,努力减少损失。2.在经济风险防范方面。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要认真研究世界经济形势,关注经济全球化的周期性、阶段性和区域性变化,关注汇率、利率、税率、重要工业品价格、重要期货交易价格和股市行情变化,关注上述变化对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国(地区)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影响,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二是要认真研究WTO规则,重点研究对外直接投资流入国(地区)的法律体系、政府行为和WTO规则的相关程度,还要研究区域化经济集团成员国之间的经济合作规则以及与第三国关系的相关程度,并据此采取合适的进入、退出策略。三是要对当地市场进行认真的调查研究,对对外直接投资流人国(地区)的市场化程度、市场交易办法、市场发展潜力、市场饱和情况和市场消费(购买)力等方面进行较为详尽的调研,以制定合理的市场策略。3.在内部风险防范方面。一是企业要有能够确定进入和退出市场的能力,企业要根据自身优势变化情况,国际投资变动情况以及国际市场趋势变化情况,确定短期、中期和长期投资战略,并选择适当时机进入与退出;二要切实加强内部管理,畅通信息渠道,重点是在制度管理、资金管理、合同管理、市场管理和人员管理上加大力度;三是要认真做好预警预报工作。(七)建立与对外直接投资相适应的人才市场机制1.加快对紧缺人才的培养。2.改革境外投资企业外派人员的分配制度。3.切实做好国有及国有控股公司境外企业主要经营者的选拔使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