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73.00 KB
  • 2022-04-22 11:36:38 发布

《概论》同步练习题及答案.doc

  • 6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试题及答案第一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两大理论成果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党的早期领导人是(B)A.李大钊B.毛泽东C.陈独秀D.张太雷2.20世纪30年代,中国共产党内最早提出反对教条主义任务的领导人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周恩来D.张闻天3.1930年5月,毛泽东的《反对本本主义》(B)A.论证了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关系B.孕育了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个方面的关系C.提出了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任务D.阐述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原则4.把毛泽东思想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的是(B)A.党的四大B.党的七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时代背景是(B)A.战争与革命为时代主题B.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C.经济一体化为时代主题D.可持续发展为时代主题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的主要历史根据是(B)A.我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经验B.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C.西方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D.发展中国家现代化建设的历史经验7.“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形成的现实依据是(D)A.世界格局有了深刻变化B.改革开放进入攻坚阶段C.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取得重大成果D.中国共产党的建设面临新形势和新任务。8.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义是(A)A.发展B.以人为本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立党为公、执政为民9.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C)A.以人为本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10.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A)A.以人为本B.立党为公、执政为民C.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D.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享有1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是(A)A.实事求是B.解放思想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12.对“实事求是”首先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的是(A)A.毛泽东B.刘少奇C.邓小平D.江泽民13.在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思想路线的概念的著作是(A)A.《反对本本主义》B.《改造我们的学习》C.《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4.实事求是正式成为中国共产党的思想路线是从(B)A.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开始B.延安整风运动之后C.《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D.《十一届六中全会》之后15.毛泽东对实事求是作了马克思主义的全新解释,是在(A)A.《改造我们的学习》B.《新民主主义论》C.《反对本本主义》D.《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16.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与核心是(C)A.一切从实际出发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17.“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的科学论断,是毛泽东同志在(A)一文中提出来的A.《反对本本主义》B.《中国革命战阵的战略问题》C.《实践论》D.《矛盾论》18.党的思想路线的本质要求和前提条件是(C)A.实事求是B.理论联系实际C.解放思想D.与时俱进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五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因为(BDE) A.它们产生的时代背景是一致的B.它们的基本立场和方法是一致的C.它们具体的理论观点是一样的D.它们对根本任务和最终目标的认识是一样的E.它们的世界观是一致的2.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都是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它们都(ADE)A.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B.反映了近代中国的时代要求C.揭示了中国革命的特殊规律D.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E.概括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3.毛泽东思想的科学含义是(ACD)A.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B.毛泽东个人的思想C.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D.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4.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创造性的探索和回答的重大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是(ABCD)A.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B.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C.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D.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E.坚持什么样的群众路线,怎样坚持5.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包括(BCD)A.毛泽东思想B.邓小平理论C.“三个代表”重要思想D.科学发展观E.马克思列宁主义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ABCD)A.必须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本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B.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C.没有固定的模式D.必须大胆吸收和借鉴人类社会创造的一切文明成果 E.要固守革命导师曾经说过的社会主义原则7.在党的思想路线重新确立过程中,遇到的主要思想障碍是(ACD)A.“两个凡是”B.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思想C.教条主义D.个人崇拜E.冒险主义8.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做到与时俱进,就要做到自觉地把思想认识(ABC)A.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B.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C.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D.从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中解放出来E.从轰轰烈烈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9.坚持与时俱进,就是党的全部理论和全部工作要(ABC)A.体现时代性B.把握规律性C.富于创造性D.注重协调性E.注重全面性10.实事求是是(ACD)。A.指从客观存在的事物中找出事物的规律性B.指事物普遍联系的辩证图景C.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的体现D.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E.指打破习惯势力和主观偏见的速缚11.“实事求是”这一思想路线是在(ABCD)A.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B.反对把马克思主义教条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C.反对把苏联经验神圣化的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D.反对把共产国际的指示神圣化的斗争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E.在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运动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12.在民主革命时期,教条主义曾经在党内盛行一时,党内教条主义的突出表现是(BCDE)A.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观点、立场和方法B.照搬马克思主义的本本C.把共产国际指示和苏联经验神圣化D.不从实际出发E.不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 三、简述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科学内涵。[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过程,一方面在实践中学习和运用理论,用理论指导实践的过程;另一方面是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深化对理论的认识并丰富和发展理论的过程:一是运用马克思主义解决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问题。二是把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际和历史经验提升为理论。三是把马克思主义植根于中国的优秀文化之中。2.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和重要意义。[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思想实质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意义包括以下三点:第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指引着党和人民的伟大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第二,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提供了凝聚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强大精神支柱。第三,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倡导和体现了对待马克思主义科学态度和优良学风,不断开拓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境界。3.简述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的精髓。[答案要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的精髓同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是完全一致的,都是实事求是。第一,从历史的角度来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起点。也就是说,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精髓,才有了马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创立和发展,才有十六大以来的理论创新。第二,从理论的角度说,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个理论成果的逻辑起点。也就是说,实事求是体现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各理论成果基本内容的各个方面。4.简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及其历史地位。[答案要点]党的十七大把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科学理论体系,概括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理论体系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理论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人民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5.简述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和重要意义[答案要点] 党的思想路线的基本内容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中实事求是是实质和核心。重要意义:第一,它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实践过程中的运用、丰富和发展;第二,它是制定并贯彻执行正确的政治路线的思想基础;第三,它是加强党的思想作风建设和提高领导能力的重要内容。四、辨析题1.毛泽东思想是毛泽东的全部思想的总和。本命题错误。这个命题的关键是要分清毛泽东思想和毛泽东的思想。主要有两点。第一,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毛泽东的全部思想,是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包括正确的和有些不正确的思想。这些思想和毛泽东的科学体系是有区别的。第二,毛泽东思想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同时,毛泽东之外的其他许多卓越的领导人对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都做出了重要的贡献。总之,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的思想实既有联系又有严格区别的两个不同概念。2.党的思想路线的实质和核心是与时俱进。[答案要点]本命题错误。(1)党的思想路线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其实质和核心是实事求是。(2)实事求是还内在地包含着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求真务实的内容,因此我们通常把党的思想路线简明概括为“实事求是”。(3)与时俱进,是思想路线的内涵,而从严格意义上说,是贯彻实事求是路线的要求,并非实事求是路线的实质核心。五、论述题论述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党坚持先进性和增强创造力的决定性因素。[答案要点](1)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品质。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实践性,这一特征赋予了它根据新的实践不断丰富和发展自己的内在动力,其具有了与时俱的理论品质。(2)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灵魂,是一个国空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当新的实践同原有理论中的某些结论产生了矛盾的时候,一个新的重大理论突破,能给实践以强有力的指导,既为实践的发展确定正确的方向,又能开辟新的实践领域,同时为动员最广大群众参与新的实践提供精神动力,从而推进了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同时世界发展大势保持同步,不断实现创新,是古今中外民族进步和国家兴旺的经验总结。 (3)党的理论和工作能否与时俱进决定着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上在发展,迫切要求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的视野,做出新概括。六、材料分析题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1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道路关乎党的命运,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十分落后的国家探索民族复兴道路,是极为艰巨的任务。九十多年来,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独立自主走自己的路,历经千辛万苦,付出各种代价,取得革命建设改革伟大胜利,开创和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材料2外媒热议十八大和“中国之路”新加坡《联合早报》报道,胡锦涛的报告显示中国将“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胡锦涛强调,要“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这表明中国将继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埃及《消息报》报道,中共十八大“举足轻重”,胡锦涛所做的报告对有数千万党员的中共及整个中国来说,具有引领未来的意义。胡锦涛强调要“坚定不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这是对中国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的坚持和恪守,体现了中国气派和自信。“俄罗斯之声”也认为,中国正带着自信走一条属于自己的发展道路。1、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被称为“中国模式”、“中国之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2、谈谈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答案要点]1、在西方人眼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被称为“中国模式”、“中国之路”,分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内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巩固和完善社会主义制度,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 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在当代中国,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2、谈谈如何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自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就必须进一步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途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实现现代化的行动指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实现现代化的根本保证。2.以下是关于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态度的材料。材料l“凡是毛王席作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摘自《人民日报》、《红旗》杂志、《解放军报》社论(学好文件抓住纲),1977—02—07材料2有些同志说,我们只拥护“正确的毛泽东思想”,而不拥护“错误的毛泽东思想”,这种说法也是错误的。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材料3三中全会以后,我们就是恢复毛泽东同志的那些正确的东西嘛,就是准确地、完整地学习和运用毛泽东思想嘛。基本点还是那些。从许多方面来说,现在我们还是把毛泽东同志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的事情做起来,把他反对错了的改正过来,把他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今后相当长的时期,还是做这件事。当然,我们也有发展,而且还要继续发展。摘自《邓小平文选》第二卷请回答:(1)根据材料1,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一种态度。(2)根据材料2,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另一种态度。(3)指出这两种态度的共同错误是什么。(4)根据材料3,指出对待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是什么。[答案要点]1材料1是对毛泽东思想采取教条主义态度,认为凡是毛泽东讲过的话都是不可移易的真理,只能照抄照搬,甚至不肯实事求是地承认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并且企图在新的实践中坚持这些错误。“两个凡是”的观点就是想原封不动地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思想坚持下去。2材料2 是因为毛泽东晚年犯了错误就企图否认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价值,否认毛泽东思想对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指导作用,这是错误的。毛泽东思想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是党的集体智慧的结晶。这与毛泽东个人的思想其中有正确的思想,也有错误的思想是不同的。毛泽东个人的错误思想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范畴的。3上述两种错误倾向都是没有把经过长期历史考验形成为科学理论的毛泽东思想同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加以区别,而这种区别是十分必要的。4对毛泽东思想的正确态度应当是:一要恢复、继承和坚持毛泽东思想,把毛泽东那些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二要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从反面吸取教训;三要以符合实际的新原理和新结论丰富和发展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就是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第二章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是(B)A.封建主义社会B.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社会主义社会2.区别旧民主主义革命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根本标志是(B)A.革命的指导思想不同B.革命的领导阶级不同C.革命的前途不同D.革命的阵线不同3.中国民主革命的基本问题是(D)A.武装斗争问题B.党的建设问题C.统一战线问题D.农民问题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核心问题是(A)A.无产阶级的领导权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政权问题5.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顽固势力是指(A)A.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B.地方实力派C.亲日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D.民族资产阶级6.加强党的建设,必须放在首位的是(A)A.思想建设B.组织建设C.作风建设D.理论建设 7.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依据是(C)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8.“因为中国资产阶级根本上与剥削农民的豪绅地主相联结相混合,中国革命要推翻豪绅地主阶级,便不能不同时推翻资产阶级。”这一观点的主要错误是(C)A.忽视了反对帝国主义的必要性B.未能区分中国资产阶级的两部分C.混淆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任务D.不承认中国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的区别9.标志着中国革命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著作是(C)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B.《井冈山斗争》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战争和战略问题》10.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内容是(B)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C.没收官僚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新民主主义革命就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的基本特点是(ABCD)A.革命的领导力量是无产阶级B.指导思想是马克思主义C.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而不是资本主义E.有了新的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统一战线2.中国共产党实现革命统一战线的基本原则和主要经验是(ABCDE)A.必须处理好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关系问题。B.必须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C.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孤立顽固势力D.对资产阶级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的政策,以斗争求团结的政策E.在同顽固派进行斗争时,必须坚持有利、有理、有节的原则 3.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与发展的主观条件有(CD)A.中国是帝国主义国家间接统治的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大国B.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向前发展C.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的存在D.党领导及其正确的政策E.良好的群众基础4.党在长期斗争中形成的三大优良作风是(ABD)A.理论联系实际B.密切联系群众C.为人民服务D.批评与自我批评E.实事求是的作风7.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包括(ABD)A.帝国主义B.封建主义C.民族资本主义D.官僚资本主义E.小资产阶级8.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包括(BCD)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B.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归农民所有C.没收官僚资产阶级的垄断资本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D.保护民族工商业E.消灭资本主义9.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包括(BCD)A.土地革命B.统一战线C.武装斗争D.党的建设E.根据地建设10.“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主要内容包括(ABD)A.土地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基本内容B.武装斗争是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和土地革命的强有力的保证C.先占城市,后取乡村D.农村革命根据地是中国革命的战略阵地E.农民是无产阶级可靠的同盟者三、简述题 1.简述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1948年,毛泽东年在《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完整地表述了新民主主义革命路线的内容,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这一总路线是在总结中国革命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制定的,反映了中国革命的基本规律;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动力、领导、革命的性质和前途等内容。(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对象:近代中国社会的性质和主要矛盾,决定了中国革命的主要敌人,就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2)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动力: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领导:无产阶级和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是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也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问题。(4)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和前途:性质是资产阶级的民主主义革命,前途是经过新民主主义逐渐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四、辨析题1.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所以,中国革命实质上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答案要点]本命题错误。(1)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敌人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和消灭资本主义,相反,是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一定的条件。因此,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而言,它仍然是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2)但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这个革命就不是一般的、旧式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它不是以建立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为目标,而是要建立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共和国,并经过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2.抗日战争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答案要点]本命题错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是在特殊历史条件下形成的特殊形式的联盟。抗战时期,中日民族矛盾成为社会主要矛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发生明显分化。以蒋介石为代表的亲英美派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为维护自身利益参加了抗日民主统一战线。以汪精卫为首的亲日派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公开降日,成了中国人民的敌人。因此,不能笼统地说抗战时期大地主大资产阶级是抗日民主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五、论述题1.阐明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和可能性,并说明这条道路的提出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启示。 [答案要点](1)1927年国民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武装夺取政权的原理和中国革命的实际,明确了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必要性:因为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国家,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革命只能以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农民占全国人口的绝大多数,是中国革命的主力军;中国革命的敌人非常强大并长期占据着城市。因此,中国共产党必须开展武装斗争,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进行土地改革,走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城市的道路。(2)中国国情为中国革命走农村包围城市道路提供了可能性:因为中国是一个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地方性的农业经济和帝国主义的分裂剥削政策,造成统治阶级内部的长期分裂与战争,经过大革命影响的地方,具有建立红色政权的群众基础;引起中国革命的矛盾一个也没有解决并且日益激化,革命形势继续发展;有相当力量的正式红军存在;共产党组织的有力量和它的政策的正确。(3)这条道路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化实际相结合的结果。同样,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也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走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4)它对于不断地推进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进程,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方法论意义。这一理论,今天对于我们从我国具体国情出发,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并制定出合乎中国国情的方针、政策有着重要的意义。六、材料分析题材料1.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材料2.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材料3.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 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时期难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答案要点](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三章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C)A.社会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初级阶段C.新民主主义社会D.资本主义社会2.建国初期(1949~1956)我国的社会性质属于(A)A.新民主主义社会B.社会主义社会C.资本主义社会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3.建国初期,国营经济的主要来源是(D)A.没收封建地主阶级的土地B.赎买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C.管制帝国主义在华企业D.没收官僚资本4.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中建立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属于(C)A.新民主主义性质B.社会主义萌芽性质C.半社会主义性质D.社会主义性质5.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是(C)A.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巩固社会主义制度C.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D.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地位 6.在对资本主义的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第一、第二阶段,采取的利润分配政策是(D)A.定息B.劳资两利C.公私兼顾D.“四马分肥”7.民族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改造时期仍具有两面性,主要表现为(C)A.革命性和妥协性B.主动性和被动性C.剥削工人的一面和接受共产党领导和改造的一面D.有进步性和顽固性8.在我国,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被消灭的标志是(C)A.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B.全国大陆的统一C.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D.土地改革的完成9.在社会主义改造中,中国共产党对资本主义工商业所采取的政策是(D)A.限制B.征用C.没收D.赎买10.我国对个体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所采取的主要方式是(D)A.赎买B.统购统销C.公私合营D.合作化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处于新民主主义社会,其经济成分有(ABCDE)A.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B.个体经济C.私人资本主义经济D.国家资本主义经济E.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合作社经济2.关于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正确的结论有(BDEA.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B.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C.是属于资本主义体系的过渡性社会D.是一个既有社会主义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的过渡性社会E.是一个社会主义因素起决定作用,必然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社会3.我国对个体农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必须遵循的原则有(ABC)A.自愿互利B.典型示范C.国家帮助D.公司合营E.公司兼顾4.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为了(ACDE)A.确立社会主义生产关系B.健全社会主义上层建筑C.继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D.为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创造必要条件E.为建立社会主义制度创造条件5.在农村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BCD) A.临时农业生产互助组B.农业生产互助组C.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D.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E.全行业公私合营6.我国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主要有(ABC)A.用和平赎买的方法改造了资本主义工商业B.采取了从低级到高级的国家资本主义过渡的形式C.把对企业的改造和对资本家的改造结合起来,把资本家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D.对私人资本主义的赎买政策应始终坚持采取“四马分肥”E.采取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7.建国初期,我党对资本主义经济采取的政策是(ABD)A.利用B.限制C.团结D.改造E.教育8.社会主义改造中出现的“四马分肥”中的“四马”是指(ABCD)A.国家所得税B.企业公积金C.资方红利D.工人福利费E.工人的工资10.在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过程中采取的国家资本主义的初级形式有(ABCE)A.计划订货B.统购包销C.经销代销D.租赁承包E.委托加工三、简述题1.简述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答案要点]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这是一条社会主义建设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路线,简称“一化三改”,其中逐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逐笔实现对个体农业、个体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两翼,两者相互促进,相辅相成。2.简述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历史经验。(1)坚持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与社会主义改造并举。实践证明,党坚持社会主义改造与社会主义工业化同时并举的方针,对在深刻的社会变革中保持社会稳定,逐步改善人民生活,推动社会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2)采取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我国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改造采取了区别对象,用不同的办法积极引导、逐步过渡的方式。中国的这场巨大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不仅没有对生产力的发展造成破坏,而且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3)用和平方法进行改造。在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方面,用事实向农民表明合作化的好处和给农民带来的利益,使农民拥护党的政策。手工业的情况和农民基本相同。同时主要以和平赎买的方法完成了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之,和平改造解决了诸如实现社会变革与经济发展、和平过渡与消灭剥削制度这类通常难以解决的问题。四、辨析题1.因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也是资本主义性质的社会。[答案要点]“新民主主义革命”和“新民主主义社会”两个概念虽然只有两个字的差别,但其性质确有很大的不同。前者因为其任务是反帝反封建,所以是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后者无论是政治上、经济上还是文化上,既有社会主义的因素,又有非社会主义因素,但因为社会主义的因素占主导地位,所以它是属于社会主义体系的社会。2.在过渡时期,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地主阶级、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帝国主义的矛盾。[答案要点]我国的过渡时期是指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一段时期。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社会。但是,这时,国内的主要矛盾是人民大众同国民党残余势力、地主阶级和帝国主义的矛盾。1952年年底,当新民主主义革命遗留的任务完成后,我国的社会矛盾发生了变化,中国人民同三座大山的矛盾不再是主要矛盾,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上升为社会的主要矛盾。为了解决这一矛盾,党提出了过度时期的总路线,对生产私有制实行社会主义改造。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我国的工人阶级同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上解决,过度时期结束。五、论述题1.试述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必然性。[答案要点](1)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是国家独立和富强的当然要求和必要条件。只有实现了社会主义工业化,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中国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使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使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好地显示出来。(2)对个体农业、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发展农业和整个社会生产力的需要。分散落后的小农个体经济不利于发展多种经营和举办大规模的农田水利建设,限制了农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不能满足人民和国家工业化对粮食和工业原料日益增长的需要。 (3)对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迫切需要。国家在利用和限制资本主义工商业的过程中,必然把原来落后、混乱、畸形发展、唯利是图的资本主义工商业逐步引上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总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实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的必要条件和基本保证。2.论述20世纪50年代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对当今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有何启示。[答案要点]20世纪50年代初,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结合中国的具体国情,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今天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正在探索一条有在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因此,认真学习和研究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对于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启示。第一,必须坚持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思想路线。20世纪50年代我国的社会主义改造之所以取得了成功,主要是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实事求是,一切从实出发的思想路线,成功地开辟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第二,必须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充分依靠和发挥人民群众走社会主义道路的积极性。党的正确领导是引导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朝着正确方向顺利发展的根本保证。一切依靠人民群众,一切为了人民群众,这既是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和根本工作路线,也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基本出发点和最终归宿。第三,必须处理好改造或改革与发展的关系。无论是社会主义改造还是社会主义改革都是触及千家万户和亿万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一项庞大而又复杂的系统工程,处理不好它们与发展的关系,不仅不能促进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反而危及社会的稳定与发展。在社会主义改造中,较好地处理了改造与发展的关系,保证了社会的平稳发展。3.试述我国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必然性,兼评“补资本主义课”的观点。[答案要点](1)由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决定了中国革命必须分为两步,第一步是民主革命,第二步是社会主义革命。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革命转变的途径是经过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2)中国革命在全国胜利,并且解决了土地问题后,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之间的矛盾。这就决定了中国民主革命胜利后,必须不停顿的转变为社会主义革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3)中国具备了从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条件;第一,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第二,建立了居于领导地位的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第三,有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指导。(4)“补资本主义课” 的观点是不正确的:第一,它忽视了中国革命的历史特点,脱离了中国实际;第二,走资本主义道路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早已证明行不通;第三,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已确立,再补资本主义课,是不符合中国人民根本利益的。六、材料分析题下面是一组20世纪50年代我国处理国内矛盾问题的材料。材料1在打倒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以后,中国内部的主要矛盾即是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故不应再将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摘自毛泽东:《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材料2我们国内的主要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已经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摘自《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关于政治报告的决议》材料3我国社会制度的改革,除了农业合作化和手工业合作化以外,私营工商业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也在1956年完成了。这件事所以做得这样迅速和顺利,是跟我们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密切相关的。---摘自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请回答:(1)根据材料1,当时提出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为什么?(2)在此之前,为什么把民族资产阶级称为“中间阶级”?(3)材料2中所规定的“国内的主要矛盾”是否正确?试说明理由。(4)参照材料3说明党是如何“把工人阶级同民族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当做人民内部矛盾来处理”的?这样处理的依据是什么?[答案要点]1.这一判断是正确的。因为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已经被打倒,民主革命的任务已经完成,而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私有制,是社会主义革命的主要对象。2.因为在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要完成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统治的任务,民族资产阶级虽与它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有着反对它们的一面,革命的一面,是无产阶级应该争取和团结的力量,所以称为中间阶级。3.中共八大政治报告对“国内的主要矛盾”的分析是正确的,因为此时国家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已经基本完成,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已经基本解决。4.即把私营工商业通过社会主义改造,改变为公私合营企业,对资本家进行思想改造,依据是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两面性。第四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独立探索的理论成果一、党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初步探索中取得了哪些重要的理论成果?这些探索对于当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什么重要意义和启示? [答案要点]理论成果:一、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思想;二、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思想;三、走中国工业化道路的思想;四、初步探索的其他理论成果意义和启示:第一,巩固和发展了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第二,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宝贵经验、理论准备、物质基础。第三,丰富了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第一,必须把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第二,必须正确认识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和根本任务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第三,必须从实际出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建设规模和速度要和国力相适应,不能急于求成。第四,必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健全社会主义法制。第五,必须坚持党的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制度,加强执政党建设。第六,必须坚持对外开放,不能关起门来搞建设,要借鉴和吸收人类文明的共同成果建设社会主义。二、材料分析题材料1.从党的建立到抗日时期,中间有北伐战争和十年土地革命战争。我们经过了两次胜利,两次失败。北伐战争胜利了,但是到一九二七年,革命遭到了失败。土地革命战争曾经取得了很大的胜利,红军发展到三十万人,后来又遭到挫折,经过长征,这三十万人缩小到两万多人„„在民主革命时期,经过胜利、失败,再胜利、再失败,两次比较,我们才认识了中国这个客观世界。—摘自毛泽东《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30日)材料2.在抗日战争前夜和抗日战争时期,我写了一些论文,例如《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新民主主义论》、《<共产党人>发刊词》,替中央起草过一些关于政策、策略的文件,都是革命经验的总结。那些论文和文件,只有在那个时候才能产生,在以前不可能,因为没有经过大风大浪,没有两次胜利和两次失败的比较,还没充分的经验,还不能充分认识中国革命的规律。—来源同材料1材料3.„„过去。特别是开始时期,我们只是一股劲儿要革命,至于怎么革法,革些什么,哪些先革,哪些后革,哪些要到下一阶段才革,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没有弄清楚。—来源同材料1根据材料回答问题:(1)毛泽东在20世纪60年代初回顾中国共产党的民主革命时期难艰难地但是成功地认识中国革命规律的这段历史,是要说明什么问题?(2)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举世瞩目成就的今天,如何看待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社会主义建设方面的艰辛探索? [答案要点](1)对中国革命规律性的认识和把握,是在经历了成功和失败的实践之后得到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是毛泽东思想形成与发展的实践基础。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还缺乏经验。对于建设社会主义的规律的认识,必须有一个过程。我们要从中国实际出发,勇于实践,大胆探索,不怕失败。(2)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社会主义的既取得了成绩,也遭遇了挫折与失败。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所得的若干理论成果,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辟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探索中出现的挫折和失误,也为后人的成功探索提供了宝贵的历史经验。第五章建设中国社会主义总依据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我国现阶段最大的实际是(D)A.市场经济发展还很不充分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C.生产力落后并且具有发展不平衡的特点D.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B)A.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B.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C.促进效率提高与体现社会公平之间的矛盾D.人口增长与经济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3.第一次全面系统地论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是(B)A.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时间跨度是指(B)A.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B.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基本实现C.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D.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到实现发达的社会主义5.中共十七大报告提出2020年力争比2000年(D)A.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B.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C.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番一番D.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翻两番6.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其性质应该是(D)A.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变革B.社会主义经济运行方式的变革 C.社会主义原有体系的修补D.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7.第一次阐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纲领的是(C)A.党的十三大B.党的十四大C.党的十五大D.党的十六大8.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是(C)A.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B.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变革C.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D.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C)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人民民主专政C.坚持共产党的领导D.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10.确定“三步走”的发展战略构想的是(B)A.党的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11.坚持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00年不动摇,关键是(A)A.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B.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的方针不动摇C.坚持项基本原则不动摇D.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邓小平关于我国当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论断揭示了我国当前的(ABC)A.社会主义发展水平B.社会性质C.社会发展程度D.社会阶段E.社会发展模式2.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含义是(AC)A.我国已进入社会主义社会B.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初始阶段C.我国社会主义还处在不发达阶段D.多种所有制经济、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社会E.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阶段3.邓小平说改革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因为改革是(ABCD)A.为了解放生产力B.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C.要对原有体制进行根本性改革D.引起经济、社会生活、思想观念等一系列重大变化 E.对原有的经济制度进行根本性变革4.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最主要内容包括(ACD)A.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坚持改革开放E.面建设小康社会5.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包括(ABCD)A.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B.“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C.“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D.“自力更生,艰苦创业”E.全面建设小康社会6.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关系是(ABCD)A.二者对立统一B.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改革开放的前提C.二者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D.二者都服务于经济建设这个中心E.二者相互矛盾7.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ACE)A.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B.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协调发展的要求C.体现了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D.揭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规律性和发展道路E.体现了民富国强、民族振兴的要求8.党在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包括(ABD)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政治C.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国防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文化E.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制9.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规定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包括以下内容(ABCD)A.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C.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D.保证人民共享改革和发展成果E.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10.党的十七大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其内容包括(ABCDE)A.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B.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C.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D.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E.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三、简述题1.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科学含义。[答案要点]党的十三大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前一层含义阐明的是初级阶段的社会性质,后一层含义则阐明了我国现实中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程度。2.简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路线的主要内容.[答案要点]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是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自力更生艰苦创业,为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奋斗。它包含以下内容。第一,建设“富强民主文明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这是基本路线规定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奋斗目标,体现了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第二,“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这是基本路线最主要的内容,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基本途径。第三,“领导和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这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奋斗目标的领导力量和依靠力量。第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实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奋斗目标的根本立足点。3.简述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答案要点]党的十五大根据社会主义基本路线的要求,围绕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总题目,制定了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七大进一步丰富了基本纲领的内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就是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保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人民共享经济繁荣成果。(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人民当家作主的基础上依法治国,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实现社会安定、政府廉洁高效、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和睦、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培育有理想、有文化、有纪律的公民为目标,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4)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按照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要求和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以改善民生为重点,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4.简述党的十七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要求。[答案要点](1)增强发展协调性,努力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2)扩大社会主义民主,更好保障人民权益和社会公平正义;(3)加强文化建设,明显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4)加快发展社会事业,全面改善人民生活;(5)建设生态文明,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方式。四、辨析题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社会主义国家进入社会主义必须经历的起始阶段。[答案要点]本命题错误。社义初级阶段是一个具有特定内涵的新概念。它不是法泛指任何国家进入社会主义都会经历的起始阶段,而是特指我国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商品经济不发达条件下建设社会主义必然要经历的特定历史阶段,使整个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很长历史过程中的初始阶段。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答案要点]本命题错误。我国社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贯穿于社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各个方面。明确并抓住了这个主要矛盾,其他矛盾就能迎刃而解。由于国际和国内的因素,阶级矛盾仍将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但是,阶级斗争已经不再是支配和影响其它矛盾的主要矛盾。五、论述题1、试述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1)理论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主义发展的新论断是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的丰富和发展。(2)实践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是党制定和执行正确路线、方针、政策的基本依据。在坚持社会主义的问题上,只讲性质和方向,不讲程度和水平;或者只讲程度不讲水平,不讲性质和方向,都会使人们陷入盲目、不清醒的状态,发生“左” 的或右的错误,使社会主义事业遭受挫折和损失。而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内涵和过程性特征的统一认识和把握,则可以使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掌握党在现阶段的基本理论、路线、纲领、方针和政策的科学性和正确性,保持清醒头脑,坚定、自觉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2.如何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的统一?[答案要点]第一,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必须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和方法,正确处理改革开放和四项基本原则的关系,把两者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统一起来。第二,两者相互依存、相互贯通、不可分割。四项基本原则是我们的立国之本;改革开放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国之路。一方面必须充分认识四项基本原则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进程中不断获得新的内容,另一方面又必须在改革开放中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以保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正确方向。第三,毫不动摇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这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最宝贵的经验,是我们事业胜利前进最可靠的保证”第六章社会主义本质论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一、单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邓小平理论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是(D)A.什么是解放思想,怎样坚持解放思想B.什么是实事求是,怎样坚持实事求是C.什么是改革开放,怎样实施改革开放D.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2.邓小平指出:“贫穷不是社会主义,社会主义要消灭贫穷。”这个判断(D)A.指出了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B.概括了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C.明确了社会主义的发展方向D.体现了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3.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A)A.发展B.改革C.依法治国D.市场经济4.邓小平揭示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内涵是在(C)A.1978年B.1980年C.1992年D.1995年5.社会主义本质是(D)A.社会主义公有制和按劳分配B.人民当家作主C.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6.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是(B)A.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B.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C.进行思想阵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D.加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7.1957年,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指出,在我国,工人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的矛盾属于人民内部的矛盾,如果处理不当,会变成(A)A.对抗性的敌我矛盾B.非对抗性的敌我矛盾C.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D.非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8.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B)A.教育B.人才C.发展D.技术革命二、多项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一个选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1.社会主义的两个根本原则是(AC)A.公有制占主体B.按劳分配C.共同富裕D.实行市场经济E.实行计划经济2.实现共同富裕是(ABCD)A.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B.社会主义的根本原则C.社会主义优越性的体现D.社会主义的本质内容E.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3.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概括是(BDE)A.坚持按劳分配的标准B.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C.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D.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E.最终达到共同富裕4.邓小平的社会主义本质论体现的是(ABCDE)A.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B.目的与手段的统一C.解放生产力和发展生产力的统一D.根本任务与根本目标的统一E.发展过程与最终目标的统一5.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这是(ABCDE) A.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B.社会主义本质的内在要求C.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要求D.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的需要E.巩固社会主义制度的需要6.实现社会主义的价值目标是(ABCD)A.消灭剥削B.消除两级分化C.最终达到共同富裕D.人的全面发展E.民主法制7.邓小平提出,在改革中我们必须始终坚持的原则是(AD)A.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B.坚持按劳分配与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C.坚持社会主义与市场经济相结合D.坚持共同富裕E.坚持多种经济成份共同发展8.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这一论断(ABCDE)A.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B.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C.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D.是符合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E.是对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的经验教训进行科学分析得出的结论9.发展之所以成为中国共产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因为(ABCDE)A.发展是坚持党的先进性的要求B.发展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要求C.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要求D.发展决定着中国的前途命运10.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是(ABCE)A.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B.社会主义的发展动力和根本任务C.实现共同富裕的基础和前提D.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E.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基本观点三、简述题1.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本质的新概括。[答案要点] (1)1992年邓小平同志在南方谈话中概括了社会主义本质,即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2)社会主义本质的新概括把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纳入社会主义的本质。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一个十分明显和突出的特点。突出强调消灭剥削、消除两级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指出了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目标并阐明实现这个目标的途径。2.简述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概括的重要意义。[答案要点]第一,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提高到了一个新的科学水平。社会主义本质理论的提出,把我们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从主要强调关于公有制、按劳分配等特征,进一步深入到实现共同富裕这个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目标上。第二,社会主义本质理论为探索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开辟了广阔的前景。社会主义本质理论把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揭示了实现社会主义本质与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总之,邓小平对社会主义本质所作的理论概括,对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既是坚持和继承,又是发展和创新,为我们真正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并在实践中创造出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奠定了科学的思想基础。3.为什么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答案要点]1992年邓小平提出了“发展才是硬道理”的著名论断,从社会主义本质要求的高度强调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性。第一,发展才是硬道理,把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符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社会主义在同资本主义的较量中,能否不断地巩固和发展自己,能否体现出其优越性,最根本的是生产力能否比资本主义发展得更快更好。第二,发展才是硬道理,是对社会主义实践经验教训的深刻总结。中国在改革开放前的20多年的时间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得不尽如要的原因是在相当长的时间里没有能切实将发展生产力作为社会主义建设的根本任务。社会主义决不能长期建立在生产力水平低下和贫穷的基础上。中国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是要靠自己的发展。第三,发展才是硬道理,是适应时代主题变化的需要。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作为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中国是维护和平和稳定的力量,是世界和平力量发展的重要因素。中国的发展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新的推动力量。4.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答案要点]“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有其丰富的内涵:第一,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发展生产力。要发展生产力,必须依靠科技和教育。 第二,科学技术不仅是第一生产力,而且是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科技进步和创新是发展生产力的决定因素。科学的本质是创新,创新的关键在人才,人才的成长靠教育。第三,科学技术实力和国民教育水平,始终是衡量综合国力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也是每个国家走向繁荣昌盛的两个不可缺少的飞轮。四、辨析题1.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的本质论断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答案要点]本命题正确。邓小平指出,社会主义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对社会主义的新概括包含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强调生产力在社会主义本质中的地位;二是突出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这体现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有机统一。对社会主义来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基础,是建成社义的必由之路;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发展的目标,离开了这个目标,也不能建成社会主义。2.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富裕就是社会主义。[答案要点]本命题不完全正确。其中前一句是正确的,后一句是不准确的。(1)从前一句来看,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社会主义的最大优越性是共同富裕,这是社会主义本质的体现,所以,前一句是正确的。(2)从后一句来看,当今世界,由于历史等原因,最富裕的是少数发达资义国家,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并不富裕,甚至处于某种程度的贫困状态。目前社会主义还处于不发达状态,还不富裕,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目标。所以,后一句是不准确的。五、论述题论述“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答案要点](1)把发展作为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是由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们所决定的,是对执政规律认识的深化,也是党实现对所承担的历史责任的需要。(2)在我们这样一个发展中的大国,能不能解决好发展问题,直接关系人心向背、事业兴衰。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人民的选择,而人民之所以选择中国共产党,从根本说是因为它能够领导中国实现民富国强、振兴中华。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党才能实现自己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使命,承担起自己的历史责任。(3)坚持以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的一条主要经验。改革开放20多年来,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是人民得到最多的实惠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这些历史性成就充分证明,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发展的眼光、发展的思路、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就能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在新的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任重道远,既有过去积累起来的老问题,也有不断出的新问题,但不论解决什么问题最终都要靠发展。所以说,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第七章社会主义改革和对外开放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新时期改革开放的伟大开端是(A)A.十一届三中全会B.十二大C.十三大D.十四大2.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选择是(D)A.改革B.开放C.现代化D.改革开放3.改革的性质是(B)A.中国的第二次革命B.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与发展C.计划经济体制的根本性变革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全新探索4.新时期改革开放最根本的目的是(A)A.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B.推动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确保我们党在改革开放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实现中国和平崛起5.新时期社会主义改革的开端是(A)A.农村联产承包责任制B.乡镇企业的诞生C.城市企业承包制D.设立经济特区6.“三个有利于”标准中,最根本的是(C)A.人民生活标准B.综合国力标准C.生产力标准D.实践标准7.“三个有利于”标准是(B)A.判断改革姓“社”姓“资”的标准B.判断改革和一切工作是非得失的标准C.判断一切改革政策的标准D.判断经济成就的标准8.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主要结合点是(A)A.不断改善人民生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稳定、和谐奠定物质基础C.不断增强发展协调性,使现代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又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D.不断扩大社会主义民主,确保人民权益以及公平正义的实现9.毛泽东在对外开放方面的主要问题是(A) A.有开放思想,但是条件不具备B.条件具备,没有开放思想C.条件不具备,也没有开放思想D.条件也具备,也有开放思想10.对外开放的开端是(A)A.设立经济特区B.建设上海宝钢C.吸收外资D.设立深圳特区11.邓小平正式使用“对外开放”的概念是(C)A.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B.1979年理论务虚会C.1980年中央工作会议D.1982年十二大12.邓小平首次提出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是在(A)A.1979年党的理论工作务虚会上B.1980年《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的讲话中C.1978年《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报告中D.1980年《目前的形势和任务》的讲话中13.新时期以来逐步形成的对外开放新格局是(C)A.对内改革、对外开放B.“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C.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D.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相结合14.我国实行对外开放的立足点是(D)A.以我为主B.以外向经济为主C.保证国家安全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15.进入新世纪,我国对外开放的一个里程碑事件是(D)A.加入八国集团对话B.加入中美经济战略对话C.加入金砖四国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6.在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对外开放的新战略是(C)A.请进来B.走出去C.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D.创新利用外资方式17.国家经济安全的核心是(C)A.技术安全B.贸易安全C.金融安全D.投资安全18.“走出去”战略的直接含义是(B)A.到境外去旅游B.到境外去投资办厂C.到境外去学习D.到境外去贸易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中共十七大政治报告指出,改革的目的是(ABC)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实现现代化、人民富裕、民族振兴B .推动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和活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C.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D.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的全面协调,在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中促进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2.邓小平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伟大的革命,是中国的第二次革命,主要是指改革(ABCD)A.与第一次革命不同,不是指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与发展B.不是细枝末节的修修补补,而是对传统计划经济的根本性变革C.不是某一方面的改革,而是必然涉及和引起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深刻变化,并将引起相应的思想观念变革D.改革与过去革命的目标一样,也是为了解放和发展生产力3.改革开放是中国近现代史上一场新的伟大革命,是近代中国三次伟大革命之一,近代中国的三次伟大革命是(ABC)A.孙中山领导辛亥革命结束封建帝制,为近代中国发展进步打开了闸门B.毛泽东领导新民主主义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建立起人民当家作主的新中国和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创造了前提C.邓小平领导改革开放,使社会主义制度得到巩固和完善,为当代中国发展进步开辟了道路D.康有为领导戊戌变法,为近代中国开拓了民主思想进步的道路4.新时期改革开放实现了一系列历史性转变,主要有(ABC)A.从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B.从封闭半封闭到改革开放C.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D.从僵化教条到解放思想5.邓小平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对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特别是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丰富发展了毛泽东的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直接为社会主义改革提供了理论基础。其主要内容有(ABCD)A.判断一种生产关系和生产力是否相适应,要从实际出发,具体看它是否适应当时当地生产力的要求,能否推动生产力发展;即使社会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一旦超越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生产力水平,也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B.解放生产力并非只是与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革命相联系,社会主义社会仍然有解放生产力的问题和挑战 C.在明确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基础上,解决社会主要矛盾和确立根本任务具有内在统一性,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主要矛盾的根本途径D.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而且必须通过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断加以解决,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动力,是社会主义条件下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必由之路6.20世纪70年代末,中国改革首先在农村拉开序幕,农村改革的第一步是(AD)A.废除人民公社B.改革人民公社C.发展乡镇企业D.建立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统分结合、双层经营的新型集体所有制7.改革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如何评价判断改革的成败与是非得失一再成为各种争论的焦点。邓小平在1992年的南方谈话中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内容有(ABD)A.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生产力B.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C.是否有利于提高公有制经济的控制力、影响力D.是否有利于改善、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8.“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ABCD)A.是由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决定的B.是判断各方面工作是非得失的根本标准C.是对生产力标准的深化和发展D.充分体现了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9.在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都具有不同的地位作用,其中(BCD)A.改革是革命B.改革是动力C.发展是目的D.稳定是前提10.我们党关于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关系的基本经验和主要原则是(ABC)A.保持改革、发展、稳定的动态协调、相互促进B.把改革的力度、发展的速度和社会可以承受的程度统一起来C.把不断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D.在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在改革发展中保持稳定11.之所以要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是因为(ABC)A.人民群众是改革发展的动力的主体B.人民群众是稳定的力量源泉和基础C.改善人民生活,让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是改革、发展、稳定的共同目的 D.保持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稳定的关键12.邓小平强调独立自主、自力更生与对外开放不是对立的,而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辩证统一。他指出(ABCD)A.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对外开放的前提和基础,出发点和立足点B.对外开放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更好地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重要条件;独立自主不是闭关自守,自力更生不是盲目排外,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C.对外开放要为增强我国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服务D.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能力增强了,就可以更好地实行对外开放13.在对外开放的实践中,邓小平同样提出了一系列“两手抓”的政策措施,主要包括(ABCD)A.既要学习外国的先进技术,利用外资,又不能盲目无计划无选择地引进B.既抓开放搞活,又抓廉政建设,打击经济犯罪C.既要向西方国家学习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进资金,又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警惕与防止和平演变D.既扩大对外文化交流,又要注意肃清资本主义腐朽文化的影响第八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布局第一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20世纪五六十年代提出“价值法则是一个伟大的学校”的党的领导人是(D)A.陈云B.邓小平C.刘少奇D.毛泽东2.邓小平最早提出市场经济不是社会主义专利品的思想是在(B)A.1978年B.1979年C.1982年D.1992年3.1984年10月,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首次提出的新概念是(B)A.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D.国家调节市场,市场引导企业4.第一次明确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式概念的领导人是(C)A.邓小平B.陈云C.江泽民D.胡锦涛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认为,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属于(A)A.不同的资源配置方式B.不同的经济增长方式C.不同的经济制度的范畴D.不同的生产关系的范畴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微观基础是(C)A.以间接手段为主的完善的宏观调控体系 B.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体系C.以公有制为基础的现代企业制度D.合理的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7.如果国家拿出1亿元进行投资,组建一家国有独资公司,国家控制的资本总额是1亿元。如果组建股份公司,国家拿出1亿元投资,掌握40%的股份,就可以控股,这时国有资本的支配范围就扩大到(C)A.1.5亿元B.2亿元C.2.5亿元D.3亿元8.在我国现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国有经济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这种主导作用主要体现在(C)A.在社会总资产中占量的优势B.在所有制结构中占主体地位C.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控制力上D.是下岗人员再就业的主渠道9.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和国有经济的主导作用的确立主要依靠(D)A.行政力量的支持B.产业结构调整C.限制其他经济的发展D.公有制经济自身在竞争中的优势10.公有制的实现形式,具体指的是(C)A.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实现形式B.公有资产的所有、占有、支配、使用的关系C.公有资产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D.公有资产的最终归属问题11.股份制企业的性质决定于(D)A.企业法人代表B.企业法人治理结构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控股权掌握在哪一种经济成分的手上12.现阶段,以劳动者的劳动联合和劳动者的资本联合为主的股份合作制属于(B)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个体经济D.私营经济13.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的基础是(D)A.公有制B.非公有制C.公平准入D.现代产权制度14.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个人收入分配制度是(B)A.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B.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C.允许和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D.效率优先,兼顾公平15.在下列收入中,属于按劳分配性质的收入有(B)A.个体劳动者的劳动收入 B.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C.股份制企业职工的按股收入D.国有企业工程师业余帮助乡镇企业搞设计获得的收入16.2006年5月26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改革收入分配机制建设和规范收入分配秩序问题,着眼点是(B)A.调整过高收入B.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C.扩大中等收入阶层D.取缔非法收入17.十七大提出的正确处理公平与效率关系的指导方针是(B)A.效率优先,注重公平B.初次分配和再分配都要处理好效率和公平的关系,再分配更加注重公平C.效率与公平并重D.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再分配注重公平18.我国科学技术发展的战略基点是(B)A.加强原始创新B.加强自主创新C.加强集成创新D.加强消化吸收再创新19.建设创新型国家,关键在(A)A.人才B.技术C.对外开放D.体制创新20.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是(A)A.工业化与信息化的关系B.新型工业化与传统工业化的关系C.提高劳动生产率与扩大就业的关系D.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的关系21.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总要求中,生活宽裕是(A)A.根本目的B.主要手段C.根本方法D.前提条件22.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关键是(D)A.完善市场体制B.健全基础设施C.形成保障体系D.培养新农民23.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方向是(B)A.健全农村市场体系B.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C.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D.实现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新格局24.新世纪新阶段农村改革发展的根本要求是(D)A.解放和发展农村生产力B.改善农民生活C.扩大农民消费D.加快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25.今后我国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D)A.长期稳定土地承包关系B .建立健全农村市场经济服务体系C.切实改善农村生产、生活和市场条件D.增加农民收入26.在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到2020年农村改革发展的目标和任务中,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的指标是(B)A.比2000年翻一番B.比2008年翻一番C.比2007年翻一番D.比2010年翻一番27.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一个重要途径是(A)A.发展循环经济B.发展绿色经济C.强调国民幸福指标D.发展知识经济二、选择题Ⅱ: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前后,我国之所以选择计划经济体制,原因在于(ABCD)A.在生产力极为落后的基础上进行工业化建设,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有利于迅速有效地集中全面的经济力量,为大规模经济建设创造各种条件B.当时经济结构简单,科技水平不高,社会利益关系相对单纯,计划经济体制能够比较顺利地运行C.当时人们在理论上普遍把计划经济看作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重要标志与特征D.当时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显示了巨大成功,缺陷和局限性还有待人民所认识2.陈云在党的八大提出的“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构想,就是要求在所有制结构、经济运行、市场结构三个方面,允许保留(ABD)A.一部分个体经营B.一部分产品自由生产C.一部分报酬自主分配D.一定范围的自由市场3.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形成和发展经历的主要阶段是(ABCD)A.1981年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B.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在公有制基础上有计划的商品经济”C.1987年十三大提出“社会主义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体制应该是计划与市场内在统一的体制”D.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提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思想4.“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邓小平这一论断的内涵是(BC)A.计划和市场都属于社会基本制度的范畴B.计划和市场都是资源配置的方式 C.计划和市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D.计划和市场是不能兼容的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实行宏观经济调控的必要性是(ABC)A.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B.生产资料公有制的要求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D.调节宏观和微观经济矛盾的要求6.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结合在一起,它的主要特征有(ABCD)A.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结构B.以按劳分配为主体的多种分配方式C.宏观调控的存在D.能更好地发挥计划和市场两种手段的长处7.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的客观依据在于(ABCD)A.生产力总体水平比较低,而且极不平衡,客观上要求多种所有制形式B.我国已经是社会主义国家,必须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C.以是否适应生产力发展要求为标准取舍不同所有制形式D.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在实践中具有巨大优越性8.党的十六大根据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要求,进一步提出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要做到(ABC)A.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B.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C.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D.建立现代企业制度9.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公有制经济的范围包括(ABCD)A.国有经济B.集体经济C.股份制企业中的国有成分和集体成分D.中外合资企业中的公有成分10.公有制经济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是(BD)A.国有经济占绝对优势B.公有资产在社会总资产中占优势C.国有企业和集体企业占优势D.国有经济控制国民经济命脉,对经济发展起主导作用11.所有制实现形式(ABCD)A.是所有制关系得以实现的具体形式B.主要是指资产或资本的组织形式和经营方式 C.直接影响到这种所有制所能容纳的生产力能在多大程度上发挥出来D.可以而且应该多样化12.股份合作制经济(AD)A.是现代企业的一种资本组织形式B.具有资本主义性质C.具有社会主义性质D.有利于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以及提高企业的资本运作效率13.近年来城乡大量出现的股份合作制经济,是改革中的新事物,它的特征主要有(ABCD)A.是放开搞活国有小企业的一种重要形式B.是集体经济改革和发展的有效形式C.企业职工既是劳动者,又是所有者D.共同分配劳动成果,实行按劳分配与按股分红相结合14.非公有制经济在加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设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主要表现在(ABC)A.提供了多种市场经济主体,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提供了不可缺少的条件B.促进作为主体的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加速市场化改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增强市场竞争力C.为公有制经济特别是国有经济的体制创新提供借鉴D.非公有制经济在我国经济中的比重已经超过公有制经济15.我国现阶段个人收入中非按劳分配收入主要有(BCD)A.集体企业工资收入B.国有企业福利收入C.个体劳动所得D.资产收益16.我国现阶段按生产要素分配取得的收入有(ABD)A.股份公司股票持有者的股息收入B.股份合作制经济的投资分红收入C.集体企业职工的工资收入D.房产出租者取得的租金收入17.现阶段我国存在着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主要是因为(ABCD)A.贯彻按劳分配原则的结果B.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结果C.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结果D.我国各地自然条件和历史条件不同的结果18.社会保障体系主要包括(ABCD)A.社会保险、社会救济B.社会福利C.优抚安置和社会互助D.商业保险与慈善事业19.当前我国社会保障制度主要包括(ABCD)A.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制度B.基本医疗保险制度 C.失业保险制度D.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20.我国进一步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基本要求是(ABCD)A.统筹经济发展与社会建设B.统筹劳动就业和社会保障C.统筹城镇社会保障和农村社会保障D.统筹公平与效率、政府作用与市场效率21.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要实现又好又快的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不仅强调经济增长的速度,而且(ABCD)A.强调经济增长的结构优化升级,质量效益与整体素质的提高,强调速度、结构、质量、效益相协调B.强调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协调发展,即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相协调C.强调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进一步突出了保护资源和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D.强调人民生活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的提高22.提高科技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要性在于(ABCD)A.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建设、增长方式转变都离不开自主创新B.是提高综合国力的关键,进入新世纪,自主创新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C.是解决我国当前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的根本途径D.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23.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科技发展的指导方针是(ABCD)A.自主创新B.重点跨越C.支撑发展D.引领未来24.创新型国家战略的核心是指(ABC)A.将科技创新作为国家基本战略B.大幅度提高科技创新能力C.形成强大的国家科技竞争优势D.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25.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主要措施有(ABCD)A.加快建设国家创新体系,重点是建设国家为主导、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各种科技创新主体有效互动,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B.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完善科技开发计划,促进科技创新要素与其他社会生产要素有机结合,形成科技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不断增加科技投入的良好机制C.继续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科技人才,充分利用国际科技资源,实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良性循环D .实施知识产权战略,鼓励创新行为,提高创新回报;培养造就世界一流科学家和科技领导人才,造就各种创新人才26.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应该正确处理的重要关系有(ABC)A.科技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科技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现代化服务B.技术引进与自主创新的关系,引进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服务,自主创新为主,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C.基础研究与自主创新的关系,以基础研究支撑科技创新,增强自主创新的后劲D.国家创新与企业创新的关系,国家为主导,企业是最重要的创新主体27.国家创新体系是(ABC)A.政府为主导B.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C.各类创新主体紧密结合,有效互动D.企业为主体28.我们国家创新体系中的技术创新体系应该是(ABC)A.企业为主体B.市场为导向C.产学研相结合D.科技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29.经济增长方式彻底转变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ABC)A.投入和产出的关系B.速度和效益的关系C.节约资源、保护资源和开发利用资源与发展经济的关系D.人口与资源的关系30.中共十七大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主要做到“两个坚持”、“三个转变”,具体是指(ABCD)A.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B.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C.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D.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31.新型工业化主要内容是(ABCD)A.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B.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C.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D.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32.我国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基本方向是(ABD)A.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导向B.以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C.以农业为基础D.服务业全面发展33.根据新型工业化的产业格局,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主要措施是(ABC)A.要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B.坚持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大力振兴装备制造业,赋予传统产业以新的内容C.加快发展服务业特别是现代服务业D.努力加强第一产业和基础产业,尤其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34.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扩大国内消费需求必须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ABC)A.投资与消费的关系,从投资拉动转到消费拉动的轨道上来B .国内需求与国外需求的关系,在立足扩大国内消费需求的前提下,扩大国外消费需求C.分配与消费的关系,把增加居民收入、扩大消费需求与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相结合,实现良性发展D.生产与消费的关系,以消费制约和促进生产,生产与消费相协调35.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与要求是(ABCD)A.生产发展、生活宽裕B.乡风文明C.村容整洁D.管理民主36.新世纪新阶段的“三农”问题之所以依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之所以仍然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问题,依据在于(ABC)A.农业基础仍然落后,最需要加强;农村发展仍然滞后,最需要扶持;农民增收仍然困难,最需要加快B.农业丰则基础强;农民富则国家盛;农村稳则社会安C.扩大内需最大潜力在农村;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基础支撑在农业;保障和改善民生,重点难点在农民D.全面协调可持续全部挑战在农村37.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ABCD)A.生产发展是新农村建设的物质基础和中心环节,发展农业生产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B.生活宽裕是目的,新农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是通过增加农民收入不断改善和提高农民生活水平,这也是农村工作的基本尺度或衡量标准C.村容整洁是展现农村新貌的窗口,实现人与自然环境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乡风文明,是农民素质的反映,体现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要求,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培养新农民,新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关键D.管理民主是新农村建设的政治保证,是对农民群众基层民主政治权利的尊重和维护38.十七届三中全会对我国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方位是(ABC)A.总体上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B.进入加快改造传统农业、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关键时刻C.进入着力破除城乡二元结构、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的重要时期D.农村发展已经进入全面小康阶段39.党中央对统筹城乡发展提出的新方针、新要求,打破城乡二元结构,加快农业、农村发展,促进农民富裕的根本途径是(AB)A.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B.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C.工业反哺农业,城市反哺乡村D.国家和政府大力增加对农业、农村的投资力度,彻底改变农村生活条件、生产条件40.贯彻党中央提出的“以工促农、以城带乡” 新方针、新要求,形成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具体应该做到(ABCD)A.推进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着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B.着力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C.着力推进城乡劳动力就业一体化D.着力推进城乡社会管理一体化41.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总体战略是(ABCD)A.推进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B.促进中部地区崛起C.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D.支持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疆地区的发展42.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ABC)A.公平性原则B.持续性原则C.共同性原则D.共享性原则43.资源节约型社会的根本特征是(AB)A.以能源资源高效率利用方式进行生产B.以节约的方式进行消费C.以最低的消费进行生活D.以最高的效率进行生产44.资源节约型社会的具体要求是(ABC)A.在生产、流通、消费的各个领域,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以节约使用能源资源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效率为核心B.以节能、节水、节材、节地、资源综合利用为重点C.以尽可能小的资源消耗,获得尽可能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从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D.以人力资源开发为关键,通过人才开发实现经济发展45.环境友好型社会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社会,通过人与自然的和谐来促进人与人、人与社会的和谐。具体是指(ABCD)A.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B.以遵循自然规律为核心,以绿色科技为动力C.保护优先,开发有序,合理进行功能区划分,提倡环境文化和生态文明D.追求经济、社会、环境协调发展的社会体系46.发展循环经济具体要求是(ABCD)A.以减量化、再利用和资源化为原则,以提高资源利用率为核心B.以资源节约、资源综合利用、清洁生产为重点C.通过调整结构、技术进步和加强管理等措施来实现D.大幅度减少资源消耗、降低废物排放、提高劳动生产率第二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一、选择题Ⅰ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这个论断指出了(D)A.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B.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C.民主和法制的紧密联系D.民主和社会主义内在的本质联系2.2002年10月党的十六大提出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根本方针是(D)A.坚持党的领导B.坚持人民当家作主C.坚持四项基本原则D.把坚持党的领导与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3.社会主义民主的本质是(C)A.如何组织政权B.如何行使统治权C.哪个阶级居统治地位D.人民当家作主4.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根本组织原则是(B)A.普选制B.民主集中制C.议行合一D.分权制5.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最高原则是(B)A.共产党领导原则B.人民主权原则C.民主自由原则D.法制原则6.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在根本上体现的是(C)A.共产党的领导和组织作用B.自由民主的普世价值C.人民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D.制度更具有根本意义7.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内容是(A)A.一切权力属于人民B.共产党领导和组织人民当家作主C.怎样实行民主D.民主是什么8.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制度中,国家的最高权力机关是(B)A.党的代表大会B.全国人民代表大会C.最高人民法院D.最高人民检察院9.毛泽东最早明确提到多党合作问题的著作是(B)A.《论联合政府》B.《论十大关系》C.《论人民民主专政》D.《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0.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政治基础是(A)A.四项基本原则B.民主革命时期的共同经历C.统一战线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政治协商制度等我国具体民主政治制度的实质是(D)A.权力机关B.行政机关C.咨询机关D.社会主义民主12.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关键是(C) A.以聚居区为基础B.建立自治地方C.设立自治机关D.行使自治权1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础性工程是(B)A.各级人民代表大会B.基层民主C.企业职工代表大会D.民族区域自治14.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基本制度形式是(B)A.村民海选B.村民自治C.村民委员会D.村民小组15.我国基层民主自治的最大特点是(A)A.人民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B.直选基层组织领导人C.与基层党组织相分离D.与基层党组织没有领导与被领导的关系16.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的核心是(B)A.有法可依B.有法必依C.执法必严D.违法必究17.社会主义法制的基本要求是(B)A.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B.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C.社会主义民主的法律化、制度化D.党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18.社会主义法制基本要求的关键是(A)A.执法必严B.有法可依C.违法必究D.有法必依19.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核心是(A)A.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B.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C.行使自治权利D.民族平等20.邓小平说:“制度好可以使坏人无法任意横行,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会走向反面。”这说明(C)A.人好坏不重要B.个人没有责任C.制度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D.制度决定人的好坏21.社会主义法制的本质是(A)A.上升为法律的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的意志B.社会主义民主的体现和保证C.调整社会主义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准则D.维护社会秩序的行为规范22.尊重和保障人权是我们党和国家一贯的方针,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郑重载入宪法的是(C)A.1954年第一届全国人大B.1978年全国人大C.2004年全国人大D.1982年全国人大 23.在自由、民主、人权的现代政治价值观中核心是(A)A.民主B.自由C.人权D.法制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制度主要有(ABCD)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C.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基层群众自治制度2.人民当家作主是(ABCD)A.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本质特征和核心要求B.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出发点和落脚点C.是共产党领导和执政的根本目的D.依法治国的主题和中心内容3.依法治国的实质是(ABCD)A.人民在党的领导下实行B.依照宪法和法律治理国家C.管理社会事务和经济文化事务D.保障自己当家作主的各项民主权利4.我国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是无产阶级专政,主要表现在(ABCD)A.是以工人阶级(由共产党领导的)为领导、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国家政权B.是新型民主和新型专政的国家政权C.取得全国政权后,担负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的任务D.以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家的指导思想5.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特色的无产阶级专政,体现在(ABCD)A.从阶级结构看,人民范围具有更大的广泛性B.从政党关系看,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C.从政权组织形式看,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D.从概念表述看,人民民主与人民专政是相互联系的两个方面,提法更全面6.除中国共产党外,中国大陆目前还存在的民主党派有(ABCD)A.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中国民主同盟B.中国民主建国会、中国民主促进会C.中国农工民主党、中国致公党D.九三学社和台湾民主自治同盟 7.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ABCD)A.长期共存B.互相监督C.肝胆相照D.荣辱与共8.在我国政党制度下,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参政议政的主要内容有(ABCD)A.参加国家政权B.参与国家事务的管理C.参与国家大政方针和国家领导人选的协商D.参与国家方针、政策、法律、法规的制定执行9.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制最突出的特征是(AB)A.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B.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C.共产党决策、多党派咨询D.共产党决策、多党派协商10.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ABC)A.政治协商B.民主监督C.参政议政D.政策咨询11.人民政协的两大主题是(CD)A.科学发展B.和谐社会C.团结D.民主12.我国实行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多种因素的内在统一,其中主要是指(ABC)A.民族因素与区域因素B.政治因素与经济因素C.历史因素与现实因素D.民族因素与宗教因素13.我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确立依据和优越性有(ABCD)A.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长期存在与发展,是我国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历史依据;中国在历史上虽有战有和,有统有分,但统一始终是各民族关系的主流B.近代以来在反抗外来侵略斗争中形成的爱国主义精神与共同革命经历,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政治基础C.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人口分布格局,各地区资源条件和发展的差异,是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现实条件;大杂居、小聚居的分布格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相互依存的人口分布状况,决定了在一些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建立不同类型和不同行政级别的民族自治地方,有利于民族关系的和谐稳定和各民族的共同发展D.新中国成立后国家的团结、统一、富强与繁荣发展以及国际地位的提高,民族凝聚力的增强,中华民族的伟大振兴,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深刻现实依据14.根据我国宪法、法律的规定,我国各民族自治地方的自治机关享有广泛的自治权利,主要有(ABCD)A.自主管理本民族、本地区的内部事务B.享有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的权利 C.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D.享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按照传统风俗习惯生活及进行社会活动的权利和自由;此外,还拥有自主安排、管理、发展经济建设事业,自主发展教育、科技、文化等其他各项权利15.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基础性工程。当前我国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主要有(ABCD)A.村民委员会B.居民委员会C.职工代表大会D.职工股东大会16.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基本要求是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其中(ABCD)A.有法可依是前提B.有法必依是核心C.执法必严是关键D.违法必究是保障17.对于政治体制改革,邓小平强调三条,它们是指(ABC)A.看国家的政局是否稳定B.看能否增进人民的团结,改善人民的生活C.看生产力能否得到持续发展D.看是否推进社会主义政治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18.资产阶级自由的虚伪性主要表现为(ABCD)A.在一般词句中标榜自由,在附带条件中废除自由B.正面规定中标榜自由,限制规定中否定自由C.地位巩固时标榜自由,形势不利时取消自由D.把资本和金钱的自由,论证为全人类的普遍自由第三节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文化建设的根本问题是(D)A.为什么人的问题B.代表谁的利益的问题C.对生产力发展起什么作用的问题D.以什么为指导,为什么人的问题2.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是(D)A.为人民服务B.集体主义C.共产主义D.马克思主义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是(C)A.共产主义的理想B.人的自由与全面发展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D.全面建设小康社会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精髓是(D)A.实事求是B.以人为本 C.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是(D)A.爱祖国、爱人民、爱科学、爱劳动、爱社会主义B.公平与正义C.自由、民主、人权D.社会主义荣辱观6.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遵纪守法为荣、以违法乱纪为耻”,就是指(D)A.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B.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C.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D.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7.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原则是(B)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共产主义D.人本主义8.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的核心是(D)A.爱国主义B.集体主义C.社会主义D.为人民服务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党的十七大强调了文化在当今社会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主要是指(ABCD)A.文化是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灵魂B.文化是一种重要的社会资源C.文化构成社会的人文环境D.文化日益成为现代社会的一种重要生产力2.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ABCD)A.要以“三个代表”为指导思想,大力发展先进文化B.要用“三个代表”来衡量和检验文化工作的成果C.要把“三个代表”贯彻到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D.要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积极推进文化创新3.胡锦涛提出文化建设要坚持“三贴近”的方针是指(ABC)A.贴近时代B.贴近群众C.贴近生活D.贴近实际4.建设和谐文化主要包括(ABCD)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牢牢把握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C.倡导和谐理念,培育和谐精神D .进一步形成全社会共同的理想信念和道德规范,形成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思想道德基础5.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应该正确处理的主要关系有(ABC)A.核心价值体系与社会多样化发展、思想多样性的关系B.中华民族的传统民族精神与改革创新的时代精神的关系C.爱国主义与社会主义的关系D.集体主义与个人主义的关系6.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最重要的是要正确处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思想多样性和社会多样化发展的关系,就是要(ABCD)A.尊重多样性B.承认差异性C.思想多样性要以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D.核心价值体系尽可能以广泛共识为基础7.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性在于(ABCD)A.每个国家、民族、文明都应该有自己的核心价值体系B.构建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根本C.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向心力、凝聚力、精神动力D.核心价值体系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价值导向和思想保证8.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要措施是(ABCD)A.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B.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C.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D.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9.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热爱祖国为荣、以危害祖国为耻”,是指(AB)A.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B.以损害祖国的荣誉、尊严和利益为最大耻辱C.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D.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10.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服务人民为荣、以背离人民为耻”,就是指(AB)A.每个公民不论职务高低、能力大小,都要在不同岗位、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B.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C.在全社会形成爱劳动的良好风气D.以建设祖国、保卫祖国、富强祖国为最大光荣11.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崇尚科学为荣、以愚昧无知为耻”,就是指(AB) A.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C.要高度警惕可能出现的种种背离人民利益的倾向D.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12.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辛勤劳动为荣、以好逸恶劳为耻”,就是指(AB)A.在各行各业包括新兴行业中培养爱劳动的思想B.使爱劳动的思想成为衡量公民道德品质的价值尺度C.在全社会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社会风尚D.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13.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团结互助为荣、以损人利己为耻”,就是指(BD)A.必须把科学技术真正置于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B.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C.通过不同形式为人民服务D.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14.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诚实守信为荣、以见利忘义为耻”,就是指(ABC)A.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个人行为的基本准则B.要将诚实守信作为企业、事业单位乃至政府工作的基本准则C.对假冒伪劣、不讲信誉等行为予以严厉谴责D.避免种种损人利己的行为15.社会主义荣辱观强调“以艰苦奋斗为荣、以骄奢淫逸为耻”,就是指(BCD)A.要增强法律意识,自觉维护法律尊严B.要认识到我们现代化建设的路还很长,任务还很艰巨C.必须在新时期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D.形成“节约光荣、浪费可耻”的社会风尚16.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要建立相应的践行机制,主要包括要建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ABCD)A.教育机制B.修养机制C.示范机制D.评价机制第四、五节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生态文明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19世纪法国空想社会主义者傅立叶发表过《全世界和谐》一文,最早提出“和谐社会”的概念,马克思批判吸收了空想社会主义理论中的有益思想,提出的未来和谐社会模式的具体设想是(B) A.自由平等的生产者联合体B.自由人联合体C.重建个人所有制D.共产主义初级阶段和高级阶段2.十六届六中全会强调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着眼点是(B)A.解决执政能力建设的关键问题B.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C.解决新世纪、新阶段的不和谐问题D.解决中国经济增长和社会发展的可持续问题3.十六届六中全会对中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是(D)A.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和谐社会B.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和谐社会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始阶段的和谐社会D.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须与全体人民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4.科学发展观的主题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题是(B)A.科学发展B.以人为本C.和平正义D.改善民生5.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价值目标或核心价值是(C)A.民主法治B.自由民主C.公平正义D.社会稳定6.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要条件和基本标志是(A)A.安定有序B.社会安定C.发展有序D.秩序良好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A)A.以人为本B.共同富裕C.民主法治D.公平正义8.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工作方针是(A)A.科学发展B.诚心友爱C.充满活力D.民主法治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主要动力是(D)A.人和自然和谐相处B.社会安定C.民主法治D.改革开放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是(A)A.民主法治B.公平正义C.经济发展D.社会稳定11.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条件是(B)A.经济发展B.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C.共同富裕D.增强社会活力12.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是(B)A.党的领导B.在党的领导下全社会共同建设C.各族人民D.各阶层民众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根据2002年2月,胡锦涛重要讲话的论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内涵、主要内容和基本特征是(ABD)A.民主法治、公平正义B.诚信友爱、充满活力C.自由幸福、互助合作D.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2.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民主法治就是(ABC)A.社会主义民主得到充分发扬B.各方面积极因素得到广泛调动C.依法治国方略得到切实落实D.政治参与得到进一步扩大3.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公平正义就是(ABC)A.社会各方面利益得到妥善协调B.人民内部矛盾及其他社会矛盾得到正确处理C.弱势群众的基本利益得到切实保障D.社会公平和正义得到切实维护与实现4.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充满活力就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ABCD)A.创造愿望得到尊重B.创造活动得到支持C.创造成果得到肯定D.创造才能得到发挥5.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安定有序就是(ABCD)A.社会组织机制健全B.社会管理完善、社会秩序良好C.人民群众安居乐业D.社会保持安定团结6.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内涵之一,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就是(ABD)A.生产发展B.生活富裕C.生命健康D.生态良好7.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两大社会范畴,两者相互包含、相辅相成,即(ABC)A.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又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B.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阶段,构建和谐社会是一项重大的现实任务C.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又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在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目标之后,还要继续为更高水平的和谐社会长期奋斗D.构建和谐社会贯穿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始终8.十六届六中全会一致认为,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ABC)A.本质属性B.基本特征C.基本要求D.根本目的9.十六届六中全会明确了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定位,强调我们构建和谐社会,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中国共产党领导全体人民(AB)A.共同建设的和谐社会B.共同享有的和谐社会 C.共同设计的和谐社会D.共同追求的和谐社会10.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意义主要是指(ABCD)A.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认识B.党在执政理念上的新发展C.在新世纪新阶段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的迫切需要D.巩固执政党地位的必然要求、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重要保证11.党的十七大强调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和谐社会建设,提出六大民生问题,并且依据六大民生问题把和谐社会建设的相关目标和任务概括为(ABCD)A.现代国民教育体系更加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B.社会就业更加充分;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基本建立,人人享有基本生活保障C.合理有序的收入分配格局基本形成,中等收入者占多数,绝对贫困现象基本消除D.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社会管理体系更加健全12.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社会建设与人民幸福安康息息相关。和谐社会建设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努力使全体人民(ABCD)A.学有所教、劳有所得B.病有所医C.老有所养D.住有所居13.我国关于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的总要求是(ABCD)A.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指导方针B.以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为基础,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制度为重点C.以慈善事业、商业保险为补充D.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1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的主要措施有(ABCD)A.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完善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机制,探索建立农村养老保险制度B.完善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完善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C.发展社会救助与慈善事业;积极发挥商业保险的补充作用D.采取多种方式充实社会保障基金,实现保值增值;把解决住房问题放在重要位置,加快建立适应全体居民需要的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特别要健全廉租房制度1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解决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提高全民健康水平,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服务的目标。总的原则和要求是(ABCD)A.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坚持预防为主、以农村为重点、中西医并重 B.实行政事分开、管办分开、医药分开、营利性和非营利性分开,强化政府责任和投入,完善国民健康政策C.鼓励社会参与,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医疗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D.为群众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医疗卫生服务16.构建和谐社会,加强社会管理要形成相应的社会管理局面,即(ABCD)A.党委领导B.政府负责C.社会协同D.公众参与第九章祖国完全统一的构想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中国共产党首次提出“解放台湾”口号的时间是(A)A.1949年B.1950年C.1954年D.1956年2.1955年5月,周恩来在第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5次会议上第一次公开提出和平解放台湾的倡议;1960年,周恩来将我们党提出的一系列和平解决台湾的思想、政策方针归纳为“一纲四目”,“一纲”就是(C)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在国际上代表中国的只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C.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D.台湾接受大陆中央政府领导、管辖3.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标志着我党对台方针政策重大转变的是(A)A.1979年元旦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的《告台湾同胞书》B.1981年9月叶剑英对新华社记者发表被称为“叶九条”的台湾问题讲话C.1982年1月邓小平谈话D.1982年12月全国人大五届五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4.“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最早是针对(C)A.香港问题B.澳门问题C.台湾问题D.西藏问题5.台湾问题从根本上讲是中国的(C)A.外交问题B.国际政治问题C.内政问题D.中美关系问题6.“一国两制”构想的核心问题是(C)A.大陆实行社会主义不能动摇B.港、澳、台保持资本主义制度不变C.祖国统一D.和平统一7.解决台湾问题的前提是(A)A.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B.一国两制C.和平统一D.承认台湾事实上的“独立”地位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根据1960年周恩来的归纳总结,为了达到“台湾必须统一于中国”的目标,和平解决台湾问题的政策主张有() A.台湾回归祖国后,除外交必须统一于中央外,所有军政大权、人事安排等悉委于蒋(介石),陈诚、蒋经国亦悉由蒋意重用B.所有军政及建设经费不足之数悉由中央拨付C.台湾的社会改革可以从缓,必俟条件成熟并征得蒋之同意后进行D.互约不派特务,不做破坏对方团结之举2.“一国两制”构想()A.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解决国际争端提供了一个范例B.基本内容是一个国家、两种制度C.是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D.体现了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3.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规定,1997年7月1日中国恢复对香港行使主权以后,在香港设立了特别行政区。香港特别行政区由香港当地人自己管理,享有高度自治权,包括(BDA)A.立法权B.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C.独立的外交权D.行政管理权和财政独立4.中国政府提出,我们力争用和平方式实现祖国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是因为()A.在台湾与祖国大陆统一的问题上始终存在着和平方式与非和平方式两种可能性B.能否以和平方式统一祖国,并不完全取决于我们一方C.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决不是针对台湾人民的D.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主要是针对外国势力干涉中国统一和“台独”势力搞“台湾独立”的阴谋5.“一国两制”构想及其实践的重大历史意义有()A.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国家学说B.丰富了马克思主义原则的坚定性与策略的灵活性相统一的原理C.创造性地把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用来处理一个国家的内部问题D.为解决国际争端和世界遗留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新的途径和模式6.2008年12月31日,胡锦涛在纪念《告台湾同胞书》发表30周年座谈会上发表重要讲话,明确提出新世纪新阶段对台关系的意见,内容是()A.恪守一个中国,增进政治互信B.推进经济合作,促进共同发展C.弘扬中华文化,加强精神纽带;加强人员往来,扩大各界交流D.维护国家主权,协商涉外事务;结束敌对状态,达成和平协议第十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外交和国际战略理论一.单项选择题1.当前世界的两大主题(A)A.和平与发展B.改革和开放C.竞争和协调D.经济一体化和全球化2.(D)决定了我国不仅自己永远不称霸, 而且必须坚定不移地坚持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A.世界格局B.综合国力C.地缘政治D.社会主义性质3.邓小平提出,国际经济政治新秩序应该建立在(B)基础原则的基础上.A.独立自主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D.平等友好4.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对战争与和平问题作出新的判断,认为(A)A.世界大战是可以避免的B.世界大战仍然是不可避免的C.世界大战是完全可以避免的D.世界大战是不可能避免的5.正确处理党际关系的最根本的原则是(B)A.互不干涉内部事务B.独立自主C.互相尊重D.完全平等6.和平与发展反映了(B)A.世界人民要求和平生活的强烈愿望B.世界形势发展的趋势,全人类的共同利益和迫切愿望C.世界科技进步的趋势D.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迫切要求7.邓小平说:中国本来是个穷国,为什么有中美欧日大国的说法?就是因为中国是(A)国家A.独立自主B.社会主义C.人口第一D.热爱和平8.和平与发展的主要障碍是(B)A.地区冲突B.霸权主义C.单极世界D.社会制度9.当前威胁世界和平与稳定的主要根源是(A)A.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B.国际恐怖主义C.核军备竞赛D.民族矛盾和领土纠纷10.当今世界的核心问题是(B)A.和平问题B.发展问题C.建立国际新秩序问题D.社会主义发展前途和命运11.两极格极已经终结,世界正朝着(A)A.多极化方向发展B.超级大国主宰的单极化方向发展C.和平方向发展D.大国集团主宰的方向发展12.国际新秩序应该建立在(B)A.大国之间的伙伴关系上B.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基础上C.充分发挥联合国重要作用的基础上D.世界各国的协商和合作的基础上13.一个国家的外交政策,主要是由这个国家的(A)A.性质决定的B.经济发展状况决定的C.国际环境决定的D.政策决定的 14.国际竞争的重点正在转向(D)A.科技的发展B.经济力量的发展C.军事力量的发展D.综合国力的发展15.我国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是(C)A.独立自主、完全平等、互相尊重、互不干涉内部事务B.和平共处、平等互利、互相支持、互不干涉内部事务C.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D.互相尊重、求同存异、互补互利、共同发展16.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A)A.独立自主B.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C.坚持和平共处原则D.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17.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不结盟就是(A)A.不参加任何国家集团和军事集团、不同任何国家结成同盟B.不参与地区论坛C.不参加任何国际性文化论坛D.不参加任何国际性经济组织18.我国外交政策的立足点是(A)A.加强和发展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合作B.维护世界和平,发展同各国友好合作C.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D.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流19.发展中国家要走自立更生之路,就要(D)A.反对帝国主义的剥削和掠夺B.坚持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推动南北对话D.加强南南合作20.2003年中国与欧盟关系有了进一步发展,其突出表现是(C)A.中国与欧盟领导人年度会晤机制起步B.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的伙伴关系C.中国首次制定和发表<<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D.欧盟首次制订和发表<<中国欧盟关系长期政策>>二.多项选择题1.1984年,邓小平指出:中国的对外政策,主要是两句话(Ae)A.一句是反对霸权主义,维护世界和平B.一句是中国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 C.一句是我们不与任何国家结盟D.一句是我们的对外政策是既定的e.一句是中国永远属于第三世界2.冷战结束之后,大国关系有了深刻的调整,大国之间今年纷纷建立“伙伴关系”,这中关系(ABCD)A.是一种既非对立,也非结盟的关系B.是一中平等互利、相互尊重、发展友好、互不对抗的关系C.是冷战结束后大国之间的一种新型的、符合时代潮流的国家关系D.总体上有利于削弱和抑制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利于世界和平合法展e.是以防第三国为目的的,从长远看,将加剧国际局势动荡,使大国之间的对抗呈集团化3.我国对外政策是真正的不结盟,其好处在于(ABCD)A.能更有效地独立自主地处理各种事务B.我们同谁都往来,同谁都交朋友C.说公道话,办公道事D.谁搞和平,我们就拥护谁,谁搞战争和霸权,我们就反对谁e.可取得最大利益4.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局势发生急剧变化时,邓小平提出对与国际局势要(ABDe)A.冷静观察B.稳住阵脚C.不要惊慌D.沉着应对e.决不当头5.真确处理中国共产党与兄弟党关系的重要原则是(ABCD)A.独立自主B.完全平等C.互相尊重D.互不干涉内政e.坚持马克思主义6.和平与发展的关系(ABCD)A.彼此联系,相互联系B.维护和平是发展经济的基本全提C.发展经济是维护经济的基础D.和平和发展两个问题是当代世界主题7.国际形势总的趋势(ABD)A.由紧张趋向缓和B.由对抗转向对话C.由缓和转向紧张D.复杂多变,动荡不安8.我国一贯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这是由(ACD)A.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基础决定的B.社会主义政治、经济体制决定的C.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性质决定的D.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9.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ABCD)A.一个有机的整体B.以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为基础C.国与国之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D.当代国际社会公认的处理国际关系的基本原则10.“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实施进程困难重重,主要原因有(ABC)A.以色列右翼势力的阻拦B.巴勒斯坦激进组织的干扰C.美国偏袒以色列D.伊拉克战争的爆发e.俄罗斯对“中东和平路线图”计划持反对态度三.简答题1.当代世界的两大主题是什么?答题要点(1)和平与发展,和平和发展的含义(2)和平与发展的关系2.我们为什么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答题要点(1)从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威胁世界和平和阻碍发展的主要障碍(2)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严肃斗争四.论述题1.结合我国实际和国际形势,阐述我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的基本内容?答题要点包括两方面:一是独立自主,二是维护和平2.论述当前中国的国际地位、国际影响及外交努力答题要点(1)国际地位的变化,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60年代成为核大国、70年代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2)国际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综合实力的提高尤其是经济的发展(3)外交努力,90年代以来国际形势的变化和国内改革的加快发展中国的外交出现了一些新举措、新动向、新风貌,表现在一是倡导新的国际新秩序即和谐世界,二是与一些国家(如俄美法日等)和区域组织(东盟、欧盟、非盟)建立新型关系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两个小时前,盟国空军部队开始向伊拉克和科威持的军事目标发动袭击。在我讲话的同时,这些袭击正在继续进行。……在根据联合国决议和经美国国会同意采取这次军事行动之前,联合国、美国和许多其他国家进行了历时几个月的不间断的和几乎是无休止的外交活动。…… 在海湾地区派有部队的28个国家已尽了一切应尽的努力来达成和平解决,没有别的选择,只能用武力把萨达姆赶出科威特。……在我们获得成功以后,我们将得到建立在世界新秩序的真正机会。在那个新秩序中,可以领带的联合国可以发挥其维护和平的作用,将联合国创始人的诺言和远见卓识付诸实现。摘自乔治〃布什1991年1月6日的电视讲话材料2:各位公民,此时的美国和聪明部队已经开始了军事行动,这次行动的目标是解除伊拉克的武装、解放这个国家的人民、保卫世界免遭严重危险。……美国人民和我们的朋友以及盟友不会听任一个以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和平的非法政权摆布。我们现在就要用我们的陆军、空军、海军、海岸警卫队和海军陆战队对付这种威胁,这样将来我们就不必用大批的消防员、警察和医生在我们的大街上应付这种威胁。……对我们的国家和整个世界的威胁将被消除。我们将度过这个危险时刻,并继续推进和平。我们将捍卫我们的自由。我们还将把自由带给其他人。摘自乔治〃W〃布什2003年3月19日的电视讲话指出上述两次讲话内容的主要异同并分析其原因。答案要点:(1)海湾战争起因于伊拉克侵占科威特,联合国安理会同意对伊采取军事行动。老布什讲话强调美国的行动得到了联合国的同意,联合国可以发挥维护和平的作用。小布什的讲话则以伊拉克存有“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威胁世界和平与美国的安全为口实,未经联合国授权,即宣布出兵伊拉克。(2)海湾战争时,苏联尚未解体,美国的经济刚刚开始回升,大国关系错综复杂,联合国的作用突出,美国需要借助联合国,以打赢海湾战争。发动对伊战争时,美国作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经济、军事实力大大增强,特别是小布什就任美国总统后,在一系列问题上推行“单边主义”。“9·11”事件后,把打击恐怖主义、确保本土安全作为主要战略任务,确立“先发制人”的战略原则。所以,美国不顾多数国家的反对,未经联合国授权,就对伊发动战争。(3)两次讲话都提出建立“世界新秩序”,在全世界推行西方民主价值观。这是由美国的国家利益和其谋求世界霸权的全球战略所决定的。注:如果从分析美国发动对伊战争具体原因的角度回答问题,也可酌情给分。第十一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和依靠力量一、单项选择题 1、工人阶级先进性的最根本体现在于(B)A、有远见,最富于革命的彻底性B、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C、觉悟高、纪律性强D、坚持马克思主义信仰2、劳动、知识、人才、创造,是具有内在联系的统一整体,其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A)A、劳动B、知识C、人才D、创造3、我国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原则是(B)A、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实行民族区域自治B、坚持平等、团结,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C、保护和发展民族语言文化,尊重各民族的风俗习惯D、尊重和保护各民族的宗教信仰自由4、江泽民在2001年“七一”讲话中指出,个体、私营经济中的广大从业人员是(C)A、工人阶级的重要组成部分B、职业和身份比较固定的弱势群体C、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D、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基本力量5、解决民族问题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是(C)A、民族平等B、民族团结C、各民族共同繁荣D、社会稳定6、观察和估量国际形势、制定和执行内外政策必须关注和解决的首要问题是(B)A、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和平与发展问题B、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和平问题C、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时代主题问题D、如何判断世界范围的战争与革命问题7、毛泽东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是在(D)A、1971年B、1972年C、1973年D、1974年8、确认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两大主题这一深刻论断的是(B)A、党的十二大B、党的十三大C、党的十四大D、党的十五大9、对主要政治力量在全球实力分布状态的一种反映是指(B)A、政治民主化B、世界多极化C、经济全球化D、世界民主化10、迎接世界新军事变革的挑战,关键在(D)A、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B、以信息化带动机械化 C、对我军的体制编制进行改革D、人才建设二、辨析题1、“四个尊重”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正确。国家为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必须坚持“四个尊重”,即: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党的十六大要求把“四个尊重”作为党和国家的一项重大方针在全社会认真贯彻。“四个尊重”的实质在于调动一切积极因素。社会财富是技术、人才、劳动、资本、管理等多种生产要素在市场经济下共同创造的。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才能形成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相适应的思想观念和创业机制,把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结合起来,保护一切合法的劳动收入和合法的非劳动收入,鼓励人们积极投资、搞科技发明、开发产品、开拓市场,鼓励海内外各类投资者在我国经济建设中的创业活动,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共同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奋斗。2、改革开放以来,工人阶级队伍发生的变化,改变了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错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虽然发生了明显的变化,但这些变化并没有改变中国工人阶级作为国家主人的地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工人阶级队伍发生了新变化:1,工人阶级队伍壮大,数量大大增加.1978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为1.2亿多人.2000年,全国在职职工总数近2.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0.61%,占城乡从业人员总数的36.67%.2,工人阶级的构成呈现出新特点.国有企业职工比例有所下降,集体企业职工比重增加,股份制,股份合作制,私营企业,"三资"企业等新经济组织的职工迅速增加.目前,约有1亿多职工在各类非公有制经济中就业,占全部职工的一半左右.3,工人阶级在产业结构的分布也发生了变化,第三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不断提高,第一,二产业职工人数增长幅度相对下降;同时,其就业方式,劳动方式,思想观念都发展了巨大变化.4,工人阶级的科学文化素质有了明显提高.1978年,在国有经济单位,平均18个职工里有一位专业技术人员,到1999年,5个职工里就有一个专业技术人员.尽管工人阶级有了新的变化,但其本质和特点没有变化,其在国家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的主人翁地位没有变.工人阶级仍然掌握着先进的思想和现代科学文化知识,仍然在我国企业中居主导地位,是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代表,是国家的领导阶级. 必须指出,工人阶级是我国的领导阶级,是指工人阶级的总体地位,并非指每个工人个体都是领导者.工人阶级的主人翁地位,是一个总体的政治判断,并不能把这种总体的政治判断等同于每个人的具体职业感受.第十二章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理论一、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判断一个政党是什么性质,主要看(A)A.它的理论和纲领究竟代表哪个阶级的利益B.它由什么人领导C.它的党员出身于哪个阶级D.它的党员有没有财产、有多少财产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的领导核心,党的这种领导地位首先是由(A)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的性质决定的B.党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的C.党的基本路线和基本方针决定的D.党的纲领和党的章程决定的3.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决定党的宗旨是(C)A.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B.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D.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4.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B)A.党的根本任务的体现B.党的根本宗旨的体现C.党的基本路线的体现D.党的奋斗目标的体现5.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是(C)A.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B.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D.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6.中国共产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D)A.理论联系实际B.实事求是C.独立自主D.密切联系群众7.中国共产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B)A.放松思想工作B.脱离群众C.党政不分D.组织涣散二、选择题: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1.中国共产党性质是指(ABCD)A.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B.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C.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的方向D.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2.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是(ABD)A.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逐步形成的B.近现代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C.由党的历史使命决定的D.人民的拥护和选择的结果3.党中央强调指出,从生死存亡的高度认识党群关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体现在(ABC)A.为了群众、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本质要求B.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能否长期执政的关键所在C.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中国共产党战胜各种困难和风险、不断取得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D.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体现4.十七大报告强调指出,扎实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要坚持的方针是(ABCD)A.标本兼治B.综合治理C.惩防并举D.注重预防5.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的基本原则是(ABC)A.根本立足点是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B.妥善处理与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众的利益关系C.切实解决好事关人民群众利益的实际问题D.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6.党的十七大提出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必要性在于(ABC)A.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当今世界,新科技革命突飞猛进和广泛应用,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以增强综合国力为中心目标的改革、调整浪潮,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与时俱进地把握了时代要求和世界大势B.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是我们党要更好地领导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必然要求;新时期最鲜明的特点是改革开放,最突出的标志是与时俱进;在时代前列领导改革开放,关键在于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建设C.也是适应党的队伍不断发展变化,切实解决党自身建设新矛盾新问题的必然要求;党领导改革开放30年,治国理政、自身建设取得伟大成就,同时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新的问题;必然要求我们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在不断改进和创新中得到加强D.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谐社会建设构想的必然要求 7.十七大提出党的建设主线是(AB)A.先进性建设B.执政能力建设C.作风建设D.思想建设8.党的建设的基本原则、基本要求是(ABC)A.党要管党B.从严治党C.为民、务实、清廉D.学习、创新9.按照党的建设的总体布局和总要求,党的建设的重点是(ABCD)A.以坚定理想信念为重点加强思想建设,以造就高素质党员、干部队伍为重点加强组织建设B.以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为重点加强作风建设C.以健全民主集中制为重点加强制度建设D.以完善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为重点加强反腐倡廉建设10.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总体目标是(ABCD)A.使党始终成为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执政党B.成为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的执政党C.成为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高效、清正廉洁的执政党D.归根到底成为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永远保持先进性、经得住各种风浪考验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11.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主要任务是(ABCD)A.坚持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提高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B.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不断提高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C.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D.坚持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不断提高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12.在半个多世纪的执政实践中,中国共产党积累了执政的成功经验,主要是(ABCD)A.必须坚持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用发展着的马克思主义指导新的实践,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的自我完善,增强社会主义的生机和活力B.必须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把发展作为解决中国一切问题的关键C.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D.必须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不断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以改革的精神加强党的建设,不断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 13.加强党的先进性建设主要经验是(ABCD)A.必须准确把握时代脉搏,保证党始终与时代发展同步伐,使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不断与时俱进B.必须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C.必须围绕党的中心任务来进行,保证党始终引领中国社会发展进步D.必须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保证党始终具有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