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310.00 KB
  • 2022-04-22 11:47:30 发布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doc

  • 37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细胞生物学》习题及解答第一章绪论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细胞生物学的形成、发展及目前的现状和前景展望。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和当前的研究热点或重点研究领域,重点掌握细胞生物学形成与发展过程中的主要重大事件及代表人物,了解细胞生物学发展过程的不同阶段及其特点。一、填空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规律的科学,是在、和三个不同层次上,以研究细胞的、、、和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2、1665年英国学者第一次观察到细胞并命名为cell;后来第一次真正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科学家是。3、1838—1839年,和共同提出:一切植物、动物都是由细胞组成的,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的。4、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是、和。5、1858年德国病理学家魏尔肖提出的观点,通常被认为是对细胞学说的一个重要补充。6、人们通常将1838—1839年和确立的;1859年确立的;1866年确立的,称为现代生物学的三大基石。7、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历史大致可分为、、、和分子细胞生物学几个时期。二、选择题1、第一个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的是()。a、RobertHookeb、LeeuwenHoek c、Grewd、Virchow2、细胞学说是由()提出来的。a、RobertHooke和LeeuwenHoekb、Crick和Watsonc、Schleiden和Schwannd、Sichold和Virchow3、细胞学的经典时期是指()。a、1665年以后的25年b、1838—1858细胞学说的建立c、19世纪的最后25年d、20世纪50年代电子显微镜的发明4、()技术为细胞生物学学科早期的形成奠定了良好的基础。a、组织培养b、高速离心c、光学显微镜d、电子显微镜三、判断题1、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结构的科学。()2、细胞的亚显微结构是指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的结构。()3、细胞是生命体的结构和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4、英国学者RobertHooke第一次观察到活细胞有机体。()5、细胞学说、进化论、遗传学的基本定律被列为19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6、细胞学说的建立构成了细胞学的经典时期。()五、简答题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六、论述题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试论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填空题1、生命活动,显微水平,亚显微水平,分子水平,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分化、衰老与凋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2、RobertHooke,LeeuwenHoek。3、Schleiden、Schwann,基本单位。4、细胞学说,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达尔文的进化论。5、细胞来自细胞。6、Schleiden、Schwann,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孟德尔,遗传学。 7、细胞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二、选择题1、B、2、C、3、C、4、D。三、判断题1、×2、×3、√4、×5、×6、×。四、简答题1、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有何重要意义?答:细胞学说的主要内容包括:一切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细胞是组成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单位;细胞通过细胞分裂繁殖后代。细胞学说的创立参当时生物学的发展起了巨大的促进和指导作用。其意义在于:明确了整个自然界在结构上的统一性,即动、植物的各种细胞具有共同的基本构造、基本特性,按共同规律发育,有共同的生命过程;推进了人类对整个自然界的认识;有力地促进了自然科学与哲学的进步。2、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可分为哪几个阶段?答:细胞生物学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细胞质的发现、细胞学说的建立、细胞学的经典时期、实验细胞学时期、细胞生物学时期。五、论述题1、什么叫细胞生物学?试论述细胞生物学研究的主要内容。答:细胞生物学是研究细胞基本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在三个水平(显微、亚显微与分子水平)上,以研究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细胞衰老开发商地亡、细胞信号传递、真核细胞基因表达与调控、细胞起源与进化等为主要内容的一门科学。细胞生物学的主要研究内容主要包括两个大方面:细胞结构与功能、细胞重要生命活动。涵盖九个方面的内容:⑴细胞核、染色体以及基因表达的研究;⑵生物膜与细胞器的研究;⑶细胞骨架体系的研究;⑷细胞增殖及其调控;⑸细胞分化及其调控;⑹细胞的衰老与凋亡;⑺细胞的起源与进化;⑻细胞工程;⑼细胞信号转导。第二章细胞基本知识概要本章要点:本章对细胞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共性作了简要概括,重点阐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特点。要求重点掌握细胞的基本概念,重点掌握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异同,了解制约细胞大小的因素及细胞的形态结构与功能的相关性。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2、质粒3、芽孢二、填空题1、所有细胞的表面均有由和构成的;所有的细胞都含有种核酸;所有细胞都以方式增殖;所有细胞内均存在蛋白质生物合成的机器。2、病毒是迄今发现的最的、最的专性内寄生的生物。3、病毒核酸是病毒的唯一的贮存场所,是病毒的单位;病毒蛋白质构成病毒的,具有作用。4、原核细胞的遗传信息量,遗传信息载体仅由一个状的构成,细胞内没有专门的和,其细胞膜具有性。5、病毒的抗原性是由来决定的。6、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核糖体的沉降系数分别为和。7、细菌细胞表面主要是指和及其特化结构、和等。8、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细胞是,直径只有。9、细胞的与的相关性和一致性是很多细胞的共同特点。三、选择题1、大肠杆菌的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A、80SB、70SC、60SD、50S2、下列没有细胞壁的细胞是()A、支原体B、细菌C、蓝藻D、植物细胞3、植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A、线粒体B、叶绿体C、高尔基体D、核糖体4、蓝藻的遗传物质相当于细菌的核区称为()A、中心体B、中心质C、中体D、中心球 5、在病毒与细胞起源的关系上,下面的()观战越来越有说服力。A、生物大分子→病毒→细胞B、生物大分子→细胞和病毒C、生物大分子→细胞→病毒D、都不对6、动物细胞特有的细胞器是()A、细胞核B、线粒体C、中心粒D、质体7、目前认为支原体是最小的细胞,其直径约为()A、0.01μmB、0.1~0.3μmC、1~3μmD、10μm8、在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中共同存在的细胞器是()A、中心粒B、叶绿体C、溶酶体D、核糖体9、SARS病毒是()。A、DNA病毒B、RNA病毒C、类病毒D、朊病毒10、原核细胞的呼吸酶定位在()。A、细胞质中B、质膜上C、线粒体内膜上D、类核区内11、在英国引起疯牛病的病原体是()。A、朊病毒(prion)B、病毒(Virus)C、立克次体D、支原体12、逆转录病毒是一种()。A、双链DNA病毒B、单链DNA病毒C、双链RNA病毒D、单链RNA病毒 四、判断题1、病毒是仅由一种核酸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2、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生物。()3、所有细胞的表面均有由磷酯双分子层和镶嵌蛋白质构成的生物膜即细胞膜。()4、细菌的DNA复制、RNA转录与蛋白质的翻译可以同时进行,没有严格的时间上的阶段性与空间上的区域性。()5、细菌的基因组主要是由一个环状DNA分子盘绕而成,特称为核区或拟核。()6、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相比,一个重要的特点就是原核细胞内没有细胞器。()7、所有的细胞均具有两种核酸,即DNA和RNA。()8、核糖体仅存在于真核细胞中,而在原核细胞没有。()9、病毒的增殖又称病毒的复制,与细胞的增殖方式一样为二分分裂。()10、细菌核糖体的沉降系数为70S,由50S大亚基和30S小亚基组成。()五、简答题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2、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第二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病毒(virus):迄今发现的最小的、最简单的专性活细胞内寄生的非胞生物体,是仅由一种核酸(DNA或RNA)和蛋白质构成的核酸蛋白质复合体。2、质粒:细菌细胞核外可进行自主复制的遗传因子,为裸露的环状DNA,可从细胞中失去而不影响细胞正常的生活,在基因工程中常作为基因重组和基因转移的载体。3、芽孢:细菌细胞为抵抗外界不良环境而产生的休眠体。二、填空题1、脂类、蛋白质,细胞膜;两,二分分裂;核糖体。2、小、简单,活细胞,非细胞。3、遗传信息,感染;外壳(壳体),保护。 4、小,环,DNA,细胞器、核膜,多功能性。5、壳体蛋白。6、70S;80S。7、细胞壁、细胞膜,间体,荚膜,鞭毛。8、支原体,0.1μm。9、形态结构,功能。三、选择题1、B,2、A,3、B,4、B,5、C,6、C,7、B,8、D,9、B、10、B,11、A,12、D。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简答题1、病毒的基本特征是什么?答:⑴病毒是“不完全”的生命体。病毒不具备细胞的形态结构,但却具备生命的基本特征(复制与遗传),其主要的生命活动必需在细胞内才能表现。⑵病毒是彻底的寄生物。病毒没有独立的代谢和能量系统,必需利用宿主的生物合成机构进行病毒蛋白质和病毒核酸的合成。⑶病毒只含有一种核酸。⑷病毒的繁殖方式特殊称为复制。2、为什么说支原体是目前发现的最小、最简单的能独立生活的细胞生物?答:支原体的的结构和机能极为简单:细胞膜、遗传信息载体DNA与RNA、进行蛋白质合成的一定数量的核糖体以及催化主要酶促反应所需要的酶。这些结构及其功能活动所需空间不可能小于100nm。因此作为比支原体更小、更简单的细胞,又要维持细胞生命活动的基本要求,似乎是不可能存在的,所以说支原体是最小、最简单的细胞。六、论述题1、如何理解“细胞是生命活动的基本单位”。答:①细胞是构成有机体的基本单位。一切有机体均由细胞构成,只有病毒是非细胞形态的生命体。②细胞具有独立的、有序的自控代谢体系,细胞是代谢与功能的基本单位③细胞是有机体生长与发育的基础④细胞是遗传的基本单位,细胞具有遗传的全能性⑤细胞是生命起源和进化的基本单位。⑥没有细胞就没有完整的生命2、试论述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答: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最根本的区别在于:①生物膜系统的分化与演变:真核细胞以生物膜分化为基础,分化为结构更精细、功能更专一的基本单位——细胞器,使细胞内部结构与职能的分工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重要标志;②遗传信息量与遗传装置的扩增与复杂化:由于真核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复杂化,遗传信息量相应扩增,即编码结构蛋白与功能蛋白的基因数首先大大增多;遗传信息重复序列与染色体多倍性的出现是真核细胞区别于原核细胞的一个重大标志。遗传信息的复制、转录与翻译的装置和程序也相应复杂化,真核细胞内遗传信息的转录与翻译有严格的阶段性与区域性,而在原核细胞内转录与翻译可同时进行。第三章细胞生物学研究方法本章要点:本章对细胞生物学的一些研究方法作了简要介绍。要求学生重点掌握细胞形态结构的观察方法(主要是光学显微镜、电子显微镜),细胞培养、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了解细胞组分的分析方法。 一、名词解释1、分辨率2、细胞培养3、细胞系4、细胞株5、原代细胞培养6、传代细胞培养7、单克隆抗体二、填空题1、光学显微镜的组成主要分为、和三大部分,光学显微镜的分辨率由、和三个因素决定。2、荧光显微镜是以为光源,电子显微镜则是以为光源。3、倒置显微镜与普通光学显微镜的不同在于。4、电镜超薄切片技术包括、、、等四个步骤。5、细胞组分的分级分离方法有、和。 6、利用超速离心机对细胞组分进行分级分离的常用方法有和。7、电子显微镜使用的是透镜,而光学显微镜使用的是透镜。8、杂交瘤是通过和两种细胞的融合实现的,由此所分泌的抗体称为。9、观察活细胞的内部结构可选用显微镜,观察生物膜断裂面的蛋白质颗粒和膜的表面结构可采用法。10、体外培养的细胞,不论是原代细胞还是传代细胞,一般不保持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而呈现出两种基本形态即和。三、选择题1、由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一B细胞融合后形成的细胞克隆所产生的抗体称()。A、单克隆抗体   B、多克隆抗体  C、单链抗体 D、嵌合抗体  2、要观察肝组织中的细胞类型及排列,应先制备该组织的()A、滴片B、切片C、涂片D、印片3、提高普通光学显微镜的分辨能力,常用的方法有()A、利用高折射率的介质(如香柏油)B、调节聚光镜,加红色滤光片C、用荧光抗体示踪D、将标本染色4、适于观察培养瓶中活细胞的显微镜是()A、荧光显微镜B、相差显微镜C、倒置显微镜D、扫描电镜5、观察血细胞的种类和形态一般制备成血液()A、滴片B、切片C、涂片D、印片6、冰冻蚀刻技术主要用于()A、电子显微镜B、光学显微镜C、微分干涉显微镜D、扫描隧道显微镜7、分离细胞内不同细胞器的主要技术是()A、超速离心技术B、电泳技术C、层析技术D、光镜技术8、利用差速离心法可从动物组织匀浆中分离出下列哪种细胞器()A、溶酶体B、细胞核C、线粒体D、质膜9、Feulgen反应是一种经典的细胞化学染色方法,常用于细胞内()A、蛋白质的分布与定位B、脂肪的分布与定位C、DNA的分布与定位D、RNA的分布与定位10、要探知细胞内某一蛋白质的表达水平,可通过()实现。A、Southern杂交B、Northern杂交C、Western杂交D、免疫荧光技术11、流式细胞术可用于测定()A、细胞的大小和特定细胞类群的数量B、分选出特定的细胞类群C、细胞中DNA、RNA或某种蛋白的含量D、以上三种功能都有12、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的最主要区别是()。A、真核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核    B、原核细胞无核糖体C、质膜结构不同D、细胞形状不同13、直接取材于机体组织的细胞培养称为()。A、 细胞培养 B、原代培养 C、 传代培养 D、细胞克隆14、 扫描电子显微镜可用于()。A、获得细胞不同切面的图像B、观察活细胞C、定量分析细胞中的化学成分D、观察细胞表面的立体形貌15、建立分泌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是通过下列技术构建立()。A、细胞融合B、核移植C、病毒转化D、基因转移16、适于观察无色透明活细胞微细结构的光学显微镜是()。A相差显微镜B、暗视野显微镜C、普通光学显微镜D、偏振光学显微镜17、动物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生长情况是()。A、能无限增殖B、不能增殖分裂很快死亡C、经过有限增殖后死亡D、一般进行有限增殖后死亡,但少数情况下某些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获得无限增殖能力 18、细胞融合首先采用的技术是()介导的融合。A、化学试剂B、病毒C、电融合D、融合仪19、细胞培养时,要保持细胞原来染色体的二倍体数量,最多可传代培养()代。A、10~20B、40~50C、20~30D、90~10020、正常细胞培养的培养基中常需加入血清,主要是因为血清中含有()。A、氨基酸B、核酸C、生长因子D、维生素21、cDNA是指()。A、细菌环状的DNA分子B、质粒环状的DNA分子C、tRNA的DNA拷贝D、mRNA的DNA拷贝22、在杂交瘤技术中,筛选融合细胞时常选用的方法是()。A、密度梯度离心法B、荧光标记的抗体和流式细胞术C、采用在选择培养剂中不能存活的缺陷型瘤系细胞来制作融合细胞D、让未融合的细胞在培养过程中自然死亡23、动物的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条件下的生长行为是()。A、能无限增殖B、在有充分营养条件下,能无限增殖C、不能无限增殖,其增殖代数与物种和供体年龄有关24、从胎儿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传50代,而从成人肺得到的成纤维细胞可在体外条件下传20代,这主要是因为()。A、胎儿的肺成纤维细胞没有完全分化B、体内细胞生长环境在胎儿和成人不同C、成人的肺成纤维细胞受到凋亡因子的影响D、细胞增殖能力是受到年龄限制的25、在普通光镜下可以观察到的细胞结构是()。A、核孔   B、核仁  C、溶酶体  D、核糖体   四、判断题1、亚显微结构就是超微结构。()2、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的差别在于后者的放大倍数远远大于前者,所以能看到更小的细胞结构。()3、荧光显微镜技术是在光镜水平,对特异性蛋白质等大分子定性定位的最有力的工具。广泛用于测定细胞和细胞器中的核酸、氨基酸、蛋白质等。()4、生物样品的电子显微镜分辨率通常是超薄切片厚度的十分之一,因而切得越薄,照片中的反差越强,分辨率也越高。()5、细胞株是指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细胞发生遗传突变且带有癌细胞特点,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6、透射或扫描电子显微镜不能用于观察活细胞,而相差或倒置显微镜可以用于观察活细胞。()7、酶标抗体法是利用酶与底物的特异性反应来检测底物在组织细胞中的存在部位。()8、光镜和电镜的切片均可用载玻片支持。()9、体外培养的细胞,一般仍保持机体内原有的细胞形态。()10、细胞冻存与复苏的基本原则是快冻慢融。()11、多莉的培育成功说明动物的体细胞都是全能的。()  第三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分辨率:区分开两个质点间的最小距离。2、细胞培养:把机体内的组织取出后经过分散(机械方法或酶消化)为单个细胞,在人工培养的条件下,使其生存、生长、繁殖、传代,观察其生长、繁殖、接触抑制、衰老等生命现象的过程。3、细胞系:在体外培养的条件下,有的细胞发生了遗传突变,而且带有癌细胞特点,失去接触抑制,有可能无限制地传下去的传代细胞。4、细胞株:在体外一般可以顺利地传40—50代,并且仍能保持原来二倍体数量及接触抑制行为的传代细胞。5、原代细胞培养:直接从有机体取出组织,通过组织块长出单层细胞,或者用酶消化或机械方法将组织分散成单个细胞,在体外进行培养,在首次传代前的培养称为原代培养。 6、传代细胞培养:原代培养形成的单层培养细胞汇合以后,需要进行分离培养(即将细胞从一个培养器皿中以一定的比率移植至另一些培养器皿中的培养),否则细胞会因生存空间不足或由于细胞密度过大引起营养枯竭,将影响细胞的生长,这一分离培养称为传代细胞培养。7、单克隆抗体:通过克隆单个分泌抗体的B淋巴细胞,获得的只针对某一抗原决定簇的抗体,具有专一性强、能大规模生产的特点。二、填空题1、光学放大系统,照明系统,机械和支架系统;光源的波长,物镜的镜口角,介质折射率。2、紫外光;电子束。3、物镜和照明系统的位置颠倒。4、固定,包埋,切片,染色。5、超速离心法,层析法,电泳法。6、差速离心法,密度梯度离心法。7、电磁,玻璃。8、(小鼠骨髓)瘤细胞,B淋巴细胞;单克隆抗体。9、相差显微镜;9冰冻蚀刻。11、成纤维样细胞,上皮样细胞。三、选择题1、A,2、B,3、A,4、C,5、C,6、A,7、A,8、B,9、C,10、C,11、D,12、A,13、B,14、D,15、A,16、A,17、D,18、B,19、B,20、C,21、D、22、C,23、C,24、D,25、D。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第四章细胞膜与细胞表面 本章要点:本章阐述了细胞膜的基本结构特征及其生物学功能,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及膜的化学组成;重点阐述了细胞连接的结构类型、特点及功能,并对细胞外基质的组成、分子结构及生物功能进行了简单介绍。要求重点掌握生物膜的结构模型、化学组成和功能特点;重点掌握细胞连接的基本类型、结构特点及主要功能。 一、名词解释1、生物膜2、双型性分子(兼性分子)4、内在蛋白5、外周蛋白6、细胞外被7、血影二、填空题1、细胞膜的最显著特性是和。2、细胞膜的膜脂主要包括、和,其中以为主。3、成熟的红细胞是研究细胞质膜的好材料,不仅没有细胞核,也没有。 三、选择题1、生物膜是指()。A、单位膜B、蛋白质和脂质二维排列构成的液晶态膜C、包围在细胞外面的一层薄膜D、细胞内各种膜的总称E、细胞膜及内膜系统的总称2、生物膜的主要化学成分是()。A、蛋白质和核酸B、蛋白质和糖类C、蛋白质和脂肪D、蛋白质和脂类E、糖类和脂类3、生物膜的主要作用是()。A、区域化B、合成蛋白质C、提供能量D、运输物质E、合成脂类4、细胞膜中蛋白质与脂类的结合主要通过()。A、共价键B、氢键C、离子键D、疏水键E、非共价键5、膜脂中最多的是()。A、脂肪B、糖脂C、磷脂D、胆固醇E、以上都不是6、在电子显微镜上,单位膜为()。A、一层深色带B、一层浅色带C、一层深色带和一层浅色带 D、二层深色带和中间一层浅色带E、二层浅色带和中间一层深色带7、生物膜的液态流动性主要取决于()。A、蛋白质B、多糖C、类脂D、糖蛋白E、糖脂8、膜结构功能的特殊性主要取决于()。A、膜中的脂类B、膜中蛋白质的组成C、膜中糖类的种类D、膜中脂类与蛋白质的关系E、膜中脂类和蛋白质的比例四、判断题1、脂质体是根据磷脂分子可在水相中形成稳定的脂双层膜的趋势而制备的人工膜。()2、外在(外周)膜蛋白为水不溶性蛋白,形成跨膜螺旋,与膜结合紧密,需用去垢剂使膜崩解后才可分离。()3、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内膜体系,所以红细胞的质膜是最简单最易操作的生物膜。()4、血影是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5、所有生物膜中的蛋白质和脂的相对含量都相同。()+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第四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生物膜:把细胞所有膜相结构称为生物膜。2、双型性分子(兼性分子):像磷子分子即含亲水性的头部、又含疏水性的尾部,这样的分子叫双性分子。3、内在蛋白:分布于磷脂双分子层之间,以疏水氨基酸与磷脂分子的疏水尾部结合,结合力较强。只有用去垢剂处理,使膜崩解后,才能将它们分离出来。4、外周蛋白:为水溶性蛋白,靠离子键或其它弱键与膜表面的蛋白质分子或脂分子极性头部非共价结合,易分离。6、细胞外被:细胞外被(cellcoat):又称糖萼,细胞膜外表面覆盖的一层粘多糖物质,实际上是细胞表面与质膜中的蛋白或脂类分子共价结合的寡糖链,是膜正常的结构组分,对膜蛋白起保护作用,在细胞识别中起重要作用。。7、血影:红细胞经低渗处理后,质膜破裂,释放出血红蛋白和其他胞内可溶性蛋白后剩下的结构,是研究质膜的结构及其与膜骨架的关系的理想材料。二、填空题1、流动性,不对称性;2、磷脂、糖脂、胆固醇,磷脂;3、内膜系统。 三、选择题1、E;2、D;3、A;4、E;5、C;6、D;7、C;8、B。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膜的基本特性。答案要点:细胞膜的最基本的特性是不对称性和流动性。细胞膜的不对称性是由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和膜蛋白分布的不对称性所决定的。膜脂分布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膜脂双分子层内外层所含脂类分子的种类不同;②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分子中脂肪酸的饱和度不同;③脂双分子层内外层磷脂所带电荷不同;④糖脂均分布在外层脂质中。膜蛋白的不对称性表现在:①糖蛋白的糖链主要分布在膜外表面;②膜受体分子均分布在膜外层脂质中;③腺苷酸环化本科分布在膜内表面。膜的流动性是由膜内部脂质分子和蛋白质分子的运动性所决定的。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使得细胞膜成为一种动态结构;膜脂分子的运动表现在①侧向扩散;②旋转运动;③摆动运动;④翻转运动;膜蛋白的分子运动则包括侧向扩散和旋转运动。第五章物质的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本章要点:本章着重阐述物质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的方式。要求重点掌握物质跨膜运输的各种方式及其原理,重点掌握细胞信号转导的作用方式及主要途径。  一、名词解释1、主动运输2、被动运输3、载体蛋白4、细胞通讯5、细胞识别6、简单扩散7、协助扩散(促进扩散)8、通道蛋白9、协同运输10、配体门通道11、电压门通道12、钠—钾泵(Na+—K+pump)13、胞吞作用14、胞吐作用15、胞饮作用16、第一信使17、第二信使18、G—蛋白19、组成型胞吐作用20、调节型胞吐作用21、蛋白激酶A二、填空题1、根据胞吞的物质是否有专一性,将胞吞作用分为的胞吞作用和的胞吞作用。2、根据物质运输方向与离子沿梯度的转移方向,协同运输又可分为协同与协同。3、在细胞的信号转导中,第二信使主要有、、和。4、Ca2+泵主要存在于膜和膜上,其功能是将Ca2+输出或泵入中储存起来,维持内低浓度的Ca2+。5、H+泵存在于细菌、真菌、细胞的细胞膜、及上,将H+泵出细胞外或细胞器内,使周转环境和细胞器呈性。6、IP3信号的终止是通过形成IP2,或被形成IP4。DG通过两种途径终止其信使作用:一是被成为磷脂酸,进入磷脂酰肌醇循环;二是被水解成单脂酰甘油。7、在磷酰脂醇信号通路中胞外信号分子与细胞表面受体结合,质膜上的磷脂酶C,使质膜上水解成1,4,5-三磷酸肌醇(IP3)和二酰基甘油(DG)两个第二信使,胞外信号转换为胞内信号。8、酶偶联受体通常是指与酶连接的细胞表面受体又称,目前已知的这类受体都是跨膜蛋白,当胞外配体与受体结合即激活受体胞内段的酶活性。至少包括五类即:、、、和。9、门通道对离子的通透有高度的不是连续开放而是开放,门的开关在于孔道蛋白的变化,根据控制门开关的影响因子的不同,可进一步区分为门通道、门通道、门通道。10、由G蛋白偶联受体所介导有细胞信号通路主要包括___________信号通路和___________信号通路。11、磷脂酰肌醇信号通路中产生两个第二信使的前体物质是。12、硝酸甘油之所以能治疗心绞痛是因为它在体内能转化为,引起血管,从而减轻心脏的负荷和心肌的需氧量。 三、选择题1、能与胞外信号特异识别和结合,介导胞内信使生成,引起细胞产生效应的是()。A、载体蛋白B、通道蛋白C、受体D、配体2、在下列细胞结构中不存在Ca2+-ATPase的是()。A、线粒体膜B、内质网膜C、细胞膜D、核膜3、分泌信号传递最主要的方式是()。A、内分泌B、旁分泌C、自分泌D、突触信号4、下列不属于第二信使的是()。A、cAMPB、cGMPC、DGD、NO5、Na+-K+泵由α、β两个亚基组成,当α亚基上的()磷酸化才可能引起α亚基构象变化,而将Na+泵出细胞外。A、苏氨酸B、酪氨酸C、天冬氨酸D、半胱氨酸6、磷酸化运输也称基团转运,其转运机制是将转运到细胞内的分子进行磷酸化,使其在细胞内维持“较低”的浓度,运输过程中涉及酶和蛋白质,所需能量由()提供。A、磷酸烯醇式丙酮酸B、ATPC、GTPD、NADPH7、在下列激酶中,除()外,都能使靶蛋白的丝氨酸或苏氨酸磷酸化。A、酪氨酸蛋白激酶B、蛋白激酶KC、蛋白激酶CD、都不对8、下列关于信号分子的描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本身不参与催化反应B、本身不具有酶的活性C、能够传递信息D、可作为酶作用的底物9、真核细胞的胞质中,Na+和K+平时相对胞外,保持()。 A、浓度相等B、[Na+]高,[K+]低C、[Na+]低,[K+]高D、[Na+]是[K+]的3倍10、生长因子是细胞内的()。A、结构物质B、能源物质C、信息分子D、酶11、肾上腺素可诱导一些酶将储藏在肝细胞和肌细胞中的糖原水解,第一个被激活的酶是()。A、蛋白激酶AB、糖原合成酶C、糖原磷酸化酶D、腺苷酸环化酶12、下列哪种运输不消耗能量()。A、胞饮B、协助扩散C、胞吞D、主动运输13、Ras基因的哪一种突变有可能引起细胞的癌变()A、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水解GTPB、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结合GTPC、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结合Grb2或SosD、突变后的Ras蛋白不能结合Raf14、细胞间的识别依赖于()。A、胞间连接B、粘连分子C、分泌型信号分子D、膜上受体15、动物细胞中cAMP的主要生物学功能是活化()。A、蛋白激酶CB、蛋白激酶AC、蛋白激酶KD、Ca2+激酶16、在G蛋白中,α亚基的活性状态是()。A、与GTP结合,与βγ分离B、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C、与GDP结合,与βγ分离D、与GTP结合,与βγ聚合四、判断题1、NO作为局部介质可激活靶细胞内可溶性鸟甘酸环化酶。()2、亲脂性信号分子可穿过质膜,通过与胞内受体结合传递信息。()3、胞吞作用与胞吐作用是大分子物质与颗粒性物质的跨膜运输方式,也是一种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4、协助扩散是一种不需要消耗能量、不需要载体参与的被动运输方式。()5、主动运输是物质顺化学梯度的穿膜运输,并需要专一的载体参与。()6、细胞外信号分子都是通过细胞表面受体又进行跨膜信号传递的。()7、G蛋白偶联受体都是7次跨膜的。()8、G蛋白偶联受体被激活后,使相应的G蛋白解离成三个亚基,以进行信号传递。()9、Ras是由α、β、γ三个亚基组成的GTP酶。()10、胞外信号通过跨膜受体才能转换成胞内信号。()11、Ca2+是细胞内广泛存在的信使,细胞质中游离的Ca2+浓度比胞外高。()12、Na+—K+泵既存在于动物细胞质膜上,也存在于植物细胞质膜上。()13、胞吞作用和胞吞作用都是通过膜泡运输的方式进行的,不需要消耗能量。()14、DG结合于质膜上,可活化与质膜结合的蛋白激酶C。()15、IP3与内质内上的IP3配体门钙通道结合,关闭钙通道,使胞内Ca2+浓度升高。()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3、简要说明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的特点。4、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传导途径。六、论述题1、试论述Na+-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理。第五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主动运输:物质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由低浓度向高浓度一侧进行跨膜转运的方式,需要细胞提供能量,需要载体蛋白的参与。2、被动运输:物质通过自由扩散或促进扩散,顺浓度梯度从高浓度向低浓度运输,运输动力来自运输物质的浓度梯度,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 3、载体蛋白:是一类膜内在蛋白,几乎所有类型的生物膜上存在的多次跨膜的蛋白质分子。通过与特定溶质分子的结合,引起一系列构象改变以介导溶质分子的跨膜转运。4、细胞通讯:一个细胞发出的信息通过介质传递到另一个细胞产生相应的反应。对于多细胞生物体的发生和组织的构建,协调细胞的功能,控制细胞的生长、分裂、分化和凋亡是必须的。5、细胞识别:细胞通过其表面的受体与胞外信号物质分子(配体)选择性地相互作用,进而导致胞内一系列生理生化变化,最终表现为细胞整体的生物学效应的过程。6、简单扩散:物质直接通过膜由高浓度向低浓度扩散,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也没有膜蛋白的协助。7、协助扩散(促进扩散):物质在特异膜蛋白的“协助”下,顺浓度或电化学梯度跨膜转运,不需要细胞提供能量。特异蛋白的“协助”使物质的转运速率增加,转运特异性增强8、通道蛋白:由几个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能使适宜大小的分子及带电荷的溶质通过简单的自由扩散运动从膜的一侧到另一侧。9、协同运输:通过消耗ATP间接提供能量,借助某种物质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为动力进行运输。10、配体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与一些信号分子(配体)结合后构象发生改变而导致孔道的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配体门通道。11、电压门通道:通道蛋白亚基在膜上形成的孔道,如果通过细胞内外离子浓度产生膜电位,由膜电位发生变化控制开关,则这样的通道蛋白称为电压门通道。12、钠—钾泵(Na+—K+pump):是动物细胞中由ATP驱动的将Na+输出到细胞外同时将K+输入细胞内的运输泵,实际上是位于细胞膜脂双分子层中的载体蛋白,是一种Na+/K+ATP酶,在ATP直接提供能量的条件下能逆浓度梯度主动转运钠离子和钾离子。13、胞吞作用:细胞摄取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细胞膜向内凹陷形成囊泡,将物质裹进并输入细胞的过程。14、胞吐作用:细胞排出大分子和颗粒性物质时,通过形成囊泡从细胞内部移至细胞表面,囊泡的膜与质膜融合,将物质排出细胞外的过程。15、胞饮作用:细胞对液体物质或细微颗粒物质的摄入和消化过程。16、第一信使:一般将胞外信号分子称为第一信使。17、第二信使:细胞表面受体接受胞外信号后最早在胞内产生的信号分子。细胞内重要的第二信使有:cAMP、cGMP、DAG、IP3等。第二信使在细胞信号转导中起重要作用,能够激活级联系统中酶的活性以及非酶蛋白的活性,也控制着细胞的增殖、分化和生存,并参与基因转录的调节。18、G—蛋白:由GTP控制活性的蛋白,当与GTP结合时具有活性,当与GDP结合时没有活性。既有单体形式(ras蛋白),也有三聚体形式(Gs蛋白)。在信号转导过程中起着分子开关的作用。19、组成型胞吐作用:所有真核细胞都有的、从高尔基体反面管网区分泌的囊泡向质膜流动并与质膜融合、将分泌小泡的内含物释放到细胞外的过程。此过程不需要任何信号的触发,除了给细胞外提供酶、生长因子和细胞外基质成分外,还为细胞膜提供膜整合蛋白和膜脂。20、调节型胞吐作用:某些特化的细胞(如分泌细胞)产生的分泌物(如激素、粘液或消化酶)储存在分泌泡内,当细胞受到胞外信号刺激时,分泌泡与质膜融合并将内含物释放出去的过程。21、蛋白激酶A:称为依赖于cAMP的蛋白激酶A,是由四个亚基组成的复合物,其中两个是调节亚基,两个是催化亚基;PKA的功能是将ATP上的磷酸基团转移到特定蛋白质的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上,使蛋白质被磷酸化,被磷酸化的蛋白质可以调节下游靶蛋白的活性。二、填空题1、受体介导,非特异性;2、同向,反向。3、cAMP,cGMP,IP3,DG。4、细胞,内质网,细胞,内质网腔,胞质。5、植物,溶酶体,液泡膜,酸。6、去磷酸化,磷酸化;DG-激酶磷酸化,DG酯酶。7、G蛋白偶联,激活,二磷酸磷脂酰肌醇。8、催化性受体,受体酪氨酸激酶,受体丝氨酯酸/苏氨酸激酶,受体酪氨酸磷酸酯酶,受体鸟苷酸环化酶,酪氨酸蛋白激酶联系的受体。9、选择性,瞬时,构象,配体,电压,压力激活。10、cAMP,双信使系统。11、IP3,DG。12、NO,舒张。三、选择题1、C;2、D;3、A;4、D;5、C;6、A;7、A;8、D;9、C;10、C;11、D;12、B;13、A;14、D;15、A,16、A。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12、×;13、×;14、√;15、×。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信号分子的类型及特点?答案要点:细胞信号分子包括:短肽、蛋白质、气体分子(NO、CO)以及氨基酸、核苷酸、脂类的胆固醇衍生物等,其共同特点是:①特异性,只能与特定的受体结合;②高效性,几个分子即可发生明显的生物学效应,这一特性有赖于细胞的信号逐级放大系统;③可被灭活,完成信息传递后可被降解或修饰而失去活性,保证信息传递的完整性和细胞免于疲劳。 2、比较主动运输与被动运输的异同。答案要点:①运输方向不同:主动运输逆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被动运输:顺浓度梯度或电化学梯度;②是否需要载体的参与:主动运输需要载体参与,被动运输方式中,简单扩散不需要载体参与,而协助扩散需要载体的参与;③是否需要细胞直接提供能量:主动运输需要消耗能量,而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④被动运输是减少细胞与周围环境的差别,而主动运输则是努力创造差别,维持生命的活力。3、简要说明由G蛋白偶联的受体介导的信号的特点。答案要点: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质膜上最多,也是最重要的倍转导系统,具有两个重要特点:⑴信号转导系统由三部分构成:①G蛋白偶联的受体,是细胞表面由单条多肽链经7次跨膜形成的受体;②G蛋白能与GTP结合被活化,可进一步激活其效应底物;③效应物:通常是腺苷酸环化酶,被激活后可提高细胞内环腺苷酸(cAMP)的浓度,可激活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引发一系列生物学效应。⑵产生第二信使。配体—受体复合物结合后,通过与G蛋白的偶联,在细胞内产生第二信使,从而将胞外信号跨膜传递到胞内,影响细胞的行为。根据产生的第二信使的不同,又可分为cAMP信号通路和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cAMP信号通路的主要效应是激活靶酶和开启基因表达,这是通过蛋白激酶完成的。该信号途径涉及的反应链可表示为:激素→G蛋白偶联受体→G蛋白→腺苷酸环化化酶→cAMP→cAMP依赖的蛋白激酶A→基因调控蛋白→基因转录。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最大特点是胞外信号被膜受体接受后,同时产生两个胞内信使,分别启动两个信号传递途径即IP3—Ca2+和DG—PKC途径,实现细胞对外界信号的应答,因此,把这一信号系统又称为“双信使系统”。4、磷酯酰肌醇信号通路的传导途径。(综4)答案要点:外界信号分子→识别并与膜上的与G蛋白偶联的受体结合→活化G蛋白→激活磷脂酶C→催化存在于细胞膜上的PIP2水解→IP3和DG两个第二信使→IP3可引起胞内Ca2+浓度升高,进而通过钙结合蛋白的作用引起细胞对胞外信号的应答;DG通过激活PKC,使胞内pH值升高,引起对胞外信号的应答。六、论述题1、试论述Na+-K+泵的结构及作用机理。答案要点:1、结构:由两个亚单位构成:一个大的多次跨膜的催化亚单位(α亚基)和一个小的单次跨膜具组织特异性的糖蛋白(β亚基)。前者对Na+和ATP的结合位点在细胞质面,对K+的结合位点在膜的外表面。2、机制:在细胞内侧,α亚基与Na+相结合促进ATP水解,α亚基上的一个天门冬氨酸残基磷酸化引起α亚基的构象发生变化,将Na+泵出细胞外,同时将细胞外的K+与α亚基的另一个位点结合,使其去磷酸化,α亚基构象再度发生变化将K+泵进细胞,完成整个循环。Na+依赖的磷酸化和K+依赖的去磷酸化引起构象变化有序交替发生。每个循环消耗一个ATP分子,泵出3个Na+和泵进2个K+。 第六章细胞质基质与细胞内膜系统本章要点:本章着重阐述了细胞质基质的结构和功能、各种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分选及信号假说。要求重点掌握各种细胞内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蛋白质分选及信号假说。 一、名词解释1、细胞质基质2、微粒体3、糙面内质网4、内膜系统5、分子伴侣6、溶酶体7、残余小体8、蛋白质分选9、信号假说10、共转移11、后转移12、信号肽13、信号斑二、填空题1、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蛋白质主要包括、、等。2、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主要分为和;其中主要在内质网上进行,指的是蛋白质上的与直接连接,而则是蛋白质上的与直接连接。3、肌细胞中的内质网异常发达,被称为。4、原核细胞中核糖体一般结合在,而真核细胞中则结合在。5、真核细胞中,是合成脂类分子的细胞器。6、内质网的标志酶是。7、细胞质中合成的蛋白质如果存在,将转移到内质网上继续合成。如果该蛋白质上还存在序列,则该蛋白被定位到内质网膜上。8、高尔基体三个功能区分别是、和。9、具有将蛋白进行修饰、分选并分泌到细胞外的细胞器是。10、被称为细胞内大分子运输交通枢纽的细胞器是。 11、蛋白质的糖基化修饰中,N-连接的糖基化反应一般发生在,而O-连接的糖基化反应则发生在和中。12、蛋白质的水解加工过程一般发生在中。13、从结构上高尔基体主要由组成。14、植物细胞中与溶酶体功能类似的结构是、和糊粉粒。15、根据溶酶体所处的完成其生理功能的不同阶段,大致可将溶酶体分为、和。16、溶酶体的标志酶是。17、被称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的细胞器是。18、真核细胞中,酸性水解酶多存在于中。19、溶酶体酶在合成中发生特异性的糖基化修饰,即都产生。20、电镜下可用于识别过氧化物酶体的主要特征是。21、过氧化物酶体标志酶是。22、植物细胞中过氧化物酶体又叫。23、信号假说中,要完成含信号肽的蛋白质从细胞质中向内质网的转移需要细胞质中的和内质网膜上的的参与协助。24、在内质网上进行的蛋白合成过程中,肽链边合成边转移到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而含导肽的蛋白质在细胞质中合成后再转移到细胞器中的方式称为。三、选择题1、属于溶酶体病的是()。A、台-萨氏病B、克山病C、白血病D、贫血病2、真核细胞中,酸性水解酶多存在于()。A、内质网B、高尔基体C、中心体D、溶酶体3、真核细胞中合成脂类分子的场所主要是()。A、内质网B、高尔基体C、核糖体D、溶酶体4、植物细胞中没有真正的溶酶体,()可起溶酶体的作用。A、内质网B、高尔基体C、圆球体D、乙醛酸循环体5、被称为细胞内大分子运输交通枢纽大细胞器是()。A、内质网B、高尔基体C、中心体D、溶酶体5、下列哪组蛋白质的合成开始于胞液中,在糙面内质网上合成()。A、膜蛋白、核定位蛋白B、分泌蛋白、细胞骨架C、膜蛋白、分泌蛋白D、核定位蛋白、细胞骨架6、细胞内钙的储备库是()。A、细胞质B、内质网C、高尔基体D、溶酶体7、矽肺是一种职业病,与溶酶体有关,其发病机制是()。A、溶酶体的酶没有活性B、溶酶体的数量不够C、矽粉使溶酶体破坏D、都不对8、质子膜存在于()。A、内质网膜上B、高尔基体膜上C、溶酶体膜上D、过氧化物酶体膜上9、下列蛋白质中,合成前期具有信号肽的是()。A、微管蛋白B、肌动蛋白C、停泊蛋白D、都不对10、细胞核内的蛋白质主要通过()完成。)A、跨膜运输B、门控运输C、膜泡运输D、由核膜上的核糖体合成四、判断题1、细胞中蛋白质的合成都是在细胞质基质中进行的。()2、溶酶体是一种异质性细胞器。()3、由生物膜包被的细胞器统称为内膜系统。()4、分泌功能旺盛的细胞,其糙面内质网的数量越多。()5、氨基化是内质网中最常见的蛋白质修饰。() 6、O-连接的糖基化主要在内质网进行。()7、在高尔基体的顺面膜囊上存在M6P的受体,这样溶酶体的酶与其他蛋白区分开来,并得以浓缩,最后以出芽的方式转运到溶酶体中。()8、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信号识别颗粒。() 五、简答题1、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2、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3、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4、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的区别。六、论述题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  第六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胞质基质的涵义: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除去细胞器和内含物以外的、较为均质半透明的液态胶状物称为细胞质基质或胞质溶胶。2、微粒体:为了研究ER的功能,常需要分离ER膜,用离心分离的方法将组织或细胞匀浆,经低速离心去除核及线粒体后,再经超速离心,破碎ER的片段又封合为许多小囊泡(直径约为100nm),这就是微粒体。3、糙面内质网:细胞质内有一些形状大小略不相同的小管、小囊连接成网状,集中在胞质中,故称为内质网。内质网膜的外表面附有核糖体颗粒,则为糙面内质网,为蛋白质合成的部位。核糖体附着的膜系多为扁囊单位成分,普遍存在于分泌蛋白质的细胞中,其数量随细胞而异,越是分泌旺盛的细胞中越多。4、内膜系统:细胞内在结构、功能乃至发生上相关的、由膜围绕的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统称,主要包括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胞内体、分泌泡等。5、分子伴侣:又称分子“伴娘”,细胞中,这类蛋白能识别正在合成的多肽或部分折叠的多肽,并与多肽的一定部位相结合,帮助这些多肽的转移、折叠或组装,但其本身并不参与最终产物的形成。6、溶酶体: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7、残余小体:在正常情况下,被吞噬的物质在次级溶酶体内进行消化作用,消化完成,形成的小分子物质可通过膜上的载体蛋白转运至细胞质中,供细胞代谢用,不能消化的残渣仍留在溶酶体内,此时的溶酶体称为残余小体或三级溶酶体或后溶酶体。残余小体有些可通过外排作用排出细胞,有些则积累在细胞内不被排出,如表皮细胞的老年斑、肝细胞的脂褐质。8、蛋白质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9、信号假说:1975年G.Blobel和D.Sabatini等根据进一步实验依据提出,蛋白合成的位置是由其N端氨基酸序列决定的。他们认为:⑴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⑵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这就是“信号假说”。10、共转移:肽链边合成边转移至内质网腔中的方式称为共转移。11、后转移:蛋白质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以后再转移到这些细胞器中,称为后转移。12、信号肽:分泌蛋白的N端序列,指导分泌性蛋白到内质网膜上合成,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13、信号斑:在蛋白质折叠起来时其表面的一些原子特异的三维排列构成信号斑,构成信号斑的氨基酸残基在线性氨基酸序列中彼此相距较远,它们一般是保留在已完成的蛋白中,折叠在一起构成蛋白质分选的信号。 二、填空题 1、分泌蛋白、膜整合蛋白、细胞器驻留蛋白。2、N-连接,O-连接,N-连接,天冬酰胺残基、N乙酰葡萄糖胺;O-连接,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或羟赖氨酸或羟脯氨酸残基、N-乙酰半乳糖胺。3、肌质网。4、细胞质膜上、粗面内质网上。5、光面内质网。6、葡萄糖6-磷酸酶。7、信号肽,停止转移。8、顺面膜囊,中间膜囊,反面膜囊。9、高尔基体。10、高尔基体。11、内质网中,内质网、高尔基体中。12、高尔基体。13、单层扁平囊。14、圆球体、中央液泡15、初级溶酶体、次级溶酶体和残余小体(三级溶酶体)。16、酸性磷酸酶。17、溶酶体。18、溶酶体。19、6-磷酸甘露糖。20、尿酸氧化酶常形成晶格状结构。21、过氧化氢酶。22、乙醛酸循环体。23、信号识别颗粒、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停泊蛋白)。24、共转移,后转移。 三、选择题1、A;2、D;3、A;4、C;5、B;5、C;6、B;7、C;8、C;9、C;10、B。 四、判断题1、×;2、√;3、×;4、√;5、×;6、×;7、×;8、×。 五、简答题1、信号假说的主要内容是什么?答:分泌蛋白在N端含有一信号序列,称信号肽,由它指导在细胞质基质开始合成的多肽和核糖体转移到ER膜;多肽边合成边通过ER膜上的水通道进入ER腔,在蛋白合成结束前信号肽被切除。指导分泌性蛋白到糙面内质网上合成的决定因素是N端的信号肽,信号识别颗粒(SRP)和内质网膜上的信号识别颗粒受体(又称停泊蛋白dockingprotein,DP)等因子协助完成这一过程。2、溶酶体是怎样发生的?它有哪些基本功能?答:溶酶体几乎存在于所有的动物细胞中,是由单层膜围绕、内含多种酸性水解酶类、形态不一、执行不同生理功能的囊泡状细胞器,主要功能是进行细胞内的消化作用,在维持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及防御方面起重要作用。(1)清除无用的生物大分子、衰老的细胞器及衰老损伤和死亡的细胞(自体吞噬)。(2)防御功能(病原体感染刺激单核细胞分化成巨噬细胞而被吞噬、消化)(异体吞噬)(3)其它重要的生理功能a作为细胞内的消化器官为细胞提供营养b分泌腺细胞中,溶酶体摄入分泌颗粒参与分泌过程的调节;c参与清除赘生组织或退行性变化的细胞;d受精过程中的精子的顶体作用。3、简述细胞质基质的功能。答案要点:物质中间代谢的重要场所;有细胞骨架的功能;蛋白质的合成、修饰、降解和折叠。4、比较N-连接糖基化和O-连接糖基化的区别。答案要点:答:N-连接与O-连接的寡糖比较特征N-连接O-连接合成部位合成方式与之结合的氨基酸残基最终长度第一个糖残基糙面内质网来自同一个寡糖前体天冬酰胺至少5个糖残基N-乙酰葡萄糖胺糙面内质网或高尔基体一个个单糖加上去丝氨酸、苏氨酸、羟赖氨酸、羟脯氨酸一般1-4个糖残基,但ABO血型抗原较长N-乙酰半乳糖胺等 六、论述题1、何为蛋白质分选?细胞内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分选类型是怎样的?答案要点:蛋白质的分选:细胞中绝大多数蛋白质均在细胞质基质中的核糖体上开始合成,随后或在细胞质基质中或转至糙面内质网上继续合成,然后,通过不同途径转运到细胞的特定部位并装配成结构与功能的复合体,参与细胞的生命活动的过程。又称定向转运。 细胞中蛋白质都是在核糖体上合成的,并都是起始于细胞质基质中。基本途径:一条是在细胞质基质中完成多肽链的合成,然后转运至膜围绕的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过氧化物酶体、细胞核及细胞质基质的特定部位,有些还可转运至内质网中;另一条途径是蛋白质合成起始后转移至糙面内质网,新生肽边合成边转入糙面内质网腔中,随后经高尔基体转运至溶酶体、细胞膜或分泌到细胞外,内质网与高尔基体本身的蛋白成分的分选也是通过这一途径完成的。蛋白质分选的四种基本类型:1、蛋白质的跨膜转运:主要指在细胞质基质合成的蛋白质转运至内质网、线粒体、叶绿体和过氧化物酶体等细胞器。2、膜泡运输:蛋白质通过不同类型的转运小泡从其糙面内质网合成部位转运至高尔基体进而分选运至细胞不同的部位。3、选择性的门控转运:指在细胞质基质中合成的蛋白质通过核孔复合体选择性地完成核输入或从细胞核返回细胞质。4、细胞质基质中的蛋白质的转运。 第七章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 本章要点:本章重点阐述了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要求重点掌握掌握线粒体与氧化磷酸化,线粒体和叶绿体都是半自主性细胞器,了解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起源与增殖。 一、名词解释1、氧化磷酸化2、电子传递链(呼吸链)3、ATP合成酶4、半自主性细胞器5、光合磷酸化二、填空题1、能对线粒体进行专一染色的活性染料是。2、线粒体在超微结构上可分为、、、。3、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内膜是、外膜是、膜间隙是、基质是。4、线粒体中,氧化和磷酸化密切偶联在一起,但却由两个不同的系统实现的,氧化过程主要由实现,磷酸化主要由完成。5、细胞内膜上的呼吸链主要可以分为两类,既和。6、由线粒体异常病变而产生的疾病称为线粒体病,其中典型的是一种心肌线粒体病。7、植物细胞中具有特异的质体细胞器主要分为、、。8、叶绿体在显微结构上主要分为、、。9、在自然界中含量最丰富,并且在光合作用中起重要作用的酶是。10、光合作用的过程主要可分为三步:、和、。11、光合作用根据是否需要光可分为和。12、真核细胞中由双层膜包裹形成的细胞器是。13、引导蛋白到线粒体中去的具有定向信息的特异氨基酸序列被称为。14、叶绿体中每个H+穿过叶绿体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线粒体中每个H+穿过ATP合成酶,生成1个ATP分子。15、氧是在植物细胞中部位上所进行的的过程中产生的。三、选择题1.线粒体各部位都有其特异的标志酶,线粒体其中内膜的标志酶是()。A、细胞色素氧化酶B、单胺氧酸化酶C、腺苷酸激酶D、柠檬合成酶2.下列哪些可称为细胞器()A、核B、线粒体C、微管D、内吞小泡3.下列那些组分与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半自主性相关()。A、环状DNAB、自身转录RNAC、翻译蛋白质的体系D、以上全是。4.内共生假说认为叶绿体的祖先为一种()。A、革兰氏阴性菌B、革兰氏阳性菌C、蓝藻D、内吞小泡四、判断题1、在真核细胞中ATP的形成是在线粒体和叶绿体细胞器中。()2、线粒体和叶绿体都具有环状DNA及自身转录RNA与转译蛋白质的体系。() 3、线粒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叶绿体是细胞的“动力工厂”。()4、ATP合成酶只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中。()5、线粒体和叶绿体的DNA均以半保留的方式进行自我复制。()五、简答题1、为什么说线粒体和叶绿体是半自主性细胞器?2、简述光合磷酸化的两种类型及其异同。六、论述题1、线粒体与叶绿体的内共生学说的主要内容及证据。 第七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氧化磷酸化:电子从NADH或FADH2经呼吸链传递给氧形成水时,同时伴有ADP磷酸化形成ATP,这一过程称为氧化磷酸化。2、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在线粒体内膜上存在有关氧化磷酸化的脂蛋白复合物,它们是传递电子的酶体系,由一系列能可逆地接受和释放电子或H+的化学物质所组成,在内膜上相互关联地有序排列,称为电子传递链或呼吸链。3、ATP合成酶:ATP合成酶广泛存在于线粒体、叶绿体、异养菌和光合细菌中,是生物体能量转换的核心酶。该酶分别位于线粒体内膜、类囊体膜或质膜上,参与氧化磷酸化和光合磷酸化,在跨膜质子动力势的推动下催化合成ATP。4、半自主性细胞器: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5、光合磷酸化:由光照所引起的电子传递与磷酸化作用相偶联而生成ATP的过程,称为光合磷酸化。二、填空题1、詹姆斯绿B。2、内膜、外膜、膜间隙、基质。3、细胞色素氧化酶、单胺氧化酶、腺苷酸激酶、柠檬酸合成酶。4、电子传递链(呼吸链),ATP合成酶完成。5、既NADH呼吸链和FADH2呼吸链。6、克山病。7、叶绿体、有色体、白色体。8、叶绿体膜、基质、类囊体。9、核酮糖-1,5-二磷酸羧化酶。10、原初反应、电子传递和光合磷酸化、碳同化。11、光反应和暗反应。12、线粒体和叶绿体。13、导肽。14、3、2。15、叶绿体的类囊体,光合磷酸化(光合作用)。三、选择题1.A;2、B;3、D;4、C。四、判断题1、×2、√3、×4、×5、√五、简答题1.线粒体和叶绿体中有DNA和RNA、核糖体、氨基酸活化酶等。这两种细胞器均有自我繁殖所必需的基本组分,具有独立进行转录和转译的功能。迄今为止,已知线粒体基因组仅能编码约20种线粒体膜和基质蛋白并在线粒体核糖体上合成;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绝大多数蛋白质是由核基因编码,在细胞质核糖体上合成,然后转移至线粒体或叶绿体内。这些蛋白质与线粒体或叶绿体DNA编码的蛋白质协同作用,可以说,细胞核与发育成熟的线粒体和叶绿体之间存在着密切的、精确的、严格调控的生物学机制。在二者协同作用的关系中,细胞核的功能更重要,一方面它提供了绝大部分遗传信息;另一方面它具有关键的控制功能。也就是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自主程度是有限的,而对核遗传系统有很大的依赖性。因此,线粒体和叶绿体的生长和增殖是受核基因组及其自身的基因组两套遗传系统的控制,所以称为半自主性细胞器。2、光合磷酸化可分为循环式光合磷酸化和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不同点:非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传递是一个开放的通道其产物除ATP外,还有NADPH(绿色植物)或NADH(光合细菌)、循环式光合磷酸化电子的传递是一个闭合的回路只有其产物ATP的产生。相同点:接受光产生电子,都生成ATP.六、论述题1、答案要点:1、内容:线粒体和叶绿体分别起源于原始真核细胞内共生的细菌和蓝藻。2、主要论据:⑴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基因组在大小、形态和结构方面与细菌相似;⑵线粒体和叶绿体有自己完整的蛋白质合成系统,能独立合成蛋白质,蛋白质合成机制有很多类似细菌而不同于真核生物;⑶两层被膜有不同的进化来源,外膜与细胞的内膜系统相似,内膜与细菌质膜相似;⑷以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与细菌的繁殖方式相同;⑸能在异源细胞内长期生存,说明线粒体和叶绿体具有的自主性与共生性的特征;⑹线粒体的祖先很可能来自反硝化副球菌或紫色非硫光合细菌。  第八章细胞核与染色体 本章要点:本章要求掌握核孔复合物、常染色质、异染色质、核定位信号、端粒等基本概念,核膜、核孔复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其与功能相适应的特点,染色质、染色体的类型、化学组成、核小体的形态结构特征、染色质的超微结构特点。了解染色体包装的多级螺旋、骨架放射环结构模型、核型分析及分带的原理、巨大染色体的形成机制,掌握核仁的超微结构及功能,了解核基质的组成和功能。 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2、染色质3、常染色质4、异染色质5、核小体6、核孔7、核仁组织区8、基因组9、核纤层10、亲核蛋白11、核基质12、核型13、带型14、核定位信号15、端粒 二、填空题1、细胞核外核膜表面常附有颗粒,且常常与相连通。2、核孔复合物是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在经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中,核孔复合体具有严格的选择性。3、是蛋白质本身具有的、将自身蛋白质定位到细胞核中去的特异氨基酸序列。4、核孔复合体主要由蛋白质构成,迄今已鉴定的脊椎动物的核孔复合物蛋白成分已达到十多种,其中与是最具代表性的两个成分,它们分别代表着核孔复合体蛋白质的两种类型。5、细胞核中的区域含有编码rRNA的DNA序列拷贝。6、染色体DNA的三种功能元件是、、。7、染色质DNA按序列重复性可分为、、等三类序列。8、染色质从功能状态的不同上可以分为和。9、按照中期染色体着丝粒的位置,染色体的形态可分为、、、四种类型。10、着丝粒-动粒复合体可分为、、三个结构域。11、哺乳类动粒超微结构可分为、、三个区域,在无动粒微管结合时,覆盖在外板上的第4个区称为。12、核仁超微结构可分为、、三部分。13、广义的核骨架包括、、。14、核孔复合体括的结构组分为、、、。15、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和,异染色质又可分为和。16、DNA的二级结构构型分为三种,即、、。17、常见的巨大染色体有、。18、染色质包装的多级螺旋结构模型中,一、二、三、四级结构所对应的染色体结构分别为、、、。19、核孔复合物是的双向性亲水通道,通过核孔复合物的被动扩散方式有、两种形式;组蛋白等亲核蛋白、RNA分子、RNP颗粒等则通过核孔复合体的进入核内。 三、选择题1、DNA的二级结构中,天然状态下含量最高、活性最强的是()。A、A型B、Z型C、B型D、O型2、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显著的结构是()。A、染色体B、染色质C、核仁D、核纤层3、每个核小体基本单位包括多少个碱基是()。A、100bpB、200bpC、300bpD、400bp4、下列不是DNA二级结构类型的是()。A、A型B、B型C、c型D、Z型 5、广义的核骨架包括()A、核基质B、核基质、核孔复合物C、核纤层、核基质D、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6、从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比较上看,核纤层蛋白属于()。A、微管B、微丝C、中间纤维D、核蛋白骨架7、细胞核被膜常常与胞质中的()相连通。A、光面内质网B、粗面内质网C、高尔基体D、溶酶体8、下面有关核仁的描述错误的是()。A、核仁的主要功能之一是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B、rDNA定位于核仁区内C、细胞在M期末和S期重新组织核仁D、细胞在G2期,核仁消失9、下列()组蛋白在进化上最不保守。A、H1B、H2AC、H3D、H410、构成染色体的基本单位是()。A、DNAB、核小体C、螺线管D、超螺线管11、染色体骨架的主要成分是()。A、组蛋白B、非组蛋白C、DNAD、RNA12、异染色质是()。A、高度凝集和转录活跃的B、高度凝集和转录不活跃的C、松散和转录活跃的D、松散和转录不活跃的四、判断题1、端粒酶以端粒DNA为模板复制出更多的端粒重复单元,以保证染色体末端的稳定性。()2、核纤层蛋白B受体(laminBreceptor,LBR)是内核膜上特有蛋白之一。()3、常染色质在间期核内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典型包装率750倍)包含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如组蛋白基因和tRNA基因)。()4、核被膜由内外两层单位膜组成,面向胞质的一层为核内膜,面向核质的一层为核外膜。()5、在细胞周期中核被膜的去组装是随机的,具有区域特异性。()6、目前认为核定位信号是存在于亲核蛋白内的一些短的氨基酸序列片段,富含水量碱性氨基酸残基,如Lys、Arg,此外还常常含有Pro。()7、非组蛋白是构成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富含带正电荷的精氨酸(Arg)和赖氨酸(Lys)等碱性氨基酸。8、现在认为gp210的作用主要是将核孔复合物锚定在孔膜区。9、微卫星DNA重复单位序列最短,只有1-5bp,串联成簇长度50-100bp的微卫星序列。不同个体间有明显差别,但在遗传却是高度保守的。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核的基本结构及其主要功能。2、简述染色质的类型及其特征。3、简述核仁的结构及其功能。4、简述核被膜的主要生理功能。六、论述题1、试述核孔复合体的结构及其功能。2、试述核小体的结构要点及其实验证据。3、试述从DNA到染色体的包装过程(多级螺旋模型)。4、核孔复合物的主动运输具有严格的双向选择性,这种选择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第八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染色体:是细胞在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过程中,由染色质聚缩而成的棒状结构,是细胞分裂期遗传物质存在的特定形式。 2、染色质:指间期细胞核内能被碱性物质染色的,由DNA、组蛋白、非组蛋白及少量RNA组成的线性复合结构,是间期细胞遗传物质的存在形式。常伸展为非光镜所能看到的网状细纤丝。3、常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的染色质组分。4、异染色质:间期核内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深的染色质组分。5、核小体:染色体的基本结构单位,是由组蛋白和200个碱基对的DNA双螺旋组成的球形小体,其核心由四种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共8分子组成的八聚体,核心的外面缠绕了1.75圈的DNA双螺旋,其进出端结合有H1组蛋白分子。6、核孔:是内、外两层核膜的局部融合之处形成的环状开口,是核、质间物质相互交流的渠道,并有一定的选择性。7、核仁组织区:位于染色体的次缢痕部位,是rRNA基因所在部位,与间期细胞核仁形成有关。但并非所有的次缢痕都是NOR。8、基因组:一个生物贮存在单倍染色体组中的总遗传信息,称为该生物的基因组。9、核纤层:是位于细胞核内膜与染色质之间的纤维蛋白片层或纤维网络,与核内膜紧密结合。它普遍存在于高等真核细胞间期细胞核中。10、亲核蛋白:是指在细胞质基质内合成后,需要或能够进入细胞核内发挥功能的一类蛋白质。11、核基质:广义的概念是由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组成;狭义的概念是指细胞核中存在的一个纤维蛋白构成的纤维网架体系,仅指核基质,即细胞核内除了核被膜、核纤层、染色质与核仁以外的网架结构体系,它不包含核膜、核纤层、染色质和核仁等成分,但这些网络状结构与核纤层及核孔复合体、染色质等有结构与功能联系。12、核型:即细胞分裂中期染色体特征的总和。包括染色体的数目、大小和形态特征等方面。13、带型:染色体经物理、化学因素处理后,再进行分化染色,使其呈现特定的深浅不同带纹(band)的方法。14、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一般都含有特殊的氨基酸序列,这些内含的特殊短肽保证了整个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被转运到细胞核内。这段具有“定向”“定位”作用的序列被命名为核定位序列或核定位信号(亲核蛋白的特殊氨基酸序列,具有定向、定位的作用,保证蛋白质能够通过核孔复合体转运到细胞核内)。15、端粒:位于每条染色体端部,为染色体端部的异染色质结构,由高度重复的DNA序列构成,高度保守。主要功能是维持染色体稳定,防止末端粘连和重组,并能锚定染色体于细胞核内,辅助线性DNA复制等,与染色体在核内的空间排布及减数分裂时同源染色体配对有关;起着细胞计时器的作用.二、填空题1、核糖体,粗面内质网;2、双向;3、核定位序列(信号);4、gp210,p62;5、核仁组织区6、DNA复制起始序列(或自主复制DNA序列)、着丝粒DNA序列、端粒DNA序列。7、单一序列、中度重复序列、高度重复序列;8、活性染色质,非活性染色质;9、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亚端部着丝粒染色体、端部着丝粒染色体;10、动粒结构域、中央结构域、配对结构域;11、内板、中间间隙、外板,纤维冠;12、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13、核纤层、核孔复合体和一个不溶的网络状结构(即核基质);14、胞质环、核质环、辐、中央栓;15、常染色质,异染色质,结构异染色质,兼性异染色质。16、B型DNA(经典的Watson-Crick结构)、A型DNA、Z型DNA。17、灯刷染色体,多线染色体;18、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19、核质交换,自由扩散,协助扩散,主动运输三、选择题1、C;2、C;3、B;4、C;5、D;6、C;7、B;8、D;9、A;10、B;11、B;12、B。四、判断题1、×;2、√;3、√;4、×;5、×;6、√;7、×;8、√;9、√。五、简答题1、细胞核是真核细胞内最大、最重要的细胞器,主要由核被膜、染色质、核仁及由非组蛋白质组成的网络状的核基质组成,是遗传信息的贮存场所,是细胞内基因复制和RNA转录的中心,是细胞生命活动的调控中心。2、间期染色质按其形态特征和染色性能区分为两种类型:常染色质和染色质染色质。常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低,处于伸展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浅。构成常染色质的DNA主要是单一序列DNA和中度重复序列DNA。异染色质纤维折叠压缩程度高,处于聚缩状态,用碱性染料染色时着色较深,又分结构异染色质或组成型异染色质和兼性异染色质。3、在光学显微镜下,核仁通常是匀质的球形小体,一般有1-2个,但也有多个。主要含蛋白质,是真核细胞间期核中最明显的结构,在电镜下显示出的核仁超微结构与胞质中大多数细胞器不同,在核仁周围没有界膜包围,可识别出3个特征性区域:纤维中心、致密纤维组分、颗粒组分。功能是进行核蛋白体的生物发生的重要场所,即核仁是进行rRNA的合成、加工和核蛋白体亚单位的装配的重要场所。4、A、构成核、质之间的天然屏障,避免生命活动的彼此干扰;B、保护核DNA分子不受细胞骨架运动所产生的机械力的损伤;C、核质之间物质与信息的交流;D、为染色体定位提供支架。 六、论述题1、核孔复合体主要有下列结构组分:①、胞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胞质面一侧,又称外环,环上有8条短纤维对称分布伸向胞质;②、核质环位于核孔边缘的核质面(又称内环),环上8条纤维伸向核内,并且在纤维末端形成一个小环,使核质环形成类似“捕鱼笼”(fish-trap)的核篮(nuclearbasket)结构;③、辐由核孔边缘伸向核孔中央,呈辐射状八重对称,该结构连接内、外环并在发挥支撑及形成核质间物质交换通道等方面起作用;它的结构比较复杂,可进一步分为三个结构域:⑴柱状亚单位:主要的区域,位于核孔边缘,连接内、外环,起支撑作用;⑵腔内亚单位:柱状亚单位以外,接触核膜部分的区域,穿过核膜伸入双层核膜的膜间腔;⑶环带亚单位:在柱状亚单位之内,靠近核孔复合体中心的部分,由8个颗粒状结构环绕形成核孔复合体核质交换的通道。④、中央栓位于核孔的中心,呈颗粒状或棒状,又称为中央颗粒,由于推测它在核质交换中起一定的作用,所以又把它称做转运器(transporter)核孔复合体是一种特殊的跨膜运输蛋白复合体,并且是一个双功能、双向性的亲水性核质交换通道,双功能表现在它有两种运输方式:被动扩散与主动运输;双向性表现在既介导蛋白质的入核转运,又介导RNA、核糖核蛋白颗粒(RNP)的出核转运。 2、结构要点:⑴每个核小体单位包括200bp左右的DNA超螺旋和一个组蛋白八聚体及一个分子H1。⑵、组蛋白八聚体构成核小体的盘状核心结构,由4个异二聚体组成,包括两个H2A-H2B和两个H3-H4。两个H3-H4形成4聚体位于核心颗粒中央,两个H2A-H2B二聚体分别位于4聚体两侧。每个异二聚体通过离子键和氢键结合约30bpDNA。⑶、146bp的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1.75圈,组蛋白H1在核心颗粒外结合额外20bpDNA,锁住核小体DNA的进出端,起稳定核小体的作用。包括组蛋白H1和166bpDNA的核小体结构又称染色质小体。⑷、两个相邻核小体之间以连接DNA相连,典型长度60bp,不同物种变化值为0~80bp。实验证据:a、用温和的方法裂解细胞核,铺展染色质,电镜观察未经处理的染色质自然结构为30nm的纤丝,经盐溶液处理后解聚的染色质呈现10nm串珠状结构。b、用非特异性微球菌核酸酶消化染色质,经过蔗糖梯度离心及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发现绝大多数DNA被降解成约200bp的片段;部分酶解,则得到的片段是以200bp不单位的单体、二体(400bp)、三体(600bp)等等。如果用同样的方法处理裸露的DNA,则产生随机大小的片段群体,由此显示染色体DNA除某些周期性位点之外,均受到某种结构的保护,避免酶的接近。c、应用X射线衍射、中子散射和电镜三维重建技术研究,发现核小体颗粒是直径为11nm、高6.0nm的扁园柱体,具有二分对称性,核心组蛋白的构成是先形成(H3)2·(H4)2四聚体,然后再与两个H2A·H2B异二聚体结合形成八聚体。d、SV40微小染色体(minichromosome)分析与电镜观察:用SV40病毒感染细胞,病毒DNA进入细胞后,与宿主的组蛋白结合,形成串珠状微小染色体,电镜观察到SV40DNA为环状,周长为1500nm,约含5.0kb。若200bp相当于一个核小体,则可形成25个核小体,实际观察到23个,与推断基本一致。3、a、由DNA与组蛋白包装成核小体,在组蛋白H1的介导下核小体彼此连接形成直径约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一级结构;b、在有组蛋白H1存在的情况下,由直径10nm的核小体串珠结构螺旋盘绕,每圈6个核小体,形成外径30nm,内径10nm,螺距11nm的螺线管。螺线管是染色质包装的二级结构。C、螺线管进一步螺旋化形成直径为0.4um的圆筒状结构,称为超螺线管,这是染色质包装的三级结构。d、超螺线管进一步折叠、压缩,形成长2-10um的染色单体,即四级结构。压缩7倍b压缩6倍压缩40倍压缩5倍DNA核小体螺线管超螺线管染色单体(200bp长约70nm)(直径约10nm)(直径30nm,螺距11nm)(直径400nm长11~60um)(长2~10um) 4、其主动运输的选择性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⑴对运输颗粒大小的限制;主动运输的功能直径比被动运输大,约10~20nm,甚至可达26nm,像核糖体亚单位那样大的RNP颗粒也可以通过核孔复合体从核内运输到细胞质中,表明核孔复合体的有效直径的大小是可被调节的;⑵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是一个信号识别与载体介导的过程,需要消耗ATP能量,并表现出饱和动力学特征;⑶通过核孔复合体的主动运输具有双向性,即核输入与核输出,它既能把复制、转录、染色体构建和核糖体亚单位装配等所需要的各种因子如DNA聚合酶、RNA聚合酶、组蛋白、核糖体蛋白等运输到核内,同时又能将翻译所需的RNA、装配好的核糖体亚单位从核内运送到细胞质。有些蛋白质或RNA分子甚至两次或多次穿越核孔复合体,如核糖体蛋白、snRNA等。  第十章细胞骨架本章要点:本章阐述了细胞骨架的基本涵义、细胞中存在的几种骨架体系的结构、功能及生物学意义。要求重点掌握细胞质骨架的结构及功能。 一、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2、应力纤维3、微管4、微丝5、中间纤维6、踏车现象7、微管组织中心(MTOC)8、胞质分裂环二、填空题1、_____是一种复杂的蛋白质纤维网络状结构,能使真核细胞适应多种形状和协调的运动。2、肌动蛋白丝具有两个结构上明显不同的末端,即_____极和_____极。3、在动物细胞分裂过程中,两个子细胞的最终分离依赖于质膜下带状肌动纤维束和肌球蛋白分子的活动,这种特殊的结构是_____。4、小肠上皮细胞表面的指状突起是_____,其中含有_____细胞质骨架成分。5、肌动蛋白单体连续地从细纤维一端转移到另一端的过程称为_____。6、微管由_____分子组成的,微管的单体形式是_____和_____组成的异二聚体。7、外侧的微管蛋白双联体相对于另一双联体滑动而引起纤毛摆动,在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的蛋白质复合物是_____。8、基体类似于_____,是由9个三联微管组成的小型圆柱形细胞器。9、_____位于细胞中心,在间期组织细胞质中微管的组装和排列。10、_____药物与微管蛋白紧密结合能抑制其聚合组装。11、_____具有稳定微管,防止解聚,协调微管与其他细胞成分的相互关系的作用。12、驱动囊泡沿着轴突微管从细胞体向轴突末端单向移动的蛋白质复合物是_____。13、最复杂的中等纤维蛋白家庭是_____,在头发和指甲中存在其中的8种蛋白。14、II型中等纤维蛋白_____,广泛分布在中胚层来源的细胞中,如成纤维细胞、内皮细胞和白细胞。15、II型中等纤维蛋白_____,发现于平滑肌和横纹肌细胞中。16、细胞骨架普遍存在于细胞中,是细胞的结构,由细胞内的成分组成。包括、和三种结构。17、中心体由个相互排列的圆筒状结构组成。结构式为。主要功能是与细胞的和有关。18、鞭毛和纤毛基部的结构式为,杆状部的结构式为,尖端部的结构式为19、在癌细胞中,微管数量,不能形成状。在早老性痴呆患者脑组织细胞中微管大量。20、在细胞内永久性微丝有,临时性微丝有;永久性微管有,临时性微管有。 三、选择题1、细胞骨架是由哪几种物质构成的()。A、糖类B、脂类C、核酸D、蛋白质E.以上物质都包括2.下列哪种结构不是由细胞中的微管组成()。A、鞭毛B、纤毛C、中心粒D、内质网E、以上都不是3.关于微管的组装,哪种说法是错误的()。A、微管可随细胞的生命活动不断的组装与去组装B、微管的组装分步进行C.微管的极性对微管的增长有重要意义D、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是可逆的自体组装过程E、微管两端的组装速度是相同的4.在电镜下可见中心粒的每个短筒状小体()。A、由9组二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B、由9组单管微管环状斜向排列C、由9组三联微管环状斜向排列D、由9组外围微管和一个中央微管排列E、由9组外围微管和二个中央微管排列5、组成微丝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A、球状肌动蛋白B、纤维状肌动蛋白C、原肌球蛋白D、肌钙蛋白E、锚定蛋白6、能够专一抑制微丝组装的物质是()。A、秋水仙素B、细胞松弛素BC、长春花碱D、鬼笔环肽E、Mg+7.在非肌细胞中,微丝与哪种运动无关()。 A、支持作用B、吞噬作用C、主动运输D、变形运动E、变皱膜运动8.对中间纤维结构叙述错误的是()。A、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B、为实心的纤维状结构C、为中空的纤维状结构D、两端是由氨基酸组成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头部和尾部E、杆状区为一个由310个氨基酸组成的保守区9、在微丝的组成成分中,起调节作用的是()。A、原肌球蛋白B、肌球蛋白C、肌动蛋白D、丝状蛋白E、组带蛋白10、下列哪种纤维不属于中间纤维()。A、角蛋白纤维B、结蛋白纤维C、波形蛋白纤维D、神经丝蛋白纤维E、肌原纤维 四、判断题1、细胞松弛素B是真菌的一种代谢产物,可阻止肌动蛋白的聚合,结合到微丝的正极,阻止新的单体聚合,致使微丝解聚。()2、永久性结构的微管有鞭毛、纤毛等,临时性结构为纺锤体等。()3、纺锤体微管可分为动粒微管和非极性微管。()4、核骨架不象胞质骨架那样由非常专一的蛋白成分组成,核骨架的成分比较复杂,主要成分是核骨架蛋白及核骨架结合蛋白,并含有少量RNA。() 五、简答题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2、什么是微管组织中心,它与微管有何关系。3、简述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 六、论述题1、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2、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 七、翻译1、细胞骨架2、微管3、中间纤维4、细胞核骨架5、核纤层  第十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胞骨架:细胞骨架(Cytoskeleton)是指存在于真核细胞质内的中的蛋白纤维网架体系。包括狭义和广义的细胞骨架两种概念。广义的细胞骨架包括:细胞核骨架、细胞质骨架、细胞膜骨架和细胞外基质。狭义的细胞骨架指细胞质骨架,包括微丝、微管和中间纤维。2、应力纤维:应力纤维是真核细胞中广泛存在的微丝束结构,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与细胞间或细胞与基质表面的粘着有密切关系,可能在细胞形态发生、细胞分化和组织的形成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3、微管:在真核细胞质中,由微管蛋白构成的,可形成纺锤体、中心体及细胞特化结构鞭毛和纤毛的结构。4、微丝:在真核细胞的细胞质中,由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构成的,可在细胞形态的支持及细胞肌性收缩和非肌性运动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结构。5、中间纤维:存在于真核细胞质中的,由蛋白质构成的,其直径介于微管和微丝之间,在支持细胞形态、参与物质运输等方面起重要作用的纤维状结构。6、踏车现象:在一定条件下,细胞骨架在装配过程中,一端发生装配使微管或微丝延长,而另一端发生去装配而使微管或微丝缩短,实际上是正极的装配速度快于负极的装配速度,这种现象称为踏车现象。7、微管组织中心(MTOC):微管在生理状态及实验处理解聚后重新装配的发生处称为微管组织中心。动物细胞的MTOC为中心体。MTOC决定了细胞中微管的极性,微管的(-)极指向MTOC,(+)极背向MTOC。8、胞质分裂环:在有丝分裂末期,两个即将分裂的子细胞之间产生一个收缩环。收缩环是由大量平行排列的微丝组成,由分裂末期胞质中的肌动蛋白装配而成,随着收缩环的收缩,两个子细胞被分开。胞质分裂后,收缩环即消失。  二、填空题1、细胞质骨架;2、正极、负极;3、收缩环;4、微绒毛、微丝;5、踏车行为;6、微管蛋白、α、β微管蛋白;7、动力蛋白;8、中心粒;9、中心体;10、细胞松弛素B;11、微管结合蛋白;12、驱动蛋白;13、角蛋白;14、波形蛋白;15、结蛋白;16、真核,支撑,蛋白质,微管,微丝,中间纤维;17、2,垂直蛋白,9×3+0,分裂,运动;18、9×3+0,9×2+2,9×1+2;19、减少、束、变形,20、肌细胞中的细肌丝、小肠微绒毛中的轴心微丝,胞质分裂环;鞭毛、纤毛,纺锤体。三、选择题1、D;2、D;3、E;4、C;5、A;6、B;7、C;8、B;9、A;10、E。四、判断题1、√;2、√;3、×;4、√。五、简答题1、微丝的化学组成及在细胞中的功能。答:微丝的化学组成:主要成分为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肌球蛋白起控制微丝的形成、连接、盖帽、切断的作用,也可影响微丝的功能。其他成分为调节蛋白、连接蛋白、交联蛋白。微丝的功能:(1)与微管共同组成细胞的骨架,维持细胞的形状。(2)具有非肌性运动功能,与细胞质运动、细胞的变形运动、胞吐作用、细胞器与分子运动、细胞分裂时的膜缢缩有关。(3)具有肌性收缩作用(4)与其他细胞器相连,关系密切。(5)参与细胞内信号传递和物质运输。2、什么是微管组织中心,它与微管有何关系。答:微管组织中心是指微管装配的发生处。它可以调节微管蛋白的聚合和解聚,使微管增长或缩短。而微管是由微管蛋白组成的一个结构。二者有很大的不同,但又有十分密切的关系。微管组织中心可以指挥微管的组装与去组装,它可以根据细胞的生理需要,调节微管的活动。如在细胞有丝分裂前期,根据染色体平均分配的需要,从微管组织中心:中心粒和染色体着丝粒处进行微管的装配形成纺锤体,到分裂末期,纺锤体解聚成微管蛋白。所以说,微管组织中心是微管活动的指挥3、简述中间纤维的结构及功能。答:中间纤维的直径约7~12nm的中空管状结构,由4或8个亚丝组成。单独或成束存在于细胞中。中间纤维具有一个较稳定的310个氨基酸的α螺旋组成的杆状中心区,杆状区两端为非螺旋的头部区(N端)和尾部区(C端)。头部区和尾部区由不同的氨基酸构成,为高度可变区域。功能:(1)支持和固定作用:支持细胞形态,固定细胞核。(2)物质运输和信息传递作用:在细胞质中与微管、微丝共同完成物质的运输,在细胞核内,与DNA的复制和转录有关。(3)细胞分裂时,对纺锤体和染色体起空间支架作用,负责子细胞内细胞器的分配与定位。(4)在细胞癌变过程中起调控作用。六、论述题1、比较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异同。答: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相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2)在结构上都是纤维状,共同组成细胞骨架。(30在功能都可支持细胞的形状;都参与细胞内物质运输和信息的传递;都能在细胞运动和细胞分裂上发挥重要作用。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的不同点:(1)在化学组成上均由蛋白质构成,但三者的蛋白质的种类不同,而且中等纤维在不同种类细胞中的基本成分也不同。(2)在结构上,微管和中间纤维是中空的纤维状,微丝是实心的纤维状。微管的结构是均一的,而中等纤维结构是为中央为杆状部,两侧为头部或尾部。(3)功能不同:微管可构成中心粒、鞭毛或纤毛等重要的细胞器和附属结构,在细胞运动时或细胞分裂时发挥作用:微丝在细胞的肌性收缩或非肌性收缩中发挥作用,使细胞更好的执行生理功能;中等纤维具有固定细胞核作用,行使子细胞中的细胞器分配与定位的功能,还可能与DNA的复制与转录有关。总之,微管、微丝和中间纤维是真核细胞内重要的非膜相结构,共同担负维持细胞形态,细胞器位置的固定及物质和信息传递重要功能。2、试述微管的化学组成、类型和功能。答:微管的化学组成:主要化学成分为微管蛋白,为酸性蛋白。其他化学成分为微管结合蛋白包括为微管相关蛋白、微管修饰蛋白、达因蛋白。微管的类型:单微管、二联管、三联管。微管的功能:(1)构成细胞的网状支架,维持细胞的形态。(2)参与细胞器的分布与运动,固定支持细胞器的位置(3)参与细胞收缩和伪足运动,是鞭毛纤毛等细胞运动器官的基本组成成分。(4)参与细胞分裂时染色体的分离和位移。(5)参与细胞物质运输和传递。 七、翻译1、Cytoskeleton2、microtubules3、intermediatefilament4、nuclearskeleton 5、NuclearLamina 第十一章细胞增殖及其调控本章要点:本章着重介绍了细胞周期、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的相关概念及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特点,细胞分裂过程中细胞器或细胞结构的变化及原因;细胞周期的主要调控机制。要求重点掌握细胞周期各时相的主要特征以及MPF的发现过程及生物学特性,从而掌握细胞周期调控机制。一、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2、细胞周期检验点3、细胞同步化4、有丝分裂5、减数分裂6、有丝分裂器7、染色体列队8、染色体的早期凝集9、MPF(细胞促分裂因子)10、周期中细胞11、静止期细胞12、细胞周期蛋白13、细胞分裂周期基因14、CDK抑制因子(CKI)1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16、诱导同步化17、DNA合成阻断法18、中期阻断法19、终端分化细胞二、填空题1、在细胞有丝分裂中,微管的作用是;微丝的作用是。2、中心粒是由_________构成的,每个中心体各含有一对互相__________的中心粒,在细胞周期的______________期进行复制。3、动物细胞的有丝分裂器有、、和四种类型的微管;植物细胞中没有。4、细胞分裂的方式有、和。5、细胞周期可分为四个时期即、、和。6、最重要的人工细胞周期同步化的方法有阻断法和阻断法。7、2001年诺贝尔医学和生理学奖授予了三位科学家,他们在方面作出了杰出贡献。8、按照细胞增殖能力不同,可将细胞分为三类即、和。9、在细胞周期调控中,调控细胞越过G1/S期限制点的CDK与周期蛋白的复合物称为。10、以培养细胞为材料,通过有丝分裂选择法可以获得M期的细胞,这是因为培养的细胞在M期时。11、用DNA合成阻断法获得同化细胞时,常用的阻断剂是和。12、MPF由两个亚单位组成,即和。当两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其中为催化亚单位,为调节亚单位。13、肝细胞和肌细胞属于不同细胞周期类型,肝细胞在受到损伤情况下能进行分裂,而肌细胞却不行,由此可判断肝细胞属于,而肌细胞属于。14、细胞周期中重要的检验点包括、、和。15、根据染色体的行为变化,人为地将有丝分裂划分为、、、和、、等六个时期。16、在减数分裂的前期发生同源染色体的和等位基因的;在有丝分裂后期中,是发生分离,而在减数分裂后期I中则是发生分离。 三、选择题1、若在显微镜下观察到的某细胞具有核仁,并且核物质与细胞质的界限清晰,则可判定此细胞处于细胞的()。A、间期B、前期C、中期D、后期2、在细胞分裂中期与纺锤体的动粒微管相连,保证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的结构是()。A、复制源B、着丝粒C、端粒D、动粒3、关于细胞周期限制点的表述,错误的是()。A、限制点对正常细胞周期运转并不是必需的B、它的作用是细胞遇到环境压力或DNA受到损伤时使细胞周期停止的"刹车"作用,对细胞进入下一期之前进行“检查”。C、细胞周期有四个限制点:G1/S、S/G2、G2/M和M/G1限制点D、最重要的是G1/S限制点4、MPF的分子组成是()。A、CDK2和cyclinBB、CDK1和cyclinBC、CDK4和cyclinDD、CDK2和cyclinD 5、细胞周期正确的顺序是()。A、G1-M-G2-SB、G1-G2-S-MC、G1-M-G2-SD、G1-S-G2-M6、在减数分裂过程中,同源染色体进行交叉和互换的这个时期称为()。A、偶线期B、粗线期C、双线期D、终变期7、CDK是否具有酶活性依赖于()。A、与周期蛋白的结合B、CDK本身的磷酸化C、A、B都必须D、A、B还不够8、有丝分裂中期最重要的特征标志是()。A、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B、纺锤体形成C、核膜破裂D、姐妹染色单体移向两极9、MPF的主要作用是调控细胞周期中()。A、G1期向S期转换B、G2期向M期转换C、中期向后期转换D、S期向G2期转换10、核仁的消失发生在细胞周期的()。A、G1期B、S期C、M期D、G2期11、在第一次减数分裂中()。A、同源染色体不分离B、着丝粒不分离C、染色单体分离D、不出现交叉12、在裂殖酵母中的cdc2基因在芽殖酵母中的同源物是()。A、cdc2B、cdc25C、cdc28D、cdc2013、休眠期细胞是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但在适当刺激下可以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下列属于休眠期细胞的是()。A、肝细胞B、神经细胞C、小肠上皮组织基底层细胞D、肌细胞14、在细胞周期的G2期,细胞核的DNA含量为G1期的()。A、1/2倍B、1倍C、2倍D、不变15、中心粒的复制发生在()。A、G1期B、S期C、G2期D、M期16、G0期细胞一般是从()即脱离了细胞周期。A、G1期B、S期C、G2期D、M期17、有丝分裂器形成于()。A、前期B、前中期C、中期D、后期18、MPF不能促进()。A、卵母细胞成为卵细胞B、卵巢发育C、G2期向M期转化D、蛋白质磷酸化19、在有丝分裂过程中,使用()可以抑制纺锤体的形成。A、秋水仙素B、紫杉酚C、羟基脲D、细胞松弛素B四、判断题1、S期是细胞周期中唯一合成DNA的时期,因此S期也是决定细胞繁殖速度的重要时期。()2、在细胞周期中,在G1/S和G2/M处都存在限制点。()3、动粒又称着丝点,是供纺锤体的动粒微管附着的结构。()4、不同生物细胞的细胞周期有差异,而细胞周期的长短主要是由于G0期的长短不同所致。()5、动植物细胞在进行有丝分裂时,它们的纺锤体内都有两个中心粒。()6、在减数分裂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后期Ⅱ。()7、人丝分裂是体细胞增殖的方式,而生殖细胞只进行减数分裂。()8、有丝分裂中期染色体次缢痕部位的染色质在间期形成核仁结构。()9、G0期细胞仍然保留细胞分裂的潜能。()10、在细胞分裂中,除了纺锤体微管与染色体相互作用外,极性微管和星体微管都没有明确作用。()五、简答题1、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2、细胞周期同步化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3、试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4、简述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 5、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细胞周期检验点的生理作用是什么?6、简要说明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的。六、论述题1、什么是MPF?如何证明某一细胞提取液中有MPF?(综7)2、说明MPF的活化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3、试例举人类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初期进行的一系列重要实验。七、翻译1、cellcycle2、celldivision3、mitois4、meiosis5、MPF6、cyclin7、CDC8、CKI  第十一章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2、细胞周期检验点:在细胞内存在一系列的监控机制,可以鉴别细胞周期进程中的错误,并诱导产生特异的抑制因子,阻止细胞周期的进行,这些监控机制称为检验点。不仅存在于G1期,也存在于细胞周期的其他时期。3、细胞同步化:在自然过程中发生的或因研究工作的需要,为得到具有分裂能力且细胞时相一致的细胞群体的方法。4、有丝分裂:又称间接分裂,通过纺锤体的形成、运动以及染色体的形成,将S期已经复制好的DNA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以保证遗传的稳定性和连续性的分裂方式,由于这一分裂方式的主要特征是出现纺锤丝,特称为有丝分裂。5、减数分裂:有性繁殖生物为形成单倍体配子以完成生殖过程而进行的一种特殊的有丝分裂方式,包括两次细胞分裂而只有一次染色体复制,最终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6、有丝分裂器:有丝分裂时,由微管及其结合蛋白所组成的纺锤体和中心复合体。7、染色体列队:在动粒微管的牵拉下,染色体在赤道板上运动的过程,是有丝分裂过程中的重要事件之一。8、染色体的早期凝集:将细胞同步化在细胞周期的不同时期,通过细胞融合,将M期细胞与其他间期细胞融合后培养一段时间,与M期细胞融合的间期细胞发生了形态各异的染色体凝集现象。9、MPF(细胞促分裂因子):又称促成熟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是指存在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以诱导卵细胞成熟的一种活性物质。已经证明,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包括两个亚基即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MPF是一种普遍存在的、进化上较保守的G2/M转换调控者。10、周期中细胞:又称周期细胞或连续分裂的细胞,是指在细胞周期中连续运转不断分裂,保持分裂能力的细胞。11、静止期细胞:又称G0期细胞或静止期细胞,是指暂时脱离细胞周期不进行增殖,但在适当的刺激下,可重新进入细胞周期的细胞。12、细胞周期蛋白:与细胞周期调控有关的、其含量随细胞周期进程变化而变化的特殊蛋白质。最初在海胆卵中发现,一般在细胞间期内积累,在细胞分裂期内消失,在下一个细胞周期又重复这一消长现象,即在每一轮间期合成,G2/M时达到高峰,M期结束时被水解,下一轮周期又重新合成积累。已经证明周期蛋白广泛存在于各种真核生物中,是诱导细胞进入M期必需的,说明周期蛋白是细胞周期的调控者,可能参与了MPF功能的调节,是MPF的一部分。13、细胞分裂周期基因:是指与细胞分裂和细胞周期有关的基因,称为cdc基因。14、CDK抑制因子(CKI):是细胞内存在的一些对CDK激酶活性起负调作用的蛋白质。它是能与CDK激酶结合并抑制其活性的一类蛋白质,具有确保细胞周期高度时序性的功能,在细胞周期的负调控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15、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是与细胞周期进程相对应的一套Ser/Thr激酶系统。各种CDK沿细胞周期时相交替活化,磷酸化相应底物,使细胞周期事件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16、诱导同步化:采用药物诱导,使细胞阻断在细胞周期的某一个时期,然后打破阻断获得同一时段细胞的方法。17、DNA合成阻断法:通过使用DNA合成抑制剂,特异性地抑制DNA的合成,将细胞阻断在G1/S交界处的细胞同步化方法。18、中期阻断法:经过药物处理,抑制微管的形成,从而抑制有丝分裂器的形成,将细胞阻断在细胞分裂中期的同步化方法。19、终端分化细胞:又称不分裂细胞,是指不可逆地脱离细胞周期、丧失增殖能力并保持一定生理机能的细胞。二、填空题 1、染色体列队、分离(核分裂);胞质分裂。2、三联体微管,垂直,间期。3、动粒微管,极性微管,纺锤体微管,中心体微管;中心体微管。4、直接分裂(无丝分裂),有丝分裂,减数分裂。5、G1期(复制前期),S期(复制期),G2期(复制后期),M期(分裂期)。6、DNA合成阻断法,中期阻断法。7、细胞周期调控的研究。8、周期细胞(连续分裂的细胞),休眠细胞(静止期细胞),终端分化细胞。9、MPF。10、细胞变圆,与培养瓶的附着力减弱。11、TdR,羟基脲。12、Cdc2,周期蛋白,Cdc2,周期蛋白。13、休眠细胞(静止期细胞),终端分化细胞。14、R点,G1/S,G2/M,中期/后期。15、前期,前中期,中期,后期,末期,胞质分裂期。16、配对,互换;姊妹染色单体,同源染色体。三、选择题1、A;2、D;3、A;4、B;5、D;6、C;7、D;8、A;9、B;10、C;11、B;12、C;13、C;14、C;15、A;16、A;17、A;18、B;19、A。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简答题1、什么是细胞周期?细胞周期各时期主要变化是什么?答案要点: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上一次有丝分裂结束开始到下一次有丝分裂结束所经历的整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细胞遗传物质复制,各组分加倍,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细胞周期被划分为四个时期:G1期(复制前期,M期结束至S期间的间隙)、S期(复制期,DNA合成期)、G2期(复制后期,S期结束至M期间的间隙)、M期(有丝分裂期)。在正常情况下,细胞沿着G1→S→G2→M运转,细胞通过M期被分裂为两个子细胞,完成增殖过程。G1期:主要合成细胞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蛋白质、RNA、糖类、脂质等。S期:主要进行DNA的复制和组蛋白的合成。G2期:此时DNA的含量已增加一倍。此时主要进行其他蛋白质的合成。M期:主要进行染色体的分离、胞质分裂,一个细胞分裂为两个子细胞。2、细胞周期人工同步化有哪些方法?比较其优缺点。答案要点:⑴、选择同步化包括:①有丝分裂选择法:优点:同步化程度高,细胞不受药物侵害。缺点:得到的细胞数量少。②密度梯度离心法:优点:简单省时,效率高、成本低。缺点:对大多数种类的细胞并不适用。⑵、诱导同步化包括:⑴DNA合成阻断法:优点:同步化效率高,几乎适合于所有体外培养的细胞体系。缺点:诱导过程可造成细胞非均衡生长.⑵中期阻断法:优点:操作简便,效率高;缺点:药物毒性作用较大。3、试比较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的异同点。答案要点:相同点:都为二分分裂方式;分裂过程中均有有丝分裂器的出现;都有明显的细胞核特别是染色体的变化。不同点在于:比较项目减数分裂有丝分裂目的产生配子增加细胞数量子细胞染色体数目减半不变发生的细胞性细胞体细胞同源染色体的活动配对、互换独立活动细胞周期两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两次一次细胞周期,DNA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4、简述细胞通过什么机制将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答案要点:染色体在动粒微管作用下排列在赤道面上。染色体列队:由于动粒微管的作用,染色体在赤道板上运动的过程,又称染色体中板聚合。染色体列队的两种学说:①牵拉学说:两极动粒微管拉力均衡;②外推假说:两极极性微管的推力均衡。这两种假说并不相互排斥,有时可能同时作用,或有其他机制共同参与,最终将染色体排列在赤道板上,在所染色体排列到赤道板上之前,后期不能启动。5、细胞周期中有哪些主要检验点?细胞周期检验点的生理作用是什么?答案要点:细胞周期检验点主要有:R点,G1/S,G2/M,中期/后期,即:G1期中的R点或限制点,S期的DNA损伤检验点、DNA复制检验点,G2/M检验点,M中期至M后期又称纺锤体组装检验点等。通过细胞周期检验点的调控使细胞周期能正常动转,从而保证了遗传物质能精确地均等分配,产生具有正常遗传性能和生理功能的子代细胞,如果上述检验点调控作用丢失,就会导致基因突变、重排,使细胞遗传性能紊乱,增殖、分化异常,细胞癌变甚至死亡。6、简要说明CDK激酶在细胞周期中是如何执行调节功能的。 答案要点: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CDK)是与细胞周期进程相对应的一套Ser/Thr激酶系统。各种CDK沿细胞周期时相交替活化,磷酸化相应底物,使细胞周期事件有条不紊地进行下去。CDK1激酶通过使某些蛋白质磷酸化,改变其下游的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启动其功能,实现其调控细胞周期的目的。CDK1激酶催化底物磷酸化有一定的位点特异性。它一般选择底物中某个特定序列中的某个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CDK1激酶可以使许多蛋白质磷酸化,其中包括组蛋白H1,核纤层蛋白A、B、C,核仁蛋白等;组蛋白H1磷酸化,促进染色体凝集;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促使核纤层解聚;核仁蛋白磷酸化,促使核仁解体等。六、论述题1、什么是MPF?如何证明某一细胞提取液中有MPF?答案要点:又称促成熟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是指存在于成熟卵细胞的细胞质中,可以诱导卵细胞成熟的一种活性物质。已经证明,MPF是一种蛋白激酶,包括两个亚基即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以使多种蛋白质底物磷酸化。将该细胞提取液注射到新的未成熟的卵母细胞中,检测该卵母细胞是否能够被诱导成熟,若能,则证明该细胞提取液中存在MPF。2、说明MPF的活化及其在细胞周期调控中的作用。答案要点:MPF是由cyclinB和CDK1蛋白结合而成的二聚体,CDK1在周期中的含量相对稳定,cyclinB的含量则出现周期性的变化:一般在G1晚期开始合成,通过S期其含量不断增加,到达G2期,其含量达到最大值。CDK1只有与cyclinB结合都有可能表现出激酶活性,因此MPF的活性依赖于cyclinB含量的积累。CyclinB合成后与CDK1结合,CDK1有三个位点被磷酸化(14位的苏氨酸、15位的酪氨酸、161位的苏氨酸)后仍不具备激酶活性,此时称为前体MPF,经过14位的苏氨酸和15位的丝氨酸去磷酸后,MPF才表现出活性。CDK1激酶通过使某些蛋白质磷酸化,改变其下游的某些蛋白质的结构和启动其功能,实现其调控细胞周期的目的。CDK1激酶催化底物磷酸化有一定的位点特异性。它一般选择底物中某个特定序列中的某个丝氨酸或苏氨酸残基。CDK1激酶可以使许多蛋白质磷酸化,其中包括组蛋白H1,核纤层蛋白A、B、C,核仁蛋白等;组蛋白H1磷酸化,促进染色体凝集;核纤层蛋白磷酸化,促使核纤层解聚;核仁蛋白磷酸化,促使核仁解体等。3、试例举人类在研究细胞周期调控初期进行的一系列重要实验。答案要点:1、染色体的早期凝集:20世纪70年代初,Johnson和Rao将Hela细胞的M期细胞与间期细胞进行融合,可引起间期细胞核染色质凝集,也即染色体早期凝集。说明M期细胞具有促进间期细胞进行分裂的因子,即成熟促进因子(MPF)。2、非洲爪蟾卵母细胞孕酮刺激实验:1971年,Masui和Markert用非洲爪蟾卵为材料进行实验,发现在成熟的卵母细胞的细胞质中,存在可以诱导卵母细胞成熟的物质,他们将这种物质称为促成熟因子,即MPF。3、MPF的提纯工作:1988年Lohka等将MPF进行了高度纯化,证实,MPF是p34cdc2和周期蛋白B的复合物,其中p34cdc2是催化亚基,具有丝/苏氨酸激酶活性;周期蛋白B是调节亚基,具有激活p34cdc2活性等功能。当周期蛋白B和p34cdc2结合并经进一步活化形成活化的MPF后,细胞才能从G2期进入M期。由此证明,MPF是一种蛋白激酶。4、p34cdc2激酶的发现:以L.Hartwell为代表的酵母遗传学家,以芽殖酵母和裂殖酵母为实验材料,利用温度敏感突变株,发现许多与细胞分裂有关的基因(celldivisioncyclegene,CDC)。其中cdc2和cdc28基因最令人瞩目。cdc2基因是裂殖酵母细胞中最重要的基因之一。cdc2处于变异状态,细胞停留在G1/S或G2/M交界处。Cdc2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可使多种蛋白底物磷酸化,在裂殖酵母细胞周期调控过程中,起着关键性调节作用。cdc28基因是芽殖酵母细胞中的一个关键基因,cdc28基因突变细胞或停留在G1/S交界处,或停留在G2/M交界处。Cdc28也是一种蛋白激酶,在G2/M转换过程中起着中心调节作用,是Cdc2的同源物。5、cyclin的发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以TimHunt为代表的一些科学家研究海洋无脊椎动物海胆等胚胎发育早期卵裂蛋白质的合成中,发现了细胞周期调控的另一个重要调控因子——周期蛋白(cyclin)。进一步的研究表明,周期蛋白的合成与细胞进入M期及MPF活性密切相关,在G2期至M期的转换中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这些实验结果显示,周期蛋白可能参与MPF的功能调节。当MPF被提纯后,JamesMaller实验室和TimHunt实验室很快证明:MPF的另一种主要成分为周期蛋白B。至此,MPF的生化成分便被确定下来,它含有两个亚单位即Cdc2蛋白和周期蛋白,当二者结合后,表现出蛋白激酶活性,其中Cdc2为催化亚单位,周期蛋白为调节亚单位。 七、翻译1、细胞周期2、细胞分裂3、有丝分裂4、减数分裂5、细胞促分裂因子或促成熟因子或M期促进因子6、周期蛋白7、周期蛋白依赖激酶8、CDK抑制因子  第十二章细胞分化与基因表达调控本章要点:本章着重阐述细胞分化及影响细胞分化的因素,癌细胞的特性,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要求重点掌握细胞分化概念、本质及意义,要求了解影响细胞分化的主要因素,重点掌握癌细胞的主要特性;理解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环节和主要作用。 一、名词解释1、细胞分化2、细胞全能性、选择性剪接4、细胞决定5、管家基因6、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7、癌细胞P4428、癌基因9、抑癌基因10、多能造血干细胞11、定向干细胞12、原癌基因13、转分化14、多潜能性15、致癌因子16、再生17、接触抑制二、填空题1、在个体发育过程中,通常是通过来增加细胞的数目,通过来增加细胞的类型。2、细胞分化的关键在于特异性的合成,实质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表达。3、真核细胞基因表达调控的三个水平分别为、和。4、从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往往要经历和的过程。5、根据分化阶段的不同,干细胞分为和;按分化潜能的大小,可将干细胞分为、和三种。6、Dolly羊的诞生,说明高度分化的哺乳动物的也具有发育全能性,它不仅显示高等动物细胞的分化复杂性,而且也说明卵细胞的对细胞分化的重要作用。7、基因与基因的突变,使细胞增殖失控,形成肿瘤细胞。8、细胞分化是基因的结果,细胞内与分化有关的基因按其功能分为和两类。9、编码免疫球蛋白的基因是基因,编码rRNA的基因是基因。10、癌症与遗传病不同之处在于,癌症主要是的DNA的突变,不是的DNA的突变。三、选择题1、细胞分化的实质是()A、基因选择性表达 B、基因选择性丢失C、 基因突变 D、 基因扩增2、关于肿瘤细胞的增殖特征,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肿瘤细胞在增殖过程中,不会失去接触依赖性抑制B、肿瘤细胞都有恶性增殖和侵袭、转移的能力C、肿瘤细胞和胚胎细胞某些特征相似,如无限增殖的特性D、肿瘤细胞来源于正常细胞,但是多表现为去分化3、抑癌基因的作用是()。A、抑制癌基因的表达 B、编码抑制癌基因的产物C、编码生长因子D、编码细胞生长调节因子。 4、下列由奢侈基因编码的蛋白是()。A、 肌动蛋白 B、 膜蛋白C、 组蛋白D、 血红蛋白5、关于细胞分化的分子生物学机制,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细胞表型特化的分子基础是特异性蛋白质的合成B、已经分化的细胞仍旧具有全能性C、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D、细胞分化的选择性表达是在mRNA水平上的调节6、细胞分化过程中,基因表达的调节主要是()水平的调节A、复制B、转录C、翻译D、翻译后7、癌细胞的最主要和最具危害性的特征是()。A、细胞膜上出现新抗原B、不受控制的恶性增殖C、核膜、核仁等核结构与正常细胞不同D、表现为未分化细胞的特征 8、下列关于再生能力的比较,正确的是()。A、幼体强于成体B、动物强于植物C、高等动物强于低等动物D、器官强于组织9、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分化的规律是()。A、单能细胞→多能细胞→全能细胞B、全能细胞→多能细胞→单能细胞C、多能细胞→单能细胞D、全能细胞→单能细胞→多能细胞10、癌细胞由正常细胞转化而来,与原来细胞相比,癌细胞的分化程度通常表现为()。A、分化程度相同B、分化程度低C、分化程度高D、成为多能干细胞11、下列()的突变是细胞癌变的主要原因。A、生长因子B、基因转录调控因子C、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因子D、细胞周期调控蛋白12、下列()不属于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的范畴。A、复制水平的调控B、转录水平的调控C、RNA加工水平的调控D、翻译水平的调控13、下列()细胞具有分化能力。A、心肌细胞B、肾细胞C、肝细胞D、脂肪细胞14、正常Rb蛋白的功能是()。A、抑制RNA转录B、抑制DNA复制C、促进RNA转录D、促进DNA复制四、判断题1、细胞分化是多细胞生物体发育的基础,也是单细胞生物体生活的周期变化的基础。()2、ras基因是一种癌基因。()。3、细胞分化是管家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4、生物体发育过程中,细胞的细胞核始终保持其分化的全能性。()5、癌细胞由正常细胞突变而来,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失去了控制。()6、在分化程度上恶性肿瘤细胞高于良性肿瘤细胞。()7、编码组蛋白、非组蛋白、胶原蛋白的基因均属于奢侈基因。()8、多莉羊的培育成功表明动物的体细胞都是全能的。()9、细胞的全能性随着细胞分化程度的提高而逐渐受到限制。()10、Bcl2和p53都是抑癌基因。()11、植物的体细胞具有发育的全能性。()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2、简述癌细胞的基本特征。3、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4、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有哪些?六、论述题1、为什么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七、翻译1、cancercell2、stemcell3、celldifferentiation第十二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细胞分化:在个体发育中,为执行特定的生理功能,由一种相同的细胞类型经细胞分裂后逐渐在形态、结构和功能上形成稳定性差异,产生各不相同的细胞类群的过程。其本质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即基因表达调控的结果。2、细胞全能性:指细胞经分裂和分化后仍具有产生完整有机体的潜能或特性。 3、选择性剪接:是一种广泛存在的RNA加工机制,通过这种方式,可调控地选择性拼接产生不同的成熟mRNA,翻译产生不同的蛋白质,即一个基因可编码两个或多个相关的蛋白质。4、细胞决定:细胞分化具有严格的方向性,细胞在未出现分化细胞的特征之前,分化的方向就已由细胞内部的变化及受周围环境的影响而决定。5、管家基因:所有细胞中均要表达的一类基因,其产物是对维持细胞基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6、组织特异性基因(奢侈基因):指不同的细胞类型进行特异性表达的基因,其产物赋予各种类型细胞特异的形态结构特征与特异的功能。7、癌细胞:动物体内上皮组织中因为细胞分裂调节失控而无限增殖且具有转移能力的细胞。8、癌基因:是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原癌基因的一种突变形式,存在于细胞基因组中,编码多种类型的蛋白质,能引起正常细胞癌变。9、抑癌基因:是正常细胞增殖过程中的负调控因子。抑癌基因编码的蛋白抑制细胞增殖,使细胞停留于检验点上阻止周期进程。10、多能造血干细胞:可以产生两种以上不同类型的分化细胞。11、定向干细胞:仅具有分化形成某一类型能力的细胞,也叫单能干细胞。12、原癌基因:又称细胞癌基因,是指存在于正常细胞基因组中的与病毒癌基因相对应的同源序列。它是一些在DNA序列上极为保守的正常的细胞基因,但在肿瘤细胞中的转录活性比正常细胞高得多。13、转分化: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转变成另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的现象。14、多潜能性能:细胞具有发育成为多种分化类型细胞的潜能。15、致癌因子:引起细胞癌变的因素,包括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因子。16、再生:是指生物体缺失一部分后发生重建的过程。17、接触抑制:正常细胞在体外培养时表现为贴壁生长和汇合成单层后停止生长的特点,即接触抑制现象。二、填空题1、细胞分裂,细胞分化;2、蛋白质,组织特异性基因或奢侈基因;3、转录水平、加工水平、翻译水平;4、去分化,再分化;5、胚胎干细胞,成体干细胞;全能干细胞、专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6、体细胞核,细胞质;7、原癌基因,抑癌基因;8、选择性表达,管家基因,组织特异性基因;9、奢侈,管家;10、体细胞,生殖细胞;三、选择题1、A,2、A,3、D,4、D,5、D,6、B,7、B,8、A,9、B,10、B,11、C,12、A,13、C,14、B。四、判断题1、×;2、×;3、×;4、√;5、√;6、×;7、×;8、×;9、√;10、×;11、√。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答案要点:通过组合调控的方式启动组织特异性基因的表达是细胞分化的基本机制。细胞分化的机制极其复杂,细胞的分化命运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细胞的内部特性;二是细胞的外部环境。前者与细胞的不对称分裂以及随机状态有关,尤其是不对称分裂使细胞内部得到不同的基因调控成分,表现出一种不同于其他细胞的核质关系和应答信号的能力;后者表现为细胞应答不同的环境信号,启动特殊的基因表达,产生不同的细胞的行为,如分裂、生长、迁移、粘附、凋亡等,这些行为在形态发生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简述癌细胞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㈠基本生物学特征1、细胞生长与分裂失去控制,具有无限增殖能力,成为“永生”的细胞。2、具有浸润性和扩散性。3、细胞间相互作用改变。4、蛋白表达谱系或蛋白活性改变。5、mRNA转录谱系的改变。6、染色体的非整倍性变化。㈡体外培养的恶性转化细胞的特征1、具有无限增殖的能力;2、贴壁性下降;3、失去接触抑制;4、对生长因子的需求降低;5、致瘤性。3、为什么说细胞分化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答案要点:细胞分化是结构和功能发生差异的过程,而结构和功能是由蛋白质所体现出来的,所以细胞分化的实质是细胞发育过程中特异蛋白质的合成,分化的过程就是产生新的专一的结构蛋白和功能蛋白的过程,如肌细胞和红细胞同是来自中胚层,后来它们在结构和功能上发生分工,红细胞合成血红蛋白,而肌细胞合成肌动蛋白和肌球蛋白;蛋白质又是通过承继DNA遗传信息的mRNA翻译而来,所以细胞分化的实质在于基因选择性的表达。4、癌基因编码的蛋白质主要有哪些?答案要点:癌基因编码的蛋白主要包括生长因子、生长因子受体、信号转导通路中的分子、基因转录调节因子和细胞周期调控蛋白等几大类。六、论述题 1、为什么肿瘤患者多为老年人?答案要点:因为肿瘤的形成是基因突变逐渐积累的结果。肿瘤的发生需要⑴多基因突变⑵长时间积累。根据大量的病例分析,癌症的发生一般并不是单基因的突变,而至少在一个细胞中发生5-6个基因突变,才能赋予癌细胞所有的特征:即癌细胞不仅增殖速度快,而且其子代细胞能够逃脱细胞衰老的命运,取代相邻正常细胞的位置,不断从血液中获取营养,进而穿越基膜与血管壁在新的组织部位安置、存活与生长。由此可见,细胞基因组中产生与肿瘤发生相关的某一原癌基因的突变,并非马上形成癌,而是继续生长直到细胞群体中新的偶发突变的产生。某些在自然选择中具有竞争优势的细胞,再经过类似的过程,逐渐形成具有癌细胞一切特征的恶性肿瘤。如直肠癌发生的病程中开始的突变仅在肠壁形成多个良性的肿瘤(息肉),进一步突变才发展为恶性肿瘤,全部过程需要10-20年或更长时间。因此,癌症是一种典型的老年性疾病,它涉及一系列的原癌基因与肿瘤抑制基因的致癌突变的积累。在某些癌症病例中,其生殖细胞中原癌基因或肿瘤抑制因子发生致癌突变,致使体内所有的体细胞的相应基因都已变异。在这种情况下,癌变发生所需要的基因突变数的积累时间就会减少,携带这种基因突变的家族成员更易患癌症。1、癌细胞2、干细胞3、细胞分化 第十三章细胞衰老与凋亡 本章要点:本章着重阐述细胞生命的基本现象衰老与死亡。要求掌握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及基本原理,重点掌握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细胞凋亡的研究进展,细胞凋亡的形态和生化特征、分子机制及检测方法。 一、名词解释1、细胞衰老2、Hayflick界限3、致密体4、端粒5、细胞死亡6、细胞凋亡7、凋亡小体8、DNAladders9、细胞坏死10、caspase家族11、bcl-212、P53二、填空题1、体外培养的细胞的增殖能力与的年龄有关,也反映了细胞在体内的状况;细胞衰老的决定因素存在于内;决定了细胞衰老的表达而不是细胞质。2、衰老细胞的膜的减弱、能力降低;线粒体的数目,嵴呈状;核的体积、核膜、染色质。3、端粒是由简单的富含和的DNA片段的序列组成;随着每次细胞分裂,端粒会。4、端粒酶以自身的一段为模板,通过出一段端粒片段连接在染色体的端粒末端,从而保持了细胞的生长;人类正常组织的体细胞端粒酶活性。5、ROS主要有三种类型即:、和。6、2002年的生理学或医学诺贝尔奖颁给了两位英国科学家和一位美国科学家,以表彰他们为研究器官发育和程序性细胞死亡过程中的所作出的重大贡献。7、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在形态学上可分为三个阶段,即、和。8、HIV进入人体后,引起CD4+T细胞数目的重要机制就是。9、细胞凋亡最主要的生化特征是由于内源性的活化,被随机地在核小体的部位打断,结果产生含有不同数量的的片段,进行电泳时,产生了特征性的,其大小为的整倍数。三、选择题1、下列不属于细胞衰老结构变化的是()。A、细胞核随着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增大B、内质网呈弥散状C、线粒体的数目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减少D、线粒体体积随分裂次数的增加而减小2、致密体属于()A、初级溶酶体B、次级溶酶体C、残体D、都不对3、端粒存在于()。A、细胞质中B、中心体C、线粒体上D、染色体上4、细胞凋亡是指()。A、细胞因年龄增加而导致正常死亡B、细胞因损伤而导致死亡 C、细胞程序性死亡D、细胞非程序性死亡5、在caspase家族中,起细胞凋亡执行者作用的是()。A、caspase1,4,11B、caspase2,8,9C、caspase3,6,7D、caspase3,5,106、端粒存在于染色体DNA两端,是一富含()的简单重复序列。A、UB、AC、TD、C7、下列与细胞衰老无关的是()。A、氧化损伤学说B、染色体端粒复制假说C、线粒体DNA突变学说D、细胞全能性8、细胞凋亡的一个重要特征是()。A、DNA随机断裂B、DNA发生核小体间断裂C、80S核糖体的rRNA断裂D、mRNA的断裂9、下列关于P53描述错误的是()。A、P53是肿瘤抑制基因,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B、P53对细胞生长起负调节作用,具有促使细胞凋亡的功能C、P53是细胞凋亡必要条件D、P53基因是人肿瘤有关基因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10、下列关于bcl-2的描述错误的是()。A、bcl-2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B、bcl-2是通过加速细胞增殖促进肿瘤形成C、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D、bcl-2是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长寿”基因四、判断题1、Hayflick界限是指细胞最大分裂次数。()2、体外培养的二倍体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无关。()3、体外培养的二倍体细胞的衰老主要决定于环境因素。()4、细胞衰老的过程中,膜的流动性减弱、选择透过性能力降低。()5、细胞中线粒体的数目随细胞年龄增加而增加,而体积则随年龄增加减小。()6、人类的细胞均不表达端粒酶活性,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细胞中明显的端粒酶活性使其具有永生性生长的特性。()7、根据氧化损伤学说,只要清除活性氧基团就可以延长细胞寿命。()8、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化调控,所以也称细胞程序性死亡。()9、植物细胞和动物细胞一样都存在细胞凋亡。()10、Caspase家族在正常条件下,以非活化的酶原形式存在于细胞中。()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2、简述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有哪些?4、比较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六、论述题1、试论述细胞衰老的理论。2、试论述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七、翻译1、apoptosis2、programmedcelldeath(PCD)3、DNAladder4、necrosis5、caspase6、bcl-2 第十三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 1、细胞衰老:细胞衰老又称老化,是细胞的一个基本的生命现象。是指细胞随着年龄的增加,生理机能和结构发生退行性变化,趋向死亡的不可逆的现象。2、Hayflick界限:由Hayflick等人提出的,其主要内容是:细胞,至少是培养的细胞,不是不死的,而是有一定的寿命;它们的增殖能力不是无限的,而是有一定的界限。3、致密体:衰老细胞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在衰老时都会有致密体的积累。致密体是由溶本科体或线粒体转化而来。多数致密体具单层膜且有阳性的磷酸酶反应,这和溶酶体是一致的;少数致密体仍可看到双层膜,有时嵴的结构也依稀可见,显然是由线粒体转化而来的。4、端粒:端粒是具有特殊DNA序列并以一种特殊方式复制的染色体末端结构,由简单的富含T和G的DNA片段的重复序列组成。线性染色体复制时,端粒不被复制。因此,真核细胞染色体末端的端粒就会随着细胞分裂而缩短。这个缩短的端粒传给细胞后,随着细胞的再次分裂进一步缩短。这样,染色体末端端粒随着每次细胞分裂而逐渐缩短,直到影响分裂走向衰老。5、细胞死亡:细胞的死亡是指细胞生命活动的结束。在多细胞生物中,细胞死亡有两种不同形式:细胞坏死或意外死亡,细胞凋亡或称程序性细胞死亡。6、细胞凋亡:细胞凋亡是多细胞有机体为调控机体发育,维护内环境稳定,由基因控制的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是机体的一种基本生理机制,并贯穿于机体整个生命活动过程。7、凋亡小体:细胞凋亡过程中产生的一种特殊的结构体,形成过程是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质膜所包围。从外观上看,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以后,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凋亡小体逐渐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并消化,不会影响周围的细胞,不会引起炎症反应。8、DNAladders:细胞凋亡的重要的生化特征,由于内源性的核酸内切酶活化,DNA被随机地在核小体的连接部位打断,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结果产生含有不同数量核小体单位的片段,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形成了特征性的DNA梯状条带(DNAladders),其大小为180~200bp的整数倍。9、细胞坏死:是细胞死亡的一种方式,通常指各种致病因子(物理的[辐射]、化学的[有毒物的侵袭]因素和生物因素[微生物感染]干扰和中断了细胞正常代谢活动而造成的细胞意外(非正常)死亡。在细胞坏死时,细胞膨胀,外形不规则;溶酶体膜破坏,水解酶外溢;细胞膜破坏,胞浆外溢,侵袭周围组织,引起炎症反应。10、caspase家族:caspases是近年来发现的一组存在于胞质溶胶中的结构上相关的半胱氨酸蛋白酶,是一类天冬氨酸特异性的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人的细胞中已发现十几种caspase,大多数都在细胞凋亡中起作用。caspase所有成员都具有共同的特点,活性中心是半胱氨酸残基,水解蛋白底物的位点是特异地断开天冬氨酸残基后的肽键。Caspase家族在正常条件下,以非活化的酶原形式存在于细胞中,它们具有4个独特的结构域,当酶原被活化时,各个结构域之间发生裂解。Caspase的级联反应在调节和执行凋亡的过程中发挥核心作用。11、bcl-2:bcl-2是细胞凋亡抑制基因,名称来源于B细胞淋巴瘤/白血病-2。它最初是从人的滤泡性B细胞淋巴瘤中分离出来的,通常定位于人的第18号染色体,但由于发生染色体易位,使bcl-2与14号染色体上IgH基因并列导致过度表达。bcl-2是一种原癌基因,不同于一般意义上加速细胞增殖而致癌的癌基因,它是通过抵抗多种形式的细胞死亡,延长细胞寿命,使细胞数目累积增多来促进肿瘤形成的。bcl-2在细胞凋亡的调控中起着重要作用。bcl-2是哺乳动物普遍存在的“长寿”基因。12、P53:p53基因定位于人的17号染色体上横跨16-20kb的一段DNA序列。p53基因是典型的肿瘤抑制基因,其产物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对细胞生长起负调节作用,它具有促使细胞凋亡的功能。p53基因是人肿瘤有关基因中突变频率最高的基因。人类肿瘤有50%以上是由p53基因的缺失造成的。二、填空题1、供体,衰老,细胞内,细胞核。2、流动性,选择透过,增大,内折,固缩化。3、T,G,重复,逐渐缩短。4、RNA,逆转录,永生性,无。5、·O2超氧自由基,·OH羟自由基,H2O2。6、基因规则或基因调控。7、凋亡的起始,凋亡小体的形成,凋亡小体被吞噬。8、减少,细胞凋亡。9、核酸内切酶,DNA,连接,核小体单位,琼脂糖凝胶,DNA梯状条纹,180~200bp。三、选择题1、D;2、C;3、D;4、C;5、B;6、C;7、D;8、B;9、C;10、B。四、判断题1、√;2、×;3、×;4、√;5、×;6、×;7、√;8、√;9、√10、√。五、简答题1、简述细胞凋亡的生物学意义。 答案要点:1、清除无用的细胞;2、清除多余的细胞;3、清除发育不正常的细胞;4、清除已完成任务的、衰老的细胞;5、清除有害的、被感染的细胞。通过以上几方面的作用,保证器官的正常发生与构建、组织及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2、简述细胞衰老的基本特征。答案要点:⑴细胞膜的变化:衰老细胞的细胞膜结构发生变化,使膜的流动性减弱。细胞膜选择透过性能力降低,细胞膜上的受体分子减少,细胞质膜受损伤后不易修复。⑵线粒体的变化线粒体的变化在细胞衰老过程中是很重要的,细胞衰老时,一方面线粒体数目减少,另一方面线粒体的结构也发生变化,其内膜形成的嵴呈萎缩状。在低氧或缺氧的条件下,衰老细胞的线粒体更早地出现肿胀,接着出现空泡,最终线粒体破裂崩解。⑶内质网的变化细胞衰老过程中,糙面内质网的量减少,内质网膜电子密度增高,膜结构变厚;此外内质网排列不规则,或出现肿胀和空泡。⑷细胞核的变化1、核增大;2、核膜内折;3、染色质固缩化。细胞核结构的衰老变化中最明显的是核膜的内折凹陷,而且细胞衰老程度越高内折越明显,核的整个体积变大,核中染色质凝聚、破碎,甚至出现异常多倍体。⑸致密体的生成致密体是衰老细胞中常见的一种结构,绝大多数动物细胞在衰老时都会有致密体的积累。此外,细胞衰老时,细胞间间隙连接及膜内颗粒的分布也发生变化。间隙连接在细胞间离子和小分子代谢物的交换上起着重要的作用。衰老时间隙连接的减少,使细胞间代谢协作减少了。3、细胞凋亡的形态学和生化特征有哪些?㈠细胞凋亡的形态学特征细胞凋亡的发生过程,在形态学上可分为三个阶段。1、凋亡的起始:细胞明显皱缩,染色质凝集、边缘化。这阶段的形态学变化表现为细胞表面的特化结构如微绒毛的消失,细胞间接触的消失,但细胞膜依然完整,未失去选择透性;细胞质中,线粒体大体完整,但核糖体逐渐从内质网上脱离,内质网囊腔膨胀,并逐渐与质膜融合;染色质固缩,形成新月形帽状结构等形态,沿着核膜分布。2、凋亡小体的形成:首先,核染色质断裂为大小不等的片段,与某些细胞器如线粒体一起聚集,为反折的细胞质膜所包围。从外观上看,细胞表面产生了许多泡状或芽状突起。以后,逐渐分隔,形成单个的凋亡小体。3、凋亡小体被吞噬。凋亡小体逐渐为邻近的细胞所吞噬并消化,不会影响周围的细胞,不会引起炎症反应。㈡细胞凋亡的生化特征细胞凋亡最主要的生化特征是由于内源性的核酸内切酶活化,DNA被随机地在核小体的连接部位打断,DNA发生核小体间的断裂,结果产生含有不同数量核小体单位的片段,在进行琼脂糖凝胶电泳时,形成了特征性的DNA梯状条带(DNAladders),其大小为180~200bp的整数倍。到目前为止,梯状条带(DNAladders)仍然是鉴定细胞凋亡最可靠的方法。凋亡细胞的另一个重要特征是tTG(组织转谷氨酰胺酶tissueTransglutaminase)的积累并达到较高的水平。4、比较细胞凋亡和细胞坏死。比较项目细胞凋亡细胞坏死外形细胞变圆、变小细胞膨胀,外形不规则细胞膜完整,细胞膜内陷,将胞内物质分割包围成凋亡小体破坏,导致胞浆外溢细胞质细胞质成分密度增高,发生凝集,最初细胞器保持完整性细胞器被破坏,溶酶体膜破坏,水解酶破坏胞内成分细胞核染色质断裂成一定大小的片断、凝缩、边缘化,形成凋亡小体,产生DNAladder整个核浓缩,核膜破裂,核溶解,DNA被切碎,没有DNAladderCa2+浓度增高没发现变化核酸内切酶被活化没发现变化基因控制由相关基因控制无基因控制 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凋亡小体被周围的细胞吞噬,胞内含物不外溢,周围不发生炎症细胞外溢成分侵袭影响周围组织,经常引起炎症 六、论述题1、试述细胞衰老的理论。答案要点:1、Hayflick界限;2、细胞的增殖能力与供体年龄有关;3、决定细胞衰老的因素在细胞本身;4、细胞核决定了细胞衰老的表达;5、染色体端粒复制假说;6、线粒体DNA与衰老;7、氧化性损伤学说。2、试论述细胞凋亡的检测方法。答案要点:细胞凋亡的检测是基于凋亡细胞所形成的形态学和生物化学特征,特别是DNA的断裂。1、形态学观测:应用各种染色法可观察到凋亡细胞的各种形态学特征。2、DNA电泳:细胞发生凋亡时,DNA发生特征性的核小体间的断裂,产生大小不同的片段,但都是180~200bp的整数倍。3、TUNEL测定法,即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4、彗星电泳法:这是一种快速简便的凋亡检测法。5、流式细胞分析:最常用来分析细胞凋亡的流式细胞技术。 七、翻译1、apoptosis2、programmedcelldeath(PCD)3、DNAladder4、necrosis5、caspase6、bc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