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6.50 KB
  • 2022-04-22 11:27:54 发布

《管理与成本会计》大纲及习题集答案.doc

  • 18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管理与成本会计》大纲及习题集答案上篇.成本会计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成本预测:是依据成本与各种技术经济因素的依存关系,运用预测理论和方法,对未来一定时期的一定产品或某个项目、方案的成本水平、成本项目进行科学的测算,以便为成本决策、成本计划、和成本控制提供及时的、有效的信息和依据,避免决策、计划和控制中的主观性和片面性。2、成本决策:是指用决策理论,根据成本预测及有关成本资料,运用定性与定量的方法,抉择最佳成本方案的过程。3、成本计划:是企业生产经营总预算的一部分,它以货币形式规定企业在计划期内产品生产耗费和各种产品的成本水平以及相应的成本降低水平和为此采取的主要措施的书面方案。4、成本核算:对生产经营管理费用的发生和产品成本的形成所进行的核算。5、成本控制:是企业根据一定时期预先建立的成本管理目标,由成本控制主体在其职权范围内,在生产耗费发生以前和成本控制过程中,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的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以保证成本管理目标实现的管理目标行为。6、成本分析:是利用成本核算及其他有关资料,分析成本水平与构成的变动情况,研究影响成本升降的各种因素及其变动原因,寻找降低成本的途径的分析方法。成本分析是成本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作用是正确评价企业成本计划的执行结果,揭示成本升降变动的原因,为编制成本计划和制定经营决策提供重要依据。7、成本考核:是指定期考查审核成本目标实现情况和成本计划指标的完成结果,全面评价成本管理工作的成绩。8、记录型成本会计:早期的成本会计仅限于对生产过程的生产消耗进行系统的会计和计算,也称记录型成本会计。9、经营型成本会计:现代的成本会计发展重点由事中控制、事后计算和分析转移到事前预测、决策和规划,形成了新型的着重管理的经营型成本会计。三、单选题1C、2D、3D、4B四、多选题1ABDE、2BD、3ABCD、4ABD第二章一、名词解释1、定额管理:是指利用定额来合理安排和使用人力、物力、财力的一种管理方法。2、生产费用:是指在企业产品生产的过程中,发生的能用货币计量的生产耗费,也就是企业在一定时期内产品生产过程中消耗的生产资料的价值和支付的劳动报酬之和。3、产品成本:是指企业为了生产产品而发生的各种耗费。可以指一定时期为生产一定数量产品而发生的成本总额,也可以指一定时期生产产品单位成本。4、费用要素:工业企业发生的各种费用按其经济内容划分,主要有劳动对象方面费用、劳动手段方面费用和活劳动方面费用,这三大费用构成费用要素。第18页(共18页) 5、产品成本项目:一般是指计入产品成本的费用按经济用途划分的项目,是对产品成本构成内容所作的分类。6、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7、内部结算价格:是企业内部各核算单位实行“独立核算,自计盈亏”的价值尺度,是实行内部模拟市场、模拟法人运行的基础,也是进行合理分配的经济杠杆。三、单选题1C、2B、3C、4A、5B、6C、7C、8C、9D、10A、11A、12C、13A四、多选题1AE、2BCDE、3BCDE、4ABCDE、5ABCD、6ABCD、7ABCD第三章生产费用在各对象之间的分配与归集一、名词解释1、定额消耗量比例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消耗量,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2、定额费用比例分配法:是产品的生产费用按照完工产品和月末在产品的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计算完工产品成本和月末在产品成本的方法。3、待摊费用:已经支付但不能作为当期费用的支出,流动资产项目之一。4、预提费用:是指企业按规定预先提取但尚未实际支付的各项费用。5、制造费用:制造费用包括产品生产成本中除直接材料和直接工资以外的其余一切生产成本,主要包括企业各个生产单位(车间、分厂)为组织和管理生产所发生的一切费用。6、生产工时比例分配法:指按各产品的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来分配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的一种方法。7、生产工人工资比例法:按照各种产品所耗用的生产工人工时的比例分配制造费用的一种方法。8、机器工时比例法:指按各产品机器加工时间的比例来分配制造费用(或间接费用)的一种方法。9、计划成本分配率法:是指按照计划成本将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进行分配和调整的一种方法。10、年度计划分配率分配法:这是按照年度开始前确定的全年度适用的计划分配率分配制造费用的方法。11、辅助生产费用:辅助生产指主要为基本生产车间、企业行政管理部门等单位服务而进行的产品生产和劳务供应。12、直接分配法:是指不考虑辅助生产车间相互提供劳务的情况,而将各种辅助生产费用直接分配给辅助生产以外的受益车间的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13、交互分配率:指会计期中将发生的辅助生产费用进行归集,期末先将这些费用在各辅助生产车间或部门之间,按照它们内部相互提供产品或劳务的数量进行一次交互分配,然后再将各辅助生产车间交互分配后的实际费用,在辅助生产车间以外的各受益单位之间进行第二次分配。14、代数分配法:是运用代数中的多元联立方程式计算辅助生产劳务的单位成本,然后再根据受益单位耗用劳务的数量分配辅助生产费用的方法。三、单选题1A、2B、3D、4D、5C、6D、7A、8B、9A、10B、11B、12B、13C、14C、15A第18页(共18页) 16D、17C、18C、19C、20C、21C、22A、23B、24C、25A四、多选题1ABCD、2ACE、3ABCE、4AC、5ACDE、6BC、7AD、8ABCE、9ABE、10DE五、计算题1、(1)甲产品定额=150*(5*4+4*8+2*10)=10800(元)乙产品定额=50*(9*4+6*8+5*10)=6700(元)分配标准=35350/[(150*(5*4+4*8+2*10)+50*(9*4+6*8+5*10))=2.02甲产品=2.02*10800=21816(元)乙产品=35350-21816=13534(元)2、分配率=60000*18/(120+240)=3000A=3000*120=360000(元)B=3000*240=720000(元)3、甲产品定额=400*50=20000(公斤)乙甲产品定额=500*30=15000(公斤)丙产品定额=600*75=45000(公斤)分配标准=12000*8*(1+2%)/(20000+15000+45000)=1.224甲产品=1.224*20000=24480(元)乙产品=1.224*15000=18360(元)丙产品=12000*8*(1+2%)-24480-18360=55080(元)4、甲产品定额=9000*45=405000(分钟)乙甲产品定额=22.5*7500=16875(分钟)工资分配率=28687.5/(405000+16875)=0.05甲产品分配的工资=405000*0.05=20250(元)乙产品分配的工资=28687.5-20250=8437.5(元)5、原材料分配率=28175/(100+30*50%)=245完工产品的原材料=100*245=24500(元)在产品=28175-24500=3675(元)直接人工的分配率=14000/(100+30*40%)=125完工产品的人工=100*125=12500(元)在产品=14000-12500=1500(元)制造费用的分配率=10080/(100+30*40%)=90完工产品的人工=100*90=9000(元)在产品=10080-9000=1080(元)完工产品合计=24500+12500+9000=46000(元)在产品合计=3675+1500+1080=6255(元)6、制造费用分配率=27450/(1800+1000+1300)=6.7甲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6.7*1800=12060(元)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6.7*1000=6700(元)丙产品分配的制造费用=27450-12060-6700=8690(元)7、将题目中的44000改为144000小时才合理。计划制造费用的分配率=360000/144000=2.512月甲产品分配=2.5*26000=65000(元)第18页(共18页) 12月乙产品分配=2.5*11000=27500(元)甲产品全年分配的计划制造费用=65000+242000=307000(元)乙产品全年分配的计划制造费用=27500+102500=130000(元)全年差异=378800-(307000+130000)=-58200(元)分配率=-58200/(65000+27500)=-0.63甲产品分配=-0.63X65000=-40950(元)乙产品分配=-58200+40950=-17250(元)甲产品全年实际费用=307000-40950=266050(元)乙产品全年实际费用=130000-17250=112750(元)8、分配率=262500/44000=5.97A产品分配=5.97*390*4=9313.2(元)B产品分配=5.97*360*5=10746(元)差异=24000-(9313.2+10746)=3940.8(元)这是超支的差异,说明本月按计划成本结转的制造费用小于实际发生的制造费用。9、交互分配法:辅助车间分配费用(元)分配数量分配率受益的车间和部门供水车间维修车间产品耗用基本车间一般耗用管理部门数量金额数量金额AB数量金额数量金额交互分配供水车间18000450045002000维修车间14000280000.530001500对外分配供水车间1750040004.37526252000875014006125维修车间14500250000.58696034805000290020001160合计958534801165072851、对内分配的维修单价=14000/28000=0.5对内分配的水单价=18000/4500=42、对外分配的维修单价=(14000+2000-1500)/25000=0.58对外分配的水单价=(18000+1500-2000)/4000=4.37510、将题目水的计划单价改为每吨水6元。表中的劳务量有误。将供水量和供电量对调一下。水的耗用计划成本情况:甲产品=600*6=3600(元)车间=2000*6=12000(元)行政管理部门=1400*6=8400(元)第18页(共18页) 供电车间耗用=500*6=3000(元)合计=27000(元)差异=24620+1500-2700=-850(元)(节约)电的耗用计划成本情况:甲产品=12000*0.5=6000(元)乙产品=6000*0.5=3000(元)车间=5000*0.5=2500(元)行政管理部门=2000*0.5=1000(元)供水车间耗用=3000*0.5=1500(元)合计=14000(元)差异=14440+3000-14000=7440(元)(超支)第四章生产费用在完工产品与在产品之间的分配与归集一、名词解释1、在产品: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正处于加工或等待加工的产品。2、产成品:是指在一个企业内已完成全部生产过程、按规定标准检验合格、可供销售的产品。3、约当产量法:就是将期末在产品成本和本期发生生产费用的总和,按完工产品数量和期末在产品约当产量的比例进行分配,以计算本期完工产品成本和期末在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5、定额比例法:是指企业分配成本项目,按照完工产品与月末在产品定额耗用量或定额费用的比例分配成本费用的一种方法。6、定额成本计算法:是将月末在产品的各项费用按各该费用定额计算,亦即月末在产品成本按其数量和单位定额成本计算,实际的生产费用与定额费用的差异均计入当月完工产品成本。7、按所耗材料费用计算法:即月末在产品只计算耗用的原材料费用,不计算所耗用的工资及福利费等加工费用,产品的加工费用全部计入完工产品成本。某种产品的全部成本费用,减月末在产品原材料费用,就是完工产品的成本。三、单选题1D、2C、3A、4C、5D、6C、7B、8B、9B、10C、11B、12A、13B四、多选题1ADE、2ACE、3BE、4ACDE、5CE、6ABE五、计算题1、原材料费用分配率=(7800+69000)÷(22+15)=2075.68(元/件)完工产品的原材料费用=2075.68*22=45664.96(元)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7800+69000)-45664.96=31135.04(元)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6600+34000)÷(22+15*40%)=1450(元/件)完工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1450*22=31900(元)在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40600-31900=8700(元)制造费用分配率=(5400+23200)÷(22+15*40%)=1021.43(元/件)完工产品的制造费用=1021.43*22=22471.46(元)在产品的制造费用=(5400+23200)-22471.46=6128.54(元)第18页(共18页) 完工产品合计=45664.96+31900+22471.46=100036.42(元)在产品合计=45963.58元2、原材料费用分配率=24575÷(60+20*40%+50*100%)=208.26(元/件)完工产品的原材料费用=208.26*60=12495.6(元)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24757-12495.6=12079.4(元)直接人工费用分配率=3255÷(60+20*20*50%+50*35/50)=32.88(元/件)完工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32.88*60=1972.8(元)在产品的直接人工费用=3255-1972.8=1282.2(元)制造费用分配率=2220÷(60+20*20*50%+50*35/50)=22.42(元/件)完工产品的制造费用=22.42*60=1345.2(元)在产品的制造费用=2220-1345.2=874.8(元)完工产品合计=12495.6+1972.8+1345.2=15813.6(元)在产品合计=14236.4元3、题目中直接人工1小时2.4元,制造费用1小时3.2元在产品材料定额成本=(50+40)*400=36000(元)完工产品材料成本=24000+96000-36000=84000(元)在产品人工定额=(50*20+40*50)*2.4=7200(元)完工产品人工费用=4200+26000-7200=23000(元)在产品制造费用定额=(50*20+40*50)*3.2=9600(元)完工产品制造费用定额=6400+28000-9600=24800(元)完工产品成本合计=84000+23000+24800=131800(元)在产品成本合计=36000+7200+9600=52800(元)4、题目不完整,加入本月投入费用为:原材料8800元,直接人工15000,制造费5000元原材料的分配率=(1400+8800)/[(4000+1000)*2]=1.01完成产品原材料费用=1.01*8000=8080(元),在产品=10200-8080=2120(元)直接人工的分配率=(3000+15000)/[(1.25*4000)+1000*1]=3完工产品直接人工=3*5000=15000(元)在产品直接人工=18000-15000=3000(元)制造费用的分配率=(1000+5000)/[(1.25*4000)+1000*1]=1完工产品制造费用=5000(元)在产品直接人工=1000(元)完工产品合计=8080+15000+5000=28080(元)在产品=2120+3000+1000=6120(元)5、材料分配率=(158000+66000)/(150+90)=933.33完工产品的原材料费用=933.33*150=140000(元)在产品的原材料费用=84000(元)完工产品合计=140000+6550+8560=155110(元)在产品合计=84000元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单步骤生产:是指生产技术上不间断、不分步骤的生产。2、多步骤生产:工业企业工艺过程系由若干个可以间断的、分散在不同地点进行的生产步骤所组成。第18页(共18页) 3、大量生产:是指产品数量很大,大多数工作地点长期按照一定的生产节拍进行某一个零件的某一道工序的加工。4、成批生产:是指一年中分批轮流地制造几种不同的产品,每种产品均有一定的数量,工作地点的加工对象周期性地重复。6、成本计算对象:是指计算产品成本过程中,确定归集与分配生产费用的承担客体。7、成本计算期:成本计算期是指产品成本计算所确定的特定期限。产品成本计算期的确定一般与企业所生产产品的特点有密切关系。8、品种法:以产品品种为产品成本计算对象,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9、分步法:是以产品生产步骤和产品品种为成本计算对象,来归集和分配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0、分批法:分批法是按照产品批别归集生产费用、计算产品成本的一种方法。11、综合结转分步法:逐步综合结转法,是指各生产步骤耗用上一步骤的半成品成本,以其综合成本记入下一步骤成本计算单中的“直接材料”项目,或是设立“半成品”项目。12、平行结转分步法:指半成品成本并不随半成品实物的转移而结转,而是在哪一步骤发生就留在该步骤的成本明细帐内,直到最后加工成产成品,才将其成本从各步骤的成本明细帐转出的方法。13、制造成本法:品种法、分批法、分步法等基本方法,只计算产品制造活动中发生的耗费,不包括期间费用,因而计算的产品成本,都是生产成本,也称制造成本。14、成本还原:是将产成品成本中以综合项目反映的自制半成品成本,逐步分解为按原始成本项目反映的成本。三、单选题1D、2B、3B、4B、5A、6D、7A、8B、9A、10A、11A、12C、13D、14A、15D四、多选题1ACE、2ACD、3ABDE、4ACE、5ABDE、6BCD、7AE、8ABC、9AC、10BC五、计算题1、9414批产品:完工产品成本=(3360/10)*6+2350/(6+4*50%)*6+2800/(6+4*50%)*6=5878.5(元)在产品成本=3360+2385+2800-5878.5=2666.5(元)9415批产品:完工产品成本=(460+350+240)*2=2100(元)在产品成本=4600+3050+1980-2100=7350(元)2、还原分配率=8400/7000=1.2还原后半成品成本为:原材料=2900*1.2=3480(元)直接人工=1380*1.2=1656(元)制造费用=2720*1.2=3264(元)还原后产成品成本为:原材料=3480(元)直接人工=1656+2800=4456(元)制造费用=3264+4160=7424(元)合计=15360元产品单位成本为:原材料=34.80元直接人工=44.5元)制造费用=74.24元合计=153.6元第18页(共18页) 3、5月份甲产品完工10台的成本=(750+1540+620)*10=29100(元)6月份第一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10080/(2900+1800+1600)=1.6甲分配制造费用=2900*1.6=4640(元)乙分配制造费用=1800*1.6=2880(元)丙分配制造费用=1600*1.6=2560(元)6月份第二车间制造费用分配率=12680/(1800+2100+2440)=2甲分配制造费用=1800*2=3600(元)乙分配制造费用=2100*2=4200(元)丙分配制造费用=2440*2=4880(元)6月份甲产品完工10台的成本=15200+18600+8800-29100+8600+3800+4640+3600=34140(元)6月份乙产品完工25台的成本=28000+22000+5500+6000+2880+4200=68580(元)丙产品全都没有完工下篇管理会计第一章一、名词解释1、管理会计学:指在当代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以强化企业内部经营管理,实现最佳经济效益为最终目的,以现代企业经营活动及其价值表现为对象,通过对财务等信息的深加工和再利用,实现对经济过程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责任考核评价等职能的一个会计分支。2、科学管理理论:科学管理理论,由科学管理之父--弗雷德里克·温斯洛·泰罗在他的主要著作《科学管理原理》(1911年)中提出。科学管理理论的简介科学管理的局限性,科学管理最明显的局限性是认为工人是“经济人”。科学管理重视物质技术因素,忽视人及社会因素。3、战略管理会计:是指以协助高层领导制定竞争战略、实施战略规划,从而促使企业良性循环并不断发展为目的,能够从战略的高度进行分析和思考,既提供顾客和竞争对手具有战略相关性的外向型信息,也提供本企业与战略相关的内部信息,服务于企业战略管理的一个会计分支。4、行为会计理论:主要是借助于行为科学理论来研究会计在管理上的应用,它可以分为三大类:组织行为研究,管理决策和管理会计信息关系的研究,个人行为研究。5、作业成本管理:是以提高客户价值、增加企业利润为目的,基于作业成本法的新型集中化管理方法。6、管理会计对象:包括现金流动,反映和控制经济活动及其发出的信息。7、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一种经济分析方法。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三、单选题1C、2D、3B、4A、5C四、多选题1ABCDE、2CD、3ABE、4ABD、5CD第二章一、名词解释第18页(共18页) 1、成本性态:是指成本总额对业务量(产量或销售量)的依存关系,即从数量上具体掌握成本与业务量之间的规律性的联系。2、相关范围:是指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性态体质不变的有关期间和业务量的特定范围。超过这个范围,将不能保持固定成本总额不变和单位变动成本不变的性态,所有成本都将呈现混合成本的性态。3、固定成本:是指成本总额在相关范围内(业务量与时间)不随业务量变动而增减的成本。4、酌量性固定成本:是指通过管理层决策可以改变其发生额的固定成本。这部分成本支出具有一定的弹性。5、约束性固定成本:是指决策者的决策无法改变其支出数额的固定成本。它是为保持一定的生产经营能力而发生的,其数额与企业规模有关,而与生产能力利用程序无关。6、变动成本:变动成本是指那些成本的总发生额在相关范围内随着业务量的变动而呈线性变动的成本。7、半变动成本:指那些既包含变动成本也包括固定成本的成本。8、混合成本:按照成本性态,即在一定条件下成本总额与特定业务量之间的依存关系,成本可以分为固定成本、变动成本和混合成本三大类。介于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之间,其总额既随业务量变动又不成正比例的那部分成本。9、半固定成本:半固定成本是指成本随产量的变化而呈阶梯型增长,产量在一定限度内,这种成本不变,当产量增长到一定限度后,这种成本就跳跃到一个新水平。10、延期变动成本:是指在一定产量范围内总额保持稳定,超过特定产量则开始随产量比例增长的成本。11、成本性态分析:是指在成本性态分类的基础上,按一定的程序和方法,将全部成本最终区分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两大类,并建立相应的成本函数模型。12、高低点法:高低点法指在若干连续时期中,选择最高业务量和最低业务量两个时点的半变动成本进行对比,求得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的一种分解半变动成本的方法。13、散布图法:是指根据若干时期的历史资料,将其业务量和成本数据逐一在坐标图上标注,形成若干个散布点,再通过目测的方法尽可能画出一条接近所有坐标点的直线,并据以推算出固定成本总额和单位变动成本的一种成本习性分析方法。14、回归直线法:是根据若干期业务量和资金占用的历史资料,运用最小平方法原理计算不变资金和单位销售额的变动资金的一种资金习性分析方法.15、财务分析法:是会计人员根据其经验,对有关记录成本费用支出的帐户进行分析、判断,将各项成本划归为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的方法。三、单选题1A、2D、3B、4B、5D、6C、7B、8B、9D、10A、11B、12C、13B、14D、15A(D)四、多选题1AD、2BCE、3ABDE、4ACD、5BC、6ACD、7ABC五、计算题1、r=3.11b=2893.94a=10245.46Y=10245.46+2893.94X2、最高点是5月,最低点是10月b=(8200-5500)/(320-150)=15.88a=8200-15.88*320=3118.4y=3118.4+15.88x第18页(共18页) 3、题目错,无法做4、参看书上的公式求得r=3.11b=2893.94a=10245.46则方程为:Y=10245.46+2893.94x第三章一、名词解释1、变动成本法:是指在组织常规的成本计算过程中,以成本性态分析为前提条件,只将变动生产成本作为产品成本的构成内容,而将固定生产成本作为期间成本,并按贡献式损益确定程序计算损益的一种成本计算模式。2、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是管理会计中一个经常使用的十分重要的概念,它是指销售收入减去变动成本后的余额,边际贡献是运用盈亏分析原理,进行产品生产决策的一个十分重要指标。3、销售毛利:当一个商品有销售时,销售毛利就是移动平均成本和售价之间的差异。4、全部成本法:就是在计算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时,把一定期间内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变动制造费用和固定制造费用的全部成本都归纳到产品成本和存货成本中去。5、期间成本:有些费用,如租金和许多管理费用,不能与特定的收入相联系,它们的发生是为了维持公司在特定时期内的经营活动,因此被称为期间成本.6、固定制造费用:是指在生产制造业,为制造产品所付出的固定成本费用。三、单选题1D、2C、3D、4D、5C、6A、7B、8B、9A、10A、11B、12B、13B、14D、15C、四、多选题1BD、2BCD、3ADE、4DE、5ABCD、6AB、7ABCE五、计算题1、变成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9+6+6=21(元)期间成本=5000+600=5600(元)销货成本=21*680=14280(元)营业利润计算如下:产品销售收入=42*680=28560减去:变动成本=(21+5)*680=17680边际贡献=11280减去:固定成本=5600营业利润=5680全部成本法:单位产品成本=9+6+6+5000/1000=26(元/件)期间成本=680X5+600=4000(元)销货成本=26X680=17680(元)营业利润计算如下:产品销售收入=42*680=28560减去:销货成本=26*680=17680毛利=11280减去:期间成本=4000营业利润=7280(元)第18页(共18页) 2、第一年营业利润:(变成成本法)产品销售收入=140000*5=700000减去:变动成本=(1.3+1.5+0.25)*140000=462000边际贡献=238000减去:固定成本=145000+66000=211000营业利润=27000第二年营业利润:(变成成本法)产品销售收入=165000*5=825000减去:变动成本=(1.3+1.5+0.25)*165000=544500边际贡献=280500减去:固定成本=145000+66000=211000营业利润=69500第一年营业利润:(完全成本)产品销售收入=5*140000=700000减去:销货成本=(3.05+14500/17000)*140000=546412毛利=153588减去:期间成本=35000+66000=101000营业利润=52588(元)第二年营业利润:(完全成本)产品销售收入=5*165000=825000减去:销货成本=(3.05+14500/155000)*135000+(3.05+14500/17000)*30000=655128毛利=169872减去:期间成本=41250+66000=101000营业利润=62622(元)两种方法下第一年利润差=27000-52588=-25588,这是由于完全成本法期末存货中吸收了固定成本,导致结转的成本少,利润高了。两种方法下第二年的利润差=69500-62622=6878,这是由于完全成本法的本期销售量大于生产量,以至本期结转的成本大于本期发生的固定成本。所以利润反而比变动成本法低了。3、将题目中的单价改为1000元,这个价格才合理变动成本法下的单位变动成本=(240000+58000+36000)/1000=334(元/件)存货的成本=334*400=133600(元)营业利润:(变动成本法)产品销售收入=600*1000=600000减去:变动成本=334*600+3500+4900=208800边际贡献=391200减去:固定成本=48000+9600+25700=83300营业利润=307900全部成本法成本=334+48000/1000=382(元/件)营业利润:产品销售收入=600*1000=600000减去:销货成本=(334+48000/1000)*600=229200毛利=370800减去:期间成本=3500+4900+9600+25700=43700第18页(共18页) 营业利润=327100(元)`第四章一、名词解释1、本量利分析:是成本、业务量和利润三者依存关系的简称,是在成本性态分析和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运用数量化的模型揭示企业的变动成本、固定成本、相关的业务量、销售单价及利润之间在数量上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关系的一种定量分析方法。2、安全边际:是指实际或预计销售量(或销售额)超过盈亏临界点销售量(或销售额)的差额。3、盈亏临界点:是指企业收入和成本相等的经营状态,即边际贡献等于固定成本时企业所处的既不盈利又不亏损的状态。通常用一定的业务量来表示这种状态。4、盈亏临界分析:利用成本的固定性质和可变性质来确定获利所必需的产量范围。5、单位边际贡献:等于销售单价减去单位变动成本所得差额。6、边际贡献总额:它是指销售收入总额减去总的变动成本后的余额,7、边际贡献率:边际贡献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比8、变动成本率:变动成本在销售收入中所占的百分率10、安全边际率:是指安全边际量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量的比例,也可以指安全边际额与实际或预计的销售额的比例,它是一个相对量,用来评价不同企业的经营安全程度12、敏感分析:是一种在研究与分析时当决策模型中的期望值遇到输入的重要因素的数据发生变化时,将会发生怎样的影响。13、盈亏临界图:是将影响企业利润的成本、价格、销量等诸因素集中在直角坐标平面内,以解析几何模型表示本量利之间关系的一种分析方法,它可以直观形象地反映诸因素变动对利润的影响。三、单选题1C、2B、3D、4B、5B、6D、7C、8B、9A、10A、11D、12B、13B、14B、15C、16D、17C、18B、19D、20A四、多选题1ACD、2ACDE、3ABCDE、4ABD、5ABC、6ABCE、7ABE、8ABCD、9BC、10AC五、计算题1、将题目中的240件改为2400件单位变动成本=(24540+9880+7450+6600)/2400=20.2(元/件)单位边际贡献=56-20.2=35.8(元/件)边际贡献率=35.8/56=64%变动成本率=20.2/56=36%2、本期销量=147000/40=3675(件)下年度销量降低额=367.5件3675*(40-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24500(3675-367.5)*(40-单位变动成本)-固定成本=18375由以上的方程求得:单位变动成本=23.33元/件,固定成本=34750元保本点的销售量=34750/(40-23.33)=2205(件)3、综合边际贡献率=(7/24)*15%+(12/35)*40%+(12/50)45%=28.89%盈亏临界点的销售额=68450/28.89%=236933(元)此时:甲的销量=35540元,乙的销量=94773元,丙的销量=106622元第18页(共18页) 4、1)单位边际贡献=24-16=8(元)预计销售利润=5460*8-24130=19550(元)2)单价变为=24*(1-20%)=19.2保利量=(24130+19550)/(19.2-16)=13650(件)5、原来的利润=(97-55)*2000-65800=18200(元)1)当单价变为=97*(1+20%)=116利润=(116-55)*2000-65800=57000(元)利润变动率=(57000-18200)/18200=213%敏感系数=213%/20%=10.72)当单位变动成本=55*(1-20%)=44利润=(97-44)*2000-65800=40200(元)利润的变动率=(40200-18200)/18200=121%敏感系数=121%/20%=63)当销量变为=2000*(1+5%)=2100利润=(97-55)*2100-65800=22400(元)利润的变动率=(22400-18200)/18200=23%敏感系数=23%/5%=4.64)当固定成本变为=65800*(1-18%)=53956利润=(97-55)*2000-53956=30044(元)利润的变动率=(30044-18200)/18200=65%敏感系数=65%/18%=3.6第五章一、名词解释1、预测:是根据过去的历史资料和现在所能取得的信息,运用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管理人咒的实践经验,按照事物的发展规律有目的地预计和推测未来。2、销售预测:是指根据以往的销售情况以及使用系统内部内置或用户自定义的销售预测模型获得的对未来销售情况的预测。3、成本预测:是指运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对未来成本水平及其变化趋势作出科学的估计。通过成本预测,掌握未来的成本水平及其变动趋势,有助于减少决策的盲目性,使经营管理者易于选择最优方案,作出正确决策。4、利润预测:是指企业在营业收入预测的基础上通过对销售量商品或服务成本营业费用以及其他对利润发生影响的因素进行分析与研究进而对企业在未来某一时期内可以实现的利润预期数进行预计和测算5、资金预测:指企业对将来进行生产经营活动所需资金,以及扩展业务所需追加资金的估计和测算6、趋势预测法:它是通过对财务报表中各类相关数字资料,将两期或多期连续的相同指标或比率进行定基对比和环比对比,得出它们的增减变动方向、数额和幅度,以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经营情况和现金流量变化趋势的一种分析方法。采用趋势分析法通常要编制比较会计报表。7、因果预测法:此法的特点在于通过系统分析寻找出事物发展的因果关系与相互作用的关系。在明确因果关系的基础上建立数学模型,然后通过计算机模拟预测系统的各种行为。8、全面调查法:就是对涉及同一产品的所有销售对象进行逐一调查,经综合分析整理以后,推测该产品在未来一定时期内产品销售变动的总体情况。9、典型调查法:就是对某些产品,通过对一些重要用户需求情况的调查,推算市场需求量及其发展趋势。10、专家集合意见法:是由企业组织各有关方面的专家组成小组,运用专家的集体智慧进行判断的方法。11、加权平均移动平均法:是用一组最近的实际数据值来预测未来一期或几期内公司产品的需求量、公司产能等的一种常用方法。第18页(共18页) 12、指数平滑法:指时间序列的态势具有稳定性或规则性,所以时间序列可被合理地顺势推延;他认为最近的过去态势,在某种程度上会持续的未来,所以将较大的权数放在最近的资料。13、因素预测法:是通过有些与企业本质特征相关的因素主导着企业活动,从而决定企业的业务量,进而决定资源的需求量。三、单选题1C、2B、3B、4C、5C、6B四、多选题1ABDE、2ABCD、3AD、4BCD、5BCD五、计算题1、预计利润=4000*(260-200)-150000=90000(元)2、预计利润=26000*[(23000+12000)/20000]-23000=22500(元)第六章一、名词解释1、边际成本:是指产品成本对业务量(如产量)无限小变化的变动部分。2、沉落成本:又称沉没成本,旁置成本,是指过去已经发生、现在的决策不能改变它的成本。这种成本通常是决策的无关成本。3、专属成本:是指那些能够明确归属于特定决策方案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4、机会成本:是指在面临多方案择一决策时,被舍弃的选项中的最高价值者是本次决策的机会成本。5、差量成本:是指两个方案的预计成本差异。6、差量分析法:是指了解各种备选方案而产生的预期收入与预期成本之间的差别的基础上,从中选出最优方案的方法。7、边际分析法:边际分析法是把追加的支出和追加的收入相比较,二者相等时为临界点,也就是投入的资金所得到的利益与输出损失相等时的点。8、本量利分析法:是根据有关产品的产销数量,销售价格,变动成本和固定成本等因素同利润之间的相互关系,通过分析计量而确定企业目标利润的一种方法.9、现金支出成本:是指那些由于未来某项决策所引起的需要在将来动用现金支付的成本。10、重置成本:是指企业重新取得与其所拥有的某项资产相同或与其功能相当的资产需要支付的现金或现金等价物。11、共同成本:是指应当由多个方案共同负担的固定成本或混合成本。12、决策:就是为了到达一定目标,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和手段,从两个以上的方案中选择一个满意方案的分析判断过程。三、单选题1B、2C、3A、4C、5B、6D、7C、8A、9C、10A四、多选题1CDE、2DE、3ABC、4ACE、5ACDE五、计算题1、1)27*平衡点销量=16*平衡点销量+9800则平衡点销售=891件当需要量大于891件时,自制,小于891件时,外购第18页(共18页) 2)题目中两种情况下都是自制好2、差量收入=(58-42)*2468=39488(元)差量成本=24200差量损益=39488-24200=15288(元)选择继续加工有利3、如果机器工时是瓶颈资源:甲产品每小时边际贡献=(100-60)/2=20(元)乙产品每小时边际贡献=(120-45)/7=10.71(元)应该选择生产甲产品如果材料是瓶颈资源:甲产品每公斤边际贡献=(100-60)/5=8(元)乙产品每公斤边际贡献=(120-45)/4=18.75(元)应该选择生产乙产品4、收入差=166*42-140*27=3192成本差=166*33-140*20=2678损益差=3192-2678=574(元)选择A产品更加有利第七章一、名词解释1、长期投资决策:是指拟定长期投资方案,用科学的方法对长期投资方案进行分析、评价、选择最佳长期投资方案的过程。2、货币时间价值:是指货币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的增值,也称为资金时间价值3、年金:凡是在一定期间内,每隔相同一段时间收到或者支付一系列等额款项。4、现金流量:企业一定时期的现金和现金等价物的流入和流出的数量。5、静态分析法:是指不考虑货币时间价值,也可以叫非贴现的现金流量法。6、动态分析法:是指结合货币时间价值来决定方案的取舍,也可以称为贴现的现金流量法。7、净现值:净现值是指投资方案所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以资金成本为贴现率折现之后与原始投资额现值的差额8、现值指数:是指投资项目未来现金净流量的总现值与原始投资现值之比。9、内含报酬率:是指能够使未来现金流入现值等于未来现金流出现值的贴现率,或者说是使投资方案净现值为零的贴现率。10、外部收益率:是使一个投资方案原投资额的终值与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按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折现率计算的终值之和相等时的收益率。三、单选题1B、2C、3A、4题目错、5D、6C、7D、8D、9B、10A、11C四、多选题1ABCD、2ABC、3CE、4ACDE、5ACD、五、计算题1、将购买设备的成本换算成为相当与租赁设备的租金:54800=A(P/A,I,n),(P/A,10%,7)=4.868,A=11257.2(元/年)第18页(共18页) A=11257.2元大于租金每年78000元,所以租赁更加有利2、每年的经营活动现金净流量差量=新设备-旧设备=(新设备净利润+折旧)-(旧设备净利润+折旧)=(30000+68000)-(10000+8000)=80000(元)假定NPV=0,则0=80000*(P/A,I,N)+10000(P/F,I,N)-310000选择两个点(3.796,10%)(3.622,12%)用内插法(I-10%)/(12%-10%)=(3.79-3.796)/(3.622-3.796)I=11.82%,11.82%大于10%应当更新设备3、原始投资回收率=[(30*5+40*7)/12]/(60+60)=29.86%包括建设期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5年。第八章一、名词解释1、全面预算:全面预算是关于企业在一定的时期内(一般为一年或一个既定期间内)各项业务活动、财务表现等方面的总体预测。2、专门决策预算;主要包括资本预算和研究与开发费预算。3、财务预算:财务预算是一系列专门反映企业未来一定预算期内预计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以及现金收支等价值指标的各种预算的总称,具体包括现金预算、预计利润表、预计资产负债表和预计现金流量表等内容。4、业务预算:以销售预算为依据,并考虑产品生产周期而编制。5、弹性预算:是在变动成本法的基础上,以未来不同业务水平为基础编制预算的方法,是固定预算的对称。6、零基预算:是指在编制成本费用预算时,不考虑以往会计期间所发生的费用项目或费用数额,而是以所有的预算支出为零作为出发点,一切从实际需要与可能出发,逐项审议预算期内各项费用的内容及其开支标准是否合理,在综合平衡的基础上编制费用预算的一种方法。三、单选题1C、2B、3C、4D、5A、6C、7A、8D、9C、10C、11B、12B四、多选题1CDE、2ABD、3BCD、4AB、5ABCD、6ACE、7ABCDE五、计算题(假设售价是含税价)摘要第一季度第二季度第三季度第四季度合计预计销售量19002400260029009800销售单价5050505050预计销售收入95000120000130000145000490000预计现金收入计算数年初应收账款4200042000第一季度销售收入570003800095000第二季度销售收入7200048000120000第三季度销售收入7800052000130000第四季度销售收入87000现金收入合计99000110000126000139000474000第九章第18页(共18页) 一、名词解释1、标准成本:一种成本计算方法。这种方法不仅间接费用是预计的,而且直接材料和直接人工等也是按预计的数字来计算的,这种成本的计算方法称为标准成本制度。2、理想标准成本:理想标准成本是在最优的生产条件下,利用现有规模和设备能达到的最低成本。3、基本标准成本:基本标准成本是指一经制定,只要生产的基本条件无重大变化,就不予变动的一种标准成本。4、正常标准成本:正常标准成本是在效率良好的条件下,根据下期一般应该发生的生产要素消耗量、预计价格和预计生产经营能力利用程度制定出的标准成本。5、成本差异:在标准成本制度下,成本差异,是指一定时期生产一定数量的产品所发生的实际成本与相关的标准成本之间的差额。6、数量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用量消耗与标准用量消耗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7、价格差异:价格差异是反映由于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变动性制造费用等要素实际价格水平与标准价格水平不一致而产生的成本差异。8、两差异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分能量差异。9、三差异法:将固定制造费用总差异分解为耗费差异、能力差异(又称产量差异)和效率差异三种。10、有利差异:是指因实际成本低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节约差。11、不利差异:则指因实际成本高于标准成本而形成的超支差。三、单选题1A、2D、3B、4A、5C、6D、7A、8B、9C、10C四、多选题1ABC、2AB、3AB、4BCD、5AD、6ABC、7CE、8ABC、9ABE五、计算题1、固定性制造费用分配率=61000/10000=6.1(元/小时)变动性制造费用分配率=38000/10000=3.8(元/小时)A产品的标准成本=20*5+32*9+7.5*13+3.8*13+6.1*13=614.20(元)2、标准成本参考(1300*3)*12=46800(小时*工资率=工资成本)实际成本数为4100*12.2=50020人工效率差异=(4100-3900)*12=2400(元)工资率差异=4100*(12.2-12)=820(元)第十章一、名词解释1、责任中心:指具有一定的管理权限,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的企业内部责任单位。2、责任会计:责任会计是在分权管理条件下,为适应经济责任制的要求,在企业内部建立若干责任单位,并对它们分工负责的经济活动进行规划、控制、考核与业绩评价的一整套会计制度。3、成本中心:即事先订定各项成本的标准,而后再与实际成本比较,分析造成原因,以使预算成本和实际成本的差异降至最低。第18页(共18页) 4、投资中心:投资中心是既对成本、收入和利润负责,又对投资效果负责的责任中心。5、利润中心:利润中心是指拥有产品或劳务的生产经营决策权,是既对成本负责又对收入和利润负责的责任中心,它有独立或相对独立的收入和生产经营决策权。6、标准成本中心:是指那些生产的产品稳定而明确,并且已经知道单位产品所需投入量的责任中心,制造业的工厂、车间、工段和班组等是典型的标准成本中心。7、费用中心:费用中心是指仅对费用发生额负责的责任中心8、责任成本:责任成本是以具体的责任单位(部门、单位或个人)为对象,以其承担的责任为范围所归集的成本,也就是特定责任中心的全部可控成本。9、剩余收益:剩余收益是指投资中心获得的利润,扣减其投资额(或净资产占用额)按规定(或预期)的最低收益率计算的投资收益后的余额。10、双重价格:11、协商价格:三、单选题1A、2D、3D、4C、5A、6B、7B、8D、9A、10D、11D、12B四、多选题1AD、2AE、3ABCD、4BDE、5ABD、6ADE、7ABCDE、8BCD、9ABCD、10DE五、计算题1、A公司在2004年的营业资产=16000元,投资利润=16000*15%=2400(元)销售利润率=2400/40000=6%B公司在2004年的营业资产=20000元,投资利润=20000*15%=3000(元)销售利润率=3000/1000000=0.3%2、1)新增投资后的投资利润率=(68000+100000)/(500000+200000)=24%24%大于18%,所以愿意增加投资。2)原来的剩余收益=100000-500000*18%=10000(元)新增投资后剩余收益=168000-700000*18%=42000(元)42000大于10000,所以愿意投资新项目第18页(共1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