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0 KB
  • 2022-04-22 11:44:30 发布

马原1-9章会考的题及答案.doc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练习一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一切哲学都是(B)A.“科学之科学”B.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C.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正确概括与总结D.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2.对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进行正确概括和总结的是(C)A.一切哲学B.唯物主义哲学C.马克思主义哲学D.现代哲学3.哲学基本问题是(A)A.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B.理论和实践的关系问题C.主体和客体的关系问题D.物质和运动的关系问题4.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是(A)A.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    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C.一元论和二元论的标准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标准5.根据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的不同回答,不同的哲学派别可以分为(C)A.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B.一元论和二元论C.可知论和不可知论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6.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B)A.首次使哲学系统化.理论化B.是哲学发展中的伟大变革C.是哲学成为“科学之科学”的标志 D.使哲学成为所有知识的总汇7.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是(C)A.17世纪英国哲学B.18世纪法国哲学C.19世纪德国古典哲学D.19世纪自然科学成就8.马克思主义哲学批判地吸收的“基本内核”是(D)A.休谟的经验论        B.康德的先验论C.黑格尔的辩证法     D.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9.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特征是(D)A.科学性B.阶级性C.革命性D.实践性10.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C)A.了解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B.提高我们理论思维的能力C.树立共产主义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D.更好地掌握各门具体科学知识(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唯物主义都坚持(ABCD)A.物质是世界的本原B.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C.意识是物质所派生的D.意识依赖于物质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所包含的内容是(AB)A.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B.思维能否正确反映存在的问题C.关于世界的联系和发展的问题D.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3.近代唯物主义的缺陷有(BCD)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A.猜测性B.形而上学性C.机械性D.不彻底性4.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提供自然科学基础和论证的有(ABC)A.细胞学说    B.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C.达尔文生物进化论  D.爱因斯坦相对论5.马克思主义哲学就其内容来说是(AB)A.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统一B.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有机统一C.说明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有机统一D.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有机统一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一切世界观都是哲学。(×)3.一切哲学都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4.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概括与总结。(∨)5.一切哲学都是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的正确概括与总结。(×)6.一切哲学都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7.一切哲学都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8.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科学世界观和科学方法论的统一。(∨)9.哲学基本问题第二方面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10.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11.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是哲学中的“两个对子”。12.唯物主义诸形态都是和辩证法相结合的。(×)13.哲学史上辩证法或者同唯物主义结合或者同唯心主义结合。(∨)14.在哲学史上形而上学或者同唯物主义结合或者同唯心主义结合。(∨)15.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知识的总汇。(×)16.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之科学”。(×)17.一切唯物主义都是彻底的唯物主义。(×)18.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思想中的最大成果。(∨)19.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实践的唯物主义”。(∨)20.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哲学思想发展的顶峰。(×)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练习二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实践的唯物主义”指称的是(D)A.朴素唯物主义哲学           B.机械唯物主义哲学 C.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D.马克思主义哲学2.被称为“包含着新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B)A.《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        B.《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C.《共产党宣言》             D.《实践论》3.成为人类其他一切活动的基础的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C.科学实验D.阶级斗争4.在阶级社会里,实践基本形式中主要表现为阶级斗争的是(B)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实践C.科学实验D.日常生活实践5.人们利用计算机和网络等信息技术在“赛伯空间”中有目的地进行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感性活动是(A)A.虚拟实践活动      B.物质生产活动C.科学实验活动  D.现实实践活动6.实践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首先是(A)A.改造与被改造的关系     B.反映与被反映的关系C.选择与被选择的关系D.认识与被认识的关系7.交往实践作为现代人的基本生存方式之一,其主要指向是(B)A.主客体关系         B.主体间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自身的关系8.创新实践与常规实践相比更能体现(D)A.客体制约性B.主体受动性C.客观规律性D.主体能动性9.随着电脑和网络的出现,创造出的新的交往形式和交往关系是(D)A.地缘交往和地缘关系B.业缘交往和业缘关系C.血缘交往和血缘关系D.网缘交往和网缘关系10.马克思主义哲学和现代西方哲学把需要、利益范畴引入了主客体关系系统,这属于主客体内涵关系中的(C)A.认识关系          B.实践关系C.价值关系          D.审美关系11.人与自身的主客体关系本质上属于(D)A.人与客观世界的关系B.人与社会的关系C.人与自然的关系D.人与主观世界的关系12.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分化与统一的动力和基础是(B)A.意识B.实践     C.运动D.理性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BCD)A.主体能动地认识和探索世界的精神活动B.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C.感性的物质活动D.人们能动地改造和探索现实世界的社会的客观物质活动2.人类改造世界的实践同动物改变环境活动的区别在于(BCD)A.前者是精神活动,后者是物质活动B.前者是自觉的能动的活动,后者是一种无意识的本能活动C.前者具有社会性,后者不具有社会性D.前者随着历史的发展而发展,后者随着生物的进化而进化3.实践的基本特征是(ABC)A.客观物质性  B.自觉能动性C.社会历史性  D.主观意识性4.下列活动属于社会实践基本形式的具体表现的有(ACD)A.司法人员办案B.艺术家表演C.农民培育作物新品种D.科学家做“克隆”试验5.实践主体具有下列本质规定(ABD)A.社会性B.实践性C.自发性D.能动性6.实践客体的基本形态有( ABD) A.自然客体B.社会客体  C.不可知客体  D.精神客体7.实践使世界二重化为( CD) A.现象世界和本体世界B.第一世界和第二世界C.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D.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8.与自在世界相比,人类世界具有下列特点( BD)A.客观性B.人为性C.组织性D.为人性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2.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的活动。(×)3.实践主体是具有多方面的规定性的从事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4.主体和主观这两个概念没有区别。(×)5.客体和客观这两个概念没有联系。(×)6.客体和物质这两个概念可以等同。(×)7.实践是人与世界的根本关系生成和发展的动力和基础。(∨)8.“生产不仅为主体生产对象,而且为对象生产主体。”(∨)9.所谓改造世界就是指改造客观世界。(×)10.实践是自在世界和人类世界的分化和统一的动力和基础。(∨)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练习三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把世界的本原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是(B)A.唯心主义物质观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C.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物质观D.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3.列宁物质定义揭示的物质的唯一特性是(B)A.普遍性B.客观实在性C.可知性D.运动性4.运动是物质的(A)A.根本属性B.主体C.承担者D.载体5.时间和空间是运动着的物质的(C)A.唯一特性B.根本属性C.存在形式D.发展动力6.“假定一切物质都具有本质上跟感觉相似的特性,反映的特性”,这是(B)A.庸俗唯物主义观点   B.辩证唯物主义观点C.唯心主义观点   D.物活论的观点7.在人的意识产生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是(B)A.直立行走B.生产劳动C.脑的形成D.语言交流8.“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东西而已”,这是(C)A.主观唯心主义观点 B.客观唯心主义观点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9.“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这一观点表明(A)A.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而形式是主观的B.意识的形式是客观的而内容是主观的C.意识的内容和形式都是客观的D.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主观的10.在意识功能问题上,唯心主义的错误在于(C)A.承认意识的反作用 B.否定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C.夸大意识对物质的能动作用 D.主张意识是消极被动的11.人工智能是(B)A.对人类思维的超越 B.对人类思维的模拟C.对人类思维的取代 D.对人类思想的否定12.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A.存在性B.物质性C.可知性D.客观性(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恩格斯说:“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象出来的”,这说明( CD)A.物质和实物完全是一回事 B.物质和物质形态没有区别C.物质范畴是带有普遍性的哲学范畴    D.物质范畴和实物是共性和个性的关系2.物质和运动不可分,运动是物质的( BD)A.承担者 B.根本属性C.主体D.存在方式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3.承认相对静止的意义在于它是(ABCD)A.规定和测量运动的尺度   B.理解物质多样性的条件C.认识和区分事物的基础   D.对事物进行科学分析的前提4.“机不可失,时不再来”指的是(B)A.时间的顺序性  B.时间的一维性C.时间的不可逆性  D.时间的持续性5.在意识起源问题上,下列哪些论点是正确的(BC)A.一切生命都具有意识     B.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C.意识是社会的产物      D.意识是自然界的直接产物6.下列哪些说法反映了意识的能动性(ABD)A.审时度势B.运筹帷幄C.巧妇难为无米之炊D.一个好主意救活一个工厂7.在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上,正确的表述有(ACD)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反作用于物质B.有时物质决定意识,有时意识决定物质C.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D.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8.在世界统一性问题上各种哲学派别的基本观点是(ABD)A.二元论否认世界的统一性B.唯心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精神C.旧唯物主义主张世界统一于存在D.马克思主义哲学主张世界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客观实在性)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2.物质和意识相互依赖而存在。(×)3.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4.静止是相对的,所以不重要。(×)5.“万物皆流,无物常驻”。(∨)6.“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7.“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8.意识是不依赖于物质而存在的。(×)9.意识就其起源而言,决定性因素是自然界长期发展。(×)10.一切物质都具有类似于感觉的反映特性。(∨)11.(物质生产)劳动在意识产生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作用。(×)12.人脑是意识的源泉。(×)13.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像。(∨)14.无论正确或错误的意识都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3.错误的意识不是客观存在的反映。(×)15.电脑不能完全取代人脑的功能。(∨)16.“世界统一于存在”。(×)17.人化自然与自在自然没有区别。(×)练习四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坚持联系的客观性,就是在联系的观点上坚持(A)A.唯物论B.辩证法C.系统论D.唯心论2.系统最显著最基本的特征是(D)A.结构性B.有序性C.开放性D.整体性3.规律是事物发展中所固有的(B)A.偶然的、外部的联系      B.本质的、必然、稳定的联系C.间接的、非本质的联系  D.不确定的、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联系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最根本分歧和对立的焦点在于(C)A.是否承认事物的相互联系B.是否承认事物的变化发展C.是否承认事物内部的矛盾性D.是否承认事物的量的变化5.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A)A.动力和源泉    B.形式和状态C.方向和道路    D.辩证内容和辩证形式6.矛盾的两种基本属性是指矛盾的( B)A.内在性和外在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普遍性和特殊性D.主观性和客观性7.马克思曾经指出“在它看出有差别的地方就看不见统一,在它看见有统一的地方就看不出差别”,这里的“它”是指(D)A.唯心主义B.相对主义C.诡辩论D.形而上学8.规定事物向对立面转化的基本趋势的是(A)A.矛盾的同一性     B.矛盾的斗争性C.矛盾的普遍性     D.矛盾的特殊性9.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是指矛盾的(C)A.同一性的作用         B.斗争性的作用C.同一性和斗争性相结合的作用  D.普遍性和特殊性相结合的作用10.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C)A.联系和发展的观点          B.对立统一规律C.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     D.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11.贯穿事物发展过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是(A)A.基本矛盾   B.非基本矛盾C.非根本矛盾   D.矛盾主要方面12.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C)A.主要矛盾决定的   B.次要矛盾决定的C.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D.矛盾的非主要方面决定的13.将各种矛盾、矛盾的各个方面平列看待的观点是(D)A.两点论B.重点论C.一点论D.均衡论14.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A)A.矛盾的共性个性、绝对相对的道理  B.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的原理     D.矛盾分析方法15.从唯物辩证法来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哲学依据是(B)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A.矛盾同一性和矛盾斗争性相互联结原理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C.内因和外因辩证关系原理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原理16.把同质的事物区别开来的依据是(B)A.事物的质B.事物的量C.事物的属性D.事物的度17.事物保持自己质的数量界限是(C)A.事物的量B.事物的质C.事物的度D.事物的关节点18.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事物的变化是否(B)A.出现部分质变B.超出度的范围C.具有过程性D.以矛盾为动力19.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是(B)A.量变B.质变C.部分质变D.单纯量变20.激变论的错误在于(C)A.只承认量变而否认质变B.只承认连续性而否认阶段性C.只承认质变而否认量变D.既不承认质变也不承认量变21.在对事物的肯定理解中同时包含着对它的否定的理解,这是(C)A.唯心主义观点B.形而上学观点C.辩证法观点D.诡辩论观点22.辩证否定观和形而上学否定观的根本对立表现在是否承认(C)A.肯定和否定的区别B.否定和否定的联系C.事物的自我否定D.被否定事物的消灭23.循环论的错误在于只看到(A)A.事物发展的周期性否认了前进性B.事物发展的曲折性否认了直线性C.事物发展的普遍性否认了特殊性D.事物发展的连续性否认了阶段性24.片面夸大事物发展的前进性而否认曲折性,这种错误观点是(D)A.激变论B.庸俗进化论C.循环论D.直线论25.因果联系的本质特征是( D)A.原因和结果彼此制约B.原因和结果相互转化C.时间上的先后相继D.引起和被引起的关系26.机械决定论的错误在于(B)A.只承认偶然,否认必然B.只承认必然,否认偶然C.否认的必然性的客观性D.主张必然寓于偶然之中27.在现实中缺乏充分根据,因而在当前条件还不能实现是属于(C )A.不可能性B.现实的可能性C.抽象的可能性D.具体的可能性28.内容和形式的相互作用表现为(B )A.形式决定内容,内容反作用于形式B.内容决定形式,形式反作用于内容C.形式选择内容,内容为形式服务D.内容表现形式,形式是内容的基础29.本质和现象的关系表现为(B )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A.本质和现象是直接同一的B.本质是现象的根据,现象是本质的表现C.现象决定本质,本质表现现象D.有的现象表现本质,有的现象不表现本质30.假象是(C)A.不存在于客观事物之中的现象B.人们认识中产生的错觉C.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D.不表现事物本质的现象(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B)A.普遍联系的观点   B.运动发展的观点C.对立统一的观点   D.辩证否定的观点2.唯物辩证法认为联系具有(ABCD)A.客观性B.普遍性C.多样性D.条件性3.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BCD)A.是客观世界本身所固有的B.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C.不能被创造和消灭的D.违背它就要受到惩罚的4.对立统一规律之所以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因为它(BCD)A.包括了辩证法其他规律和范畴的全部内容B.揭示了普遍联系的根本内容和变化发展的内在动力C.是贯穿其他规律和范畴的中心线索及理解它们的关键和钥匙D.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5.辩证的同一是( BC)A.不包含差别的自身等同B.相互排斥的同一C.充满斗争的同一D.脱离对立的绝对同一6.形而上学外因论的根本错误在于(ACD)A.片面夸大外因的作用B.主张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C.否认内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据D.否认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7.割裂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的相互联结会导致(BCD)A.二元论B.形而上学C.绝对主义D.相对主义8.矛盾的不平衡性是指下列情形(CD)A.内部矛盾和外部矛盾的区分 B.辩证矛盾与逻辑矛盾的区分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区分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区分9.两点论和重点论的关系表现为(CD)A.两点论是均衡论,与重点论相对立   B.重点论是一点论,与两点论相对立C.两点论内在地包含了重点论      D.重点论以两点论为前提10.矛盾解决的基本形式有(BCD)A.矛盾双方经过调和达到绝对同一    B.矛盾的一方克服(战胜)另一方C.矛盾双方“同归于尽”,为新的矛盾所代替D.矛盾双方缩小差别,融合成一个新事物11.个别和一般的关系表现为(ABCD)A.一般只有通过个别而存在B.个别一定与一般相联系而存在C.任何个别(不论怎样)都是一般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D.任何一般都是个别的(一部分或一方面)12.在量变和质变的关系上,必须反对形而上学的(AB)A.激变化B.庸俗进化论C.直线论D.庸俗唯物论13.总的量变过程的部分质变(ACD)A.表明量变中渗透着质变B.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C.包括阶段性部分质变和局部性部分质变两种情况D.既与单纯量变有区别,又不能混同于根本质变14.辩证的否定观认为,否定是(ABCD)A.事物内部矛盾运动引起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的统一C.“扬弃”即新事物对旧事物的既克服又保留D.连续性和非连续性的辩证统一15.肯定、否定和否定之否定过程(ABCD)A.实现事物的自我发展、自我完善B.经过两次转化达到对立面的统一C.产生仿佛是“回到出发点的运动”D.表现为螺旋式上升或波浪式前进16.割裂事物发展的前进性和曲折性的辩证统一,就会导致(AB)A.循环论B.直线论C.激变化D.均衡论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唯物辩证法的本质特征是承认联系。(×)2.形而上学的本质特征是否认发展。(×)3.矛盾分析法是认识事物的根本方法。(∨)4.辩证矛盾和逻辑矛盾没有区别。(×)5.辩证的同一性与形而上学的同一性没有区别。(×)6.矛盾斗争性和政治生活中使用的斗争概念既有联系又有区别。(∨)7.外因必须通过内因起作用。(∨)8.只有矛盾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9.差异只是矛盾发展的程度问题,而不是矛盾的有无问题。(∨)10.认识矛盾特殊性是科学认识事物的基础。(∨)11.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12.“两点论”和“重点论”与“一点论”和“均衡论”没有区别。(×)13.唯物辩证法要求把“两点论”和“均衡论”有机地结合起来。(×)14.唯物辩证法要求把“两点论”和“重点论”有机地结合起来。(∨)15.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绝对和相对的道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16.事物的量与事物的存在是直接同一的。(×)17.事物的度就是事物的关节点。(×)18.事物的质、量、度是同时存在的。(∨)19.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在于事物是否发生部分质变。(×)20.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21.量变是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22.质变是事物发展连续性的中断。(∨)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23.事物的部分质变属于质变范围。(×)24.事物的部分质变属于总的量变过程。(∨)25.在一定的意义上生就意味着死。(∨)26.辩证的否定观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不是根本对立的。(×)27.辩证的否定就是“扬弃”。(∨)28.“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29.否定之否定是回复原来出发点的运动。(×)30.“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练习五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首要和基本的观点是(B)A.反映论的观点B.实践的观点C.可知论的观点D.辩证的观点2.“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感觉和思想到物”是(C)A.辩证唯物论与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与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对立3.对“思维与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在认识论中出现了(B)A.唯物主义认识论与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对立B.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根本对立C.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根本对立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对立4.下列判断中属于正确的有(A)A.唯物主义认识论都是可知论B.可知论都是反映论C.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D.可知论都是唯物主义5.彻底驳倒不可知论的关键在于( C)A.坚持反映论原则B.把辩证法应用于认识论C.把科学的实践观引入认识论D.坚持可知论观点6.把实践和认识混同起来,强调“一念发动处,即便是行了”的“知行合一”的理论是(B)A.客观唯心主义观点B.主观唯心主义观点C.旧唯物主义观点D.机械唯物主义观点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认识是(C)A.实践的基础B.直观的、照相式的反映C.主体对客体的能动反映D.客体与主体的符合8.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C)A.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B.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物质和意识的关系9.感觉是认识的起点(认识开始于感觉),这是(C)A.只有唯物主义才承认的观点B.唯心主义的观点C.既可以是唯物主义的观点,也可能是唯心主义的观点D.不可知论的观点10.理性认识所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A)A.内部联系、全体、本质B.外部联系、片面、现象C.生动具体的外部形象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D.事物表面的偶然联系11.理性认识必须依赖于感性认识,这是坚持认识论上的(11)A.唯物论B.唯心论C.辩证法D.经验论12.哲学史上的唯理论的错误在于(B)A.夸大感性认识的重要性  B.否认感性认识的重要性C.否认理性认识的重要性  D.否认认识过程的能动飞跃13.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统一犯了(B)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   B.类似唯理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  D.类似不可知论的错误14.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主观和客观相分裂,这是(A)A.“左”的或右的错误的认识根源B.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认识根源C.唯物论和唯心论的认识根源D.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认识根源15.客观真理论与唯物主义反映论是(B)A.理论前提不同的问题     B.同一个意思的问题C.本质和现象的辩证统一       D.没有关联的问题16.承认真理的客观性,就是在真理问题上坚持(A)A.唯物论B.辩证法C.二元论D.唯心论17.真理的价值性是指(D)A.真理是客观的    B.真理是主观的C.有用就是真理    D.真理是有用的18.真理就其形式而言是(C)A.客观的B.绝对的C.主观的D.无条件的19.人们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认识是有限的,这是指真理的(A)A.绝对性B.客观性C.主观性D.相对性20.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A)A.任何一个客观真理都具有的两重属性B.两种完全不同类型的真理C.不包含错误和包含错误的两种真理D.两个完全不同内容的真理21.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统一是真理问题上的(B )A.唯物论B.辩证法C.二元论D.唯心论22.承认客观真理也就承认了(A)A.绝对真理B.终极真理C.相对真理D.永恒真理23.承认我们一切知识的相对性( C)A.必然导致相对主义B.必然导致怀疑主义C.可以防止思想僵化D.可以防止折衷主义24.绝对主义和相对主义的共同特点是( C)A.夸大真理的绝对性,否认真理的相对性B.夸大真理的相对性,否认真理的绝对性C.把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绝对对立起来D.既承认绝对真理又承认相对真理25.在真理问题上,绝对主义的错误是(A)A.否认真理的相对性  B.否认真理的客观性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C.强调真理不会被推翻  D.不承认真理的绝对性26.“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真理标准观点是属于(D)A.绝对标准B.辩证标准C.客观标准D.主观标准27.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认为真理的本性是(B)A.主观内容和客观形式的统一B.标志主观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C.标志主观对客观反映的哲学范畴D.主体对客观事物的认识28.检验认识的真理性,就是检验(A)A.主观认识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是否相符合B.主观认识是否清晰明白C.主观认识是否和党的方针、政策相一致D.主观认识同思维形式是统一29.实践作为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的主要依据是(B)A.它具有客观实在性B.它具有直接现实性C.它具有社会历史性D.它具有自觉能动性30.实践高于理论的认识是因为实践具有(C)A.普遍性的优点B.绝对性的优点C.直接现实性的优点D.相对性的优点(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唯物主义认识论都坚持(AC)A.反映论B.先验论C.可知论D.实践论2.不可知论的典型代表是(AB)A.休谟B.康德C.黑格尔D.费尔巴哈3.旧唯物主义反映论的主要缺陷是(AB)A.离开实践来观察认识问题     B.不能把辩证法运用于反映论C.否认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    D.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认识路线4.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两个特点是(BC)A.它是直观的反映论         B.它把科学的实践的观点引入了认识论C.它把辩证法运用于认识论      D.它是机械的反映论5.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在认识过程中起决定作用,表现在(ABCD)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C.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6.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的关系是( AB)A.其共同基础归根到底发源于实践B.前者是“源”,后者是“流”C.前者是可靠的,后者是不可靠的D.后者是“源”,前者是“流”7.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BCD)A.唯理论B.经验论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8.由理性认识向实践的飞跃之所以意义更为重大是因为(AC)A.认识的目的和作用在于指导实践,能动地改造世界B.理性认识反映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C.理性认识只有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得到检验和发展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D.理性认识总是不可靠的,只有实践才是可靠的9.“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过程说明(ACD) A.人类认识运动的多次反复和无限发展B.只要参与实践就可以获得正确的认识C.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党的群众路线的一致性10.客观真理即真理的客观性有两层含义,那就是(AC)A.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B.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C.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D.论证真理的方式的客观的11.在真理问题上,马克思主义同实用主义的分歧在于(BC)A.是否承认真理有用B.是否承认真理的客观性C.是否承认真理具有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内容D.是否承认真理能满足人的需要12.绝对真理是指(BC)A.绝对正确的永恒真理B.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认识的无条件性C.人类认识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接近的无条件性D.没有相对性的客观真理13.相对真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BC)A.它是不完全可靠的,包含谬误的真理B.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限度和适用条件(范围)C.任何真理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扩展(发展)D.它是没有经过实践检验的主观真理14.割裂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会导致(ABCD)A.绝对主义B.相对主义C.教条主义D.经验主义15.谬误是(AC)A.同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相违背的认识B.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反映C.对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的歪曲反映D.同客观事物本来面目相符合的认识16.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由(BC)A.客观事物本身决定的  B.真理的本性决定的C.实践的特点决定的   D.人的需要决定的17.“实事求是”体现了(ABCD)A.在实践基础上的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唯物主义的科学态度和辩证方法的统一C.客观规律性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D.自由和必然的统一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唯物主义反映论必然是可知论。(∨)2.可知论都是唯物主义认识论。(×)3.唯心主义认识论都是不可知论。(×)4.马克思主义反映论与旧唯物主义反映论有原则区别。(∨)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5.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6.一切真知归根到底发源于直接经验。(∨)7.承认认识开始于感觉(承认感觉是认识的起点)就是唯物主义认识论。(×)8.“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9.认识过程中的两次能动飞跃是同等重要的。(×)10.认识和实践、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1.承认客观真理与坚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同一回事。(∨)12.“真理是思想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13.“有用就是真理”(真理是有用的,所以有用即真理)。(×)14.承认了客观真理,就等于承认了绝对真理。(∨)15.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类根本不同的真理。(×)16.真理和谬误的对立总是绝对的。(×)17.“只要再多走一小步,仿佛是向同一方向迈的一小步,真理就会变成谬误”。(∨)18.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由真理的形式和实践的内容所决定的。(×)19.检验真理的实践标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练习六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理解整个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是(B)A.生产关系发展史B.生产劳动发展史C.社会意识发展史D.阶级斗争发展史2.人类物质生产劳动的最本质特征是(A) A.制造和使用劳动工具去积极改造自然 B.本能地自发地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C.从自然界中获得自身所必需的物质生活资料的D.有意识有目的地创造客观世界的发展规律3.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是(C)A.地理环境B.人的活动C.生产劳动D.生态环境4.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对社会发展(B)A.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B.起着加速或延缓作用C.只起促进作用  D.只起阻碍作用5.造成人类活动生态环境恶化的主要原因是(C)A.自然现象之间的相互作用B.社会诸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C.人类与自然界之间的相互作用D.经济与政治之间的相互作用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6.人口因素的变化及其规律要受制约于(B)A.自然资源的状况B.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制度的性质C.生态环境D.人口的构成和密度7.社会物质生活条件中主要的本质的内容是(D)A.地理环境B.人口因素C.社会基本矛盾D.物质资料生产方式8.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是(C)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  B.社会精神生产过程C.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     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9.生产力所体现的是(C)A.人和人的关系  B.物和物的关系C.人和自然的关系  D.思想关系10.在生产力诸要素中的主导因素是(C)A.劳动资料    B.劳动对象C.劳动者   D.生产资料11.在劳动资料的复杂系统中具有决定意义的是(B)A.信息传递系统   B.生产工具系统C.能源系统   D.原料系统12.区分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是(A)A.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B.人们在生产过程中的地位和相互关系C.生产力发展水平D.产品分配形式13.社会形态是(C)A.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统一B.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D.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的统一14.在社会形态诸关系中属于第一性的有(B)A.政治关系B.思想关系C.法律关系D.经济关系15.最早提出阶级的和阶级斗争理论的是(C)A.封建地主阶级的思想家B.马克思和恩格斯C.资产阶级的历史学家和经济学家D.德国古典哲学家16.阶级起源于(B)A.暴力的掠夺B.剩余产品和私有制的出现C.分配的不平等D.政治欺骗17.阶级的实质是(A)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A.在人剥削人的生产关系中地位根本对立的社会集团B.经济收入不同的社会集团C.政治思想不同的社会集团D.暴力形成的不同地位的社会集团18.马克思把社会的政治结构称之为(B)A.思想上层建筑B.政治上层建筑C.政治法律思想D.观念上层建筑19.社会政治结构的核心是(A)A.国家政权B.政党C.上层建筑D.军队20.国家就其起源而言是(C)A.由人们订立社会契约而形成的B.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C.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和表现D.氏族之间使用暴力的产物21.国家的实质是(C)A.调和阶级矛盾的机关B.全体居民共同管理社会公共事务的机关C.一个阶级统治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D.区别于血缘共同体的地域共同体22.区分国家的类型和性质的根据是(A)A.国体B.政体C.生产力的发展水平D.国家政权的构成形23.所谓“国体”是指(D)A.国家的经济职能B.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C.国家的政治体制D.国家政权掌握在哪个阶级手中24.社会意识首要的和本质的特点在于(A)A.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C.社会意识具有能动性     D.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25.社会心理是(C)A.以理性的东西为主的B.只有纯粹的感性因素的C.交织着感性和理性因素,以感性因素为主的D.对社会存在的间接反映26.下列社会意识形式中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有(C)A.哲学B.宗教C.自然科学D.艺术27.比较直接地反映和服务于经济基础的社会意识形式是(B)A.政治法律思想B.道德C.宗教D.哲学28.社会意识主要是对(C)A.社会存在的反映        B.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反映C.物质资料生产方式的反映   D.客观存在的反映29.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突出表现是(C)A.社会意识和社会经济之间发展上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具有历史继承性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C.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D.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相互影响30.坚持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这一观点,就是坚持历史观上的(B)A.唯物论B.辩证法C.唯心论D.意志论(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劳动是(ABCD)A.社会形成、存在和发展的基础B.社会和自然既区别又联系的基础C.全部社会关系形成和发展的基础D.整个人类社会历史的前提和基础2.社会历史活动的客体是指( AC)A.被纳入社会实践范围的客观对象B.自然界的一切存在物C.被历史主体所认识和改造的客观对象D.人以外的一切客观存在3.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是(ABCD)A.它加速或延缓社会的发展B.它为社会生存和发展提供必需的自然物质前提C.它给人类社会提供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D.它影响社会经济结构、规定社会经济发展的趋向、潜力和特征4.人口因素之所以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因为(BCD)A.它对社会发展不起什么重要作用B.它不能决定和说明一个国家的社会性质和发展程度C.它不是也不可能是社会形态更替的根源D.它要受到社会内部因素的制约5.否认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决定力量,会导致(ABC)A.地理环境决定论B.马尔萨斯人口论C.唯心史观D.唯物史观6.劳动者这所以是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的要素,是因为(ABC)A.劳动者是生产力的主体 B.劳动者是生产力中能动的要素C.劳动者是生产工具的创造者和操纵者D.劳动者是生产力中不可缺少的要素7.科学技术是生产力,这是指(BCD)A.它本身就是现实的直接的生产力B.在应用到物质生产过程之前它是可能的潜在的生产力C.它渗透到生产力诸要素中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D.在现代化生产中越来越快地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8.历史上生产关系的基本类型是(BC)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B.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C.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生产关系D.社会主义生产关系9.构成生产资料的基本要素是( ABC)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A.劳动者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劳动产品10.经济基础在社会关系中属于(AB)A.物质关系B.经济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1.阶级从其起源和实质来看,它是一个(BC)A.政治范畴B.历史范畴C.经济范畴D.思想范畴12.国家的职能是(ABC)A.国家实质的表现         B.国家的实质所决定的C.统治阶级的利益所决定的D.统治阶级代表人物的意志决定的13.在阶级社会里,占统治地位的思想必然是(AB)A.统治阶级的思想B.为经济基础服务的思想C.劳动人民的思想D.推动社会进步的思想14.社会意识依赖和反映社会存在表现在(ABC)A.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产生而产生,发展而发展B.社会意识的内容不论是正确还是错误的都可以在现实社会中找到它的根源C.在阶级社会中,同经济基础相联系的那部分社会意识形式具有鲜明的阶级性D.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发展变化而同步地发展变化15.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表现为(ABCD)A.社会意识同社会存在发展不完全同步和与经济发展水平上的不平衡性B.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C.社会意识各种形式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性D.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能动性16.社会意识反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BC)A.它们所赖以产生并为之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B.它们掌握群众的广度和深度C.作为它们主体的社会势力的性质D.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程度17.社会意识形态(ACD)A.是属于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B.直接同社会经济基础相联系C.在阶级社会里一般都带有鲜明的阶级性D.是思想(观念)上层建筑18.发展先进文化与建设精神文明的关系表现为(BCD)A.文化与文明是完全同一的B.先进文化与精神文明本质上是统一的C.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D.在当代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就要发展先进文化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劳动发展史是理解全部人类社会发展史的钥匙。(∨)2.“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人既是社会历史主体又是社会历史客体。(∨)4.地理环境不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5.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6.物质资料生产方式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决定力量。(∨)7.生产力表示着人与人的关系。(×)8.生产力是可以由人们自由选择的力量。(×)9.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10.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独立要素。(×)11.经济结构是全部社会结构的基础。(∨)12.政治结构属于社会思想关系。(∨)13.“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14.国家是独立于社会之上的公正机关。(×)15.统治阶级的思想是每一时代占统治地位的思想。(∨)16.经济落后的国家在思想领域也必然落后于经济发达的国家。(×)17.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18.社会意识的反作用是第一位的。(×)19.社会意识形态与社会意识形式没有区别。(×)20.文化与文明是两个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范畴。(∨)练习七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社会的发展是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命题是指(A)A.社会发展与自然界发展一样是物质性和辩证性的统一B.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没有区别C.社会发展规律是自然而然地实现的D.社会发展规律不依赖于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2.如果只承认社会规律的客观性和必然性否认人的活动的能动性和选择性而就会陷入(D )A.主观唯心论B.主观随意性C.意志决定论D.机械决定论3.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也就是(D)A.客观决定主观B.物质决定意识C.自然关系决定社会关系D.内容决定形式4.在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D)A.生产资料所有制    B.生产关系C.产品分配形式  D.生产力5.生产关系变革的根源是(D)A.先进的思想理论的形成B.新的生产关系已经出现C.人们进行自觉的革命活动D.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6.先进的生产关系之所以能够促进生产力的发展,其原因在于它(C)A.和生产力之间没有矛盾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B.决定着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方向C.为生产力诸要素的结合提供较好的社会形式D.和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绝对适合7.认为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要么是绝对的适合,要么是绝对的不适合这种观点是(C)A.相对主义的   B.唯心主义的C.形而上学的   D.自然主义的8.上层建筑的根本性质决定于(A)A.经济基础   B.国家政权C.意识形态   D.生产力9.上层建筑对整个社会发展作用的性质取决于(A)A.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     B.生产方式的性质C.上层建筑反作用的大小   D.生产力的性质10.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集中表现在(A)A.它对经济基础的服务性上      B.它对经济基础的决定性上C.它对经济基础的制约性上      D.它对经济基础的推动性上11.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得以巩固和发展的(B)A.客观基础   B.政治、思想条件C.间接力量 D.客观物质力量12.社会基本矛盾运动的最终动因是(D)A.经济基础B.上层建筑C.生产关系D.生产力13.阶级斗争是(B)A.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B.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C.阶级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D.阶级社会发展的唯一动力14.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直接动力的阶级斗争是指(A)A.先进阶级反对反动阶级的阶级斗争B.阶级社会所发生的一切阶级斗争C.只是经济领域内进行的阶级斗争D.只是政治领域内进行的阶级斗争15.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论断的是( D ) A.马克思  B.恩格斯   C.列宁D.邓小平16.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哲学理论基础是(C)A.社会意识能动性原理 B.认识辩证运动的原理 C.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 D.科学技术是直接生产力的理论17.在谁是历史的创造者的问题上,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根本对立在于(A)A.是否承认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B.是否承认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的决定力量C.是否承认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D.是否承认杰出人物的重要作用18.“英雄和人民群众共同创造历史”,这一观点的实质是(C)A.群众史观B.历史唯物主义C.历史唯心主义D.历史辩证法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19.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最基本方面表现在他们是(A)A.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社会运动的主体和承担者20.历史人物对社会历史进程只能起(C)A.阻碍作用    B.推动作用C.加速或延缓作用    D.决定性作用21.正确评价杰出人物的科学态度和方法论原则是(C)A.坚持理论和实际相统一B.贯彻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C.坚持具体历史分析和阶级分析D.实行批评和自我批评22.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的(D)A.思想路线B.政治路线C.基本路线D.根本工作路线(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把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性和人的活动的自觉性割裂开来就会陷入(BD)A.不可知论B.意志决定论C.朴素唯物论D.机械决定论2.社会基本矛盾是指(AB)A.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B.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C.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生产之间的矛盾D.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矛盾3.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之间矛盾,之所以构成社会基本矛盾是因为它们(ABCD)A.囊括了社会生活的基本领域  B.形成了整个社会的基本结构C.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的始终D.是社会发展的基本动力4.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表现在(BC )A.生产力是区别生产关系基本类型的标志B.生产力的性质和水平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和形式C.生产力发展的客观要求决定生产关系的变革D.生产力的发展不受生产关系的制约5.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表现在(AC)A.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起促进作用B.生产关系是区别不同质的生产力的主要标志C.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的状况时就起阻碍作用D.生产关系决定生产力发展的性质和水平6.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规律的基本内容是(BC)A.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引起生产关系变革B.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的产生及变化发展方向C.生产关系对生产力的反作用归根到底取决于和服从于生产力的发展要求D.生产关系任何时候都适合生产力的发展7.经济基础对上层建筑的决定作用表现在(ABC )A.经济基础的需要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B.经济基础的性质决定上层建筑的性质C.经济基础的发展决定上层建筑的变化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D.上层建筑会随着经济基础的发展变化自然而然地发展变化8.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具体表现为( BCD)A.在服务内容上,决定经济基础的产生、性质和变化B.在服务方向上,“保护自己,排除异已”C.在服务方式上,通过对社会生活的控制为经济基础服务D.在服务效果上,促进或阻碍经济基础的发展9.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B)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产生、性质和发展方向B.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的反作用取决于和服从于经济基础的性质和要求C.经济基础直接决定上层建筑的全部形式D.上层建筑的一切具体特点都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10.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是( ACD)A.贯穿于人类社会发展过程始终的普遍的基本规律B.社会主义社会独有的特殊规律C.无产阶级政党制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客观依据D.我国进行经济政治体制改革的重要依据11.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的特殊性表现在(BCD)A.是对抗性的矛盾,必须通过阶级斗争来解决B.非对抗性的的矛盾,大量表现为人民内部矛盾C.相适应是基本的、主要的,不适应是非基本的、次要的D.可依靠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调节即通过改革加以解决12.马克思对阶级斗争理论的新贡献是(ABD)A.证明了阶级的存在仅仅同生产发展的一定历史阶段相联系B.指出阶级斗争必然导致无产阶级专政C.发现了阶级和阶级斗争D.论了无产阶级专政是达到消灭一切阶级进入无阶级社会的过渡13.阶级斗争作为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ACD)A.突出地表现在新旧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B.集中表现在它是科技发展的动力C.同时还表现在同一社会形态发展的量变过程中D.是社会基本矛盾在阶级社会的集中表现14.社会主义社会阶级斗争的特点是(BCD)A.阶级斗争仍然是社会的主要矛盾B.阶级斗争不再是社会的主要矛盾C.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还长期存在,在某种条件还可能激化D.沿着逐步缓和和减弱的总趋势发展15.科学技术是(BCD)A.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B.第一生产力C.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D.先进生产力的主要标志16.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表现在以下哪几个方面( ABC)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人民群众创造历史作用的发挥是不受任何条件制约的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17.中国共产党的群众路线的基本内容包括(BC)A.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B.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C.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D.一切相信群众,一切服从群众18.中国共产党的群路线的哲学依据有(ABCD)A.人民群众是历史创造者的原理B.个人和群众辩证关系的原理C.群众、阶级、政党和领袖辩证关系的原理D.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原理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2.社会发展史和自然发展史没有区别。(×)3.社会形态的发展具有统一性和多样性。(∨)4.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5.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7.生产力的任何发展都会立即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8.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关系会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9.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是自发实现的。(×)10.只有不断改变生产关系才能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11.经济基础是上层建筑赖以产生、存在和发展的(直接)物质基础(∨)12.上层建筑是经济基础的派生物。(∨)13.上层建筑的性质是由生产力的性质决定的。(×)14.随着经济基础的变化,上层建筑各个方面立即同步发生变化。(×)15.上层建筑的反作用是第一位的。(×)16.社会主义上层建筑先于它的经济基础而建立。(∨)17.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是非对抗性的。(∨)18.阶级斗争是一切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9.科学技术是最高意义的革命力量。(∨)20.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21.人民群众能够随心所欲地创造历史。(×)22.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活动受到特定的社会历史条件的制约。(∨)23.历史人物对社会发展趋势能起决定作用。(×)24.英雄和群众共同创造历史。(×)25.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群众历史主体地位是一致的。(∨)练习八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人性和人的本质(A)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 A.是关于人的两个不同层次的问题 B.是直接同一的问题 C.是完全不同的问题 D.是人的个体差异性问题2.“人源于动物这一事实已经决定了人永远不能摆说兽性,所以问题永远只能在于摆脱得多些或少些”。这一肯定人的自然属性的论述是( D)提出的。A.亚里士多德     B.费尔巴哈C.马克思               D.恩格斯3.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阐述的人区别于动物的类的特性是人的(C)A.理性活动B.感性活动C.自由自觉的活动D.阶级斗争活动4.“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C) A.这是黑格尔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B.这是费尔巴哈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C.这是马克思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 D.这是恩格斯关于人的本质的论断5.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的最根本的本质在于(C)A.人有思想感情     B.人具有自觉能动性C.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D.人的自然属性6.规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是(D)A.经济关系      B.政治关系C.思想关系      D.以经济关系为基础的全部社会关系之总和7.早期马克思异化理论的哲学基础是(C)A.历史唯物主义         B.唯物史观C.人本主义          D.科学主义8.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人权”观念的是(B)A.民本主义的人权观B.“天赋人权”的人权观C.马克思主义的人权观D.民权主义的人权观9.马克思主义人权理论主张(C)A.人权具有特殊性没有普遍性 B.人权具有普遍性没有特殊性 C.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 D.人权是公民权和主权的统一10.就发展中国家而言最基本的人权是(C) A.公民个人的权利 B.阶级的权利 C.生存权和发展权 D.民族自决权11.在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的统一中(A)A.个人既是价值主体,又是价值客体B.个人是价值主体,不能充当价值客体C.个人是价值客体,不可能成为价值主体D.个人既不是价值主体又不是价值客体12.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价值的主导的、主要的方面是(C)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A.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     B.以自我奋斗去实现自我价值 C.个人对社会尽责任作贡献 D.个人向社会索取以满足自身的需要13.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主要取决于(C)A.受人尊重的程度B.所处地位的高低C.为社会奉献的多少D.需要满足的状况14.人的价值的实现是指(C) A.把人的价值归结为社会价值 B.把人的价值归结为自我价值C.把潜在价值变为现实价值D.把价值主体变为价值客体15.无产阶级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基本原则是(B)A.个人主义    B.集体主义C.享乐主义    D.拜金主义(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马克思主义人学理论主张人性(CD)A.是指人的自然属性 B.是指人的社会属性 C.包括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D.是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对立统一2.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表明(ABCD) A.任何个人都不可能脱离社会孤立地存在 B.不同的社会关系规定了个人之间的区别 C.规定人的本质的社会关系是多方面的 D.人的本质是具体的历史的发展的3.马克思主义人权观认为人权(BCD) A.是指人的一切权利的总和 B.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阶级性的范畴 C.是一个内涵非常丰富的范畴 D.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4.人的价值包括(ABCD)A.人的自我价值B.人的社会价值C.人的潜在价值D.人的现实价值5.在评价个人价值的过程中应该遵循下列原则(ABCD) A.质和量相统一的原则 B.动机和效果相一致的原则C.全面和历史相统一的原则 D.社会评价和自我评价相统一的原则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2.人的本质就是人的自然属性。(×)3.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4.人是最名副其实的社会动物。(∨)5.“天赋人权”学说的理论基础是唯物史观。(×)6.人权是人的权利和义务的统一。(∨)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9.人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是等量齐观的。(×)10.“人的价值就在人自身”。(×)练习九一、选择题习题(一)单项选择题(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1.社会进步的实质是(A)A.社会领域中的新事物否定旧事物,最后取代旧事物B.社会领域中的新制度完全抛弃旧事物C.社会发展中的非连续性代替连续性D.社会发展中的非渐进性取代渐进性2.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突出地表现在(C)A.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B.社会运动的直线上升过程中C.社会形态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质变)过程中D.一切社会的运动变化过程中3.社会进步根源于(C)A.物质文明的发展B.精神文明的发展C.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D.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4.社会进步的根本尺度是(C)A.物的尺度      B.人的尺度C.物质文明发展水平  D.精神文明发展水平5.社会进步和人的发展是(C) A.绝对一致的B.截然相反的 C.不可分割的 D.完全同步的6.社会进步的标志是(B)A.社会文化的发展B.社会文明的发展C.社会生活的进化D.社会形态的更替7.历史唯物主义认为社会进步代价的付出(C)A.完全可以避免B.完全不可避免C.具有必然性D.纯粹是偶然的8.第一次提出“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这个命题的是(A)A.斯宾诺莎B.黑格尔C.马克思D.毛泽东9.“人类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A)A.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提出来的B.列宁在《国家与革命》中提出来的C.毛泽东在《认人民民主专政》中提出来的D.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体制的改革》中提出来的10.在性质上同奴役劳动根本不同的共产主义社会的劳动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成为乐生的需要,这是因这时(D)A.劳动已成为纯粹的娱乐和消遣29 明哥整理马原247875321B.劳动已成为可有可无的事情C.劳动已不再每个社会成员应尽的义务D.劳动已成为一种高度自由、自觉、自主的活动(二)多项选择题(从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1.社会发展的进步趋势表现在(AB)A.社会形态更替的质变过程中B.同一社会形态内部发展的量变过程中C.一切社会现象的演变过程中D.地质演化和生物进化过程中2.社会进步必然性的内在根源在于(ABD)A.社会基本矛盾的运动B.它符合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C.它是由人的智力和理性推动的D.新制度对旧制度的辩证否定3.社会文明的发展包括(ABCD)A.物质文明发展B.政治文明发展C.精神文明发展D.生态文明发展4.马克思从人的发展角度揭示的社会发展的三大形态是(BCD)A.以私有制为基础的阶级社会B.人的依赖性社会C.物的依赖性社会D.人的个性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5.共产主义的完整含义包括(ACD)A.共产主义思想B.共产主义制度C.共产主义实践D.共产主义国家二、判断说明题(先判断命题正误,然后说明正确和错误的理由)1.社会进步是历史的必然趋势。(∨)2.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总是协调和平衡的。(×)3.物质文明建设搞好了,精神文明建设就自然而然地上去了。(×)4.社会进步具有多维性和总体性的特点。(∨)5.“发展总是要付出代价的”,所以一切代价都是不可避免的。(×)6.“自由是对必然性的认识”是马克思主义的命题。(×)8.从必然王国向自由王国的飞跃是一个历史过程。(∨)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