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41.00 KB
  • 2022-04-22 11:44:45 发布

马哲课本复习题含答案2011.1.8.doc

  • 29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绪论马克思主义是关于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科学一、判断题1.马克思是天才,马克思主义是永恒不变的。()2.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的产物,现在是21世纪了,时代变了,马克思主义已经“过时”了。()3.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不可分割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4.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恩格斯将黑格尔的辩证法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结合在一起的产物。()5.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对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继承。()6.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在人类思想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7.有一种观点认为,阶级性与科学性是不相容的,凡是代表某个阶级利益和愿望的社会理论,就不可能是科学的。因为马克思主义具有阶级性,所以是不科学的。()8.马克思主义公开问世的标志性著作是《德意志意识形态》。()9.马克思主义是为全人类服务的。()10.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态度:既要坚持又要发展马克思主义。()二、单项选择题1.马克思主义,从狭义上说是()A.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B.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C.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D.关于资本主义转化为社会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2.马克思主义,从广义上说是()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3.作为中国共产党和社会主义事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是指()A.不仅指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学说的体系,也包括继承者对它的发展B.无产阶级争取自身解放和整个人类解放的学说体系C.关于无产阶级斗争的性质、目的和解放条件的学说D.列宁创立的基本理论、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构成的科学体系4.人类进入21世纪,英国广播公司(BBS)在全球范围内进行“千年思想家”网评,名列榜首的是()A.马克思   B.爱因斯坦    C.达尔文    D.牛顿5.在19世纪三大工人运动中,集中反映工人政治要求的是()A.法国里昂工人起义   B.英国宪章运动29 C.芝加哥工人起义     D.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6.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经济根源是()A.工业革命B.资本主义经济危机C.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D.阶级斗争7.马克思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A.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B.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C.工人罢工和起义D.工人运动得到了“农民的合唱”8.提出价值规律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是()A.马克思  B.亚当·斯密C.大卫·李嘉图D.威廉·配第9.马克思恩格斯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英国古典经济学理论是()A.辩证法   B.历史观   C.劳动价值论  D.剩余价值论10.马克思把黑格尔的辩证法称为()A.合理内核   B.基本内核    C.精髓   D.核心11.被马克思恩格斯称为“有史以来最伟大的讽刺家”的是()A.费尔巴哈   B.傅立叶   C.欧文   D.圣西门12.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成为东西方矛盾焦点和帝国主义政治体系最薄弱环节的国家是()A.德国   B.奥地利   C.中国   D.俄国13.“哲学把无产阶级当作自己的物质武器,同样,无产阶级把哲学当作自己的精神武器”,这个论断的含义是()A.马克思主义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B.哲学的存在方式是物质C.无产阶级的存在方式是精神D.无产阶级掌握哲学就由自为阶级转变为自在阶级14.马克思主义生命力的根源在于()A.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B.与时俱进C.科学性与阶级性的统一D.科学性15.无产阶级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D.唯物主义16.马克思主义理论最根本的本质属性是()A.科学性   B.革命性   C.实践性   D.与时俱进17.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A.吐故纳新   B.科学严谨  C.博大精深   D.与时俱进18.马克思主义最崇高的社会理想是()A.实现共产主义B.消灭阶级、消灭国家C.实现个人的绝对自由D.实现人权19.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根本方法()A.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著作B.一切从实际出发C.理论联系实际D.实事求是20.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A.马克思主义  B.列宁主义   C.马克思列宁主义  D.社会主义三、多项选择题1.作为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政治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马克思主义哲学2.作为马克思主义产生阶级基础的19世纪三大工人起义是()29 A.巴黎公社B.1831年和1834法国里昂工人两次起义C.1838年爆发的延续十余年的英国宪章运动D.1844年德国西里西亚纺织工人起义3.马克思主义最根本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A.辩证唯物主义B.历史唯物主义C.辩证法D.唯物论4.马克思主义产生的直接理论渊源是()A.德国古典哲学B.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C.法国英国的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启蒙思想5.德国古典哲学的代表性人物()A.康德B.黑格尔C.费尔巴哈D.笛卡尔6.资产阶级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尔萨斯D.西斯蒙7.空想社会主义的最杰出的代表是()A.昂利·圣西门B.沙尔·傅立叶C.罗伯特·欧文D.托马斯·莫尔8.马克思最重要的理论贡献是()A.辩证法B.劳动价值论C.唯物史观D.剩余价值学说9.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三大理论成果是()A.李大钊的理论B.毛泽东思想C.邓小平理论D.“三个代表”重要思想10.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应该()A.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根本方法B.采取既坚持又发展的科学态度C.把马克思主义作为行动指南D.学习、信仰、行动三统一四、思考题1.如何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马克思主义?2.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是科学性与革命性的统一?3.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4.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品质: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这种与时俱进的理论品质是160年来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蓬勃生命力的关键所在,为什么?5.马克思主义最重要的理论品质是什么?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1.马克思恩格斯在1872年为《共产党宣言》所写的序言中指出:“不管最近25年来的情况发生了多大的变化,这个((宣言))中所阐述的一般原理整个说来直到现在还是完全正确的……由于最近25年来大工业有了巨大发展而工人阶级的政党组织也跟着发展起来,由于首先有了二月革命的实际经验而后来尤其是有了无产阶级第一次掌握政权达两月之久的巴黎公社的实际经验,所以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特别是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48一249页)2.恩格斯在1895年时指出:但是,历史表明我们也曾经惜了,暴露出我们当时(184829 年革命时期,编者)的看法只是一个幻想。历史走得更远:它不仅打破了我们当时的错误看法,并且还完全改变了无产阶级借以进行斗争的条件。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过时了,这一点值得在这里比较仔细地加以探讨。(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0页)3.恩格斯指出:“我们还差不多处在人类历史的开端,而将来纠正我们的错误的后代,大概比我们有可能经常以十分轻蔑的态度纠正其认识错误的前代要多得多。”(参见《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26页)〔材料4」恩格斯在《英国状况―评托马斯?卡莱尔的“过去和现在”》一文中指出:“他说的很对,任何一种社会哲学,只要它还把某几个论点奉为自己的最终结论,还在开莫里逊氏丸(意即‘包医百病的灵丹妙药’―一引者注),它就远不是完备的;我们最需要的不是干巴巴的几条结论,而是研究C结论要是没有使它得以成为结论的发展,就毫无足取,这一点我们从黑格尔那时就已经知道了;结论如果变成一种故步自封的东西,不再成为继续发展的前提,它就毫无用处。但结论在一定时期应当有一定的形式,在自己的发展过程中应当摆脱模棱两可的不确定性,应当形成明确的思想。”(《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l卷,人民出版社1956年版,第642页)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应有的科学态度,怎样才能把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材料2】1.英国著名历史学家、英国学术院院士霍布斯鲍姆指出,给确定某一具体思想方式或观点是否能被看做马克思主义的标准作依据的,“是在19世纪末大致定型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美国著名学者海尔布隆纳在标准问题上有着与霍布斯鲍姆相近的看法。他认为,马克思主义思想有一个可以得到“公认的共同点”,这个共同点来源于“同一套前提”,它是规定马克思主义思想的前提。“凡是包含有这类前提的分析,都可以正当地将其分类为‘马克思主义的’分析,即使作者本人并不如此认定”。这“同一套前提”是:对待认识本身的辩证态度,唯物主义历史观,依据马克思的社会分析而得出的关于资本主义的总看法,以某种形式规定的对社会主义的信奉。2.1934年,当德国共产党的理论家卡尔·科尔施还没有彻底脱离马克思主义的时候,他写了一篇题为《我为什么是马克思主义者》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科尔施力图通过他对马克思主义的所谓的特殊看法来表明他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这些看法的要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全部原理,包括那些表面上具有普遍性的原理,都带有特殊性;马克思主义不是实证的,而是批判的;马克思主义的主题不是现在处于肯定状态的资本主义社会,而是显得日益分崩离析的腐朽的正在衰亡的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主要目的不是观赏现存的世界,而是对它进行积极的改造。3.匈牙利思想家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一书中认为:“我们姑且假定新的研究完全驳倒了马克思的每一个个别的论点。即使这点得到证明,每个严肃的‘正统’马克思主义者仍然可以毫无保留地接受这种新结论,放弃马克思的所有全部论点,而无须片刻放弃他的马克思主义正统。所以,正统马克思主义并不意味着无批判地接受马克思研究的结果。它不是对这个或那个论点的‘信仰’,也不是对某本‘圣’书的注解。恰恰相反,马克思主义问题中的正统仅仅是指方法。”结合上述材料,谈谈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材料3】法国思想家雅克·德里达在《马克思的幽灵》一书中列举了当代西方资本主义社会所不能解决的十大祸害。他认为,面对这十大祸害,人们只有求助于马克思主义才能获得正确的认识。结合我们的学习谈谈马克思主义产生的历史必然性及在当代的适用性。29 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C2.A3.A4.A5.B6.C7.B8.B9.C10.A11.B12.D13.A14.A15.C16.A17.D18.A19.C20.C三、多项选择题1.BCD2.BCD3.AB4.ABC5.BC6.AB7.ABC8.CD9.BCD10.ABCD第一章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1.物质就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物体。()2.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3.假象不是本质的表现。()4.单纯的量变可以无限地持续下去。()5.辩证否定的实质是“扬弃”。()6.“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这里的“常”就是指规律。()7.发展的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8.“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9.矛盾的特殊性寓于普遍性之中。()10.只有矛盾的斗争性才是事物发展的动力。()二、单项选择题1.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在于是否承认()A.世界是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的      B.世界是统一的C.思维和存在的关系中存在是第一性的   D.世界是可以认识的2.运动是物质的()A.根本属性B.唯一特性C.外部现象D.内部本质3.“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说明()A.物质和运动是统一的B.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是统一的C.有限和无限是统一的D.唯物主义和辨证法是统一的4.实践的科学含义是()A.人类一切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B.人类为了生存而必须适应环境的活动C.人们处理相互之间关系的活动29 D.主体能动地改造和探索客体的社会性的客观物质活动5.时间空间是()A.物质运动的存在形式B.人们经验规定的东西C.人类感性的直观形式D.独立于物质的客观存在6.只承认绝对运动,否认相对静止会导致()A.相对主义诡辩论B.客观唯心主义C.形而上学不变论D.主观唯心主义7.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是()A.哲学就是世界观B.哲学是世界观的基础C.哲学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D.世界观是哲学的系统化、理论化8.唯物主义发展的三种历史形态是()A.赫拉克利特、德谟克利特、伊壁鸠鲁的唯物主义B.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C.培根、狄德罗、费尔巴哈的唯物主D.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的辨证唯物主义9.“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再次踏进时遇到新水流”,主要说明运动和静止的关系是()A.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   B.运动是相对的,静止是绝对的C.静止是绝对的,运动也是绝对的  D.静止是相对的,运动也是相对的10.物质的客观实在性是指()A.它是看得见的实物B.它是物质的形态和结构C.它是不能被人们认识的抽象的东西D.它是独立于人们意识之外,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11.正确发挥意识能动性的前提是()A.个人积极性的充分调动B.群众创造性的充分发挥C.对保守思想的彻底克服D.对客观规律的正确认识12.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是()A.观察实验方法B.逻辑推理方法C.矛盾分析法D.归纳演绎法13.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绝对的否定C.外力强加给事物的否定D.对事物的任意否定14.揭示事物发展动力和源泉的是()A.对立统一规律B.质量互变规律C.否定之否定规律D.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15.发展的实质是()A.运动不灭B.相互作用C.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D.世界的进化16.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是()A.客观性和普遍性B.同一性和斗争性C.绝对性和相对性D.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17.唯物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对立统一的观点B.否定之否定的观点C.联系和发展的观点D.量变和质变的观点18.“不积硅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这里强调的是()A.量变是质变的前提B.质变和量变相互渗透C.质变体现量变的成果D.质变为新的量变开拓道路29 19.建筑单位总是依据先行设计的图纸建造大楼,这说明()A.意识决定物质B.意识创造物质C.意识先于物质D.意识能够能动的反作用于物质20.区分量变和质变的根本标志是()A.事物的变化是否快速B.事物的变化是否明显C.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的范围D.事物变化的幅度的大小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说明要坚持适度原则的有()A.因地制宜B.掌握火候C.注意分寸D.适可而止2.“白马非马”的命题是()A.割裂了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B.割裂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揭示了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D.割裂了矛盾的共性和个性的关系3.下列选项,体现矛盾特殊性的有()A.量体裁衣B.对症下药C.声东击西D.因地制宜4.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是()A.共性和个性的关系B.特殊性包含普遍性,与普遍性相联系而存在C.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D.在一定条件下二者可以相互转化5.规律具有()A.客观性B.必然性C.稳定性D.重复性6.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的关系是()A.相互联结的关系B.主要和次要的关系C.相对和绝对的关系D.有条件和无条件的关系7.在唯物辩证法看来,辩证的否定是()A.事物的自我否定B.事物发展的环节和联系的环节C.既克服又保留,即“扬弃”D.对旧事物的全盘抛弃,彻底否定8.在必然性和偶然性的关系中,偶然性()A.存在于必然性之中B.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C.只存在于社会现象当中,自然界不存在偶然性D.偶然性为必然性开辟道路9.唯物辩证法是关于联系和发展的学说,因此认为()A.联系具有客观性B.联系具有普遍性C.联系具有多样性D.联系是具体的10.辨证唯物主义认为静止是()A.在任何意义上都不动B.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C.运动过程中的某种稳定形式D.指事物仍然保持自身的根本性质四、思考题1.简述马克思主义物质观的理论意义。2.试述辩证否定观的基本内容,并用以说明应怎样正确对待我国的传统文化和外国文化。3.为什么说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体系的实质和核心?4.试述量变和质变的辩证关系,并运用这一原理说明对于个人成长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意义。5.意识能动作用的主要表现是什么?29 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提出:“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把经济社会切实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请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材料2】在数月前由国家有关部门举办的一次大型科普展中,有一个别具匠心的设计:三扇门上各有一个问题:“污染环境的是谁?”“饱受环境恶化之苦的是谁?”“保护环境的是谁?”拉开门,里面各是一面镜子,照出的是参观者自己。请回答:1.这一精巧的设计反映了人类实践活动中的什么基本关系?2.如何理解“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3.用辩证法关于度的观点说明:“地球能够满足人类的需要,但不能满足人类的贪婪。”【材料3】秦穆公见伯乐年事已高,请伯乐推荐继任者,伯乐说九方皋可堪此任。九方皋奉穆公之命外出找马,三月后复命说,马已找到。穆公问:何马也?九方皋答道:是一匹黄色的公马。穆公派人去取马,取马人回报说是一匹黑色的母马。穆公不悦,责备伯乐道:你推荐的那位相马者连马的黄黑公母都分辨不清,怎能鉴别马的好坏呢?伯乐答道:“若皋之所观,天机也。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见其所见,不见其所不见;视其所视,而遗其所不视。若皋之相者,乃有贵乎马者也。”马至,果千里之马。伯乐之子把伯乐写的《相马经》读的烂熟。《相马经》上说,千里马是额头隆起,双眼突出,蹄如摞起的酒曲块。他按照书上绘出的各种图形,与他所见到的一一加以对照。结果,他找到一只癞蛤蟆。请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回答下列问题:1.九方皋相马方法的高明之处何在?2.伯乐之子“相马”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为什么说九方皋相马的思维方法比找到千里马具有更重要的意义?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C2.A3.B4.D5.A6.A7.C8.B9.A10.D11.D12.C13.A14.A15.C16.B17.C18.A19.D20.C三、多项选择题1.BCD2.BD3.ABD4.ABCD5.ABCD6.ACD7.ABC8.BD9.ABCD10.BCD第二章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29 一、判断题1.认识的本质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2.一个人所有的知识都直接来源于实践。()3.马克思主义认识论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是实践的观点。()4.认识的客体是自然界和社会的存在物。()5.主观和客观、认识和实践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6.多数人公认的就是真理。()7.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本身是客观存在的。()8.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是两种完全不同的真理。()9.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0.真理与价值毫不相干。()二、单项选择题1.“从物到感觉和思想”与“从思想和感觉到物”是()A.辩证唯物论和旧唯物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B.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C.唯物论和唯心论两条认识路线的对立D.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对立2.马克思主义哲学所说的实践是指()A.人们的一切活动B.人们的日常生活活动C.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D.人们的精神活动3.实际工作中的教条主义,违背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犯了()A.类似经验论的错误B.类似诡辩论的错误C.类似相对主义的错误D.类似唯理论的错误4.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B.第一性和第二性的关系C.认识的“源”和“流”的关系D.理论和实践的关系5.认识的起点是()A.实践B.概念C.经验D.感觉6.感性认识的局限线性在于()A.只是对事物的外部联系的认识B.是不可靠的C.没有客观依据D.是主观自生的7.概念、判断、推理,这是()A.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B.间接经验的三种形式C.感性认识的三种形式D.理性认识的三种形式8.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统一的基础是()A.社会实践B.感性材料C.理性抽象D.认识能力9.认识过程的两次飞跃的相互区别主要在于()A.第一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现象,第二次飞跃是认识事物的本质B.第一次飞跃获得感性认识,第二次飞跃获得理性认识C.第一次飞跃主要是认识世界,第二次飞跃主要是改造世界D.第一次飞跃的目的是改造世界,第二次飞跃的目的是检验和发展理性认识10.人们对于复杂事物的正确认识往往需要经过()29 A.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两个阶段才能完成B.由理性认识回到实践中去才能完成C.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一个完整的过程才能完成D.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过程才能完成11.真理是()A.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B.多数人同意的认识C.没有人反对的认识D.经过实践检验的认识12.真理的客观性是指()A.真理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B.真理的内容及其检验标准是客观的C.真理的形式是客观的D.真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是客观的13.真理既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这是真理问题上的()A.唯物论B.辩证法C.诡辩论D.二元论14.“真理是思维形式,是人类经验的组织形式”这是()A.唯物主义真理论B.主观真理论C.客观真理论D.形而上学真理论15.“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这种说法的实质是指()A.真理都是相对的B.真理都是有阶级性的C.真理都是绝对的D.真理都是具体的16.实践标准之所以具有不确定性,是因为()A.它是人类有用的活动B.实践对真理的检验具有历史性C.实践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D.实践是人的有意识有目的的活动17.“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的。”这句话说明()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B.实践是认识的目的C.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的标准18.任何科学理论都不能穷尽真理,而只能在实践中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这说明()A.真理具有绝对性B.真理具有相对性C.真理具有客观性D.真理具有全面性19.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地感觉它。”这一论断揭示了()A.感性认识是整个认识过程的起点B.感性认识的局限性C.感性认识对人们认识事物的本质没有实际意义D.理性认识先于感性认识20.“在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变革的先导”这一命题()A.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决定作用B.夸大了认识对实践的反作用C.强调了认识对实践的能动作用D.低估了实践对认识的决定作用三、多项选择题1.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关系是()A.感性认识中包含着理性认识的因素B.理性认识中包含着感性认识的因素C.理性认识以感性认识为基础D.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2.认识的真正任务在于()A.实现主观和客观的统一B.取得规律性的认识C.取得真理性的认识D.达到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29 3.哲学史上割裂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辩证统一的两种错误理论是()A.唯心论B.经验论C.唯理论D.二元论4.每一个具体真理都是()A.客观真理B.相对真理和绝对真理的统一C.包含着错误的相对真理D.客观真理和主观真理的统一5.“谎言重复一千次,就会变成真理”。这就是说()A.真理和谬误没有确定的界限B.真理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谬误C.谬误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真理D.有用就是真理6.对同一句格言,年轻人所理解的意义,总是没有饱经风霜的老年人所理解的广泛和深刻。一观点在认识论上说明了()A.认识来源于经验B.在经验的积累中加深认识C.认识的深刻性与经验的多少在一定意义上成正比例D.认识的深刻性与知识的积累有密切联系7.一个训练有素的医生,能识别x射线照片上的病理信息,一个毫无医学知识的人,则什么也不能识别,这表明()A.理性认识指导实践B.人的认识具有主观能动性C.人的认识具有自觉能动性D.既成认识背景影响感性认识8.真理的相对性或相对真理之所以是相对的,是因为()A.它是不完全可靠的真理B.任何真理都有一定的限度和适用条件C.它是已经过时了的真理D.任何真理都有待于进一步深化和发展9.“实践、认识、在实践、在认识”的原理,表明()A.人的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B.人的认识运动是主观和客观的矛盾运动C.认识论和辩证法的一致性D.人类认识是不可靠的10.由理性认识到实践是()A.自发实现的过程B.积极能动的过程C.认识上质的飞跃过程D.个别到一般的过程四、思考题1.简述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作用。2.简述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3.为什么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4.简述真理和价值的辩证统一。5.运用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的辩证统一原理,分析说明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正确态度。五、材料分析题1.关于人的认识能力问题,科学家、哲学家们做出过不同的回答。现将有关材料摘录如下:【材料1】赫尔姆霍茨认为,蚂蚁能看见紫外线而人却看不见,可见人的感官的局限性构成了人的认识能力的限制。【材料2】休谟主义者说,人们的全部知识都已感官所给与的材料为基础,可是我们怎么知道这些感觉材料是人的感官所感知的事物的正确反映而仅仅是一些感官印象呢?【材料329 】费尔巴哈认为,客观世界绝不会隐藏起来,事物及其属性可以为人们所认识,就如同空气通过口、鼻和毛孔钻进我们的体内一样。人恰恰具有使他从世界的完整性、整体方面来感知世界所必需的足够的感官。请回答:(1)比较材料1、2和3,分别指出其中的哲学倾向。(2)分析材料1,指出赫尔姆霍茨的错误所在。(3)对材料2中提出的质疑应如何回答?2.诺贝尔奖获得者、华裔科学家丁肇中在谈到他的科学研究体会时说:“20世纪70年代,人们已经知道所有的基本粒子由3种夸克组成的。我的问题是,为什么只有3种夸克?为了寻找新夸克,我决定建立一个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当时所有的人都认为只有3种夸克,因为3种夸克可以解释所有的现象,所以这个实验被费米国家实验室和西欧核子中心拒绝了,认为是不可能的。1972年到1974年间,我们在布鲁克海文国家实验室用一个比较低能的加速器来做这个实验,终于发现了一种新的夸克。这就表示,以前说3种夸克的观念是错误的,由第4种夸克,有了第4种,就有可能有第5种、第6种,把以往的观念改变了。上述科学发现过程在认识论上对我们如何发现和发展真理有哪些启示?3.下面是关于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关系问题的材料:【材料1】笛卡尔说:关于观念,“我觉得有一些是我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来的,有一些是我自己制造出来的。”在无数场合中,“我都发现外部感官的判断有误”,“内部感官也是这样的”。他认为知识的可靠来源是理性,包括理性直观和演绎推理;“所有其他途径都应该看做错误的和有危险的加加以拒绝”。只有清楚明了的“天赋观念”以及以它为基础的演绎推理的知识才是可靠的。——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斯宾诺莎认为,知识有三种:意见,由传闻和泛泛经验而来;理性知识,由共同概念推理而来;直观知识,由理性直接认识事物本质得来。他说“第一种知识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认识必然是真知识”,“真观念必定符合它的对象”。——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和斯宾诺莎《伦理学》【材料2】洛克提出了著名的“白板说”,认为人的心灵同一张白纸或一块白板,任何观念都来自经验。“我们的全部知识是建立在经验上面的;只是归根到底都是来源于经验的”。他认为,理智通过综合、比抽象而形成的复杂观念不反映事物的“内在本质”,只是“名义本质”和“一些标记”。——摘自《十六——十八世纪西欧各国哲学》贝克莱认为,“存在就是被感知”,感觉不仅构造知识,而且也构成物体。感官固然有错误,但“我们只要努力以理性来改正这些,则我们会不知不觉陷入离奇的悖论、难关和矛盾中”。他认为人心有抽象作用是一切只是部门造成无数困难和错误的主要原因。——摘自贝克莱《人类只是原理》【材料3】毛泽东说“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哲学上的“唯理论”和“经验论”都不懂得认识的历史性或辩证性,虽然各有片面的真理,但在认识的全体上则都是错误的。”——摘自毛泽东《实践论》请回答:(1)材料1的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2)材料2的两位哲学家的共同观点和不同观点。29 (3)简述材料3中,毛泽东对哲学上“唯理论”和“经验论”评价的科学性。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选选择题1.C2.C3.D4.C5.D6.A7.D8.A9.C10.D11.A12.B13.B14.B15.A16.B17.C18.B19.B20.C三、多选选择题1.ABCD2.ABCD3.BC4.AB5.AD6.ABCD7.AD8.BD9.ABC10.BC第三章人类社会及其发展规律一、判断题1.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在阶级社会中,阶级斗争是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3.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是历史“剧中人”,英雄人物是历史的“剧作者”。()4.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5.人们无法自由地选择生产力。()6.上层建筑为经济基础服务,有效地保护经济基础,就一定能推动社会的进步和发展。()7.生产关系的总和就是经济基础。()8.国家是以血缘关系来划分。()9.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10.社会形态是同生产力发展一定阶段相适应的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统一体。()二、单项选择题1.上层建筑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取决定于()A.有效地为经济基础服务B.适应经济基础的需要C.掌握在哪个阶级手里D.它所服务的经济基础的性质2.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划分阶级的依据是()A.经济地位B.分配多少C.社会分工D.政治立场3.阶级社会社会形态更替的决定性环节是()A.社会革命B.阶级斗争C.改革D.生产力发展4.人民群众创造历史()A.在阶级社会,受历史条件的制约B.在社会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C.在共产主义社会之前受历史条件制约D.在任何社会都受历史条件制约29 5.英雄史观的理论出发点是()A.人是社会运动的主体B.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社会意识有能动的反作用D.社会运动是受偶然性支配的6.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矛盾B.人与社会制度之间的矛盾C.先进与落后,开拓进取与因循守旧之间的矛盾D.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7.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根本动力B.唯一动力C.最终动力D.直接动力8.社会革命的根源在于()A.社会基本矛盾的尖锐化B.人民群众的觉悟水平C.国际阶级斗争的影响D.人口众多和贫穷落后9.杰出人物的产生是()A.完全必然的B.偶然的机遇C.有的是必然的,有的是偶然的D.必然性和偶然性的辨证统一10.社会规律与自然规律的差别是()A.社会规律依人的意志为转移B.社会规律具有阶级性C.社会规律没有重复性D.社会规律是通过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实现的11.自然科学是一种社会意识形式,它()A.属于没有阶级性的上层建筑B.属于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C.属于特定经济基础的上层建筑D.属于思想上层建筑12.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在它具有()A.历史的继承性B.鲜明的阶级性C.发展的不平衡性D.能动的反作用13.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科学技术D.人的需要14.判断一种生产关系是否先进的根本标准是看()A.生产资料私有制还是生产资料公有制B.促进生产力发展还是阻碍生产力发展C.社会化大生产还是个体小生产D.封闭的自然经济还是市场经济15.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制定的一系列正确路线、方针、政策促进了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这说明()A.经济基础发展的道路是由上层建筑规定的B.上层建筑的发展决定经济基础的发展方向C.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积极的推动作用D.社会主义社会的发展不受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制约16.人类全部社会关系中最基础的关系是()A.生产关系B.血缘关系C.政治关系D.思想关系17.地理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主要通过()A.对人的心理素质的影响才能实现B.对人的生理结构的影响才能实现C.对民族气质的影响才能实现D.对生产过程的影响才能实现18.在社会发展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A.生产方式B.地理环境的优劣C.人口密度的大小D.社会风气的好坏19.历史唯物主义的生产力范畴是标志()29 A.人类改造主观世界与客观世界能力的范畴B.人类创造新的社会制度的能力的范畴C.人类利用改造自然从自然界获取物质资料能力的范畴D.人类进行政治斗争、生产斗争和科学实验能力的范畴20.生产关系反映的是()A.人与自然界之间的关系B.人与人之间的政治关系C.人与人之间的思想关系D.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三、多项选择题1.科学技术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在()A.它能提高劳动者的素质和劳动技能B.它有助于发现新的劳动对像和劳动对象的新用途C.它物化为新的生产工具,促进生产率的提高D.它有助于生产管理的合理化2.党的群众路线的理论基础有()A.人民群众是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的原理B.人民群众和杰出人物共同创造历史的原理C.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循环往复以致无穷的人类认识总规律原理D.从个别到一般,再从一般到个别的认识过程原理3.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包括()A.虚心向群众学习的观点B.相信群众的观点C.为人民群众服务的观点D.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观点4.“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丧邦”这种观点是()A.否认历史规律的唯意志论B.成人历史偶然性的唯物史观C.唯心主义非决定论D.夸大个人作用的唯心史观5.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作用表现在()A.创造社会的物质财富B.创造社会的精神财富C.不受任何条件的制约D.社会历史变革的决定力量6.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是()A.发动群众的方法B.辨证否定的方法C.历史分析方法D.阶级分析方法7.杰出人物在历史上的作用是()A.历史事件的直接参与者,策划者,指挥者B.历史任务的发起者和完成任务的组织者C.历史进程的重大影响者D.能改变历史发展的趋势8.下列各项属于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B.生产关系反作用于生产力C.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D.生产关系内部各方面的矛盾9.下列各项属于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性质的规律的基本内容的有()A.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B.上层建筑反作用于经济基础C.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D.上层建筑内部各方面的矛盾10.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有()A.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地理环境决定社会发展的规律29 C.生产关系适应生产力状况的规律D.上层建筑适应经济基础变革要求的规律四、思考题1.为什么说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2.为什么说生产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3.简述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的主要表现。4.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原理,联系我国改革开放的实际,阐明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5.如何理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五、材料分析题1.【材料1】马克思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领域内进行活动的,全都是具有意识、经过思虑或凭激情行动、追求某种目的的人……行动的目的是预期的,但是行动产生的结果结果起初似乎还和预期的目的相符合,到了最后却完全不是预期的结果”。【材料2】黑格尔认为,伟大人物是“世界精神的代理人”,拿破仑代表了“世界精神”,他“骑着马,主宰全世界”。世界历史是伟大人物和王朝的历史,“而不是一般人民的历史”。请回答:材料1、2分别是什么观点?对比材料1,请分析指出材料2的错误。2.【材料1】十七大报告在纵论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时指出:“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人们注意到,党的十三大以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实践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十七大报告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表述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词之变饱含着深刻内涵,表明我们党从新的历史起点出发,开始了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广阔的发展前景的新征程。——摘自人民网2007年10月16日【材料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新时期我们党创新理论的科学整合。十七大报告在反复强调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同时,还提出与之相配套的五条具体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中国特色新兴工业化道路”“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中国特色城镇化道路”“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一条伟大道路和五条具体道路的提出,说明我们党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框架越来越清晰,具体路径越来越明确。——摘自人民网2007年10月16日根据材料,回答下面的问题:(1)上述材料中蕴含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哪些原理?(2)简要叙述其中一个原理的基本内容。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29 二、单项选择题1.D2.A3.A4.D5.B6.D7.D8.A9.D10.D11.B12.D13.A14.B15.C16.A17.D18.A19.C20.D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CD3.ABCD4.ACD5.ABD6.CD7.ABC8.ABC9.ABC10.ACD第四章资本主义的形成及其本质一、判断题1.同学买来送给你的生日礼物属于商品。()2.交换价值是一种使用价值同另一种使用价值相交换的量的关系或比例。()3.凝结在非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也可以看作价值。()4.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是商品生产者在创造商品的劳动过程中同时支出的两种劳动。()5.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的个别资本的总和就是社会资本或称社会总资本。()6.扩大再生产过程中用于追加的那部分资本并非来自于剩余价值。()7.资本技术构成决定着资本价值构成。()8.资本主义再生产的特征是简单再生产。()9.资本主义成本价格就是其生产价格。()10.在整个资本主义时期等量资本都能够获得等量利润。()二、单项选择题1.商品本质的属性是()A.使用价值B.价值C.交换价值D.价格2.商品的二因素是()A.使用价值和价值B.价值和价格C.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D.价值和交换价值3.从本质上看,决定两种商品相互交换数量比例的是()A.使用价值B.供求关系C.价值D.交换价值4.劳动形成价值,这是()A.劳动的自然属性B.物质生产部门劳动的属性C.商品经济关系赋予劳动的一种社会属性D.劳动在任何经济形式下都有的社会形式5.劳动具有二重性是()A.一切从事生产的劳动都有的B.资本主义生产所特有的C.生产商品的劳动所特有的D.简单商品生产所特有的6.“1只羊=2把斧子”这个价值表现形式是()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7.劳动力商品使用价值的特点是在被使用时()A.能把自身价值转移到产品中去B.把全部使用价值消费掉29 C.只能创造出自身的价值D.能创造比自身价值更大的价值8.劳动力商品的价值有一个重要特点,即劳动力的价值()A.是由生产该商品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B.取决于资本家对工人的剥削程度C.由一系列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决定D.包含一个历史和道德的因素9.资本流通的总公式是()A.G—W—GˊB.G—W—GC.G—GˊD.W—G—Wˊ10.资本总公式的矛盾是()A.使用价值与价值的矛盾B.商品流通与货币流通的矛盾C.生产过程与流通过程的矛盾D.价值增殖与价值规律客观要求的矛盾11.货币转化为资本的前提是()A.商品的不等价交换B.劳动成为商品C.资本的原始积累D.劳动力成为商品12.价值增殖过程不外是超过一定点而延长了的价值形成过程。这个一定点就是工人()A.生产使用价值的时间B.创造新价值的时间C.补偿劳动力价值的时间D.转移生产资料价值的时间13.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生产出的商品的价值中()A.c+v+m都是新创造的价值B.c+v是旧价值转移来的,m是新创造的价值C.c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m是新创造的价值D.c+m是旧价值转移来的,v是新创造的价值14.在生产过程中劳动力商品所创造的新价值是()A.商品价值B.劳动力自身的价值C.剩余价值D.劳动力价值和剩余价值之和15.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规律是()A.价值规律B.平均利润规律C.剩余价值规律D.货币流通规律16.在资本主义社会中,工人的全部劳动分为()A.必要劳动和剩余劳动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C.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D.为自己的劳动和为社会的劳动17.资本主义社会资本的本质是()A.商品、货币等物B.机器设备等生产手段C.生产资料所有者剥削劳动者的剥削关系D.资本家与雇佣工人之间的一种剥削于被剥削的关系18.不变资本与可变资本的区别在于()A.两者使用的时间长短不一B.两者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C.两者在价值增殖过程中的作用不同D.两者的来源渠道不同19.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工作日长度的确定最终取决于()A.绝对剩余价值生产时间B.剩余价值率C.劳动生产率D.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之间的力量对比20.产业资本划分为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的依据是资本各个部分()A.在价值增值过程中的作用不同B.价值周转方式的不同C.存在的物质形态不同D.在循环中的职能不同29 三、多项选择题1.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关系是()A.使用价值是价值的物质承担者B.价值寓于使用价值之中C.使用价值的存在是价值存在的前提D.使用价值的存在不以价值的存在为前提2.商品和劳动产品的关系是()A.商品和劳动产品中都凝结有人类的劳动,因此都具有价值属性B.商品和劳动产品都具有使用价值属性C.凡是劳动产品都是商品D.凡是商品一般都是劳动产品3.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区别是()A.具体劳动是劳动的具体形式,抽象劳动是一般人类劳动B.具体劳动是体力劳动,抽象劳动是脑力劳动C.具体劳动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抽象劳动反映社会生产关系D.具体劳动是永恒范畴,抽象劳动是历史范畴4.个别企业提高劳动生产率后,可以增加单位时间内生产的使用价值量,而对价值量的影响是()A.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不变B.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提高C.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降低D.单位商品的价值量不变5.在下列几种价值形式中,没有本质区别的两种形式是()A.简单的或偶然的价值形式B.扩大的价值形式C.一般价值形式D.货币形式6.劳动力成为商品需要一定的社会经济条件,这些条件是()A.必须有一定数量的劳动力B.劳动者必须有人身自由即法律上的自由人C.劳动能自由买卖和等价交换D.劳动者丧失了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7.劳动力价值的构成要素包括()A.劳动者接受教育、训练所必须的费用B.劳动者个人生活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C.劳动者在生产中所创造的新价值D.劳动者繁育后代所必须的生活资料的价值8.雇佣劳动者把劳动力作为商品卖给资本家()A.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B.没有放弃自己劳动力的所有权C.一定时期内放弃了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D.永远放弃自己劳动力的使用权9.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雇佣工人劳动的作用有()A.生产新的使用价值B.形成新的价值C.创造剩余价值D.转移生产资料的价值10.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结果包括()A.生产出使用价值B.生产出剩余价值C.生产出劳动力价值D.转移了生产资料的价值四、思考题1.结合现实简述货币的职能。2.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及其表现形式。3.简述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29 4.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的划分与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的划分的区别。5.影响利润率的主要因素。五、材料分析题【材料1】2002年3月初,成都华西乳业公司牛奶加工车间里,工人拧开巨大奶罐的阀门,白花花的牛奶喷涌而出,散发着香气的牛奶在车间里四处流动,上面白晰细腻的泡沫像是一层质地考究的地毯。但牛奶的去处竟是下水道。2002年以来,成都、南京等地相继发生了奶农和乳品企业指导把鲜牛奶倒掉的极端事件。据了解,原料奶供应快速膨胀,造成奶源的季节性和地区性过剩,使加工企业措手不及是根本原因。市场经济中,生产与需求永远是一对矛盾,相符是偶然的,不相符倒是经常现象,企业正是在从不相符到相符的过程中获取市场供求信息,来调整自己的生产。现阶段牛奶的大量生产,已经使它的价格大幅下降,甚至在有些地方比水的价格还要低,况且牛奶又是一种保质期极为有限的特殊商品,生产多了不倒掉又干什么呢?重要的是在倒掉之后,这种市场供需不平衡的信息能否及时地传递给生产者和消费者。市场信息的传递能否最终将供求关系达到均衡。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想与认识。【材料2】在一次关于“业务流程再造”的高级经理人培训会议上(2002年),海尔集团CEO张瑞敏目光炯炯地看着讲台下的中层干部们,提出了一个象脑筋急转弯的问题。“石头怎样才能在水上漂起来?”“把石头掏空”,有人喊了一句,张瑞敏摇了摇头。“把石头放在木板上”,又有人答道,张瑞敏又摇了摇头。“做一快假石头”,这个回答引来了一片笑声,张瑞敏还是摇了摇头:“石头是真的”。“速度”海尔集团见习副总裁喻子达回答道。“正确”张瑞敏脸上露出了笑容:“《孙子兵法》上云:‘激水之疾,至于漂石者,势也’。速度决定了石头能否漂起来。网络时代,速度同样决定了企业能否越上新的高峰!”这一细节形象地表明了海尔“业务流程再造”是解决企业的循环与周转的速度问题。企业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是速度问题,企业资本周转越快,增值的价值也就越多.加快企业资本周转的速度,其实质在于提高资本的使用效率.假定我国每百元固定资产的产值能提高1%,用同样的固定资产就可以多生产近百亿产值的商品;每生产一百元产值的流动资本能节约1%,生产同样产值的商品,一年就可以节约40多亿元的流动资本。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谈谈自己的感想与认识。【材料3】长期以来,美国金融机构盲目的向次级信用购房者发放抵押贷款,最终于2007年爆发了次贷危机。2007年4月,美国第二大次级抵押贷款机构新世纪金融公司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8月美国第十大抵押贷款机构美国住房抵押贷款投资公司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尽管乔治•W•布什总统于2008年的2月正式签署了一揽子的经济刺激法案,但这些措施旨在购买金融业不良资产,因而未能遏制危机的继续蔓延。7月,美国财政部和联邦储备委员会宣布救助最大住房抵押贷款融资机构房利美和房地美,次日纽约股市三大股指全面跌入“熊市”。9月雷曼兄弟申请破产保护以及美林公司被收购事件则标志着金融危机的全面爆发。随着虚拟经济的灾难向实体经济扩散,金融危机则演变成了经济危机。美国汽车行业的三巨头通用、福特和克莱斯勒纷纷要求政府救助。12月,美国总统布什宣布了针对美国汽车企业的救援方案。2009年4月克莱斯勒申请了破产保护。拥有百年历史的通用汽车公司也于6月1日正式向法院申请破产保护。29 此次危机影响深远。美国一家房地产研究所在2008年10月31日的报告中说,美国当时至少有750万购房者背负“负资产”,还有210万购房者处于背负“负资产”边缘。美国媒体有线电视新闻网评论说,这家研究所的报告属于保守数据。随着危机的不断恶化,美国很多购房者丧失了住房抵押品赎回权,已经被扫地出门,成了无家可归者。次贷危机的爆发,无力偿还住房抵押贷款者人数的激增,无家可归者人数的激增,证明了克林顿—布什“美国梦”的破灭。美国新任总统奥巴马强调:毋庸赘言,我们的经济在伤害我们的感情。加满油箱或填满购物车的价格在过去几个月间猛涨。美国家庭比以往工作更加卖力,但报酬却在减少。工作机会在消失——仅2008年前7个月就减少了463,000个工作岗位;而自从乔治•W•布什入主白宫以来,美国已经失去了超过300万个制造业岗位。止赎(Foreclosures)活动已经达到了经济大萧条以来的最高水平,房屋价格急剧下跌。股票市场境况艰难,人们的积蓄荡然无存。医疗费用和大学学费高得超乎人们的想象。有太多的家庭只要再发生一次诸如疾病、解雇或车祸等严重事件,就会从经济机遇的阶梯跌落,并被排除出中产阶层的行列。美国商务部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GDP同比下降6.1%,不仅超出市场预期,更是自1975年第一季度以来首次出现连续第三个季度下滑,该数据表明美国经济衰退并未如预期那样放缓。美国国家经济研究局此前已经宣布,美国经济自2007年12月开始已经陷入衰退,但超出预期的GDP萎缩幅度可能暗示经济状况还会继续恶化。从世界角度看,在一个相互依存的世界里,美国经济危机变成了世界经济危机。世界主要经济体纷纷陷入经济衰退。据英国BBC财经频道2009年5月15日报道,欧盟16个国家在今年一季度的平均经济下跌2.5%。据中新社2009年5月3日报道,日本八大民间智囊机构于1日公布了2009年第一季度(1-3月)日本国内生产总值(GDP)增长率预测。扣除物价因素后的实际GDP的平均预测值与前期相比下降了4.3%,换算成年率则下降16.2%。八大机构一致预测,此次将超过受第一次石油危机影响时的1974年第一季度(年率下降13.1%),成为二战以来最严重的负增长。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2009年第一季度GDP较上年同期增长6.1%,增速大大低于2008年第一季度修正后的10.6%,也低于2008年全年修正前的9.0%和2008年第四季度的6.8%,显示经济持续低迷。阅读材料,根据所学的知识分析此次经济危机的成因。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7.√8.×9.×10.×二、单项选择题1.B2.A3.C4.C5.C6.A7.D8.D9.A10.D11.D12.C13.C14.D15.C16.A17.D18.C19.D20.D三、多项选择题1.ABCD2.BD3.ACD4.BD5.CD6.BD7.ABD8.BC9.ABCD10.ABCD第五章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一、判断题29 1.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两个历史阶段: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2.生产集中和资本集中发展到一定阶段必然引起垄断,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客观规律。()3.金融资本是“银行支配而由工业资本家运用的资本”。()4.垄断价格是垄断资本家凭借垄断地位制定的,因而否定了价值规律。()5.垄断阶段,股份公司促进了资本社会化和生产社会化,意味着资本主义占有关系的改变。()6.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出现从根本改变了垄断资本主义性质()二、单项选择题1.金融寡头在经济上的统治是()A.通过“个人联合”实现的  B.通过“参与制”实现的C.通过工业垄断实现的  D.通过银行垄断实现的2.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实质是()A.促使资本主义稳定增长     B.消除经济危机C.改善广大劳动人民的生活条件D.维护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3.垄断资本主义时期处于垄断地位的大银行()A.只是一般的借贷中介人B.已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万能垄断者C.已控制了整个国民经济D.已掌握了国民经济的命脉4.为了获得高额垄断利润,垄断组织在采购原材料时多采取()A.垄断高价B.垄断低价C.自由价格D.市场价格5.资本主义国家对国民经济的调控最主要是采取()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6.银行垄断资本和工业垄断资本的融合形成()A.万能垄断者B.金融资本C.国家垄断资本D.商业资本7.垄断价格的出现()A.违背了价值规律B.否定了价值规律C.使价值规律的作用范围受到了严重限制D.使价值规律的作用形式发生了变化8.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对国民经济的调节和管理()A.完全符合社会化大生产的客观内在要求B.代表了全社会的利益C.维护了垄断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D.对社会经济发展起负作用9.当代国际垄断组织保证其垄断统治和垄断利益的最主要形式是()A.卡特尔和托拉斯B.辛迪加和托拉斯C.跨国公司和国际垄断同盟D.跨国公司和托拉斯10.当代资本主义所发生的许多新变化属于()A.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根本改变B.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性质的根本改变C.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爆发式质变D.资本主义总量变过程中的阶段性部分质变三、多项选择题1.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宏观调控的目标一般包括()A.经济增长B.物价稳定C.充分就业D.收支平衡29 2.常见的垄断组织有()A.卡特尔B.辛迪加C.托拉斯D.康采恩3.资本主义国家对经济的调控手段主要包括()A.经济手段B.法律手段C.必要的行政手段D.计划手段4.资本输出的基本形式是()A.借贷资本输出       B.商品资本输出C.生产资本输出       D.货币资本输出5.经济全球化的内容大体可以分为()A.生产的全球化B.贸易的全球化C.金融的全球化D.文化的全球化6.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国内垄断资本发展的新现象有()A.生产集中发展到跨部门集中B.相当数量的大企业被兼并或合并C.私人垄断加速向国家垄断转变D.混合联合公司成为垄断组织的主要形式四、思考题1.垄断产生的原因有哪些?2.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有哪些?3.简述垄断利润及其来源。4.试述经济全球化的表现、原因及其后果。5.怎样认识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6.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有哪些?如何认识这些变化?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6.×二、单项选择题1.B2.D3.D4.B5.A6.B7.D8.C9.C10.D三、多项选择题1.ABCD2.ABCD3.ABD4.ABC5.ABC6.ABCD第六章社会主义社会及其发展一、判断题1.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问世的是《共产党宣言》的发表。()2.社会主义社会就是计划经济社会。()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就是发展生产力。()4.我国的人民民主专政实质上就是无产阶级专政。()29 5.马克思主义政党是社会主义建设的领导核心。()二、单项选择题1.社会主义各个阶段的划分最终应以()A.生产力的发展为标准B.生产关系为标准C.生产资料的公有制程度为标准D.以阶级斗争为标准2.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核心是()A.坚持社会主义道路B.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C.坚持党的领导D.坚持人民民主专政3.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A.进行阶级斗争B.改革生产资料所有制C.进行政治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D.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4.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在于()A.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B.建立无产阶级专政C.巩固共产党的领导D.镇压资产阶级的反抗5.无产阶级政党的组织原则是()A.集体领导B.理论联系实际C.实事求是D.民主集中制6.经济政治发展的不平衡是资本主义的绝对规律,由此得出结论: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或者甚至在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提出这一著名论断的是()A.马克思B.恩格斯C.列宁D.斯大林7.列宁得出社会主义可能在一国或者数国首先取得胜利的结论依据是()A.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必然胜利的规律B.帝国主义时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规律C.资本主义国家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规律D.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的原理8.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主要依据是()A.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尖锐化B.个别企业有组织的生产与整个社会生产无政府状态之间的矛盾C.现代无产阶级的日益壮大D.生产的社会化与资本主义私人占有制之间的矛盾9.无产阶级革命的根本问题是()A.统一战线中的领导权问题B.农民问题C.武装斗争问题D.国家政权问题10.马列主义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学说的核心内容是()A.党的路线和组织原则问题B.党的战略和策略问题C.党的性质和奋斗目标D.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问题11.科学社会主义的直接理论来源是()A.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B.19世纪初期以圣西门、傅利叶、欧文为代表的空想社会主义C.空想平均共产主义D.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12.科学社会主义创立的理论依据是()A.空想社会主义学说B.德国古典哲学C.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13.社会主义实现由空想到科学发展的标志是()29 A.《共产党宣言》的发表B.“共产主义同盟”的建立C.空想社会主义理想的破灭D.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14.马克思说:“暴力是每一个孕育着新社会的旧社会的助产婆”,这说明()A.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唯一形式B.暴力革命是无产阶级革命的主要的基本形式C.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互相排斥D.暴力革命与和平发展可以相互取代三、多项选择题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功绩是()A.对资本主义的弊病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猛烈的抨击B.揭示了资本主义灭亡、社会主义胜利的客观规律C.对未来社会作出了天才的设想D.找到了变革社会的革命力量2.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特征有()A.剥削制度的消灭和在生产资料所有制上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B.按劳分配C.大力发展社会主义计划经济D.实行无产阶级专政3.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B.夺取国家政权C.建立生产资料公有制D.建立无产阶级政权4.科学社会主义的主要理论来源是()A.18世纪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B.19世纪三大空想社会主义者的学说C.德国古典哲学D.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5.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之所以是长期的和艰巨的,是因为()A.商品经济不发达,生产力落后B.封建主义传统长,缺乏近代民主的传统C.社会主义国家从诞生之日起,就处在资本主义世界的包围之中,受到资本主义列强的遏制和扼杀D.马克思主义执政党对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和建设规律的探索是一个过程三、思考题1.苏联模式的成就、特点、弊端及苏联解体的历史教训。2.社会主义从空想变为科学的理论基础是什么?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学说的科学性和历史价值的统一?3.简述社会主义发展道路具有多样性的原因。4.如何理解社会主义革命首先在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取得胜利具有历史必然性?5.如何理解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四、材料分析题1.【材料1】恩格斯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中指出:“不成熟的理论,是同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不成熟的阶级状况相适应的。解决社会问题的办法还隐藏在不发达的经济关系中,所以只有从头脑中产生出来。社会所表现出来的只是弊病;消除这些弊病是思维着的理性的任务。于是,就需要发明一套新的更完善的社会制度,并且通过宣传,可能是通过典型示范,从外面强加于社会。这种新的社会制度是一开始就注定要成为空想的,它越是制定得详尽周密,就越是要陷入纯粹的幻想。”29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724页)【材料2】列宁指出:“空想社会主义没有能够指出真正的出路。它既不会阐明资本主义制度下雇佣奴隶制的本质,又不会发现资本主义发展的规律,也不会找到能够成为新社会创造者的社会力量……”(《列宁选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313页)请回答:(1)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局限性。(2)为什么社会主义能够实现从空想到科学发展?2.【材料1】苏联从1928年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执行到斯大林逝世为止,苏联工业几乎增长了20倍。由一个落后的农业国一跃而变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工业国之一。1963年3月5日,联邦德国《世界报》写道:在列宁逝世以后,斯大林取得全部领导权时:“俄国还和沙皇时代一样是一个农业国家。当他在三十年后逝世的时候,苏联已成为在世界上排名第二的工业强国”。“西方几乎花了二百年的时间才能做到的事情……在俄国几十年不长的时间里用残酷的办法、坚定的意志实现了。总而言之,这是现代史中最伟大的经济和社会改革。“(靳辉明、谷源祥主编:《当代资本主义与世界社会主义》下卷,海南出版社2004年版)【材料2】近20年来大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实行改革开放,不同程度地突破了“苏联模式”,给社会主义带来了“柳暗花明”的新局面。现在多数社会主义国家在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上,已不同程度地发生了一些重大转变……一种不同于“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新体制正在形成。实践证明,这种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富有生命力的,是优越于资本主义的。因此我们完全有理由对社会主义前途充满信心。(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4页)【材料3】冷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共产党人和左翼力量并没有放弃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理想的探求。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学者和人士仍在研究和预测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西欧的社会主义者1990年创办了“未来的社会主义”国际论坛。美国纽约的《每月评论》杂志社1990年出版的文集认为:“社会主义制度第一批斗争由于种种原因没有成功,但历史不会倒退,它将宣告社会主义——不论以什么名义——在资本主义存在的时候不会灭亡”。法国《当代马克思》杂志1993年以“社会主义的新模式“为总题目,发表美,英,法等国社会主义问题的文章。该杂志编辑部评论说:”如果因为苏联‘共产主义体系’的失败而将社会主义弃之如敝屣,那就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目前社会主义还是一片小树林,但却充满生机。“(摘自《世界社会主义跟踪研究报告》,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年版,第683页)结合上面材料,回答两个问题:(1)如何评价苏联模式?(2)如何看待社会主义发展中的曲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二、单选选择题1.A2.C3.D4.A5.D6.C7.B8.D9.D10.D11.B12.C13.A14.B三、多选选择题1.AC2.ABD3.ABCD4.BCD5.ABCD29 第七章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一、判断题1.共产主义社会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2.在共产主义社会,实行各尽所能,按劳分配。()3.共产主义社会的所有制结构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并存。()4.共产主义社会仍然存在着阶级和阶级斗争。()5.共产主义社会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二、单项选择题1.下列提法正确的是()A.只有空想社会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B.只有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了未来社会C.只有唯心主义思想家预见了未来社会D.许多思想家都预见了未来社会2.“物的依赖性关系”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3.实现了人的“自由个性”的发展,是()A.资本主义社会以前的人的生存状态B.资本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C.社会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D.共产主义社会之中的人的生存状态4.“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A.是矛盾的B.是两回事C.是有内在联系的D.是内容和形式的关系5.马克思主义认为,消灭“三大差别”的关键在于()A.消灭工业与农业的差别B.消灭城市和乡村的差别C.消灭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差别D.消灭利益差别6.各尽所能,按需分配是()A.原始社会的分配方式B.阶级社会的分配方式C.社会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D.共产主义社会的分配方式7.在人的发展和社会发展关系问题上,马克思主义认为()A.前者是个人的理想,后者是社会的目标B.前者体现了个人价值,后者体现了社会价值C.前者和后者是彼此独立的历史发展进程D.前者和后者互为前提和基础8.江泽民说:“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江泽民所说的“远大理想”是指()29 A.共产主义远大理想B.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C.个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D.个人对将来职业的向往与追求9.必然王国和自由王国是社会发展的()A.两种不同的状态B.两种不同的选择C.两种不同的道路D.两种不同的理想10自由王国是指人们()A.处于绝对自由的原始社会状态B.不再受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律支配的状态C.允许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状态D.摆脱了自然和社会关系的奴役,成为自己社会关系主人的状态三、多项选择题1.下列选项中属于共产主义含义的有()A.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理论B.共产主义是一种现实运动C.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制度D.共产主义是一种社会理想3.下列现象属于共产主义社会特征的有()A.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需分配B.社会财富极大丰富,消费品按劳分配C.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的精神境界极大提高D.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7.下列选项属于人类解放含义的有()A.完全摆脱自然力和社会关系B.获得绝对自由C.从自然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D.从社会必然性奴役下解放出来8.人的全面发展是指()A.德、智、体、美、劳各方面都得到发展B.人的需要的全面丰富和充分满足C.个人潜力和智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D.人的各种要求都能得到满足10.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A.现阶段我党的低级纲领B.中华民族的共同理想C.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重要组成部分D.通向共产主义的康庄大道三、思考题1.共产主义社会有哪些基本特征?2.马克思经典作家对未来共产主义的展望为什么是科学的?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宝贵经验是什么?4.如何正确理解“两个必然”与“两个决不会”的关系。5.联系实际谈谈你对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的认识和体会。四、材料分析题1.【材料1】马克思的全部理论,就是运用最彻底、最完整、最周密、内容最丰富的发展论去考察现代资本主义。自然,他也就要运用这个理论去考察资本主义即将到来的崩溃和未来共产主义的未来的发展。(《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86页)【材料229 】新思潮的优点又恰恰在于我们不想教条地预期未来,而只是想通过批判旧世界发现新世界。(《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7卷,人民出版社2004年版,第64页)【材料3】在将来某个特定的时刻应该做些什么,应该马上做些什么,这当然完全取决于人们将不得不在其中活动的那个既定的历史环境。(《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643页)【材料4】我们可以绝对有把握地说,剥夺资本家一定会使人类社会的生产力蓬勃发展。但是,生产力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向前发展,将以什么样的速度发展到打破分工、消灭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对立、把劳动变为“生活的第一需要“,这都是我们不知道而且也不可能知道的。(《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7~198页)【材料5】我们只能谈国家消亡的必然性,同时着重指出这个过程是长期的,指出它的长短将取决于共产主义高级阶段的发展速度,而把消亡的日期或消亡的具体形式作为悬案,因为现在还没有可供解决这些问题的材料。(《列宁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98页)请回答:(1)马克思主义在预测未来社会问题上的基本态度是怎样的?(2)马克思主义是如何理解未来社会和现实社会的关系的?2.【材料1】法国前总理若斯潘认为,既然狂风暴雨的时代已经来临,人们也就不再可能否认无控制的资本主义可能带来的危害了,即使是那些最能吹捧经济自由主义、不受边界限制的全球化以及市场法则的人也无法做到这一点。资本主义最坏的敌人可能就是资本主义本身。【材料2】由于资本主义使人类屈从于经济,它腐蚀了人类关系,破坏了社会基础,产生了道德真空,在那里,除了个人的欲望外,别的什么都没有价值。人类不适应资本主义,资本主义要求没完没了地提高生产率,机器和产品可以变得越来越便宜,但人类本身并没有因此而改变。当效率的提高导致失业时,人类的生活就会变得绝望起来,他们只能依靠福利和犯罪生存。社会主义者就是要提醒世界,应该放在第一位的是人而不是生产。不能为了经济目的而牺牲任何人。这种对普通人的关注正是社会主义所主张和关心的。([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材料3】人们需要的不仅是比过去更好的社会,而是像社会主义者一贯坚持的那样,需要的是一个与现状不同的社会,这一社会不仅能使人性从不受控制的生产制度中得到拯救,还能使人类的生活变得有价值,不仅舒适,还有尊严。([英]埃里克•霍布斯鲍姆:《从历史看社会主义的未来》,载《马克思主义与现实》1998年第2期)请回答:(1)上述外国学者主要指出了资本主义制度什么弊病?(2)社会主义如何应对21世纪的世界性挑战?参考答案一、判断题1.√2.×3.×4.×5.√二、单选选择题1.D2.B3.D4.C5.D6.D7.D8.A9.A10.D三、多选选择题1.ABCD2.ACD3.CD4.ABC5.ABCD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