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习题(自己准备).doc 22页

  • 301.00 KB
  • 2022-04-22 11:25:46 发布

历史习题(自己准备).doc

  • 22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1.通过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大宗能率小宗,小宗能率群弟,”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够成为大宗的是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③④答案】C2.宗法制得以维系的重要因素是血缘关系。最能证明这一点的材料是A.孔子说:“周因于殷礼,所损益,可知也……”B.《说文解字》载:“宗,尊祖庙也……”C.《左传》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     D.《左传》载:“故王臣公,公臣大夫……”答案】B3.《诗经》曰:“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这句话反映了中国古代制度的沿革,这种制度是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井田制度        D.世袭制度【答案】A4.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 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                B.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C.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          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答案】B5.西周时大兴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 A.功臣   B.归顺的殷商旧贵族  C.姬姓亲族     D.夏商王的后裔答案】C6.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的主要原因是A.“家天下”的局面出现            B.国家机器的完整C.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D.历史人物的决策【答案】C7.早期国家出现的突出标志是①金属器具的使用②贫富分化的产生③文字的成熟④城的出现⑤礼制的初步形成A.①②④       B.②④⑤        C.①②③④⑤      D.①④⑤【答案】C22 8.著名史学家斯塔夫理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说:“新皇帝开始将早先在本国取得辉煌成功的法家学说应用到全中国。他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材料所说的行政管理制度最早出现在A.西周       B.春秋战国       C.秦朝       D.西汉【答案】B9.周初,周公封儿子伯禽于鲁,要他“大启尔宇,为周室辅”。唐睿宗时,贺拔延嗣为凉州都督,充河西节度使。节度使贺拔延嗣不同于诸侯伯禽的地方是A.与天子是否有宗法关系       B.所在地后来是否可能发展为割据势力C.是否拥有辖区内的全权       D.其职位设置的目的是否为拱卫中央【答案】A10.《汉书·艺文志序》载:“王道既微,诸侯力政,时君世主,好恶习姝方,是以九家之术,蜂出并作各引一端,崇其所善,以此驰说,取合诸侯”。在这里,班固说的是(    )A.春秋战国诸子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B.秦末汉初时期儒、道诸说沉渣泛起C.东汉末年以后儒、释、道三家合流的出现 D.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思想混乱局面11.中国古代有一位大臣向皇帝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馀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此大臣的主张:(    )A.主张王位世袭制 B.主张宗法制 C.主张郡县制 D.主张分封制【答案】D12.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  ﹚A.王位世袭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郡县制【答案】C13.由于血缘关系的亲疏不同,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宗法等级序列应该是(   )A.周王——卿——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诸侯——士——大夫     D、周王——大夫——士——卿【答案】B14.“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是对下列哪一制度的称颂(   )22 A.分封制       B.宗法制         C.奴隶制     D.等级制【答案】A15.夏、商、周时期的重要制度不包括(   )A.世袭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答案】D16.据日本学者伊藤道治研究,西周封建的诸国,主要分布于七个地区。其一为王朝首都所在的渭水流域,其二为黄河汾水地区,其三为洛阳、开封、安阳三角地带,其四为成周的近畿,其五为鲁南、苏北、豫、皖一带,其六为豫南、鄂北一带,其七为鄂南、湘、赣至浙江。其中,姬姓诸国沿着殷周交通线分布,大体与黄河流域主要生产区相吻合。这反映出西周向东分封的主要目标是A.分邦建国,以藩屏周          B.扩大疆域,巩固统治C.控制农业生产区,加强统治       D.严控异姓诸侯,防止反叛【答案】C17.“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堂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C.防止内部纷争,维护周天子统治 D.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问题,稳定统治秩序【答案】D18.西周时期,一个诸侯王生前娶了一位妻子,为他生了一个女儿,后来他再娶了一个妾,为他生了大儿子,此后妻子又为他生了一个小儿子。数十年后,这位诸侯王死去,请问他的王位和家业应该由谁继承? A.大儿子         B.小儿子        C.女儿           D.妻子【答案】B19.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柄双刃剑,它同时给与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种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齐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答案】A22 20.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内有一副堂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宜结重人伦。”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内外服制21.西周的分封制将土地和人民分封给诸侯,实际上A.打破了原有的部族组织            B.完全以血缘关系为分封依据C.形成了新的官僚政治              D.加强了中央集权【答案】A22.清朝学者万斯大说:“古之时,诸侯之嫡长子为世子,嗣为诸侯;其余支庶之后,族类繁多,惧其散而无统也,因制为大宗小宗之法。”材料主要说明了A.大、小宗都有血缘关系        B.诸侯的庶子都不能取得政治权力C.各级政权被一家一姓所掌控    D.宗法关系是维系政权的纽带【答案】D23.某次在央视二套《永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古代中国的A.分封制         B.宗法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B24.西周分封制的核心内容是A.分封爵位      B.分封土地       C.提供力役      D.规定贡赋【答案】B25.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宋书》),杨延宗(《新庸书》),汤显祖(《明史》)等。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答案】B26.齐国原是姜氏的封国。公元前481年后,齐国的大夫田常及其后人逐渐控制国政,以至于自立为国君,并由周安王册命为齐侯,姜齐遂变为田齐,史称“田氏代齐”。这一现象反映出A.分封制度被废除            B.新的社会制度确立C.等级制度被破坏            D.贵族特权被废除22 【答案】C27.在首都举行了册封仪式后,受封者率领军队、人民前往东方的封地,结果受到封地上的土著军队攻击,好不容易才将土著征服。接下来的首要工作是筑城,以作为未来统治这个封地的基地。请问这是哪一个时期的政治形势A.商朝初年        B.周朝初年      C.唐朝初年      D.宋朝初年【答案】B28.“公有公门,卿有卿门,贱有常辱,贵有常荣,赏不能劝其努力,罚不能戒其怠惰。”材料讲的是A.世卿世禄制的特点           B.察举制的特点C.九品中正制的特点           D.科举制的特点【答案】A29.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答案】C30.“(楚庄王十六年)伐陈,杀夏征舒。……已破陈,即县之。”“(韩桓惠王十年)我上党郡守以上党郡降赵。”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A.楚国和赵国分别分封了陈国和韩国   B.楚庄王完成了对全国的统一C.秦国在新征服的地方设立了郡县     D.出现了分封制与郡县制并存的局面31.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A.分封制     B.封建制度    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     【答案】A32.康熙帝临终前用“立遗诏”的方法解决皇帝继承问题,后来传位于第四子胤祯(即后来的雍正帝)。康熙这种做法明显破坏了中国古代的A.世官制      B.分封制      C.宗法制      D.王位世袭制 22 【答案】C33.有一件出土的青铜器,内底有铭文120余字,主要记载了周王将一个贵族分封到某地,并赐其土地、人口和仪仗等情况。该出土文物的主要历史价值是A.说明周王朝实行宗法制           B.说明周王朝实行奴隶制C.体现周朝的甲骨文已成为成熟文字 D.证实了周王朝实行分封制【答案】D34.下列叙述不符合西周分封制的是A.目的是为了有效的统治         B.对象是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C.自始至终发挥了积极作用       D.受封诸侯对周天子要承担一定义务【答案】C35.商纣王有两个同母的哥哥,长兄叫微子启。纣王的父母都想立微子启为太子,但有大臣据理力争,说:生微子启时商纣王的母亲为妾,生纣王时其母为妻,有妻的儿子在,就不能立妾的儿子为太子,虽然母亲是同一个。这位大臣之所以力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证统治集团内部的团结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维护等级制度【答案】C36.西周时期规定用鼎制度为“天子九鼎,诸侯七鼎,大夫五鼎”。这反映了当时社会结构的突出特点是 A.血缘与政治结合    B.社会等级严格 C.中央集权加强    D.青铜制造业发达【答案】B37.史载:周王朝最初分封的封国,面积很小,二十个或三十个封国联合在一起,也没有王畿大。周王朝这样做的目的在于A.强化王室对地方的控制           B.推动诸侯扩充疆域   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政治体制 D.提高同姓贵族的地位【答案】A38.西周分封制在中国历史上影响深远。下列省、自治区中,其简称源自西周封国国名的是(   ) A.河南、河北     B.湖南、湖北     C.山东、山西     D.广东、广西【答案】C22 39.从“传贤”到“传子”,从“公天下”到“家天下”(  )A.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    B.是偶然出现的历史现象C.不利于社会进步            D.在以后列朝列代没有被沿用【答案】A40.小明喜欢看历史剧《烽火戏诸侯》。这个历史典故讲述了西周时期诸侯国因信守义务,蜂拥而至勤王的故事。这个典故所反映的政治制度是(   )     A.分封制       B. 宗法制      C.郡县制         D.礼乐制度41.西周宗法制的核心是A、父死子继制   B、庶长子继承制  C、嫡长子继承制   D、兄死子继制【答案】C42.西周贵族集团的等级序列正确的排列是A、周王—卿大夫一诸侯一士       B、周王—大夫一士一诸侯C、周王—卿—诸侯—士             D、周王一诸侯一卿大夫一士【答案】D43.周初实行分封制主要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敌入侵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答案】D44.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族”。“殷民”指A、夏民后裔   B、商代遗民  C、周朝百姓   D、少数民族【答案】B45.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了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落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22 46.春秋战国时期,人才流动频繁,“朝秦暮楚”就是这种情况的写照,其相关背景是:①奴隶制瓦解,封建制形成 ②战争频繁,政局动荡不安 ③诸侯为争雄称霸,重视人才 ④礼崩乐坏,平等思想成为主流 A.①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②③④【答案】C47.假设甲、乙、丙、丁四位是商周时代的人物,请判断哪位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是商朝末年的贵族,曾带兵抵抗周部落的进攻 B.乙带兵攻打过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C.丙是西周王族的后代,但智商低下           D.丁是商朝末年的平民,公认为德才兼备【答案】D48.“九鼎既成,迁于三国。夏后氏失之,殷人受之;殷人失之,周人受之。”其中所说的“九鼎”之所以被广泛重视并在夏商周流传,主要因为它是A.反映民心民意的凭据           B.国王祭祀的重要礼器C.青铜工艺水平高的标志         D.王朝统治权力的象征【答案】D49.鼎在商周时期是地位和权势的象征,周礼记载:“天子用九鼎”,但考古人员在春秋时期的诸侯墓中发现也有九鼎,这说明当时A.诸候争霸,胜者为王      B.分封制崩溃,周王室衰微C.尊王攘夷,号令诸候      D.大国诸侯饮马黄河,问鼎中原【答案】B50.“普天之下,莫非王土。”这是对我国古代奴隶社会土地所有制——井田制的形象描述。以下表述正确的是 ①奴隶社会实行土地国有制 ②井田制实际上是一种土地私有制 ③井田制是私有制不发达的产物 ④随着井田制的结束,分封制也消失了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51.在中国古代“家国一体”的社会中,忠孝观念源远流长,其源头是(   )A.宗法制       B.郡县制   C.君主专制   D.中央集权制【答案】A52.宗法制度是指中国古代社会中凭借血缘关系对族人进行管理的制度。宗法制度的表现形式不包括(      )A.家谱       B.宗祠     C.族规        D.授土 【答案】D22 53.西周一贵族的妻室和子嗣状况如下表,其中处于大宗地位的应是(   )妻室子嗣妻(正配)A.二儿子(20岁) B.四儿子(15岁)妾一(侧室)C.大儿子(23岁)妾二(侧室)D.三儿子(18岁)【答案】A54.西周时期诸侯对周天子应尽的义务包括(   )①为天子镇守疆土  ②随从作战   ③交纳贡赋   ④朝觐述职A.②③④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D55.歌曲《我的中国心》唱到:“洋装虽然穿在身,我心依然是中国心……”这充分说明,维系广大海外华人对祖国深厚感情的纽带主要是                                          A.宗教信仰      B.财产制度   C.血缘关系     D.政治态度【答案】C56.史载周公制礼作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以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小国为例,以下有关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诸国也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包括鲁国在内各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诸国的大宗D.周天子和鲁伯禽各为一族,在宗法上毫无关系【答案】C57.假设甲、乙、丙、丁四位同学回到商周时代,请判断哪位同学被封为诸侯王的可能性最小A.甲同学成为商朝末年的贵族,带兵抵抗周部进攻B.乙同学做了商朝末年的平民,才能、人品俱佳C.丙同学带兵攻打商纣王,立下汗马功劳D.丁同学成了西周王族成员,整日无所事事【答案】B58.史学家张荫麟先生在《中国史纲(上古篇)》中写到:“武王所肇创、周公所奠定的‘封建帝国’,维持了约莫七百年”。与这里的“封建帝国”直接相关的政治制度是A.父系家长制      B.禅让制        C.分封制       D.皇帝制22 【答案】C59.《姓氏起源》一书对“宋”姓起源的解释:周武王克商灭纣,建立周朝,封微子(商王后裔)于商丘,建立宋国,共传36代,亡于楚国。宋亡国后,原王公之族散居各地,以原国“宋”为姓,乃成宋姓。上述解释中不能得出的历史信息是(   )A.周朝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周礼是维护西周统治的有利工具C.诸侯争霸是宋亡国的主要原因      D.反映了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基本特点【答案】B60.《吕氏春秋•慎势》:“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廷乱,妻妾不分则家室乱,嫡孽无别则宗族乱。”材料说明宗法制(   )A.有利于处理君臣关系                 B.有利于保障贵族和平民的利益C.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        D.有利于消除社会动乱与民族纷争61.西周宗法制实质上是一种(   )A.选拔人才的制度   B.权力继承制度     C.奴隶制的中央集权制度       D.中央与地方权力相互制约与平衡制度【答案】B62.《吕氏春秋》:“微子启虽长,系庶出,不得立;纣王虽幼,以嫡立。”材料反映了 A.财产继承的原则                    B.宗法制的基本原则       (   ) C.任人唯才的要求                    D.兄终弟及的传统【答案】B63.反映我国原始社会最终被奴隶制的国家夏朝所取代的史料是(  )A.《国语》中记载的“防风后至,禹杀而谬之”B.《越绝书》中记载的“禹穴之时,以铜为兵”C.《左传》中记载的“茫茫禹迹,划为九州”D.《礼记》中记载的“天下为家……大人世及以为礼”【答案】D64.2011年3月28日,新国博展牌把“司(sī)母戊鼎”改名“后(hòu)母戊鼎”。“司母戊鼎”的命名,应是郭沫若先生所为,他认为“司母戊”即为“祭祀母亲戊”。祭祀祖先的传统起源于(  )A.内外服制度  B.宗法制度C.分封制  D.礼乐制度22 【答案】B65.美国历史学者费正清在谈到中国古代的某项制度时说:“它依靠的是血缘或准血缘的宗法关系而非封建制度的法律原则。”下列各项能够印证这一观点的是(  )A.禅让制  B.井田制  C.嫡长子继承制D.郡县制【答案】C66.宗法制的实行,西周形成一个庞大的宗族网。按宗法制的规定,下列在相关范围内一定能成为大宗的是: ①周王室:周王正妻所生之子    ②周王室:周王嫡长子、嫡长孙   ③诸侯国:诸侯嫡长子、嫡长孙  ④卿大夫封地:卿大夫嫡长子、嫡长孙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③④           D.②③④【答案】D67.图为《大盂鼎》中的金文“宗”。《说文解字》解释说:“宗,尊祖庙也。”也就是说,宗法的“宗”的本义是宗庙。这说明宗法制的纽带是                        A.财产         B.血缘        C.地域         D.信仰【答案】B68.山东又称齐鲁大地,燕赵是河北省的别称。这些称谓源于A.甲骨文记载        B.古代地名        C.西周分封        D.大汶口文化.【答案】C69.假如你是西周一名战功卓越的将军,被分封到某国为国君,按分封制规定你A.不用朝觐周王 B.可在封地征派赋役   C.不用随王出征    D.不能建立自己的武装【答案】B70.《大清律例》载:“嫡庶子男,除有宫荫袭先尽嫡长子孙;其分析家财田产,不问妻、妾、婢生,止以子数均分。”这表明清代在财产继承方面 A.所有家庭成员均分财产            B.嫡长子享有优先继承权C.子女都有平等继承权              D.嫡庶长幼之趋于淡化71.文字的发明是人类跨入文明社会的标志之一。下列选取的一组甲骨文主要反映了中国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内外朝【答案】B22 72.《太史公自序》载:“春秋之中,弑君三十六,亡国五十二,诸侯奔走,不得保其社稷者,不可胜数。”从这段材料所获得的最全面、最准确的信息应是A.诸侯争霸使诸侯国数目减少       B.诸侯同之间为争夺人口和土地互相厮杀C.分封制动摇,奴隶制度趋于崩溃   D.诸侯弃国逃跑井田制瓦解【答案】C73.“先王之法,立天子不使诸侯疑焉,立诸侯不使大夫疑焉,立嫡子不使庶孽疑焉。疑生争,争生乱,是故诸侯失位则天下乱,大夫无等则朝庭乱。”这表明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的目的是  A.确立嫡长子的最高地位       B.防止内部纷争,强化中央集权制度C.解决权位和财产的继承与分配,稳定统治秩序 D.保证贵族血统的纯正【答案】C74.有人将“分封制”称为“封建制”,是指古代帝王列土封疆、封邦建国的制度,被封诸侯拥有自己的领地。按照上述定义,下列现象不属于分封制的是:A.周天子封功臣姜尚于齐地   B.汉高祖封侄子刘濞为吴王C.明太祖封四子朱棣于燕地   D.康熙封四子胤禛为雍亲王【答案】D75.《史记》记载,刘邦称帝之后以旧礼尊其父,有人劝说刘父:“今高袓虽子,人主也,太公虽父,人臣也。奈何令人主拜人臣!如此则威重不行。”此后其父以尊礼待刘邦。从文中可以看出A宗法关系要服从于君权          B.刘邦违背了纲常伦理C.汉初宗法制趋于崩溃           D.君臣关系等级森严【答案】A76.据《史记》载,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            B.兄弟           C.平等            D.大宗与小宗【答案】D77.央视二套《咏乐汇》节目中,国际巨星成龙在回答一现场观众有关其子房祖名为何姓“房”却不随父姓这一问题时,解释说:这是由于近年才知道自己的父亲原来姓“房”,祖名成年后要求认祖归宗才改姓“房”。这一“改姓”现象的产生,可能源于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察举制【答案】A78.宗法制将“国”与“家”结合在一起,其结合点主要是22 A.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保障周王的权威和政治隶属关系B.以家族的分配继承制度,保障各级贵族的世卿世禄特权C.以血缘亲属确立土地、财产、权力的继承,保障国家的内部稳定D.以宗法制保障权力和财产的再分配,从而稳定各级贵族的统治【答案】A79.史载周公制作礼乐,以宗法维系封建制度的运作。有百世不迁的大宗,有五世则迁的小宗。如周封伯禽于鲁国,鲁国内部又再度分封若干封地。以下有关分封制宗法关系的说明,最为适当的是( )A、周天子为鲁国大宗,鲁国内部再分封卿大夫也只是以周天子为大宗B、鲁国国君是鲁国内部卿大夫的大宗,周天子则为其小宗C、周天子是鲁国的大宗,鲁国国君则是鲁国内部卿大夫的大宗D、周天子为一族,鲁国伯禽另为一族,在宗法上,二者并无关系【答案】C80.春秋时期,齐桓公在葵丘会盟诸侯,盟约的第一条是“毋以妾为妻”,其目的是( )A、提倡一夫一妻              B、维护母系家长的地位C、维护宗法制度              D、规范诸侯们的婚姻81.公元前643年,齐桓公病逝,其诸子为争夺爵位而兵戎相见。按照当时的规定,最有资格继承齐桓公国君位置的是                                           (   )A.大儿子,齐桓公最宠爱的妾所生      B.二儿子,齐桓公正妻所生C.三儿子,与大哥同母,手握齐国兵权  D.四儿子,与二哥同母,最为齐桓公喜爱【答案】B82.与百家姓中的齐、鲁、宋、燕等姓氏起源相关的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是       (   )A.内外服制度     B.分封制     C.宗法制     D.周礼制度【答案】B83.西周贵族的等级制从高到低排列顺序是                                (   )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士—诸侯—卿大夫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答案】B84.周初实行分封制的主要目的在于                         (   )A.排斥异性诸侯、团结同姓诸侯      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       C.拱卫周王室的政权                D.神化周王权力22 【答案】C85.图1是一片刻有卜辞的甲骨,它最能反映商朝政治制度的特点是            (   )A.神化王权                        B.以血缘为纽带C.内、外服相互独立                D.中央集权【答案】A86.《史记·周本纪》:“(周)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地名),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周)武王这样做主要为了A实行分封制和宗法制                   B分封诸侯以巩固统治C奖赏先代贵族和功臣                   D彻底废除王位世袭制【答案】B87.2006年4月19日中国国民党荣誉主席连战在漳州龙海马崎村举行了盛大的祭祖仪式。这种“认祖归宗”的情节源于古代的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井田制【答案】A88.关于宗法制的评述中,正确的是①是周人把血缘纽带同政治关系结合起来的一种制度  ②其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  ③有利于凝聚宗族,防止内部纷争  ④有利于强化皇权A②③④         B①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答案】C89.分封制使西周贵族集团形成的等级序列是A周王——卿、大夫——诸侯——士       B周王——诸侯——卿、大夫——士C周王——卿、大夫——士——诸侯       D周王——诸侯——士——卿、大夫【答案】B22 90.西周时大行封邦建国,其分封的主体是A功臣         B归顺殷商旧族      C同姓亲族        D夏商王后裔91.宗法制度的核心是:A嫡长子继承制度      B礼乐制度    C分封制度     D血缘关系【答案】A92.西周的主要政治制度有:①内服与外服制度②分封制度③宗法制度 ④礼乐制度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B93.中国古籍中有些人名,如刘敬先、殷孝祖、杨延宗、汤显祖等。你推测材料中这一现象主要是受下列哪一因素的影响  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王位世袭制        D礼乐制度【答案】B94.宗祠,是供奉祖先、举行祭祖活动的场所,又是从事家族宣传、执行族规家法、议事宴饮的地方。宗祠出现的主要因素不包括(     )A.分封制度    B.农耕经济     C.尊亲观念     D.宗法观念【答案】A95.有人说:“分封制是一把双刃剑,它同时给予中央集权和地方势力以合法性。至于哪处势力能够在激烈的政治搏斗中获胜,那就完全要看它的实力了。”下列地方势力的行为不具有“合法性”的是          A.周显王三十五年,齐侯婴自称齐威王                 B.晋文公加派鱼盐之税 C.秦孝公任命商鞅为左庶长,进行变法          D.魏文侯以吴起为将,编练新军【答案】A96.法国史学家谢和耐教授认为:周朝建立后,“商朝自己的世系却未曾中断过,它继续存在于河南西部的宋国,安阳王权的古老传统在那里保持下来了。”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商朝自己的世系没有中断,是因为商王的子孙又重新建国B. 商朝时期的首都在河南安阳22 A. 周给商王的子孙以封邑,封地就是当时的宋国D.周朝时代不但分封了同姓家庭,也分封了一些异姓世家。【答案】A97.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中,诸侯因义务所在,蜂拥而至勤王。这一典故是下列哪一政治制度的反映(  ) 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王位世袭制【答案】B98.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答案】C99.《水经注.湘水》云:“秦灭楚,立长沙郡。”长沙郡下设湘、罗、益阳、阴山、零陵、衡山、宋、桂阳等9县。从此,长沙开始纳入全国统一的政治体制,并第一次明确地以一个行政区域载入史册。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郡守是长沙郡最高的行政长官         B.长沙郡守需要定期向皇帝汇报工作C.郡守职位由皇帝直接任命             D.县令、县长也由皇帝直接任命【答案】B100.周初分封的诸侯国中,齐、鲁、燕在下图中的正确位置分别是 22 A.③④⑤         B.①②③         C.②③⑥         D.②③①材料题材料一:武王追思先圣王,乃褒封神农之后于焦,黄帝之后于祝,帝尧之后于蓟,帝舜之后于陈,大禹之后于杞。于是封功臣谋士,而师尚父为首封:封尚父于营丘,曰齐;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封召公奭于燕;封弟叔鲜于管;弟叔度于蔡。余各以次受封。   ——摘自《史记•周本纪》材料二:天子适诸侯,曰巡狩;巡狩者,巡其所守也。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述职者,述所职也。无非事者。……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 ——摘自《孟子•告子》材料三:(周)王夺郑伯(郑庄公)政,郑伯不朝。秋,王(令)诸侯伐郑,郑伯击之。……(周)王卒大败,祝聃(郑庄公的臣下)射(周)王中肩。                   ——摘自《左传》请回答:(1)材料一中周武王实行的是什么政治制度?(2分)受封的主要是哪些人(2分)? (2)材料二说明周天子与诸侯间的什么关系?(1分)诸侯对周天子有何义务?(4分) (3)材料三反映出周天子与诸侯间的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2分)导致这一变化的原因是什么?(2分)【答案】(1)分封制。(2分)包括王族、功臣和先代的贵族。(2分)(2)臣属关系。(1分)诸侯要为周天子镇守疆土、随从作战、交纳贡赋和朝觐述职。(4分)(3)周天子不能再对诸侯发号施令(2分)。由于一些诸侯国实力的强大,使得王室衰微。(2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 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之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其旨则在纳上下于道德,而合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以成一道德之团体。周公制作之本意实在于此。——王国维《殷周制度论》22 材料二 春秋时犹宗周王,而七国则绝不言王矣;……春秋时犹论宗姓氏族,而七国则无一言及之矣;春秋时犹宴会赋诗,而七国则不闻矣;春秋时犹有赴告策书,而七国则无有矣。邦无定交,士无定主,此皆变于一百三十三年之间,史之阙文,而后人可以意推者也,不待始皇之并天下,而文、武之道尽矣。——《日知录》材料三 周文武所封子弟同姓甚众,然后属疏远,相攻击如仇雠,诸侯更相诛伐,周天子弗能禁止。今海内赖陛下神灵一统,皆为郡县,诸子功臣以公赋税重赏赐之,甚足易制。天下无异意,则安宁之术也。——《史记·秦始皇本纪》材料四 郡县制取代分封制的必然结果就是贵族制让位于官僚制。官僚制是顺应中央集权和皇权制的需要而产生的一种新的组织形式和管理体制。……在官僚制时代,不管是旧贵族、新贵族,还是新兴的士人阶层,都必须通过任命,转化为官僚,才能成为政体的直接参与者。从这个意义上说,贵族从分封制下的社会政治阶层转化成了郡县制下的社会阶层。成为官僚的贵族便不再具有封地主人和天子臣属的双重身份,而仅仅只有天子臣属的一种身份。——《文史纵横》2009年第3期请回答:(1)据材料一,“封建子弟之制”指什么?该制度有哪些特征?(3分)(2)据材料二、三,概括指出战国时期“诸侯更相诛伐”的原因,秦朝是如何破解这一困局的?(6分)(3)据材料四,指出分封制转型为郡县制所反映的政治制度变化的本质特征是什么?(3(4)综合上述材料,并谈谈你对官僚体制的认识。(2分)【答案】(1)指分封制(1分);特征:与宗法制互为表里(血缘与国家政治制度相结合);层层分封、等级森严。(2分)(2)原因:王室的衰落;宗法制遭到破坏;礼崩乐坏;血缘关系逐渐疏远。(4分)破解:统一国家;推行郡县制。(2分)(3)变化:从贵族体制到官僚体制;从世袭到任命;从地方分治到集权。(3分)(4)认识:官僚体制一方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要求,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或维护国家的稳定);强化了皇帝的专制,造成了许多负面影响。(2)浙江省浦江县的“郑氏义门”,自南宋开始同居共食,鼎盛时三千多人同吃一锅饭。其孝义家风多次受到朝廷旌表,明太祖朱元璋亲赐“江南第一家”。出现这一现象的根源是           ( )A.郡县制    B.分封制    C.君主专制   D.宗法制22 【答案】D(12分)在中国,名字不仅是一个指代符号,还承载了父辈的愿望,甚至还有社会意义、政治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中国古籍中出现的部分人名:刘敬先、殷孝祖(《宋书》),蔡兴宗(《南史》),裴安祖(《北史》),张茂宗、杨延宗(《新唐书》),洪兴祖、冯继业(《宋史》)、何荣祖、韩显宗(《元史》),汤显祖(《明史》),史念祖、杨光先(《清史稿》)。材料二 《家史》中出现的部分人名:焦守节(卷宗261)、李克让(卷270)、陈从信(卷277)、赵安仁(卷287)、钱端礼(卷385)、张忠恕(卷409)。材料三 20世纪50年代以前,人们大多认为,名字越随意,孩子越好养。因此,“狗乘”之类在当今难以登得厅堂的名字就大行其道。50年代以后,很多人起名解放、建设、卫国、立功、援朝、跃进、卫东、向阳、继红、文革、卫星等。20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人起名讲究更动听、悦耳的声音和表达,勇、伟、娜、丽等极富男性或女性色彩的字眼被广泛采用。21世纪,中国第二批独生子女开始为人父母,他们读着金庸、琼瑶的小说长大,他们希望给孩子一个并不大众的名字,彰显个性。有的孩子随母姓,四、五个字的名字也出现了。材料四 在阅读历史文献时,常常会遇到这样一种现象,作者在文章中凡是涉及本朝的皇帝、自己的长辈及尊崇的人名时,每每避而不用该字,而以改字、空格、缺笔等方法代替。这种现象就是避讳,表示作者不敢、不能或不愿直呼其名。避讳制度大约起于周,成于秦,盛于唐宋,至清代更趋完善,民国成立后废除。(1)据材料一、二,当时人的起名深受什么制度和思潮的影响?(2分)(2)据材料三,在20世纪50年代以前、50至70年代、20世纪80年代至21世纪初,中国人的起名分别反映了什么本质问题?(3分)(3)据材料四,你怎样看待“避讳”这一社会文化现象?(2分)材料五 临沂某中学历史探究小组在阅读某文献时发现一则史料:宋时有州官田登,自讳其名,州境之内皆呼灯为火;上元放灯。吏人书榜揭于市曰:“本州岛依例放火三日。”时人讥云:“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4)为什么田登将“点灯”改为“放火”?这种做法或历史现象对历史研究造成了什么影响?(5分)【答案】(1)宗法制度;程朱理学。(2分)(2)温饱问题尚未解决,卫生医疗技术落后;政治事件影响社会意识,民众对领袖的崇敬之情;实行改革开放,女性地位提高。(3分)(3)避讳现象反映了专制制度、等级制度和宗法思想对国人的深刻影响;也反映了国人尊贤敬老的传统美德。(2分)(4)原因是避田登之讳。(1分)影响:避讳给人们阅读和理解文献、辩别真相带来许多麻烦,但借助避讳知识可以考证文献真伪和历史事实。(4分)依据西周礼制,天子殉葬用鼎九个,诸侯七个。春秋时期,在诸侯墓葬中出现了用九鼎的现象。这反映当时社会最重要的变化是(  )A.贵族生活更加腐化        B.当时人们更加迷信C.分封制遭到严重破坏      D.青铜器铸造业有了较大发展【答案】C观察下列图片22 图一 西周初年的主要诸侯国图    图二 西汉局部地方区域图                                               请回答:(1)阅读图一,说明分封制对当时的周政权产生了什么影响?(2分)简要分析这一制度最终走向崩溃的原因。(4分)(3)阅读图二和,分析西汉和秦朝在地方行政制度上的异同? (2分)(4)秦汉时期地方行政制度的反复说明了什么? (2分)【答案】(1)影响:有利于稳定政治秩序,巩固了西周的统治(2分)原因:根本:经济基础变化(奴隶制经济崩溃封建经济的发展);直接:诸侯国实力出现变化,出现弱国兼并强国的局面,周天子权威受到挑战。(4分)(3)同:郡县制;异:西汉同时实行分封制(2分)(4)说明: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总会有一过程,一种新的制度的确立总不会一帆风顺。(2阅读下列材料(14分)材料一 食贱则农贫,钱重则商富;末事不禁,则技巧之人利,而游食者众之谓也。故农之用力最苦而赢利少,不如商贾技巧之人……食贵则田者利,田者利则事者众;食贵籴(即买米)食不利,而又加重征,而民不得无(不)取其商贾技巧而事地利也。                                                 ——《商君书•外内》材料二 熙宁四年(1071年),司农寺拟定的免役法规定:废除原来按户等轮流充当衙前等州、县差役的办法,改由州县官府出钱雇人应役,各州县预计每年雇役所需经费,由民户按户等高下分摊。原不负担差役的官户、女户、寺观,要按同等户的半数交纳钱,称助役钱。请回答:(1)据材料一、二,指出商鞅和王安石在惠农方面的具体做法。(4分)  22 材料三  有学者认为,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是在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下做出的回应,试图通过各方面的改革,使埃及跨入现代化国家的行列。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是:现代化的结构变革,具有明显的互动性,一个国家全面性的结构变革,会产生一种威力巨大的整体效应。由于阿里的注意力集中在建立海军和兴办军事工厂,他认为拥有和西方一样的军舰、大炮和机器设备,就可以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他不懂得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任何局部的改革从长远看对富国强兵都无济于事,传统结构的留存,相应的整体功能保持不变,国家的现代化无法取得实质性的进展。阿里改革的悲剧之一即在于此。——《挑战与应战——对埃及早期现代化探索的思考》 (2)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的外在因素是什么?(2分)(3)据材料概括穆罕默德·阿里改革没有获得成功的原因,并结合所学知识举例说明。(4分)   材料四 1978年,一位历史学家这样评价1861年俄国改革说道:“农民改革保护了封建主义的许多方面。毫无疑义,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 (4)你如何理解材料四中“改革是对农民的诈骗”?“对农民的诈骗”对俄国产生了什么影响?(4分)【答案】答案:(14分)(1)商鞅:提高粮食价格以增加农民收入,对工商业征收重税。王安石:减轻农民差役负担,保证农民生产时间。(4分)(2)西方工业文明的冲击和影响。(2分)(3)没有进行根本性的全面结构变革,只是进行局部改革,未产生巨大的整体效应。如:政治改革不仅未变革封建政治体制,反而加强了封建专制;试图通过军事工业的建立、军队的改革与欧洲列强并驾齐驱。(4分)(4)农民为赎地背负了沉重的债务;虽摆脱了地主的奴役,却遭受村社的束缚。影响:激化了社会矛盾;保留了大量封建残余,阻碍了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4分)(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宗法制最早可追溯到原始社会父系家长制时代。经过夏、商的衍化,到西周时最后形成严密的制度即宗法制度------从整个中国历史的角度看,西周作为短暂一瞬消失了,但创始于斯的宗法组织和宗法结构并没随之在政治制度上一起消失。自秦以后的中国社会,承袭了宗法观念和宗法传统,使中国封建政治中的等级制源于原始的血缘宗亲关系,它表现为绝对的君臣隶属原则和极端的皇权主义------中国封建政治还有一个宗法特征是亲贵合一和裙带作风,最终导致中国封建政治统治中反智主义倾向。即反对理性,经验守旧,这是封建宗法又一特色。                                 ——《中国历史纵与横》 材料二   宗族制群体作为一种松散的利益群体,在广大农村普遍存在,而由宗族群体所形成的宗族势力,虽与过去相比有了本质性的变化,但作为封建残余仍对农村社区起着一定的破坏性作用,成为农村基层社区生活中一股不可忽视的潜在的破坏力量。——陈永平、李委莎《宗族势力:当前农村社区生活中一股潜在的破坏力量》(《社会学研究》1991年第5期)22    材料三   家族组织与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有着天然的联系,与中国国家政权之间具有较为广阔的合作空间,与现代化的主潮流并不处于截然对立的状态。然而,家族组织又是一柄双刃剑,以它为表现形式的族际冲突制(编者注:农村宗族械斗),以及由于政府处置不当而引发的普遍不满,很可能在家族组织复兴中成为某种破坏性力量”。     ——杨平《湛江农村家族宗法制度调查》(《战略与管理》1994年第1期)(1)  据材料一概括宗法制对中国封建社会的影响(6分) (2)  评材料中关于宗法制的复兴或重建的观点。(6分)(要求:围绕材料二或材料三中的任一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