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32 MB
- 2022-04-22 11:28:09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环境污水处理毕业论文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摘要本次设计所处理的对象是某城镇的城镇污水。本次设计总水量为45000m3d;COD〈450mgL;BOD5〈290mgL;SS〈250mgL;PH=6~9;TN〈45mgL;TP〈4.0mgL;NH3-N<30。通过一定合适的工艺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一级A排放标准,即COD≤50mgL;BOD5≤10mgL;SS≤10mgL;PH=6~9;TN≤15mgL;TP≤0.5mgL;NH3-N≤5。通过查阅一定的参考资料,并在导师的精心指导下,决定采用氧化沟工艺作为本次设计的处理方案。在处理过程中,最终使之达标排放。确定工艺流程后,根据本设计处理规模45000m3d,再对各个水处理构筑物进行了选型及工艺参数的取值。论文中对整个废水处理工艺的选型作了详细的论述和说明;在设计计算说明书中对各个处理构筑物进行了必要的工艺计算。51
通过对本方案在处理效果和经济效果上的分析比较,可以得出该方案使可行的。设计成果包括毕业设计论文和设计计算说明书各一份,设计图纸10张。关键词城镇污水;氧化沟工艺;脱氮除磷SomecitiessewagetreatmentplantprojecttechnologicaldesignAbstractTheobjectofthisdesignisdomesticwater.Thetotalcapacityofwateris45000m3d;chemicaloxygendemand(COD)<450mgL;biologicaloxygendemand(BOD5)〈290mgL;suspendsolid(SS)〈250mgL;PH=6~9;totalnitrogen(TN)〈45mgL;totalphosphate(TP)〈4.0mgL;ammonia-nitrogen(NH3-N)<30.Bythewayofsomepropeltreatment,thencan51
achievethedischargeAstandaradofdomesticwater:COD≤50mgL;BOD5≤10mgL;SS≤10mgL;PH=6~9;TN≤15mgL;TP≤0.5mgL;ammonia-nitrogen(NH3-N)≤5.Iconsultedmanyliteratureandwiththedecidedtoadoptoxidationditchprocessformytreatmentplan.Accordingtomytreatment,theeffluentcanachievethestandard.Ichosethekindofconstrucbuildingandparameterofprovisionbasedonthedeterminedtreatmentscale.Iofallthetechnologycourse,andthere’sanessentialtechnologycalculateintheinstruction.Comparedwitheconomicandtheeffectoftreatment,Ican:mytreatmenttechnologyisfeasible.Ourachievementcontainstheinstructionofcalculateand10pieceofdrawiong.Keywordsdomesticwater;oxidationditchprocess;rmovalofnitrogenandphosphorus目录1绪论12工程概况22.1设计资料22.2设计依据23原水水量、水质及达标要求33.1水量确定33.2水质确定及达标要求33.2.1进水水质33.2.2出水水质44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和选定551
4.1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54.2工艺流程选定依据54.3工艺方案比较64.3.1技术比较64.3.2主要构筑物的比较错误!未定义书签。4.3.3经济比较94.3.4方案确定104.3.5工艺流程确定105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计算115.1泵前中格栅115.2泵房125.3细格栅135.4旋流沉砂池155.5厌氧池165.6氧化沟165.7二沉池215.8混凝反应池235.9平流式沉淀池265.10滤池285.11接触消毒池295.12污泥泵房305.13污泥浓缩池315.14贮泥池325.15脱水机房336污水处理厂总体布置与高程计算356.1污水处理厂的平面布置356.2高程计算367工程概预算和经济技术指标387.1土建费用387.2设备费用387.3工程总费用概算397.4技术经济指标397.4.1各项污染物去除率397.4.2运行费用4051
结论与体会41参考文献42附录A译文43附录B外文原文5651
1绪论我国水资源缺乏,是世界13个缺水国家之一,全国600多个城市中目前大约一半的城市缺水,且水污染严重,全国75%的湖泊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90%的城市水域污染严重,南方城市总缺水量的60%-70%是由于水污染造成的。我国水体污染主要来源于超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和大量未经处理直接进人水体的城市生活污水。据《2003年中国环境状况公报》公布2003年,全国废水排放总量为460亿t,其中城市生活污水排放量247.6亿t,占污水排放总量的53.8%。城市生活污水正成为水污染的最大“公害”之一。因此,城市生活污水的处理对于改善城市环境质量与居民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城市污水年排放量大约在400亿立方米左右,但城市污水处理率、二级处理率、污水回用率都比较低。根据“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到2005年,我国城市污水集中处理率要达45%。根据《城市污水处理及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10年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的污水平均处理率不低50%,设市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60%,重点城市的污水处理率不低于70%。全国设市城市和建制镇均应规划建设城市污水集中处理设施。达标排放的工业废水应纳人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并与生活污水合并处理。根据我国国情,在不影响经济建设的前提下,提高污水处理率、解决污水处理问题的关键在于污水处理工艺的选择。某城镇的居民生活污水将排入河道,而该河流入流某具有重要使用功能和水质要求的水源地,该废水中含有许多的有机物、氮、磷等营养物质,拟建的城镇污水处理厂为防治该水源地的富营养化问题,要求对污水进行有效的脱氮除磷处理,并使处理出水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因此该厂所需的废水处理工艺在较好去除有机物的同时,还必须达到较为严格的脱氮除磷要求。51
51
2工程概况2.1设计资料某镇现有两个居民新村,居住人口为90000,目前正在规划第三居民新村,设计人口为50000。居民区有较完善的服务商业系统。其中有旅馆三家,有医院一家,托儿所、幼儿园两家;有饭店五家,合计排放污水3500m3d;有食品加工厂一家,每天排放污水约为8000人口当量,排放污染物(CODcr、BOD5及SS等)负荷约为6000当量。要求废水处理后达到《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表1一级A中的相应标准。2.2设计依据《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给水排水设计手册》第二版《城市居民生活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给水排水制图标准》(GB50106-2001)城市污水处理以及污染物防治技术政策(2002)51
3原水水量、水质及达标要求3.1水量确定在人类的生活和生产中,使用着大量的水。水在使用的过程中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改变了原有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这些水称为污水或废水。污水也包括雨水及冰雪融化水。污水按来源的不同,分为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降水三类。假设设计需要采用分流制,不考虑雨污合建的情况,污水厂的设计规模按污水量和工业废水量来确定。居民区内有设计人口:140000人;商业系统合计排放污水3500m3d;一家食品加工厂每天排放污水约为8000人口当量,排放污染物(CODCr,BOD5及SS等)负荷约为6000当量。根据给排水手册第5期城镇排水中表1-4人均综合用水定额:170-280L人·d。a.生活污水量Q1的确定根据设计任务书查得设计地区城市人口数N=140000人,最高日综合生活污水定额对给排水系统完善的地区按用水定额的90%计即采用250L人·d。生活污水量的确定以城市人口数,污水量标准或用水标准乘系数,一般取k=1.0左右,即生活污水量:Q1=k·N·q=1×140000×250Ld=35000m3db.商业系统合计排放污水:Q2=3500m3dc.食品加工厂每天排放污水约为8000人口当量,则:Q3=1×8000×250Ld=2000000Ld=2000m3dd.设计最高日污水量Qd的确定设计地区城市最高日污水量Qd为Qd=Q1×90%+Q2+Q3=35000+3500+2000=40500m3d所以污水厂处理规模为:Q=45000m3d51
3.2水质确定及达标要求3.2.1进水水质根据《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中关规定:城镇污水的设计水质应根据调查资料确定,或参照邻近城镇、类似工业区和居住区的水质确定。表3.1设计进水水质项目CODCrBOD5SSTNNH3-NTP进水水质(mgL)45029025045304.03.2.2出水水质a.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表3.2设计出水水质项目CODCrBOD5SSTNNH3-NTPpH出水水质(mgL)≤50≤10≤10≤15≤5≤0.5≤6~9b.污水的处理程度根据处理水的出路和污水的水质,确定污水中各种污染物的处理程度。污水的处理程度如下表3.3表3.3污水各种污染物的处理程度项目BOD5(mgL)COD(mgL)SS(mgL)NH3-N(mgL)TP(mgL)TN(mgL)进水290450250304.045出水10501050.515去除率96.6%88.9%96%83.3%87.5%66.7%51
4污水处理工艺方案比较和选定4.1污水处理厂设计原则a.从实际情况出发对污水处理厂进行总体规划,统筹安排,与当地的经济发展及现有条件相适应。b.根据城市污水的实际水质、水量等情况以及地区的发展规划,选择最合适的污水处理工艺,对水质变化适应能力强,运行管理简便、灵活、稳定。并考虑其低能耗、低运行费用、低投资费用、运行管理简便和工艺成熟的污水处理工艺路线。c.妥善处置污水处理过程中产生的污泥和栅渣等固废,以及对重点产生噪音的设备进行降噪,避免造成二次污染,污水处理排出的污泥应易于处理和处置d.选用性能优良的设备,同时尽可能采用自动控制,提高污水厂管理水平,降低劳动强度及运行费用。e.工艺方案应有利于以后的扩建。4.2工艺流程选定依据污水处理厂的工艺流程系指保证处理水达到所要求的处理程度的前提下,采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各单元的有机组合。在选定处理工艺流程的同时,还需要考虑确定各技术单元构筑物的型式,两者互为制约,互为影响。污水处理工艺流程选定,主要以下列各项因素作为依据。a.污水水质和水量的变化情况除水质外,原污水的水量也是选定处理工艺需要考虑的因素,水质、水量变化较大的污水,应考虑设调节池或事故贮水池,或选用承受冲击负荷能力较强的处理工艺。工程施工的难易程度和运行管理需要的技术条件也是选定处理工艺流程需要考虑的因素,地下水位高,地质条件较差的地方,不宜选用深度大、施工难度高的处理构筑物b.工程造价和运行费用51
工程造价与运行费用也是工艺流程选定的重要因素,当然处理水应当达到的水质标准是前提条件。这样,以原污水的水质、水量及其他自然状况为已知条件,以处理水应达到的水质指标为制约条件,而以处理系统最低的总造价和运行费用为目标函数,建立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减少占地面积也是降低建设费用的重要措施,从长远考虑,它对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着重要的影响。c.当地的各项条件当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也对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选定具有一定的影响。当地的原材料与电力供应等具体问题,也是选定处理工艺应当考虑的因素。d.运行管理对于运行管理水平有限的小型污水处理厂或工业废水处理站,宜采用操作简单、运行可靠的处理工艺;对于运行管理水平较高的大型污水处理厂,应尽量采用处理效率高、净化效果好的新工艺。对于地质条件较差的地区,不宜采用池体较深、施工难度较大的处理构筑物。4.3工艺方案比较在当前城市污水处理工程中,随着人口的不断膨胀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废水排放量急剧增长,全球性水污染问题已对人类生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构成严重的威胁,因此各国对污水处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传统活性污泥工艺在多功能性、稳定性和经济性等方面已难以满足不断提高的要求。20世纪90年代以来废水生物处理新工艺、新技术的研究、开发、应用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许多新工艺应运而生,这些新工艺的共同特点是高效、稳定、节能,并具有脱氮除磷等多功能性,其中较典型的有:(1)氧化沟工艺;(2)A2O工艺;(3)SBR工艺;(4)生物膜法等等。上述工艺中考虑到工艺成熟程度、处理规模、运行管理等因素。选用厌氧池+氧化沟和A2O进行比较,确定最终方案。51
4.3.1技术比较技术比较范围:污水处理厂的污水及污泥处理工程以及附属建筑等工程。1.A2O工艺A2O称为厌氧-缺氧-好氧法,生物脱氮除磷工艺的简称。A2O工艺是流程最简单,应用最广泛的脱氮除磷工艺。污水首先进入厌氧池,兼性厌氧菌将污水中的易降解有机物转化成VFAs。回流污泥带入的聚磷菌将体内的聚磷分解,此为释磷,所释放的能量一部分可供好氧的聚磷菌在厌氧环境下维持生存,另一部分供聚磷菌主动吸收VFAs,并在体内储存PHB。进入缺氧区,反硝化细菌就利用混合液回流带入的硝酸盐及进水中的有机物进行反硝化脱氮,接着进入好氧区,聚磷菌除了吸收利用污水中残留的易降解BOD外,主要分解体内储存的PHB产生能量供自身生长繁殖,并主动吸收环境中的溶解磷,此为吸磷,以聚磷的形式在体内储存。污水经厌氧,缺氧区,有机物分别被聚磷菌和反硝化细菌利用后浓度已很低,有利于自养的硝化菌的生长繁殖。最后,混合液进入沉淀池,进行泥水分离,上清液作为处理水排放,沉淀污泥的一部分回流厌氧池,另一部分作为剩余污泥排放。该工艺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而且在厌氧-缺氧-好养交替运行条件下,不易发生污泥膨胀。该工艺处理效率一般能达到:BOD5和SS为90%~95%,总氮为70%以上,磷为90%左右,一般适用于要求脱氮除磷的大中型城市污水厂。但A2O工艺的基建费和运行费较高,运行管理要求高,所以对目前我国国情来说,当处理后的污水排入封闭性水体或缓流水体引起富营养化,从而影响给水水源时,才采用该工艺。该工艺具有如下特点:51
①在系统上可以称为最简单的同步脱氮除磷工艺,总的水力停留时间少于其他同类工艺②在厌氧(缺氧)、好氧交替运行条件下,丝状菌不能大量增殖,无污泥膨胀之虞,SVI值一般均小于100③污泥中含磷浓度高,具有很高的肥效。也存在如下各项的待解决问题①除磷效果难于再行提高,污泥增长有一定的限度,不易提高②脱氮效果也难于进一步提高,内循环量一般以2Q为限,不宜太高③进入沉淀池的处理水要保持一定浓度的溶解氧,减少停留时间,防止产生厌氧状态和污泥释放磷的现象出现、但溶解氧浓度也不宜过高,以防循环混合液对缺氧反应器的干扰。2.厌氧池+氧化沟氧化沟又名连续循环曝气池,是活性污泥法的一种变形。氧化沟工艺在城市生活污水及工业废水处理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并成为当前占主导地位的活性污泥污水处理技术。氧化沟一般呈环形沟渠状,污水在沟渠内作环形流动,利用独特的水力流动特点,在沟渠转弯处设曝气装置,在曝气池上方为厌氧池,下方则为好氧段,从而产生富氧区和缺氧区,可以进行硝化和反硝化作用,取得脱氮的效应,同时氧化沟法污泥龄较长,可以存活世代时间较长的微生物进行特别的反应,如除磷脱氮。工作特点:①在液态上,介于完全混合与推流之间,有利于活性污泥的适于生物凝聚作用。②对水量水温的变化有较强的适应性,处理水量较大。51
③污泥龄较长,一般长达15-30天,到以存活时间较长的微生物,如果运行得当,可进行除磷脱氮反应。④污泥产量低,且多已达到稳定。⑤自动化程度较高,使于管理。⑥占地面积较大,运行费用低。⑦脱氮效果还可以进一步提高,因为脱氮效果的好坏很大一部分决定于内循环,要提高脱氮效果势必要增加内循环量,而氧化沟的内循环量从政论上说可以不受限制,因而具有更大的脱氮能力。⑧氧化沟法自问世以来,应用普遍,技术资料丰富。两者技术比较可简单总结为下表:氧化沟A2O法主要优点运行成本相对较低,构造简单;耐负荷冲击能力强;处理效果高,出水水质好;脱氮、除磷功能稳定;技术较先进,成熟;能处理不容易降解的有机物;污泥量少,污泥性质稳定。运行稳妥可靠,效果稳定;管理维护简单,运行费用低;较好的除磷脱氮功能;具有改善污泥沉降性能的作用的能力,减少污泥排放量;主要缺点占地面积较大;周期运行,对自动化控制能力要求高;构筑物较多、基建费用大,用于中小型污水厂费用偏高;污泥内回流量大,能耗较高;沼气回收利用经济效益差;污泥渗出液需化学除磷。51
4.3.2经济比较经济比较范围包括污水处理工程基建投资、设备、运行费用和其他费用等。表4.1工艺方案技术经济指标比较表序号项目氧化沟工艺A2O工艺1处理能力(万m3d)4.504.502进水水质(mgL)BOD5290.0290.0CODcr450.0450.0SS250.0250.0NH3-N30.030.0TP4.04.0TN45.045.03出水水质(mgL)BOD5≤10≤10CODcr≤50≤50SS≤10≤10NH3-N≤5≤5TP≤0.5≤0.5TN≤15≤154要求管理水平较简单复杂5土建费用(万元)2666.82931.966设备费用(万元)780.66823.67间接费用(万元)448.16488.228其他费用(万元)517.12563.339工程总投资(万元)4412.764807.114.3.3方案确定由以上内容知,两种工艺都能达到预期的处理效果,且都为成熟工艺,但考虑到本设计规模较小,属于中小型城镇污水处理厂,在处理效果均理想的情况下,相对而言,A2O的基建费用较高,而厌氧池+氧化沟工艺虽然占地面积大,但其构造简单,运行成本相对较低,处理效果、出水水质好,管理维护相对方便,在中小规模污水处理厂的运用中优势相对突出。综合以上对比分析,本工程以氧化沟法污水处理厂工艺方案作为最终封方案。51
4.3.4工艺流程确定进水中格栅和提升泵房细格栅和旋流沉砂池厌氧池氧化沟接触消毒室平流沉淀池普通快滤池混凝反应池出水二沉池外运脱水机房贮泥池污泥浓缩池工艺主要流程图对出水水质要求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中一级A标准,故应设深度处理单元进一步去除水中的BOD5及NH3-N和P,厌氧池加氧化沟及其四沟式循环的独特构造,使它具有很强除磷脱氮功能。故选用此工艺流程。51
5污水处理厂主要构筑物工艺设计计算5.1泵前中格栅中格栅(栅条间距为10~40mm)。设置中格栅的目的主要是截留污水中的大块悬浮固体,对水泵起保护作用。1.设计参数:栅前流速v1=0.7ms,过栅流速v2=0.9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0.02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60°单位栅渣量ω1=0.06m3栅渣103m3污水渐扩部位展开角α1=20°,设栅前水深h=0.4m格栅计算草图2.设计计算:设有两台中格栅并联运行,进水由渠道经过中格栅总变化系数:,则设计流量Q=521Ls51
(1)格栅的间隙数n===33.734(个)(2)栅槽宽度设计采用锐边矩形钢条为栅条,即栅条宽度s=0.01mB=S(n-1)+bn=0.01×(34-1)+0.02×34=1.01m(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设进水渠宽=0.65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α1=20°,=(1.01-0.65)(2tg)0.49m(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2.42×(0.010.02)×sin60°×3×()=0.103m(6)栅后槽总高度设栅前渠道超高h2=0.3m,为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1作为补偿。H=,出口直径50mm,泵重60kg,两用一备。51
5.3细格栅1.设计参数:细格栅的栅条间距为3~10mm,设置细格栅的目的主要是截留污水中的悬浮固体,对后续生物池等处理设施起保护作用。栅前流速v1=0.7ms,过栅流速v2=0.8ms栅条宽度s=0.01m,格栅间隙e=0.06m栅前部分长度0.5m,格栅倾角α=75°单位栅渣量ω1=0.02m3栅渣103m3污水渐扩部位展开角α1=20°,设栅前水深h=1.0m51
细格栅计算草图2.计算过程:设有两台细格栅并联运行,进水由两条渠道经过细格栅,(1)格栅的间隙数n===50.551(个)(2)格栅的宽度设计采用锐边矩形钢条为栅条,即栅条宽度s=10mmB=S(n-1)+bn=0.01×(51-1)+0.006×51=0.806m(3)进水渠道渐宽部分的长度设进水渠宽=0.45m,其渐宽部分展开角度=,=(0.806-0.45)(2tg)0.49m(4)栅槽与出水渠道连接处的渐窄部分长度(5)通过格栅的水头损失,设栅条断面为锐边矩形断面,=2.42×(0.010.006)×sin60°×3×()=0.41m(6)栅后槽总高度设栅前渠道超高h2=0.3m,为避免造成栅前涌水,故将栅后槽底下降h1作为补偿H=。51
(7)格栅总长度L=++1.0+0.5+H1tgα=0.49+0.245+1.0+0.5+(1.0+0.3)tg=2.25m(H1为栅前渠道深=)型号流量(Ls)ABCDEFGHJKL30031030501000610120030015504503004508001350计水量(~104m3d)沉砂池直径m沉砂池深度m砂斗直径m2.253.051.351.00砂斗深度m驱动机构W桨板转速(Nmin)1.550.7514(2)排砂方法旋流沉砂池排砂有三种方式:第一种是用砂泵直接从砂斗底部经吸水管排除;第二种是用空气提升器,即在桨板传动轴中插入一空气提升器;第三种是在传动轴中插入砂泵,泵及电机设在沉砂池顶部。本工程采用空气提升器排砂,该提升装置由设备厂家与桨叶分离机成套供应。5.5厌氧池1.设计参数设计流量:考虑到厌氧池与氧化沟为一个处理单元,总的水力停留时间超过15h,设计水量按最大日平均时考虑。每座设计流量为Q1′=100.2Ls,分4座。水力停留时间:T=2h污泥浓度:X=3000mgL51
污泥回流液浓度:Xr=10000mgL2.设计计算(1)厌氧池容积:V=Q1′T=100.2×10-3×2×3600=721.44m3(2)厌氧池尺寸:水深取为h=4.0m。则厌氧池面积:A=V=0.0312kgNO3-NkgMLVSS·dK1=0.23ldKo2=1.3mgL剩余碱度100mgL(保持PH≥7.2):所需碱度7.1mg碱度mgNH3-N氧化;产生碱度3.0mg碱度mgNO-3-N还原硝化安全系数:2.5硝化温度修正系数:1.082.设计计算(1)碱度平衡计算:1)设计的出水BOD5为10mgL,则水中非溶解性BOD5的值为:BOD5f=0.7×Se×1.42(1-e-0.23×5)=6.8mgL因此,处理水中的溶解性BOD5为:10-6.8=3.2mgL2)采用污泥龄30d,则日产泥量为:kgd一般情况下,其中有12.4%为氮,近似等于TKN中用于合成部分为:0.124595.9=73.89kgd即:TKN中有mgL用于合成。需用于氧化的NH3-N=30-8.54-2=19.46mgL需用于还原的NO3-N=19.46-10=9.46mgL51
3)碱度平衡计算已知产生0.1mgL碱度除去1mgBOD5,且设进水中碱度为250mgL,剩余碱度=250-7.1×19.46+3.0×9.46+0.1×(290-3.2)=168.89mgL计算所得剩余碱度以CaCO3计,此值可使PH≥7.2mgL(2)硝化区容积计算:硝化速率为=0.204ld(T=12℃)故泥龄:d采用安全系数为2.5,故设计污泥龄为:2.54.9=12.5d原假定污泥龄为20d,则硝化速率为:ld单位基质利用率:kgkgMLVSS.dMLVSS=f×MLSS=0.753600=2700mgL所需的MLVSS总量=51
硝化容积:m3水力停留时间:,则取n=2台(7)回流污泥量:可由公式求得。式中:X=MLSS=3.6gL,回流污泥浓度取10gL。则:(50%~100%,实际取60%)考虑到回流至厌氧池的污泥为11%,则回流到氧化沟的污泥总量为49%Q。(8)剩余污泥量:如由池底排除,二沉池排泥浓度为10gL,则每个氧化沟产泥量为:(9)氧化沟计算草草图如下:51
5.7二沉池采用两座中心进水,周边出水的幅流式沉淀池,1.设计参数设计进水量:每座沉淀池流量Q=937.5m3===1050.07,取n=1051个假设堰上水头=0.021~0.200时,每个三角堰出流量由公式:q=1.40式中q为过堰流量,。===0.032(m)算出堰上水头在0.021~0.200之间。符合要求。集水槽临界水深===0.32(m)集水槽启端水深=1.73=1.730.32=0.55(m)设出水槽自由跌落高度=0.2m则集水槽总深度h=++=0.032+0.2+0.55=0.782(m)51
设计取环形槽内水深为0.80m。5.8混凝反应池常规的好氧生物处理工艺主要功能是出去废水中的有机碳化物,废水中的含磷化合物除少部分用于微生物自身生长繁殖的需要外,在常规的生物处理工艺中大部分难以去除而以磷酸盐的形式随二级处理出水排入受纳水体。废水的二级生物出水中的磷含量常常超过0.5—1.0mgl,故在二级处理后加一混凝反应池,采用投加石灰的化学除磷法去除污水中的剩余磷,出水磷能达标排放。本设计采用机械混凝反应池,机械混凝池是利用电机经减速装置带动搅拌器对水流进行搅拌,使水中的颗粒相互碰撞,完成混凝。机械混凝采用旋转的方式,搅拌器采用桨板式,搅拌轴为垂直式。机械搅拌混凝池采用多格串联,适应G值的变化,提高混凝效果。机械混凝池的混凝效果好,可以根据水质水量的变化随时改变桨板的转速,水头损失。缺点是增加机械维修工作。机械混凝池适用于各种水质、水量及变化较大的原水,与平流式沉淀池合建。1,设计要点(1)混凝池不少于两组。每组混凝池内一般放3—6挡搅拌机,各搅拌机之间用隔墙分开,隔墙上、下交错开孔。(2)混凝时间为15—20min。(3)机械混凝池的深度一般为3—4m。(4)叶轮桨板中心处的线速度一般由第一挡0.4—0.5ms逐渐减少,最后一挡为0.1—0.2ms,各挡搅拌速度梯度值G一般取20—30s-1。(5)每一搅拌轴上的桨板总面积为混凝池水流断面的10%—20%,每块桨板的长度不大于叶轮直径的75%,宽度一般为100—300mm。(6)垂直搅拌轴设于混凝池的中间,上桨板顶端设在水面下0.3m处,下桨,板底端设于池底0.3—51
0.5m处,桨板外缘距离池壁小于0.25m,为避免产生短路,设置固定挡板。(7)水平搅拌轴设于池身一半处,搅拌机上的桨板直径小于池水深0.3m,桨扳的末端距池壁不大于0.2m。2,设计计算:(1)每个池的容积:V=QT60n,取混凝时间为15min,容积为:V=1875×15(60×2)=234.375m3取两格,每格尺寸为5.0m×5.0m。(2)水深H=VF=234.375(2×5×5)=4.7m取超高为0.3m,则混凝池总高度为5.0m(3)搅拌设备混凝池种每一格设置一台搅拌设备,分格墙上过水孔道上下交错布置,叶轮直径取池宽的80%,采用4.0m。叶轮桨板中心点线速度采用v1=0.5ms,v2=0.35ms。桨板长度取l=1.4m,桨板宽度取b=0.12m。每根轴上板数16块,内外各8块。旋转桨板面积与混凝池过水断面之比:16×0.12×1.4(5×4.7)=11.44%池子周围设8块固定挡板,固定挡板宽为0.2m,高为1.2m。8块挡板的面积与混凝池过水断面之比为:8×0.2×1.2(5×4.7)=8.17%桨板总面积占过水断面之比为11.44%+8.17%=19.61%<25%,符合要求。叶轮桨板中心点旋转直径D0为:D0=((1000-440)(2+440)=1440(mm)叶轮转数分别为:n1=60v1πD0=60×0.5(3.15×1.44)=6.63(rmin)51
n2=60v2πD0=60×0.35(3.15×1.44)=4.64(rmin)桨板旋转时克服水的阻力所耗功率:第一格外侧桨板:N01‘=0.17×1.4×8×0.6633×(1-0.884)=0.22(KW)第一格外侧桨板:N01‘’=0.17×1.4×8×0.6633×(0.564-0.444)=0.034(KW)第一格搅拌机轴功率为N01=0.22+0.034=0.254(KW)用同样的方法计算出第二格搅拌轴功率为0.087KW。2台搅拌器共用一台电机,则所耗功率为:N=0.245+0.087=0.332(KW)电动机功率为N=0.3320.64=0.52(KW)5.9平流式沉淀池1,设计计算:(1)池长L:选取设计参数,水平流速v=5mms,沉淀时间t=2h则L=3.6×vt=3.6×5×2=36m(2)池面积A池的有效水深采用h2=4.0m则A=Qmaxt=266.5=4(5)校核长宽比=Lb=366.5=5.54>4(符合要求)长深比=L=0.1h冲洗周期:T=12h滤速:v=5m51
设计投氯量为:ρ=4.0mgL平均水深:=48rmin,功率N=55kW(4)回流污泥泵房占地面积为9m×5.5m二、剩余污泥泵房1.设计说明二沉池产生的剩余活性污泥由剩余污泥泵(地下式)将其提升至污泥浓缩池中。处理厂设一座剩余污泥泵房(两座二沉池共用)污水处理系统每日排出污泥干重为2×1334.4kgd,即为按含水率为99%计的污泥流量2Qw=2×133.44m3d=266.88m3d=11.12m3=2个圆形辐流池每座的直径D==8.63m,取D=9.0m(3)浓缩池深度H,浓缩池工作部分的有效水深h2=QT24A=2.58m。浓缩池的超高h1取0.5m,缓冲层的高度h3取0.3m,浓缩池设机械刮泥,池底坡度i=0.05,污泥斗下底直径D1=1.0m,上底直径D2=2.0m池底坡度造成的深度h4==0.2m污泥斗高度h5==0.714m浓缩池总高度H=浓缩后污泥的体积V浓缩===52.56m3d每日排出上清液V上清液1=V-V浓缩=210.24m3d5.14贮泥池1.设计参数51
设一座贮泥池总泥量V=252.56=105.12m3d贮泥周期T为1d2.设计计算(1)贮泥池的容积V=TV=105.12m3(2)贮泥池直径取贮泥池尺深h=3.5m面积S==30.03m2,直径D==6.19m,取D=6.2m。为防止污泥在池内沉降,采用均匀搅拌机。5.15脱水机房过滤流量Q=1313.974=5255.88kgd=219.0kgh,污泥含水率97%型号为DY-1000型带式压滤机性能尺寸如下表:型号滤带有效宽度(mm)滤带运行速度(mmin)进料污泥含水率(%)产泥量(kg)电动机功率(kw)重量(kg)外形尺寸(mm)滤饼含水率(%)DY-100010000.4~4.095~9850~5002.240004520×1890×175070~80选用的机器设计污泥脱水负荷即产泥量为的110kg=219.0110=1.991,选用3台,2用1备,每日2班工作,24小时连续工作。每日加药量的计算,按照污泥量的0.3%计算,故每日的加药量为219.0×24×0.3%=15.77kg,配制成溶液为1%的溶液,体积为15.77÷0.01=1577Ld,51
脱水机房每日三班工作,每班配药1次,则每次的配药的体积为1.58÷3≈0.53m3,考虑一定的安全系数和搅拌时的安全超高,故设计选用2个容积为0.4m3的药箱。配置2台JBK型反应搅拌机,桨叶的直径为d=1000mm,功率0.75kw,桨板外缘线速度4~5ms。聚丙烯酰胺投加浓度为0.1%,选用3套在线稀释装备,包括3台水射器和3台流量计量仪,以及配套的调节控制阀件。聚丙烯酰胺药剂的投加采用单螺杆泵3台,2用1备。反冲洗泵根据滚压带式压滤机带宽和运行速度,每台脱水机反冲洗的耗水量为5.5~11.0ml(基础值)至1200mgnl(目标值)来模拟高强度废物。最初预期达到氨氮浓度在两个系统中氨的浓度目标,并最终硝化失败。第二次尝试是成功的,唯一的的差异是在过程中外部碳源(甲醇)被添加到支持缺氧反硝化的速度。通过两个系统的初步数据得出,在启动阶段,指出在外部碳源加入到缺氧反应中能显著的影响反应启动和运行时的系统性能。首先,在氨加载条件下,同时增加碳时,能够有高的反硝化率,相比碳含量不增加的情况下,在氨的反应中(即30%对比10%)时,缺氧导致更多的异样通话作用,从而产生氮氧化合物。通过第二次试验,得出缺氧的氨的同化作用高,足以补充硝化氨氮的去除和避免在系统中氨积累。其次,在首次的尝试结果发现,碳负荷增加引起缺氧后,系统已经积累了氨,以达到提高脱硝氨,吸收多余的目的,最终导致彻底失败的硝化作用。反硝化作用产生的额外增加的碱度导致反应堆系统的pH值等级增加了一个单位。pH值的增加提高了“自由”氨的部分和“总共”氨大约一个数量级。据说,在有氧环境下增加了“自由”氨的量,会造成现有“总”氨和pH值的增加,使硝化反应失败。(1998爱思唯尔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保留所有权利)介绍生物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是用来处理51
城市污水,农业废弃物和垃圾渗滤液的含氮废物的。一个在英属哥伦比亚大学(UBC)正在进行的研究方案已经广泛地在研究使用了硝化反硝化和活性污泥法对城市生活垃圾渗滤液的处理。最近的研究(阿泽维多,1993年; Shiskowski,1995年)高氨氮渗滤液处理时,发现含有高达1500毫克ŋ L的氨,使用的是众所周知的ModifiedLudzack-Ettinger(MLE)的预脱硝工艺系统。在MLE系统中是用的有机循环率高的缺氧反应器,占了大量了总氮去除。这些研究开始应对于高氨(高达2000毫克ŋ L)的,低碳渗滤液已应用在世界各地的各种垃圾填埋场(罗宾逊,1992年)。“基础""渗滤液用于英属哥伦比亚三角洲伯恩斯沼泽的垃圾填埋场。这个甲烷渗滤液的氨和碳浓度分别为200毫克ŋ L和30mgL的生化需氧量(375 mgL的化学需氧量),金属浓度(铬,锌,镍)明显小于0.05毫克升,是为了模拟甚至更高的浓度渗滤液,从伯恩斯沼泽获得的氯化铵解决方案已被用于补充“基础""渗滤液。导致本研究的主要目标(也就是可行性,性能和操作标准)已经被报道过((Azevedoetal.,1995;ShiskowskiandMavinic,1996)。提出并讨论了1995年Shiskowski收集的数据在两个单独启动的MLE系统(从第1天到第157天)。MLE系统在启动阶段的设计和运行是相同的。在启动阶段存在这三个时期:硝化和反硝化使用“基础""渗滤液的建立;用氯化铵逐步增加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为了达到“目标""氨的浓度至少1200毫克ŋ L),然后两个系统中硝化反应失败;和系统的恢复,然后第二次尝试增加渗滤液中的氨氮浓度到基础水平以上。在第一和第二的尝试时,使用了碳加载在不同的外部缺氧期间。起始周期虽然不是专门设计来研究系统程序处理高氮低碳废料,收集到的数据可以提供一些理解这个类系统可以存在的某些动力的启示。有硝化阶段不成功和成功的原因的介绍和讨论。实验装置和操作处理工艺配置两个完整的组合,悬浮生长,单污泥,活性污泥工艺配置即MLE51
的过程被用于本研究的初始阶段(如图1)。处理系统总的工作体积约19升;垃圾渗滤液中化学供给量约10升天,系统中蓄水时间(SHRT)约为二天。渗滤液不断通过蠕动泵抽到缺氧反应器,大约九公升 天;这个流量的使用与以前的英属伦比亚大学的研究是一致的。(Elefsiniotisetal.,1989;Guo,1992;Azevedo,1993).使用6:1澄清回收率,实际上水在缺氧反应器,好氧反应器和沉淀池的停留时间分别为1.72,3.43,和1.37小时。在两个系统中维持一个有氧固体的停留时间为13天。这两个MLE系统装配和操作是在20±2摄氏度的温度控制房间里进行的,磷的溶液剂被添加到缺氧反应器,以确保硝化和反硝化作用时生物有效磷含量(即大于2毫克P L)的(马诺哈兰等,1992)。甲醇(CH3OH),加入到缺氧反应器,被用于反硝化所需的有机碳的来源。碳酸氢钠(NaHCO3)溶液剂被添加到好氧反应器中,用来控制pH51
值,根据需要,保持有氧pH值在7.5。该渗滤液平均每升有1600毫克碳酸钙。结果与讨论增量氨氮负载量和硝化失败由最初的70天准备和运行后,这两个系统(系统1和2)在好氧反应器和缺氧反应器去除“基础”渗滤液中氨氮和氮氧化物基本上达到100%。应当指出的是,“硝化""是指氨转化为亚硝酸盐,然后硝酸盐,这两个步骤,而“氨的氧化""是氨转化成亚硝酸盐。这些术语可以互换使用,在这次讨论中,描述了氨到氮氧化物的转化。从第71天开始,向两个系统的缺氧反应器添加氯化铵溶液剂,如图2试验显示渗滤液中氨氮浓度约为400毫克每升。分别在第74和第78天,进一步增加氨的浓度分别到600毫克每升和800毫克每升。渗滤液的氨氮浓度增加的实际过程主要在于向缺氧反应器提供适量氯化铵(以产生预期的渗滤液氨氮浓度),同时每日监测,好氧反应器中氨的浓度使用氨探针。在好氧反应器氨积累的情况下被认作为一个增加负荷的良好回应。51
至少有3天被允许与氨负荷增量。在此期间甲醇在缺氧反应器中的装载量保持不变,为保持“基础”渗滤液实际脱氮所需的值。此方法的原理是基于1993年阿泽维多研究的结果。他发现,甲醇添加量大幅增加的结果是未使用的甲醇进入好氧缺氧反应器后溢出,可能会造成抑制硝化反应(大概是异养的使用了好氧反应器中的氧或甲醇的亚硝化)。尽可能快的达到目标渗滤液的氨氮浓度即1200毫克每升的氮含量;避免了甲醇负荷增加可能产生抑制作用,并且决定先逐步增加,直到达到系统中目标氨的值。在缺氧反硝化反应器中逐步增加甲醇负荷,直到完成渗滤液中目标氮含量。图二展示了系统1缺氧和好氧反应器中氨的浓度(系统2也是类似情况)。在第81天时,好氧氨的浓度仍然基本上为零,因此,模拟的渗滤液氨氮浓度增加至约1000毫克升。在两个系统中好氧氨的浓度升高出现在第84天。因此,在氨氮负载量不需要进一步增加了。通过使用氨探头获得的数据,到第95天时,在系统一和系统二中好氧氨浓度分别为为100毫克每升和270毫克每升,尽管在第91天和95天相同是的SRT,在系统2中好氧氨的浓度至少比系统一高出两倍。阿泽维多(1993年)发现,在氨氮负荷后作出类似的增量,紧接着,氨的“停止""将出现在缺氧和好氧反应器中。然而,好氧氨的浓度几天内会回到基本上是零,从而表明完成氨氧化。由于在这两个系统中反应器氨浓度的不断上升将近两个星期(即第82-95天),在这项研究中有人怀疑它实际上是失败的硝化作用,而不仅仅是处于渗滤液瞬态响应产生1000毫克每升的氨含量。在这个系统中试图消除多余的氨和恢复系统的完全硝化的两个补救措施是:(1)在两个系统中都增加甲醇的负载量(2)对于系统二,减少氨氮负载量,对于系统一以便应对更大反应器中的氨氮浓度。甲醇负载量如图三所示,对于系统一在第95天略有增加(系统二也相似),为了有刺激更多异样细菌在缺氧反应器中生长的目的,因此,吸收一些过剩的氨。当处理“基础”渗滤液时,甲醇负载量是根据反硝化产生的氮氧化物确定的,过量甲醇溢出进入好氧反应器51
是有一点危险的。在第95天,系统二氨浓度的输送减少到约900毫克每升;系统1中的渗滤液仍然是输送1000毫克每升。这些措施的结果是使反应器中氨氮浓度立即下降,到第98天,这两个系统反应器中几乎相同的氨浓度(缺氧=170毫克每升;有氧=60毫克每升)。然而,到第103天,这两个系统的反应器中氨的浓度再次上升。在第103天两个系统中甲醇负荷量再次增加,但没有任何明显的影响。到第107天,在两个系统中厌氧氨浓度超过500毫克每升,同时好氧氨浓度约450毫克每升。根据这些数据,在这样高氨负载量得情况下,这两个系统的硝化似乎是失败的,而且被硝化生物将无法恢复。因此,决定在第107天对于两个系统停止氯化铵溶液剂的添加,继续添加的只有“基础""渗滤液。甲醇负荷量也相应地在减少。提高甲醇的负荷量可能弊大于利,在硝化恢复方面,因为甲醇负荷增加导致脱氮是产生过剩的氮氧化物和反应器的pH值增加。图3清楚地显示了反应器中51
pH值,系统1(系统2类似)随甲醇负荷提升后不久pH值的影响。总氮中的部分自由氮的存在,严重导致了pH值的变化。在硝化失败期间,系统一中好氧pH值从7.5上升到8.3,系统二中从7.6上升到8.5。pH值在好氧负荷的增加间接引起甲醇含量的增加,也可能提高了系统一中自由好氧氨的含量由1.2%升至7.2%和系统二中自由好氧氮含量由1.5%升至11.0%。重要的是要注意,在此期间,pH值泵控制器是不增加碱度因为会抑制好氧氨氧化反应器。图4显示预计系统一反应器中自由氨的浓度和缺氧甲醇负荷量(系统2的情况类似)。在反应器中pH值的增加已经足够用来提高好氧反应器中自由氨的浓度,来抑制微生物的硝化作用使氨氧化。图5证实了系统1抑制氨氧化,在好氧反应器失效期的氮氧化物大幅增加。51
硝化复苏在这两个系统中好氧氨的浓度减少到低于10毫克每升,花了约5天时间(即到第112天)氯化铵的供给停止。去除过量氨氮的时间超过预期,因为在系统2日内已改变。在完成恢复硝化前三天有额外的滞后期,提供了额外的证据表明,硝化作用受到严重抑制,并进一步提供了检查碱度的数据。在有氧反应器中碱度的消耗量,给出了硝化的性能指标,更具体的说,对硝化生物的氨氧化条件。当接收到的渗滤液氨氮浓度为1000毫克每升时,缺氧氨氮浓度(是由于回收流动的渗滤液稀释净化)一般约140毫克每升。因此,这些系统中,当渗滤液完全硝化时,好氧碱度消耗量将预计在每升1000毫克碳酸钙左右。然而,在第107天,在系统一中好氧碱度消耗量仅为每升229毫克碳酸钙。到第109天,碳酸钙的消耗量进一步下降到每升171毫克碳酸钙,即使在第107天中断额外加入的氨。到第111天,虽然,这两个系统的硝化作用已大大恢复,在系统一中增加有氧碱度消耗了每升321毫克碳酸钙51
。这进一步的支持了图三所提供的数据。一直到第114天都往两个系统中提供“基础”渗滤液。第二次尝试增量氨氮负荷量在第二次尝试达到模拟渗滤液浓度1200毫克每升的目标,进行与第一次尝试类似,与甲醇负载量的主要不同。如图2所示氨氮负荷递增,类似第一个程序。像第一次尝试那样,(从第114天至124天)为期10天,是用于将“基础""渗滤液氨氮浓度提高到1000毫克每升的模拟渗滤液浓度。进一步的增加氨,因此,到了第135天,两个系统中接收到的渗滤液的氨的浓度分别为1150毫克每升和1200毫克每升。然而,在两个系统中甲醇负荷的增加了一天后,随后氨含量递增。据推测,甲醇负荷增加,氮氧化物与高负荷的缺氧反应器相结合,会刺激异样细胞的生长。这种额外细胞的生长,可能会吸收更多的氨,并会防止系统中氨的快速积累。如图三所示,仅仅对于系统一,甲醇负荷最初只是用来计算反硝化甲醇化学需氧量和氮氧化物的比例约为四比一。甲醇负荷最终降低系统的相应条件(即亚硝酸盐的堆积),对于化学需氧量和氮氧化物的比例大约在三比一,从而能够完全提供缺氧反硝化作用需要的碳,同时尽量减少进入好氧反应器中甲醇的溢出。这两种系统反映了在增加氨和甲醇是产生的相似和积极的情况。系统一的缺氧和好氧氨氮浓度如图2所示(系统二的也类似)。第114天后,渗滤液中氨浓度增加的表现是缺氧氨值的逐渐上升。好氧氨氮浓度略有增加,使氨氮负荷增加并保持在10到20毫克每升。此外,完全缺氧脱硝(即缺氧氮氧化物小于1毫克每升)在系统一的第140天和系统二的第130天分别达到。51
图六显示了缺氧和好氧挥发性悬浮固体浓度(VVS),以及系统一的甲醇负荷(系统二中情况类似)。在甲醇负荷变化是,反应器内固体浓度变化很快。在第81天,当系统加入大约1000毫克每升氨渗滤液时,在系统1中缺氧VSS的浓度约为3000毫克升,有氧的VSS浓度2000毫克每升。然而,在第126天第二次尝试加入大约1000毫克每升的氨渗滤液时,缺氧VSS浓度为4300毫克每升,其中在好氧反应器中大约3200毫克每升。系统二有类似的反应。VSS的浓度在反应器的差异,有可能是异养反硝化微生物的生长增加的结果(甲醇的增加)而不是自养硝化细菌的增加。在第107天之前,系统一中的缺氧反硝化率为2700毫克每天,到了第二次尝试的时候,缺氧反硝化率为5700毫克每天,与渗滤液中氨的浓度差不多了。应该指出,当这些系统在处理“基础”渗滤液的恢复期间(即第107天到第114天),反应器固体浓度返回到(缺氧=2800毫克升,好氧=2000毫克升)接近在第71天的时候,那些之前存在的最初增加到渗滤液中的氨的浓度。51
在缺氧反应器中氨的去除量可以表示为在缺氧反应器中氨的去除量相对于氨加入量的百分比。图七所示的数据仅对于系统一而言。在第81天到第107天之间,两个系统氨氮去除值的波动是系统的短暂情况;但是,通常不到10%的进入缺氧反应器的氨被去除(同化)。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大约在第112天缺氧脱氮(甲醇含量增加),高达30%的氨进入缺氧反应器后被吸收掉。一旦甲醇负荷等级和异样生长达到了稳定状态(如图4所示在第140天后反应器中VVS的值几乎不变)氨氮去除率下降到不足15%下降了近30%。图八所示,说明了在系统一缺氧反应器中去除氨的实际质量,提供证明第二次尝试中增加氨的去除。图2还显示无论是氨在缺氧反应器的浓度还是在最初尝试(第71天到第107天)期间达到目标渗滤液氨浓度,明显高于在第二阶段氨氮负荷的增加时的同类数据。在这个项目中,这再次显示,确定甲醇负载用于缺氧异样氨吸收和积多余的氨累。51
由土耳其人和阿泽维多的研究发现,通过回收解决缺氧反应器的污泥,含有较高的自由氨,导致亚硝酸盐氧化细菌在好氧反应器(硝化)中产生选择性抑制作用;然而,亚硝化并未得到抑制。如图七所示,缺氧自由氨,在大约140天后,最终达到比那些在第103天后硝化基本关闭的水平更高的等级。因此,在这项研究中,硝化细菌的回收,污泥净化的部分,通过缺氧反应器之后,并未完全起到抑制这些微生物在缺氧自由氨的浓度的作用。然而,在好氧反应器中自由氨的浓度,虽然远低于在缺氧反应器中的程度,可能引起抑制亚硝化的作用,因此,这些细菌在好氧反应器中比较活跃。与此同时,亚硝化可能因为暴露在反应器中的自由氨而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同样可能发生。高浓度的氮氧化物最初被认为可能在反应器中有51
助于抑制硝化。然而,回顾文献,发现了相反的证据。一个通过吉等人在1990年恒化器硝化研究观察了一个人工的成功硝化了1000毫克每升的氨,即使反应器中硝酸盐含量大约在1000毫克每升。亨尼克等人在1992年得研究发现,高例子浓度会抑制硝化菌的培养,但具体得观察亚硝酸盐亚硝酸盐、钾、钠硫酸盐或氯化物的差异。总结这个文章提出的几个概念可用于处理高氨氮(例如每升1200毫克)废物:缺氧通话中氨的吸收可能是一个重要的预备反硝化的氨去除机理,特别是在系统启动初期。这是系统需要使用一个反硝化的外部碳源,并且能够在碳加载的同时能有更快的启动时间(即碳的加载适应氮氧化物的产生),相比于氨氮增长与碳负荷的增加不适合的情况;系统在经历温和的硝化抑制后,由高浓度自由氮,可能会很快遇到更严重得抑制,应该做出一些干煸来使反应器的pH值略有增加。额外碱度的增加是在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由于外部取样碳负荷的增加,导致反应器中pH值的增加,有可能增加自由氮的程度并且增大目前正在经历不大严重的硝化抑制作用的系统的硝化失败。甲醇(或类似的碳源)的加入是用来缺氧反应器的反硝化作用的,必须仔细定时,控制氨氮话务的水平,并且避免有过大的不足和超出,为了最大限度的提高系统的性能,同时,能减少对硝化作用的抑制。基于初步数据报告,深入调查,专门用来确定所观察到得机制是必要的,并能够更好的了解这些不同的细菌种群。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参考文献1.AzevedoB.(1993)Theeffectofammonialoading,solidsretentiontimeandoperatingtemperatureonthebiological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ofH.D.(1995)Theeffectofammonialoadingandoperatingtemperatureonnitrificationanddenitrificationofa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22(3),524±534.3.BenefieldL.D.,JudkinsJ.F.andWeandB.L.(1982)ProcessChemistryforWaterandWastewaterTreatment.Prentice-Hall,EnglewoodCli.s,NJ.4.ElefsiniotisP.,ManoharanR.andMavinicD.S.(1989)Theeffectsofsludgerecycleratioonnitrification-Denitrificationperformanceinbiologicaltreatmentofleachate.EnvironmentalTechnologyLetters10,1041-1050.5.EPA(1975)NitrogenControlManual.UnitedStatesEnvironmentalProtectionAgency.6.GeeC.S.,Pfe.erJ.T.andSuidanM.T.(1990)NitrosomonasandNitrobacterinteractionsinbiologicalnitrification.ASCEJournalofEnvironmentalEngineering116(1),4-17.7.GuoJ.(1992)LowtemperaturebiologicaltreatmentofaR.,LiptaksS.,MavinicD.S.,RandallC.W.,WangG.andMarickovichD.C.(1992)InferredmetaltoxicityduringthebiotreatmentofH.D.(1992)LeachateTreatmentandDenitrificationTrials,PrivatizationofSENTLandfill.HongKongGovernment,EnvironmentalProtectionDepartment.ShiskowskiD.M.(1995)Biologicalnitri®cationanddenitri®cationofandprepostdenitri®cationprocesses.M.A.Sc.thesis,DepartmentofCivilEngineering,UniversityofBritishColumbia,Canada.11.ShiskowskiD.M.andMavinicD.S.(1996)Biologicaltreatmentofandprepostdenitrificationprocesses.4thAnnualEnvironmentalEngineeringSpecialtyConference,CanadianSocietyforCivilEngineering,Edmonton,Alberta,May29toJune1,1996,pp.321-332.12.TurkO.andMavinicD.S.(1986)Preliminaryassessmentofashortcutinnitrogenremovalfromwastewater.CanadianJournalofCivilEngineering13(6),600-605.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附录B外文原文现在,我把自己多年来撰写毕业论文经验,总结如下,一并赠送给您,希望能帮到您:毕业论文注意事项前言毕业论文(学士学位论文)是本科生毕业设计成果的“固化”与“浓缩”,其规范性历来为指导教师和论文审阅人所重视,几乎系评语中不可或缺之内容。毕业论文的规范性由此可见一斑。各届学生毕业论文中出现的问题比比皆是,笔者将其加以整理,匆匆成文,姑且称之为“毕业论文注意事项”。须指出,本文全部内容乃笔者之见,难免以偏概全、挂一漏万,更无权威性可言,故不敢称之为“毕业论文写作规范”。文中不当之处在所难免,欢迎同仁批评指正,共同商榷,以飨毕业班之学生。或许一些人认为,给一篇毕业论文做“样板”,诸多问题都将迎刃而解;网站上提供论文模版供学生下载更为上策。但笔者必须指出,许多应注意的细微之处,远不是给一篇范文或给一个模版就能做到的,此乃撰本文之初衷。第一章关于插图1.1图号插图要有图号,格式为“图m-n”。其中m为该插图所在的章号,n为本章中该插图的顺序号,m与n均为阿拉伯数字。每一章的插图独立编号。例如第3章的第4个插图标记为“图3-4”。1.2图名(图注)图名应确切反映该图的含义,一般为名词性短语,力图简明扼要。图名放于图号后,与图号隔两个全角空格。为便于叙述,不妨将图号与图名并称为“图题”。1.3插图的形式插图一般有四种形式,即手绘图、屏幕抓图、扫描图、文件插图。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来自电子版参考文献的插图,多数是模糊不清的,故建议用手绘图取而代之。1.3.1手绘图手绘图系指在Word中直接用绘图命令绘制的图。该类插图所占磁盘空间最少,系使用最多的一种插图形式,数据流图、结构图、程序框图一般用此法绘制。绘图所用图例应注意规范。程序框图的选择框要注意标“是否”或“YN”,起始框、终结框注意用圆角矩形(建议使用专门用于画框图的软件Visio画框图);数据流图的数据线需标数据名称,数据加工与数据存储之间的箭头无数据名称。其他图形的图例参考有关文献。手绘图时必须一丝不苟,搭结欠量、过量均不合格;图中的文字放入文本框中,框内文字注意横纵居中;线框交界处注意匀称;框内文字的笔划宜完整,不得被线框遮盖;文字、线条不得交叉;图中文字尽可能使用统一的字体、字形、字号,其中字号原则上不大于正文字号(以小半号为宜)。微调线条位置、长短时,可将Alt键和箭头键配合使用。观察线条是否存在搭接问题时,可选用500%的显示比例,否则难以看出搭接问题。线条、文字等元素输入完毕后,应选中与所绘之图有关的所有线条、文本框,按鼠标右键,选“组合”,将各元素组合在一起。否则,很有可能排版后“东一只胳膊、西一条腿”,甚至“丢胳膊少腿”。1.3.2屏幕抓图此类图系指使用PrtScreen或Alt+PrtScreen键通过剪贴板获得的图像。采用屏幕抓图制作插图时,应“量身定做”,抓图后不要缩放,以免模糊。1.3.3扫描图如使用扫描图片,分辨率要求为300线,颜色模式为灰度,嵌入文中后不要缩放。1.3.4文件插图文件插图系指使用“插入|图片|来自文件…”命令插入的图像。采用文件插图时,尽量不要使用JPG等类型的压缩图片,以免影响打印效果。1.4插图的位置尽量将插图与正文中的相关文字说明置于同一页。放入前一页或后一页,乃不得已而为之(例如图太大等)。插图一般居中放置;图题位于插图的下方,用宋体5号字,居中放置;图题与插图放于同一页中,即两者不得跨页。换言之,图题不能位于某一页的页首。一张图一般不得跨页(大的程序框图例外,但需按正规要求标清楚)。1.5插图的排版插图很小时,建议使用环绕排版(四周排版),插图前、图题后均应留适当空间,切勿与正文“紧密相连”。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第二章关于表格论文中的表格一般使用Word的表格功能直接制作,使用Excel制作亦可。2.1表号表格要有表号,格式为“表m-n”。其中m为该表格所在的章号,n为该章中该表格的顺序号,即每一章的表格独立编号。例如第3章的第4个表格标记为“表3-4”。2.2表名表名应确切反映该表的含义,一般为名词性短语,力图简明扼要。表名放于表号后,与表号隔两个全角空格。为便于叙述,不妨将表号与表名并称为“表题”。2.3表格尽量将表格与正文中的相关文字说明置于同一页,放入前一页或后一页乃不得已而为之(例如表格太大等)。表格一般居中放置;表题位于表格的上方,用宋体5号字;居中放置;表题与表格放于同一页中,即两者不得跨页。换言之,表题不能位于某一页的页尾。表格本身可以跨页,但次页的表应加一个表头(注意,不是标题,是表头,即表格的首行),或在次页首部加注“(续表)”。2.4表格内文字的排版表格内文字应比正文小半号,一般居中放置,但文字量较大且长短不一时,以左对齐为宜。表格设计应美观、大方,表格风格尽量一致,推荐使用三线式表格。表格前、后均应留适当空间,切勿与正文“紧密相连”。第三章关于摘要5.1格式中英文摘要各占一页,首行写“摘 要”“ABSTRACT”(“摘要”之间空两格,采用三号字、黑体、居中,与内容空一行);第三行开始写摘要内容,首行空两格(内容采用小四号宋体)。最后单独列一行,写中英文关键词。关键词一般提供3-5个即可,写于1-2行上,以分号分隔。中文关键词前冠以“关键词:”,靠左;英文关键词前冠以“Keywords:”,亦靠左。第二行首个关键字与第一行的首个关键字对齐。具体要求参见模板。5.2内容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课题的意义,工作方法,结果与结论,后续研发建议等。摘要中不可大段大段地引用正文中的段落。切忌使用自动翻译工具将中文摘要翻译为英文摘要。第四章关于目录4.1目录的制作目录必须由Word自动生成,不得手工输入,以免后患无穷。制作方法:先使用格式工具栏的第一个图标将各级标题“格式化”,再使用“插入|索引和目录”便可自动生成。目录生成后,在首行加上“目 录”二字,采用黑体三号字,居中。目录只列到三级,一、二、三级标题依次内缩一字,分别采用四号、小四号、五号宋体。4.2目录页的位置目录页位于正文第一页之前。正文首页为论文第一页。目录右端的页号应对齐。目录页超过一页时,应有页码,一般采用大写罗马数字,以区别于正文。注意:目录之前的各页均无页号、无页眉。第五章关于正文5.0关于页面新的一章应换页。正文任何一页的尾部均不得留很多空行(一章的末页除外)。图表过大,致使本页剩余空间容纳不下时,可将其放于次页,并将其后的文字上提至前一页。编了号的图表,原则上可放于正文的任何一页,但通常与正文中的说明性文字不要相隔甚远。只有正文才有页眉。换言之,正文之前的各页无页眉;自“参考文献”起,以后各页亦无页眉。正文各页的页脚只有页码,且居中放置。5.1关于体例第一章章标题(黑体、小三号、居中)1.1节标题(黑体、四号、顶格)1.1.1小节标题(黑体、四号、顶格)一、段落标题1(宋体、小四号、空2格、用1.25倍行间距)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1.段落标题2(1)段落标题3①段落标题4论文正文注意:无论哪一级标题,尾部均无标点符号。不得悬空出现一个标题,如:系统的基本原理提示:根据往届学生论文情况,各级序号尽量不用Word自动生成,以免格式难以控制。5.2关于字体、字形、字号、行距、字距(按模版)正文一般用小四号宋体,行距采用1.5倍,字距采用默认值。5.3关于分页新的一章开始,要换页,但不要用多个回车进行分页(否则后患无穷),而要用^Enter(即Ctrl+Enter)插入换页符;标题不得位于一页的末行;图题不得位于一页的首行(前已提及,此处强调);表题不得位于一页的末行(前已提及,此处强调);不能因图表过大而提前换页(即将大的图表放入次页);可将后页的部分文字提到前页来解决此问题。5.4关于文献引用引用文献处,用[n]以上角标形式标注,其中n为参考文献序号。文献引用属正常现象,无可厚非,但忌讳大量抄录,尤其是整章整节内容大肆抄袭。软件介绍、开发工具介绍、数据库原理介绍宜少花笔墨。而且,所“写”内容出自何文献,需以此方法注明(通俗地讲,抄自何处,应让人一目了然)。5.5关于图表只要出现插图或表格,在正文中必须要有相应的说明。例如:“系统的数据流图如图3-1所示”,“数据字典示于表3-1”,等等(前已提及,此处强调)。不得出现“…如下图所示”、“…如下表所示”之列的句子。图表中的文字应注意严肃性,严禁出现不良人名、地名,忌讳影星、歌星名字或影视作品中的人名。5.6关于段落段首严格空两个汉字的位置。应使用标尺进行控制,不要使用4个半角空格或2个全角空格代之。除特殊情况外,段落一般使用“两端对齐”,以免右侧参差不齐,尤其是英文。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5.7关于标点1.凡中文叙述之处,均使用全角标点符号;破折号“——”与省略号“……”必须规范(在微软拼音方式下,分别用“Shift+-”和“Shift+^”输入,前者亦可用Alt+Ctrl+.输入),不得用其他符号替代。外国人名字的姓与名之间用“•”分隔,不得以“.”或“.”代替。表示区间、范围时,使用“~”,不使用“~”(参考文献页码范围使用“-”)。2.凡英文叙述之处,均使用半角标点符号;且注意英文无顿号,代之以逗号;英文无书名号,代之以斜体排版。3.凡是程序中涉及标点符号的,一律用半角符号(双引号应显示为“"”,单引号应显示为“’”),但程序中的注释例外。4.写完文章后,要多检查几遍,注意文中标点的正确使用。5.8关于错别字1.多数同学使用拼音法输入汉字,同音别字非常之多,如“仪器”误输为“一起”,“及其”误输为“机器”,“登录”误输为“登陆”,“清晰”误输为“清洗”,“指导”误输为“直到”……特别注意:“登陆”二字在学生论文中大量出现,希望使用Word的查找命令检查一下是否出现之。2.写完文章后,要多检查几遍,注意文中错别字问题,尤其是“的、地、得”的误用问题(本科生的论文中大量出现此类问题)。5.9关于缩略语、外来语、文件名、软件名称及其版本号1.缩略语正文中首次出现缩略语时应给出原文。形式如下:MIS(ManagementInformationSystem,管理信息系统)顺便说明一下,重点术语,即使非缩写,亦应给出原文。2.外来语外来语大小写应统一。例如:Internet,INTERNET,internet应统一为Internet,不可混用。3.文件名文件名(特别是扩展名)一般应大写。4.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介绍软件名称以及版本号时,要注意在软件名和版本号之间加一个半角的空格,如:Windows2000(错误)、Windows2000(正确)。Windows不可写为Window。软件名称中,字母的大小写应前后一致。常用软件名称的写法如下:PowerBuilder9.0,FoxPro2.5,VFP6.0,VB6.0,VC++6.0,C++Builder,C#,Delphi,ASP,SQLServer2000,Oracle9i,SybaseSQLAnywhere等。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5.10关于句子1.要做到语法正确、句子通顺,注意语义连贯性,杜绝病句。一般句子要求有主语、谓语,及物动词还应带宾语(本不该在此提及此类“小儿科”之事,但毕业论文中的的确确存在着大量病句,尤以无主句为盛。要反反复复、认认真真地读每一个句子,复读数十遍,毛病必自现)。以祈使句描述某一过程时可以使用无主句,特殊情况下也可以使用无主句。例如:“为了提高CPU超频的成功率,可把其核心电压提高0.1-0.2伏”。2.要用书面语,忌用口头语,忌用“网络语言”,忌用非专业术语。“这个问题前面已经说过了,所以这里就不多说了。”(不好)“该问题前已提及,此处不复赘述。”(好)“运行了N多遍。”(极差)“文件的后缀”应改为“文件的扩展名”。3.用语简明扼要,切忌啰嗦。“由于毕业设计只有三四个月的时间,比较短,所以该系统免不了还有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些都有待于在下一个版本中进行进一步的完善。”(不好)“因时间所限,系统不尽人意之处在所难免,尚有待进一步完善。”(好)4.中文句、英文句应严格区分,不要土洋结合,不伦不类。“使用起来非常easy,只需点一下mouse就OK了。”(不好)5.11关于称谓每篇论文均系一人所作,故不要张口闭口地用“我们”。“我”字在科技论文中显得过于乏味,可代之以“笔者”、“本人”。5.12关于程序大量的程序不宜出现于正文中,但少量程序、核心代码或脚本可以穿插于正文之中;量大时建议放于附录中,不要给人以充字数之嫌。5.13关于计量单位介绍内存、外存容量以及软件的大小时,注意将单位写清楚、写规范。如:353K(错误)、353KB(正确)、256M(错误)、256MB(正确)。5.14关于下载地址介绍软件下载地址时,一定要有最终地址,不要写成:.cfan之类的,而要写成:.cfandownloadscfan.exe之类。正文中尽量避免出现下载地址,最好放于参考文献中。5.15关于表达式(含方程等)公式、表达式一般应居中排版。若带有编号,编号应加圆括号,并靠右对齐。例如:a2+b2=c2(2-1)公式如有上、下角标,应正确使用。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变量应使用斜体排版,常量用正体排版。建议使用word的公式编辑器进行排版。第六章关于封面“毕业论文”一行的下面直接写论文题目,不必画蛇添足,多写“题目:”二字。你见过哪本书的封面上写着“书名:XXXXXX”吗?姓名为两个字时,中间应加两个空格。班级名应规范化。本校计算机专业全称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第七章关于参考文献工大学报几乎每篇文章最后均附有参考文献,其格式十分正规,分为著作、论文、网文、学位论文等几类,格式各异。参考文献以正文中引用的先后次序排列。以下分别是著作、学位论文和期刊的例子:[1]王兴业,唐羽章.复合材料力学性能[M].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1988:366–382.[2]李玉彬.环氧树脂电子束固化机制与应用基础研究[D].北京: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5.[3]武德珍,宋勇志,金日光.PVC弹性体纳米CaCO3复合体系的加工和组成对力学性能的影响[J].复合材料学报,2004,21(1):119–124.第八章关于结束语写毕业设计的收获、感想、不足,以及哪些地方尚可改进。忌讳大段引用正文中的句子。第九章关于翻译最好写明所译材料的出处,最好提供原书的影印件(建议使用扫描仪扫描)。所译之材料在内容上最好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且应有标题,内容尽量与所做课题接近。第十章关于谢辞9.1称谓问题谢辞中,“感谢指导教师XXX”显得不够礼貌,“XXX”后应有个称谓(博士、教授、老师、先生、女士、同志……)。9.2病句与错别字问题9.2.1病句的典型例子及其改法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1)“感谢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我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无主语,可改为:“单位领导的大力支持,使本人得以在繁忙的工作中抽出时间,顺利完成毕业设计与毕业论文,在此表示感谢。”)(2)在此次毕业设计过程中,我一直得到杨老师的悉心指导,在思想上和学习上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后半句无主语,可改为:“此次毕业设计得到了杨老师的悉心指导,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学习上,他都给了我很大的支持和帮助。”)(3)通过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无主语,可改为:“通过本次毕业设计,我不仅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学到了很多新东西。”或:“本次毕业设计,不仅使我对所学的知识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使我学到了很多新东西。”)9.2.2词语滥用问题1.不用“收益非浅”、“受益非浅”,而用“受益匪浅”。2.不用“精心指导”、“细心指导”、“耐心指导”,而用“悉心指导”。3.不用“指导老师”,而用“指导教师”。第十一章关于装订次序答辩之前使用塑料活页夹临时固定各页,不必装订;答辩、修改后凭装订条到指定地点统一装订(采用A4纸张靠左装订,全院统一印制封面)。论文的装订次序为:封面、任务书、开题报告表、评阅表、成绩考核表、中英文摘要、目录、正文、参考文献、附录(含文献翻译)、谢辞。打印后、装订前由导师审核,导师认可后方可装订。第十二章关于论文本身11.1单文档化论文的所有内容必须放在一个独立的Word文档中(论文正文开始时插入分节符,可使页眉、页脚与前面不同。具体方法:插入|分隔符|下一页;视图|页眉和页脚,将图标“同前”置为无效;将第二节的页眉设置为“天津工业大学2012届毕业设计(论文)”,宋体5号字,居中;同时在页脚设置页号,TimesNewRoman字体,小5号,居中,左右不加任何标记)。11.2全打印化正式提交的论文中,所有文字、图形、图像、表格必须是打印的(签字例外),不得手写或部分手描。换言之,论文电子档必须包括最终论文的所有部分。11.3无错误化无论上交哪一稿(初稿、修改稿、终稿)论文,务必逐字、逐句检查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切忌犯低级错误(标点、错别字、误录字、病句)。第十三章关于最终提交的各种介质的文档*毕业设计最终提交下列各种介质的文档:一、统一装订成册的正式论文两份(视学院要求而定,或许一份正式+一份非正式,非正式的无须统一装订)二、软件与毕业论文电子文档各一份要求如下:1.建立独立的文件夹,名称为“班级-姓名-课题名称”(注:“-”为半角减号,前后不加空格)2.该文件夹包含三个二级文件夹,名称分别为“毕业设计”、“毕业论文”、“答辩演示”。3.“毕业论文”文件夹只包括一个以“姓名-课题名称”为文件名的Word文档,内含毕业论文的所有内容,且与打印的毕业论文一致。4.“毕业设计”文件夹包含三个三级文件夹:“源代码”、“执行程序”、“安装程序”。5.“源代码”文件夹原汁原味地保留原开发环境下所有的相关文件、文件夹(甚至保留空的文件夹),另外增加一个readme.doc文件,说明该环境下操作软件的步骤。6.“执行程序”文件夹存放可直接执行的软件,要有详细的操作手册,命名为manual.doc,如连接数据库的操作步骤、启动命令、用户名、口令等。如有必要,可把毕业论文中的相关文字、图表拽入进来。最后附上开发人员的姓名、单位、电话、电子邮件。7.“安装程序”文件夹存放所开发之系统在Windows下的安装程序,命名为setup.exe。同样要包含一个使用说明,包括软硬件环境,安装所需硬盘空间,安装密码(若有的话)等,命名为install.doc。注意:安装后的软件应能够通过“开始|程序”来运行,并提供卸载菜单。8.“答辩演示”文件夹包含一个用于答辩的PowerPoint文档,命名方法与论文一致。9.上述内容通过U盘或移动硬盘由本人亲自上交,谢绝由他人代交。谢绝使用软盘上交,勿发往信箱中。最终提交的毕业设计文档(将常用工具栏的显示隐藏标记置为无效时观看此图)一级文件夹二级文件夹三级文件夹51
某城镇污水处理厂工艺设计班级-姓名-课题名称毕业设计源代码readme.doc…………..执行程序manual.doc…………..安装程序setup.exeinstall.doc…………..毕业论文姓名-课题名称.doc答辩幻灯片姓名-课题名称.ppt后记对于绝大多数本科生而言,毕业论文是地地道道的“处女作”。对此,同学们务必认真对待,不可马马虎虎,一蹴而就。“规范”,这种严谨的意识,一旦养成,必受益终生。让我们从毕业论文开始吧!最后,笔者以一个并非标准的对联结束此文:上联:仔仔细细推敲一字一词,反反复复斟酌一句一段下联:认认真真绘就一图一表,兢兢业业撰毕一节一章横批:精雕细琢,铸就佳文(字-词-句-段-节-章-文,从字做起牢记心)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