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7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5页

  • 31.30 KB
  • 2022-12-05 17:30:39 发布

07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混凝土施工技术交底1 施工准备1.1 作业条件1.1.1 混凝土浇筑施工前,模板、钢筋、专业管线、预留洞口及预埋件等,经检查均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规定,并办理完相应的隐检、预检等手续。1.1.2 浇筑前模板内的垃圾等杂物清除干净,污染的钢筋清理完毕。1.1.3 木模板要浇水湿润,但不得有积水。清扫口在清除掉杂物和积水后封闭,将模板缝隙堵严。1.1.4 划分好浇筑区域,确定好浇筑顺序,施工缝的留置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1.2 材料准备1.2.1 各种原材料、外加剂、掺合料的质量均经过复验,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混凝土的各项技术参数符合设计和施工方案的相关要求;1.2.2 混凝土供应能满足混凝土连续浇筑的需要。1.3 主要机具混凝土运输车、混凝土输送泵、配套的的各种输送泵管、布料杆、吊斗及振捣器、标尺杆、木抹子、照明设备等。2 操作工艺2.1 工艺流程混凝土运输→混凝土浇筑与振捣→混凝土养护2.2 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2.2.1 墙、柱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2.2.1.1 墙、柱混凝土浇筑前,在底部接槎处先铺30㎜~50㎜厚与墙、柱混凝土成分相同的水泥砂浆或减石子混凝土,并用铁锹将其均匀入模。2.2.1.2 混凝土的自由倾落高度不得超过2m,浇筑高度如超过3m时必须采取措施,采用串筒或安装溜槽、或在墙柱模板上留设浇捣口分段浇筑。2.2.1.3 墙、柱混凝土应分层连续浇筑,分层厚度不大于400㎜,下料点应分散布置;上下层混凝土浇筑间隔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为使上下层混凝土结合成整体,操作时振捣器应插入下层混凝土50㎜;若下层混凝土已初凝,继续浇筑前,应按施工缝的有关规定进行处理。2.2.1.4 墙、柱混凝土使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操作时要做到快插慢拔,插点均匀排列,逐点移动,顺序进行,以免造成漏振;振捣棒的移动间距应不大于其作用半径的1.5倍,并小于500㎜,每一振点的延续时间以表面呈现浮浆且不冒泡、不下沉为度,约20s~30s。振捣混凝土时应根据构件类型、钢筋疏密等实际情况确定采用垂直插振或斜向插振。2.2.1.5 墙体上门窗洞口混凝土浇筑时,宜从两侧同时投料浇筑和振捣,使洞口两侧浇筑高度对称均匀;混凝土的浇筑顺序是先浇筑窗台以下部位,后浇筑窗间墙混凝土,一次浇筑高度不宜太大,以防洞口处模板产生位移。若窗洞口长度较大,应在洞口下部模板上预留排气孔或在模板上开口补充浇筑混凝土并振捣密实,防止窗台下面出现蜂窝、空洞现象。2.2.1.6 柱与梁板整体浇筑时,应在柱浇筑完毕后停歇1h~1.5h,使其经过初步沉实后再继续浇筑。2.2.1.7 振捣时要注意避免碰撞钢筋、模板、预埋件、预埋管等,发现有变形、移位或堵塞等情况应立即处理,并在已浇筑的混凝土凝结前修补完毕。\n1.1.1 梁、板及楼梯混凝土的浇筑与振捣1.1.1.1 框架结构梁、板应同时浇筑,一般沿次梁方向进行,由一端开始用“赶浆法”先浇筑梁,根据梁高分层浇筑成阶梯形,当达到板底位置时再与板的混凝土一起浇筑,随着阶梯形不断延伸,梁板混凝土浇筑连续向前进行。薄板混凝土采用平板振捣器振捣,浇筑厚板和梁的混凝土可采用插入式振捣棒振捣;振捣时依次成排移动,顺序前进,移动间距以振捣器能覆盖已振捣完毕的混凝土边缘30㎜~50㎜为度,防止漏振。1.1.1.2 梁、板混凝土振捣密实后,表面用大杠刮平,再用木抹子搓平收压,并视实际情况确定搓平收压遍数和是否做拉毛处理。1.1.1.3 楼梯混凝土应自下而上进行浇筑,先振实底板混凝土,达到踏步位置时再与踏步混凝土一起浇捣,不断连续向上推进,并随时用木抹子将踏步表面抹平。1.2 特殊节点部位施工工艺1.2.1 钢筋比较密集的梁柱节点或洞口周边,以及截面尺寸较小的构件等不易振捣密实的部位,可视实际情况采用外振法、小型振捣棒振捣或人工配合振捣等。1.2.2 框架结构的柱、梁、板节点处,当柱与梁、板混凝土强度等级不一致时,应先浇筑柱子混凝土,强度等级与柱子混凝土同,按图2要求浇筑至板面,并在节点混凝土初凝前浇筑周边梁、板混凝土。图1 浇注顺序1.3 施工缝留置及处理1.3.1 墙体混凝土宜在门洞过梁跨中1/3区段、或在内纵横墙的交接界处留置垂直施工缝、或将施工缝留置在设计后浇带处;墙体水平施工缝留在板下皮上反5㎜~10㎜处。柱混凝土施工缝宜留在与主梁接槎处,并应高出主梁下皮5㎜~10㎜。为保证施工缝位置的准确和接缝质量,墙、柱混凝土浇筑高度均应比板底(梁底)标高高30㎜~50㎜。1.3.2 梁板施工缝位置宜留置在梁跨度的中间1/3范围内,或留置在设计后浇带处。施工缝的表面应与梁轴线或板面垂直,不能留成斜槎,用木板或钢丝网挡牢。1.3.3 框架结构楼梯施工缝宜留置在楼梯段1/3部位无负弯矩筋处。1.3.4 施工缝处须待已浇筑混凝土的抗压强度不小于1.2MPa时,才允许继续浇筑。施工缝混凝土表面应凿毛,剔除表面浮浆和松动石子,并用水冲洗干净后,先浇一层与混凝土同配比水泥砂浆,再继续浇筑混凝土。施工缝处混凝土必须振捣密实。1.4 混凝土养护1.4.1 普通混凝土浇筑完后12h内,应及时对混凝土采取覆盖并保湿的养护措施。常温下混凝土表面可覆盖麻袋片、草垫、塑料薄膜等并浇水保持湿润进行养护;对混凝土表面不便浇水或使用塑料布的部位可涂刷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1.4.2 混凝土浇水养护时间:对采用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和矿渣硅酸盐水泥拌制的混凝土,不得少于7d;对掺有缓凝型外加剂或有抗渗性能的混凝土,不得少于14d;当日平均温度低于5℃时,不得浇水。1.4.3 浇水次数应能保持混凝土处于湿润状态;养护用水应与拌制用水相同。\n1.1.1 采用塑料薄膜覆盖养护的混凝土,其敞露的全部表面应覆盖严密,并应保持塑料薄膜内有凝结水。1.1.2 在混凝土强度达到1.2N/㎜2前,不得在其上踩踏或安装模板及支架。1.2 混凝土取样及试件留置要求1.2.1 用于检查结构构件混凝土强度的试块,应在混凝土的浇筑地点随机抽取。取样与试件留置应符合下列规定:1.2.1.1 每拌制100盘且不超过100m3的同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1.2.1.2 每工作班拌制的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取样不得少于一次;1.2.1.3 当一次连续浇筑超过1000m3时,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每200m3取样不得少于一次;1.2.1.4 同一楼层、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取样不得少于一次;1.2.1.5 同条件养护试件所对应的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应由监理(建设)、施工等各方共同商定;1.2.1.6 对混凝土结构工程中的各混凝土强度等级,均应留置同条件养护试件;1.2.1.7 同一强度等级的同条件养护试件,其留置的数量应根据混凝土工程量和重要性确定,不宜少于10组,且不应少于3组;1.2.1.8 同条件养护试块拆模后,应放置在靠近相应结构构件或结构部位的适当位置,并应采取相同的养护方法。2 质量控制2.1 混凝土使用的各种原材料、外加剂等必须符合施工规范的有关规定,使用前检查出厂合格证、试验报告等。混凝土的各项技术参数必须符合要求。2.2 浇筑混凝土前,模板表面干硬水泥砂浆等杂物必须清理干净,模板表面脱模剂必须涂刷均匀,不得漏刷,以免拆模后混凝土表面有破损或麻面现象。2.3 保证混凝土振捣密实,以免气泡未排出而形成麻面。2.4 保证混凝土不出现离析、浇筑时不漏浆,防止拆模后露筋。2.5 对于钢筋较密集和结构断面较小的部位,应通过选用小粒径石子和不同的振捣方法,保证混凝土浇捣密实。2.6 混凝土一次下料不能过多,严格控制分层厚度,采用正确的振捣方法,振捣密实,不能漏振,以免造成蜂窝、孔洞等缺陷。2.7 模板应支设牢固、缝隙堵塞严密,以免造成烂根和蜂窝。2.8 混凝土浇筑表面标高应通过拉水平控制线控制,并振捣密实,用木抹子抹平,保证表面平整度不能有过大偏差。2.9 混凝土施工缝的留置和处理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混凝土施工缝表面必须经剔凿、冲洗,并且在继续浇筑时振捣密实,保证施工缝处混凝土结合质量,防止有缝隙或夹渣等,造成结构整体性不良。2.10 混凝土浇筑后应由专人负责养护,保证混凝土强度在规定时间内达到要求。3 质量标准3.1 主控项目3.1.1 混凝土所用的水泥、外加剂等必须经复试合格后方可使用。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3.1.2 混凝土中氯化物和碱总含量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和设计的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原材料进场试验报告和氯化物、碱的总含量计算书。\n1.1.1 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的有关规定。检验方法:检查配合比设计资料。1.1.2 混凝土运输、浇筑及间歇的全部时间不应超过混凝土的初凝时间。同一施工段的混凝土应连续浇筑,并应在底层混凝土初凝之前将上一层混凝土浇筑完毕。当底层混凝土初凝后浇筑上一层混凝土时,应按施工技术方案中对施工逢的要求进行处理。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1.1.3 现浇结构的外观质量不应有严重缺陷,不能有影响结构性能和使用功能的尺寸偏差。对已经出现的严重缺陷,应在技术处理方案经监理(建设)单位认可后进行处理。对经处理的部位,应重新检查验收。检验方法:观察,测量,检查技术处理方案。1.2 一般项目1.2.1 施工逢的留置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的规定。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1.2.2 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养护措施。检验方法:观察,检查施工记录。1.2.3 现浇结构和混凝土设备基础拆模后的允许偏差和检查方法应符合表1、表2的规定。表1 现浇结构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垂直度层高≤5m6(8)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5m8(10)全高(H)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截面尺寸基础+8,-5钢尺检查墙、柱、梁±5(8,-5)标高层高±8(±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全高±30电梯井井筒长、宽对定位中心线+20,0(+25,0)钢尺检查井筒全高(H)垂直度H/1000且≤30经纬仪、钢尺检查表面平整度5(8)2m靠尺和塞尺检查表2 混凝土设备基础尺寸允许偏差和检验方法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方法不同平面的标高0,-2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平面外形尺寸±20钢尺检查凸台上平面外形尺寸0,-20钢尺检查凹穴尺寸+20,0钢尺检查平面水平度每米5水平尺、塞尺检查全长1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垂直度每米5经纬仪或吊线、钢尺检查全高10\n预埋地脚螺栓标高(顶部)+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预埋地脚螺栓孔孔垂直度10吊线、钢尺检查预埋活动地脚螺栓锚板标高+20,0水准仪或拉线、钢尺检查带槽锚板平整度5钢尺、塞尺检查带螺纹孔锚板平整度2钢尺、塞尺检查1 成品保护1.1 在进行混凝土施工时,注意钢筋骨架、预埋件及水电预埋管线、盒等的保护。1.2 保护钢筋保护层垫块不被破坏,从而确保保护层厚度,避免露筋。1.3 不用重物冲击模板、不得在梁或楼梯踏步模板吊帮上随意蹬踩,保护模板的牢固和严密。1.4 严格控制顶板上人作业时间,在强度达1.2MPa前,不得上人进行操作。1.5 墙体拆模后用裁好的竹胶板将门洞及窗洞部位保护好。楼梯踏步采用竹胶合板包住平面和侧面,用木板将竹胶板连在一起,可以五个踏步做成一个整体便于拆装。1.6 已拆除模板及支架的结构,要在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承受全部设计荷载。施工中不得超载使用,严禁堆放过量建筑材料;当承受施工荷载大于计算荷载时,必须核算加设临时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