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管工程施工演示.ppt 66页

  • 259.00 KB
  • 2022-04-22 11:45:27 发布

顶管工程施工演示.ppt

  • 66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顶管工程施工 主要内容:施工准备工作施工降水基坑作业顶进作业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监控方案及应急预案 一、掘进顶管的施工准备工作:⒈调查研究,摸清情况⑴掌握管道埋设、管径、管材和接口要求。⑵掌握地下土质、水位等有关水文、地质资料⑶掌握地下管线交叉情况,并取得有关单位的配合。⑷现场施工环境、运输、电源等情况。⑸制定可行的施工方案。 ⒉编制施工方案的主要内容⑴确定工作坑的位置和尺寸,顶管后背的结构和验算。⑵确定顶进和出土的方法,下管、运管方式和设备,工作平台支搭结构。⑶进行顶力计算,选择顶进设备。⑷遇有地下水时,采用降水的方法。⑸制定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技术措施。 ⒊工作坑尺寸的确定工作坑一般选在检查井的位置,并与建筑物有一定的安全距离。其工作坑底长、宽尺寸计算:底宽:W=D+2(B+b)W—工作坑宽度B—工作面净宽,一般为1.2~1.5mb—支撑厚度 ⒊工作坑尺寸的确定底长L=L1+L2+L3+L4+L5L1—后背结构厚度L2—千斤顶长度L3—出土工作面长度,一般取1.0~1.5mL4—每节管长L5—顶进管口尾端压在导轨上的最小长度,一般为0.3m。 ⒋工作坑底基础和导轨⑴导轨导轨的作用是控制管身按设计的中心和高程顶进,保证管身在顶入之前位置符合设计要求。导轨的安装是否准确和牢固,对管子的顶进影响质量较大。⑵基础顶进过程中,防止工作坑地基沉降,导致管子顶进偏差过大,应在工作坑底铺设基础。基础尺寸应根据地基承载力、施工荷载、操作要求而定。基础宽度应大于管外径,长度宜为工作坑长度,基础厚度为150—250mm。有混凝土卧方木基础和枕木基础等。 ⒌顶力计算顶管施工必须有足够的顶力,才能克服管子在顶进过程中土对管子产生的阻力。顶管的总顶力包括正面阻力和四周的摩擦阻力两部分。其计算公式为:F=F1+F2F1管正面阻力F2管道摩擦阻力 ⒌顶力计算1)顶管的最大顶力计算计算方法(一):一般经验公式:P=P1·L·N式中:P——最大顶力(吨);P1——顶进管子的全部自重N——土质系数,砂性土取2 ⒌顶力计算计算方法(二):在粉沙、细纱、中沙、粗沙土层中顶管,管外径为1278~1780mm,管道长度为40~75m,且覆盖土层的深度不小于2.62D1时,按公式P=K沙〔34D1-21〕*L计算公式中P—计算顶力(KN)D1—管道外径(m)L—顶进长度(m)K沙—沙性土质系数,可在1.0~1.5之间选用,当土质条件好时取低值,否则取高值。 ⒍后座墙和后背后座墙与后背是顶力的支撑结构,通常采用原土做后座墙,根据施工经验,顶管覆土2—4m时,原土后背墙的长度需要4—7m。如果无法使用原土做后背墙时,可筑建人工后座墙。 ⒍后座墙和后背后背的作用是减少对后座墙的单位面积的压力。安装时应满足下列要求:⑴后背土壁应铲平,使土壁墙面与管道顶进方向相垂直。⑵靠土壁横排方木面积,一般土质按承载不超过15t/m2。⑶方木应卧入工作坑底以下0.5m,使千斤顶的作用力中心高度不小于方木后背高度的1/3。 ⒍后座墙和后背⑷方木断面可用150*150mm,立铁可用200*300mm工字钢,横铁可用150*400mm工字钢。⑸土质松软或顶力较大时,可在方木前加垫钢板。后背在顶力作用下,产生压缩变形,当停止顶进,顶力消失,压缩变形随之消失,这种变形现象是正常的。顶管时,后背不得产生不允许的压缩变形。根据顶进需要的总顶力,核算受力面积,使后座壁单位面积所受的力小于土的承载力。 ⒎顶管设备⑴千斤顶(顶镐),它是顶管的主要设备之一。目前多采用液压千斤顶,根据需要顶力,选择台数。如使用一台,千斤顶中心放置位置与管中心的垂线相交,应使顶力合力作用点与管壁反作用力作用点在同一轴线上,防止产生力偶,造成顶进偏差。⑵高压油泵一般选用额定压力为32Mpa的柱塞油泵,经分配器、控制阀进入千斤顶。若装有两台以上千斤顶,需将进油泵并联在一起,以使千斤顶活塞行程一致。 ⒎顶管设备⑶顶铁是传递顶力的垫铁,根据放置位置的需要,有横顶铁、顺顶铁和弧形顶铁,其中顺顶铁长短应有多种尺寸,以随着管子顶进,用顺顶铁放入其顶进空隙之内,再继续掘土顶进。弧形顶铁放在管子端面,顺顶铁作用其上,其弧形端面尺寸形状与被顶进管子相同。其作用使混凝土管口受力均匀,以免管口损坏。 ⒎顶管设备⑷其它设备工作坑上口应支搭工作平台和单梁式电动葫芦,作为下管、运土使用。工作平台坑口上应安装轨道式滑动平台,以便下管、运土使用。工作平台支搭应经过受力计算,合理选择材料和断面尺寸,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工作平台坑口处应设防护栏杆,工作棚应用帆布遮盖,以防雨雪,影响操作。 二、降水(西二环)1测量放线首先认真学习设计图纸,根据复测合格后的导线点、水准点放出具体线位,引出控制桩,确认合格后方可进行顶管施工。在施工中注意保护桩位不丢不移。2降水设计根据现场实际情况,西二环路顶管工作井需进行降水。采用管井降水,在距工作坑上口1.5m外打降水井4眼,井深16m、开孔600mm、采用300mm无砂滤水管。降水井完成后采用1.5寸水泵进行降水作业,降水排入西二环路马路边沟,直接排入七干渠。降水时间持续至土方回填至现状地下水位以上时停泵。 三、基坑作业工作坑施工方法(西二环路顶管)1上层3m钢木结构支护施工根据地质勘探报告中水文地质情况描述及施工现场目前实际情况,为保证顶管工作坑的安全及稳定性,施工前先对顶坑四周进行打管井降水作业,按顶坑平面净尺寸即4.5m×8.5m进行开挖,开挖至现状地面下3m深度后,工作坑设两道盘撑,工作坑长度方向每侧设3根20a工字钢竖撑,横向设2道I25a工字钢环撑,环撑间距2m,自地面以下1米搭设第一道盘撑,管顶以上0.5米搭设第二道盘撑,盘撑用八字撑进行加固,八字撑不小于2m,竖撑、盘撑和八字撑均采用I25a工字钢焊接,沿环撑四周插4m×0.05m大板,大板必须密实、平整,紧贴环撑,不得有空隙。大板随顶坑下挖进行下落至现状地面下3m。 三、基坑作业2工作坑3m以下锚喷施工冠梁施工为保证工作坑护壁的稳定性,在施工前对各原材料进行送样检验达到标准后方可使用,为满足顶管施工的需要,做W×H=500×400mm的钢筋砼冠梁。冠梁底面与支护大板底端平齐,强度等级为C20,冠梁钢筋主筋8Φ20,箍筋Φ8箍筋间距200mm;(接收坑规格为4500mm×6500mm冠梁主筋8Φ20,箍筋Φ8间距200)沿冠梁四周向下预埋Φ18插筋作为坑壁四周固定钢筋网片的钢筋骨架,插筋为‘L’形,上端与冠梁底层钢筋绑扎牢固,下端与连接筋焊接在一起,内外双层,间距为1.0m,冠梁施工在长边处以中间部位设置暗柱主筋与冠梁内锚固顺延至工作坑底与锁脚钢格栅焊接。 三、基坑作业3土方开挖及支撑冠梁施工完毕待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后,即开始开挖基坑内土方,在冠梁下部的一面先挖0.6m深,安装钢格栅,钢格栅断面尺寸为250×250mm,主筋为4Φ20水平主筋、连接采用Φ12型筋。连接筋与冠梁使之成为一个整体。然后沿坑壁在钢筋骨架外侧焊挂Φ6@150mm的钢筋网片。钢筋接头全部采用绑扎,长度不小于一网格。钢格栅设置距离一般情况下,每0.6米设一道钢格栅,现场开挖后可跟据地质情况特殊处理进行调整。采用分步开挖,先挖一面,其他三面做支撑,防止井壁整体下沉。 三、基坑作业喷射砼厚度为300mm,等级C20;速凝剂掺量为水泥重量的3%;混合料采用搅拌机搅拌,随拌随用,不掺速凝剂的干料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1小时。喷护作业应分层、分段、分部位进行,喷射顺序应自下向上,沿水平方向螺旋式移动,回旋直径应为300mm左右,一圈压一圈,每次喷射高度不大于0.5m,喷射时不应在一处堆积,要求喷射密实,不得漏筋,要求喷射后的混凝土表面平整、直顺。喷射前检查工具、设备是否齐全良好,喷射时管道不得有死弯,喷枪在任何情况下严禁对人。 三、基坑作业喷射工人必须做到开始时先送风、再开机、再给料,结束时待料喷完后再关风。向喷射泵供料连续均匀,机器正常运转时,料斗内保持有足够的存料。喷射机的工作压力满足喷头处的压力在0.1Mpa。喷头与受喷面保持垂直,宜保持0.6~1.0m的距离,喷射时控制好水灰比。每次喷射前将前次喷射砼的接茬部位清理,清除表面的泥土,以保障接茬处的密实。 三、基坑作业往下逐层开挖,逐层施作钢格栅、暗柱及钢筋网片,与上一层预埋的钢筋焊接后喷射混凝土。随后逐层重复施工至低于设计垫层底标高300mm位置,且在此处施作一道锁脚钢格栅,其做法与其他钢格栅一致。在遇到地下水大的情况下,根据土质和水量确定每次开挖土方深度及喷射混凝土高度,保证喷护效果。 三、基坑作业盘撑及土钉设置为确保工作坑的稳定,工作坑深度每2米设一道盘撑;随开挖深度进行增设盘撑,盘撑采用25#工字钢,四角安放长度3米的斜撑以提高工作坑的抗倾覆能力及稳定性。盘撑之间用φ20螺纹钢连接焊接,以增加钢盘撑的钢度和整体性。在钢格栅位置设土钉,土钉采用φ18钢筋,呈“L”型,长度为2.5m,以水平向下15°~20°方向打入,间距为1000mm一根,土钉与钢格栅主筋、盘撑焊接,使锚喷混凝土与后背土体形成整体,确保支撑更稳定,又防止井壁下滑。 三、基坑作业4工作坑底做法锚喷施工完毕后,在工作坑四周做200mm×200mm排水沟,沟顶标高即设计垫层底标高,沟底填充粒径不小于20mm的碎石,在工作坑两角做500mm深集水坑,集水坑采用φ400无砂管,汇集坑内水流。底板钢格栅同井壁钢格栅,间距600mm,然后浇注C30混凝土200mm,保证坑底平整干燥,使工作坑形成一个整体。 三、基坑作业5锚喷护壁的结构强度验算以工作坑为计算模型进行计算。工作坑内空为7.5×3.5m矩形结构,深5m,锚喷护壁顶坑受力计算1)垂直方向A、受力分析B、计算弯矩值⑵该地区的土壤侧压力⑶型钢支撑的反力 三、基坑作业6入洞口加固为确保入洞口位置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在入洞口位置增加整圆钢格栅,园钢格栅分为上下两个半圆,与洞口上下的水平钢格栅连接,使入洞口位置形成一个闭合框架。园钢格栅内绑扎Ф6@150网片,喷射C20混凝土,厚度100mm。 三、基坑作业7后背、导轨及液压千斤顶的安装轴线确定后,先安装钢制后背(兼混凝土后背模板)。调整后靠背前后以及左右方向,应尽量保证后靠背的中心与轴线相重合。后靠背找正后,经绑筋后浇筑后背砼并养护,考虑到工期紧张,为节约后背养护时间混凝土拟采用C40早强混凝土,砼后背墙宽3.5m,高2m,厚0.5m,深入底板以下1.0m,内设双排ф18~20钢筋网,网眼间距150mm×150mm。 三、基坑作业安装导轨以及顶镐,先根据导轨本身的尺寸计算出导轨顶面至轴线的高差h,至水平仪于井下,在井四周作出4一6个临水点,保证轴线标高临水点高程=h,安放导轨时可用线绳在相对的两个临水点拉出一条直线,使导轨顶轻触于线绳既可,然后根据轴线调整导轨轴线在竖直方向上于已知轴线的竖直投影线重合,导轨轴线方向调整好后再精调导轨的高程,最后支撑导轨至井壁上。导轨采用18号槽钢,两导轨平行,等高架在5个18号槽钢上,两端固定。 三、基坑作业液压千斤顶安装前,在紧靠后背混凝土墙处垂直放置厚度为40mm铁板,液压千斤顶安装用支架,在后靠背安装完毕后进行,抄平液压千斤顶,要保证液压千斤顶后部贴紧后靠背,液压千斤顶偶数必须对称布置。 三、基坑作业8接收坑施工接收坑平面净尺寸为4m×5m,坑深为5m。接收坑做法基本同顶坑,锚喷壁厚为250mm。接收坑圈梁断面尺寸为500×300mm,接收坑具体结构及施工方法参照工作坑实施。 四、顶进作业9顶进施工向工作坑下放机头和机头从坑下吊至地面时使用40T吊车,顶管过程中使用25T吊车,吊车距坑边应大于5米。 四、顶进作业10机头出洞和入洞土体加固措施①注浆孔布置:株距和行距各1m。②注浆管制作:管径Ф32L=3.5m钻孔双排Ф12,间距200mm③注浆设备:BW200注浆泵1台,灰浆搅拌罐1台,Ф32高压橡胶管40m。④水泥灰浆配比:水:水泥=5:1⑤注浆方法:注浆压力控制在1MPa,注浆饱和后48小时方可顶进施工。 四、顶进作业11洞口止水及初始顶进本工程采用橡胶密封,其作用是保证后端有一定的密封性,在注浆有一定的压力的情况下保证浆液不从后端流出,确保泥浆作用。进出洞口均安装止水圈:为阻止地下泥水及泥浆,从管外壁与土体形成的缝隙流入井内,洞口处需安装洞口止水圈。 四、顶进作业将止水圈装置初步就位,临时固定在进洞孔井壁上,然后推进掘进机至止水圈,根据掘进机外圆与止水圈内圆的周边等距离来固定止水圈,确保止水圈中心与管道轴线一致。止水圈里平面与井壁要密实,以防漏浆,影响注浆效果。初始顶进时,破除进洞孔处的砖墙,直至井壁外钢板桩封门后,掘进机快速推进入洞口,拔除钢封门后,将掘进机切入土体,同时起动刀盘,当迎面土压力达到计算土压力值时,开始进土。当机头切入原状土后停止顶进。 四、顶进作业12管道顶进与纠偏1测定实地土层中的压力值顶管掘进机徐徐推进洞口,切入原状土层后停止推移,要等上8小时后,观察顶管掘进机土层压力表上的值,若此时值与计算值不符时,要以实际测定值为准,并要对原来计算的推进压力控制值和总推力值进行相应的调整。2砼管顶管施工,前3节砼管为预制管,与掘进机头做刚性连接,组成一个整体,以保证顶管机出洞后的走向。 四、顶进作业13泥水管理及注浆减阻土壤的性质决定泥水管理的难度与所顶管子直径比和土质有关。尽管本工程是砂土,砼管直径并不算大,但仍需控制泥浆压力及泥浆的调配,顶管管段泥浆压力控制在12.25Kpa左右,减少管子周边摩擦阻力,确保顶管顺利完成,同时起到控制泥浆的流失,防止地面沉降。 四、顶进作业注浆材料采用进口成品膨润土粉或优质膨润土,以保证润滑泥浆的质量。按照膨润土:水:1:8(重量比)的比例搅拌成泥浆,同时也可根据土质情况调整重量比比例。膨润土经过搅拌设备与水拌匀后,注入注浆设备后,经充分膨胀,形成足够的粘度后再用螺杆泵通过管道泵入管子外壁,形成浆套。顶进前应先将砼管外壁涂抹石蜡,以减少顶进过程中的阻力。 四、顶进作业14掘进机出洞管道顶进施工完成后,为了方便出洞顺利,需对出洞口土体进行加固,所经管道两侧及上部宽2m、长6m范围内土体进行加固,防止掘进机出洞时产生叩头现象,在洞的下部用低标号混凝土浇注一块托板,上面架设接收导轨,把掘进机托住,或用倒链提起。当掘进机顶进至接收井预留洞口时,顶力明显上升,即停止推进,同时开始从接收井内破除预留洞口砖墙。以上工作完成后,将掘进机推入接收内预铺导轨,用吊车将机头吊出,封堵接收井出洞口和管道间隙。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顶管施工技术措施顶管施工任务顶距较长,为圆满、顺利、安全完成顶管任务,要采取相应措施,达到顺利顶进完成的目的。1管身涂蜡为减小顶进过程中土层对管材的阻力,采取的第一种措施为管节打蜡,以增加管材的滑动性,同时降低了管身与土层的摩擦力。管材运达施工现场后,将工业石蜡加热后均匀涂在管外壁,然后将管材吊装至工作井内,安装好即可向前顶进,在管口入土前将管口及钢套环部位涂抹上石蜡。掘进机在入土前,也可将其外壁进行涂蜡处理。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2触变泥浆减阻触变泥浆的使用是管道能否成功的非常重要的关键一环。管道顶入土后,在管外壁和土壁间必须注入触变泥浆,使其形成一个封闭的泥浆套。由于触变泥浆与管壁的摩擦阻力小,因此顶力也就大大的降低。为保证触变泥浆的拌和效果,我公司将组织专门人员集中配置浆液。使用优质膨润土,严格控制膨润土的进货质量,统一进行适配,寻找出最佳的配比。同时严格控制泥浆的静置时间及拌和均匀度。泥浆拌和静置时间一般不低于12小时。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a.触变泥浆的配置膨润土运到现场后分批测出膨润土的胶质价,试配时可参考下表触变泥浆配比表(重量比)膨润土的胶质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b.加浆设备及加浆压力注浆采用螺杆泵。注浆前线通过注水检验注浆设备,确认设备正常后方可灌入。注浆压力(前述)应为控制土压力值±20Kpa,在注浆过程中按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c.注浆孔的设置注浆的效果好坏,与注浆孔的布置有很大关系,我们在管材加工时,要求特别加工的管材,注浆孔设在插口前端或者说设置在钢套环以内,这样浆液注出时,在钢套环和混凝土外壁间形成一个浆套,然后从其空隙处挤出,基本上不受周围坍落土体的影响,注浆也能顺利进行下去,不会堵塞浆孔,实现注浆减阻的效果。触变泥浆从前向后依次注入,顶进一段距离后及时进行补浆。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3选用配备进口刀盘的顶管掘进机由于顶距较长、管径较大,掘进机刀盘刃口的磨损较大,因此必须提高刀具的耐久性(寿命),以保证本次顶管安全、顺利完成。我们对现有掘进机刀盘、土仓、驱进装置进行升级改装和加固。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a.刀盘安装配套进口刀盘,可以确保在长距离顶进过程中,刀具磨损脱落事故率降低到零。b.对掘进机的土仓(进土隔栅、土仓壁)进行加固。c.对刀盘装备扭矩进行提高升级,根据土质条件,换装大功率油压马达。d.安装可以输送混有粒径大于74um介质的排泥水泵。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防掘进机旋转措施顶管掘进机在顶进过程中,总是发生与切削旋转方向相反的旋转。(1)掘进机应与前三节管联接成整体,即前三节管为预制管,在生产管节前提前在管道内焊上预埋件,然后与掘进机联结成一个整体,可减小掘进机的旋转角度。(2)切削土层时,掘进机可经常按顺时针和逆时针方向正转、反转互换,可减小旋转量。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施工过路控制方案及措施机械顶管施工工艺:首先进行雷达检测,根据检测结果开始顶进施工,在顶进过程中注润滑浆与顶进同时进行,保证地下土压力不破坏,确保路面不沉陷、不隆起。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1检测措施(1)首先进行雷达检测,确定道路下是否有孔洞和地下障碍物。(2)如有孔洞及地下障碍物及时联系有关部门提前处理,避免施工过程中出现问题,造成停工等待给路面出现问题带来隐患。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2技术措施(1)顶进前检查止水圈是否完好,保证顶进过程中所注润滑浆不能从管壁外渗,确保顶进过程中原土的受力形式不改变。(2)顶进过程中同步注润滑浆,保证注浆饱满,注浆完成后对注浆孔进行临时封堵,确保润滑浆不向管内外流。在顶进过程中,应控制好顶进润滑浆的压力、润滑浆量与顶进速度协调一致。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3)管道顶进过程中,顶管中心和高度由激光导向仪进行测量,其纠偏精度由激光导向仪发射到掘进机测量用的靶盘随时进行控制,确保偏差度不超过±3cm。管道每推进250--300mm时测一次中心轴线,若发现偏移趋势就进行纠偏,若偏移量达到20mm时,立刻停止顶进,查明原因有措施保证后再顶进,确保顶管轴线的质量,勤测勤纠。(4)吊装就位下一节管时,用钢支架固定已顶入的管节,防止油缸缩回过程中管节后退,造成局部沉降。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5)根据地面和构筑物沉降监测反馈信息及时调整土压力控制值、出土量与顶进速度。(6)严格控制出土量:顶进时出土率控制值95--98%,根据实际情况及时调整。泥水平衡顶管掘进机用顶进油缸的伸出长度来计量出土率。(7)若出现沉降值超标,立即停止顶进,查明原因,采取相应措施后才能重新顶进,确保路面安然无恙。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8)顶进完毕后,及时做管缝处理,接收坑位置管端采用240mm后砖墙进行封堵,砖墙两侧抗渗砂浆抹面。(9)顶进完毕后,进行首次泥浆置换,采用水泥浆注浆,置换完毕后待其沉淀24小时后,进行雷达检测,检测管壁周围水泥浆是否饱满,按照检测结果,对管壁四周不饱满的位置再次进行补浆。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4沉降观测做好顶管工作竖井圈梁的变形、沉降观测工作,在圈梁四个角和两长边中间各设一沉降观测点,在施工过程中,每天早晚各测量一次沉降情况,并做好记录工作。七干渠的沉降观测,在七干渠两岸各设两个观测点,在顶进过程中做好沉降观测工作,并做好记录。高速路面的沉降观测:由甲方委托有资质、有合法手续的第三方进行观测,并定期向相关部门上报。 五、质量通病防治的技术措施地层中局部滞水处理在工作坑开挖过程中,如遇到地层中有局部滞水,若含水量不大,可采取导排方式将水排除,再进行施工。若导排法不奏效,应采用小导管预先进行注浆加固。待土体稳固后再进行竖井施工。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1监测方案⑴根据本工程的特点需进行沉降观测,依据有关规范、规程要求,选用二等水准精度施测,各项限差应符合规定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⑵基准点及高程基准点是沉降观测起始数据的基本控制点。本工程拟建立3个基准点,基准点设在同向路面上,距离沉降观测点50—100m左右,要求埋设于地基稳固、通视条件好且便于保存、观测之处,具体位置会同有关等单位共同选定。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⑶沉降观测点本工程拟布设沉降观测点36个,沉降观测点位分布见附图;沉降观测点计划埋设在隔离带及两侧路缘石上。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和保护需要施工单位和甲方的大力支持和密切配合。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⑷沉降观测与成果计算沉降观测使用德国蔡司厂Koni007补偿式自动安平水准仪,配合2-3米钢尺,进行精密水准观测。一切操作按国家二等水准测量技术要求和本设计限差要求进行。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Ⅰ观测内容基准点、沉降观测点第一、二次观测必须进行往返观测,并自成闭合路线,第三次开始可以不进行往返观测,基准点观测周期可适当延长,但每次必须进行基准点某一点至建筑物上的工作基点的往返引测。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Ⅱ成果检查和处理每次沉降观测结束后,应认真检查全部观测记录,路线闭合差符合要求后,经严密平差计算和处理后,计算各沉降点的高程,计算各点一个观测周期内的沉降量,并计算各点的累计沉降量,并填写沉降观测成果表,报送监理工程师。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Ⅲ作业规范针对沉降观测成立观测小组,坚持五固定:固定主要观测人员、固定观测仪器、固定观测标尺、固定观测路线、固定观测方法。a.每次观测之前应将仪器露天放置20分钟后进行。b.观测顺序应为后前前后。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Ⅳ最终成果和技术报告全部观测工作完成后,认真检查全部观测成果,并结合荷载、地质、气象等外界相关因素分析成果,绘制各种图表,按规范要求编写正式沉降观测技术总结报告书,提交全部技术资料和报告。 六、监测方案与应急预案Ⅴ观测周期、工作进度和工程工期基准点埋设并固定之后,应及时进行第一次观测,第一次观测时需引测地方高程系,以便和设计标高接轨。因特殊情况需增加机动观测次数时,需另行考虑、商议。根据本工程特点和设计的要求,施工期间对沉降点每天实时监测,约3天,竣工后再监测10天,施工中每2小时测量一次,总计24次。 谢谢!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