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42.50 KB
  • 2022-12-03 10:56:42 发布

某管道工程 逆作护壁式顶管井施工方案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逆作护壁式顶管井、检查井施工方案第一节编制依据1、《地基与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5-2002;2、《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3、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50204-20024、《钢筋焊接及验收规范》JGJ18-2003;5、《砌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03-2001;6、《给排水构筑物施工及验收规范》GBJ141-90;7、《建筑地面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9-2002;8、《建筑装饰装修工程质量验收规范》GB50210-2001;9、《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01;10、《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工业金属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5-97;12、《现场设备、工业管道焊接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36-98;13、《钢熔化焊对接接头射线照相和质量分级》GB353-96;14、《机械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20231-98;15、《压缩机、风机、泵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5-98;16、《起重设备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78-98;17、《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33-2001;18、《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49-93;19、《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JGJ46-2005;20、《建筑工程荷载规范》;21、《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59-99;22、《地质勘察报告》(XXX地质工程勘察院);23、《工程设计图纸》(XXX工程设计总院)。54\n第二节工程概况本工程为XXX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工业大道污水管道工程(I标),位于XX市xx区xx镇xx,由XXX工程设院负责设计,XXX地质工程勘察院负责地质勘探。本工程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和部分污水检查井采用逆作护壁式制作方法,本方案针对这些构筑物的逆作法进行详细的组织设计。1、顶管工作井:采用圆形Ф7.0m和矩形6.5m×4.0m两种形式。垫层为厚100mm的C15素混凝土,护筒及底板混凝土等级C25,矩形井底板厚500mm,圆形井底板厚600mm,护筒1、2壁厚为500mm,护筒3壁厚为600mm。具体见附图。2、顶管接收井:采用圆形Ф4.0m,垫层为100mm厚C15素混凝土,护筒及底板混凝土等级为C25,底板厚500mm,护筒1、2侧壁厚为400mm。具体见附图。3、污水检查井:采用圆形Ф2.1m和Ф1.5m两种形式。两种规格检查井均为垫层100mm厚C15素混凝土,护筒及底板混凝土等级为C25,底板厚300mm,护筒1、2侧壁厚为300mm。具体见附图。54\n第三节地质情况一、地质情况根据地质成因,在勘探深度内,场地地层为人工填土层(Qm1)、第四系三角洲冲淤积层(Qa1)、第四系风化残积层(Qe1)和第三系风化基岩(E)组成。1、人工填土层(Qm1)素填土:呈褐红、紫红色,由人工回填的砂岩、泥岩风化土组成,局部呈黄褐色,由人工回填的粉细砂、粘性土组成,为新近填土,经初步压实,土质不均匀。层厚0.7~12.80m,底板埋深0.7~12.80m,底板标高-4.61~4.11m。工业大道路段顶部为1-2层5-20cm厚的石粉路基垫层及1-2层15-30cm厚的素混凝土路面。压实填土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50Kpa。2、第四系冲淤积层(Qa1)根据颗粒特征及沉积顺序,可细分为如下5个亚层:(1)粉质粘土:土层主要呈黄褐、土黄色等,局部呈深黄或深黄褐色,很湿~饱和,可塑~硬塑,局部软塑,土质较纯,遇水后粘塑性较强。层厚0.5~7.40m,顶面标高-4.61~6.60m,顶面埋深0.70~12.8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50Kpa。(2)淤泥、淤泥质土:深灰色,局部灰黑色,饱和,流塑状,以粘粒为主,含多量腐木碎屑、碎块,含粉砂及有机质。层厚0.90~>14.90m,厚度变化大,顶面标高-8.02~1.78m,顶面埋深1.10~13.4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50Kpa。(3)粉细砂:深灰色,局部灰色,饱和,松散~稍密状,成分以石英为主,局部夹微薄层泯炭土或粗砂,大部分粒径细小,分选性差。层厚0.80~>8.40m,顶面标高-14.81~0.60m,顶面埋深8.30~18.6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80Kpa。54\n(4)粉土、粉质粘土:深黄色、青灰色,局部呈黄杂青灰、褐红及黄褐色等,土质不均部分含多量粉砂,相变为粉土,局部夹微薄层粉砂,粘塑性强弱差异大。粉质粘土呈饱和,可塑~硬塑;粉土呈湿,密实状。层厚>0.6~15.2m,厚度变化大,顶板埋深2.50~19.40m,顶板标高-15.23~3.53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50Kpa。(5)淤泥、淤泥质土:深灰色,局部灰黑色,饱和,流塑状,局部含多量腐木碎屑、碎块或含多量粉砂。层厚0.90~9.30m,厚度变化大,顶面标高-8.12~-4.72m,顶面埋深9.00~12.8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60Kpa。(6)粉土、粉质粘土:青灰色,土质不均,含粉砂及中粗砂粒,部分含粉砂量多,相变为粉土,局部夹微薄层粉砂,粘塑性强弱差异大。粉质粘土呈饱和,可塑;粉土呈湿,密实状。层厚0.7~>1.60m,顶板埋深10.00~18.90m,顶板标高-14.22~-5.72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50Kpa。(7)粉细砂:青灰、黄、浅黄及灰色等,饱和,稍密,成分以石英为主,粒度不均,含少量粉粘粒,局部含(夹)中粗砂及卵砾或粉质粘土薄层,灰色者含少量腐木碎屑,分选性极差。层厚0.90~4.00m,顶面标高-8.10~-1.20m,顶面埋深10.00~16.0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20Kpa。4、第四系残积层(Qe1)残积土:土层呈深黄、褐黄、褐红、紫红、青灰白色等,由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细砂、中砂组成,为粉砂质泥岩、泥质砂央及粉砂岩、中砂岩风化残(坡)积产物。粉质粘土呈饱和,可塑~硬塑状态;粉土呈湿,密实状态;砂土呈饱和,稍密~中密状态。层厚0.40~16.30m,顶板埋深1.60~20.20m,顶板标高-15.61~6.49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的经验值建议采用fak=200Kpa。5、第三系基岩(E)基岩岩性为砂岩(粉砂岩、细砂岩),在钻孔揭露深度内,揭至全、强、中风化带。54\n(1)强风化砂岩:褐红、紫红、紫、黄及青灰色等,岩性主要由数值砂质泥岩、泥质粉砂岩及粉砂岩等组成,局部为细砂岩、中粗砂岩。岩石风化强烈,岩质较松软,岩芯多呈半岩半土状。本岩层以强风化岩为主,局部见夹中、微风化岩薄层。层厚0.50~29.50m,顶面标高-22.84~10.64m,,顶面埋深0.00~27.0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600Kpa。(2)中风化岩:紫红色、暗紫红色,岩性由粉砂质泥岩及粉砂岩等组成,中~厚层状,岩质较硬,岩忒较完整,多呈长柱状。本岩层以中风化岩为主,局部常夹薄层强风化岩。厚度1.80~10.60m,顶面标高-8.74~8.14m,顶面埋深2.50~13.70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1000Kpa。(3)微风化岩:紫色,厚层状,岩性由粉砂岩组成,岩质硬,岩芯完整,多呈长柱状。厚度5.10m,顶板埋深10.40m,顶板标高0.23m。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建议采用fak=5000Kpa。二、地基土的物理力学性质根据试验结果及地方经验,提供各岩土层主要物理力学指标及承m3载力特征值建议值表,见下表:岩土成因层序岩土类别状态承载力特征值EsCф天然重度(kpa)(Mpa)(Kpa)(度)(KN/m3)Qm1(1)填土经压实fak=1205.6524.213.420.1Qa1(2)粉质粘土可塑~硬塑fak=1505.6627.411.320.2(3)淤泥、淤泥质土流塑fak=501.837.54.217.7(4)粉细砂松散~稍密fak=8018.9-35.518.4(5)粉土、粉质粘土可塑~硬塑或密实fak=1505.6922.014.720.6(6)流塑fak=601.717.73.817.154\n淤泥、淤泥质土(7)粉土、粉质粘土可塑或密实fak=150(5.6)(22)(14.5)(20)(8)粉细砂稍密fak=12015.04-35.918.5Qe1(9)残积粘性土可塑~硬塑或密实fak=2005.6522.115.320.4残积粉砂稍密~中密fak=15013.03-32.919.9残积中砂中密fak=2206.93-38.519.5E(10)强风化岩坚硬fak=500----(11)中风化岩fak=1000----(12)微风化岩fak=1500----注:各参数取平均值,“()”内的数值为经验值,C、ф为直接快剪值。三、水文地质条件(1)地下水概况场区所在区域属亚热带海洋季风气候区,地下水位随地形而变化,地下水位高程差异大,在0.80~1.50之间。场地地下水类型主要为第四系砂层孔隙水,含水层主要由(4)、(8)层粉细砂层组成,分布范围狭窄,累计厚度不大,其地下水具有承压性,含水量不丰富。地下水主要靠大气降水及渗流补给,排泄方式为蒸发及向地下渗透。(2)含水层与岩土层渗透性场地揭示的第四季砂层孔隙水中,粉砂层属含水层,其余各层均属相对隔水层,地下水具有水头压力,属承压水。由于粉细砂层呈透镜体状分布,分布范围小,总体厚度较薄,帮地下水涌水量较小。四、不良地质现象54\n该管网工程沿线属三角洲冲积平原地貌,地势平坦,发育较厚的冲淤积层,未发现采空区、地面沉降、滑坡、岩溶等不良地质现象。不良地质现象主要是填土和软土。沿线场地均有填土分布,厚度差别较大,为新近填土,均经压实,但结构不均匀,性质不稳定,不好利用。软土以淤泥、淤泥质土为主,呈流塑状,具有天然含水量高、高压缩性、土的力学强度低等特点,工程性差,对于软弱土层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适当措施。54\n第四节施工方案设计土体加固及止水帷幕根据设计图纸的要求,顶管工作井、接收井和采用逆作法维护施工的污水检查井均采用水泥搅拌桩进行止水加固土体。水泥搅拌桩桩径D=550mm,搭接150mm,桩长12m,水泥标号不低于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掺量20%,每米水泥用量不低于85Kg,水灰比0.45~0.55。矩形工作井沿护壁外侧布置2排搅拌桩,护壁中部布置3排搅拌桩;圆形工作井沿护壁外侧布置2排搅拌桩;污水检查井沿护壁外侧布置1排搅拌桩。井底注浆止水封底,注浆采用水泥和水玻璃双液混合液;注浆液采用强度等级为42.5(R)号普通硅酸盐水泥,掺2%水玻璃,可掺10%~30%粉煤灰。浆液初凝时间为2min,浆液注入率为20%,注浆压力为0.3~1.0Mpa,水灰比为0.5~0.6,注浆孔间距为0.6m。顶管工作井、接收井井底双液注浆厚度均为垫层以下4.0m,污水检查井井底双液注浆厚度为垫层以下2.5m。54\n第五节工程特点和重点难点一、工程特点根据本工程所处地理位置、地质条件、设计要求及施工环境分析,本工程具有以下特点:1、本工程所处场地交通条件良好,工业大道上车流量大,挂车、重车多,且周边厂家、商铺密集,施工时对周边群众的影响较大,应加强监测,发现情况立即采取有效措施。2、施工时土方开挖量较大,本工程井体土方的施工进度直接影响井体的施工进度,要切实做土方开挖的施工组织。二、工程重点难点1、止水帷幕止水止水帷幕止水效果的好坏关系到工程施工时对周边环境影响的大小,所以保证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是本次工程的重点。在施工时,我公司将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要求进行施工,确保深层搅拌桩止水帷幕的施工质量达到要求。2、施工过程的监测为保证临近基坑已有建筑物,线路线杆及地下管线的安全和施工的顺利进行,应对施工全过程进行监测,主要监测内容为围护结构的侧向变形和基坑稳定范围。在施工过程中,我公司将加强监测工作,为保证工程的质量达到设计要求而努力。54\n第六节降水、排水措施一、排水根据工程地质情况,井体整个施工过程都必须排水降水,应组织完整有效的排水系统,井体内不的排放采用两级排水系统,将井体内水先抽排至地面排水系统,经处理后排入市政管网。施工区域地面排水系统为沿场地四周布置的排水沟和集水井,除施工区域处,生活区域也要设排水沟,以排雨水和生活污水。二、降水本工程采用井点降水,施工过程安排专人对井内的降水井进行降水,使地下水位保持在施工土层以下1.0m,保证下井作业时基坑底岩土疏干,井体安全,护壁施工顺利进行。在开挖过程中井内渗水可利用井体自身降水,方法是:1、少量渗水可在井体内挖一较深集水井,随挖土用吊桶吊出。2、渗水量较大可在井体内挖一较深集水井,用小型潜水泵抽出,随土加深集水井。三、降水井施工质量及技术要求1、严格按有关规范及设计图进行施工。钻孔安装要调正水平,应随钻孔延伸逐步加长粗径钻具,以保持钻孔垂直,使钢花管下到预定深度。2、对地层情况将花管准确下置在富水段,下管时得左右旋杆式上下串动。3、井管外围填入砾料为0.5cm石米,应均匀下入,避免“架桥现象”。4、降水要充分及时,一般为每口井2-3个台班。5、下水泵时,的有泵管连接应拧紧,下置井深应预留井底泥砂段。54\n6、水泵下好后,应包扎好井口,以防异物掉井顶管井内,保证每口井正常抽水,并作好抽水记录。四、降水井施工安全措施严守操作规程,在岗人员要戴安全帽,起落钻具时,下面不得站人,下入井管时使用自由钳手不能放在底部,用电应由专人负责安装,电箱应放在距地面1.2m以上,一定要接地线,电缆接头应用防水胶布包扎。54\n第七节井下流砂、流泥层处理措施本工程施工现场场地内可能有淤泥、粘土、细粉砂和地下水,容易发生塌方及流泥、流砂现象,若发生流泥、流砂及地下水涌泉较大时,护壁节高相应缩小,一般采用半模或三分之一模方式工艺施工,并先打挡土条或钢筋网、填砂包、稻草等相应措施,必要时可采用钢板套筒作为护壁外模,以防止塌崩加剧,且护壁塌落的土方应护壁浇筑混凝土同时用混凝土填满,护壁钢筋应加密,以上情况视流水及塌崩情况而定,缩小的护壁节宜在50cm以内,细粉砂层也可采用打水平钢花管进行压力注浆进行止水止泥施工。施工时必须做到:1、在井上适当位置放置可靠的救生软梯,上端固定在上口,另一端沿井边垂直向下延伸,使井下人员能快速撤离危险现场。2、在井内挖土时,手脚不得置于护壁之下,防止护壁突沉,压伤手脚。54\n第八节测量放线根据设计图纸坐标及甲方提供的基准点测量定位,同时在井位周围,且在施工影响范围之外布置坐标控制点各临时水准点,建立的控制点精度为±1mm。并填写测量复核单,由甲方和监理认可,施工过程中控制点要加以保护,并定期检查和复测。1、导线测量导线根据总平面图布设,所选点位最好选择净空地带,并要考虑便于使用、安全和长期保存。2、角度测设角度观测采用全圆测回法进行,测回数及测量限差与方格网角度观测要求相同。3、高程测量本工程高程测量控制网采用三、四等水准测量方法建立。水准网的绝对高程从业提供的高级水位点引测并联系于网中一点,作为推算高程的依据。4、标桩埋设导线控制点和高程控制点均远离井位下陷区范围以外,保持50m以外的安全距离,桩要埋深,并设置保护装置,定期检查和校核。54\n第九节施工部署一、施工顺序根据工程特点,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放线、定位打水泥搅拌桩架设支架和电动葫芦,安装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备等边挖边抽水自挖下1米左右土层进行井体周壁的清理,标核井体的直径和垂直度支撑护壁模板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并砌筑砖护筒拆模后继续下挖1米,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层浇筑混凝土内衬及底板。二、施工总进度计划本工程进度计划为一个半月。三、劳动力组织采有混合施工队形式,以便互相配合,发挥多面手作用。施工人员配备技术人员2名,土方工6名,模板工4名,钢筋工4名,混凝土工4名。四、主要施工机具设备序号机械名称型号规格数量(台)1挖掘机PC-2001m332自卸汽车CQ3322BM29410T43装卸机ZL-5080KW154\n第十节水泥搅拌桩施工工艺工作井井底以及接收井护壁外侧采用水泥搅拌桩止水的处理方式。本次采用的普通水泥搅拌桩桩径为550mm,搭接150mm,间距400mm,水泥强度等级42.5,水泥掺量20%,搅拌桩长度12米,水灰比0.45~0.55。施工流程如下:搅拌桩机就位放桩位原材料抽验合格桩长复核观察刻度尺桩机移位校核桩长观察工作电流桩头坐浆浆泵送浆配制水泥浆二次喷浆提升对中、校核垂直度搅拌下沉一次喷浆提升预搅下沉一、施工准备1、材料要求普通水泥搅拌桩一般采用42.5R(425#)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建议含量为20%,每米水泥用量不少于85kg。水泥渗入比为20%,水灰比为0.45~0.55。桩体28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复合地基承载力标准值≥120kPa。54\n2、机械准备本标段深层水泥搅拌桩工程量约32000m,由于工期紧迫,拟投入3台全新的履带式STB-III型单头深层水泥搅拌机,每台搅拌机配备灰浆拌和机l台UBJ-1.8C1型挤压式灰浆泵l台以及相应的起吊和导向装置、电气控制盘。水泥浆泵站离深层搅拌机应小于50m,越近越好。3、施工组织准备(1)、施工准备开工前把水、电引入工地,一般1台深层水泥搅拌机需用35kW,3台需用105kW;供水压力必须达到6~10kg/cm2;工作井要做围堰,排除积水,铺满片石。(2)、测定桩位。机械设备进场前,要测定桩基轴线、定位点和水准点,桩位要进行编号,以便顺序施工。二、施工控制1、搅拌机从桩顶搅拌至设计桩底后,开启灰浆泵,待浆液到达喷浆口,再按规定提升速度边喷浆边提升搅拌,使浆液和土体充分拌和直到地面。2、在喷浆搅拌过程中,如果发生故障,使成桩工艺中断,为防止断桩,在搅拌机重新启动后,应与已搅拌部分搭接50cm。3、第一次搅拌喷浆完成后,为使软土和浆液搅拌均匀,再次将深层搅拌机下沉,至设计要求深度后,再将搅拌机提升至设计顶标高,形成二次搅拌喷浆成桩,深层搅拌机喷浆提升至设计顶面标高时,关闭灰浆泵,这时集料斗中的浆液应正好排空,出地面。4、桩机对位时应采取双向目测,尽量减少对中误差,确保桩位误差控制在50mm之内。5、桩机钻搅前用50cm水平尺调整机台水平和钻机垂直,气泡居中不得大于0.5格,并设置铅垂线,以便施工中及时调整钻机垂直,减少桩体垂直度偏差。有些搅拌桩机没有气泡对中装置,则在钻杆中心设置对中点,采取锤球(垂线长度不小于2米)对中的方法对中。54\n6、经常检查拟施工桩体的桩号及其应在位置,确保不漏桩,不产生过大的桩位偏差,使水泥土墙保持连续,达到良好的挡水效果。7、经常检查钻头直径,及时更换直径小于550mm的钻头,以保证桩体和桩排间搭接完好。8、坚决执行四喷四搅的成桩工艺,保证桩体均匀,提高桩体的整体强度。9、为保证水泥用量达到设计值,采用一桩配制水泥浆液一次的措施,池内浆液不喷完不能结束施工。10、经常检查施工记录,根据水泥用量、成桩深度、成桩时间等判断成桩质量好坏,发现问题,视影响程度,采取相应的补救措施,提出整改要求。三、质量标准1、保证项目深层搅拌桩使用的水泥品种、标号、水泥浆的水灰比,水泥加固土的掺入比和外加剂的品种掺量,必须符合设计要求。检验方法:检查出厂证明、合格证试验报告及施工记录。2、基本项目(1)、深层搅拌桩的深度、断面尺寸、桩身强度必须符合设计要求。(2)、检验方法a、成桩7天后可验收桩身直径,挖出桩周边土,露出1米桩长,要求桩身的最小直径不得小于550mm,抽检桩数频率按业主及质监站要求。b、用轻便触探器钻取桩身加固土样,观察搅拌均匀程度,同时根据请便触探的击数用对比法判断桩身强度,抽检桩数频率按业主及质监站要求。c、桩身7天无侧限抗压强度不小于1.5MPa,施工时应进行水泥土室内试验以确定该值是否适当以便修正。d、桩长验收用抽芯法检查桩长,数量由甲方指定。e、定期进行沉降观测,对采用深层搅拌加固土层的工程,应定期进行沉降观测、侧向位移观测。对以上搅拌桩的检测方法,应按施工现场监理工程师的具体要求分别进行,以保证搅拌桩复合地基的质量。(3)、搅拌桩施工允许误差54\n项目桩距桩径垂直度桩长单桩喷浆量单位mmmm%m%允许误差不大于50550不大于1.0%不小于设计不小于设计四、施工注意事项1、深层搅拌机应基本垂直于地面,要注意平整度和导向垂直度。2、深层搅拌叶下沉到一定深度后,即开始按设计配合比拌制水泥浆。3、水泥浆不能离析,水泥浆要严格按照设计的配合比配置,水泥要过筛。为防止水泥浆离析,可在灰浆机中不断搅动,待压浆前才将水泥浆倒入料斗中。4、要根据加固强度和均匀性预搅,软土应完全预搅切碎,以利于水泥浆均匀搅拌。a、压浆时不允许发生断浆现象,输浆管不能发生堵塞。b、严格按设计确定的参数,控制喷浆、搅拌和提升速度。c、控制重复搅拌时的下沉和提升速度,以保证加固范围每一深度内,得到充分搅拌。5、在成桩过程中,凡是由于电压过低或其它原因造成停机,使成桩工艺中断的,为防止断桩,在搅拌机重新启动后,将深层搅拌叶下沉半米再继续成桩6、对于土层加固搅拌桩,相邻两桩施工间隔时间不得超过12小时。五、搅拌桩施工安全技术措施1、深层搅拌机冷循环水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不能中断,应经常检查进水和回水温度,回水温度不应过高。2、深层搅拌机的入土切削和提升搅拌,负载荷太大及电机工作电流超过额定值时,应减慢升降速度或补给请水,一旦发生卡钻或停钻现象,应切断电源,将搅拌机强制提起之后,才能重启动电机。54\n3、灰浆泵及输浆管路a、泵送水泥浆前管路应保持湿润,以利输浆。b、水泥浆内不得有硬结块,以免吸入泵内损坏缸体,每次完工后,需彻底清洗一次,喷浆搅拌施工过程中,如果发生故障停机超过半小时宜先拆卸管路,排除灰浆,妥为清洗。c、灰浆泵应定期拆开清洗,注意保持齿轮减速器内润滑油清洁。4、深层搅拌机械及起重设备,在混凝土路面上行走时,须铺垫枕木、钢板或特制路轨箱。54\n第十一节逆作护壁式井体施工方法一、施工程序施工顺序为场地平整放线、定位打水泥搅拌桩架设支架和电动葫芦,安装潜水泵、鼓风机、照明设备等边挖边抽水自挖下1米左右土层进行井体周壁的清理,标核井体的直径和垂直度支撑护壁模板浇灌一周护壁混凝土并砌筑砖护筒拆模后继续下挖1米,支模,浇护壁混凝土,循环作业,达到设计要求深度层浇筑混凝土内衬及底板。二、施工方法1、施工测量放线:(1)、检查复核控制桩点,检查其建筑基线尺寸是否符合点位,是否通视、易量。(2)、用经纬仪及钢尺测出各轴线和桩位,用红漆标在垫层上,待第三节护壁施工完成后将桩位控制线转移到护壁上,用红油漆标上标志,打入水泥钢针,作为挖孔依据。(3)、放好每轴线后,及时报告予业主、监理验线,复核后方可施工。2、井圈砌筑为防止井周围土石滚入顶管井内造成安全检查事故,也为了防止地表水流入井内,同时考虑井圈作为绞盘的支承平台,需在挖井前砌筑井圈。井圈采用砖砌筑,砖标号为MU7.5,砂浆标号为M7.5。井圈壁厚为工作井24cm,接收井37cm,检查井35cm。内外侧水泥砂浆抹面,顶面高出施工基面15-20cm。在每一节井圈的上口作桩位“十”字控制点,该井圈的中心线与设计轴线的偏差不得大于20mm。3、土方开挖54\n每挖完一节,必须由井口吊线检查并修边,保证井体垂直度,并使井壁上下顺直一致。井内土石方装入活底吊桶,通进井口提升装置提升至地面,用手推车运至距井边2m以外集料点。采用人工分段开挖,一般地质及地下水较为正常的地段,开挖深度为1.0m;对地下水较多,地层不够稳定的地段不超过0.5m,同一段内的挖土次序为先中间后周边的原则。4、通风照明(1)、挖井至一定深度后,应设置井内照明系统。井内照明使用24V安全矿灯,所用电线、电缆有足够的强度和绝缘性能。(2)、根据井深、不同的地层等情况进行通风。每次下前对井内气体进行检查(可放小动物测试),防止有毒气体中毒和缺氧情况发生。5、护壁施工在开挖施工中采用钢筋混凝土护壁,上下两节护壁间搭接10cm以上。综合设计地质及地下水等因素为考虑,确定护壁采用内齿式阶梯形型式,护壁砼强度等级25,支护厚度为,顶管工作井护筒1、2壁厚为500mm,护筒3壁厚为600mm;2、顶管接收井护筒1、2侧壁厚为400mm;污水检查井护筒1、2侧壁厚为300mm。在护壁混凝土内加配钢筋,配置规格见设计图。护壁混凝土应严格按配合比下料搅拌,为加快施工进度,可在护壁砼中加入水泥用量1%-2%的早强剂,对地下水较多的地层,还可加入速凝剂。每节挖土完毕后立即立模浇筑,浇筑采用搅拌车运输,下料高度超过2米时,应设置溜槽或采用串筒。混凝土沿四周分层入模,钢钎捣实,混凝土坍落度控制在8-10cm范围内。施工前应将上节护壁底清理打毛,以便连接牢固。为便于施工,可在模板顶设置角钢、钢板制成的临时操作平台,供砼浇筑使用。混凝土浇筑完毕24h后,或强度达到1Mpa时方可拆模,每节护壁均应在当日连续施工完毕。拆模后发现护壁有蜂窝、露水现象时,应及时用高标号水泥砂浆进行修补。每节护壁做好后,必须在井口用“十”字线对中,然后由井中心吊线检查该节护壁的内径和垂直度,如不满足要求随即进行修整,确保同一水平上的护壁任意直径的极差不行大于50mm。6、护壁钢筋安装:护壁钢筋在现场加工,井内绑扎,并留足连接长度,以便下段钢筋搭接。54\n7、尺寸控制,每节护壁模板拆除后,应将井体控制轴线,高程引到每节混凝土壁上,可用十字线对中,吊线锤,测出中心线,再用尺找圆周,根据基准点测设井深。8、井内余泥有手推车运集于空地,然后装车运走。第十二节井体混凝土浇注过程及浇筑完成后的监测方案一、监测方法在浇筑混凝土前、浇筑混凝土的过程中和浇筑混凝土后,应派专人对支撑系统即侧壁板模板体系进行观测。垂直监测点、水平监测点采用水准仪对预先确定的监测点进行监测,监测后果要及时将各过程的测量数据进行对比分析。二、监测频率1、初测:浇筑混凝土前监测一次,并记录下监测点数据,本数据作为以后监测的基准值。2、混凝土浇筑时作重点监测,派施工人员一直监测监测点,直至浇筑完成。3、浇筑完成混凝土后,再监测一次,如不出现问题则不需要再进行监测。三、监测过程控制要求1、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2、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个操作,不能更换。四、监测控制值、预警值监测值控制在规范范围内,在监测中,当沉降、侧向位移超过允许值时,应立即上报公司,再采取相关加固措施。1、沉降量允许值为15mm,预警值为10mm;2、模板支撑的侧向位移允许值为10mm,预警为7mm。54\n第十三节逆作护壁式基坑监测方案本基坑监测按三级基坑进行监测。在基坑开挖过程应密切监测土体和临边道路及地表的变形,根据这些变形的发展情况及时调整施工工艺,实行信息化施工,并重点监测相临道路的土体变形情况,以有效地指导基坑开挖施工的进行。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50497-2009)要求,三级基坑应监测内容为:1、支护结构顶部水平位移;2、支护结构顶部竖向位移;3、地下水位。一、监测方法1、水平位移监测:在边坡及基坑内外10m、临近土体上设点进行水平位移观测,随时掌握监测对象的水平变位情况。2、沉降观测:在边坡及基坑内外土体上每隔20m设点进行沉降观测,以掌握基坑开挖进程中边坡的竖向变形,基坑内土体的隆起及基坑外土全沉陷等情况。二、监测频率1、初测:于开挖前作全面测定,测定数值作为今后监测的基准;2、正式开挖中每日各测点均测1~3次,发现局部测点变形较大或变形速率较大时,应每日增测一次。3、当某些测点到位移报警值时,应立即报告并及时采取相应措施,同时加密测定次数,甚至作连续监测。三、监测终止当基坑完成回填后,监测即可终止。四、对监测数据结果的要求54\n1、对当天测得的数据,当天整理上报,最晚不得超过第二天上午11点;2、上报的监测数据要以所附的各表格形式上报给项目技术负责人;3、每次将观测结果详细记入汇总表。正常情况下,土方开挖期间每隔7天(土方开挖结束后每隔30天)进行观测成果汇总,每周五上午11点前向监理工程师上报观测成果汇总表和变形情况;4、项目技术负责人要组织相关人员对观测结果进行讨论和分析,分析变形是否过大或是否趋于稳定,及时发现问题并确定是否需采取必要的补救措施。五、监测过程控制要求1、每次观测采用相同的观测方法和观测线路;2、观测期间使用同一仪器,同一人操作,不能更换。六、报警值、极限值根据国家规范、强制性条文及设计部门提供的资料,本次基坑监测报警值设定如下:1、基坑顶部观测点水平位移报警值=20mm,极限值=30mm;基坑顶部观测点竖向位移报警值=20mm,极限值=30mm;基坑底部隆起变形报警值=20mm,极限值=30mm。2、若发现变形速度较快,如每天变形超过5mm时,每天必须观测2~3次,若出现连续3天每天的变形都在10mm左右,应及时通知监理、设计和施工人员,报告监测结果,同时停止继续开挖,做好坑内变形部位反压荷载、坑外地面相应部位卸载的准备工作。七、监测频率的提高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应提高监测频率1、监测数据达到报警值。2、监测数据变化较大或者速率加快。3、存在勘察未发现的不良地质。54\n4、超深、超长开挖或未及时加撑等违反设计图施工。5、基坑及周边大量积水、长时间连续降水、市政管道出现泄漏。6、基坑附近地面荷载突然增大或超过设计限值。7、支护结构出现开裂。8、周边地面突发较大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9、邻近建筑突发较大沉降、不均匀沉降或出现严重开裂。10、基坑底部、侧壁出现管涌、渗漏或流砂等现象。11、基坑工程发生事故后重新组织施工。12、出现其他影响基坑及周边环境安全的异常情况。八、监测危险报警当出现下列情况之一时,必须立即进行危险报警,并应对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环境中的保护对象采取应急措施1、监测数据达到监测报警值的累计值。2、基坑支护结构或周边土体的位移突然明显增大或基坑出现流砂、管涌、隆起、陷落或较严重的渗漏等。3、基坑支护结构的支撑或锚杆体系出现过大变形、压屈、断裂、松弛或拔起的迹象。4、周边建筑的结构部分、周边地面出现较严重的突发裂缝或危害结构的变形裂缝。5、周边管线变形突然明显增长或出现裂缝、泄漏等。6、根据当地工程经验判断,出现其他必须进行危险报警的情况。54\n第十四节安全生产保证措施一、安全生产管理体系1、安全生产目标达到五无目标,即“无死亡事故,无重大伤人事故,无重大机械事故,无火灾、无中毒事故”。2、安全生产管理体系公司安全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面的安全工作,主要职责是领导公司开展安全教育,贯彻宣传各类法规,通知和上级部门的文件精神,制订各类管理条例,每周对各项目工程进行安全工作检查、评比,处理有关较大的安全问题。项目部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并设专职安全员,主要职责是负责进行对工人的安全技术交底,贯彻上级精神,每天检查工程施工安全工作,每周召开工程安全会议一次。制订具体的安全规程和违章处理措施,并向公司安全领导小组汇报1次。各作业班组设立兼职安全员,主要是带领各班组认真操作,对每个工人耐心指导,发现问题即时处理并及时向工地安全管理小组汇报工作。3、安全检查制度在施工过程中,除正常的安全检查外,公司每月检查一次,项目部每周检查一次,发现问题落实到人,限期整改,消除隐患,确保施工安全。4、安全教育制度54\n按照公司的安全教育制度,加强宣传教育,制订科学合理的施工方案,现场组织切合实际的作业程序,正确严格地招待和运用施工及安全规范。对进场的工人进行摸底测试,统一进行安全教育,增强质量、安全意识。各专业班组认真钻研设计图纸进行技术交底,认真学习和深刻体会施工技术规范和施工安全规范。经过培训交底达到合格的职工才允许上岗操作,为安全工作顺利圆满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在施工过程中,建立每周一次的安全教育制度,由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主持。同时在每道施工工序进行前,由专职安全员做出书面的安全技术交底,各班组长带领施工人员认真贯彻落实。二、安全生产保证措施1、技术措施(1)、在施工总平面设计中人流和货流的安全通道的规划,仓库、物料、机具的布置都要符合消防和安全卫生规定,并落实消防卫生急救设施,设置不同类型的安全防护棚。(2)针对逆作护壁式基坑的具体情况编制安全技术交底。2、安全用电电源采用三相五线制,设专用接地线。总配电箱和分配电箱应设防雨罩和设门锁,同时设相应漏电保护器。通往各施工机具的电路一律采用质量合格的电缆,并要正确架设。严格做到“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装置”,一切电气设备必须有良好的接地装置。电动机械必须定人专门管理,使用小型手持电动工具时均使用带漏电保护的闸箱。3、防台风、防雨、防雷措施每台电动升架均做接地措施,接地电阻达到规定要求,每月检测一次,发现问题及时改正。设专人掌握气象信息,及时作出大风,大雨预报,采取相应技术措施,防止发生事故。禁止在台风、暴雨等恶劣的气候条件下施工。4、安全标志和安全防护(1)、安全标志:划分安全区域,充分和正确使用安全标志,布置适当的安全标语和标志牌,各种施工机械均需挂设操作规程。(2)、安全防护:安全防护盖:每个井口护壁均应高出地面200mm,不施工的井口均复盖用Ф14钢筋焊制而成的铁栅盖、防护板。高压电线线路侧面和上方采用竹杆和模板搭设隔离墙和防护棚。5、夜间施工夜间操作要有足够的照明设备,直接用于操作的照明灯采用36V低压防爆工作灯。54\n三、安全用电和电气防火措施1、安全用电措施(1)、接地与接零在施工现场专用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的低压电力线中,必须采取TN-S接零保护系统(即三相五线制)。a、保护零线应由工作接地线或配电室的零线或第一级漏电保护器电源侧的零线引出;b、保护零线应与工作零线分开单独敷设,不作它用,保护零线PE必须采用绿/黄双色线;c、保护零线必须在配电室(或总配电箱)配电线路中间和末端至少三处作重复接,重复接地线应与保护零线相连接;d、保护零线的截面应不小于工作零线的截面,同时必须满足机械强度的要求,其中架空敷设间距不大于12米时,采用绝缘铜线截面不小于10mm2,采用绝缘铝线截面不小于16mm2;与电气设备相连接的保护零线为截面不小于2.5mm2,的绝缘多股铜线;e、电气设备在正常情况下不带电的金属外壳、框架、管道、轨道、金属操作台以及靠近带电部分的金属围栏、金属门等均应用保护接零;f、供电电力变压器中性点的直接工作接地电阻值不应小于4欧姆,保护零线重复接地电阻值应不小于10欧姆。不得一部分设备作保护接零,另一部分作保护接地。(2)、配置漏电保护器a、施工现场的配电箱(配电室)和开关箱至少配置两级漏电保护器;b、漏电保护器应选用电流动作型,一般场合漏电保护器的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应不大于30MA,额定漏电动作时间应不大于0.1s;潮湿和有腐蚀介质场所的漏电保护器,其额定漏电动作电流和额定漏电动作时间乘积的极限值为(大于)30MA.S;54\nc、开关箱内漏电保护器的选用应与动力设备的容量大小、相数等实际情况相适应、相配合,如三相电动机则应选用参数匹配的三相三线的漏电保护器;照明用电必须与动力用电分开,照明应选用单相二线的漏电保护器。(3)、开关箱近三级设置,即总配电箱分配电箱开关箱,开关箱距离机具不能超过3米,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漏电保护。(4)、外电保护a、在建工程的外侧边缘与外电架空线路的边线之间和最小安全操作距离:电压1KV以下为4米;电压为1KV-10KV之间为6米;b、施工现场的机动车道与外电架空线路交叉时的最小垂直距离:电压1KV以下为6米,电压1KV-10KV之间为7米。(5)、配电系统a、的有的电线架设都必须使用电杆、绝缘子、横担等,按规范要求架设;b、开关电器及电气装置必须完好无损;c、开关电器及电气装置必须装设端正、牢固,不得拖地放置;d、带电导线与导线之间的接头必须绝缘包扎,带电导线必须绝缘良好;e、带电导线严禁搭、挂、压在脚手架或其它物体上;f、配电箱与开关箱应作名称、用、分路标记;配电箱、开关箱应配锁并有专人负责;g、电箱内部及其周围临近区域不得有杂物、灌木和杂草等;h、室外用电严禁拉设使用花线,严禁使用铜线或其它金属线代替保险丝使用,严禁工人宿舍内乱拉电线、插座、烧电炉、电饭煲;i、电气装置应定期检修,检修时必须做到:①停电;②悬挂停电标志牌,挂接必要的接地;③由相应级别的专业电工检修;④检修人员应穿绝缘鞋和手套,使用电工绝缘工具;⑤有组织和专人统一指挥。(6)、照明a54\n、在夜间施工或自然采光的场所、料具堆放场、道路、仓库、办公室、食堂、宿舍等设备一般照明、局部照明或混合照明;b、根据使用场所的环境条件选择相应的照明器;c、行灯电压不超过36V,灯具离地面高度低于2.4米的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36V。潮湿及易触及带电体场所照明电压不大于24V;d、根据需要设置警卫和红色信号照明和事帮照明,其电源应设在施工现场电源总开关的前侧,并配备电源。(7)、对各类用电人员进行安全用电基本知识培训。2、安全用电组织措施(1)、建立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编制、审批制度,并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2)、建立技术交底制度。向专业电工、各类用电人员介绍临时用电施工组织设计和安全用电技术措施的总体意图、技术内容和注意事项,并应在技术交底文字资料上履行交底人和被交底人的签字手续,载重明交底日期。(3)、建立安全检测制度。从临时用电工程竣工开始,定期对临时用电工程进行检测,主要内容是:接地电阻值、电气设备绝缘电阻值、漏电保护器动作参数等,以监视临时用电工程是否安全可靠,并作好检测记录。(4)、建立电气维修制度。加强日常和定期维修工作,及时发现和消除隐患,并建立维修工作记录,记载维修时间、地点、内容、技术措施、处理结果、维修人员、验收人员等。(5)、建筑工程竣工后,临时用电工程的拆除应有统一的组织和指挥,并须规定拆除时间、人员、程序、方法、注意事项和防护措施等。(6)、建立安全检查和评估制度。施工管理部门和企业要按照JGJ59-99《建筑安全检查评分标准》定期对现场用电安全情况进行检查评估。(7)、建立安全用电责任制,对临时用电工程各部位的操作、监护、维修分片、分块、分机、落实到人,并辅以必要的奖惩。(8)54\n、建立安全教育和培训制度。定期对专业电工和各类用电人员进行用电安全教育和培训,经过考核合格者持证上岗。禁止无证或随意串岗。(9)、强化安全用电领导体制,改善用电技术队伍素质。3、电气防火技术措施(1)、合理配置、设定、更换各种保护电器,对电器和设备的过载、短路故障进行可靠的保护。(2)、在电气装置和线路周围不堆放易燃、易爆和强腐蚀介质,不使用火源。(3)、在电气装置相对集中的场所,如变电所、配电室、发电机室等配置绝缘灭火器等,并禁止烟火。(4)、加强电气设备相间和相—地间绝缘,防止闪烁。(5)、合理设置防雷装置。4、电气防火组织措施(1)、建立易燃、易爆物和强腐蚀介质管理制度。(2)、建立电气防火责任制,加强电气防火重点场所烟火管制,并设置禁止烟火标置。(3)、建立电气防火教育制,经常进行电气防火知识教育和宣伟,提高种类用四、分项工程技术交底制度1、安全技术交底制度(1)、工程开工前,应随同施工组织设计,向参加施工的职工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交底,使广大职工都知道,在什么时候、什么作业应当采取那些措施,并说明其重要性。(2)、每个单项工程开始前,必须重复交代单项工程的安全技术措施,坚决纠正只有编制者知道,施工者不知道的现象。(3)、实行逐级安全技术交底,开工前技术负责人向全体职工进行交底,两个以上施工队或工种配合施工时,要按工程进度交叉作业的交底,班组长每天要向工人进行施工要求、作业环境的安全交底,在下达施工任务时,必须填写安全技术交底卡。2、逆作护壁式顶管井安全技术措施(1)、应在顶管井底面以上3米54\n左右处的护壁土缘上设置半圆形的密眼钢筋做成的安全防护网。防护网随着挖顶管井深度适当向下设置的增加,在吊桶上下时,作业人员必须在防护网下面,停止挖土,注意安全,每天开工前,在鸟笼内放置小鸟,吊放到顶管井底,放置时间不得少于10分钟,经检查小鸟生态正常方可下井作业,顶管井深超过10米时,地面应配备向顶管井内送风装置,风量不少于25L/S。顶管井底凿岩时尚应加大送风量。(2)、顶管井内必须放置爬梯,随挖顶管井深度增加放长至工作面,以作安全使用。爬梯的吊挂必须牢固、稳定,不得脚踏井壁上下。(3)、严禁酒后操作,不准在顶管井内吸烟和使用明火作业。需要照明时应采用安全矿灯或12V以下的安全灯。(4)、井口应设置围栏围蔽。(5)、凡在顶管井内抽水之后,必须先将抽水的专用电源切断,作业人员方可下顶管井作业。严禁带电源操作,顶管井口配合顶管井内作业人员要密切注视顶管井内的情况,不得擅离岗位。(6)、施工现场内的一切电源电线安装和拆除,必须由持证电工专管,电器必须严格接地、接零和使用漏电保护器。各项顶管井用电必须分闸严禁一闸多孔和一闸多用,严格执行《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7)、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及混凝土护壁时,每挖一段应护壁一段,不得在上一挖段没有护壁的情况下就挖下一段,以保证井下施工人员的安全。当发现护壁有蜂窝时应及时补强,严重时返工重来,预防造成事故。(8)、当地址条件发生变化,土层松散,顶管井内有块石以及地下水较丰富时,施工应采取以下措施:①护壁加筋支护,填实空洞。振搅密实,使上下护壁连成一整体,若护壁渗、漏水采用专用堵漏灵及时堵漏补强。②遇地下水时应边排水边施工,并开挖集水坑。当地下水量较大时,用水泵抽出,同时该段护壁高度减少到300~500mm,除混凝土中应加入速凝剂外,拆模时间也适当延长5小时以上。排出的地下水应排在离顶管井较远处,避免形成新的渗水源。出于井壁易坍塌,施工时采取减少护壁高度和护壁砼中加入速凝剂等措施进行施工。(9)54\n、手动卷扬等提升设备、工具应配有保险装置,使用前必须检验其起吊、承载能力和完好情况。禁止使用表面毛刺、生锈及断裂的钢丝绳,钢丝绳的直径在4.5mm以上。(10)、每班开工前,必须检测井下有无毒、有害气体。顶管井深超过6米时应向井下送风,送风管直径不小于10cm,风量不得小于25L\S,出风口距操作人员应不大于2米。(11)、在施工现场设立明显的施工标志,并在施工场地周围设置围栏和警告标志,提醒施工人员注意安全,防止与施工无关人员进入现场。(12)、顶管井内人员应戴安全帽,穿绝缘胶鞋,地面人员系好安全带。地面人员要随时注意井下人员的情况,应有井上井下人员相互联络、报警的讯号装置。(13)、挖出的土石应及时运离顶管井口,不得堆放在顶管井口周围2米范围内。(14)、机动车辆不得影响井壁安全,顶管井口四周5米范围内禁止5吨以上的车辆通行。(15)、施工现场的一切电气作业必须出持证电工操作,所有电器设备必须有可靠的漏电保护装置,顶管井内照明采用36V以下的安全电压和防水安全矿灯,并严格遵守《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范》的规定。(16)、挖土及爆破尽量在抽干水的情况下进行,同时防止漏电事故的发生。抽水时要注意观察顶管井附近的地面变化,发现有下沉、裂缝等现象时应立即停止抽水和开挖作业,迅速通知井底人员及附近施工人员撤离现场。(17)、一律在当天验收并浇灌护壁混凝土,特别是顶管井壁是沙土、松散填土、饱和软土等更不得过夜在浇灌护壁混凝土,以免塌孔。护壁混凝土拆模,要经过现场技术人员批准。(18)、上班前以及施工过程中,应随时注意检查辘轳、支架、吊绳、挂钩(保险钩)、提桶等设备,发现问题应立即修理或更换。(19)、井下操作人员连续工作时间不宜超过4小时,应轮换工作。(20)、夜间一般禁止挖孔作业,如遇特殊情况需夜间挖孔作业时,须经现场负责人同意,而且必要有安全人员在现场指挥,并进行安全监督检查。(21)、照明、通风措施:①54\n、井内一律采用12伏低压100w防水带罩照明,并上用24伏低压照明。现场用电均安装漏电装置。②、挖井至4米以下时,需用可燃气体定仪,检查顶管井内作业面是否有沼气。若发现有,要处理后方能作业。③、下井前,对井内空气进行抽样检测,发现有毒气体含量超过允许值,必须进行除毒后再下井作业。④、上班前,先用鼓风机向深井通风,然后下井作业。五、主要施工机具安全技术措施所有现场使用的施工机械均应安装完毕后,向公司安全部门验收合格后,才可使用。1、搅拌机使用安全技术措施搅拌机应设置在平坦坚实位置,用方木垫起前后轮轴,使轮胎搁高架空,以免在开动时发生走动。搅拌机架高使用时必须设置操作平台,并设防护栏杆。电源接通后,必须仔细检查,经空车试转认为合格,方可使用。试运转时应校验搅拌筒转速是否合适,一般情况下,空车速度比重车(装料后)稍快2—3转,如相差较多,应调整动轮与传动轮的比例。拌筒的旋转方向符合箭头指示方向,如不符时,应更正电机接线。检查传动离合器和制动器是否灵活可靠,钢丝绳有无损坏,轨道导轮是否良好,周围有无障碍及各部件的润滑情况等。对设有上料斗地坑的搅拌机坑口周围应垫高夯实,以防地面水流入坑内,上料轨道架的底端支承面应夯实或铺砖轨道架的后面用方木支牢,防止工作时轨道变形。开机后,经常注意搅拌机各部件的运转是否正常,停机时,经常检查搅拌机搅机叶片是否打弯、螺丝有否打落或松动。搅拌机料斗提升后,斗下不能有人过往,以免因制动器失灵发生意外。如确须在斗下检修或清理,须停机并将料斗用保险链条挂牢。作业中,如果机械发生故障不能运转时,应立即切断电源,将搅拌筒内混凝土清除干净,然后进行维修,如需要操作人员进入筒内清理时,除切断电源外,还应设专人在外监护或卸去熔断器并锁好电闸箱后,方可进入工作。54\n当混凝土搅拌完毕或预计停歇1小时以上,除将余料出净外,应用石子和清水到入拌筒内,开机转动,把粘在料筒上的砂浆冲洗干净后全部卸出。料筒内不得有积水,以免料斗和叶片生锈。同时还应清理搅拌筒外积灰,使机械保持清洁完好。下班后及停机不用时,将保险丝取下,以策安全,料斗应落至坑内,必须升起则应用链条扣牢。2、卷扬机使用安全技术措施:安装位置要求视野良好。卷扬机司机应经专业培训持证上岗。作业时要精神集中,发现视线内有障碍物时,要及时清除,信号不清时,不得操作。作业前,应先空转确认电气、制动以及环保情况良好才能操作,操作人员详细了解当班作业的主要内容和工作量。当被吊物没有完全落在地面时,司机不得离岗。休息或暂停作业时,必须将物件或吊笼降至地面。下班后,应切断电源,关好电闸箱。使用单转卷扬机,必须用刹车控制下降速度,不能过快和猛急刹车,要缓缓落下。留在卷筒上的钢丝绳应保留3~5圈。司机应随时注意操作条件及钢丝绳的磨损情况,当荷载变化后,第一次提升时,应先离地0.5米稍停,检查没有问题时再继续上升。禁止使用搬把型开关,防止发生碰撞误操作。钢丝绳要定期涂黄油。3、水泵使用安全技术措施水泵的安装应牢固、平稳,有防雨措施。多台水泵并列安装时,间距不小于80cm。管径较大的出水管,必须用支撑,转动部分要有防护装置。电动机轴应与水泵轴同心,螺栓要牢固,管路密封,接口严密,吸水管阀无堵塞,无漏水。起动时,应将出水阀关闭,起动后逐步打开。行动中,若出现漏水、漏气、填料部位发热、机温升高、电流突然增大等不正常现象,要立即停机检修。水泵行动中,不得从机上跨越。升降吸水管量,要站到有防护栏杆的平台上操作。54\n应先停机,后关闭出水阀。4、钢筋加工机械使用安全技术措施:钢筋调直机(1)、安装承受架时,承受架料槽中心线应对准导向筒、调直筒和下切刀孔的中心线。(2)、安装完毕后,应先检查电气系统及其元件有无损坏,机器连接零件是否牢固可靠,各转动部分是否灵活。确信各部分正常后,方可试运转。试动中应检查轴承温度,查看锤头、切刀及剪刀齿轮等工件是否正常。确认无异状况时,进料、试验调直和切断。(3)、按所需调直钢筋直径,选适当的调直块、曳引轮槽及传速度。调直块的孔径应比钢筋直径大2~5mm,曳引轮槽宽,应和所需调直钢筋的直径相符。(4)、必须注意调整调直块。调直筒内,一般设有五个调直块,第1、5两个调直块须放在中心线上,中间三个可偏离中心线。先使钢筋偏移3mm左右的偏移量,经过试调直,如钢筋仍有慢弯,可逐渐加大偏移量直到调为止。(5)、切断三、四根钢筋后,停机检查其长度是否合适。如长度有偏差,可调调整限位开关或定尺板。(6)、导向筒前部,应安装一根长度为1米左右的钢管,需调直的钢筋先穿过该钢管,然后穿入导向筒和调直筒,以防止每盘钢筋接近调直完毕时起端头飞出伤人。(7)、在调直块未固定、防护罩未盖好前,不得穿入钢筋,防止开动机器后调直块飞出伤人。钢筋切断机(1)、使用前应查看刀片安装是否正确。固定刀与活动刀间隙以0.5~1米为宜。(2)、必须确认空载试运正常后方能投入使用。(3)、断料时,必须将钢筋握紧,应在活动刀后退时,把钢筋送入刀口,以防止钢筋末端摆动或飞出伤人。(4)、切断钢筋时,必须用钳子夹紧送料。铁屑、铁末等脏物不得用手抹除。(5)、严禁切断规定范围外的钢材、烧红的钢筋以及超过刀刃硬度的材料。54\n(6)、使用电动液压钢筋切断机时,要先松开放油阀,,空载运转几分钟,排掉缸内空气,然后拧紧并用手板动钢筋给活动刀以回程压力,即可进行工作。钢筋弯曲机(1)、使用前,应对钢筋弯曲机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载试转。(2)、机身应有接地,电源不允许直接接在按扭上,应另装开关箱。(3)、不准在运转中更换中心轴、成型轴或挡铁轴。严禁在运转过程中加油或擦抹机床。(4)、钢筋的放置要和挡铁板轴、工作盘旋转方向配合,不要放反。(5)、不直钢筋,禁止在弯曲机上弯曲,以防发生事故。(6)、弯曲钢筋时严禁超过本机的钢筋直径、根数及机械转速。(7)、严禁在弯曲钢筋的作业半径内和机身不设销的一侧站人。弯曲哈的半成品应堆放整齐,弯钩不得朝上。钢筋冷拉机(1)、冷拉场地在两端地锚外侧设置警戒区,装高防护栏杆及警告标志。(2)、作业前,应检查冷拉夹背夹齿必须完好,滑轮、拖拉小车应润滑灵活。拉钩、地锚及防护装置齐全牢固。确认良好方可作业。(3)、卷扬机操作人员必须看到指挥人员发出信号,并待所有人员离开危险区后方可作业。冷拉应缓慢、均匀地进行,随时注意停车信号或见到有人进入危险区时,应立即停拉,并稍稍放松卷扬机钢丝绳。(4)、用延伸率控制的装置,必须装设明显的限位标志,并要有专人负责指挥。(5)、电器设备必须安全可靠,导线绝缘必须良好,电动机和起动器外壳必须接地。(6)、地垄的设置和抗拉强度计算,应满足有关规定要求。5、焊接与焊接设备使用安全技术措施:(1)、焊接工作开始前,应首先检查焊机和工具是否完好和安全可靠。如焊钳和焊接电缆的绝缘是否有损坏的地方、焊机的外壳接地和焊机的各线点触是否良好。不允许未进行安全检查就开始操作。(2)54\n、在狭小空间、容器和管道内工作时,为防止触电,必须穿绝缘鞋,脚下垫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衬垫;最好两人轮换工作,以便互相照看。否则就需要有一名监护人员,随时注意操作人的安全情况,一遇上危险情况就立即切断电源进行抢救。(3)、身体出汗后而使衣服潮湿时,切勿靠近带电的钢板或工作件上,以防触电。(4)、工作地点潮湿时,地面应铺有橡胶板或其他绝缘材料。(5)、更换焊条一定要戴皮手套,不要赤手操作。(6)、在带电情况下,为了安全,焊钳不得夹在腋下去搬被焊工件或焊接电缆挂在脖颈上。(7)、推拉闸刀半开时,脸部不允许直对电闸,以防止短路造成的火花炼伤面部。(8)、下列操作必须在切断电源后才能进行:①、更改焊机接头时;②、更换焊机需要改接二次回路时;③、更换保险装置时;④、焊机发生故障需要进行检修时;⑤、转移工作地点搬动焊机时;⑥、工作完毕或临时离开工作现场时。(9)、电焊、气割,严格遵守“十不烧”规程操作。(10)、操作前应检查所有工具、电焊机、电源开关及线路是否良好,金属外壳应有安全可靠接地,进出级应有完整的防护罩,进出端应有铜接头焊牢。(11)、每台电焊机应有专用电源控制开关。开关的保险丝容量,应为该机的1.5倍,严禁用其他金属丝代替保险丝,完工后,切断电源。(12)、电气焊的弧火花点必须与氧气瓶、电石筒、乙炔瓶、油类等危险物品的距离不小于10米。与易爆物品的距离不小于20米。(13)、乙炔瓶氧气瓶均应设有安全回火防止器,并分开堆放,橡皮管连接处必须用轧头固定。(14)、氧气瓶,严禁沾染油脂、有油脂衣服、手套等,禁止与氧气瓶、减压阀、氧气软管接触。(15)、清除焊渣时,面部不应正对焊纹,防止焊渣溅入眼内。(16)54\n、经常检查氧气瓶与磅表头处的螺绞是否滑牙,橡胶管是否漏气,焊枪嘴和枪身有无阻塞现象。(17)、注意安全用电,电线不准乱拉,电源线均应架空扎牢。(18)、焊割点周围和下方应采取防火措施,并应指定专人防火监护。6、配电箱安全使用措施(1)、配电箱应装设在干燥、通风及常温场所,配电箱设有防雨、防尘措施。(2)、固定式配电箱的底下与地面的垂直距离大于1.3米、小于1.5米,移动式配电箱尺寸大于0.6米、小于1.5米。(3)、每台用电设备备用的开关箱,实行“一机一闸、一箱、一锁、一漏电”保护制,严禁用同一开关电器直接控制二台及二台以上的用电设备(含插座),并按规定正确使用漏电开关。(4)、配电箱中导线的进出口设在箱体的下面,进出线加护套分路成束,并做好防水弯,导线束不得与箱体进出口直接接触。(5)、配电箱中熔丝必须符合要求,不得堆放杂物,凡现场停止作业一小时以上,应将动力开关箱断电上锁。7、装卸工作安全技术措施(1)、搬运工在搬运前必须认真学习有关操作规程中的装卸要求,并遵照执行,对零星装卸也要符合安全运输的有关规定。(2)、其重搬运各种大小设备时,必须统一规定口号、统一指挥进行操作。(3)、起重搬运工具,使用前必须进行检查,不符合安全规定的不准使用。4、搬运机械,必须查明重量、尺寸、装卸地点后,才能操作。(5)、装运各种材料、物件时严禁超载、超高、超宽、超长。(6)、车辆未听稳,严禁人在车辆上操作或上下爬车,物件堆放要平稳;车辆行使时,禁止人坐在栏板上或车顶高处,并不准站在物件的顶头,防止急刹车物件往前突然移动而扎伤人,装运构件,必须选好枕木、挂好紧线器,防止物件倒塌造成事故。(7)、密切配合驾驶员,车辆进出照顾前后,倒车、转弯、领车、正常行驾时应注意前后左右马路的动态。(8)、装卸乙炔、氧气瓶时应轻装轻卸,严禁抛、滑、滚、碰。(9)、向汽车上卸土应在车子停稳定后进行,禁止铲斗从汽车驾驶室上越过。54\n(10)、场内道路应及时整修,确保车辆安全畅通,各种车辆应有专人负责指挥引导。(11)、车辆进出门口的人行道下,如有地下管线(道)必须铺设厚钢板,或浇搞砼加固。六、警示标志本工程沿道路走向,在施工时和收工后,施工区前后10米处必须设置警示标志,警示标志,如下:54\n第十五节质量保证体系及质量保证措施一、质量保证体系(一)、在该工程施工中,按照ISO9001:2000标准的全部要素组织施工,公司建立以来总工程师为首的质量监督检查组织机构,横向包括各职能机构,纵向包括工程处、项目直至施工班组形成质量管理网络,项目建立以来项目经理为总负责,项目质量工程师中间控制,项目质检员基层检查的管理系统,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全方位、全员的控制。(二)、建立健全和严格执行各项制度1、推行施工现场工程组织管理总负责人技术管理工作责任制,用严谨的科学态度和认真的工作作风严格要求自己。正确贯彻执行政府的各项技术政策,科学地组织各项技术工作,建立正常的工程技术序,把技术管理工作的重点集中放到提高工程质量,缩短建设工期和提高经济效益的具体技术工作业务上。2、建立健全各级技术责任制正确划分各级技术管理工作的权限,使每位工程技术人员各有专职、个各司其事,有职,有权、有责。以充分发挥每一位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为本工程建设发挥应有的骨干作用。3、建立施工组织设计的施工方案审查制度,工程开工前,将我公司技术管部门批准的单位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报送监理工程师审核。对重大或关键部位的施工,以及新技术新材料的使用,我施工单位提前一周提出具体的施工方案、施工技术保证措施,以及新的材料试验,鉴定证明材料呈报监理主管工程师审批。4、建立严格的奖罚制度: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项目经理组织有关人员,根据公司有关规定,制定符合本工程施工是详细的规章制度和奖罚措施,尤其是保证工程质量的奖罚措施。对施工质量好的作业人员进行重奖,对违章施工造成质量事故的人员进行重罚,不允许出现不合格品。54\n5、建立健全技术复核制度和技术交底制度,在认真组织进行施工图纸会审和技术交底的基础上进一步强化对关键部位和影响工程全部的技术工作的复核。工程施工过程,除按质量标准规定的复查、检查内容进行严格的复查、检查外,在重点的工序施工前,必须对关键的检查项目进行严格的复核。如建筑物轴线坐标和高程;基础的土质、位置、标高、尺寸;梁、板、柱混凝土模板的尺寸、位置、标高、以及预埋件(管)留孔的位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钢材、水泥的试验成果资料:特殊项目大样图的形状、尺寸;以及其他需要复核的项目。杜绝重大差错事故的发生。6、坚持“三检”制度。即每道工序完后,首先由作业班组提出自检,再由施工员项目经理组织有关的施工人员、质检员、技术员进行互检和交检。隐蔽工程在做好“三检制”的基础上,请监理工程师审核并签证认可。7、坚持“三级”检查制度。公司每月对项目工程质量全面检查一次,工程处对项目的工程质量检查一次。检查中严格执行有关规范和标准,对在检查中发现不合格项,提出不合格报告,限期纠正,并进行跟踪验证。质量检查程序见图。8、实施混凝土浇筑令签发制度。混凝土浇灌前,混凝土施工员必须向监理提出签发“混凝土浇灌令”的书面申请,经经理审查确认已具备浇灌条件后,签发“混凝土浇灌令”,否则不得开机进行混凝土工程施工,申请签发“混凝土浇灌令”时,必须递交以下资料:8.1、“混凝土浇灌令”申请报告8.2、由工程监理和质量监督等单位现场代表共同签证的混凝土浇注部位的各隐蔽项目的隐蔽工程验收记录。8.3、出各专业技术主管共同签证的“专业工程完工会签表”。8.4、混凝土配合比试验报告,钢材、水泥的骨料等质量检测报告及合格证。二、质量保证措施(一)、确保施工质量的技术措施1、严格执行ISO9001:2000质量标准,按程序文件进行质量管理,按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是质量水平保持稳定、连续并不断上升的根本保证。2、加强技术管理,认真贯彻执行国家规定。操作规程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责任制,认真做好技术交底工作,除进行书面交底外,还应组织各班组召开技术交底会,对施工难点和重点进行讲解。54\n3、各种不同材料必须合理分类、堆放整齐。对于钢筋必须挂牌标示,避免锈蚀和污染。加强原材料检验工作,严格执行各项材料的检验制度,水泥、钢材、焊条都必须有出厂合格证和试验资料。混凝土严格按配合比施工,认真做到开盘交底和拆模申请制度。4、各工序技术措施(1)、测量放线设立专门的测量放线小组,测量仪器及工具事先检查、定期校正。测量控制的重点是保证顶管井定位及成孔垂直的控制。(2)、模板工程施工鉴于模板工程是保证护壁质量桩芯尺寸好坏的重要环节,模板安装完毕后,必须经质检员对孔径尺寸、垂直度进行验收,合格后才可浇筑护壁混凝土。(3)、钢筋工程施工A、钢筋进场后及时进行原材料检测试验,合格材料方可使用。B、钢筋工程工程施工前要认真做好翻样,交底工作。钢筋笼除按设计要求@2000mm用Ф16钢筋作加劲箍外,在加工时还应用Ф16钢筋@2000作三角定型筋,保证钢筋位置准确。C、钢筋工程安装后,工程质检人员应对钢筋进行检查,做好隐蔽验收。重点进行下列内容检查。根据设计图,检查钢筋的种类、直径、根数、间距是否正确,特别要检查加劲的数量,检查钢筋接头位置及搭接长度是否符合要求:绑扎是否牢固、有无松动脱变现象,检查混凝土保护层是否符合要求,检查钢筋焊接是否符合要求。D、钢筋安装就位后,还应检查钢筋是否在吊装过程中有变形现象,其标高是否正确。(4)、混凝土工程施工A、严格执行材料进场验收制度,特别是对水泥、砂、石要有计划的提前做好化验工作,杜绝不经化验合格而先使用的现象。B、护壁混凝土的配合比必须经设计,送监理、总包、业主确认。在施工中严格按配合比施工。C、商品混凝土到现场后要有专职质检员进行检验。54\nD、顶管井成孔后,及时验收,安装钢筋笼浇灌混凝土,防止顶管井底因水泡而影响桩的承载力。E、桩芯混凝土浇筑时,使用窜筒,保持窜筒底与浇筑面不超过2米,防止窜筒地与浇筑面过高造成混凝土离析。振捣时,若发出浮浆过多,必须用泵抽走浮浆。(二)、保证质量的管理措施:1、岗位责任制:按质量目标分解,将质量责任层层挂牌,层层落实。由质检员行使质量是否决权和奖罚权。2、奖罚制;拉大班组优良与合格的工资差距,质量评定按楼层各部位分开进行,实行优质重奖,劣质重罚的方法,最大限度地调动工人的积极性。3、材料进场检查制:要特别注意杜绝无准用证书水泥及钢筋的使用。商品混凝土按商品混凝土的管理规定执行。4、三检制:主要分项工程质量检查,坚持“自检、交接检、专检”三检制。5、隐检制:根据施工进度安排预检、隐检计划、进行预检、隐检程序,办理预检、隐检手续,并及时履行签字归档。6、工程例会制:A、外联工程例会:汇报工程进展情况;听取业主、总包、监理、质检站及设计院等各方面的指导和意见,提出施工或图纸上的问题、方案措施。B、内部工程例会;总结工程施工的进度、质量、安全情况,传达外联工程会议精神,督促各区段施工进度。定于每星期五下午召开工地例会。三、防止质量通病措施(一)、模板工程1、模板安装前,先检查模板的质量,不符合质量标准的不得投入使用。2、护壁模板通病现象:断面尺寸鼓出、漏浆、混凝土不密实,或蜂窝麻面、偏斜。防治措施:做好圆模的拼接,密缝;下部土面平整,无高低不平。安装好圆模后,校对垂直度及内尺寸。54\n内支撑要牢固。(二)、钢筋工程:钢筋加工:(1)、钢筋开料切断尺寸不准,根据钢筋的所在部位和钢筋切断后的误差情况,确定调整或返工。(2)、钢筋成型尺寸不准确,箍筋歪斜,外形误差超过质量标准允许值:对于Ⅰ级钢筋只能进行一次重新调直和弯曲,其他级别钢筋不宜重新调直和反复弯曲。2、钢筋绑扎与安装(1)、钢筋骨架外形尺寸不准:绑扎时宜将多根钢筋端部对齐,防止绑扎时,某号钢筋偏离规定位置及骨架扭区弯形。(2)、保护层砂浆垫块厚度应准确,垫块间距应适宜,否则导致钢筋笼倾斜。(3)、钢筋笼吊装入桩时,应力求平稳,吊点选择在钢筋笼内部三角形加强筋,骨架各钢筋交点要绑扎牢固,必要时焊接牢固。(4)、浇筑混凝土时,受侧压钢筋位置出现位移时,就及时调整。(5)、同截面钢筋接头数量超过规范规定:骨架未绑扎前要检查钢筋对焊接头数量,如超出规范要求,要作调整才可绑扎成型。3、对焊焊接表面烧伤、接头轴线偏移和弯折,接头结合不良、接头氧化缺陷、接头过烧缺陷、热影响区淬火脆裂以及接头区域有裂纹等现象。4、电弧焊:(1)、焊接过程中要及时清渣,焊缝表面光滑平整,加强焊缝平缓过度,弧坑应填满。(2)、根据钢筋级别、直径、接头形式和焊接位置,选择适宜焊条直径和焊接电流,保证焊缝尺寸符合要求。(3)、绑条尺寸、坡口角度、钢筋端头间隙以及钢筋轴线等应符合有关规定,保证焊缝尺寸符合要求。(4)、焊接地线应与钢筋接触良好,防止因起弧而烧伤钢筋。(5)、钢筋电弧焊时不能还是因焊接而引起的结构变形,应采取下列措施:A、对称施焊,54\nB、分层轮流施焊,C、选择合理的焊接顺序。(三)、混凝土工程:1、蜂窝产生原因:振捣不实或漏振;模板缝隙过大导致水泥流失。预防措施:使用插扦捣砼时要每次来回,至出现浮浆为止。新旧接缝范围要小心振捣。模板安装前应清理模板表及模板拼缝处的粘浆,才能使接缝严密。若接缝宽度超过2.5mm应予填封,选择相应的石子粒径。(2)、露筋产生原因:钢筋保护层垫块不足,导致钢筋紧贴模板;振捣不实。预放防措施:钢筋垫块厚度要符合设计规定的保护层厚度;垫块放置间距适当,钢筋直径较小时垫块间距宜密些;使用插扦必须多次插动,待混凝土中气泡完全排除后才移动。(3)、麻面产生原因:模板表面不光滑;模板湿润不够;漏涂隔离剂。预防措施:模板应平整光滑,安装前要把粘浆清清除干净,并满土隔离剂,浇筑前对模板要浇水润湿。(4)、缺棱掉角产生原因:投料不准确,搅拌不均匀,出现局部强度低,或拆模板过早,拆模板方法不当。预防措施:指定专人监控投料,投料时间要足够;拆模应在混凝土强度能保证其表面及棱角不应在拆除模板而受损坏时方能拆除。拆除时对构件棱角应予以保护。(5)、计量不准确。石、砂、水泥(包括散装水泥和水)未经计量或计量不准:外加剂没有按程序操作,而导致混凝土质量下降。(6)、混凝土缺陷的处理A、麻面:先用清水对表面冲刷干净后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B、蜂窝、露筋:先凿除孔洞周围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然后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对小的蜂窝孔用1:2或1:2.5水泥砂浆抹平压实,对大的蜂窝露筋按孔洞处理。54\nC、孔洞:凿去疏松软弱的混凝土,用压力水或钢丝刷洗刷干净,支撑后,用高标号混凝土捣实,面涂纯水环氧水泥浆进行封闭处理。第十六节逆做护壁式基坑支护工程事故处理应急预案一、应急预案的方针与原则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保护人员安全优先,保护环境优先的方针,贯彻“常备不懈、统一指挥、高效协调、持续改进”的原则。更好地适应法律和经济活动的要求;给企业员工的工作和施工场区周围居民提供更好更安全的环境;保证各种应急资源处于良好的备战状态;指导应急行动按有计划有序地进行;防止因应急行动组不力或现场救援工作的无序和混乱而延误事故的应急救援;有效地避免或降低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帮助实现应急行动的快速、有序、高效;充分体现应急救援的“应急精神”。二、应急策划(一)、应急预案工作流程图根据本工程的特点及施工工艺的实际情况,认真的组织了对危险源和环境因素是识别和评价,特制定本项目发生紧急情况或事故的应急措施,开展应急知识教育和应急演练,提高现场操作人员应急能力,减少突发事件造成的损害和不良环境影响。其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见下图:定期评审进行评审、修订实施应急预案应急知识教育培训配备应急物资、设备组建抢险队、救护车成立抢险领导小组编制应急预案危险源及环境因素辨识、评价54\n未发生发生应急准备和响应工作程序图(二)、机构与职责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一旦发生施工安全事故,项目部负责人必须立即到达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成立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应急救援领导小组的组成组长:项目经理副组长:主管施工生产是项目副经理、项目技术负责人成员:安全员、施工员等职责:研究、审批抢险方案;组织、协调各方抢险救援的人员、物资、交通工具等;保持与公司领导的通信联系,及时发布现场信息。2、应急物资应急物资的准备是应急救援工作的重要保障,项目部根据潜在事性质和后果分析,配备应急急救援中所需要的消防手段、救援机械和设备、交通工具、医疗设备和药品、生活保障物资。并准备一定数量薄膜,遇暴雨时进行边坡护坡。主要应急机械设备表序号材料、设备名称单位数量规格型号主要工作性能指标配备位置备注1挖掘机辆1PC200斗容量0.5m3现场2电焊机台2BX500现场(1)救护人员的装备:头、防护服、防护皮、防护手套、安全带、呼吸保护器具等;(2)灭火剂:水、泡沫、1211、气体灭火器等;(3)灭火器:干粉、泡沫、1211、气体灭火器等;54\n(4)简易灭火器工具:扫帚、铁锹、水捅、脸盆、沙箱、石棉被、湿布、干粉袋等;(5)消防救护器材:救生网、救生梯、救生袋、救生垫、救生滑竿、缓降器等;(6)通讯器材:固定电话一个,移动电话一个:原则上每个管理人员一人一个,对讲机若干个。3、教育、训练为全面提高应急能力,项目部应对抢险人员必要的抢险知识教育,制定出相应的规定,包括应急内容、计划、组织与准备、效果评估等。在基坑土方开挖前出公司、项目部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方案演练。在基坑开挖期间进行第二次事故应急演练。(三)、应急预案的启动时机及响应程序1、预案的起动时机当坑顶部侧向位移超过预警值或基坑顶部垂直沉降变形超过预警值或坡度顶水平位移突然加大、突然大雨或暴雨是应立即起动应急预案。现场管理人员根据出现的险情或有可能出现的险情,迅速逐级上报,次序为现场应急救援领导小组、公司应急救援领导小组、上级主管部门。出小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紧急抢救和向上级汇报。2、应急事故发生处理流程紧急事故发生抢险结束、恢复生产措施及善后处理、进行总结现场处置、送医院抢救上报监理、业主、设计院进行抢险物资、设备到位抢险方案确定抢险领导小组上报现场应急领导小组54\n3、深基坑坍塌事故应急响应程序实行昼夜值班制,项目部值班时间表如下:7:30~20:30—20:30~7:30发现紧急情况的人员3分钟内立即通知应急小组成员,在现场的任何一位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特别是项目经理或专职安全员)应立即停止深基坑作业,并负责指挥现场进行紧急抢救。同时派人大声呼喊,通知施工人员和附近建筑物人员的紧急疏散到安全地点,由安全员和相关负责人负责清点疏散人数,发现有缺少人员的情况时,立即通知工地负责人和抢险部门。应急小组成员立即通知小组内组长和其他成员,应急小组人员迅速回到事故现场。若发生事故是,应急小组组长不能及时回到工地现场,由副组长代行其职责。副组长、组员指挥挖土机在坑内堆土反压。在支护结构稳定前不得进出入施工抢险人员。专职安全员及时将事故逐级向上报告,以便抢救工作得到总公司的支持,并组织人员保护事故现场,事故未查清和征得有关部门同意,不得借口恢复生产,擅自破坏现场。遇到紧急情况,全体职工应特事特办、急事急办,主动积极地投身到紧急情况的处理中去。各种设备、车辆、器材、物资等应统一调遣,各类人员必须坚决无条件服从组长或副组长的命令和安排,不得拖延、推诿、阻碍紧急情况的处理。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迅速投入抢险工作。若有人员被埋或人员受伤,应急小组组长立即拨打消防报警电话“119”或救护电话“120”,通报以下信息:a)、工程名称:XX市XX区XX镇XX污水处理厂配套污水管网——工业大道污水管道工程(Ⅰ标)b)、地址:XX区XXXXc)、事故情况:报告事故情况54\nd)、联系电话:工地负责人手机。在回答了“110”的询问后方可放下话筒,并派人在路口接应警车,必要时协助疏导交通。深基坑工程的项目经理在组织抢险的同时,应及时组织对深基坑支护结构的修复、加固和监测,并组织对深基坑设计和施工方案重新分析论证后方可继续深基坑工程的施工。对造成重大事故的,现场指挥者应立即报告公司总经理。总经理接到报告后,应即时组织质安部向上级主管部门报告,以便事故的应急救援工作得到政府的援助。4、紧急救援的一般原则以确保人员的安全为第一,其次是控制材料的损失。紧急救援关键是速度,因为大多数坍塌死亡是窒息死亡,因此,救援时间就是生命。此外要培养施工人员正确的处险意识,凡发现险情要立即使用事故报警系统进行通报,紧急救援响应者必须是紧急工作组成员,其他人员应该撤离至安全区域,并服从紧急工作组成员的指挥。5、急救知识与技术鉴于深基坑坍塌事故所造成是伤害主要是机械性窒息引起呼吸功能衰竭和颅脑损伤所中枢神经系统功能衰竭,因此紧急工作组成员必须熟练掌握止血包扎、骨折固定、伤员搬运及心肺复苏等急救知识与技术等。6、通讯项目部必须将110、120、项目部应急领导小组成员的手机号码、企业应急领导组织成员手机号码、当地安全监督部门电话号码,明示于工地显要位置。工地抢险指挥及安全员熟知这些号码。7、警戒与治安安全保卫小组应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维护现场治安秩序。8、人群疏散与安置疏散人员工作要有秩序的服从指挥人员的疏导要求进行疏散做到不惊慌失措,勿混乱、拥挤,减少人员伤亡。9、现场恢复54\n充分辩识恢复过程中存在的危险,当安全隐患彻底清除,方可恢复正常工作状态。10、预案管理与评审改进公司和项目部对应急案应针对施工的变化及预案的缺陷,不断更新完善和改进应急预案。三、工伤事故的调查处理施工现场发生事故后,公司质安部经理作为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负责对送医院抢救的人员身份、受害程度等进行验证及追踪。事故应急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对事故进行调查,项目所属的分公司经理作为事故应急领导小组成员,应协同项目经理尽快查明事故发生的原因,编写《事故调查报告》。质安部负责审查《事故调查报告》,并进行分析和汇总,及时填写《企业职工工伤事故登记表》,监督有关责任部门或人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控制程序》。事故应急领导小组应按“四不放过”的原则和《事故报告、调查与处理程序》对有关责任部门或人进行处理,以达到纠正和预防的作用。公司人力资源部负责协同事故发生部门或分公司进行事故的善后处理。四、施工现场应急救援情况及救援措施(一)、施工阶段防淹措施考虑到XXX地区处于亚热带地区,降水十分丰富,年平均降雨约1696.5mm,为了确保工程不受影响,拟采取以下措施:顶管井周边砌筑30cm高的护肩,作为通常情况下的当水设施,配备足够的数量的草包,紧急对顶管井周围做围堰,防止地面水大量流入井内;施工现场仓库配备足够数量的潜水泵,泥浆泵;即使获取天气信息,预先做好准备工作;在现场进行平面布置时,考虑适当加大明排系统的能力,并加强管理保持其畅通。(二)、防止变形、坍孔措施54\n严格技术交底制度,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在整个施工阶段要从人员、设备、材料和制度作好从分的准备工作,一旦遇到险情能及时迅速投入到抢险工作中;加强监测,随时掌握围护桩变形情况、地表隆陷情况、地下水情况,以便采用相应的措施。如若发生桩体塌方,则如下处理:发生塌方后,不要慌张,保护好现场,并及时通知现场管理人员组织抢救工作;救援人员通过钢吊笼下井抢救受伤人员;井上人员准备好氧气气包、医用消毒药水及纱布对受伤人员进行简单处理;及时组织车辆将受伤人员就近送往医院治疗。若塌方继续发生为防止周围顶管井发生意外,及时疏散周围顶管井内作业人员;对塌方的顶管井待塌方稳定后及时组织人员修补、处理;若无法处理,必要时可填砂重筑。(三)、爆破施工1、爆破施工期间,式地四周必须做好安全警戒工作;2、爆破施工完毕,必须立即卸开井口覆盖的炮被,并向井内注水溶解有害气体;3、工人下井作业之前,还需对井底送风15分钟,并用气体检测仪或活鸟进行有毒气体检测,直至确认无安全隐患方可下井。(四)、安全用电每日施工之前,组织现场电工对场地内的电线路全面检查一遍,若有安全隐患及时抢修;定期归整场地内的电线路使之与风、水管线分开;顶管井内施工坚决杜绝边抽水边作业,以防发生触电事故。(五)、井下作业人员昏阙的处理发现井下工人有异常情况,不要惊慌,及时向井下通风,以保证井下工人供氧充足;以最短时间组织井上工人下井抢救作业人员;井上配备好氧气包及葡萄糖溶液,供昏阙人员急救之用。若昏阙人员症状不能缓解,及时组织车辆将昏阙人员就近送往医院治疗。五、恢复生产及应急抢险总结54\n抢险救援结束后,由监理单位主持,业主、设计、咨询等相关单位参加的恢复生产会,对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原因进行分析,确定下步恢复生产应采取的安全文明质量等施工措施和管理措施。施工单位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恢复生产:作好事故处理和善后工作,对受害人进行领导慰问;严格落实公司ISO9002质量认证体系,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制度,认真学习应急预案,以项目经理为中心,将创优目标层层分解,责任到队,责任到人,从单位工程到分部、分项直至工序。健全各组织机构,加强人员管理,完善安全、质量保保证体系,健全安全、质量管理组织机构,整个项目形成一套严密的安全、质量管理体系,各级、各部门充分发挥管理的技能、职能和人的作用;做好技术、试验、测量、机械、施工工艺、后勤等各项保证工作。确保设计、施工方案可行,符合现场实际情况,可利用现场存有的机械、设备和材料;及时调用后备人员和机械设备,进行生产恢复,尽快达到正常生产;抢险结束和生产恢复后,应对整个应急预案中的不足,并及时进行评审和修订,使以后的应急预案更加成熟,遇到紧急情况能及时处理,将安全隐患、财产损失降到最底限度;六、应急领导小组名单组长:XXX副组长:XXXXXXX组员:XXXXXXXXXXXXXXXXXXXXXXXX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