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 54页

  • 1.66 MB
  • 2022-04-22 13:46:56 发布

人工湿地水处理技术

  • 54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人工湿地技术水处理新技术 目录1、人工湿地概述2、人工湿地分类及组成3、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4、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及性能特点5、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6、人工湿地的环境及经济效应7、人工湿地的发展趋势8、人工湿地的应用 湿地湿地是地球上一种重要的生态系统。它处于陆地生态系统(如森林和草地)与水生生态系统(如深水湖和海洋)之间。换言之,湿地是陆生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之间的过渡带(Ecotone)。湿地结合了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的属性,但又不同于二者。1、人工湿地概述 若尔盖湿地(四川省阿坝) 巴音布鲁克(新疆天山) 三江平原湿地(黑龙江) 黄河三角洲(山东) 扎龙保护区(黑龙江) 辽河三角洲湿地(渤海辽东湾) 人工湿地(Constructedwetland)人工湿地是模拟自然湿地的人工生态系统,类似自然沼泽地,但由人工建造和监督控制,是一种人为地将石、砂、土壤、煤渣等一种或几种介质按一定比例构成基质,并有选择性地植入植物的污水处理生态系统。它是一种集物理、化学、生化反应于一体的废水处理技术;是一个独特的土壤、植物、微生物综合生态系统。 人工湿地的国内外应用现状国内应用现状我国1987年(“七五”)建立了第一个人工湿地系统后,在人工湿地净化机理、系统控制、设计及运行参数等方面均取得可喜的进展。近10年来,人工湿地技术在我国被广泛应用于农业面源污染控制及生活污水、垃圾场渗滤液、采油废水、啤酒废水、制浆造纸废水等的处理。20世纪末建成的成都活水公园更展示了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新工艺用“绿叶鲜花装饰大地,把清水活鱼送还自然”的魅力。 随着研究逐渐深入,人工湿地还被用于改善饮用水源水质如利用人工湿地改善北京官厅水库水质,出水基本满足地面水Ⅲ类标准。目前,人工湿地还被广泛用于新兴领域,如利用人工湿地生态系统去除水体中的藻类效果显著,这说明人工湿地系统在污水深度处理或者在减少水体富营养化、抑制藻类疯长等方面都有其独特的作用。 国外,人工湿地广泛用于处理各种类型污水,如城市生活污水、酸性矿山废水、农业污水等,还被用于淡水回用水深度处理、净化富营养化水、自然保护、处理硝酸盐污染的地下含水层。目前,在美国有600多处人工湿地工程用于处理市政、工业和农业废水,在丹麦、德国、英国各国至少有200处人工湿地(主要为地下潜流湿地)系统在运行。新西兰也有80多处人工湿地系统被投入使用。国外应用现状 北美2/3的湿地是自由表面流湿地,其中一半是自然湿地,其余为人工自由表面流湿地。北美的湿地主要对人口较多的地区进行高级处理。在欧洲应用较多的则是地下潜流系统,尤其在一些东欧国家应用较广泛。该系统中种植有芦苇、菖蒲、香蒲等湿地植物,为了保证潜流,绝大多数系统还采用砾石作为填料。此类系统趋向于对近1000人口当量的乡村级社区进行二级处理,但它在澳大利亚和南非则被用于处理各类废水。 优点投资费用低,建设、运行成本低;处理过程能耗低;污水处理效果稳定可靠;污水处理系统的组合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等优点;良好的景观效应;可持续的经济效益;运行管理简单。缺点受气候条件限制较大;设计,运行参数不精确;占地面积相对较大;容易产生淤积、饱和现象;对恶劣气候条件抵御能力弱;净化能力受作物生长成熟程度的影响大;此外,可能需要控制蚊蝇孳生。人工湿地技术的优缺点 根据植物的存在状态,人工湿地主要分为三种类型:浮水植物系统、沉水植物系统、挺水植物系统。不同类型人工湿地结合使用以及和传统污水处理方法联合使用可以获得更好的出水水质。(1)浮水植物系统此系统中水生植物漂浮于水面;根系呈淹没状态。浮水植物目前主要用于N和P的去除和提高稳定塘的效率。2、人工湿地的分类及组成人工湿地的分类 (2)沉水植物系统此系统水生植物完全淹没于水中。系统中水的浊度不能太高,否则会影响植物的光合作用。该系统还处于试验阶段,主要用于初级处理与二级处理后的精处理。(3)挺水植物系统以挺水植物为主,植物根系发达,可通过根系向基质送氧,使基质中形成多个好氧、兼性厌氧、厌氧小区,利于多种微生物繁殖,便于污染物的多途径降解;目前人工湿地主要指挺水植物系统。 根据水的流动状态,该系统分为如下类型:自由水面系统(FWS),又称表面流湿地;潜流系统(SFS),又称潜流湿地。潜流湿地又分为水平流潜流系统(HFS)和垂直流潜流系统(VFS)。(1)自由水面系统自由水面系统的污水从系统表面流过,水深较浅(一般在0.1-0.6m),氧通过自由扩散补给。进水中所含的溶解性和颗粒性污染物与系统介质和植物根系接触。常用的植物包括香蒲、芦苇、慈姑、莎草等。与SFS系统相比,其优点是投资省,缺点是负荷低。北方地区冬季表面会结冰,夏季会滋生蚊蝇、散发臭味,目前已较少采用。 (2)潜流系统在潜流系统中,污水在湿地床的表面下流动,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填料表面生长的生物膜、丰富的植物根系及表层土和填料截留等作用,提高处理效果和处理能力;另一方面由于水流在地表下流动,保温性好处理效果受气候影响较小,且卫生条件较好,是目前国际上较多研究和应用的一种湿地处理系统,但此系统的投资比FWS系统略高。 ①水平流潜流系统:污水从进口经由砂石等系统介质,以近水平流方式在系统表面以下流向出口。此过程中,污染物得到降解。介质通常选用水力传导性良好的材料。氧主要通过植物根系释放。在欧洲主要应用芦苇,因此又称芦苇床处理系统。香蒲也是常用的湿地植物。②垂直流潜流系统:该系统通常在整个表面设置配水系统,并周期性进水。系统下部排水,水流处于系统表面以下。目的是系统可以排空水,以最大程度地进行氧补给。 人工湿地的组成绝大多数人工湿地由五部分构成:①基质,具有透水性,如土壤、砂、砾石;②水体(在基质表面上或下流动的水);③植物,适于在饱和水和厌氧基质中生长,如芦苇;④无脊椎或脊椎动物;⑤好氧或厌氧微生物种群。 湿地系统正是在这种有一定长宽比和底面坡度的洼地中,由土壤和填料(如砾石等)混合组成的填料床,污水在床体的填料缝隙中流动或在床体表面流动,并在床体表面种植具有性能好、成活率高、抗水性强、生长周期长、美观及具有经济价值的水生植物(如芦苇、蒲草等),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动植物生态系统。 3、人工湿地净化废水的机理人工湿地是由基质、水体、植物、动物和微生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生活在土壤中的微生物(细菌和真菌)在有机物的去除中起主要作用,湿地植物的根系将氧气带入周围的土壤,但远离根部的环境处于厌氧,形成处理环境的变化带,这就加强了人工湿地去除复杂污染物的难处理污染物的能力。大部分有机物的去除是靠土壤中的微生物,但某些污染物如重金属、硫、磷等依赖于土壤和植物的作用。 悬浮物去除污水中的悬浮物含有大量的污染物质,例如有机物、氮磷、重金属和病原菌等,因此去除悬浮物可以提高污水的去除率。悬浮物主要通过过滤、沉淀、湿地介质表面的吸附及微生物生长等作用从水中去除。湿地对悬浮物的去除非常有效,悬浮固体出水值一般低于10mg/L。为防止在进水口附近发生堵塞,进水前必须设置预处理以降低总固体浓度,一般设置沉淀池即可。 有机物的去除污水中的有机物包括包括颗粒性有机物和溶解性有机物。前者通过沉淀和过滤可迅速去除,而后者则通过植物根系生物膜的吸附、吸收及生物代谢降解过程被分解而去除。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又分为好氧降解和厌氧降解。好氧降解主要由好氧异氧菌控制:CH2O+O2=CO2+H2O厌氧降解由兼性厌氧菌和专性厌氧菌控制,该过程分两步进行。第一步主要产物为脂肪酸,如乙酸、乳酸、乙醇、CO2和H2。 C6H12O6+2H2O=2CH3COOH+4H2+2CO2C6H12O6=2CH3CHOHCOOHC6H12O6=2CO2+2CH3CH2OH硫酸盐还原菌和产甲烷菌利用上述脂肪酸进行代谢活动。CH3COOH+H2SO4=2CO2+2H2O+H2SCH3COOH+4H2=2H2O+2CH4CO2+4H2=CH4+2H2OBOD的去除包括几个生物化学过程:好氧呼吸,厌氧消减和硫酸盐还原。 氮、磷的去除污水中的氮包括无机氮和有机氮。无机氮包括氨氮、亚硝酸盐和硝酸盐。有机氮包括尿素、氨基酸、嘌呤和嘧啶。研究表明,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对氮的去除作用包括基质的吸附、过滤、沉淀、挥发、植物的吸收和微生物硝化、反硝化作用。人工湿地系统中对P的去除主要通过下面三个方面:微生物正常的同化或植物的吸收作用;聚磷菌的过量摄P作用;基质的物理化合作用。其中最主要的是基质对P的吸附作用及其纳P容量,其吸附作用与基质中Fe,Al和Ca等金属离子有关,而植物吸收对P的去除效率影响不大。 重金属去除人工湿地对重金属也有很强的去除能力。金属离子去除机理主要有:植物的吸收和富集作用、土壤胶体颗粒的吸附、悬浮颗粒的过滤和沉淀,人工湿地对污水中重金属去除是通过植物、微生物、土壤基质等组成成分共同起作用的。· 4、人工湿地处理系统及性能人工湿地处理系统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由预处理单元和人工湿地单元组成。通过合理设计可将BOD5、SS、营养盐、原生动物、金属离子和其他物质处理达到二级和高级处理水平。预处理主要去除粗颗粒和降低有机负荷。构筑物包括双层沉淀池、化粪池、稳定塘或初沉池。人工湿地中的流态采用推流式、回流式、阶梯进水或综合式。 推流式回流式阶梯式进水综合式 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性能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主要由植物、微生物、基质、水体及动物组成,各组成成分分别起着不同的作用,并且相互协同,使得整个湿地生态系统平衡运转,发挥良好的净化功能.植物植物是人工湿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人工湿地净化污水过程中,植物的作用可以归纳为3个重要的方面:①回收利用污水中可利用态的营养物质,吸附、富集重金属和一些有毒有害物质;②为根区好氧微生物输送氧气;③增强和维持介质的水力传输。 一般来说,选择湿地植物要注意几个原则:①净化能力,耐污能力和抗寒、抗热能力强,对不同的污染物采用相应的植物种类;②选择在本地适应性好的植物,最好是本地植物;③根系发达、生物量大;④抗病虫害能力强;⑤最好有广泛用途或经济价值;⑥易管理,综合利用价值高。不同的植物类型对不同的污染物质具有一定的针对性。对氮磷去除效果较好的湿地植物,如茭白、芦苇、水烛、灯心草。对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作用的植物是:宽叶香蒲,且对Pb、Zn、Cd等重金属有较好的去除作用。 人工湿地中植物能将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通过气道输送至根区,在植物根区的还原态介质中形成氧化态的微环境。这种根区有氧区域和缺氧区域的共同存在为根区的好氧、兼性和厌氧微生物提供了各自适宜的小生境,使不同的微生物各得其所,发挥相辅相成的作用。由于植物根和根系对介质的穿透作用,在介质中形成了许多微小的气室或间隙,减小了介质的封闭性,增强了介质的疏松度,从而使得介质的水力传输得到加强和维持。影响植物处理效果的因素有季节性衰退,如直接损伤、擦伤、水质和基质的不同组成、水位的高低以及富营养状态都能引起水生植物的衰退。 微生物人工湿地中微生物是净化污水的“主力军”。其数量在一定程度上可反映人工湿地净化污水的能力。它们把有机质作为丰富的能源,将其转化为营养物质和能量。人工湿地在处理污水之前,各类微生物的数量与自然湿地基本相同。但随着污水不断进入人工湿地系统,某些微生物的数量将逐渐增加,并在一定时间内达到最大值而趋于稳定。人工湿地系统中的微生物主要去除污水中的有机质和N,某些难降解的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需要运用微生物的诱发变异特性,培育驯化适宜吸收和消化这些有机物质和有毒物质的优势细菌,进行降解。人工湿地中微生物的活动是湿地净化污水的最主要因素。现有研究已经发现在BOD5、COD以及氮等降解的过程中微生物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人工湿地中的优势菌种有假单胞杆菌属Pseudomonas、产碱杆菌属Alcaligens和黄杆菌属Flavobacterium,均为生长快速的微生物,其体内含有降解质粒,是分解有机物的主体微生物种群。此外,对于有些难降解的有机物和有毒物须运用微生物诱导变异特性,培育驯化适宜吸收和消化这些物质的优势种,进行降解。同时,研究发现湿地中的微生物数目和种类与污水净化效果也有一定的关系。其数量越多则去除率越高。其中污水中BOD5的去除率与湿地细菌总数显著相关,氨氮的去除率与硝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的数量密切相关,污水中总大肠杆菌的去除率与湿地原生动物和放线菌数量也存在显著相关性。这也从一个方面说明湿地微生物在污染物降解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基质基质,又称填料,是人为设计的由不同大小的砾、沙、土颗粒等按一定厚度铺成的供植物生长、微生物附着的床体。基质是污水处理的主要场所,也是微生物的主要载体,同时又可以为水生植物提供支持载体和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当这些营养物质通过污水流经人工湿地时,基质通过一些物理、化学途径(如吸附、吸收、过滤、沉淀、络合反应和离子交换等)来去除污水中的SS、N、P等营养物质。自由表面流系统多以土壤为基质,潜流与垂直流系统则根据不同的特征污染物选择不同的基质,并须考虑便宜、易于取材等因素。 动物动物是作为人工湿地生态系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在食物链与营养级的生态平衡中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对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稳定性作出了重要贡献。目前,关于人工湿地中动物参与污染物净化方面的研究甚少,有研究提到了蚯蚓(Drilonema)能起到清洁垃圾的作用,从而减少了排泥次数。蚯蚓和沙蚕(Nereisdiversicolor)对重金属有富集作用,可以推测这些动物对污水中的重金属去除也能起一些作用。 5、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案温度问题温度影响包括:低温时生物活性下降和植物的死亡;对于表面流和竖流湿地,低温时表面会结冰,冰层覆盖不仅阻碍了大气的复氧过程,使生化水平降低,而且冰层的存在减少了有效水深,从而缩短了停留时间,进而对处理效果产生影响。因此,低温会导致处理效果的显著降低。目前,湿地中温度带来的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但可以采取一些措施适当的降低温度带来的影响。 首先,在工艺上可以采用潜流人工湿地:在该工艺中覆盖表面的表层土以及植物的落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温效果,而且没有表面结冰问题,因此受温度的影响较小。其次可以采用适当的保温措施。最后,可以加强前处理单元,以减轻湿地的处理负荷,这种方法可以适当降低温度对处理效果的影响。占地面积问题人工湿地净化的机理与特点使其与传统的污水处理工艺相比较需要较大的占地面积,一般认为大约是传统污水处理工艺的2~3倍左右。而当今,土地资源对于很多城市来说是非常宝贵的,这就为应用该技术带来了很大的障碍。 由于自身处理过程的特殊性,人工湿地技术在占地上的问题很难完全解决。但可以采取适当的措施以减少占用有效的土地资源。首先,选址时要考虑到环境、经济效益综合最优化和规模化的因素,为了不占用宝贵的市区土地资源,可将工程选址在市郊区域,这样做还能减轻风沙等对市区的影响和破坏。另外,可采用组合工艺,以提高效率,减少占地面积。出水污染物浓度回升问题水生植物生长周期较短和补给水源水质等环境的变化会引起植株的衰竭和腐烂,腐烂的茎、叶容易消耗水体中的溶解氧使河床上升、底泥增多,其中释放出的有机物、氨氮等导致水体污染物回升,容易造成水体的二次污染。 解决办法:及时收割调控,并将茎和叶移出水体,以便有效削减氮、磷并培育维护良好生态系统和促进健康水体的形成。堵塞问题随着时间推移,湿地中部分营养物质会逐渐积累,湿地中的微生物也相应繁殖,再加上植物的腐败,若维护不当,很容易产生淤积、阻塞现象。这种现象不仅会影响水的流速,而且会影响水的复氧,从而影响到微生物的活性进而影响到处理效果。解决办法为:选择适当的填料,最好是多孔、质轻、不易板结的材质,采用合适的操作工艺,可以通过一定的间歇进水来恢复湿地的渗透速率,选择适当的植物密度并及时维护。 6、人工湿地的环境及经济效应湿地是一种极有价值的生态系统类型,它具有各种生态系统的功能,是单位面积生态最高的陆地生态系统。人工湿地具有自然湿地生态系统同样的功能和效应。环境效应:增加大气湿度;对污水净化作用;减灾和保护濒危动植物;人工湿地植物多样性和景观效应;美化市容景观、衬托建筑、增加艺术效果的功能;调节区域气候。经济效应:人工湿地的旅游环境和景观作用;人工湿地植物的药用价值;人工湿地植物的纤维作用。 7、人工湿地的发展趋势目前,虽然人工湿地的研究和应用正方兴未艾,但其也有不足之处,今后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的发展趋势将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①开发数据库和设计指南由于各地的气候条件、湿地规模、负荷率、几何布置、植物种类构成及废水的类型构成等变化很大,因而对人工湿地很难有统一的设计和运行参数。因此要细致地研究不同地区特征和运行数据,以便在将来的建设中提供更合理的参数。 ②改良人工湿地技术目前,世界各国都投入了大量精力以改良人工湿地技术,将一些传统污水处理技术引入人工湿地,对现有的人工湿地系统进行研究以改良和优化工程设计参数。如北美湿地工程公司(NAWE)借鉴污泥回流技术和鼓风曝气开发了循环流湿地工艺和通风强化床工艺。另外,对系统的长期运行能力和管理问题进行研究,优化工程设计参数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由于其所涉及机理的复杂性和领域的广泛性,虽然有些机理研究已经得到初步的认可,但是仍有许多问题需要进一步研究。 ③不断扩大应用范围人工湿地自广泛使用以来表现出极大的发展潜力,从而得到公众的普遍接受。应用于人工湿地中的各种强化手段旨在提高其净化效能、扩大其应用范围、增强其运行稳定性、延长其使用寿命。相信在未来,越来越多的强化技术会应用于其中,使得人工湿地在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暴雨径流、中水回用、再生及生物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 在我国,人工湿地的研究起步较晚,因此有关湿地植物的研究还需不断深入、探索。今后我国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的研究可以着重关注以下几方面:①人工湿地生境条件下水生植物的生理生态研究;②人工湿地水生植物对有毒有害污染废水净化方面的研究;③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种类的筛选及其适宜人工生境的研究与创建;④通过人工湿地水生植物种类的选择或对水生植物的管理来激发新根生长以提高氧的传递;⑤关于收割植物对人工湿地有机质影响的研究。 8、人工湿地应用深圳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系统我国“七五”开始对人工湿地进行研究,已建成一些示范工程,并于1990年7月在深圳建起我国第一个人工湿地污水处理工程――白泥坑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白泥坑人工湿地污水处理系统位于深圳市宝安县百泥坑村南500m处。水系沿山角流向海湾属海洋性气候。占地面积189亩,日处理量3100m3/d废水。其处理流程见图1: 人工湿地及氧化塘系统各单元的设计参数见表1: 经过近两年的试验运转,出水效果较好。除氨氮指标效果不明显外,其余指标均能达到国家规定的二级处理排放标准。该工程无动力消耗,管理较方便,除每月作一次水质监测外,平时无需其它管理。从外观看,进水水质略显浑浊,但无色无臭,是一个村镇排出的生活污水及少量村办企业的废水汇合而成。其运行费用为0.02元/m3仅为传统活性污泥法的10%。 深圳人工湿地系统与其它污水处理厂的经济比较:从表可以看出,人工湿地的工程总投资,处理单位污水的投资额,年运行费用及单位污水的处理费用均比其它传统方法的费用低得多。 总结人工湿地净化技术始于1953年德国的Maxplanck研究所。该研究所博士在研究中发现芦苇能去除大量无机物和有机物。到20世纪70年代末已发展成为一种独立的污水处理技术。人工湿地污水处理技术具有处理效果好,出水水质稳定,氮磷去除率强,运转管理维护方便,工程基建和运转费用低,对负荷变化适应能力强,适于处理间歇排放的污水等特点。同时,人工湿地对保护野生动物和提高局部地区的景观美学价值也有益处。因此,在我国大力开展人工湿地治理污水,对我国水污染治理具有很大的意义,同时也具有很好的前景。 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