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6.00 KB
- 2022-04-22 13:45:35 发布
-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对各纱纺工序影响纱线毛羽的认识毕业论文目录第一章纱线毛羽第一节.纱线毛羽形成原因以及危害一、细纱毛羽的概念及危害性二、纱线毛羽形成的原因第二节、纱线毛羽产生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一、原料性能二、工艺参数三、后纺工序四、前纺工序五、车间温湿度六、运转操作管理结论参考文献
第一章纱线毛羽第一节.纱线毛羽形成原因以及危害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们对纺织品质量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纺织品面料提质升档已成为我国纺织企业创新科目。根据市场目前对纱线质量要求的不断升级,纱线毛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纱线毛羽的多少和和分布是否均匀,对织物的质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对织物的染色、印花以及对后道工序的污染问题等都有着重大影响。在纺纱过程中,纱线的毛羽主要产生在:细纱和络筒两个工序。除了纤维的物理性质和所纺纱线工艺设计外,其中细纱的纺纱“三角区”中有关的加捻卷绕机件,以及络筒工序中的络纱张力因素和设备类型等都对纱线毛羽的产生有明显的影响。一、细纱毛羽的概念及危害性1、概念:毛羽即为伸出纱线表面的短纤维。在生产实践中,通过对成纱毛羽的现象和相关分析得出以下结论:细纱毛羽长度一般小于1mm,占细纱毛羽的70%以上;长于3mm的极少不足细纱毛羽的1%。因而得出结论:环锭纺细纱机形成的毛羽基本上属于短毛羽,而长毛羽主要是络筒机(特别是高速自动络筒机)机件对纱线的磨擦造成。2、毛羽的危害性:毛羽造成了纱线表面的毛绒,降低了纱线外观的光泽性能。例如:毛羽的长短,数量及其分布不仅影响机织、针织等后工序的生产效率,而且最终影响到产品的外观质量。过多的毛羽会影响到准备工序的正常上浆,并在织造过程中由于纱线粘连造成开口不清,断头增加,在布面形成纬档织疵。机织物的纬向条纹疵点并非都是有纱线长片段重量不匀造成,往往与纱线毛羽的不同程度有着密切的关系。另外,纱线的毛羽还会造成织物的染色差异。二、纱线毛羽形成的原因纱线毛羽的形态:纱线毛羽大致可分为以下四种情况。1、纤维的一端卷入纱条,一端伸出纱条主体表面。(1)当纤维从前罗拉输出时,由于牵伸作用,纤维间抱合力减弱,须条扩散,部分纤维一端与须条脱离联系,伸出纱条主体部分形成毛羽。在加捻三角区,由于纤维尾端不被控制,也造成毛羽。 (2)在加捻卷绕中,由于部件不光洁,或在后加工中由于受反复拉伸和松弛,或与导纱器摩擦等也形成毛羽。 (3)在纺纱中,特别在加捻卷绕区域,由于离心力影响,使已捻入纱中的纤维端被甩出形成毛羽,这种机率随离心力增大而增大。2、纤维的两端卷入纱条,中间伸出纱条主体表面。3、纤维的中间卷入纱条,两端伸出纱条主体表面。
4、浮游纤维:附着于纱条表面的松散纤维。由于清洁不及时,外来纤维附着于纱条形成浮游毛羽。第二节、纱线毛羽产生的因素及其改善措施纱线毛羽问题是现在纺纱行业关注的焦点,同时也是纺织技术人员长期研究的难点,它涉及到原棉及整个纺纱生产工序的各个环节。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如何把纱线毛羽降到最低,这还需我们在纺纱工艺参数设计、机械状态及各器材部件使用等方面做大量的工作和探讨。一、原料性能:纤维的物理性质影响纱线毛羽的产生。纤维长,相应的成纱毛羽就少,纺纱原料中的短比例超高,则外伸纤维的毛羽就越多;纤维细度细,纱线毛羽包含的毛羽较多;纤维成熟度与整齐度好,细度细的优质原棉,纱线毛羽就少。另外,纤维的卷曲与钢性等,同纱线毛羽产生的数量及分布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不同特数和用途的纱线配棉标准不同,另外从成本考虑,不同品种和特数的纱线配棉也会不同,故短绒率一般控制在14%以上。纤维细度一般控制在1.7dtex左右。主体长度控制在28.5mm以上,成熟度控制在1.55~1.65。在混纺时,不同比例混纺纱的毛羽随两种纤维的混纺比及排列位置的不同而变化。二、工艺参数:纱线的密度和捻度:在通常情况下及纺纱工艺设计中,成纱毛羽量随纱线的密度增加而增加,随捻度的减少而减少;捻度小则毛羽少,捻度大则毛羽大。适当增加捻系数,以增加纤维的约束力,使纤维头端不易从纱线中滑出。三、后纺工序:1、胶辊、胶圈的表面精度:环锭纺细纱机“三角区”胶辊及上下胶圈的表面状况和适纺性与稳定性,是影响纱条毛羽产生的重要因素之一。胶圈在纺纱过程中起着控制纤维的起导与握持作用,上下胶圈要有优良的弹性和柔韧性、抗静电、污染作用及抗早衰龟裂性能。表面滑爽有利于对纱条的包覆控制及握持浮游纤维的有序运动。2、细纱机的锭速:如果所纺纱支数和纤维细度一定的前提下,细纱锭速超出一定范围后,成纱毛羽随锭速的增加而增加。因为锭速增加,纱线与钢丝圈及导纱钩接触压力增加,摩擦力增加,并且钢丝圈速度也增加,使钢丝圈运行不平稳,同时纱线离心力增加,使纤维容易从纱体中甩出,形成毛羽。3、纺纱区的磨擦效应:在纺纱卷绕过程中,磨擦是造成细纱毛羽的主要因素:(1)、当钢领板处于最低位置时,或是钢丝圈用的太重,造成纺纱张力大,纱条活气圈过小,使钢丝圈对纱条磨擦增加,从而导致纱线与筒管顶端碰撞磨擦而产生毛羽。(2)、钢丝圈用的太轻造成纺纱张力小,纱条活力圈大,使纱线与隔纱板碰撞磨擦而产生毛羽。
钢丝圈重量愈重,毛羽数愈少。这是因为采用较重的钢丝圈可以减少气圈凸形,减轻纱条与隔纱板的撞击。从而减少毛羽。不过钢丝圈重量过重,会使纺纱张力增加,导致断头率上升。因此应兼顾细纱断头率与细纱毛羽这一对矛盾来合理选择适宜的钢丝圈重量。(3)、加强对加捻卷绕部件的保养锭子偏心而导致气圈偏斜使毛羽增加,而且偏心量愈大,毛羽增加率愈大。因此,应加强对卷绕机件的保养和检修,安装时确保锭子、导纱钩、钢领中心在一条直线上以减少成纱毛羽,同时应尽量减少锭子和筒管的振动。保持正常的导纱钩表面状态,导纱钩使用过久,其表面磨损起槽,光洁度降低,会使纱条刮毛而使毛羽增加。无论是涤棉纱还是纯棉精梳纱.导纱钩表面起槽光洁度差。均会使毛羽有所增加。因此.实际生产中,应及时更换磨损起槽、衰退严重的导纱钩,保证正常的导纱钩表面状态。(4)、纤维通道毛刺、不光洁、破损、凹凸不平、清洁工作不良,造成粘、缠、挂、堵现象,均会增加纱线毛羽的产生。4、主要纺纱器材不良影响:(1)、钢领直径及圆整度、平整度不良,内跑道轨迹毛刺,有波纹及凹凸不平与不光洁,钢领的使用周期过长,使轨道发生早衰变化,钢领板不平或变形,四角不着实及前后松动,大羊脚与龙筋套筒磨损,上下运行不垂直,都会产生纺纱张力的起伏波动及磨擦效应的增加因而导致纱线毛羽的增加。钢领使用一定时间后必须进行表面处理。对衰退期钢领应增加毛羽测试次数,发现细纱毛羽剧增,应立即更换。(2)、钢丝圈使用与钢领的磨合、配合不良,钢丝圈使用时间过长,衰退、烧毁后及时更换而继续纺纱,造成纱线毛羽显著增加。钢丝圈圈形圈形大,通道宽畅,纱条不易嵌入钢丝圈与钢领之间而被刮毛。钢丝圈的圈形须根据不同纱号,兼顾通道与钢丝圈运行的稳定性进行合理选择。合理掌握钢丝圈的使用周期。(3)、导纱勾对纱条的磨擦,尤其是大孔径导纱勾,约使约使纱线毛羽增加10%左右。选用较小孔径的导纱钩,可减小气圈,使纱条与导纱钩的接触面积减小,有利于捻度传递和降低毛羽数量。同时为减少纺纱中对纤维的摩擦,应使纱线通道光洁,减少导纱角,尽量减小接触面积,导纱角一般为15°~25°为宜。(4)、胶辊与胶圈的弹性差硬度大、磨砺后表面粗糙度Ra超过计划微米以上,表面不光滑、不细腻,早衰、老化、龟裂;胶辊与胶圈维护保养及使用不良,未按周期调换和延长使用,其表面的棉腊、油渍未及时清洗,均造成纺纱中的静电与缠绕增加,导致成纱毛羽增加。皮辊性能对毛羽影响皮辊硬度和表面性能对须条的握持力有直接影响。因而影响纱线毛羽发生率。当皮辊软度增加时。可增加对前钳口的握持力,减少实际浮游区长度,较有效地控制纤维在前区的不规则运动,从而减少毛羽发生率。5、络筒工序的影响:从生产实践中得知:络筒机的络绕速度与槽筒的表面状况,张力大小、清纱板隔距、导纱距离、破裂环高度等条项络筒工艺对纱线毛羽有直接而较大的影响。勤更换状态不佳的槽筒.制定并落实槽简的打蜡期。(1)、调整纱管座、导纱管,电子清纱器、张力器为一直线。调整槽筒保护罩上下左右位置,避免纱条卷绕时刮擦罩壳。 (2)、更换各通道不光洁部件:调整电子清纱器的位置。使纱线经过电子清纱器时左右下三个方向不碰。避免清纱器检测区纱线与导纱瓷片的摩擦。(3)、适当减轻张力片和筒子加压块重量:适当降低络纱速度。(4)、
正确选择工艺参数如络简速度、滑纱板隔距、导纱距离等.并保持良好的机械状态,适当减少筒管锥度,增加筒管直径,保持纱线通道及与纱线接触的零部件的光洁,合理使用槽简材料,则对降低毛羽的增加幅度是十分有利的。四、前纺工序:1、清棉工序应采用“少打多松,通道光洁,轻定量,中速度、薄喂入”的工艺原则;清棉机打手状态和主要机件的车速要适当控制,以减少纤维损伤,降低短绒率,使纤维在后道工序中抱合紧密,减少紊乱纤维和头端纤维根数。2、梳棉工序选择合理的速度和隔距,适当提高落棉率,减少纤维损伤,可以提高细纱条干。减少细纱毛羽数量;尽量减少短绒,提高纤维的分梳度,多排短绒,使生条短绒率控制在18%以内。同时梳棉机车速要适当控制,以减少纤维弯钩的发生率,从而降低毛羽的产生。3、精梳工序采用的小卷重量应偏重掌握,适当降低精梳准备工段牵伸倍数,适当提高落棉率,对减少细纱毛羽十分有利;4、并粗工序合理配置牵伸和加捻卷绕部分的工艺,如采用顺牵伸工艺。采用偏小的喇叭口口径,适当增加加压量,适当提高粗纱捻度、卷绕密度和回潮率,适当减轻粗纱定量、适当提高轴向卷绕密度,降低锭速等等,均可降低细纱毛羽数量。(1)、粗纱放置时间长短对细纱毛羽的影响十分显著。在1天~2天内,纱线毛羽多;在3天~4天内,成纱毛羽下降;在5天~7天内,纱线毛羽有新增加;在10天~14天以上,毛羽数量增加幅度变大。这是由于粗纱适当放置后,粗纱中纤维的抗扭抗弯刚度下降,对稳定粗纱捻向有利,因而毛羽较少。但是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粗纱成形恶化,条干均匀性降低,粗纱间重叠粘连现象严重,当粗纱退绕时,粗纱表面易起毛,条干恶化,造成细纱毛羽数急剧增加,因此,在实际生产中合理掌握粗纱贮备时间,对减少毛羽有着重要的意义。(2)、粗纱定量,后区牵伸对毛羽的影响:粗纱定量偏轻掌握,可减少细纱机总牵伸倍数,有助于减少纤维在牵伸中的移距偏差,改善条干和纱条光洁度,减少成纱毛羽数量。粗纱后区牵伸倍数偏小掌握,有利于提高粗纱和细纱的条干水平,降低细纱毛羽的数量。(3)、粗纱胶辊前移对毛羽的影响:粗纱胶辊适当前移,可减少纤维在罗拉上的包围弧,有利于粗纱加捻,提高粗纱中纤维的紧密度和条干水平。粗纱表面光洁,经细纱牵伸加捻后纤维就不易伸出在纱干之外形成毛羽。(4)、粗纱回潮率对毛羽的影响:适当提高粗纱回潮率,有利于降低纤维的扭转刚度和抗弯刚度,减少纤维伸出纱体的几率,有利于提高棉纤维的强力,使棉纤维的分离度、伸直平行度提高,可改善静电现象对纤维的排斥作用,从而减少毛羽。(5)、集合器口径与毛羽间距离:采用口径偏小的集合器,能增加须条间的紧密程度,改善粗纱内部结构和光洁度。可加强细纱加捻三角区纤维的控制,使纤维头尾端不易伸出在纱干之外而形成毛羽。(6)、适当提高粗纱车间的相对湿度,对于改善细纱牵伸过程中的静电现象,减少须条内纤维间的排斥作用及减少细纱毛羽都极为有利。五、车间温湿度:车间温湿度过高,而相对湿度低于45%时,纱线毛羽却明显增加。车间的温湿度对纱线毛羽的影响较大。当温湿度偏低时,车间的空气干燥,此时纱线在运行中极易产生静电,纱线的毛羽就会大量增加。因此,在生产过程中,要注意控制车间的温湿度。
六、运转操作管理:挡车工应认真执行包卷接头操作法,提高包卷接头质量,包卷时注意不要碰毛粗纱;要采取措施,防止飞花集聚在车顶板及粗纱架上的粗纱表面;在做机台清洁工作时严禁扑打,不能用毛刷拍打纺纱段,防止飞花附入等,防止人为产生的毛羽。结论纱线毛羽是影响纱线及最终产品外观和使用性能的重要因素之一,毛羽不仅影响织物质量和布面风格而且影响织造加工顺利进行。随着纺织品向高档细密化及织机高速化发展,降低纱线毛羽更为重要。所以,降低细纱毛羽是一项系统工程。纱线毛羽产生原因是多方面的,原料性能、纱线参数、工艺流程、工艺参数、纺纱器材、状态和温湿度等选择不当都会产生毛羽。细纱工序是产生毛羽的主要工序,因此细纱工序纺纱器材,如胶辊、钢领、钢丝圈等都要加强管理、合理选择。络筒工序是另一主要产生毛羽的工序,经络筒后毛羽大幅度增加。如果能正确选择工艺参数和纺纱器材,并保持良好的状态,对降低毛羽的幅度是十分有利的。随着市场竞争加剧,纱线毛羽的问题逐步被人们重视,通过对纱线毛羽的进一步探讨,寻找影响毛羽的主要因素和解决办法,从而提高产品的竞争力和市场覆盖参考文献:薛少林减少纱线毛羽的探讨[J]棉纺织技术1999。27徐少范棉纺质量控制[I1]北京中国纺织出版社2002
纱线毛羽成因的探讨(世纪纺织网)纱线毛羽成因及控制措施(中国设备网)纱线毛羽问题探讨(中国纺织经济信息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家庭防盗报警器系统设计毕业论文.doc
- 家族企业迪明电器毕业论文.doc
- 家电下乡开发系统毕业论文.doc
- 家电零售业上市公司财务业绩评价毕业论文.doc
- 宿舍管理系统毕业论文.doc
- 密码锁体支架成型工艺及模具设计毕业论文.doc
- 富士康自杀事件毕业论文.doc
- 对三只松鼠营销案例的研究毕业论文.doc
- 对低温煤焦油节能流程用途毕业论文.doc
- 对外汉语词汇教与学毕业论文.doc
- 对我国的广告业的发展论述毕业论文.doc
- 对民营中小企业的制度研究毕业论文.doc
- 小功率交流电动机综合保护器设计毕业论文.doc
- 小区光纤到户FTTH设计毕业论文.doc
- 小区物业信息系统管理系统毕业论文.doc
- 小区物业管理系统毕业设计.doc
- 小区现代化电脑业务管理毕业论文.doc
- 小型企业考勤管理系统 毕业论文.doc
相关文档
- 施工规范CECS140-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1-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2-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3-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预制混凝土圆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45-2002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矩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施工规范CECS190-2005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玻璃纤维增强塑料夹砂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含条文说明)
- cecs 141: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钢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0: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管芯缠丝预应力混凝土管和预应力钢筒混凝土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
- cecs 142:2002 给水排水工程埋地铸铁管管道结构设计规程 条文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