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35.96 KB
  • 2022-04-22 13:36:23 发布

DB13T 1259-2010 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防治技术规范.pdf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150DB13B51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259—2010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防治技术规范2010–07–20发布2010–08-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259—20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高晓田、肖国华、赵春龙、崔兆进、陈力、张立坤。I DB13/T1259—2010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病原、流行特点和诊断及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鲆鲽鱼类爱德华氏菌病的防治。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病原及流行特点3.1病原病原为迟钝爱德华氏菌(Edwardsiellatarda),大小多在(0.5~1)µm×(1~3)µm,无荚膜,亦不形成芽孢,具周鞭毛,能运动,革兰氏阴性菌。生长温度范围为15~42℃,最适为37℃;适宜pH范围为5.5~9.0,最适pH7.2;生长的盐度范围0~40,有的在盐度45时也能生长。3.2流行特点该病主要危害牙鲆、大菱鲆、漠斑牙鲆等鲆鲽鱼类的各个时期,水温20℃以上多发此病,尤其在夏季高温季节为病害高发期。4症状及诊断4.1感官症状病鱼腹部膨大,肛门红肿凸出,有的肠道脱出,解剖可见腹腔内不等量无色或淡红色的液体,肝肾充血肿大,肠壁充血,发病后期肠内无食物伴有少量白色粘液。4.2显微症状取肝肾组织,做成水浸片显微镜下观察,可见大量活动的短杆状细菌。4.3诊断1 DB13/T1259—2010符合4.1和4.2条件即可诊断腹水病。5疾病防治5.1疾病预防5.1.1水源处理5.1.1.1养殖用水要求养殖用水须符合GB11607—89和NY5052的规范要求。5.1.1.2养殖用水药物处理表1养殖用水消毒方法药物名称使用剂量用药方式330%二氯异氰尿酸钠1~3g/m全池泼洒3二氧化氯0.2~0.5g/m全池泼洒325%漂白粉5~10g/m全池泼洒5.1.1.3消毒水的处理时间上述药物将养殖用水消毒48小时以上才能放入养殖水体,同时检查鱼的安全性。5.1.2饵料消毒5.1.2.1饵料要求养殖所用饵料须符合NY5072的规范要求。5.1.2.2饵料消毒将新鲜鱼肉于1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清水冲洗后再投喂;冷冻保存的鱼肉于20mg/L的二氧化氯溶液中浸泡10~20分钟,清水冲洗后再投喂5.1.3养殖管理5.1.3.1日常管理养殖过程中首先做到5.1和5.2的要求,定时定量投喂,及时清污,每天注意观察养殖鱼的吃食和活动情况,发现情况及时作出对策。5.1.3.2放养密度降低放养密度,可有效的降低疾病发生几率和延缓疾病蔓延。5.1.3.3换水量增大换水量,保持水质清洁。5.2治疗5.2.1降低水温2 DB13/T1259—2010养殖用水控制在16~18℃,延缓病原感染速度和降低死亡率。5.2.2处理病鱼及时检查,将症状较轻的病鱼进行隔离;将肠道已经脱出或死亡的病鱼捞出深埋。5.2.3药物治疗治疗期间所有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0、NY5071要求表2药物防治方法药物名称使用剂量用药方式用药期休药期(天)诺氟沙星0.1~0.2g/kg饲料药饵投喂连续10天30磺胺嘧啶0.1~0.2g/kg饲料药饵投喂连续5~7天45复方新诺明1g/kg饲料药饵投喂连续5~7天30氟苯尼考0.5g/kg饲料药饵投喂连续4~5天253磺胺嘧啶3~5g/m水体药浴每次药浴3小时以上,每天45一次,连续3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