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24.89 KB
  • 2022-04-22 13:36:21 发布

DB13T 1253-2010 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技术规范.pdf

  • 5页
  • 当前文档由用户上传发布,收益归属用户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所产生的收益全部归内容提供方所有。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可选择认领,认领后既往收益都归您。
  3. 3、本文档由用户上传,本站不保证质量和数量令人满意,可能有诸多瑕疵,付费之前,请仔细先通过免费阅读内容等途径辨别内容交易风险。如存在严重挂羊头卖狗肉之情形,可联系本站下载客服投诉处理。
  4. 文档侵权举报电话:19940600175。
'ICS65.150DB13B52河北省地方标准DB13/T1253—2010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技术规范2010–07-20发布2010-08-10实施河北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DB13/T1253—2010前言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本标准由河北省水产局提出。本标准起草单位:河北农大海洋学院、河北省水产研究所。本标准主要起草人:宫春光、齐遵利、肖国华、张秀文、陈福杰、高晓田。I DB13/T1253—2010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防治技术规范1范围本标准规定了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病原、流行特点、症状、诊断及防治技术。本标准适用于海水虾蟹固着类纤毛虫病的防治,淡水养殖虾蟹类也可参照使用。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GB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51无公害食品淡水养殖用水水质NY5070无公害食品水产品中渔药残留限量NY5071无公害食品渔用药物使用准则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3病原病原主要是固着类纤毛虫中的聚缩虫(Zoothamniumsp.)、钟虫(Vorticellasp.)、单缩虫(Carchesiumsp.)等,属于纤毛门(Ciliophora)、寡膜纲(Oligohynenophora)、缘毛亚纲(Peritrichia)、缘毛目(Peritrichida)、固着亚目(Sessilina)中的许多种类。这些纤毛虫的身体构造大致相同,都呈倒钟罩形。大多数虫体的体长在40µm~100µm左右。前端为口盘,口盘的边缘有纤毛。胞口在口盘顶面,先是从口沟按顺时针方向盘曲,口沟两缘各有l行纤毛。口沟末端进入细胞内,即为胞口。体内有1个带状大核,大核旁边有1个圆形小核。有1个伸缩泡,一般位于虫体前部。另外有位置和数目不定的颗粒形食物泡。虫体后端有柄,柄的基部附着在基物上。有些种类的柄呈树枝状分枝;有些种类的柄内有柄肌,柄能伸缩,无柄肌的种类,柄则不能伸缩。4流行特点该病在我省沿海各地区的虾蟹养殖场和育苗场都经常发生,发病高峰一般在4~10月,对各个时期的虾蟹类均有危害,尤其对幼体危害严重。育苗期间的主要病原是钟虫和聚缩虫,养成期间主要是聚缩虫。此病易发生在有机质含量多的水中。主要靠端毛轮幼虫进行传播。5症状及诊断5.1感官症状1 DB13/T1253—2010虫体附着在虾、蟹类幼体的体表和附肢的甲壳上,成体的鳃上及眼睛上,患病个体游动缓慢,摄食能力降低;严重时可见有一层灰黑色绒毛状物,成虾鳃呈黑色,生长发育停止,不能蜕皮。5.2显微症状取成体病灶部位或幼体整体做水浸片镜检,在显微镜下可看到虫体,并且经常可见与丝状细菌或其他原生动物同时存在,在虫体之间还黏附一些单细胞藻类、有机碎屑和污物等。5.3诊断符合4.1和4.2症状即可诊断为盾纤毛虫病。6预防6.1水源处理6.1.1养殖用水须符合GB11607-89、NY5052和NY5051的要求。6.1.1养殖用水药物处理336.1.2.150%二氯异氰尿酸钠,1g/m~3g/m水体,全池泼洒1次。336.1.2.28%二氧化氯,0.2g/m~0.5g/m水体,全池泼洒1次。336.1.2.325%含氯石灰(漂白粉),5g/m~10g/m水体,全池泼洒1次。6.1.3育苗期间上述药物,在消毒48小时以上,才能将消毒后的水放入养殖水体,同时检查虾蟹的安全性。6.2饵料消毒6.2.1养殖所用饵料须符合NY5072要求。6.2.2饵料药物消毒6.2.2.1育苗期饵料消毒卤虫卵用25%含氯石灰(漂白粉),用量300mg/L水体或40%甲醛溶液300ml/L~500ml/L水体,浸浴消毒处理l小时,冲洗干净至无味后入池孵化。育苗期投喂卤虫幼虫时,可先镜检,发现有固着类纤毛虫附生时,可用50℃~60℃的热水将卤虫浸泡5分钟左右,杀死纤毛虫后再投喂。6.2.2.2养成阶段饵料消毒鲜活饵料应先放入淡水中浸洗10分钟再投喂。6.3养殖管理在日常养殖管理过程中首先做到6.1和6.2的要求,并且注意观察养殖虾蟹的吃食和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治疗。6.4药物预防2 DB13/T1253—2010336.4.1育苗期间,氯已定,1g/m~2g/m水体,全池泼洒,4天一次。336.4.2育苗期间,制霉菌素,30g/m~50g/m水体,全池泼洒,4天一次。7治疗治疗期间所有药物使用应符合NY5070、NY5071要求7.1虾蟹幼体患病后的治疗7.1.1加大换水量、调整好适宜水温促进幼体蜕皮。337.1.2氯已定,2g/m~3g/m水体,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3~5天。337.1.3制霉菌素,100g/m~200g/m水体,全池泼洒,1天1次,连用3~5天。7.2虾蟹成体患病后的治疗33茶粕(茶籽饼),10g/m~15g/m水体,全池泼洒,待虾蟹蜕皮后,大量换水。7.3虾蟹亲体越冬期患病后的治疗3以40%甲醛溶液,25ml/m水体浸浴24小时,每3天1次,连用2~3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